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幼儿园范文

时间:2023-03-27 22:0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海市幼儿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上海市幼儿园

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11-0034-05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质量是提高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英国约克大学名誉校长詹姆斯曾提出教师教育三阶段的理论,即高等教育一专业培训一继续教育,并且认为继续教育是改善教育质量最迅速、最经济、最有力的方法。他的这一理论被广泛接受并且逐渐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教师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素质不容乐观,专业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机构培训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效果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园本培训”作为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得以发展并逐渐成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园本培训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培训形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相关研究综述

对于园本培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综合有关研究文献,可以这样表述,园本培训是指以幼儿园为本位,由幼儿园发起、规划并组织,针对园内教师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及师德等方面进行的相应培训。它旨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推动幼儿园整体水平的提高。

很多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对园本培训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园本培训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制度建设等。

关于园本培训的目的,有学者认为主要在于促进幼儿园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如有学者认为园本培训的目的是“使幼儿园教师能够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及新需要”及“立足于教师的自我成长,重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另外有学者认为园本培训的目的“应是使幼儿园在教育改革中求得发展,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促进幼儿园的自我发展”。

关于园本培训的内容,有学者认为应“从幼儿园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重点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上”。也有学者将园本培训的内容总结为“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其他类型的培训。缪金萍认为园本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教育实践及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教育专项技能的提升。

目前园本培训的方式有很多,朱家雄提出了以“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为核心的园本培训的方式。秦旭芳与庞丽娟总结了几种园本培训方式:“师徒帮带”式、“现场观摩与即时反馈”式、“专家指导”式、“微格教学”式、“双线交叉”式。

要保证园本培训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制度,如建立新教师的专门培训制度,培训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制约、评价及激励制度,教师培训档案的管理制度等。黄山花认为园本培训制度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可接受性;第三,可发展性;第四,因材施教;第五,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目前关于园本培训的研究很多属于理论思考,对于园本培训在幼儿园中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很少。笔者认为,对园本培训的研究应该深入到实践层面,这样才能从真实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笔者对上海市幼儿园园本培训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师和园长的调查,探究园本培训实施的成果及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园本培训提供更为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推进园本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对当前园本培训的实施现状的看法。(2)对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究。(3)据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上海市幼儿园园本培训问卷调查表”。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向上海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园长进行访谈。内容涉及其所在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制度建设和实施状况及其对当前园本培训现状的看法。

(三)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法,向上海市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的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90份,实际回收70份,回收率为78%,其中有效问卷65份。调查对象中有69%为大学本科学历。调查对象所在幼儿园分布见下表。

2.访谈对象

基于问卷调查,对上海市4所幼儿园(包括1所一级园、2所二级园及1所私立园)的园长进行访谈。

三、数据统计与结果

园本培训自产生以来,在上海市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广泛开展起来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园本培训在上海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上海市幼儿园园本培训的现状

1.园本培训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切行为的标准,园本培训需要得到制度的保证,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目前许多幼儿园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园本培训制度。在调查中,有1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制度十分健全,59%的教师认为比较健全,仅有15%的教师认为不太健全。

根据对部分园长的访谈以及对教师的调查,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对培训的负责人员、范围和对象、内容方式以及实施的管理安排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制度较全面。但同时发现培训的制度缺乏细致性和针对性,比较空泛。

2.园本培训的内容

调查表明,分别有17%和60%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实用和比较丰富实用,19%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实用性不强,2%的教师认为内容非常单一,无实用性。笔者发现,在示范性幼儿园中仅有7%的教师认为内容较单一,而在一级园和二级园中这个比例分别达到21%和43%。

图1是在园本培训中各种内容出现的频率。

调查表明,幼儿园教师最青睐的三种培训内容为:教学方法、同行的丰富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

笔者通过比较发现,幼儿园提供的培训内容与教师所期望的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但同时教师十分青睐的同行的经验在实际培训中较少出现。

3.园本培训的方式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幼儿园(73%)采 取了“统一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园本培训形式有待完善。有47.5%的教师认为其参与的园本培训主要是听讲解,实践参与较少;有5%的教师表示,所接受的园本培训形式为完全听讲解型。

在培训形式中最受教师欢迎的是听课评课(81%),其次是专家名师指导讲解(79%)和同伴交流、师徒互动形式(62%),最后是学术沙龙、自由研讨(仅占27%)。笔者同时发现,一级、二级园在专家名师指导方式的运用上远远落后于示范性幼儿园,培训时获取的资源较单调。

4.园本培训的效果

调查表明,园本培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我们从图2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园本培训满意度比较高。但是调查发现,一级、二级园教师满意度远远落后于示范园。

有84%的教师认为园本培训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说明园本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二)园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园本培训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对园本培训的内涵了解不够

调查表明,仅有37%的教师表示他们了解园本培训的内涵。许多教师对园本培训内涵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认为园本培训仅是在幼儿园内进行的培训,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模糊认识影响了园本培训的效果。

2.教师对园本培训的参与不够积极

调查表明,教师参与园本培训的积极性不容乐观。有的教师反映园本培训频率太高,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有的教师反映园本培训主要以讲解为主,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强。正因为这些方面的不足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图3为教师参与园本培训积极性的调查结果:

3.园本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忽视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在调查中,很多教师反映园本培训不能提供符合自己要求的培训内容,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在一项关于园本培训不足的调查中,41%的教师选择了“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而在园本培训是否重视教师个性发展的问题上,仅有10%的教师认为十分重视,40%的教师认为不太重视。这些数据均说明目前园本培训忽视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4.园本培训中。教师参与实践的机会少

园本培训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实践机会,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但调查表明,57%的教师认为园本培训给予他们的实践机会太少。许多教师提出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5.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

园本培训应该积极利用园外资源。在对园长的访谈中,笔者得知很多幼儿园普通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考察。外出学习考察是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但是由于经费、时间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很少有教师能得到这方面的机会。

四、建议

针对幼儿园园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教师对园本培训的认识

在开展园本培训活动之前,可以召开相关会议帮助教师充分理解园本培训的意义。同时,鼓励教师多阅读学前教育类专业杂志,注意收集园本培训信息,了解园本培训发展的最新动态,加深对园本培训的认识。

(二)利用各种途径提高教师参与园本培训的积极性

1.丰富园本培训的组织形式

园本培训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不要仅仅局限在讲解上,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和互动环节。如在培训中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吸引教师参与到培训中来,增加教师的实践机会等。

2.积极听取教师的想法和建议

让教师参与园本培训的准备,多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如幼儿园让教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在培训的准备阶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

3.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制度,既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倦怠感,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可对园本培训的每个环节,如出勤、迟到、早退、旷课、反思报告数量和教研成果数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每个阶段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取得较大进步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

(三)提高园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幼儿园实行园本培训应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需要,要给予教师选择的机会。要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培训。如新教师和老教师应该分开培训,本专业教师和非本专业教师应该分开培训。园方在进行培训之前,可以征集教师的意见,提供各种不同的园本培训内容,让有不同需要的教师有选择机会,以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园本培训应重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应给每个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时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了解教师的困惑与难处,并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幼儿园要鼓励教师进行阶段性反思,并收集教师的反思成果,与教师一起讨论,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过程。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让教师充分交流,借此了解教师的需要和想法,并且据此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幼儿园要让每个教师都有说话的机会。园长要经常倾听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并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议。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五)教育部门要为园本培训创设良好的环境

1.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由于经费和申请程序等因素的制约,幼儿园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普通教师更加难得。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全国各地幼儿园积极开展交流,简化申请程序,并且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资,为全国幼儿园的交流甚至与国外幼儿园的交流提供良好的条件。

2.关注一级、二级幼儿园的发展

调查表明,园本培训在一级、二级幼儿园的实施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教育部门和社会应该给予这些幼儿园更多的关注,提供给它们更多的资源。如鼓励高校专家以及教育名师走进这类幼儿园,和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指导他们的教育实践,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47

篇2

>> 人口老龄化对上海市医疗保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龄产妇的二胎闯关 对上海市老年人旅游市场的研究及其发展策略的探讨 世博会投资对上海市经济的影响分析 对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学支教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对上海市体教结合模式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 对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新教材的认识 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上海市二手房住宅价格研究 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老年人关于牙科医疗资源状况的调查 居民住房政策对上海市全球竞争力的影响 对上海市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集居区的调查 对上海市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思考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贸易收支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上海市某幼儿园武术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对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建成环境对上海市静态工作方式人群BMI的影响 FDI对上海市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重大事件对上海市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上海统计网[DB/OL]. .

[5] 顾梦薇,孙丽洲.关于单独二胎政策出台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2).

[6] 王松桂.线性模型中均值向量的最小二乘估计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之差的欧氏范数的界[J].应用数学学报,1982(2).

[7]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 [DB/OL]. .

[8] 东方早报网[DB/OL]. .

[12] 许林洪.从计划生育看中国人口政策的问题[J].内蒙古中医药,2014(10).

篇3

1.1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表现形式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种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刘馨和李淑芳在《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中通过对天津、山东等地区详尽地调查得出幼儿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同伴咬伤、打伤;坠落、摔伤、跌伤;烫伤、烧伤;运动器械致伤以尖锐物品戳伤等五种事故种类。谢祖霞指出幼儿园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主要有六类,即食物中毒或吸入毒气、交通事故、幼儿园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到位、幼儿园教职工的疏忽、户外活动以及传染病。由此可见,幼儿园伤害事故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

1.2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原因分析的研究

关于导致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国内研究者曾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曲正伟从认识落后、操作不公、经费匮乏、管理混乱等方面论证了民办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因素。徐静通过个例研究分析了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幼儿园环境设置、教师带班经验不足以及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等三点。

1.3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机制的研究

谭曼娜在《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中提出幼儿园应该建立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幼儿实施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朱扬寿、龚庆胜、夏冰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园安全防范的对策,提出建立安全防范网络、加大奖惩力度、委派安全督察员、对幼儿园进行定期审制以及训练幼儿的自救能力等措施。阮爱新提出了预防幼儿园伤害事故的四点措施,即规范制度管理、优化生活环境、实施安全教育以及进行家、园、社的合作。

2国外学者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研究

2.1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的理论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的理论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理论基础。第一,安全科学理论。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深入探索安全技术问题,逐渐发展了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人—机系统模型等事故致因理论。第二,安全管理理论。美国三十年代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因果连锁论和安全管理法则。第三,幼儿心理学原理。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并且活动欲望十分强烈,同时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活动中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2.2幼儿园安全制度立法研究

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过了《儿童保育法案》(CaringforChildrenAct),该法案中对幼儿的保育、教育和安全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州制定的《费尔德法令》(TheFieldAct)中对幼儿园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亚洲地区,韩国和新加坡也对幼儿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立法管理。新加坡的教育部和国家安全协调秘书处负责对其国家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安全问题和措施进行详尽的评估。韩国行政安全部与教育学技术部、警署联合制定的《强化儿童保护区域交通安全的对策》和《有关预防学校安全事故及补偿法律》等文件也对幼儿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法律保障。

2.3幼儿园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与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的报告,大多数国家发生的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致伤、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意外伤害分为十四类,分别为跌伤、碰伤、交通伤、刀割伤、烧烫伤、溺水、电击伤、爆炸、中毒、自杀等。全世界各国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意外伤害最为常见的表现是交通事故、跌伤、烧伤和溺水。约翰•戈登的研究表明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宿主因素(hostfactors),指主要由人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等因素引起的,病原因素(agentfactors),指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物体,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指由气候、位置、时间等状况。

2.4关于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对策的研究

美国的各级教育机构对儿童使用的玩具、物品做出严格的生产和安全标准。美国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从安全条例的制定到评价的整个过程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其主要由3P组成,即人员、基础和程序。在该系统中,幼儿园安全的指标都十分清晰,例如在园的幼儿园必须佩带安全健康卡,在卡片上注明幼儿的基本信息以及家长的相关信息。日本幼儿园中的一些环境似乎增加了危险因素,但日本学者认为儿童不是生活在纯封闭、安全无危险的环境中,只有让幼儿自己在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中去体验,才能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家长和社区也是安全教育的支持者,许多幼儿园在外出参观游览时都会向家长发放专门的意见书,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来。新加坡政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有严格的规定,强调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应当放在正常的教育和活动中,新加坡的幼儿园经常开展逃生演习,教师指导幼儿在应急灯的引导下,快速有序的撤离危险地区,锻炼幼儿的自救能力。

3结语

篇4

如果你的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幼儿园

首先提一个问题,孩子不愿去幼儿园这件事真的很严重吗?最早提出依恋理论的英国精神分析师John Bowlby发现,哺乳动物的幼崽自身没有存活能力,而那些成功获得父母关注的幼崽则比较有机会获得照顾,最终存活下来。所以,幼崽会通过哭泣、尖叫、纠缠等方式,来拒绝和父母分离―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害怕与父母分离、害怕被父母抛弃”,是进化造成的人类天性。

对于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第一次面对长时间分离,孩子没有掌控权,语言能力又有限,他们只有用哭闹耍赖来表达伤心、恐惧和对家人的依恋了。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和认同这种天性,不要认为孩子是在小题大做、虚张声势,更不要给孩子贴上不懂事、胆子小的标签。

给孩子建立跨越空间的“安全基地”

既然我们知道孩子不愿离开家庭,那为什么要在去不去幼儿园这件事上,跟孩子较劲呢?我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了顺利入园这一行为上,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通过独立自主的生活,帮助孩子从家庭依恋关系中发展出自己的探索行为系统。而这种能力,才是伴随孩子一生发展的核心。

John Bowlby所称的探索行为体系,与孩子的依恋类型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孩子来到幼儿园,内心是否感到安全,决定了他们能否顺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里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虽然也会对分离感到焦虑,但是能够较快地被安抚,并且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索新事物上;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在分离后容易出现情绪崩溃,很难适应新环境;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在幼儿园会出现格格不入、行为孤僻的情况,回家后也容易沉默寡言。每个孩子入园的适应时间,取决于内心安全感的强弱,即和内心“安全基地”的链接。

在一次实验中,专家观察到短暂离开母亲去进行探险的婴儿和幼儿,总要回到母亲身边待上片刻,给自己“加加油”。走入幼儿园的孩子,同样需要这样一种能够跨越空间的心理“安全基地”。这块“安全基地”将在孩子心中源源不断地提供安全感,这种感受并不随着环境而变化,而是伴随孩子终身,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了解到这一点,家长就大有可为了。如何搭建这块“安全基地”呢? 首先,在家里做到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父母是重视自己的,是可“被获得”的,而不是“把我丢到幼儿园后,就再也见不到”的。而后,家庭给予孩子探索的动力,帮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节。比如,通过讲故事绘本的方式,让孩子把幼儿园作为“游乐园”,多沟通倾听孩子每日的经历。让孩子可以在熟悉幼儿园的过程中,时不时想到“这个妈妈给我讲过”“这个作品我晚上要带给爸爸看看”。最后,还可以让孩子带着他们最喜欢的小玩偶,陪伴他们走过这个阶段,“依恋物”能帮助孩子建立想象,用“家”的味道给孩子一个安全、熟悉的心理缓冲带。

培养敢于远走、乐于回家的孩子

正如John Bowlby所说,对其他人的亲密依恋是一个枢纽中心,人的一生都围绕它而发展,不仅在他只是一个婴儿或蹒跚学步的幼儿时,还贯穿于他的青少年、成熟期,并会伴随其步入老年期。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入园难;成因;对策;上海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12-0005-04

早在2003年,上海市教委就宣布上海市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今后一个时期,每年都将比上一年多出生1万多名婴儿。依据上海市政府对人口发展的预测,人口出生率的高位运行将持续到2016年左右,幼儿园人园高峰将持续到2020年。随着2007~2008年扎堆出生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逐步进入适龄入园期以及大量非户籍人口子女入园需求的出现,至2011年,上海市将有大约47万名在园幼儿。就与此相关的幼儿园数量及相关资源情况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上海市近年来每年平均需新增幼儿园50所左右。在人口密度日趋增长的郊县,近年来陆续布设了近400所幼儿园。据统计,依靠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共同努力,2010年上海市能够基本满足全市13万适龄幼儿入园的需求。据报道,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遭遇到“入园难”问题的困扰。上海市政府应对这一难题的思路与举措,可供借鉴。

一、“入园难”的成因探析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过程中,社会分层趋势日益明显。不同人群具有差异化的教育需求。在学前教育领域,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来临,对学前教育的普及需求强烈,关注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是和谐社会追求公正与平等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教育需求的层次性与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对学前教育的差异需求日益突出,包括特色学前教育需求、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等。㈨上海市同样有“人园难”问题,其主要成因即是利益普惠性与需求多元化趋势之间的矛盾。“入园难”主要表现为由于家长择校而使得某类幼儿园的人园压力特别大,主要集中在公办示范幼儿园与民办优质幼儿园这类稀缺资源上。一些家长放弃就近入园的机会,想方设法争取优质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入园资格。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社会需求本身的差异化,也对上海市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应对“入园难”的对策思路

1 学前教育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上海市政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已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应将其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同的只是各区政府要从各自的实际能力出发选择不同模式。例如,能力强的地方政府可以举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能力稍弱的地方政府则可以通过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政府给予民办幼儿园不同数量的补偿等方式来体现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的阶段性。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包办一切。尹后庆认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政策制定和体制设计。认定学前教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才能确立其公益性、公平性与非竞争性。“基本的入园机会是普遍性的。无论是政府举办的还是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都不能以营利为目的,都要体现公益性。”据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上海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上海市现有的一、二级幼儿园可以基本满足本市户籍人口子女的入园需求。从2009年的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看,上海市地方财政投入比率达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剩余的32%则主要由家长承担。近5年来,上海市地方财政在学前教育方面投入的经费一直呈上升趋势。2004年,学前教育经费支出约占上海市教育经费总支出的8.5%,2008年已提高到9.04%。

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结合地区发展特点,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上海市3~6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9%的发展目标。为保障这一目标的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政府主导,进一步强调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质,进一步明确要根据入托、入园的峰谷波动规律,统筹和盘活现有教育资源,落实公建配套园所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化解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矛盾,同时要完善幼儿园督导制度,逐步提高托幼园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还要建立对贫困家庭学前儿童的资助制度。

2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引导公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走内涵发展道路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上海市具有国际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城市发展特征。从教育服务于民众需求这一角度看。文化多元性带来的差异化教育需求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城市不同区域生活的家庭,如传统中心城区、新兴商业中心区、郊区(县)等,其选择学前教育的立场与目的都是有差别的。因为政府提供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难以完全满足不同层次与不同群体的择园需求,所以公办、民办并举是上海市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思路。在此基础上,推进公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走优质化内涵发展道路更是适应民众需求的必然选择。从现在的情况看,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资源数量上的“保障”与“托底”工作:另一方面,除了通过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来体现优质学前教育特点之外,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优质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支持,以满足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切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例如,选择部分公办学校进行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以增强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做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对民办教育的功能、类型、层次、结构及比例等进行合理定位,加快发展大众化、多样性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奖励资助力度;探索建立民办学校风险保证金制度和学费监管制度,逐步形成民办学校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等等。

三、应对“入园难”的重要举措

1 强调科学预测,提前布局,针对人口出生高峰,在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前作准备

上海市人口的出生高峰与低谷间的波动较大。以上一轮波动为例。1987年是幼儿园入园高峰,在园幼儿人数高达49.66万人,此后逐渐减少,至2001年低谷时在园幼儿仅23.4万人。幼儿园园舍因大量闲置而转作他用。近两年上海市又迎来幼儿园入园高峰,目前在园幼儿近40万人,估计2011年会达到47万人。针对出生高峰可能带来的“入园难”,上海市教委和各区县教育部门在2007年就开始提前谋划,动态布点增加幼儿园。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宝山区等人口导入和增幅较大的区域成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通过3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幼儿园办学水平的“底座”被明显筑高。目前,上海市共有公办幼儿园784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70.省略。

篇6

一、教研――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市教委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契机,开展“让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有意义”的专题研究,陆续编制大中小班系列教参《幼儿园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设计参考》。这个教研专题,契合了《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精神,对大力推动教师观察幼儿、解析幼儿,乃至把握教育契机、提供适应幼儿个体差异的教学,让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质量内涵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之所以选择这个教研专题,可能和上海幼教人一贯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分不开。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及民主态度,在师生互动中随处可见。听课时,常常能听到老师说:“你们同意吗?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尊重儿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庐阳区开展了幼儿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通过这次在上海聆听讲座和参观学习,我们对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理念和做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园以后,各位工作室成员将向全体教师详细传达和指导,深化幼儿园对游戏的研究,提升幼儿园的游戏水平,并结合庐阳区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区角游戏观摩评比活动,带动联盟内各园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园容――美观精致各具特色

印象中,上海幼儿园总是很美的、很整洁的、很温馨的,像家一样。这次又有什么不同呢?走进六所幼儿园,每家都不一样,有几点令我十分赞叹和羡慕。第一,园舍的装修都能做到整体设计,具有统一风格,且工程质量非常好。如:闸北区安庆幼儿园藏蓝色墙裙、白色墙壁和窗帘,非常清爽、雅致。荷花池幼儿园的3间幼儿盥洗室,分别为蓝、绿、粉色调,细节设计堪称艺术品;第二,很多园有专门的全园共享的幼儿活动室,如美术、科学、健康、音乐等。橱柜多且造型可爱,操作材料十分丰富,玩具品种非常多;第三,环境布置有艺术品位和童趣,内容与形式都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三维空间,简约精美,绝不杂乱无章。如:有两所园的楼梯墙壁上,有老师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羊群风景图。本溪路幼儿园走廊上,张贴着几十幅教师制作的儿童画,富有美感、想象力和生活气息;第四,能挖掘幼儿园历史文化内涵,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如:本溪路幼儿园一进门的大石头上刻着“师爱如溪”四个字,巧妙地暗合着园名。

三、课程――多元并重相互融合

从各园班级门口“家园之窗”张贴的“周活动安排表”来看,有“运动、生活、游戏、学习、专用活动室、家园共育”等栏目,由此可见,上海幼儿园不仅重视幼儿学习与游戏,同时重视幼儿运动与生活,四个方面分别注明“观察与指导”要点,详细列出每日具体的活动名称,并从时间上科学安排,落到实处。“学习”包含主题下的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幼儿发展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主题活动。“家园之窗”还张贴了“主题活动计划”,详细说明了主题产生的原因、主题目标与主题安排。“主题安排”涉及到运动、生活、学习、游戏、家园共育和环境创设。

各园在细致落实基础课程的同时,结合课题研究,努力探索特色课程,如:一走进瑞金一路幼儿园就感受到强烈的体育特色。墙面有系列体育活动照片与简介。体育设施设备非常丰富,在有限的空间里,各种大中小型体育设施得到妥帖地安放,并便于幼儿取用。院墙上安装各种攀爬的梯子(绳梯、木梯、轮胎等),屋檐下、楼梯下有许多摆放体育器械的橱柜,甚至走廊墙裙上也悬挂着各种小型体育器械。

篇7

关键词:园本课程;必要性;特点;问题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

在幼儿园中,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指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提出:“幼儿园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个性化、切实可行的幼儿园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①

课程的园本化开发,既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园本化实施,也包括自主开发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课程的实施。②也就是倡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发、建设、实施丰富多彩的幼儿园课程。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园本课程是在幼儿园之“本”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程,“本”实质幼儿园的基础、现状、涉及园风、教师、园长的状况、社区的状况以及家长的状况,其核心是本园幼儿发展的现状、现实的需要、生长的环境、发展的特点。

园本课程是从幼儿园实际出发的,根据幼儿园里的教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园本课程是幼儿教育发展与前行中必然面对的情况,是幼儿事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要求。因此,幼儿工作者应当积极相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性

从参与园本课程的人员来看,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员,都有权提出自己关于课程方面的意见。因此,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就必然体现出教育的民主性。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

园本课程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程,因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园本课程的开发也促进了幼儿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

园本课程开发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园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

四、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而独特的办园宗旨

幼儿园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园志趣确立自己幼儿园独特的发展方向。

(二)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扎根草根研究、植根园本培训形成的园本课程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的潜能与个性发展、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提供有效的监督和服务机构

课程的完成没有课程专家的指导、没有家长和幼儿的参与,充其量只是其他课程的翻版。完备的服务和监督机构能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服务,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决策、管理。同时,对于不符合课程原则的幼儿园课程或违反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它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四)发挥教师和幼儿的双主体作用

儿童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应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

(五)强调游戏,注重活动

游戏具有假想性、愉悦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这是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园本课程是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产物。它体现幼儿园课程权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大力宣传有关园本课程的理论,深入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促进园本课程发展。

注解:

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流动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家庭教育

2009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有关于留守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内容指出:0~5岁流动儿童约有341.42万。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分析,在流动人口子女中, 0~5岁学龄前儿童占流动儿童的比例为75.7%。在“流动儿童”中,低年龄儿童随父母流动比例高于高年龄儿童,由此可见,流动学前儿童无疑是流动儿童的主力军。

一、流动学前儿童的公办优质幼儿园入园率低

据段成荣等对我国人口抽样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仅为61%,仍有很大一部分流动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邹泓等在《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要调查》中也提到学前流动儿童的入园比例仅为60%,远远低于城市儿童。

诸多专家也对各地区的流动学前儿童入园率进行了调查,上海市卢湾区的0~6岁流动儿童的入园率为81.3%,且入托年龄偏低,甚至有未满1足岁的学前儿童。

鞍山市的流动学前儿童入园率为76%,但绝大多数选择的是条件较差的私立园或“黑园”。而私立幼儿园中95%的儿童为外来农民工学龄前子女。

只有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积极响应国家普及学前教育的号召,采取增加公办、民办幼儿园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促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达97.8%,其中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9.2%,实现了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普及性学前教育。

二、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流动家庭的经济较为拮据,承受不起昂贵的幼儿园教育费用,所以流动学前儿童只能呆在家中,由父母或其他人看守,又因家长工作繁忙、教育意识淡薄和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导致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1.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对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文化程度的研究数据较多,黎婉勤的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占调查总体的26.9%,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占调查总体的39%。徐微对25户流动家庭进行访谈调查,家长的学历水平总体不高,66%的家长只有初中学历,16%的家长只有小学学历,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8%。由此可见,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经济收入较低。有多个专家学者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经济收入进行过研究分析,庄甜甜、王奕君对上海的流动学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0%被调查的流动家庭每月工资在500~2000元之间,绝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认为“幼儿园费用太高”。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的流动人口,若有时间照顾孩子的话,一般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很多流动家庭的父亲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者,而母亲主要承担起抚养幼孩的责任,因此,相对于流入地家庭的经济收入而言,流动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偏低的,有些甚至是非常低。

3.流动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方式单一,行为较粗暴。在家长教育方式与行为方面,流动儿童父母普遍缺乏加强情感交流的教育方式,有空闲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时,彼此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不会经常指导孩子学习。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曾委托上海市卢湾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上海市卢湾区0~6岁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9.45%的流动儿童家长会将“打骂惩罚”作为一种主要教育方法。他们还认为流动儿童家长工作忙,缺失教育方法。很多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方式与行为较为相似,状况不容乐观。

4.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物资条件不足。普通家庭拥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物资,这在流动家庭中却是比较少见的。有调查研究表明,家里很少有孩子成长所需的书籍、音像资料和益智类玩具,家中有较多藏书的只有19.23%,很少或没有藏书的有81.72%。而且流动学前儿童很少参加各种兴趣班或特长班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在家里,有些甚至无娱乐活动。

从教育者、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物资条件等方面揭示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较少甚至缺失。

三、流动学前儿童家长迫切需要社区的帮助

面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很多流动学前儿童家长也意识到在流动家庭中家庭教育的迫切性,表示急需社区帮助。上海市卢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80.6%的流动儿童家长“迫切需要”或“比较需要”得到社会对其教育子女的指导。程福财认为73%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甚至是非常必要接受由专业早教机构或早教工作者提供的有关于育儿的成长指导。

四、构建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由于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有很多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则把责任及工作交给政府,要求政府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建设低学费的幼儿园或要求放宽入学门槛来提高入园率,专家对此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但从社区的角度提出系统解决对策的研究较少。徐微提出了社区参与教育的模式,即社区主动服务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便利资源。有些专家认为应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活动,促进流动幼儿及其家庭的社会融入。徐微还提出幼儿园可以专门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或组织流动学前儿童家长讨论遇到的共性问题,为家庭提供及时的家庭教育帮助。同时,社区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开办家长学校,如设置咨询机构、举办讲座,举行亲自互动活动等。

徐微的研究认为社区参与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的内容单一,且社区没有提供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或活动指导,而且还认为社区对外来流动儿童有强烈的排斥性。

鉴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高入园率的成功经验,可建立教育局主管,民政、财政、发改、卫生等部门及镇(街道)上下衔接、相互配合的管理网络,同时配备专职幼教管理干部,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上海市的做法也小有成绩,将0-3岁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散居儿童工作体系,2004年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门共同颁发了《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教教养工作的意见》,建立家长学校,为其提供教育技能培训,系统协助0-3岁儿童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因此,除增设幼儿园以提高流动学前儿童入园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社区为单位,面向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为流动学前儿童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树立其家庭教育意识,提高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并着力构建完善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管理,从社区的角度为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伯华,宋月萍,齐嘉楠等.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报告——基于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调查[J].人口研究,2010(1):6-18.

[2]赵华琼.流动儿童教育引人忧——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N].人民代表报,2010-07-06.

[3]邹泓,屈智勇,张秋凌.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J].青年研究,2005(2):1-7.

[4]上海市卢湾区妇女儿童委员会办公室.让每一个学前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上海市卢湾区0~6岁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的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3(10):29-32.

[5]马国才,王留柯.农民工子女入园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解决——以鞍山市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1(3):21-24.

[6]王涛,冯文全.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的对策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1,A:55-56.

[7]谢宝琴,吴思妮,陈俊英.促进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1(4):44-47.

[8]黎婉勤.东莞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2):13-15.

篇9

作者:王琪越(5岁)

上海金鹤幼儿园

指导老师:徐婷

看,春姑娘在天空中飞翔!

《快乐的瓢虫》

作者:李开琪(6岁)

上海威海路幼儿园

指导老师:朱颖

小瓢虫,趴在树叶上偷个懒!

《海底探险》

作者:薛雨涵(5岁)

上海闸北区科技幼儿园

指导老师:姚玮

我们一家在海底探险,海底有好多美丽的鱼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

《妈妈和我》

作者:孙圣宜(6岁)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

指导老师:朱婷婷

妈妈和我在房子外面玩,我们手拉手,一起晒太阳。

《跳拉丁舞的机器人》

作者:岑妍诺(5岁)

慈溪简单美术指导中心

指导老师:王亚青

我是一个会跳拉丁舞的机器人!

《飞机去哪儿了???》

作者:张融斌(6岁)

徐汇区盛华幼儿园

指导老师:陆金雯

“天上的星星、月亮、小鸟在想;海里的鱼儿在想;爸爸妈妈和我也在想,飞机到底去哪里了,快点回家吧!”

《穿彩虹裙子的小鸟》

作者:梁曦元(4岁)

上海东昌幼儿园

指导老师:仲晓菁

我是一只穿彩虹裙子的小鸟!

《手掌画》

作者:张智妍(4岁)

上海畅想艺术幼儿园

指导老师:秦建秀

小手小手按一按,变成两只小孔雀!

《火与消防》

作者:戴新宇(5岁)

浙江绍兴柯岩澄海幼儿园

指导老师:金伟方

火是很危险的,我们小朋友可千万不要玩哦。这不,消防叔叔们正在紧张地救火呢。

《长满树叶的头发》

作者:张文定(6岁)

浙江省绍兴县柯岩街道阮社幼儿园

指导老师:郑英

头发上长满绿绿的树叶哦!

《嬉夏》

作者:尚应鑫( 5岁)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指导老师:唐宗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水果宝宝》

作者:童欣妍 (6岁)

上海市宝山区小主人幼儿园

指导老师是:李媛

水果宝宝来集合咯,有苹果、梨子、菠萝、西瓜。啊呜啊呜,吃进小朋友肚子里,真开心!

《植物》

作者:过译婵 (7岁)

上海金月亮幼儿园

篇10

李慰宜老师1956年毕业于上海幼儿师范学校,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曾任上海市一期课改幼儿园教材委、上海市第一届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导师,现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幼儿同教材副主、至上李慰宜教师培训学校校长。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对幼儿同如何开展美术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总结,曾出版《走进幼儿绘画世界》《幼儿园绘画活动设计》《幼儿园绘画活动指导》《幼儿绘画欣赏与表现》《幼儿同绘厕教学手册》等个人专著,在幼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她已年过七旬,但仍然活跃在课堂里,和幼儿一起上课做游戏。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她的认真勤奋,尤其是对事业的执着和挚爱,不乏童心的精彩教学艺术,令无数青年教师折服。和李老师一起工作的教师都会感受到她的无穷魅力,常把她称为幼教同地里的一棵常青树。

在诸多业内人士的推荐下,本栏目记者组赴上海采访了李老师,她结合工作实例跟我们谈了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从她清晰的思路和热情的言语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记者:当前幼儿园都很重视美术活动,请您就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意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李:这是我很想淡的问题。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实现三个教育目标:1 创造美。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在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画画是孩子最直接地表达自己想象的手段,也是孩子最乐此不疲地参与这个活动的因素。2 发现美。幼儿园的孩子都很喜欢用他的画表达他的想象和创作,而一个人的想象和创作不仅在幼儿园阶段,今后对他的一生都会有作用,因为美术可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美丑观念,并让他带着这样的美丑观念去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3 提高修养。美术教育更多地带给孩子直接的主观的审美体验和情趣,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灵,这对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

记者:我们都在提创造力培养的问题,那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何把孩子创造力培养的问题落到实处呢?

李:现在幼儿同各个领域的教育都会把创造力培养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从美术来讲,它的方法更直接。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活动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有它的优势,孩子的想象都可以通过绘画直接表现出来,比如他想飞,他只要画上两个翅膀就能把想法表达出来。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创造力,发现孩子的创造力。从这一点来说,孩子是成人的老师,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有不同于我们成人的创造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普遍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结果的一种同有的期盼。这种期盼往往会限制小孩子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的表现与老师的期单不相符时,老师往往会用一些方法引导孩子跟着老师的想法去做,这是不可取的。其次,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我觉得3岁左右是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的时候,也是他创造符号特别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在每一个活动里都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空间,让孩子尽量地涂鸦。每一个美术活动你都要思考给孩子的空间在哪里,这个空间放得越大,他积累的符号经验就会越多。当孩子慢慢地从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时候,他就可以大胆地把他创造的图像逐步由笼统变得清晰起来。否则幼儿就会等待老师的答案,最直接的回答就是:“老师没有教过的我不会,老师没有画过我不会!”如果孩子画的每一样东西都要老师教过的,那么孩子的创造住哪里呢?所以我觉得幼儿园从小班开始一定要给孩子创造空间,不要把这个空间的门关掉了,只追求最后的结果。

记者:我们放手追求创造力后,有时候会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任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会出现违背科学性的“异想天开”。关于这个问题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控制呢?

李:所谓给孩子创造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美术元素,因势利导,适度推进。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我们所有的活动题材应来源于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这个题材不是从老师那里来的,而是从孩子那里来的。对于这个题材老师需要做一个加工,让它更有艺术性,更让孩子有一个想象的天地。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一定是在情境当中进行的,越是情境化就越适合孩子。其次我们要知道美术是有很多元素的,这些元素涉及到一些方法,应在把握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水平基础上,向孩子提m新的建议或问题,给他去思考,让他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有很多的活动目标也是这样,如果这个目标离现实太远他就只能你画什么我画什么,幼儿他如果不断重复已有经验就会疲劳,继而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大班常常讲到渐变接色,我觉得渐变接色不仅是一种美术表现的技能,更应是表达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手段,这是在发展颜色敏感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离开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去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要着急。又如:最初幼儿认为红只是一种颜色,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红色是有多种变化的,当孩子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以后,又会举一反三地发现其他颜色的变化,就和渐变接色自然地联系起来,以后甚至可以发现红和绿这两个看起来差别极大的颜色也可以加入中间色让它们联系起来。在引导探索中逐渐往前推进,对色彩探索与表现是这样,对形的表现和画面的安排也是这样,都要把握好孩子的原有基础。老师做的事情就是适度推进。

记者:每个幼儿园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之后都会产生一些优秀的孩子作品,一般幼儿园都会用孩子的作品来布置环境。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更好地展示孩子作品,让其与环境协调起来呢?

李:作品的呈现展示也是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怎么呈现?首先要让孩子发现他的作品是很美的,他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是更美的,而且他的作品与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后,他还有机会去补充,使作品展示成为与孩子不断产生互动的环境。这里,老师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在做之前,老师首先就要想,这些作品要以什么方式呈现,能把孩子的作品放在一起后,让它比原来更美。孩子的作品是主角,老师就是在做包装,比如是否可以构成一幅更大的图画;是否将其他的材料穿插其中,再给孩子补充想象的空间;是否适当配上些许说明;是否衬托某种背景等。我们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要像衣橱里的樟脑丸,放在那里,不管哪件衣服都会有樟脑丸的味道,我希望我们的美术教育在幼儿园里能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熏陶。人生能画儿童画的时间是很短的,一般孩子到六七岁以后,他也不会再画这种画的。但是这段经历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美丽人生的起点。

记者:幼儿园在设计美术活动方案时如何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