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范文

时间:2023-04-09 10:2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是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于《孟子》。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字词

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体会在叙述和议论中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朗读及准确理解内容的能力

思想教育: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教学

重点

理解内容

主要

教法

讨论法

教学

难点

逐层论证的写法

主要学法

比较法

教具

多媒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论据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委而去之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达成度归因分析及目标矫正措施

总第2页

教学环节

教师组织教学

学生活动

阶段目标

及教学意图

5

15

15

10

复习字词及句子翻译

学习新课

一复习字词及句子翻译

二学习新课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二段中: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②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③这场战争结果怎样④原因何在

3,第三段中:

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②战争结果如何③为什么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人和)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齐读最后一段,学生回答)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这三句话什么意思(2)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6师生齐读课文,回顾课文结构.

学生回答问题

把握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写法

提问学生回答

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的

理解修辞的作用

指名回答,其他人补充

齐读最后一段,学生回答.

理解写作目的

学生回答问题

把握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写法

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的

理解修辞的表达作用

朗读

学生讨论

理解写作目

附:课堂检测

1,和"以君之力"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七里之郭B,域民不以封界之界C,亲戚畔之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事例,讲道理.

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

C,文章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D,孟子所说的"人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两个字概括),《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是(用课文中句子回答).

11,将下面的内容译为现代汉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固国不以山溪之利.

4,非人力所能掌握的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或条件,古人统称为()

A,天时B,地利C,人和D,道

13,对文中"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A,疆域固定震吓B,区域固守威吓

C,限制巩固震慑D,边界坚固威逼

14,"兵革"应理解为()

A,武装力量B,国防C,武装设备D,士兵

5,"得道者"应理解为()

篇3

1.识记涉及的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常见虚同在文中的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5.词类活用;6.理解作品的内容;7.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9.理解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10.谈阅读感悟等。

【新题演练】

一、《鱼我所欲也》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②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_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

③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④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以下哪种心?( )

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恭敬之心 D.是非之心

5.选文第二段列举曾经宁死也不接受不合礼义的财物,而今却为“万钟”接受的现象,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__的道理。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饿其体肤

C.行拂乱其所为 D.曾益其所不能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劳其筋骨 B.空乏其身

C.所以动心忍性 D.百里奚举于市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第一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_____》,该文体现了作者在政治上推行_____的思想。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委而去之_____ ②失道者寡助_____

③寡助之至_____ ④亲戚畔之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二三里之城 行道之人弗受

B.环而攻之而不胜 呼尔而与之

c.然而不胜者 二者不可得兼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5.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道”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答)

四、《出师表》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一不求闻达干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这篇表是写给_______的。

2.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身弓耕于南阳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

③恐托付不效_______ ④攘除奸凶_______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还于旧都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③治臣之罪 若无兴德之言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提到“出师”前的战争形势是什么?“出师”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五、《爱莲说》阅读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尚节亭记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问,而名之日“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②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选自《明文在》)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

③故为亭竹间______ ④叶不易______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①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______ ②有诸中,形于外______

③为能践其形也______ ④能以节立身者鲜矣______

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写作方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5.乙文评价黄中立“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用米评价黄中立。

六、《陋室铭》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阔金经。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何陋之有

4.翻译选文中面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1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3、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8、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3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4、其进锐者,其退速。

35、食色,性也。

36、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7、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3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4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4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6、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4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8、王顾左右而言他。

49、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5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52、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53、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54、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5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6、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57、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5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5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6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6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5、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篇5

国难当头日

中国要加油

当乌云妄想挡住阳光

当螃蟹也想充当大将

当水牛也想进入战场

我的霍青

我的李广

一把宝剑

就可取你上将首级

一张弯弓

就可射落你得张狂!

//

当星星也想与太阳争夺光芒

当野草也想与牡丹争夺芳芳

当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的时候

你的小命已经不长!

//

还有什么要讲

鬼子们

请你立马举手投降

否则

你的尸体老子懒得埋葬

就让那蚊子苍蝇

就让那西藏的雄鹰

为你举行天葬!

//

中国,加油

我的战鼓已经擂响

前进

那是我的军队执着的方向

谁不自量力

就让他先灭亡

无需犹豫

因为

正义之剑手中握

维护和平红旗扬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这是时代的潮流

这是民心所向 !

//

我的六岁的女儿非常生气

她说

鬼子怎么敢来咱家张狂

快点儿

让我长出一双翅膀

我要变成一架飞机

去击沉鬼子的家乡

但是我不打那里的小朋友

我希望

他们的心灵和我一样善良

//

她说

爸爸

给我买一支枪

我是中国人

哪怕我只有六岁

我也不怕死亡

我要和解放军叔叔一起

把鬼子的家乡

用华夏文明

把他们解放!

//

中国,加油!

篇6

为了保持这只小扁舟平衡,我费了好大的力气。现在,我已筋疲力尽,不能再支撑下去,任由扁舟东倒西歪。

这一场波浪又如何而来呢?

同学的鄙夷,开始让我找不到方向,让我迷惑,让我感到自己的无能,更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所长。虽然人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现实让我不再信它了,也许是我的无知罢。老师常说“不是世上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当时听了这句话,我感触极深,当然坚信它。如今,我也开始迷失在这句话里了。我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家人的贬低,开始让我失去船桨,摇摇摆摆,让我终于领悟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寡助”的意思。现在才发现我原来是这么的人。

人们一次次饿诋毁我,我一次次的抵抗。人们一次次的攻击我,我一次次的防御。但始终都是“防不胜防。”我终将在这些片面之词上失去我。却,上帝告诉我人生会有转折点,我又一次次的祈祷着。

终于,友谊之手向我伸出。它让我脱掉那层硬又长满刺的外壳。一开始,我紧抓住这层唯一使我有安全感的外壳不放。我不要再让任何一个人来伤害我,而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护我自己。我不要做笨蛋。终于,她开口了:“背着这层又厚又重的外壳,事实上,会有很大负担。也因此人们不敢靠近你,你又想人们怎么理解你。他们对你的隔膜越来越大,而你又要使他们不再鄙夷你?”

这语重深长的话引来我的深思。抬头便可看到蔚蓝的天空。那是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如同看到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彻的静。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我的心不禁豁然开朗。

路上看到了好许青翠欲滴的树叶,这是新生的含义。让我一时之间对生活充满希望,更对自己充满自信。

人生路上是凹凸不平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类似的话普遍存在,但都一一说明了一个观点:人生总是坎坷的,总要经历风吹雨打的,总是先苦后甜的。

对望时刻,我笑了,她也笑了,笑得那么天真,那么纯,那么甜,那么的灿烂……

篇7

关键词:现代生活 古为今用 诵读解读

Abstract: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as ancient written language, is a record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ancients express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skill. Contemporary teenagers, only inherit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e have a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can bear rejuvenation, the rich qiangming assignment. How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have to is the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Chinese language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Keywords: modern life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read the reading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历验与进一步学习的体会,谈谈我的浅见。 一、 综合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发掘汉字、词语的涵义。 读书必先识字。学习文言文必先识字。而字包括形音义。要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必须综合文字、训诂等知识,讲清汉字的形音义,发掘汉字、词语的涵义。 《曹刿论战》中有一句“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学生把“狱”常误解为“监狱”,未能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说文》:“狱,确也。从犬犬,从言。” 犬犬,即两犬。朱骏声《通训定声》:“狱,讼也。”犬好斗,用两犬示相争;打官司要争是非曲直,故从言。狱为会意字,本指打官司,后引申为案件。打官司,往往有人会因犯法而入狱,故又引申为监狱。知道了狱字的形体和词义引申的轨迹,就不难理解上句的“狱”。 《陈情表》:“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徘徊,也可写作俳。盘桓、徘徊、彷徨都是叠韵连绵词,三词只是字形有异,而意义相同。连绵词不拘形体,读音相近意义就相同。 《鸿门宴》中有一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数”,有的学生读作“shù”,其实读“shuò”,义为屡次、多次。,《说文玉部》:“玉佩也。从玉,声。”是形声字。从得声的字有“坚决”之义,如决、。《白虎通》曰:“君子能决断则佩。”取坚决、果断之义。范增多次以目示意,除掉刘帮,项王仍犹豫不决,此时,他不得不以象征果断的暗示项王,早作决断。绝非他物可比。“数”、“”,写出范增的老谋深算,道出项王的优柔寡断。 讲清汉字的形音义,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字词、文章的理解。 二、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语言要求简洁,这必然要用到文言文。后,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此源于曹植的《七步诗》,象形生动的表现了国共两党的兄弟关系,也表现了戕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总理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道出台湾当局倒行逆施,逆民心而动,其结果必然是失民心而惨败。在非正式场合,我们也会用到文言文。当别人钻到钱眼里时,有人会说:“唯利是图!”以倒装句式强调“利”,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引用文言名句,不仅典雅、凝练,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讲讲这些实例,学生必定会增强学文言文的兴趣。

现代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些心理问题,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激励的良方。《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因此应自强不息。地势顺承天意,积德容载万物。我们应奋斗不息,胸怀宽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认识别人的闪光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学习。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必然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生习作实际,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往往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仅以《小石潭记》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稍加说明。 层次混乱、情景脱节、描写匮乏正是中学生游记的通病,而《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一)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明晰。作者先从来路写起,先听到水声,后看到潭水,再看到潭的全貌和周围的景色;接着写潭中的鱼;再把视线荡开,写溪流。这样按照游踪的顺序,由远而近;又顺着视线,由近及远,层次分明。(二)因景触情,情景交融。刚听到如佩环鸣的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因“其景过清”,加上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长期被贬,顿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寞感伤之情跃然纸上。这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佳境。从表达技巧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写景上。(一)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写潭水的清澈,先正面描写“水尤清冽”;再写阳光、鱼影,“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透潭底,鱼影清晰地印在潭底的石头上,足见潭水的清澈,这是侧面描写。这种写法,有概括,有具体,形象生动。(二)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青树翠蔓”是静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枝条的动态。鱼“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将鱼的动态与静态结合,颇有情趣。(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水声“如鸣佩环”,溪岸“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出水声的清脆悦耳,溪岸的曲折悠长,岸势的参差不齐。鱼“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道出鱼的多情,也是将人的喜悦之情移植在鱼的身上。我们若借鉴这些描写的方法,写景就会少些呆板、多些灵气。 中学生议论文论证乏力,孟子的文章颇有借鉴价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中的上乘之作,孟子文章论证严密、气势磅礴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本文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逐层递进,先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为例,从进攻方的失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再守方条件有利却弃城而逃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根本原因,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而点明中心论点。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句,气势磅礴,语气强烈,突出形势于守城极为有利,但弃城而逃,这种强烈的反差,雄辩的证明“地利不如人和”。 以文言文的构思和表达技巧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觉得文言文有宝可掘、作文有法可依,必然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四、教师必须做到三个“坚持”,把语文课上好上活。

(一)要坚持“古为今用”,避免脱离现实。学习文言文,并非让学生钻故纸堆,并非让学生满口之乎者也,成为“孔乙己第二”;而是服务现实。中学生常写错别字,应用六书理论可有效地减少错别字。初,“衤”有人写成“礻”。其实,初为会意字,指以刀裁衣,是制衣之始;故为“ 衤”旁。而“礻”与祭祀有关,如祭、祀、神、祠等。人们常用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易将“度”读为“dù”,“见”读为“jiàn”,事实上,应该分别读“duó”“xiàn”。“度”是多音字,义为度量时读“dù”,义为揣测时读“duó”。“见”并非“现”的通假字,它也是多音字,有“jiàn”、“xiàn”两读。读“xiàn”时,义为显示、显露、出现、实现。《广韵》:“见,露也。”《集韵》:“见,显也。”《汉书•元帝纪》:“天见大异。”颜师古注:“见,显露。”事实上,见现是古今字:“现”字出现得较晚,大约在宋代才有“出现”之义。讲解这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形音义知识,古为今用,化知识为能力,学生就不会产生“古文无用论”,必然能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篇8

对联和作官道德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长篇文章不方便,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对联1上联:分分秒秒学做真人人人竞展诚信风采

下联:时时处处力行真事事事皆铸人格基石

横批:诚信每一天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思念易学夏殉桑?淮绻庖醪豢汕帷?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道德对联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涓涓之水,汇成江河。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道德对联3【上联】谨言慎行

【下联】约礼博文

【上联】境由心造

【下联】事在人为

【上联】无德偏哗众

【下联】有才不轻人

【上联】无过方

【下联】有理始心安

【上联】三思终有益

【下联】百忍永无忧

【上联】三思方举步

【下联】百折不回头

【上联】己过勿惮改

【下联】未然当先思

【上联】习静心方泰

【下联】无机性自闲

【上联】人情知冷暖

【下联】世态笑炎凉

【上联】升高必自下

【下联】谨始惟其终

道德对联4【上联】不俗即仙骨

【下联】多情乃佛心

【上联】不息身方健

【下联】无私心自宽

【上联】不矜威益重

【下联】无私品自高

【上联】文品清时贵

【下联】功名晚节难

【上联】立身常绝俗

【下联】尚古得同心

【上联】宁静而致远

【下联】淡泊以清心

【上联】让人非我弱

【下联】得志莫离群

【上联】有志肝胆仕

【下联】无私天地宽

【上联】有容德乃大

【下联】无私心自安

【上联】有忍乃有济

【下联】无爱即无忧

道德对联5死为鬼雄

宁作玉碎

不为瓦全

胸中正气

雪里芭蕉

一言九鼎

只字千钧

终身争一息

篇9

――《论语・卫灵公》

“智”是对人生和宇宙的一种通透,就像手里拿着个玻璃球,没有死角。

妙华法师,洗心禅寺首座,久隐于寺,结虫鸟为友,以草木为伴;焚香煮茗、阅偈翻经、吟诗作画,怡然自在。法师学识深厚,富有洞见,其思想就像温润的泉水,缓慢而悠长的流淌。隐者隐去的是身体,不是心情;智者多思,只是不思俗物罢了。

妙华自称“五友和尚”,禅友、茶友、藏友、诗画友、球友是也。人生之趣常在,但有三为最: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在这个多元浮躁的时代,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让痴者更痴,醒者更醒。妙华法师读经思索、著书立说、云游弘法,为的就是在他人糊涂迷惑的时候,用言语加以指点,用智慧行以解救。济人之难,不单是金钱与物质的帮助,智慧和言语更是千金不易的宝贝,惠而不贵。

儒家学说里,妙华最喜欢的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提到。“当今社会,我们只需要守住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2000年在世界华人尊孔大会上发表的一个宣言,叫‘中华民族的心理黄金底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妙华说,“人”这个字,写的时候只需两笔一架,但实际上,它的核心应该是“仁心”的“仁”。

妙华言智,遍触古今。在他看来,“佛家如莲花,重视修心修性,出淤泥而不染;道家似莲叶,接天莲叶无穷碧,讲求顺应自然;儒家是莲藕,鼓吹入世,在红尘中建功立业。”智慧不偏颇,一切外在的求教与解答,皆是引导。古著经典,道理需要琢磨,智慧需要培养,有心靠近的人得一点指引,便是力量。

“智”像一颗通透的玻璃球

口述 妙华 整理 詹镓箐

“智”是对人生和宇宙的一种通透,就像手里拿着个玻璃球,没有死角;而 “智者”,则能看透世间万物的变幻莫测与迷乱,以一颗明净心透彻人生和宇宙的本真面貌。

自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勇孝悌廉,和立言立德立功这一套道德系统和文化系统便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两千年来,无论人们是否走进学堂,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深受其影响。军人要立功,官人要立德,文人要立言,因为“三立”的引领,人心就有了方向、灵魂有了依靠。

谈到“仁义礼智信”,要注意三点,第一,“仁义礼智信”是对道的阐释。什么是道?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的价值观就是“道”,一个人有“道”和无“道”,一个人悟“道”和不悟“道”,有天壤之别,所以才有了“文以载道”、“尊师重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生、失道者死”等概念。“仁义礼智信”不能分解来看,它是“道”的表证。

从运用的层面来说,古人强调“以道驭术”,而现代人,恰恰是背离的,我们现在特别讲究“术”,发展经济、发展科技。首先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不管手伸得多长、眼看得多远、想得多深,都必须“以道驭术”才能长久,如果背离了“道”的原则,那就是双刃剑,会伤人,所以“以道驭术”是古人特别强调的。

除了“道”的本身解释和“以道驭术”外,另外一个重要层面就是“道”与“德”的关系。“道”是本体,昭示一切,是形而上的,于普通老百姓,无言无形,只有通过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但是“道”又有一个形而下的体现,那就是“德”,“德”是“道”的载体,承载“道”的一切。“道”与“德”互为表里,不可分割。“悟大道者方有大德。”

而这个“智”,孔子将其罗列在五常当中,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由于人的慧性不同、学习态度不同、读书方法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人和人的智力确实有差异,尤其是在学术领域和为人境界上;其次,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这个意义上,他希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秩序的、理性的、明理的,而非愚蠢的、鲁莽的、迷信的,“智”的第二个含义显然有“化明”的含义在内;第三,读书明理,即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是最基本的功课。社科院周国平曾下过一个结论,他说:智慧的本身就是美丽的,不一定产生什么结果。而反观我们今天的父母和领导,如果孩子聪明,就希望他上清华北大,拿高学历;如果员工聪明,就希望他拿出好成绩。其实,这已经将“人”外限成一种价格,显然不是智慧的本色。

有的人把知识当做文化,有的人把会讲道理当成文化,有的人会把智慧当成文化,实际上,文化无处不在,智慧是非常圆融、非常通透的。知识不等于文化、文化不等于智慧。

篇10

1.解释实词;2.比较虚词用法;3.翻译句子;4.概括托物言志所托事物的特征;5.体会作者所言之志;6.提取议论文的中心论点;7.品析论证方法;8.分析论证思路。

[新题演练]

一、《爱莲说》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宜乎众矣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濯清涟而不妖 妇拍而呜之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见贤思齐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答该类试题要注意对关键词的准确翻译。如“谓”“同”等。另外。要注意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让句式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对“莲之爱”的翻译。)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

(答这类题时。若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就既可以用选文中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对莲的风度和气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其中寄寓了作者对“君子”理想人格的哪些追求?请结合文章简析。(答出两条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托物言志作品中所写之物内在意蕴的理解情况。作者在文中处处以莲自喻。学生应联系莲的特点进行拓展联想。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不能笼统作答。)

6.文章结尾“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味深长,请进行品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所含思想情感的体悟能力。答题时除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相关语句中的虚词、特殊句式等。)

二、《马说》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龙嘘①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②,薄日月,伏③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④下土,汩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口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⑥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日:“云从龙。”既日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

[注]①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②玄间:苍穹,太空。③伏:遮蔽。④水:下雨。⑤汩:淹没。⑥信:确实,的确。

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其真无马邪 D.无以神其灵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云固弗灵于龙也 (6)薄日月,伏光景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常见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比如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夫”,句末语气词“也”“矣”“哉”“乎”“焉”“耳”,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乃”“苟”“是故”“于是”“然而”等。)

4.对文中“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B.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C.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D.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5.文中“口”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则 B.然 C.故 D.盖

(理解议论类的文章。难点在于理解文章的思路。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是解题的关键。该题中,四个字均可作为连词用,“则”表示承接关系,“然”表示转折关系。“故”表示因果关系,“盖”表示推测。本题同时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6.《马说》和《龙说》均选自韩愈的《杂说》,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

7.作者借《马说》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联系文意,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等进行答题。)

三、《出师表》(节选)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感激 问今是何世 B.受任于败军之际 相与步于中庭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辈不能究物理 D.以伤先帝之明

忽啼求之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的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悉以咨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恐托付不效

(5)故五月渡泸 (6)至于斟酌损苹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选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6.简析选文内容在整篇《出师表》中的作用。

(理解选文的作用要将其放在全文当中去考虑,明晰《出师表》作为“表”的文本特征。进而体会诸葛亮写作《出师表》的用意。)

7.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评说诸葛亮:“诸葛一生唯谨慎。”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发现。

(本题要求基于文章。从诸葛亮写作者的身份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入体会选文的内容。从其他方面作答也可。)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七里之郭 (2)兵革非不坚利也

(3)委而去之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亲戚畔之 (6)天下顺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环而攻之 今夫不受之天 B.以天下之所顺 能以径寸之木

C.寡助之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委而去之 黔娄之妻有言

3.下列加点词在语境中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B.三里之城 C.池非不深也 D.故君子有不战

5.这篇文章的篇首两句,孟子提出__、__、__这三个概念,并将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接着,孟子选取__的例子进行阐释,论证了“__,___”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阐发,将论说内容上升推及__,从而全面体现孟子__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6.说说你对文章中“道”的理解。

(能够结合文章对“道”的内涵进行分析即可,这里的“道”与道家的“道”有一定区别。)

7.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基本思路是:先指出语言的某种特点,再举出文中的例子。分析例子的表达效果。)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按要求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两处)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解释。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 (2)百里奚举于市

(3)曾益其所不能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一老河兵闻之 B.空乏其身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而旗尾略不沾湿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问今是何世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此类题的难点在于对文章论证思路的梳理。涉及文章的论证层次及前后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六、《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按要求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均划分一处)

(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

(3)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亦我所欲也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凡可以辟患者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6)贤者能勿丧耳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论证这一论证方法的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