混沌少女范文
时间:2023-04-04 07:4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沌少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技能:
1、咒术火焰:
被动:使用技能会对敌人造成额外灼烧伤害,可以在短时间内叠加最多十层。
2、火球术:
安琪拉召唤5颗火球朝指定位置攻击,每颗火球对敌人造成法术伤害。当敌人被多颗火球命中时,额外的火球只能造成百分之30伤害。火球命中英雄时会停止移动并销毁。
3、混沌火种:
安琪拉朝指定位置释放混沌火种,火种在触碰敌人或者散播到最远距离时,裂变为火焰漩涡会使命中的敌方短暂眩晕,之后缓慢飞行对周围的敌人每次灼伤造成法术伤害并减速。
4、炽热光辉:
篇2
剧情简介:
高中私立翠明学园二年级学生的西条拓巳,自称对三次元没有兴趣,和家里的大量美少女人偶一起生活。在他所住的涩谷在2008年9月7日以来发生了连续猎奇杀人事件“新世代的疯狂”,成为了网络和电视上的热门话题。
第二部是命运石之门。
剧情简介:
篇3
时光犹如手中的沙砾,无论你抓紧还是放松,都阻挡不住它的流失,但却留下了些许痕迹,这些痕迹,名为成长,成熟,虚伪,坚强,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曾几何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只是停留在作文上的句子,现在却越发的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
初中的操场上,勤奋的女孩扔坐在草地上看着书,微风轻轻拂过干净的脸颊,微微飘起的青丝,嘴角轻微上扬的弧度,那可爱的模样,想必书中的文字都烙印在脑海里了吧。男孩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投篮,背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场下的女孩手握水瓶看着心中的男孩帅气的模样……一切都是如此青春有活力,我又没有很想你们。
初中的教室里,有人对着刚发下的试卷心中雀跃,有人懊悔不已,有人满不在乎的扔进垃圾桶……男孩不断的欺负着心中喜欢的女孩,只为了以这种幼稚的方式引起她的注意。女孩则望着走廊,期许着心中的男孩能经过,只为看他一眼。有人正侃侃而谈,说得眉飞色舞,可一旦心中的他/她走近,便犹如出生的小猫,安静而惹人发笑。我能说的那么多,却唯独无法面对你说出:XXX,我喜欢你!青春的荷尔蒙散发着令人愉快的气息!我又没有很想你们。
有那么一场考试,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人一同上了高中,有人为了心中的理想或无奈上了技校,有人直接走上了社会,成为了我们当中最先坚强,最先认识社会残酷的一批人。曾经还说的中考遥遥无期,转眼间已分别快两年,时间还真是残酷。只因那场考试,我们就此分离,身上犹如被抽走了三年时光,青春年少时的最美好的三年时光。我又没有很想你们。
我们分分秒秒地长大,世界分分秒秒地拓展,成长着的感觉和理性镶嵌在我拓展着的世界中。我们的世界从一间房子拓展到一间院子,再从一间院子拓展到一条小街、一座城市、一个国度乃至一个星球,从单一经历到混沌,再从混沌归真到单一。简单说,那就是我们的一生。黑夜里小区的路,10米才有一盏路灯,走起来一阵亮一阵暗,犹如我们的人生路,愿我们为了彼此的梦想努力奋斗。我又没有很想你们。
篇4
夏日的绿,或墨绿,或嫩绿,宛若一幅在天地间挥毫泼洒的写意画。蓝的天,白的云,碧的湖……交织成夏季最美的乐章。
透过窗户,瞻仰着以窗棱为分割线,拼凑出的风景画,陷入阵阵遐想……忽然,天地间一片混沌,模糊了视线。那种感觉,似乎回归到期待已久的母体。霎那间,降临出新生命。目及的,是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万丈光芒。这光芒,温暖却又惊心动魄,似少女灿烂的笑靥。她书写着世间最唯美的文字;欢唱着世间最动听的歌谣;轻跳着世间最婀娜的舞姿。
所以的一切一切,都被包裹在柔和的金色光圈中,悠悠地吸进纯纯的气。温暖,如一颗石子投进我的心湖,荡开一圈一圈涟漪。扩散,在扩散;蔓延,再蔓延。扩散至我内心深处,蔓延至世界尽头……
这一刻,我的灵魂终于得到点点升华,不再有思想,不再有情绪;这一刻,我只是一个在旭日温暖下的生命体,一个归属于她的怀抱的生命体。
一声翠鸟的鸣叫,打破了这样的氛围,看着挣脱地平线高高嵌在天空的那轮旭日,我迷茫了。
篇5
记得小时候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女孩儿好,还是当男孩儿好?回想起来已经不记得当时的答案了,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可以想象的情景是,一会儿觉得做女孩儿好,一会儿觉得当男孩儿也不错,总之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心像一只小鸟,扑扇着翅膀,忽悠悠飞到东飞到西,感受着自由飞翔的快乐。成了大姑娘后,这问题几乎顾不得再想,全副身心都被姑娘家的种种心思挤得满满当当,爱美啦、爱情啦、五花八门的浪漫心绪,只觉得做个女孩儿的乐趣真是享受不尽,连苦都是甜的。
可惜美妙不长在,接下来便是结婚,过日子。结了婚的女人一天天地忙啊忙,眼波渐渐失去了动人的光彩,皮肤也不再光洁红润,她们环顾四周感到满意,因为有房子,人也在,该有的似乎都有了……可是,某一天她们的心感到一丝怀疑。爱情变得那么遥远,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没有人留意这变化是怎么开始的,没人说得清来龙去脉。岁月让生活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变成一片混沌的灰色地带,偶尔会爆亮点点火星,照亮一些景象,接下来还是灰色。有时候我们女人确实有些不甘心,希望生活还能是另一副样子,希望自己还能有不同的机会和表现。殊不知,大多是痴心妄想而已。到了一定的年纪,譬如我,一些无谓的念头渐行渐远,世上太多的不如意、烦恼和艰难,磨炼了我。
我懂得了亲情是不可替代的,亲人离去所留下的伤口永难愈合。我懂了,女人和男人有着太大的不同,女人可以为爱、为感情而生存,男人不会。我懂了,不是每个女人都对事业有热情、感兴趣,女人想靠在男人身上,撒撒娇,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是非常自然的想法。我懂了,在情感问题上,很雄用应该或不应该去判断,因为往往不等你去判断,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我还懂了,不管遇到什么事做出什么决定,都不是在哪一分钟做出的,也不是哪一天做出的,做决定的是:在此之前形成的全部人生经验、生活智慧、情感方式和思想,当然也包括价值观和道德观,是这一切来做决定。好好想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究竟需要什么,什么事会使你高兴,什么事会让你难过,眼光尽可能放得远一些。世上没有不付代价的事,这点也一定要考虑进去。我更懂了,有了爱情的婚姻绝不等于上保险,世上肯定有比自己好的女人,丈夫爱上了一个,或者两个,这种情况也不算少见。但天并没有塌下来,生活还在继续,甚至婚姻也还在继续,究竟是好是坏,只能问自己了。我更加懂得,离婚绝对是一件对人有极大伤害的事,受伤的人就不能算一个正常人,受的伤越重,人越难以恢复正常。女人们有时爱说命中注定,谁敢说不相信“命中注定”呢?但什么是“命中注定”,谁又能说得清。
前两天我去三联书店转了转,晚上六七点钟的样子,看到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在书店里进餐。他们一定是计划好的,带了吃的逛书店。丈夫坐在书架间端着塑料饭盒,已经开始吃了,妻子叨叨咕咕地让他擦手,他不干,气哼哼地拒绝妻子递过来的毛巾。妻子不说什么,手就那么举着,看着他吃,结果大家当然都想得到,丈夫最终接过毛巾擦了手,虽然动作马虎潦草,但到底擦了。然后妻子站在他身边慢条斯理地打开自己的饭盒……
篇6
路经校图书馆,总觉一些景致悄无生息地不见了。没错,昔日的彼岸花呢?曾经图书馆的红色墙壁与你隔路相望却变成现在的“独守空房”?寻你、可你却真似遥于彼岸,不得相见。
不知为何,你的消失让我的心情莫名的怅然若失。
借完书后,回到了横溢着书香气和古典韵致的教学楼。不好言语的我静静地坐在课桌旁,盯着眼前几张布满红叉的试卷,那红艳得如此尖锐,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的确,时间没有等我。时至今日,我已是高二的学子,风风雨雨地一年高中生活残酷地将我推向一个最多情的季节。高二——有着对过去一年的后悔莫及,有着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憧憬,有着对这一年的茫然迷离……于我,高一就似一场噩梦,那时的混沌不堪、不求上进,如今还是历历在目。最后在升留级的残酷现实中惊醒,幸于还不是太晚,却真的已经太晚。
高一的我像是一个得了佝偻的病态少女,到了高二,还没有痊愈。如今的这些红叉就是最好的证明。
初中那个踏实勤奋的我随着秒针的飞速转动,已显得模糊不清。就像花池里的彼岸花,想要捕捉,却遥远的令人畏惧。
书看了几日便已至末页。又走向图书馆,却发现花池中,以冒出了翠绿的嫩杆。那是彼岸花的花杆!那绿,像希望。我近日来紧蹙的双眉也渐渐展开。彼岸花终究会再开,那么真正的自我是不是也还会回来?我似乎明白了什么,看着花池,清扬嘴角,随后快步走向图书馆……
篇7
我上有一姐,下无弟妹,少时颇以男孩自命,姐姐虽并不关注诗文,却也琴歌频弄,略有淑女气象。那时我可没有子承父业、光大文脉的念想,也听不进关于“三曹”“三王”再到“三苏”“三袁”等文人家族的兴旺故事,只是任性而为,无所顾忌,不以自是女孩为意。毕竟60年代不是个鼓励学习和崇爱女性的时代。
“大沫子”的“将军令”
记得上小学时的一天,因没有学习压力,更没有电视、电脑或像样的玩具,大家放学后都在外面潇洒嬉戏,简单而多样的流行游戏涂抹着我们童年的快乐。男孩子打弹弓、拍三角、弹球、“骑驴”,女孩子跳皮筋、抓拐、跳房子――但我最喜做的事还是跟男孩玩“打仗”。我们楼有个姐姐的男同学,他长得白净俊秀,还聪明睿智,在那样的年代没有排男拒女等狭隘之思,我就喜跟他一起玩。放学时节,我们北京化院那四层红砖的家属楼沐浴在秋阳温暖的喘息、中,别的孩子都去“拍三角”或“骑驴”了,只有他一人楼前楼后拿一木棍当马骑,而且口中作出万马奔驰的声响。我总是觉得这一切有某种吸引我的气象。耳畔听着他制造出的奇异声音很过瘾,眼中望着他夹着木棍、双腿有节奏地飞驰的身影很是俊爽。直到他妈妈喊着他的小名“大沫子,回家吃饭”,他才望一眼暗淡的晚云,挥一挥固执的胳膊,抑郁地勒马收工。我的电影也看罢。那简直就像一场“天才寂寞的童年时光”电影版。那时我并不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句诗,现在想想,那意思描述的隐约就是大沫子样的天真少年,也是寂寞天才的风姿吧。真是古人今人颇相似,只叹青梅无觅处。那时我没成为与大沫子编织懵懂早恋故事的女主角,主要是因为那时的孩子性灵混沌。
终于有一天,大沫子按捺不住的天才使他自任将军,开始组织我们这些比他年级低的同学玩打仗。我被他荣幸地吸收进去,并成为其中唯一的女兵。为了让我死心塌地地跟他们玩,他就给我授比男孩还高的军衔。他第一次封我为“华达尼少将”。这名字听着颇帅,我以为是个外国名人,当时很是兴奋,后来他才告诉我,因为我那时穿了件我妈给我改制的外套,那外套是华达尼的面料,当时算是很贵的衣料,面料的名字因为洋气而被他信手拈来当了我的官名,最重要的是后面配上了衔位,它们浑然一体地震住了孤陋寡闻的我和其他玩伴。其他被任命为“上士”和“少尉”的男孩以及没有任何官衔的乌合之众听了他对我的这个称呼,都对我肃然敬起军礼来。我可不懂什么少将少尉之类的名词,从其他男孩对我既敬佩又嫉妒的神情里,我感到自己的地位是很高的。于是我快乐地跟他们“奔腾到海不复回”起来。
来自树上的“美餐”
美丽的春天在我们无邪的笑声中殷勤走来。忽然之间,我们楼后那排老槐树上挂满了白色的槐花了,清风掠过,像茉莉花茶样的幽香便在空气中抖动起来,它配合着金色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诱惑着我们本性中自然、野性的部分。
不知道是谁说的槐花能吃,我就怂恿姐姐去摘楼后马路边的槐花。大沫子们也闻讯赶来。他马上组织战役,让“上士”们像小猴子似的爬上去。看到他们成风凛凛地挂在树上却还是够不到“战利品”,便继续指挥地下“部队”各处寻找竹竿,于是我们地上的一群孩子又分成不同的小分队四散奔忙起来。那时可没有环保意识。那天我们的战果很壮观,大批的槐花被我们打下来、包起来各自带回家清洗,然后我们要妈妈们为我们做了吃。我妈妈不善烹饪,可她还是做了我认为她生平做得最有创意的美味――炸槐花。是用水稀释了面,然后把槐花放里面粘裹后,用油炸。那香甜的味道伴着我们新鲜的经历,一并吃到了我们无所畏惧的胃里。
以后,我们伟大的胃又触类旁通地装进了一些新东西,比如知了、蚕蛹什么的,都是我们不同战役的故事。由于觉得大沫子没有上树,我便觉得他失去了几分英勇和完美,一段时间不那么“仰视”他了。于是他第二次给我封官,那官名立刻变成了“德尔尼德特勒中将”。我问:“德尔尼德特勒是什么?”他含混地支吾了几句我不是很懂的话。可能那名字是他顺嘴编的,也许是他读过《希特勒传》吧。他望着我迷惑的神情,以为我因为那名字像德国军人而不高兴,就赶紧补充说“要不叫花木兰中将也行”,当时我还没读过《木兰辞》,只觉听着这个美丽如花的名字真好听,就许给了他一个灿烂的笑脸。于是,他们打杀、呐喊的阵地上又有了我拿着“烧火棍”在树丛中、土灰里拼命奔跑、冲锋的身姿了!
逃出“古堡”
忽有一天,大沫子抑郁了。天才总是要被抑郁的感受考验着的。形而下地说,也许是遭到了我妈的数叨:“怎么能把女孩带疯?”我依稀记得我妈要我跟雯雯一起玩,并摸着她黑黑的辫子赞赏道:“多文静啊!”可能就是想烘云托月地说我多野性啊之类的话吧。其实,那是我内心蓬勃、外表勇敢的“武举”时期,也是个人性情上的忘我探索时期,真是快乐得难忘啊!可它不符合公众衡量女孩好坏与否的尺度。于是,敏感的家长要出来干预了,真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啊!可是,大沫子岂是等闲之辈?他不久就率领旧部将阵地转移到离我们红楼远远的地方,然后偷偷跑来拉我玩耍,而且开始喊着我的最高军衔。于是,远离我们红楼的地方又飘荡起“德尔尼德特勒上将”的呼唤了。
篇8
对于女性在成长期的困境,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她真正的人的地位和女性使命之间是割裂的。……而且在这两者之间爆发冲突:一是作为主体、主动性和自由的最初要求,一是促使她承认自身是被动客体的倾向和社会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对确立自我的诉求。男性的这种诉求往往是被鼓励的,他们不仅可以再不断的尝试中确立自我,甚至还可以突破自我,实现超越性。而女性应该成长为何种模样,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固定的形象。这种要求不仅由男性提出,还由年长的女性不断重复与加强。在男性为主体的世界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向女性勾勒出一个“女性气质”的模式,这个“女性气质”是符合男性审美与需求的。当一个女性处于成长期时,她会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只要满足了“女性气质”,就能得到回馈,就能感受到满足这种“女性气质”后的自己会有多大的魅力与力量。于是,她就按照这种气质成长,她把符合这个气质的自我看成真正的自我。
“事实上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这个女主角与她的父母和朋友所熟悉的实际面孔之间,始终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她说服自己,她不被人理解:她同自己的关系因此更热烈:她迷醉于自己的孤独,感到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异乎寻常……她一直喜欢遐想:她会比以往更加沉迷于这种倾向;她在富有诗意的陈词滥调下掩盖使她恐惧的世界,给男性安放上月光、彩云、柔和的夜的光轮……”喜欢幻想并且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是女性的共性。包法利夫人少女时代在修道院阅读过大量浪漫、梦幻的书籍,她在这些故事中寻找自我,或者说虚构自我。在小说中写道,包法利夫人阅读的故事里的爱情是这样的:“从头到尾都狂奔的马匹、阴森的树林、内心的不安、海誓山盟、阵阵呜咽、无尽的泪水、久久的亲吻、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莺、雄狮般伟岸的情郎却温柔似羔羊、人品一等、衣冠楚楚、哭起来山崩地裂。”
这些爱情都发生在与世隔绝或华丽堂皇的地方;故事中的男主角都有王子般气质;关于爱情的道具如小船、月光都是轻柔的、缠绵的;关于爱情本身盛满了晶莹的泪水与轰轰烈烈的誓言。这些与包法利夫人日后追求的爱情几乎一样。从这些故事里,她觉得爱情本身是不顾一切的、狂妄的,因此为了爱而做出不顾一切的举动让人激动与感慨。如书中有一个片段是她与鲁道夫决定私奔时她的心理活动:“匹匹骏马拉着他们的车子飞驰,奔向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们将一去不复返……他们终于选择了海边,住在海湾深处一所矮小的房子里,房顶长着一棵可以遮荫的棕榈树。每日,他们坐在一叶扁舟里出海,在舒适的吊床里寻欢作乐。”然而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鲁道夫最后选择了离开她。在他们决定私奔到鲁道夫离开她这段时间里,包法利夫人一直沉醉在无边无际的幻想中,并且在这幻想中培育出了美丽的自我。如书中所说:“她的美表现出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她心潮澎湃,一切都外化为她的美丽。她的向往,她情场的经验,还有那永不削弱、退潮的幻想,就像自然的阳光雨露肥料,可以培育花朵一样,也丰富着艾玛。”
包法利夫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爱情故事,把自己也置于了这样的爱情故事之中。她按照故事呈现出的女性形象来勾勒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完全成为书中的女主人公。她在这样的幻想中虚拟出了一个自我,并努力去实现这个非真实的自我。波伏娃认为,这种幻想是由于女性没有拥有符合她需求的生活,所以她需要借助文学作品、借助艺术来展开自己的想象,对自己有所补偿,同时把自己塑造符合想象中“女性气质”的角色。
二、失去爱情后女性诉求需要的另一方式——宗教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如果环境不允许她有人间的爱情……她会选择在天主那里崇拜神性。”鲁道夫抛弃包法利夫人之后,她开始了狂热的宗教崇拜。当然这种对神、对天主的崇拜是虚无缥缈的。“被崇拜者总是多少不在场的,他通过含糊的符号与崇拜他的女人沟通。”这种神性的爱是难以捉摸的,甚至可以在想象中进行,通过自己制造出来的画面来沐浴这种飘渺的感觉。包法利夫人在失去爱情后,就开始追求这种超越尘世爱情的情感,并且感觉到这种情感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这种感情的模糊性与无止境与包法利夫人渴望中梦幻永恒的爱情恰好相符。加深这种情感与信仰的,是包法利夫人的病。在《第二性》中,波伏娃提到有很多女性会刻意的伤害自己,让自己神志不清。这是由于女性需要将自身虚无化,她要通过病痛的折磨让自己处于一种神志不清的混沌感里,在这个混沌感之中,她更能捕捉到同样模糊、同样混沌的天主。包法利夫人的病伴随着这种昏沉虚无的感觉,她觉得:“艾玛感觉自己的身体被一股力量灌注……如同香燃着化为青烟一样,她感觉自己的灵魂正在飞升……强烈的天堂的幸福使她沉溺而不能自拔……她看见,在蔚蓝的天空中,坐在黄金宝座上的天父,光辉灿烂、崇高神圣,他在手持绿色棕榈树的圣徒中间,挥手示意那些长着火焰翅膀的天使来到人间,接她到天上来。”
篇9
(一)
浅川的雨季,日光照常收敛,天上的云仿佛暗自枯萎了,一副将雨未雨的神色。
黑云席卷,墨色翻涌,雨就是在这时落下的。飞溅起的水雾包裹着混沌的世界,一道银白映照出她脸上未干的泪痕。她沉默地凝视着八音盒中翩然起舞的女孩,垂下的目光里蓄着冰冷。
曾经,她是C城最耀眼的芭蕾舞者,惊为天人的舞姿甚至她的一颦一笑都使人心醉神迷。她优雅而骄傲地行走在铺满鲜花的成长之路上,直到十八岁那年,一辆疾驰而来的轿车压断了她的右腿,也撞碎了少女所有的梦想。剧烈的痛苦和汹涌而来的绝望迫使她逃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雨在窗外喧哗,凛冽的寒风灌进衣领,她低下头,在泪流满面中紧紧抱住自己。
浅川在下雨,千万里远的故乡也在下雨。这个世界上,每处有伤心人的地方都在下雨。
(二)
雨声像妇人们的闲谈一样细碎不止,租来的小屋里充盈着潮湿的气息,旧衣柜上浸出了密密的水珠。她拖着疲倦的身子倚在窗边,窗外是一棵高大而繁密的木槿树,几朵伶仃的花散散落落地缀在枝头,薄若蝉翼的花瓣在风雨中颤抖着,飘摇着目送最后一抹殷红脱离树枝,她的鼻尖忽然涌上一股酸楚美丽的花都会因为遇见风雨而过早凋零吗?带着颠沛流离的倦意,她重重的合上了双眼。
醒来已是第二天的午后,风雨安分了些,却仍在窗外窃窃私语。屋里萦绕着芳馨,芳馨的尽头竟是几抹熟悉的殷红。她忽然来了精神,飞奔到窗前。那是几朵怒放的木槿花,柔软的质感,透着一点儿微白。出尘的美丽,依旧是雪白的甜蕊,依旧是沁人的芳馨。风雨过后的花朵,似乎更加绚烂,也更加从容。她忽然间受了感动,落寞一点一点消逝,狭隘的心豁然开朗。
窗外的木槿花安然而宁静地绽放着,她抬起头,默念到:明天,你好。
(三)
老师,那后来呢?她变成了什么样子?青涩的声音回荡在耳畔。
后来,因为木槿的缘故,她执迷于草木丛林,山石微尘,湖海烟波。在那段逐渐明朗的日子里,她重拾书本,用笔来记录生活中平凡而又幸福的事直到成为你们的老师。拄着拐杖的年轻老师微微挺直了身子,嘴角荡漾起一丝恬淡的笑。
篇10
【关键词】蒙卦;蒙;发蒙;童蒙
1 《周易》简介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也就是学界里常说的《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在《周易》编订成书之前,或者说在对“易经”进行解释――“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的《易传》成书之前,“易经”应当经历了相当漫长的画卦、重卦(八卦两两相重而成六十四卦)和系卦辞、系爻辞的发展时期,才有具有一定研究成果的“易传”问世。《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著作,汉朝人将里面的内容归纳为十翼,即《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实际上只有七种。就其内容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逐句解释经文的《彖》、《象》二传;第二类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卦象、爻象和卦辞、爻辞的《文言》传;第三类是解释《易经》一书性质、筮法原则和通论《易经》大义的《系辞》和《说卦》;第四类是解释《易经》卦序结构和顺序的《序卦》和《杂卦》。也就是说“经”比“传”要早,而且“经”是本源,“传”是依源而生的解释性著作。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成书太古,“说卦”精当,“易经”、“易传”合而成《周易》,现代人认为不论是《易经》、《易传》,或是《周易》,均为占卜吉凶的同一部筮占之书,事实上它们是有差别的。
不过,作为中国群经之首的《易经》,不仅是一部占卜吉凶的筮占之书,还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抑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活水源头的《易经》,不仅是承载中国宇宙观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我国的哲学之源,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行为,奠定了中国三千年来教育文化的基础。在《易经》64卦里,集中体现其教育思想的当属“蒙卦”。
2 蒙卦释义
蒙卦是“易经”上经的第四章。
原文:蒙艮上 .坎下 ):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蒙,象征童蒙。亨通。不是我去主动教蒙昧、幼稚的童子,而是蒙昧、幼稚的童子来求我教他。初次求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此卦利于守持正道,属吉卦。此为卦辞。
原文: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文:第一爻属阴,启发懵懂,施加必要的惩罚手段是有利的,使人免除罪过,脱离牢狱之灾。如果混沌初开、没有经历过学习就急于外出某事,行动将非常艰难。此以下至上九为爻辞,由下向上数重卦(艮上坎下重为六爻)第一爻为初六(六为阴挂)、第二爻为九二(九为阳卦)、顺上数依次为六三、、六五、上九。
原文: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文:第二爻属阳,包容懵懂,吉;迎娶贤淑女子为妻,吉。儿辈能治家。此爻阳刚居中,用于启迪群蒙,有融会贯通的“师表”的象征。
原文: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文:第三爻属阴,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就失身于他,娶她为妻子是不利的。此阴爻提出了对妻子的基本价值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原文:,困蒙,吝。
译文:第四爻属阴,困在蒙昧之中,这是憾事。
原文:六五,童蒙,吉。
译文:第五爻属阴,童子蒙昧、懵懂,吉。此阴爻暗喻以“童蒙”的身份立世,是君子单纯的象征。
原文: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文:第六爻属阳,以猛击、惊醒来启发蒙昧、懵懂的儿童,过于暴烈是不利的。用缓和的方式防御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
后人又从卦象上分析,蒙上卦是艮,艮为山,下卦是坎,坎为水、为泉。《易传》:“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有势不可挡之势,故有“果行”的意象。所以以山下冒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以泉水的势不可挡,象征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这在启蒙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智慧应该首先表现在品德的修养上,我想这也应该是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品德教育的原因吧。
3 蒙字释义
从字的构造上看,蒙字是屋顶上长草,寓家被掩盖,以象征蛮荒。《说文解字》:“蒙,王女也(许慎著《说文解字》)。王或作玉,误。又云,唐蒙,女萝(〔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由于“王”字形的字,既有“天下所归往也” 的王者,也有“石之美有五德者” 的玉的同一外形,以“玉女”解处子,懵懂,混沌,初始,童稚,蒙昧,与蒙卦的本意相吻合。而且段玉裁注认为“王或作玉,误”,已经明确指出王女是玉女的错误。段注接着说,到了唐代,“蒙”亦释为“女萝”,而“萝者,莪也” 。段注认为“旧作萝莪二字” 相同,并引用小雅“菁菁者莪,蓼蓼者莪” ,对“萝”做进一步阐释, “菁菁者莪”语出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描绘菁菁(茂盛)的花季少女既见君子的欢乐,其“女萝”的“玉女”形象也跃然纸上。“蓼蓼者莪”语出诗经小雅,“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描绘幼年的“莪蒿”开始领会父母的辛劳。单从诗中,我们尚不能断定“莪蒿”是指年轻的女子,但从《诗经?蓼萧》的 “蓼彼萧兮,零露清兮。既见君子,我心泻兮。宴笑语兮,是以有豫处兮。”以“蓼彼萧兮,零露清兮”和既见君子的“我心泻兮”来比喻“宴笑语兮”的玉女,应该不会受到怀疑。可见蒙就是寓意懵懂、混沌、初始、童稚的玉女形象,发蒙是对懵懂玉女的发蒙,应该有强调女童教育的含义。蒙之为懵懂、混沌、初始、童稚,固然有蒙昧的无知,但也有单纯、稚气的可爱,对“蒙”之为懵懂、混沌、初始、童稚的玉女,需要“发蒙”、启蒙,这是蒙的真正本意,《易传》也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应该在玉女童蒙之时“可发而发之,养其正心而待其自胜,此圣人之功也” ,不可置之不管,所以“蒙以养正”,这是教育的根本。
4 蒙卦的教育思想
从以上对蒙卦、蒙字的分析,在《易经》中,蒙卦的教育思想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明确了教育的主体是蒙童。正如蒙卦的卦辞所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童应该有强烈的启蒙愿望,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没有求学这一愿望,启蒙就不会取得实效。孔子在《论语》中也阐述了同样的道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个道理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其次,阐释了教育的基本内涵。就启蒙来说,从初爻至上爻有发蒙、包蒙、困蒙、童蒙和击蒙。
发蒙讲教育的作用。爻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说明教育是使人免除罪过,脱离牢狱之灾的必由之路。其《象》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严厉的教育在于使社会有一个“正法”的秩序。万事以教育为始,无规矩不成方圆,开始启蒙,就是要定规矩,建制度,违反制度和规矩要给予教育和必要的惩罚,通过教育和惩治使蒙童回到正当的道路上来。强调教育的作用是使蒙童回到正当的符合社会规范的道路上来。
包蒙讲教育的内容。即教育的包容性,一方面要广泛涉猎,兼收并蓄,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自我约束,就不会离经叛道。即使娶妇成家,也合乎齐家、治国的大学之道。另一方面,包蒙同时也倡导对教育对象的包容,童子之心,即使在早年懵懵懂懂走些弯路,亦属吉祥,也要相信通过教育是可以感化、改变一个顽童的。
困蒙讲教育的挫折现象。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育环境,满足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渴望,使每个受教育者都成才,这是教育的理想。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只是困难的境况不同而已,有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的知难而退,没有学习的恒心,三心两意,学习没有效果,竟至学业难成。
童蒙说的是教育的时机。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发蒙者慎其初” ,童蒙无忌,正是接受教育的好时机,易启发和正确的诱导。“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强调童蒙要谦逊踏实,接受与年龄相符的教育,才会吉祥进步。“恐其不安于童蒙之分,而自强于明” ,蒙童不安本分,逞强冒进,施教者拔苗助长,教育就会失败。谦虚好学,顺应教育规律,就容易成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击蒙是指教育的方法。《易传・蒙》象曰:“发蒙不得其道,而至于用击,过矣。”教育要顺其自然。“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也就是要采取和缓教育的方式,润物无声,化人无形。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将导致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自暴自弃,使教育受阻。当然,《易经》的思维模式也是辩证的,在施教方式上,虽然反对击蒙,主张宽容、和缓,但在必要时也不排斥严厉。如上文“渎则不告”,“发蒙,利用刑人”等,也强调对顽劣儿童应该采用严厉和体罚的办法。
在包蒙后的第三爻,即“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联系二爻讲的教育要有包容之心,紧接着提出慎勿娶女,这固然有批评女子见利献身的言论,也算是最早不要早恋的忠告。
第三,蒙卦首倡育德。从卦象上看, 蒙上卦是艮,下卦是坎,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基本卦中,艮代表山,坎代表水,而山底下出水则为泉,这是会意,故有《易传》:“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然而“育德”由何而来,为什么不是“育智”、“育体”,而且卦辞,爻辞自始爻至上爻,并无德字,是何由卦象平添一德字呢?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由泉水顿悟到德。因为坎卦为水,坎卦卦辞“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意思是遇到险难,只有诚信的美德才能亨通顺利,做事获得奖赏。因此由“山下出泉”联想到“育德”,应该是可能的。而况后人也有品德与水相关联的言论。如《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还有孔子,孔子观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乎不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赞美水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有志、正直、善察、善化,所以“君子遇水必观焉”。由此,易传作者由“山下出泉”联想到“育德”,可能源于古代圣贤的通感,是可信的。第二,蒙卦卦辞、爻辞均没言德,然而卦辞有“渎”(亵渎)、有“贞”(正道),爻辞有“桎梏”(牢狱)、有“躬”(谨慎),这些都是与品德相关的价值判断,由此而果断地得出“育德”的价值判断,我想也是可信的。蒙以养正,君子以果行育德。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育德的概念,肯定人的智慧应该首先表现在品德的修养上,教育就是培养一个行为正直、道德正派的人,培养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人。在教育中,应该以德为先,注重伦理,使“子克家”,“利御寇”,“刚柔节也”,以培养意诚、心正、身修,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国之重器。
《周易》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其育德为先、学生主体的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它所提出的“五蒙”,是一种大教育观、系统教育观,加之有教无类的包容思想以及灵活的教育方法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从宇宙大道的自然属性出发,认为社会乃至自然的有情本体,强调自然与人性的相关性,主张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个体保持善性,“用说桎梏”,从而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使个体达到与宇宙契合的教育之最高境界。在过去的三千年里,周易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的源头,特别是经过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丰富和完善,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进程,真是“衣披后人,非一代也”。
参考文献
[1] 齐豫生 夏于全《四库全书经部・易经》延边人民出版社
[2] 《周易・蒙・象》
[3]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周易・蒙・彖》
[5] 孔子《论语・述而》
[6] 孔子《论语・雍也》
[7] 孔子《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