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22 22:2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敬老院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全县五保对象基本情况
农村五保对象身处社会最底层,住房条件十分简陋,生活水平极低,为努力提高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我县高度重视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发展。?2003年以来,在盟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建设了西干沟、上都河两处农村敬老院。
西干沟中心敬老院,位于大北沟镇中部(原西干沟乡政府所在地),建设于2003年,项目计划投资约40万元(与2005年黑山咀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20万元合并建设),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0平方米,建房32间(其中院民宿舍22间,厨房2间、餐厅3间、浴室1间?、活动室2间、仓库1间、锅炉房1间),该敬老院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主要为多伦县南部乡镇的五保户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目前,有工作人员4名,床位70张,供养五保老人65名。
三、敬老院存在问题
(二)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水平低。建设农村敬老院时,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建设工程只能首先保证院民宿舍、厨房、餐厅、锅炉房等必要房屋的建设,没有单独的医疗室、活动室,只能挤出院民宿舍充当,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敬老院的供养能力。敬老院日常生活设施简陋,如卫生室缺少简要的医疗、保健、消毒器械及必备药品,餐厅缺少必要的消毒设施、厨房缺少活面机、馒头机、蒸车等食品加工器具。入住人员少时,食堂人工做饭还可以维持,随着入住人员的增加,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更显的紧张短缺,对院民的服务仅限于吃保、穿暖等基本生活需要。敬老院服务很难从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服务提升到精神生活服务,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开展不起来。
四、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现有农村敬老院管理,保障院民基本生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工作和服务,充分发挥敬老院院务管理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监督管理。在保障五保老人衣、食、住、行、医最基本生活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和领导五保老人开展一些棋类、书画类、文艺类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真正让老人们在敬老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发展院办经济以副补院,能解决多大困难解决多大困难。充分利用敬老院现有的耕地菜地,种植玉米、土豆、蔬菜等农田作物;扶持敬老院开展投资小、无风险、见效快、技术难度低、易于掌握的家畜家禽饲养,如:养殖肉猪、鸡、奶牛等,努力提高院办经济收入,补贴院民生活。
(三)完善生产生活必备的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各级部门要加大对敬老院运行的投入力度。更换两处敬老院部分陈旧设备,添置的新院民生活必备物品。供养人员达到60人以上应该单独设置卫生室,配备简要的医疗保健器械、餐厅配备必要的日常用具消毒设备,厨房活面机、馒头机、蒸车等设备,以便更好的为五保老人提供服务。
(四)加大敬老院新建扩建力度,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比例。目前我县两处农村敬老院最大收住能力只有140人,集中供养比例低,还需要加大扩建和新建力度。新建多伦县大河口乡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争取早动工、早使用。
篇2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敬老院机构队伍建设,完善管理运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根据《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敬老院机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乡镇敬老院是政府兴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为五保供养对象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优质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保供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率大幅度提高。但是,乡镇敬老院机构和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乡镇敬老院机构性质不明确、管理运转经费缺乏保障、管理服务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五保供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强乡镇敬老院机构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克服困难,强化措施,尽快理顺乡镇敬老院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乡镇敬老院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努力实现乡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新突破,促进农村五保供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机构队伍建设
(一)依法为乡镇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根据《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乡镇敬老院作为政府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要按照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二)配备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按照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低于1:10的比例配备。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由管理人员(主要指院长、会计)、服务人员组成。管理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编正式工作人员担任,从现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调剂。对乡镇敬老院院长的选聘,要综合考虑年龄结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个人总体素质,特别要考察对五保供养事业的热爱程度,新聘院长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院长人选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报市民政局审核同意。
(三)建立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选聘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制定《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选聘实施方案》,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岗、公开公平的原则,招聘热爱社会福利事业、年富力强、有爱心的人员作为专职服务、医护、炊事、保卫等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要逐步向专业层次发展,重点招聘从专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加入乡镇敬老院服务管理队伍,提高乡镇敬老院服务管理的专业化、知识化、规范化水平。招聘的工作人员经过考试、考核和体检,符合条件的方可正式上岗。乡镇敬老院招聘的服务人员需年富力强,年龄不得超过50周岁。
(四)加强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管理和培训。要建立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确定岗位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程序,明确岗位责任,落实责任到人。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工作成绩与个人待遇挂钩。实行责任追究制,失职必查,违章必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办学或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定期举办乡镇敬老院院长和服务人员培训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五)建立乡镇敬老院管理运行资金保障机制。乡镇敬老院管理运行资金主要包括日常管理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管理运行资金要列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按月拨入敬老院账户,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逐步落实市级统筹。乡镇敬老院要对五保供养资金、日常管理资金、工作人员工资、经营性收入、捐赠资金等实行分账管理,理清账目,确保专款专用。强化对管理运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及时足额供给、合理使用。
(六)加强乡镇敬老院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建立健全乡镇敬老院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按照《济宁市乡镇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抓好各项服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开展好省等级乡镇敬老院创建活动,推广规范化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改善院容院貌,美化绿化环境,推动服务管理再上新水平。
三、确保乡镇敬老院机构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乡镇敬老院机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强化工作措施,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任务目标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集中时间、精力抓好工作落实。民政部门要搞好调查,摸清乡镇敬老院底数,核实工作人员数量,搞好综合协调,为建立健全乡镇敬老院管理运行机制奠定基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抓紧为乡镇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选聘实施方案》,搞好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招聘、培训等工作,及时为工作人员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手续;财政部门要保证乡镇敬老院管理运行资金补助逐年增加,逐步实现敬老院运行资金市级统筹;卫生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搞好乡镇敬老院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监察、审计等部门要抓好对乡镇敬老院机构、队伍建设和管理运行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督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篇3
为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的建设管理水平,达到“院务规范、干净整齐、服务优良、老人满意”的要求,按照市主要领导指示和市民政局《关于切实加强敬老院安全管理和五保对象走访慰问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我市敬老院建设管理的实际状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敬老院建设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院务管理,确保敬老院规范运行
各镇敬老院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老人守则、服务、会议、护理、医保、膳食、卫生、安全、财务、请销假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所有工作过程都要形成详细的记录。
(一)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每天4次巡查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和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午夜后四次巡查,及时掌握在院对象的起居、健康、在位等情况,特殊情况下和对患病等特殊对象应增加巡查次数;有条件的敬老院要安装覆盖全院的监控设施,随时掌握院内动态。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和外出请销假制度,对出入院人员做好登记,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敬老院;严禁五保对象不请假外出,确需外出的原则上应安排专人陪护,携带有敬老院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的出入证,并及时做好请销假登记,以防发生走失、意外伤害等事故;五保对象在外过夜的,必须由其亲属到敬老院衔接好,并签定相关协议书。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镇分管领导每月、镇民政干事每周、敬老院院长每天要对敬老院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值班人员每天对食堂食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不购买不食用变质食品。五保对象房间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使用各类大功率电器,坚决抵制乱拉、乱接电线现象。
(二)切实抓好卫生管理。敬老院应建立卫生责任制,实行卫生区包干,对绿化区、公共场所、公共厕所卫生由专人负责,宿舍内卫生由院民自己负责,生活不能自理的由护理人员负责。敬老院室外要做到环境整洁、舒适美观、布局合理,院民宿舍内要通风、无异味、无明显灰尘、污迹和蜘蛛网,无乱堆乱放,窗明地净、衣物摆放整齐。院民个人卫生做到“五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换洗衣服。要对院民进行定期体检,建立院民健康档案,医务室必须备有常用药品。要建立卫生评比制度,做到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初评、一季一大评,对卫生保持好的个人要予以表扬激励。
(三)注重五保对象的日常照顾。积极动员并组织五保对象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每个入住人员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镇分管领导、民政干事和敬老院院长至少每半年要与在院五保对象进行一次谈心,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发现五保对象思想波动、情绪反常时,应安排专人看护,并做好思想工作,及时消除隐患;定期聘请社工或心理咨询师进行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防止发生事故或非正常死亡;对行动不便的五保对象,在就餐、如厕时,应安排人搀扶,避免滑倒、摔伤;及时化解五保对象之间、五保对象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确保院内生活氛围融洽和谐。
二、规范财务管理,维护五保老人的权益
(一)规范财务管理。集中供养经费必须按时足额拨付敬老院账户,分散供养经费必须按时足额打入个人账户,五保供养经费必须做到管理规范,收支账目清楚。敬老院经费实行一支笔审批,重大支出需经院务委员会讨论并报上级批准,各项收入(包括社会捐赠)均应入账,不得账外循环。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办事,五保金只能用于院民生活,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发放工作人员补助。财会人员应妥善保管好敬老院的款物等,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条例,单位库存现金原则上不能超过1000元。
(二)科学分配五保供养经费。集中供养经费原则上按下列比例分配:伙食费占60%,零花钱占8%,衣被费占10%,日常生活用品占2%,其余统筹用于院内易耗物品、医疗、殡葬处理等开支。
(三)合理安排好五保老人伙食。敬老院要建立日常食谱制度,伙食安排要每天有荤菜,荤素搭配,早晚有干粮,每逢重要传统节日(端午、中秋、春节)要安排聚餐,标准“六菜一汤”以上(不含冷菜),镇分管领导、民政干事,敬老院工作人员要同五保老人一起聚餐。重要节日镇党委、政府要组织走访慰问,为五保老人添置新衣被,安排各种庆祝活动,把对五保老人的关心、关怀、关爱之情落实到位。市将不定期不通知对各敬老院伙食情况进行专项抽查。
(四)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建立民主理财制度,院务管理委员会要有半数的五保对象参加,健全五保老人参加的物品采购制度,当日采购的物品要由当值的五保老人对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后入库,每月定期公布敬老院财务收支账目。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坚持“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自我发展”的原则,完善制度,改善环境,提高我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敬老院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按照上级领导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需要,建设标准化敬老院。
(二)理顺和明确敬老院管理体制,使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大对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底全镇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
(四)解决敬老院供养资金缺口,提高供养水平。
(五)提高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六)建立镇敬老院工作监督考核制度。
三、工作内容
(一)组织实施。将敬老院建设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五保供养服务网络,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敬老院建设与管理。
(二)供养对象。敬老院在优先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供养对象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有需求的五保供养对象,向他们提供吃、穿、住、医、葬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同时,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提供必要的供养服务,并逐步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各项生活服务。
(三)供养资金。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所需资金及工作经费在镇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同时通过开展敬老院自身生产、拓展服务范围、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改善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
(四)对五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年年核实,保证五保对象供养率85%以上。
(五)基本建设规范。根据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在敬老院内合理划分生活、生产及娱乐康复等区域,配置必要的膳食制作、医疗卫生、文体娱乐、洗浴、消防及办公管理等设备设施。
1、在醒目位置悬挂标识。
2、设计先进、合理,符合国家《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达到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床位140张,基本满足全镇五保的生活需求。
3、生活、生产、娱乐康复等区域布局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设;院容美观,环境清洁;生活区空地作物和绿化面积达90%以上。
4、实现四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
5、居室、卫生间、浴室、走廊、楼梯等设施符合无障碍设施规范要求。
6、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少于10平方米,每床位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居室朝向良好,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居室内配备供暖和降温设备,并配备床、桌、椅、柜、被褥等必须生活用品。
7、辅助用房设置办公室、厨房、餐厅、储藏室、医疗保健室、活动室、浴室和公厕、娱乐室、康复室等功能室。
8、厨房、餐厅分设,卫生整洁;炊具齐全,配备餐具消毒和食品保鲜等设备;桌椅、餐具满足就餐需要;食物储藏有防蝇、防鼠设备,配备整套厨房专用设备。
9、医务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医护人员及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常规药品,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
10、浴室保证供养对象每月洗浴两次以上;卫生间内有坐便器,夏季有防蝇设施,便于清洁。
11、活动室配备文体娱乐设施,室外活动场所设置合理,配备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
(六)工作人员组成。敬老院工作人员主要由院长、护理服务员、炊事员、卫生员、会计、出纳员、保管员等组成。工作人员有专职, 有兼职。
敬老院根据供养服务人数,按精简效能、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的原则配备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与供养人员比例不低于1:10。
(七)管理制度。敬老院应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岗位责任、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思想教育、值班请假、车辆设备、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服务。
(八)服务管理。敬老院应加强五保供养对象的服务管理,主要包括: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适合供养服务对象特点和身心健康的膳食,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不低于6元。
2、提供服装、被褥、家具等用品,按季节添置、更换衣被等生活用品。
3、实行分级护理,对一般院民实行常规护理,负责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对半自理院民实行二级护理,负责整理床铺,送水、送饭;对生活不能自理院民实行一级护理,负责喂水、喂饭、喂药、洗脸、擦身、每天查房1—2次;对重病号实行昼夜值班服务。
4、保障五保对象有病及时治疗,并建立供养对象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5、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当地的丧葬习俗,妥善办理供养服务对象的丧葬事宜。
6、发给五保对象每月10元以上的零用钱,满足其特殊消费需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1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
(九)财务管理。敬老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对供养资金、管理经费、医疗基金、丧葬基金、各类物资及生产经营收入等都建立专账,账目定期公开,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
(十)工作人员待遇。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参照我镇同等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十一)部门监督。镇民政办负责对敬老院的管理和指导,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和年终检查,两项检查均计入年终考核分。其中,日常检查占60%,年终检查占40%。建立暗访制度,暗访检查成绩计入日常检查考核分。
四、加强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是维护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权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要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手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篇5
*县是一个贫困农业人口大县,现辖3镇16乡,306个行政村,4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1万人。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县共有敬老院18所,五保老人1600多名,其中: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26名,占五保老人总数的7.8%。我县的农村敬老院全部建于90年代初,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在建设规模、设施配套、安居环境上,都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需要。为改变我县农村敬老院管理混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我县结合实施“星光计划”,加强对敬老院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多方筹资,建管并举”的原则,充分利用撤乡并镇后的闲置资源,对部分乡(镇)农村敬老院进行撤并调整,合并为现在的6所。扎实地推进“敬老院改造工程”的建设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版权所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
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直接影响到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把实施“敬老院改造工程”,作为全县“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列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敬老院改造领导小组,民政局成立了业务办公室,实行局长全面抓,分管局长具体抓,业务人员盯着抓,各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五保服务网络,为开展五保供养和“敬老院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统筹规划,全面提升敬老院档次和规模
根据自治区民政厅的统一要求,我县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各乡(镇)全面调查敬老院的现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实施、统筹规划,制定了总体建设方案,分三年时间,完成全县6所敬老院的新建、扩建和改建任务。今年已完成2所(新建1所、改扩建1所),新增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床位100张,投入资金约100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首次突破14%;计划利用2-3年时间完成剩余4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床位200张,投入资金约200万元,争取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5%以上。
在规划建设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工作思路,严格“三个标准”和“一个目标”:即在建设档次上,立足上区一、二级院的等级;在建设规模上,要求可容纳本乡(镇)25%以上的五保户集中供养;在功能配套上,着眼形成多功能、综合型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确保敬老院建设水平10年不落后的目标要求。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要求新建敬老院的规划及设计方案,都要经过政府审定后,方可进行建设,从而保证了发展规划不变、建设标准不降。版权所有
三、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敬老院规范化管理版权所有
为推动工程项目的实施,县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兴隆镇和偏城乡中心敬老院,作为全县“敬老院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试点。通过典型引路、点面结合的做法,加快全县“敬老院改造工程”的建设步伐。兴隆镇敬老院严格按区一级敬老院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在兴隆镇单家集工业园区征地10亩,新建房屋40间800平方米,配备了活动室、医疗室、餐厅和卫生间等辅助设施,院内实行花园式修建,达到了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现已投入使用。同时,还制订了一套敬老院管理制度,规范了敬老院的管理。偏城乡敬老院是利用撤乡并镇后,利用原乡政府驻地的闲置资源进行改扩建而成,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成套居住房50间,活动室、餐厅一并齐全,我县已于2004年底将五保老人搬迁新居。兴隆镇、偏城乡“敬老院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为全面促进全县敬老院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我县“敬老院改造工程”建设正朝着既定的计划和目标迈进,可望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四、多方筹资,确保敬老院改建工程顺利实施
实施“敬老院改造工程”,资金是重点,工程质量是关键。为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我县在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采取多渠道筹措的方式,落实敬老院建设资金。主要采取“四个一点”的做法:一是在县级财政和福利资金统筹安排一点;二是争取区级财政和福利资金配套一点;三是乡镇自筹并发动社会捐助一点;四是争取上级民政部门支持一点。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2004年全县筹积资金50多万元,从而保障了“敬老院改造工程”建设方案按计划实施。
为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加强督查力度,要求各乡(镇)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一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既要按时交付使用,更要保证建设质量;二是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乡(镇)的主要负责人为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为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同时与建设部门共同承担工程的指导和监管责任;三是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大对敬老院的建设资金的监督和审查力度,确保敬老院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五、建管齐抓,全面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
篇6
为切实做好全市五保供养工作,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和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市政府决定对农村敬老院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鼓励措施。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农村敬老院建设的重要意义
搞好农村敬老院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也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各镇街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讲政治、保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从实际出发,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镇街敬老院建设,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我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任务目标,高标准搞好农村敬老院建设
全市现有五保6741户、7134人。镇街敬老院13处,村级敬老院60处,集中供养932人,民政局和各镇街已分别建立了五保档案。为进一步做好集中供养工作,要求用二年的时间,将全市镇街敬老院更新改造一遍,每个镇街都要建一个高标准的中心敬老院。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建设符合要求的村级敬老院。力争在20*年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
(一)搞好规划设计。各镇街敬老院改建、扩建、新建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搞好规划设计、土地征用。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可以利用乡镇合并后闲置的政府办公场所及学校、卫生院、破产倒闭企业闲置的房屋,迅速扩大敬老院规模。院民居室要宽敞、明亮、舒适,要健全活动室、医务室、餐厅等配套设施,搞好绿化和美化。各镇街敬老院规划设计方案,要报经市民政局审核确定后组织实施。
(二)确保资金到位。敬老院是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以镇街兴办为主。五保人数较多且有条件的村居也可兴办。镇街敬老院建设资金主要以镇街财政资金为主和从社会捐款中筹集。
(三)加快建设速度。各镇街在敬老院建设时,要组织精干的力量现场组织、指挥,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施工,严把质量关、资金使用关、时间进度关。市民政、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加强对敬老院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有关人员,经常深入敬老院建设现场,监督和指导工程建设,处理有关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敬老院建设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镇街要按照市政府要求,把敬老院建设当做一件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实事办好。要迅速成立镇街敬老院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门的工作队伍,分工负责,抓好落实。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建设的规模、质量和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对按时完成敬老院建设任务的单位,市政府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年度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已建成的要抓好规范化管理,探索集中供养的长效机制。
篇7
关键词:国外;护理;管理;经验
养老护理是指从事老年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藉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他们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着生活护理、照料陪护等,是养老服务工作中一支基础而关键的力量。
目前,我国社区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现状不容乐观,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总结出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在社区中,护理人员主要来自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40多岁或50多岁。在“量”方面严重缺乏,而且多数是女性。
第二,相对于其他雇佣人员,养老护理员更可能具有较低的学历。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足,对专业技术和服务的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
第三,工资待遇低且工作劳累辛苦,福利待遇差,收入和付出严重不成比例,矛盾突出。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地位低,荣誉感弱
而目前的国外养老护理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养老护理员行业发展更为迅速,笔者在此文中简述了三个国家的护理员发展现状以及借鉴意义。
一、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德国
目前,德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护理体系。2013年底,德国养老机构总数25775所,其中养老护理机构13030所,约占养老机构总数的50%;在养老护理机构中,私立5349所,约占41%,教会及慈善机构7063所,约占54%,国立618所,约占4.7%。目前,德国从事居家上门的服务机构有12746所,其中,私立8140所,约占63.8%,教会及慈善机构4422所,约占34.7%,国立184所,约占1.4% 。2013年,德国有护理从业人员1005524人,约占总人口的0.12%,其中养老护理机构685447人,占护理从业人员的68.2%,居家上门服务机构320077人,占31.8% 。目前,德国护理行业从业人数高达100多万人
德国也有各种老人互助的项目,社区义工也会定期上门。比如年轻时参加“储蓄时间”义工项目,老了就可免费享受义工服务。
(二)日本
在日本,护理员也叫介护福祉士,日本的护理已经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而中国并没有。并且日本的护理体系健全,职能分明,日本医院都有明确的护理目标和管理宗旨,护理标准收费体系为护理管理提供了保障,并且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中中,24-35岁青壮年是占绝大多数的。
(三)英国
英国的护理员也叫护理助手,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平均每星期只工作37.5小时,英国护理管理体制是完全独立的,护理业务和行政管理由护理人员自己管理,护理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委员会进行质量控制。
二、借鉴经验
(一)德国
1、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加快培养护理人才队伍。2015年3月国际合作中心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就中德养老护理培训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德双方选择了三个项目试点城市,承德市、自贡市和贵阳市。
2、提高政府引导及管理的有效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养老护理服务和培训的扶持力度;加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增强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建议各级政府拨专款对护理员给予培训专项补贴,对养老护理员实行免费培训,提高人们参加养老护理服务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培训和考核相关从业人员并颁发“养老护理水平证书”等方式,让这个职业展现出应有的职业优势,推进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3、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按现在的物价水平,如果护理员的月实际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将会吸引更多有志于养老事业的人员长期从事护理员工作。
4、建议尽快开设法定护理保险,推广“个人服务时间存储”制度。建议我国选择试点城市借鉴和推广德国模式,出台符合中国实际的养老护理保险改革方案。
(二)日本
1、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养老护理员。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加强在岗职业培训。
2、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3、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
(三)英国
1、丰富护理内涵,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有养老院、疗养院、敬老院等,很多养老机构并不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也没有配套的疾病护理,只提供长期生活照顾。
2、借鉴NVQ制度,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年龄、职称、工作能力、生活习惯等进行分层培训管理。
3、完善养老护理员的福利与奖惩制度,养老机构或者民政局也可以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技能竞赛等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也间接提高他们的社会荣誉感。
4、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持证上岗比例,目前我国很多养老机构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持证上岗能使老年人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海波谈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生存现状,《新华养老》2015年9月
[2] 钱晓云,社会工作价值观视角下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0月
[3] 邓淑英,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现状研究综述
[4] 告诉你德国真实的养老护理情况,中国护士网,2014年3月
[5] 德国养老护理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6] 吴杰,日本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探索带2014年24期
[7] 日本养老护理机构准入及借鉴意义,中国社会报,2013年
篇8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敬老院篇【一】
为了了解养老院老人的生活与志愿者的服务情况,从而改进志愿模式、提升志愿效果,为老人们提供更优质、有效的志愿服务,由化工学院实践团队于XX年7月3号与7月4号奔赴南京市鼓楼区清凉门23号文起老年人活动中心进行了以对养老院老年人志愿者服务情况的问卷调查实践活动。
3号上午实践团队组长提前一天去了文起老年人活动中心作前期准备,与院长交涉并征得第二天调查活动的允许,询问老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方便第二天活动的时间安排,保证不耽误老人们的休息时间。4号上午实践团队出发,选择在老年人比较休闲的时间,与老人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了解如今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每位组员都有几张有关志愿者服务的调查表准备与老人们共同完成。
调查之前,我们了解到,有几十位老人的养老院,只有一两名能自己完成调查问卷。这里的老年人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来服务中心的时间也都在两年左右,有的老人不是语言表达或听力有障碍,就是神智不清,无法与其交谈。但是在与尚能交谈的老人们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们都是很愿意配合我们工作的,和我们一起唠唠家常。只是,她们大多对志愿者的活动定义不清,了解不够,只知道有些志愿者每周五会来一趟,和她们一起做游戏。但是,他们对志愿者的服务还是挺满意的。
老年人在活动中心的活动其实很少,据我们了解,如果没有志愿者,老人们三点多起床做一些小锻炼,然后就坐在那里发呆等吃饭,老人们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甚至因为生活习性不同还存在矛盾,每天的活动少之又少。志愿者们的服务给她们带来生活上的欢乐与充实,几位老人说她们还学了画画,跳舞。这也是我们实践活动调查最初想看到的效果。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退休老党员,老奶奶自愿待在这里五年了,她说,这里空气好,让人心情舒畅。她提到了周边的志愿服务,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说这些孩子们都很懂事,服务做得也很好。老人很善谈,和我们聊了她的传奇一生,最后还不忘教育一下我们要相信党的号召,努力学习,做国家的栋梁。
在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普遍存在的志愿问题。可能是由于没受过专业的志愿训练,来做志愿的志愿者无法与老人进行合适的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有的志愿服务只是学校安排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做多少准备,所以让有些老人感觉志愿服务印象不深,大同小异。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并改进的。
调查结束后,我们几位实践组员与老人们合影留念,感觉老人们都非常好。她们需要我们的爱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志愿服务做得更好,向老人们表达我们最真诚的祝福。或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太忙或是自愿留在老年人服务中心,老人们都还有志愿者的陪伴。
关爱老人,优化志愿服务,我们在努力!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敬老院篇【二】
前言:我是长沙民政商学院市场营销1133班学生李婷,在XX年2月4日至2月10日我前往张家界市慈利县xx镇敬老院做了关于敬老院孤寡老人生活的实践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有一种悲伤叫白发人送黑发人,有一种孤单叫茕茕孑立、形单影只,有一种伤害叫先天残疾、后天不完整,有一种痛苦叫低智低能可是,有一个地方它以最大的延展性给这些不幸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他们也有一个家、一个归处。这个地方就是敬老院,收容孤寡老人的敬老院。
活动原因: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了解社会,所以布置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xx镇新建的敬老院,所以我将活动地点定在了敬老院。
我的实践:本来一开始就打算找院长盖个章,照几张环境照证明我去过就完事了的。但是第一次去时我并没有见到院长,因为先天有老人去世了,遵循他的遗愿是葬在家的旁边,可是他又无儿无女,所以他就去那帮他料理后世去了。当然,我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在当时我向一位在外散步的老人介绍我的来意后,他很热情的想别的老人介绍了我,别对我的到来特别开心他们看到了我带的照相机后,表示了希望照相,。在那半天我和老人们相处得很开心,所以我决定杨按照学院的要求去做这个实践。在随后的几天中,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帮他们扫地和陪他们聊天,但是他们自己都很早就把地扫完了,所以我主要做的就是陪他们聊天。
二:调查资料:
xx敬老院简介:
xx敬老院于2XX年底正式注册成立,投资近三十万,新装修改造成医疗、休闲、养老、托老的较为完善的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推动社会福利、现代化进程,切实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问题。xx敬老院位于小学后面的山顶,院子占地面积虽然很少,但是,院外的面积还是极为宽广的,绝对是老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农村孤寡老人的敬老院生活:xx敬老院现有22位老人,爷爷奶奶皆有,他们都是没有直系亲属的孤寡老人,是各村送过来的。在院里多人间的寄养模式可供老人休息,房间内配置整套床上用品,并且每位老人敬老院都会分发各季的衣服,老人们不用担心温暖问题。另外,每间房间配置电视,也保证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敬老院内也配有医务室,以保证老人不用为外面医院、药店高昂的医药费发愁就可以及时的看到病。一日三餐有专门的厨师料理,餐餐有肉吃,荤素搭配得当,老人们只需在政府惊心为他们准备餐厅似的小食堂就可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小小的敬老院里应用尽有,生活空间舒适、安全,孤寡老人没有后顾之忧的享受着生活。
老人的普遍资料:
xx敬老院大都是孤苦的五保户 ,他们缺乏亲情等幸福体验,情感淡漠,他们长期缺乏家庭这一亲合、博爱、依附与合作等美德的培养所,加之身心的缺陷、知识与能力的匾乏、际遇的坎坷和社会情感关怀的不足,许多孤寡老人产生孤僻和冷漠等性格障碍。他们怕寂寞却不与他人交往沟通,渴望关心与慰藉却很少主动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得到同情却对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
根本原因是农村孤寡老人生存资源的匾乏、社会支持网的疏松以及心理上的极度弱势和行为偏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平和人道在文化制度理价值观念和社区习俗等方面的缺失。
三,调查结果:
(一)在进敬老院之前,我一直以为老人们在这里会过得比较幸福快乐。因为老人们在这里衣食无忧,又有工作人员照顾,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他们可以在院里走动一下,可以晒晒太阳,可以坐在院里聊天,有的老人还会摆弄一些乐器。但是,通过对老人的调查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和我聊天的一些老人反映,很多老人自进入福利院以来,基本上就没有走出去过,对于大部分老人而言,他们吃过饭后多是呆在自己的屋里,偶尔会出去坐坐,晒晒太阳,少数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可能会打打麻将,但大多数老人们彼此间很少交流。
(二)在此次调查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人们好孤独!我注意到,当我去看一位奶奶时,紧挨着她坐下并开始聊天时,老人的眼神充满绝望,似乎她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一般。此时,我分明感觉到,老人是多么渴望能健康的生活,多么渴望有人能关心他们啊!然而,作为晚辈,我们又给了他们什么呢?除了基本的生活照顾,有多少人能够关心并满足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呢?
四,调查体会:
(一)此次调查让我收获了很多,了解到福利院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精神上的无助。我想,我们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到福利院来看望老人,多陪他们聊聊天,多给他们带来一些欢笑。事实上,当我们向老人向他们说学校的事时,从老人们不时爆出的欢笑声和掌声中,不难看出,对于我的到来,对于我们这样的活动,他们还是非常欢迎的。
(二)调查所发现的问题:
1、少数老人生活不积极,生病了不配合治疗。
2、老人们的休闲活动极少,除了看电视就只有散步,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老人们很孤单。
4、福利院有些地方得不到认真落实。而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种种突出问题,如:覆盖面窄,标准过低,保障范围不全面,保障方法简单且未能体现人文关怀。
五,我的建议:
1、随着全社会养老事业的不断广泛深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培养责任意识是很重要的。这能够在工作中让她们的压力变为动力,让激情热情释放出来,熔化在工作服务中,真正对待老人象自己的父母一样,细心、热心、用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落实好敬老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和职责结合起来,全力营造养老、尊老社会氛围,达到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2、在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全社会养老的新路子。广泛宣传,大力倡导,让那些有钱人、企业家、社会各界奉献一点、捐一点,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改善敬老院条件,又能够带动社会养老尊老的良好风气对敬老院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4、现入院居住的老年人,均体弱多病,年龄偏高,急症和顽症、重症较普遍,他们住院成为最棘手的问题。所以要改善医疗条件。
篇9
敬老院(geracomium),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本次的活动地点是敬老院,下面为本次实践作总结,欢迎大阅读。
今天去了敬老院,收获很大,虽然许多老人对我们的拜访没有太大反应,但是他们那一个个动作,和简单的“谢谢”两个字却映在了我的脑海里,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虽然他们年纪大了,家人也不怎么照顾,使他们的心灵受过创伤,可是在敬老院,还有爱戴他们的阿姨和叔叔,还有前来拜访的孩子们,哦,对了,他们还有一颗爱国、感恩的心,在敬老院里,他们可以互相聊天,可以看看电视、吃吃水果,累了就休息一会儿。
我采访的是一位已经84岁高龄的爷爷,当我问他喜欢听什么歌曲的时候,他回答:“我的祖国。”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里面却包含了浓浓的爱国情,这首歌,我没听过,更不会唱,就只好给爷爷唱了国歌,歌声落了,爷爷拍拍手,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孝敬父母,将来报效祖国,我哽咽地点点头,因为,我看见爷爷在告诉我孝敬父母的时候,眼里的神情不是能用悲伤来概括的,他也渴望儿女的照顾。
从敬老院走出来,我感慨万千,我懂得了要爱国,要尊敬父母,要好好努力。
篇10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业建设;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课题号:2013C096)的阶段性成果
一、专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始建于2004年,同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专业,每年招生一个班级,目前已成功送走6届毕业生,共计303人。从2004届第一批招生开始到2010级每年班级的学生容量大概在40-60人之间,但是从2011级开始学生数量出现明显减少,班级人数维持在20-30人之间,就其原因来看,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可以归结为:
第一,受专业本身所学的内容的影响,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口径较窄,工作岗位可选余地不多,专业对口单位主要是行政或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劳资或人事部门,然而,学生毕业后很难一次性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职单位。此外,就近几年的招聘信息来看,专门招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单位少之又少,就业口径的狭窄直接导致生源数量的减少。
第二,学校允许学生在大二时学习成绩达到规定学分后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转入其他专业,因而很多成绩好的同学分流到了其他专业。
二、专业建设中暴露的问题
作为第一所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事实上,在依托财经类院校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有的特色,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级职称和学历的教师队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相信国家需要越来越多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人才为国家服务,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当前稳定学生数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就业率是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通过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的调查,寻找制约专业发展的因素,期望通过调查能够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计及解决现存问题。鉴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本文主要采取电话访谈的形式按照预先设计的结构式访谈提纲收集资料,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4级-2009级毕业生中各年级抽取5-10名学生进行电话访谈。毕业生的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毕业去向、工作岗位、收入、当年找工作时的难易程度及面临的困难、学校期间所学课程工作中是否适用,对今后课程设置、专业发展的建议。通过对56名毕业生的访谈发现,18名同学主要从事财务工作,占32.14%,12名同学在银行上班,占21.43%,6名同学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占10.71%,11名同学在企业从事人力或劳资方面的相关工作,占19.64%,从事和本专业不相关工作的9名,占16.07%。其中收入较高同学主要从事的是金融业。从事财务工作的同学主要在出纳或会计岗位工作;社保部门工作的同学主要在基层的街道办事处、旗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工作的主管企业的人事工作或薪酬的设计或工伤事故的处理。综合反馈的信息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学校规定的课程和实际从事的工作挂钩甚少,很多同学反映尽管大学课程设置中有很多必修课和选修课,但真正和实际相挂钩的科目,寥寥无几,尤其是理论课程设置太多,实务课程太少,尽管大四设有毕业实习,但事实上很多同学忙于找工作,根本没有实习或应付差事,直接导致很多同学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很欠缺。
第二,尽管从学校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整个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就业排名中几乎每年都是名列前茅,但是不得不考虑的是毕竟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较少,同比情况下,相对来说就业率较高也是情有可原,但如果仔细研究每一位毕业生的具体毕业去向,从几年的数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2008级和2009级的毕业生,在面临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为了尽快找到工作,并没有理性的思考工作岗位是否对口,只要有单位愿意接收,就签订了就业协议,从总额来看有接近68%的毕业生并没有找到特别适合自己的岗位,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第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内容几乎限定了学生的工作岗位,再同其他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学生竞争的过程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没有丝毫的优势。
三、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建议
第一,修改现有教学方案,在保障劳动社会保障专业所学课程的前提下,为了帮助学生扩大就业口径,依托财经类院校的资源增加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的相关课程学习。
第二,增加实务课程的设置,鼓励教师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方法授课,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作(PPT)、讲、实践和团队合作。
第三,继续做好在校学生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对专业发展的信心,继续坚定不移地喜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并尽可能从事相关工作。
第四,加强和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建立合作关系,既可以请相关业务口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们做讲座,也要尽量多安排学生们到相关部门去学习和实习。
参考文献:
[1]李晨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研究――基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2]腾新才,杜毅.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