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琴范文

时间:2023-03-27 09:0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薛宝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李铁

在现有的“金陵十二钗”排名中,薛宝琴是“落榜”的。但贾母非常喜欢薛宝琴,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我认为薛宝琴其实并没有“落榜”。

薛宝琴诗写得比较好,很有才,有点像黛玉和香菱。她是薛宝钗的“胞妹”,自然有三分像薛宝钗。而薛宝钗很像秦可卿,所以,薛宝琴也很像秦可卿。更重要的是,在薛宝琴参加贾家“祭宗祠”的时候,大厅里有12把象征着“金陵十二钗”的椅子,薛宝琴很自然上去坐了,这些都说明,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第49回,薛宝钗说薛宝琴也很像史湘云。但曹雪芹立刻又通过贾母之口,说她“还小”呢,要别人“别多心”,所以,史湘云不能算“金陵十二钗”之一。

从清朝开始,就有人质疑薛宝琴参加贾门“祭宗祠”,认为薛宝琴是外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不合“风俗礼仪”。其实,从薛宝琴一进大观园,贾母就让王夫人认薛宝琴为“女儿”,从这时起,薛宝琴已是贾家子弟,她参加贾家“祭宗祠”不仅十分合理,也非常必要。

再一个就是抄揀大观园。抄揀大观园时抄揀了林黛玉,但没有抄揀薛宝钗,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抄揀林黛玉并不是更怀疑林黛玉,第3回贾家就已经“收养”林黛玉,林黛玉是贾门子弟,应当抄揀,而薛宝钗是薛姨妈带来的不能抄揀的“亲戚”,区别非常明显。

秦红玉曾是曹家的“主子”,从“戏子”变成“主子”,认亲是惟一可能的方法。在《红楼梦》里写年轻姑娘“认亲”的,是贾母让王夫人认了薛宝琴为“女儿”。这次认亲,让薛宝琴成了贾家人。所以,薛宝琴认亲,是秦红玉的写照。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若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给贾母编的一个故事里面有“若玉”。“若玉”17岁死了。17岁这个年龄不应该是死去的时候,而是婚配的年龄。秦红玉正是在这个年龄去了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贾赦要娶鸳鸯为妾,失败后花800两银子买了嫣红,嫣红当时也是17岁。宝玉给了茗烟一些钱,让茗烟去找“若玉”,可茗烟没找着,宝玉还为此懊恼了一阵子。但“若玉”没有任何情节,她不应该构成一“钗”。

篇2

明星小档案

姓 名:殷叶子

生 日:1991年6月25日

星 座:巨蟹座

血 型:O型

身 高:168cm

体 重:48kg

兴 趣:舞蹈、表演

星路经历

戏中的红楼梦中人

很荣幸能够参演新版《红楼梦》中宝琴这一角色,《红楼梦》做为一部中国文学经典著作,我从小就拜读过。里面个性鲜活的人物深深的吸引了我,尤其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以及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常常让我感叹!这次能够出演宝琴,让我有机会走进红楼梦,了解红楼梦,对我来说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流星雨”下小绿叶最抢眼

虽然只是一个不讨巧的小角色,但很高兴自己还是用真实的表现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戏中我饰演的赵美然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赵美然跟我是同时代的人,但是不论背景还是处事的方法却又有很大的差别,很多时候自己都不能理解这个人物的一些做法,所以演起来非常过瘾。也正是因为这个角色,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演戏,戏不在多少,即使是配角,也可以点亮星空。

“国防生”的初次体验

《中国国防生》两个月的拍摄,让我感受颇多。南昌炎热干燥的天气让从小在武汉长大的我有些水土不服,开机没几天脸上的痘痘就爬上来。而且如军事化般的实地演练,也让我脱胎换骨,和所有刚入伍的军人一样,从头开始学起,第一次踢正步、第一次在太阳下面站军姿、第一次拿起了枪??两个月下来,我不再是娇滴滴的赵美然,举手投足间散发出军人的风采。

窈“跳”淑女

《窈“跳”淑女》是我首次尝试网络剧的演出。这部戏涵盖了当下最热的社会舆论和话题,如:“娱乐圈”、“时尚圈”、“买房”、“买车”、“富二代”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展现了初入职场的80后、90后的人生经历和喜怒哀乐。戏中我饰演的职场万人迷Gloria,可爱又不失妩媚,是该片的一大亮点。自己也通过揣摩Gloria的爱情观和友情观,让身为90后的我得到了很多启发与反思。

叶子说

关于当下

我参演的电视剧《云上的诱惑》即将接档湖南卫视周播剧场与大家见面,在里面我饰演了一个空乘人员,虽然经历了许多的磨砺,但是她在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慢慢成长了起来。而另一部我参演的描述毕业生就业的都市职场电视剧《远大前程》也将与大家见面,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于未来

正在选择剧本,希望可以尽快进入到新作品的创作中。我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塑造不同的人物,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惊喜。

篇3

关键词:红楼梦;近十年;研究资料;索引

一、作者研究

[1]张振昌. 试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为曹\[J].长春大学学,2004,(1).

[2]施小琼. 《红楼梦》作者之疑[J].滁州学院学报, 2005,(5).

[3]曹恒来.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J].信息技术教育, 2006,(9).

[4]余运彪. 《红楼梦》作者的考证[J].文教资料, 2007,(6).

[5]逗红轩. 《红楼梦》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J]. 博览群书,2008,(6).

[6]胡文炜. 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来历看后四十回的作者[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7]叶舟.《后红楼梦》作者之我见[J].明清小说研究,2010,(4).

[8]陈正中,陈冬梅.《红楼梦》作者之谜[J].文学教育(下),2011,(9).

[9]张建智.吴藕汀看红楼:作者决非满人[J].博览群书,2012,(1).

[10]路娟娟,徐乃为.程甲本《红楼梦》卷首绣像图赞的作者考证――兼说后四十回的撰著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

二、版本研究

[1]夏春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校订商酌[J].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1).

[2]胥惠民.《石头记》甲戌本研究综述――20世纪《红楼梦》版本研究综述之一[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张振昌. 《红楼梦》甲戌本新论――纪念重印《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J]. 长春大学学报,2006(7).

[4]新月. 《红楼梦版本辨源》[J]. 红楼梦学刊,2007(2).

[5]刘广定. 版本研究谈[J]. 红楼梦学刊,2008(3).

[6]孙柏录.《红楼梦》版本异文考[J].文史哲,2009(3).

[7]贾海建. 从回目看杨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版本性质[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郑铁生. 与《红楼梦》程乙本[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三、人物研究

[9]陈雪峰. 浅谈《红楼梦》诗词对宝、钗、黛形象的塑造[J].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

[10]傅守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试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双性气质”[J].红楼梦学刊,2005,(1).

[11]徐乃为. 论《红楼梦》中三妯娌[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12]鲍雪艳. 浅探《红楼梦》中的司棋形象[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13]潘迪. 二尤形象的悲剧性特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4]高卫红. 谈《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意义[J]. 南阳师范学院学,2009,(7).

[15]杨锦辉.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从儒家人生价值层面看贾宝玉形象的悲剧意蕴[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6]刘禹,时俊静. 论晴雯、婴宁人物形象塑造的“自然美”[J]. 皖西学院学报,2012,(6).

[17]章敬峰. 薛宝钗形象比较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四、评论研究

[1]刘继保. 《红楼梦》评点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04.

[2]何松. 《红楼梦》・中国玉文化流芳百世的古典文学名著[J]. 超硬材料工程,2005,(6).

[3]詹颂. 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评论[J]. 红楼梦学刊,2006,(6).

[4]孙海琴. 诗情画意《红楼梦》[J].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7,(11).

[5]石中琪. 顾颉刚《红楼梦》研究述论[J]. 红楼梦学刊,2009,(5).

[6]詹颂. 论文康的《红楼梦》评论[J]. 红楼梦学刊, 2010,(5).

[7]裴宏江. 论钱穆的《红楼梦》评论[J]. 红楼梦学刊,2012,(1).

[8]甄洪永. 《红楼梦》的赋学叙事[J]. 红楼梦学刊,2013,(4).

五、影响研究

[9]张浩逊. 《红楼梦》与唐诗[J]. 苏州大学学报, 2006,(2).

[10]吴艳玲. 清后期女性文学创作繁荣与《红楼梦》的影响[D]. 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朱登莲. 《红楼梦》对中国爱情美学的发展及其影响[J]. 文史博览(理论),2008,(2).

[12]甘应进,陈东生,王建刚,覃蕊. 浅析《红楼梦》服饰对现代服饰的影响[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1).

[13]李敬泽. 《红楼梦》影响纵横谈[J]. 红楼梦学刊,2010,(4).

[14]潘林. 《红楼梦》悲剧意识与其对张爱玲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2012.

[15]朱小枝. 《红楼梦》海棠诗与苏轼岭南白梅诗关系探微[J]. 学理论,2013,(3).

篇4

【关键词】《红楼梦》;称谓文化

称谓作为交际中的重要内容,其能够对交际双方地位和身份的参与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封建时期具有严格的等级观念,主仆和君臣的关系泾渭分明,因此封建时期的称谓能够直接反映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属性,与传统观念、政治背景以及社会结构具有紧密联系[1]。《红楼梦》中不同的人物关系之间具有不同的称谓,涉及到中国封建时期的称谓文化,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直接亲属间的称谓文化

对于《红楼梦》中涉及的直接亲属间的称谓文化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封建时期统治者要想对自身的地位加以维护,往往会垄断文字,要求百官和百姓的姓名用字进行“敬避”,从而体现自身的特权和尊严,强化统治。一般而言,名字称谓只能用于长辈称呼幼辈,而幼辈在称呼长辈时应遵守“讳名”规矩,如《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为了避讳林黛玉母亲贾敏中的“敏”字,在夸赞林黛玉读书凡敏时,多将“敏”字念为“密”字。此外,嫡庶有别也是尊卑有别的重要体现,称谓不仅应做到亲疏、尊卑和长幼有别,还应做到嫡庶有别,子女在称呼父亲正配时应为“母亲”或“太太”,称呼父亲偏房为“姨娘”,如探春称自己亲身母亲为“姨娘”。

二是突出语境氛围。称谓词的选择与说话语境氛围具有较大的关系,如贾母在贾府的地位尊贵,因此贾兰、宝玉、贾琏、王熙凤和王夫人等都称其为“老祖宗”。又如薛蟠在对自己的母亲加以称呼时,平常称为“妈妈”,信中则称为“母亲”,这体现了称谓会受说话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三是突出地位和身份。一般双方属于直系亲属关系时,多采用“从仆称谓”,从而突显被称呼者的地位和身份[2]。《红楼梦》中幼辈在称呼长辈时多是用仆称,如宝玉对贾母的称呼为“老太太”,对王夫人的称呼为“太太”,体现了长幼尊卑的观念。当然如果幼辈社会地位明显高于长辈时,应采用君臣称谓,如贾政和贾母称呼贾元春为“娘娘”、“贵妃”等。此外,长辈有时称呼幼辈时也采用从仆称谓,这多出现在子女当家后,长辈为维护其体面而使用,如王夫人主持家中大事后,贾母在宝玉面前常称其为“你娘”。这些称谓文化都是展现了封建时期“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传统文化。

二、配偶间的称谓文化

夫妻二人是姻亲关系中的主要成员,因而姻亲称谓主要是对配偶和其亲属的称谓。我国的夫妻称谓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包括君妇、首妻、御、乡里、结发、伉俪、正室、元妃、妻等诸多称法[3]。就《红楼梦》中的人物而言,其配角之间的称谓十分具有特色,为了维持对方体面,人物多采用从仆或亲属称谓,如薛蟠称金桂为“姐姐”、宝玉称宝钗为“姐姐”等。当然,配偶在私下场合时称呼方式相对较为随便,如王熙凤在私下场合曾笑称贾琏为“国舅老爷”。《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其艺术结构的精巧以及称谓的细致入微,有效展现了其称谓文化的丰富性,属于父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三、旁系亲属间的称谓文化

《红楼梦》中涉及的旁系亲属间的称谓文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内外有别。内外有别主要表现在母亲亲属与父亲亲属的称谓上,封建社会主要是强调父权,人们在家族中的地位取决于其与家族父权之间的距离。由于母系亲属和父系亲疏分明,因此在称呼父亲的兄弟时需做到“有别”,而称呼父亲的姐妹时则无区别,例如称妈妈的母亲为“外祖母”,称爸爸的母亲为“祖母”;称兄弟之女为“侄女”,称姐妹之女为“外甥女”,等,这些都表明了内外有别。此外,内外有别在《红楼梦》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当王夫人提及宝玉后,林黛玉称其为哥哥,但是两人在血缘上仅仅只属于表兄妹,之所以称宝玉为哥哥,主要是想拉近与其的距离,表达亲近之意。林黛玉的母亲是贾母之女,因此其与贾府众人的血缘关系相对疏远,不属于贾府的族人,如王熙凤称林黛玉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儿,而像是嫡亲孙女儿,这真实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是以父系为主。

其次是亲疏有别。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十分漫长,人际交往渠道十分有限,只能利用亲缘和血缘关系来维持联系;而亲疏原则主要是对血缘的远近和传承加以强调,血缘近则关系亲,彼此间需要承担的义务与权力则越重,相处礼仪越细致与严格[4]。在这种情况下,称谓则必须要突出内外有别,同姓亲疏和表亲之间有别,如表亲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因此可在称谓前加姓,例如《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林黛玉称宝琴为“妹妹”,但是并没有提名道姓。

最后是男女有别。《红楼梦》中的姻亲成为主要是以“我”这个男性的角度出发加以称呼,不需妻子的介入,丈夫在称呼妻子的直系亲属时,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称呼。如林黛玉的父亲在称呼其妻子之母时,称谓是“岳母”,称妻子的兄弟与姐妹分别为“内兄”和“姨”,这相较于血亲亲属称谓而言,缺乏细致性和丰富性,但是能够与男性自己亲属相区别。而女性在称呼丈夫的兄弟姐妹时,没有独立的称谓语,多是按照孩子或丈夫对其称谓来加以称呼,这表明女性在家族中属于从属地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例如林黛玉对王夫人的称谓是“二舅母”,称呼王熙凤为“琏嫂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涉及了丰富的称谓文化,能够从其称谓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红楼梦》中称谓的细致和艺术结构的精巧,将其称谓文化和政治社会背景进行了充分的现实。《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刘丽珍,张从益,李进.论《红楼梦》中社交称谓文化的和谐互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汪小祥.言外之力:论《红楼梦》中社交称谓的翻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篇5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以下为大家整理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读后心得感想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读后心得感想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读后心得感想二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读后心得感想三

最近,我读了一本学校里下发的漂流书:《红楼梦》。这本书是由曹雪芹创作的,彭程改编的举世闻名的历史书籍。

书中描写了许多的人物,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还有林黛玉等……这些众多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有温柔的,有固执的,还有暴躁的……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文笔细腻,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

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又聪明又贪玩的孩子,他十分天真,可是他和楚楚可怜的林黛玉缠绵爱情是那么悲惨,令人痛心。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太黑暗,太腐朽,对封建社会的深恶痛绝。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真好,没有他们那时的封建,而且现在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认真、努力,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奉献一份力,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书中的王熙凤是个泼辣货,虽然机关算尽,可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更让我懂得了做坏事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要做一个好孩子,在做事前要想一想是对还是错,该做还是不该做。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待自己的优点要坚持,缺点一定要改正。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读后心得感想四

红楼,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随着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兴趣。也许读书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钻研,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识和兴趣也许就更多。最终,这本书一定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无穷。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读后心得感想五

前十回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每次读到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时,她对自己的离别仇恨,伤心往事,花儿的枯萎,都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感伤,也许正如书中所说,她前世是一棵绛珠仙草,来到世间还泪。他面对世间的丑陋,不公,也只能暗自落泪。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篇6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大观园里,男女老少,主子,奴仆,身份不同,性格各别,讲出话来也自不一样。其中,口角最爽利,心里嘴里都来得的,自然首推王熙凤。这位荣国府的当家二奶奶,在上要讨好双层公婆,在下要笼络众多的大伯、妯娌、小叔、小姑子,没有一张巧嘴,是难以招架的。因此,王熙凤的语言常是幽默、诙谐,妙语连珠,让人(王熙凤周围的人,还包括读者)捧腹大笑,乐不可支。

有一次,王熙凤送茶叶给黛玉诸人,事后碰到一起,谈到茶叶味道的好坏,黛玉说不错,王熙凤便打趣她:“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说得众人都大笑起来。我国江南习俗,定亲时摆茶上来,如若当事人把茶喝了,便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因此有句俗话说,吃了哪家的茶,就是哪家的人。宝、黛二人是贾母的一双宝贝疙瘩,贾母的心意,凤姐岂有揣测不到的?所以借着吃茶的事来调笑黛玉,又因为合了那句俗语,所以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贾敬生日,宁府请客。那贾敬是个一心想做神仙的人,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成天住在观里,连过生日也不肯回来。因此在宴席上,邢、王二夫人就客气地说:“我们来原为大老爷拜寿,这岂不是我们来过生日来了么?”尤氏还没来得及开口,那凤姐接着就说:“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作‘心到神知’了。”“心到神知”,原是一句现成话,同贾敬的情形说相同吧,又不同,说不同呢,又扯得上。贾敬找捷径想成神仙,这事本身已很荒唐可笑,哪经得起凤姐这一打趣,于是满屋子都笑起来了。

王熙凤善说笑话,在大观园是小有名气的。有一次荣国府元宵夜宴,王熙凤说要讲笑话,“不但在席的诸人喜欢,连底下服侍的老小等无不欢喜,那小丫头子们都忙去找姐姐叫妹妹的,告诉他们:‘快来听,二奶奶又说笑话儿了!’众丫头子们便挤了一屋子”,只听王熙凤笑着说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节,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非常热闹。祖婆婆、太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媳妇、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里搭拉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这像绕口令、倒豆子似的一大串,引得众人都笑起来,急着想听下面的情形,谁知凤姐冷冰冰地说:“底下就团团地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说到这儿就止住了。众人还怔怔地等她往下说,谁都觉得如此热闹的开头,底下该有无限趣事呢,哪想到结局这么索然寡味。这种虎头蛇尾式的故事结构是那样地不协调,虽然似乎使得大家不能接受,因为众人的味口已被吊了起来,细细品来如此出人意外,又不乏幽默之感。当然故事结束了,仍有人傻傻等着一个合理的结局的(如湘云)。只见停了一会儿,凤姐儿将桌子一拍,说:“好罗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节也完了,我看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哪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众人听说,又大笑起来。凤姐儿笑着说:“外头已经四更多了,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这里,王熙凤把真的、幻的、虚的、实的连环套似的都搅到了一起,尤其是从故事里又即兴创造出“聋子放炮仗――散了罢”的歇后语,这种创作又是那样的自然、合时,无怪招得大家前仰后合,不能自已了。用薛姨妈的话说,“笑话儿在对景就发笑”,正因为“对景”,才产生了无穷的喜剧效果。

如果说王熙凤的幽默多半是市俗俚语的插科打诨,那么,大观园里的贵族小姐们就幽默得更文雅、更含蓄、更机智、更高一层次了。即如薛宝钗评凤姐和黛玉时说的:“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的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只要看《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潇湘子是如何的雅谑诙谐,妙趣横生,就知道蘅芜君说得不虚了。大观园起诗社不久,贾惜春要请长假,完成老太太交给的任务――画一张大观园行乐图,李纨找来大家商量,看给多长时间的假合适。这时林黛玉发言了:“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就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又要照着样儿慢慢地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林黛玉煞有介事地把画画程序不厌其烦地一一摆来,说的都是老老实实的大实话,但惟其过于老实,实在得出人意表,才惹人发笑,所以宝钗笑了:“有趣!最妙落后一句是‘慢慢地画’,他可不画去,怎么就有了呢?……颦儿这几句话,虽没什么,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得动不得了!”看整部《红楼梦》,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总是流泪时多,何曾有几次开怀大笑?而这次不光自己笑,还引得众人大笑,这是因为才不久宴席上行酒令时,林黛玉不小心带出了《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句子,薛宝钗并没因此揪她不放,反而同她诉了一番衷肠,使得林黛玉以前的猜忌、提防,由此冰释,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因而此时方能笑得开怀。曹雪芹的这一幽默,使我们看到了林黛玉性格的另一面:

说到林黛玉对薛宝钗的猜忌、提防,当然是因为担心宝哥哥“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其实,这种少女间的感情上的微妙争斗,不光表现在黛玉身上,也表现在争斗的另一焦点宝钗身上,只是前者锋芒显现,后者深藏不露罢了。但要说不露,也不是一点都不露。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里说,宝玉生命垂危,幸遇和尚击邪除祟,醒来的那天,众姐妹都在王夫人房里听消息,黛玉先念了一声佛,宝钗笑而不言,惜春问宝姐姐笑什么,宝钗说:“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度化众生;又要保佑人家病痛,都叫他速好;又要管人家的婚姻,叫他成就。――你说可忙不忙?可好笑不好笑?”这里,调侃幽默成了绵里藏针的武器了,刺了林黛玉,还不失薛宝钗端庄文雅的淑女身份。

同样是大观园中的贵族小姐,史湘云同薛、林的性格可差得太远了。她不像林黛玉那样缠绵悲戚、过于敏感,也不像薛宝钗那样罕言寡语、城府很深,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从不瞻前顾后,又爱淘气。六十二回写她在宝玉等人的生日宴会上行酒令,猜拳赢了宝玉,限酒底酒面,她提出“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总共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后来她自己的拳输了,薛宝琴“请君入瓮”,她便说道:“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说得众人都笑了,说:“好个诌断肠子的,怪道她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又催她快说出酒底,她正吃酒,见碗里有半个鸭头,就夹出来吃脑子,听众人催促,便用筷子举着鸭头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鸭头”和“丫头”谐音双关,史湘云信手拈来,也算是妙语天成,所以招得众人越发笑起来。

篇7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缩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单线式结构方式,采取了多线式的结构方式。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衩为主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1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初读《红楼梦》大约在小学四五年级,当时只为那纯纯的小儿女情怀。我素来不喜《水浒传》中的粗俗蛮横气息,而我又是个无神论者,对于牛鬼蛇神之流,向来敬而远之,故而对《西游记》一类的传说也无甚好感;至于《三国演义》,我害怕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因此,我似乎只能寄情于闺阁儿女之事。与世无争、与人无害。

再读《红楼梦》的时候,已经上初一。到了这个时候,我渐渐发现《红楼梦》中写作的好处:王熙凤初次亮相时的描写,在巴金、茅盾,甚至是金庸笔下,都不难看到这样的模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已成了经典的写作手法!就在这个时候,我渐渐明白了小说里面很多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例如名字:“原应叹息”是贾家四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

“琴棋书画”是她们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的名字,也暗衬出她们小姐的特长……如果说,红楼梦是一座精美的宝库,那么,初读时的我仅仅欣赏到了它外观的美丽;再读时,我为从宝库的门缝里窥探到了里面如此众多的宝物而震惊不已,甚至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那么现在呢?已经是“三看”了,我算是又有了些进步。暑假里,我是在“百家讲坛”上听了刘心武先生的讲座,意识到了高鹗的后40回续书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曹雪芹先生的本意,萌生了进一步了解红学家们对后40回的探索……

起初我只是希望知道雪芹先生笔下80回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开始阅读有关红学研究的书籍。从中我逐渐发现,《红楼梦》已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了,通过《红楼梦》可以了解到清朝当时的礼仪、习俗、饮食、服装筹许多方面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从《红楼梦》中发现一些关于“康熙朝胤扔太子三立三废”这段世人皆知的历史背后的故事,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诗词歌赋之间找到作者“草蛇灰线,伏于千里之外”的种种用意,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主人公的命运。探索80回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岂非犹如在看侦探小说一般?

“三看”《红楼梦》使我更深地领会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隐含的种种深刻含义,进一步理解到作家在写作时的意图、目的。当然,这“三看”另一大收获就是终于买到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对“脂评”有了新的了解,也便于我进一步的探索。现在的我,尚不能算作一个红学研究者,我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多地了解,尽量多地阅读一下研究者们的心得,多看,多听,多思考。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3从初中开始到现在,我读过了很多遍红楼梦,感触颇深。

其实,我之前也读过周汝昌、刘心武等红学研究家和红楼宣传家的作品。接受了他们“程本不如脂本好、后四不如前八好”的思想。他们都认为。程本中后四十回的文字是程、高二人捏造的,硬生生粘在曹雪芹的大作之后的,与原文意趣志向大相径庭,而程本中的前八十回文字则早已被程、高暗箱操作,删改添补得大不如前。甚至有些地方是程高在恶意地掩盖原作者想要体现的一些家族历史和政治背景,抹煞了雪芹的良苦用心。

这些观点我非常认同,至少说我自己读这本书的感觉也是支持“后不如前论”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语言,是幽燕语式和满语口语的结合,是地道的原始的北京地区白话。因为姥姥是满族人的缘故。我们家里说的北京话就带有个别满语演化来的词汇。而且儿化音特别多。所以我初读(红楼梦》时,并不像很多同学那样觉得其中的语言即陌生又奇怪,甚至读不通顺。相反,我觉得书中的句子很口语化,很有北京味儿。但读到后四十回,我就发现,这部分的语言与前面很不一样,怎么读都别扭,不如前面的文字有感觉。

但是我不赞同有些红学家发誓要“把伪四十回赶快从红楼梦里割下来扔进字纸篓里去,不许他附骥流传”的做法。他们总说,红楼梦是东方的维纳斯,后面的文字丢了,就应该单晾着前面八十回,谁去填补那后面的文字。就如同硬要给美丽婀娜的维纳斯装上胳膊一样愚蠢。然而事实是。维纳斯与红楼梦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世—个是残缺地接受过了亿万西方人民的审阅,被评定为美的化身的雕塑;而另一个则是本来也残缺但早已被修补完整的(尽管修补手段拙劣,效果不佳)传世名著。我们之所以不去给维纳斯加上双臂,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看到她残缺的样子。而早已被大家习惯了的程乙本《红楼梦》,就算不近真本,也应该流传下去。

也就是说,红楼梦“完整版”(程乙本)的形象早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黛玉焚稿断痴情、鸳鸯殉主登太虚、贾家沐恩延世泽等情节也已经无数次被改写为影视剧、歌舞剧作品,一次次地走上银幕和舞台。尽管根据红学家们的考证和推断,雪芹原本的后文,应该有仙绛珠沉湖归天、王熙凤扫雪拾玉、云哥儿仗义探庵等更精彩得多,也更体现小说大悲剧主题的情节,但我认为,在新的续木还没有作出,旧的真本又没有找到的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4《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5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篇8

贾母感受风寒病好后,王夫人忙引着凤姐儿过来请安,贾母说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王夫人笑道:“这是凤丫头孝敬老太太的。算他的孝心虔,不枉了素日老太太疼他。”贾母点头笑道:“难为他想着,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那汤虽好,就只不对稀饭。”凤姐听了,连忙答应,命人去厨房传话(《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雪后,李纨、宝玉等约新到的邢岫烟、薛宝琴、李纹、李绮等人于次日在芦雪亭聚会作诗。次日早,宝玉因性急,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子忙忙地吃完了。贾母说:“我知道你们今儿又有事情,连饭也不顾吃了(《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书中提到的野鸡瓜子,是类似炒鸡丁一类的下饭菜。

【历史溯源】

“野鸡崽子汤”在清・袁枚《随园食单》中“野鸡五法”中有介绍:“野鸡披胸肉,清酱郁过,以网油包放铁奁上烧之,作方片可,作卷子亦可,此一法也。切片加作料炒,一法也。取胸肉作丁,一法也。当家鸡整煨,一法也。先用油灼,拆丝,加酒、秋油、醋,同芹菜冷拌,一法也。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亦一法也,其弊在肉嫩则味不入,味入则肉又老。”清代《调鼎集》记载:“野鸡瓜:去皮骨切丁配酱瓜、冬笋、瓜仁、生姜各丁、菜油、甜酱或加大椒炒。”这说明“野鸡瓜子”这道菜在清代已很普遍,成为侯门公府的家常菜了。

【制作方法】

野鸡崽子汤:野鸡1只,香菇及调味品各适量。将野鸡宰杀后去毛杂洗净,切块,放入热水锅中汆片刻取出。锅中放大油适量烧热后,下鸡块爆炒,而后下清汤适量,武火煮沸后,去沸沫,下葱、姜、花椒、料酒及香菇等,文火煮至鸡肉熟后,加食盐、味精适量调味即可服食。

野鸡瓜子:野鸡净肉300克,酱瓜100克,青红椒50克,鸡蛋1个,葱、姜、蒜、酱油、绍兴黄酒、花椒油、葱油、鸡精、食盐、清汤、水淀粉、花生油各适量。将野鸡肉用冷水浸泡片刻,洗净,沥干水,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放在碗内加盐、黄酒、蛋清、水淀粉渍味上浆备用。酱瓜反复浸泡数遍,去掉咸味,用刀一剖两开,去净瓜瓤,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青椒去蒂、去籽洗净也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备用。炒锅置旺火上,锅烧热后倒入花生油,油温烧至四五成熟时下入野鸡肉丁滑散,倒入酱瓜丁、青红椒丁略炒,而后倒入漏勺内澄油。锅置火上,放入少许葱油烧热,纳入姜蒜片煸出香味,倒入鸡丁和配料,快速烹入酱油、黄酒、盐、鸡精、胡椒粉、水淀粉和适量清汤兑成的芡汁,颠翻两下即可出锅服食。

篇9

关键词:红楼;随感;读书

我喜欢看书,看了多年的书。都说读书使人优美,我相信这句话的正确性。

我看史学,总以为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情感的满足和思维的自由空间。对此,我深信不疑。一部《红楼梦》不仅仅是宝哥哥和林妹妹的爱情绝唱,更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盛衰亡的历史见证。从史学的角度看,这部书更是大清帝国由盛到衰的历史命运纪实。

在重新欣赏这部书时,我的心绪同样随着人物的命运而或起或落。

金莲多舛的命运,掀开了那个令人迷乱的历史时期的真实面纱。在令人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叫人哑然失语,因为她从小被拐骗,连亲爹亲娘都不记得了。在“葫芦村判断葫芦案”中,贾雨村也不愿认得她了。如此明了的案情,竟然会有一个离奇的完美结局。一大堆道貌岸然之徒,是那个社会的产物。大清已然走下坡路了,这谁也拦不住,当然也无人敢拦(有识之士没折)!今天的法律规定:禁止拐卖妇女幼童。但是仍然有人胆大暴法,逍遥法外,类似事件暗地里还时有发生!

刘姥姥进大观园给众人带来欢乐,我认为这份欢乐是源自内心的、最纯的情愫。因为刘姥姥是个粗人,没什么心计。难怪外出打工的农民那么受欢迎,他们不但可以给所到的城市带来廉价的劳动力,还可以通过他们那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淳朴和谦逊的气质、美丽和宽广的胸怀影响并改变着城市――建设、美化、净化那座城市!难怪弥留之际的凤姐把巧姐托付给了刘姥姥!这叫人不得不佩服凤姐的远见卓识。

随着翻看《红楼梦》的页数渐次增多,多至结束。原本平静的心渐渐不平静、渐渐愤慨、渐趋拍案,又渐至无语。

电影《金陵十三钗》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原本无缘,但因机缘巧合,也沾上亲缘关系,这不得不佩服张导的技法高超。冲着这个名字,听众都想一睹为快,这是一部反映日本侵华的影片,很有看头,这是后话暂且不提。据报道:作家刘心武为《红楼梦》作续集,可惜我还没看到呢!对此,我很是期待。“红楼”是“枝”,攀上这“枝”,不想成名都很难,更何况本来就是名人,也不稀罕!

走在校园的环形塑胶跑道上,有时会油然而生一个念头:这是学校的活动场所――教育的大观园!学校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考察团,还有什么观摩团的,很有一种“元妃省亲”的味道――快乐并凄凉。上上下下忙乎一通,既达到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初衷,又实现了炫耀并宣传自己的最终目标。最后皆大欢喜地庆祝一番,算是完事了结。

区域联盟学校,搞教学观摩展示,感觉就像《红楼梦》中逢年过节庆寿什么的,在园中挑一个开阔场所,搭个台、唱个戏什么的差不多。参与者均例行“看戏”,县教育局的领导也直接参加,且煞有介事地组织观摩、深入讨论,最终评出一个大家一致认同的最优秀的。暗箱操作固然不太可能,但《红楼梦》中的有关赛事是可以掺假的,那是要指着你的鼻子笑骂的,其气氛也是其乐融融的。

林家尤其重视教育,林父为林黛玉从小就请了个家教,林姑娘天资聪颖,接受《四书》《五经》《烈女传》什么的启蒙教育,自不在话下。照今天的理念,黛玉算是个才女了,只可惜那时没有今天的一本二本,否则保不准她就上了一本,甚至读研读博,说不准还会出国留学深造呢!林姑娘的才情,是在举手投足之间的自然流露。而今,才气是可以伪装的――男性后脑勺悬垂的小辫是艺术家身份的标志,女性褪色的发髻是思想国际化的象征。

今天不是也有很多家长不辞辛劳地为孩子找家教吗?我认为: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必然产物之一;说白了:是遗传!明里暗底搞的,多的去了,其动机酷似林父。可惜林父早逝,最后林姑娘去舅家过日子,不幸也早逝了,均无从对证,也无需对质。所以我有时想,我们的观念是否应该更新一下:生理健康是立命之本,成才是立身之本,否则学得再多也是枉然。

咬文嚼字堪称一流的林妹妹,令贾宝玉那厮好像没少受气,他们之间的表亲故事,以今天的评判法则,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早恋了。难怪今天一些半大不大的少男少女会误入情感的沼泽中去,说不准是文学给害的,所以读的书要有所选择;读后也要进行思想的过滤和再净化并吸收;如果能够有所创造,那自然是更好――这可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

参加科举考试是那个时代的心灵鸡汤,灌输的最终结果:宝哥哥了绝尘缘!项羽与拿破仑的论题闹出的笑话,好像不只属于那个年代吧!希望不要成为今人的悲哀!虽然不以文史知识衡量那些“超女”“魔男”的真正水平,但至少面对国人热切的目光,总不至于显得盛的水太浅,令那些非中国籍的地球人也觉得好笑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理解为:强调读书的专心一意,从实现短期的学习目标来看,这种做法值得肯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理解为:不仅仅要专心一意地读好书,还要关心“窗外”的天下大事,不论长短,还是从长计议的话,都应该仔细揣摩一下!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好处: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也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宁、荣二府中的孩子们是要读书的,这是他们的家规。读书,也应该成为当今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规和矩”之一,这是必须的!

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也可以使自己在学习中、工作上和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甚至有所成就;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进一步懂得生活,可以提高自己的文采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可以变“下里巴人”为“阳春白雪”,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大观园里的“诗社”很是风雅。我们在心里这样想:落魄的曹雪芹,很是不凡!

书籍到处可得,而且价廉物美。我们可以像呼吸空气中的氧一样吸收书中的营养。读书有这样么多的好处,而书籍又可随时随地买到,并且花钱不多。时间,工作之余也是足够的;精力,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是充沛的。我常常纳闷: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很忙:上网、吃零食、聊天、逛街……这种年龄,记忆力旺盛,分析判断能力也已达到一定程度,且无家室之累,正是集中精力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有句古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连贾家的子嗣们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晚辈”就会说、不会做了呢?

难道真的要等到自己在曲折的人生中悟出应该多学本事的道理,想学的时候,由于年龄的增长,记忆力衰退,由于家庭的重负,精力集中不起来,那时想学也学不好了。与其那时悔恨终生,倒不如现在就努力学习。抑或“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看:好好读书,在书中汲取工作的精华,还是比较实惠的。“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是梯。”“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苗,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成功的喜悦,永远都是只属于那些勤奋好学、勇于攀登的人们。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是情有独钟的。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我最初读《红楼梦》是在初二的那个暑假里,起初的感受犹如攀登高山一样,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云;读师范时再读《红楼梦》,渐渐顿悟,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可以不断历练自己的意志,而我们的心灵也将渐渐地走向成熟。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灵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书,何乐而不为呢?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文学的地位是什么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红楼内外的人物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篇10

记者:就这样把初恋给了一档真人秀,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徐璐:其实我的想法挺不一样的。这样的“初恋”也很特别啊?也是别人都没有的呀。投入这段“恋爱”之前,我也没有太多的幻想。反正一切都是未知的,感觉挺新鲜的。

记者:你担心自己假戏真做,越陷越深吗?徐璐:其实真人秀录制的时间很短,而且根据节目组的要求,我们私下是不能联系的,每次结束拍摄后就回归各自的生活,该干嘛干嘛,也谈不上越陷越深,就是靠自我调节吧。

记者:之前有过暗恋吗?什么样的男生会吸引你?徐璐:长得帅的。然后,还是长得帅的。我是颜控。以前有暗恋过同班同学。我是那种很被动的,只会远远地偷偷地看他对我的态度,如果他不进一步表态,我是不敢主动的。

4岁学舞,10岁进入艺术学院学习,徐璐从小就活在舞蹈家的梦想里。13岁那年,李少红到军艺为新版《红楼梦》挑小演员,徐璐被选中扮演薛宝琴。军艺毕业后,继续读书的徐璐遇到了现在的经纪人。在花季的年纪,她参演了《甄执》里的玉娆。演员的道路就此续上了缘分。

记者:小时候的偶像是谁?有想过成为谁那样的人吗?徐璐:杨丽萍啊!她是好多学舞小孩的偶像,也是因为她,我想成为舞蹈家。在跳舞这件事上,父母对我很严格。我天生骨头硬,我妈买回家一个大垫子。每天傍晚我们家看电视时,爸妈坐在沙发上看,我在那个大垫子上一边压腿抻筋一边看。有时候他们还会一人压住一条腿,我也不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