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生活范文
时间:2023-04-11 23: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与生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家有一台电脑,电脑里的知识可真多,有歇后语,有成语之最,有新闻……它的作用也很多,可以查资料,可以阅读作文,可以画图画……
一次,老师教我们《》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里有一个练习题,老师让我们回家收集在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人物的名字,读一读。放学后,我飞快地跑回家,打开电脑,输入网址查找。不一会儿,一个个名字便出现了,有、……我点击了这个名字,马上,他的故事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立马抄下来,中午上课时,我把我找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惊讶地张开大嘴,老师夸我:“你真行!”我不好意思地说:“这可都是网络帮的忙。”
网络带给我知识,同时也让我增强了自信心。以前,爱写作文的我,就怕哪里没用好词佳句,可自从认识了网络,我写作文时什么也不怕了。一天,我偶然发现一个叫“小荷作文库”的网址,我开启它,看见里面的文章非常多,便给自己也申请了一个用户名,一申请完,我就在里面输入了文章《迷人的秋天》。就这样,我经常把我的习作输入“小荷作文库”,现在我已经有三篇作文进入发表区,我太高兴了。
网络,你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你会是我永远的朋友!
篇2
[关键词]网络伦理生活化网络平台
[作者简介]杨广平(1975- ),男,江苏赣榆人,徐州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徐明(1974-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江苏徐州2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文化自觉、自信:构筑文化强国梦”(项目编号:2013SJB710023)、2013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输送联合会(青年精品)课题“网络虚拟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SQB-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064-02
长期以来,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脱离大学生现实生活,采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僵化、抽象、概念化,出现了“空、大、全”现象,造成了教育效果不好,引发了诸多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现象。胡塞尔、哈贝马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域。
一、当前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滞后与不足
从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来说,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正好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然而,在他们还没完成这个转化时,虚拟网络世界便匆忙地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世界。但高校教育却不能针对网络带来的新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造成了目前大学生道德行为层面上“知行分离”、道德情感层面上“知情分离”和道德信念层面上的“知信分离”的现状。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主要为课程教育,总体来讲,存在三种教育模式:第一,“推移”式,即把现实环境中的伦理教育模式照搬移植到网络环境中来,实现简单的教育“推移”。其弊端在于网络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若采取完全照搬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只能是一种依存于惯性的教育模式,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第二,“主知主义”式,即把智力活动引入道德教育中,强调德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网络社会中学会辨别是非曲直。其弊端在于主知主义教育模式把个体品德构成窄化处理和学习方式简约化处理的德育模式,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道德教育,它将道德行为置于次要地位,而将道德认知当作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强调使用道德的认知力去规范个体的道德行为,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和道德目标的割裂,是一种不完全的道德教育。第三,“工具理性”式,这种德育形式夸大技术与规则的作用,企图通过对网络的控制来实现对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目的。其根本弊端在于把道德与现实对立开来、道德与生活割裂开来,不可避免地产生道德教育人文目的性与理性工具性的冲突,造成了人文内涵的丧失和德育功能的弱化。
二、网络伦理教育新视域:回归生活场域
生活场域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域,是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也蕴含着人性的回归。其核心价值在于在现实生活场域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索,不断体验、感悟和超越,从而实现人生命价值,实现由平凡到非凡、由平庸到卓越的蜕变。胡塞尔、哈贝马斯等人提出的“生活世界”为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情况复杂、差异很大、动态多变、正在发生的教育域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伦理教育如果脱离了人自我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任何形式上的伦理教育都是徒然的。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是为了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超越。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应该紧紧围绕教育主题的现实世界,从学生的网络生活体验入手,充分利用网络伦理道德冲突事例,全面把握教育的主客在虚实世界中的体验及感受,真正关注学生在伦理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过程性、情景性和现场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全面把握教育主客体在生活体验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意志,并通过不断积累升华来体认、领悟道德情感,在生命体验中不断提升青年的道德素质。
三、网络伦理教育的途径:高校生活化教育平台
(一)开辟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
在校园网上创建面向青年大学生建立“绿色”德育网站,使之成为网络伦理教育的主阵地。为了青年大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在网络社会中健康成长,必须切实开展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把青年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综合利用多媒体、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网络伦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上投入大成本,加强主流网站的生活化建设。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主流网站的生活化建设,以学生为本,内容形式上取材于大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问题设立专门的交流、讨论区域,通过网络辅导员、信息员、分析员的共同协作,及时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主流网站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其他网站加以正确引导,形成网站良性共同发展的局面,不断促进网络德育生活化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关注现在大学生登录率比较高的部分网站,如校内网、天涯社区、猫扑网、淘宝等这些以时尚、新奇而备受大学生关注的娱乐型、消费型、交往型网站。通过将这些网站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主流网站建立友情链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引导和监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浏览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各种网络“垃圾”。
(二)网上渗透教育
隐性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高校构筑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平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努力创造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指导性的“道德情景”,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使网络伦理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使大学生在无形无声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鼓励学校各类社团和班级建立网站。通过各类社团组织对网络使用的具体情况,形成符合其网络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这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如网络辩论、网页制作、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调查活动、漫画制作等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健康的网络伦理认知能力;也可以鼓励大学生集体动手建立班级网页,并在网站上设立德育学习、历史人物风采、实事分析、社会动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栏目,兼顾内容与形式,样式新颖多样,在保障德育渗透的同时,提高网页制作技艺。
其次,要利用好校园网、BBS、博客等网络平台。目前高校均已建立起各自的校园网,甚至各个职能部门也纷纷建有自己的网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其实并不理想,问题主要是这些网站过于注重理论的宣传和政策的宣讲,更多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再加上这些网站或者网页更新慢,格式严肃、老旧,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鉴于此,我们应该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完善校园网建设,充分考虑网站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功能,努力建设成为受学生喜爱,获取健康信息的主渠道。专题网站的建设要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此外,要在网上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网上师生的互动交流,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理论问题、热点际题、实际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三)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网络伦理教育,不能简单地就网而说网。换言之,不能完全以网对网,因为网络仅仅是人实现交流的一种载体,而人永远是网络主体。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永远活在网络虚拟中,因此,网络社会中所发生的伦理问题大多还是需要在现实社会中面对面来解决。
第一,要求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具有高度的认同,认识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高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网络虚拟文化的发展,全面研究掌握网络传播的特点,把握网络伦理教育的规律。要在传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注重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做好网络素养教育。掌握大学生网络伦理状况,做好网上热点难点问题的网下引导工作。同时,也应该利用好“网上”这一平台,充分借助网络先进技术手段,发挥技术优势,抢占网络思想阵地,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复杂、枯燥的问题通过技术处理转变为简单、有趣,进而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这些难点、热点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高校要构建网上、网下良性互补机制。网络有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很多人在网上聊天的时候都自觉地谈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困惑,这种信息比传统“一对一”的方式能更快地发现问题。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浏览可以归纳出一些典型的和集中性的问题,通过在网下开展座谈、讲座、报告会等传统手段集中而深层次地解决,把科学理论灌输和先进思想渗透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增强上网行为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网络上发现的不能在网上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在网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不具有共性的、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问题,这类问题很难在网络上解决。只有在现实生活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育人、帮助人、提高人的目的。
(四)优化网络生活环境
网络环境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伦理观念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冲击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且网络生活环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模式的正常运行。然而,目前我国网民的网络生活环境堪忧,互联网所来的垃圾信息、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网络黑客、网络欺诈、网络犯罪冲击着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因而,净化网络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是实现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的重要环节。
支撑网络传播的是高技术、高智能的国际互联网,为此,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必须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绿色网络技术,并且要对他们进行网上技术的引导教育,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技术研发,通过技术手段抵制各类不良网站。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通过甄别、筛选、过滤、屏蔽有害信息,阻止不良网站的运行,积极打造网络绿色防护罩;政府还应该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与研发单位强化网络防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多方位、多渠道地大力推广先进的网络防护技术。
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预警、调节、反馈机制,提升网络文化品质,不断完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进华.自律与他律: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J].道德与文明,2003(1).
[2]许立新,田鹏慧.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新举措[J].道德与文明,2003(1).
篇3
关键词:网络语言 多样化 褒贬不一 正视
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如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网络作为一种媒介方式,凭借其快捷,方便,高效的特点对传统的媒介方式带来一股强大的冲击力。网络的普及使它不再是仅供科学家研发的领域,不再是仅供游戏者开发的对象,它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有各自的语言。在这个网络时代里,也必定有与其相对应的语言建筑材料,所以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文字,它是在网络中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不像传统语言那样有规范的语音,词汇乃至语法体系。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特点,人们不再完全使用规规矩矩的一般词汇,而是使用一些新造词,有些词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语。
在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中,人们的语言生活不再单一,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给语言学增添几分色彩,然而,人们对于种种新的语言现象褒贬不一。语言学界的学者们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也各执己见,我找了几个具体代表性的观点:
1、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 特称网虫的语言脚:
2、周洪波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论坛上的常用词语;
3、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4、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可以说就是出现在网络上的、网络上常用的以及跟网络有关的语言。进一步来看,网络语言还有广义狭义的不同含义。
5、殷晟认为,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网络上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应该同科学语言、职业语言一样,指的是某一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社会通用语言形式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内涵是指“网虫”之间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即伴随“网虫”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嘲。
6、郑远汉认为,“网络语言”的概念随着电子计算机(电脑)联网上网的逐渐普及,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应的网络用语。不少人把它们称为“网络语言”。这是一种粗略的称呼,是不确切的。其中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性质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
7、卢惠惠认为,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它并非一种新兴的语言,而是一种运用范围、使用人数都相当有限的汉语社会方言变体啪;
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合理性,网络语言的使用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这其中就必定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例如:计算机的构成部分中的词:软件,硬盘,鼠标,CPU等等,而互联网中也有一些新词新语:浏览器,域名,服务器,IP等等,这些网络技术用语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网络语言广义上的含义,而这些词语中,已有很多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般词汇和常用词汇,当谈及这些词时,我们已毫不陌生。而狭义上作为一种用与网络中交流的语言符号,更值得我们探讨。如果对网络语言不熟悉,那么根本无从了解那些纷繁复杂、多姿多彩、五花八门的文字符号,也只有经常“泡“在网上的人才会明白并且会用。
如今,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已呈现一种多样化的趋势,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符号化、谐音化、缩写化和混用化四大类。
1、 符号化
这一类大多是用来交际的简单、随意、生动、多样化和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的各种语言符号。尤其是在网络聊天中,许多网民的昵称和个性签名都用一些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我的QQ好友中就有很多个性化的网名:;翫黯纞`灬 、Mr: I lo 、{Mɑ。、⑦々②、鈳瞹乖儚等等,这些复杂的符号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有的还表达了某些含义。此外,随着搜狗、拼音等许多输入法和QQ聊天软件的更新与发展,也给人们提供了许多表达说话者情绪的各种符号或符号组合。日常生活中人的情绪无外乎喜怒哀乐,但网络语言以其特有的优势将网民的情感表达得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生动贴切。例如:在聊天时,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QQ表情,有微笑、撇嘴、发呆、得意、害羞、大哭、尴尬、发怒、调皮、惊讶、难过、偷笑、傲慢、流汗、憨笑、咒骂、疑问、再见、坏笑、糗大了、鄙视、委屈、阴险、可爱、可怜……甚至有的还可以使用DIY魔法表情,呈现一段动画。而我们最常使用的搜狗输入法,当打出某些表达情绪的汉字时,也可以呈现对应的符号表情,例如:O(∩_∩)O哈哈~、哭%>_<%、呜呜~~~~(>_<)~~~~ 、(*^__^*) 嘻嘻……等等。这些符号化的网络语言生动、形象、方便,因此被大多年轻人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甚至会用到手机短信中。
2、谐音化
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体系中,有很多词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所以人们或多或少会使用这些词来代替原来的词。在英语中,经常使用的是用谐音的缩写,例如:“see you”可以写成“CU”,“I see”可以写成“IC”等等;另外,还有用与英语单词读音相似的数字来表示,例如:“for”和“4”,“to”和“2”。这种数字的谐音在汉语也是有很多的,例如:“886”就是“拜拜喽”,“9494”相当于“就是就是”,“7456”意思是“气死我了”……还有一种就是输入法带来的谐音,当我们打出一个词语的拼音时,会有很多音同义不同的字出现,人们就会使用那些有趣的词语来表达原来的意思。例如:“邮箱”和“油箱、幽香”,“旅游”和“驴友”,“版主”和“斑竹”,“大侠”和“大虾”,“美女”和“霉女”,“偶稀饭你”就是“我喜欢你”的意思等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增加了语言的俏皮与有趣,是一般的对话不再那么沉闷死板,网友们用自己这种无厘头的语言自由自在地交流,自娱自乐地沉醉其中。
篇4
为什么是“11.11”?似乎也非常容易理解:有哪个数字比“1”更像一个“光棍”呢?一年里又有哪一天,能像“11.11”这样汇聚了如此多的“光棍”呢?
显然,“光棍节”并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从西方“进口”,更无法对应历史重大事件或名人。但它仅仅是商家生造的打折购物“节日”吗?
实情并非如此。
搜遍中文网络,往往把光棍节的由来上溯到所谓“南京高校某男生宿舍卧谈会中的奇思妙想”。但这类说法根本没有任何可靠的消息来源或档案证据,还常常自相矛盾,且有多种版本,其发展路径和壮大理由也没有任何交代。看起来,这像是某位仁兄想当然的说辞,之后又被各媒体不负责任地以讹传讹。
经进行了一番“网络考古”,并且直接联络了有关“亲历者”核实求证,最终结论是:“光棍节”的真正起源,极有可能是水木清华BBS的“光协”版。
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水木清华BBS在清华大学乃至北京高校学生中曾拥有的巨大影响,或许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清华学生中曾流传一句话:“水木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泡过水木,似乎就不算真正体验过清华的校园文化。
1996年,水木“光协”版(英文版名为single)宣告成立,成立之初的中英文版名分别为“网路光协”、“single_person”,不久后更名。容我提醒大家,那时,中国网民人数只有区区60万;电脑里的常见操作系统是Win95;四大门户、谷歌、百度统统没有诞生;小马哥还没来得及发明OICQ,痞子蔡也还没来得及写后来红极一时的BBS网恋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当时的清华男女生比例高达7比1,“和尚班”也不在少数,再加上理工男的“宅”本性,找不到女朋友的单身男着实太多。
于是,那些曾误以为这是个“光盘协会”或“研究精密光学仪器的地方”的大学生们,发现这个可以大谈“单身生活苦与乐”、共同“灌水”、并时常举办“报告会”、“腐败”活动的版面,是那么亲切而放松。“光协”人气与日俱增,也吸纳了大量的女性成员,并逐渐催生了如今大行其道的一系列“专有名词”,例如单身男性称“光光”,单身女性称“明明”,找到对象离开单身状态则相应被称为“”和“失明”。
关于11月11日这个特殊的“节日”,强有力的证据显示,至少从1999年开始,水木清华BBS的“光协”成员们已经开始集体庆祝“光光节”,并延续至今。而且,除了“11.11”之外,他们也将“11.1”称为“小光节”,并作为召集聚会的由头。
遗憾的是,我并未在精华区中找到当年投票和决策的直接记录。但至少可以确认,1999年11月11日的水木清华BBS,发生了目前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光光节”庆祝活动。而对这个日期的命名和活动的酝酿,必然要更早一些。
就这样,犹如一粒种子,“光光节”在大学校园、也在年轻学子心里生根发芽。随其影响日盛,这一网络亚文化产物也逐步得到“官方”的认可,最直接的表现是清华“男生节”的设立。从2002年起,清华大学将每年11月12日定为“男生节”,男生们在这一天可享受优惠、参加活动,更重要的是,得到女生们的关爱和礼物。
篇5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辽宁 营口 115000)
摘 要: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形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高校学生的网络生活对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生活;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59-02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替代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发现,网络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无限生机、活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客观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充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情况及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任务.鉴于此,笔者立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挖掘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生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1 现状解读
大学生作为网络行为的主群体之一,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上网目的多元化,且相当多的学生使用网络比较盲目,随意性大,具体表现在多数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想通过网络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参与互动.第二,上网内容多样化,但欠合理,具体表现在他们偏重于对网络的娱乐休闲功能的使用,超过70%的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交友聊天,而对于网络知识、技能的学习不甚关心.第三,上网时间较长,对网络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60%以上的大学生上网时间都在5小时左右,且男生的上网时间远远超过女生上网时间,可见,大学生正处于高强度的网络生活中.第四,对网络影响的认识不一,具体表现在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的积极作用大,网络不仅提供了信息、咨询平台,而且拓展了视野,足不出户就能览观世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网络的消极影响大,上网没有节制,致使作息不规律,影响着学业发展、人际交往,甚至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原因探析
各种现象和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比例非常低.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学校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和指导不够
在中国几亿网民中,高校学生是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利用网络的机会和时间都较多,从事的活动也比较丰富.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情况并不理性,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缺乏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和指导有直接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如果没有系统、全面的指导,难免会有许多学生盲目、甚至错误去进行与学习工作和健康的休闲娱乐无关的活动,而且很可能从事的某些活动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2.2 校园文化建设不完善,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其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完善的活动体系,文化活动流于形式,更缺乏特色,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更谈不上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到自由、开放的虚拟网络中寻找刺激和成就感.
2.3 学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应具备很强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多地利用网络休闲娱乐,特别是男生打游戏,虚度光阴.这些现象与学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有密切的关系.许多上网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自控力不强的学生面对网络上良莠繁杂的信息不免会分散注意力,浏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从事一些无聊的活动.
3 对策建议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与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3.1 加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管理和引导
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有目共睹.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就成为摆在高校文化建设和教育管理面前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从宏观上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制定网络管理制度,规范、调控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而作为从事一线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要从微观上着手,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笔者认为,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渗透”.“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把学生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具有教育性,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增长学生智慧才干.“两个基本点”指立足于学籍管理和宿舍管理两方面:学籍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跟踪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牢牢树立学习意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人生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和管理时间;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加强宿舍管理,制定严格的宿舍用电、上网规章制度,增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性、法制性和责任感;建设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环境,使宿舍真正成为大学生自由交流、结识友谊、碰撞思想的理想环境.“三个渗透”,就是将网络知识渗透到专业学习中,网络道德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行为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将网络为我所用,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及时给与帮助.从而真正将网络资源作为学习的有益补充,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范、文明上网,提高网络免疫力.
3.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但是没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情绪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作为大学生生活的调味剂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充实、优化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吸取、借鉴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找出差距,剖析原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地选题,制定本土化的文化活动方案、计划,把学生的兴趣从网吧拉到校园、操场、活动室来,吸引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其中,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形成习惯,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平台的宣传教育作用,切实将网络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中,积极创设以高品位为目标,以思想、学习、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习站点的镜像;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和学习;开展网页制作竞赛,开设BBS论坛、心灵驿站、个人主页、社团主页,举办计算机技能比赛,组成计算机维护志愿者服务队等,把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入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3.3 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网络活动意识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网络生活意识,约束网络行为是净化和提升网络生活质量的根本.笔者认为,首先,大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如果驾驭网络,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就能使网络为我所用,成为网络的主人;否则,沉迷网络,陶醉于网上游戏、聊天、交友,则人的生命将化为愚钝的物质,成为“网中之鱼”,沦为网络的奴隶.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地将他律转化为內律,将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严格要求自己,挖掘网络最实际的意义,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有效遏制“指尖上的毒瘾”.再次,作为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强度是很高的,在信息过剩的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要从思想上构筑起坚固的“信息海关”,增强甄别、选择信息的能力,批判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避免各种诱惑和盲从.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优势资源,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才会更健康、更丰富.
综上,网络生活作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将长期存在,实现大学生网络生活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任重道远,但如果我们占领网络教育主阵地,增强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定会是一片绿色.
——————————
参考文献:
〔1〕涂炯.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浅析——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J].职业圈,2007(10):62—64.
〔2〕王莉,姜忠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5).
〔3〕王健.信息时代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25).
篇6
关键词:网络语言 多样化 褒贬不一 正视
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如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网络作为一种媒介方式,凭借其快捷,方便,高效的特点对传统的媒介方式带来一股强大的冲击力。网络的普及使它不再是仅供科学家研发的领域,不再是仅供游戏者开发的对象,它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有各自的语言。在这个网络时代里,也必定有与其相对应的语言建筑材料,所以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文字,它是在网络中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不像传统语言那样有规范的语音,词汇乃至语法体系。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特点,人们不再完全使用规规矩矩的一般词汇,而是使用一些新造词,有些词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语。
在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中,人们的语言生活不再单一,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给语言学增添几分色彩,然而,人们对于种种新的语言现象褒贬不一。语言学界的学者们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也各执己见,我找了几个具体代表性的观点:
1、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 特称网虫的语言脚:
2、周洪波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论坛上的常用词语;
3、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4、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可以说就是出现在网络上的、网络上常用的以及跟网络有关的语言。进一步来看,网络语言还有广义狭义的不同含义。
5、殷晟认为,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网络上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应该同科学语言、职业语言一样,指的是某一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社会通用语言形式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内涵是指“网虫”之间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即伴随“网虫”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嘲。
6、郑远汉认为,“网络语言”的概念随着电子计算机(电脑)联网上网的逐渐普及,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应的网络用语。不少人把它们称为“网络语言”。这是一种粗略的称呼,是不确切的。其中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性质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
7、卢惠惠认为,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它并非一种新兴的语言,而是一种运用范围、使用人数都相当有限的汉语社会方言变体啪;
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合理性,网络语言的使用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这其中就必定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例如:计算机的构成部分中的词:软件,硬盘,鼠标,CPU等等,而互联网中也有一些新词新语:浏览器,域名,服务器,IP等等,这些网络技术用语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网络语言广义上的含义,而这些词语中,已有很多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般词汇和常用词汇,当谈及这些词时,我们已毫不陌生。而狭义上作为一种用与网络中交流的语言符号,更值得我们探讨。如果对网络语言不熟悉,那么根本无从了解那些纷繁复杂、多姿多彩、五花八门的文字符号,也只有经常“泡“在网上的人才会明白并且会用。
如今,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已呈现一种多样化的趋势,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符号化、谐音化、缩写化和混用化四大类。
1、 符号化
这一类大多是用来交际的简单、随意、生动、多样化和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的各种语言符号。尤其是在网络聊天中,许多网民的昵称和个性签名都用一些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我的QQ好友中就有很多个性化的网名:;翫黯纞`灬 、Mr: I lo 、{Mɑ。、⑦々②、鈳瞹乖儚等等,这些复杂的符号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有的还表达了某些含义。此外,随着搜狗、拼音等许多输入法和QQ聊天软件的更新与发展,也给人们提供了许多表达说话者情绪的各种符号或符号组合。日常生活中人的情绪无外乎喜怒哀乐,但网络语言以其特有的优势将网民的情感表达得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生动贴切。例如:在聊天时,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QQ表情,有微笑、撇嘴、发呆、得意、害羞、大哭、尴尬、发怒、调皮、惊讶、难过、偷笑、傲慢、流汗、憨笑、咒骂、疑问、再见、坏笑、糗大了、鄙视、委屈、阴险、可爱、可怜……甚至有的还可以使用DIY魔法表情,呈现一段动画。而我们最常使用的搜狗输入法,当打出某些表达情绪的汉字时,也可以呈现对应的符号表情,例如:O(∩_∩)O哈哈~、哭%>_<%、呜呜~~~~(>_<)~~~~ 、(*^__^*) 嘻嘻……等等。这些符号化的网络语言生动、形象、方便,因此被大多年轻人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甚至会用到手机短信中。
2、谐音化
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体系中,有很多词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所以人们或多或少会使用这些词来代替原来的词。在英语中,经常使用的是用谐音的缩写,例如:“see you”可以写成“CU”,“I see”可以写成“IC”等等;另外,还有用与英语单词读音相似的数字来表示,例如:“for”和“4”,“to”和“2”。这种数字的谐音在汉语也是有很多的,例如:“886”就是“拜拜喽”,“9494”相当于“就是就是”,“7456”意思是“气死我了”……还有一种就是输入法带来的谐音,当我们打出一个词语的拼音时,会有很多音同义不同的字出现,人们就会使用那些有趣的词语来表达原来的意思。例如:“邮箱”和“油箱、幽香”,“旅游”和“驴友”,“版主”和“斑竹”,“大侠”和“大虾”,“美女”和“霉女”,“偶稀饭你”就是“我喜欢你”的意思等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增加了语言的俏皮与有趣,是一般的对话不再那么沉闷死板,网友们用自己这种无厘头的语言自由自在地交流,自娱自乐地沉醉其中。
篇7
线下生产假货 线上交易存在漏洞
苏号朋教授认为,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本身是不生产假货的,假货问题的根源在于线下。“网上卖的假货多,说明中国的工厂里生产的假货多,反映的是一个实体经济的状况,在中国想要解决网上假货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线下生产厂家生产假货的问题。”但面对同样的环境,相较于实体店,为什么反映到网上,假货存在比例会这么高?苏号朋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是网上交易的规制存在很多漏洞。
首先,工商机关对网络交易的管理滞后,监管不能及时到位。网上购物是一个新兴的交易形态,随着网上购物群体的扩大,实体消费开始渐渐转向网络消费。但与之不相符的是国家对于网络交易的规范还是比较滞后,不完善并存在漏洞。相较于实体店,中国的网络交易出现十年左右,是一个新兴的模式,目前对网购乱象的管理也一直处于探索中,政府支持创新监管机制,但目前的创新监管机制还不足以去阻止这样一个状况继续恶化。
其次,网店销售假货的违法成本过低。大多数消费者买到假货,因为没有时间去处理,大部分都是选择沉默,这些网店就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继续卖假货。即便一部分消费者举报网店的违法行为,这个举报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处理,是存在质疑的。如果向交易平台、工商机关投诉,调查过程较长,消费者最后可能选择放弃,这种情况实际上也助长了网店销售假货的违法行为。另外,即便立案调查,最后对网店销售假货的行为处罚也较轻,一般处罚金额是三万元人民币以下,这样的惩罚不足以让网店放弃销售假货,因为销售假货的利润很容易赚回违法成本。
另外,消费者自身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也是网络假货横行的一个因素。名牌产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一些网店进不到真品,而消费者又希望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大品牌,于是一些网店利用这种心理,从线下厂家购进假冒产品进行网络销售。
法律处罚过轻 执法难度大
我国负责对网络产品进行监管的是工商行政机关,国家工商总局主要负责行政规章和政策的制定,各级的工商机关负责具体的执法,这是我国目前在网购方面基本的监管过程。
早在2010年,工商总局就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定办法》,这一规定是直接针对网络商品交易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对网店经营者义务的规定,包括不得销售假冒伪劣等商品的规定及处罚措施。这份文件在2014年被一份新文件替代,即《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于去年3月15日生效实施。其中对商店有关义务方面进一步作出了些规定,如网店销售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产品质量法》的要求,要求必须销售合格产品,当然不包括假货。目前还没有生效的《侵害消费者权益处罚办法》,在2014年年底制定,将于2015年的3月15日生效,其中对卖假货的问题作出了非常多的规定,如在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商品等。从这些法律文件可以看出工商机关早已注意到了假货比较泛滥的问题。
这些法律文件对销售假货的行为毫无疑问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一些法规仍存在漏洞,如处罚的力度过低。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售卖假货,处罚最高不超过三万元人民币。对于经营者来说,三万元处罚金额太低,是很容易达到的盈利额,这样的处罚不具有威慑力。
苏号朋教授表示“徒法不足以自行”,一定要有执法机制严格执行已经实施的法律。但实际上,在网络监管方面,却存在执法难度大,执法不严的问题。
以阿里巴巴为例,如果消费者要对某家网店售假行为进行投诉,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需要在网络平台所在地的工商局投诉,即阿里巴巴所在的杭州工商局。但阿里巴巴并没有销售假货,售假的是其平台上的某家网店,这家网店不一定在杭州,这种情况下杭州的工商局只能把这个投诉转移到相关省市的工商机关去处理。阿里巴巴平台上开设的各家网店可能每年合计会被投诉几百万次,这对杭州工商局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即使分散到各省市的工商机关,依然是一件很繁重的工作,这就造成执法不可能及时到位。即便这些投诉转移到网店所在地的工商局机关,还会面临一些问题,当地的工商机关会不会处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就业问题,有时候会放纵这些销售假货的网店,这也助长了网店销售假货的气焰。进一步讲,即使对这些网店进行处罚,鉴于最高不超过三万的处罚额度,地方工商机关可能在处罚幅度上有所调整,比如处罚五百也是对销售假货的行为做出了处罚。
在法律规定对处罚力度低的前提下,地方工商机关在执法力度上的进一步降低,再次减少了网店销售假货的违法成本,最后造成一些网店有恃无恐,继续销售假货。
经营者加强自律 消费者转变观念
苏号朋教授认为,像淘宝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有义务对平台上的商铺进行监管,也有法律义务去避免网店销售假货。法律明确规定,不管消费者因何种原因与网店发生法律纠纷,一般要求网店承担责任,如果网店不承担责任,作为第三方的交易平台需要首先承担责任。有这样的法律约束,第三方交易平台也必然会对假货进行监控。如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只要是允许其它网店在它的平台上进行销售商品的交易平台,都会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含两种:主动和被动。
首先,当一个网店进驻该平台时,交易平台都会与其在费用、管理规则等方面签订相应的协议,在协议里面要求网店做出不销售假货的承诺,若销售假货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永久退出。其次,经常性地对平台上的网店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如对网店的宣传、广告、产品进行抽检,通过这样的方式考察有没有存在卖假货的行为及收集证据,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改变。最后,通过每年的宣传及培训制度,要求网店树立诚信的观念,并一些销售假货的网店黑名单,或者公布处罚案例进行威慑,主动引导网店不要卖假货。
另外,如果卖了假货,被消费者投诉,被工商机关处罚,或者交易平台本身接到投诉,通过投诉这种方式进行被动处理。处罚方式包括扣除保证金,或按照协议约定进行违约处罚,甚至关闭售假网店。
“以阿里巴巴为例,在打假方面确实作出了不少努力,包括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打假,但面对网购出现假货的比例来讲,做的远远不够。”苏号朋教授肯定阿里巴巴关于打假所做的工作,但显然做的还不够。“不管工商总局关于网络产品的抽样调查是否科学,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淘宝网卖假货的网店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也说明阿里巴巴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努力,不能找借口说已经做了工作,就可以要求免责,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用更多的监管方法,更严格的措施去解决平台上存在的假货问题。”
苏号朋教授认为,不卖假货是作为一个经营者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一个法律义务,但是现在网络上非常广泛地存在假货,非常影响网络经济的向前发展。如果消费者对网络产品丧失信心,就可能会拒绝接受这种交易模式,因此对网络打假这个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松懈。
最后,消费者自身也应该提高警惕,摒弃“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苏号朋教授强调“物美价廉”的商品不可能存在,“获得不同的消费体验,一定有相应的不同价格等位,这是市场的选择,绝对不存在物美价廉的东西。”因此,建议消费者摒弃“物美价廉”的观念,网上商品的价格可能会比实体店的商品便宜,但价格差距绝对不会过分夸张,在成本上,网店比实体店在商铺租金和税金方面成本低,便宜的范围是可以计算的,一般来说,网店比实体店便宜在10%到20%左右属于正常,超过这个部分则假货的可能性比较高。
处罚可以有底线,但不要设置上限
因国情、体制和发展的不同,各个国家面对网络假货的状况是不一样的。但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例,也有假货的存在。但据报道称,美国的大部分假货来源于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原因在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法制方面存在不足,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执法力度不严等,造成生产的假货较多,而线下生产的假货多必会造成网络假货泛滥。
美国对假货的惩罚十分严格,设立了很多监管部门对假货进行严格监管,除了严密的法律体系外,最重要的是后期的处罚力度之大,“它有一个理念,只要销售一次假货,就让你倾家荡产,一辈子不得翻身。”苏号朋举了一件案例,一位华人在唐人街销售假的体恤衫,全部货物加起来可能几千美元不到,但最终被处于五十万美元的罚款。相较与这么高的处罚比例,我国所规定的最高处罚不高于三万元,处罚力度太低。“一个网店可能销售了几百万的假货,但最后的处罚不到三万。这样的一个处罚比例,不可能起到威慑和惩罚的作用,甚至还会形成卖假货并不严重的观念,这可能会变相地鼓励了网店继续卖假货。”
苏号朋教授说,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得出几点启示。首先处罚可以有底线,但不要设置上限。中国要解决假货横行、市场混乱的状况,必须要转变观念。法律方面,应该想尽办法去增加网店违法成本。
篇8
关键词:网络社会; 生活方式; 教育养成; 正向导引
中图分类号:G40-0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930-02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trategy for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of Adolescent
ZHAO Li-ping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Jilin Railway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key elements and Health-oriented to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for youth Groups, discussing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health level, and from a green and civiliz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viewpoint, the education path and guidance policy for health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is proposed.
Key words: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Literacy Education; Positive Guidance
1 问题提出
网络社会的建构已经遍及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教育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网络空间的复杂性、虚拟性和非稳态特征所导致的网络依赖等负面行为给青少年及其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1]。面向青少年参与网络社会化进程的导向和归宿,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建立一条促进网络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的科学文明、自我约束的健康发展之路[2]。
当前针对青少年网络生活方式的对策研究,多从思想政治纠偏、道德伦理教化、网络犯罪预防等纠正措施方面加以实践[3]。这种从社会学视角提出的网络时代内容监管研究视角,存在参与网络社会化青少年的限制应用和可观察性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不确定性问题。因此,综合考虑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坚持正面看待问题和进行积极思考的价值取向,客观地看待网络生活方式对正常青少年心理行为影响。通过引入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健康度评估,使教育建立在正向导引基础之上,促进家庭管理、学校教育和社会规范的认知统一。
2 评估体系
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方式正向教育导引策略依赖于健康度视域的测评体系,因而引入一种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健康度的概念――在平均社会可接受的道德、法律、经济约束下,正常使用网络媒介参与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个人或群体行为后果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满意程度,反映青少年网络生活方式对于社会要求的遵从性和网络空间环境的适应性。
综合青少年群体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定义和描述维度分析,形成如图1所示“社会价值导向的网络行为能力养成” 的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健康度管理框架,为构建健康网络生活提供问题解决模型。该框架基于健康网络生活目标定位,以“社会导向行为价值”和“网络群体行为能力”为支柱,通过“动机与意愿”导引和“经济与应用”规范,驱动青少年群体参与网络生活的层次的价值增长,强调社会导向行为价值的道德和精神约束对促进青少年与网络和谐的“网络群体行为能力”积极作用,并指明从“动机、意愿、经济、应用”视角的健康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导引方向。
网络生活的健康度体现青少年网络社会化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成熟度,主要包括积
极的网络辨识能力、高效的网络运用能力、文明的网络生活习惯和向上的网络参与情趣。通过对青少年在网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活动特点、行为习惯和参与程度的聚类分析,并定义符合社会价值规范制约的成熟度(健康度)等级,将有助于为引导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积极网络交往、树立健康网络社会生活理念找到正确途径。
基于网络生活方式的“活动属性”、“内在逻辑”和“行为表现”三个层面,对“个体特征、社会差异、使用目的、参与层次、介入程度、网络认知、网络行为”七个因素进行“意愿、动机、经济、应用”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构建了如表1所示包含“初始、认知、控制、优化”的“青少年网络生活健康度”四级成熟度评价体系,并给出了综合教育导引、内容建设和素质养成的健康策略。
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空间环境和内容提供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确保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接受和认同,并青少年成长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对于青少年群体网络生活健康的成熟度评估,包括从“初始、认知、控制、优化”的递增等级。参与评测的个人或群体对象,从某一等级的七个因子相关问题回答所集中表现出的网络成熟度水平,来综合衡量所处于和达到的健康度层次。
3 解决方案
健康网络社会生活方式是网络信息社会青少年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保证,青少年群体面对网络生活时,所采取的正确态度、自律管理和教育导引,要贯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系统工程之中。根据上述网络社会生活的健康度管理框架,充分考虑网络对象的相关性和成熟度认识,紧密围绕“提升认知,控制行为,导引价值”的网络生活健康度提升理念,面向“绿色网络、教育导引、素质养成”,形成和实施一体化的青少年的健康网络生活解决方案。
3.1 绿色网络
网络的技术性和社会的经济性构成了网络社会的两重性,积极和有效地对网络施加技术和风险管理必须从控制互联网的准入门槛和内容控制入手,综合运用健康绿色的上网方式占领网络阵地,提供针对公共网络的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对于占大多数时间在校的青少年群体,其网络介入场所主要是校园网和网吧。因此保持虚拟网络世界中要具有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还要依托现有教育网络和校园网的层次化接入控制和统一布局:
1) 加强“阳光工程”、“绿色通道”建设,营造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网站、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网络载体,形成和培养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活氛围。
2) 通过先进网络监督管控技术,坚决推广和落实网络实名制,有效屏蔽恶意网站和有害信息,持续净化和规范网络环境和内容提供,严格实施对网吧等公共场所网络监管。
3) 增加对教育网、科研网、校园网等专有网络的设施建设,严控互联接入,尤其是覆盖全部教育系统的校园数字校园,以提高网速和配置,满足青少年不同层次的网络生活需求。
绿色网络是实现青少年网络社会行为社会控制的目标和有效手段,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空间和行为秩序以及提高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一措施的实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
3.2 教育导引
正确引导青少年参与健康网络生活的核心和重点在于建立在疏导基础上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管控。在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网络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创新的学习发展意识、正常的网络心理意识、信息的知识整合意思、文明的价值观和法制意识、开发的团地协作意识,以此促进网络时代的多元化教育目标达成。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数字平台阵地和教学资源,实施网络学习以使学生始终处于教育导引的轨道:
1) 信息技术入门导引:围绕计算机基础或概论等信息技术认知课程改革,高起点建立青少年对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积极认识,重点锻炼他们的网络信息使用和鉴别能力,强化网络工作场景下的工具手段职能,培育学生的网络规则遵从意识和网络素养,以系统提升网络生活品质。
2) 网络知识平台守护:通过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和资源平台,开展协同和交互学习,收集青少年个体网络需求,实现对网络生活的有意识、有目的整合。据此开展多种同伴互助活动,实现知识的共享管理,促使不同需求学生都能获取知识,实现专业学习同步健康成长。
3) 正向心理意识疏导:课内课外的学习生活应该与网络应用结合起来,以促进网络使用者的心理认同感。学校和家长及时掌握与疏导学生的课业情绪和网络依赖,帮助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对不良事物的抵制力,寻找满足需要的正确途径所在,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
4) 开放合作德育培养:利用网络优势搭建网上德育工作阵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正面澄清网络利害关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以规避错误思潮生活方式影响。
3.3 素质养成
网络素养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延伸和提升,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使其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应用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的理解和遵从[4]。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素质养成教育是应对网络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
1) 教育青少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和凝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和谐网络生活的辨别能力,以建立科学的网络观――基于网络繁荣主流文化武装青少年思想,依托网络环境实施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运用和评价信息网络,并用以调节自己的网络行为。
2) 强化网络社会的知识学习和信息共享本位,显示化其工具性的系统属性,重点向青少年传递信息理解的综合运用技能。通过组织网络创新性教学活动来提升创造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有效参加网络生活和改善网络生活质量和效果。
3) 面向学生、家庭和社会普及以认识网络为主的知识教育,学会正确认识网络本质特征和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加强以运用网络为主的技术教育,锻炼学生正确操作网络信息、参与网络交流、管理网络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等的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青少年的网络素质养成不是一个自发自觉的过程,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一道努力和形成合力,突出学校教育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整个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深化科学的网络观树立和网络素养教育,重视自我管理和规范约束,积极健康理性地面对和参与丰富多彩的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实现网络社会化进程的适应性转变。
树立科学发展的网络教育观,引导青少年健康网络生活需要“绿色网络+教育导引+素质养成”的组合应用,因而必然是一个全社会层面的系统教育工程。在实际使用时要结合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和细分的网络行为加以灵活处理――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网络生活现状基础上,从成熟度评价出发全面分析他们的心理行为、思考模式,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导引选择切实可行的参考路径,并以新的评估不断促进这一循环的持续优化。
4 结论建议
该文综合成熟度模型和网络观教育,考察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期望,分析和形成对应网络生活健康度评估体系。通过提出以健康度管理框架为指南和依托成熟度评估反馈的网络生活方式构建的正向教育与主动导引相结合策略,对问题解决模型、评估方法和实施方案进行整合,丰富了对于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构建的策略优化和路径选择。
网络社会空间是青少年学习和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建设,需要针对共性和重要的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与时俱进地开拓和探索实效性的方法手段,综合制度建设、风险治理、素养教育,教育和导引青少年群体以积极向上的网络观健康、智慧地参与网络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取成长收益。
参考文献:
[1] 黄少华. 网络空间的社会学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王迎春. 试论大学生健康网络主体的塑造[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7).
[3] 岳慧, 曹银忠.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综述[J]. 传承,2010(4).
篇9
网恋女友惨遭毁容,大二男生锥心疼痛
陈莎莎1984年出生于广西北海市郊区,下面有个弟弟,父母靠打零工谋生。她从小就能歌善舞,15岁时考入北海市职业艺术学校舞蹈中专班,梦想着将来能成为杨丽萍那样的舞蹈家。2002年11月,她在网上认识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倪定伟。倪定伟比她大1岁,出生于甘肃定西市。
随着交流的深入,两颗年轻的心越贴越近,他们通过网络互诉衷肠,坠入了爱河。
转眼到了2003年7月,陈莎莎艺校毕业后,被北海市人民剧场、百老汇歌舞厅等演出机构聘为舞蹈演员。
远在千里之外的倪定伟无时不在惦念女友,他在电子邮件中郑重地表达爱意:“莎莎,我毕业后就去北海找工作、定居,我要与你在一起,相依相偎,生死不离……如果你愿意,我们也可以将家安在甘肃定西,前提是你不会‘水土不服’……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拆不散我们两颗相爱的心……”他的誓言让陈莎莎感动不已,两人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对年轻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根本想不到灾难即将降临。
2004年1月初,北海市侨港镇一个名叫刘代志的船员在百老汇歌舞厅看了陈莎莎的演出后,向她展开了攻势。遭到拒绝后,他就每天晚上跟踪、尾随陈莎莎,一旦看到她周围没有其他人,就冲上去纠缠不休。
面对刘代志的死缠烂打,陈莎莎无计可施,只得打电话向倪定伟求救。倪定伟对她说:“你就告诉她,你早就有了男朋友。记住,要对他凶一些。还有,尽可能与同事结伴同行……”陈莎莎照办了。
没想到,此举却激怒了刘代志。2004年3月24日深夜12时许,陈莎莎下班后,与男同事郭卫明骑着电动自行车离开人民剧场。突然间,刘代志从街边跳出来,拦住陈莎莎的去路,恶狠狠地高吼道:“你去死吧!”话音刚落,他就将一瓶强碱液泼到她的脸上,随即逃离了现场。“救命啊!”陈莎莎惨叫一声,连人带车倒在地上,脸上火辣辣地灼痛起来……骑车走在前边的郭卫明赶紧跳下车,拦下一辆出租车,将陈莎莎就近送到北海市中医院抢救。陈莎莎的生命虽然保住了,但她的面部损伤面积达到95%,连食道也被强碱液烧伤了……北海警方连夜成立专案组,追捕犯罪嫌疑人刘代志,却未能发现他的踪影。
倪定伟知道这个消息,失声痛哭起来:“都怪我没能保护好莎莎……都怪我出的主意激怒了凶手……”
信守约定来到身旁,“我会一直等下去”
陈莎莎醒来后,觉得自己的一切都被毁掉了,她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对父母说:“别治了,你们让我去死吧……”悲痛欲绝的父母跪在病床前,求她好好地活下去,她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转眼一周过去了,她突然想到远在西安的倪定伟,就打开了手机。不一会儿,倪定伟的电话果然接二连三地打过来,她想接却不敢接,只能听任手机响着,泪水夺眶而出。
2004年“五一”长假后,一直无法联系上陈莎莎的倪定伟把电话打到了北海市中医院,才得知陈莎莎几天前就出院了。
原来,陈莎莎在医院里治疗一个多月,花了3万多元医疗费,食道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她知道为筹集这笔费用,父母已经向亲朋好友借了不少钱,懂事的她不忍心再让他们操心,于是坚持出了院。
倪定伟费尽口舌从主治医生那里要到了陈莎莎家里的电话,终于与她通上了话。但陈莎莎的心冷到了极点,她对倪定伟说:“我已经毁容了!再说网上的东西太虚无缥缈了,你没必要这么认真……”说到这里,她“叭”地挂断了电话。倪定伟手握话筒,泪水悄然滑落。
此后,倪定伟每天晚上都打电话给陈莎莎,再三表明自己的态度:“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莎莎,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我一定会遵守我们当初的那个约定……”
很快到了2005年1月,学校放寒假了。倪定伟打电话给陈莎莎,说要去北海看望她,被她拒绝了:“我这张脸太狰狞恐怖了,会吓跑你的。而且,我现在还处在抗感染阶段,不能见陌生人。你来了,我也不会见你。”
倪定伟只得怅然地回到甘肃定西的老家。有一天,他从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定西的土壤及气候非常适宜白芷、当归、白附子、黄芩等中药材生长,这些中药材中含有极其珍贵的NPF因子(神经蛋白营养因子),可快速激活、修复面部受损的神经细胞,促进面部肌肤的改善。
看完报道,倪定伟如获至宝,马上跑到当地中药房,向药剂师说明了陈莎莎的情况,请药剂师帮配药。之后,他按照药剂师开的方子,购买了一大包白芷、当归等中药材,给陈莎莎寄了过去。
经中药保守治疗,陈莎莎面部伤口的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她的心也渐渐融化了。倪定伟知道后长舒了一口气,他希望她克服压抑、孤独和绝望等心理障碍,敢于抬头面对别人,告诉别人:“厄运算什么,毁容算什么,我并没有被打垮,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不知不觉中,在倪定伟的远程陪伴下,陈莎莎度过了生命中最难熬的时光。2006年春节后,倪定伟进入了大学最后一个学期,他告诉女友:“莎莎,你一定要坚强!我很快就能去北海找你了!”她不敢相信他真的会兑现网上的约定:“你想来就来吧,你看到我,就会大所失望……到时候,你别怪我就行了……”
2006年6月底,倪定伟拿到毕业证书后,踏上了由西安开往南宁的火车。2400公里,34个小时的行程,他到了南宁,然后转乘南宁至北海的火车。在北海,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盼的陈莎莎!
当时正值闷热的夏天,陈莎莎坐在简陋的家里,头上还戴着宽檐的帽子,罩着厚厚的纱巾,拼命躲闪着倪定伟投来的目光。倪定伟流着眼泪说:“没事,我能接受,你给我看看……”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她极不情愿地掀开了帽子和纱巾……
早有心理准备的倪定伟并没有被吓住,反而紧紧搂住她:“莎莎,你骨子里的美丽是谁也夺不走的!”
陈莎莎的心情很矛盾,既渴望得到童话般的爱情,又怕很快就会失去这份爱情。为此,她给他,也给自己一个约定:“定伟,还是等我的容颜恢复正常后再说吧。你有耐心,你就等下去;没有耐心,随时可以离开,我不会为难你的。”倪定伟坚定地说:“我会一直等下去!”
很快,倪定伟在距陈莎莎家不远的网吧里找到了一份网管的工作。陈莎莎也在亲戚的帮助下,买了台二手电脑,安装了宽带,在淘宝网上开了一个卖珍珠的小店。只要有空,倪定伟就陪她说话、下象棋,有时还帮她进货、发货。
然而,靠两人微薄的收入,到哪一天才能凑齐几十万元的整容费呢?倪定伟怕陈莎莎灰心,时时安慰她:“不管有多艰难,等得多辛苦,我都痴心不改,永不退缩!”
受伤玫瑰重新绽放,苦尽甘来爱定一生
也许是倪定伟和陈莎莎的爱感动了上苍,一个机会降临了。
2007年5月初,倪定伟上网浏览新闻时看到“中国玫瑰行动”的报道,眼前顿时出现了希望。原来,“中国玫瑰行动”始于2007年4月,是国内第一个对毁容者实施救助的大型公益活动,又称“让美影响中国?寻找100个美丽受损女人”。该活动由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组委会联合新浪网、《中国美容时尚报》、《中国妇女报》等十几家媒体共同主办,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成都等地14家著名整型医院为被援助者无偿实施价值30万至50万元的援助治疗。
倪定伟立即将这一好消息告诉陈莎莎。她也很激动,很快就联系了“中国玫瑰行动”组委会,并用特快专递寄去自己受伤前后的照片和一封泪痕斑斑的信。在信中,她诉说了自己被毁容的不幸遭遇和一个网恋男孩从南到北、苦苦追爱的传奇故事。
6月6日,“中国玫瑰行动”组委会从500余名报名者中选定首批援助对象共12名,陈莎莎是其中一个,南京康美整形美容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医学整形美容中心负责对她进行免费治疗。喜讯传来,陈莎莎和倪定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2008年1月22日上午9时许,陈莎莎在江苏省中医院医学整形美容中心接受第一轮手术。首轮手术共有17台,持续进行了半个月。在此期间,倪定伟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候着她。
2008年2月初,陈莎莎的脸部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非常接近正常人的容貌了。倪定伟特地买来一面镜子,让她细细打量。她看着镜中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说:“我感觉到像是做了一个恶梦,梦醒了,天也就亮了。”
为纪念这次新生,倪定伟特地买了一张高档的音乐贺卡送给女友。陈莎莎打开贺卡,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跃入眼帘的是倪定伟写的“天使爱美丽”5个字。她声称自己不是天使,他坚定地说:“天使、爱、美丽,是你生命中的三个关键词啊。”
不久,倪定伟陪陈莎莎回到北海的家里调养身体,等待3月份的第二轮修复手术。为帮助她抚平留在心里的伤痛,倪定伟每天数次督促她照镜子,并站在一旁扮鬼脸,引导她练习微笑。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莎莎,你将心里最美好的一切都呈现出来,想不变成大美人都难。”
2008年3月底,倪定伟再次陪伴陈莎莎来到南京,接受面部最后的修复手术。这次手术主要对她的鼻部、左眼和右耳廓“精雕细琢”,力求更加完美,相当于锦上添花。
4个月后,手术圆满结束。倪定伟凝望着陈莎莎全新的美丽容颜,惊呼道:“折翅的美天鹅又回来了!”在场的医生向陈莎莎和倪定伟竖起了大拇指,连称两人创造了一个奇迹:“医术固然重要,但比不上爱的超然力量。真诚地祝福你们永远幸福!”
篇10
中文网页数量翻番,互联网长尾引发营销新课题
2009年中国网站总数增至323万个,年同比增长12.2%;网页数量增至336亿个,年同比增长率高达108.7%.网站数量的稳健增长和网页数量的急速攀升一方面大大丰富了互联网内容,另一方面也为网站营销带来了新的问题:大量的长尾网页造成网络流量日益分散。如何在激烈的市场营销竞争中利用分散的长尾产生更大效益,成为广告主和广告媒体在市场营销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微观长尾VS宏观长尾,新兴广告市场潜力巨大
在传统网络广告不断提价的今天,长尾广告的市场潜力开始引发市场关注。艾瑞研究发现,长尾广告市场根据媒体属性和流量属性的不同,分为微观长尾和宏观长尾两个类型:微观长尾指主流媒体内部的剩余流量,宏观长尾则指长尾媒体聚合形成的流量。相比传统网络广告市场,这两类市场从媒体属性和广告主属性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传统网络广告和两类长尾网络广告的特征比较
主流媒体微观长尾市场存在认知误区,亟待资本和技术填平沟壑
宏观长尾网络广告目前已相对成熟地步入高速发展期,而微观长尾作为新兴的广告市场,虽然同样价值不菲,但在主流媒体树立的合作壁障前,目前市场还远未激活。搜索引擎厂商已经开始通过工具利用自身的长尾,但在中国主流网络媒体中,广告未成功销售或转化的剩余广告资源规模还高达30%-50%之间,媒介销售人员将其中约10-20%用于广告配送,余下部分未变现的流量则单纯闲置,尚未形成专门的销售规划。
造成这一现状的有两大原因:第一,主流媒体囿于传统经营思路,认为广告价值来源于流量规模,剩余流量会摊薄核心流量价值,媒体对未售卖流量的比例不公布、也不作销售规划,只采取优化内容提升页面商业价值的方法消极应对。 第二,主流网站的用户集群在属性和使用黏性上相对优质,广告环境优良,其长尾资源较受中小型广告主的青睐,但媒体的合作壁垒较高,中小广告主的消费力通常无法承受。
纵观中国的广告市场,主流媒体相对封闭的广告环境、较高的广告门槛与中小企业庞大而强烈的广告投放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市场沟壑。从国外成熟的广告市场发展经历来看,这一沉睡的广告市场需要通过资本层和技术层的整合加以打开。
网络广告技术不断成熟,微观长尾流量潜力将逐渐释放
伴随定向技术的成熟和精准营销的普及,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逐步迈入长尾营销时代。长尾广告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为广告主带来更多的网络营销可能性。
技术成熟的广告厂商如传漾科技,基于各种用户属性、用户行为和媒体内容定向手段,对海量的网站长尾流量和每个独立访问用户进行精准匹配,由此聚合成的长尾网络广告不仅为大量的中小网站带来现金流,也盘活了主流网站的剩余流量,为媒体创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微观长尾广告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媒体品牌影响力吸引了广大中小广告主,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