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2 15:4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与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与制度

篇1

关键词:制度管理 心理服从 自然法则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42-02

神秘的大自然贯穿着一个不朽的法则,叫做对称美。天与地,上与下,植物与动物,雄性与雌性,正确与错误……无数对矛盾体相随相伴,相辅相成,两者本质不同,却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像两条永不相交又永不分离的平行线,构成一幅对称美的自然画卷。我们的先祖伏羲氏、周文王几千年前命名的阴阳鱼、八卦图就是高度描述世间这一变化规律的,因此,中国古代三大奇书:《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无愧为世界哲学经典。与西方哲学大师黑格尔的对立统一矛盾律一脉相称,而又更加深刻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制度与服从,管理与心理同样是组织行为学中一对矛盾体。人心的本质是崇尚自由,喜欢指令别人,讨厌被外在的制度约束管理。人的秉性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天下没有圣人。制度集中体现集体意识,黑格尔认为:离开集体意识,人毫无意义。而社会的群体活动又必须要由人为制定的各项制度来管束,随着社会发展的复杂化、多样化,管理的意义更显突出,这一对矛盾既困扰着人们的心灵,又激发这个社会快速发展,所以人们说,有矛就要盾,这就是哲学。管理学是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虽然自古以来就有管理制度,但真正成为完整的科学,只有在近代工业化时代。谁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谁必定是管理的独到者,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张瑞敏,都是深刻例证。

管理是一种具有科学原则和运用艺术的方法及工作程序,管理是以最高效率为目标,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心,可见管理学是人学,心学。管理学是科学,严谨而统一,来不得半点虚假;管理学又是艺术,有较大可塑性和多样性,是为建立分工合作融洽人际关系的准则。古代军事管理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多么深刻的经典论断。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针对工人的磨洋工现象而提出定额管理。泰勒提出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永远不失为管理的基础工程。梅奥精心设计的霍桑试验进一步证实;要永久提高工作效率,单靠改善劳动环境和增加工资福利还远不够,还要求决策者们深入开展劳资互动访谈和组织员工的社团组织生活,8年时间的霍桑试验使后人尤为震惊。X理论和Y理论是对人性的假设条件的描述,在现代人群中都可以找到依据,不失科学成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曰经济人和社会人,是永远不朽的话题。马斯洛进一步探讨管理的原动力,从人的五种需求的递进关系分析管理原理,更令人佩服。

恩格斯也曾指出,不论将来人类进化到何等高级程度,但人的生物属性永远不会改变。自1945年世界成立联合国以来,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人们说“地球村”很形象,可见人类进入社交需求的伟大时代,出国游、太空游已不是神话。社会交往中出现相互尊重的新问题,大国小国、穷国富国,一律平等,只有580人,0.4万平方公里的梵蒂冈与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在世界享有同等地位和权利。从世界国家大事到个人私事小事无不证实人类客观需求的存在性和递进性,这就为管理学提供了依据。在社会现实中,人们和团体时常有非分之需,超越之求,必然与法纪发生冲突。无视人的智力与努力的差异,片面曲解了平等权利的真正涵义,心理毛病自然发生。进入信息时代,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提出:“管理学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针对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复杂化,人们又提出系统管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老三论,加上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实变论的新三论,使得管理学成为一门深刻完整复杂的系统科学。

文化是个复杂的大概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又可以分解为表层文化、里层文化和核心文化。制度管理是里层文化,受制于核心文化,决定了表层文化(或器物文化)。处于中间过渡的关键位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的成功无疑是三种文化的完美结合。自从人类形成的那天开始,就同时产生制度文化。大禹治水、万里长城、金字塔工程充满了人类的智慧,同样也成为制度管理的结晶。

国家、社会组织、学校、企业、家庭等无不依赖于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管束,其中企业是管理制度与心理服从的经典之作,因为企业不同于各种非盈利性组织,企业的生命在于效益,一天无效益,一天就危机,很现实。在适销产品定位后,效益只有从管理中来,管理不是发号施令,而是由系统的制度说话,现代管理是从企业开始。企业的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效益是核心,国家政权的支撑就在于企业的税收,可见企业是国家的最大功臣,企业的兴衰决定国家兴衰,这也是美国的成功经验,美国的总统就是大企业的营销员。现代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和学校管理不同,重道轻术,也就是重硬指标,企业精神浓缩为“敬业、团队、创新,”每个企业都可以塑造自己的企业品牌、企业文化,把企业各项制度融入到职工的心灵中,让员工认识到没有第二种选择,非此即彼,非生即死,心悦诚服。制度的初步建立可以让职工自己去探讨,有话讲尽,有理讲清,使职工都认可,这个管理制度就产生道理,就产生力量,就产生效益。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管理中,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仁、义、礼、德、和”,说穿了,就是重视人脉关系的和谐。这并不错,错在法制观念淡化,人脉关系甚至取代制度。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实质就是进入竞争经济和法制经济,却让一些人误解进入自由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一些领导干部绝对权力取代法律,带来绝对腐败。一些企业也跟着学,商品造假造到食品危机。制定那么多法律法规效果有限,有些人不怕违反,这就很可悲也很可怕。

企业是社会功臣,全社会要向经典企业学习,因为企业没有铁饭碗,只有汗水换来幸福,在管理中求生存。泰州乡镇企业春兰公司靠“三铁管理”(铁条例、铁纪律、铁管理)获得全国500强之誉;海尔公司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对天下,张瑞敏总裁被评为世界30个最受推崇的伟大的企业家中唯一的中国人;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让出99%的利润给职工持股,使得该公司成为世界通信工程科技精英;陶华碧靠爱心赢得民心,使老干妈麻辣酱享誉全球。他们都是中国民族希望之所在。美国不仅把IBM、Microsoft、通用、宝洁、杜邦公司做大做强,连不起眼的方便餐麦当劳、肯德基,还有米老鼠、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推向全世界。中外经典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制度管理与心理服从的成功秘诀:(1)管理目标明确。在选择和培养职工的活动中,就要把管理者、决策者的远大目标变成全体职工个人追求的目标,这个大前提解决好了,职工对各种制度管理的习惯性逆反心理就会淡化或消除,“要”就自然转换成“我要干”。西游记中的唐僧没有多大能耐,但奉皇上指令去西天取经,这个冠冕堂皇的伟大目标聚集了四个秉性不同的徒弟。对核心人物孙悟空则恩威并重,错念紧箍咒,悟空并不怨恨,跑回花果山让唐僧悔过。八戒去请,悟空立即返回,完成使命。八戒虽然怀念高老庄,但最终都服从大目标。(2)管理者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当今中国,法不上大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有成功者无不模范执法、守法,比尔·盖茨、张瑞敏受世界人民尊重,首先他们自己过硬;黄光裕、褚时健的失败就是将自己处在制度之外。《红楼梦》中决策者贾母认为:这个大观园一天也少不了凤丫头,因为王熙凤是个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大管理家,她与政敌和谐相处,与情敌不卑不亢。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样认真接送,站在阳光下,不忘角落人,是贾府人人害怕、人人喜欢的管理者。(3)奖惩分明激励有方。要清楚,马克思认为物质利益原则是根本的原则,孔方兄是永不退色的绝招。人的觉悟、智力永远不会等同,决定了各人的贡献必然有差别,没有奖励的制度等于一堆废纸。华为公司越干越大,正是任正非在物质利益上用了大手笔。犯罪心理学认为,法律和制度对违反者的惩罚要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适度,没有这四点,再好的制度也是空文。我国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困惑,问题就出在这四点上。决策者的责任就在于寻找个人心理服从与管理制度的最佳动态利益集合点。(4)学会识人、用人、留人、去人。这绝非易事,现代人智力进化很快,越有问题的人越会伪装。要用制度,要依靠人民共同决策用人、识人、留人、去人。人才有全才、偏才、怪才、奇才。要知人善用,用人之长,避人之短。(5)团队建设至关重要。任何事业都要靠众人的集体力量。要使全体员工产生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这是国家和企业希望之所在。

诚然,政府、学校、企业三大块社会组织主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支柱和形象,各具特色,各显才华,发挥优势,靠各种制度管理行事,靠人心服从为支撑。要抓住制度这个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构件,使各项事业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德治与法治并举,我国在今后关键的30年,就能够迎来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

参考文献:

1.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文教资料,2009(19)

篇2

关键词:制度管理 人文管理 班级管理

一、制度管理:班级管理的永恒基石

在班级管理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发生在新学期开始),制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新学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刚刚起步,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没有统一到学校的要求上来。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群体良好风气尚未形成。这时班主任通常要借助于制度管理,约束师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习惯,把遵守规章制度变为自觉行为,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即使在班级管理的成熟阶段,制度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管理手段。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又参差不齐,所以班级工作只有在严格的制度体系管理下,才能避免紊乱。由此可见,制度管理应是班级管理的永恒基石,有了它才能改变班级管理的无序状态,消除“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混乱局面,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

二、人文管理:学校管理的活力之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对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得到理解、尊重、信任和宽松的发展环境。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坚决摒弃“不打不成才”、“不磨不成器”的错误做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文管理。实施人文管理,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学习上鼓励,班级活动上支持。生活上帮助;二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摆正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大胆放手、放权,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特长;三要引领学生各方面发展。对学生最大的人文关怀莫过于引领他们发展。作为班主任应该要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有利时机,整合个人与学生发展目标,采取“教师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策略,帮助学生加速各方面发展步伐,让他们的学校人生更加精彩;四要发挥管理者榜样示范作用。班主任首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有机融合: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

在班级管理管理中,只有把制度管理的“刚”与人文管理的“柔”有机融合,舞动起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双色飘带,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刚”中有“柔”――制度形成发扬民主。学校规章制度出台前,要充分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制度试行过程中,再根据教师的实际反应作恰当的调整后最终实施。这种“取之于师,用之于师”的规章制度不仅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而且更易于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

制度内容体现人文。制度管理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其价值取向是人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必须以人为本,要与人尊严、自由、情感、发展联系起来,使其真正成为“人性化”的制度,而不是束缚人发展的“牢笼”。当某些制度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就应该及时修订。“活”人不能被“死”的制度捆绑住。

制度操作彰显人性。制度管理是刚性的,但不是僵化的。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人性化的操作策略,触摸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生理和情感需求,保护他们的积极情感,消除他们的消极情感。操作过程切不可简单粗暴,要尽可能取得教师的理解,多一点透明度和人性味。非原则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对事也对人”?目的只有一个: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

篇3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9、工作人员在使用X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10、施行X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1、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

二、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三、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四、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五、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放射工作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八、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九、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

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当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十、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2)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十一、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十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十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十四、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

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医院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六、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时间和格式,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级上报到卫生部。

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拟定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汇总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

篇4

一、制度约束是管理的根本

没规矩不成方?@,一所小学虽小,机构一应俱全。教务、总务、财务、党务等这些日常工作都要设置机构或专人,小学的制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1.用制度管理规范学校的常规工作。学校的常规工作是指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所开展的服务工作。如果没有一套管理制度的约束,很难将工作深入到每个层面的管理末梢。因此,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作为校长管理的切入点,重视层级管理,约束和督促各部门严格依章办事,才能使学校的常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用制度管理规范教学工作。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本身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只胡制定一系列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用制度和标准来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

3.用制度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师生有章可循,学校按制度办事。例如我校先后制定了《教师目标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目标量化考核制度》、《班级团队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学生管理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全校师生实行量化评分。在考核内容和标准制定上,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将教师的课程探索、创造性教学和师生关系纳入考核内容,通过考核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情感关怀是管理的补充

我校推行“以人为本,共同管理,和谐发展”的管理原则,人人参与管理,处处体现民主。用情感关怀做为管理的补充。

1.制度制订的过程体现情感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本着合乎常规也要合乎情感,制订指标时本着踮着脚能够着,有利于人的发展,不悖乎人的正常需求。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反复协商,几易其稿,使得制度日臻合理完善。

2.制度执行过程体现的情感管理。制度管理对事不对人。然而事实上,所有的事都是人办的。情感管理既有交际性又有民主性。刚性化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体现出情感的成分。如员工违反了制度,惩罚只是手段,而不再违反制度、模范地遵守规章才是目的。为了减少教职员工对执行制度的抵触情绪,就需要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广泛接触,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想,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更科学地制订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3.制度考评过程体现情感管理。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教学常规量化管理方案》,我们学校实行了“教学常规月月评”。学校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对全体教师的个人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业务学习、听课情况等常规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检查,全校教师互相观摩,查缺陷、找不足,根据检查组反馈的情况及时反思,及时弥补。“教学常规月月评” 工作强化了学校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视,实现了“学校管理、师生自觉、共同成长”的检查效应,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情感管理的实践心得

在文化和价值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个体价值的实现。作为一个校长,本人在对学校情感管理实践中有所心得。

1.充分尊重教师。在管理中要以情动人,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用情感激励他们爱岗敬业。体贴、关心、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用诚挚的语言指导教学,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用换位思考解决心理困惑。当教师个人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方面坚持原则,阻止不良风气蔓延,另一方面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进行“软”处理,给教师下台阶的机会,不让他们太难堪。

2.“校长心中有我”。校长应着力营造和谐氛围。经常和教师谈心,交流思想。用赞赏的眼神和微笑肯定他们,尽量满足教师心理需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投入工作。

3.用人知人善任。善于发现并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搭建合适的平台,让教师展露优势,走上“专业自主成长”的道路。

4.凝聚集体合力。培养团结、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让每个教师感受到学校这个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工作的尊严,自觉地把工作压力变为动力。为学校发展凝聚起集体合力。

篇5

关键词:股权激励;制度环境;盈余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YJC790141);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M11067)。

作者简介:宋文阁(1970-),男,山东济宁人,高级会计师,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府审计与国有资本监管研究;荣华旭(1989-),男,安徽六安人,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3-0090-05收稿日期:2011-09-12

一、文献回顾

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职业经理人公司所有者经营企业,并按协议约定拥有报酬索取权。由一批雇佣而来的职业经理人组成的管理层实质上已成为当前公司的决策者,然而管理层并不拥有收益的剩余索取权,他们所能获得的仅是根据协议规定的有限报酬。公司所有者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成本问题提出了采取股权激励的措施,将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授予管理层一定量的股票期权,从而激励管理者朝着股东所希望的目标经营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可能会诱发管理层调整企业的业绩,从而影响企业的股票价格,为管理层攫取利益 (Daniel et al,2006)。已有研究对于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莫衷一是。

现有关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关于第一类研究,当前的研究结论主要是高管层经常选择在股权授予日前、行权日前或出售日前采取操纵应计利润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进而操纵股票的价格,有时也会通过操纵信息披露的时间影响股价获取私人收益,如在股权授予前推迟披露好消息,提前披露坏消息,拉低股价,从而降低行权价,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后再进行操纵性盈余管理实现盈余反转(肖淑芳 等,2009)。

第二类研究的范围相对而言更加广阔一些,不仅有研究证实股权激励确实能够引起企业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 Beneish et al,2002; Peng, 2008;苏冬蔚 等,2010),还有大量文献具体研究高管盈余管理方式选择问题,如Cheng 等(2005)研究发现:当企业的业绩超出市场预期时,高管层倾向于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调整收支抑制盈利水平,以防止未来业绩的大幅下滑。此外,高管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一期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在随后的各个年度中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平滑利润,达到行权标准。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

1.股权激励数量与盈余管理程度。Cheng 等(2005)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幅度大的管理层更可能向下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调整应计收支来防止未来盈余大幅下跌,同时,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迎合分析师的预测。Kedia 等(2009)在对539家进行财务重述的公司进行分析后发现管理层被授予股权激励的数量与公司错报盈余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Daniel等 (2006)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数量每增加1%,企业的盈余将会增加11个基本点的应计收益,股权激励数量与盈余管理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皆证明了在经济人假设下,高管总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高管总是希望自己获得的股权激励数量越大越好,随着获股权激励数量的增多,也更有动力去“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达到激励计划所设定的行权标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假设,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出,随着股权激励数量的增加,高管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大,盈余管理程度相应增加。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假设1。

假设1:股权激励数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激励数量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2.行权限制期与盈余管理。证监会在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已经明确规定,行权限制期不得少于1年,企业可以在规定的基础上自主决定限制期限。根据现有的文献可知企业往往设置的行权限制期都比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何凡(2010)研究发现行权时长与实施股权激励后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行权限制期越长,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越大,往往会选择依靠公司绩效的真正提升来实现行权;行权限制期短则会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的难度,高管层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美化业绩实现行权。沈红波等(2010)研究发现激励期限较短的问题比较明显,往往起不到促使被授予者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目的, 反而可能会产生为了及时行权而采取短视行为的动机。据此笔者提出假设2。

假设2:行权限制期长短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即禁售期越短,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二)制度环境与盈余管理

我国制度环境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显著,政府的双重角色使得国有上市公司产生了股权模糊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目标与企业目标往往是相偏离的,使得其有动机攫取额外收益。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措施更容易放大其福利性的作用。周晖等(2010)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增加自身收入,虽然高管持股与业绩的相关性不明显, 但管理者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假设3。

假设3:国有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措施引起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大。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会对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作出反应,也就是说,此时盈余管理行为是无效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处在不同的市场化程度下(雷光勇 等,2007),根据樊纲等的研究,中国自东部省份至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实施力度上存在巨大差异。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所受的监管力度,例如较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的要求更大,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降低成本。此外,处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法律的实施力度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律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效果。鉴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假设4。

假设4:市场化程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反向影响,即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股权激励引起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006年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所以笔者选取了2006年~200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所有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并按以下标准进行了筛选:(1)剔除当年度新上市公司;(2)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3)剔除ST等和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筛选后,笔者共得到108个样本数据。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CCER数据库,股权激励数量和行权禁售期则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手工整理所得。本文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盈余管理程度(DEM),盈余管理的计量主要有可操控性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笔者在李增福等(2011)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可操控性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并以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CACCt为经营应计项目;ARt为应收账款变化额;INVt为存货变化额;APt为应付账款变化额;AEt为应计费用变化额;TAt-1为t-1期总资产;SALESt为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额;PPEt为固定资产原值;NDEMt为经营应计项目不可操控部分;DEMt为经营应计项目可操控部分,即笔者的盈余管理指标。

2.解释变量。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选取股权激励数量和行权限制期作为解释变量,具体含义此处不再赘述。

3.控制变量。根据现有关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显示,笔者选取公司规模(SIZE)、资本结构(CS)、企业成长性(GROWTH)和审计师类型(AUDIT)作为控制变量。同时,为了研究制度环境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笔者在全样本检验中加入实际控制人类型(OWNER)和市场化程度(MD)两个虚拟变量。

(三)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假设,笔者构建了如下模型

DEMt=β0+β1SN+β2LT+β3SIZE+β4CS+β5GROWTH+β6AUDIT+ε

在此模型中,DEMt即是我们通过方程组所计算的应计项目可操控部分数值,SN与LT为本文的解释变量,SIZE、CS、GROWTH和AUDIT则是本文的控制变量。进行全样本检验时,我们还会在模型中加入OWNER和MD两个控制变量。以上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符号变量名定义DEMt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程度应计项目可操控部分,值取绝对值SN解释变量股权激励数量激励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LT行权限制期授予的股权行权等待期(按年计)SIZE控制变量公司规模以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总额表示,取对数CS资本结构使用企业资产负债率表示GROWTH成长性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AUDIT审计师类型由“四大”审计取1,否则取0OWNER实际控制人类型 国有上市公司取1,否则取0MD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高①取1,否则取0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相关回归分析之前,笔者先对模型中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第一部分可见,盈余管理程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122和0.0037,表明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异较大。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数量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0.27%,中位数是3.93%,这些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比例符合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关于股权激励授予比例不得高于10%的标准,而且从SN的标准差为0.0280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间的股权激励比例比较接近,差异不大。行权限制期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即授予的股权至少得等1年后才可以行权,这符合规定。同时根据平均值1.3102,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公司授予的激励股权行权限制期都比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弱化激励效果。审计师类型平均值为0.1389,中位数为0,说明由“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较小,注册会计师审计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可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实际控制人类型平均数为0.17,中位数为0,说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国有上市公司数量不多,股权激励制度尚未得到国有上市公司的广泛认可。通过观察市场化程度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可以知道,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目前基本上都位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说明了市场化程度影响公司的行为。

表2的第二部分比较了不同实际控制人类型的公司股权激励措施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状况。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数量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3.18%和2.35%,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数量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5.09%和4.50%,它们之间的差为1.91%和2.15%,即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数量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而且差异显著。②国有上市公司的行权限制期平均数为1.2389,明显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行权限制期1.6667。

(二)模型回归分析

表3为实证回归结果。从全样本回归结果来看,股权激励数量的系数为0.3520,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结果验证了假设1;行权限制期的系数为-0.0180,表明行权限制期越短,企业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这一结果与假设2相符。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企业的成长性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但都不显著,表明公司规模和企业的成长性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甚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盈余管理程度则是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管理层越有动机实施盈余管理。审计师类型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表明由“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较之于非“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低一些,即高质量的审计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引入了实际控制人类型和市场化程度两个虚拟变量后,回归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类型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国有上市公司较之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更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市场化程度的系数为-0.0351,说明了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盈余管理程度更弱一些。

笔者进一步按照实际控制人类型和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全样本进行了分组检验。回归分析的结果与全样本分析的结果不存在差异,这也说明了笔者的结论是相对稳健的。但在市场化程度低的样本组中,笔者发现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是由“四大”审计的,这进一步证明了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上市公司审计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不到监督作用。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笔者又进行了如下测试:(1)在剔除了控制变量后,回归分析了模型的拟合度,得到的结果是调整R2为0.225,支持了笔者的结论。(2)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笔者对极端值样本实施了上下1%的winsorize

处理,使用处理后的样本进行回归,结果没有实质性差异。以上实证分析的结论是比较稳定的。

五、研究结论

笔者以中国沪深股票市场2006年~2008年所有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研究了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全样本按照实际控制人类型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再次进行了分组研究。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数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行权限制期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在进行分组进一步检验后,发现以上得出的相关关系并没有改变。但是,国有上市公司较之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关性更加明显,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通过市场化程度分组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后的盈余管理程度比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要低一些,即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能够显著地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此外,笔者还注意到,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①按照樊纲和王小鲁等编著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9)》,本文根据各地区得分与全国均分的比较将样本分为市场化程度高和市场化程度低两组。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包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天津、福建、北京、山东、辽宁、重庆、安徽、四川、湖北、河南,其余地区归入市场化程度低组。

②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是因为国有上市公司股份基数大造成的。

参考文献: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0.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何凡. 2010.股权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程度[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62-69.

雷光勇,刘慧龙. 2007.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J].管理世界(1):101-110.

李增福. 2011.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J].管理世界(1):110-121.

沈红波,曹军,高新梓.2010.全流通时代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研究[J].财贸经济(9):62-71.

苏冬蔚,林大庞. 2010.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经济研究(11):71-81.

肖淑芳,张晨宇,张超,等. 2009.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12):71-79.

周晖,马瑞,朱久华.2010.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 (7):55-61.

BENEISH M, VARGUS M. 2002.Insider trading, earnings quality, and accrual mispricing[J]. Accounting Review, (4):221-242.

CHENG Q,WARFIELD T D. 2005. Equity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Review, (80):729-760.

DANIEL B,PHILIPPON T. 2006. CEO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0):811-850.

KEDIA S, PHILIPPON T. 2009. The economics of fraudulent accounting[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2):331-371.

PENG L, RELL A. 2008. Executive pay and shareholder litigation[J]. Review of Finance, (12):311-352.

(编校:蜀 丹)

Stock Options、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Listed Company Data

SONG Wen-ge1,2, RONG Hua-xu1

(1. School of Acounting N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 210046, China; 2. Hengtong Group, Suzhou 215254, China)

篇6

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度颇高。何谓“正确”?如何全盘“了解”?什么叫做“贡献”?这些词汇大家都懂,但心里的解读却有千千百百种。面临这样的情况,也无怪乎HR人员在推行绩效管理制度总是遇到许多莫大的挑战,辛苦建立的制度,经常因上(老板、主管)下(同仁、员工)多方的压力而无法有效施展及落实。身为专业的HR人员,该如何在谨守专业要求的情况下,让公司上下都愿意配合及进行绩效管理制度呢?

首先,我们一般提到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大概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如何确认员工的工作表现;

第二阶段则是如何据以进行相关配套措施,例如奖惩、改善发展、薪资调整、升迁,甚或去留等等。

两阶段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当老板说“我们公司应该要有一套绩效管理制度”时,我们是否知道,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往往我们在建立一套绩效管理制度时,我们的客户(包括老板、主管、同仁等) 所抱持的期望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之始,就必须尽可能考虑周全,而非单纯只是找一家顾问公司来,把制度直接拿进来公司、就算完成了绩效管理制度的导入。

在此提出几点与各位分享,在正式导入“绩效管理”之前,如果可以先做好这几点,未来在正式推动上,相信可以降低不少的阻力:

1.澄清“为何需要导入绩效管理制度”:在公司内经常会听到老板或高阶主管说: “某某大企业导入了绩效管理,我们也应该来做。”等类似的说法,若只是因为“别人有所以我们也要有”的心态来导入管理制度,通常都很容易以失败收场,因为我们并未找到公司真正的需求,而绝大多数的人在真的清楚知道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好处之前,并不会认真去执行。

2.了解各方“真正的”需求及想法:当HR人员正式的去问或调查老板及主管他们对绩效管理的期待时,往往会得到很冠冕堂皇的说词:公正的评估啦、有效的发展员工等等这些并不是说不对,然而在他们的内心里想的却可能是“可以摆平大家争议”、“让我轻松一点解决考核的事”。同样的,员工们也会有完全不同的需求,身为专业的HR人员,必须要通过各种的方式去了解大家的真实需求,设法取得一个平衡点,设计出让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制度。同时,在了解了各方的真实需求后,当我们在推动及推销这个新制度时,才会知道什么是有力的卖点。

3.取得高层的支持:通常当HR人员向老板或高层主管报告时,都会得到“很好!我全力支持”的口头承诺;然而,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承诺是不够的,HR人员不能以得到这样的口头承诺为满足,而必须让老板或高层愿意以身作则,完成他该做的部分,才能让其他主管及员工认知到这是一件不容轻忽的工作。要让老板放下身段,了解他的真正需求非常重要,因此前一个步骤的工夫必须要确实做到。

4.善用“推”与“拉”的力量:完成了前面的步骤,在真正规划设计制度时,不要忘记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导入一个新的工具,连专业的HR人员在学习“绩效管理”都必须花许多的工夫及时间,更遑论其他单位专长并非管理的主管及同仁。所以,在开始推导之初,除了制度的本身之外,我们必须规划更多的相关措施来协助主管及同仁跨过那导入初期的门槛:

(1)“推”的力量:指的是惩罚性的作为,并不是说要设定罚责,而是可以规划一些作法,让没有配合进行的主管会受到一些压力。例如,定期的会议中报告各单位的进度,若没有按计划进行的单位主管就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这样将可以促使主管愿意进行并督促部属完成相关作业。

篇7

二、 组织机构

三、 各部门职责范围

四、 员工招聘录用与培训

五、 绩效考核

六、 劳动工资和福利

七、 规章制度

八、 解职

九、 奖惩

十、 附则

总则

为健全和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议事效率和决策程序,保证公司经营、管理与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决议的合法性,充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组织机构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组织机构和员工编制调整变化。共设四个部门:

一、行政部

二、财务部

三、销售部

四、技术部

各部门职责

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

行 政部:1、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工作。

2、配合其它部门出具布线电脑图。

3、整理保管好客户资料档案。

4、定时对客户进行回访,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5、负责公司员工的考勤。(见考勤制度)

6、完成公司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

7、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及时制定公司各种规章制度

8、库管负责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及采购工作。

财 务 部 :1、定期汇报资金收支使用情况,搞好财务核算。

2、负责对单位工程成本,工程总成本的核算。

3、月末拟出本月的财务分析报告。

4、完成公司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

销 售部 : 1、拓展市场。

2、签定订单后对所属工程监督指导,并及时与客户沟通。

3、出具预算方案,列出材料清单(包括设备材料,线缆,面板)

4、配合工程技术部出图及施工指导。

5、按工程进度负责收款工作。

6、及时完成公司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

7、部门经理每周召开例会,定好工作计划,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技术部 : 1、配合公司各部门的技术支持。

2、对施工现场的布线指导、组织施工及调试,根据要求设计方案及出图。

3、施工达到客户满意后出具工程竣工图

4、列出施工所用的设备,材料,施工费用详细清单。

5、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

6、及时完成公司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

7、部门经理要每周组织周会,总结上周,规划本周,并及时汇报总经理。

招聘录用与培训

以“任人唯贤,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为原则。

1、 招聘由部门经理面试,再由总经理面试认可。

2、 经录用的员工有1—3个月试用期,试用期长短由公司考核个人能力而定,要求转正人员需提出书面申请,由部门经理及总经理签字认可。试用期内执行试用期员工工资标准。(详见六)

3、 公司需要应定期对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从各个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员工应加强岗位技能锻炼,做到勤学,勤练,务实。使公司整体形像随之提高。

绩效考核

1.考核分周考核,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四种。

a 周考核适用工作进度较快,变化较多,时间性强的工作岗位。

b 月考核是常规考核,周考核的平均成绩就是月考核的结果。月考核是确定员工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

c 季度考核是对员工业务水平和相关技能阶段性成长的考核,对员工下一季度的月考核起参考作用。

d 年度考核是公司年度总结性考评,由全年的各项考核结果汇总得出成绩,会对员工工资中本薪的调整产生影响。

2.考核权限

由员工的直属主管实施考核,隔级主管审批。

3.考核内容

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员工工作职位的不同,考核内容不同,由员工上级主管制定,隔级主管审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出勤情况-由行政专人负责。

b 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由部门经理定期汇总。

c 与团队配合的情况-行政人员协调好员工的团队精神。

d 个人工作热情和创新情况-由部门经理做好总结。

e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情况-由行政人员做好记录,奖惩分明。

劳动工资和福利

1.公司员工工资标准制定的依据是:

a 当地同类企业的员工收入

b 人才流动市场上同类人员的普遍薪资要求

c 公司的实际情况

2.员工工资由本薪,职务津贴,绩效工资和补助等组成

3.通过制定工资标准达到的目的:

a 吸引和留住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

b 根据员工付出的劳动给以相应回报。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按劳取酬、按质取酬。(提成方法按各部门规定实施,见附件。)

c 对工作杰出的员工给以褒奖,在本职岗位长期表现出色,但没有机会晋升的员工,会得到加薪的鼓励。

4.员工工资领发规则:

a每月10号由财务部统一打入员工工资卡,住员工宿舍人员,每月从工资中各扣除宿舍费150元人民币,如累计三个月未交纳费用者,公司有权要求其一周内搬离宿舍.

b离职人员(开除或自愿离职),财务配合办理其应得报酬,业务人员对未完工工程,提成部份不在给予发放。

c自愿离职人员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并顺利交接工作,如未按此规定执行,则属自愿放弃应得的报酬。

规章制度

a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b 员工上班必须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不准穿短裤或背心,注意个人卫生,办公室内禁止吸咽、说脏话,不准将与工作无关人员带入办公区域内,注意保持公司的整体形象;

c 办公室内不准大声喧哗,严禁扎堆聊天,打私人电话,接听电话应使用文明用语,声音

以不影响其他员工为准,通话应简明扼要,长话短说,避免长时间占有外线,长途电话卡

公司统一管理;

d 员工必须保持个人和办公区域的卫生和整洁,员工外出之前将其办公桌整理整齐,每天最后离开公司的员公要关闭电脑,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e公司不允许上网玩游戏、网上聊天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如发现违反上述规定,将按《奖惩制度》的相关条款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f未经批准,不得从事兼职工作;

g 服从公司的安排(如由于突发事件而需要其它部门配合的工作);

h如有不可抗力意外情况,应以公司利益为原则。

解职

a 辞职-员工因各种原因提出辞职的,应至少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辞职申请,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否则按合同交纳违约金。

b 辞退-员工有下列情形者予以辞退,由公司下达辞退通知书:

(1) 伪造资料或工作时间记录,有欺诈公司行为;

(2) 泄露公司业务机密;

(3) 挪用公款,营私舞弊,吃回扣,收受贿赂,推销其它公司产品从中收取费用;

(4) 破坏团结,损人利己;

(5) 一年内屡被申诫仍未悔改;

(6) 未经允许兼营或兼职受雇于其它企业;

(7) 在公司工作期间受刑事处罚;

(8) 其它与上列相当程度的劣行.

以上行为造成的公司损失追究其经济责任。

c 停薪留职-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停薪留职(期间停办各项福利):

(1)非因公患病超过治疗期未愈的,可停薪留职六个月。届时仍未复职或未申请复职者,自停薪留职之日起视为辞职

(2) 经批准,自费进修且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可停薪留职。期满仍未复职或未申请复职者,自停薪留职之日起视为辞职

(3) 因涉嫌违法行为被羁押,在审判之前为停薪留职。若判决无罪,当事人应在一周内提出复职申请,否则自被羁押之日起视为辞职

(4) 停薪留职作为处罚的一种形式,最多不超过十五天

d、免职—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予以免职。

奖惩

为维护公司正常的经营秩序,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奖勤罚懒,规范公司人事管理,保障公司健康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特制定本款。

(一) 奖励: 1、销售人员超额完成月销售额,由部门经理报总经理批准,以资鼓励。

2、事件处理稳妥,保正公司利益免受损失的。

3、对公司做出贡献的及其它。

4、各部门提成方法实施。

(二) 惩罚: 1、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

2、损坏公司财产及形象。

3、由于各人原因,造成公司受损的。

4、其它有损公司利益的。

附则

1. 被公司录用的员工视同接受本制度。

2. 本制度将随公司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解释权由公司所有。

员工考核管理制度

一、 考核内容

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员工工作职位的不同,考核内容不同,由员工上级主管制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出勤情况

b 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

c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情况

d 与团队配合的情况

e 个人工作热情和创新情况

工作时间:

根据有关规定,公司实行每周工作4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的工时制度。

作息时间:每天 8:30---12:00;13:00----17:30,休息时间采取轮休制,详见休息表。

上午8:30分不到视为迟到,下午5:30之前无故离开公司视为早退。迟到每人每次罚款人民币10元,早

缺勤:

员工请假须事先征得主管同意,并有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其中:

1、请假天数在2天以内,需提前3天请假;请假天数在3---5天,需提前5天请假;请假天数在5天以上,需提前14天请假。并交接好本职工作。如事情紧急未能事先请假的,应于当日上午十点半之前(或上班2小时之内)用有效方法(如电话等)通知公司主管,并在两日内补办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事假扣除当日全额工资。

2、员工请病假,应及时上交医院开具的病休证明。员工病假期满尚未痊愈需申请续假的,应上交有效证明。病休期间遇节假日,公休日时不顺延。否则按旷工处理,病假以扣除半日工资为准。

3、员工值日情况必须做好记录,如无故不做,罚款10元从工资中扣除。

有下列情形者,视为旷工:

a 无正当理由,或未按程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又擅自离岗的;

b 每月累计迟到或早退3次;

c 假期已满未及时销假上班的;

d 骗取,涂改,伪造休假证明的;

旷工以扣除每日工资的双倍为准,一个月旷工时间累计达到3天者,作开除处理。

有薪假期规定: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员工享有带薪节假日.

公司员工工作时间满一年的,从第二年起实施8天年假制度,工作时间满三年的,从第四年起实施12天年假制度。员工根据公司工作安排并提前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安排年假休息时间,年假不能预支,当年有效。

考勤统计:

从每月第一天到月末最后一天为考勤统计时间,工资于下月10日统一发放。

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考核标准:(具体按各部门执行)

(1)业务员当月完成销售目标60%以上者,基本工资按80%发放。

(2)业务员当月完成销售目标60%以下者,基本工资按60%发放。

(3)业务员当月由于个人原因定单在2000元以下者,只发300元,相继3个月内无业绩者,自动离职。

三、与团队配合的情况

所有公司成员应相互配合,经常沟通,将市场的开展情况经常交流,相互学习经验。共同进步!

篇8

关键词 企业 规章制度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9 文献标识码:A

建立企业规章制度并形成体系,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或相悖为原则,以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为依据,以保证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顺利、有效运转为目的。一套好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剂,并具有助推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作用。

一、规章制度范畴

规章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法度,用于某个专业方面业务管理活动,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将这些规则以文字表述,经专门的程序审批,并以书面形式,即成为企业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以表达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包括:制度、规定、办法、条例、程序、细则,通称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或统称制度。

从广义概念分类,规章制度还包括企业的定员和定编,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职责和权限、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如Iso9000、Api)、管理标准(如HSE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规程等。

从更宽泛的范围分类,规章制度还包括命令、决定、决议、通告,虽然这些文件具有临时性,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将在后续实施或执行过程逐渐形成规章。规章制度甚至还包括生产线上的工艺文件,如工艺指导书等,这些文件是规章制度的派生性规则,是企业规章制度外延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严肃性和不二的执行性。

就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言,还可按职能管理范围来对规章制度进行划分,如本单位的行政事务(XZ)、党群工作(DQ)、经营企划(JQ)、人力资源(RL)、计划财务(JC)、市场营销(SX)、生产安全(SR)等若干大类的规章制度。

二、规章制度地

企业规章制度产生或建立,必须因事而立、因岗而立、因责而立、因权而立。应该有严格的程序,包括规章制度的立项、起草、制订、会签、审批和印发。

(一)规章制度立项。

规章制度订立立项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订立该项制度的问题。

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产生和建立基本上“因事而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因事设岗,因岗生责,因责衍权,或者在现有岗位之下因事生责、因责生权。就“事”而言,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工作任务或业务事项,该事项具有长期性、可重复性和规律性,所以,必须对该事项进行规范管理,因此就有了为此订立规章制度的意义。只有订立针对于该事项的规章制度,就能解决为什么要做此“事”、谁去做此“事”、什么时间去做此“事”、在什么地方去做此“事”、怎样做此“事”的问题,俗称“5W”(why、who、when、where、what),即五个为什么。

建立规章制度订立立项制度,就是为了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怎样为规章制度订立进行立项,实际上就是要用书面回答“5W”问题,让该项规章制度的订立具有充分的理由,即解决好必要性的问题,能够让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和审批人信服,然后批准制订并该项规章制度。

(二)规章制度制订。

经过规章制度立项程序后,订立规章制度就有了合法的依据,事务部门据此拟订规章制度草案。起草人在拟稿之前,应该深入基层或现场进行调研,研究在该项制度立项宗旨的前提下,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应对,赋予哪些具体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等等。

经过调研后形成该项规章制度的腹稿,然后围绕“为什么(目的)、干什么(管理对象)、谁去干(责任单位和职责)、怎么干(方法和程序)、何时干(完成期限)、干到什么程度(工作标准)、如何监督检查(考核办法)、如何处置(反馈完善)”等八个方面编写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基本模式如下:

(1)导言:制订本制度的目的和依据;(2)本制度适用范围;(3)本制度主要责任单位和职权;(4)本制度管理方法、规定或执行程序(包含什么情况下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5)本制度实施的检查和考核;(6)本制度说明:与其他制度的衔接或矛盾回避、解释权、修订时态、废止和保密;(7)本制度起草、审核、批准;(8)本制度日期和生效日期。

规章制度文本格式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章”、“条”、“款”。有的规章制度文本的“款”,不用数字列序表述,直接重置一个段落即可。当“款”下的内容或层次过多时,则可以直接将此“款”拟订为单独的“条”。

规章制度起草完毕后,起草单位应将规章制度草案报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由职能管理进行初审,初审内容:有无立项依据、文本模式和格式是否规范、方法程序是否合理、与其他规章制度有无冲突或矛盾等等。初审的同时,职能管理部门还应针对此规章制度草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搜集修改建议或不同看法,然后形成修改意见,将规章制度草案返回起草部门进行修改。

(三)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地过程由文稿会签、领导审批、办公室核稿、文件印发、学习宣传等程序组成。规章制度过程既是规章制度取得合法身份的过程,也是规章制度能否正常出台的过程;既是规章制度宣传造势的过程,也是规章制度顺利实施的铺垫过程。规章制度拟稿责任部门应在立项、调研、拟稿的基础上,将规章制度立项的指导思想贯穿整个文稿会签过程。

经相关职能部门再审合格后的规章制度文本,应按规定的公文程序进行会签,由拟稿责任部门负责申办会签事宜。参与文稿会签的职能部门,或者是规章制度内容所牵涉到的职能部门,或者是前置或后置管理部门。规章制度文稿经职能部门会签完成后,按文件层级管理程序和要求,报领导审批。

领导审批同意后,拟稿责任部门应该将文稿会签资料的电子文本一并送厂长(经理)办公室,由厂长(经理)办公室按文件程序挂号、行文、排版、付印、发文。

发文可以有两种形式进行,一是由厂长(经理)办公室按公文管理规定直接向有关单位发文,另一种是由拟稿责任部门,也就是由相关职能部门代为发文,但事前必须与厂长(经理)办公室进行沟通,取得厂长(经理)办公室地授权,职能部门文的签收资料应在事后反馈给厂长(经理)办公室保存。

三、规章制度管理工作

实施规章制度管理,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规章制度拟订的目标,追求规章制度管理的最佳效果,使企业以尽可能少的管理资源,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生产经营目标。规章制度管理由一系列管理过程组成,分别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规章制度管理工作由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如有的企业由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也有的由厂长(经理)办公室负责。不论是哪个部门负责,都应该主导企业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协调和平衡。

(一)规章制度的计划管理。

规章制度的计划管理是对规章制度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安排。

在规章制度管理工作实施前,首先要确定一定时期内规章制度管理工作的目标,其次要对规章制度管理现状和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拟订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方案,最后形成规章制度管理计划,以指导一定时间内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

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一般于年初时,向所有职能管理部门提出本年度规章制度管理要求,征集各职能部门本年度管理意见,搜集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差异,针对现有规章制度实施差异有什么纠正规划。除此外,还要了解各职能部门所管理的规章制度,有哪些实施环境发生了变化,是否需要增补、删减、修订、废止,是否需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等。

(二)规章制度的组织管理。

本文所指的组织是指在归口职能管理权限内,依权限安排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和活动,并在其中起牵头、引导、指挥、协调的作用,一般表意为动词。

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应在规章制度计划基础上,按计划的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有步骤地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对应管理。如规章制度实施情况检查、规章制度执行环境检讨、规章制度差异修订、新规章制度立项和等等。保证管理程序正义并顺畅。

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处于该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管理者的目的是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管理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规章制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者负责为达到组织目标,对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进行必需的组合分类,授予其实施检查、调整、修订的工作职责,协调规章制度所牵涉到的各方关系,确定规章制度管理的时间要求和工作责任,并进行督导检查,促进规章制度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三)规章制度的指挥管理。

这里的指挥是指基于规章制度管理职责所获得的管理权限,在此权限范围内,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有指挥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规章制度管理工作的权力。虽然不能像上级对下级那样具有发号施令、调兵遣将的绝对权力,但是,依据管理职责和职权,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是可以对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明确安排、提出要求、进行指导、相互沟通、解决冲突,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规章制度的指挥管理者,如同棋局中人,真正的高手既在局中而又在局外,所谓在局中,是指与规章制度管理工作的神韵相合,能够随着规章制度管理工作的节奏而起舞,而在局外是指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能够看到并看清规章制度管理工作中的一切状况,并对这些状况进行分析诊断,合理“用药”。

(四)规章制度的协调管理。

规章制度的协调管理就是通过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地上下左右沟通、通气、疏通、调理,使得企业规章制度管理达到动作协调、和谐一致的标准。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作为规章制度管理的主导部门,其协调作用就是正确处理规章制度体系内的各种关系,为规章制度体系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规章制度管理目标实现。

规章制度的协调管理,是规章制度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其功能是保证规章制度所调整和规范的内容之间,以及规章制度对应职能部门之间的各项工作内容不发生矛盾、不重叠冲突,以建立规章制度之间和对应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默契配合和谐、保持整体平衡。

(五)规章制度的控制管理。

规章制度的控制管理就是按规章制度管理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规章制度体系的运行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反馈、考核、纠偏(组织制订防止再发生措施),使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能按计划顺利进行。规章制度的控制管理处于规章制度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够反映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计划是否合理,能够反映规章制度订立是否合理,能够反映规章制度执行实施是否顺利,能够反映对应的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是否正常,所以规章制度的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

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是规章制度控制的行为主体,规章制度体系和规章制度执行与实施是控制对象。规章制度地执行与实施需要对应的职能部门的控制管理力度,规章制度的执行需要调整对象的自觉性,但由于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差异性,一些规章制度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这就要求规章制度地监督有实效、检查有保障、反馈能及时、考核更合理、纠偏要到位,如此即能保证达到规章制度控制管理的目的。

规章制度的有效控制管理,除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控制工具,如制度文本编号、监督检查表格、检查反馈报告、考核公告、纠偏措施等等都要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控制管理模式,实行规章制度控制的统一管理。

企业规章制度门类多,数量大,条目杂,不是每个人都能了然于胸,要想快速了解本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检索工具。现在计算机基本普及,为快速了解规章制度内容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所以,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应组织编制一套规章制度检索软件,保证规章制度的控制管理。

由于企业规章制度数量多,且不是所有规章制度在一个时间内订立完成,往往都是单项。从实用性角度出发,规章制度职能管理部门应建立单项规章制度归集制度,根据时间或单项规章制度的数量,组织将单项规章制度汇编集结成册,这样即方便管理,不易丢失,而且还利于查阅,随时翻看。

四、规章制度完善管理

规章制度从立项、起草、会签、的过程是规章制度的前期管理活动,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反馈、考核、纠偏为规章制度的后期管理,通过规章制度的后期管理,再对规章制度进行检讨、修订、调整,是规章制度的完善管理,

规章制度地检讨即可通过检查发现问题,也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当发现问题后,规章制度职能部门应该分析这些问题:即是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实施环境的问题,还是执行人的问题。检讨规章制度的问题,就是为促进规章制度更新、完善,更有实用性。

篇9

如果在一个企业中,无法处理好管理中人性与制度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管理与制度管理不能保持一碗水端平,而象一个没有放稳的天平一样偏向一边,业管理则会引发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且也将会激化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管理部门之间,甚至是员工与部分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下面这则案例就为许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提了个醒:

李新在一家民营企业担任产品经理,他所在的市场部在以往时,大家因为常常讨论一些问题而显得很活跃。市场部的人员一是集中,二是较多,难免也会出现嘈杂之声。市场部不仅是脑力智策部门,有时需要安静的环境去思考,有时需要大家一起热烈的讨论,这是很正常的,这些情况在企业以前提倡人性化管理时,根本不会有人或用某项制度去管。

另外,李新有时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太晚,补休一天或半天,或者第二天晚来一两个钟头,这些市场部经理也就习以为常了。既然部门主管视而不见,企业也理解,每个月自然仍然会是全勤,不会扣薪水。由于他的工作突发性的较多,工作计划或工作小结企业和部门也没严格要求去写,李新自然也就没写过。他认为这些都根本没必要的事,企业没有硬性要求的让他浪费时间去做,这是他感觉到最“人性化”的事。

市场部办公室的卫生三个月才检查一次,并且也不是十分严格。要求员工所做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就可以了,并没有严格的时间标准、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只要李新不犯大错,与市场部经理的关系处理的得当,他这个产品经理完全感觉不到在一家民营企业中所具有的危机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李新所在的这家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给予员工的时间、空间相当灵活的,还是很讲“人性化”的。

李新在这家企业“一口气”呆了三年之后,他还不知道企业有哪些主要的规章制度来硬碰硬的来约束过他。他认为就是因为企业当初比较讲人性味,活动空间和自由有充足的保证,虽然没有自己期望中那么高的薪资待遇,才使自己能够呆上三年还没走人。

可最近一段时期,已经习惯了现有工作与生活状态的李新却突然感觉到企业员工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多了起来,对他们的约束也越来越多起来,而且还非常严格。就拿他来讲,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企业在管理方面有了重大变革的味道。李新已经因为好多次违反新的规章制度而被多次罚款了。

1、上班时迟到两次,每次罚款20元,共计40元。

2、周一时要开经理及晨会,李新晚到一分钟,被罚款20元。

3、公司新规定需要做的周工作计划,上周工作小结,他一时没缓过神来,又忘记交了,又被罚了50元。

4、当上面的这些都做到了,不再犯了,可没过多久李新又被罚了不起10元。原因是现在公司要每周检查一次卫生,对于卫生不合格者给予处罚,而那天正好是他的值日。

5、有一次,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去查岗,市场部又嘈杂声不断,而被人力资源部人员看到并听到的处于激烈争论之中的李新的行为属于大声喧哗,影响其它员工工作罚款10元。

这一段时期的李新非常恼火,又心存担忧哪做得不好再次被罚。不知道企业到底怎么了,怎么好像又回到了粗放式用制度来管理企业的时代,该不是企业又要靠罚款来管理企业和员工了吧!而这种管理与处罚使得员工们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

原来,企业的老板新聘请了一个行政副总,他一来就烧了三把火,想以此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与水平来。而老板听信这位仁兄的建议——继续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和员工的做法还是很有效很正确。企业老板欣然接受行政副总的建议,因为企业把发给员工的钱再从员工“腰包”里掏钱出来给企业,自然是企业、老板和主管领导皆大欢喜的一件事了。

企业不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存在利弊,就象我听过许多要跳槽的人员所说的:本来自己非常厌恶现在所在企业用制度管人约束人的这套模式,而且动不动就被罚款。教条僵化的制度看起来是存在的,其实是不公平的。可是,在这家企业里存在这种情况,那家企业就不存在了吗?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是继续干吧,等等再看”!

企业中,员工们的眼睛最亮,心也最明,哪些管理对他们有利,哪些不利,该不该留下来继续干心里都有一本帐。但尽管员工们希望企业更多人性化,更少制度化,就象一个融洽的大家庭。可事实是“人性”管理在企业的这种做法则容易产生如下弊端:

1、企业的放松,容易造成员工的放纵。

2、对于自觉性高的员工可以更多一些人性管理,可企业中更多的是参差不齐的员工素质,只能一视同仁对待,那么都“人性”管理,会使不自觉的员工反而去影响和带动自觉的员工。

3、员工容易形成懒散、既无时间概念,也无组织纪律可言,企业掌控困难。

4、企业如果稍不如员工的意,就会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失。

5、容易造成企业管理者软弱可欺和部分员工并不领情的境地。

尽管目前企业都普遍在倡导人性化管理,但许多人性本质的丑陋与贪婪而导致企业不能完全用人性化管理作为企业主流的管理手段。管理的制度化在中外企业中推行的时间较长,企业在管理中受到的影响也就会更为强烈。

尤其明显的是规章制度和将制度制成小册子或者是传到企业的网站上都是在时时刻刻警示与提醒员工不要去违反企业的制度与规定。如果违反了就会受到毫不留情的非人性化的处罚。

正是由于许多企业感受到企业制度化管理渐渐不适应企业了,而“跟风”目前倡导的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可导入后,许多员工就会自由散漫,无视企业规章制度的存在。在视而不见中屡屡违反而不会担心受到处罚,有些员工甚至变本加厉、更胜一筹。当许多在自己还不成熟的企业中导入人性化管理行不通时,不得已,又会退回到老路上,重新导入制度管理。所以李新所在的那家民营企业就是如此,而他也会因违反制度屡次受罚。但企业制度化管理一定也会出事如下不良的后果:

1、企业管理太死,过于教条,从而使气氛沉闷,员工的冲劲与干劲都不足,影响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效率。

2、企业监管力度太严,物极必反,很容易造成员工的厌烦情绪,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3、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制度就是“圣旨”,无法变通,即便是一些不是违反原则的员工犯了小错也不能变通和给予其纠正错误的机会。可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4、员工没有归属感,与企业距离越拉越大,越来越远,员工与企业之间只存在利益关系。实在无法忍受企业制度管理的员工也同样容易跳槽,使企业人才流失。

篇10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现状反思;重构措施

1.当前阶段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概述

1.1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

《土地管理法》以及《刑法》作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依据的主要标准,明确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即保护耕地以及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在保护耕地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参考《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制度,从而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专业化,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防止在农田使用过程中对农田造成损害;关于农田的占用,应按照相应农田占用管理制度,依据对农田进行占用补偿;就区域性范围内,应保证耕地面积与其他地域面积达到一定的平衡,具体到每个农村时,应保证每户一宅的实施标准。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目标实施阶段,主要通过《土地管理法》的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对土地进行管理。即在管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过程中,可根据管理法进行乡镇企业的建设工程,同时农村居民也可进行居民住宅的建造,并且可以建设农村公共设施或者公共事业。但是对于一些非农的建设工程,或者企业单位以及个人对土地进行建设,需要向有关部分依法申请土地的使用权。

1.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每年耕地面积的减少数量在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的计划指标提前完成。导致中央政府迫于土地使用的形势修订了《1997-201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其次,虽然中央政府在进行国有土地的管理时,对土地的供应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形。例如,在占用土地的阶段,占用的土地面积远超于实际所使用的土地面积,并且存在将较好的耕地作为劣质土地征用,甚至出现乱战滥用的问题。最后,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农村土地市场进行依法制止。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农民也失去了对自家农地进行自主开发的权利。部分农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进行违法出租或者使用其他用地。而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只能通过外出务工来解决发展的问题。这就造成城市的人口在逐年增加,城市的各种资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城市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房价也越来越高。而相对于城市,农村则逐渐败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降低。加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

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失效的原因

2.1政府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存在冲突

尽管在建立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初始阶段,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国家耕地面积的数量区域稳定,从而保证国家能够生产出满足全国人口生存的粮食。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增强地域性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同时建立严格的土地有偿出让管理体系,增加国有土地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防止地方政府剥夺土地所有者使用的土地的权利。然而在具体实际执行阶段,通常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而对制度进行各种调整。例如,在我国社会经济下滑阶段,地方政府要保障经济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从而稳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则需要不断加强农耕土地的占用情况。整体来说,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冲突。

2.2地方官员过分提升自身利益

地方官员为提升自身的发展机会,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官员通常在进行土地占用的招标阶段,会尽最大程度的保护本区域的耕地保护指标,同时从各种途径获得建设用地的指标。而对于省级官员来说,只是相对的作为耕地保护责任人,定期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但是只要地方政府能够达到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省级人员没有直接的动力去检测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的具置。

3.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构

3.1确定国有和集体土地的产权

通过研究表明,只有将耕地的使用权利具体到每个农民,才能避免各种外界权利的侵犯。作为国家的主人,公民只有保证拥有并且能够切实的使用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土地管理者以及地方政府执行者才不会随意占用自身的财产。

3.2通过比例原则提高土地管理的转变效率

在转变中央政府土地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的比例原则进行具体转变改革。例如,必要性原则。即政府所实行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用到具体的实施目标这一过程是必要的。同时不允许存在其他各种形式的措施方案进行替代。相称性原则。即政府在保护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其他公民或者组织使用土地的权利进行制约,同时应保证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建设之间的相对平衡。

参考文献:

[1]梁迎修.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8,01:217-221.

[2]程雪阳.中国的土地管理出了什么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03:108-122+126.

[3]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76-82.

[4]刘子兰.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J].管理世界,2003,08:46-56+8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