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范文
时间:2023-04-01 20: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直认为“未来尽在掌握”是要有规划做前提的。做一份完美职业生涯规划,对我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毕竟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比随遇而安好的多。经过一番斟酌,我决定将我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付诸于文字。但它所代表的仅是我想发展的大体框架,决不是细节,它所起的作用仅是鞭策我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换言之,它是一种催化动力的添加剂。虽然这两个“仅”字听来有些微不足道,但它包括了职场生涯中的两个重要元素:目标和动力。在拥有能力及动力的前提下为自己的目标拟订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当我在确定目标之前,我做了一番自我盘点。用“不妄自菲薄,不随意浮夸”的态度看待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 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盘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做事绝不拖拉。考虑事情详尽周全。在学校曾担任广播站主播及主策划员。擅长文科,大专文化和文字基础非常扎实。学习中有种不完事不罢手、不完美不结束,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好强的性格形成了我越挫越勇的学习态度。对待困难决不服输,挑战自我的个性非常明显,当然这些是在自己所及的能力之内,从不耍嘴上功夫,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切!
劣势盘点:感性化,稍微欠缺理性思考,很执白,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好强的性格同时也常常导致我急功近利,做事情太过要求完美。
我的社会角色是大专院校二年级学生,待考的职业证书有英语四/六级和PHOTOSHOP大师认证,这些对我实现职业目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学无止境的,如果有机会,今后还要进行各个方面,对专业有帮助的强化。我的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型且极度好强。兴趣爱好很广泛:音乐、唱歌、跳舞、书法、写作、绘画、艺术设计,在社会上喜欢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的兴趣爱好使我愿意做的事情很趋向挑战化,超越化。我不喜欢老套的东西,而是喜欢推尘出新,21周岁的我正值花季,大好的前途与光阴正是这个年龄所拥有的,所以我很满意这个年龄段的自己,目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如果没有稳定的基础与过硬的本领,是不能为事业做基石的,除此之外,我关注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现在的职业行情,IT事业的走向以及趋势,这些对自己的就业道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习一个专业并非是为了一时的兴趣,而是为了日后的谋生所积聚能量,然而又并非为了谋生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是兴趣,谋生则是根本与结果,所以,静观其态,在发展所需要的IT行业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这样就具备了根本的目标,朝着这个有彼岸的目标前行是不会出现盲目追溯的可能,拥有韧性个性的自己相信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解决问题
现在就读的专业也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的梦想。我也相信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好。对于处事情绪化、不理智的缺点,我正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在生活琐事中将其缩小并纠正。对于学历文凭的缺陷,我希望可以继续深造,并拿下一些技术类证书,同时也用社会经验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职业取向
我性格开朗,喜欢新鲜的事物,属于比较“前卫”的女生。整天做老套的工作和压模式的生产作业一定不适合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我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创新、策划动漫的工作,这两种工作和我的专业相符,也算学以致用。目前为止,我不想刻意地把自己限定在具体的哪个工作岗位上,但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师一定是我的首选。
具体规划
根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我认为自己正处于过渡期,在离开大学之前,也就是选择专业的过程中,我已经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趋向埋下了伏笔,而现在,这种职业趋向也已经基本稳定。因此,我做了这样的规划:
A—2008年~2009年 取得大专院校毕业文凭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有实习成果和经验并提高自身素质。
B—2009年~2010年 修读动漫学院并正式工作、适应工作。在此期间,我允许自己转换数次工作,以亲身实践让自己清楚:到底要从事哪一种工作。
C—2010年~2014年 为自己的职业定位,熟悉工作,修读一些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课程并攻下证书。工作上轨道,能对自己职场生涯中所发生的问题及困惑应对自如,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一名职场干将。
D—2014年~2024年 用10年的时间,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至少在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上小有成就。
E—2024年~2027年 寻找其他契机,发展自己,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尝试其他的工作,并确定未来10年自己要干什么。
篇2
Abstract: Taking the "Civilization Style" competition for the carrier is conducive to recognize and rationally use the commonality among vocat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cultural foundation courses and the second class, so as to greatly play the guidance role of career planning.
关键词: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文明风采”竞赛
Key words: vocational;career planning;"Civilized Style"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46-02
0 引言
为了优化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有利于挖掘、整合第二课堂中潜藏的隐形德育资源,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考。“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由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面向全国中职生一年一度的常规德育实践活动。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平台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 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开发实践模块
针对专业对口行业、对口企业的用工需求展开调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参照。组织研究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及预期目的及效果,结合专业教学和对口专业岗位群对从业者的要求,开发教学模块和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文明风采”竞赛内容设计教学的项目和任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项目和任务来达成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活动课型教学跨度为三年,即对于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职生而言,该活动课型贯穿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始终,主要分为“认识教育模块――参与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三大教学模块进行。
2 以组织“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教育活动
通过参加“文明风采”竞赛,切实实现“为学生提供知识转化和实践的平台,丰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发展意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目标。在认识教育教学模块,着重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职业规划教学中的职业启蒙教育,具体操作如下:①组织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展专业介绍和形势教育,以企业常见工种设置为例向对口专业学生介绍就业前景。②组织语文教师、德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创业之星”等征文赛事,达到推动学生自主了解专业内涵、学习意义的目的。③组织社团辅导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摄影比赛以及微电影比赛,使学生在从多个侧面参与及相关比赛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将抽象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相关德育知识具象化并加以实践、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体系。
3 以组织“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参与教育活动
3.1 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因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6月开展,此时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不仅对专业、行业、职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即将面临为期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具有较强烈的择业需求和了解岗位的愿望,这一阶段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既能利用学生参与实习的强烈愿望,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写作指导;另一方面又能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求职应聘准备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做出理性分析和选择。
3.2 运用所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用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岗位群的认识。该课件应具有下列作用:
①是教师开展专业介绍和岗位认识教学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对本校本专业学生近年实习、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后所开发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的具体介绍,每一岗位应包含名称、从业要求、图片、学生就业实例等内容,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指导同一专业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感性认识教育作用;②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认识岗位要求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设有人机交互的互动功能,除了满足教师在对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进行介绍的需求之外,学生还能在熟悉课件内所列岗位群的基础上运用课件完成自己三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组织学生使用该课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对口专业所需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创业素质,强化学生对岗位的认识,推动学生开展职业选择。
3.3 在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时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制订短期规划及中长期规划各一份,其中短期规划的年限为一至三年,目的在于对学生即将开展的顶岗实习进行规划和指导;中长期规划的年限为五至四十年,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具体的认识。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起到岗前培训、职前指导的作用。
4 通过追踪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构建效果评价体系
①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回访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用人企业反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查看学生实习报告等渠道,由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的层面来考查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并将学生顶岗实习表现与其所做的职业生涯短期规划设计书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顶岗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企业要求、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是否匹配,如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实践情况反差较大的话还可以运用现场面谈、通讯媒介、作业载体、网络平台等方式联系学生分析反差原因。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反证其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所得,变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从而避免理论考核方式的片面性,以达到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状况的目的。
②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因为三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从业岗位的了解由平面到具体,由理想化到现实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修改、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此时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更趋向理性化、合理化,达到“在总结完善中循环提高”的教育目的。
③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分为认识教育、参与教育、实践教育三大模块,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情况成绩、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成绩(含机试作业成绩)、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三大部分构成,此基础上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5 对离校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从中验检教改效果,进一步修正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案
综上所述,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在实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打破学科教学封闭性的作用,承认并合理运用中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的共通性,能使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职业指导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组.中职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自主性;引导式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07―02
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由此制定相应计划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简而言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及人-职匹配。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在大学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指明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将来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调查的资料了解到,却在民办高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等方面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却并未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产生的原因
1.1客观原因
(1)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历程短。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新兴事物传入中国,其普及程度不高,且中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和实践仍很欠缺。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要求》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该通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上了日程,系统化、现代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在高校落实。自2008年至今,其发展历程较短。笔者根据对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引进和就业指导中心机构成立也是近年来才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教学模式多以理论课程为主。
(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资源未能尽其用。
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较好开展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如购买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建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团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等,然而根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源利用效果并不显著,学校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源并不为学生所周知,67.65%的学生未运用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仅有32.35%的学生用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其中60.87%的学生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学校有此系统,82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测评系统繁琐、难以操作。此外,学生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讲授的方式被动地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据调查结果得知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最需获得指导与帮助,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占60.48%;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占52.1%;相关社会实践平台占45.21%,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占34.75%。由上述数据可得知,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及相关社会实践平台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学校对其已配置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资源宣传力度不够,资源未得到广泛利用等因素,引致学校资源与学生需求方面没有较紧密的联系起来。
1.2主观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
从学生方面出发,大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处于模糊和朦胧的状态,未能全面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短。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能在中学教育中普及,普遍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现在专业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仅占33.83%;因就业前景好的占19.16%;因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16.77%;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24.85%。由以上数据可得知,66.17%的学生并不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取专业的,更是未能在选择自身专业提前设计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认识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少。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发展历程短,国民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社会环境的熏陶,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探索研究中,理论尚未完全形成。
从学校方面出发,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对花都区民办高校走访调查得知,部分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与学生彼此之间发展的作用。片面注重招生以及大学生临毕业时的“就业培训”,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混淆一谈,并未全面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2)缺乏主观能动性,依赖性较强。
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往往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普遍仍未能唤醒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或实践。大学生仅在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下吸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处于似懂非懂对状态,并没有结合探索自身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付诸实践。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父母过于宠溺孩子,包办孩一切的教育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目标缺失,也是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以考上理想大学作为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然而在大学生活中,安逸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迷失了方向,养成懒惰散漫的学习态度。
(3)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
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俱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与社会发展、自我改变和自我认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然而学生由于年级的递增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与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现过程漫长、成效慢相悖,使学生难以坚持执行已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持之以恒是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起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2解决方案
2.1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能引导学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抉择,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需要有大环境的熏陶,如通过媒体宣传、大型活动宣传,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吸收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其次,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应有比较深刻地认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应持有“任务式”的态度,在对学生传授引导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的意识,并积极推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及其成果。从学生方面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第一步,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潮流发展的主力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应联系自身接受并认可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2.2加快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除受到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遗传素质的影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加快建设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快组建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组织老师外出交流学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供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教学时间的连贯性,不同年级实现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大一阶段,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有大体的了解,懂得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大二阶段,应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验证。根据大一阶段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社会活动的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所制定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并进行修改、完善。在大三阶段,应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技能,考取相关证书,进行相关能力的拓展。在大四阶段,应着重学习就业面试的技巧,获取实践平台,为实现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自身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活做出有效的规划。
2.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是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之一,能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大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宽影响力。通过学校各组织工作的相互配合,将职业生涯规划资源信息传递给学生,如通过辅导员信息传递、宣传栏海报粘贴等。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发展规划部门应将部门职能透明化,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部门工作的了解,根据自身需求寻求帮助。二是民办高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实训活动调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同时,民办高校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例如通过“展翅计划”、校企实践基地,使学生将个人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更好地进行人-职匹配,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学校可通过学生社团平台,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能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进一步的了解,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要学校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学生应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学生还应善用学校资源,运用学校现有课程知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及网上搜索职业信息,进行初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再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结合社会实践修订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9.
[2]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许溪沙,王若光,张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探讨[C].创新沈阳文集,20090827.
[4]王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案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0501.
篇4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概念及其发展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又称之为职业发展,它是一个人在职业岗位上工作活动的连续经历…。为了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任何人都需要对个人要从事的职业、要担负的工作以及工作的发展道路进行全面的规划,也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动态的、逐步展开的过程,是随着个人的职业经历、年龄变化以及社会的要求不断变化、波动、调整的。实践证明,职业生涯设计并不纯粹是个人的事情。在职业生涯中,随着提升的竞争、技术的改革、经济的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组织与个人需要的平衡越来越困难,这就促使组织参与到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去,和员工一起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开发和管理。
2网络环境下馆员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2.1馆员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人2l世纪以来,网络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现代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更为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完成提供综合性、战略性、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的任务,馆员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组织、传播,要求馆员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封闭型、被动型转变为复合型、开放型、主动型而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即高校图书馆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并适应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也就是说,馆员的工作由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向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因此,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下所产生的竞争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工作方式,促使馆员个体为适应工作环境而必须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及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2图书馆整体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各高校大多实行岗位聘任制,人才流动频繁。图书馆也在实行岗位聘任制之行列。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组织来说,在网络环境下对馆员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既可以通过给馆员提供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来满足馆员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实现个人目标,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又可以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发现具备潜能的馆员,以更好地制定管理计划;还可以有效改善图书馆人才闲置等人事状况,激活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改善人才流失的状态,从而保障高校图书馆队伍的发展。
3馆员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3.1馆员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馆员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使馆员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也就是说,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馆员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馆员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评估馆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馆员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自我评价馆员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全面了解自己,要对目前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工作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人际关系和谐与否,是否达到所要从事的工作要求等等。即要弄清网络环境下,馆员自我在图书馆工作领域里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或在图书馆以外的工作领域里(众多的职业面前)进行怎样选择等。
3.1.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馆员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如自我积极主动地完成提高工作技能或提高管理水平的短期培训,或在计划时问内完成提高学历培训或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证书等。短期目标更具体,对馆员的影响也更直接;中期目标,如阶段性创造在晋升职称(从初职晋升为中职,再从中职晋升为高职)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相关条件,或进行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论著等;长期目标,一种指的是选择管理职业生涯路径,另一种是指选择职称职业生涯路径,但不管选择哪条路径,都需要馆员经过长期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期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人生目标,即馆员树立为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做贡献的终身奋斗目标。
3.1.3环境评价馆员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如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都需要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
3.1.4职业定位馆员要了解本专业(馆员个体的学科背景)、本行业(现从事的工作)的地位、形式以及发展趋势来进行职业定位,即定位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馆员自我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馆员自我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
3.1.5实施策略即馆员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行动方案和行为措施,是指馆员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努力去创造必需的条件和实施的步骤、方法等。如果没有实际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因此,既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综上所述,馆员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与基础上进行的。
3.2图书馆组织对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具体过程,图书馆组织需要根据每个馆员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工作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职业生涯道路,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位馆员的最大潜能,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良眭的互动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3.2.1三阶梯激励机制图书馆馆员一般分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务差别体现在管理层次上,而技术人员的职务差别体现在技术部门的不同上。另外,他们之间还存在职称上的差别,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可以实行技术阶梯、管理阶梯、职称阶梯三阶梯并行的激励方式。一条是管理职业生涯路径,即传统的“一般技术人员——部门负责人——副馆长——馆长”的激励途径,随着管理阶梯的提升意味着馆员享有更多的决策权和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条是管理职业生涯路径,这是为那些拥有广博知识的人员量身定做的,他们可以在采访、编目、咨询、情报、技术支持等各个不同部门的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上平行移动,也可以同时主持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项目,拥有更强的独立性和更多的从事专业研究的资源;一条是职称职业生涯路径,即“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路径,它适合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专长的馆员。三条职业生涯路径平行运行又相互联系。技术职业路径的技术人员可以向管理生涯或职称生涯发展,管理人员也可以向职称生涯迈进,但是管理人员向技术职业生涯横向转移应尽量避免,以保障技术阶梯队伍的整体水平。
篇5
一.师范生职业规划要坚持未来的教师职业角色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初中毕业后考取师范学校,目标不确定,加之可塑性极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临近毕业才着手,而应该从师范生一入校就帮助他们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目前教师岗位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即使在不包分配的情况下,师范生还是大多选择从事教师行业,因此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目标应该以教师为主,教学基本功、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都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主要方面,不能舍本求末。作为实施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主要环境的师范学校,必须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为小学培养优质师资,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一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其今后择业增强就业竞争力。如加强师范生书法、普通话、教师礼仪、艺术特长培训,邀请师德专家举办讲座、与名师对话、带领学生经常深入小学、课堂教学渗透教师职业道德、校园文化体现师德师风,师范学校的这些传统特色还应成为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潜移默化的主流影响。
二.师范生要根据个性特征、专业特征规划职业生涯
在以教师角色为主的前提下,实施职业规划要切实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要符合学生实际目标,作为师范生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为将来成长为名教师而积极进行生涯规划设计。
每位师范生入学都有自己的专业,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如师范生都要经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培训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且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毕业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师范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因此,师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离开所学专业,否则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师范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例如会唱歌、跳舞的老师一般比只会讲课的老师受学生喜欢。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坚持个性化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五年的学习过程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师范学校与师范生的主次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终生过程,学校只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阶段,社会、经济、心理、教育、生理及机遇等因素都影响个人的生涯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很简单,也不是通过一个两个学期就完成的,不能把这个过程简单化。在实施中,起到主导力量的始终是学生本身,学校、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要立足于指导位置,不能越俎代庖。
三.师范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师范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困难和需求是多方面的,只有系统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校生涯和职业生涯。师范阶段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在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师范生学习和掌握作为未来教师必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外,把重点要放在如何切实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帮助师范生规划自己师范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在课程内容上不能简单照搬目前社会上出版的各种生涯规划和职业辅导方面的书籍。
课程设计要包括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以及匹配理论、生涯发展论以及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又要考虑到师范生五年在校期间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计划,设置更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课程。
如一年级新生可以开设生活指导课,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生涯设计、专业教育,养成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师范生进行学业生涯设计,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利用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要求他们在上师范之初尽快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思考如何走好未来五年的学业之路。
三年级是五年生活的转折时期,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目标不确定的倾向,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学校可以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引导学生建立正确方向,不断完善自我,对学业生涯进行修正与完善,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目的地开展学习和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全面了解社会对师范生素质的要求,提高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树立准职业人的意识。
五年级面临毕业,学校开设职业就业指导课,主要面向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职业导航教育,指导学生如何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工作程序和相关法规;指导师范生掌握获取、运用就业信息的手段和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择业的技巧,调适就业心态,积极面对职场竞争。
在课程建设中,可能每所师范学校都会形成各自的课程特色,但必定有相对的共性,目前,师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应注意整合资源,寻求更权威的支持与指导,面对体制转型而更新观念,贴近学生需求,建立更为普遍性的职业课程指导,为学生的多元择业就业、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深入的研讨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师范学校要尽快打造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需要配备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作为从中专提升上来的高等师范学校,在以往包分配的体制下没有职业指导的概念,更没有这样的师资队伍。但是师范学校多年来拥有良好的教育心理学师资,这些教师经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可以较快地转变为职业指导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推荐等服务工作,必将成为师范生的“灯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师范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师范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五.师范学校应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软硬件建设
由于五年制高师职业规划起步晚,但需求迫切,因此学校应注重经费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如人才测评系统、网络信息平台、心理测量器械、职业咨询辅导室等。师范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尤其是优秀的人才测评系统,能够较准确地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在国外,人才测评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软件上还要完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的管理制度,为学生创建职业规划的软环境。师范学校要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测试和心理测试,提供个别咨询,给出职业发展意见与建议。
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
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也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如社会上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资格证书,但是许多师范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花费大量精力考取的证书也只是一张不起作用的证书。有的学生主动进行职业探索,包括投入精力参与教育和技能培训,但是社会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被一些社会现实所打击。
家庭中,一些家长不认同职业生涯规划,有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太小,大了以后才做职业生涯规划,有的认为孩子的职业发展客观因素远远大于主观因素,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其余的是次要的。对于许多师范生来说闲暇时间最多,但闲暇时间很少关注外出实践,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职业世界,更多的是用于上网、逛街、游玩。
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
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就是个体根据对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然后选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而又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确保职业的顺利发展,要预先制定出不同时期与职业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具体实施该计划,以最终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的整个过程。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从而在客观、全面地认识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设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完成职业生涯目标。
二、图书馆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作用
现阶段,在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背景下,每个高校都把就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在校期间对于就业的预设,即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都得到了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几乎在每个高校都设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程,建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部门,也配有专职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但是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就业观还尚未形成,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对社会的竞争以及就业的趋势没有确切的了解,即使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也有专门的教育机构,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对职业认识上的一些困惑。因为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信息,包括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就业的趋势、即将设计职业的前景、以及将设计职业的发展目标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查寻,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才有客观性和可行性,而制定出的要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的培训、教育、工作开发计划也更合理,设定具体的时间安排才能得以具体实施。这些大量的信息恰恰只有图书馆才能够提供,所以说图书馆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中发挥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
(1)资源建设的实用性。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要侧重于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数字资源,都要考虑到本学校的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要,要侧重于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征订,进行有目的的采购。然后在日常的读者服务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服务,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就业指导书库,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或和就业指导的图书放在一起,更方面于读者。期刊的资源建设也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因为在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全面掌握即将设定职业的行情以及此职业就业的前景。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65%~70%的信息都是由期刊提供的,而报刊上则刊登大量的招聘信息,所以图书馆一定要做好期刊、报刊的征订工作,加强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指导部门、以及各个专业学生的联系,让他们参与期刊和报刊的选订工作,以求达到和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是与就业指导相关的期刊、报刊能够全面系统地得以收藏。(2)对馆藏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为了使丰富的专业馆藏资源能够得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进行整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例如对历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和整理,对一些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职业需求、就业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文件精神等进行分析,为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服务。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是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该馆提供的服务就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很大的帮助。该馆在自编的《高教文摘》中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将与学校相关的就业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提炼。这个专栏涵盖的内容包括职业市场调查与分析、就业信息和就业动态等。同时,该馆在《高教文摘》中还开设了企业专栏,对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行业或本地区的企业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未来的求职单位有进一初步的了解,知晓企业的需求,所以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有很大帮助。(3)利用网站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服务。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设计和维护。图书馆网站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既有读者服务,又有数据库以及相关网站的链接等,为大学生学习和开拓视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基本上都是图书借阅、自助服务、文献传递、用户培训、通知服务、咨询服务、书刊推荐、以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文献检索等为主的信息服务等,都普遍缺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服务,也很少涉及对大学生提供就信息的业服务。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境内有25所大学,笔者对这25所大学的图书馆网站逐一进行了调查,发现没有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服务,也没有就业信息的服务。不仅浙江的大学如此,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大致也是这样的状况,为学生就业提供网上服务的为数不多,就更不用提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服务。如果图书馆能够开辟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专栏,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进行整合以后到这个专栏中,不仅对正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一学生有所帮助,对于大二、大三,尤其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而言,更是大有益处。(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心理辅导。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对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自身素质之间的差距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会产生心理障碍,对未来的就业产生恐惧心理,直接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失败。所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的心理辅导部门来完成,图书馆馆藏中有心理辅导的书籍和期刊,从在数据库中还能收集大量的心理辅导信息,在图书馆的网站上还可以链接到许多心理辅导的网站,这些都是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心理辅导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图书馆应该充利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备有专门的馆员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的辅导,以缓解学校的心理辅导部门的压力。这些方式方法都可以让大学生们客观的分析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能够客观、有效的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高校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针对性的采取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创造性的拓展服务渠道,就一定能够满足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需求,为高校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相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探讨[J].信息服务.2011(5)
[2]黄宇.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信息服务.2010(1)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对口就业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及原因
(1)课程引入时间短,师资少,课程的形式照搬照抄公办高校模式,课程指导意义缺失,课程体系不完善。该课程的教师多数为辅导员老师兼任,且辅导员多数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辅导员工作,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外出参加各类培训机会又不多,只能照本宣科,容易出现“大孩子”讲给“小孩子” 听和“空”对“空”现象。
(2)课程针对性不强,开设效果不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资深教师和专任教师来担纲。尽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了,也已列入必修课,但多数流于形式。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而言,学生各种兴趣爱好广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堂效果不理想。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现状及原因分析
(1)民办高校办学规模上去了,就业率年年也能在90%以上,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却不足10%。例如:财务管理作为财经类专业,往往一个专业一个年级就达到500人以上,班级数在10个班以上,如此多的学生毕业后要找到对应专业岗位来就业,难度较大。
(2)学生追求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意愿不强。部分学生家长本身为企业家,学生入学时就按照所报考专业来完成企业的接班使命,学生无就业压力;部分学生高考报考时选择热门专业,毕业后再考虑就业问题,想得更多的是成为“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事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存在着“等、靠、要”的就业想法,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就业由父母操心;剩下为数不多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认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专业对口就业现状、原因,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效促进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尽早作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年级入学开始,要求每位新生都要为自己设计大学生涯规划,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俗话说:“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学生若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大学生涯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丰富多彩,才能使引导学生对口就业成为可能。
(2)科学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科学制订生涯规划。应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源特点,引导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对个人的性格、特长、爱好、气质和经历进行分析,从而制订出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人生规划。
(3)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一经制订并不意味着规划永恒不变,大学生应在大学三年或四年的学习、生活、实践和工作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设计书,保留合理部分,对不合理部分及时进行修正。
(4)凸显民办高校特色和优势。结合民办高校在办学方面特色,在不背离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课程内容可以效仿安徽新华学院,采用“主题+专题+模块”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总之,尽早规划,科学规划,注重规划过程,凸显民办高校特色和优势, 量体裁衣,创新规划课程,最终才能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效促进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
参考文献:
[1]杨 东,张换珍.以就业意向调查为依托,探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观[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
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教育 体系设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战略。党的十明确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当前,很多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多种服务和帮助,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依据个人特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潜力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五阶段工作体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培训;(二)开设创业相关理论课程;(三)举办各类创业计划书和技能大赛。各种途径以不同的侧重点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知识结构,完善创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讲座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创业教育是业余时间教育"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创业教育大多从学校角度出发,采用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很少有从创业学生自身特点角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符合学生个性的创业教育。
二、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方向是帮助大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定位,创业
教育的主导是培养大生的创业能力,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当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论引入创业教育有以下几点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定向,使学生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合理地选择并确定未来的创业目标和方向。(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调整大学生的创业期望值,提高大学生的创业选择能力,为毕业生的创业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依据自我潜能,进行创业设计,为未来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业教育方案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着眼于"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使创业教育融入到系统的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体系中。而该体系的发展方向是以创业教育为抓手,不断促进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对学生创业素质和潜在能力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构建和拓展,反映了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规律。
按照高校教育教学安排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内容,可分为自我认知、环境分析、创业目标确定、创业计划实施和创业评估和保障等五个阶段。
(一)自我认知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基础阶段。高校应结合开展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对学生职业兴趣与价值取向进行测评,普及职业规划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合理定位,对未来创业做好规划设计。通过职业认知,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特征,选择有创业特质或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人后续培养阶段。
(二)环境分析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深入阶段,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和创业教育网站等途径,广泛宣传社会、政府和学校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宣传校内外的创业事迹,及时报道创业实践动态。经常性的组织以创业为主题的校园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各类论坛(讲座),以及创业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荐,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具备创业意向和素质的大学生认清组织和社会环境,正确评估创业机会,确定创业目标。
(三)创业目标确定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确定阶段。高校应以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有目的地使创业教育融入到常规教育中去。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的,了解创业方向,掌握创业基本技能,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创业目标,并制定出对应的创业规划。
(四)创业计划实施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实践阶段,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挑战杯"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学科竞赛活动,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提炼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并利用社会力量和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本阶段目标在于提升创业能力,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为未来走向社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五)创业评估和保障阶段。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为确保创业教育的有序、顺利开展,应该完善创业教育制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证教育师资、扶持经费的持续投入。对大学生的创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为其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巍巍,蔡晓群.基于提升就业力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黑龙江教育
[2]范霞.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综述仁[J].继续教育研究
[3]顾惊雷.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背景、政策效果与借鉴[D].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篇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分阶段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模糊,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校对这方面所提供的指导和服务也不尽完善,有的学校甚至还是一片空白,所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学生自我认识模糊,职业期望过高
经调查,50.5%的学生“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45.6%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40.3%的学生“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33.0%的学生“清楚自己毕业时将进行的职业选择”,28.8%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计划”,26.4%的学生“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19.0%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有明确认识”。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的主要路径,以考研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完美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三)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的指导力度不够
从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的服务来看,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定期举办的各种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召开的校园招聘会、及时提供的各种等级证书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等,说明学校比较重视职业理论的灌输、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较晚而且略显仓促,讲座、培训带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授课教师往往不是职业指导专家,水平欠高而收效不大,故难以达到绝大多数学生满意。
二、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对就业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低年级开始,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职业,并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有意识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树立人职匹配的就业观。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在大学各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各阶段进行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前景,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找准定位。在大二大三阶段,强化职业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确定职业目标,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开展初步职业经验培养,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求职技能培养,引导学生自我检测,使大学生对职业目标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级是一个冲刺期。除部分大学生目标是考研外,大多数大学生直接面临着择业就业。因此,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顺利就业和成功就业是他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为帮助大学生理想择业,实现成功就业,高校应当加强择业、就业观教育,强化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向,作出个人发展的合理定位和科学规划,并付诸于实际的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二)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这应成为学校今后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努力方向。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利于大学生主动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最终实现人生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李进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7.
[2]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l.教育与职业,2003,(3).
[3]赵迎春,杜耀卿.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3)
[4]李病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5]陆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6]赵素云,赵志川.准确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J].中国成人教育,2004(5).
篇10
[关键词]药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据有关统计,药科类毕业生从总体上看,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然而,就药学专业本身而言,在药学专科类高校普遍扩招,综合类高校增设药学专业的形势下,每年的药学毕业生在大幅增加,而应届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满意度高的工作,难度很大。
一、药学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现状
药学类学生就业具有明显的地域选择性和专业领域选择性。首先,从地域角度看,药学类毕业生主要选择在京、津、沪和浙、苏、粤、鲁等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就业,这就导致在沿海和省会城市的药学专业人才较为集中,就业竞争激烈。而一些著名的大型药企由于地域问题,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其次,从专业领域看,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医药代表工作。毕业生到制药企业从事生产和销售居多,这方面人才也是企业招聘的主体。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等医科类的学校毕业的药学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志愿主要是三甲医院的药房。
二、对药学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
1.培养专业教师,提高授课质量。组织培养具有药学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使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并让其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各类精品示范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提供立体式服务。
2.全程辅导,结合专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课要从大一开始,并在大学期间进行全过程跟踪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重在计划实施,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后,辅导员要帮助、督促大学生实施分目标阶段计划,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管理,并指导大学生做好阶段总结和评估。不能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停留在作品方案的设计上,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好后,关键在于行动。同时,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专业就业形势,及时调整规划的内容。以我校药学专业的学生职业训练为例,构建我校学生职业训练教育模式。(1)进校第一年:主要开展校内职业训练准备,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职业训练形式、内容,从思想上认识职业训练的意义,这一年主要有学校教师考核职业训练教育的效果;(2)进校第二年:组织学生校企合作职业训练,部分学生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部分学生分批进企业职业训练,这一年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职业训练教育的效果:(3)进校第三年:在实习单位让部分部学生顶岗实习,检查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完整的专业技能,这一年通过调查实习单位,考核职业训练教育的效果。(4)进校第四年:在实习单位让全部学生顶岗实习,与实习单位建立就业意向,实现实习向就业的真正转变,这一年通过调查实习单位,考核职业训练教育的效果。
3.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专业交流平台。利用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由传统的书面教材转化为网络学习平台的方式,选择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寓教于乐。同时,利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各自的工作特点,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互通专业知识、实验技能、求职信息,通过与同专业同学的交流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现在比较热门的几个药学类交流网站有丁香园、小木虫、鸭绿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