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时间:2023-04-10 11:1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制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
(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
(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
二、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我国在1992年正式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大量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
ISO9000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
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应用ISO9000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我们借鉴其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建立起了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重大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思想观念。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1)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强调。
(2)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
(3)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4)规范了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制、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了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
(5)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人员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新入校的干部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能在短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6)充分发挥了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如通过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护导措施、安全教育措施、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又如通过家校的沟通管理,既保障了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发展状况,又保障了家长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得到及时解决,密切了家校关系。
(7)强化了监督机制。通过内部质量审核,以科学有效的检查原则、方法、步骤等,体现了检查的客观性。平时抽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加强了对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建立体系后申请认证,外部检查机构必须对学校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通过认证后每个学期来学校进行评审,若评审不合格,将被取消认证资格。这种外部驱动机制解决了“自己的刀不能削自己的把”的问题。既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又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转贴于
三、全员业绩考核体系
学校两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没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我们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了全员业绩考评体系(TIP考核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
该体系与传统的考核制度相比,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
(1)用系统的方法使人与事复合。传统的考核管人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人事部门,管事的权力则分散于各学部领导身上,致使考核资讯相互脱节,学部和人事部门均难以获得全面、完整的资讯,导致考核结果往往片面、主观。
(2)用联系的方法使团队、个人、业绩成为整体。形成个人à团队à学校,紧紧围绕质量、效益的价值、利益导向,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
(3)用评价链贯通目标à过程à结果,保障目标的实现。
(4)用工作行为的过程,职能素质、能力表现,业绩的统一,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增值、创值,使学校目标的可持续性提升更具保障。
(5)用激励的机制,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超越现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造。
篇2
一、职业道德教育
一个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欧美,图书馆管理人员被列为与律师、会计师和医生等同等的专业人员,并不是任何学过图书馆学或情报学的人员都可以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成为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在经过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学院或图书馆情报学院修满一定的学分,然后才能获得专业资格。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对图书馆从业人员并没有严格的专业要求,因此,图书馆从业人员来源多种多样,层次参差不齐。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图书馆的物质条件、经济收入与一些行业形成反差,形形的价值观拥入图书馆,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信念产生危机,道德行为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独立学院的管理者,一定要在改善图书馆从业人员物质条件的同时,注意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让图书管理人员树立对文献,爱护备至,积极利用;对读者,满腔热诚,千方百计;对同事,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对外部,精诚合作,公平竞争的信念与意识。教育他们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执着的事业心;在道德品格上具有以服务教学与科研,服务教师与学生为核心的道德情操;在精神状态上具有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接受新事物,追求卓越目标的热情与献身于图书馆事业的敬业精神。
二、专业知识教育
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教育是指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成体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只有掌握好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才能胜任图书馆的基本工作,使文献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被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图书馆工作的条件。独立学院大都是2000年以后建立起来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更加普遍。但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并不等于舍弃图书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而另起炉灶。这种现代化管理仍然还要以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与基础。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以机器操作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以机读目录代替了传统的卡片目录,以机器检索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查目,但其实质和传统业务基础工作并没有多少区别;采用计算机分编、参考咨询、网络检索,同样离不开专业基础知识。因此,不管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程度有多高,包括采访、分类、编目、流通、参考咨询等,这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知识都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所以,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应成为独立学院图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
三、计算机知识教育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开拓图书馆工作领域,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必要工具。没有它们,图书馆将无法完成信息时代赋于图书馆的信息中心的历史使命,无法成为信息网络中理想的中转站。计算机技术已经是图书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就目前情况看,在独立学院图书馆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对操作技能不了解或不熟练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管理现代化、自动化的程度。因此,独立学院图书馆应普遍地开展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工作。对于全体图书管理人员,应开展普及型教育,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人员,如:从事采访、编目、流通、典藏、参考咨询等工作的人员,应开展专业型教育,使他们能了解各系统程序的编制、运行、维护,能排除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故障,有比较熟练的文字输入技术等等。只有采取这种分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才能迅速地在独立学院图书馆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图书馆工作自动化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四、信息学与网络知识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应该由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用来确定,由图书馆是不是能够查找世界范围的信息的技术系统的有效性来决定。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各种电子信息资源加强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容易满足读者的需求。因为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值更大。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及查找信息的指导者,要成功地发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就必须要了解、掌握信息学与网络知识,这应是在图书馆管理现代化、自动化逐渐加强情况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一个总体要求。和比较普遍地缺乏计算机知识相关联,独立学院的图书管理人员也普遍地缺少信息学与网络知识,这方面的学习更需要加强。因此,通过这种参加会议、销售商培训、在职培训、聘请专家讲学等途径,使他们逐渐掌握、熟悉信息学与网络知识,应是对独立学院图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信息学与网络知识教育的侧重点应是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所有教育途径中,实际操作的时间至少应该占整个培训时间的50%以上。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种的需求进行有重点的培训。
五、相关学科和新学科知识的教育
今天是科技、经济、社会之间关系日益密切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学科知识将向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其一是高度分化,当今许多重大突破都是在极“窄”的领域上取得的,如:生物技术中的“克隆”技术、各种新材料的开发;其二是高度综合和集成,如软件本身就是一种知识集成的产品――既含有“软”的知识如程序需要设计,也包括“硬”的如载体需要制造。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仅仅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相关学科和新学科知识。
就相关知识而言,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能了解文、史、哲、理、工、法、经等学科的一般性知识,尤其需要有一定的外语知识。世界性的经济腾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日益频繁,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员必须具至备的条件,特别是网络时代,网上的信息主要是英文信息,没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就无法成为“信息的导航员”,也无法主动地根据社会的或者读者的需求编制一些导读系统,有针对性地、定期地把某一领域的资料收集起来做索引,方便读者查询。因而独立学院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外语水平。
篇3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液体管理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and 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as Indicators of Sepsis Shock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Ayndrome/CHEN Jia-wei,CAI Yi-f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2):067-07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 and 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 as indicators of sepsis shock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ayndrome(ARDS).Method:A total of 5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s,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for fluid management,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ICCO hemodynamic for fluid management.The time and the rate in achieve EGDT target of two grouops were compared.APACHE Ⅱ,SOFA,noradrenaline dosage,serum lactic acid,respiratory parameters,serum creatinine,rat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ICU stay time and 28-day mort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1 day and 3 days.Result:The ratio of achieving EGDT target in 6 hou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PACHE Ⅱ,SOFA,noradrenaline dosage,serum lactic acid,respiratory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3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Serum creatinin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Key words】 Septic shock;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ayndrome;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Fluid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Chaozhou Central Hospital,Chaozhou 52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2.017
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组织血流分布异常引起的灌注不足的综合征,且25%以上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ayndrome,ARDS)[1]。脓毒性休克患者常出现毛细血管渗漏,引起肺部渗出增加,进而导致肺泡组织出现炎症,损伤肺组织,病情进一步恶化,并引起肺顺应性降低和严重的低氧血症等临床综合征[2-3]。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是目前ICU主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是重症医学科急需解决的难题[4-5]。快速液体复苏是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有效手段之一,但对液体输注量要求较严格,输注量少,效果不佳,输注过多会进一步加重肺水肿程度[6]。因此如何精准有效地对患者实施液体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7]。本研究以本院收治5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EVLWI和ITBVI在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入住潮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3~77岁,平均(58.4±10.7)岁;APACHE Ⅱ
评分:18~29分,平均(23.4±4.6)分;SOFA评分:5~13分,平均(9.5±3.4)分;糖尿病
7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13例,COPD 8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2~78岁,平均(59.2±11.3)岁;APACHE Ⅱ评分:19~30分,平均(24.5±4.8)分;SOFA评分:5~14分,平均(9.7±3.6)分;糖尿病8例,冠心病7例,高血压11例,COPD 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SOFA评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案获得潮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8];②符合ARDS的诊断标准[9]。(2)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小于18周岁;②既往严重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大面积肺不张和肺栓塞患者;③不能行股动脉置管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定时监测CVP、尿量、血糖、血气分析、血乳酸,必要的呼吸支持,强有力抗感染治疗,积极液体复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等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管理,即根据患者中心静脉压(CVP)、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调整补液类型和速度。观察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以患者EVLWI和ITBVI为指标指导调整补液类型和速度。
1.4 观察指标 (1)早期评价指标: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6 h和24 h达标率;(2)中期评价指标:治疗1 d和3 d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最高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水平、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血肌酐;(3)最终疗效评价指标: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EGDT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6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中期评价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3 d时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和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水平、呼吸频率、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1 d和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肌酐增加显著(P
2.3 两组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脓毒性休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如受体与信号转导学说、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失调学说、肠道细菌移位学说、炎症平衡失调与免疫瀑布学说及基因多态性学说等,但至今尚无统一认识[10-11]。其基本病理变化为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并导致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脏器代谢和功能损害。ARDS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通透性增加,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进行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12]。脓毒性休克治疗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1)黄金6 h复苏集束化治疗抢救阶段;(2)白银24 h管理集束化治疗稳定生命体征阶段,维护脏器功能阶段,改善细胞缺氧代谢阶段[13]。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对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治作用已取得普遍认可,但静脉输液过度又会引起患者体内液体失衡,进一步加重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影响气体交换,导致病情恶化,延长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更不利于疾病的控制[14]。因此,如何精准地为患者提供足量的液体补充,同时防止进一步加重肺水肿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15]。
中心静脉压(CVP)是临床上确定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以来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但CVP同时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以其为依据评估心脏前负荷水平显得不够精确,尤其是患者存在心脏功能障碍[16]。PICCO监测技术是一种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通过对EVLWI、ITBVI等指标的精确测定,实时监测患者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及高效比等显著优点[17-18]。EVLWI主要包括肺泡内液、细胞内液和间质内液,该液体是经由血管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其量是由肺间质静水压、肺毛细血管静水压、非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和肺间质胶体渗透压所共同决定。临床上常以EVLWI数值表示肺水肿症状,即大于正常值表示液体量过多或出现肺水肿[19-20]。ITBVI可以直接以胸腔内血容量反应心脏的容量负荷,不受心肌顺应性及胸腔内压力等参数影响,以该指标反应心脏容量负荷更为准确真实。本研究以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以EVLWI和ITBVI为指标指导液体管理的临床应用与以CVP作为液体管理指标指导液体管理的临床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6 h的EGDT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3 d时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最高血清乳酸和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水平、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在3 d和1 d时比较,无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肌酐增加显著(P
综上所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评价和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明,冯永文,曾晶晶,等.肺开放对外科严重脓毒症引起的ARDS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22):2924-2926.
[2]陈齐红,郑瑞强,林华,等.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3):142-145.
[3]雷涌,江利黎,陈萍.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41-43.
[4]白春学,董春玲,蒋进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现状和改进[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6):455-459.
[5]韦妍飞,曹莉.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5,21(7):1223-1225.
[6]蒋丰智,覃铁和.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PICCO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0):940-943.
[7]孙晓义,王心杰,张芝晶.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9):781-785.
[8]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13(4):365-367.
[9] Force A D T,Ranieri V M,Rubenfeld G D,et al.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the Berlin Definition[J].JAMA,2012,307(23):2526-2533.
[10]郭俊,王夜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胃黏膜pH值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80-83.
[11]李宙,覃铁和,王首红,等.PiCCO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73-2775.
[12]王建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临床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6):799-801.
[13]胡世华,蒋文新,杨艳霞,等.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18):2881-2884.
[14]黄志刚,顾东明,王勇,等.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体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4):720-722,726.
[15]勇,贾文钗,王征,等.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在严重肺部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意义[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4):344-348.
[16]张靓靓,王永杰,宋海涛,等.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在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34):6305-6307..
[17]林燕金,陈甘海,李金庭,等.PICCO技术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52-54.
[18]王智钧,韩全国,刘永宏,等.ITBVI、EVLWI在老年重部外伤手术中液体复苏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33-35.
[19]叶宁,骆雪萍,钟荣,等.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功能指标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相关性探讨[J].山东医药,2013,53(4):51-53.
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一、什么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内部各种环节、各项工作的特点,从各个侧面规定在物流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活动的基本制度。它相当于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的“法律”,它是保证现代物流企业物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手段。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的一切管理规章制度,都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内容而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决定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对经营过程的全面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经营要素的管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如下。
(一)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
编制计划应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规章制度,应当以“立法”的方式,让全体员工遵守,发挥计划职能的作用。首先,它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物流活动都要实行计划化。实行计划化就是要使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和经营活动所涉及的一切方面都必须根据经营决策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其次,要使计划管理贯穿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最后,要使计划管理层层落实,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全员性的计划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的最主要因素,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特别重要。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管理规章制度两个部分。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大致有:各类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的原则和方法的具体条文。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有劳动定额、劳动定员、劳动力组织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制度、劳动操作规程,安全守则、劳动竞赛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物流作业操作管理制度和物流作业工具管理制度。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操作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储存保管管理制度、装卸搬运管理制度、流通加工管理制度、配送管理制度、物流信息管理制度等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工具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各种机器设备的使用规程、维护、保养、修理以及领用发放制度等。它主要根据机器设备使用说明的技术文件要求,规定员工操作驾驶的正确方法,维护和修理的周期和方法等。这些制度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劳动手段的效用,保持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避免人为破坏,有利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开展。
(四)营运物资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
营运物资主要是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的各种物资。这些物资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有:物资验收入库制度、保管的原则和方法、维护保养质量规程、物资的盘点制度、储备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作用在于,保证经营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各种物资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
(五)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按照国家有关物流财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定的,适合本企业物流财务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物流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它具体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报销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1970年《财富》杂志中评出的500强企业,近1/3在1990年的名单中消失。这些企业“消失”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对环境做出认真、准确、及时的分析和判断,或者讲环境已经变化了,但管理企业的方式和制度仍然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而引起的。现代物流企业也应该吸取这些企业“消失”的教训,随时要根据物流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做出适当的改变。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具备的特点有:
(一)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要从市场环境出发,及时调整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修改和重新制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现代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动,这就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现代物流企业的一种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动力。
(二)协调性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与外部制度创新相互协调,形成内外统一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比如,美国的3M公司,成立于1902年,它是一家涉及办公用品、通讯运输、航空航天的综合性公司,它的全称为明尼苏达矿业公司。它以创新为公司价值观的核心,公司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利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制度体系。它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分为公司整体层次的管理制度、小组层次的管理制度和个人层次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它保证“员工有15%的创新时间的规定”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愿。3M公司的制度创新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
(三)动态性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制度创新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管理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学校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建立与学生特点、培养方式方法和方向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学生管理的规范化、便利化、有序化,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原则。本文对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献计献策,并能引发更多相关人士的思考。
1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现状
传统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通常是和本科院校一致的,但高职学生的特点与本科学生并不相同。本科学生基础较好,也获得了高考的胜利,心绪上处于激昂状态,信心十足;而高职学生基础薄弱,高考失利,情绪低落,比较自卑;加之,高职学院的培养方向与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向也有所不同。本科院校注重学生理论文化的培养;而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上述两种因素决定了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及高职学院,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2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设计
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指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模式,在时代的发展中探索出一整套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顺应时展需要的管理体系,以此来保障学生的管理,促进学校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循环。
学生管理是针对人的管理制度,所以,高职学生管理首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和理念,要在管理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维护学生的尊严和自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等。创新后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遵循“规范化”原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创新”并不是冒进和无原则,而是应规范化、科学化。创新后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是按部就班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是科学的、规范的,既能体现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也能满足学校对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最后,学生管理制度应遵循“便利化”原则。创新后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具备个性化的考核机制、严谨的实施方案以及合理的管理内容等,使学生管理制度可以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和管理,以此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师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和途径
3.1加强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针对性
创新后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满足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对人才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体现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要更好的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向。同时,在满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外,高职学生管理制度还应满足学生主体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才能有扎实的根基,更健康、稳定的运行下去。能够有利于学生朝着所需要的职业化方向发展。
3.2体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创新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也应该体现其发展性。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伴随社会的发展、管理的主客体的变化、管理形式内容的不同,而做出及时的更新,只有这样才会体现时代的特征、管理主客体的需求、管理形式的新形式和新内容;也只有这样,学生管理制度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更新、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管理制度只有具备了发展性,才是科学的、合理的,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时代的学生,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3.3完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体系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是具有根深蒂固影响力的结构框架,它内含很深很广,这里不做一一列举,而针对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完善:(1)拟定适合本校及学生的管理方案;(2)建立专门的学生管理部门,并进行职能的划分;(3)培养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高的专业管理团队;(4)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学生管理;(5)公开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公开化、公正化和公平化;(6)建立管理监督和反馈机制,使得学生也参与到管理之中,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学生的管理制度有待创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制度顺应时展的需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另外,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执行“以人为本”、“规范化”和“便利化”的原则,同时在“针对性”和“发展性”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使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从而实现高职学校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有效发挥高职院校的职能,保障其为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靳桂龙.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4).
[2] 王军.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德育学分制―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
篇6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管理制度 策略
一、引言
文化管理以及制度管理是目前企业两个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如果能够充分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有效融合,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来说是一个良好推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文化与制度之间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及把握,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割裂甚至对立的问题比较突出,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共生及互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结果文化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拖累了企业管理水平。因此,在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和经营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企业应做好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好文化管理及制度管理的作用,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各种挑战及压力,为日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经营中沉淀积累下来的,为广大员工认可,并对于员工行为有影响的企业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内容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和旗帜。自从企业文化概念诞生以来,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企业文化内涵、作用、建设策略等方面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企业文化内涵来看,企业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企业文化中,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属于表层文化,而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属于深层文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客观存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落后的企业文化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集中体现在激励、约束、规范、辐射、凝聚等方面,观察基业长青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有卓越的企业文化,文化在这些公司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带来了健康发展。而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更多是一种软性约束,强调以人为本。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到人尽其才,强调尊重人才、善用人才、培养人才,让人才发挥最大潜力,实现最大价值。
管理制度是指企业经营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规范经营管理活动,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完善的制度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人事制度、营销制度、财务制度等等,通过制度的设置可以让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意志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度管理的一个要点就是注意制度的落实,有制度不执行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甚于没有制度,因此企业制度管理需要确保制度的权威,任何人都不能够凌驾于制度之上。而制度管理相对于企业文化来说是一种硬性约束,所以,一旦制度颁布实施之后,企业员工必须要遵守制度要求,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关系
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客观上存在于企业之中,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相互包含的同时又相互促进,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阐述如下:
(1)二者相互包含。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相互包含,二者有很多的内容是重叠的,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分清那些是企业文化的内容,那些是管理制度内容,二者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包含制度文化的部分,而制度文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规章制度,因此管理制度也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企业管理制度来看,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就是对于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及规范,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内容,所以,通过观察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情况。
(2)二者相互促进。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并有助于制度的全面落实;同时制度的完善反过来又会带来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改善,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自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企业文化的具体要求。如何让员工认可并接受企业文化内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可以通过制度的约束,以更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提升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相反,如果制度与企业文化相悖,则会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伤害,降低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尽管是一个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的融合不需要外力的介入,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外部干预来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的有效融合,反而会导致二者之间出现内耗。对此,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文化内容融入管理制度中。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融合关键就是在管理制度设计方面体现出更多的文化要求。考虑到制度内容能够反映企业的行为理念,因此在管理制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将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贯穿到管理制度中去,从而实现二者的无缝融合。
(2)为二者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要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共生环境。鉴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不匹配或者匹配度较低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二者融合的良好环境的打造。对此,一方面要注意重点选择对于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高度认同的员工,减少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在企业内部进行二者之间共生关系的宣传。例如,通过组织座谈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大讨论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征文活动、巡回宣讲、企业文化故事征集等多种形式,让员工对二者之间的融合有一个基本认识。
(3)积极开展多种融合活动。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融合需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积极开展一些融合活动,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进行融合。举例而言,可以围绕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融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益智活动、竞赛活动等,大力宣传践行企业文化的先进典型,让员工明白企业倡导什么、追求什么,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使员工对二者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推动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五、结束语
无论是企业文化也好,还是管理制度也好,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良好融合将会充分发挥二者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反之则会拖累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在深刻把握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基础之上,为二者的有效融合创设良好的环境,并积极开展多种融合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河南大有能源通讯分公司)
篇7
1概念与作用
卫生监督档案或称卫生管理资料档案,是论述和反映单位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卫生管理人员及领导层开展卫生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文字和文件材料,是卫生监督单位开展卫生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经过卫生管理人员的收集、整理,并按照归档制度进行归档,反映了单位在卫生管理工作的活动历程,不仅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还具有长期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查考和历史凭证等作用。
2卫生管理制度
监督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还包括组织管理机构与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设置、职工健康检查和卫生监督知识培训等方面资料。根据其管理的全部内容及项目,确定资料归入卫生监督档案。而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是单位落实上级布置任务的基本前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监督单位,应制订相应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稽查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对外则应包括:卫生检查、奖罚等制度与预防食物中毒卫生管理制度、生产车间卫生制度、产品检验制度与产品留样制度、设备清洗消毒制度、检验室工作制度、卫生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卫生档案的整理归档及其他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3管理办法的规定
本局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制订了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参考了国家档案法的规定,各个科室都有了档案管理的分工。整理卫生档案一般按如下要求进行整理后归档:
(1)按照不同的内容分类,如制度类、文件类、证件类、卫生监督、监测类、索证类等进行归档。
(2)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将每年的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类归档。
(3)各类卫生档案应保存3年备查,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和上级要求,有的资料保存的时间还要更长些。有的要求保存达10~30年。
(4)卫生监督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卫生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卫生管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通过编目将其内容与成份揭示出来。
(5)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列入各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科室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注意卫生监督信息的审核[1]。
(6)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按规定在第二年初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由科室负责人审定后归档。专项工作如卫生监督检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质量抽检、专题调查、会议、培训、宣传等重要活动待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及时做出总结,及时归档。
篇8
一、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
内部财务控制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器”职能。整个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的内容、目标以及管理方法。
1.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本身,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稳定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从宏观层面来书,财务内部管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财务活动的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内容。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二,财务风险的管理。资本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企业通过内部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纠正企业的财务漏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隐患和漏洞的存在,使得企业财务活动面临各种欺诈和舞弊等行为,所以企业通过内控管理制度,能够良好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
2.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目标
管理的目标是管理内容的方向,也是财务内控对于企业发展起到的实际作用。在实际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保证企业财务的完整性;第二,保证企业财务的合法性;第三,保证企业财务的作用的有效性。
3.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职务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等。这些控制方法属于传统的内控管理模式,对于当前市场较大波动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实用性不强。根据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应当利用三种方法开展。第一,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控制是目标化控制方法的重要内容,它是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计划职能的体现,对于内场的控制提供了标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较为适用。第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财务预警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中,要加强内部管理的风险意识,从多个层面强化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预算。第三,内部审计控制。审计是财务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财务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企业对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认识,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二、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设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性制度。
1.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从内部财务管理目标出发,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合法性。合法形式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体系建设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能仅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管理。第二,适用性。这一层面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应当考虑的内容,由于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资金、人员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所以在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更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市场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制度建设。第三,可行性。财务管理制度应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并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第四,健全性。财务管理制度应规范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覆盖产、供、销的全过程,涵盖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
2.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步骤
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准备、调查、设计、试行等几个过程。在准备阶段,要确定制度设计范围,落实设计人员,安排进度;调查阶段要总结企业内外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现状,明确制度建立的目标;设计阶段是对各个制度方案进行规划、比较的过程,最终实现良好的制度体系;试行阶段则是为了对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的验证。
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管理与优化
篇9
科学性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时代内涵。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结合了本学校的人文、现状、历史等,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等的本质特性,符合管理和教学的客观规律,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相关要求。如果是移植的或者是外来的一种制度,那么就一定要进行接纳、取舍、消化和吸收。科学性的学校管理制度就是以控制论和系统论作为指导,将各项学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互相呼应的整体,在学校的管理中让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整体的效能。
2系统性
如果从管理制度的关系上来说,大系统则是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法规、法律、政策和规章,而学校的管理制度则是一个小系统,其必须要服从国家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办学方向的正确性,才能保证依法治校,才能让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如果从小学内部管理制度的角度来说,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每项制度之间,应该采用普遍的联系观点,对现代和传统、未来和现在、局部和整体、个人和集体、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关系要正确的进行处理,各种管理要素也要做好协调工作。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在学校的管理中充分发挥系统性制度的综合性作用,促进学校的协调发展。
3公平性
公平性以制度为准则,事事进行规范,人人受益,体现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和制度平等面对人人的准则。公平不是分配制度的平均,也不是用人制度的平等,其体现的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每个人所获得发展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这就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公平性特性。学校在进行管理时对制度的公平性原则要充分发挥,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处理好。
4创新学校管理制度的内容以及主要的问题
4.1创新内容
创新组织制度:主要指的是对学校的整体组织框架进行相应的调整。传统上我国的学校是受到政府的行政部门控制的,而学校的各机构也都是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设置的。所以,这就造成了教育的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旧体制的集权管理,此外,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活力,应该按照相关的流程实施程序化的管理。创新战略管理制度:其主要包括:走向校本、追求人本以及关注成本三个方面。追求人本是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的核心内容,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就是以人为本,是对教育中师生主体的一种承认。而将学生与教师全部归入学校的管理中所指的就是走向校本,其体现了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对自主办学法人地位的一种确认。在学校管理的水平评价优化就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创新现在学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涵,是构建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创新决策制度:以对学校发展的相关要求为根据,进一步提高决策的质量。决策是否正确关系着学校是否能够根据相关的教育发展要求,快速健康成长。要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本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系,强化决策管理,要充分发挥各项功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方面的质量。创新人事制度: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一个较为深层的改革内容就是人事制度。要求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在选拔人才时要求不拘一格,不论资排辈,打破资历等限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和学校的辐射范围内公开广泛招聘教师,有让有能力有经验的人走上相应的管理岗位,此外,要打破终身制,终身制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要实行庸者下,能者上的创新机制,要为一切有为者、有志者提供和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4.2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改进
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伴随着其成长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呈现出不健全不完善的特点。
一、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监管不严格
集团企业的形式决定了多个账户的存在,这给监督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带来了困难。松散的监督制度导致了许多集团企业中存在着冒领、浪费、贪污等行为。有稳定收入的下属企业或部门有意存留低收益存款;还有的分公司在投资中出现巨大资金缺口,出现高成本借贷;在这两种现象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集团企业的财务上的“双高”。外部银行结算的流通方式造成了内部企业间结算费用居高不下;下属企业独立融资,规模小,吸引力差;各企业独立投资行为中随意性大,无法形成集团企业的整体资金优势。
总的来说,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面对是三个问题:资金来自于哪里?资金要用到哪里?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当前松散的财务管理制度明显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三个问题,制约了集团企业资金运作效益的提高。
(二)预算管理不规范
有的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单纯依靠领导决定和财务人员自觉意识,没有形成制度约束。当资金吃紧、领导重视的时候,就过紧日子,而时过境迁之后又随意支出,不加制约;有的时候,虽然形成了规范的初步预算方案,但是在执行中稍微遇到点阻力就会走样;多数集团企业的预算编制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和信息支撑,而是依赖领导一时兴起的决定;预算执行中没有“循规蹈矩”,预算控制中没有做到“违法必究”,对于资金漏洞不能及时发现,造成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权责不清,给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和业绩评估带来困难。
(三)重业务管理,轻财务监督
集团企业的领导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了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人事调配、业绩分析、政策制定以及各种项目的监管和审批上,而很少插手预算制定、预算控制、财务风险预测等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掌握的不准确、不全面,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和风险的形成。
二、改进措施――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标准化
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是伴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而变化的,制度的创新既要伴随着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去预订,又要根据公司的发展现实去修改。人福科技公司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制度创新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针对集团财务管理特殊模式的管理要求设计的制度
这部分制度有统一性和强制性,不因经营公司的特殊性有所改变,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管理制度和资金(含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又包括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关键点在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计划的执行、财务计划的分析,财务计划包括投资计划、资金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计划、中长远财务计划。财务计划作为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考核投资公司的重要依据,财务计划的管理可以充分表现集团公司对经营公司的调度能力和监控能力,同时又是充分调度经营公司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和在集团内推行相对公平、公开的激励政策的有力依据。资金管理部分一则是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其次是根据集团公司的管理需要,提出很多针对集团公司和各经营公司管理现状的特殊规定,这部分包括资金计划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现金及银行票据管理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制度表现的是对各经营公司现金流的及时了解和控制,要求按月编制,每周上报资金现状,以保证整个集团公司资金流的畅通和现金流风险的有效控制;银行账户和现金、银行票据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合法性和纪律性,集团公司对经营公司的银行账户的开立和撤销有知情权和审核权,对各经营公司的资金调度有严格的审批权,对公司资金支付的审核权限有严格的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总之,作为集团公司对各经营公司财务控制和资源利用的制度基础,这部分财务管理制度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统一性,是针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需要所作出的有针对性的硬性规定,各经营公司必须严格执行,没有任何差异性对待。
(二)在集团基本统一的要求下,各经营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特殊情况不必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这部分制度不要求整个集团高度统一,各经营公司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差异性设计,但这种设计出的制度必须经过集团公司认可;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人员的组织构架和岗位划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采购、存货、生产、销售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涉及的内容跟经营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地域特征、资产结构、流程关键点等都决定了各经营公司间很难达到制度的统一性;既要符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又要满足企业集团的管理和信息需求,是这些制度设计的基础;组织和岗位部分有集团统一的职责划分,跟标准化的第一部分(流程再造)和第三部分(岗位整合)密切相关,主要表示财务核算和控制的各项任务的详细分工和执行权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关于固定资产的一些会计估计、购置审批权限及日常管理职责;差旅费及各项业务内容的管理制度跟流程再造的内容相对应,可以认为是各流程控制点权责的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
[1]彭艳.浅谈集团企业财务管理[J].西部财会,2007(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会计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