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05 16: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城市学生对地形起伏、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中学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学习很简单,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可以教会学生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地理不能够离开地图。

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2.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3.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1)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3)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的。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学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四、文理科方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篇2

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从容自信!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技巧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中地理的学习指导方法一、自然地理

对于绝大多数文科孩子来说,自然地理是大家的薄弱环节,但是其实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从推导此原理的技巧开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原理进行推导,明白了原理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地理口诀,才能对口诀进行熟记;自然地理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规律理解后单纯熟记的内容,比如洋流图,对于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重复熟记,这些都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大量做练习加以巩固,从而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原理。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考题相对灵活,而且有些知识是结合区域进行考察,例如农业的考察,与区域结合相当紧密,对于这部分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将课本看一遍,对于不明白的概念要及时弄懂,对于有些概念要及时进行区分;然后就是对于书中提到的涉及区域的地方进行看图熟记,通过地图加深印象;在明白了概念,也熟记住地图后进行背诵,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知识都已经理解,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熟记已经不是你的难题。

三、区域地理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地理中的考察精髓,因为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最终都要放到地图上进行考察,所以高考中的答题必定配备有地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明白了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后因为不认识所考察的地方,不能通过所知道的原理进行解题,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屏障,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需要进行熟记和练习。对于区域地理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地图进行熟记,通过地图熟记的地方最为牢固,然后通过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四、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的三部分知识都明白之后,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白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五、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模 创新 高中地理 培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较陈旧。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强调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

语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阅读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阅读法让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课前学习笔记,然后教师加以指导,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总之,以学生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篇4

一、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内涵、特点及理论基础

1.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内涵。

学习方法指导策略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与方式。关于教学策略的概念表述有很多种,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有不同观点。本文中所述的学习方法指导策略,只是教学策略的一部分,是指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与方式。

2.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特点。

(1)层次性。

按照知识学习的概念、原理、应用三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与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知识应用学习相对应的方法,即学会在地理概念学习中构建地理知识结构的方法,学会地理原理学习中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方法,学会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性。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的。在课堂教学、课上及课后练习测评、考试分析等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学习活动设计、习题设计、考试分析等途径,使学生学会在地理概念学习中构建地理知识结构的方法,学会在地理原理学习中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方法,学会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3)迁移性。

针对知识学习的概念、原理、应用三个层面所提出的学习方法具有普适性,适合于其他学科的相同类别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理论基础。

(1)学习地理要建立知识结构。

根据学科结构理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学科结构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两个特征。整体性是指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充满关系的有机整体,层次性指学科知识由于观念的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程度不同,所以会形成具有层次性的结构。这两个特征在地理学科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建立知识结构是在进行地理概念学习时,不是只对单一概念的学习,而是把新学习的概念放到一个结构中,明确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对概念学习中提出三种关系,即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地理概念的学习就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地理要基于已有的知识储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地理就要把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以此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

(3)学习地理要练就“地理眼”。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能够自己概括出一般原理,所谓泛化理论就是指学生能够把自己在一种情境中得到的经验加以泛化,并把它们运用到另一种情境中去。”美国学者罗耶的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这样教育的问题便变成了如何增加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问题时提取在课堂里习得的相关材料的可能性。” 所谓“地理眼”,就是用地理学的观点,从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必须指导学生正确领会地理概念、原理。

二、高中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及实施途径

按照知识学习的概念、原理、应用三个层面来对应的学习方法,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怎么去学习,不求系统全面,只是把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阐述。

1.策略。

(1)建构知识结构的方法在地理概念学习中的运用。

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地理知识。在学习高中地理之前,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对所学内容及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在进行模块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看目录,了解教科书结构和章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在具体概念学习中建构知识结构。在学习地理概念时,给学生提供知识结构或是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关系图。提供学生知识结构图时可以留出一些概念的空位由学生填写,以加深认识。

(2)基于已有知识储备建构新知识的方法在地理原理学习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把新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进行联系,运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

(3)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运用。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把地理学“活”,就要主动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观察、分析、判断、评价现实世界,这样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途径。

(1)学案导学。

运用学案指导学生学会用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学习地理概念,逐渐形成习惯,掌握方法。学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落实知识要点、指导学习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内容主要包括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堂反馈练习几部分。其中教学内容部分,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科书,从整体上体现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深化上,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利用学案记录总结学习方法。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呈现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应用的过程,循序渐进,自然生成。学案的设计,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在学案上做相应的笔记、标注等,方便自己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及时把学习方法和心得记录下来。

(2)设计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教师要在了解学情、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已有知识既包括初中地理知识,也包括其他学科知识、生活经验常识等。

选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材料,指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将时事信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拉近教科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要使地理教学富有时代气息,教师要恰当地选取鲜活的事实材料,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分析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能力。

(3)设计练习和测评习题。

练习内容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学案的练习反馈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力争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测评习题组合要有难度梯度,体现层次性。测评习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基础落实到能力提升,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必做题保证全体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选做题利于能力较强学生的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4)考试分析。

考试后的试卷分析除了知识内容的分析外,可增加对学习方法的反思与分析,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训练。试卷分析可以采取在试卷之外单独总结的形式,这样利于学生把握自己的知识点欠缺之处,有针对性地复习;也可以在试卷上的错题旁边进行修改标注,写明知识点、错因分析,这样便于学生针对错题再练时引起注意。

(5)个别指导。

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指导。除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法指导之外,针对“学优生”“学困生”还要给予不同的指导,要为“学优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难度更大的习题、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进行学习。

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指导,如针对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针对沉思型与冲动型的认知方式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等。

三、高中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实施效果及反思

1.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开始适应自主学习的形式,不再只是等待教师讲解,而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获取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尝试用地理原理去解释分析事例现象。

通过一到两个学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基本学会地理概念、原理和知识应用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中自觉地应用。通过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也在摸索形成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

2.反思。

(1)学习方法指导途径的再拓展。

本文所论述的高中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还仅限于在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可以在其他学习领域进一步尝试和拓展,如在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可以更加丰富。

(2)学案导学功能的再挖掘。

在现有课时安排条件下,依托学案落实知识、训练能力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能在课堂上落实知识,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把控,通过学案的批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用于学生完成学案的时间较多,用于学科知识拓展、激发兴趣的时间很少,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兼顾学生的知识落实与学科兴趣的培养、知识扩展,通过学案导学功能的再挖掘和学习形式的改进能否实现,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注:本文为“高中生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BE2036。

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理解地理规律

原理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88

对于学生而言,高一这一年最难办,所学科目又多,还必须尽量地学好,好知道一年后分科是学“文”还是学“理”。而地理兼跨自然与人文两大学习领域,兼有文理特点,学习地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起来特别困难。下面就高中地理的学习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抓“概念”重“消化”

首先,学生要注重概念的理解,经常总结,掌握学习地理的规律。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对概念的理解,要对所有地理概念深度理解、吸收。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问题才会正确无误。要把那些极其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并不是独立的,要不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过“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够举一反三,找寻同类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学习地理的规律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平时的习题,考试的试卷中都有“读图回答”类的题目。同学们可以先看课本上的一些原理图、示意图,仔细观察,把课本知识落实在图上,同时要注意图形的变异。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三)使用归类法记忆,比较法学习

在记忆的过程中,我们把概念归类,很显然,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比较法。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这样我们在以后复习时对这块知识一目了然。

四、结束语

篇6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

在所有的合作学习方法中,小组成绩分工法是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也是实用性最广泛的方法。这一方法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R.E)教授创设的。在STAD中,小组是最主要的特征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动,根据我国大班授课的现实情况和学生合作技能差的特点应多采用4人小组。STAD教学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导学入境,呈现学习目标:本阶段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告诉学生学什么,所学的内容的重要性。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方式,或通过演示,或实验,或通过优美语言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吸引学生关注即将学习的具体内容,引导其开始思考。例如,在讲“大气环境问题”一节中的“酸雨的危害”时,首先播放动画和漫画“雨中垂钓”,从建筑物表面的腐蚀、河水的污染,以及对水生生物、农业生产、旅游景观的影响引出酸雨的概念。这里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易于理解酸雨的概念,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问题情境展开,从而使学生主动开动脑筋,明确学习目标,为开展下一步合作学习做好准备。1.2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质性阶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是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的小组同伴也掌握这些内容。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学生用教师所发的作业单来呈现学习的成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遵循如下规则:①只有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教师在课堂呈现的问题后才能算完成任务;②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解决问题;③在请教教师之前要先请求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在该阶段师生活动如下:①合作督学,了解认知。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督学,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小组记录员把本组不明确的问题记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来回巡导,了解学生预习和认知情况。②合作讨论。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于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鼓励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问题,踊跃讨论,主动参与,每一个学生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见解,最后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发表讨论结果。③合作复习,训练巩固。教师发给小组作业单和答案单,引导学生合作复习,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质疑解难,并参照答案单自我检查。一艘情况下,教师只给每个小组两份作业单和答案单,迫使小组成员进行合作。

2切块拼接法(Jigsaw)

切块拼接法(Jigsaw)最初是由阿伦逊(Aroson)及其同事设计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或片段,每个小组成员阅读他所分到的材料。然后,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随后,学生们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他们的组员自己所学的那部分内容。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各个小组成员都得到一份“专题作业单”,各自完成。再由不同小组中阅读作业同一内容的成员组成“专题组”共同讨论相同的问题,学会后返回各自原先的小组中,各自将自己所学会的内容教给其他各个成员,在专题组里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作用,互教互学。最后,学生们参加所学所有内容的测验,算出个人得分、个人提高分数并转化为小组提高分,依据小组提高分数的多少对各组进行评比。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并不适于所有教学内容,而只适于能将教材分割成许多切块的那些内容。如“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可分成(1)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分、光照等,由于这些条件的不同,从而使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城市和工业的分布、交通运输等;(3)经济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农业投入不同,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在合作学习教学时各学习小组某一论题具体由谁承担,既可随机指定,也可在专家作业单中预先安排。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以由两个专家小组讨论同一论题,或者某一学习小组中指定两名同学讨论同一论题。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能深入探讨论题,教师应提前为每一论题设计好提纲并在专家作业单中写清楚。

3小组调查法(GI)

篇7

一是学生不会看地图,或者是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不够准确,比较笼统,只记相对位置,忽视了经纬度位置。尤其是看图时,往往忽视小区域经纬度。毕竟高考偏重平常既熟悉又不注意的小区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空间定位,会给地理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是区域地理的知识储备杂乱无章,比较笼统,多数同学只识记某一区域大致的知识,而忽视了对该区域知识的整理、细化,也就是深加工,或者是缺少深入思考,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关注较少,思考更少。区域学习缺少了自己对知识的整理,就相当于走马观花,不会很牢固。地理作为文科中的理科,缺少了理性思考,没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没有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做题目时往往会力不从心,答不到要点上。

三是对待地理综合题,地理专业语言少,说话比较随意,语言的组织不够恰当,用词不够准确,这样想在考试中得高分就十分困难。以上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同学们学习区域地理时出现的最突出问题的归纳。经过个人的总结,以下是个人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的一些经验。

一、图表研究法是地理学的特色。文字只能恰当表达地理概念和观念的一部分,不能形象表达空间概念,而有形的图表既是地理学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法。会看地图,学会立体思维方法是必备的素质。

首先,地理事物的位置是地理要素的核心,位置是起主导作用的关键要素。如何清楚区域位置?只有钻研经纬网,特别是比较重要的经纬线穿越了哪些区域。比如对于我国重要经纬线穿越的区域掌握得更要详细。

例如,我们很熟悉的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那么120°E穿越的区域不光是我国的,可以延伸到此线穿越的世界区域还有哪些。仔细认真翻阅地图,同时联想该线穿越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等。当然还可以研究90°E、100°E又穿越了怎样的区域,或者是以我国最东端135°E,最西端73°E作为重要经线,去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考虑与这些经线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在纬线上,重点对北回归线、30°N、40°N经过区域的特征达到很熟练的程度,同时可以延伸到世界的其他区域,钻研临近区域。举个例子,整个美洲的经纬度很容易记住,都在西经各个区域作比较、作归纳,掌握主要经纬线穿越的区域,碰到区域定位时,基本能够定位。

其次,养成随身携带地图的习惯。平时没事就翻地图。在生活中对地理事物不熟悉位置就翻地图,有空就看,多思考,多发问,做到图不离手,左图右文的好习惯。平时还可以填图、绘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平时我们在练习地理题目时,只要是能在地图上查到的,一定要逐一落实。只要在做题碰到区域题时,牵涉到区域位置,首先关注经纬度,有意识地识记该区域的经纬度,如果不断重复,强化记忆,长此以往,对各个区域的位置就会逐渐掌握了。

二、做区域综合题时,需要对该区域有完整、详细的知识储备。其实,在高考复习中,你整理过的区域知识不一定是考试题中的区域知识,虽然区域的差异性绝对存在,但是区域的相似性还是有的。在世界区域分区中,小的区域遵守它所在大的区域的自然背景,因此,要学会知识迁移。因此要想在考试题中游刃有余,做地理题,必须不能缺少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详细归纳整理,建议可分纵线和横线两条线索整理。纵线也就是按该区域的气候、地形地势特征、水文、社会经济、工农业发展情况(如与工业相联系的矿产地、与农业相联系的经济作物)。整理的基础是先把老师讲过的记住,当然这还不够,特别是我们平常也做了大量的习题,习题中包含各种区域的知识点,建议我们把新出现的知识添加到相应的文件中。一些经典的答案你要学会迁移,不是抄,而是答题套路。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一般就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如科研院校多、人才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等。但是,有些高新技术区有着独特的区位条件,如美国的“硅谷”还有军事订货,再比如华北缺水原因分析和长江三角洲缺水原因分析有着共同的因素,但也有着绝对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思考、总结、归纳。用纵向探究法学习,会对某个区域思考得更深入。同时也应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为自己的思考提供载体。

横线也就是分区域来学习,学会比较区域的差异,让问题去找区域。比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哪些,原因分别是什么;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东北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商品粮生产特点的差异。也就是要注意不同区域相同问题的比较,有了比较才会深入,从而为纵向探究学习区域打下基础。

我们深刻认识区域特征,是为了发现区域问题,对该区域作出客观、合理评价,制订发展策略。一定时期内,区域问题是不变的,因此,对区域问题进行探究式研究使我们对该区域的认识更深刻,更透彻。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4

高中是学生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很多课程相较于初中不仅知识面更加广阔,知识的难度也有所加深,高中地理更是如此。初中地理的文科性质明显,只要学生肯下工夫,多背课本知识,多画几遍地区示意图,弄明白山脉、河流、峡谷等名称,学生的地理成绩便不会很差。高中地理则不是这样,它不仅对更多表层知识有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学生们弄明白。例如洋流、季风的运动规律,初中只要学生浅显地知道各洋流、季风的名称即可,高中地理则要求学生理解洋流、季风的运动规律,以及其运动带来的影响。从这个例子便可看出,高中地理的理科性质增强,需要学生运用理性逻辑思维,推理解答地理问题,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这对文科生来说,学习地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文科生的思维逻辑已经有定式化倾向,很难短时间转变;另一方面,高中地理的理论性强,课堂枯燥,教师“照本宣科”很难令学生领会真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保证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转变授课理念,坚持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教师讲课本,学生记笔记”的满堂灌模式,而是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角色,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步步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理解问题,找到正确答案,以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教师直接“授之以鱼”的方式,转而“授之以渔”。

以前满堂灌的授课方法中,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很低,因此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互动中,使得教师很累,学生很乏,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自己受重视的程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在新的授课理论引导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课堂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自然会有更高层次的挖掘探索。

二、重视模具使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高中地理的知识拓展性强,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语句的背诵,对知识的理解性要求更高。由于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加上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课堂氛围较为低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致,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对于高中的地理知识,利用相关的模具进行讲解,能将课本上的文字说明表达的更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更到位。

地理模具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是各种类型的地球仪。地球仪可以有效直观地展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域名称等,且有助于学生对地球的整体把握,尤其对于讲解各个国家、大陆、大洋甚至各大板块运动都有良好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多需要理解掌握的是地理成因等问题,例如沉积作用、流水作用、地壳变动等,这些都需要加强理解理论知识,若是简单讲解课本,恐怕会枯燥无味,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若是利用相关的地理模具,例如流水作用演示装置、断层褶皱演示器等,结合课本进行讲解,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更因为对教学器具的使用,增加学生上课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继而提高课堂质量。

三、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因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有高考的升学压力,使得课堂授课以高考内容为主,出现“考什么、学什么”的功利课堂。可是,对于很多学科来说,一味地学习高考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一方面加大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而言;另一方面,使所学知识成为了“形而上”的阳春白雪,所学知识不“接地气”,使学生感到学到的东西没有用处,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距离感,对课堂产生排斥。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时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可以在生活用得到的,而不是仅仅为了高考这最终目的而学习。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有用之处,能够体现出自己掌握知识的骄傲与自豪感,这自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生活中各个地域、地形的具体名称,就是自然地理,如今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手机APP所使用的GPS就是利用自然地理做出的重要成果。如今旅游业旺盛,某个地区的特定人文景观、美食、节日等都是人文地理所包含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点名其包含的地理知识,加强课本与生活联系,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质量,同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上来,提高课堂效率。

四、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温故而知新

《论语》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常常进行回顾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返回来温习旧知识,从旧知识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学会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专门的地理错题本,记录自己所遇到的地理难题、错题及典型题目。其实,所有人都一样,若是开始做错一道题,即便当时老师讲明白了,自己弄懂了,可是过几天,若是再碰到这种题,甚至是这道题的原题,依然会犯第一次做该题时的错误,甚至错的方式都一模一样。这就凸显了建立“地理错题本”的重要性,若是遇到了错题,要及时地改正,在真正弄明白之后,将原题抄到错题本上,并在题目下方将解题思路写清楚,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就写几种方法,按序号标注清楚。同时,在旁边用红笔标明自己错误的方法及错误原因,防止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篇9

地理基本概念有说明某种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教师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受大气状况的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二、开展课内课外活动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可使学生在体验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比如在课堂中组织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活动。另外,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的良好环境,而且可以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创新动机,培养敢于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通过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视野,而且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涉及的问题去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理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地理,离不开地理,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理知识,让其充分体会到运用地理知识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以及正确使用地理知识的成就感。只有所学的知识服务于自身生活,加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学生才能感兴趣,才会有动力继续学习。比如在讲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以让学生去感觉,比如太阳一天中位置的变化,晚上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围绕着北方的北极星旋转,等等,也可以补充讲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星座知识,讲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多,比如让学生举一些辨别方向的例子,这些例子大部分都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不开,辨别方向的主要参照物之一太阳,它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方,以及北极星在北方是因为地轴始终指向北?O星;讲到地质灾害时,注意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结合当前情况,模拟灾害现场,让学生学会自救方法。总之,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疑惑,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教师以一种命令式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累,教师也累,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上好地理课,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面对各种自然环境,使用地理知识模拟野外生存,看哪个小组能够坚持到最后。

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每一次思考,每次讨论,每一次解决某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品格,创造能力及创造方法。可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未知的掌握、完善、探求都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应该认识到:把一页写字的纸,用来包药,这是创造。教师也应认识到:在学业上表现平平的学生,一般在人际交往,班级管理,活动组织方面却有着非凡的创造能力。教师更应认识到:科学家、伟人、名人是人才,有创造能力,但在平凡工作中,适应生活,做出贡献也是人才,也具有相当的创意。发现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等优良品质,要随时随地的去发现并称赞他们。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地理教;教学方法;创新方式

当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还存在较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问题,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教师只能按照课本上的知识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只需要一个学期或是两个学期就可以把课本教材背熟,在背熟之后,教师在教学之前不需要备课甚至不用带课本就可以执行教学工作。然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如果不转变教学思想,就会出现教学方式滞后的现象,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学水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在实际教学期间,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1]。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具体创新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应用实践教学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应用实践教学方式执行教学工作,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情况下,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此时,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性的特点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长江三峡工程》一课的时候,必须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此时可以将实践活动命名为“我所知道的三峡”,要求学生自主搜索关于三峡的资料信息,如果高中学校处于三峡工程附近位置,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三峡工程,详细的了解三峡工程是如何发电与建设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理解相关知识。如果高中学校距离三峡工程较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三峡工程的视频,使学生直观的了解三峡工程实际情况。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要利用三峡工程对生态与鱼类等所产生的影响等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应用学生的错误

在高中地理教学期间,教师在批改学生课后作业的时候,只能要求学生根据正确答案修改作业,无法正确应用学生的错误,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应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地理知识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自主探讨得出正确答案,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热力环流》一课的时候,学生无法分清热力环流方向与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幻灯片为学生演示,然后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面画图,此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找出错误部分,自主探究正确答案,使学生在解决错误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应用错误资源,养成良好的自主探讨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保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高中学生在轻松的地理教学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大气环境保护》一课的时候,可以为高中学生讲解一些全球变暖与臭氧层保护的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自主搜索酸雨危害与防护等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利用自己所搜索的信息探讨气温变暖情况,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漫画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在学生探讨自己看法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手发言,在提高课堂教学活跃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高中地理知识。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自身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期间,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