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名人范文

时间:2023-04-03 13:4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乡名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乡名人

篇1

我的家乡——安徽省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现代的陶行知、主席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庐州合肥(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和范仲淹一样,一生做过许多官,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是做什么官,他都认真处理政事,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所以在戏剧里,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

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并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一点点给自己吃,其它的全部卖了。在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个人没有想到这状一告就泄露了自己。原来在前一天那名农民就到县衙向包拯告状了,说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头割了,当时包拯就意识到这一定是某个仇家有意陷害这个,便让那名农民把牛杀了,来“引蛇出洞”。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机智。

篇2

“明人”――明白事理的人。有这种解释,还是30年前听语言大师侯宝林做学术报告时获知的。侯大师说自古道名师出高徒,其实“名”不如“明”。只有老师明白,知道认明形势,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好学生来。这话我一直没忘,骨子里也愿意和“明人”打交道。这就是我和于嘉祥先生在短时间里过从甚厚的根本原因。

于嘉祥先生在他的文章里说,在名家林立的当今书坛“难觅能与古人经典相匹的神妙之作”,并总结出原因有三:他认为第一是急功近利,作品急于向商品转化,“把喧哗浮躁之气带到书法作品之中”;第二是为应付考试、展览、比赛,“揣摩考官、u委的风格喜好,效仿、模拟社会流行的样式”,“迷失了自我”;第三是“为了突出视觉冲击力,刻意追求技术层面和形式”,忽视了作品所应有的内涵,舍本求末。

于嘉祥先生针砭时弊,可谓针针见血,不留情面。如果不是一个“明人”,盲目地随波逐流,即使达到喧嚣一时的目的,也不会真正有所收获的。一个“明人”就像高明的医生一样,不仅能找出病因,更应该能开出药方,使得“患者”可医治病患,无疾者能强身健体。于嘉祥先生接着针对书法界现状开出了三个“处方”:第一是尊重传统,下苦功夫,特别强调了临摹二字;第二是自觉提高文化自觉性,潜心研究书法技巧的同时,刻苦读书,“以学养心,以学养书”,最终达到“读书破万卷,笔墨始通神”的境界;第三是“明白思想境界决定着书法的品味”,“耐得住寂寞,专心治学,努力探寻通过笔墨表达思想情怀,抒发豪情意趣的方式”。

真是“明人”之“明言”,深入浅出,有着相当强烈的说服力。明白道理再实行之,所追求的事业也必定会有所成果。我仔细欣赏过于嘉祥的书法作品,发现每一件作品都被一股静气所笼罩着,而且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观察不到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逐步完善,在渐变中升华自己的造诣,这种情景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一个书家作品的风格,不是事先设计好的,也不是刻意去追求的,必定是经过自己的熔炼,最终产生连他自己也惊诧的效果,这本身也是一段充满浪漫色彩的佳话。

是“明人”自会知道自己还有提高的空间,于嘉祥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典教诲,经常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他明白,大自然是最公允的,是不会亏待每一个虔诚的“信徒”。有付出,自然会有回报。

人各有志,我们不必去强求他人,自己去旅行就可以了。学书不是饮酒,追求懵懵懂懂的感觉。我们真诚希望“明人”渐渐多起来,因为我们从于嘉祥的学书之路看到了希望。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我们的书法“明人”会有更加璀璨的明天。

篇3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 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篇4

1.1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而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教育和影响。本文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这个教育和影响可以是有意的,无意的,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微观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有形无形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子女,而父母要让子女接受自己的言行观念,会有意无意的做出榜样以规范自己的双向影响与互动过程。

1.2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

1.2.1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如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重点等各方面。所以父母不能简单地把家庭变成教室。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表现在:①早期性特点: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②感染性特点:家庭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是耳濡目染,是一个感化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教育工作中有着特殊意义。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情感的这种感染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③权威性特点: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长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家长的教诲,子女能听从;家长的批评,子女能接受;家长的意图,子女能心领神会;家长所希望的,子女能努力做到、做好;家长所反对的,子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总之,家长的意志对于子女的言行有较大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要比其他人对孩子的制约性更大。④针对性特点:相对来说,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更强。针对性强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是家长,是父母。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父母之所以能如此了解子女,并不仅仅是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和子女有特殊的关系———血缘关系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⑤及时性特点: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的细微变化,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父母通过对孩子言行举止的及时掌握,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做到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⑥连续性特点:孩子出生之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德、谈吐举止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1.2.2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但家庭教育也有他的局限性,这表现在:第一,家庭教育里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作用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发挥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承担着双重角色的,即父母和教育者。但很多时候,家长只强调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而忽视了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在对子女的教育中重视作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照顾,甚至于溺爱,缺乏缺乏作为教育者的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和有序性。第二,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缺乏应有的理智,容易感情用事。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容易也是最经常发生的偏向,是家庭教育不易突破的难点。大部分家庭教育的失败,都源于此因。父母感情用事主要表现在:行为易走极端;娇惯溺爱;简单粗暴。第三,家庭教育比较封闭。家庭是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作指导,这取决于家长的兴趣、爱好、意志、思想水平、教育能力等。而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家长的素质和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势必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成效。总之,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使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膨胀。重知轻德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学校化。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诱发了父母过高的期望值。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方式,造成孩子言行不一。

2生命责任感概述

2.1生命的含义

生命,从文学的角度讲,就是性命,就是活命。从生理学角度讲,生命必须是有心脏跳动、有呼吸、有大脑活动等条件。从法律上讲,生命是指法律主体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整个过程。从医学角度讲,生命就是活着的状态,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辞海》中对生命的解释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衍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生命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综合起来,本文将人的生命描述为:人的生命是自身繁衍、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反应等的复合现象。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

2.2责任感的含义

责任感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和“责任感”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是人分内应做之事,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或者机制促使人尽力做好,故“责任”有被动的属性;而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把责任感定义为一种精神是恰当的,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其范围要比表示情绪和感情状态的“心情”一词广泛得多,能够涵盖“责任感”的丰富内涵。作为心理学概念,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人的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除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靠教育,包括自我教育。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2.3生命责任感

生命责任感,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不单是对自我生命,还包括了对他人的生命。

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影响

3.1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导致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的缺乏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多关心呵护,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很少有父母能够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也很少有父母对子女进行生命教育,因为他们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应试教育与特长培养上,父母看到的是孩子将来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的竞争硬件,与学习、与成绩没有直接关系的基本都不在父母的关心范围内。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是导致大学生缺乏生命责任感的重要因素,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自私任性、傲慢无礼、贪图享受,而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冷酷暴躁,缺乏同情心。

3.2家庭不和谐导致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的缺失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能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习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让孩子无所适从,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就得不到父母的悉心调教和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树立良好的生命责任感。

3.3父母自身生命责任感缺失造成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的缺位

不可否认,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因为父母文化素养的差异,教育水平的高低,思想观念趋利化,有不少父母本身是比较缺乏生命责任感的,就更谈不到对子女进行生命责任感教育;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一味地追求理论学习,追求高分,忽视了子女的全面发展,认为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事,子女只有考取名牌大学,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是步入社会竞争的砝码,不能引导子女建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不会让子女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4构建和谐家庭教育,增强大学生生命责任感

4.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一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片面的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的子女很难成为合格的人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长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对子女要从小进行生命责任感教育,首先要教育子女关注“个体”,改变传统的“无我”、“无私”的思想,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个人生命价值、利益同样应该得到重视。要教育子女珍爱自我生命,因为“自我”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联系着父母,联系着家庭也联系着社会。其次要教育子女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体现。作为父母,要让子女从小就知道,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而且生命只有一次,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一切。要让子女从小就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认识到生命的责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自爱且能他爱。

4.2提升自身生命责任感,以身作则,强化大学生生命责任感

父母是对人一生影响最先、最深的人,也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对象。托尔斯泰说“:全部的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培养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父母首先要注重自己的修养,有高尚的品德,有积极的人生观,有强烈的生命责任感。其次,在行动上,要重视对子女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能够做到知行统一。

4.3强化与学校联系互动,形成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多方位辐射机制

篇5

莫言:春节,家是心的归宿

家乡:山东省高密市

年味:黍子糕、泥老虎、饺子、扑灰年画

2012年12月10日,莫言成为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山东省高密市平安村,是莫言的家乡。今天,莫言的家人仍旧生活在这里。春节,人们都会像候鸟一样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莫言说:“实际上它(春节)已经变成一种文化,而且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每到这个r候,天南海北的人必须动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实在不行坐牛车我也要回家去,完成这么一个心里的寄托,这么一个心里的归宿。”1976年,莫言离开家乡,他希望此生再也不要回到这个贫穷的地方。然而多年后,在他的一部部著作中,却全都是家乡的身影,并且每到新年归乡的情感也越来越强烈。“有一年我跟苏童、余华、王朔在法国,正好是中国的农历除夕,法国的一些华人兢在街上组织舞龙灯,准备过春节。在异国他乡看到在外国生活的华侨过春节,就格外地思念故乡。”

莫言的童年非常艰辛,土坯房里阴暗、寒冷刺骨,饥饿伴随着全部童年,只有新年到来r才是这个家庭最热闹的r刻。

吃年糕是莫言儿r最亲切的记忆。生长在北方的黍子俗称黄米,蒸熟的黍子糕黏性极大。红枣是高密人做年糕必不可少的道具,他们关注的是十颗红枣摆放的位置以及造型。莫言说:“年糕蒸熟了以后切成一块一块的,上面插上红枣,作为贡品,摆到供桌上。”

新年还必须拥有玩具,会叫的泥老虎是过去新年唯一的玩具,在今天的高密依然很流行。从村外的地里取回泥土,和得软硬是有讲究的。做好眼睛、鼻子、眉毛等细节,泥老虎做了一半,要经过两天的阴干。在晾干的泥坯上旋出一个孔,用胶将芦苇哨子固定好,把泥老虎的前后用革连接,防止漏气,一个可以发出声响的小玩具便大功告成。

莫言曾经很多次在媒体上提到自己对于饺子的迷恋,那是最初写作的动力。因为在莫言的儿r,只有春节才能吃上饺子。在这一天,高密人包饺子的手法也与以往不同,他们小心翼翼地轻轻捏合,不出一点褶(意即波折),期盼来年的日子比较平顺,没有任何波折。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道具:糕,代表节节高升;枣是好事要趁早的意思;糖代表的是甜甜蜜蜜的日子;硬币代表发财。节节高升、好事趁早、甜甜蜜蜜、恭喜发财,高密人将自己对来年的祝福悄悄藏进饮食中。

家堂,是高密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扑灰年画。扑灰年画起源于明,盛于清,今天,全中国只有高密所辖十多个村庄保留下这种手艺。扑灰年画的灰是指炭条或者炭灰,是用炭条或者炭灰做成的“墨汁”(拿炭灰用水加上小米汤调和),用毛笔蘸着画画。而扑指的就是手工复制。因为画有祖先,高密人在过年r将它当做牌位。虽然阴阳两隔,活着的人也要在辞旧迎新的这一无将他们全部请来,用这样的方式缅怀祖先,这种习俗在山东一带一直延续至今。

从瑞典领奖回国后,多家电视台邀请莫言与观众共同跨年或亮相春晚,但莫言像往年一样,春节回老家过年。

谭晶:过个团圆年就是最幸福的

家乡:山西省侯马市

年味:炸麻花、家乡火锅、扭秧歌闹社火

谭晶,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每到过年,她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起那些带着浓浓年味的小吃。

在谭晶的家乡侯马,年和麻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炸麻花,是过年最热闹开心的事了。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炸几十斤麻花,一直要存放到二月二,按风俗要每人吃一点,所谓“咬蝎尾巴”。据说,咬了蝎尾巴,一年内就不会被蝎子蜇着了,都会幸福安康。谭晶特别喜欢吃刚炸出来的麻花,软软的,很香。炸麻花的“工序”很繁杂,因为炸得多,亲戚邻里之间就要互相帮忙,一般从春节前半个月开始,各家各户就会把炸麻花的日子自觉排好。头一天,户主要负责把面团发好,备好柴火、食油、板凳、容器等。一般需要七、八个人紧忙活,大家分工明确。先是和面,这个需要技术,水放多少,盐放多少,油放多少,这个比例可不好掌握。要想筋道,除了放油,还得把面和匀。面和好后,放在面案上揉到光滑匀称,再搓成一个小胳膊粗的长条,剁成小剂子,抹上油,一个一个整齐地码在瓷盆里。搓麻花的r候最热闹了,七八个人同r搓。在“快者”的手下,不到一分钟,一根麻花就已经现身了。谭晶说:“对于初学者不容易,但是在卷上一天以后,就发现已经成了熟练工了。”

山西人爱吃面,每到过年,谭晶对家乡的面食更是充满了思念,“各种各样的面食我都爱吃,我吃过的有多少种,数不过来,太多了。”

在谭晶的记忆中,有一种火锅,是她无论走到哪里,特别是过年过节,最想回到家乡品尝的味道。“里面放了很多东西,有丸子、马莲、小酥肉,还有海带、豆腐、粉条、白菜,春节的r候到奶奶家就会做那种锅子。锅一掀开,热气腾腾的,就会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火锅底下还烧着木炭,冒着烟,就会觉得有蒸蒸日上、温暖的寓意在里面。”这种火锅是只有在春节,到侯马的乡下才可以品尝到的美食。现在北京的一些山西饭馆都会有这样的“家乡火锅”,“就是因为一吃到那个就会想到家乡”。

儿r的谭晶,对过年充满了期盼,不仅因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食物,可以唱歌跳舞也是她喜欢过年的理由之一。小r候的她最喜欢自编自导自己跳,父母参加春节演出的r候,她就在后台跟着又唱又跳,很是忙碌。谭晶自曝自己还扭过大秧歌,扭秧歌闹社火是她的家乡侯马以至于晋南地区的过年习俗,“有一次我们搞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每个村子都要出节目。当r有个村子扭秧歌缺人手,我妈就让我去了,挺好玩的,穿上那种衣服,画个大红脸蛋就扭秧歌,有划旱船的、踩高跷的,挺有意思的,那r候还觉得挺美。”

谭晶说:“小r候过年就是觉得好玩,穿新衣服。长大以后,我觉得过年意味着团圆,能够有一个团圆的年,就是最幸福的。找弟弟在美国,什么r候他能够回来,我们全家人―起过年,就会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团圆年。”

李玉刚:儿r卖过年货和元宵

家乡:吉林省公主岭市

年味:撒年糕、包豆包、小鸡炖蘑菇、大秧歌、迎神灯

中国当红男旦李玉刚足迹早已遍及世界,但他最常惦记的却是养育他的故乡,成名之前所有的欢乐全部来自于那片土地,尤其是那片土地上的春节。“我的儿童r期是在东北农村长大的,那就是我的根,对小r候我们东北过年有太深的印象,好像它支撑我整个童年一般,去赶集,买炮,买年画,还卖过年画、对联,这些东西都给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色彩。”

李玉刚的家乡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是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撒年糕便是他童年最爱吃的食物。黑土地上的黍米、黄米和糯米,都可以成为年糕的原料,这是每一个东北家庭在腊月与正月必备的食品之一。红豆也是这片土地特有的作物,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蒸出好几锅豆包招待客人。

年关将至,家家户户都忙着杀年猪,一个屯子得杀20多头猪。李玉刚说:“小r候一般也就吃酸菜、血肠、小鸡炖蘑菇,再就没有啥了。小鸡炖蘑菇算是我们东北家里面最高规格的菜。”儿r的每年夏天,母亲都会领着李玉刚去树林中采蘑菇,将蘑菇风干,直到腊月才拿出,小鸡炖蘑菇成为李玉刚儿r过年最渴望的菜肴。

除夕的夜色降临,家中的男女老少一同走出家门,在村中小路上每隔几步便将混着柴油的粉末倒出一堆,点燃,微弱的光亮一直延伸到村外。迎神灯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几百年,是在为神明指路,将神明从村外迎进家中,期盼来年平安。

儿r的新年,李玉刚常常和大家聚在屋里唱二人转,唱的大多是关于新年的内容。清晨,乡亲们会扭起秧歌,“过完初一就组成秧歌队,就挨家挨户跳,你家给五块,他家给五块,感觉特别有节日的气氛。”

挂钱是北方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剪纸艺术,又叫“吊钱”、“门笺”、“门吊子”。过年贴挂钱,是北方民间春节的一大习俗,一是表示吉祥如意,二是象征着富有、有钱的意思。家境贫困的李玉刚当年就常常在集市上摆摊卖年货:“小r候卖过对联、财神。半夜里早早的就用簸箕、砖头、报纸把地方占好,直等到早上8点多钟就开始摆摊、叫卖。”李玉刚对当年卖元宵的事也记忆犹新:“东北农村一般冬天都特别冷,那一年冬天不知道为什么正月十五就开化了,我捧着元宵盒子边走边喊,‘元宵、元宵’,天开化,我的元宵渐渐就扁了,我边走边哭,一袋都没有卖出去……”体会家乡的年味儿在很多年后已是另一种心情。

邓超:珍惜祖先留下的过年传统

家乡:江西省南昌市

年味:腊味制品、炒粉、糊羹、舞龙灯

邓超对传统的春节有着浓厚的感情。邓超的家乡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的下游,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我们那边对过年是非常讲究的,特别热闹,很重视。”在邓超的记忆中,南昌人对过年的重视是从满城飘香的腊肉开始的。“年前会腌一些东西来储备过年。亲戚之间也会送。我记得我小姨还会做一些灌肠。”每年一进入腊月,南昌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见到腊鱼、腊肉、腊鸭等各种腊味制品。铺天盖地的腊制品成为春节前夕南昌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离乡在外的邓超最想念的一道菜就是用家乡特有的蔬菜――藜蒿来炒腊肉。藜蒿炒腊肉是南昌人节日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咸香柔软的腊肉,衬托出藜蒿独特的清香,使它成为邓超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家乡的味道。

在南昌人的年夜饭中,除了鸡鸭鱼肉,还有一道小吃是必不可少的:“炒粉是必须要吃的,而且要用大火爆炒。恨不得每天都吃,这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生活习惯,就觉得是家乡的味道,而且一定要从南昌带过去,别的地方产的也不行。我唯一会做的饭就是炒粉。”邓超说炒粉好不好吃,粉是关键。地道的南昌人都喜欢吃一种用传统手工方式制作的米粉,米粉质地柔韧,具有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的特点,深受南昌人喜爱。

在邓超的记忆里,过年还与一种叫做糊羹的食物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是我现在依旧每年都想吃到的东西。没有吃那个,我就像没有过完年一样。”糊羹,也叫做福羹,是将鸡肉、香菇、腊肉、豆腐和胡萝卜等切成丁,放在一起下锅煸炒,然后加水或鸡汤煮沸,开锅之后淋入淀粉勾芡便可以食用了。“就像乱炖一样,里面什么都有,非常鲜。福羹其实是代表福气、团圆。”

南昌人说“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灯,闹了元宵罢了灯,才算过了年”。元宵节舞龙灯是南昌过年期间最热闹的一项庆祝活动。南昌人舞的龙灯是用一条条板凳串起来的龙,所以叫做板凳龙。晚饭过后,热闹的串灯活动开始了。串灯是从小户家庭开始的,几小户串成一大户,最后将全村人的板凳都串在一起。夜幕降临之后,一条千米长的板凳龙便出现在村前的广场上。在红红火火的喜庆气氛中,人们舞起长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邻里和谐。邓超说他要呼吁所有人,珍惜祖先留存下来的过年传统,去享受春节的美好r光。

李琦:老家的年俗辉煌极了

家乡:陕西省西安市

年味:羊肉泡馍、腊牛肉、肉夹馍、岐山臊子面、老腔、长安鼓乐

在演艺圈里,李琦被称为“西北怪才”。虽然离家多年,但聊起家乡的年味,这个西北汉子仍是津津乐道。

对于很多西安人来说,羊肉泡馍是至上的美味。馍,是没有发酵的死面馍,特别瓷实,一定要细细地掰成蝇头小馍,否则大厨都不会接碗。还有一种泡馍的做法叫小炒泡馍,蝇头小馍烹炒开来,加以老汤,放入的是切得方方正正的精肉丁,让人胃口大开。

春节将至,老刘家的腊牛羊肉,更是人气十足,排队一小r能吃上腊牛肉,已是快的了。李琦说到了关于它的典故:“慈禧太后西逃到西安,饥肠辘辘,突然在一个缓坡地带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香气,止辇,什么味?说当地的穆斯林正在煮肉。赶快,这就吃,太香了!于是,腊牛羊肉就成了贡品了,那个地方就叫辇止坡了。”如今的辇止坡腊牛肉春节前更是供不应求,赤红色的腊牛肉,刀口呈绛红色,一股成香味沁人心脾。这地道的腊牛羊肉只能在关中吃到,外地的可远不是西安的这个味道。

肉夹馍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但西安的秦豫肉夹馍讲究外脆里绵,拿在手上要能挺立起来,送进嘴里的r候一定要平持,竖着咬一口下去油都上手了,一股浓香也随即回旋于口中。老西安人对馍与肉极为讲究,肉要用几十年的老汤煮出来的肉;馍,得是“虎皮心”,这面是酥的,背面的虎皮是松软的。

与肉夹馍的浓香不一样的,是岐山臊子面的酸香。臊子面有3000年的历史,过去是帝王祭祀r才有的,传到民间以后,老百姓只有在红白喜事的r候,才能吃上一碗地道的臊子面。臊子面的面筋做起来很费工,揉面,擀开,再揉再擀,面粉的筋丝才会全被拉开,营养也就出来了。大锅煮熟浇上酸汤、底菜、臊子,撒上漂菜,这就是岐山面里“酸、辣、香”的根底。岐山面其实就是一筷子面,主要吃的是菜和肉的汤汁。西安的吃令人酣畅淋漓,西安的年俗更让人为之感慨,这里有气势豪迈的老腔,有形象生动的长安鼓乐。老腔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和的拖腔;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独一无二、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的舞台上。每年逢年过节的r候,丰收的r候,大家都聚集到一起,唱的唱、演的演,气氛相当热烈。

古老的长安鼓乐,也被列为过年必备的佐餐。“昭陵六骏,猫戏老鼠,鸭子拌嘴,老虎磨牙,都是拟人化的。”经过了多少代口耳相传,其拟人化的风格依旧栩栩如生。现今在西安各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为手抄传本。有的音符,与敦煌莫高窟发掘的唐乐谱相同。整个乐曲名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

韩再芬:春节因黄梅戏而精彩

家乡: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年味:冻米糖、玩花灯、听话鱼、唱大戏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家乡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这里是凄美故事《孔雀东南飞》的发源地。在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小城里,春节是伴随着潜山籍小说家张恨水的一首诗歌来到的:“廿晴好晚天,家家坟上响千鞭。灯笼燃烛门前挂,迎接先人过小年。”

春节r,潜山家家户户都会做冻米糖。做冻米糖的关键在于炒米。炒米一般选用上好的糯米,用水浸泡,蒸熟之后再放在屋外经霜冻半个月,之后就可以炒制。做炒米,一定要用传统的柴火灶才能够准确地控制铁锅的温度。一人负责烧火,一人负责炒制。第一步,炒的却不是米,而是铁沙。经过半个月晾晒的冻米,遇到高温的铁沙之后,会立刻膨胀起来,形成松脆的炒米。然后,用竹筛筛掉铁沙,剩下的就是做好的炒米了。做冻米糖用的是当地特有的板糖,将板糖、食用油、水放在一起用大火熬制搅拌,直到糖浆可以拉成丝的状态,糖浆才算熬好。这r放入炒米。炒好的冻米糖是一整块,要切成薄片才方便孩子们入口。板糖和炒米的香气扑鼻而来,潜山的孩子们就知道春节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得自己做了才算是过年了,不能去买。”

小小的红灯笼,是韩再芬春节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在潜山,有些人家会自己做灯笼迎接新年,而更多的人,则是到街上买灯笼,所以春节到来的r候,也是潜山扎匠最忙的r候。扎灯用的材料,是当地自产的竹子和彩纸,不需要模具,只凭经验,扎匠就能够用竹篾编出一个个鲜活的小动物框架,然后用白色或者彩色的纸糊在竹框架上,最后画上眼睛,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形状的花灯就做好了,如果讲究一点,花灯内部还要插上蜡烛,并且给兔子灯加上四个小轮子。春节玩花灯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游戏项目。

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人都要聚集到一起,共同烹制一大桌饭菜,吃一顿年夜饭。在韩再芬的记忆里,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在1994年的大年三十。这一年,她参加了央视春晚的演出。此后,韩再芬又多次参加春晚和戏曲晚会等演出,大年三十晚上很难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所以,韩再芬和家人总会在临近过年的r候,提前团聚吃年夜饭。

在中国人的年夜饭中,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但是在潜山过年,一定要烧两条鱼,一条鱼是年夜饭里的菜肴,寓意年年有余;而另一条鱼叫“听话鱼”,是专门在过年期间听人们说吉祥话的鱼,是潜山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每年最让韩再芬记忆深刻的还是过年r唱大戏。在潜山,春节唱大戏是由来已久的过年传统。唱戏的班子一般都是民间自发组成的,唱的都是黄梅戏。“现在在我们当地,街头巷尾全在唱,因为他们把黄梅戏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潜山人的春节随着每一出黄梅戏的上演而异彩纷呈。

张国强:年味寄托着乡情

家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年味:打糕、鳇鱼、跳大秧歌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国最东端的中心城市,周围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春节,在张国强的记忆里,冰雪代表着家乡,年味寄托着乡情。他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年轻的r候感受不到,到了一定的年龄,每逢佳节,思乡的情绪就会严重地笼罩着你,影响着你。”

佳木斯市管辖的范围内,居住着朝鲜族、赫哲族等民族,打糕就是朝鲜族人最喜爱的食品。制作打糕需要先将米蒸熟,然后放在盆中捣成团,之后才能放在木板上用木锤击打。击打的目的就是将米制作成如年糕一样的食物。打糕的制作看似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蒸米r火候需要恰到好处,打糕的过程也很讲究技巧,需要男、女相互配合,每隔一段r间就要往木板上洒点水。打好的米糕还要包裹一层用核桃、芝麻等原料磨成的粉,米糕的香气与佐料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顿r屋里弥漫起诱人的饭香。

佳木斯水系特别丰富,出产的鱼类特别多,最名贵的还要数鳇鱼了。据说过去这种鱼没名字,进贡给乾隆皇帝后,乾隆一看这鱼这么大,堪称淡水之王,只有皇帝能吃,于是就在鱼字旁边加了个“皇”字,鳇鱼就这么得名了。鳇鱼全身都是宝,鱼肚、鱼眼、鱼鼻子、鱼子、鱼骨都是难得的美味。“鱼是过年必须要有的―道菜,年年有余嘛,取一个好兆头。”

张国强家里的年夜饭一定会上猪手,因为猪手被视为挠钱的耙子,期盼来年多赚钱。吉菜也是一定要吃的,就是用自己家熬的皮冻、酸菜和粉条做的。但是另外两道特别的大菜得有,却不能摆上餐桌。一道是鸡,就是怕忌隔,怕吵嘴。肘子也不能上桌,“肘”跟“走”谐音,怕什么都没了。

在东北过年,除了放鞭炮、做冰灯,最喜庆、热闹的要数跳大秧歌了,尤其在佳木斯,流行跳大秧歌相互拜年、互相祝福,祝愿大家平平安安,福星高照,祝来年有更大的丰收。

邹市明:家乡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

家乡:贵州省遵义市

年味:羊肉粉、蛋裹辉煌、恋爱豆腐、豆花面、剔骨鸭

2008北京奥运会上,邹市明拿到了中国拳击运动员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的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邹市明成功卫冕,蝉联男子轻量级(49公斤级)奥运冠军。

邹市明的家乡在贵州遵义,贵州也是他平r的训练基地。对邹市明来说,家乡的味道就是遵义的各种美食。远离家乡的r候,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食物,那熟悉的味道,提起来就会垂涎三尺,最惦念的就是那一碗记忆里的羊肉粉:“可以―天三顿都吃羊肉粉,不当正餐,就是小吃,没事就去吃一碗。回遵义,家可以不回,要先去吃一碗羊肉粉。”一碗羊肉粉下肚,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家乡。羊肉粉的制作十分讲究。做好后的羊肉熟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醇红亮,辣香味浓,香味扑鼻。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对邹市明来说,羊肉粉是这一生走到哪里都难以忘却的对家乡的回忆。

蛋裹辉煌是遵义独有的特色小吃,它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配料却极为丰富。这是一门炒的功夫,生菜打底,加入米饭一坨、米皮少许、川粉几根,然后是土豆泥、酸萝卜、香葱、辣椒面、调味料、糖、秘制酱汁。在锅和铲子的碰撞声中,各种食材逐步有序地进入炒制的队伍,最后加入的是火腿肠,然后一顿爆炒。打一只鸡蛋,让它在平底锅上蓬松发泡,最后成型,作为馅料的外包装。这就是独特的遵义小吃――蛋裹辉煌,想要吃到一定得排队才行。此外,钟太怪噜、各色卤菜、香肠、腊肉、油渣都口感鲜美,五花八门的小吃都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

邹市明对跟爱人一起吃恋爱豆腐的r光记忆犹新。所谓恋爱豆腐是因为恋爱的情侣喜欢在一起吃而得名。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铁制的烤床上,下面用糠壳或木屑作燃料,在小火的煎烤下,豆腐反复翻动,一直烤到两面呈金黄色、松泡鼓胀。邹市明说,能跟爱人一起吃碗恋爱豆腐,是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遵义的小吃经常有着新颖的搭配,比如豆花面。猪肉汤里煮着薄而透明的“宽刀面”,熟了以后盖上煮熟的豆花,细嫩软绵;豆花和面条一起成了主食。吃的r候用筷子把面条和豆花挑进蘸碟内,边蘸佐料边吃。这美味也是过年的r候才能吃到的。

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可再生能源法》,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部署工作,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步伐。会议介绍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及前景,讨论了促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措施,对生物质能资源评价、开发规划和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陈德铭同志指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从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政策,采取措施,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推进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工作,使我国生物质能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陈德铭同志强调,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发展。要通过大规模开发生物质能资源,实现生物质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有效增加能源供应,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陈德铭同志要求,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要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生物质能利用与生物质其它用途的关系,因地制宜,做到不破坏森林、不破坏湿地、不破坏生态环境、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做到合理利用,有序发展。

篇7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风光无限的亿万富翁,却在2007年1月丧命深圳。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起并不高明的谋杀案主谋竟然是郑慈太曾经帮助过、“爱”过又利用过的一个打工妹……

富豪“施恩”,变味的爱心种下祸患

现年63岁的郑慈太是个传奇富豪,他年幼时就在香港纺织工厂打工。上世纪60年代初香港纺织业迅速崛起时,郑慈太创办了百德纺织品公司。此后四十多年里,郑慈太辛苦打拼,将百德公司由一间私人作坊发展为东南亚著名的针织成衣集团。

聚集起亿万财富后,郑慈太没忘记回报社会,他乐善好施,在中国广泛参与公益事业。因为在广东东莞有两家大型服装厂,1996年,郑慈太就在东莞买了幢别墅。因为生活没有规律,郑慈太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因此希望能在深圳找一个做家常饭菜的保姆。

东莞服装厂的负责人开始为他物色合适人选。1997年秋,经人介绍,一个名叫赵末香的小女孩被安排来照顾郑慈太。赵末香当时只有14岁,但却出落得亭亭玉立,有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看起来很有几分风韵。

一天,郑慈太叫赵末香坐下来陪他聊聊。赵末香给他倒了一杯茉莉花茶,郑慈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喝到这么清香的茶了。”赵末香说:“这是我从湖南老家带来的新茶,每一片叶子都是我亲自摘的呢。您不是有胃病吗?这种茶正好润胃,可以帮您缓解病痛。”

赵末香来自湖南江华县一个小山村,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酗酒、赌博,母亲终于受不了离家出走。赵末香12岁就辍学回了家,第二年就随村里的姐妹来到广东肇庆打工,几年里一直辗转徘徊在珠三角的各家服装厂。“每个月只有几百元工资,南方消费很高,寄回家里的钱只能从牙缝里慢慢挤。”赵末香不好意思地说。“你对今后有什么打算?”郑慈太问她。赵末香天真地说:“走一步看一步,然后找个可靠的男人结婚。”

郑慈太听了她的一番话,不禁感叹打工妹生活的艰难。他觉得这个湘妹子人小鬼大,家务活做得利落,饭菜也烧得不错,还知冷知暖懂得说好听的话。不久,他决定给赵末香每个月的工资增加到1200元。赵末香并没有对工资翻一番表示任何不安,而是跳起来一个劲儿说“谢谢”。

赵末香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她手脚麻利,任劳任怨,将郑慈太的别墅收拾得干干净净。两个月后,因为郑慈太要到泰国等地开辟新的生意,将离开东莞几个月,于是,就将赵末香安排进自己服装厂里上班。然而,由于在服装厂里的打工妹或是老乡或是姐妹聚集在一起,形单影只的赵末香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没有多久,她开始怀念在郑慈太身边的日子,开始盼望他能早点回东莞。

3个月后,郑慈太重新回到东莞,当他看到一直徘徊在别墅外等他归来的赵末香时,心里涌起一丝疼惜。赵末香重新回到了郑慈太的生活中,心情也变得舒畅许多。回来后不久,郑慈太的胃病又犯了,一发作起来就痛得浑身冒汗。赵末香当起了他的临时护理,为他端茶送水,搀扶着他去医院,这让郑慈太十分感动。一天,当他轻轻地握住赵末香的小手表示感谢时,赵末香的脸羞得通红,郑慈太的心也激动不已,他不禁想找一个合适的时候跟她表白。

自从对赵末香有了非分之想,郑慈太看赵末香的眼神都变得暧昧了。一天深夜,当赵末香冲完凉穿着睡衣来到客厅看电视时,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清香让郑慈太沉迷,他一把将赵末香搂进怀里。赵末香从未见过如此阵势,顿时被吓呆了,她从没想到这个比自己父亲还大一轮、表面和蔼可亲的主人竟会自己。她挣扎着想反抗,但终究无法逃脱。

事后,郑慈太才知道赵末香竟是处女。他有些激动地说:“我万万没想到你这么单纯,我对不起你,但是我一定会对你负责的,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郑慈太的承诺让赵末香渐渐想开了,反正像自己这种只上过小学的女孩,除了靠男人别无出路。接下来两个月,郑慈太都留在赵末香身边,为她买钻戒、名牌服装,他的体贴和大方让赵末香渐渐坠入爱河,以为这就是美好爱情。但两个月过后,郑慈太却突然对赵末香下了逐客令:“你还这么年轻,应该出去打拼,去寻找自己的爱情。不过我会给你一笔分手费。”他一次性给了赵末香3万块,不久后,她在郑慈太的安排下,在东莞的龙翔街开了一个小缝纫店。

沦落风尘,寻得真爱回头太难

有了缝纫店,赵末香凭借在服装厂打工学到的手艺,暂时安顿下来。然而,和在对面发廊里上班的女孩子相比,赵末香不由得自惭形秽。因为年龄相当,对面发廊的女孩子常常到赵末香的缝纫店里聊天,一来二去,赵末香和这些同样来自农村的女孩子混熟了,当得知她们每月起码能挣1万元时不由惊呆了。这些女孩穿着名牌服装,脖子上手腕上的首饰闪闪发光,赵末香又自卑又羡慕。半年后,赵末香将缝纫店改成发廊。

2000年的一天,郑慈太突然出现在她面前,一本正经地说要和赵末香谈一笔生意。他一点都不隐讳:“给我介绍几个纯朴漂亮的女孩吧,就跟你当初那样的姑娘。我不会亏待你的。”

郑慈太的让赵末香愤怒得恨不得扇他几耳光。她没想到在报纸、电视上经常露面的慈善家竟如此卑鄙下流。但她转而一想,有许多年轻女孩为了钱心甘情愿堕落,郑慈太又出手大方,自己做中介还能挣钱,这个生意也有点做头啊。

第二天下午,赵末香将一个16岁的家乡女孩介绍给郑慈太,得到了3000元的“介绍费”。从那以后,她不断地给郑慈太介绍年轻单纯的姑娘,每次,郑慈太也会给赵末香1000到5000元的提成。从2000年到2003年,赵末香先后给郑慈太介绍了30多个女孩,从中拿到了近8万元的“介绍费”。

虽在风尘中堕落已久,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末香越来越觉得寻找真爱多么重要。2004年,赵末香和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电脑工程师相爱了,男孩对赵末香非常关心,让赵末香天真地以为找到了真爱。然而,“真爱”跟她相处了半年后,却将她积蓄的10多万席卷而逃。

2005年10月,一无所有的赵末香离开了东莞,她决定洗心革面,开始新的人生。她来到了广州,在一家服装厂打工,准备找一个“门当户对”的普通男人。2006年2月9日,在一次酒宴上,赵末香结识了广州人钱牟华。两人一见钟情,钱牟华多次在电话中向赵末香倾诉相思之苦。在赵末香生日那天,钱牟华专门买了丰厚的礼物为她过生日,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会真心实意对待她。恋爱中的女子总是忘记前车之鉴,经不住钱牟华的甜言蜜语,5月份,赵末香搬出了集体宿舍,跟钱牟华在广州白云区石井镇租房筑起了爱巢。

直到与钱牟华同居后,赵末香才知道他竟是有妇之夫。她愤怒又绝望,跟他提出分手,但钱牟华跪在赵末香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离婚和她在一起。1968年出生的钱牟华是广州人,父母原是国企领导,妹妹定居加拿大,家庭背景相当优越。然而,他在1992年盗窃汽车被判无期徒刑,于2003年被假释。在服刑期间,钱牟华因为表现积极,在参观肇庆的一家台资企业时,和女员工王燕相识并一见钟情。王燕在铁窗外苦等6年后,终于等到了钱牟华出狱。两人在2004年初结婚,次年底生下了一个女儿。

出狱后的钱牟华事业家庭都顺风顺水,日子过得幸福安稳。但赵末香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王燕一开始以为钱牟华和赵末香只是逢场作戏,没想到他却动了真情,2006年8月,王燕一气之下带孩子回了娘家。王燕的离开,不仅没让钱牟华愧疚,相反肆无忌惮地和赵末香过起了夫妻生活,同时也找机会和王燕离婚。

然而,半年下来,钱牟华的婚还没离成。赵末香不想在钱牟华身上耗时间,赌气去了中山一家服装厂打工。第二天,钱牟华就赶到中山找到了赵末香。他的举动让赵末香很是感动,便决定跟他一起努力挣钱,为今后的幸福打基础。

钱牟华在中山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两人主要依靠赵末香的收入维持生计。就在赵末香依靠双手打拼前途时,她却意外地遇到了郑慈太。近年来,郑慈太的服装事业逐步向广东各城市延伸,赵末香工作的这家制衣厂不久前刚被郑慈太收购。当郑慈太带着秘书在厂区视察时,正巧碰上赵末香和钱牟华准备回家吃饭。数年未见,郑慈太却一眼就认出了赵末香,他主动和赵末香打招呼,听说钱牟华是赵末香男朋友后,郑慈太也向对方介绍了自己。

这次和郑慈太意外见面,让赵末香惊慌不已,她生怕郑慈太将她以前的丑事抖出来,立即找借口拉着钱牟华走开了。女朋友认识亿万富豪,这让钱牟华非常意外和高兴。回家的路上,他问赵末香怎么认识郑慈太的,她说在郑慈太家做过半年保姆,还强调仅是保姆而已。

色胆包天,敌不过“狼性”凶残

再次见到赵末香,郑慈太又怀恋起她曾经给自己介绍过的那些单纯女孩。一天,郑慈太悄悄找到赵末香,让她继续帮他介绍几个年轻姑娘。赵末香说自己已经洗手不干了,而且现在有了男朋友,只想过正常人的生活。郑慈太却阴笑着说:“看得出你和男朋友非常恩爱,但如果我将你以前做的那些事抖出来,你们就玩完了。”

郑慈太的话很有震慑力,赵末香想了想只好重蹈覆辙。托朋友熟人,或者直接从家乡介绍一些年轻小女孩给郑慈太。

2006年11月,郑慈太在中山刚买的别墅装修完毕,邀请赵末香和钱牟华前去参观。钱牟华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豪华的装修,他吃惊地呆立在门口。此后,钱牟华每天和赵末香讨论的都是在别墅里见到的点点滴滴,有时,还忍不住感叹命运的不公:“唉!为什么同为男人,郑慈太活得那么潇洒,而我却生活得这么落魄?”

12月10日,钱牟华突然接到妻子王燕的电话,让他回家商量离婚事宜。回到广州后,王燕提出要钱牟华拿出40万元“分手费”。钱牟华哪里拿得出40万?在对王燕软磨硬泡后,王燕终于同意降到10万。

可是,就是这10万元,钱牟华和赵末香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焦急中,钱牟华患上了肠胃病,吃不下东西,一吃就拉肚子,虽然买了很多药,但一直不见好转。钱都用来买药了,房租却没钱去交。2007年1月10日,钱牟华到医院看完病回到住处,赵末香焦急地说:“房东又来催交房租了,说再不交就搬走。”想着房东冷漠的脸色,钱牟华眼前浮现出郑慈太豪华阔气的别墅,不禁叹了一口气说:“人家住的是别墅,可我连房租都交不上了。”

钱牟华吃不下去饭,赵末香也跟着上火,没有食欲,离婚费、生活费、房租……这些钱该从哪里去挣啊,两人不吃饭,躺在床上想办法。突然,一个念头掠过钱牟华的脑海:“要不,咱们去抢点郑慈太的钱用用。”钱牟华向赵末香提议说。赵末香有些犹豫:“这可是犯法的事啊。”见女友犹豫,钱牟华鼓动说:“他有几亿财产呀,再说他喜欢做慈善,我们只抢一点点,就当做他捐献希望工程了。”赵末香考虑了许久,咬咬牙点头同意了。

因为对郑慈太的喜好了如指掌,赵末香就“对症下药”,准备以介绍年轻女孩为由让郑慈太上钩。

1月24日,赵末香打电话给在香港休假的郑慈太,说有一个15岁的漂亮女孩要介绍给他。郑慈太立即答应,马上就来到深圳。

篇8

【摘要】随着电视节目种类的不断丰富与创新,近年来“明星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荧屏中。电视真人秀节目代表了当前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构成当下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媒体在节目中渗透对主流价值观的构建的同时,这种价值观反之可以推动或影响媒体的更新与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接受新兴事物能力较强,作为热门“明星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受众,其群体价值观构建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关键词 明星真人秀主流价值观大学生

一、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播出现状

近年来明星类真人秀节目发展迅速,“明星真人秀”节目是真人秀节目的一个分支,其参与者“升级”成了享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影力的明星和公众人物。利用明星一定的号召力和关注性,成功虏获大批受众。同时,明星真人秀节目凭借其真实性和贴近性的特点,将明星参与者通过电视镜头真实地展示给观众,满足受众的猎奇和偷窥心理,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作为现下电视行业中的热门话题,“真人秀”节目在近年来中国综艺节目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呈急速增长的趋势。根据CSM 调查显示,2013 年,省级卫视的综艺类节目以6.6%的播出比重获得了14.6%的观众收看时长,收视效益相对较高。①浙江卫视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播出后,整季节目的网络点播量接近39 亿次。②在收视人群中,大学及以上学历观众达到32%,三十五岁以下观众超过40%。“只有深入研究80、90 甚至00 后的观众对于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抓住他们,才能获得他们的关注。”③二、主流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大众对同一类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当这种倾向性占据了绝大部分受众价值判断的时候,便形成了主流价值观。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社会经济分化导致中国社会阶层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价值观的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对世界的认知仍处于探索阶段,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强。“其主流价值观呈现比较明确、积极的状态,对社会和他人抱有主动的亲近态度。”④因此,外界事物较容易对大学生的三观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导向,而媒体则在信息的传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明星真人秀节目承担引导价值观的责任

议程设置理论提出“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⑤。也就是说,大众传媒所处的立场和传递的价值观,将会极大程度的影响普通受众的认知,从而构建或重塑大众的价值观。同样社会价值观念反过来也能推动和影响媒体传播风格的转变。因此,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社会效益的标准。”

真人秀作为综艺娱乐节目,有着大量年龄层次偏低的受众,承担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受媒介伦理的规范和制约。为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处于三观塑造的重要阶段。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必然受到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熏陶,不自觉地接受电视文化的价值观引导。因此,拥有大批年轻受众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凭借其广泛的传播力度,理应给年轻的受众传递出一些较为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有导向作用。

四、明星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

以现下收视率高居不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为例:

参演明星均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和职业地位,却要像平民选秀的选手们一样,经历多场竞演角逐,并随时面临淘汰的可能。这对看惯了平民选秀的观众来说,无疑新鲜又刺激。明星不再是高高在上,距离遥远的人物,而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大众的一份子,将明星平民化。

节目的形式决定了每一位参演明星,不论资历长幼,都有平等的机会、公平竞争。曾经在歌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歌手们,为了保证其不被淘汰,显出极高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程度,新锐歌手也同时带来年轻人的热情。这启发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年轻受众拒绝消极低迷,以进取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面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能最终出彩出色。

除了竞演当天的比赛之外,对明星准备过程的记录也是构成节目的重要部分。数台摄像机全方位的展现明星的真性情。明星们既有对自己音乐风格的执着,也同时认可对方的专业才华。在激烈角逐中,甚至出现相互礼让,相互帮助的场面,展现了专业歌手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为大学生受众呈现了一个合理积极的竞争关系。不同于西方追求个性独立的价值观,这种较为柔和积极的竞争关系恰恰符合中国人的主流价值。

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节目仍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除了展现歌曲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同时关注了音乐制作过程和歌手成长的历程,将歌手形象和歌曲表演立体化、丰满化,给年轻受众传递出一种执着坚韧的进取观。

在节目引进本土化的过程中,添加了淘汰选手返场以及复活赛的环节,突围的歌手将重新获得与之前晋级的歌手进行竞演的资格,并且在歌手被淘汰后仍旧给予其极高的尊重和礼遇,不单纯地以成败论英雄。这些比赛环节的改变带有浓郁的情感关怀,满足中国人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情感需求。

《我是歌手》之所以成为一档在收视和口碑上双赢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与其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迎合不无关系。明星在其中展现出的对自身职业的极度认可以及自信执着的成长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不好高骛远,结合自身特点实现人生理想。

除了明星竞技类真人秀之外,其他类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也同样有引导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作用。比如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如《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唤起刚度过或正在经历青春叛逆期的大学生对于“亲情”的认知,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如《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潜移默化传递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团队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五、明星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然而,作为综艺节目的组成部分,明星真人秀节目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娱乐节目低俗化的诟病。就当前形势而言,虽然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并未涉及过多关于暴力和性等话题,但是却出现了“违背中国传统文化和基本伦理道德的,颓废消极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⑥在明星真人秀节目日益泛滥的今天,其节目构建也开始出现一味迎合受众,过度娱乐化的趋势。一味放大嘉宾间的冲突、炒作利益矛盾等话题,节目不断向受众传递负面情绪。“低俗化的结果,就会导致电视丧失其文化本性,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的思想懒惰,沉浸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

六、如何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构建主流价值观

明星真人秀节目在构建其节目主旨时应充分考虑其在立意、形式、内涵上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形成良好社会效应,推动社会进步。

1、筛选引进

纵观当下中国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极大一部分是从国外引进。一个外来节目的经验是否在本土成功复制,除去节目本身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参与者名气高等因素外,也受受众的文化背景以及节目播出地的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由不同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同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那些在西方国家中具有颇高人气的节目内容,如与性、暴力、窥私、金钱相关的话题,并不符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受众价值观。西方国家注重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体的出彩和竞争的激烈,而我国则崇尚集体价值观,竞技过程中讲究的是团队合作,就算最终获得的是个人的成功,也会对竞争对手充满敬意,并对淘汰的选手表示遗憾和可惜。

因此在对节目的引进环节,就应充分考虑各国文化差异,以我国文化为依据做出适合的取舍。

2、赋予中国特色

正因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存在差异,在合理引进国外优秀真人秀节目的同时,注入中国文化的特色,在成熟的节目框架下加入中国化的文化内核和价值观能更加贴近中国人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也符合我国的社会大环境下所宣传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以及集体主义价值观。让节目本质和核心更契合中国受众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3、节目类型多元化

在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中存在一种现象,一旦某个节目成功之后,同类型的节目就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出现,明星真人秀节目亦然。如《爸爸去哪儿》成功后引发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热潮,《花儿与少年》成功后导致旅游类真人秀节目的井喷。这不仅浪费电视资源,也对观众的热情造成了极大的损耗。即使是在同类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中,也可以通过确立受众群体,区分关注焦点,创新节目模式等方式让同类型节目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减少“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

明星真人秀节目,作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行业热门的节目模式,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尤其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关注度极高。未来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应发挥其寓教于乐的作用,既摆脱单一说教的强行灌输模式,同时也应杜绝单一低级的游戏模式。合理的引进,重塑甚至原创优秀真人秀节目,打造适合中国特色内涵和外观的节目。利用明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真人秀节目极大的社会关注度,引导主流价值观,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和收获口碑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①杜宇宸,《2013 年电视收视市场回顾》[J]《. 收视中国》,2014(2)

②《韩国综艺抢占中国荧屏节目版权费增长10倍》[N]《. 城市快报》,2015-1-20

③赵晖、吴凡,《国内真人秀节目发展特征及趋势浅析》[J]《. 收视中国》,2014(4)

④李水红,《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⑤ Walter Lippmann.Public Opinion[M] Nabu Press,2011

⑥赵瑞香,《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 山东大学,2013

篇9

记者:您的《人间条件》系列舞台剧已经有六部,为何第一次“登陆”,选择的是第三部《台北上午零时》?

吴念真:我想是因为《台北上午零时》是《人间条件》系列六部里面,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最接近的,是上世纪60年代从台湾各地到台北来找机会的年轻人的故事。

我就是上世纪60年代从乡下到台北工作的。那个时候,从乡下到台北,我认识了很多与自己同样命运的人。我们相濡以沫、道义相通、守望相助,感情非常好。虽然在城市里面工作和生活上会遭遇很多坎坷,但每个人都怀抱着同样单纯的希望,所以很有勇气在这里打拼下去,不管有什么样的艰难阻碍。

到了一个年纪,再回顾那段岁月,觉得非常的甜美。有时候坐在一起聊起当年往事,会觉得如果没有经过那一阵子的磨练,说不定我们的人生也不是这样的。

后来我几度到大陆来,发现大陆这边的情形也一样。在广州、上海、北京这些城市里面,有许许多多来自其他省份的年轻人,他们在这个地方求学或者工作,就像我们当时一样,怀抱着一种很单纯的希望。这让我看到年轻的自己,也让我相信这样题材的舞台剧,一定能够赢得大家的理解和共鸣,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情感。所以当有人说要不要把舞台剧拿到大陆来演的时候,我第一个挑的就是这个题材。

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舞台剧要到大陆来演,因为我的舞台剧里面有非常多的闽南语,以及台湾很多的俚语俗话。当确定要来大陆上演的时候,我就把《台北上午零时》的剧本重新写了一遍,把原来闽南语的部分改为普通话。改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重新创作的过程,也是重新回顾当年青春的过程,我还是很感动。

记者:《人间条件》(三)在京沪演出了8场,效果怎么样?据说大陆观众认为非常“接地气”?

吴念真:非常成功,超出预期。无论是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还是在上海的东方艺术中心,不仅场场爆满,而且反响热烈。至于年龄层嘛,跟台湾的观众一样,有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这些观众都很棒,我们有意放在戏里面的非常细微的东西,他们都能看到,这让我很感动。

按照在台湾演出的惯例,我们现场发放问卷请观众填写,希望观众朋发们能告诉我们此剧的缺点在哪里?问题在哪里?或者留下一些建议,作为我们改进时参考。事前,大陆合作单位以过去长期的演出经验相告“没人会填”!结果让人跌破眼镜,从未见过那么多人在剧场外奋笔疾书。有观众认为,这个舞台剧相当地“接地气”。

年纪越大越相信缘分,三四十年前没想到自己会在大陆跑来跑去,更不能相信自己写的戏会到大陆来演出。两岸应该互相靠近,互相理解,然后互相敬重。以前两岸之间通过电视报道和新闻来了解,可能有些东西失之偏颇。戏剧和电影文学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更能看到两岸之间平民生活最细致的部分,是最好的媒介。

几年前大陆有出版社想出一本我在台湾发行的书,我还跟出版社讲,你们不要忙了,这会亏本。因为我写的东西是台湾的事情,大陆的朋友可能不会理解那样的情感。他们告诉我说不会。事实证明,那本书在大陆卖得还不错。这给我一种感觉,虽然大陆、台湾有点疏离,但毕竟我们同文同种的,那样的情感是在的。

记者:记得您以前曾经说过一句话,故乡变异乡、异乡变故乡,让您感觉非常的无奈。可是无论台湾还是大陆,今天还是会有很多人为了生存必须要去异乡打拼。您现在的想法是否有改变呢?

吴念真:有一天和儿子聊天,我儿子学戏剧的。他开玩笑说,爸,我帮你把《人间条件》第七集的故事都想好了。我说你要写什么?他说写台商,台湾到大陆去工作的那些台商。我问为什么呢?他提出一个概念,吓我一跳,不过觉得蛮有趣的。他说,你想想看,1949年几百万人从大陆这个地方到台湾去,异乡就真的变为他们的故乡了。他们很多人朝朝暮暮一直想回来。有些人老去之前都没有机会回来过。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时候,很多人,又有几十万人来到大陆,在这边一待二三十年,又是另外一次的大迁移,又是另外一次的异乡变故乡。对我来讲,从这种角度看流动我觉得是有意思的。这中间有很多是对新的前途的期待,另外一种是历史转变之下的无奈。

记者:就您观察,台湾的年轻人,他们思想、眼界以及抱负、追求人生的方式,和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吴念真:当然不同了。台湾经济发展比大陆早一些,我们的生活改善也比较早一点点。到我们这一代,辛苦了蛮多年,希望下一代不要像我们这一代这么辛苦,所以给他们的照顾都比较多一点。

以前我们想上大学,非常非常难,因为录取率非常低,每个人因此都拼得要死。现在的年轻人不用那么拼命,因为现在台湾大学的录取率超过85%,也因此满街的大学生。所以在人生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挫折多没有足够的经验,当他们大学毕业去面对社会的时候,那种挫折感才来。之前由于没有遭受挫折,一旦挫折感来的时候,他们有时候无法面对。

很多人认为他们是“草莓族”,一碰就烂掉。对我来讲,这只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角度,我觉得他们比我们这一代更惨。我们那一代,台湾基本上是封闭的,你在这个岛上竞争,稍微出人头地,就可以占领位置。现在他们面临的竞争,不光是台湾的,还包括大陆,甚至包括全世界。他们要在这个社会存活或者有点发展的话,要比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记者:之前看到媒体报道说,您在大陆举办签书会时,觉得大陆大学生的阅读风气比台湾盛,他们的素质和上进心也比台湾年轻人强。您因此对台湾的年轻人有一些担忧的情绪,不知道这个报道是否属实?

吴念真:是的,尤其是在座谈会上,大陆大学生提问很认真,也非常有深度,因为他认真阅读过你某些东西。再就是大陆朋友写信给你,在用词方面,在内容方面,我看到比较深的底蕴。也许是大陆人那么多,大家竞争很激烈,要让自己更优秀一点。

篇10

【关键词】 学校特色;潮乡人物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30-02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原因有二:第一,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没有了特色,就等于没有了学校的标志,就不能提高该所学校在众多兄弟学校中的辨识度,不能分辨“此校”与“彼校”的区别,也就沦为一所平庸的学校。第二,学校特色建设能帮助学校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整合学校资源,突出学校特色,是树立学校品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必定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对了方向,学校的发展才能稳步推进。很明显,要找到学校自己的发展方向,紧扣学校特色做文章,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抓住学校特色做文章,才能坚持本校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避免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与别的学校“撞车”, 才能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从而为学校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抓住学校特色做文章,才能牢牢抓住一所学校的“灵魂”,才能给学校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抓住学校特色做文章,才能有效利用本土资源,从而全面整合学校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保障。

那么,本校是如何抓住学校特色做文章的呢?

赭山坞里好风光:地域特色造就学校特色。赭山位于钱塘江南岸,浩浩荡荡的江水日夜不息地从赭山身边流过。可以说,赭山是潮的故乡。钱塘江灌溉哺育了赭山人,也造就赭山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剽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种性格,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内化成一种潮乡性格,简言之,就是:弄潮精神。这种精神风貌穿过潮乡人的肌理,深入骨髓,最终成为潮乡人性格的一部分。

不可避免的,潮乡教育也沾染了潮的气息。赭山小学自1913年建校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历史,是一所不折不扣的老校。潮乡教育伴随着潮乡的成长而成长,并且长久地经受潮乡的浸濡,因此,逐渐地形成了潮乡特色。可以说,建设潮乡特色学校并非本研究者刻意为之,而是潮乡独特的地域特色决定了潮乡学校的教育特色。先有潮乡,再有潮乡精神,然后影响潮乡教育,最终形成潮乡学校特色,这是一条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

由于学校的地域特征和历史积淀,本校特色的立足点当然是:潮乡古校。而要能让人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潮”气息,感受到潮乡古校的风采,学校外部环境的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本校的外部环境建设,紧扣“三个一”开展工作。具体说来,就是:一石,一墙,一室。石,即石雕。墙,即文化墙,包括学校走廊墙面,学校宣传窗,各室板报等。室,即“潮文化”陈列室。

1 石雕: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石雕不稀奇,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但是本校的石雕自有其特色:用类似浮石但又适宜雕刻的材质,制作成潮乡名人的石像,并将这些石像安置于花园,喷泉池等环境中,在石像周围饰以浮石制作的假山等工艺品。这样的安排别具匠心:既能凸显出潮乡学校的地方特色,又能突出“紧扣潮乡人物,创建学校特色”的主题。之所以用浮石装饰、点缀“潮乡名人”石雕,原因有二:

其一,地域的独特性。浮石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是潮乡的标志性物品。赭山盛产浮石。这种石头,因为能浮于水上,所以被称作浮石。它是赭山特有的一种装饰石材,呈赭红色。“赭山”的名称也是据此而来。“潮乡名人石雕,不经意地饰以浮石”,这种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的搭配,让人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强烈而独特的潮乡气息。

其二,历史的独特性。潮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唐朝至今,几乎每个朝代都涌现过一批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帝王师,有股肱臣,有书法家,有画家,有威名远扬的将军,也有闻名遐迩的文海巨擘,有妙手回春的医坛圣手,也有呼风唤雨的商界精英,有舍身卫国的抗倭英雄,也有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从他们身上,不仅能看到潮乡的历史变迁,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千百年来潮乡人一以贯之的“弄潮”精神。他们是潮乡的名人,更是潮乡的历史标签,文化标签,精神标签。只要一看到这些潮乡历史名人,就自然会想到潮乡。正是基于潮乡名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我们才抓住潮乡名人这条主线,创建潮乡学校特色。

2 文化墙:以墙为镜,可知潮乡史

本校文化墙的主要阵地是南北两幢教学楼的各层走廊上的墙面,当然也包括学校宣传窗、各室的板报等各处地方。以墙为阵地,打造学校特色,是本校在创建学校特色外部环境中又一比较成功的做法。

本校墙文化的建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潮乡名人系列,潮乡诗文系列,“赭山十景”系列。

2.1 潮乡名人系列

我们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位家乡名人,制作成镜框,张挂于学校走廊的墙面上。镜框的内容主要包括:名人肖像,名人简介,生平概述等。

这十位名人按照时间分,大致可分为两类:古代名人,现当代名人。前者以高士奇为代表,后者以张炳浩为代表。

2.2 潮乡诗文系列

我们挑选历代文人中歌咏潮乡的典型诗文,采用诗配画的形式,制作成镜框,张挂在走廊墙面。潮乡诗画全部由潮乡书画家创作,使得潮乡特色更加浓郁。

2.3 “赭山十景”系列

赭山历史上有著名的十景。可惜的是,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动荡给潮乡各种考验,家乡历经多次变迁,因此,原有景点不约而同地遭到了破坏。同时,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赭山十景”仅有文字记录,没有图片或音像资料留存,当代人对于历史上的“赭山十景”已经不甚了然。因此,如果能让“赭山十景”重现世人眼前,不仅对于创建学校特色有重要帮助,而且对于保存潮乡历史遗迹也有重大意义。问题是:怎么让仅有文字留存的“赭山十景”,重新出现于世人眼前呢?如果用相机去拍,且不说这十景的具体方位至今已不能确定,就算知道了具体地点,风景也早已遭到破坏,肯定拍不出昔日的效果了。经过多次讨论,大家最终形成了共识:为什么要用实景?作画不是更好?如果能充分调动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染力,用山水画的形式,展现“赭山十景”,岂不是更具有艺术性和美感?于是,大家想到了潮乡著名画家张炳浩先生。

在学校大力邀请下,张老师应允了我们的请求。他亲临潮乡,重游故地,抚今追昔,寻找灵感,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历时数月,终于成功创作了“赭山十景”图。在他的努力下,南峰云插,北坝潮平,东山花幛,西院松琴,石马嘶风,岩狮吐烟,钓台春绿,笠岫秋红,月湖添碧,陆井留香,这些昔日的美景,终于又重现于世人眼前。

3 陈列室:“活化石”在此

如果说石雕和文化墙是对潮乡学校的分散介绍的话,那么,“潮文化”陈列室则是对潮乡历史和潮乡记忆的集中展示。经过多年搜集、积累、开发,学校开辟了以展示“潮乡人物”为核心内容的“潮文化”陈列室。具体细分,则可分为以下四大板块:潮乡房屋变迁史,潮乡名人展览区,潮乡教育发展史,潮乡产业变迁史。最难得的是,在这个“潮文化”陈列室里,保存了许多潮乡名人已出版的作品集,书画作品,私人用品,珍贵遗物,来往信笺等,这些珍贵的“活化石”,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潮乡的过往,不断地勾起人们对潮乡历史的回忆,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这些历史残存的碎片,走近潮乡记忆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