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5 15:5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课堂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养成不打架不骂人的好习惯、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等等,针对中小学生贪玩、叛逆的感性思维特点,通过音乐歌曲教学形式,例如一首《对不起,没关系》歌曲的学唱教学,对学生进行礼貌用语好习惯教育和有错就改的教育,这时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会更加主动地学习。
素质教育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其中环保教育是涵盖于中小学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的始终的,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养成爱护自己和他人物品的好习惯、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等等。
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展开拓展教育。
音乐课堂上,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课本。告诉学生所用课本纸张,都是来自大自然,是用砍伐的大树制成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展示树木在大自然中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释放氧气、是鸟类等很多动物的栖息家园、能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原料和木材,如果我们青少年能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爱护我们的課本,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不必要的砍伐,节约我们的林木资源,也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音乐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阵地、而环保教育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堂上,教育中小学生要养成遵守社会秩序和爱惜公共财物的好习惯。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折花枝、不踩踏绿地。由于中小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还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音乐活动环节,把遵守秩序和爱护公物的词句编写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或者让学生利用学会的歌曲旋律,做遵守秩序和爱护公物的创编歌词练习,孩子们有着爱玩的天性,音乐活动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并且促使学生主动去接受教育;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危害的理解和感受,利用幻灯片和投影仪打出不爱护公共财物和不遵守秩序后造成危害的一些图片,再配上音乐,或者让学生观看小电影,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情感,教育学生从身边事做起、爱惜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通过音乐课堂可以有效改善应试教育的束缚,让中小学生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接受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2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正是那扇一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培养注意的持久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每一种注意都依赖于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因此,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无意注意较长时间地集中,并逐渐向有意注意转化。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有意报数,学生刚报完数,我就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用除法算式验证,结果全对。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究竟用的什么方法?这样便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由兴趣支配的注意力将会得到较长时间的集中,从而愉快、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动手实践,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抽象性,数学内容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必然会减弱注意的集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亲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能达到注意的集中、稳定。
例如教学“7”的认识时,让学生认识了“7”之后,还要教学“7”的组成。这时教师提出下列一些问题:如果6根小棒先摆在桌子上,要想凑出7根,该怎么办?如果分别是5根、4根、3根、2根、1根先摆在桌子上,要想凑出7根,又该怎么办呢?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摆。学生觉得有趣,兴致很高,有的学生很快摆好了。根据摆的情况得出1和6、2和5、3和4都可以组成7的结论。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儿童的无意注意,培养了有意注意,同时由于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可让有意注意得到稳定。
又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要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它的面、棱;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时,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演示,提高他们注意的稳定性。
三、巩固练习、培养注意的自觉性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既要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兴趣,又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系统学习,使他们注意力的自觉程度在练习中得到检验,获得提高。学生对课内主要内容回答正确、中肯,对独立解答的复杂习题,能愉快地完成,说明他们的注意发展了。假如不能完成时,教师应给以提示,引导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比较关键性的问题上。
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用了4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往往学生错列成120÷(5+4)。教师指出这道题的关键问题是“往返”两个字,并问道:往返是什么意思?点出这道题的关键词后,学生马上意识到总数量与总份数不对应并很快列出正确算式:120×2÷(5+4)。这种复杂而且易错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的自觉性。
又如讲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设置下列层次:首先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让他们感知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时可指名学生回答:将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全部加起来,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对学生的说法加以肯定,并作进一步引导: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没有必要将它六个面的面积都求出来后再加起来?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将这三个面面积加起来乘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动手、观察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形成牢固的记忆,进而让学生的注意个性得到逐步发展。
篇3
在所有基础科目中,数学科目可谓是学生排斥情绪最为强烈的科目之一,所以数学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树苗,想要使树苗长得更加茁壮,就需要教师这个园丁用心地去修剪与浇灌。对于教师应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本文提出如下的几点建议与想法。
一、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缺乏学习热情,很多学生都在中小学时期就表现出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拥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真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学科由于其严谨的思维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对数学科目经常望而却步,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直停滞不前。使本就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对数学科目重新燃起学习兴趣,这是数学教师必须克服的难关,总的来看,一共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趣的课堂氛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所以数学教师要注意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将数学知识点进行延展教学,提高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联性,进行形象化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二)引入数学发展史,穿插趣味数学小故事
提高学生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也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适当讲述一些发生在历史中的关于数学的小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数学科目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建立合理有效的学习模式
想要取得不错的学习成果,学生就必须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的学生并没有形成一套适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具有随意性、无规律性的学习状态,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起长久有效的学习模式,教师不妨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学习。小组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彼此之间取长补短,锻炼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同时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数学老师要多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如果能够提前熟悉知识点,那么数学课堂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不够的,数学知识点要是不及时巩固,会很快的遗忘,所以便需要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教师不止需要布置课后作业,还需要培养学生养成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只有养成系统完善的学习模式,才能够保证不遗漏知识点,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多进行回顾教学,夯实基础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很多时候学生遇到的数学学科难题都是因为以往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更加困难。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够急于求成,僵硬地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计划安排,要懂得变通,从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教学中多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众所周知,想要建起一栋高楼,地基的建设是关键,所以教师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多进行回顾性的教学。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占课堂教学的主置,课堂上主要由教师讲解传授知识,学生更多时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由于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养成了懒于动脑、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开始会大大节省了学生了解知识的时间,但是时间越久,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也会越来越明显,学生会变成只会被动接受学习知识的学习机器,使得学生的学习僵硬化、机械化,因为没有进行学习探究,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停留在知识表面,无法真正透彻地了解知识,达到真正的掌握。
五、关怀教育,多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的进步多加鼓励,因为有很多的学生正是因为缺乏自信,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当我们遇到数学难题时,如果没有能够解决难题的自信,也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所以数学老师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篇4
一、设计能够形成迁移能力的情境
想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教学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归纳,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学生就会了解一般气体的制法、性质,在之后学习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时,就能知道制取步骤并且能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同理,在学习某种酸的性质之后,学生就会对一般酸性物质有所了解.
迁移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迎刃而解.
另外,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也要求教师不要把思维只放在解决眼前的问题上,要教会学生拓展思维,同类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多个角度考虑.这样,不仅能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能保证学生答题的效率,并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
二、将知识与知识链接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习惯将思维只局限于将要解决的问题上,许多关联的知识得不到启发,就像走进死胡同.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对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充分发挥.当今教育提倡实践,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应用,学习的目的不是应试,而是能够将知识与知识链接,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三、重视学习过程
化学课程是一个体系,它包含了化学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众多化合物等因素.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了解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了解化学中不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看分数说话,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受到打击之后自信降低,慢慢丧失学习乐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用简单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并且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更愉快.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四、加强练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知识就构成不了整个学习体系.但是,基础知识是整个学习体系中的一部分,知识不是放在大脑里的,它需要转化成实际应用.不同情境下相同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解决.
在教会学生在练习中寻找方法后,还应注意练习量的问题,让学生在类似题目的练习中形成惯性.当学生的惯性形成后,再用其他类型的题目打破惯性,让学生在不管什么条件下遇到需要解决的难题时,都能够及时迁移有用的知识,形成强大的思维模式.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最简单的途径,散发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提高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1.化学性质概括.化学包含自然界所有的物质,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果想让学生去了解自然界中每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去寻求每种物质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将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经过分类概括后,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2.内在联系.有的物质与物质反应后会产生相同的化学效果.客观看来,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应该学会了解其相同化学效果的原因,开发迁移能力,拓展知识面.
篇5
关键词: 听障学生 注意力 小学科学课堂
在小学科学中我们要尽可能采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学生的特点,立足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开启学生有声世界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对外界的有声世界无法感知甚至获取信息,生理的缺陷使得他们逐渐产生自卑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注意力涣散,不集中等,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启用学生以目代耳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感知和认识外面的世界,进行缺陷补偿,那么多媒体就是开启学生有声世界的桥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多媒体信息刺激聋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些抽象、难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使其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理科书第二分册第六章的电学知识,第一次试课时我就只是出示一些图片(串联的电路图),对于电流的流动路径及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我讲解了很长时间,学生还是处于模糊状态。可想而知,串联电路如果学生不理解的话,并联电路就更难了。通过二次修改,我重新在PPT中加入动态的Flash(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进行了动画的动态演示,形象生动、逼真的电流流动路径就清楚地展现出来,学生看完之后就一目了然,像这样PPT与动态的Flash结合的相得益彰,促使学生的抽象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能正确认识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在哪里。
二、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课程评价”一节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如今的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注重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评价。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他们听不到外面美妙的声音,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一般都是通过手语和书面语言,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一般我们的课堂评价都是“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等,因为手语本身就存在局限性,不能准确表达我们的语言,所以在孩子们看来老师的手语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孩子们看多了也就麻木了,缺乏新鲜感。另外,大部分聋生有自卑心理,教师无意的一个否定可能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深烙印,挫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多用一些激励性评价,尽管学生听不到,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手语等沟通工具向学生传达教师对他们的肯定。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就是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垄断课堂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及学生自评的多元性评价。经过三年与学生的接触,发现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在平时生活中,他们不喜欢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因为他们也想得到老师、亲人、朋友的肯定,同时他们想给自己一个肯定。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评价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给学生更多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实验,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一)改进实验材料,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很多实验他们都无法完成,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明显性等,它是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实验的重要部分,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对实验材料进行重新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参与到课堂中。例如《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的安排是白糖加热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来构建化学变化的概念,但是考虑到实验现象的明显性及学生的安全问题,我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采用生活中常见的小苏打和白醋。利用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使学生在实验中构建科学概念。让每个学生各拿一个小试管,充分利用他们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此时学生个个兴致高昂,因为他们看到试管里产生了大量气泡,感觉到试管有点变冷了,这些现象学生都是能感受得到的,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自制实验教具,引领学生思考。
篇6
【关键词】音乐教学;高效课堂;构建;艺术能力
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不断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起着积极的陶冶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的这一素质功能不断凸显,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要摈弃传统的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方式,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使音乐课“活”起来,更好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呢?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陋见。
1 精心创设激趣情境,激活学生参与兴趣。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简单机械,仅注重歌唱的训练,既忽视情感、兴趣的培养,也忽略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和歌唱技能的培养,索然寡味。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学生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才趣味盎然。因此,要进行乐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乐理知识的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简单机械式训练,运用各种激趣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蕴涵在情境激趣教学当中,极大地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
例如,在音乐节奏训练教学中,我用篮球作道具,运用多媒体平台把拍打篮球的节奏与要学习的音乐节奏结合起来,通过音响、动画等情景“动”了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现场拍打篮球节奏“X X|X X|X X|X X|像走路声一样,XX XX|XX XX|XX XX|XX XX|像钟声一样等,让两位学生分别念出走路的声音与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与刚才学习的音乐节奏再次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的兴趣更加亢奋,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学会了乐理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 运用求同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一堂好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声乐课,它更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到陶冶,在感情体验、形象思维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较之“文学语言”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鉴赏音乐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即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求同求异,理解音乐的“文学语言”。在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音乐修养来对同一作品产生一系列不同的联想和想像,做出不同的理解和反映。这一心理过程就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静听沉思,感悟乐曲的情思。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画面的景色美轮美奂,优美而伤感的音乐萦绕教室空间,学生聆听到一种内心的痛苦、迷茫和凄凉心声,联想到主人翁(阿炳)不幸的人生。随着乐曲的深入,曲调旋律高亢激昂、铿锵有力,学生又联想到主人翁(阿炳)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想像出他以顽强的毅力在贫穷和饥饿之中抗争。听完乐曲之后,师生互动,得出结论,《二泉映月》是一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二胡独奏曲,乐曲倾诉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辣,控诉了世道的不平。在欣赏这一乐曲的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发散性思维”,听完乐曲之后,则是依靠“集中性思维”对乐曲作出讨论与评价。然后再次边听边看边想象,再次提升审美情趣。这样,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创新思维,求同求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3 注重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情感。
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美育功能。可见,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教育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高尚的人格和情感。
如学习《东方之珠》这首歌时,我提高嗓门,对学生说:“今天,我赠与你们一首乐曲,带你们在欣赏音乐中去遨游、参观一个繁荣昌盛的地方,是哪个地方呢?”接着,我播放音乐《东方之珠》,随着乐曲旋律展开,浸入学生的心境,学生欣赏、感悟、联想,感受到“东方之珠”的意境,接着我又范唱一遍,从范唱的激情中学生知道,香港是我国的“东方之珠”,然后再通过投影仪唱歌词,让学生边唱边用身体随之起伏,或双手心朝上慢慢托起,或高举双手握拳,有节奏地举动。如此反复,最后我又动情的介绍了香港历史,让学生抒发了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情感及表现中国人的尊严和自信,提升了学生伟大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港之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提供实践舞台,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
提供音乐实践舞台,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催化剂,也是综合评价音乐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之一,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般来说,音乐实践舞台属于综合性艺术表演,需要很高的音乐天赋或表演技能,诸如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动作;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等等。如果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各种音乐的表现(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过音乐实践舞台,充分地展示表演技艺,演绎精彩的音乐舞台, 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那么学生的音乐素养已经提高到了很高层次。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能够主动地、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可见,音乐实践舞台,综合性强,在评价音乐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是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体现。
因此,每一学期,我常常将音乐教学内容同一些重大节日的文艺汇演结合起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元旦、校庆等文艺晚会,配合学校要求所教的班级根据本学期教学的演唱、演奏、欣赏、识读乐谱及乐理知识等内容,自行组织、自行编排节目,或者单人表演或者多人合作表演。为了准备这一节目,生生互动,自主学习音乐的热情空前高涨,凸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合作”“学习”“探究”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仅是我多年来在音乐教学上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几点做法,有待今后的努力改进和提高。教无定法。在音乐教学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切实地落实音乐新课标,刻苦钻研,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演绎精彩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注意力;学习习惯;高效课堂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注意力是第一要解决的学习能力问题。
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学生分神、搞小动作、心不在焉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科目的增多,课程难度的加大,直接影响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养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主要从师生情感、课堂环节、活动开展、积极评价等方面吸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一、 创建良好的班风,为课堂教学提供大环境。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优化课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大班额情况之下,良好的班级风尚,可以营造出一种严肃认真、积极思考、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所以我们建立课堂秩序与教学常规相结合,与“优秀班级”评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成就感,实现了绝大部分学生有意注意力的自我约束,养成了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讲方法,有策略,环环相扣
(一) 学习目标明确,让学习充满力量。课堂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意识到学习的需要,才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每节课开始都出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态度越积极,学习热情越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课堂导入有特点,有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课堂导入设计原则要:精彩有吸引力,符合孩子心理特征和需要。英语课的课堂导入主要有歌曲导入、猜谜语导入、情景引入法、游戏引入法、实物展示、故事导入、设问导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情境教学多样化,让学习充满快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情趣、和谐愉悦,是课堂高效的特征。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教材为依托,依据学生和学科特点,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的教学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处处设疑,让学生总有意想不到的惊讶、惊喜,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保持地更持久,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可以采用说歌谣、讲故事、做游戏、唱歌曲、会话表演等形式,开展视、听、说、唱、画、游、读、写、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形象直观、生动鲜明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积极性,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得教学效果常常是事半功倍。
(四)优化小组合作,关注每个幼小心灵。
1、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以优生为主体,以点带面,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能在引导小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组建英语合作小组时,依据实验班级的学情,我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长“大胆自荐”、组员“双向选择”的原则,让学生组成6人合作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应该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先进行估测: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为有效问题?有没有必要讨论?大约需要讨论多少时间?预设学生在讨论后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又该如何点拨、引导?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地做好管理和调控课堂的工作,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促进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为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并且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努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关注个人与集体,让每个孩子都备受关注。具体教学活动中,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以实现评价优化合作学习的后续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小组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教师除要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加入合作学习中。评价语言要具体,表扬努力,态度,细节,合作精神等,积极评价为主。
此外,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最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合作学习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关注后进生,爱无处不在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获得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转变之一,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二、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氛围,精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因此,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使学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假设和表述的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置上去。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三、明确教学目标,迈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按照教材来制定,而要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地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情感与价值观的内涵等方面来处理教材。例如关于“大气”的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身的物理学原理作为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从“使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这样使得教学目标从抽象变为具体,从笼统变为准确,从模糊变为清晰,从指导教师变为指导学生,学生可以理解和操作。依此教学,不必要的难度得以降低,有示意图作为载体,能比较好地利用先前活动的学习成果来说明地理成因,并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环境观。教学目标的合理和实现,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根本。
四、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高中地理课堂呈现立体化。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现代多媒体为特征的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正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样教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17 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地理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也可以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 CAI 有鲜明的教学性。
五、注重课堂有效性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在昼夜长短变化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通过提问学生从暑假开始到现在及今后将来一段时间每天昼夜长短的的变化状况,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再启发学生通过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来解释原因。问题也要有适当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讲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再深一步提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并提醒学生结合南亚季风来考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
篇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课改大潮下,对艺术生(包括音、美生)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攻克艺术生历史教学收效难、收效低的难题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育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老师教得很苦,整天忙忙碌碌,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学生学得很累,每天起早贪黑,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拿着非常好的专业资格证,但由于高考分数太低而落榜兴叹。历史教师有责任对高中艺术生历史课堂有效性进行研究,且势在必行。
2009年是河北省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课改后的高中艺术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学科比以前更多,课业负担比以前更重。要达到历史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使得历史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行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是每位历史教师不得不进行的必修课。
2010年4月中下旬,我有幸参加历史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经过精心准备,“工业革命”的教学,自认为超正常发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我感觉非常不错。又经过近半年的磨砺,回过头来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觉着还是有很多不妥之处,尤其是对艺术生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例如“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可以这样设计:创设情境一:穿越时空隧道,你成了18世纪英国资本家,你想对手工工场生产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哪些条件?你又怎样去创造这些条件?
以第一人称创设情境,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把自己融入进课堂。能根据视频资料和初中知识积累很容易地回答出相关问题: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广阔的市场;④技术;⑤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创设情境二:你抓住了当时英国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一番准备,准备兴办自己的家族企业。你会选择当时哪一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并及时进行技术革新?(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断,学生能根据视频资料和初中知识积累很容易回答出相关问题)
这样设计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侧重重难点,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比较适合普通高中艺术生的接受能力。我校有近一半的音体美特长生,他们入学成绩差,平时大半部分时间用在了专业课上,所以文化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远不及普班文科学生,以上的教学设计能够让特长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适应学校的整体教学。
音体美特长生经常接受美育教育,文化课的学习习惯又不太好,普通的教学设计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一定要别出心裁,先声夺人。这样更有利于普高的历史教学。
况且,全河北省的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我们面对的是全部高中生,不是部分中等、优等生,所以,历史教学必须兼顾整体,还要新颖、独到。
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作出质量更高的历史教学设计。
不少老师认为历史课不好上,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其实不然。关键在于备课和设计教学时如何挖掘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历史课堂生动多彩、意趣盎然。同时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素养,这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满分750的高考艺术文试题,文综占300分,近一半。而新课改下,艺术生学习科目增多,既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提高专业能力,又要学习文化课基础知识。学业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作业、练习的时间和复习巩固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0世纪80年代,有效性教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研究潮流,并逐渐传入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衡量历史教学有效的三个维度。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不同的评价标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学生最大限度地进步和发展。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应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师教的艺术与艺术学生学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起来。有效性教学的探索及运用,无疑将使中学历史教学跃上新台阶,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颖的教学设计会引起学生共鸣,使投入课堂内容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重难点的侧重,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比较适合普通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还要关注史能鉴今功能的发挥,关注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提高。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形成。历史教学设计还应凸显这种意识。
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篇10
关键词:注意力;因素;掌控;观察
课堂学习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45分钟没抓住,课下往往要花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弥补。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几十个性格各异、随时都会被各种事物吸引的孩子的注意力控制在课堂上呢?
要想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领域之一。”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格、情绪、环境、重视度、个人兴趣、身体状况等。
一、年龄
年龄越小,注意力越容易分散,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在我的班上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学生注意力只能集中15~2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小动作不断或趴在桌上休息,年龄较大的一些则能坚持到最后仍然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年龄偏小的学生,采取点拨、暗示、提问等多种方法控制其注意力。
二、性格
性格会影响注意力的持久度。内向、安静的学生注意力会持续很久。根据观察,这些学生基本上整节课都能注意听讲,但只有从他的眼神中才可以知道他是否真的在听。而对于那些活泼外向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之后会不断地用语言、动作或其他方式维持其兴奋点,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制止。作为教师要利用好这种性格差异。内向、安静的学生是课堂稳定的主力军,对他们平时的守纪行为多支持表扬,而外向好动的学生关键时刻则能调动班级的气氛,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让课堂成为这些好动分子的娱乐场所。
三、情绪
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他处在愉快、乐观的情绪中,那他的注意力将会很好。这些好的情绪从哪里来?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家庭幸福,家人相互关爱,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融洽,这些都有利于他们注意力的维持;相反,家庭不幸福,在家得不到关爱,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摩擦不断,生活在压抑、痛苦、愤怒的状态中,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据我观察,凡是注意力好的学生必定有一颗宁静平和的心,而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么沉浸在自己的心绪中,要么与同学摩擦不断、无心向学。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如果发现有学生情绪不对应做适当安抚,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四、环境
环境对注意力的影响范围更广。
1.外界环境
如果教室周围非常安静适合学习,那么整个班级的注意力不会受大的影响,相反如果教室外过于嘈杂,那必定会影响注意力。记得有一年学校附近施工,终日机器轰鸣,老师上课都要提高音量,学生听课也都很费劲,觉得很吵。
2.内部环境
如果整个教室呈现失控状态,乱糟糟的,那即使有的学生想集中注意力学习,恐怕也很困难,所以,良好的纪律是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条件。
3.意外情况
比如,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进教室,这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将被吸引,怎么办?这时只好暂停讲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过几分钟再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不管是什么意外情况都会扰乱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记住,如果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发生地震、周围失火、危险动物闯入这时当以学生的安全为重,就不要再顾及学习的事了。像天气突变、发现无害小动物、停电这样的事,可以先给学生留一点时间缓冲再安抚、引导。教师想要压制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当作什么都没发生是不现实的。
五、重视度
一般来说,重视一个科目或老师他就会注意听讲,反之,则不会。如果学生重视你或你的科目,注意听讲,那你很幸运。一般要考试的科目或考试分值较大的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生较重视,如果授课教师是班主任或要求严格的老师,学生也较重视,课堂上会集中注意力好好听;但如果很不幸,你既不是班主任也不是要求严格的人,你镇不住学生,那就很麻烦,有些学生就会随心所欲,他不把你放在眼里也就不会注意听你的课,这时你会很烦,如果你不想被学生看扁就得想办法改变现状。
1.改变自己
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从专业、人格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对于来自课堂的任何问题都不在话下,得心应手,让学生从心底不敢小看你。这条道路虽然痛苦而漫长,但前途是光明的。
2.改变学生
让学生敬畏你、喜欢你。可改变学生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位有思想的人说过,“世界上有两大难事: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而后者较前者更难做到。”所以,改变别人还是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六、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产生了兴趣,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他就会注意听讲、沉浸其中,甚至自己钻研,无师自通,乐此不疲;要是没兴趣,那就是活受罪。试问世上有几人愿意吃苦受罪呢?所以他们就不断做各种事来排除这种苦难。如果只是自娱自乐还好,一旦影响到周围甚至整个班级,那将是各位老师所不愿看到的。所以,教师不但要能教书,更要会教书,要有把别人引入其中舍不得出来的本事。如果课上的索然无味如老和尚念经,谁会注意听呢?这也对教师专业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语言要尽量活泼些,语调要抑扬顿挫些,甚至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设计一些竞赛、游戏的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七、身体状况
当学生身体状况很差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会下降。比如,肚子痛、饥饿、头疼、皮肤过敏,有时即使他好像听在坚持听,其实效果也差,所以,在这种状况下,还应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有病治病,治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