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英语谚语范文
时间:2023-03-19 19:4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学习的英语谚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you may never learn. (Thomas Edison, American inventor )
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Francis Bacon, British philosopher )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英国哲学家 培根. F.).
Eternal truths will be neither true nor eternal unless they have fresh meaning for every new social situation. (Franklin Roosevelt, American president )
E永恒的真理如果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赋予新的意义,要么就不是真理,要么就不是永恒的。 (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m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Francis Bacon, British philosopher )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 英国哲学家 培根. F.)
A book is like a garden carried in the pocket.书本如一座随行的花园。
A book is the same today as it a I ways was and it wi I I never change.好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A book that is / remains shut is but a block,束之高阁的书本,无异于木块。
A book tightly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闭卷不读,书同废纸堆。
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 好书如挚友。
A good book is a light to the soul.好书是人们的心灵明灯。
A good book is the best of friends, the same today and forever.好书如良 友,可相伴一生。
A hundred tricks are not so good as one well-learned trade,百艺不如一艺精。
A library is a repository of medicine for the mind.图书馆是心灵的良药。 (repository:储藏所,知识宝库)。
A man becomes I 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不耻下问才能获得学问。
A nation’s treasure is in its scholars.文人是国家的财富。
A single conversation with a wise man is better than ten years of study.与 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A spoon does not know the taste of soup, nor a I earned fool the taste of wi sdom.汤匙不识热汤的滋味,博学的傻子无智慧。
A teacher is better than two books,两本书不如一位良师。
After three days without reading, talk becomes flavorless,三曰不读书,便觉言语乏味。
An artist lives everywhere.艺术家四海为家。
An uncut gem goes not sparkle.玉不琢,不成器。
Any book you open wi I I benefit your mi nd.开卷有益。
Art is long, but life is short.生有涯,知无涯。
Art is the illusion of spontaneity.艺术是自发性的幻想。
Art lies in concealing art,隐而不露即艺术。
As we I i ve, so we I earn.活到老,学到老。
Ask a silly question and you,I I get a silly answer.提出愚蠢的问题,就会得到愚蠢的答案。
Ask the experienced rather than the I earned.向有经验者请教,不要向博学之人讨教。
Better wit than wealth,智慧强于财富。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 good.读书如交友,贵精不贵多。
Books are the ever-burning I amps of accumulated wisdom.书籍是积累智慧的明灯。
Brain is better than brawn.智慧胜过力量。(brawn:体力,肌肉)
By learning one I earns how to I earn.通过学习,人可以学会如何学习。
By not forgetting past events, we can take them as guides, in future events.记取前车之鉴。
By other’ 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读书让人充实,交谈使人明智。
Choose an author as you choose a friend.选书如择友。
Doubt is the beginning,not the end, of wisdom,智慧始于疑问,而非终于疑问。
Doubt is the key of knowledge,怀疑乃知识之钥。
Experience is a comb which nature gives to men when they are bald 经验是上天赐给老年人的礼物。
篇2
2、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3、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4、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5、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6、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7、阳春三月不做工,十冬腊月喝北风。
8、春天多一锄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0、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法应用 语言交际 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并不在意语法,最关键的是要别人明白他们表达的意思。而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终生都不会分析句子。相反,他们都可以自如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在起初阶段,新事物在其脑海中几乎是一片空白,随后才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在起始阶段,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人交谈,这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许许多多的语法错误会随之而来。然而,这些错误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这时,老师应注意只要学生敢于用新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就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
一 增强学生交际自信心
有些老师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语言上的错误,势必会导致日后不能准确使用这种语言,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对于错误不加纠正,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纠正,至少在初学者模仿阶段时,不断进行纠正是不合时宜的。这在某种程序上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并丧失信心。只要学生的交际能正常进行,老师就要表扬,就要鼓励。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不断地纠正语法错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感到厌倦,积极性受到挫伤。
如果在全体同学面前纠正一位腼腆同学的错误,也许他就永远不会再开口讲英语了。如果一位学生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批满了红错号“×”,他一定会感到沮丧,并会对英语弃而不学。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要因为语法上的错误而影响其进行正常交际。
二 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
一些习惯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中学老师认为,使用该教学法可以体现教学工作的有序性。他可讲完一个语言点再讲另一个语言点,而且可以从简到繁地讲。他可以教、可以练,可以测试,可以把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种程序上,这种观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语法翻译法有很大缺陷,它对整体理解和交际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以“Af-ter you,madam”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词,“you”是代词宾格作“after”的宾语。“After you”是个介词短语,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语的含义,那么知道这条短语和会分析它又有何用?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位担任外语教研组长的英语教师在应邀向带领学生在该校实习的外籍带队教师介绍该校情况时,面对几位美国同仁,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无论那几位外籍教师问什么,她的唯一答语只是“Yes”、“yes”,这使得几位外籍教师起初感到纳闷,继而感到生气。他们不能理解这位教师为什么只会不厌其烦地说“Yes”。这次谈话后,那位教师说,她根本听不懂几位外籍教师的问话。但可以肯定,如果他们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她可以分析他们所说的所有句子。另一个例子是我认为是称职的一一名英语教师,除了读英语单词和课文外,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只会说汉语。她被认为是位称职教师,只是因为她能按照英语课本清楚地解释语法内容。这种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学时就只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忽略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许多句子从语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对的。但这些语句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语言的这种特性要求人们不需只重语法而忽视习惯用法。
例如句子“他很精神”。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词,“很”是副词。按语法规则分析,名词前不能有副词。本语句的正确说法应是“他很有精神”。然而,当人们讲到“他很精神”时,没人认为它是个错句。这是因为本句是约定俗成的。尽管它的词语搭配是错误的,但却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因此,完全按照语法规则去分析和解释某些语言现象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只注重语法就只会浪费时间,而注重交际就会避免上述所讲问题的出现。
三 文化背景对交际的影响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例如,中国人常问对方“你多大年纪了?”既使与对方刚刚相识,此话也无伤大雅。而对西方人,尤其是对于女士来说,是绝对忌讳的不礼貌问题。中国人在交谈时.常谈到工资收入问题。
篇4
关键字: 语言 文化 文化差异 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 偶合现象
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
早在20世纪初,Sapir便指出语言与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Lustin&Koester,1999).Gumperz 和Levinson(1996)重新审视语言相对理论,将该理论从以语言为中心转变为以文化为中心。Hymes (1972) 提出语言能力包括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当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时,对于我们来说,避免接触它的有关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注意语言类型的研究而疏忽有关的文化知识。我国有不少的学生虽然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在交际中常会冒犯对方,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不愉快。人们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而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训练学生的文化感的重要性。这种关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正在我们新型的英语教师中展开讨论。" 学习和使用外国语言不仅是一个过程的本身,也是一个接触和知道外语的过程"。 它也要求全体英语老师应该有意识教学生语言和它的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努力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敏感性。
我们曾碰到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外国朋友一次参加一对中国新人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How beautiful you are!”一旁的新郎忙代新娘说:“where , where”(哪里,哪里),不料这位外国朋友听了大吃一惊,想不到笼统的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要举例说明。于是,他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都漂亮!”看来,要学好英语这门功课,前提条件是了解外国人的文化。
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时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交际中一定会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外语学习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以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的基础则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 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 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 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语言的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使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
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那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称呼语
在中国,交际双方即使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有时也使用“家庭内的”称呼,以示礼貌与尊敬。如:小孩称自己的父辈与祖父辈的人为“叔叔”、“伯伯”、“阿姨”、“大爷”、“奶奶”等等。诸如此类的称呼外国人听了不会觉得有啥亲热,更体会不到其中的敬意。他们笼统的用uncle 表示叔叔、伯伯、舅舅等,而且将李叔叔称为Uncle Li, 把人的姓放在后面。一般对于男士,他们在人的姓之前加上Mr ,而在女士前则加上Miss /Mrs / Ms.如李先生被称为Mr Li, 吴女士应该称其为Mrs Wu.在女子中已婚和未婚的又有所区别,Miss一般专指未婚者。
2.话题
跨文化交际通常是以谈话的方式开始的。中国人常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你几岁了?你一个月有多少的收入啊?这辆车你共花了多少钱?你有几个小孩子?等等。
英语教材JEFC第一册(下)Lesson 16 有这样一个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 it’s a secret.”在中国,若问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您老高寿?”他们一般都会自豪地告诉你他们的年龄。而西方人则忌讳这个,他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显得精力充沛,尤其是妇女。他们都不服“老”,因为“老”字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英美人视个人的宗教信仰、行动去向、年龄、婚恋、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为个人隐私,他们常不知道如何去回答这些问题,因而总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在国外,千万不要轻易地问这些问题。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才不会陷入尴尬。
3.体态语
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才用的;召唤他人走近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4.问候
中国学生在问候外国人时常按本民族的习俗来问候对方,如:Where are you going ?(你去哪儿?) Have you had your lunch?(吃饭了吗? )这几句话在中国文化里仅仅是起寒暄问候的作用,并不是要求对方以明确的答复。但对英美人而言,其含义就发生了变化。在英语中,“Have you had your lunch?”是用来建议或邀请对方一起吃饭的意思;“Where are you going ?”不是问候语,而是一种询问,他们会认为你干涉了他们的私事,会产生反感。
4.敬烟与敬酒
中国人敬烟比较频繁,甚至当客人说不会抽烟时,还要一个劲地鼓励对方“抽根玩玩”。英美人敬烟最多一次,而且酒席上不抽烟:抽烟前往往要说“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征得老人、女士和不抽烟的旁人的同意。英美人敬烟方式是把香烟弹出让对方自己动手取,敬人的手是不碰烟卷的。中国人往往是敬烟者自己动手从烟盒中抽出香烟递给人,甚至远远地扔给对方。在敬酒方面,英美人没有劝酒习惯,可以提议客人喝酒,但如果客人不想喝,则完全是“主随客便”。而中国人劝酒有时近乎是“灌酒”,非得客人从命不可,似乎不一醉就不能方休。
5.帽子
英美男士若戴帽子进入别人家是一定要脱下帽子的,否则会被看作是极大的无礼。而且帽子不可放在床上,因为死人准备入殓安葬时要戴上帽子。中国人除非表示尊敬或敬意,否则在室内不一定非得脱帽子不可。把帽子扔在床上当然不值得推崇,但在中国人看来并没有犯什么大忌。
6.对赞扬与恭维的话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外国人常常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和恭维中国人时,中国人总是不知所措,或过于谦卑或贬低自己,甚至还反复的给予否认,以至造成了前文所述故事中的闹剧。
7.表示关心
中国人如果看到别人生病会关心地问一下他的病情,但对于外国人而言,他们不但不会领情,还可能会生气。因为在西方国家,他们不会轻易地给别人提出建议,毕竟他们的独立意识比我们中国人要强。在英语中表示关心的方式一般为普通的询问,如:You seemed rather tired ? Are you OK?
8.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如red 这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 --- letter days (节假日)。尤其是在中国,红色象征着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 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 ( 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 ”, 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在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往往注重母语的、和目标语之间词语的对等置换,从而导致曲解某些词语的意义。如有人把“He is a gay guy.”理解为“他是个快乐的男人。”而事实上,在美国俚语中,“guy”常用来指“同性恋的”。英语学习者如不理解这些文化特点,就无法对某些词汇、短语以及语法的内涵加以思考,更不用提对它们的正确理解了。这下如不懂中国文化就不可能理解“中庸之道”、“墨守成规”一样。缺乏西方文化常识也就很难理解什么是“This is my Waterloo!”(指一次失败)。
看来,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只有首先去了解了才会有的放矢地运用英语这门语言。不过,中西方文化尽管存在着许多差异,在有些地方也存在着相同之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而这种相似性又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比如“披着羊皮的狼”在英语中表达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是“in the same boat”;“blue print”为中文中的“蓝图”;而“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可想而知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思而后行”了。因为有共通性,因此“English learners”在学习英语时就显得稍稍有点简单了。为什么是“稍稍”有点简单呢?因为英语中一个单词有好多种意思存在。如单词“freeze”一般解释为“结冰”,而在美国,许多人都已经拥有了私人手枪,于是,“freeze ”在他们中间就解释为“不许动”,如果你不理解这个意思,也许麻烦就来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象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透过该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等文化特征。但是,长期以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还未能被得到清楚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一种是认为中学阶段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另一种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法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新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我们已经知道,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的交流中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等进行得体、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程度。所以,语言和语言的运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就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而言,仅仅理解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了解文化的各个不同的层面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在实际交际中做到从容不迫。
文化教学其实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评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正确引导,千万不能让学生有那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不能自我贬低,也不能自高自大。要正确看待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和语言,要正确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文化教学的方法各式各样,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只有将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于交际实践中,学生们才能领悟学习目标语文化的作用,才能减少学生因受母语影响而产生一些语法错误。如中文中的“鼻青脸肿”应该翻译为“You’ve got a black eye”;而“black tea”表示红茶的意思。
2.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了解、接触西文文化的机会。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提供多样性的练习。学生学习外语时,常表现出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也从练习的角度进行强化、巩固。Pair work , 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 等都可能会促进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英语,快快乐乐用对英语,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书目:
1.左焕琪 《外语教育展望》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具体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2-02
教育部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即课程要求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的单一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并应用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培养其英语应用能力更是尤其重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成的教学策略体系,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相互交际,提高其语言能力等诸多优势,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无疑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这一哲学思想。合作学习主要通过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表明同时进行贯彻的,同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合作学习别典型的学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作出了下述论述:“合作学习为推动教育有效开展的所有手段的整合。各个受教育者从教育环节内进行合作为上述全部手段的性质。从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彼此的合作主要借助受教育者团队活动过程中有效落实,团队往往通过几个成员产生。团队即为社会组织机构,受教育者从团队内借助彼此影响还有沟通来进行学习,另外同时能够借助自主分析来掌握知识”。[2]我国教育人员王坦指出:“合作学习主要想要推动受教育者能够从团队内彼此推动,保持科学合理的交流沟通,能够为一致的目标而奋斗和努力,同时将团队综合成绩当作奖惩的关键基础的教学策略机制。”[3]虽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不过能够发现合作学习往往将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当成关键的目标,受教育者彼此的互动学习当成一致的性质,另外推动老师同学生、老师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2.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在合作学习得到展示的理论关键包括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社会互赖理论、认知精致理论。上述理论最关键的即为从教育过程内受教育者往往将团队活动当成关键的方式。社会互赖理论指出积极互赖(合作)能够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受教育者彼此产生影响同时相互推动,从而能够不懈奋斗。“合作性目标结构(同竞争性截然不同)为受教育者进行团队活动营造了非常关键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其进行团队合作。所以,受教育者想实现自身目标,则团队内的受教育者一定要推动其他受教育者为团队目标而不懈奋斗,同时,特别关键的即为应推动其他受教育者能够真正做出自己的贡献”。认知精制理论,斯莱文教授在精制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教育过程内的精制能够推动受教育者认知传授的知识同时开展相应的活动。精制特别科学的途径即为给另外的受教育者论述材料。
二、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学习,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教学中可采取小组(4~6人)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编组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差异,为了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分组原则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4]即小组间水平相近,每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性差异。综合一切可能影响到合作学习方式的因素,搭配协调好每个小组成员,使每个组员能融入集体,自觉的参与小组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
1.课前演讲。每次上课拿出10分钟由一个学生演讲。演讲的内容由小组成员课下共同准备完成。演讲本身5分钟,之后的提问讨论5分钟。组员准备演讲时挑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翻阅适合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杂志和报纸。选中喜欢的文章,调整文章的长度和语言难度。做演讲前把生词写在黑板上。演讲开始时首先介绍演讲的概要。过程中,演讲人将重点呈现板书,其他学生则适当地做些笔记。结束后由演讲者向听众提问有关讲座内容方面的问题。或回答听众的提问。
2.学生组织课堂教学。将阅读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单词和词组等等。共同合作然后把收集好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做成PPT,在教育过程中,所有团队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论述。老师按照课堂展示来评定成绩。推动其他团队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合观念的水平做出一定的奖励。在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应及时开展辅导。在团队活动环节内老师应实时进行监督,推动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团队活动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实时检测,向学生提问其他部分的难点,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
三、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合作学习能够推动所有受教育者真正投入到教育过程中。从合作学习起步阶段,学生自身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增强。通过此类方式能够推动学生树立主体观念,因此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合作学习能够从不同角度产生关键的影响,除了能够增强受教育者语言文化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增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由于掌握沟通交流技巧为当今社会必然的要求。合作学习给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学生能够和另外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处理难点。因此能够推动学生树立合作观念,给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摆脱“因材施教”造成的束缚。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内有效普及“合作学习”,能够在不同角度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合作学习从大学英语教育过程内得到了明显的展示,同样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老师要勇于研究,科学有效的从教育过程中借鉴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能够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推动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推动学生树立协作思想。同时应当了解到大学英语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整体性,英语教育通常而言非常繁琐,不管通过何种手段开展教学均将产生一定的约束。所以,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展示灵活性、多样性、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0,(2).
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学;学术重点;体系分析
在全球化的新时期下,商务英语成为主要的社会交际语言,在世界各种商务活动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商务英语作为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国内外学者加强对其理论体系和学术重点的研究和探索,以完善商务英语语言学的构建体系,提高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学术重点
1.加强语言学的商务内涵
第一,商务英语语言学要依据语言学的资料库,扩展英语语言已有词汇的商务意义,或者将已有的英语词汇转变成具有商务含义的单词或词组。
第二,商务英语语言学要加强对商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行为语言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商务行为语言就是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对具有特定意义的行为举止进行阐释的语言。例如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种商务特定行为,主要包括询问、商讨、磋商、拒绝、接受、考虑、道歉等,对于这些具有商务事务处理的标志行为应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
第三,商务英语语言学除了对具有特定商务意义的行为语言进行研究以外,还要对商务过程的英语语言进行探索,以利于整个商务活动高效顺利地进行和完成,其主要包括商务活动语言的形式、结构、修饰、语气等,根据不同的商务活动要制订不同形式结构的商务语言,还要综合考虑商务活动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让商务英语语言学更加丰富多彩。
2.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具体研究范围
第一,加强对公司人员商务语言沟通时采用的商务英语语言的研究,主要包括在商务活动中涉及的口头、书面及正式交谈时所使用的专业和非专业语言,并且涵盖了所使用商务语言的结构、内容和风格。同时,企业内不仅商务人员需要掌握好商务英语语言,公司其他人员也要具有一定的商务英语语言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协调和管理商务活动的进行。
第二,企业开展商务活动时,要根据企业不同部门的业务专有属性进行不同语言类型的研究,例如贸易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要加强对商务英语语言学更加深入的探索。
第三,加强对商务英语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专有语言研究。这是将商务英语语言学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构建全面的商务英语语言体系,主要包括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商务英语学术的报告、讲座、编辑出版等活动,还有相关的商务英语咨询和辅导培训等。
第四,加强对商务英语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特色语言研究,例如商务活动在媒介、报刊等平台上传播,进行报道和评论时应该采用规范合理、具有行业特色的商务语言。
第五,针对商务英语具有的国家文化差异化特性的语言研究。加强商务人员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所必需的语言素养体系建设,包括文化理念、专业知识水平、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等。
二、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从微观角度来说,商务英语语言学是属于应用语言学类别下一门由商务和英语两种学科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互融合、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独立分支综合型语言学科;从宏观角度来说,商务英语语言学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型语言应用学科,将语言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三大类别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商务功能语言学、商务话语分析、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商务社会语言学、商务语料库语言学、商务英语教育学、英语经济学、商务英语研究方法等。
对商务英语语言学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商务英语语言的本体性、应用性和人格化方向取得理论性和实践性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商务英语语言的本体性是指英语语言在跨国际文化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特性与功能;而商务英语语言应用性是在商务过程中促进商务顺利完成的语言应用策略与技巧;而商务英语语言人格化则是指商务人员进行商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企业动态和行业动态,国内文化和国际文化,口语交际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因此,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以跨国际、跨文化、跨学科为理论基础,加强英语语言的商务内涵,确保商务英语能够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标准化、多元化、差异化体系建设,改善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技巧,使其得到更加准确、规范、有效的应用,确保商务英语语言发挥出自身的独特魅力,促进国际商务活动顺利高效完成,提高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7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学习成绩
一、引言
长期以来,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同类型的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别,其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尤其重要。这两种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中都发挥作用。普通高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如何?内外部动机对英语学习成绩究竟能产生什么程度的影响?教师如何激发动机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呢?我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期望通过内外动机的有效转化和运用,寻求提高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二、理论依据
1.武德沃斯的“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用驱力解释动机,认为行为的动力是个体内部状况所产生的驱动或需要。
2.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下意识地受到别人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及对象
本研究目标在于揭示内外部动机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从而激发和转化内外动机、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反思、总结,力求对改善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有所裨益。
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学生,实验对象为我所任教高一(1)班和(3)班。
2.调查过程
在研究实施阶段,我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本校高一年级128名学生发放问卷128份,收回问卷121份),回收率为94.53%。本研究时间是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跨度为一个学期。具体研究过程为:事先将学生按照入学及几次考试成绩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组别,然后发问卷,按照不同组别回收。本问卷一共包括20道题目。问题1至3关于无学习动机,问题4至16关于外部动机,问题17至20关于内部动机。
3.调查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表1 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
由表1可知,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都在3分以下,而且外部动机的平均值低于内部动机平均值0.37分。这说明在被调查者当中,外部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而无学习动机的平均分略高于3分,而且高于内部动机平均分0.08分,高于外部动机平均分0.45分,说明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只是学习动机强弱程度不同。
表2 三组学生的问卷调查
由表2可知,学习成绩与内外部学习动机很有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内部动机(2.53)明显高于其外部动机(3.13)。学习中等的学生的内部动机(2.84)和外部动机(2.92)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其内部动机(3.16)则明显低于外部动机(2.90)。
结合上面的数据可知: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较高的相关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也高。尤其是学生的内部动机越高。我经过访谈也得知,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给予A组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C组的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易出现学习倦怠,明显阻碍英语学习的进行。
4.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鉴于以上调查及分析结果,我决定进行一些实验激发C组学生的动机。文秋芳(1996)指出英语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规划。只要目标切实可行,成绩逐步提高,兴趣就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从学习目标着手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为:从所任教的高一(3)班的C组学生中挑选8名,以课文默写为例进行实验(高一上学期共两册书,六个单元,除其他听写任务之外,每个单元都进行了一次关于课文段落的默写,共六次)。前两个单元,这八位同学被要求一次性完成默写任务,但是从第三单元开始,其中五名学生的默写任务被分解为两次完成,接下来的两次默写中,最差的一个学生可以三次完成,另四个仍然保持两次完成一个默写任务,最后一次默写八个人全部一次性完成。六次默写成绩如表3。
表3 默写成绩(总分100分)
表4 测试成绩一览表(总分100分)
由以上表格中默写成绩和考试成绩(表4)的变化可以看出,进行目标分解的五位学生成绩变化较大,另三位学生成绩则基本保持不变。可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分解其默写目标,设定为他们努力后所能达到的分目标,然后设定更高一级的目标,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通过课堂观察,我还发现,不但这些学生的成绩有所变化,而且其课堂表现有很大的变化,变得积极、主动。但是,研究也发现,英语学习者仅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还不够,还需要付诸努力,即动机和努力程度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成绩。
四、对教与学的启示
根据对课题的调查、实验的数据分析可知,动机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巨大。即使学生英语基础差,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和个体的努力,完全有可能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很有效的途径,通过分解目标能激发学习动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不宜过高。其次,学习动机能激发学习兴趣,反作用于学习。第三,学习动机加上努力程度,可以让个体更有可能成功。第四,在学习动机之中,内在学习动机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是推动学习的内动力,相对而言,外在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弱而且短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转化两种动机,并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长期的兴趣,而不是短时的兴趣。总而言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状况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均可以最佳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动机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可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热情去学习。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动机,尤其是内在动机,他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目标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激发动机的策略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77.
[2]冯宁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生英语,2010(7):34-37.
[3]高一虹,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29-38.
[4]梁燕.情感动机与外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教育研究,2003(5).
[5]马广惠.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37-41.
[6]伍碧鸽.成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行动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第2期.
[7]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篇8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特殊性 特点 必要性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71-0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在教学内容及教育体制上相对比较固定的专业,面对教育体制的转型与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挖掘出更加可行的办法来适应这个社会教育变革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更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汉语言文学有着非常悠久和长远的教学历史和良好的教学传统文化,是一门专门培养专业性汉语言人才的学科。随着科学的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前进,由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特有的性质,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逐渐降低,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就I率逐年递减,就业压力巨大。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已成为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了使自己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作为技术类专业的人才相对企业来讲是非常抢手的,比如建筑业、机械业、化工业、医学界等,此类专业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深得各大企业的欢心。而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素,对于各大企业来说,不是很乐观。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他理工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一切都是按数据来证明,而汉语言文学学科没有专业知识很强的定义,在社会上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出自身价值,只是作为一种隐性价值而存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只能称为没有固定职业的特殊专业。但是,汉语言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存在于各类学科之中,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体现,这就要看从怎样的角度去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相对的隐性价值的特点,不能把此专业和其他理工类专业做比较。理工类是直接能对企业产生经济影响,把自身的价值快速地显现出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的过程是漫长的,不能直接把自身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因此,不能把其专业与理工类专业相提并论。
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在人文社科方面,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汉语言文学通过人文精神作为最直观的传输媒介,在整个过程当中起着增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决定性作用,具有极大的中外优秀文化经验和遗产,主要包括人类生存的含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对祖国、对民族、对团体、对个人及其余人员的认知上。汉语言文学专业跟别的专业不同,没有一个确定的职业方向及定位,汉语言文学主要是主张关注学习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虽然说汉语言文学创造的价值是没有办法直接去比较和评价的,这就造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人员从业时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学习人员想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充分地提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过程。
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重要性
起先,想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在企业和各个行业的人事选拔当中,汉语言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较好的语言叙述能力能够更好地在人事的选拔当中展现,主要表现在人的基本素质当中。只有顺应了社会的这一需求,学习中培养和提升人的全面性和高素质能力,才能更快地适应这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然后,素质教育的一步一步充实也就要求我们要连续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出高质量的专业人员,全方位地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性实力,提升汉语言文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性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这就要求从教育理论方面和现实行动实践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把专业人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步入社会从业大潮创造基础。汉语言文学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老师、文案秘书、采编人员等工作,但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学科单位工作,也有一些从事经济金融、建筑地产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上也公布了一些汉语言文学就业相关的职业,这就充分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所以,想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的应用性知识,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4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
4.1 汉语言文学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性文学能力的学科
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汉语言文学学科已经得到了相对辉煌的成就,给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文化领域内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对全世界来讲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并不能成为社会的职业类型,因为它不能直接给社会带来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使此专业的人才在求职路上受阻。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能够达到学有所用,把自己的价值给体现出来,如今,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课程,如文秘学、国际汉语、新闻传播学等,这样的举措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求职的顺利奠定了基础。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所有专业就业率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较低的,这也说明了此专业的就业形势的紧张,高校对于教学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4.2 专业内容缺乏实践性知识
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是此学科的宗旨。然而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使得此专业的学生在社会的实际运用中无从下手,这也造就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中就业率低的事实。
4.3 从就业的方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远远低于同是从事文学类学科的专业,如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等。面对如此的就业劣势局面,高校汉Z言文学专业的有关人员不得不从就业的角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来考虑,把教学的内容同就业相结合,开展一些相关职业教育培训活动,让学生走入到社会中去,从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提高自己将来的就业机会。
4.4 从学生深造的方面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现在如今,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何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呢?我们不得不考虑下自身的原因。当今,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加大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人才的质量,即是否有全面稳固的专业知识。因此,面对当下的社会形势,为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的各方面需求,不但要掌握好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把继续深造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有力保障。只有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深更全面的专业性知识,不断地提高整体素质,能在就业紧张的浪潮中先露头角,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发挥出来,给自己乃至社会带来财富。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具备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是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也是愈演愈烈。随着就业压力浪潮的袭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们受到这个专业特殊性的影响颇大,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塑造当中,就必须科学地了解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把科学先进的教育资源与合理可行的有效措施相结合,达到更加优越的应用性效果,更好地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 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78.
[2] 钱慧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40-142.
篇9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同时,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我们在教育教学汇总,也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绝大多数学生智力的差异主要是学习速度的差异,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智力中等的学生同样能完成智力上等的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
因此,本人希望能通过本次研究,寻找对策,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利于他们的学习。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人研究的是所教的4个班的五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本人发现,目前所教班级存在以下几个不良习惯:书写上潦草,印刷体和书写体不分;首字母小写和标点符号遗漏;忽视朗读,不注重语音语调的模仿;虽然会单词和句子,听而不知其义,会读却不会默写。
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学生在三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从四年级开始,逐步下降。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预习、及时订正和复习等方面做得不到位。这都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以下是本人对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部分成因:由于PEP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内容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并出现了四会句子,部分学生读背的学习习惯没能培养好,一直停留在三年级认读的阶段。教师精力有限,对部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培养不够。部分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家庭作业,学生的课后查漏补缺的监督力度不够。
三、怎样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要求和着手。
教师层面:
(1)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理解尊重爱护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英语的喜爱和兴趣才是他们积极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2)实事求是:教育教学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词汇课,一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直观教学,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五上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Part A Let's Learn 一课时,可以把牛肉干,茄子等好拿的东西带来。Part B Let's Learn 一课时,可以准备盐、糖和醋等物品,让学生品尝再学习salty、sweet和sour等词;二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如五下Unit 3 My Birthday Part A Let's Learn 一课时,采用Before and After 游戏,促进学生12个月份的学习和记忆。
如对话课,可以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创设情境。如五下中关于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可以用学生运动会、春游和课间活动等拍下来的照片进行描述。这样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觉得很真实亲切,谈话交流的欲望便更强烈了。
(3)评价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
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背诵成绩等都可纳入评价标准。教师不是唯一的评委,可以与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这样,利用了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进他们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从学生层面:
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品;铃响就安静。
课中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具体表现在听力方面,能听懂老师的英语指示,能重复老师的表述,能用所学句型表达听力答案,预习不仅是看懂词句,更要听原声录音并模仿;口语表达方面,能响亮的说英语;日常热身时,涉及过的话题能交流;朗读时能用良好的语音语调朗读,多跟读原声录音,分角色朗读时能加入动作、改变声线。
课后作业书写规范,及时完成不拖拉。英语的书写包括字母、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以及由标点和单词组成的句子。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小学生在四线三格本上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做到大小写、笔顺、连笔、词距、标点和格式正确,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在新授单词、词组或句子时,一定要坚持黑板示范,学生书写操练,这样学生才能更真实准确的感受到。并且,书写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四、小结
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生动、友好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合作学习,每位学生都能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达到最终学好英语的目的。经过一个学期多的研究和实践,这届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与我所带的上届学生大不相同,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
篇10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言外行为;英语口语教学
一、引言学术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奥斯汀提出而进一步发展得到的。当今,言语行为理论更加完善,研究成果更加丰硕,为揭示语言的本质、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概括地来讲,语言的“言有所为”与英语的交际应用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交际目的就是用语言来做事情。本论文就奥斯汀的三种“行为”模式理论,尤其是言后行为理论探讨其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启示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改善英语口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一)言语行为理论形成及发展。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著名哲学家奥斯汀(JohnLangshawAustin),于195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所作的题为《论言有所为》(HowtoDoThingswithWords)中首先提出的,并率先开始探讨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他提出语言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他对语言交际的实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语言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例如,“Ibetyousixpenceitwillraintomorrow.”和“lnamehtisshipElizabetl1.”这两句话不是在陈述,而是在实施“打赌”和“命名”这两种行为。为此,他将这类句子称为“行为句”,以区别于真正的“叙述句”。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引起了大量的哲学论述,其中美国哲学家舍而的影响最大。他首先提出“言语行为”这一名词并将言语行为系统化,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他的努力下,奥斯汀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二)Austin的三种“行为”模式。根据Austin的理论模式,大多情况下,说话者在说话时,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e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同一句话可以从奥斯汀的三种“行为”模式来分析。如“TheroomisSOcold.”从言内行为角度看,说话者通过这一语言结构,表达了字面含义,而没有任何的交际意图。根据这一层面,口语教学应重视基本语言知识的传授,如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递字面意义、实施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角度看,说话者可能抱怨房间里太冷、不舒服等。这一层面的含义可以借助于不同的语气、语调或表情来传递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相应地,英语口语课应培养学生灵活、自然地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正意图:从言后行为看,听话者领悟了说话者的意图和含义,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或实施了相应的动作行为,如听话者打开了电暖风或打开窗子让阳光照射近来等,这就是言后行为。在不同语境下,实现了用语言的多种功能,达到了用语言做事情的目的。所以,英语口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使英语起到表情达意、做事情的作用。学术
三、言语行为理论的英语口语教学启示
(一)英语口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社会语言学家Goodenough认为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Goodenough,1957)。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在《语言论》中曾指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Sapir,1964。)在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塑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塑造着各个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言语行为往往会有不同的交际功能。由于文化差异,言外行为常常不能被听话人正确理解,交际中会出现冲突与误会。因此,外语教学内容应涉及文化、背景等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应根据特定言语交际环境,正确理解、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英语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直接途径,语言输出的准确、到位关系到交际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言外、言后行为的实现,因此,口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二)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于词汇、语法知识的灌输,教学生如何做题、拿高分,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读写及应试能力,但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学生学到的哑巴英语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学生掌握了符号、语法和词汇,但无法通过口语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以言指事的言内行为将难以实现;即使实现了以言指事,说话者的意向性即其真实意图也很难充分表达出来,以言行事的言外行为及以言成事的言后行为都将难以实现。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语表达、交际能力愈显得重要。因此英语教学应针对学生口语技能的培养应进行多层次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张口难”的障碍,将口语教学置于一种现实、真实、宽松而又富有情趣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以期学生掌握准确、流利、得体的英语口语。由此可见,学校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口语教学中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的英语教学大纲,学生准确、熟练的应用所学英语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语言是传递信息、做事情的工具和载体。只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语境发挥符号、词、句的功能,才会将英语用之于“指事、行事和成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学应创设真实、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氛围;选择合适的口语教学材料,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表达法并勇于开口表达;再者,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拓宽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层面,提高其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恰当地应用语言,为交际能力的培养铺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