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话语范文

时间:2023-04-07 10: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情话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情话语

篇1

1、给自己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希看转动地球。给自己的人生立个志愿,树个目标,树个偶像,脚踏实地,成功的意识需要培养,先立志,再与成功约会。

2、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3、不管你如何尽心尽力,都有可能不被欣赏,总有人认为不够好。既然如此,别人的眼光有什么资格令你放弃梦想?

4、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都要好。

5、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所以呢,向往富足是好的,但在通往富足的路上,别忘了带上知足的心。

6、不要看不起任何人,某方面不如你不代表都不如你,还有。现在不如你也不代表永远不如你,说不定以后比你都强。

7、生活中的历练,让我们理解了责任,理解了这个社会能给我们的所有尊重,于艰难中,懂得了承受,懂得了坚定,慢慢的丰满我们自己。人生,就没有,永远的悲伤;也没有,永远的欢欣。

8、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经典名人名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9、人往往只为是为了一丝细小的情感而抛出了整个生命,在情感的某一个尖锐点上牺牲了一生的幸福。

10、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

11、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因为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一值苦苦向往与追求,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其实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往往要经过很多年后才会明白。

12、有时候最简单的渴望,却成了最遥不可及的奢求。

13、人脉要远些,人际要近些,利益驱使的并非深交,心神相映的方是至友;事业要远些,事情要近些,愿谋细微者,方可成大器。

14、也许有一天,我的理想会接二连三的受创,但我不会动摇,因为我坚信那是对的,我会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也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会遇到一个真正懂我的人!

15、今天的天空和昨天的一样,并没有变得更蓝,它仍是我们熟悉的颜色;我们不再有年轻的感觉;我们经历的太多,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理性,让我们不断增值。

16、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

17、当一个人熬过了苦难的底线,对于世间的冷暖毫无知觉,并且韶华已逝逼迫她不能再在无用的事情上浪费哪怕一分钟时间的时候,就真的只剩下所谓成功了。

18、不管你对多少异性失望,你都没有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

19、生活是一盘棋,需要用心去下,当你有资本的时候你才能赢。

20、彼此之间,一寸距离。我只记得了满怀的温暖,却忘记冬日整个世界泛滥的冷空气。以至于从幻境抽身的一刻,被冻僵得连哭泣都做不到,连泪都流不下来。

21、即使再黑暗的夜也会走到尽头,并迎来曙光。

22、要相信,生命中真正在乎我们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爱情,还是友情。

23、年轻的最大魅力就是不断犯错误,而有时间去改正。乐观面对困难,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心理素质。

24、一个人,先得受伤才能明了,先得跌倒才开始成长,先得丢失才会有收获。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5、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这跟证明真爱与否并没有关系。如果要用时间证明爱,那要浪费多少时间。

26、欲望不实现就痛苦,欲望实现了就无聊。只有刚刚实现后那短暂的时期是幸福。所以幸福必然是短暂的,痛苦和无聊才是生活的常态。这是我们的欲望决定的。

27、当你为爱情而钓鱼时,要用你的心当作饵,而不是用你的脑筋。

28、我独自度过了太多时光,沉默已成一种习惯。

篇2

问花儿,我的情意在哪里?花儿羞,脸儿粉红胭脂扣。以“粉美人”为你命名,春梅几朵,色几艳。为你披一身华衣美服,却映衬不出你粉如蝶翼的羞涩。春水如梦,南风如诗,你的妩媚娇羞是否腊梅染过的痕迹?爱你,望眼欲穿。

问花儿,我的情意在哪里?花儿羞,脸儿紫红芍药色。以“紫色仙子”为你命名,春意几浓,韵几纯。为你寻几位花中名角,却衬托不出你艳而不妖的美丽。春雾皑皑,暖风轻拂,你的娇艳是否春姑娘巧手缝出的江南绣?惜你,几世不忘。

情花儿开在大厅里,色彩缤纷,眼里泛着水灵,体内散着幽香,脸上笑着各种女人的淡淡而清晰的神韵,醉了自己,迷了他人。爱上花,是缘,是情或许还是一种浪漫的伤感。

走出大厅,一片金色的海洋绚烂在眼前。据说这花海是海琴花海,它不仅蕴含西方欧洲文明,地中海东部的浪漫,是向往美好爱情的人们的浪漫情调旅程。它延续了海岸线曲折的港湾,及星罗棋布的岛屿。黄昏时分,金红色的的火球在斑斓岩礁的表面缓缓沉降,爱琴花海被渲染成绚烂的橙色,因此,这里成为各情侣海誓山盟的神圣领地。

踏上这里的第一刻起,我深深的被它的耀眼的金黄所迷醉。走过仿古的蓝白相间的屋子,透过人工雕琢的海浪线一样的窗户,凝视那金黄的花朵,仿佛动人的传说渐渐靠近我的心灵。走出小屋,我轻轻缓缓走在褐色的泥地里,静静地徘徊在花海中。那是怎样的一种颜色,如初夏的日光一样令人目眩神迷,如秋日枫叶那火一般燃烧的金黄,仔细欣赏,还可辨出那高矮不一,略略有点不太整齐的海一般密集的枝干里,不时闪着黄色的、金色的、橙色的光芒来。有的朝着天空叹气,唏嘘春的雾霭挡住了阳光的亲吻;有的像一只只在风中轻歌漫舞的蝴蝶,忽儿摇晃着脑袋,忽儿静止在枝杆上,动静相宜。人们在花海里走出一条条路来。踏着潮湿的泥土,闻着淡淡的花香,感受淡淡的湿气,看着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的金黄,仿佛瞬间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在眼角与鼻腔之间强烈地酝酿着。。。。。

爱琴海的爱情故事、约会海景,一次又一次的如潮水漫过我的脑海。我想像着英俊的希腊男子深情的抚摸着拥有海一样眼睛的年青女子的秀发,他们坐在小屋的旁边,共同用海琴海花编织金黄的花环。男子深情的将花环轻轻的戴在女子的头上,然后他们情不自禁的拥吻起来……

绕过中间长得挨挨挤挤的一小片花海,看到的便是仿古的神圣的教堂,教堂里挂着一个白色的钟,可以想像,当男子与女子的爱情花开时,神父会敲响那个神圣的钟,钟声清脆响亮,绵绵不绝于耳,久久回荡在爱琴海的边缘。。。。。

暗香浮动,飘,飘过金黄色的花海,飘过来来往往的人群,使人泪眼迷离,暗然神伤。想起《金粉世家》里的男女主角,她们相爱在金黄的葵花地里,相许在弥漫花香的金黄里,可是最终,他们有缘相爱,却无缘相守,在一场大火中各自纷飞,再也见不一面。。。。

爱琴花海旁边是一望无际的葵花地。那是一片油油的深绿色,枝杆有一米多高,叶子非常的茂盛,像挥舞着绿色长袖的姑娘跳着整齐的舞蹈,没有风,春姑娘只好将它们定格在茫茫绿海起伏的瞬间。

此时虽不是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可是倒有好几朵,花开得十分旺盛,花盘比男子的手掌还大。它们的花瓣紧密的围成一个圈,整个圆脸向着天空微笑。据说,向日葵也有一段凄美的传说:在遥远的古希腊,水神圣女爱上了太阳神阿波罗,于是每日都在太阳出来的时候现身拥抱阳光,她的这种行为激怒了阿波罗,阿波罗要将她晒干。她的执着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把她的脚变成根,将它的脸变成向日葵,这样每天她都能仰望着自己心爱的人。。。。

花,可以代表爱情,可以被人们赋予各种涵意不同的花语,我们既然选择了爱与感动,那么花落时的忧伤是不是该放下,执着的等待,默默的守候,勇敢的追求,因为下一个四季,又会是百花齐放的景象。。。。。

篇3

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四层。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且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灵。

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

第三层(3~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

第四层(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揭示出人生哲理。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

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到1978年,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的思考之下,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相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

《鱼化石》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的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诗的前六节写得相当精彩,形象描述了一条鱼从富有生命力到无缘无故地遇难而变为化石的过程。这条鱼在遇难之前是多么富有朝气和活力:“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它又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鱼的这种健康、快乐和无所不能的生命情态不禁使我们联想到风华正茂如日中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虎虎青年,他们在人生的黄金季节里大有作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其气吞寰宇的风度和傲视一切的胸怀令人振奋与鼓舞。可惜的是,“天有不测之风云”,火山的爆发,或者地震的发生,不幸将鱼儿年轻的生命掠夺而去,它被尘埋了无数个世纪,直到地质队员从岩层发现时“依然栩栩如生”,青春的风采依然,活跃的情态照旧,只是此时的风采和情态已经定格,已经符号化,生命的内蕴已经抽空,成为化石的鱼是沉默的,沉默得“连叹息也没有”,所有的器官都是完整的,但它已“不能动弹”,“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远天和近水,也听不见浪花翻腾的声音。这种缺乏生命灵动、徒具形式的完整又有何意义?在莫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人类往往显得异常渺小和脆弱,当我们目睹一个活泼的生命突然覆灭,除了深切的哀惋与沉痛的祭奠,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诗人既是在对无辜的鱼儿进行祭奠,又是在对自我生命进行悼惜。曾经,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无缘无故地夺去了诗人十多年的光阴。十多年啊,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个人一生又有几个十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遭遇。诗评家谢冕说:“《鱼化石》当然有诗人自传的性质,但它提供了典型的意义。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的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和悲剧命运的故事,这就是前面说的‘联想到众多的鱼变成了化石’。这是个人遭际与时代风云的叠合。”

最后两节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人将鱼化石形象的写照延伸到对生存规则和斗争哲学的阐发上来。诗人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附: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篇4

1、爱情从希望开始,也由绝望结束。死心了,便是不再存在着任何我曾经对你有过的希望。

2、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你喜欢那些呢?有什么感悟呢?

3、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4、暗恋最伟大的行为,是成全。你不爱我,但是我成全你。真正的暗恋,是一生的事业,不因他远离你而放弃。没有这种情操,不要轻言暗恋。

5、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

6、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7、感情的事基本上没有谁对谁错,他(她)要离开你,总是你有什么地方不能令他满足,回头想想过去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美好的。当然,卑劣的感情骗子也有,他们的花言巧语完全是为了骗取对方和自己上床,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

8、和一个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异的人恋爱不要紧,结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长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9、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是因为婚前已经往去坟墓的路上走着。就算不结婚也会在坟墓前分手。为什么不先分手就一头钻进坟墓呢?

10、经常有人问在朋友和恋人之间叫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多余的。真正懂你的朋友或恋人,他们会体谅你的行为,如果不体谅你,因此失去也不必太在意。朋友或恋人是要互相帮助的,而不是硬性迁就的。

11、不要为了负责而去结婚。要知道,不爱对方却和对方结婚是最不负责的。即使当时让对方很伤心,但是总比让他几年甚至一辈子伤心强。

12、不要随便和别人上床,否则将来遇到一个真爱但他洁身自好有原则的男人,你会后悔当年的所做所为。

13、不要因为自己长相不如对方而放弃追求的打算,长相只是一时的印象,真正决定能否结合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性格。我见过的帅哥配丑女,丑女配帅哥的太多了。

14、爱情也是一种发明,需要不断改良。只是,这种发明跟其他发明不一样,它没有专利权,随时会给人抢走。

15、爱火,还是不应该重燃的,重燃了,从前那些美丽的回忆也会化为乌有。如果我们没有重聚,也许我僣带着他深深的思念洽着,直到肉体衰朽;可是,这一刻,我却恨他。

16、爱情不是避难所,想进去避难的话,是会被赶出来的。

17、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18、不要为了寂寞去恋爱,时间是个魔鬼,天长日久,如果你是个多情的人,即使不爱对方,到时候也会产生感情,到最后你怎么办?

19、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还有那无休止的占有欲。()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潮起伏?为什么我总害怕时光飞逝而无法与你终生厮守?

篇5

关键词:余华;爱情;古典爱情;爱情故事;先锋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153-02

不可否认,痴迷于“冷静”地描写“暴力”和“死亡”的余华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文坛贡献了一大批冷血的作品,而先锋作家的定位使他在描写冷漠和暴力时不至引起自身的不安并乐此不疲。对80年代末的余华的大量研究大多也集中在他的“暴力叙事”,“死亡叙事”,“虚构的真实”等角度,虽然余华在1987年和1989年发表了俩篇标题带有“爱情”字眼的中篇小说,但是也许实在没法将“嗜血”的余华和“爱情”相联系,所以对于这俩篇小说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试图以这两篇爱情小说为纬度,通过与“才子佳人小说”和《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解构爱情”的思路来凸显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一、《古典爱情》——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戏仿和颠覆

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将戏仿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戏仿,又被称为滑稽模仿、仿拟、谐仿等等,是一种通过对原作的游戏式调侃式模仿从而构造新文本的符号实践。余华的小说《古典爱情》是通过对《牡丹亭》和聊斋故事的戏仿,完成了对才子佳人模式、死而复生模式、大团圆模式所构建的古典爱情的解构与颠覆。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复生的故事歌颂了美好的爱情,用一波三折的传奇故事来完成一个经典“爱情童话”。而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古典爱情》虽与《牡丹亭》有诸多相似之处,读来却如鲠在喉,难有浪漫之感。显然,柳生正是《牡丹亭》的柳梦梅,而小姐惠正是“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杜丽娘,但是在对人物的定性上,《古典爱情》有了自己的改写:柳生不同于柳梦梅的出身名门,恃才傲物,柳生时刻体现着“焦虑”之感:出生贫寒,靠母亲养家,疏忽了八股,对赶考毫无把握,踏上赴京赶考之路时,父亲生前屡次落榜的窘境笼罩着他往前走去的身影。

薛毅在《主体的位置和话语——当代小说中的后现代问题》中说到:“先锋小说内部的主体不再具有合法性观念的主体,也不是以行为取胜的主体,作家强调的是这个主体行为遭失败的过程。[1]”那么,柳生的爱情是怎么失败的呢?在文章的开始,柳生和惠小姐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场面——身无分文,在赶考路上的落魄书生偶经一富贵温柔乡,会有小姐惠与之相遇、示好、赠银、瞩他早归。然而,余华毕竟是余华,这古典式的爱情故事开了个古典的头,后面的写法,就成了余华早年没有温度的血液中的冰渣子。书生落榜而归,再经小姐惠之家门,昔日良辰美景,一派衰败,伊人不知已何处去。再过三年,书生赶考第三次路过此地,富贵温柔乡已成“菜人”之市;之后,重见小姐惠,留于一个失意书生记忆中最美好的女子已变成盘中之肉,柳生在小姐的请求下解脱了她,小姐被象征性的解救了,柳生守护着坟,等待着生命的重现,但终因“忍耐不住好奇”破坏了——他扒开小姐的坟墓,文章以小姐惠“小女子本来生还,此事被公子发现,此事不成了”的泣诉而就此结尾。

柳生的主体性一直被淹没在“焦虑之中”:出身贫寒,妄自菲薄;直到遇到惠小姐,私定终身,却又落榜而归,旧地重游后,小姐失踪了,绣楼不见了——原文说到:“公子切记,不管榜上有无功名,都请早去早回。[2]”余华在这里没有让柳生高中状元,而是落榜而归的设定,实际上消解了爱情故事的现实阻力。柳生对自己主体性始终是不确定的——他们的爱情没有像古典爱情那样因遭到家庭或者世俗的反对而发生悲剧,而是通过书生回来之后寻人不得,曾经的一切美景化为乌有和开馆验尸后破坏了小姐还阳之路达到对柳生主体力量的消解。文章中,开棺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柳生主体性的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释放,却在阴阳循环的规则中失去了主动性——冥冥之中有一种异己的力量,主体只能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成为飘忽不定的幽灵。他们的爱情为什么不成功?——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命运观在作祟,主体力量在历史无理性中被消解。

二、《爱情故事》——现代爱情的“失魂落魄”

如果说《古典爱情》中主人公的主体性因为双重挤压而无法拯救他们的古典爱情,那么《爱情故事》则直接通过男主人公的“失魂落魄”来怀疑爱情是否真的存在于两性之间。

《爱情故事》显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是一次扼杀温情的写作——它不具备任何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因素,有的只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夫妻在30岁的一个午后的絮絮叨叨,“我的不满和她对于爱的执着构成了俩个各自封闭的环[3,4]”,而这俩个环的唯一焦点是“我”回忆起16岁那年带着“她”去堕胎时的“失魂落魄”。让我们来看男女主人公仔文章结尾处的对话:“让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往事吧。“是最后一次吗?”她问。我回避她的问话,继续说:“我们的回忆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最后一次吧?”她仍然这样问。“从一九七七年的秋天开始吧。”我说,“我们坐上那辆嘎吱作响的汽车,去四十里以外的那个地方,去检查你是否已经怀孕。那个时候我可真是丧魂落魄。[2]”

文章在此陷入了循环模式,因为文章就是以一九七七年的秋天开始的。在他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爱情的时候,他和她因为一时“激情”走在了一起;30岁时,男孩认为是女孩的爱毁了他,束缚了他,让他变得如此平庸,这种情绪终于现在爆发出来,文中多次提出男主人公的愤怒,怎么理解这种莫名其妙的感情——他为什么而愤怒?

哈特菲尔德认为激情爱的实质是个体的紧张和唤起的状态被贴上了“爱情”的标签。根据沙赫特的“情绪二因素理论”,情绪=生理唤起×认知标签。不同情绪的生理的反应可以非常相似,比如恐惧、焦虑、愤怒的时候,人们的心跳都会加快、手会颤抖。但由于人们对这些反应的解释不同,就可能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情感。所以“失魂落魄”和愤怒完全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爱情。试想,如果主体对于客体没有认知的冲动,不关心,不在乎,则不会产生诸如“失魂落魄”抑或是“愤怒”的情绪。

这样主要以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和回忆来结构文本的爱情故事同样发生在《乞力马扎罗的雪》[5]中。《雪》描写了深受战争创伤的哈利为了从阴霾中走出来,携同妻子海伦到非洲打猎,寻求刺激,找回自我,但由于被刺破膝盖,伤口感染导致生坏疽,在死亡的威胁中,在清醒和昏睡的“非正常状态”下,通过现实和回忆的相互交错,来回忆自己的人生。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哈利和海伦显然是一种不正常或者说不平等的关系:海伦是给与,哈利是索取;海伦是体贴周到,哈利是冷酷无情;海伦视哈利为寄托和希望,哈利却将海伦视为金钱和。通过文本,我们试图找到一种历史的缝隙:哈利是“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他沉迷酒色,,靠谎言度日,他可以为争夺一个女人而打架,又可以稍有不意就转向另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叙述成为了解释个人历史的维度:因为战争创伤,所以对爱情很随意,在试图重建自我的旅途中,发现自己对妻子的爱情是真实的——因为哈利发现自己对海伦的感情和其他女人不一样——谎言对海伦不起作用。对比《爱情故事》和《雪》,这俩个爱情故事是何其的相似,男性/女性的关系具有欲望/爱、占有/奉献的不对等性,男性始终处于对女性的不满之中,女性对男性始终是包容和体贴。《爱》通过回忆“失魂落魄”来品味爱情,《雪》试图通过俩者的吵架来触摸爱情。当然,这俩部年份相差甚远又诞生于东/西方不同语境下的作品显然有着本质的差别:《爱》是戏仿了70年代的一部美国畅销书《love story》,原作通过富翁的儿子和烘焙师女儿的爱情来强调爱情的超物质性和反门第性。而《爱》要表达的是爱情只存在于一瞬间的激情之中,漫长的婚姻生活只会消磨爱情。《雪》则是将主人公的爱情纳入到对其个人生和死的宏大书写中,并从主人公看似放荡的爱情生涯中,来表现“迷惘的一代”的痛苦。

三、余华和先锋

80年代末的中国人还没拥有爱情,就解构了爱情。余华为什么选择了解构爱情呢?成长于一代的余华,显然对于有着特殊的记忆。《十八岁出门远行》就是他个人的寓言:刚刚上路就被剥夺了代表父辈光荣传统的红背包。成长于历史断裂中的年轻人,历史对于他们是异己的,也没有继承父辈的精神遗产,他们既对民族文化不信任,也没有新的文化的指引,“无历史的一代”,“多余的一代”只能通过打破元叙事的方式来保护自我。在余华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不安的主体——无论是内视角叙述者还是外视角叙述者。这种保卫自我的方式,是“后的主体,一个失去物理世界保护的主体,一个无父的、被排斥的、漂泊的主题,一个再也没有田园可供栖息、再也没有历史回忆的主体”保持主体完整性的最后幻觉。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作家们没有像西方后现代作家那样将宏大的生活之流输入小说之内将其进行卓有成效的变异,而往往采取排斥日常生活的态度。[1]”所以爱情这个日常生活的重大命题就作为一个宏大叙事被用后现代的方式被中国的先锋作家解构了。

余华不止一次的表明自己“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6]” “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6]”“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点的那一层紧张关系。[7]”余华通过对于爱情的想象和表征,来完成自己对于真实的迈进——余华对于爱情的解构表征的是作为“历史的人质”的现代人的不可自主的绝望,也是先锋文学现实处境的暗喻——先锋派小说家们有着自己是身在他者力量压迫下进行写作的处境的自觉的,否则,先锋的消解和颠覆就失去了最后的意义。

80年代个人的虚无,在姿态上就克服了宏大叙事。余华在80年代末通过解构和颠覆爱情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属于余华的“先锋性”,但是任何一次解构都面临着一次新的建构,问题是先锋文学始终没有构建自己的主体。蔡翔曾用先锋文学“不制造任何幻觉”来解释先锋文学的失败,在先锋文学这里,主体被消解,行动的意义也就消解了。派生于先锋性文学的90年代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主体反抗的越多,主体的空间就越小。

参考文献:

[1] 薛毅.主体的位置和话语——当代小说中的后现代问题[J].上海文学,1992(7).

[2] 余华.古典爱情/现实一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3] 何鲤.论余华的叙事循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4] 吴义勤.余华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5]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6] 余华.我的真实.余华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篇6

那一切来得太突然。之前,许多个夜晚,护送她回宿舍时,那个人执了她的手,字字铿锵,一遍一遍,说着与子偕老的誓言。可是,一转眼,他便将另一个女孩拥进臂弯。

就在这个午后,他带着新欢,与她狭路相逢。一番对峙,她落了败。她的对手咄咄逼人,连连追问那花心男生,是否在她远渡重洋期间拈了花,惹了草,做了负心人。那人连声否认,拍着胸脯,打着保票,反反复复,说自己心如磐石,情比金坚。她看着他们,一时语塞。

原以为是新欢横空而出,不料却是旧爱凯旋,她再也没有力气去争辩,去质问,去与对手一比高低。他们的爱情,终于图穷匕见。那匕首,准确无误,刺到她的心里去。

心碎了,胆子却大了。她在地上蹲了半个小时,忽然站起来,摇摇晃晃地,就想横穿马路。不是要轻生,她只是想去超市买瓶酒,然后,不计后果醉一次。然而,就在她的右脚刚刚抬起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喊,小米,小米。接着,她的手臂便被牢牢抓住,那双大手,用了十足力道,掐得她生疼。她吃了一惊,一转头,便看见了他。

是个陌生男子,一双细长的眼,无比明亮,蓄满惊喜的光芒。他说,小米,你怎么在这里?他说,小米,我找了你很多年。不过是认错人,放在平时,一笑了之,但此时此刻,她一下子就恼了。她骂他神经病,让他立刻放手。可是,他对她的话置若罔闻,只顾拉着她,一步一步往后退,嘴里絮叨着,小米,你听我解释,你听我解释。

她凭什么听他解释?挣脱不开,便如一头愤怒的小兽,猛然低下头,在他的手背上,狠狠咬了一口。他疼得直抽凉气,却依然咬紧牙关,不肯松手,直到绑架一般,将她拖进校园里。

她留及腰长发,穿宽松格子裙,可是,她不是小米。他看清了,他如梦方醒。他站在她面前,不停地搓着手,一直将手心里搓出细密的汗珠来。

对不起,对不起……他像一台复读机,电力充足,不停地重复。她却不买账,蹲在树下,只是哭。

看见她的肩膀一颤一颤,就像蝴蝶的翅膀,薄削,脆弱,不堪一击,却偏偏拼尽全力剧烈扇动着,他的心,猛然就疼了起来。他想,她那样单薄,那样娇小,应该裹在一个男人的风衣里。他身上穿的,正是一件风衣,黑色,长款,宽宽大大,可以装下许多忧伤。

就这样,一场误会,两个人,茫茫人海,从此相识。

那时,她读大三,他已经毕业一年。

之后,她在失恋的阴影里,徘徊,游荡,郁郁寡欢,他却再也不提那个名叫小米的女孩,只是一心一意对她好。

他对她,是真的好。在他小小的蜗居里,她看碟,吃零食,对他指手画脚。而他,戴着围裙,在热腾腾的蒸汽里,回过头,对她好脾气地笑。他做的菜,他煲的汤,味道诱人,活色生香,暖了她的胃,却暖不了她的心。她胖了,气色好了,他高兴,她却皱着眉,冷冷地说,这叫暴饮暴食,自暴自弃,失恋的人都这样。他看着她,依旧笑,笑容里盛满溺爱和娇宠。他不怪她。在他眼里,她不过是个孩子,叛逆,耍小性,故意跟大人对着干。

爱一个人,才会把她当孩子,孩子懵懂,不用负责,犯错误都是可爱的,如此,那被爱之人的任性,无理取闹,便都有了美好的托词。

只有在吃无花果时,她才低眉顺眼,有些不好意思。是他特意买来的,只因,他无意间听说,这种小小的果实,内含一种特殊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能够抗抑郁。他觉得,它们,或许可以让她快乐起来。

一开始,她不喜欢吃。那种纺锤形的小果子,青青黄黄的,表皮还生了一层纤细的茸毛,样子丑丑的,看着便没有食欲,所以,尽管他将它们说得美味无比,她却并不动心。但是,当他剥开一枚果实,将粉红的果肉,小心翼翼送到她嘴里,那种清清甜甜的味道,一下子就俘虏了她。忍不住自己动手,却发现,那果皮上的小茸毛触及皮肤,极不舒服。

她的不适,被他一眼捕捉。不声不响地,他将果子剥好,一枚一枚,放在盘子里,插上牙签,端给她。她终于不好意思了,说,我自己来,不麻烦你。他说,我愿意让你麻烦,一辈子。

既然他愿意,她也就不客气了。后来,为她剥无花果,便成了他的任务。许多个午后,抑或黄昏,两个人坐在阳台上,一个静静地剥皮,一个细细地品尝,也不多说话,只任时光轻轻悄悄,从指间流过去。这样的相对,安宁静好,他喜欢,她也喜欢。

只是,她觉得,这般淡然的相处,做朋友,君子之交,刚刚好,但做恋人,就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她曾无意间问他,那个叫小米的女孩,是不是他曾经的女友,他支支吾吾,没有给出答案,为避免尴尬,又急急忙忙转移话题,让她猜,无花果到底有没有开过花。她觉得索然,懒懒地答,当然没有,不然这名字从何而来。他却煞有介事地说,开花的,无花果的花,一般人看不见而已。她觉得可笑,说,你看见了吗?他有些得意,指着盘子里的果实,说,你看,花儿还没谢呢。

她觉得,他有些痴了,哪里是花儿未谢,分明是一段旧情,在他的心里常开不败。也不必说他,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旧情难忘。爱过,恨过,感情化成灰烬,却依然埋藏着星星点点的火种,有了机会,便要死灰复燃。

然后,她的死灰真的就复燃了。那花心男生,最终被留洋的女友抛弃,而后,浪子回头,厚着脸皮,回到她身边。咬牙切齿又怎样,痛入骨髓又怎样,他的话软了,她的心,跟着就软了。

她的旧梦,得以重圆,他慌了。抓住她的手臂,就如初相见,用了十足力道,掐得她生疼。他说,那样的人,靠不住的,你这样,不是飞蛾扑火是什么。她挣脱,直视他,你若遇见小米,也会奋不顾身扑向火焰,其实,我们都是为爱而生的飞蛾。

他的脸涨得通红,一字一顿地说,没有小米,我只是随口说说。

她笑了,笑他的欲盖弥彰,笑他的掩耳盗铃。

痴情不可耻。她将这话丢给他,转身离去。

她开始减肥,因为,男友的梦中情人不是杨玉环,而是赵飞燕。节食,跑步,蒸桑拿,瘦倒是瘦了,只是,瘦得病恹恹的,时常头晕,胃疼,恶心呕吐。

去医院,一顿训斥之后,医生问她要美还是要命,她答,要命。医生便吩咐她,煲这样的汤进补,吃那样的菜强身,一条一条,在她听来,都是似曾相识。是的,那些汤,那些菜,有个男人都为她做过。

她不指望男友如他一样,为她亲自下厨,她只让他去找食堂的师傅,付了钱,请人家代做,但那发誓照顾她一生的人,却还是眉头紧锁嫌麻烦,他说,不如多吃些药吧。她的心,瞬间沉下去。她忽然想,虽然,她离开了那个男人,但她的胃,还在留恋着他。

她又说,我想吃无花果。男友倒是大方,提回来满满一袋子。她说,你给我剥。对方不说话,眼角眉梢,却已经全是不耐烦。只剥了三枚果子,便借口与人相约打篮球,抛下她,扬长而去。她觉得,这个男人,离她越来越远了。人都说,情侣本是同林鸟,大学毕业各自飞。她想,她与这个男人,大概也是如此。是的,彼时,正是毕业前夕,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

她的心,也经过一场兵荒马乱,然后,纷争逐渐平息,尘埃终于落定。她决定去找他,找那个为自己烧菜煲汤剥无花果的男子,即便他对那个名为小米的女孩念念不忘,她也要告诉他,她开始喜欢他了,或许,早就喜欢,只是之前,她未曾发现。

遗憾的是,她没有机会了。知道她的来意后,他没有明确拒绝,只说,我找到小米了。她的心,失落落的,成了一座空城。

心空了,人就麻木了。她忍着种种不快,与男友貌合神离。毕业在即,在这座偌大的城市,她需要找副肩膀靠一靠。不论如何,男友家在本市,又有些关系,能为她的工作铺砖修路。

她的敷衍,以为男友看不出,却不料,某次争吵过后,男友气势汹汹地说,你心里惦记谁,别以为我不知道,实话说了吧,我们见过面,一开始,他打着爱情的旗号,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但我只问他一句,你能给心爱的女孩安排工作吗?那个穷小子便自觉败下阵来。到如今,你若是识相,就不要动不动拿我与他相比,要我煲汤,要我剥水果,你又不是菩萨,有什么资格让我烧香拜佛伺候着。

原来如此。

她收拾行囊,去找他。你当真找到小米了?她问。他的脸,腾地红了,嗫嚅道,没找到,因为,根本没有小米这个人。

篇7

刘卫东和李时华的老家都在益阳市安化县。曾经,刘卫东也拥有一份在安化县供销社里的体面工作。1989年,22岁的刘卫东在亲戚的介绍下,认识了19岁的李时华。那时,李时华才从益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当地中学教书,“是很多人喜欢的才华和美丽并存的老师”。

1999年,李时华通过了全国成人高考,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并就读英语专业。

200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完成成人本科学习后,李时华跨专业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李时华一鼓作气,考上了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李时华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李时华成功的背后,是刘卫东的苦涩。巨大的生活压力,几乎要把他压垮了,而且为了李时华读书,家里已经欠了不少债。好在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这个家庭,李时华在完成博士学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湘潭大学聘为副教授,留在该校商学院教经济学。2008年8月,李时华把丈夫刘卫东和儿子接到了湘潭大学团聚。

可是,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任教后不久,李时华就被诊断为鼻咽癌中晚期。

幸运的是,李时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癌细胞并没有转移。半年后,李时华出院回家休养。2009年下半年,李时华重新走上了讲台。

不过,刘卫东最纠结的还是家里的经济状况。为了控制病情,李时华必须每天吃药,这些药物都很昂贵。为了缓解压力,刘卫东想了不少办法。李时华所在的湘潭大学商学院领导办公室需要找人打扫卫生,每月360元,这原本是给学生勤工俭学的岗位。自尊心强的刘卫东咬牙应了下来。接着,刘卫东又在湘潭大学附近卖起了麻辣烫,后来看到学生喜欢吃红豆饼,刘卫东又开始学习做红豆饼,摆了个小摊。

“想起他的付出,我哭过很多次。”李时华说,“如果不是他,我活不到现在,也不可能实现我的梦想。”

“纵使生活于刘卫东、李时华夫妇是如此艰难,但在困难面前,他们依然是强者。”2013年12月9日,湘潭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赵猛说,“曾经有人提出要给他们捐助,但是被拒绝了。他们说,要自食其力。这份不屈不挠、生死相依的情感,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正能量。”

12月11日晚上,所属马云阿里集团的“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公益组织决定给予李时华、刘卫东夫妇2万元“正能量特别奖”。 该公益组织还表示,这只是“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对李时华、刘卫东夫妇的第一次帮助,以后会一如既往地对他们进行关注。

李时华、刘卫东夫妇的故事经报道后,有热心网友喊出了“支持李时华老师,就去买刘卫东的‘爱的红豆饼’”,获得众多网友的响应,甚至有热心网友,表示要组团去湘潭大学买刘卫东的红豆饼。

【多维解读】

1.演绎纯美的爱情

在这个物质至上、以金钱论感情的时代,小贩配教授的爱情故事,堪称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爱情童话”。“红豆饼”丈夫和博士妻子却没有因学历相差悬殊而无话可谈,也没有因病魔缠身而抛弃对方。他们这份不屈不挠、生死相依的情感,有的是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有的是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他们彼此珍惜着这份相识、相知、相守的缘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不离不弃地渡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难关,可能这就是婚姻的真谛吧。

2.唤起久违的感动

在这样一个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外界诱惑也越来越多的时代,要维持一段爱情与婚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需要付出很多,比如信任、宽容、理解、牺牲、责任等。而这些“关键词”,在刘卫东和李时华的身上,几乎都能找到。如果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宽容,丈夫就不会放手让妻子去读书,妻子也就不会取得今天学业上的巨大成就;如果没有彼此之间的牺牲与责任,丈夫也不会在妻子罹患重病之后任劳任怨,一个人承受如此的生活重担,维持着家庭的不倒。李时华、刘卫东夫妇的故事唤起了公众对善、对爱、对担当久违的感动,生动地诠释了现在主流提倡的正能量。

篇8

关键词:体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待进生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没教会的学生。”这种“没教会的学生”就是“待进生”。在“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待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体育学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最为直接、有效。

一、用心感化、用爱施教、童心飞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伙伴、听众、心灵的耕耘者。

案例1:六(6)班有个学生,非常内向,无论你怎么跟他交流,就是金口难开。每天只能看到他默默地坐着,无论体育课上什么内容,他都摇头不会。因此,每次上体育课,我陪他一起做动作,渐渐地他有了信心,也爱上体育课了。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二学期,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棵“铁树”终于开花了,体育课上,他会主动参与每个内容,下n也会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了。

实践证明:一名合格的理想的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渊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外,还必须具备正直、热情、自信、虚心、合作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抓住时机、及时表扬、适时施教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机是适时施教的一个重要因素,适时施教要善于捕捉时机。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闪光点”,当然,“待进生”也有。只要善于发现,美无处不在。

案例2:在一年级体育课堂上,那是一张张稚气未脱、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脸。他们好奇、好问、好动、好强,体育课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游戏,他们都充满期待和好奇心。但是课堂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尤为差,经常有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跑出自己的队伍。为了让他们更加规范自己,在课中,我常把孩子们比作小。“今天你们太棒了,真像小!”话音一落,学生的腰板立马挺直,脸上的表情更加严肃,也更神气十足了。可见,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对于他们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一句幽默的话或许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个别指导、优化组合、起航

教师针对“体育待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

案例3:楼××,个儿不高,圆圆乎乎,1米5的身高,足有150斤。由于过胖,体育课上很多动作他都无法完成。四年来,他的体育考核从未及格过,由于能力太差,他一做动作就受到一些同学的讥笑、讽刺。这让他思想上产生了很大压力,更不敢做动作了;越不做,越不会做,能力越差。后来,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干脆什么都不做了。上课经常迟到,别人做练习,他在一边玩,就连同学们最爱玩的游戏,他都不沾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决定从心理教育入手。室内课,给全班同学讲了“老病号不怕讽刺打击,坚持锻炼,最后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故事。室外课,给他单独辅导,班里优秀学生跟他合作,参与课中的每一项内容,一年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和他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期末考核中,终于及格了。在公布成绩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笑了,笑得是那么真诚,那么自信。

四、利用教材、挖掘因素、对症下药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基本离不开田径、体操、球类、韵律活动、舞蹈、武术、游戏、民间体育活动等七种教材,不同的教材内涵有不同的德育因素。

案例4:(1)如在投掷轻物练习中,教师利用投掷小器具,设计一个“飞赴前线(掷纸飞机)天降伞兵(掷降落伞)炮轰高地(掷橡皮管)”的体育游戏,既优化教学过程,又提高体育学习的乐趣,满足学生体育游戏的心理需求。

(2)引进民间、地方性体育活动。根据地域特点,教师可以将“舞龙”“踩高跷”“独轮车”“摔跤”“抖空竹”等有一定群众基础,带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上,既传授传统体育技能,又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的能力

五、精心组织、营造氛围、活跃身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的意义。

案例5:游戏名叫“赈灾小分队进驻汶川”,是个情境障碍游戏。我把枯燥的钻、爬、绕、跳等简单动作,配上去汶川救灾的解说词,模仿部队里的实战训练,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救援队进入地震灾区抢救的这一过程。把对停留在视觉上的地震救援感受,通过这个情境游戏得以体会。

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待进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让我们立足于体育,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去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用爱心感化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让他们的童心也飞扬在操场上,为灿烂辉煌的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2.换成我年轻的时候最吃这一套了。

3.我现在是最好的状态,有钱有闲,老公失踪,不要太灵哦~”

4.一种是伤害过她的女人,一种是像他妈一样的好女人。”

5.“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浪迹过天涯是不完整的。”

6.“女人不会因为,一个男人是好人,就和他在一起。”

7.我对生活所有的想象都是虚妄,我这一生和所有人一样,在长长的队伍里领我那一小把糖,队很长我没有排到

8.“一个女人这辈子,没小孩是不完整的”

9.“一个女人这辈子,没赚到过100万是不完整的”

10.“一句话分三行写,不算写诗。”

11.“这里都是离过婚的呀!”

12.“我只不过犯了一个,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13.“就是因为太懂了,所以选择一个人。”

14.“中年男人,一离婚变成抢手货了。”

篇10

一、绘画是心智教育的一部分

既然是美术老师那就先从绘画说起吧,斯宾塞先生在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一章中谈到绘画,是否对所有孩子的心智培养都具有普遍作用?绘画仅仅是一门专门的技艺,还是也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争论和教育实验,这个问题已基本得到了答案,绘画,的确是智力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而且,由于绘画几乎完全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因此也是一个快乐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绘画的兴趣对孩子来说,会持续很长时间,不管他是否会在这方面去发展,鼓励和培养这种兴趣对孩子都是有益的。

二、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斯宾塞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做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对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所以教育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都应该是快乐的,在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一章中,斯宾塞先生说起他做过的一个试验,带两群孩子来到河边,他告诉其中一群孩子:我一发出口令你们就跑到教堂那里去,那里正在举行婚礼,先跑到的有可能会得到小糖果。另一群孩子只告诉他们:你们要尽快跑到教堂那里,越快越好,谁落后我就会惩罚谁。随着一声口令,两群孩子都飞快地跑起来,要知道从河边到教堂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结果呢,知道教堂在进行婚礼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后,大多还很兴奋。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队了,有的干脆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惩罚了。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一群孩子在开始跑的时候,就把“跑到教堂”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跑起来就轻松得多,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跑到教堂”这件事当做了一个命令,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尽管有惩罚的威胁,但仍然作用不大。

孩子的快乐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是没有社会目的的,教育则是要引导孩子得到“有目的的快乐”。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应该先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三、教孩子懂得爱的情感

对于教育来说,爱的情感使教育中太尖锐的矛盾得到化解,也使孩子以更高的热情去实现教育的目标。斯宾塞先生在这里又说起了一个事例:

小斯宾塞10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很大雨,一个人捎信来说,我父亲病得很重,需要从德比买些药送去。这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我赶紧去买好药准备连夜送回乡下去。从德比到我父亲住的地方有20多英里,这时已没有马车,天又下着很大的雨。小斯宾塞一定要和我同去,他脸上紧张严肃的表情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们很快上路了。

雨下得越来越大,风一阵又一阵的吹来,雨点密密地抽在我们脸上。不时还有闪电从夜空划过,把路面和四周的田野照得雪亮。小斯宾塞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时用另一只小手抹去顺着头发淌下的雨水,眼睛睁得大大的。路上坑坑洼洼,四周漆黑一片。我们手中的小马灯只能照到很小的一点路面。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路边出现了一户人家,我也感到小斯宾塞已经太累了,于是建议我们在这里躲躲雨,歇上一会儿。但小斯宾塞却说“我们还是走吧,去晚了也许爷爷就不行了。”听到这话,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于是我们继续在风雨里赶路。当我和小斯宾塞最终把药送到时,小斯宾塞已经累得站不稳了。小斯宾塞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爷爷好了吗?”

我心里反复感叹:这就是爱的力量啊!

我明白,以后,小斯宾塞还会走很多的路,只要他有这种动力,再长、再黑的路他也不会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