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功效与作用范文

时间:2023-04-11 16:0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柴胡功效与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柴胡功效与作用

篇1

作用与功效

1、清热泻火

柴胡属性寒的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2、抗炎

柴胡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柴胡中含有皂苷和挥发油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对动物肿胀、抗炎起到不错的效果。

3、解热、退热

柴胡具有解热、退热的作用,尤其对于伤寒、大肠杆菌液、酵母等所引起的发热症状起着解热作用。另外,在动物实验中,柴胡还能够使动物正常体温降低。

4、镇静

柴胡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尤其对于因内热烦躁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它还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5、降压

柴胡具有降压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柴胡含有类黄酮的成分,而这一成分能够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起到短暂的降压作用。

6、抗菌

柴胡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篇2

扶正化瘀胶囊

扶正化瘀胶囊(或扶正化瘀片)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制五味子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的功效,适合有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胁下出现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出现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等症状、由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使用。此药的用法是:每次服1.5克,每日服3次,宜在饭后服用。有湿热偏盛症状的患者应慎用此药。

复方鳖甲软肝片

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种中药组成,具有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等功效,适合有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胁肋隐痛或肋下出现痞块、面色晦黯或有赤缕红丝、脘腹胀满、纳差便溏、神疲乏力、口干口苦等症状、由慢性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及早期肝硬化患者使用。此药的用法是:每次服4片(儿童应服2片),每日服3次。

大黄蛰虫丸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此药由熟大黄、炒土鳖虫、制水蛭、虻虫、炒蛴螬、煅干漆、桃仁、炒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的功效,适合有瘀血内停、腹部出现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身体羸瘦等症状的肝纤维化患者使用。此药的用法是:每次服6克,每日服1~3次。孕妇禁用此药。临床实践证实,大黄蛰虫丸具有确切改善人体血清纤维化指标的作用。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此药由鳖甲、黄芩、柴胡、干姜、大黄、芍药、桂枝、厚朴、半夏、人参、阿胶、桃仁等药物组成,具有消化积的功效,适合有气滞血瘀症状的肝脾肿大、由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鳖甲煎丸的用法是:每次服6克,每日服2~3次。

小柴胡制剂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此药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适合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状的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患者使用。小柴胡冲剂、小柴胡颗粒等小柴胡制剂的药物组成和功效与小柴胡汤基本相同。小柴胡冲剂的用法是:每次服10~20克,每日服3次。小柴胡颗粒的用法是:每次服1~2袋,每日服3次。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此方具有调节免疫力、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日本已将小柴胡汤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常规药物。

强肝胶囊

篇3

陈伯咸(1917~1997)生于北京,幼年时因父亲体弱多病而立志学医,17岁时考入华北国医学院,得到名医施今墨的真传。他曾任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是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其医学著作有《内经选讲》、《中国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精华》、《黄河医话》、《济南中医药志》等。陈伯咸一生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十分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其在治疗肝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人体内三焦的通调、水液物质的运化代谢、血液的调节运行乃至人的精神和思维活动无不与肝脏息息相关。他说:“肝助肺金以肃降,助脾胃以升降,助心肾以相交。诸症治之于肝,稍佐调脾,其病可愈。”根据这种理论,陈伯咸创立了一系列“治肝”的名方。下面就介绍一下他常用于治疗脂肪肝的名方——清肝化滞汤。

取柴胡、金钱草、浙贝母、鸡内金、茯苓、枳实、郁金、莱菔子、香附、山楂、陈皮各10克,丹参、白芍各15克,黄芪30克。将上述药物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再入锅用中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在锅中加入清水,再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所得的药汁合在一起(约500毫升)即成,可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下。

在此方中,柴胡性微寒,味苦,是治肝的要药,具有疏肝畅胆、引导诸药沿肝经直达病所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说,柴胡可“推陈致新、久服轻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有放松胆管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和调脂的作用。白芍味苦,性凉,善于养血柔肝,在与柴胡合用时可疏养并举,而不会劫夺肝阴。金钱草具有清利肝胆的功效。浙贝母具有清脂散结的功效。莱菔子、郁金、枳实、山楂具有散郁化滞、化痰调脂的功效。鸡内金、茯苓和陈皮具有健脾助运、理气消谷的功效。黄芪具有补肝气、助疏泄、益中气的功效。香附和丹参具有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诸药配伍为用,可取得清疏利胆、悦脾化滞的功效,并具有标本兼治,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的特点,非常适合因嗜食肥甘厚味、饮酒无度、喜静少动而引发脂肪肝的患者使用。患者若有疲乏、头晕等气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党参。患者若有腰酸腰痛、小便清长等肾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菟丝子、杜仲。患者若有心烦不寐等阴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炒枣仁。患者若有转氨酶升高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茵陈。患者若有便秘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槟榔。

篇4

【关键词】柴胡颗粒;火罐;TDP;体虚风寒感冒

本人在门诊临床工作多年,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冲服并结合背部穴位拔火罐、照神灯(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方法治疗体虚初感风寒者,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108例,其中女85例,男23例;年龄20~56岁;大多是脑力工作者如机关工作人员、IT从业人员或素体虚弱,易感风寒者,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周身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病程短者1 h,长者2 d。治疗期间无服用其他中、西药。

1.2 治疗方法 用开水冲服小柴胡颗粒(无糖型,国药准字Z 44020211。组成:柴胡,黄岑,法夏,人参,大枣,炙甘草,生姜,大枣,辅料为糊精、甘露醇。)2小袋,需趁热喝,(如患者恶寒重、咽痒欲咳或咳嗽痰白者,加用热姜汤冲服)接着在背部大椎、定喘、风门、肺俞等穴拔火罐,留罐约5~10 min,待拔罐部位皮色出现瘀红或潮红色即可取罐,然后再在背部上述穴位照神灯(TDP)约20 min,距离皮肤约25~30 cm,患者感觉微微汗出即可结束治疗。内服小柴胡颗粒3次/d,外治法1次/d,一般治疗2~3 d。

1.3 疗效标准 治愈:风寒感冒症状消失;显效:感冒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感冒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改善甚微。

2 治疗结果

半小时治疗后显效者77例,有效者26例,无效者5例;治疗3 d后治愈共103例;总有效率95%。

3 讨论

小柴胡颗粒由小柴胡汤原方药材提取加工制成,其药用功效与汤剂相同。功效:解表散寒、疏肝和胃。主治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但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太阳中篇,可见此方原可治太阳病,临床医学杂志也多有报道小柴胡汤治疗外感风寒及虚人感冒。古人云:若无虚,风寒不能独伤人。体虚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腠理空疏,肌表失于固密,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属少阳之分。故虚人感冒,必“邪入本经,由表而将至里”,需“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小柴胡汤实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

现代都市人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使人思虑过度,心绪不宁,睡眠不良,又极度缺乏运动,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力下降,若稍有不慎遇风吹受寒,或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办公开会,或频繁进出冷气环境,乍冷乍热,很容易招致风寒之邪,一旦病邪入侵,因体虚邪能力不足,短时间内由太阳之邪遁入少阳,出现小柴胡主治之症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小柴胡汤之主证,医书每将《伤寒论》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称为小柴胡汤之“四大主证”。然《伤寒论》原文又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文,对于“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名家所注不一,见仁见智各具心得,临床上出现小柴胡汤主症之其中一、二个症状便可使用小柴胡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只要遇见初感风寒出现恶风怕冷,头重身乏,胸闷气促,心烦欲吐,口淡食无味,咽痒如有异物,舌淡苔薄白,脉浮弱或弦弱者即可使用小柴胡颗粒。柴胡:芳香疏泄,善于疏散少阳之邪,《本草正义》曰:“柴胡主治…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发”。生姜配柴胡,加强祛风散寒、解表发汗;配法夏和中降逆止呕,温肺化痰止咳;配大枣调和营卫。黄岑配柴胡治邪在少阳且清心烦,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健脾,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诸药共奏“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法。”

拔火罐的作用:祛风散寒,解表宣肺。大椎穴: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提升阳气抵御风寒;肺俞:肺之背俞穴,以宣发太阳经气;风门:疏调太阳、宣通肺气;定喘: 止咳平喘。诸穴配和,主治伤风感冒、鼻塞流涕、气促胸闷,咽痒咳嗽痰白。

篇5

1样本含量

①试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含量按3︰1的比例分配;②样本含量的初步估算:根据统计学要求,采用双侧检验,α=0.05,β=0.2(功效=80%),预设试验组体温改善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优10%,用DAS2.2.1软件估算其样本量为试验组282例,对照组94例。根据《中药品种保护审评技术指导原则》试验的样本数应符合统计学要求,且试验组病例数一般不少于300例。同时考虑脱落因素,拟定本次试验例数为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

2随机化分组

按中心进行分层,运用SAS6.12ProcPLAN程序步,给定种子数480例,产生随机数及相应的药物及病例分配方案。随机号采用不透光信封密闭,由8个试验中心分别集中管理,每个中心60例。

3对照药的选择

根据《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关于临床试验设计的要求,选择阳性对照。根据阳性对照药的选择原则“公认、同类、择优”的要求,选用银柴颗粒为阳性对照药。银柴颗粒由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生产,国药准字:Z50020382,由忍冬藤、柴胡、枇杷叶、薄荷、芦根组成,辅料为蔗糖、糊精。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

3.1伦理要求

本试验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有关临床试验研究的法律法规。临床试验方案经临床试验负责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每位受试者入选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试验分组、试验用药、给药方法及疗程试验组

柴胡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51g/袋,国药准字Z19990024;生产批号:100203)0.551g/次,3次/d,口服;银柴颗粒模拟剂(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2g/袋)12g/次,3次/d,温水冲服。对照组:银柴颗粒(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生产,12g/袋,国药准字Z50020382;生产批号:1005008)12g/次,3次/d,温水冲服;柴胡滴丸模拟剂(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0.551g/袋)0.551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3d,观察1个疗程。临床试验期间,两组受试者均不能使用其他治疗普通感冒的药品。服药24h后体温≥39℃者,可加服酚麻美敏片(商品名:泰诺)并在病例报告表中详细记录,作为无效病例处理。

5观察项目及方法

5.1症状、体征

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天详细观察受试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并记录分值。症状:发热微恶寒、咽部不适或咽痛、肢体酸痛、头痛、身热面赤、鼻塞、流涕、口渴、咳嗽。体征:舌象、脉象。

5.2实验室检查

给药前行胸部X线片检查,育龄期妇女行尿妊娠实验;给药前及停药后行血及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肌酐)和心电图检查。5.3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密切观察各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其发生时间、表现程度、处理经过及结果,注意有无严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6疗效判断标准

普通感冒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并经临床协调会议讨论通过,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痊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3d以内体温较前降低,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3d以内体温未恢复正常,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30%。

7不良反应

判断标准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关系的因果关系判断按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标准进行评定。

8统计学方法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包括FAS、符合方案集(PPS)、安全数据集(SS)。统计软件采用SAS9.3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对计数资料采用频率(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CMH)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为消除不同医院的中心效应混杂因素对两组总疗效比较的影响,通过SAS软件进行CMH统计分析,对中心效应进行校正。

二结果

1研究对象的纳入

本临床试验共入组普通感冒(风热证)病例479例,其中试验组359例,对照组120例。剔除病例2例(1例入组时尿糖阳性,1例入组时谷丙转氨酶207U/L,均未用药),均为试验组。脱落病例16例,其中试验组13例,对照组3例。完成观察的合格病例461例,其中试验组344例,对照组117例。

2一般资料的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比较,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但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

3普通感冒疗效评价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2.4%、20.2%(FAS分析)和32.6%、20.5%(PPS分析),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7.4%(FAS分析)和96.5%、87.2%(PPS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安全性评价

4.1安全性检测

服用柴胡滴丸后受试者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

4.2不良事件

试验组共有2例不良事件。1例受试者服药后当天出现阵发性轻度牙痛,继续用药,持续2d后症状消失无后遗症;另1例受试者服药1d后出现阵发性轻度尿频,稍有排尿灼热感,继续用药,持续3d后症状消失无后遗症。上述2例受试者均未破盲,未退出临床试验,与试验药物因果关系判断为无关。

三讨论

篇6

关键词:银柴胡;白芍;儿科;药对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49-02

导师何平主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以敏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善用银柴胡、白芍药对治疗多种疾病,现将导师运用银柴胡、白芍药对治疗儿科多种病症的经验举隅如下。

1疳积

宇文某,男,3岁。于2016年3月20日就诊。家长诉患儿一月来饮食下降,形体消瘦,易烦躁发怒,时有腹胀,食后欲便,夜寐不安,易惊,汗多,大便稀,小便可。查体无特殊。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导师诊断为疳积,证属脾弱肝旺。治以健脾平肝。处方:银柴胡9 g,白芍9 g,陈皮6 g,茯苓9 g,白术6 g,淮山药6 g,浮小麦6 g,小枣6 g,山土瓜6 g,兰花参6 g,仙鹤草6 g,诃子2 g,炒麦芽6 g,炒鸡内金4 g,甘草4 g。3剂,水煎取汁内服,日3次。经治疗1月后,患儿纳食好转,体重明显增加,脾气较前好转,眠可,二便调。

按: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言:“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本病例患儿以脾虚为主,土虚则木克,表现出饮食下降、形体消瘦、烦躁发怒等土弱木旺之象。故用银柴胡、白芍抑肝,辅以陈皮、茯苓、白术、淮山药扶脾,浮小麦、小枣、山土瓜、兰花参清肝退虚热,仙鹤草、诃子涩肠止泻,加之炒鸡内金、炒麦芽健脾消积。肝脾调和,气血得益营养全身。

2肠系膜淋巴结炎

赵某,女,7岁,于2016年3月3日就诊,患儿1月来反复腹痛,饮食下降,面色萎黄,易发怒,伴咽痛,夜间磨牙,大便干结,4天一行,小便黄赤。家长诉患儿平素易食辛辣之品。查体:一般情况可,神清,形w偏瘦,面色萎黄,咽(+),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无特殊。腹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舌尖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数。本院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导师诊断为腹痛,证属脾弱肝旺。治以健脾柔肝止痛。处方:银柴胡10 g,白芍15 g,陈皮6 g,茯苓10 g,甘松6 g,延胡索9 g,枳壳6 g,厚朴6 g,芸香草10 g,滑石粉10 g,炒川牛膝6 g,荠菜10 g,炒鸡内金6 g,炒麦芽10 g,甘草4 g。4剂,水煎取汁,日3次。服药后,腹痛次数明显减少,食欲逐渐好转。效不更方,加减服药1月后,患儿病愈。

按:腹痛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气交奕不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古今医统・腹痛》:“小儿腹痛之病,诚为急切。凡初生二三个月及一周之内,多有腹痛之患。无故啼哭不已或夜间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大都不外寒热二因。”《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患儿平素脾胃虚弱,肝旺则乘脾土,腹为肝经循行所过之处,故治疗上以银柴胡、白芍柔肝,陈皮、茯苓、芸香草、滑石粉健脾利湿,辅以枳壳、厚朴、甘松、延胡索行气止痛,肝脾同治,病症得以解除。

3性早熟

袁某,女,8岁。于2016年6月12日就诊。家长诉患儿7岁半时发现双侧发育,可触及结节,时感烘热,易发怒,纳差,眠可,大便干结,3天一行,小便黄。查体:双侧可触及09 cm×09 cm包块,活动度可,轻压痛。乳晕着色,外生殖器呈型,未见分泌物。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本院B超示:子宫、卵巢轻度增大。X片示:骨龄10岁。导师诊断为真性性早熟,证属肝郁火旺。治以泻火疏肝散结。处方:银柴胡12 g,白芍15 g,陈皮9 g,茯苓9 g,夏枯草6 g,炒栀子3 g,淡豆豉6 g,海藻3 g,甘草6 g,荠菜9 g,山土瓜10 g,兰花参10 g,炒荔枝核6 g,炒鸡内金4 g。7剂,水煎取汁,日1剂,服

[HJ2.6mm][FQ(20*2。175mm,X,DY-W][SQ+1mm][CD=175mm]药2月后,患儿结节缩小,烘热已不明显,性平。查体乳晕较前色淡,阴道未见分泌物。又两月后随访,患儿无特殊。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七岁,肾气虚,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小儿药证直诀》中说:“肾主虚,无实证。”万全也指出:“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火易炽,肺脏娇嫩。”且“乙癸同源”,故治疗上以银柴胡、白芍疏肝柔肝,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夏枯草、炒荔枝核化痰散结,炒栀子、淡豆豉、荠菜、山土瓜、兰花参平肝清心,临床疗效甚佳。

4失眠

患儿,女,8岁。于2016年6月20日就诊。家长诉患儿近半年来,夜也不能眠,白天瞌睡,脾气乖张,口气重,纳多,大便干结,三四日1行,小便可。查体:无特殊。舌红,苔薄黄,脉浮。导师诊断为不寐,证属脾弱肝旺。处方:银柴胡10 g,白芍12 g,陈皮6 g,茯苓10 g,茯神10 g,合欢皮6 g,芸香草10 g,荠菜10 g,山土瓜10 g,兰花参10 g,灯芯草6 g,炒鸡内金6 g,甘草4 g。4剂,水煎取汁,日1剂。服药后复诊,患儿家长诉患儿夜间可以静睡三四h,脾气较前好转,效不更方,治疗1月后,患儿夜间可静睡4~6 h,2月后电话随访,患儿睡眠恢复正常。

按:失眠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在于阴阳不调,治则调整阴阳。导师从“肝”着手,肝体阴而用阳,小儿肝常有余,易化火生热,致使阴阳失调,故用银柴胡、白芍平肝健脾,从而达到调整阴阳之效,茯神、合欢皮安神,辅以《滇南本草》荠菜、山土瓜、兰花参清心退虚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寒温并用,阴阳调和,故疗效甚好。

篇7

症状:

1 平时月经周期都很正常,但是从某一次开始经量比以前明显增多。

2 经期跟着延长了两三天。

3 月经黏稠。颜色偏深,有时候还有血块。

中医对策:

月经过多大多是由血热引起的,经血黏稠、色深。白茅根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等功效,甘而不腻,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草药推荐:白茅根

养生茶饮:将100克鲜白茅根去杂质,清洗干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熬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同时准备120克鲜荸荠,去掉外皮之后放入榨汁机榨汁,和熬好的白茅根汁混合在一起放人锅中用小火煮5分钟,放人冰糖调味即可。有凉血、止血的作用,血热的女性不妨一试!

小提示:如果没有鲜白茅根,可以到药店买干品,每次50克,水煎后调入荸荠汁也可。

月经过少

症状:

1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是经量明显减少。

2 经期从原来的五六天突然减少到一两天。

3 面色淡白,心慌乏力。

中医对策:

当归,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南北朝它就被视为珍品,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血虚造成的月经过少,当归有很好的补血、活血功效。

草药推荐:当归

养生茶饮:将5―10克当归切成薄片,再取两三个桂圆,去壳去核,和当归一起放人杯中,用热水冲泡10分钟即可。桂圆具有补血作用,泡茶喝不仅可以改善月经过少,还能美容养颜呢!

小提示:孕妇大都阴血偏虚,阴虚则生内热。桂圆性热,因此孕妇应慎食。

月经无规律

症状:

1 月经时而提前七天以上,时而延后七天以上,没有规律,持续好几个月。

2 对一点小事都能大发脾气。

3 脸上的青春痘突然增多。

中医对策:

月经无规律又叫月经先后不定期,气血失于调节,大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而以肝郁为主。柴胡能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从而起到调经的功效。

草药推荐:柴胡

养生茶饮:玫瑰花泡茶喝能缓解经期不适,女性在月经来潮时,以热水冲泡3~5克干燥玫瑰花,再加入少许蜂蜜调味饮用有利于身体健康。月经无规律的女性,还可以加5克柴胡和玫瑰花一起泡茶,可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法很简单,将柴胡和适量水放入锅中,用中火煮约15分钟。将煮好的药汁冲入放有玫瑰花的杯子,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小提示:此茶易引起腹泻,常感到疲倦,身体虚弱的人不宜饮用。

痛经

症状:

1 经期或者经前后期,经常出现小腹疼痛,有的时候甚至出现晕厥。

2 头晕、恶心。

3 全身疲乏无力。

中医对策:

痛经常由气血不畅造成,治疗以疏通经络为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有效缓解。益母草可祛淤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草药推荐:益母草

养生茶饮:取益母草20克,绿茶2克,放人杯中,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经期拉肚子

中医对策:

1 每次来月经的时候,总是拉肚子,大便稀薄,每天2~3次。

2 来月经的时候伴有腹痛。

3 面部与四肢水肿。

中医对策:

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脾虚和肾虚者。腹痛的原因则在于肝实,白芍可以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可以一并解决腹痛腹泻的问题,同时还有调经的功效。

草药推荐:当归、白芍

篇8

【关键词】中医 经典 半夏泻心汤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97―01

1 半夏泻心汤概要

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处可见,一是《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二是《金匮要略方论•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本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目前临床上将本方大量用于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功效卓著。

2 半夏泻心汤病机

半夏泻心汤本为误用下法所导致的变证所设,如尤在泾曰"邪气乘虚陷入心中,中气则痞,中气既痞,升降失常,于是阳独上逆而呕,阴独下走而肠鸣。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阐明半夏泻心汤方证发生的前提是脾胃本虚,因下复损。患者胃气素虚,复因误下,下利后必使脾胃更虚,其升清降浊之力更弱,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使外邪(湿热、痰饮等)乘虚客于心下,阻滞气机故而为痞。正如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注解半夏泻心汤证为"胃气空虚,客气上逆"。故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

3 半夏泻心汤辩证要点及适应病

3.1辩证要点 半夏泻心汤以"痞"为辨证要点,表现为心下痞满,呕吐泻利,纳呆,苔腻微黄,脉弦细数等,但临床又不必局限于"痞",关键在于辨准病机,并据外邪之性质灵活运用半夏泻心汤,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

3.2适应病 半夏泻心汤组成严谨,配伍精当,药理作用广泛,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临床依其病机辩证,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多种内科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淋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美尼尔氏综合征、失眠、肥胖、月经不调等。只要符合"脾胃中虚,客邪上逆,气机阻滞"这一病机,就可大胆应用,往往能收意外之功。

4配伍、剂量及煎法

4.1 配伍特色 半夏泻心汤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从方药组成及用量可知,方以驱邪为主,兼顾扶正。本方半夏为君。半夏者,辛苦温燥。《本经》谓"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此品能上能下,谓半夏生于夏半,阳气既生而未极,似少阳特性,有转枢之能。配伍干姜辛散开结散寒,方中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与半夏、干姜配伍升补清阳,黄连、黄芩苦降清热以泄其浊阴。 "一升一降,气机调和;一温一寒,阴阳协调"。《金匮要略心典》: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阴升阳降,痞将自解;人参、甘草则补养中气,以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尤在泾论曰"痞者,满而不实之谓。夫客邪内陷,既不可从汗泄,而满而不实,又不可从下夺,故惟半夏、干姜之辛,能散其结。黄连、黄芩之苦,能泻其满。而其所以泄与散者,虽药之能,而实胃气之使也。用参、草、枣者,以下后中虚,故以之益气,而助其药之能也"。 揭示了本方苦辛同施、寒用、兼行的制方特。

4.2 剂量及方剂比较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切中病机的前提下,运用原方剂量配伍比例,疗效更佳。其中尤以黄芩和黄连比例为3:1时,对肠鸣泻利效果最佳。此外若减干姜用量,加生姜即为生姜泻心汤,意在强调利水以治疗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若加重炙甘草用量,即为甘草泻心汤旨在培土补中,治疗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黄连汤乃半夏泻心汤加重火剂代表药黄连,并以黄芩易桂枝而成,意在引火归原。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

4.3 煎服法 药物煎煮的恰当与否,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伤寒论》非常重视方药的煎法,半夏泻心汤: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去滓再煎之法类似于现代制剂工艺所谓的浓缩。《伤寒论》中使用去滓再煎法的有: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经过比较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的方药组成可见,以上7方均寓辛、苦、甘于一炉而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故而欲使其效显者,定要和合其力,去滓再煎之法,意在使药性和合,作用协调,并行不悖。

5体会

篇9

关键词:中药 注射剂 辨证施治

中药注射剂是新剂型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中医药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晶,是现代科技条件下创造的新剂型的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只能是注射(静脉/肌肉)给药,只有注射给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保证其安全性。既然它只是新剂型的中成药,就应具有中药的固有特性,即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等,那么在临床使用中就必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药。

中药注射剂在功效上有其整体性与独立性

中药的配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即严格遵循组方原则。每一方剂不论药味多少,都有其特定的配伍结构。每味中药虽然有各自独立的功能与主治,但当它被配伍在一个复方中时,它的作用有时与其单味中药的作用一致,有时则不一致。也就是说,单味中药有某一功能,但配伍于复方之中可能就不再有这一功能,单味中药没有某一功能,但它配伍于复方之中可能有这个功能。如柴胡,大剂量配伍于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中则性寒,发挥其辛凉解表作用,并无升阳作用;而小剂量配伍于补中益气汤中,则发挥其升阳作用,并无辛凉解表之功。所以,中药复方的作用是有整体性的。这就是说,虽然中药复方是由单味的中药组成,但就其功效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各单味药物功效的叠加,而是具有其独立的、整体的功效,从而决定了其固定的应用范围,即其临床辨证要点。中药注射剂不论其组成的药味多少,不论是由单味药物组成还是由多味药物组成,其固定的组方结构是肯定的,这就决定了其功效的独立性、整体性与固定性。

篇10

关键词:荆芥;单穗升麻;菥;毛平车前

1种子形态学研究

1.1荆芥[1,2](拉丁学名: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种子 唇形科,小坚果三棱状卵形或椭圆形,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近光滑。染色体数量:2n=18。千粒重:0.358~0.378(g)大小:长1.1~1.4,宽 0.8~1.0,厚0.6(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荆芥,以全草入药。资源分布情况:分布于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1.2单穗升麻[1,2](拉丁学名:Cimicifuga simplex Wormsk)种子 毛茛科,果,呈不整斜方 形,疏生白毛,顶端具宿存花柱;种子2~5粒。种子细小,长卵圆形。两端延伸成长尖状翼,或一段不明显。表面棕褐色,有极细密的网状脉纹。种皮薄膜质,胚较大,白色,易剥出。染色体数量:2n=32。千粒重:0.04。大小:长6~8,宽 5,厚4(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野升麻,以根状茎或全草入药。

1.3菥[1,2](拉丁学名:Thlaspi arvense Linn)种子 十字花科,种子数颗,长1.5mm,呈卵形,稍扁平,表面棕褐色有颗粒状环纹,果实边缘有翅呈扁椭圆形。染色体数量:22。千粒重:9(g)。大小:长 1.5,宽 1~1.5(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菥,本植物的种子(菥子)亦供药用。资源分布情况:全国均有分布,亚、欧、非洲均有分布。

1.4毛平车前[1,2](Plantago depressa Willd. subsp. Turczaninowii(Ganjeschin)N.N.Tsvelev)种子 车前科,种子(果实)形态:蒴果,圆锥形,种子8~15粒,少数至18粒。种子小,呈不规则多面体,较扁。背面隆起,腹面中央凸,具2~4个平面。表面红褐色,密布扭曲状纵肋。种脐在腹面中下部,椭圆形,灰色,微凹。染色体数量2n=12千粒重:0.113~0.116(g)。大小:长0.7~1.2,宽0.5~0.7,厚0.3(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平车前,以种子及全株入药。资源分布情况: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1.5狭叶柴胡[1,2](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种子 伞形科,双悬果,椭圆形,左右扁平。分果瓣形似香蕉,凹凸或平凹。表皮褐色,粗糙,皱缩。顶端具宿存花萼和花柱残基,弓形背面具5条棱;腹面具两条细纵棱。胚乳具油性。胚小,包埋于胚乳中。染色体数量2n=12。千粒重:1.301(g)。大小:长2.7~3.7,宽0.7~0.8,厚0.7~0.9(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南柴胡,以根入药。资源分布情况: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及四川等省区。

1.6羊耳蒜[1,2](Liparis japonica (Miq.) Maxim)种子 兰科,果实通常为蒴果,纺锤形,较小呈荚果状,具有及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呈翅状。染色体数量:x=6~29,千粒重:132(g)。大小:长4~5,宽3~4(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带根全草入药。资源分布情况: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

1.7海蚌含珠[1,2](Acalypha australis L)种子 大戟科,染色体数量:22。蒴果,近球形,径约3mm,表面有毛,毛基部有瘤状突起。种子卵形,长约2mm。千粒重:3~3.5(g)。大小:长2~3宽厚(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铁苋菜,以全草入药。资源分布情况:生于山坡、沟边、路旁、田野。分布儿乎遍于全国,长江流域尤多。

1.8肥皂草[1,2](Saponaria officinalis Linn)种子 石竹科,染色体数量2n=16。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全株绿色无毛,基部稍铺散,上部直立,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15cm,宽5cm,具光泽,明显三脉,密伞房花序或圆锥状聚伞花序;花淡红、鲜红或白色;径约25cm,花瓣长卵形,全缘,凹头,爪端有附属物,雄蕊5,超出花冠,萼圆筒形,长2~25cm。千粒重:1.82(g)。大小:长1~2,宽1.5,厚1.2(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肥皂草,全草入药。资源分布情况:原产欧洲及西亚,我国部分地区有栽培。生长强健,喜光耐半荫,耐寒,易于栽培,在干燥地及湿地上均可生长良好,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1.9小天仙子[3](Hyoscyamus bohemicus F.W.Schmidt)种子 茄科,染色体数量2n=34。种子(果实)形态:本品呈类扁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头种脐。部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无臭,味微辛。千粒重:0.84~1.03(g)。大小:长1.5~1.7,宽1.2~1.4,厚1(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天仙子,以种子入药。资源分布情况: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

1.10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种子 牛儿苗科,染色体数量2n=10。蒴果,顶端有长喙,长约4cm;具5室,每室有1种子。室间开裂,成熟时果瓣与中轴分离,分果喙部成螺旋状弯曲。种子长2~2.5mm,褐色。千粒重:2.63(g),大小:长 4,宽2~2.5(mm)。药材名及用药部位,老鹳草,全草入药。资源分布情况: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2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

2.1荆芥 早在[4]《本草纲目》就有记载 ":荆芥 ,入足厥阴经气分 ,其功长于祛风邪 ,散阏血,破结气 "其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薄荷酮、和少量香芹酮、右旋柠檬烯。地上部分和荆芥穗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3%和4.11%,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1-胡薄荷酮及少量d-烯,γ-蒎烯。此外,荆芥穗中尚含荆芥甙A、B、C。临床上有疏风解表、解痉止血之功。

2.2单穗升麻[5] 根茎含升麻甙(Cimicifugoside)、甲基升麻甙、乙酞基升麻环氧烯醇甙(Acetylcimnifugoside)、升麻环氧醇甙(Cimigenoside)、25-O-甲升麻环氧醇甙、25-O-乙酰升麻环氧醇甙等皂甙,升麻醇(Cimicifugenol)及其酯,凯诺醇(Khellol,安米醇(Ammiol),咖啡酸二甲醚,升麻精(Cimifugin)。具有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举阳气的功效。

2.3菥[6] 全草含黑芥子甙,经酶作用盾产生芥子油。全草及种子含芥子甙,种子尚含挥发油(芥子油)、蛋白质、蔗糖、卵磷脂和和芥子酶,以及脂肪油约34%以上,脂肪油中含有二十烯酸等。在清肝明目,清热利尿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2.4毛平车种子[7] 含月桃叶珊瑚甙,车前粘多糖,消旋-车前子甙,都桷子甙酸,车前子酸,琥珀酸,腺嘌呤,胆碱及10.43% 的脂肪油[5,6],β-谷甾醇、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之功效。

2.5狭叶柴胡[8] 根含挥发油,内有:β-松油烯,樟烯,柠檬烯,β-小茴香烯,异龙脑,胡薄荷酮,β-松油醇,α-烯,芳樟醇,草烯,α-金合欢烯,香橙烯,顺式的和反式的丁香烯,β-榄香烯,γ-及兰油烯,广蕾香烷,努特卡市民柏酮,喇叭茶醇。又含柴胡总甙0.15%,其中柴胡皂甙a0.05%,柴胡皂甙d微量,柴胡皂甙c0.10%。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郁之功效。

3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见,荆芥等十种药材种子植物形态相似,但药用功效、成分方面却有很大差异,由此可见药材种子是中药材种植的第一道安全防线。中药材种子的优劣对药材品种是否正确;质量是否优良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不但在国内迅速发展,还备受世界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中药种子的正确基源不但关系用医药发展的前景,还将影响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6.

[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3]郑明艳,崔凯峰.天仙子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5,01.

[4]李军,晖曾南.沈映君荆芥的药理作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03.

[5]郑汉臣,蔡少青.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