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雪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8:5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雪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雪的作文

篇1

关键词:写作环境 作文题材 文章气势

不可否认,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尽管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小气,内容狭小,写法拘谨,语言刻板。读着这些文章,好比坐听古刹中单调的木鱼声,虽然可以感受到音符的跳动,却无法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一个个跳动着鲜活生命的青少年,一个个富有青春朝气的中学生,写出的却是毫无生气的作文,实在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缺憾。

这个缺憾由来已久。中国的作文教学历来讲究的是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这作为一个传统代代相传。虽然这个传统千百年来造就了无数文章大家,但是到了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由于我们自缚于这个传统,加上训练不得法,作文教学中舍大求小,小题目、小题材、小感情,一说写作文,就只知道在自家一亩二分田里找素材,提起笔来就是小猫、小狗之类。这种训练模式羁绊了学生的思维、销蚀了学生的智能、矮化了学生的志向。显然,这不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正确方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文教学也要适应社会发展步伐,这就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得大气一些。这或许会给作文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气象。

一.为作文营造大环境。作文训练的大环境,就是把作文教学与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让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很大关系。”这说明阅读至于作文是多么重要,可是恰恰这一点被我们忽略,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为了使考试成绩上去,我们教师不能、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大量接触课外书,没有大量的阅读,哪来生花的作文?所以,要想作文教学富有成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实在是不可偷懒的环节。另一方面,应该指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或者为学生接触社会创造条件。我认为,吸收不限于阅读,感受生活也是吸收。教师不应该止于课堂上的讲讲练练,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作文教学的要义之一,就在于如何让学生把吸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心得,进行“合于法度”的倾吐。这种作文教学大环境的旨意,就在于把作文教学从课堂小环境中解脱出来,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如此或可破解学生作文小气的瓶颈。

二.帮助学生寻找大题材。所谓大题材,是指关系到中国和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如全面深化改革、治理环境、经济全球化、反恐等等。这样的题材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写?或者我们的教师是否允许学生去写?我认为,问题不在于中学生能不能写这样的大题材,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让学生写这样大题材的认识基础。教师有了这个认识基础,并给以恰当的指导,什么样的题材学生都敢试笔。近年来,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大题目让学生写,如《节能减排对生活的影响》、《你怎样看拉登之死》、《中东国家局势动荡给我们的启示》等。这些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写这样的大题目,一方面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尽量选择那些事实清楚、背景资料丰富、性质明朗的事件,便于学生把握,容易成文;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为挖掘新意,避免人云亦云,漫无边际,尽可能写得具体可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媒体上收集写作素材、如何剪辑和组织材料,而且摆脱了空发议论的作文套路,每篇作文都能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指导学生写出大气势。文章的气势指文章所表现出的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态势:如读《沁园春.雪》,我们会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放性格和改造社会的博怀;读《背影》,父子间的真挚情感令我们为之动容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说得文章的气势。文章的气势因题材不同而各具特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材的不同、所表现的主题和感情的不同,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为文章造势。基本做法是,把大事写“宽”,把小事写“活”,以此展示出文章的博大气势。如此训练,假以时日,学生的文章自会呈现出感人的力量。

篇2

近期详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念,感触颇深。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自己都始终是无法长大的孩子,可是包括我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却用年龄生生地把高中生排除在孩子之外,于是一切与孩子相关的特征都被抹煞和忽略了,而重视抽象忽视真实的情境再现,就是其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写出好的记叙文就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作文的情境教学法就是要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写作之所以难就在于要把已经虚幻的东西具体地再现出来。而演示教学法就是要用所创设的情境,帮助学生再现昔日的情境。当然这应该是经过后期处理了的、优化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再现情境:

一、利用各种摄影工具,随见随记

现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照相或摄影设备,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走出去采风。比如开展景物写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乡间,到野外,到一切有风景的地方记录下最宝贵的镜头。当然只有镜头还不够,最好能随手记下当时的感受与感悟;而开展人物写作时,我们则可以让学生根据事先预定好的人物,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相似的更多人物,经过整合,来丰富人物形象,让其更加饱满。无论是托尔斯泰的“卡列尼娜”还是鲁迅的“阿Q”,哪一个形象不是多个活生生的各类人物的综合呢?他们之所以丰富,恐怕也就是源于此吧。高考越来越鼓励学生在记叙文中塑造形象复杂的人物,这种方法应该是很实用的。

二、利用集体记忆,充实写作画面

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作文有时也是需要集体智慧的。情境再现有时就是这样,每个人的记忆力、记忆范围或记忆的着重点都是不同的,这既为我们的写作留下了障碍,也为我们的集体写作留下了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发挥小组集体创作的功能。让学生围绕某一情境进行集体的情境再现,这样一来无论是写亲人还是朋友,无论是写环卫工人还是武警战士,相信形象都不是单一的了,而人物所承载的意义肯定也会大不一样。

三、利用记忆碎片,发挥想象合理拼接,让写作内容更加丰富

众所周知人的记忆并不都是全景式的,有很多都是片段,单独拿出来意义都不是很大。而我们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把学生置于某一情境中,然后发挥集体的想象或联想,把一个个片段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合理地拼接起来,让画面更加丰富,人物或景物的形象更加饱满。比如我们在教学生利用借景物来抒情或某种哲思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内容,然后通过画面、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把曾经抽象的记忆找回来,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能写的阶段,至于其中的意义就不是很明显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把选择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的同学分成一组,集中他们共同的记忆和智慧,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盈,意义更加深刻。

四、利用实物演示教学法,指导学生写出“有情有义”的作文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一般的演示教学法只限于把一些简单的图片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直观的效果,却很难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而实物演示教学法是鼓励我们老师大胆地把学生带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春看青草,夏观花;秋收庄稼,冬赏雪。如此带着某种写作目的去感受生活,想写不出好的作文都是不可能的了。

篇3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下一张试卷。那张试卷很难,没几个人能做出来。同学们有的东张西望,好像希望能从别人的试卷中得到答案;有的一手捧着脑袋,一手正拿笔在纸上画来画去;好像觉得自己成绩那么差,就不指望做了,在纸上画些小人;还有的在和同桌说悄悄话……到了中午,同学们如风一般跑出教室,教室里一会儿就只剩我与__了,只见她一会儿读题一会儿写字。豆大的汗珠在她的头上“慢行”着。这时,__大声说了一句:“终于写完了。咦?你怎么在这儿?”她看见很疑惑。“我等你呢。”“那我们走吧。”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__不仅热爱学习,而且还孝敬父母。

有一次我忘带书了,想向__借又不敢,这时__看见我闷闷不乐,便问我“怎么了?”这时她发现我桌上没书,“没带书呀?没事我借你,我词语抄完了。”说完便从她书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书,递给了我。我接过书说了声“谢了”。便开始翻开书准备抄词语。顿时我呆住了,课文边上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正端端正正的在纸上跳舞。我马上去问__:“你的书上怎么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小字?”“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孝敬父母,除了这样,我每天放学后都帮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听了后面红耳赤,下决心要向她学习。

她就是我的好伙伴,也是我心中了不起的人。

“喂,我们打球去吧!”这个声音再次响起。唉,真拿他没办法,只好跟着他走向球场。

此人,是我们班的篮球迷。他跑的速度相当快,所以无论每次球落到谁的手里,他都能轻而易举的抢过球,绕到别人前面,将球投进篮筐。有时,他还会来扣杀,他像一只鸟儿一样“飞”起来瞬间将球投进去。虽然,有时会擦破点皮。但他还是对打篮球非常热爱。

他的学习也很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学习的知识甚多。擅长乐器,跑步、跳远、唱歌、跳绳……个个都很好,令人敬佩。

他就是__。

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有着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还戴着一副眼镜,她就是我们班的班长__。

__上课时发言非常积极,每一次老师提出的问题她都抢着回答,而且十有八九都会答对了。记得有一次,一位实习老师来我班上课提出的问题都很古怪,我们都勉强才打了出来。后来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把我们全班都难住了。我很怕,后面坐着的都是校长和一些老师。突然,__高高地举起了手,站起来流利地说出了答案,连那老师都听得目瞪口呆。

她不但学习好,而且还多才多艺。每当上音乐课时她都一展歌喉、上体育课她跑步都跑在最前头,上美术课是她的画让老师和同学赞不绝口。每个学期,我校都要举行黑板报比赛,她总是既负责画画又负责写字。这个学期的黑板报也是她辛苦劳动的成果。每天中午她都愿意放弃休息时间,投入到设计黑板报的行动中。她总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设计。以至黑板报获得了第一名。

篇4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文学写作;思维方式

写作活动主要是通过调动人体思维能动性、同时充分调动并组织人脑通过语言将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及相关的思想感情形象的反映、表现出来。应用文写作更加侧重于实用性写作活动,而文学写作则是以塑造审美形象为核心的写作实践活动,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预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模式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受到文体限制,作者并不需要在作品中融入较多的创造性。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及其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受到文体模式的约束而产生模式化思维方式。这是模式化思维在文章作品中的体现主要为“开头、主体、结尾”这种一三段式的写作结构。一三段式写作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清晰明了等特点,是应用文写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便利;在内容表现方式中,模式化思维主要表现为作者较长采用叙述、议论等问题形式;在语言表达方面,作者同样采用较多的模式化语言,如“在……下”、“为了……”。这些语言方式均是应用文写作中较为常用的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可以将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形象的概括出来,严肃而典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应用文写作中的模式化思维方式,并减少了创新性思维。文学写作应以创造性思维模式作为主要的思维模式,由于文章本身是为了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并产生较强的阅读欲望,因此在进行文学写作时应更加注重创造性以及新奇感,使得这种文体方式更加满足阅读者的基本需求,从而创作出更加新颖独特的作品。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方式,打破模式化思维的束缚,同时对文章的结构、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得作者自身的写作风格可以通过精彩文章构成以及丰富的语言得以形象表达,并具有极强的新奇感及创造性,从而达到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作者较长采用的思维模式为抽象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主要将现实通过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反映出来的一个过程,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功能。由于应用文写作更加侧重于实用性写作活动,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大部分主体均是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将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真实的反应出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解决问题之间利用抽象思维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应用文实用得以有效发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合理的概念、判断等逻辑思维方式,以保证应用文写作的合理性,从而将事物的客观规律详细的反映出来。反之,文学写作大多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通过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形象的描写出来,真实的反映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事物,使得读者通过阅读可以带来更多心灵上的享受。因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感性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力将文章中的情节、内容、结构、语言形式进行创新,同时将想象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从而促使文中细节得以更加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种通过利用形象塑造来表达真实思想情感的思维方式。例如大文豪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通过对阿Q这一主线人物形象的塑造,将民族劣根性特点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读者可以借助阿Q更加深刻的了解当时社会的本质情况,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三、线性思维与分线性思维

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线性思维也是较常应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线性思维可以被理解为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轨道进行思考,并可以在文章材料、主旨、结构、语言表述方面得以深刻体现。其中,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大部分作者会将一些具有较强抽象性、理论性的文章作为主要的参考资料,而这些材料又通常是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排列整合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及条理性;应用文主旨通常具有明确、简洁等特点,通过开门见山等方式直接阐述文章主旨;应用文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一些格式化、程式化结构,可有效表达出文章较强的逻辑性;在语言表述方面多采用严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非线性思维与线性思维方式相反,线性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非线性思维中主要包含的是直觉成分,并不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且不需要按照格式化等规范的文本形式进行写作。因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不会将文章主旨直接表现在文中,需要读者通过不断思考进行总结才可以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而在表达方面通常会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属于不同的文体范畴,因此在进行写作过程中应注意区分二者的写作思维方式,采用多种不同思维方式并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从而有效提高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俊秀.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J].现代交际,2016(11):9-10.

[2]田运科,李垣璋,何玲玲.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思路的三个转变[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6):85-88.

篇5

但是叶黎明老师在《语文学习》(2005年第11期)上发表了《“真实的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出路吗?――兼与李海林老师商榷》一文,对李老师的“真实的作文”的意义有很大的曲解。他在《对当前写作教学改革热点的反思》(《语文学习》2006年第9期)一文中,又把“真实的写作”等同于学生自发、自由、自愿的写作,这也不是李老师的意思。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真实的作文”作更详细的阐述,尽快地走出理解的误区。当然本文最大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来关注“真实的作文”,共同探讨作文教学的出路。

“真实的作文”的理论内涵的表述从古至今皆有之。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又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和水驿中。”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惟技巧论。”这都说明了如果我们要写“好”文章,还是要从“生活”本身入手。作文应是来源于真实的写作行为,是缘事而发的写作行为,“真实的作文”展现学生七彩斑斓的独有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同于成人的,有学生真实的生活,符合每个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学生活动内容的呈现。这样的作文教学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未来作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真实的作文”要有生活的源头活水,这一点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真实的作文”又是有别于学生漫无目的的写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发、自由、自愿地创作。“真实的作文”教学有待于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挖掘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生活的范围、内容、类别、特点,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个时段,每个领域。它对教师写作教学开发生活的感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正如日本的语文教育学者所说,如果能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领域,并给以写前的题材提示,他们执笔为文就容易多了。而且,作文的生活意识不能全靠自然而然地形成,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在日本,有的学者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归纳起来,给以分类,制作成作文的题材发给学生,以提示学生注意积累生活并发现题材。如家庭生活:一日三餐,家庭的魅力,家的压力。学校生活:我的同伴,理解的喜悦,考试,体育的目的等。说自己:说我,反省自己,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我的思想的转变等。这就是从家庭、社区、社会、学校以及本人接触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从微观的自己的学习生活具体活动入手,从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出发进行充分地思考并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用作文来形成自己的观点。中国有句古语“文以载道”,说的就是作文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道理,而自己的观点就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

《美国语文》(系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中的微型写作课,就有很多假想学生是特定环境中的当事人的写作教学例子,目的是培养当事人如何去感知生活、处理生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思考,着力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真实的作文 ”还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根本途径。当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人与人之间书面的交流手段,是个人思想书面形式的再现时,就会发现写作的无穷乐趣。在写作中,思维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因为只有想得充分,才能写得清楚。如果学生到了不一“写”为快誓不罢休的境界,作文教学的难题就能解决了。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苦于没有写作的内容。加上应试教育的原因,学生的写作重点是放在作文写作形式的训练之上,学生因此而感到写作的枯燥和乏味。从低年级段的写作之初就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用书面表达的强烈欲望,学生作文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拟题目。总之,课标强调让写作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力,使其乐于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周围的事物和自身的感受,从而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

但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课标的精神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运用和落实,从而导致作文教学走上了歧路。另外,课标的要求也没有在教材编制中细致地加以探讨,适当地予以展开,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样在教育实践中也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关注,从而通过教学实践来充实其内涵。李老师提出的“真实的作文”正是对课标内容的细化,是对课标理论框架的充实。李老师颇有见地提出的“真实的作文”的四个特征,即真实的任务,真实的读者,真实的情境,真实的结果,针对的是“目前中小学生写的大多是‘虚假的作文’:写文章不搞调查、不查资料、不去了解具体的情况、也没有亲身的体验,在一堂课或者几堂课中瞎编了事”。这一深刻的理论构建,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综上所述,“真实的作文”并不能笼统称为学生自发、自由、自愿的写作,它将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创新体系。“真实的作文”的具体操作和方法还有待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倾力合作,攻关解决难题。

篇6

里面的可真漂亮,各种颜色摆在一起,有红、白、黄等。

但我最喜欢的是关东大侠、绿牡丹。关东大侠,花朵很大,像一个向日葵,花瓣像一把把弯刀,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绿牡丹,是非常名贵的,你不要以为它是绿色哟,只是中间绿色,而边上是白色,花朵似芍药,可美啦。

摆成了许多造形,有的摆成了小山,有的摆成了大船,有的摆成了个个盆景,有的摆成了陶渊明的房子,,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他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的爬满了整条走廊。

篇7

小狗灵达生活在一个富裕的环境中,从小和它的小主人艾拉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是对好朋友。艾拉很喜欢跳舞,她有一双雪白的芭蕾舞鞋。这双鞋可真神奇啊,好像有魔力似的,艾拉一穿上它就不由得翩翩起舞,仿佛是一位从天而降的小天使。凌大爷非常喜欢这双舞鞋,每当艾拉上舞蹈课时,它都会乖巧的跑到鞋箱前,小心翼翼地叼着舞鞋到艾拉面前,亲昵地蹭着她的腿。平时也总是衔着舞鞋,在花园里“散步”。一天、有一天,他们就这样快乐地生活着。

渐渐地,艾拉七岁了,出落成了一个美丽可爱、亭亭玉立的小公主。然而,老天爷像是给艾拉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艾拉换上了白血病!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最后连舞都跳不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疗是她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大把大把地掉落。艾拉的父母把家里所有的镜子藏了起来,为的就是不让艾拉伤心,在她面前也只好强颜欢笑。虽然艾拉没法跳舞了,但是小狗灵达每天还是叼着那双艾拉心爱的舞鞋趴在床沿上,好像是在安慰她。

在一个昏暗的傍晚,灵达和往常一样趴在艾拉的床沿上,而埃拉似乎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似的,她捧着那双雪白的舞鞋,又轻轻地抚摸着小狗的头弱弱地说:“灵达,谢谢你一直陪伴着我,可是,对不起,我……”“汪——汪——”灵达凄凉地叫着,仿佛能够听懂艾拉的话,它把那双雪白的舞鞋叼到艾拉脚前,打算帮艾拉穿上。“呵呵!”艾拉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谢谢你,不、不过、我好累,真、真的……”艾拉带着笑容睡着了,永远得睡着了,在也叫不醒了。 小狗灵达一直趴在艾拉的床边,久久地注视着那双雪白的舞鞋,眼中充满着哀伤……

篇8

到了北山超市门口,我们摆好“文房四宝”后,便大挥笔墨。刚开始过于紧张,差点写错字。旁边围观的人流中不时传出赞叹声。

“没想到这些孩子们写得还真不错啊!”

“这副我要了!”

“是阳光书画的学生啊!”

……

在第一副春联写完送给顾客后,才安下心来,顿时我也不紧张了。

又写了一副春联后,我突然找到了感觉,可以写得又快又好,我写了一副又一副,很快都被抢光了。

篇9

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二)专题述评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1、专题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2、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文献综述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文摘性综述和分析性综述两种。文摘性综述又称综合文摘,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二、医学文献评述的撰写方法

(一)基本结构

1、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索引等部分。具有强调文献性、时限性、专题性的特性。

2、专题述评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由于作者多为学科专家和课题带头人,有的期刊在发表此类稿件时,在正文之前、文题和署名之后,常附有作者简介及照片,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增强文章权威性。

转贴于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题材;

2 、广泛搜集和阅读资料;

3、构思和拟定写作提纲。

(三)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

(1)文题,一般由文献引用、时限、综述主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组成。如《十年来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综述》,“十年来”为综述时限,“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为综述主题,“综述”为文体标志性词语。但有时可省去标志性词语和时限,采用“近况”、“进展”、“概况”等模糊词语,多属研究历史不长的课题或泛指近几年的情况。

(2)贵在资料详实,如遗漏太多尤其是权威性资料,则降低了综述的价值。因此,详尽占有文献资料是先决条件。

(3)尽可能引用一次文献,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文献往往带有加工者的主观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4)篇幅不宜太长,一般3000-5000字。

2、专题述评

(1)文题拟法基本是课题主词语(学术专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如《近十年中风病研究述评》,《血证研究述评》、《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和研究》。也可省略标志性词语,而以“展望”、“现状”、“未来预测”等词语与主词语搭配而成。

篇10

所谓微写作:从广义上,泛指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一类文体;从狭义上,特指200字以内,语言精练、内容完整,具备即时性、灵活性、个性化特点的写作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大作文”,微写作在篇幅长度、创作空间、题材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1、微写作的特点

1.1、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既然是微写作,篇幅首先要体现“微”。无论是2014年北京高考的微写作还是2014年浙江嘉兴中考“微评论”,字数都不超过150字。重点考察学生应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观点、描述场景、抒感的能力,以此达到“文约而事丰”。

1.2、主题明确、内容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微写作有着字数限制,但仍然要求文本主题明确,具备来龙去脉、兼顾起承转合,表达完整思想。这对学生逻辑思维、遣词造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形式灵活、贴近现实。微写作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微诗歌、微评论、微散文等形式给予学生广泛的创作空间,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抒发感悟、“指点江山”。这样既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又让学生有话可说,可谓是“一箭双雕”。

2、微写作的目的

2.1、架起生活和写作的桥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微写作教学无论是命题设计还是活动形式都要积极与现实接轨,做好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体验生活,通过广泛取材,自由、创意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写作”的道理。

2.2、培养学生勤于写作、随感随发的习惯。自媒体时代下,随时随地表达自我、记录生活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微写作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及时捕捉瞬间灵感,培养励学生利用微博、微信、QQ“说说”等多种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思想感悟的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促进写作、在写作中深刻思想。

2.3、凸显人文精神

新课标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微写作关注个体情感,强调自我意识,真正做到“用笔写我心,用语表我情”。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或说心情、或记感受、或发议论,以自我为对象,从“心”出发,使人文之光在写作中熠熠生辉。相较于传统式的以教师设定写作内容为主体的作文训练模式,微写作无疑有着更突出的人文关怀。

3、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3.1、做好课内与课外的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微写作的教学应积极调动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在课堂上,教材既是阅读鉴赏的文本材料,也可以是微写作的重要资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有效利用,推进阅读和写作同步进行、相互支持。如学习《故乡》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写一则广告宣传语;学习《袁隆平的“寻梦园”》时,为袁隆平写一段“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等。在阅读中,巧妙设计“练笔点”,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微写作的形式。如组织课间读报,要求学生撰写新闻评论;利用微博、QQ平台,建立班级微写作交流群,鼓励学生发表阅读心得、生活感悟等微作品;创办微作品刊物,将优秀微作品收集成册,供学生相互交流、借鉴。

3.2、进行明确合理的训练

微写作教学要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如初中作文以写作记叙文为主,可以集中训练学生表达方式特别是记叙、描写能力的应用,通过人物刻画、景物描写、事件叙述等针对性训练,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驾驭能力。高中阶段微写作目标更加多元,训练内容可以涉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选取、语言组织等各个维度,文体也可以更加灵活,如微散文、微小说、微诗歌等,形式也可更加丰富,如推荐信、广告词、微评论、邀请函等。此外,围绕课本素材进行仿写、续写、述评、补白等形式的训练也可以适当穿插,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3、把握好教学方法和原则。

相较于传统“大”作文,微写作教学有其特有的旨要和规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首先是精细性原则。由于微写作篇幅有限,训练目标要集中专注、不可贪大求全。如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训练,需要做好目标拆分,从单一目标入手,做到一“事”一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其次是生活化原则。微写作的重点是写自己、记身边,因此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训练内容都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作切入点可以从班级、校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至国家、社会热点事件,题材涉及读书、影评、美食、旅行、学校、家庭等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