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过年范文
时间:2023-03-26 14:4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兵过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护理干预
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诸多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差,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依从性差。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质量[1]。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自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58例,男98例,女60例;年龄64~94岁,平均79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血糖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血管扩张剂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等治疗。其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氧气吸入;抗感染治疗;应用利尿剂;有心衰者进强心治疗;有高血压者行抗高血压治疗等采用给予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用药、心理、饮食、运动指导、自我护理技能培训。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药物治疗的护理:口服药物治疗的护理采用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形式向患者交代用药的具体方法,说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满足患者的治疗信息需求,从而主动配合服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做到规范、准确、有效,护士在为患者测量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向患者讲解准确测量血糖和准确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以及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如何预防和处理低血糖。对出院后有自测血糖、尿糖或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出院前有计划地教会其掌握测量血糖、尿糖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糖尿病的患者尽量不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如确实要使用,要与降糖药分开服用,并间隔一定的时间,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2]。②心理护理:长期患病,病情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紧张可引起血糖不稳定。同时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诱因,而持续剧烈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冠心病病情加重。因此,护士应多巡视,主动接触患者,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适时安慰,通过启发、诱导、解释、说服方法,消除患者心理矛盾,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饮食护理:强调饮食原则,遵循低脂、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的原则;少食多餐,忌甜食、饱食、烟、酒及刺激性食。同时进餐时间要与服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时间相配合,防止低血糖发生。饮食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应通过口头宣教、书面宣教资料和宣传片等多种教育形式反复强化,提高患者的自觉性,使之能持之以恒地按饮食处方进餐。④运动护理: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运动要恰到好处。病情稳定,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运动,循序渐进。先有护士指导患者在床上或床边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1~2 d,2~3次/d,20~30 min/次。以后,可依照自身条件,从事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等,以不出现不适症状和运动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为度。最好在餐后1 h进行运动,每次30~40 min为宜。经常测运动后血糖,以免运动后低血糖发生。并最好有家属陪同,确保运动过程的安全。⑤低血糖的护理:告之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如何采取防范措施。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如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乏力等。
2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化,积极控制血糖和心衰,严密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做好心电监护和症状、体征的观察,达到随时监测、随时治疗,并从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理能力,对患者战胜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 目的:观察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规范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等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应用规范性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冠心病合并肺心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试验组PaO2、PaCO2分别为(69.47±8.47)mmHg、(47.52±10.13)mmHg,临床治疗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60.54±9.41)mmHg、(57.54±9.64)mmHg,临床治疗有效率7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 肺心病 冠心病 规范方案 治疗效果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tandard solu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e Deping1,Liu Yan2
The internal medicine of health center in Miaotou Town,Hanchuang City,Hebei Province,4316211
The obstetric inpatient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in centre Hanchuang City,Hebei Province,4316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andard solu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standard solution.Methods: 12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admitted.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xygen therapy,anti infection,eliminating phlegm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standard solution 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lderly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PaO2,PaCO2,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69.47±8.47mmHg,47.52±10.13mmHg,93.3%,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60.54±9.41mmHg,57.54±9.64mmHg,78.3%.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Elderly;pulmonary heart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Standard solution;Treatment effect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两种疾病互相掩盖、互相影响,且互为高危因素[1]。肺心病、冠心病均为临床常见病,且两种疾病在老年患者中易同时存在,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将观察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将其分成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入选病例均符合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及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3]。试验组男女比例31∶29,年龄65~78岁,平均(70.21±2.51)岁,肺心病病程10~20年,平均(15.12±2.35)年,冠心病病程6~15年,平均(10.14±2.74)年;对照组男女比例32∶28,年龄65~77岁,平均(70.47±2.44)岁,肺心病病程10~20年,平均(15.22±2.45)年,冠心病病程6~15年,平均(10.17±2.65)年。两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胸部压迫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比较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止咳平喘治疗、强心利尿治疗及扩张冠状动脉治疗。②试验组:用规范方案治疗,给予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抗感染治疗,若患者感染较严重,联合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若患者血压降低明显,应在硝普钠、硝酸甘油中加入小剂量卡托普利、多巴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静滴硝酸甘油、速尿、西地兰;多次少量给予强心利尿剂;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吸痰;为休克者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为肺性脑病征象患者应用20%甘露醇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血糖、血脂、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做好相关记录。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胸部压迫感等自觉症状消失,呼吸困难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肺部干湿音消失或减少;②有效: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③无效:均不符合以上两项标准。
数据处理:相关数据借助软件SPSS 11.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PaO2、PaCO2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PaO2、PaCO2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更显著,试验组PaO2、PaCO2分别为(69.47±8.47)mmHg、(47.52±10.13)mmHg,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临床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肺心病与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见,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应用规范方案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肺心病因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痉挛等因素,可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感染、酸中毒等症状,合并冠心病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加重心肌缺氧、缺血,影响预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可有效控制感染,改善病情,硝酸甘油、硝普钠及血管扩张剂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促使病情好转;LVEF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PaO2、PaCO2分别为(69.47±8.47)mmHg、(47.52±10.13)mmHg,临床治疗有效率93.3%,以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周永瑞,王疏影,赵倡黎,等.依拉普利与异舒吉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09,2(1):55-56.
2 赵学会,谢雪云.肺心病合并冠心病86例的临床治疗分析[J].西部医学,2009,5(10):1692-1695.
3 杨菊月,朱立峰.浅谈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3):123-124.
4 陈全德.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1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6(10):1819-1821.
篇3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我国目前老年糖尿病(DM)患者普遍缺乏疾病相关预防、控制、保健等知识,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1]。另一方面,老年DM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这都对病情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文就我院240例老年DM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0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3]。排除DM及其并发症外的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男138例,女102例;年龄32-88岁,平均(57.1±10.6)岁。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内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综合患者文化背景、经济情况、疾病认知、心理、病情及治疗效果等因素,实施系统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包括定期培训、针对性教育指导、心理干预、社区定点咨询服务、示范性教育等。
1.3 观察指标 6个月为一个观察期。1)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BG)[4];2)应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5] 评价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BG、2hPBG比较 6个月后,两组患者FBG、2hPBG较实施前均明显下降(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BG、2hPBG比较(±S)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QOL总评分为(5.6±0.5)分,对照组患者QOL总评分为(12.9±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正确饮食 针对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值、饮食习惯等拟定饮食清单,指导科学、规律进食,提倡低糖、低盐、低油、低脂,多食新鲜蔬果、鱼类。
3.2合理用药 告知患者及家属常规降血糖药物的种类和相关作用,强调严格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与不遵医嘱用药的危害,勿随意换药。向他们讲解服药期间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6],指导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正确方法。
3.3监测血糖 说明定时测量血糖值的意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以便及时掌握自身血糖情况,询问医生后适时调节用药的种类、剂量、时间与合理控制饮食,防止病情恶化。
3.4适度锻炼 规律、适量的运动可增加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7],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综合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体力等,制定出针对性的锻炼计划,锻炼强度以不感觉到疲惫为宜[8]。
3.5心理干预 依据患者心理状态,耐心、温和地向其讲解糖尿病的预防、控制、保健知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树立疾病治愈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在本组资料中,干预组患者的FBG、2hPBG水平以和QOL总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增强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童芳. 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40例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8):71-72.
[2] 孙红霞,程万里,王岚. 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05):108-109.
[3] 张海鹰.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335-338.
[4] 韦微光,黄慧嫦.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57-58.
[5] 赵生凤.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刊,2013,48(04):93-94.
[6] 张海鹰.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335-338.
篇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6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3.53%、44.12%,观察组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6.23±1.34)d、(8.54±1.59)d,住院时间分别为(15.43±2.32)d、(20.21±2.65)d,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社会适应度、体力适应度、情绪控制度、症状控制度四个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舒适护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并且在生活质量提高方面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老年精神病;认知情况;精神状态
精神病是指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情感、认知、动作、意志等心理活动出现持久性异常的病症[1-2],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部分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情的关怀以及交流,所以更容易出现精神性疾病[3]。舒适性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达到最为愉快的心理、生理状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要求日益提升[4-5]。为进一步提高本院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干预方面的质量,特在2014年10月起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了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6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20例(占58.82%),女性14例(占41.17%),年龄60~82岁,平均(73.21±1.21)岁,其中老年精神分裂症15例,老年抑郁症10例,老年焦虑症7例,老年疑病症2例;对照组男性21例(占61.76%),女性13例(占38.24%),年龄61~81岁,平均(72.98±1.19)岁,其中老年精神分裂症14例,老年抑郁症9例,老年焦虑症9例,老年疑病症2例。两组患者在数量、平均年龄以及病情分类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采取舒适护理模式,主要方法如下:①个性化心理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6],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疏导了患者的不良心理[7],稳定了患者的情绪;②饮食护理,老年人肠胃功能已处于衰退期[8],所以应制定出适宜患者的食谱,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可口的饮食也能提高患者的身心愉悦程度[9];③提高住院舒适度,营造温馨的环境,让患者感觉如同在家中,充分放松戒备心理[10-11],积极配合治疗;④健康教育,用药治疗前反复确认,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⑤提高巡视质量;⑥保证住院安全,防范危险发生。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定时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测体温等常规护理干预项目[12]。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治疗期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情况。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如下[13]。优:护理后,患者的认知能力显著提高、精神障碍消失;良:护理后,患者的认知能力明显提高,精神障碍明显减轻;中:护理后,患者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精神障碍有所减轻;差:护理后,患者的认知能力没有改善,精神障碍依旧存在或者严重;效果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生活质量评价从社会适应度、体力适应度、情绪控制度、症状控制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2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小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越差[14]。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3.53%、44.12%,观察组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6.23±1.34)d、(8.54±1.59)d,住院时间分别为(15.43±2.32)d、(20.21±2.65)d,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社会适应度、体力适应度、情绪控制度、症状控制度四个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处于机体器官衰退期[15],所以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但要提高护理的细致程度,还要注重护理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的舒适程度,这样才能使患者心态更加平静[16],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并积极配合治疗[17]。为进一步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价值,本文对6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性观察,肯定了相关结论。研究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3.53%、44.12%;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6.23±1.34)d、(8.54±1.59)d,住院时间分别为(15.43±2.32)d、(20.21±2.65)d;观察组社会适应度、体力适应度、情绪控制度、症状控制度四个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舒适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更加积极配合[18];通过相关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学习,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升;环境舒适度的提高,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更加安静、和谐的治疗氛围,提高了患者心理舒适度[19]。
徐晔[16]对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发现,采取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舒适性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病情的复发,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因此,舒适性护理具有切实的临床价值。本文不仅从护理效果、病情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同时也在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变进行了对比性观察。舒适护理力求“以人为本”的核心,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护理质量要求,使患者得到生理、心理上的愉悦程度。目前,舒适护理模式依旧属于起步尝试阶段,人力资源问题、现有制度体系问题等都大大制约着舒适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但现阶段我们可以从提高整体护理队伍专业素质,转变传统护理思想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不同患者的特殊护理要求。综上所述,通过舒适护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并且在生活质量提高方面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秀明.56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8):7-9.
[2]张艳宁,董恩霞,马玉卓,等.ICU护理教学中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5,5(5):61-63.
[3]钱娜.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1):128-132.
[4]杨建桃,张桂玲.老年精神病伴睡眠障碍人性化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71-72.
[5]张云白.老年精神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3):3381-3383.
[6]曾雪梅.老年精神病患者得心理康复及护理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4):5756-5758.
[7]徐春燕.品管圈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3):170-171.
[8]彭小兰.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6):178-182.
[9]刁丽青.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172-181.
[10]陈瑛.影响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97-898.
[11]陈素清.舒适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运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644-645.
[12]孟赢.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40-241.
[13]胡琼瑛.论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安全管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178-179.
[14]钟丽霞,林冬梅,钟桂香.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急救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117-129.
[15]陆青.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及护理现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13-14.
[16]徐晔.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3640-3641.
[17]兰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5,11(4):10-12.
[18]李立.浅谈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9):8-9.
[19]徐晔.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3640-3641.
篇5
【关键词】 治未病;消化内科;中医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1-02
中医“治未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1],早在《素问·四气调神论》中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是传统中医提出的关于疾病预防理念,在《伤寒杂病论》、《难经》等书中也有记载。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疾病谱和医学理念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转变,由单纯地追求疾病治愈逐步向更高的健康水平发展。“治未病”理念迎合了这种需求,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也突显出来。“治未病”理念如何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已经成为中医科学中热议的课题。本文中将以消化内科疾病为平台,对“治未病”理念在临床预防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消化内科涉及的主要疾病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研究、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等,较为多发,病程普遍较长、容易反复。中医认为其病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治未病”的理念在消化科的应用主要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阶段。
1 未病先防,扶正御邪
“未病先防”又被称为“无病防病,无病先防”。是指在人体在健康的时候要颐养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充分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要预防消化系统疾病,首先要明确疾病发生的原因,《灵枢·百病始生》记载有“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也。”[2]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避开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顺应自然,修身养性,饮食有节,加强身体锻炼,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1.1 合理膳食 饮食习惯对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显而易见,很多中医典集中对饮食的习惯都有记录,《灵枢·五味论》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从中可以看出饥饱无度会损伤脾胃,气滞血瘀,最终导致疾病[3]。
1.2 顺应四时 自然的变化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早就被古代在中医学者发现并讨论,《脾胃论》曰“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无物不入,若风、寒、暑、温、燥一气偏盛,亦能伤脾损胃。”顺应气候的变化也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所在。
1.3 修身养性 《素问》一书中就曾指出“怒伤肝”、“思伤脾”等由于情绪变化导致的疾病根源。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大,许多人不注意情绪的控制.容易出现肝郁脾虚的情况,常会因为抑郁恼怒致使病情加剧。
1.4 劳逸结合 《素问·举痛论》中提到“劳则气耗”,类似的中医观点还有“久卧伤气” [4]等,说明过度疲劳与过度安逸都会损伤脾胃元气。而脾胃虚弱是消化系统发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可达有效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2 既病防变,防邪深入
“既病防变”即有病早治,以免疾病恶化。人体在出现疾病症状之后,要及时就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阻止疾病发展、恶化。中医学认为:“正气亏虚,外邪入侵”会阻滞气血运行,出现血瘀痰凝等,导致新的疾病出现或恶化。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并且容易复发,因此一旦发病就要积极配合治疗,尽量避免并发症和病变的情况出现。
3 病后调理,以防复发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中的复发率可达50%-90%[5],因此,单纯地缓解疾病症状并不代表痊愈。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当人疾病初愈时,身体不再处于“阴平阳秘”状态.而是处于一个病理体质阶段,在这种状态下,患者气血两虚,极易复发疾病。因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之后要节制饮食、防六、调情志、避劳累,降低复发率。
4 讨论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记载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人类依赖“五味”所化的精气维持生命,脾胃的吸收功能便显得尤为重要,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对机体之正复驱邪,疾病向愈意义重大。传统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与其所蕴含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防复发”等内容息息相关,对消化内科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姝.《食疗本草》食药用法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5):337-339.
[2] 陈霖.从“治未病”谈消化性溃疡的防治[J].福建中医药,2008,39(3):101-103.
[3] 赵英凯,刘艳骄,王秀岐.谈古论今“治未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5):330-331.
篇6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收集127例涂阳病人,223例涂阴病人,来源于项目期间结防所病人登记本、管理卡、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网报、病案、督导回访资料、反馈信息等相关资料。
病人的发现方法、化疗方案、治疗管理和疗效考核均按项目手册[1]规定和涂阴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管理指南执行[2]。制定实施严格的涂阳,涂阴免费病人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三级防痨网的管理模式,全县共19个乡镇,村卫生所111所,各乡镇配备有1名防痨医生,各村配有村医,对发现涂阳病人进行全程免费督导管理,涂阴病人免费进行强化期督导管理,真正做到发现1例,治疗1例,治愈1例。
结 果
初、复治涂阳构成比:127例涂阳病例中,初治涂阳110例(86.6%);复治涂阳17例(13.3%),涂阴223例(87.8%)。
总体规则治疗率:127例涂阳病人中规则治疗病人的120例,总体规则治疗率94.5%;17例复治涂阳病人规则治疗病人15例,总体规则治疗率88.2%;223例涂阴病人中规则治疗病人为188例,总体规则治疗率84.3%。
2、3个月未痰菌转阴率:110例初治涂阳病人经强化期治疗后,2个月未阴转105例阴转阳率95.4%;3个月未阴转106例,阴转率96.4%;复治涂阳17例,2个月阴转16例,阴转率94.1%;3个月阴转16例阴转率94.1%。
对于新发的涂阳病人进行全程督导,对涂阴免费病人进行强化期督导,这期间共落实管理肺结核病人350例,初复治病人治愈率较高,初治涂阳病人110例,治愈104例,平均治愈率95%,死亡4例,死亡率3.6%,拒治1例,拒治率3.6%;复治涂阳17例,治愈16例,平均治愈率94.1%,死亡1例,死亡率5.8%;失败1例,失败率5.8%。涂阴223例,完成治疗203例,完成治疗率91%,未完成治疗20例(8.9%)。
讨 论
县卫生局为了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质量,与县、乡、村分别制定了肺结核病人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并与各乡镇鉴定了结核病管理项目责任书,并把肺结核病人管理纳入到每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县疾控中心对乡卫生院、乡卫生院对乡村医生每月定期进行例会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施层层监督、考核和评价,使项目工作有章可循。市结防所医师同病人所在乡、村防痨医生4 方共同鉴定合同书,明确各方责任保证了肺结核病人化疗工作顺利开展。及时落实乡村的督导管理费。以提高防痨医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发现1例治疗1例,治愈1例。
对于活动性涂阴免费病人,诊断由卫生局确定的中级以上的技术小组三方诊断:医院内科、放射科、结防所(痰检室)。尽量避免漏诊、误诊,在督导中执行强化期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发现部分病人身体好转症状减轻,就自行停药,总体规则服药率较差,要求督导员对于此类病人在继续期加强督导,可以采用全程督导。避免耐药的产生,积极切断将来的传染源。
通过实施以上具体措施,使肺结核病人管理质量逐步提高,使涂阳、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能够坚持完成全疗程用药。初治比例逐步上升,复治比例逐步下降,阴转率逐步提高,总体规则治疗率上升,初、复治愈率均达到并超过结控项目政策85%的要求,涂阴病人治疗完成率逐渐上升,为我县今后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打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手册.
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冠心病;骨质疏松
随着老龄社会的加速进程,老年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症均是老年人好发疾病,发病均与饮食、活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有关[1,2]。有研究显示,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改善冠心病、骨质疏松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3,4],但对于合并两种疾病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未见报道。本研究对60例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获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60.0~70.5岁,平均(65.5±5.3)岁;病程:3.0~12.0年,平均(7.5±2.6)年;体重指数(BMI):23.4~29.1kg/m2,平均(25.7±2.4)kg/m2。观察组:年龄60.5~70.2岁,平均(65.4±5.5)岁;病程:3.5~12.0年,平均(7.6±2.3)年;体重指数(BMI):23.2~29.0kg/m2,平均(25.3±2.6)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宣教。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①入院第1d:介绍病房环境,讲解各项辅助检查的意义和作用。②入院第2~3d:介绍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③入院第4~6d: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舒畅心情,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食谱;指导患者控制食盐量,多摄食含钙丰富的食物。④入院第7~9d:指导患者适度活动,冠心病控制活动量,而骨质疏松适宜适度活动[5]。⑤出院: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记录不同药物的用法用量,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随访。
1.3观察指标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心理知识、饮食运动知识,每一项总分为100分。健康信念:包括疾病易感性、严重性、运动度、饮食益处等7项,总分210分。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为≥90分,基本满意为81~90分,不满意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比较 观察组健康知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心理知识、饮食运动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较满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不满意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进程,冠心病与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健康知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心理知识、饮食运动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信念评分(192.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164.7±13.5)。②观察组满意、较满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不满意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护理给予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良好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科学的健康教育,养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护理还能增进护患友谊,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玉敏,许晓琳,杨怡,等.葛根素可促进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细胞的增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9):4593-4597.
[2]李红霞,李雁.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6):3451-3452.
[3]吴纪萍,陈小玲,岳春迪,等.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34-1436.
[4]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667-1669.
篇8
关键词:运动 老年冠心病 临床疗效 预后 影响
冠心病是现代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产生着十分不利的消极影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运动与锻炼可使老年冠心病患者获得健康人的正常感觉,消除患者的心脏不适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心脏的应激能力[1]。为了进一步分析运动对老年冠心病病发率及预后的影响,以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以1年半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组织并开展了本研究,现做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6月1日—2012年12月1日期间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患者的年龄为3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2.5岁。本组患者中劳心型心绞痛患者3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3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6例。随机将88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平均年龄为62.1±2.3岁;观察组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62.7±2.7岁。本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与病情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运动干预,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太极剑、太极拳和气功等运动,每日运动2次,每次运动1-2小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医疗体操、慢跑、登山和散步等运动,每日运动2次,每次运动40分钟左右,以患者未感到劳累为宜。患者每日运动强度应超过其最大吸氧量的50%。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1.5数据处理软件的分析,在结合了卡方检验与t检验的基础上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改善情况与预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
3.讨论
首先,运动可有效增加患者的心肌供氧。运动可消退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使其冠状动脉腔径增加,从而实现患者心肌供氧量的增加。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散步、太极剑、登山和气功等运动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其左心功能[2]。此外,运动之后,患者的骨骼肌氧化能力不断增强,负荷肌肉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心肌耗氧量的逐渐降低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心脏负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
其次,运动可降低患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改善人的情绪。运动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糖代谢,其对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减少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交感神经紧张度,迅速减少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从而使患者的血管顺应性发生改变。运动可降低患者体内血浆肾素的浓度,增加机体耗氧量,对调节患者的体肢平衡、改善身体肥胖等均有重要意义。此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人们的情绪,舒缓、有氧运动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降低正常人冠心病的发生率,对冠心病的预防意义重大。
第三,气功、太极剑和太极拳等传统体育可有效的调节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平衡。此外,上述运动还可调节患者的血管收缩,对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疗效显著。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患者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其肌肉活动显著减弱,上述情况所产生的低强度、低频率的周围神经活动反馈到患者的下丘脑,从而降低了患者下丘脑的反应性和兴奋性,并最终减弱了其交感神经功能。呼吸匀称、柔和的运动可增强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通过上述运动可明显减低患者的血压,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3]。
第四,运动可有效逆转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情,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增加其血管内剪刀,从而延缓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运动可抑制患者体内的血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有效阻止粥样斑块在患者血管内的沉积与凝聚[4]。
最后,运动可迅速消耗患者体内的游离脂肪酸,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中的含量,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本组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改善情况与预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
参考文献:
[1]吉冬元.孟庆华,李承红.康复运动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2):118-119.
[2] 周锡平, 彭永权, 杜文玉.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量与运动高血压的关系及运动指导[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4):298-299.
篇9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死亡率
1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93-02
二十世纪以来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合并变得较为常见,使得心血管类疾病成为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三高”,这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是致命的。为了发现早期临床症状以提早治疗来降低这类患者的死亡率,我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近三年内记录比对了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和1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20例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58-88岁,平均年龄(62.8±3.4)岁。对照组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63.6±4.2)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无痛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并发症的发生(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肾功能),死亡率,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①在患者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访问调查,并记录下无痛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各类临床症状在两组中的发生人数。②记录在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人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人数/总例数×100%。③记录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死亡人数。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症状由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临床症状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和数据显示,冠状动脉心脏病和糖尿病多见于老年患者,有一部分老年患者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时患上心血管疾病,这种情况下常常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大大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这几年的临床资料中已经显示出较高的死亡率。因此,研究老年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这类病患的就诊医治更具意义。老年人的身体衰老影响其身体血管结构与身体机能,如果再患上糖尿病患者会因缺乏胰岛素和较高的血糖加重心肌梗死病情,导致这类的病患更易发生并发症及出现更多的生理问题,包括心脏感知疼痛的敏感度下降。患者在疼痛感觉下降的同时,在临床上还容易表现为无痛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现象。临床症状的开始也会引发这类病患更多的并发症,也更容易死亡,因此糖尿病在血管类疾病在中是不可小觑的病症,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更需要研究老年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临床资料中显示的早期临床症状为老年心糖尿病及老年肌梗死患者提供了诊断依据,掌握了这类患者的前期临床症状就可在体检中提早发现,提早治疗,也可大大降低医生在整治过程中的误判。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就需要处理好左心衰症状,除此之外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而且严重缺乏胰岛素,就应该在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时刻注意降低血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早期就开始打胰岛素,时刻注意血糖浓度从而起到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提早治疗。
本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也更多更复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桂芳,王德岚.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辩证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80-381.
[2]徐改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36-37.
[3]卢银苹,楚英杰.8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3-24.
[4]王瑞峰.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1000-1001.
[5]范广忠,高文杰,芦静.对72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的测定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1):111.
[6]田恒松.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27-2928.
[7]于赛华,于金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157-159.
[8]余国亮.老年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9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7-28.
篇10
【关键词】 胃肿瘤 老年人 肠道营养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pn)组(47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排气时间较pn组短,住院费用较pn组少,差异有极显著性(t=5.79、85.30,p<0.01)。结论 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规范进行en能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 胃肿瘤 老年人 肠道营养
the efficacy of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aged with gastric cancer
gao junru, ling ying, ma xiaochu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in old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ninetytwo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enteral nutrition (en, 45 cases)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47 cases) after gastrectom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assage of gas by anus, and expense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en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fewer, the time of passage of gas shorter, and expens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n group (t=5.79,85.30;p<0.01). conclusion early en is conducive to decreas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edical cost, nursing service and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 aged; enteral nutrition
随着“当肠道有功能时,应采用肠内营养(en)”这一临床营养支持中心法则的普及,术后en在临床上已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进行en能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病人的康复[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2例资料完整的老年胃癌病人的术后营养支持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8月,选取在我科住院并手术的老年胃癌病人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65~89岁,平均68岁。行全胃切除术17例,远端胃切除术48例,近端胃切除术27例。将病人随机分为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pn)组47例,两组病人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类、机体营养状况和手术方式差异无显著性。
1.2 营养支持方法
pn组自术后第3天开始,按照热量125.5 kj/(kg·d)及氮量0.2 g/(kg·d)供给,氮源为菲森尤斯卡比公司生产的114 g/l的乐凡命注射液,非蛋白质氮量由200 g/l的力能脂肪乳剂和糖供给,各营养制剂均配成全合一营养液,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输注,流量为50~140 ml/h。
en组自术后第2天开始,将50 g/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经鼻胃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缓慢滴入,如病人无不适,术后3~10 d逐步由250 ml增加en供给量直至全量1 500 ml,制剂由能全力、百普力(纽迪西亚公司)提供热量,通过复尔凯喂食泵控制滴速,开始1~2 d内滴速20 ml/h,以后逐步增加至80~100 ml/h,至病人耐受,多数病人术后第5天起进少量流质饮食,自由饮水。大部分病人10 d后停止en,改完全经口进食。两组热量:术后第3~4天,2 100 kj/d;第5~6天,4 200 kj/d;第7~9天,6 280 kj/d,营养支持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准确记录病人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费用情况、住院天数。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
en组在治疗后3 d出现腹胀9例(20.0%),恶心6例(13.3%),腹泻5例(11.1%)。以上症状经过调整营养液温度、浓度及输入流量等措施后,均得到有效缓解,病人顺利完成营养治疗。pn组无上述症状。en组出现感染性并发症5例(8.89%),其中切口感染2例,膈下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pn组出现感染性并发症11例(23.4%),其中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2例,膈下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导管感染2例。
2.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费用比较
en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t=5.79,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t=85.30,p<0.01),而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两组病例术后排气、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略)
3 讨论
3.1 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en支持的可行性
老年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当肠道缺乏食物刺激时,易导致肠黏膜萎缩,细菌易位率、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2],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可达85%,因此,老年胃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十分重要[3]。20世纪60年代后期,全肠外营养(tpn)迅速发展,替代胃肠道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近年来,多数观点认为pn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缺乏食物纤维对肠道的刺激,导致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细菌黏附率和易位率上升,尤其是老年病人。若术后给予规范的en,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符合生理要求,故更多的观点提倡对伴有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应采用早期en。宋延强等[4]报道自术后24 h开始en治疗,亦有自24 h内即开始者。我们认为,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肠道刚从麻痹状态复苏,过早予以en,易导致不可耐受的腹胀、腹泻或胃残留量增加,胃肠道不适,因此主张从术后48 h开始en,本组病例均按此原则予以en。
3.2 en支持的途径
肠内营养液的供给途径有口服、经胃造口管、经鼻胃肠管、经空肠造口管几种,现在应用较多的是后两种。经鼻胃肠管行en简单易行,可满足大多数临床病人的治疗需求,本文en组有27例于术前盲插鼻肠管,术中将鼻肠管末端下拉通过胃肠吻合口[5],但此法管道易于脱出。黄世英等[6]报道,用一条细绳在鼻孔外端0.5 cm处扎紧鼻肠管,再绕过耳后提起固定,我们亦采用这种方法,未发生管道脱出事件。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技术,本文en组有20例采用此技术,均采用flocare空肠造口管,于手术结束前,距treitz韧带20 cm处穿刺,使导管在肠壁内潜行4~5 cm后进入肠腔,再固定于壁层腹膜上。此法优点是较少发生营养液反流引起的呕吐、误吸,同时不影响胃肠减压,适用于胃底贲门癌术后病人。龚航军等[7]报道37例病人均采用空肠造口术,未发生导管脱出等并发症,本组20例病人亦同样无类似并发症发生。另外,鼻胃肠管与空肠造口管在价格上有一定的差异,在使用时要有所考虑。
3.3 临床效果分析
有报道显示,老年胃癌病人en支持的并发症与青壮年病人相同,但其发生率要较青壮年病人为高[8]。brozzetti等[9]对17例胃肠道肿瘤营养不良病人术后早期en和pn支持治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早期en较pn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4%、49%)。本文结果也显示,en组病人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且pn组有2例发生吻合口漏,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
很多病人认为术后一定要以静脉输液恢复为主,故en组病例在初始en时,多数病人持将信将疑的态度,认为自己的胃肠道刚刚做完手术,无法“进食”,否则易致创口感染,故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在en支持进行到第3天时,所有病人均完全接受了胃肠道的“进食”任务。在此过程中,有9例病人出现腹胀,5例出现腹泻,6例出现恶心呕吐,究其原因与输入流量过大、温度不适宜有关,经过及时调整流量、温度,均消除症状,顺利通过en,因此,施行en时应从低浓度开始,遵循着由少量到多量、先慢后快的原则,使用喂食泵泵入,由机器匀速控制入量。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对冷刺激极为敏感,温度过低易出现不耐受现象,如腹胀、腹泻等症状,而温度过高则易致营养液成分破坏和变质,故营养液温度以保持在20~30 ℃为宜,最好在恒温下泵入,可采用温度调节器固定于喂养管上以保持温度的恒定。
本文en组与p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但en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1)。pn组病人术后在护理方面常规给予针刺足三里、每日定时床上活动双下肢、鼓励早期下床等干预措施,以期早日恢复排气,en组则无须针刺等措施,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有较多时间进行护患间的沟通交流,而pn组病人始终存在静脉液体多、更换液体频繁、影响活动等问题,护士由此消耗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齐鲁医学杂志2010年2月第25卷第1期 med j qilu, february 2010, vol.25, no.1
两组病例在住院天数上无明显差异,而在住院费用上,en组则明显低于pn组(p<0.01)。而对绝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更希望用较少的费用来治疗疾病及得到满意的恢复,故从临床疗效、经济学角度及实际工作状态诸方面考虑,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规范的en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较pn支持有更好的效果,既符合生理需求,又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老年胃癌病人往往合并有多种脏器功能衰退,故在行en时,还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来进行,如病人有糖尿病史,在行en同时应注意血糖调整。另外,护理人员要定期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解除其心理顾虑,使老年人心理平衡,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柳汉荣,滕琦,胥幼群. 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6,9(3):189190.
[2]金德,孙玉成,刘军桂. 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6,13(3):164165.
[3]楮彦明,尚德柱. 老龄胃癌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j]. 浙江临床医学, 2006,8(9):931932.
[4]曲慧利,孙彩霞,张丽惠.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3(2):137138.
[5]龚航军,韩刚,王以东.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j]. 肠内与肠外营养, 2007,14(1):3132.
[6]蒋朱明,蔡威. 临床肠内与肠外营养[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448449.
- 上一篇: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
- 下一篇:敬畏自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