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节奏范文
时间:2023-03-18 00:3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的节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都说人是慢慢成长的,其实不是,人是瞬间长大的。就像突然间沉淀一般,突然不会谈恋爱了或者说不想谈恋爱了。一个人生活单一却也不会觉得无聊,即便很多时候还是会迷茫,却也不会觉得烦躁了。
身边的牛人倒是不少,像是神o一样的存在,我也只是羡慕,想着反正自己也不会变成那样的人。直到有一天一个学长跟我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也有看不进书、写论文写到想撞墙的时候。他说,如果你想要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最近迷上一个人到处走,算不上旅行,只是去周围的城市走一遭,提起包就走。我不带相机,有兴致了就拿出手机拍一拍;音乐倒是我走到哪里都不能丢的东西。只有音乐,能让看似漫长的等待变成曼妙的旅程,似乎自己跟整个世界无关,只想当一片无名的云,徜徉在不知道名字的风景里。
曾经无法想象一个人吃饭的感觉,同样,我也不会去想象一个人坐公交车是什么样的感觉。谁知,没过多久我就习惯了一个人坐车去学校,有时候在车内看着窗外发呆,什么都想却又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然后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去书店,“每个星期读一本书”,对于我来讲是太遥远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陪朋友去书店,他是一个买书不会停的人,我也就跟着买了几本。也是在那一天我才发现,其实每个星期看一本书没那么难,那天我一下子把书看完,才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一个骑行过川藏线的朋友说,只要出发, 就能到达;你不出发,就哪里也去不了。如果你不能沉下心来,就什么也做不到。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去做就是了。一本书买了不看就只是几张纸,公开课下载了不看也只是一堆数据,不去看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徒增焦虑,行动力才是最关键的。
你或许也是这样。当你渴望找个人交谈的时候,却发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真正能平静自己的只有自己。
没有人能避免孤独,它并不是一件那么糟糕的事情,与嘈杂相比,一个人生活也可以变成一种享受。或许至少需要有那么一段时间――几年或几个月,一个人生活,不然怎么能找到自己的节奏,知道自己的需求?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你的一部分。你听音乐时,坐地铁时,一个人走在马路上时,它就会流淌出来,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似乎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你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
我想,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
篇2
生活化的节奏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生活中蕴涵的各种节奏。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从而调动幼儿在节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节奏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一、节奏活动内容生活化
1 引导幼儿倾听、再现生活中的声音与节奏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引导幼儿认真感受、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节奏。如,各种物体运动时发出的声音:有钟表的嘀哒嘀哒声、拍球的嘭嘭嘭嘭声、跳绳的啪嗒啪嗒声、炒菜的嚓嚓嚓声……;各种动物的叫声:有小猫的喵喵喵声、小狗的汪汪汪汪声、公鸡的喔喔喔声……;各种叫卖的声音:有叫卖豆腐花的、有叫卖――馒头,山――东馒头的……;各种大自然的声音:有呼呼的风声、哗啦啦的雨声、沙沙的树叶声……在引导幼儿交流“你在生活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感觉到这些声音是什么节奏的?”之后,再引导幼儿“你能把这些节奏表现出来吗?”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声音、语言进行再现。在交流活动中,幼儿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交流自己感觉到的声音。在后面的表现活动中,孩子也很踊跃、很大胆,惟妙惟肖地进行模范、表演。有的边发出炒菜的声音边做炒菜的动作;有的边学猫叫边模仿猫走路的样子;有的边发出钟表声边用手臂做出秒针移动的样子……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双向互动,如:一幼儿做肢体动作,其他幼儿猜,并有节奏地为他伴奏。每次活动结束后,对幼儿布置了下一次活动的“家庭作业”――“生活中你还看到、听到、感觉到什么是有节奏的?”幼儿就在这不断地观察、模仿、再现、交流中丰富了节奏活动的内容,体验、感受到了节奏活动的乐趣。
2 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题材作为活动的内容
通过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模仿、再现,为生活化的节奏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选择了许多音乐创造者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再用音乐的形式、节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优秀作品作为幼儿节奏活动的内容。如《快乐的小厨师》,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自己的妈妈、厨房的阿姨在厨房忙碌的情节,模仿她们洗菜、切菜、炒菜、上菜等富有情趣的动作来表现作品中舒缓、激越高兴、得意时音乐节奏的变化。又如生活中、警察一直是幼儿最喜欢、最崇拜的角色之一,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小》作为节奏活动的素材。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模仿踏步、扛枪、开枪、开炮、敬礼等动作感受进行曲节奏的雄壮、激昂。
通过选择这些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节奏活动内容,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节奏活动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节奏。
二、节奏乐器生活化
购买的打击乐器固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一直以来也是幼儿园节奏活动的首选乐器,但从生活中寻找“乐器”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使用得好则充满趣味,更能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仅能与正规乐器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合理使用生活化的乐器。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乐器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在节奏活动《小青蛙》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小碟子制成的乐器,一敲一合发出的“呱呱呱”声,就像是青蛙的嘴在一张一合的叫呢。这样的乐器幼儿不仅熟悉、喜爱,而且操作方便,声音悦耳,又与《小青蛙》的音乐主题十分吻合,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节奏乐《小青蛙》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自制了用钥匙和铁丝串成的串铃、易拉罐和沙子(豆子或小石子)制成的沙球、洗衣粉桶制成的小鼓、脸盆(饼干盒)制成的大鼓以及各种能发出声响的厨房用具和生活用品等,将这样的“乐器”投放到节奏区里,让幼儿自由探索,不仅提高了节奏活动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在不知不觉、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掌握并创编出各种节奏。
三、节奏活动形式生活化
1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幼儿自由体验生活中的节奏
节奏活动穿梭人家庭,让幼儿在家庭中自由、愉快地感受节奏。每个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事,都能引导孩子感受到节奏的存在。如:洗手时听听水龙头的节奏(滴滴答答或哗啦哗啦),刷牙时听听牙刷发出的节奏(刷刷刷),走路时听听拖鞋发出节奏(啪嗒啪嗒),再听听敲门(咚咚咚)、切菜(嚓嚓嚓)、上楼梯(踏踏踏)……的节奏。这些家庭节奏活动的开展需要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通知等方式,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并和孩子一起做简单的记录。开展家庭节奏活动,不仅让孩子在家庭中进行节奏学习,也让家长参与了节奏的训练,同时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2 创设生活化的音乐节奏区
生活化的音乐节奏区是为集体活动和将来学习的节奏活动提供前期准备的场所,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最佳场地。幼儿在里面能尽情发挥、自由创造。教师把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废旧的锅、碗、盆、蝶、汤匙、筷子、小石子、豆子、沙粒、果核等都投放到活动区里,并制作了一些水果、动物等幼儿喜欢的形象节奏卡,让孩子自由探索。在这样的活动区里,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由起初的自由、无目的乱敲打逐渐过渡到按一定的节奏有意识的敲打,最后到根据自己创编的节奏型进行演奏。由起初的个人尝试逐渐过渡到找同伴交流,最后到小组共同演奏或轮奏。在这过程中,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演奏能力和节奏创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节奏活动贯穿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并不把节奏活动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而是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例如:利用早锻炼时间引导幼儿感受拍皮球时(嘭嘭嘭)的节奏,跳绳(啪嗒啪嗒)、跑步(踏踏踏)……的节奏;在生活中,听听擦桌子(嚓嚓嚓)、扫地(刷刷刷)……的节奏;在户外散步时,听听被风吹动时树叶发出的“刷刷”声、倾听春雨的“沙沙”声、夏天打雷的“轰隆隆”声……
篇3
可是当他们将这些话说出口的时候,就连他们自己也无法信服。我知道你自己内心一直惴惴不安evening,担心结果,担心面试,担心所有的一切都不符合你的期待。
可是如果你将那些所经历过的事情当成一次彩排,当成一次预先的磨练,而不是真正的上朝,那么你的心态也许会发生一个根本的改观。
因为太过重视,因为总是觉得这些机会只有一次,所以浪费了可耻,所以对自己心有愧疚。不是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
因为你的人生方向本身就是由自己来把控的,未来到底会遇到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是要看你的机缘和命运的,不是说别人走到了这一步,你就必须要有紧迫感,要向他们看齐,你也要早点来到这里。
你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生活节奏,完全不必跟别人相比。
也许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改观,正好像在看到天空中雨过天晴的彩虹之后,你都觉得那是不一样的颜色。
篇4
过去的中职政治课教材,比较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思想行为的指导,使他们觉得这个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没有学习的必要。他们更希望政治课能教给他们一些知识,解决他们现阶段的对理想、现实、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给与他们心理上更多的帮助。只有我们能仅仅抓住这条线,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建设祖国的新型人才,可是这人才不仅仅是指的他的才干,还包括他的心理。如果一个人只是有优秀的才能,而没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那他不仅不能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还可能给我们的社会制造危险。所以,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只要我们的“三观”正了,那他们在怎么调皮也差不到哪里去。而这三观的引导,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了。
在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的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此外,我还特别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我知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我每次上课前面带微笑,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经常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从而理解和分担学生的各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这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教育效果,使学生愿意对我们倾吐心声。
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目前,什么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最为职校学生,当然最关心自己的就业。现在的中职生正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角,所以,我们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就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不同的是就是我们应具有职业意识。那么,我们一开始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渗透这种思想,帮助他们在市场转轨中正确熟悉社会,自动顺应社会,使他们树立到下层、到出产一线就业的下层意识,顺应社会成长就业的超前意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中职政治课教师还要教育中职生应该具有自强、自立、风险、竞争、经济和开拓等意识,并加强对他们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能规避风险,善于捕捉机缘,凭素质和能力竞争,敢于调整岗位,并以社会责任为前提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懂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让学生成为懂礼仪的人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做什么事都研究礼仪。是否懂得礼仪,是人们观察这个人是否可信,是否可以委以重任的一个标准。因为在中国礼仪被人们当成一个人内在修B的重要表现。中职生一旦步入社会,就是成人了,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为了他们能够走得更好更稳,我们在学校就应该加强礼仪教育,使他们成为“懂规矩”的人。所以,系统地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礼仪知识,掌握符合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还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将礼仪规范行为化,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劳动者。我在教学中除了平时加强他们的礼仪教育,还以生活与就业为场景,设置了10个情景剧,分别就学生应该如何在生活或求职中,表现出应有的礼仪修养做了现场的演绎。同学们都很喜欢,觉得这种形式不仅新颖,还非常实用,让他们学到很多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篇5
关键词: 科学教学 “生活化” 策略
教育家卢梭曾说:“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科学教学,不仅是实施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促进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增强科学对待生活的意识。
一、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的含义及教学论意义
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是指在科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体现“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
“科学课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且无处不在,使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懂得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科学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包括认知、理解、体验、交往和对话等内容和形式。这些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为此,科学教学过程必须全面按照学生的各种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知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地充盈自己的生活意义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的特殊生活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本人认为,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教学观念“生活化”。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认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走的是间接认识的路线;另一种是以活动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中心,走的是直接认识的路线。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学应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在科学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理解科学知识,往往能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与科学有关的生活经验。例如: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容易;打雷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使用扳手时扳手手柄越长使用起来越省力;机器要经常加油,等等。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生活经验,这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有极大帮助。举例子时教师要尽量举一些生活的例子,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科学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科学课的亲切感,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堂教学情境和内容“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科学教师要根据科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综合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传统的课程观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这种课程观使得基础课程的生成过程成为逻辑化、形式化和理性化的过程,它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可回忆早餐吃包子,问:肉包中有哪些营养素?肉包到何处“旅游”?它们是如何“旅游”的呢?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小结时我将“肉包子”三个字改成了“食物”,就结束了本节课。因为学生已能自主地将“肉包子”换成“菜包”、“萝卜包”等。
再如,在教学《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时,以学生喜欢的足球比赛、拔河比赛为教学素材,从“香蕉球”的价值出发讨论“香蕉球”形成原因、以传授拔河比赛致胜秘诀为由分析拔河比赛中的受力状况,使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有效地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生活科学的意识。
实际上,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是统一的。科学世界只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理论化、形式化的结果。当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后,它就可以担起提升生活世界意义的任务。因而尽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绝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还应包括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教师应联系地方实际和学生实际,及时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
3.课外探究“生活化”。
除课堂教学外,科学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开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引领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1)以科技创新、科技小论文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伽利略细心观察吊灯,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单摆的等时性,从而发明了机械表。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日月星辰运行,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今天的卫星上天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现象,其实我们只要留心想一下,就会发现它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部门经常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小论文、节能金点子等活动,可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对生活中的科学的发现与研究。在活动中,我校学生制作了如水平仪、精确杠杆、新型笔等很多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是“生活化”教学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课外要经常组织学生到现场实地调查,这也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欠缺的但应必须去做的。例如,在学习“燃烧”这一节内容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当地山林、民房或实验室的防火措施。又如,学习了《水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保护土壤》后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考察能力,增强学生对水、空气、土壤污染的认识,课后我们带领学生一起去调查学校附近的水质、土质、空气质量,使学生更加了解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然后让学生写份调查报告,讨论控制污染的建议等。
教师要拓展“生活化”的课外探究视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巩固扩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科学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4.科学习题“生活化”。
很多情况下,由于条件限制等原因,我们无法直接进行调查和考察,因此从书本及习题的练习中感受科学的“生活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近几年的科学中考或竞赛试题,突出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注重了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利用生活化习题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例如2005年全国有24个省市拉闸限电,成为中国近20年来电力最为紧张的一年。这样大面积的频繁停电,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节约能源、节约用电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试题中出现了以节约用电为情景的各类题型。类似试题在近几年中考中大量出现,这类试题贴近现实生活,涉及能源、航天、科技发展、奥运、地震、百姓民生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生活化”的习题,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乐于解答,不再感到枯燥、厌烦、有压力,通过对习题的解答,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社会和自然中的现象,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思想和方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科学素养。
三、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应强调的几个问题
从教学的实施层面,我们提出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教学观念“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和内容“生活化”;课外探究“生活化”和科学习题“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必须为顺利开展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所以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给知识赋予生活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显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生活经验积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丰富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认识事物的开始表现为质疑,有了问题才使研究成为可能,当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去找答案。丰富的生活实践体验,加上有效的教学引导,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发现隐藏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想,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从而产生更浓厚的问题意识。
4.挖掘现实生活资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我们从中挖掘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意识及学习品质。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我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体现科学教学生活性的意义,努力转变教学方式、教育角色,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建构、自我成长的氛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以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大光.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001b.
[2]教育研究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篇6
长达五年严重失眠,法国太太开出旅行药方
如今34岁的刘烨,正是一个男人的最佳状态,拍电影、电视,做导演,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幸福,儿女成双,被一片羡慕声包围。然而无限风光背后的他却曾在角色和生活中都被贴上了忧郁小生的标签。2004年前后,一年九部戏的巨大工作量压得刘烨无法喘息,再加上感情上的不顺,导致他长达五年严重失眠,每天只能靠安眠药和酒精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谈起受失眠折磨的日子,刘烨心有余悸,“夜里十点钟躺下,一直躺到第二天上午十点还睁着眼睛,或者从上午十点躺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我特别受不了睡眠好的人,有一次我跟我的经纪人从盐湖城飞洛杉矶,她上飞机的时候还在跟我聊,第一句没聊完呢,一低头,感觉好像昏过去了,当时给我气的。我因为拍戏已经骑了一天自行车了,特别累,可还是睡不着。等到了洛杉矶,她睡精神了,说:刘烨,我给你安排了几个美国中文台的采访。我说行吧,反正我也睡不蓄觉。采访完了转机、倒航班,等了四个小时之后飞北京,她这一路上就在我旁边睡,我还是没怎么睡。下飞机去办签证,站了五个小时,之后又坐飞机去重庆,飞了两个半小时,下了飞机坐了五个小时汽车去拍戏,拍完之后往回跑,我一直都睡不着。后来我受不了了,拿了一把安眠药就给吃了,上了北京飞洛杉矶的飞机我就跟空姐说:飞机起飞也好,吃饭也好,你千万别叫我,我必须要保持精神状态拍戏。我当时想哪怕睡不着,迷湖一路也行,也算休息了。大概40分钟之后,我隐隐约约听到: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本架航班出现了故障,请大家返回航站楼,转乘其他航班。当时我就一个人跟着旁边的人下了飞机,而且手机马上没电了,我赶紧给经纪人打电话,嘴已经瓢了……”
2006年刘烨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安娜,当时他已经失眠四年半了。安娜的出现,治愈了困扰刘烨多年的失眠症,“我跟我太太认识之后拍了半年戏,还是睡不着。她说刘烨你先别接戏了,用三个月时间休息一下。然后我们俩出去旅行,旅行半个月之后,她说你不吃安眠药也不喝酒,你就睡,明天咱们不走,还在这儿待着,你睡不着我就陪着你。后来我想也确实没什么事儿,就睡,居然睡着了,当时特别兴奋。现在我跟她在一块儿马上就能睡着,我自己出去拍戏还是睡不着,反正现在比以前真的好太多了。”
从小到大跟爸爸说的话加起来只有1000句,不知道怎么跟儿子交流
2010年10月10日早10点,安娜于法国尼斯产下一子,取名刘诺一。儿子诺一刚刚出生之时,“奶爸”刘烨面对这个还不会叫爸爸的小家伙却不知所措,“我和孩子在一起几个小时,两人就这么互相看着,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小孩交流。因为从小我爸也没逗过我两句,我从小到大可能跟我爸说的话加起来有1000句吧。我就跟他互相看,他急一下我就起来走两步,然后再给他放那儿,再看。现在孩子好像也有意识了,他妈在旁边时,我就假装很热情地逗他,他妈一不在,我俩就互相把脸拉下来,互相看着。儿子长牙了,我就给他买一磨牙棒,看他咬住了,有时候我就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你咬住了啊,我去看会儿电视……”刘烨说,太太经常给儿子唱东欧的儿歌,“东欧那边的儿歌听起来都有点悲伤,伤感一些,我就想,那咱也别掉链子,也给唱点悲伤的,就唱《小草》。”
提起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刘烨却有些懊恼,“说起来我比较惭愧,心里也很懊恼,我们家孩子现在一回家就pad、pad、pad,pad指的是ipad。前段时间我出去了大概一个多星期,快回家的时候,我媳妇就用法语跟他讲爸爸要回来了,我儿子正跟那儿玩呢,听到爸爸明天回家,一抬头,说的是一个动画片的名字,心里想的是爸爸,因为他妈一不在,我就偷偷给他放动画片,说诺一坐,他就赶紧跑那儿坐了,我说定,他肯定不动了,我一放他就能看半天,我就玩我的ipad了。”
在儿子渐渐长大的同时,刘烨的家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女儿妮娜。今年1月降生的妮娜让这个家庭更是笑声不断。对于这个妹妹,诺一有着一丝“敌意”,“他妹妹现在会爬,一抓他的玩具,他有的时候会急,他的领地意识很强,我就会一遍遍地告诉他这是你妹啊。”
对现在的慢节奏生活很满意,估计再干20年就退休
儿女成双让刘烨尽享天伦之乐,而在太太的影响下刘烨也开始放慢脚步,开始了旅游、潜水、度假的慢节奏生活方式。“今年陪我媳妇回了趟娘家,她妈妈会说些英文,她爸爸一个字也不会说,用手机的翻译功能把法语翻译成英文给我看。五六年前刚认识的时候大家伙还都挺在乎,说你是不是通过太太来翻译一下,我也懒得说,我知道话一翻译过去就变味了。后来我就不说话,他们慢慢习惯了。现在我去那边吃饭,谁也不理我,他们说,我自己在那儿闷头吃。我在那儿也没什么事,电视也看不懂,每天就跑跑步、游游泳、爬爬山,这样挺好的。”
篇7
文人墨客或许侧重着生活,不再那么倾向于自然的话,那么人间又会少多少风花雪月,又会少多少个春江花景。我们不应该忘记在生活的快节奏去寻找寻找一些自然的乐趣。
生活物质的多少是我们的一个侧重点,但却远远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一个。自然的风景也是我们的一个。
那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不只是物质,更有精神赐予我们强大的力量。
篇8
1节奏与有声语言的形式美
作为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节奏,对于作品意义的传达而言,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声音符号的构成要素而言,节奏具有成为外部形式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创作空间。然而在实践中,只有当它从属于特定的创造意图,成为具体形象的再现者,即按照形象的要求而被利用起来时,它们才能现实地起着构成作品的外部形式的作用,也才能反作用于艺术的构思过程,达到形式美的要求。也就是说,有声语言的节奏控制必须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调控才能获得语言表达的形式美感。节奏一词在希腊语中就是流动的意思。节奏的本质就是运动、对比与变化。节奏最早源于音乐。我国古代《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而今之节奏一词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艺术领域,并延伸出相互关联却又更丰富多彩的含义。音乐艺术的节奏,体现为一定长短、强弱的音符交替出现,使音乐运动有了轻重缓急的变化,并以此感染听众;建筑艺术的节奏,体现为高低起伏、方圆曲直的主体结构安排,用以造成人们视觉感受的变化;美术作品的节奏,则体现在线条的安排、影调的搭配所造成的视觉停顿上;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也有节奏,它是靠押韵、叠字、内容的张弛,字意的力度来体现的。《辞海》在音乐的有关词条中是这样解释的“: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式形成节奏”。可见节奏是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我国播音界普遍认可的播音节奏的定义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一般说来,形式美就是一定的自然属性如色彩、声音、线条等,以及一定的自然规律如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多样统一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跟一定的生活现象所建立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形成对于这种生活现象的广泛而概括的表现。有声语言传播的形式美,即指表演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对现实生活的具体关系进行创作性的处理,从而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艺术形象。在有声语言传播中,节奏作为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其处理是否得当,决定着传播效果的优劣和强弱;同时在有声语言艺术化、审美化的过程中,节奏的把握与处理也是其实现形式美的关键。譬如,广播影视剧的台词并没有几拍子和快板、慢板、中板之类的规定,而是根据剧情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节奏。由于剧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推进事件的变化,台词的节奏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台词的进展循着一条不规则的曲线进行,可是总体上它的节奏是完整的。但是不管它的变化是如何复杂,如何地不规则,但如果快慢、高低、轻重处理得不妥当,不能和剧情的进展紧密配合,那就势必导致节奏的混乱,进而破坏整个作品的美感。
2节奏的把握与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
在文艺作品演播与影视作品中,有声语言是基于生活语言的艺术语言,其节奏的把握与处理是以当代生活用语中的口语为基本语调,以现代汉语的语法为基本逻辑准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要求,一是时空性,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二是序列性,即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作为有声语言的外部形式,是文艺作品演播与表演中的台词艺术的核心技巧。有了节奏的参与,才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体现,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能力,才能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形式美。这就要求演播者必须娴熟地掌握节奏表达技巧,以有效地体现作品的形式美。例如:在朗诵寓言故事《猴吃西瓜》时,文章部分内容是这样的:猴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该怎么吃呢?这个猴呀是从来也没吃过西瓜的。于是就把所有的猴都召集起来说到“:今天(1)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嘛(2)我是完全知道的,可是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3)我可以多赏它一份,要是说错了(4)我可要惩罚它(5)”。小毛猴一听挠了挠腮说“:我知道,(6)吃西瓜是吃瓤!”“不对!(7)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只短尾巴猴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去姑妈家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我想,(8)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当然(9)也是吃皮啦。”为了塑造表现出对象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朗诵这篇寓言就要揣摩不同“人物”的角色、年龄、性格,控制好作品的节奏。我们可以把“猴王”想象为外强中干、官气十足的头儿。在(1)(2)处略停,音长托开,声音略高,语句一板一眼,语节多,词的疏密度较松,节奏缓慢,语势多上扬少下行,让受众感觉到猴王官腔色彩的浓厚。(3)处声调上扬,语势上扬,声音、气息力度较强,气息发声在喉头,语节少,词的疏密度比较紧凑,表示猴王窃喜又怕暴露,故作深沉仿佛镇定自若实质心虚无知的心理。(4)处声调下升,音色压低,语势下行,气息拉长,词的疏密度松,节奏低沉,从而为(5)处声调上扬,语势上扬,语气严肃,节奏表面凝重而内部高亢埋好伏笔,由此体现出猴王的自高自大的官本位形象。“小毛猴”可被想象为天真率直的小青年。(6)处声音放大,语速加快,语气高昂,节奏紧凑轻快,表现出对实际情况的坦言相对,此处节奏感呈现高亢型,表现小毛猴内心的激动喜悦与性格率直。“短尾巴猴”想象为头脑简单、教条的形式主义者。(7)(8)(9)处略作停顿,声音平缓,语节内词少且缓连,疏密度松,语气呈呆笨状态,整句节奏缓慢,表现出短尾巴猴的目光短浅、头脑呆笨的特点。
正是通过以上的艺术处理和节奏调控,以节奏的时空性和序列性来实现“人物”特点的塑造,从而把作品中性格迥异的听觉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实现了文字作品和创作主体在有声语言上的和谐一致,内在意蕴和外在形象的完美统一。同时,在影视剧台词的表演中,为了创造优美的外部形式,艺术家不但要研究和掌握有声语言节奏的丰富的含义,还需要研究如何控制好主导节奏,使其与故事基调一致,与节奏布局和故事层次性相协调。因为一部影视剧所表现的是生活的真实,台词是为着表现生活的真实而存在的,但是艺术所表现的真实不是生活的自然形态,而是概括的、集中的、具备着鲜明的形象、直接诉诸观众的感情的。台词既是艺术的语言,就不是繁琐的,而必然也是概括的、集中的、能够赋与角色以鲜明形象而突出主题的。所以一个演员在他或她创造角色的时候,对于台词就有加以设计的必要。
但是这个设计不是独自一人所为的,而是经过统筹全局、仔细推敲之后,在排演当中和其他角色一同来进行的。其中,要把一部影视剧的台词形象地直接诉诸观众的感性以引起共鸣,那就必须要掌握和处理好从字音直到声音的运用的全部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节奏。事实上,文艺作品演播和影视剧的台词表演实践已经证明,以节奏来调控影视剧的大局,才能把台词演绎发挥得大气磅礴、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演员在节奏处理上做到“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另一个问题是,在文艺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报纸杂志的读者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通过重读某一个句子或某一个段落来获得某种节奏的美感,然而,影视媒介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观众或听众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不能马上做到这一点。因此,只有让文艺作品的演播者或影视剧演员排除各项“干扰”,根据作品不同的意境,创造出相应的情感气势和鲜明的节奏,才能使作品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电视剧《康熙王朝》第四十五集开头有一段长约十分钟的台词戏,演员陈道明在这段台词的表演中节奏把握恰如其分,使观众听得如痴如醉。陈道明所扮演的康熙在廷斥群臣这出戏演到酣畅之处,语及“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时语气厚重,节奏低沉,表现出语重心长之意,特别是说到“才几年哪”几个字时,节奏极为缓重,声音压低,语调下降,似乎用尽全力挤出这四字,似乎凝眸弯腰直要把心掏给臣子们,接着语言节奏转为高亢紧张型,声音放大,语调上扬双手按膝猛然一吼“,忘啦!?”其后语言节奏顺势上扬,语气更为凝重,接着这一声雷霆,康熙手指全场,振臂一挥“,那颗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的后面,天天地盯着你们呢!”但其间的“老歪脖子树”的节奏却刻意拓开,使有声语言顷刻之间意味深长,这五个字由陈道明咬牙切齿地把声音挤出来,就如同发怒的雄狮一般。这段台词表演如果节奏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就会显得刻板、呆滞、没有生气,更展示不出康熙对臣子们恨铁不成钢的爱之深责之切。这一句节奏的控制不但让人听得痛快淋漓,而且细品之下“,传播有效密度”也很大。这正如道家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段台词表演在节奏把握上既有理智又不失情感,既有激情又不失控制。它紧扣故事的主题,以声音的高低,语气的刚柔,语调的抑扬,停连的处理,节奏的变化等有声语言技巧,把这段戏的精神确切地传达给了受众,既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又给人以人生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声语言形式美的获得及传播效果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奏的把握和控制;在声音符号的有效传播中,节奏永远是必不可少而且极为重要的构成元素。实践证明,控制了节奏,也就获得了有声语言艺术传播的主动权和创造力。先生曾经对广播剧有一段评述,可以说是对有声语言节奏艺术的神奇效果的精妙概括“:闭目静听,一切人物,一切生活的无穷幻觉,凭借着神奇的语言和音乐,你不觉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中,想象打开了五光十色的宝库,你看得见深情的眸子和明丽的光影,你看得见暗淡的眼神和阴郁的气氛,你会看见人的崇高与雄浑,你会看见人的卑微与邪恶,一切都展现在你的面前……”由此可知声音符号所构成的艺术形式巨大的传播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篇9
乃至差一点感觉,多无法弹奏出完美的音乐感
爱的节奏也是如此
差一份关心,差一份在乎,差一份包容
乃至一点点疏忽,多无法继续爱情的脚步
相爱的两个人是幸福的,但也是脆弱的
因为有时候爱的节奏很微妙,很善变。
也许两个人不是那么默契的配合
就会产生爱的厌烦,爱的困惑,或者痛苦
也会厌烦这种感觉,但是也爱这种美感
听着自己和心爱的人共同谱写乐章时
当他们满足的弹奏着不同的爱情音律时
心里那份满足感,让彼此多不言而喻,
因为那是融入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需要
也许唯美,也许狂烈,也许带点丝丝的痛感。
但是那份感觉是触动心门,让更加美丽
然而当爱的节奏要一个人完成时。
心内的荒凉是无法言语的。
自己谱写的音符和曲调哀伤而又寂寞
一个人的世界是寒冬,节奏是眼泪音符组合的
如果说每个音符是生活的琐事
那谱写的节奏是爱情生活的真实
如果爱情是没有音符,是没有节奏的
那相爱的两个人就无法体会出爱到浓时的感觉
也无法体会,在这其中磨合初期的疼痛感
爱需要包容,爱的节奏也需要不断的完善
最终谱写成两个人爱的调调。
或许是幸福的调调,或许是离别痛苦的感受。
哪怕是正在弹奏幸福
或者只是追忆曾经的感觉
也是美丽的,幸福的
篇10
1、掌握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掌握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意味着承认生活有起有落,有有低谷,而不是试图让所有事情都做到统一和平衡。有时候你需要快跑,有时候你需要放慢速度甚至保持不动。不要试图在需要快跑的时候放慢速度或在需要放慢速度的时候加速。
2、工作与生活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和你在工作时的状态有关,而不是你在工作上花了多少时间。工作时忠实于自己的信念会让你感到安心;如果违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无论你取得多少成就,工作都无法让你获得意义感和满足感,生活也会失去平衡。
3、提升工作与生活的品质,职场生活的品质很重要。你投入工作的时间并不是衡量工作难度的唯一标准。冲突、难处理的人际关系、缺乏欣赏、缺乏联系或沟通、不确定性、压力和不断遭到打击,这些都可能导致职场生活的品质降低,并迫使你付出远多于在积极、高效的环境下工作所投入的时间。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