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

时间:2023-03-17 10: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好的故事写作背景

篇1

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后,特别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这让不少教师产生了误解,以为从此不要文本的解读,可以不要“思想性”了,于是就自觉地将“思想性”与“工具性”和“人文性”对立起来。因为历史的教训让大家认为,再像过去那样强调“思想性”,语文课就缺少了语文味,课堂就有被异化的危险;教学中还强调“思想性”,就会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成为观念落后的标志。于是与“思想性”息息相关的写作背景,也就无可奈何地失宠了。

态度:对不同文本的“写作背景”要区别对待

无论是把“写作背景”推上天,还是把它踩入地,这两种态度都走了极端,都不可取。儒家文化中的“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取的路径。所谓“执两用中”,是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具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辩证地来看待和运用写作背景这项教学资源。有些文本具有最完整的自足性,其写作背景与文本的关联度较低,我们就可以将背景隐去,毕竟背景并非走向文本阐释之门的唯一路径;有些文本,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与背景的关联度较高,我们就要适时适度地引入写作背景,为文本的解读找寻一把匹配的钥匙。不同的文本就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执两用中”是我们处理写作背景资源的正确导向。

操作:学习传记类文本要特别强调

“写作背景”传记类文本与一般的文本相比,具有更大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触动学生的心灵,挖掘文本对于生命的关注问题都是应该的。因此,对于这一类文本,我们在备课时需要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扩展文本的信息容量。在教学中要调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唤醒语言的生命,增强文本的真实性力量。例如,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淘气小浣熊》这本书,学生在整体阅读后,很容易了解故事的梗概———一个名叫斯特林•诺斯的小男孩,孤苦伶仃,没有妈妈,爸爸也经常不在家。他不得不与宠物为伴。

斯特林渐渐发现,围绕在他周围的是这样一群活宝:古板的圣伯纳犬、各种猫、一家臭鼬和一只乌鸦。有一天,他又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只小浣熊———“小淘气”。于是他全新的生活开始了……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小淘气”长大了,已经不适合做宠物了,于是,它决定去寻找自己的生活。故事在结尾处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小淘气”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如果此时教师引入后续的背景材料,更有利于释放这一传记文本的真实力量。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诺斯在世的时候,人们最爱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尽管诺斯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过“小淘气”,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仍然坚持兑现了12岁时作出的承诺:不猎杀、不围捕任何鸟类和其他动物。人即文本,文本即人,作者言行一致、热爱动物的情怀,更能感动读者。如果我们再告诉学生,1992年,斯特林•诺斯社团买下了诺斯儿时在威斯康星埃杰顿与“小淘气”共同住过的房子,并成立了一家博物馆,学生是不是更会对文本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呢?

篇2

关键词:书面表达;写作兴趣成就感

书面表达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在总分中所占比重大,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又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及重视。然而写作训练却往往被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放任自流,导致了其书面表达能力的缺失。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做到在教中寻找途径、在学中反馈信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呢?笔者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学生对英文写作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敷衍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以不会写为借口,拒绝英文写作。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由于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流行英文歌曲,所以英文写作就可以从听写英文歌词开始。例如,学生喜欢听“Tak。 Me To Your Heart”,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听,并迅速记下歌词,记得最快最好的前3名同学有奖。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开始练习写简单的英文句子,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接着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例如,高一第15单元是剧本单元。学生写简单的短文都难,就别提写剧本了。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任务重组,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任务重组,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这一单元的写作任务:本单元的第一个任务Warming up,. 要求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故事及情节发展,想象编故事,然后将所编的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大多对英语剧本非常陌生,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有体系,进行任务重组。开始的任务是听故事( Listening),让学生反复听一个三幕短剧,提醒他们注意故事的开始、发展,并注意故事悬念的设计(文中没有提供故事的结局)。通过完成听的任务,训练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使他们对英语剧本有个初步的了解。

2.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该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合作学习是一种策略,它要求组员通过交流思想,以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经常让组员分工协作完成一项写作任务。例如,在前面提到的英语剧本写作时,就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至少写一句话,组员轮流执笔,完成任务后再小组讨论、修改,最后定稿、表演。学生的反复讨论、修改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3. 利用课外阅读训练写作。

没有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谈。因此,在依靠深挖教材资源的同时,课外阅读也能起到知识积累及加强语言能力训练的作用。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阅读各类题材、各种内容的报刊、文章。课外阅读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同时还可让学生写报刊的新闻摘要,或改写小说结局等等,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文化背景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本简易的英文读本,或阅读ChinaDaily和ChinaToday等英文报刊杂志。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对课内训练的拓展及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

4. 建立学习档案,让学生有成就感。

篇3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英语成为国际交流与沟通的主要语种之一,新闻英语传播也日益全球化。为了培养既了解新闻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新闻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研究新闻英语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新闻英语社会实践教学与训练。由杜俊伟与刘芬编著的《新闻英语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一书,对高校新闻英语教育教学规律与实践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这部教材是根据新闻传播工作中使用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要求而编写的,作者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新闻英语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的新闻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边编写边进行教学实验,历时两年编撰而成。该教材中的新闻专业知识直观系统、语言地道标准,让新闻专业大学生在系统了解新闻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英语新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该教材涵盖了新闻专业知识,并进行对应性训练,还介绍了新闻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世界著名新闻媒体、机构和通讯社等。该教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新闻英语词汇量,对大学生加强记忆、理解和运用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总之,这本教材非常适合新闻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也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新闻知识、提高利用英语语言获取信息的能力。 

全书分为十三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闻英语的基本知识。第一章介绍新闻业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论述了新闻的概念、新闻媒体类别、媒体融合趋势等内容。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英语新闻的体裁,阐述了英语新闻报道类别、简短新闻、连续新闻、深入报道、社论和新闻特性等问题。第三章介绍了英语新闻阅读技巧,论述了新闻标题的语法特征、文本主体语法特征、其他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和阅读报纸文章的一些实用技巧等。第四章介绍英语新闻的视听技巧,论述了英语新闻听力理解困难的主要因素、如何捕捉英语新闻信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并列举了一些有用的材料和资源。第五章讲的是英语新闻标题的写作,重点阐述了新闻标题的目的、特点、写作原则、写作指导方针、程序的标题写作。第六章主要介绍英语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阐述了如何编写一个领导活动和任务。第七章论述了英语新闻中的倒金字塔结构和一般消息的写作,如为什么要采用倒金字塔形式、倒金字塔结构和新闻报道的写作、其他一些新闻故事的基本结构等。第八章论述了英语新闻特稿的写作,具体阐述了如何编写一个特稿、特稿写作的特点、来源的特性、如何编写和组织特性的故事。第九章介绍如何使新闻消息更加准确、简明有趣、具有吸引力。第十章介绍了信息背景的使用,具体阐述了背景信息的概念、新闻写作背景信息以及如何将背景信息附加到新闻报道中。第十一章论述了新闻报道中的偏见与倾向性,具体阐述了媒体的偏见与喜好,导致新闻报道的偏见和喜好因素,如何纠正偏见和喜好,作为观众如何识别新闻故事中的偏差和偏好等。第十二章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新闻业概况,具体阐述了新闻的作用、新闻和政府、大众媒体和社會、新闻实践、保护公民的权利、英语国家中的报纸媒体。第十三章介绍了世界著名通讯社及媒体,如世界闻名的新闻机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英语电台节目的全球影响力、英语电视的全球影响力等。最后的附录部分收录了新闻英语的常用词汇。 

新闻英语教育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新闻英语基础理论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需要社会实践教学。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闻英语的实践教学途径。首先,可以运用模拟媒体运营方式,在校内设置某某传媒机构或某某中心,通过模拟英语媒体运营来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建设校内英语媒体,如建设校内官方英语网站,通过校内日常生活内容和新闻消息的采写、编辑和,锻炼学生独立策划制作英语新闻专题能力。再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媒体之外的综合环境中得到锻炼。如可以安排专题采访,也可以模仿新闻会让学生自行设定新闻事件,模拟新闻整个流程,还可以举办新闻英语写作竞赛、英语主持人比赛等活动。最后,应与大众媒体进行合作,如可以聘请英语媒体记者和编辑定期指导学生实践,也可以在校内建立英语媒体记者站,还可以组织学生去英语媒体实习或就业等。 

(徐晶/硕士,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篇4

文言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它有利于中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学遗产。《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明确的规定,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为什么很多学生总是付出努力却屡考屡败呢?关键是方法不对。方法不对,功夫自然白费。究竟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文意

任何故事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曹刿论战》讲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的故事,要想学好这篇文章,就要了解当时的背景。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春秋时代的有关情况,其次要了解这次战争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搜集整理我们知道了:这场战争发生在春秋时代两个邻国――齐与鲁之间,齐强鲁弱,齐大鲁小。战争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被杀,齐桓公继位,他立即攻打鲁国,迫使鲁国杀死其弟公子纠,但还不罢休,在鲁庄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鲁国,故事大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故事的结局是鲁国在曹刿的出色指挥下,在长勺把强大的齐国打败了。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知道鲁国当时面临的形势,才能知道长勺之战这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对鲁国的重大意义,才会了解战争胜败的关键。

二、要掌握阅读文言文合理的方法和步骤

1.反复朗读全文,了解概貌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首先要反复通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直接感受文章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扫除字词障碍;②断清句子层意;③按照标点符号朗读;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来,以便在剩下的时间中查阅解释。

2.在通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本、读懂意义

文言文距现在的时间很久远,有不少字词的意义、句子的用法与现代词句的用法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阅读古代文章时要想很准确地疏通原文,既忠于原文,又要在翻译中字通句顺、没有语病,能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正确把握文意,并能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1)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章的基础知识。比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此句中的“牺牲”是指猪、牛、羊等,“加”是“虚报”,“信”是“实情”。

它们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只有把握了这些不同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

(2)掌握广泛的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如《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要想理解此句的内蕴,必须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以及白帝城托孤的那段历史。

(3)在疏通的时候,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上,把倒装的句子顺过来;遵循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对于不需要翻译的不要勉强翻译,比如国名、地名、人名、帝号、年号、器物号。对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掌握通假字在文中的运用;②掌握词性的活用现象,即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动词的意动、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③掌握古今异义;④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⑤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的用法;⑥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是学习文言文较难的,只有正确地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才能依据词的多个选项选择恰当的意义。例如《公输》中的句子:“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此处的“然”在文言文中大概有“语气词”“这样”“然而、可是”等意思。“为”有“替”“给”“做、是”“表疑问”“呢”等含义。只有通过上下文的连贯才能准确地翻译这个句子,即:“好呀!虽然这样,公输盘替我造好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三、精讲分析,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对于文章要认真分析:对于叙事的要了解叙事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于写人的要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对于写物的要了解物的特点。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掌握语言艺术及写作风格,并作出符合文义的评价。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篇5

【关键词】《山月记》;小说构造;技巧;自我告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78-01

一、开头

《山月记》开头可以说是平淡无奇,并没有把读者拉入虚拟的世界中。文章开始是这样的:]西の李栅喜┭Р欧f…v吏に甘んずるをいとしなかった。

开头在《小说的技巧》中是这样叙述的:所谓开头,就像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分开的一条分割线一样。所以在小说开头,需要提供姓名、场所、背景等基本情报。《山月记》在开头部分给出了背景、场所和人物等基本情况,甚至给出了发生年代是“天宝年间”,这是为了提高小说的可信度。可信度高的作品,对于读者来说更加容易理解。

二、story和plot

所谓story,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罗列故事。而plot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来重现故事。

《山月记》中主要是以story的小说技巧来论述全文。但是其中也有不少plot的写作技巧。究其原因,是因为plot和story在故事中相互交错,以此产生悬念,让情节更加扑朔迷离。

三、提示和叙述

所谓提示,是指不经过说话人的介入直接表示出来,在故事中直接把人物对话用记录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叙述是指说话人出现,对发生的事情、状况、行动、心理和动机等进行解说。所以无论是提示还是叙述,都是和说话人密切相关的。

在《山月记》中,读者可以从李徽和袁的对话,以及李徽本人的心理独白可以看出,它使用的是“提示”的写作技巧。例如,文章中的第6段、第8段、第11段、第13段和第17段,所有的对话都是把说话人的语言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都是属于“提示”。

四、性格描写

所谓性格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登场人物的性格。再往下细分的话,还有登场人物的特点、言行,这都属于性格描写的范畴。

《山月记》中,登场人物只有李徽和袁两个人。为了更好地描写出李徽的性格,作者匠心独运,从对话、心理告白等多种角度来描绘,由此可见中岛敦对这一写作技巧的重视程度。

五、讽刺

暂不说讽刺的概念,先看看《山月记》的第10段和第16段,李徽对自己的“自嘲”。从小说的技巧来看,讽刺可以分为言语讽刺和状况讽刺两类。从人变为虎的李徽,面对昔日好友袁时,从言语中体现出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讽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李徽的悲伤。这里的构造属于讽刺技巧。此外,作为才子的李徽,变虎之后吟诗的画面,又产生了戏剧般的讽刺。

六、意象

根据某一要素,刺激想象力,唤起视觉映像的小说技巧,和这种唤起意象作用的写作方式,叫做意象。

《山月记》中代表性的意象是“虎”。为什么不是其他动物呢?因为老虎是凶猛的生物,在此也暗示了人类的可怕。为了显示“人猛于虎”这一意象,最好的动物莫过于“虎”了。

作者在此用虎喻人,是因为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品质,有时会被欲望所吞噬,被欲望所操作,变成欲望的人偶,作者用“虎”很好地传达了这种恐惧感。

七、反复

反复是小说写作中重要的修辞技巧之一。在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要素有概要、情节、场面、状况、人物、意象和语言等。《山月记》中反复最多的要数“森林的环境”。它作为所有意象的集合体,反复出现。作者通过反复出现的森林,酝酿悲伤气氛,通过渲染黑色森林,强调主题。

八、文学关联性

文学关联性,是指从先行文学的关联中,多少会受到影响。一部作品和多部先行作品产生关联,这种关联性叫文学关联性。

《山月记》受多数作品的影响,文学关联性悄悄“潜伏”在各个作品之中,最有关联的作品是与此相关的唐代奇谈小说《人虎传》。

九、结尾

《山月记》的结尾是这样的:忽ち、一匹の虎が草の茂みから道の上にSり出たのを彼等はた。虎は、既に白く光を失った月を仰いで、二声三声咆哮したかと思うと、又、元の菠塑Sり入って、再びその姿をなかった。

李徽虎之后,消失在了深山里,从此不知下落,也不知生死。这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开阔的想象余地。

参考文献:

[1]广田由美子.批评理论入门[M].中公新书,2005(3)

篇6

一、选什么材料

对于叙述文,高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可能还是生活的匮乏。他们有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喜悦与忧伤、同样的成功与失败……太多的相同,仿佛我们的生活无可叙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归结出叙述文材料常见的两种类型。

1.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能够触动人内心的片断或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心旷神怡,让人留连忘返;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2.文化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人物、故事,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或从中采撷一段动人故事;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二、选怎样的材料

1.切合主题②。写下四五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在每个事件下面,写出两三个可能使其他人感兴趣的原因。然后决定你要叙述哪个事件。所选事件要能恰当表达主题,否则重新选择。选好的素材可以作进一步的加工、提纯,删去对主题表达无用乃至可能起反作用的材料。

2.多个领域。“生活”指直接的经历,也包括间接的阅读。家庭生活、班级生活在我们选材范围内,所在城市、农村生活众生相也在我们写作选材范围内。还有,阅读中读到的那些与自己生活相近的材料也在我们写作选材范围之内。

三、如何评判所选的材料

好的评价要求教师测量理解的深度,而不仅仅是关于事实的知识。一个评价如果能让教师知道学生是否已经通过有趣的、吸引人的、具有挑战性的方法领会了一个概念,这样的评价就是最有效的评价,同时他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达成目标的动机③。要评判就必须有标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选材这一专项总目标――有明确的题材选择意识,学会选择能较好地表现主题的题材――来和学生一道研制适合其自身实际的具有“中介”过渡性的“‘题材选择’发展性评价参照层级标准”(层级标准也称层级目标)④。下表就是我和学生一起修订的“‘题材选择’发展性评价参照层级标准”。

这是四个由低到高的层级标准。C级是最低级,检测在题材选择这方面水平最低的高中生,让有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克服这方面问题;B级检测层次属于中等偏下一类的学生,是题材选择处于C级状态学生的发展目标;A级对应专项总目标,检测中等以上一类比较好的学生,是题材选择处于B级状态学生的发展目标;A+级是题材选择最高的层级标准,给A级水平的学生一个再发展的方向,供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尝试运用。

从“选什么材料”到“选怎样的材料”,再到“如何评判所选的材料”,基本上就构成了关于叙述文选材的有效的策略性知识的构建。这些策略的运用(甚至是循环使用),对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和提升写作水平应该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注释:

①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②郭家海:《高中叙述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崔允、王少非、夏雪梅:《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7

一、运用精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逐步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语文成绩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这一课题上,思维的局限提高不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漠视的心态无法在阅读中了解真意。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偏重于考试,局限于课文,徘徊于课堂的范围,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程序性地简化了课程的安排,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进而令学生墨守成规,只会答题,不懂延伸。这样只会加剧学生对课本知识越来越厌烦,教师对上课也是越来越不当回事,失去原有的工作热情,从而对自己选择的职业产生疑惑。

二、学生观察力、敏感性的培养

语文的学习成果主要在写作方面得到体现,词汇的丰富、语句的流畅、创意的实施无一不在写作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当今的学生会的只是造作文、抄作文,却不会写作文;就算写出来也大多是滥竽充数,不仅死板单一,且语句不流畅,也没有丰富的感彩。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的往往不是多加练习,而是要学会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亮点,才能显示出眼光的敏锐;只有从简单的事物中挖掘出所融会的意义情感,才能引发别人的深思。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在课文《哈姆雷特》中,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用简单的文笔述说了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文中作者用灵敏的洞察力描绘了人物动作和形态,使人物变得生动;又用细腻的对话描写敏锐地展示了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冲突,令人情不自禁地以身代入,像文中“……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哈姆雷特最后说的这句话,结合课文节选部分加以分析,询问:“这句话体现了哈姆雷特怎样的内心世界?”在学生转动思维,充分地发挥想象,融入意境氛围感受作者写作心情的同时,加以引导;令学生模拟学习作者写作的方式,教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去看待事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敏感性。敏锐的观察力能使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对一瞬而过的事物充分展开描绘,为内容添加更多色彩。而敏感力的发挥,会让笔下的角色注入灵魂,舞动起他们的臂膀,从而令读者流连忘返,持续地遨游于故事的海洋。

三、教学的活用,启蒙写作的灵魂

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教导学生对人物、文章、诗词的人物情感、社会背景、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从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转动自己的思维,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与感情融会。只有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展开多种模式的引导,步入实践,令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汲取容纳后,才能掌握教师所授教的知识,更好地用自己的文笔写出赋有灵魂的作品,使文章不再空白单调,笔下所描绘的色彩将更加绚丽多姿。

四、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吃透课本,学会灵活运用

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虽然我们在小学就开始接触语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紧抓课本,整理出知识点和难点,条理性地、有规划地进行教授。学生课下积极回顾课上教师讲的知识点,不断复习、不断学习,吃透课本,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写作中,要知道课本上的不是自己的,但是学会并能灵活运用就是自己的。

2.善于观察,丰富大脑

要知道语文无处不在。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自行总结,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善于观察不仅能够丰富视野,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多思考、勤动脑,锻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文字的敏感度。

3.多读课外书,提高知识储备量

现今市面上的图书越来越多,种类也层出不穷。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一般的图书都要阅读一些。用心灵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阅读到好的书籍时,可以将读到的好词好句进行整理摘抄,多读多看,用自己的想法去感受作者独特的见解,在自己下一次的写作中也能出口成章、学以致用。所以说,学生就是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感受到不同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写作心境,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4.联系实际,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语文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许多写作素材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让人们读起来有空虚感,觉得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才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致。所以,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自己的生活背景为蓝图,构建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还可以经常到处走走,感受不同地区、不同人民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增加生活的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素材。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23-01

语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疼的一大问题之一,因为作文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迅速提高的,而是要学生有长期的素材和写作技巧的积累才能逐步进步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只是一味的将写作技巧和一些方法一股脑的灌入学生的脑海中,在这种强迫式的教学状况下,学生真正吸收到的知识其实是很少的,这也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和创新。

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有灵魂的作文才能真正的感动他人,但是,在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这样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感染力。而且,教师有时候会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是将作文的类型、结构和语法等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在实践教学中也没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应有的交流,这样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大多小学语文教师盲目的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深度,要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但是,这对于刚步入学习之旅的小学生来说,这种目标是大多数学生无法达到的。思想刚萌芽的小学生普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教师还固执得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思想性的话,那么就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盲目模仿捏造,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不利的。

二、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想象是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前提之一,尤其在学生在长期阅读其他范文之后,学生的思维想象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约束,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更加新颖。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选题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增加题目的探讨性,这样学生才会自动去思考、去写。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谁的本领大》课文为模板,让学生思考到底在自然界中谁的本领最大,是人?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并且要求以生命化的形式将实物写活,这样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刚开始接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比较活泼贪玩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讲解有关写作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热情,对写作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尽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掌握写作技巧,也能主动的参与到写作教学课堂中。例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的习作八的教学中,习作要求是编写童话故事,这是一个很好地题材,因为小学生普遍喜欢童话故事。习作的序言是叙述了小花猫因为不讲究个人卫生而导致生病的故事,这其实对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教学意义的。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合理的想象,通过多媒体将故事还原成动漫,还可以寻找其他有关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路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即兴的创作一段童话故事,然后请他们上台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使课堂更富有乐趣,更贴近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不时的举行作文互评、原创故事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写作思维会有潜移默化的提升。并且,作文素材大都源之于生活,因此教师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亲身体验的活动,例如小游戏、外出游玩参观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学生文章的真实性。

三、丰富教学形式

虽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加现代化,但是因为大多数老师习惯了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时间无法改变,导致课堂教学还维持着刻板无趣的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多媒体为辅助,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形象具体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家乡的名人或者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伟人或伟人故乡的照片,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的名人自传的影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的素材,这样学生在素材积累过程中也会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这样学生写作是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会更高更好。

总而言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应该给与重视,通过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丰富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寻找出一条最有效的路径。同时,要将课堂生活化,增添课堂的乐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厌倦,让学生能够自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作文写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释放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帮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写作基础;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接第322页)五p课堂教学导入突出“趣”“新”“疑”

篇9

关键字 民生新闻;写作;故事化;借鉴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佘小玉,绵阳日报副刊部主任,四川绵阳621000

所谓民生新闻,可以把它看做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一种体裁,或者“民生新闻不应该再作为新闻题材的一种,也不单纯是一种固定的节目形态或新闻体裁,而应该是一种风格追求与手法运用”。这种风格和手法契合了民生新闻的发展。21世纪初提出的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又一次锁定了民生新闻的新闻报道基调。

一、民生新闻的故事化写作手法借鉴

民生新闻故事化,这是由民生新闻的内在需要而自然延伸出来的一种叙事需要。民生新闻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说需要的是民本意识。从党报那种由上自下教育人的理念转化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以平民视角传播新闻。民生新闻故事化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1 采用多个场景与画面组合的结构来描写事件,尽量避免历史叙述法;2 “第三者的眼光”;3 充分记录人物的对话;4 在报到事件时,用作者的观点来综合材料、安排布局;5 细节描写,包括记录人物的表情、姿势、穿着、习惯等;6 合成人物。适当的借鉴这些方法可以使民生新闻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民生新闻实际上是跟当地的报纸、媒体结合更紧密的一种新闻形式,所以由于区域的不同,文化、价值观、理念的差异会使民生新闻的写作产生地域性的差别,这种差别要使这种故事化的民生新闻更具地域化,更受当地读者亲睐。总的说来,民生新闻所提倡的平民化视角、突出细节以小见大、动之以情,叙事生动,正符合了新闻语态变化时期的需要。目前《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等为代表的报刊正是以深度报道,调查报道见长,深受广大读者好评,这与其很好地运用故事化写作手法是密不可分的。

二、民生新闻的故事化写作手法分析

(一)多幕多景组合

这种写法的特点相似于电影手法中的蒙太奇。文本叙述同样能产生画面感,这种“画面”也可以合成、剪辑,随着事件的发展串联组合出整个报道。具有特殊意义的各场景画面能最生动、真实地反映报道对象,而且这些场景画面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场景一:5岁的青海男孩梓涵正赖在爸爸的怀里,一会儿做飞翔的动作,一会儿扮大灰狼的鬼脸,一会儿不停地摇头晃脑,一会儿又默默地蹲到墙角。

场景二:22日,他随爸爸和其他先心病患儿一起从青海来泰心医院求医,正在等待安排手术,见记者拍照,原本还有些害羞的他就追着镜头摆出各种POSE,含糊不清地喊着“耶”,然后看着显示屏中的自己开心地大笑。

场景三:下午2点半,护士小周开始为刚入院、即将手术和有发烧症状的孩子们小心地测量体温。“走,开始工作!”

这三处场景描写出自于《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爱:先心病患儿的求医之路》[5]的新闻报道。记者采访时的许多场景被刻画的很生动、具体,让人真实感受到孩子们天真。作者隐去有关手术的描写,把美好的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反而让人对这些新心病儿童心生怜悯。

多幕多景组合是新新闻的写法之一,运用到民生新闻中则使之更加故事化。民生新闻主体的文本特性就是故事性。故事化表现在新闻故事化,情节故事化,人物故事化三个方面。民生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求。由于民生新闻在地缘上的接近性所以用故事化的手法处理新闻使得读者在接受这一类新闻事件时感到不仅与切身相关并且能激发读者强烈极大的阅读兴趣。

(二)亲历者还原场景

通过特殊人物或者说亲历者的视角展现整个事件的方式又被称为“第三人的眼光”。《“他是厅长家的儿子就能打我吗”》中对事情经过的描写正是运用这种方法。以当事人的视角阐述这件事情的经过,给人真实客观之感,并且在描述经过的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读者知道的除了新闻事实还有人物的情感世界,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新闻报道的本质是描述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以即使运用故事化手法来写出来的新闻也是新闻而不是纯粹的故事。所以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为了避免把新闻写成纯粹的故事要加入真实性的要素。即真实又不失情节性这就需要一种真实的戏剧性手法。用亲历者的叙述还原真实,这实际上是记者将采访的内容有技巧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运用人物对话还原真实

对话的运用能够拉近真实事件与读者的距离。说话人的境遇和情感都能从对话中得以体现,人物的性格,整个事件的呈现因对话而凸显并且可信度高。在民生新闻中的运用能够展现众生百态,是一种不需要雕琢就能完整呈现人物特性、社会背景、事件细节的写作手法。例如还是上文提到的《“他是厅长家的儿子就能打我吗”》的文章中还出现的当事人的一段对话描写。

8时35分,夏坤带着哭腔偷偷给一位朋友打电话,称自己被打了,说“能否叫个报社的人过来采访一下,这个人可能还是个啥。”刚挂完电话,就有人质问夏坤,“谁,你给谁打电话?”

“给一个朋友。”夏坤说。

“你这是要咋的啦,啊?!”质问者带着呵斥的口吻说。

“正常过来采访。”

“采访什么采访?!”

“人家找上了关系,领导不给我做主,我心里就不平衡,我在这干工作呢,我领导不给我做主,我只好叫媒体来找公正了。”

“我咋不给你做主了啊?!行了,赶紧打电话,别让他(记者)过来了。”

“那谁给我做主呢?”

“行了!……”

下面是《中央反腐问计“高参”》中的几段人物对话。

挨个与每一个人握手寒暄,走到姜明安面前时他笑了一笑,看看座位前面的牌子说:“明安同志啊。你好。”姜明安赶紧说:“王书记,你好。”

按照原定计划,学者们的发言以姓氏笔画为序,没想到第一个发言人刚说了一句:“尊敬的王书记”,马上就被打断了:“这些都省掉,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你们也不要念稿子。”他也反对背稿子,“蒋经国每次讲话都是背稿子,一万多字的稿子也能背下来。”

这篇文章属于会议新闻,一反会议新闻的刻板讲大道理的叙述文本,真实地还原了会议现场的对话,给百姓以了解国家政策会议的机会,给百姓以信任政策性会议严肃客观的理由,并且很好的塑造了人物形象。客观、严肃又不失生动。这种手法运用在故事性的新闻描写中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使其故事性随着人物对话的内容更具体的展现。当事人的话胜过一个记者千方百计的言说,有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写作特点,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四)注重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其实是一个泛指,细节可以使语言的细节,动作细节,穿着、表情这些也都叫细节。我更倾向于把沃尔夫对于细节描写这一特点理解为能够全方位展现新闻故事、人物的写作视角及叙述文本。一切有利于我们展现故事全貌的细微点都是细节描写。一文中一段描写:我们中学的校长去视察,在学校门口见到了王大鹏。校长开口说,“你是老王吧?”王大鹏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怯怯地说,“校长不能骂人。”可以说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但细致之处在于对人物情态的描写,读者印象深刻的是“王大鹏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怯怯地说”。人物性情,故事的动态感一下子就被这一细节展现无遗。

民生新闻设计的范围比较广,大到相关的会议小到邻里矛盾柴米油盐,这就要求只要与民生相关的话题一定要做到注意细节的把握。这些新闻一方面是帮老百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是设身处地的帮助百姓解决身边的一些困难。所以站在群众的视角来写新闻是重要的,设想一下读者的心态和需求这样就会生产出实用的民生新闻。好的民生新闻一定是具有敏感性和贴近性的,这两点能够突出民生新闻其本质的作用那就是为民服务。对材料的梳理使得事件的新闻点更突出,信息量更集中,找到切入点。这样的民生新闻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向读者展示出了他们所生活的媒介地理上的真实世界。

三、小结

故事化写作手法除了在民生新闻中可以学习借鉴外在各类新闻作品中也有应用。这些叙述文本有的是全面的应用了各种写作手法甚至是极具文学叙述方式,有的是突出一种手法的运用。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使之故事化,以创造出可读性强的叙述文本为目的思想才是民生新闻故事化写作手法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民生新闻需要记者的对材料的深度加工,由于其贴近性和可读性的特点民生新闻能运用到故事化的主要写作手法。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实际上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找到读者更容易接受的角度来写,又要写的读者愿意读,读后对他们的生活有指导性的意义是对当下民生新闻采写的核心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泽.民生新闻小札.[J].视听界,2004(1).

[2]程前、陈杭.望诊电视民生新闻[J].中国电视2005(2).

[3]李起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2011(1)第三版,上海:151-153.

[4]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第三版.

[5]南方周末,2012-5-31,第1476期.

[6]中国青年报,2012-12-8,第1435期(2).

篇10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被动进行知识学习也是常见做法。初中语文教学中僵化的教学模式与单一的教学法虽然能够较好达成教学目标,然而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沉闷下教学效率无法获得较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更加要注重文学素养的养成,较为沉闷的教学环境下这一目标达成也具有极大难度。

二、提升初中Z文教学生动性的意义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生动的课堂教学能够直接转变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各种知识的讲解都将更为轻松与系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语文知识学习时处于生动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被证明无法满足教学以及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整体创新的切入点。

三、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提升的策略

(一)依托情境教学进行课堂环境营造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已经被证明可以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间进行较好融合,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课堂环境营造也有利于生动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古诗词学习这一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诗词创作背景进行模拟,指派学生进行诗人角色模拟进行诗词朗读则能较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生动性提升做出贡献。相对轻松地教学情境下,教师所进行的基础知识讲解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将故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也可引入各种趣味故事,通过故事教学不仅可以较好保障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提升,也能较好进行语文相关知识的拓展。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于语文教材这一做法并不可取,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尊重教材知识构建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各种相关趣味故事的引入和应用。例如,在朱自清散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事迹,及其生活境遇等小故事讲授给学生。利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进行课堂氛围的活跃,通过系列相关知识的拓展更加能够降低学生对于课文深意的理解难度。初中语文教学本身的体系性并不强,各部分知识之间也并没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相关故事来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性也具有现实可能。

(三)转变教师角色增强教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