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见罗敷范文
时间:2023-03-18 07: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者见罗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洛芬待因; 吗啡; 癌痛; 交替服用; 耐药性
Using Morphine and Ibuprofen Codeine Alternatively to Reduce the Drug Tolerance of Morphin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TANG Shu-jie,ZHANG Jia-qi,LIU Y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6):029-03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sing Morphine and Ibuprofen Codeine alternatively in reducing the drug tolerance of Morphin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Method:215 cancer patients who handled supply card ofdrug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given Morphine and Ibuprofen Codeine alternatively to release the strong pain,group C was given Morphine to release the strong pain.2 weeks,2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rug use,the situation of the incremental of Morphin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The situations of Morphine increment(because the Morphine tolerance) in group A and group B at different times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C,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buprofen Codeine; Morphine; Cancer pain; Using alternatively; Drug toler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Qiqihar 16104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09
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损伤相关联的感觉和情绪体验[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药物治疗是控制癌痛的主要方法[2]。有学者倾向于将疼痛和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并列为人体的五大生命体征[3]。据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约有1400万,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700万,经有效的药物治疗后,85%的疼痛可以缓解[4]。中国大约每年有200万癌症新患者,其中半数以上存在癌性疼痛,且得不到有效的镇痛治疗[5]。2011年,我国卫生部发出在我国每所教学医院建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条令,该条令强调药师在癌痛管理中的职责,指出药师负责提供专业的疼痛药物指导,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疼痛[6]。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的第三阶梯止痛主要是阿片类药物,有缓释制剂和常释制剂两种[7]。缓释制剂的代表性药物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于中重度癌痛治疗的强效阿片类药物[8]。即释制剂的代表性药物是吗啡,常规的用药方法为每12小时服用一次缓释制剂,用药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和既往镇痛药用药史,在两次服药间隙服用即释制剂缓解突破性疼痛[9]。根据WHO提出的癌痛治疗三阶梯方案的要求,吗啡是治疗重度癌痛的“金标准”用药[10]。吗啡连用3~5 d即产生耐药性(即等量的药物缓解疼痛的时间越来越短),1周以上可成瘾,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等[11]。产生耐药性后需逐渐增加吗啡的给药剂量才能缓解疼痛,阿片类药物长期耐药后可引起整个内源性阿片系统的紊乱,以适应进入人体内的大量阿片类物质[12],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令患者痛苦不堪。本研究以癌性疼痛为出发点,对本院住院的癌症患者和在本院办理品供应卡的门诊癌痛患者进行全程用药跟踪和用药指导,在需长期口服阿片类强效镇痛药的癌痛患者中,每天根据疼痛程度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13]。根据疼痛指数用洛芬待因和吗啡交替服用,以减少吗啡的耐药性和降低长期服用吗啡的不良反应,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办理品供应卡的215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1)VAS评分在4~6分以上的中重度癌痛患者;(2)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3)无布洛芬和可待因药物过敏史;(4)近1个月内未服用过阿片类和洛芬待因;(5)无支气管哮喘、消化道溃疡、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严重肝功能不全及炎性肠梗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A组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平均年龄(61.2±4.2)岁;B组71例,其中男39例,女32例,
平均年龄(55.6±2.8)岁;C组72例,其中男40例,
女32例,平均年龄(57.9±2.9)岁。三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疼痛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VAS评分为4~6分的患者给予洛芬待因缓释片,1次/12 h,2片/次;若两次给药间隙出现渐强烈的疼痛,如评分为4~6分的患者则给予洛芬待因片2片,评分为7~10分的患者给予吗啡片1~2片(视服药疗程确定)。B组VAS评分为7~10分的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次/12 h,
2片/次;如在两次给药间隙出现渐强烈的疼痛,评分为4~6分的患者给予洛芬待因片2片,评分为7~10分的患者给予吗啡片1~2片(视服药疗程确定)。C组VAS评分为4~10分的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次/12 h,2片/次;在两次给药间隙给予吗啡片1~2片缓解突破性疼痛。用药2周、2个月、6个月记录不同时间内(排除疼痛加重)由于吗啡耐药性需增量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A、B组不同时间由于吗啡耐受需增量的情况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A、B组不同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院从2007年1月至今门诊共为1716名癌痛患者提供品,每周30人次左右。大多数患者对于癌痛及阿片类止痛药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中重度癌痛患者中使用吗啡的人数占89.7%。一周时间内排除疼痛加重,由于吗啡耐受需增量的占35.3%。2个月时间内排除疼痛加重,由于吗啡耐受需增量的占71.4%。长期使用吗啡毒副作用明显,易产生耐受性,严重影响了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直接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大量发生和癌痛缓解不足。
洛芬待因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三阶梯疗法属于平衡阵痛[14]。由布洛芬0.2 g和磷酸可待因12.5 mg组成。布洛芬是抗炎镇痛药,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对痛源的炎症组织局部起镇痛作用,作为非阿片类镇痛药是治疗中度疼痛的基本药物[15]。磷酸可待因是中枢镇痛药,属于弱阿片类[16]。两者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及最佳的配比组成,发挥镇痛的协同作用,主要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中等程度疼痛的阵痛,如癌症疼痛、手术后疼痛、牙痛等。其剂型有缓释片剂和普通片剂。洛芬待因缓释片双层片中磷酸可待因为速释层,能迅速镇痛;布洛芬为缓释层,起长效镇痛作用[17]。服用后镇痛起始时间为30 min,镇痛持续时间约为12 h,最佳镇痛时间约为4~7 h。洛芬待因偶有轻微不良反应,如恶心、乏力、多汗、便秘,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偶有固定性药物疹经抗过敏治疗很快痊愈[18]。用洛芬待因与吗啡交替服用的A、B组由于吗啡耐受需增量的例数及百分率明显低于C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中晚期癌痛患者中有50%~70%伴有疼痛,引起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和心理障碍[19]。综上所述用洛芬待因与吗啡交替服用,能有效的减少吗啡在癌痛患者中的耐药性。在缓解疼痛的基础上减少吗啡的服用次数,以降低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给癌痛患者造成的二次损伤,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及止痛知识情况,探讨药师在癌痛患者用药教育中的作用,为建立药师从事癌痛管理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础[20]。
参考文献
[1]龚奎玉,陈敬,汤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肿瘤中重度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52-1353.
[2]郭永谊,吕维泽,刘增香,等.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晚期癌痛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45-48.
[3]刘振宇.骨科术后疼痛处理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41-143.
[4]温明铃,姚梅芬,何朋飞,等.镇痛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药学学报,2015,31(2):179-181.
[5]武林鑫,孙莉.癌痛治疗不足的现状与原因[J].肿瘤防治研究,2014,41(4):421-424.
[6]李璧辰,张亮,周秋云.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的工作模式探讨[J].北方药学,2015,12(3):162-163.
[7]刘希文.大力推行三阶梯疗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J].基础医学论坛,2014,18(26):3581-3582.
[8]夏欣欣,韩黎丽,邓文英,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91-92.
[9]李艳娜,董杰,韩磊.三阶梯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刊,2014,49(6):97-99.
[10]陈虹,袁彩铃.我院2010-2012年门诊药房品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6):4347-4350.
[11]王慧,邱洪,刘思源,等.硫酸吗啡缓释片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3):286.
[12]文迪,马春玲.CCK-8与内源性阿片系统在吗啡依赖中的相互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11):1445-1449.
[13]李斌,肖平.癌痛规范化诊治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28-130.
[14]曹志刚,季先友,孙适,等.氨氛羟考酮片与洛芬待因片治疗中、重度急诊创伤疼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2-33.
[15]贡雪凡,李娟.门诊肿瘤科癌症患者非阿片类镇痛药处方分析[J].中国药师,2015,18(9):1535-1538.
[16]孙吉,张顺芝.我院2013年癌痛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43-145.
[17]石蓓佳,纪宇.洛芬待因缓释片释放度检查的改进建议[J].中国药品标准,2014,15(4):251-253.
[18]田庆均,孙洪波.洛芬待因片致固定性药物疹[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7):401.
[19]王娴,熊盾,杨波,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性疼痛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117-119.
篇2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经文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陌上桑》两汉:佚名。
篇3
《陌上桑》(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无言叙事诗。
《主旨》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和无耻。
《课文串讲》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描写罗敷劳动情景,服饰容貌的美丽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描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严词拒绝。
第三部分:结局。描写罗敷夸夫。
《疑难词句》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为。
秦氏有好女。好:美女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颇:略微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驪驹。从:跟从。
《学习要点》
1,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重点段落分析》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
2,划分层次。
分为五层。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篇4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
①东安: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
【启发与借鉴】
侧面描写文中写东安人士的画技逸群,其鼠画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文中却没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面上的老鼠,事实上即使介绍或描绘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笔,因为难于写得形神兼备。作者巧妙地避开难点,大写其猫,说猫见了轴上的鼠画踉跄逐之,踉跄两字,极力描写猫的急于追逐,而猫的急不可待又正说明鼠画的逼真。把猫儿的错觉写得愈活,就愈能烘托出鼠画的活龙活现。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妙用。乐府《陌上桑》中说秦罗敷是个极美丽的女子,其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也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秦罗敷的美貌。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喜欢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县令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
【阅读训练】
1.解释:
(1)漫(2)物色(3)逮(4)踉跄
2.翻译:
(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篇5
高明的小说家也是,有时为了使被描写的对象更突出,更显豁,往往不在主体上一味地下功夫,而是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一些仿佛是非直接的东西,从别的侧面烘托主体,加深读者的印象。古人说:“没色于浓淡之间,遣调在深浅之间,固佳矣。”(注)
古人在这儿讲是的写戏,但写小说何尝不是如此,看似着笔显得又淡又隐,但其效果却变得愈浓愈显了。湖南当代作家彭见明有个获奖短篇小说《那山那人那狗》,其主体当然是为了写“那人”,也就是写老乡邮员纯净、厚重的灵魂和精神世界,但写着写着,作者刻意盘旋开去,把读者引向乡邮员常寄往山里人东家的小姑娘和跟随他爬山涉水的“那狗”。这条狗,被赋予了人的灵性。它太了解老乡邮员对山的那样一种年深月久的痴情。乡邮员老了,它懂得以老人的速度在前面慢慢走;它伴着老人过河,用自己的身驱吃力地抵挡着水流;上岭时,它预先让主人在它的颈上系一根皮带,以便让主人抓着皮带的另一头。这天,它又等着主人系好皮带,也像往常一样,等着和主人喃喃“聊天”。但大般这时由于邮包已转移到一个年轻人身上,而被取消了和它的“聊天”,这让它不禁恶意地看了陌生的年轻人一眼。谁知,年轻人竟驮着主人过了河,它也立即改变态度,温存地用舌头舔着年轻人的手背,同他亲昵起来……通过狗,我们不仅在更深邃的层次上感受到乡邮员老人的善良、至诚和尽职,而且使描写的事物更显得委婉多姿,意味深长,情感浓烈,而主体的形象也更为光彩和丰满了。
还有山里人的小姑娘。以往,由于路途遥远,老人跑邮常常打住在一个小姑娘家里。老人跟小姑娘开玩笑说让她将来做自己的儿媳,不料小姑娘有一次竟问:你儿子的性情像你吗?看来,小姑娘未来的爱人简直要以老乡邮员的秉性作为规格和依据了。这一细节,是由于从另一个侧面和另一个角度来写主人公乡邮员,而且写来细腻入微,传神有味,扣人心弦,因而很好地完成了对主体的衬托、丰富和补充。
艺术中的非直接描写当然不是始于当代,中国古典作品早就将这一艺术掌握在手并将其放大了。
譬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未归相怨怒,但坐视罗敷。
写罗敷之美,不从她本身的姿色实写,而是从旁观者眼中进行虚摹和间接描写,你看行者见了罗敷,不由得放下担子,用“捋髭须”的动作来表示衷心赞许;少年见了罗敷,既艳羡不已,但又用脱帽搔头发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神态,可谓传神写照,惟妙惟肖……
再看清人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在第二回中,从老残游览中的所闻所见来写白妞说书的绝技,堪与《陌上桑》媲美。
注:先说老残所闻。老残游“铁公祠”后,见墙上有“说鼓书”的招贴,随即又听到两个挑担子的说:“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更令人振奋的是街坊茶房的追捧:“他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说书的本事…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一听就会……。仗着他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他又把男方的什么昆腔、小曲等等,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不到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这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让我们未见其人,未观其艺之时,白妞的唱书已在我们心中声态并作、技艺毕现且神韵飞动了。
次说老残所见。老残因耐不住心之所动,第二天就到“明湖居”想看个究竟。然而“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去看座儿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可是看了半天,除了台上摆了张半桌,桌上放了一个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并无一人在台上。这是为何?原来说书时间是在正午过后,只是人们为了争看说书,饭也不吃,早早地赶来了,因而说书前的好几个小时就没有了空位。老残的这一“见”,虽未见其人,但已见其“神”。
这种欲见而又未见的境界还在继续折磨人。好容易等到午后出“戏”,一曲过后,帘子里走出一姑娘来了,接着,台上响起了婉转清脆的歌声,观众想这技艺高妙的少女定是白妞无疑了。但她不是白妞,而是黑妞。且听一个观众道来:“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调子儿都是白妞叫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她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说不出”,“学不到”,虽然很有点玄乎其玄,但比起直接地去写白妞的技艺,前者令读者很有一种美的期待和美的悬念,而直接去写白妞的技艺,可能有呆滞甚至有滥捧之嫌,绝无这种间接描写来得轻灵和给人以美的想象。
篇6
关键词:侧面烘托;古典文学;摹声写人;艺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烘托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侧面烘托的艺术效果由此可窥其一斑,以下从摹声、写人两方面作具体的分析。
一、音乐描摹中的侧面烘托
曲终后环境气氛的烘托 。 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侧面烘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留下了可涵咏沉思回味的空间,极好地突出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欧阳修《秋声赋》作者与童子问答,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这是一种变相的烘托――此环境烘托不因隔人问答而减其效,相反还诱人反顾前景前声.金庸也善用此类烘托。《笑傲江湖》第七回,刘正风,曲洋临终荒山月夜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唯见明月当空,树影在地。”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意境。笫13回,任盈盈奏曲毕,“……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才如梦初醒”。人们沉浸于其中,不知身在何处,本欲何为,正烘托出奏者技艺之超妙。
用听者反应烘托奏者技巧的高超。韩愈《听颖师弹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遂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末二句进一步烘托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诗人受琴音之感起身世之叹,烘托出了性灵上的共鸣。所奏曲子使不懂音律者心驰神醉,无异对牛弹琴而牛流泪,高僧说法使顽石点头.岂真能耶?岂真不能耶? 刘鹗《老残游记》王小玉说书的结尾王小玉启朱唇发皓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象慰斗慰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用听众聆听乐声的身心感受写乐声之美妙动人。刘鹗写闹声稍定,一少年人评以“三月不知肉味’,这都是让听众插话加以侧面烘托。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及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等皆属此类,不一而足。
二、人物刻画中的侧面烘托
篇7
对比和反衬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烘托和渲染
两种手法经常混用,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即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从次要方面下笔,加以修饰和陪衬。烘托又称烘云托月,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从云写起;或为了表现红花的美,反复地刻画绿叶。所以烘托的“托”略带“衬托”的意思。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渲染则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意境,而对景物或声音进行描写。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凄凉、伤感的气氛。
伏笔和铺垫
这两种手法也经常混为一谈。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花》埋下的伏笔。铺垫则是为了突出主要描述对象,先作层层铺写,如同英语语法中的原级(good)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一样。作者先描述其他事物作为原级,然后与主要描述对象进行比较,来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更”或“最”字 。 如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间。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为了表现人心的险恶,作者先从雪峰、冰瀑、哀猿、啼鹃、吼风五个方面来写天台山的险,把天台山写得险恶无比。然而和人心相比,天台山还根本不算险,人心该有多么险恶就可想而知了。写天台山的险就是为写人心险恶而作的铺垫。
象征和托物言志
这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篇8
关键词完形压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完形压强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德国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人在观看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促使人的大脑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满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为填补“缺陷”(完形)而导致积极思维,必然使学生从较低级的思维水平提高到高级的思维水平,从不完美的形到完美的形。把完形原理引入语文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活跃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那么,语文教学中怎么运用“完形压强”原理呢?
一、抓住教材中的“缺陷”(即艺术空白)让学生去填补
1.“缺陷”表现在用省略号的地方
坡诗云:“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探求、发现这“意外声”。省略号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具有大信息的负载能力,我们应善于从研究语言符号的使用与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来领会。如在《变色龙》中,写奥楚蔑洛夫听说疯狗的主人是将军时,说:“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白,这些省略号的“意外声”其实正是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奥楚蔑洛夫掩盖他对初判的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为他若无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护。这样,“变色龙”的性格特征便凸现出来了。
2.“缺陷”表现在含蓄的结尾
为了引起读者的想象,结尾处往往采取含蓄暗示的写法,这样的结束语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让人回味无穷。例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结尾,“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这里的“自然”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学生通过思考便会懂得这里的“自然”既指门外巨画,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情怀——热爱自然、回归自然。又如莫泊桑《项链》的结尾,小说在玛蒂尔德路遇故友,发现赝品的情况下戛然而止,让主人公在备受生活艰辛之后又经受一次精神上的打击,对她的虚容心给以双重的惩罚。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时的玛蒂尔德表情、神态怎样?揣摩一下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将是怎样?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补写《项链》的结尾。这便充分给了学生发挥创造性才能的机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缺陷”表现在侧面描写的地方
中国的诗画同源,那“源”是指:画画要在画面上留下空白,虚设空景,阅读教学中的填补“缺陷”(空白)与中国古代画论中的“虚实相生”理论可谓殊途同归。清代绘画理论家笪重光说过:“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些“空白”的设置,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可让学生用想象与联想去填补,从而最适宜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陌上桑》一文中,表现罗敷的美便采用了这样的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犁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行文没有一字一句在直接描写罗敷美貌,但这种美的感受却又无处不在,它让人遐想给人愉悦,在读者的眼中,罗敷的美不再是单一的,定型的,而是多元的,发散的。文章在使君提出无理要求后,罗敷夸耀自己丈夫仪表堂堂,事业有成来结尾也饶有风趣。这段语言的潜台词便是:“我有这么好的一个丈夫,你算什么!”教师可启发学生设计使君听后的狼狈场景,罗敷聪明的反抗比直接斥责使君来得更精彩、更耐人寻味。
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总之,这个艺术空白不是没有话说,而是有话含蓄不直露。”我们应善于从妙用的虚景中去挖掘丰富的潜台词,去探索作品的真谛。做到歌德所说的“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二、板书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完形心理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用教材;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11-01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给出一些学生易学易用可借鉴的捷径或模式,写作教学定能事半功倍。在学生的词汇量与生活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写的问题上。我认为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现成的教材中学写作。下面将我平时教学中积累与借鉴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
1.从课文中学拟题
拟题,永远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标题也是文章的眼睛,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标题可谓异彩分呈。或直奔主题,气势逼人,如《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我的信念》;或托物言志,巧用修辞《海燕》《丑小鸭》《大自然的语言》;或意境深远,含情脉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孤独之旅》;或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唐睢不辱使命》……
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之时,我着重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抓住文章的"眉眼"让学生明白绘人重绘眼,写文先抓题的道理。学生既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同时我也补充以最新的诗词拟题法,悬念拟题法,修辞拟题法等新颖的拟题技巧,就这样点面结合,在自命题作文课上学生根据平时的训练,随性而作,拟出了很多颇具吸引力的好题目。例如《一碗牛肉面》《项羽新说》《春天就在冬天的身后》《轻叩记忆的门》等许多夺人眼球的好题目。
2.从课文中学立意
意旨犹如作文中的太阳,太阳一出,光芒四射,整篇文章顿时生辉。反之,则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堕五里雾中。作文构思立意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供借鉴的佳作。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余映潮先生曾就此写过文章《一课三学:的作文技法》使我很受启发,此文记叙在前,抒情议论在后;记叙生动细腻,抒情议论生动简明;记叙着眼于表现人或事,抒情、议论借文中故事的意义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从而在立意上以小见大,化实为虚。这种"人生经历+人生感受"的两段式结构是写作的基本结构,叙议结合,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旨,学生易学易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用四次背影的描写,极其自然的体现了在乱世之中弥足珍贵的父子之情。对这些构思精,立意深的课文,在教学时则不必面面俱到,选其最精当的一点与学生共同揣摩、研讨,引导学生悟出"怎样写"的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准相似点,选好依据的文例,快速运思成文。学生经过"借瓶装酒"到"借神骨以创新篇"的历练,很快会有新的发挥与突破。
3.细笔描摩
也叫工笔描画。就是用细腻的手法精细地描绘景物,或刻画人物,使描画的对象毫发毕现,逼真的出现在读者面前。如《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对小山的描写,就采用了工笔的描绘方式,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细看,一笔笔细描。既写了小山银色的白,"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又描写了小山的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写的那么秀美动人,在色和态的描写中写出了静中的动。小山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样",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工笔的细腻描绘,将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与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美融为有机的整体,创造出"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让学生有幸一览老舍这位文学巨擘的艺术风范。这也印证了一句俗语"于细微处见精神"。
4.巧用映衬
映衬是指为了描写某事物,往往特意利用其他事物作陪衬,虚实相生,烘云托月。即使写作的主体形象花墨不多,也会因为周遭的烘托,显得特别光彩照人。如《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要赞颂的是莲,却巧妙地运用了以宾衬主的手法。文题是"爱莲",开篇却不提"莲"字,而是从花的总类 "草木之花"写起,若即若离,本来是"独爱莲",起句偏说可爱的花甚多。可见作者运用映衬手法的笔功,作者没有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出莲的高贵不凡。通过"菊"和"牡丹"二花的映衬,凸显完美高大、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使人魂动神移,心之所向。莲的高洁与牡丹的庸俗一一展现出来。菊与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采取逃避隐居的态度,而莲敢于直面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其高洁的品行与节操。一正一反,自然而然地把莲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其精妙的写作技巧,令人叹为阅止。
更有甚者,有些连主体形象都不描绘,全凭读者依据语境的审美情趣去体验其妙处,如《陌上桑》写罗敷之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文中没有一词一句写"美"字,连相貌、服饰、体态、举止也只字不提,全凭"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了罗敷被吸引,被征服的种种情态来表现,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余地。读者完全可以根据此时情境,作出最妙的审美体验。
5.学习语言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可谓字字珠玑。先说句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和"或许……或许……或许……",《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都给学生们创造了仿写的空间。再说词语,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文美词。例如《老王》中"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镶嵌"二字用得精妙,不说站,不说立,不用伫,也不能用靠,只有这二字能把老王病如膏肓、骨瘦如柴、身体僵直的形态刻画出来。再如社戏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的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了。"其中"回望""漂渺""罩"这些词语都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篇10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定义简单,魅力却不可小觑。古诗人们在创作中将各种描法巧妙运用,使诗歌摇曳生姿,韵味无穷,留下众多的名篇佳作。
一、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因其直接,往往不够含蓄,难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于是诗人们便常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来使对象更鲜明突出,这就是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侧面描写效果极佳的作品早已有之。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秦罗敷,有正面刻画罗敷的装束和人物对话显现她的外貌美和机智勇敢刚毅不屈的性格美,而此诗让人称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侧面描写。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用罗敷周围的人见到她时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点。又如《琵琶行》中,白乐天在描摹了琵琶曲的美妙旋律正面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后,在琵琶曲结束时又添了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连“东船西舫”这物之听众,都受到感染,沉浸在琵琶女营造的“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而“悄无言”,何况人呢。短短两句,侧面烘托,将琵琶女琴艺的高超展现到极致。
二、衬托(正衬、反衬)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为了使被描述的对象更具特色,诗歌中常常用另类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正衬)或对照(反衬),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就是衬托手法。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此诗前两句以“江碧”衬“鸟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红”,青红互为竞丽。构成了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而如此之美的春景,作者却无心欣赏,想着“何日是归年?”这样以乐景写哀情,更能衬出诗人归心之殷切,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三、动静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或一动一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使独具匠心的文学构思与充满哲理的人生思辨统贯一体。
四、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常见于诗歌、绘画、书法中的创造和开拓意境的艺术手法。所谓“实”即据实描摹,是眼前之景,当下之境;所谓“虚”是指虚拟想象,是想见之景,虚设之境。虚境可以是鬼怪世界、仙府梦境,可以是往昔、未来之境。虚境和实境既可以相辅相成,渲染烘托,也可以相反相成,强化主题。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是虚景,十全十美;“今年今日”“我”看到的实景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怅惘顿生。短短四句,以虚衬实,把读者带入无限凄美的意境中,令人怅惘不已。又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二三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中亲人,而是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对方下笔,把自己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五、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感,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因弹劾不法官吏已被贬的“垂死病中”的元稹闻听好友白居易因得罪权贵也被贬,竟然“惊坐起”。这一细节的刻画,维妙维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白居易读后也深受感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六、白描
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避免用秾丽的形容词、繁复的修饰语。正如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白描没有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民歌《刺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猫,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以最少的文字寥寥数语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写出了田家的悲惨命运,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显得十分耐读,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精妙。
七、其它
通过五官感知如听觉、视觉、嗅觉等,视角变化如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色彩对照如明暗、红绿、冷暖等来对客观事物作描摹,在古典诗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