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龟的生活习性范文
时间:2023-03-31 11:2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乌龟的生活习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赵老师:有些同学会因得到动物而欣喜若狂;也会因失去动物而茶饭不思、痛哭不已。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吧。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们呢?
学生1:我喜欢猴子,因为它活泼可爱。
学生2:我喜欢熊猫,因为它文雅憨厚。
学生3:我喜欢小狗,因为它善解人意。
赵老师:这么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如果能把它们活灵活现地写出来那该多好啊!
学生4:老师,那怎样才能把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呢?
赵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写好动物要抓住它们的特征,从外形、生活习性以及个人的感情等几方面入手描写。
曹老师: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位同学这样写小乌龟:“一个脑袋、四条腿、一根小尾巴”,这位同学就没有抓住小乌龟的特征,因为这是其他许多动物都具有的形体,如白兔、刺猬等都可以这样来写。那小乌龟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学生5:它的脖子能伸能缩。它一害怕头就缩到壳里面。
赵老师:这就是小乌龟与众不同的特征。如果同时写两只乌龟,我们可以把它们各自的颜色、长相、胆量等不同之处表现出来,就能表现两只乌龟各自的特征。
学生6:老师,那我们怎样才能抓住动物各自的特征呢?
曹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去熟悉动物,观察动物。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把动物了解透彻,才能描写准确具体,达到写什么像什么。
赵老师:你如果想把动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进行观察,抓住它们的特征,描写出它们的形态、声音、颜色和生活习性。
曹老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李玲婧同学的习作《鸽客》(屏幕显示)。作者既描写了鸽子漂亮的会变色的羽毛,又写了它的声音:“听到外面的哨声,就偏起脑袋听”。还写出它有趣的动作:“直往金鱼缸上飞,把头伸进水里洗了洗,还用嘴点点水洒到身上,擦了擦羽毛,把自己打扮得美丽极了。”由于李玲婧同学观察细致准确,才使我们感到形象、逼真。
学生7:老师,观察动物的顺序和写动物的顺序一样吗?
曹老师:描写动物和观察动物都要有顺序,可以由上到下,或由前到后,或由主到次,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由原因到结果,由特殊到一般。这样行文条理就清晰了,层次也分明了。
赵老师:我还想提醒你们两点:第一,在写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时候,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让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如李玲婧同学写的“擦了擦羽毛,把自己打扮得美丽极了”一句就流露了自己对鸽子的喜爱之情。第二,要尽量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准确,才能逼真;生动,才有吸引力。如李玲婧写鸽时用了“飞”“伸”“洒”“擦”等几个动词,刻画了鸽子有趣的动作,很传神。
曹老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这种小动物有哪些特点?能不能拿起你的笔把它们描绘出来?
篇2
这天,爸爸带回来一个动物朋友??小乌龟,因为它很乖巧,所以我起名“小乖”。
“小乖”全身灰绿色。灰头灰脑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小眼睛,在它的小嘴上还有几颗小牙,给它增添了几分可爱。它的背部有许多灰白色的方格,上面长着绿色的条纹,腹部是由黄、灰组成的,厚大约几毫米,脚上有三只白色的小爪子。每当放学以后,我都会摸摸它的背,它探出头来好像在说:“主人,你可想死我了”。我也望着它说:“你真可爱”。
“小乖”不仅外表可爱,它的生活习性更可爱呢!
篇3
日照市五莲县石场中心小学五年级
胡宗华
去年夏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只杯口大的小乌龟,我如获至宝。为了好好地饲养它,我在如何选配食物,如何投喂等方面特地请教了卖龟师傅,知道小乌龟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等。投喂食物时,一般可3天投喂1次,投喂量可根据乌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一般可按其体重的5%--10%投喂,在春秋季气温适中、其食欲较旺时可适当增加。此外,在冬季来临之前,要比平时多喂一些,让其冬眠准备充足的养分。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在喂养小乌龟时格外细心。为了给它准备食物,我经常在放学后到自家菜园里或家后山上捕捉蚂蚱等昆虫,到小河捉些小鱼、小虾之类的,小乌龟在我的精心喂养下,生长得很快,三个月的时间壳长的有巴掌大。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每次回家我都看看小龟又长了多少,我和它简直成了朋友。可是,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发现小龟不见了。问了爸爸和妈妈,他们都说不知道(因为他们平时根本就不关心小龟),我急得到处找,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翻遍了也不见小龟的踪影,我伤心地哭了。爸爸看见我哭了,提醒我说:”你再找找菜园里看看有没有。”我立刻跑到菜园里,边拔草边翻找,终于在一棵草莓底下找到了小龟,它正悠闲地趴在那里呢。我问爸爸:”小龟为什么从鱼缸里爬到菜园来了呢?”爸爸笑着说:”可能你喂少了,它饿了自己出来寻找食物了吧。”从这之后我增多了投喂量。大约过了10来天,深秋的一个下午小龟又一次”丢”了。我快步跑到菜园里找,终于在一些烂草堆里找到了它。晚上下了一场小雨,天气转凉,早晨起来我先过去看小龟,令我悲伤的是小龟第三次”丢”了。我们一家三口全齐动员找小龟,可是失败了,一连三天都是无果而终。我这次以为小龟是真的丢了,可是并没有停止寻找,总是希望奇迹出现。大约过了四、五天,爸爸在菜园里浇菜,突然大喊:“宸宸,快出来看,小乌龟找到了!”我从屋里一脚跨出,跑过去一看,被爸爸浇过的菜园表面上隐约露出了小龟的龟壳,它的四肢还埋在水里,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呢。我抱住爸爸狠狠地亲了一口,赶忙将小龟放进鱼缸。爸爸走过来对我说:“如果小乌龟再丢了怎么办?不会每次都能幸运地找到吧。”我挠挠头说:“它不会再跑了吧?”“那可不一定。你就没想想它为什么总是跑掉?”我问爸爸:“你知道吗?”爸爸眨着眼睛说:“自己去调查调查不是更好。”为此,我请教了科学老师,老师从网上给我找到了答案。原来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降到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月到次年4月初,当水温上升到15℃时,才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饲养乌龟的用水,不宜过多过深,一般只需2--3厘米,与龟背持平即可。饲养中应根据水质的洁净程度决定是否换水,一般发现水质受到污染或浑浊时即应换水。夏季时候,水应换勤些,冬天可少换,其冬眠时更不宜多换,而且换进的新水,应比平时的水温略高2~2℃。从秋季开始降温时,就应将饲养的缸、盆放置在避风和有阳光的温暖处,这样乌龟才不致因寒冷而跑掉。
篇4
一、 目标引路“学”为基,准确定位“导”弗牵
目标决定方向。A案目标完全以学生在这节课上能够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设定,根据低段学生已有知识建构,降低交际难度,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设定教学目标。指向清晰、明确,凸显“引导”而非“牵引”。 B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动物世界的奇妙。在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与自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特别关注了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这是在现今口语交际课堂中普遍被忽视的问题。
二、 未成曲调“趣”正浓,情境创设“情”为先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两篇设计都创设了有情有趣的情境,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信心,关注奇妙、有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到眼会看,耳会听,口能说,勤思考,会评价。 A案以听动物叫声猜动物、学动物叫声进入奇妙的动物世界;B案课前观看《奇妙的动物世界》视频,引导专注听、用心看,对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建立初步印象,课伊始,趣正浓。这样的情境创设是以儿童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在自由、平等、开放的环境中自主交流,解决了学生“不敢说”的问题。但两情境的创设又各有侧重:A情境注重降低说的难度,交朋友的过程即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交际场,注重口语化与即兴化。B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动物的奇妙之处并能通过推荐者的身份较完整、自信地表达。
三、 角色体验“乐”练说,互动平台“巧”搭建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而交际角色的多元化,解决了学生“不会说”的问题。B案中孔雀灵灵的电子邮件,动画人物皮皮与学生间形成了对话的纽带,学生自觉进入推荐者和评委的角色体验。A案中帮小乌龟进行自我介绍,将动物人格化,或把自己当成动物介绍给小组内的动物朋友,继而去找动物朋友结对子,这是多么愉悦的体验,学生“以身体之、以脑思之、以心悟之”,是建立在听说基础上的深度合作与对话。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交际的主体,教师讲述自己亲人与动物之间的趣事、教师扮演的“皮皮”与学生电话交流,师生在交际情境中达到了和谐共振。
四、 示范引路“拓”思维,多元评价“促”提升
低年级学生往往在交际时具有极强的表达欲望,但是倾听的习惯还待培养,为解决“不会听,无序说,无物说”的问题,教师设计了皮皮的推荐词,打电话,学生为小乌龟作自我介绍,教师的亲身讲述,按照一定句式介绍响尾蛇等环节作为示范引路,降低说的难度,拓展说的广度,落实言语实践。鼓励个性化表达,说评结合,进一步厘清说话时要把握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如
师A:让我们也像小乌龟一样,把自己的名字、样子及奇特的地方告诉自己小组内的好朋友吧!要注意说的同学声音洪亮,清楚完整;听的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
师B:在说小狗松果的外形时还用上了比喻。它还有哪些生活习性、本领或趣事呢?你可以选择一两方面详细谈谈。
结课时请生谈收获,评选“巧嘴巴,灵耳朵”,推荐环节后推选出两三个优胜者,颁发“优秀推荐奖”等评价及时跟进,评价形式多样,发挥了多主体评价优势,体现了螺旋上升,层层递进,拓宽了学生说的内容,成为交际实践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同时,这两篇教学设计又坚守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总结、提升:A案注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规范表达,构建立体开放的口语交际课活动模式。课前组词游戏,直指交际重点“奇妙”,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句式练习都建立在学生自由观察与练说的基础上加以导引,交际主体的转换进一步拓展表达内容,提升思维。B案实现了口语交际与写话的无缝对接,“听、说”是为“读、写”做准备的,课前调查表的设计既帮学生理清表达的顺序与重点,避免学生“无序说”和“重复说”,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同时为“写一写”做好了充分准备。
篇5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习作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本课教学设计定位于如何引导学生赏读同学的佳作或精彩片段,从中领悟写作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习作的真谛――写出真情实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其他同学习作的优点,以此激发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地修改习作、与他人分享习作,从而对修改习作产生兴趣。
2.充分运用生活积累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对动物习性描写的片段在语言表达上条理清楚、生动具体。
3.学习围绕中心词句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能将生活片段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用语言条理清楚、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词句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迁移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才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了吗?请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王老师拿着作文纸走到讲台旁,然后做了哪些动作?看谁说得最全面。(出示考题)
王老师拿着作文纸走到讲桌旁,先____________ ,接着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评价:同学们不仅细致观察了老师的动作,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真不错!
2.原来,用心观察身边的一切,就会捕捉到很多有趣的细节!写小动物的文章也不例外,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我们一起来评改习作,让我们的习作变得更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老师进教室的一系列动作导课,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出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开展想象,为之后的习作修改奠定基础。
二、明确要求,诵读标准
1.还记得写作文之前,老师对你们提出的习作要求吗?快快读一读,并将习作要求牢记心间,做到不跑题。
2.教师出示习作要求:
(1)按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加入修饰词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2)具体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突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字数350字左右。
3.教师出示评分标准:一类文
(1)字迹工整,美观,叙述有条理;
(2)语句通顺,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主题把意思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复现习作目标,令学生加深印象,做到心中有数,为评改习作活动提供依据,以便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评价、修改并完善习作。
三、好文共赏,学习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按照框架认真撰写了习作。有几位同学的习作写得语句通顺,感情真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作者自读片段。
片段一:这只小鸭子可爱极了!它浑身都是黄毛,黄得]有一点儿杂色。它有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像两颗黑色的玻璃球。它还有一张扁扁的嘴巴,嘴巴旁边镶嵌着两个小小的鼻孔。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它的耳朵,可能是被毛遮挡住了。除了这些,它还有一双扁扁的脚蹼,橘红橘红的。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可漂亮了。
――《小鸭子》
片段二:这只小鹦鹉十分可爱,它的头顶长着黄颜色的羽毛,就像是戴着一个黄色鸭舌帽。它还有小巧玲珑的面孔,它的眼圈是银白色的,一根银线把小眼睛圈了起来,虽然它的头很小,转动起来却特别灵活。它的嘴是向下倒钩形的,非常细小,越往下越尖。舌头呢,细小得像一根线,但很灵活。鹦鹉的翅膀很小但是很长,上面长了五颜六色的羽毛,特别漂亮,爪子十分锐利。
――《小鹦鹉》
片段三:别看乌龟个头小,样子可威武啦!它穿着一件深褐色的格子外衣,十分坚硬,就像古时候将军的盔甲一样,它背上有像六边形一样的格子。它的头是三角形的,头的最前部有两个小鼻孔,鼻孔的后上方是两个滚圆的小眼睛,脖子长长的。
――《小乌龟》
3.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几遍,想一想:他们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4.教师相机评价:
(1)外形描写中抓住小动物的特点,用总分段式能使我们的文章内容层次清楚,读起来通俗易懂。(板书:抓住外形特点)(副板书:总分段式)
(2)外形描写中加入修饰词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表达,可使小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板书:写具体)
(3)外形描写可以从头到脚地写,也可以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板书:有顺序)
5.对照评语分享好文:
(1)运用总分段式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你这一段外形描写的中心句。请得到“结构好!条理清楚”评语的同学也来当当小老师。
(2)参看老师给你写的评语,请得到“语句生动具体”的同学读一读你画波浪线的句子。
篇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喜欢学习儿歌,我们从网络元素、图谱元素、游戏元素、创编元素入手,培养幼儿兴趣,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托班的幼儿年龄基本上是2~3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语言发展的第一个敏感期。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短小的儿歌不仅培养了幼儿记忆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关键词
儿歌;教学;元素;记忆力; 图谱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是以幼儿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托班的幼儿年龄基本上是2~3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语言发展的第一个敏感期。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见,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要。为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想到了儿歌。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幼儿园教育中,深受幼儿及教师的喜爱。通过一首首鲜明生动的儿歌,幼儿可以学到丰富的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幼儿更喜欢儿歌笔者在教学中增添了以下元素。
一、网络元素,点亮幼儿的眼
(一)课件加入更生动
现在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网络也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准备儿歌《饼干歌》课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意外发现有一个关于儿歌的课件,打开课件发现课件的画面很清晰,在一边播放画面的同时,还能有儿歌随之念出来。所以,为了让幼儿有一些明显的视觉感受,我决定将课件加入到课堂中。果然,幼儿们完全被这个课件所吸引,播放完一遍以后,幼儿们要求再看一遍。在提问的时候,幼儿也能很快用儿歌里的原话回答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二)搜集知识更全面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常常会打开电脑,利用网络百度一下便可以寻找答案。同样在备课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去查。 刚拿到《谁在飞》这首儿歌时,真的有点吃惊,我心里一直在想:这么长的儿歌幼儿能学会吗?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学习的儿歌只有四句话,而现在有十二句话,分析句型发现它是一首问答式的儿歌,形式比较新也比较有趣,在儿歌中也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也有难点,幼儿们必须对昆虫的种类要知道得比较多才可以。再看儿歌内容,发现有很多飞禽我们班的幼儿还不认识,比如对燕子、老鹰、水鸟等等一无所知,我开始上网搜集图片,关键是搜集这些飞禽的知识,从它们的生活习性入手,让幼儿们来了解:燕子羽毛是黑色的,喜欢在民居房的角落或民居房的屋檐下做窝,还让幼儿们观察燕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原来像剪刀,水鸟喜欢吃鱼等等。幼儿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幼儿对这些飞禽熟悉了,学习儿歌的速度也加快了。
二、图谱元素,加深幼儿记忆
(一)完整图谱
托班的幼儿年龄小,注重力不太集中,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图谱能加深幼儿的记忆,可谓是学习儿歌的一味良药。在学习儿歌《饼干歌》时,我根据儿歌内容准备了图谱。在活动开始时,用实物饼干导入,让孩子观察今天老师带来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丰富幼儿思维想象还有什么是圆圆的?有的说苹果、桔子、轮子、太阳等等。我又用手掰开,让孩子们想象,变成了什么形状?有的说:像小船、像香蕉、像月亮。根据幼儿的回答,我把相应的图谱出示好,让幼儿根据图谱朗诵儿歌。
(二)部分图谱
儿歌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句式对称、押韵、短小。而《小兔子开铺子》这首儿歌与我们以往学过的儿歌的有所不同,仔细看一下儿歌内容,其实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讲的是小兔子开铺子的事,还讲述了小兔子里面有什么卖的东西。我在上课之前,仔细的想了一下,我决定将小兔子店里面卖的东西做成图谱,然后将这个儿歌用故事的形式开始教授。
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讲述的形式来说:“小兔子开了一间铺子,里面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谱,让幼儿们观察。说到什么我就用儿歌里的句子来回答,数字幼儿能够记住,量词却不能说对,出现了前后混淆的局面。等大多数幼儿理解以后,我接着用故事讲述的形式来讲,来了一群小猴子,买走了“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袜子,四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小兔子的东西还有吗?幼儿都说卖完了。我接着说:“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对于像故事一样的儿歌,利用部分图谱的形式能加深幼儿的记忆。
三、游戏元素,激发幼儿的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在教授儿歌《开汽车》时,在活动开始前我看了一下教案,这个故事中情节和人物比较少,在讲述时肯定幼儿会没有兴趣。所以我增加了一些小动物和情节的游戏。首先,我制作了一辆汽车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听小动物的叫声和看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猜测动物是什么?幼儿们非常感兴趣。当幼儿猜测出来时,就把它贴在公共汽车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就把它们请出来了。在玩玩做做中儿歌也学会了。
托班的幼儿年龄小,对于喜欢的东西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亲一亲。在教授儿歌《亲一亲》时,我准备了儿歌里需要的材料:杯子、勺子、小铃、小棒和小鼓。在活动一开始我们玩了亲一亲的游戏,我请幼儿们先观察自己身体上什么可以亲一亲,幼儿们很快就回答小手和小手可以亲一亲,小脚和小脚可以亲一亲。还有很多小手和小脑袋;小手和屁股还有小手和小脚等等,大家亲的不亦乐乎。于是我出示了两只杯子,勺子、小铃还有小棒和小鼓,由于有了游戏的经验,幼儿们一下子就想到了亲一亲,儿歌很容易就学会了。
四、创编元素,开启幼儿的脑
创编是从小班才开始的,有些来托班的幼儿也有这个能力,创编不仅能开发幼儿的大脑,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篇7
【关键词】科学氛围;活波;刺激;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和活动欲望,促使幼儿在生动活波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个班活动室是幼儿具体生活的环境,利用活动室的条件创设适宜的学科学的环境,正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1 自然角
各班级自然角的设置,是为幼儿学科学创设的最基本的环境。在幼儿园活动的一角或廊檐、窗台设置物品架或桌子,上面放置一些供幼儿观察、劳动、探索、学习的物品,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进行活动。自然角陈列的东西主要是幼儿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如一些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和易于照顾的小动物,以及各种形状的贝壳、石块、竹木制品、塑料等等。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根据各班幼儿年龄特点和他们的认识水平设置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要求,内容较简单,而且随着教育的需要,可随时改变自然教的内容。自然角的物品比较集中,而且层次分明,可满足不同认识水平幼儿的需要。另外自然角就设置在幼儿身边,他们可随时进行观察,孩子们可以自由组织在一起,不受拘束的进行观察,时间也比较灵活,可利用晨间、饭前、饭后、午睡前后、离园前后等空隙时间进行。自然角的设置既培养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进行长期观察的对象,让幼儿在自然角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认识这些物体变化的规律。孩子们在生活中轻松愉快,自由议论和交谈,相互转告新的发现、新的变化,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兴趣高的带兴趣低的,从而使幼儿的智慧和能力都有所开拓和发展。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自然角可使幼儿了解自然世界,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孩子天性好奇,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会提出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这种对事物的好奇心就会逐渐冷淡下去,深知再不去注意和理会。有了自然角,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天天观察、直接感知、比较试验、操作管理。幼儿在自然角可以看到植物从种子萌发到生长、开花结果的全部过程,知道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菜青虫怎样变成菜粉蝶,蚕宝宝又是如何从卵变成幼虫,幼虫长大结茧变成蛹,蛹又是怎样要破茧壳飞出了蛾,蛾在产卵等有趣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激发其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在自然角里,孩子们亲自给植物浇水,用各种食物去喂养金鱼、乌龟、蜗牛、虎皮鹦鹉等小动物,还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种蒜及适合盆栽的花卉如太阳花、一串红等。通过这些劳动,幼儿不但了解了常见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还学会了许多动、植物管理的粗浅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愉快,当他们看到了自己浸泡后的种子发芽了,种的植物开花了,小动物一天天长大了,心中充满了喜悦,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充满生机的自然角,是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自然角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自由、轻松的小天地,这是幼儿和教师所共同拥有的,所以自然角的建立应该让孩子和教师一起准备。教师可组织幼儿收集自然角所需要的材料,必要时发动家长配合,如各类种子喂小动物的食物等。还可以利用户外活动的机会,与幼儿一起收集,如春游时用瓶子捞取小蝌蚪,用捕虫网捉蝴蝶等昆虫。秋天采集各种果实、种子等等。结合教育活动,自然角的内容不仅仅是动物、植物,还可以是其他广泛的内容,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祖国各地的特产或孩子们自己的小制作、小工艺品。只要为教育服务的,都是有益的。
设置自然角并不困难,关键是怎样发挥其积极作用。有的自然角摆放一些花卉、鱼、虾,教师如不积极引导,幼儿也不关心,仅仅起到美化的作用,自然角就毫无生气,成了死角,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的班级为了应付检查、参观,设置了自然角,但一学期或一学年总是那几盆植物、几条鱼,有教师或保育员照料,这样的“老面孔”当然不会对幼儿产生吸引力。因此自然角的内容应随季节的变化和幼儿年龄的增长而经常更新,逐渐添设,不断变化,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自然角内容的选择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般以种植一些管理方便的植物和饲养一些幼儿喜爱的小动物为主。自然角中哪些不受季节限制,各年龄班级幼儿都适用的内容可基本固定,如在自然角用鱼缸养上几条漂亮的金鱼,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也为活动室增添了不少情趣。另外,饲养河蚌、田螺、小乌龟也很有趣。再自然放置各种各样的贝壳、卵石、竹木制品、祖国各地的特产等,也一定会深深吸引幼儿去观看,成为孩子们谈论的话题。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教师的带领下,应及时变更自然角的内容,下面举一些例子供参考使用。
1.1 春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幼儿开展活动的最佳时期,自然角除开展养蚕、饲养蝌蚪等活动以外,主要以种植为主。
1.1.1 种子发芽。选择一些颗粒饱满的种子浸泡一昼夜后,取出放入盘中,保持湿润(可在盘中垫上湿的棉花或海绵),几天后便可发芽。常用的有大豆、玉米、蚕豆、水稻等植物的种子。
篇8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过渡到书面作文本身就是迈过一大“门槛”,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畏难情绪,于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作文指导中导入环节不容忽视,笔者就十分重视利用导入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故事导入。故事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上作文课时,我把收集来的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写下来。学生听完故事,在小组内尝试复述,谈谈感受,然后再把故事写下来,如果能加上自己的体会就更好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训练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自己编写故事内容。故事作文让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既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2.活动导入。三年级学生爱动手、好奇心强,开展一些易操作的活动往往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作文课上,我会选择一些趣味小实验、简易小制作、开心小游戏等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有了参与,学生就有了体验,有了想法,在活动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活动体会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这样在作文时学生就有话可写,并乐于写了。
3.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作文导入时适当使用音乐、图片、视频等来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和直观感受。如播放一些教育警示短片、观看几幅有启发意义的图片等,引导学生说说、议议,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
二、引导观察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中“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多么重要。赞可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印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重要门径。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接触身边的事物,才能更加深刻细致地感受我们生活的世界,才能获得真实具体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在写作文时就不会出现文思枯竭、选材匮乏的现象。例如《燕子》这篇课文中,作者观察了燕子的外形特征、飞行以及停歇时的姿态等,体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学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也注意观察一种小动物,试着观察它们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等,并把它们的特点表现出来。学生颇受启发,写出了如《机灵的小乌龟》《我家的“花花”》等生动有趣的作文来。再如学习了《石榴》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石榴园的资料图片,并拿来实物,让学生观察石榴的外形、颜色,以及石榴籽的形状等,并品尝其味道,这样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初步懂得观察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师在平时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重渗透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1.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观赏一处景物,我们可以按照方位顺序,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观察一个实物,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体等。2.抓住主要特征观察。世上万事万物各具特征,我们观察时应该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如花儿在不同时期开放的姿态是不一样的、蝙蝠的眼睛是“瞎子”、猫的眼睛和兔子的眼睛是不同的颜色,猫的胡子和尾巴有着特殊的作用等等。通过观察,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三、指导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三年级作文教学开始就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教学中,对于三年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与督促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量。
1.多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博览群书,让他们在书海中陶冶情操,丰富认识,增加体验,同时积累大量优美的语言文字。教师可以推荐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学生朗读、背诵,并学习运用。平时还可以利用班队课、阅读课,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一系列活动,既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积极性,也促进他们对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
篇9
一、重视课堂教育活动,忽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幼儿园课程改革在我园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各科教学活动的方法、内容上,我都在不断地尝试改进。但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似乎忽略实践,脱离了自然的本身。主要表现为:教师仅在教室内进行教学,只利用图片、玩具、模型等代替自然现象,从不把幼儿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让孩子直接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的场所。
根据这一问现象,结合自己平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部分尝试,要想转变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去做:第一,要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所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强调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过程,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为目的。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会意识到,仅靠图片、玩具、模型是远远不能代替自然现象,根本达不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的为孩子提供真实的事物,让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去获得经验。第二,要把课堂教学与自然、社会教学巧妙融合。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细节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最好课堂。我们要给孩子亲近大自然机会,让他们对事物产生好奇,引发探索的兴趣,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把农村真实的自然现象、信息,进行开发和利用,提供并展现在孩子面前。例如,今年春天,由一个孩子对“蛋”的浓厚兴趣,引出了胎生和卵生。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这节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教学。在教育活动之前,我先是给孩子们一个小任务,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近两周的时间共同观察、了解发现青蛙、乌龟、蜻蜓、母鸡这四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外貌特点,同时搜集它们生长过程的相关资料。两周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有的带来了小河里捉的小蝌蚪,有的带来了四种动物的图片和照片,有的还带来了四种动物生长过程的视频,他们对于这一话题的探索兴趣达到最高点,都迫切地想知道关于他们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幼儿最感兴趣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卵生?什么是胎生?分组让孩子们讨论、交流,最后选一个代表来回答,分享成果。孩子们则凭着他们的理解用自己最稚嫩的语言说出了概念。他们说:卵生就是动物妈妈生下的蛋,在妈妈肚子下面暖了暖,最后破壳而出,就像小鸡。这句话一说出,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卵生就是乌龟妈妈生下的蛋,埋在沙坑里,太阳晒一晒,就变成小乌龟了;胎生就像我自己,在妈妈肚子里面长大,长的放不下了,就哭着跑出来了,还要吃妈妈奶。这样的回答让我吃惊不已。如果我们仅仅把孩子的教育局限在课堂教学这个狭小天地,如果说孩子没有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们的认识的空间会被大大限制。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得到的知识往往只是片面的、零碎的,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二、重视书本知识灌输,忽视自然、社会知识的传授
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两种现象。现象一:教师对于抽象的事物只是让幼儿硬性的去死记硬背,可如果问为什么,孩子总是一脸茫然。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幼儿园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只注重知识学习的多少,忽视知识获取的过程。例如:孩子对纸的用途、种类说得头头是道,当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则会说,老师教得。这说明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片面的教授,而不是探讨、研究的结果。现象二:科学性教学只注重课本上显性的知识灌输,忽略知识之间联系。例如: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去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亲口描述,一定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青蛙是由蝌蚪变成的”效果更佳。因为前者幼儿亲自参与并有探究的欲望,而后者则是让生动的事实显得苍白无力。
根据这一问题的两种现象,要想彻底改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一是通过操作活动、互动游戏,让抽象的知识简单明了。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也不例外。例如:《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学活动进行到最后时,我利用动手操作,电脑点指等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把四种动物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已有经验搜集、归类、整理中来,让整节活动的探究过程更加清晰、完整的印在孩子们脑海中。同时,我对幼儿的经验进行了提升,例如:小朋友知不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么生宝宝的呢?将孩子们的兴趣点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究阶段。就这样,在游戏中学习,在操作中验证,又一轮的科学教学活动将继续进行。二是让综合教学体现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教师应把科学教学活动当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要重视在科学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把幼儿园科学教学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例如:关于胎生和卵生的概念问题,孩子们在观察、探究后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忆是永远的,不易被删除的。而如果整节活动我只是一味的硬性灌输,孩子虽然知道了胎生和卵生的概念,记住了四种动物生长过程,但再过一段时间,要想让孩子生动的去描述,这种记忆就很模糊。因为前者是孩子们亲近自然、深入了解、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结果,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而且是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后者只是直接告诉答案,让幼儿没有探索、思考的过程。
三、重视教师的教授过程、忽视了幼儿自主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方面的统一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何教育都必须经过幼儿自身的转化和吸收,才能有成效,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针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组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幼儿成为教育主体。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教师的教授过程,而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完成大纲规定的或是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细节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只是被动的听和记,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这种教育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