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经验范文

时间:2023-04-08 07:3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管理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管理经验

篇1

[关键词]学校管理 环境 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85

整体而言,学校的管理环境包括校园内的管理和校园外的管理。

一、学校内部的管理

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活动得以展开的首要前提。校园是包括学生、教师在内的校内人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课内外的教学活动都在这里展开。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校园是他们和学生共同学习、工作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营造舒适的适于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要简单地栽植一些绿色植被,更需要能够结合校园当地特色以及教学进行栽植。学校主要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规范学校环境、规划布局、建筑、绿化、人文景观等物质层面的建设,使校园环境文化能与当地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不断丰富教育内涵。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条件。教师无疑是培养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教师在校园里担任的角色不断增多,不仅仅是要课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在年轻教师入职培养的时候,学校不应只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完成情况,更应该注重培养课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家长是配合学校继续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重要人员,学校教师要培养自己与家长协调沟通的能力,这一点对于班主任而言尤为重要。

及时的医疗救助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必要保证。学校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多分布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城郊地带,在一些服务型机构的辐射范围以外。然而,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学生的免疫能力较弱,换季的温差变化都容易导致紧急性的疾病发生,紧急的医疗救助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医生不只是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效用,更应在平时开设相关的卫生教育课程,预防季节性的疾病。

另外需要注意的情况是,饮食的卫生是关系学生健康的重要一环,也牵动学校、家长的心。从食材的购买到餐具的消毒杀菌都需要学校后勤和食堂服务人员的严格把关和辛勤付出。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成长需要,注重膳食营养搭配。

二、学校外部的管理

校园的外部环境对于学校而言同样重要。重中之重就是校园周边的安全问题。校园的周边环境复杂,虽然大部分校园远离市区,处于城郊,但也有一些校园处于车流繁多、交通复杂的地域,这就需要学校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安全的周边环境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学校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学生家长希望学生在学校获取新知,同时需要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周边环境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相关的保安人员配备应齐全,具有处理应急事件、引导学生趋利避害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他们能够及时发现、排除周边安全隐患,为学生安全上下学保驾护航。

篇2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因此,我们以《XX市教育体育局、XX市财政局、XX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统一制订了《XX镇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该制度包括“中小学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小学会计人员工作权限”、“物品购买制度”、“会审会签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八个部分,对学校财务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制定了“XX镇学校报账员工作流程”,对较为敏感的招待费和差旅费、培训费、运动会等费用的报销及自制票据等方面做出了操作性较强的严格规定,通过这一系列规定的实施,学校管理中一直存在的支出混乱现象得到了遏制,切实推进了学校财务规范化建设。大家都照章办事,这样管理起来非常轻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公开,我们不但公开收支情况,而且公开一些新的财务管理知识、票据鉴别知识、教职工调资结果等,同时将热点问题如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费、个人所得税等的扣缴标准进行公示,在教职工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减少了误解和矛盾,增强了互信和团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搞好两个培训

光有制度,没有落实等于纸上谈兵。要想全面落实制度,必须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报账员培训。报账员是搞好财务管理的关键,其业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经济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多次组织全体报账员认真学习“教育经费核算中心”成立后的有关文件、制度及工作流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发票鉴别常识,并归纳整理成册,使他们操作起来更加顺手。除此以外,我还经常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新的发票识别知识、发票报销常识、财务法规政策等,整理成册,让广大财务人员学习。

、校长培训。学校校长是学校财务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由于校长的事情较多,以前往往不把票据鉴别等小事放在心上,等到发票递到报账员手中,如果是不合格票据就已经晚了。财务人员也不好意思回绝,只有自己去更换,有时还会造成误会。因此,我十分重视学校对校长进行财务方面的专业培训。我的办法是把报账知识、发票鉴别知识、操作流程等制成材料、卡片等,利用多媒体进行培训,提高校长的业务和管理水平。避免了盲目支出等浪费现象,提高了报账效率。

三、完善三个测评

为了避免财务管理流于形式,我们还十分重视财务工作的监测考评。

1、预决算管理测评

各学校年初统一编制当年的财务预算方案,对当年的各项收入、支出做一个全面的计划,重大项目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预算一旦经教体局批复,我们就开始对学校的预算编制进行测评。从商品服务支出的比例到其他资本性支出的比例,从培训费、招待费的比例,再到水电费、办公费的生均、师均数额等等,均给予量化评价。这样做,有效的控制了学校的随意性开支。另外,我们还规定每半年对实际支出情况进行一次测评,督促学校严格执行预算。

2、日常管理测评

为了搞好日常财务管理,我们专门制定了《XX镇中小学校财务工作考评方案》,把票据的鉴别、会审会签、粘贴、报账单填制、报账时间及质量、及时对账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考评,这样既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保证了财务管理的质量。

3、年终测评

学校财务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因此,我们始终对学校财务的管理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结合预决算测评和平时测评,建立和完善年终财务工作测评制度,保证学校财务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篇3

1、以情动人,融入真情,全心呵护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情理交融。

班主任经常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对特困生,经常问寒问暖,冷了,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饿了,买东西给他们吃。就这样温暖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孩子们对班主任的敬佩之情由然而生,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座信任的桥梁,他们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学习、谈生活,从而班级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其体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不同的特点,从学生家庭成员的构成,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入手,可了解学生个性、性格形成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劳动态度;从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方面入手,可了解学生水平、活动技能,以及对同学、对集体的态度;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入手,可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学生特点了解清楚了,对进行个别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寓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为集体服务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有的喜文,可让其常为班级吹、拉、弹、唱;有的喜动,可让其在运动会上及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某学生成绩极差又顽皮,是同学们瞧不起的双差生,但他身体强壮,身材高大,受好各项体育活动,在学校开展运动会时,他的班主任特意让他参加,发挥其特长,为班集体争了光,使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增强了自信心,总之,让每一位学生都为班级增添光彩。

3、争取家长,建立家校,加强联系

篇4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 group crisis has features: high burstiness, grievous influence and unconventional disposal. I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of higher education scholars to establish an acute, efficient and expedient warning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Through analyzing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warning,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risis warning mechanism in the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the author tries to use the coordination theory for reference to discuss and perfect th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warning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 高校;预警机制;路径研究

Key words: university;early warning mechanism;path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68-02

0引言

高校在防控突发事件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危机管理不仅是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事,也是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建立并完善高校危机管理制度,已成为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1]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和高校改革的深化,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建设反应敏锐、运转高效、处理得当的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已成为高等教育学者关注的热点。

1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预警现状缕析

1.1 预警意识淡漠,危机防控呈“虚置性”危机防控工作首先要具备较为全面的危机常识,并付之以长期有效的宣传教育实践。高校与学生管理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危机预警意识淡薄,另外,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危机预警一般采用“事后动员型”而非“事先防控型”,日常的预备防范、教育培训、危机演练等工作处于随机化地位,组织化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呈虚置状态。国外研究表明[2],是否做好了应急计划的准备对于应急管理活动的成效和效率影响重大。

1.2 预警体制缺失,危机处理呈“随机性”高校学生管理预警的有效运行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支持。由于对学生管理危机预警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校都存在制度建设缺失现象,表现为无整体的学生管理危机预警制度、预警制度措施不完善或不配套、预警制度操作程序不合理、有预警制度无落实等。社会学家认为,“制度是稳定地组合在一起的一套价值标准、规范、地位、角色和群体,它是围绕着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它提供了一种固定的思想和行动范型,提出了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和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方法”。[3]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危机预警及突发事件处理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以此保障危机处理的程序性。比如美国学者Lemer编写的《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该著作针对美国校园中出现事件开展对策研究,并强调加强教育培训。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在整合相关资源,确保高校教职员工的安全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几乎每个州都有专门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职责就在于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研究,为本州的所有学校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报告,制定并散发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手册,对师生进行明确具体的指导与培训等[4]。

1.3 预警主体单一,危机管理呈“部门化”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方面的工作一般看成是学生工作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责,未全面树立“大校园学生管理预警”意识,对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往往由单一部门负责发现并处置,尚未意识到需要借助校内外多元学生管理主体的力量,共同干预处理危机事件的全部内容。危机预警管理的“部门化”,必然造成危机信息时间滞后、危机处理“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力。另外,在高校重大事件应急预警管理组织多是为解决当前危机而临时成立的的松散组织,一般表现为由学校负责人临时牵头形成的工作小组,由于临时性的危机处理小组存在工作内容和人员构成上的非延续性、无应急培训和教育机制、无成熟的迎接处理操作方案等不足,使高校在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的整合能力与应对能力大打折扣[2]。

2用协同的视角探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路径

协同理论在公共管理学界是新兴的理论体系,建立“协同政府”(Joint-up Government)是许多致力于政府改革的欧美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新的改革趋势。“协同政府”的核心目的是整合相互独立的各种组织以实现政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其基本观点是: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不能靠相互隔离的政府部门,也不能靠设立新的“超级部门”,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围绕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不取消部门边界的前提下实行跨部门合作[5]。笔者尝试将“协同政府”的理念应用到建设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通过相互独立而又与高校学生管理密切相关的多方主体协同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及时预警并有效化解的目的。

2.1 拓展危机信息搜集渠道一般认为,危机事件的生命周期经过潜伏期、显现爆发期、持续演进期、缓解消除期、终止消失期五个阶段,在危机的最初阶段即在潜伏期,注意危机信息搜集,及时加以合理化处理,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是最经济有效的做法。因此,发挥多方主体的作用,全面拓展危机信息的搜集渠道,使危机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到预警管理系统之中,是建设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基础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拓展危机信息的来源首先要加强危机预警的宣传教育,具备基本的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危机预警宣传教育体系,借助学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刊杂志、BBS、宣传栏等平台和手段,并通过学校政治理论课、安全教育课等课堂教育,以及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以实现危机预警知识深入人心,使师生具备危机预警意识和及时应对的知识储备。高校学生管理预警信息收集渠道的广泛性既包括危机信息搜集主体的广泛性,同时还包括危机信息来源方式的多样性和危机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危机信息搜集主体应包括寝室信息员、学生干部、楼栋管理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家长、社会有关组织机构等校内外多层次的预警信息搜集网络;危机信息来源方式应包括学生工作意见箱、校长信箱、班级QQ群、手机短信、网站论坛等;危机信息的全面性应包括校内外的动向、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学习成绩异常、心理波动、同学矛盾、家庭变故等涉及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2 搭建危机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危机信息共享平台是克服危机管理“部门化”的有效手段。建立危机信息共享平台除了使危机预警相关主体享有知情权,防止产生像“非典”初期因为封锁信息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校内外多元学生管理主体的力量,共同干预处理危机事件的全部内容,通过打破危机预警管理的“部门化”,以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防止危机处理“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力的弊端。因此,危机信息共享平台要有时效性和广泛参与性,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递网络以实现应急管理信息的即时快速流动,打破校内外信息自成体系、校内各组织部门信息独占的“信息壁垒”,建立由学校统一筹划的扁平型的危机信息公布平台,使危机处理相关方及时有效的参与其中。另外,建立和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校园危机反应网站”也是很好的创意,通过及时权威和真实的信息,加强高校间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分享,进一步促进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与应对,实现与公众及媒体的良好沟通,引导公众舆论朝好的方向发展。

2.3 建立危机处理组织系统建立高校学生管理危机预警处理组织系统是克服危机预警主体处理单一、危机处理组织松散化和临时性的有效路径。西方学者 Smith Judie 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危机预警人员应该包括高校管理者、网络管理员、新闻媒介、学生家长、法律顾问、医生、心理专家、安全人员等。[5]如此众多而庞杂的危机预警人员协同有序的参与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建立协同化的危机处理组织系统。一般来说,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决策系统、实施系统、咨询参谋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2]高校应急管理的决策中枢系统应由学校的核心党政领导参与组成,一般以三到七人为宜,其职责主要是针对危机事态进行决策并统一指挥应对危机,制定应急预警方案、应急管理计划及应急处理程序,建立善后修复与转化机制,指定合适的对外发言人等。同时,学校还应合理组建法律、卫生、心理、信息与宣传等专门委员会作为应急决策的咨询参谋系统,使之为应急决策及其实施发挥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作用。应急管理的实施系统应当包括学校各个院(系)、行政部门、党团系统、学生社团、学校社区内的各类服务单位及组织,必要时还应通过一定的机制纳入校外相关的单位、组织及力量,其主要职责是具体开展危机防范、危机检测、危机控制及善后处理等工作。辅助系统主要是指高校内部那些拥有特殊专业技能、业务范围、特定资源、设备及能力,在应急控制中担负着某些特殊任务的部门(如后勤集团、学校医院等),它们是应急管理中的后勤保障系统。

2.4 健全危机预警制度体系制度规则是学生管理预警有效运行的基础,国外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美国各州、澳大利亚、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法》,许多国家都有针对校园紧急事件的立法,使校园应急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在此方面,我国立法部门要加快校园安全立法步伐,克服危机事件处理的随机性和非程序性,进一步明确校园管理中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职责,规范事件处理中的法律程序等。目前国内部分学校成立了“法制办公室”,并聘请专业律师为学校法律顾问,为学校文件以及校纪、校规等进行审查和把关,对学校的决策和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提供咨询。除加强宏观性的校园立法外,高校学生管理微观制度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许多大学每年新生入学都会发给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工一本学生指导手册,对大学生校内外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等各个方面应注意的细节做了详细的描述。我国各个高校制定的学生手册主要是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对于危机预警内容并没有细化和突出,需要加以完善使之更加规范。同时,大学生危机管理预警制度内容要充分征求学生家长、社会部门等多元主体意见,使之参与到制度体系建设中,为制度实施后协同各方主体有效运行做好准备。

3小结

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将高校突发事件预警防控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来研究,可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性。经过“非典”和汶川地震后,人们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有了更强的危机意识,学者也有众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如何建立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如何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依法及时有效的处理,目前仍是政府管理部门、法律界、学术界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3,(8).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2006-06-13..cn.

[3][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商务印书馆,1994:109.

篇5

1、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做指导

综观xx年高三教学工作,我们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方方面面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有着统一的、明确的思想指导。而这种思想指导,就来自于我们学校以吕校长为代表的领导集体。一年来,我们时时刻刻能够聆听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精辟指示,感受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关心,体会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温暖。校领导一旦发现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班主任商讨,加以解决。领导的率先行为,使我们身上干劲十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昂扬的斗志、崭新的精神风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努力做好高三班级各项工作。今天,当我们在庆祝胜利并深刻总结之时,我想,今年我们学校高考辉煌成绩的取得,这一因素就是我们班级开展工作,包括高三6班工作的强有力支柱。

2、有一个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动力

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中不仅油然而生敬意。高三6班骄人成绩的取得,不但凝聚着各位任课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更是我们各位老师密切协调的结果。一年来,他们为了一班的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付出了太多太多。协调会上,我们六人畅所欲言,毫无避讳,话题所及,不拉下一个学生。我们六个,谁也不只为自己的一科着想,有时甚至主动让出作业时间给某一学科,只是为了班级的学习成绩各科均衡发展。我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6班的学生更好。作为班主任,我深深的懂得: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密切协作,对班级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人的因素相当重要。我经常和任课老师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同时,我也教育我的学生要好好尊敬自己的老师。我经常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学着讨老师的欢心。为什么呢?人都是感情动物,老师喜欢你,喜欢咱们班,他就会多给咱讲个题,他也愿意往咱们班跑,而最终受益的就是你们。在这种朴素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班的学生确实让老师喜欢了,而每一位老师也都竭尽所能的为学生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3、卓有成效的谈心工作和精彩的班会保证

回想我的班级工作,三年来,尤其是高三一年中,我付出心血最多的、收效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工作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我充分开展了成效卓著的谈心工作,并有效利用了家长会和班会这一特殊教育阵地。

做班主任,我始终认为,天下很难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而教育学生,需要班主任动脑筋,真正抓住学生的薄弱点,脆弱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只要班主任出发点是好的,学生的嘴上即使不说,甚至还和你顶嘴,但他的心里还是感激你的。

到了高三,我的谈心工作基本上就是围绕学习而展开。每一次考试,我都分期分批分类找学生谈心,或者鼓励他们,或者帮他们分析原因,每次在结束的时候,我总是充满信心的对他们说:你没问题,高考你一定会胜利的,朱老师我教过8届高考学生教学,难道你不相信我吗?开玩笑!也真怪,我的学生也确实相信我,每次谈完话,他们总是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我们班能够迅速稳定情绪,学生按部就班复习,班级纪律严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每一次考试一结束,我班的学生就说,朱老师又要开始谈心了。他们都在热切的等待着我与他们的交流。谈心的工作是全方位的,一个学生也不拉。关于这一点,从教师角度而言,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以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热情去呵护每一个学生。不可否认,有的学生不听话,影响了班级的声誉,甚至和你顶过嘴,伤了你的心。但作为教师,你能因为这些事而对学生耿耿于怀,心存芥蒂吗?你不能!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属于所谓的升学“砝码”,但你能因为追求单纯的“质优”而忽视他们吗?你也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是个家长,你万一有这么样一个孩子,你难道希望老师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不问吗?你打破头都不愿意,你甚至会大骂这样的老师!所以,当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要求呵护他,也许有很多工作就很好做了。爱心的汇报不必强求一时,有时它可能延续一生。谈心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我始终重视班会和家长会这块教育阵地。每一届学生只要谈起我,都说我的班会比上课好的多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自豪。每一次家长会结束,听到家长的赞誉,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更自豪。在高三一年中,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班会和家长会,每一次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xx年年高考已胜利结束,而高三6班伴随着他的辉煌也将成为永恒的记忆。但它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反思有很多很多。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能让我把高三6班的一些情况向各位老师汇报,再次感谢xx年年高考为高三6班直接作出贡献的栗妍老师、邢艳萌老师、秦昌老师、张学娟老师、任正雷老师,尤其是秦昌老师、张学娟老师,并衷心祝愿我校2012年高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科学管理

一、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内容对其的意义

(一)绩效评价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绩效评价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具有预测功能,其可在项目立项前对科研经费和研究条件进行评估,预测研究目标能否实现。在进行科研项目评估时,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本理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成本的计算离不开成本的有关理论,科研项目的成本包含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核算和分摊问题的实际操作是科研项目成管理的重点。

(三)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成本预算可为科研经费提供分配标准;审计科研项目预算的成本及实际发生的成本,可以有效控制科研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实施。

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化管理粗放

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虽然有相关的科研经费规章制度,相关制度规定了经费开支的范围,但未对经费开支科目设定结构比例,导致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上自由性较大,科目范围设置粗放。在人员费用、设备费用及管理费用政策规定方面的限制也不合理,导致经费管理在执行中较为松散。

(二)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缺少沟通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项多部门结合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协同配合。但在实际的科研项目执行中,普遍存在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分离,审计、预算和决算管理互不联结的情况。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信息交换,例如财务部门只负责经费的核算,科研部门只负责经费使用,科研管理部门只负责项目的费用控制等,造成项目经费和项目管理缺少沟通。

(三)财务人员对高校科研项目参与太少

科研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高校财务人员是等到科研经费到达高校账户后才开始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这样,不仅不利于科研项目立项时的预算编制;也不利于财务人员审核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合理。科研项目预算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如果预算不合理,对科研经费的约束作用就失去了意义。另外,财务人员只是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并没有参与科研活动,对科研活动并不了解,导致无法审核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符合科研活动。

(四)科研资产的管理混乱

科研活动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研资产一般是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其使用是在教研室内或科研项目组,因其专业性强共享的程度不高,出现了设备重复购置,拉底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等问题。科研项目结束时,相关部门也没有被通知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对专利、论文等无形资产的关注也不足,缺乏管理,甚至有侵权情况。

三、如何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并建立规章

现代大学治理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向是使其规范化及科学化。高校应本着这个发展方面再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科研经费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科研经费使其可以规范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高校财务处的工作人员也应该针对科研经费制定相关指南,加强科研经费在预算决算方便的管理,并负责指导科研项目负责人按照要求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预算。这些制度上的建立都保障了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做到了规范化及科学化。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体系

只有建设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预算制度,才能保证科研经费规范有效的被使用。具体的建设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国家和政府在制定科研项目预算的政策和要求时,先要充分思考科研项目科学研究的规律及特点,它与基础设施建设截然不同的,要依据其自身的特点规律进而制定科研项目的预算政策及要求。其次,在一项科研项目期初申报到项目结束决算的管理过程中,高校的财务人员要从财务专业性方面,给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预算及决算全过程指导。进而确保科研经费既符合国家及高校财务制度,又适合科研项目。

(三)实行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

实行科研项目管理矩阵式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对高校科研项目从科技处、财务处、审计处等各个部门调选出一或两名工作人员,和科研项目负责人一起实施专项专人管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完善项目负责人财务知识欠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财务人员对科研活动的了解,更有利于财务人员审核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并且也能够解决各个部门间信息不流通的问题。

(四)设立科研经费审批使用监督机制

设立科研经费监督机制是制约财务与科研两部门的有效方法,对高校来说百利而无一害。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建立经费审批使用全过程监督机制,可以发挥审计部门、纪委和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科研经费在每个过程都避免出现问题,如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更好的发挥监督制度,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将科研项目招标信息结果置于网上公示,让教职工们可以一同监督,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艳,崔贞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守夜人作用[N].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4):67~69

篇7

关键词: 柔性管理 自主管理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向公寓化发展等,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作用开始逐渐弱化,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也因上述的变化达不到以前的效果。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作用逐渐弱化,使得学生宿舍日渐成为影响学生在校学校发展的重要单元。因此,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简称学工)继续坚持以班级、年级管理为主的同时,要把积极开展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创新作为重要的新工作思路,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发展和改革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进而更好地改善高校办学条件。

1.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1]的本质内涵在于,采用非强制性的手段,在学生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进而把组织意识变为自觉行动。但是,柔性化管理并不是一味的放纵,而是在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在具体管理中体现“柔”的原则和“软”的控制,并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情感交流的方式、权变性的管理手段等柔性管理的特征来科学管理。

2.自主管理的基本涵义

自主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组织管理,也可认为是一种柔性管理。高校的自主管理[2]就是指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日益对大学生具备的素质要求,以高等教育学和管理学为理论支撑,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参与管理活动,推动学生发挥主体性,以逐步实现学生的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简称三自教育[3])的活动。

3.柔性、自主管理思想在高校宿舍管理中的应用

(1)搭建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平台、助推三自建设。

高校宿舍是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平台,是需要“以人为本”的柔性和自主管理理念的必要环境。宿舍管理是一个民主管理、内控的过程。根据管理之道在于借力的原则,有必要在高校宿舍管理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并培养建立一支相对专业的学生自己的管理队伍。为此,在传统的常用的学生宿舍管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如宿舍管理条例、文明卫生宿舍办法)的基础上,划分以学生宿舍区并采取院系学生相对集中住宿的模式,以宿舍区和每栋学生宿舍楼为单元构建如下的宿舍学生自治管理队伍(每栋宿舍楼设楼主1名,每层层长1名;相对集中的宿舍楼群设片区长1名),组织结构图如下。

在传统的宿舍管理模式中,一般是后勤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学工人员只是常规性地检查安全、卫生问题。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宿舍的管理事务,积极性受到压抑,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对于培养其自主、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参与管理的意识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所以,要在推进学生“三自教育”管理功能建设上下工夫,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不能参与到宿舍管理工作中来的不足。

设立学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会),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更好、更快地收集学生反映的问题,同时更好、更快地向学生管理部门汇报,以解决这些问题。成立这样的学生组织,目的是通过柔性、自主的管理方法,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参与宿舍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三自教育”。

(2)以宿舍文化为抓手,增强宿舍效应。

宿舍效应[4]从内涵上可理解为在一个新的环境,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感性认识过程,同时身边人的学习、生活和做事态度都对其他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舍成员间在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等方面也会形成趋同和从众,共同合成对宿舍成员的鞭策力。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参与性的课余文化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好载体。在当前大学生的生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在宿舍区里的学生比较集中,容易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性,由于活动的非功利性,学生参与其中完全是基于兴趣和好玩,容易对其产生共鸣,从而使得宿舍管理更加人性化。故而在宿舍片区内广泛开展学生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更有利于“三自教育”好习惯的养成,进而推动宿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宿舍效应。为此,要以情感交流为主线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建立成员间平等、互信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一要引导大学生自主思考高校宿舍文化到底是什么,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这种引导的形式可在同学们中间以小组讨论,以宿舍片区组队展开辩论、在全校范围内演讲、征文等活动,使宿舍文化由一种无形、无意识或潜意识的文化转变为有意识、可展现的形式。

二要在学生宿舍片区举行荣誉、成果的多形式的展演。可通过举办涂鸦大赛、文明宿舍评选多媒体展演、摄影作品展、安保之星、学习型宿舍和温馨宿舍评比等活动,展现宿舍文化建设丰富的内涵,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从而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三要开展片区学生宿舍间的活动交流。男女生宿舍联谊、宿舍间的各种文体竞赛(如五子棋、象棋、趣味篮球赛等)等活动的经常多样性开展,不仅可以促进交流,增进了解,更能增强无形的“宿舍效应”。

4.结语

自全面实行学分制后,宿舍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加之面对当前选课制、教学与生活管理相对分离等日趋突出的问题,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展现出了新的情况: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了解,信息不畅;学工队伍对宿舍区的管理不到位等。这些新情况需要柔性、自主管理理念在宿舍区里广泛使用,并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使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真正成为一股“源于同学,用于同学”的教育力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苏丽娜,张春梅.论高校学生柔性化制度管理的实施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84-86.

[2]郭昕等.自主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61-64.

篇8

教学管理,是指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管理。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工作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学管理,是一门研究教学管理的本质、思想、内容、方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学科,是研究“以教学为中心,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科学管理为主线”的教学及其组织管理的客观规律与内在联系的学科。

2 国内外对教学管理的研究

辽宁科技大学的杜会刚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探析》一文中提出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并从两个方面对以人为本进行了阐释。

①以教师为本:老师是教务任务的实施者,引导者。这是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一个关键原因。而且坚持以教师为本,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服务。

②以学生为本:第一,学生是高校存在的客观依据,是学校生存之本。第二,高等教育的交易性要求学校要以学生为本。第三,学生的高校发展的根本。学校发展的基础就是学生,而学生也是和外界联系的一个途径。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晏存育、杨益梅在《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对精细化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精细化管理强调责任分工明确,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具体来说就是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的办学需求,在遵循相应教学规定与原则的基础上,精心地组织精细化教学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进而完成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规划与指导。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沈丹萍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研究》一文中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①管理机制落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学管理问题突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学管理机制大部分还是承袭了原先的传统经验,机制落后。

②管理手段落后。当今的时代是数据的时代,教学管理中对于数据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很多院校的系统管理软件都存在得不到及时更新而不能满足教育管理需要的情况,导致教学管理工作中漏洞百出。

③考核方式不合理。首先,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上,存在着严重倾向于科研成果、比赛成绩,忽视教学质量的问题。其次,对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④管理队伍缺乏建设。目前的管理者普遍缺乏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一般都是在工作中通过传统的方式传承和总结经验,来进行教学管理实践。

3 金都管理学院目前存在的教学管理问题

随着校企共同体的构建及日常教学合作的不断展开,许多新的情况也不断涌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现将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3.1 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领取毕业证为导向。而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强,企业不断渗入日常教学,其目标是以学生胜任企业工作为导向。两种教学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明确。

3.2 考核手段有待改进

以金都管理学院的实训课程考核为例,实训课程考核是根据企业,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调查反馈信息,综合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式有如下问题:

①考核指标单一,无法对不同的课程进行差异化评价,从而无法掌握各门课程具体情况。

②考核主体单一,侧重于教师对教学情况的考核,企业和学生的比重偏小,导致考核结果缺少科学性和真实性。

③考核目的本末倒置。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变成了为了考核而考核,无法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

3.3 沟通不畅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天然差异,在校企共同体的构建中,会遇到各种沟通问题。

4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改进:

4.1 明确教学目标

校企共同体的基础是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共赢。教学目标不明确,会严重伤害到校企共同体的基础,因此,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笔者建议在充分了解学校、企业、学生的需求后,总结出共性,通过讨论,协商,得出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教学目标,并文字化,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4.2 考核手段的改进

明确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笔者建议针对各个课程的实际情况,增加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提高企业和学生的评价权重。同时,为了打消教师,企业,学生的顾虑,可进行匿名考核,提高考核信息的准确性,为发现问题打好数据基础。

4.3 沟通的关键则在于能否及时

因为只有我们正确完整地掌握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由于学校和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常常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笔者建议建立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及时,有效的公开,为沟通打好基础。

篇9

1.1高校学生管理按照预定目标培养学生。高校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教育管理中融入了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学生管理强调学生要往政治正确的方向上发展,要求学生按照教育乃至是社会所期待的方式去完善自己,但是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高校学生管理将学生看成是一个静态的对象,而在教育学生中应该由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学生,无论是在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以预设性目标为指导,学生不能完全的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1.2学生受制于统一的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的制度化有助于形成清晰的规定,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在长期的学生管理中,一些固定化的思维存在管理模式中,造成教育管理的教条化,管理模式的机械化问题出现。学生的管理工作细节上不够清晰,在具体的规定上已经不能和当前的管理形势相适应。统一化的僵硬化的管理模式造成高校学生管理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高校管理模式中一些规定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未全面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协商,因此学生也不能对管理模式产生认同感。高校对学生采取的是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方式,没有考虑一些特殊学生的情况,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学生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中缺少自主的空间,因此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

2学生主体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2.1管理制度的规训化。管理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好高校校园秩序,其本意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学习环境,但是管理制度又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性,即其融入了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与认知,体现了管理者对整个管理的预期效果。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而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对管理制定没有发言权而且也没有参与到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始终是以规训者的姿态出现,在校园管理制度上多以“禁止”“严禁”此类词语来要求学生,学生则在校园生活中接受这种规训,自己的活动空间以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较大的限制。2.2管理程序的单向化。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上学生没有享有透明的信息,对制度的制定不享有参与权。从高校的管理体制来看,高校学生管理从校级落实到院级然后由班级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管理程序自上而下,各个等级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学生完全成为被管理的对象,受到管理者的监督和控制,管理者按照一套既定的价值观与规范对学生进行改造。高校学生学习是被切割成一个个班级,同一专业的学生要接受共同的辅导员管理,班级内部有相应的章程,班级成员要以集体利益为中心,贯彻集体价值理念。其次在学生的生活中为便于管理,学生也是按照班级的序列来安排宿舍,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被安排在相邻的宿舍方便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限制了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人员的交流,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可活动的空间。2.3校园文化的单一性。高校在管理学生时有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中保存着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要求学生要按照统一的方向上发展。校园文化要服务于校园管理,但是这种管理理念容易造成校园文化的单调性,校园文化是学生的文化,但是从主导方向上看校园文化则受高校的影响,校园管理要受到政治的影响。与此同时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校园文化日益的受到社会不健康风气的影响,高校管理上更加强调学生未来的就业安排,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术价值引导,导致学生以未来工作为导向,一切与此不相关的都受到排斥。

3学生主体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路径

3.1高校学生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虽然是高校管理的对象,但是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管理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校管理者应该在管理决策的制定中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意见和想法反映到决策中。同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还要能够转变师生之间不对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但是对学生发展并没有完全的主导权。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改进。3.2高校学生管理要对管理组织进行结构与制度调整。高校学生管理应该准许更多的学生参与,在组织结构上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改变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安排,实现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组织结构部门的设置上应该设立学生会事务管理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咨询指导中心等多个对应性部门,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在学生管理制度上也应该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特征,通过制度规定来落实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权利参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中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保证学生的参与权与监督权。

总之,制度应该保障学生的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

作者:田蕾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1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各个高校加大扩招力度,使得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给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1]。首先,高校学生不断增加,而教师的数量却无法快速得到提升,这带来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一名教师带多个班级的情况非常普遍,教师任务艰巨,工作艰辛,学生受到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过于庞大的学生队伍使得学校管理班级异常的艰难。再者,扩招等情况导致学生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样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再者,新时代的大学生经历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日益更新,他们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乐于尝试创新。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一代大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能够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创新,制定出一套适应学生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2]。

1.2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一定的独立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要拥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还要通晓电脑的知识等。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在给大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赋予了高校管理工作人员不小的责任。社会发展给新时代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必然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运用专业知识,构造出一套适用社会发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制度、新理念、新方法。

2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缺乏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准确把握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快速普及,学生的信息化接受程度不断加强,他们在接受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上不断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强,网络信息的传播对学生的影响也日益加强。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一定的事前考察研究,这样的教育思想缺乏一定的防御措施,使得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满足[3],使得学生得到的思想教育方法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格格不入。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甚至会导致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偏差和扭曲。近年来,高校管理工作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教育部出台各类文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辅导员的建设,各类高校努力落实,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某些地区的高校仍然对高校管理者建设落实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工作者建设,特别是高校辅导员的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辅导员的数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个辅导员管理几个班级甚至是一个辅导员管理一个年级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其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专业人员,受到的专业培训较少,甚至是一些非高校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担任此职务;再者,在现实生活中辅导员的职能已经受到了异化,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专业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成为了杂工,管理的事情五花八门,同时又缺乏一定的专业培训,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2.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仍然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合理和不足。首先,高校管理体系中的规章制度很多,但是真正的服务范围却很小,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再者,在衡量和评价大学生素质行为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以量来评价,缺乏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另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任何的创新和改变,缺乏人性化的管理,使得管理工作还处于一种口号式的形式上。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也仅仅是人员方面的改变,而整个管理体制、理念却没有丝毫的变动。

2.3管理方法不够多样

高校管理工作中为大学生提供指导服务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管理工作者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人生抉择的重要时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大学生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这一点上做得还远远不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还没有明确地确立,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学校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社会的需求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共性的发展而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发展,注重教育管理中管理制度的实施而忽略了学生人文关怀的给予[4]。

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3.1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思想动态的把握

3.1.1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其基础和前提在于观念的转变。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应注意以下几种观念的树立:第一,开放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以一种开放的观念对待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善于利用新科技的优势,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第二,服务的观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服务的观念。管理工作者为学生提供一些服务性的指导,包括心理指导、成才指导、就业指导、人机交往的指导和生活的指导,不仅能够在学习发展方面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点,同时也在学生生活方面提供关键性的帮助[5]。第三,民主的观念。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增强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学生自由发展,自己主宰命运。第四,发展的观念。学生接受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能力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持有发展的观念,从长远出发,克服短期行为,从形式看到内容的本质,一切秉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3.1.2学生管理工作三种意识的强化

第一,时代意识。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科技在不断进步,学生管理观念应该紧紧把握时代的发展的脉膊,时刻保持一种时代的意识。第二,创新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高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应该保持创新意识,在进行大学生制度管理的同时,注重大学生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的培养,善于结合新技术,运用多学科知识服务于大学生工作管理。第三,科技意识。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科技充盈的时代,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不适用他们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结合科技手段,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利用科技的优势和便捷,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数量。

3.2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高校学生的工作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应该遵循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服务,确立学生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发展。高校学生管理的中心应该基于学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一切围绕专业知识的提高为中心,建立专业化的学生管理机构,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增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注重提供学生服务性的指导,不仅在学习、发展方面的专业化指导,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中的指导[6]。在教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培育。确立学生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发展,建立专门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事务管理功能、服务保障功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专业性的、全面性的发展。

3.3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创新

3.3.1由以封闭式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开放式管理为主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逐渐明显,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开放,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学生追求的是一种开放式的、自由式的教育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在贯彻党的指导方针,遵循教育改革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努力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其次,要加强学生管理与学分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渗透。在注重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生活纪律的规范,着重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活规范且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再者,要加强管理与社会沟通的渗透。高校学生的培养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做准备,因此,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与社会的沟通,一切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基准,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注意学生管理与社会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和沟通。

3.3.2由以单一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综合管理服务为主

第一,加强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者在进行学生工作管理时注意分析各类事件的不同特点,根据事情的不同特点来选择管理的不同手段,或者将多种手段进行结合来解决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特点,综合性地运用多种手段来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快速地解决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质量。第二,加强管理对象的综合性。高校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实施综合性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三,加强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在进行学生管理的同时,增加服务,注重对学生服务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生活交际能力。将管理和服务进行结合,做到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服务[7]。

3.3.3由以数量管理为主转变为以质量管理为主

第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实行全员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管理的主体,做到不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尽量使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做有质量的把关,做到以质取胜。第二,坚持质量管理,注意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尽量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在尽量少投入的情况下,创造优质的效果。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出的效果。第三,在资源的使用问题上做到开源节流。将有限的资源尽量用到关键的位置,做到该用的地方大胆用,不该用的地方绝不用。

3.3.4由以局部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全局管理为主

首先,学生管理工作要立足于全局,以开阔的眼界进行全面的把握和管理,注重局部管理与大局管理相结合,以大局统领局部,以局部来保证大局。另外,要立足战略抓管理。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意识,培养一定的战略思维,拥有一定的战略技巧,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善于用战略性的思维进行分析,运用战略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3.3.5由以学校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

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消除对学校和家庭的依赖感,在学校中逐渐培养出自立、自强的品格。将学校管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能够降低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同时对学生管理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其次,要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责任感,让学生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再者,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够解决一些学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保留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些优势,加强学生干部的建设,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自我管理的自,实现学生间的管理[8]。最后,加强学生骨干的培养和学生社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模范作用,让其他学生在进行学习管理时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合理的学生社团管理能够井然有序地管理团员的学习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4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功能的拓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功能也不断得到延伸。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政治性的功能延伸到政治、业务并举,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做到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重视社会性的功能延伸到社会性与学生自我提升共同发展;从重视国家需求延伸到满足国家需求与满足学生需求相结合;从单纯的政治素质发展延伸到政治、道德、思想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素质提升和人格培育。例如,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高校的教育管理目标从单纯的高能力培育转化为了高能力与高素质的结合。在努力做到学生具备完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加强学生身心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在全民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同样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向学生进行身心发展拓展,将体育课程纳入学生学习的范围;向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拓展,向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拓展。在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背景已经提升到了国际环境下,这就需要当代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将学生发展的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进行拓展,不断拓展出新的功能。

5结束语

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坚持科学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实施制度管理、情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营造良好的学生管理氛围,使学生管理工作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这需要管理工作者能够树立创新的理念,摒弃传统的旧观念,树立开放、服务、民主及发展的观念。注意强化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功能的拓展。在管理创新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围绕学生才能的发展、素质的发展、思想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树立牢固的创新理念,不断更新创新观念,创新管理方式,逐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体系,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作者:饶芬芳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

[2]苗洁,蔡建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创新管理和和谐管理[J].大众科技,2007,(10).

[3]胡建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16).

[4]赵蕾.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

[5]姜波.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6]范伟弘.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