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10 07:3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悯农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悯农古诗

篇1

我国的古诗众多,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读着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烈日当空,农民们流着满头大汗,辛勤地锄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来,滴进了泥土里的情境。

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粒米饭,都凝结了农民伯伯们的劳苦!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在饭堂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有的小同学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总是随便把饭菜倒进垃圾桶里。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四川内江实验小学五年级:无名

篇2

从上海市区沿着318国道一直向西,就是著名的朱家角古镇,在古镇的周围,灰色的小村庄错落有致。记者随同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了任晓萌居住的地方。在一个破旧的院落的一侧,就是任晓萌和他父母居住的出租房,走进房间,低矮狭窄的出租屋总共不到20平方米,家里的锅盆碗放在一个小桌子上,皱褶的衣服随意地散落在床上,屋里堆放的杂物和家什把房间都挤得满满的。

见到检察官和记者,任晓萌的父亲赶紧从有点发旧的衣服内抽出香烟送上来,我们摆了摆手,他尴尬地微微一笑。任晓萌耷拉着脑袋,坐在床边,一言不发,在检察官和任晓萌父亲的对话中,记者慢慢还原了任晓萌的故事。

任晓萌在家排行老二,他上面还有个哥哥,叫任伟鑫。任伟鑫比任晓萌大6岁,当他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被父母丢在农村,由奶奶照顾。因为违反计划生育,为了生下任晓萌,父母在四川老家的土地和房屋也被乡政府给罚没了。但是任晓萌的父母并不后悔,毕竟他们多了个儿子。为了弥补家庭的教育,任晓萌的父母没有像对待他的哥哥一样,把他丢在在农村,而是亲自带到了上海。他们觉得,在自己的身边,可以时时照顾到孩子,而且能每天看到儿子的成长,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任晓萌的父亲是个木匠,平时经常到工地上给包工头打打短工,有活就做,没有活就回家休息。有时候一接到包工头的电话,立马就要赶过去做活,钱也是一天一结。

“我们来没有影响您工作吧?”检察官问道。

“没有,最近行情不好,没有什么生意,都在家休息呢。”任爸爸叹道。

任晓萌的母亲则在朱家角给别人包粽子,由于朱家角的粽子比较有名气,她也是经常忙得都没有办法休息。虽然夫妻俩没日没夜的做工赚钱,但收入仍然微薄,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每月180元的房租都快缴不起了!”任晓萌的爸爸无奈地告诉记者。

但是这种无奈和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影响父母对任晓萌的“爱”。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任晓萌的哥哥任伟鑫过早地踏入了社会,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最后在一帮朋友的带领下去偷东西,结果给判了三年有期徒刑。也许是为了不再犯第一个孩子的错误,抑或是弥补对任伟鑫的关爱缺失,在生活中,父母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任晓萌的要求,生怕他受委屈了。任晓萌在家像个小皇帝似的被父母供着。任晓萌想要名牌衣服,父亲赶紧花几百块钱给他买,想要摩托车,父亲马上花几千块钱给他买。本来父母对孩子宠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这种过度的纵容和溺爱让任晓萌变得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孩子开始不听话了。有一次,晓萌放学7点多才回家,我问为什么这么晚回家?小家伙竟然不回答我。我气死了,甩手就给了他一巴掌。” 任爸爸回忆道,“可是打完我就后悔了。小家伙也很倔强。跑出去,竟然当天晚上没有回家,也不知道他那天晚上怎么过的……”懊悔与失落错综在他那刻满皱纹的脸上。

自此之后,任晓萌逐渐变得无拘无束,网吧、游戏厅、桌球室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发展到最后开始彻夜不归了。父母刚开始还每次把他从网吧、游戏厅、桌球室拉回来,可刚一回家,稍不留神他又跑出去了,父母也只好听之任之了。任爸爸后来才知道,任晓萌那时候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在桥洞底下已经有了个简易的“小窝”。就这样,任晓萌象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外面到处闲玩瞎逛。他在网吧玩电子游戏的时候也由此认识了张乐勤、贾良宾。由于彼此年龄相仿,兴趣相同,这几个人很快就成为“铁杆哥们”。

张乐勤的故事

从2011年1月份开始,青浦区朱家角镇的某些村子以及街道屡屡发生小偷盗窃案,不是东家挂在院里的腊肠丢了,就是张家有人钻窗而入拿走手机,要不就是李家的水果摊抽屉现金被人偷走。虽然被盗的财物数目不算太多,但十来起案子累积下来也闹得人心惶惶。当地居民报案后,青浦公安分局朱家角派出所民警很是重视,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特征,初步分析判断这极有可能是同一伙人所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缜密侦查后,犯罪嫌疑人的影子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令人惊讶的不是这伙人的行窃技术有多高超,而是3名犯罪嫌疑人全是未成年人,15岁的任晓萌就是其中的一位,最小的贾良斌仅仅10岁,最大的张乐勤也不过17岁。

张乐勤,1995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某村。在他出生没多久,父亲便因病去世了,3岁时母亲带着他改嫁,后随了继父的姓改为张,继父张小致和母亲黄燕梅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在老家务农,日子虽不富裕却也过得踏踏实实。为了更好的照顾好张乐勤,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不再要孩子了。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张乐勤寄托了父母所有的期望。然而张乐勤却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好好读书。初中的成绩张乐勤还勉强可以,但是自从上了高中,张乐勤学习成绩就开始不断下滑,他也越来越感觉很难跟上课程进度,后来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下坚持到了高中二年级就结束。2010年7月,辍学后的张乐勤无事可做。“我听说他不上学了,便让他来苏州我自己开的厂子上班,一来孩子年纪小,怕出去受骗,二来也是自家人,好有个照应。”然而让张乐勤的舅舅没想到的是,他在苏州待了仅仅一年就又不干了。

承办检察官后来从张乐勤的舅舅那里也了解到,他的辍学并不是迫于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是张乐勤实在没有心思读书。“由于父母离婚的原因,他从小就比较独立,也许是出于青春期的叛逆,只是一时凭着一股子倔劲,他根本没想过以后的事儿。” 舅舅说道。

这个在检察官眼中又聪明又乖巧的男孩,让人怎么也无法和违法犯罪联系到一起。在提审时,当检察官问他为什么要离开舅舅独自到上海时,张乐勤告诉承办检察官,他想自力更生:“我不愿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那样感觉自己很窝囊。”虽然舅舅一家再三挽留,可是并没有阻挡张乐勤离去的步伐。

为了向爸爸妈妈及舅舅一家证明自己的能力,2011年7月,张乐勤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苏州,没有任何留恋,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打工。

篇3

关键词:农居,抗震,加固,抗震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rural dwellings aseismatic fortify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in our country rural dwellings in seismic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then to our country rural existing houses seismic strengthening measures and new rural dwellings in seismic design of the method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ural residence for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ural dwellings in earthquake, reinforcement,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现状

近年来,由于汶川和玉树地震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情况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减轻地震对村镇房屋的破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并实行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1],除此之外,各地的建设部门和相关单位也都对农村的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没有考虑抗震设防的农村民居至少达到了7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情况形式十分严峻,因此,为了避免地震袭来时给农村居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水平迫在眉睫。

2 我国农村房屋建筑抗震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农村建造房屋时,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督,居民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建房的地点和结构形式,房屋抗震设防水平严重不足,经分析,农村民居在抗震设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2][3]:

(1)建房场地选择不合理

在我国,尤其是山区,农村居民的房屋往往建在山上或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而这些地形对地震作用往往具有放大作用,使地震的破坏力加强,因此,在选择建房地址时,要充分考虑选址的抗震作用。

(1)基础、地基处理不足

几次国内外大地震都证明,地基基础是建筑物抗震中的关键,建在土壤地质条件好的农居,损坏程度相对较小,而农村居民在房屋选址时,片面地追求舒适和便利,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地基基础抗震性能,建于软弱地基上的房屋不在少数,而且房屋地基的抗震处理也明显不够完善,大多农居未采取加强地基整体性的措施或选择整体性能好的基础形式,这些都给房屋的抗震性能埋下隐患,地震一旦发生,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造成房屋的严重破坏。

(2)房屋结构布局不合理

农村房屋一般都是由屋主根据自己的主管意愿自行设计和建造,房屋建筑的平、立面布置极不规则,普遍存在开间过大、层高偏高、门窗尺寸过宽等现象,这些就造成房屋建筑的刚度偏心较多,在地震作用下容易造成房屋扭曲引起应急集中,而且在平面凹凸引起的应力集中部位也未采取可以减轻裂缝的构造措施,极易导致地震灾害。

(3)结构体系有缺陷

农村房屋多为纵墙或横墙承重,然而由于连接构造措施不当,缺少抗震所需的构造措施―圈梁和构造柱,地震袭来时,不能有效的传递荷载。调研中发现,不少房屋尤其是老旧房屋构造措施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圈梁和构造柱,在新建的房屋中,虽然有不少的农户已经知道增设圈梁和构造柱,但对圈梁和构造柱的具体尺寸和钢筋用量要求不明确,造成部分圈梁和构造柱配筋过少而在地震作用时不能发挥作用。

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村民居还存在屋顶过重以及房屋承重墙随意预留通道的问题。屋顶过重,在地震作用下墙体承受的剪力较大,影响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当承重墙体上有通道,在地震时墙体容易产生斜裂缝、“八字”形裂缝、“X”形裂缝和垂直裂缝等,进一步削弱墙体的抗震性能。

(4)材料强度不能保证

农村房屋主要为土坯房屋、木结构房屋、石结构房屋、砖土混合承重房屋等砌体结构房屋,材料质量和强度都无法得到保证。例如,由于经济原因,农村采用砌体结构房屋时,起粘结作用的水泥砂浆中水泥的用量非常少,砂浆的强度非常低,用手一捏就“酥”了,加上房屋缺少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竣工后的房屋抗震性能着实让人担忧。

3 现有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加固措施

地震设防烈度高于6度的地区,已建民居若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可通过加固措施提高已建房屋的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加固后房屋的抗震设防应达到目标是: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房屋墙体不致倒塌,不会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对已建房屋结构的加固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4]:

1)缺乏圈梁和构造柱等构造措施的房屋应加设相应构造措施,保证增加的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处牢固构成闭合系统;新增构造措施要与墙体可靠连接。墙面有较明显凸凹或开裂严重的承重墙体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固。对于土墙房屋,应在墙壁内外两面都挂铁丝网,再用石灰浆或草泥浆抹面保护,增加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强度,同时,避免风雨侵蚀墙体。

2)采用预制板作为房屋屋盖且预制板间缺乏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在内墙根部(顶部)锚设角钢增加预制板的搭接长度或在预制板顶增浇叠合层等方式进行加固,使楼板具有一定的柔性,增强其抗震效果。

3)农村民居承重墙上的通道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封堵通道,使墙体在地震时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以增加房屋本身的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

4)墙体开裂的农村民居应及时维修,对于过于破旧而不能维修的民居,应全部拆除或局部拆除重新翻建,使其达到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防水准。

4 农村新建房屋的抗震设计

新建房屋要满足我国建筑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5],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6]:

(1)房屋选址应慎重

选择建房场地之前,应咨相关单位及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当地的地震地质情况,千万不可盲目行事。房屋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土质坚硬、土层密实、均匀稳定的有利地段,尽量远离软弱土层、可液化砂层、河岸、陡坡、松软场地等区域;土质差异大的地方也不宜建房,地震时土质与石质地段的交接处容易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应避开不稳定的斜坡、陡崖以及活动的地质断层。如果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法避开这些不利条件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做好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2)房屋布局要合理

房屋布局要紧凑,结构布置要合理。新建房屋时, 房屋结构布置一是要规整,避免平面上凹凸曲折、立面上高低错落。墙体布置要合理,房屋开间不宜过大,首先应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同一结构单元不应采用 “混杂”的结构类型,应采用相同的结构类型,非承重墙建议使用轻质墙体,不宜使用砖砌体砌筑,对墙体薄弱的地方应采取相应构造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墙体布置应满足地震作用有合理的传递途径。

承重墙尽量少开通道,窗户设置比例要合理,房屋的高度比不宜过大。房屋不要建得太高,应尽可能的降低房屋重心,屋顶要轻,屋盖宜采用轻型三角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现浇,避免使用预制板屋盖。悬挑阳台和雨篷的悬挑长度不宜过长,同时要与房屋主体牢固连接,避免地震时局部倒塌现象。

(3)结构体系设计

新建房屋应设置合理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等构造措施,这是房屋保证“大震不倒”的根本。圈梁能使纵墙、横墙及楼盖或屋盖连成一体,增强房屋的整体性,能箍住楼盖或屋盖,增强其整体刚度;能提高墙体抗弯刚度和约束墙面裂缝开展;能减少墙体的竖向自由长度,增加墙体的稳定性;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当墙体局部尺寸不满足要求时,可用加设构造柱的方式来满足。设置构造柱是唐山大地震后总结出来的非常有效的抗震措施。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加强房屋抵抗竖向地震力作用的能力,可以加强纵墙和横墙的连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特别是把设置在墙体内的圈梁和构造柱连接成一个空间框架,对纵墙和横端起到约束作用。在墙体达到强度极限后,破碎的墙体因为有圈梁和构造柱的约束而防止碎块散落,从而支撑楼盖或屋盖不致倒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很大程度提高了砖砌房屋的抗倒塌性能,使端体材料从脆性向延性过渡。只有加设足够的圈梁和构造柱后,地震来袭时才能保证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5 结语

经过数次地震对我国农村造成严重破坏的教训,加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已经迫在眉睫,政府和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和指导,及时加固抗震性能不足的房屋建筑,新建房屋时一定要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建筑标准和施工细则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切实地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JGJ 161-2008,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孙洁,尹宗军. 安徽省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及分析[J].山西建筑,2010,33(22):58-59.

[3]杨金山,韦庆海,程宇,余中元. 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措施研究[J].赈灾防御技术,2010,5(3):318-323.

[4] 洪海春,杨伟林,黄伟生,高志兵,宋峰. 江苏省农村民居抗震措施与加固方法研究[J].赈灾防御技术,2009,4(2):223-231.

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内蒙古 农村牧区 农牧民教育模式

一、内蒙古农牧民素质及教育现状

(一)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偏低

农牧民文化程度是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2006年,在农村牧区6-60岁的人口中大学文化占0.6%,高中及中专文化的占6.8%,接受过农牧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足5%,文盲和半文盲占12.6%,在内蒙古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我们看到,在内蒙古农村牧区,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总体规模还很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就更大,这与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

(二)农牧民的身体素质较差

在内蒙古的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缺乏基本的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落后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比较普遍。从调查中了解到,内蒙古农牧民身体素质较差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饮食习惯不科学。二是膳食结构不合理。三是不注意饮食卫生。四是农村牧区开展体育活动次数较少、内容不丰富,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农牧民的科技素质不高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据农业统计,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农、林、牧、渔专业技术人员59730人,占各级各类科技人员的8.2%,占农业人口的4%。农牧民科技意识薄弱。我们在内蒙古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调查农牧民参加农牧业技术培训的原因时发现。49.30%的农牧民认为是自己确实需要,11.97%的农牧民是听了科技人员介绍才参加培训的,12.52%的农牧民是村里领导动员后参加培训的,还有4.65%的农牧民参加培训是因为有报酬,21.56%因为其他原因参加培训。即使是农牧业企业经营者接受培训,虽然多数出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增长知识的需要,但仍有部分参加培训者是应乡镇政府和当地农业部门的要求才不得不参加培训的农牧民的文化水平较低。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表现为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有人没事干与有事没人干同在,其实质是农牧民的文化水平较低。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简单体力劳动者需求的减少和对知识型、技术型农牧民需求的增加,如果不能改变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民工荒”的现象也将长期存在。

(四)农牧民的思想观念陈旧

1 传统的家族观念。由血缘和亲缘形成的家庭网络,在农牧民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严重的家族观念会形成一种“条块分割”,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阻碍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要消除千百年来形成的家族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 农牧民的短期行为。相当一部分农牧民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学习技术耽误生产上学还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这种短期行为无论是农牧民本身还是在农村基层干部当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同时也限制了农牧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3 落后的封建习俗依然存在。近年来,一些不良封建思想在农村牧区又有所抬头。很多地方,逢年过节要上香磕头拜佛,修坟墓、建寺院、塑神像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村聚众赌博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农闲季节,赌博现象更为严重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而且还破坏了原本淳朴的民风和多年的努力才得以改变的封建习俗。

(五)农牧民的民主意识淡漠

在我们调查的内蒙古的广大农村牧区,民主选举存在严重问题:第一,选举过程不规范;第二,选民参选率不高;第三,民主议事的积极性不高;第四,部分地方的当选者缺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意识,满足于“保安全、保运转”。

二、针对农牧民创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模式

鉴于内蒙古农牧民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农牧民教育的紧迫任务是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科技、身体、民主和道德等方面。农牧民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普及知识和文化,要拓展到职业技术、健康、道德、法律、政策、经济、思想等方方面面。

(一)开展改府主导、农业院校牵头、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

1 引导农牧民积极参加培训。首先,政府要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农牧民科技培训的目的与意义,鼓励、动员农牧民参加培训,激发农牧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搞一些示范点,如种植、奶牛养殖、温室大棚,先对一部分农民进行培训,以带动全村农民参加;再次,政府增加对农牧民培训的投资力度,农牧民培训由政府“买单”,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新理念,也符合WTO“绿箱”政策的要求。政府应将农牧民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由政府统筹安排落实。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的农牧民,可获得补助乃至免费培训;最后,逐步建立农牧民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农牧民资格证书的“绿色证书”培训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但取得绿色证书的农牧民和其他农牧民并无二致。我们应该在土地承包、评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及申请农业发展基金扶持等方面,逐步把取得绿色证书作为前置条件,只有取得诸如绿色证书等资格证书的,才能获得政府相应的扶持。

2 农业院校牵头培训新型农牧民。目前,内蒙古农业院校在振兴农村地区和农牧民教育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不能不说是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农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农村人力需求目标实际上相脱节,更有一些院校纷纷更改传统农业专业,L新学科、新专业,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另外,院校教育只注重学科建设、学位标准和学术报告,学院派、学术化的追求,以至于出现了“学问兴、农村衰”的现象。为促进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可以借鉴韩国江原大学农牧民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经验,对农业院校进行改革,整合或更改现有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现实的农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根据产业和研究分类,设计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建立专门人才与现实接轨的教育系统,要挑选一批业务熟练,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村镇技术骨干,经培训考核,

组成讲师团,在各村镇巡回演讲。

3 兴办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增强农牧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内蒙古兴办农牧民职业教育:首先,围绕地区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牧民,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使农牧民对于农业科技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把农业发展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如对乌兰察布地区种植马铃薯的农牧民、巴彦淖尔市地区种植番茄的农牧民的培训,就应该有针对性。其次,要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效率。再次,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开展创业教育,对贫困农牧民进行创业实践训练,提高其创业知识技能和创业意识,特别是对农牧民的自主创业,无论是在农村牧区还是在城镇,政府都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支持和鼓励。

(二>创建网络化的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内蒙古依靠集体经济支撑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面临着挑战,卫生系统所承担的农牧民健康教育职能必将进一步弱化,因此要加强农牧民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寻找一个能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替补队员”。另外,要发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守门人”作用,与医院服务相辅相成,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载体,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人享受医疗保险服务,为此就应该把群众大部分基本健康问题有效解决在基层社区,降低医疗成本。成立农牧民健康教育协会,并以此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载体,可以达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目的。

(三)转变现金,以农村基层组织为主体,加强农牧民主建设

相对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仍然处于一种滞后状态。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内蒙古农牧民亟待完成6个方面的转变:即从“家庭型”向“市场型”转变,从“小农型”向“社会型”转变,从“守业型”向“创业型”转变。从“自然型”向“制度型”转变,从“法盲型”向“懂法型”转变,从“传统型”向“经济型”转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农牧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组织者,是确保农牧民思想教育长效性的关键。一方面,要抓好“文明示范村”“文明村镇”“五好家庭”创评等活动载体建设。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化服务网络载体建设。如成立各级农牧民协会等组织团体,以形成乡村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网络。农牧民通过这些服务网络,可以向协会组织者学习,从而承接新思想、新观念。此外,要抓好节假日、农闲时的文化娱乐活动,形成新农村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三、构建推行内蒙古农牧民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财政支撑体系

为保证农牧民教育的可持续性,各级政府要逐步把农牧民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设立相应的教育培训项目,除保证农牧民思想和民主教育外,采取农牧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农牧民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公共财政支出的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形成按“三农”需要选择公共投入的机制,使政府公共支出社会效用最大化。

(二)创新农牧民教育制度,构建农牧民教育体系

第一,政府是农牧民教育的投资主体。在投入资金的同时,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农牧民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上。第二,农业院校和相关的农业部门是农牧民培训的实施主体。建立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地、县、乡互相衔接,上下贯通的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网络。第三,农业产业协会、农牧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是农牧民培训的组织者,第四,以培养新型农牧民为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三)加强后继农牧民的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出去,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牧民将越来越少,农业后继无人即使在人口众多的我国也不再遥远。同时,农牧民教育的传承性也决定着后继农牧民教育在农牧民教育中的比重和构成。因此,后继农牧民的教育和培养,将成为农牧民教育乃至农业教育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在培训农牧民的同时,提高农村牧区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进一步调动农村牧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规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选拔事业心较强的优秀教师担任校领导,严格监管和规范农村牧区学校经费。进一步减轻农牧民的教育负担,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牧区支教,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伤事故;预防;处理

一、工伤事故预防

工伤事故实际上就是安全事故指对人身造成伤害的一种事故,安全事故可控了,工伤事故也就相应得到了预防。做好工伤事故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健全法制,依法管理,从制度上规范和预防。

我国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建筑法、招投标法等一系列适用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不能对目前建筑行业一些通用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除具有高、精、尖科技含量的工程项目外,大多是由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后发包或分包给低资质的施工企业(业内称之为外协队伍)完成的,而低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是将资质租赁或委托给私人老板对外进行承包,私人老板再招雇农民工为其工作。这种运做模式,造成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不能有效界定,一旦出现农民工伤亡事故或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没有针对上述情况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认定、定性及责任追究,往往承包商和分包商相互推诿,扯皮。因此,造成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因为讨要工资或维护农民工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的集体闹事或恶性事件不断发生,这种农民工的用工现状,将在我国建筑业内持续较长时期。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顽疾,必须对症下药,针对目前建筑市场现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方可从制度上规范和预防工伤事故发生。

2.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转变观念,从雇佣农民工源头抓起。

(1)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从稳定的高度看待农民工问题。从大环境讲,党和政府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同时,更加关注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权益问题。而事实上一些包工头一方面是非法雇佣农民工,通过榨取他们的劳动价值而获利,另一方面包工头又通过挂靠或租用低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在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承包或分包一些工程。不难看出,抓住县级建筑施工单位或二级及以下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年审、注册、管理,坚决杜绝对外租、借企业资质,就堵住了个体包工头租、借资质分包工程的渠道,也就解决了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被侵害这个问题的关键。

(2)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必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看待农民工问题。目前,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建项目除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项目以外,大多数是分包给外协队伍完成的,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组建现场项目部对项目进行管理。但在对外协队伍的管理上,一些项目部存在以包代管现象,总认为,出事都是外协队伍的,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只负责监管工程质量。这种观念不改变,将阻碍现场有效的安全管理,甚至造成更大的事故隐患,这个项目不出问题,下个项目也得出。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二是在各级管理人员中广泛宣讲,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规模大的建筑施工企业与合法合规的外协队伍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业绩好的合法合规的外协队伍,有了他们的长期合作,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要坚决杜绝高资质企业对自然人或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分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3)农民工是低资质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县级建筑施工企业或二级及以下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能随意将企业资质租借给任何自然人,或以企业名义对外承揽工程,如果是企业委派负责人分包工程,需要雇佣劳动力,必须按国家规定招用农民工,应按规定签定劳动用工合同,并建立农民工个人信息及国家规定的农民工参保险种,便于规范管理。对零散短期用工必须严加管理。

3.建筑施工企业从管理上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

由于工程项目一旦中标,工期催得紧,队伍上的急,一些项目部在选择外协队伍时,忙与应付甲方或业主要求,根本没时间慎重比选队伍,更谈不上签定工程承包协议,往往是先上队伍再谈价,为今后对外协队伍管理以及费用清算埋下隐患,外协队伍的好坏对项目管理的成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鉴于这种情况,为使项目中标后,短时间内能拉出若干支冲得上,干得好,叫得响的外协队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1)健全制度,落实外协队伍业绩管理档案,选好外协队伍。公司每年在对项目考核的同时,由主责部门对外协队伍业绩进行考核,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指有无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资金状况、机械设备、安全质量、履约能力等,在公司内建立外协队伍业绩管理档案,主管生产的领导应重点关注,把好使用外协队伍的第一关。

(2)根据不同承包方式,确定承包费用,明确双方责任。通过对外协队伍签订平等互利,责、权、利明晰的承包合同,才可能使项目管理更顺畅,同时对外协队伍的安全管理也就有章可循。即使因为选择外协队伍、签定分包协议拖延了开工准备的时间,影响初期的业主评比,笔者认为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比盲目上队伍、盲目开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一旦选择了好的外协队伍,签定了规范的分包合同,也就为后续的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现场安全监管。根据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由项目部主责部门负责对照检查,属于项目部的责任,应由项目部负责落实。对不按合同规定应增加安全质量费用投入而不愿投入的,或违规施工、违章操作,造成或未造成安全质量事故或民工伤亡事故的,要以书面方式通知分包方,对拒不接收又不签认的,以函件或邮寄方式通知分包方公司,同时存档,便于今后出现合同纠纷或工程结算时使用。

二、工伤事故处理

1.依法维护企业及农民工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9号)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定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劳动合同必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或农民工本人直接签定,建筑领域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施工作业班组、包工头等都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不能作为用工主体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

2.以工伤保险条例决定经济补偿标准

对确需承担经济补偿责任的,区分不同情况,按照国务院第586号令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执行。条例规定发生工伤后,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待病情稳定后,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论完成后,根据工伤等级,按照条例规定享受工伤待遇。

(1)工伤人员在治疗期间的待遇标准按受伤前的待遇不变,治疗期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同意可延长12个月。

(2)伤残等级评定后,一到六级的工伤,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按受伤前本人工资(是指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的)90%、85%、80%、75%、70%、60%领取。同时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7个月、25个月、23个月、21个月、18个月、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到十级的工伤,只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3个月、11个月、9个月、7个月的本人工资。

(3)因工死亡的,直系亲属享受待遇:丧葬补助费(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按生前月工资的40%,其他按30%)。

篇6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05-01

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正确指导下,固原市原州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针政策,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使原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1 原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截至目前,原州区累计备案合作社351家,2014年新增91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67家(粮食生产13家)、林业28家、畜牧业244家(生猪29家)、农机服务业9家、其他行业3家。合作社入社人数8 615人,注册资本1.6亿元,幅射带动农户4万户,社员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高出25%。通过近年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国家级示范社累计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7家、市级示范社10家、县级示范社34家。

2 建设合作社的工作措施

2.1 抓规范管理

按照“先抓试点、培育典型、示范推广、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层层建立试点示范。按照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开展了以规范财务管理、完善章程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着力培育自治区、市、县(区)三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运行规范好、示范带动强的合作社在信息、技术、培训、设施、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起到了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良好示范作用;积极在全区推广合作社12项管理制度,建立4种规范性管理台账,并统一印制合作社社员证。

2.2 抓资金扶持

自治区财政每年列出专项经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别对县(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础服务设施、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信息网络、绿色食品认证、培育品牌、基地建设和骨干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意识,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合作社项目。2013年组织申报财政厅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32家,项目金额205万元;申报自治区示范社项目3家,项目金额30万元。2014年申报市县级示范合作社建设项目35家,项目金额220万元,申报自治区示范社项目3家,项目金额30万元。

2.3 抓指导服务

以全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纽带,对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跟踪服务,指导他们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储藏、运输,支持他们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打造品牌,提升效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原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但从总体上看,合作社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合作层次“低”、内部管理“缺”、外部环境“差”、造血功能“弱”[1]。合作社在社员人数、资产规模、基地规模上相对较小;在合作层次上,存在服务范围窄、合作环节少、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在内部管理上,财务核算亟须规范,各类人才相当紧缺,民主管理有待加强,档案管理比较弱化;在外部环境上,融资渠道极为不畅,合作社在项目扶持、用电用地、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落实上还有很大难度;在造血功能上,“空壳社”现象较为普遍,利益联结松散。合作社创办的经营实体少,创收能力弱。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营运效率低,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

4 对策

4.1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合作社的自身造血功能

切实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就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2-3]。对真正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整合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水保、畜牧、水产、农机等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办证、办税、信贷、用水、用电、用地、交通等方面落实好优惠政策[4]。

4.2 嫁接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适应市场的能力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只有与企业真正结成了“亲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实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依托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4.3 培育示范主体,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建设

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工作,提升原州区合作社运行质量,实行主体创建、乡镇推荐、经管验收、主管部门批准的创建原则,建议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示范主体一定的资金奖励,在合作社项目上予以倾斜扶持[4]。

5 参考文献

[1] 孔祥智,史冰清.大力发展服务于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4-30.

[2] 孔祥智,史冰清.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基本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9(1):3-9.

篇7

古牧地镇基本情况:

古牧地镇是一个没有集镇的建制镇,辖15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占地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561亩,到2011年底,辖区总户数8862户,总人口34735人,其中常住人口26967人,流动人口7768人,劳动力人口1572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1户,694人,农村五保户52人,登记在册各类各级残疾人567人。面对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动力少、弱势人群多的农业大镇,想法设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抓好中央有关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近几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家电下乡补贴、农机具补贴、设施农业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十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对农村“四老 ”人员、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生活补助,有效地落实、执行好这些政策,农民不但可以直接受益,而且更是增加收入的有效捷径。

二、加大对农作物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大力调整农作物产业结构,将以前大面积种植的低效作物小麦、玉米、油葵改种为蔬菜、棉花、经济林、红花等高产、高效作物,这样不但增加了单产,而且增加了收入。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地实施土地整治,进一步做好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对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鼓励农民进行碱性土壤的改良,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定农田比重。

四、建立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的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及时为广大种、养殖户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的销售,依法保护农资和农产品的质量,并通过上述机构依法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五、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

使他们变成懂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并依靠技术发家致富。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不高、思想陈旧、观念保守的人,因此,针对这些人镇农科、林业、畜牧、劳动保障所要有计划,针对性地利用冬闲时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他们提高文化水平,转变观念,拓宽思维,掌握技术,实现能走出去务工的务工,能扶起来创业的创业,能留下来用技术种地的种地,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加强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鼓励他们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田、养殖。政府要解决好农技人员的交通和待遇问题,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投身于为农业和农民服务。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筑巢引凤,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政府要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有关企业建设的城建、环保、卫生、工商、水、电等相关手续和基础建设方面的服务,从而为农民就业搭建就业平台。

八、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特色产业,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全镇15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比如小破城村的辣椒、大破城村的奶牛养殖、锅底坑村的豇豆、西工村的菲菜、下沙河村牛羊育肥、太平渠村的养牛育肥已形成规模、初见成效。因此,各村要依靠协会、经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各村的特色产业,形成品牌优势,并支持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

九、强化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管理和服务

政府和土地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证、土地参股、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条件成熟的村如上沙河村、园艺村、太平渠村、菜园子村、西工村、振兴村、皇渠沿村可依托靠近城郊的有利优势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十、加强对农资及种子的管理

政府要不断地完善对农资和种子的管理和监督,避免劣质种子和假种子伤农事件的发生。

篇8

对于老弱孤寡残疾社员实行供给,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政策,也是农村社队的好传统,农民中的好风尚。保证这部分社员的生活,有利于计划生育,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促进四化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针对当前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生活供给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出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的通知,现摘要转发各地参考。

个别地方发生孤寡老人非正常死亡的问题,影响极坏,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在实行(包干到户)的地方,如何照顾好老弱孤寡残疾社员和烈军属的生活,是个新问题,各地应当认真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采取的办法可以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灵活一些。不论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使这部分人的生活得到可靠保障。不可在不自愿情况下,用土地承包简单办法,一推了事。请各地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送给我们,以便交流。

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农村老弱孤寡残疾社员供给政策落实的通知(摘要)

(1980年12月3日)

我区广大农村社队,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即通常称的五保户)在生活供给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区符合社队供给条件的社员,绝大多数的口粮都基本得到了保证,不少地方在生活上照顾得也比较好,除供给口粮外,每月还发给少量的零用钱,治病、烧柴、用水等生活问题,都由集体承担。但是,也有的地方忽视了对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的照顾,应该实行供给的社员没有落实供给,或者只给口粮,其他生活必需不负责解决,致使供给对象的生活得不到切实保障。对于盲残、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较普遍存在无人料理,日常生活十分困难。特别是有些实行或包干上交的地方,把耕地分给供给对象耕种,生产队不再负责供养,或者把供给分摊到各户或各个组,由他们逐户逐组去讨口粮。由于供养不落实,个别地方已发生供给对象饿死、自杀等严重事件。

搞好老、弱、孤、寡、残疾社员供给政策的落实,对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上树立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解除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巩固安定团结,搞好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搞好供给政策的落实,特作如下通知:

一、认真落实供给政策,全面安排好供给对象的生活。按照《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规定,农村中属于社队供给的对象,是指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凡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应由所在生产队负责供养。生产队的供给,应包括:吃饭、吃菜、穿盖、住房、治病、烧柴、用水、丧葬(孤儿还有读书)等问题。对于长期分配水平很低的“三靠”队,全面供养确有困难的,也应尽力做到保吃、保教、保葬;穿盖和买油盐等日常生活费用,个人没有经济来源的,可给予临时救济,个别户经过县、市民政部门批准,也可以给予定期定量救济。

二、供给对象日常生活的料理,可区别对象,采取群众义务照顾和生产队派专人照料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对身体还好、生活尚能自理的,建立群帮小组,由小组负责义务照顾,做到经常上门探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盲残、年老体弱、经常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要派专人照料,料理人由生产队给予工分补贴或适当报酬。为了更好地照顾供给对象的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公社或大队为单位办敬老院,费用由社队负担。

篇9

复习内容

1. 《画》2. 《大小多少》3. 《小书包》4. 《日月明》5. 《升国旗》6. 《语文园地五》

复习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复习重难点

1. 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学情分析

孩子们之前已经上过一个单元的识字课,对识字已有了一些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对汉字并不陌生。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在学生书写时强调正确书写习惯的培养,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复习措施

1.朗读课文《画》《大小多少》《升国旗》并背诵。

2.书空23个生字笔画,并正确组词。

3.写字时强调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4.背诵《悯农》。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

三维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5.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1. 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1.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课时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5.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课时重难点: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

1.齐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背(边背边书空)、指名比赛背。

2.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词语,进行游戏分类。

3. 根据读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4. 讲词语正确读出来后,进行分类。

5. 书空生字笔顺,指生回答易错笔画。

水:最后两画撇、捺,不要写成一笔。

小:先写中间后写两边, 第一笔是竖钩。

少:第一笔是竖。

尺:最后一笔是捺。

刀:最后一笔撇不出头。

力:第一笔是横折钩。

林:左边“木”的捺变成点。

正:第三笔是短横。

心:第二笔是卧钩。

二、复习课文内容。

1.左手压书右手指,齐读第6、8、10课,并开火车读。

2.指生背诵检查。

3.找出第6课反义词,并拓展反义词。

远—近有—无来—去多—少大—小

三、听写词语、标调。

1.生仔细听,将听到的词语写下并标上声调。

2.做游戏,给丢失声调的词语标上声调。

3.练习标调。

PPT 出示字母,让学生根据提示的声调,读出字母。

四、复习第7课。

1. 指读课文,指名背诵。

2. 齐读69页数量词并拓展。

五、复习第9课。

1. 指读课文,指名背诵。

2. 看图猜字。

3. 出示题目,照样子填一填。

例:日--月--(明)

六、巩固练习,读一读。

1.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 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3.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4.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七、比一比,读一读。

色(sè)彩 远近(jìn) 声(shēng)音

多少(shǎo) 书(shū)本作(zuò) 业

众(zhòng)人升(shēng)起中(zhōnɡ)国

篇10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朗诵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又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上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朗诵、修改,知道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直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他端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写作的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