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祖国的诗范文

时间:2023-04-11 13:0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祖国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祖国的诗

篇1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描写祖国黄河的诗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篇2

孟浩然在盛唐诗人中可算是一个前辈。李白称他“孟夫子”,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高人、隐士。他的山水诗较多地带有隐士的恬淡与孤清。闻一多先生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他的代表作《宿建德江》整个儿地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寂寞与哀愁之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写山水诗不堆砌词藻,语言自然,意境高远。孟浩然似乎不是在作诗,他的诗不过是情绪的自然流露,不须有意地加以安排,便自然而然地发为吟咏了。

孟浩然平生漫游的地方很多,巴蜀、吴越、湖南、江西和关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心情随着山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也能写出相当豪放的诗句。他最著名的一首诗《临洞庭》对洞庭湖的描写,雄浑磅礴,颇有盛唐气象,前四句曰:“八月潮水平,涵虚浑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王维是孟浩然的好朋友,也和孟浩然一样以山水诗见长。不过他的政治诗、边塞诗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也相当精彩。他不仅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广泛的艺术修养,对于他的诗歌艺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主要是指王维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而言。王维的山水诗不是错彩镂金,雕字琢句,而是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以总体的印象和感受。在他笔下,山水不是被肢解的,不是一个个细部的描摹,而是浑然一体的气象。诗人用这种方法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从大处落笔,把汉江给予自己的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写山色,甚至不写它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它若有若无。真像一幅水墨画,把南国水乡空气的湿润和光线的柔和表现得恰到好处。

《终南山》是王维的山水诗中另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前六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伟,最后两句撇开山写人,用人衬托山,更显出山的崇峻与广袤。《山中》极其富有情趣:“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早行山中,忽然觉得衣裳湿了。以为下雨了,细看原来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岚依稀在目。它翠得太嫩了,太润了,仿佛沾湿了自己的衣裳。一首小诗只二十个字抵得上一幅秋山早行图。

如果说王维的山水诗是以情韵见长,那么李白的山水诗就是以气势取胜。李白一生游历了无数的名山大川,足迹几乎遍及中国。他的山水诗充分地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让人感到一种冲决束缚、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热情。“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的气魄就是这样豪放!《蜀道难》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继而描写沿途风光,现出一幅又一幅奇险的画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读之回肠荡气。诗的内容虽然是写蜀道的艰难,但使人读后感情激昂,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晚唐诗人皮日休说李白的诗“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刘枣强碑文》)《蜀道难》尤其有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读李白的山水诗,我们常常会感到李白是大自然的主人,至少也和大自然具有同等的力量。李白因为有这样的气慨,所以描写山水时才会有一些出人意想之外的豪语。如《登太白峰》中间的几句:“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想象太白金星和他谈话,为他打开天门,放他飞出云层,直到月亮的旁边。

李白的山水诗,论意境恐怕是最壮阔的。似乎他的视野比别人远,他的胸怀比别人宽,因而他的笔墨也比别人雄健有力。他的诗最能让人感到祖国山川的壮美,也最能开阔人的心胸。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受到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读者的喜爱,绝不是偶然的。又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像这样宽阔的画面,这样明快的色调,这样雄伟的气象,在别人的诗里是不多见的。

杜甫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诗人,他的山水诗的数量十分可观。他早年的《望岳》既写出了泰山的雄姿,也抒发了自己宏伟的抱负,纯然是盛唐之音。他的山水诗以入蜀途中和飘泊西南期间所写者居多,这些诗沉郁顿挫,往往笼罩着一层阴郁凄凉的色彩和沉重悲怆的气氛。祖国的一山一水都随时勾起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迟暮飘零之感。如《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又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这两首诗都写长江秋晚,高江、急峡、古木、苍藤、猿啸、鸟飞回,这些富于启示性的意象集中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在战乱年代从祖国山水中所感受到的忧愤与酸辛。

除以上四家之外,盛唐还有不少优秀的山水诗。如王涣之的《登鹳雀楼》、崔颢的《行经华阴》、李颀的《少室雪晴送王宇》、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等等,都各有独到之处。

盛唐诗歌的繁荣,虽不以山水诗为其标志,但山水诗的高度成就的确为盛唐诗坛增添了许多光彩。

篇3

关键词:古诗教学;自然美;文化背景

小学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描写祖国山水景物的诗篇。这些诗篇描绘着祖国的名山佳水,画出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急流飞泻,水珠溅跳的雄奇景象。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一种艳阳夕照,五彩缤纷的奇丽风光。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组建的自然风景画,它是画面斑斓的语言艺术,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正切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那么,在山水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欣赏自然美呢?

一、理解诗的内容,感知美

“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是善于发现的人。教材中摘录的山水诗,以其凝练形象的语言,艺术地概括山水壮丽的景色,它们不像描写山水风光的散文那样易于理解,易于从中感知美。只有在教学中,完全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内容,让由这些内容组成的自然山水风景图在他们的脑海中反复地出现,从模糊到清晰,让学生感知到这些景色的柔和、壮丽,是充满魅力的,诱引自己渴望置身于这些诗的境界中,进行充分的欣赏。这就是学生已经在山水诗的学习中理解了诗的内容,感知到美了。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教学这首诗时,要求学生查字典解释“暮、铺、瑟瑟、可怜”这些词语。由词入手,然后结合诗句,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接着紧随作者逼真的描写,展开联想,让学生在脑际中叠印出一副深秋时节自黄昏到夜晚的美丽景色。学生随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感知到黄昏时江面绿红参半的奇丽之美,以及夜晚时分江岸上皎洁幽静的清秀柔和之美。

二、深挖其根,享受美

从低级的感知到高级的欣赏享受,是一个飞跃。一幅画,摆在你面前,初看时,你知道那画面鲜丽,这些只是自己初步认识画面引起的,也就是说,在此时,你只能感知到它外在的线条、形体、色彩的美,而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它内在蕴涵的美,从而不能给自己带来更高级的享受。只有进入了美的感知的门槛,尽情深入地了解欣赏它,才能名副其实地享受美。

学生理解了山水诗的内容,感知了美的存在,如果只停留在美的感知就不易提高审美价值,达不到美的享受。诗歌是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产物,教师必须通过展现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得以直接的、具体的观照,才能起到净化学生情感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为什么写诗,逐步让学生明白自然山水的诱惑力足以促使诗人置身其境有不抒胸中情意而无可回首之感,这才是关键的一步。《暮江吟》一诗中的画面既热烈又柔和,《望庐山瀑布》的画面既壮观又清净,这些都触发了心无旁碍的诗人情思,于是写下流传千古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诗篇。学生了解诗人置境所产生的情,通过观图,加强学生的朗诵,使学生感知美时体会到静止的独立画面,延伸到享受美时在脑际里形成完整画面,启发学生针对诗中的景物展开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流连于万像之承,况吟于视听之区”。达到情景交融的体会境界,就把美的感受到美的享受,达到了美的欣赏的,使学生受到感化、陶冶、锻炼,也就达到了受教育的目的。

三、改诗成文,表现美

学生学了诗,理解了诗的内容,享受到了美,这都是局限于个人对美的理解与欣赏,只有让学生沿着诗人的思路,充分展开联想,把美表现出来,才能展现出一个学生的精神风貌与他的行为之间和谐的美。

参考文献:

篇4

如描绘春天的诗句: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等等。

爱国的诗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等等。

描绘儿童的诗句: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阐述事理的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等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等等。

人情关系的诗句: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等等。

写景状物的诗句: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等。

二是在复习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归纳,还需要结合一些重点古诗词的复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学习古诗词需要掌握的内容。下面,略举《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的学习环节,来谈谈学生学习一首诗词需要掌握的一些内容。

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2.抓字眼,明诗意。(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此处略去过程指导)。

篇5

班级:姓名:成绩:

字词百花园

一、看拼音,写汉字。(12分)

yúkuàichuānɡ liánhuánràoyǎnyìnɡ

yóurúshūsòngránshāo cídiǎn

jīnɡtāopāiànyì wèi shēn chánɡ

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读音。(6分)

石径(jìnjìnɡ)山岭(lǐnɡ lǐn)转眼间(zhuǎn zhuàn)

白堤(dī tí)泛舟(fá fàn)河畔(bàn pàn)

三、给生字组词后,再换偏旁组词。(6分)

径( )冷()线( )

( ) ()( )

四、照样子,写词语。(6分)

银灰

层层叠叠

句段芳草地

打开课本,我们和聪聪一起学会查“无字词典”。(5分)

1. 看到“草长莺飞”这个词语,我就想起这样的景象:

。(3分)

2. 天空漆黑一片,突然,一道道闪电好似利剑一般,划破乌云,紧跟而来的是一声声雷鸣,真吓人啊!看到这情景,我便联想到了词语:(2分)

品读课文,我们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18分)

1. 我们先来到了的北大荒,只见天空 ,小河 ,原野。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 ”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5分)

2. 我们又在的西湖边走了走,看了看。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漾 。岸边的,宛如的银蛇在游动。(6分)

3. 我们还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美 。那里的天空湛蓝、,好像。有贴着,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有拉萨河畔,湛蓝的天空显得。(7分)

我们行走在秋的诗行里。(12分)

1. 我们学习了不少描写秋天的古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10分)

,。

,。

2. 我会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秋天的叶子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2分)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

我们沉浸在快乐中。(10分)

1.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祖国妈妈63岁的生日。让我们走上街头,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让我们走出家门,饱览祖国的秀丽风光。想象当时情景,可以用上这些词语来形容:(4分)

2. 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有趣场面,或一处美丽的风景,写一段话,努力做到语句通顺、描写具体生动。(6分)

美文精品屋

小河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不停地奔跑。我望着晴朗的天空,它给我穿上了一件蓝蓝的干净的衣服。

我跑过田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我又换上了一件鲜艳的花衣服。

我跑过果园,果园里的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春风把花瓣儿撒了我一身。我带着芳香的花瓣儿跑了很远,很远。

我跑过田野、山坡、果园,到处都听到歌声。我又带着歌声跑向远方,远方的小河也穿着鲜艳的花衣服,飘着香,带着歌声。我们拉起手向前跑啊,跑啊,跑……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小河 ()

()的衣服

2.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2分)

你能照样子,再写出两个吗?、(2分)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跑过 ,看见了;我跑过,看见;我还闻到了,听到了。

4. 小河看到的是 (季节)的美丽。你从哪儿知道的?用“”把这些句子画出来。(2分)

篇6

关键词:地理教学;古诗词;内容分析

一、巧用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时候一句优美的古诗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讲授《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就引用了李白《将进酒》里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顿时兴致盎然,教师发问,诗句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为什么说来自天上?“奔流到海”又指什么?请大家对照黄河水系图寻找答案。就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对黄河的探讨研究中去。

二、善用诗词内容分析所学知识,帮助理解记忆

中国诗词里面有许多都跟地理知识有关,如果能在教学中适时地引用,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是非常有用的。如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海拔的升高而导致气温的降低,再如李白的诗句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了我国河流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河流会有结冰现象,此时可联想到长江,再结合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青藏高原,后分开流淌在秦岭两侧,总结成新诗“一样俱从天上来,山南山北各不同。黄河已是冰塞川,长江依旧向东流。”枯燥的地理知识一下子活了起来,学生在轻松又高雅的气氛中即领略到我国复杂的地形气候特征,又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利用古诗句描述的地理现象判断地理成因、规律,深化知识

篇7

初中教材内收入的诗词可分古代的、现代的,抒情的和叙事的,要让初中生毕业前能认知或熟记这些诗词,全靠死记硬背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老师必然要在主导作用上给学生传输记忆方法,而最妙不过的方法莫过于“迁移比较法”,迁移比较法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迁移比较,认识事物,增强记忆。

在教学诗词中,我们不妨灵活巧用迁移比较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1 运用同类迁移比较:

教学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石壕吏》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卖炭翁》。两位诗人几乎同处一个时期,他们的诗作,最大共同点都是反映了百姓受官吏威逼之若,都采用叙事方式娓娓道来。然而又有不同之处,《卖炭翁》反映的是盛唐转衰的社会状况,而《石壕吏》则反映“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动乱,百姓置身于战乱之苦。《卖炭翁》中“官吏驱将惜不得”道出卖炭翁一车炭被掠夺后,他含着那么深的悲愤,心如刀割却无可奈何,而《石壕吏》中“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一句写出了刀兵之乱下,连一个老妇人都不能避免充军役的厄运,同样无可奈何。两首诗这样一迁移比较,学生思维势必豁然开朗,不仅学到新知识,同时温习了旧知识,在头脑留存的信息量也会强烈得多。

2 运用异类迁移比较:

教学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先启发学生回忆已教过的写的《沁园春?雪》,可由学生对词中描写的雪景作口述。然后再引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雪景。教学时要向学生明确几点:(1)两位作者所处年代背景不同;(2)作者身份和立足点不同;(3)作品体裁不同;(4)诗人抒感不同。仅有一点相同,都描写壮丽雪景。就“雪景”这点出发,两位诗人都不惜金墨,瓢泼式地描绘壮美的雪景。然而由于以上四点不同,词里没有半点冰天冻地凄寒感,展现的是一种壮观和雄奇,给人一种激越和鼓舞,他是在借雪评说千古,抒发豪情,而岑参的诗里却着意演染冰天雪地的严寒,诗的开首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有点春意,也瞬息即逝。他是在借雪描叙送别,满怀惆怅,抒发送别之情。通过这样一迁移比较,两人的胸怀立见迥然不同了。学生将会记住“雪”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景物,在思想感情不同的作者笔下,也是千差万别的。

3 融合运用同类和异类迁移比较:

教学古诗中的送别诗可窥见一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严格地说应是一首送别诗。既然是送别诗,可将它与同一朝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相迁移比较。

篇8

关键词:女性意识 诗词创作 舒婷 李清照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中国女性被狭隘地禁锢在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道德礼教观中。这些封建礼教的观念更是被深深地烙印在中国女性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即使在文学活动中,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也往往迷失在男性的话语体系和形象群体中。[1]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观念的逐步转变,中国女性开始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关心周边的社会状况,甚至开始关注国家政事。她们对自身作为一个有思想的社会个体,一个独立女性的自身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就是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作为独立的个性化创造,作家的意识尤其是最终表现这意识的方式,在深层次上联系着他们的心理素质、感情世界和精神面貌。[2]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的结晶,最能展现作家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将自己对社会人生、女性生活的内心感受融入文学创作中,也就流露和表现出她们的自我意识。在众多女性文学作家中,李清照与舒婷的女性意识表现得尤为突出。她们大胆地超越了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成为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一.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在女性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成为“婉约之宗”。她的诗词中流露着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她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自由宽松的生活氛围造就了她敢想敢做,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性格。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追求自由的时代特点的影响下,李清照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了解认识并把握社会,开始了女性主义文学创作。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曲婉约清丽的《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是李清照年少时的作品。它描绘了李清照作为女子所特有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李清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婚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幸福恩爱,而赵明诚却经常离别在外。李清照便在诗词中表达对丈夫的思念:“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后,流落南方的赵明诚不幸因病逝去。李清照怀着孤苦悲伤的心情写下《南歌子》、《孤雁儿》表达她内心深处对往日爱的追忆和丈夫逝去的悲痛。“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战乱年代,李清照对国家兴亡也极为关注。她的很多作品都表现了她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永遇乐》中就描写了国破家亡的凄凉的现实:“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打马赋》《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等多篇诗词也都影射了北宋末年朝败,国家衰败最终走向灭亡的现实,表达了她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她以女性的视角,勇敢地在封建社会公开地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将自身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关注社会状况,体现了女性的真正价值,也鲜明地反应了女性价值的觉醒。她强烈的女性意识是末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标志。[3]

二.舒婷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舒婷是近代文学史上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中充满着独立乐观的积极态度。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4]例如,她的《赠》《无题(1)》《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等多部作品,都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内心对爱情的体验,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自信与乐观。

舒婷的爱情诗中,影响最大的是《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她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舒婷作为一个女性对爱情中独立人格的向往,还表现了男女平等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作为“树”这个独立而不是弱势的形象参与到爱情中,是舒婷对爱情的追求,对传统观念的挣脱。反观“美女作家”们的女性意识,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所张扬的女性自我意识、人格独立,才是全人类女性所追寻的最终归宿。[5]她将女性在爱情中的自我意识不卑不亢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唤醒了无数中国女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都是女性自我意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舒婷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女性,也在作品中表现了她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她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写道:“我是你十六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你用伤痕累累的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从舒婷的诗词作品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她对爱情中男女平等地位的追求,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李清照和舒婷的诗词,都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身价值的体验和醒悟。鲜明的女性意识让她们的诗词独具魅力,也会影响更多的女性作家乃至更多的中国女性。

参考文献:

[1]佘爱春,梁迎春.《女性自我的觉醒与张扬――论李清照、舒婷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

[2]吴小美,古世仓.《老舍个性气质论》[J].新华文摘.1994.

[3]苏虹.《李清照女性意识论》.皖西学院学报.2007.

[4]朱美华.《舒婷诗歌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文教资料.2007.

篇9

所谓有文采,即指语言精彩有特色,例如善用比喻、诙谐幽默、大气磅礴、委婉细腻、清新淡远都属于有文采。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如何扮靓语言的面庞呢?笔者就教学实际粗谈几点浅见:

1. 形象描写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无形的愁思化为不尽的江水,多形象而感人啊!再如朱自清的《春》中调动感官将无形的春风写得可触可感,作文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做到这一点,从仿写入手,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思路。 还要注意运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如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避免概括叙述;还可以恰当使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等,或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心情,在文中都可以为文章增色。

2. 引用名句 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言警句,如果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能使文章平添文采。例如: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这段话直接引用诗词名句,列举祖国的名山大川,远远胜过这样一句枯燥的叙述:“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

3. 妙用修辞 修辞包括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会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会使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枯枝落叶讲诉生命的真谛 ,它可以百川汇海,激情澎湃;它可以清风抚琴,嘤嘤成韵。一言以蔽之,化腐朽为神奇。修辞就像衣服上的装饰,点缀得体,使人增色。作文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一条标准,指导学生的作文,要在文章中下意识地使用修辞,用得准确到位,实现有文采的目的。

4. 巧变句式 例如:“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失在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光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一段话,于匀称之中见错落,呈现出一种参差之美,堪称景象美妙,意境深远。也许我们的学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我们可以教会他们使用诗歌一样凝练有节奏的语言,可以教会他们变长句为短句,可以教给他们为中心词加上一系列繁复定语等方法,实现句式的多变,避免结构的单一。

篇10

一、关注诗歌创作背景

这些诗歌的写作背景大多是在国势衰微,国家动荡不安等情况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陆游的《示儿》、《书愤》等,字里行间对于国仇家恨的描写细致入微,即使到了今天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尤其是我国的南宋王朝时期,国家长期处于与金人的战乱之中,百姓困苦不堪,因此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将领,其代表人物如陆游、辛弃疾还有岳飞等。若对此类诗歌进行透彻的了解与探析,就必须对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所运用的创作手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及了解。

二、感悟诗歌包含情感

首先包含了对祖国锦绣河山的喜爱与赞美,同时又对如此美好河山正被外敌践踏而感到无比的痛心及悲叹,充分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还有的诗人表达出自己身为书生而无法驰骋沙场的遗憾。如“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一词中,从美好河山今、往的对比中深刻地表达出了词人对河山遭践的的痛惜与感叹。再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诗中,诗人李贺将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征战沙场的情绪利用提问的方式深深地表达了出来,其中又充满了作为文人不能投笔从戎的遗憾。其次因为国家的战乱,百姓的颠沛流离,而感到痛心。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描写的“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再次是抒发了欲要请缨却无路,欲要报国却无门的无奈与痛苦。如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写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最后是对于当时朝廷软弱无能的愤慨与无奈。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写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熟知常用艺术手法

诗歌写作使用的表达方法有很多,例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及触景生情,再如借用典故、今往对比、比喻、借代、联想以及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等。只有对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修辞手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才能在鉴赏的过程中达到洞悉诗人思想,引发自身共鸣的目的。2009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考题的诗歌鉴赏题就是一首典型的国仇家恨诗,其提问方式是(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在“万岁山前珠翠绕”的句中,具体运用了哪种修辞的方法?(该题考查表达技巧重在修辞手法的考查上,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和对修辞手法的把握上作答)(2)在这首词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象是与“风尘恶”相关的?(该题是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要求学生筛选、提取出相应内容)(3)作者于整首词的开头写道在黄鹤楼之上遥望中原,但是在结尾处又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句子来,从中反映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题是对作者情感思路的分析与评价,可以结合豪放词的特点进行分析。)

四、精准把握解题思路

国仇家恨型诗歌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也是相对稳定的。如针对修辞手法的题型,先要将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明确的定位,确定到底是使用了哪种修辞的手法;其次是与诗句相结合,通过诗词的上下句进而说明诗中为何要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最后,对于运用该修辞方法而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是突出了诗歌主旨,传达了诗歌情感,还是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若问题是针对环境意境的题型,可以先明确诗词的意象,然后对诗句进行完整的翻译,最后用文学术语对意境进行具体的概括,若是遇到不能用术语表示的回答,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但是在描述的画面之后一定要用形容词进行相关的修饰。针对思想情感的题型,首先,对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全面的概括,这其中又分两种,一种是说作者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另一种是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其次,结合诗句对该情感进行细致的说明;最后,对情感进行再一次的强调。另外,若问题是针对炼字炼句的题型,首先,对诗中的词进行解释;其次,对于包含该词的诗句进行翻译;最后,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若是没有运用特殊手法进行修饰的,那么可以直接对效果进行描述,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一般情况下,炼的字就是指诗中的形容词、动词以及表达色彩的词。

当然,常用的词汇主要有颠沛流离、疮痍满目、报国无门、民不聊生、收复失地等国仇家恨型术语也是要识记和灵活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