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范文
时间:2023-03-28 17:4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济 全球化 贸易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生产要素跨国界的不断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在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在客观上要求打破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跨国家或地区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或可以实现较大利益的商品,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最终将增加产品总量和生产规模,使各国受益。各国在当代经济交往中,一直在追求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空间先进方式,而且开辟了人类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三、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进程,并为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全球化和区域化都从不同领域和范围推动了上一世纪已经兴起的科技革命进程、全球范围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区域安排内的科技开发分工。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在世界高新技术发展中已成为关键。二是全球化和区域化安排实现了高新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全世界的扩散和转移。三是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主的新技术将逐步与传统工农业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周期。
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深刻的影响。各国、各地区间经济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状况使全球化的进程只能是次优安排附加一系列例外。区域化方式虽然基本上解决了体制内的最优安排,但由于它严格的排它特征,使之与非成员之间又形成了新的贸易与投资壁垒。但从总体上和发展进程上,经济区域化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补充,而且在结果上,区域化最终将促进全球化,已有的区域化实践已经证明,区域化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扩大了成员间的贸易,其进一步的结果是随着相互间市场的开放,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和最优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增加对区域外产品和生产的需求,到这时,区域内经济就需要跨越区域界限与区域外经济交流,或者是扩大区域化的范围以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办法
1.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注意控制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扬长避短,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如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出口以及旅游服务),另方面可以在引进国外较高技术产品过程中争取到一个新技术消化吸收的时间,以开发出自己的新技术产品(如中国的家电业和电脑业)。这样,可以促进中国自身的资本积累和二元经济转型。只要掌握好贸易发展的进程,国际贸易是比较有利而比较安全的。相反,国际资本的流动就不一样。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不使用国际资本几乎就不可能。但是,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分析各类资本的背景和结构。尽量引进比较稳定的资本,防止短期的“热钱”性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冲击。
2.加快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根据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提高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的实力。在明确了国有经济必须重点驻守的产业领域以后,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国民间的民族产业资本。与目前经济全球化中资本过于张扬的情况相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以来甚至改革至今,民间资本仍受到过度的压制。资本受到各类政府机构和过时规章的歧视、排挤和随意浪费的现象依然严重,资本产权的界定工作迟迟难以完成。因此,中国的资本力没有得到应有发挥,甚至在民间资本较快积累起来的地区,资本外逃的现象相当严重。对此,中国倒是应该从政策上重新尊重资本(民间资本),给资本以应有的和合理的生产要素地位,尽快完善资本市场,保护资本所有者的正当权利。以使中国真正的民族资本迅速壮大起来,而能与市场上的国际资本相抗衡。同时,要大力加强相应的基础性经济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宋春艳. 关于经济全球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 2002, (02)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
4、知道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通过前面十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由于学生每天都会感受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但由于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辩证的分析全球化的利弊,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学习障碍,但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重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应对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
【活动】体验经济全球化之制作“iphone7”
1、全班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小组为行动组,一个小组为裁判。每组派代表抽取本组“锦囊”。
2、行动组要在规定时间内,依靠自己“锦囊”中的物品,最大限度的完成任务,裁判组负责监督并计数。
3、活动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不得恶意竞争、不得“闭关锁国”,自觉接受裁判监督。
4、思考
①你所在组(或你监督的组)的情况像是下列哪个国家(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印度 E非洲某国
②你所在组(或你监督的组)的“iphone 7”是如何得到的?交换还是制作?为什么?
③如果以获得“iphone 7”数量多少作为判定胜负标准,你觉得是否公平?为什么?
④(发达国家专做)你认为,在此次活动中,你所处地位如何?
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贫富差距 思考
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其已经渗入到了各行各业各个方面。而由于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的科技进步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这也就使得贫穷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得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内部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的缩小。下面我们就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
一、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西方的学者看来,经济全球化是多元的、多维的发展模式,是促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元素。从人类的进步来看,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科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的经济效益增长,使得全球的经济处于一种快速的增长过程中。对于大多数的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其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就能够在大多数国家中脱颖而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全球化经济体系,使得国家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国家的竞争力快速增强。就拿中国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很大的成果。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从以前占全球经济的2%提升到11%,成为了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经济体。而随着中国总体实力的提升,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在不断地提高,人均国民收入较之以往也有了飞跃式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GDP与GNI对比: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取得成果非常显著。金融风暴给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迅猛,中国的国力没有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停滞不前,而其他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这也说明了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契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仍在迅猛的增长,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减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二)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全球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之后,富国更加富有,穷国更加贫穷,全球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对于贫穷国家来说,其经济在全球化之后陷入了历史最低点,而发达国家的发展仍然迅猛,这也就使得其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而言,这是一种货币与资源交流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掌控的资本全球化运动,其结果必将是资本的胜利,而不是全球的经济同步增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跨国企业将资本和经济与世界同步,达到了利益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但是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只能够在其中扮演者输家的角色。因为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他们通过对全球的科技、信息、资本进行垄断,从中赚取巨大的利益,这样的经济模式形成一个个循环,从而不断地拉大全球的贫富差距。
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措施
(一)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经济全球化在新时期只会愈演愈烈,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发展中国家正确的面对方式就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全球化经济的竞争中,根据本国家的特点与优势,全面分析全球化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的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发挥本国的优势,改善本国的弱点,积极地迎接挑战。只有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经济中去,发展中国家才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出自己国家的优势,才能够不断地缩减贫富差距,从而带领国家走上富裕的道路。
(二)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具有密集的人口总量,这也就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这也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主要参与模式。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单一,而且科技含量低,导致了其产品的附加值低,获得的收益小,受到发达国家的调控力度大。而发展中国家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力发展本国的科技,对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本国的在全球化经济参与中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增加科研经费,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走向富裕之路。
(三)重视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获得有利的发展环境
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分组合作;有效性研究
下面就将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做一介绍。
一、动态分组
优化分组方法的关键就是建立一种动态的分组机制。这种动态一方面体现在可以定期让组内成员交换自己的角色,轮流承担研究过程中的规划、计算、整理、表达的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在各个领域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通过调整座位,构建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合作小组,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相近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分类管理,也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
二、合理引导
建立分组合作学习,是更注重学生的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利用“问题串”模式,很好地实现合理引导。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串既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环环相扣,不断地利用已解决的问题来研究后继问题,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实现小组的有效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的突破权交还给学生自己。例如,在讲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一节,教师引入新课,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之后,完全可以给出下面三个问题:
1.对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2.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全球化,面对文化全球化,青年人如何自觉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3.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
‘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以中国为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回顾,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及其本质。同时,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因而,能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清晰明确。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注重从开放性和发散性方面去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体验“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就感。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使设计的问题让组内的中等生能提出大致的解决方案,学困生能提出具体的细节问题,学优生能及时地总结归纳,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思考和收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引导者又是协调者、调控者,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合作找到解决的方案。
三、有效讨论
分组互助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小组讨论,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有两种讨论是低效的,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竭力避免的。一种讨论是:一堂课从头到尾多次讨论,由于设计的讨论过于密集,课堂时间又有限,使得每一次讨论都没有深入进行,浅尝辄止,没能实现真正的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习惯和热情;还有另外一种就是:问题一提出来就立刻要求学生讨论,学生还没有读懂问题,也没有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拿什么去和别人探讨?这两种讨论都是走形式,花架子,是无效的讨论。因而,我们每堂课,一般设计两次讨论。如,高三复习课,一次讨论是学案中的基础知识自测部分,上课开始先公布答案,然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纠错,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一次是课堂中的讨论,一般针对的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理解拓展、联系应用,这类讨论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对于该问题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但是存在一定的争议,讨论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讨论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这才是有效的讨论。
四、正确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的评价更是能激发和促进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兴趣。正确的评价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的对象,二是评价的内容。评价对象是指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小组及小组内学生的评价,同时也要有小组内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是指教师既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这两类评价,可以通过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细则的制订,形成一定的奖惩措施,进行评价计分。在制订评价细则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公平性、鼓励性、民主性的原则,使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激励和制约。同时,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吝啬赞美性的语言。
篇5
关键词:经济秩序变革;国际经济法;新趋向
一、引言
全球经济秩序变革,是指为了使世界经济整体进行有规律的发展变化、为了使世界各国公平地合作交易、为了使各国获得正当的权益而建立的运行机制[1]。国际经济法的出现,就是为了防止世界各国对于世界经济贸易的干预,从而制定一系列的单边国家、双边国家条例,或者多个国家之间的条例合约。国家在国际生活中,经济之间的交往无处不在。为了加强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对于世界经济秩序改革和国际经济法的新趋向的研究必不可少。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经济关系带来了紧迫感,国际经济法的调整是必需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经济全球化变革的这一机遇。
二、全球经济秩序变革的历程
(一)全球经济体系的调整
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地发展,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并没有那么显著,出现了长期以来经济缓慢发展的现象。一战以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英国实力大大减弱,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战争的影响,国家工业受到极大打击。随着这种形式不断持续,推动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不可避免。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有所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到达危险边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二战以后,英美等发达国家进入了战争后修复时期,无暇顾及中国等亚洲国家,亚洲国家趁此空隙不断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的经济发展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全世界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力[2]。一些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世界经济贸易法律秩序逐渐有了自己的话语权。特别是21世纪的中国,印度等国家,在近几年大量引进外资,使国家的经济能迅速融入国际市场。
(二)国际货币不断演变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且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等同于黄金。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的主要经济没有减少,但是出现了少数人集中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因此美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受到波及的是海外在美投资人员,他们在美的一切投资即将受到贬值。这次危机没有对美国的金融造成实质上的影响,却彻底改变了美国金融体制,美元、日元、英镑等货币受到了冲击遭受贬值。在近几年,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获得相应的投票权,而以中国为主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正在不断往国际化方向发展,人民币国际面临着巨大机遇。
三、国际经济法的新趋向
(一)增强影响力和约束力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变得更为重要,各国的经济往来都是互利互助,。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互利双赢”成为国际上一种新的形式。因此国际上需要制定大大小小的条约,用规范的法则来约束不良的行为。国际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传统的国际商贸关系范围加大,并且扩展到多个领域中。比如服务贸易行业、金融贸易行业、技术贸易行业等领域[3]。随着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范围变广。国际经济法也不断地趋向具体化,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运作规模。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大,欧盟等贸易组织也不断地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总而言之,国际经济法将不断地完善,它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将不断地增强,它将越来越具有权威性。
(二)加深各国相互合作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不断加强合作关系。国际经济法让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了影响,那么与它有经济往来的同盟国家必定会受到大大小小的波及。国家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每个对外开放的国家内的法律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为了加强市场化的改革,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同盟国之间应该对各自国内法律作出调整,以达到双方合作的需要。
(三)国际经济法和国内法律的渗透
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使得全球经济法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国际经济法的更新使其自身更具有权威性。各个国家为了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接轨,因此国内制定相关的法律要和国际经济法接轨。国内的法律逐渐和国际经济法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国家实力越强,在世界的地位越高,那么相对应的它所制定的国内法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际经济法的制定。如果有些成员国国内制定的法律和国际经济法相冲突时,其必定会修改国内法律,使他们相互融合。
四、中国面临的挑战
我国经济法深受经济秩序变革的影响。在现实中,这种影响从表层上看是借助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中国经济法可以通过吸收、借鉴其他经济法实践经验来提升自己的内涵。从深层上看,则表现为中国经济法通过回应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挑战和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由于金融活动的趋利性和投机性,我国从事国际金融活动面临巨大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的金融公司必定会受到国外金融行业的冲击,甚至会导致国外金融业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这样一来,不仅导致我国国内金融市场被分割,还会导致较小的金融公司因为竞争不过外来的金融企业,而面临倒闭。在全球化经济秩序变革中,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和冲击较大。其中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地位上的国家受到冲击。
(二)由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的关联和依赖增强,我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经济危机问题
跨国公司的进入,存在着控制我国某些产业产生威胁的可能。经济全球化变革必然会导致国外企业涌入中国市场,这对我国企业来讲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加大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压力。
(三)经济全球化的变革,是我国面临人才流失的威胁
人才的供应不足成为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外企业为了留住人才,提高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自身经济实力。我国的根本性措施是依靠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综合国力来抵御经济风险的侵袭,而经济法的积极回应则是维护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制度性方案。
五、我国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使用法律解决贸易争端
目前来说,我国的国际贸易纠纷解决机制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远远落后于欧洲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应该敢于拿起国际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我国对于世界贸易纠纷的法律建设工程应该投入大量精力是非常有必要的[4]。应该努力研究世界贸易各种规则并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法解决世界贸易争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减少损失,以此来维护我国国家。目前我国国内法律相对来说也是滞后的,必须加强对国内法律的修改和补充,以此来适应于全球经济法的法律法规。我们国家还应该加强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在国际法规的制定中应当积极参与和表现,做到真正公平合理地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的制定
在经济全球化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还是比较低,影响较小。在传统的世界经济贸易体制中,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中没有权利,要听任强国的摆布,发展中国家往往很难实现和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我们要摒弃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发展中国家要想保证自身利益,就必须在国际经济法的制定中积极主动,制定的国际经济法要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强调一切国家都有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三)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科技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有不断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建设,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才不会受到影响。首先我们应该鼓励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以及加大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大大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使他们为我们所用,为危机的发展重建积蓄力量;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去竞争去发展;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我国教育事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来说较大,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我们应该加大对专业性人才、技术性人才的培育,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
六、结语
在面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和世界经济法的新趋向,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但全球化经济变革,也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无论是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还是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都能通过变革改变国家命运。身处变革浪潮中的中国,应该加大法律的建设,不断摈弃陈旧的法律法规,不断地更新法律、不断地进行探索。另外,我国还应该不断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经济法的制定。在全球化经济变革中,中国要抓住机遇,使全球经济秩序变革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国际实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洪莉萍.试析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的国际经济法新趋向[J].国际商务研究,2014(04).
[2]许国强.试析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的国际经济法新趋向[J].法制与社会,2015(10).
[3]杨文玢.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法发展趋向[J].法制博览,2016(08).
篇6
关键词:会计体制 国际化 挑战
一、会计体制国际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会计体制的国际化,才能为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做好更充分的应对准备。而了解某样东西的最根本的方法无非是追本溯源,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总的来说,在二战以后,国际经济贸易和跨国投资贸易的不断增多,金融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会计方法的国际性促使了会计体制国际化的产生,以往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能满足世界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了。为了顺应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体制国际化顺理成章产生。现在所说的会计体制国际化,是根据国际经济的发展需求,为了实现国际间的会计行为的统一规范,要求各国将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逐渐使用在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管理的执行中。
二、会计体制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会计体制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迅猛的当今世界,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运都紧密地连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脱离世界市场去寻求自身的发展的道路是行不通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紧密相连的世界经济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动荡的发生,往往会深刻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格局。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中愈发重要。会计体制走上国际化道路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必然产物,这已是大势所趋,已成为客观事实。它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面对的课题,这是一个国际之间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协调实质上关乎各国的经济利益。通过协调,可以减少和逐步消除各国间会计行为的差异,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意味着更多利益的获得,地位的高低与利益的多少成正比关系。
(二)会计体制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经济的一举一动也影响世界经济的格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我国在享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权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的责任。而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并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去参与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当中。
(三)会计体制国际化的意义
1、会计体制国际化便于国际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处理。结合我国实情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到我国会计准则中,再根据会计准则去处理各种事项,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争议,有助于提升办事效率,促进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
2、会计体制国际化符合跨国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同国家间在相关政策的规定上也是有所不同,企业在跨国经营,遵守的是这个国家的政策规定,有可能导致母公司和子公司债权人和股东产生利益纠纷。会计体制国际化采取国际惯例来提供会计信息和进行利润分配,大大减少了跨国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双方的利益纠纷。
3、会计体制国际化有助于我国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体制国际化势必会培养出一批在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都能熟悉掌握的现代会计专业人才。这批具有国际标准的专业会计人才,一定会使我国会计事业百尺竿头,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进一步。
三、我国会计体制的现状
(一)我国会计准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在与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相比下不难发现我国会计准则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解释模糊,可行性低,这些问题常常使我国的会计准则被他人随意操纵,以此来欺骗社会,牟取一己之私利。若长久这般下去,便会助长随意操纵会计准则的不正之风,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我国会计准则概念结构和会计体系存在着不足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某些发达国家以及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之间存在区别是:是否建立了完整统一的会计概念结构。在未能建立统一概念框架的情况下,我国只好采取将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层处理的方法来完善会计准则,因此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行的比较缓慢。除此之外,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不齐全和会计准则的低制定效率也是我国会计体制国际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四、我国会计体制应对国际化挑战的策略
(一)适度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特色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环境存在着差别,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实施方法也是不同的。各国的会计环境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形成,我国的更具独特性的国情要求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去进行。但在这里强调的是“适度”,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上,若是只看重我国的国情,那么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成效甚微。同样的,也不能彻底忽略我国国情而将会计准则全盘国际化。总而言之,我国特色与国际化两者都不能过于偏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二)尽快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
在无数资本供应者和需求者的眼里,资本市场中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它是企业权益,债务资本的主要来源。会计准则国际化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开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规则涉及面积极广,它的主体不仅要遵守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还要接受我国监证会的监督。投资者的利益可通过一些规范必要的诉讼途径来保护。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建立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不仅能够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脚步,而且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体系
增加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最主要目标。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各种条件的保障下进行。制定一套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则是这个目标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我国的会计准则从1990年开始起草,在2006年得以颁布。在这些会计准则上看,无论其内容或形式,都与国际惯例趋同,有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子。但是,我国具体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距,这会导致我国在世界经济的交流中处于尴尬处境。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准体系则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会计体系的国际化除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层面,也就是国内会计服务行业市场的开放。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具体开放时间表已经列出,这是我国CPA(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一个巨大挑战。我国的CPA大多数是通过会计资格考试而进入到CPA行业当中,从业时间短,工作经验也存在不足。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还未能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平。我国CPA行业的门槛应该得到提高,同时,应加大对执业CPA的业务水平及道德教育等培训的力度。
(五)建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
一套制度制定得再如何完善,若没有有效的得以执行,那也只不过是几张废纸。制度的规则是一致的,因为制度是死的。然而制度会因为实施机制和行为者意识形态的差别产生极大的变化。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是真正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主要要求,会计准则执行机制行之有效,才能让会计准则发挥应有的作用。若果没有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我国的会计体制永远也不能达到真正的国际化,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保证上、法律协调上和人员培训上。准备工作若是不充分,有可能导致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的失败。
(六)积极主动参加国际组织的会计活动
近些年以来,虽然我国连续参加了国际组织的各种会计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国际会计组织中所受到的关注甚少,影响也不大。这和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其不符。因此,我国应反省自身,不断提高我国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水平,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参加国际性的会计活动,扩大我国在会计组织中的影响力,得到国际会计组织的了解和重视。
五、结束语
我国的会计体制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 就是我国会计体制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但不管怎样,在应对国际化挑战的过程中,我国始终要坚持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国际化的原则不能改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思考其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加快我国会计体制国际化的进程,促进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秋.我国会计体制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J].经济观察,2011(11)
篇7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对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全球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在2008年“中欧企业与商会国际论坛会议”上,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年5.8万亿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美元。2008年,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因次贷危机缩减进口等因素影响,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而电子商务因其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显示出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机会、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桥梁。
一、全面认识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一经诞生就以超常的速度发展,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也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从微观主体的影响:
1.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双方的新要求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式的商务交易模式,摆脱了展示柜与谈判桌,使商务交易变成了一种“点到点”“、站到站”的商业数据互动,但是,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并不是想象中由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自己公司的网站,全世界买家就能搜寻到该供应商的产品,而后发出查询、询价、要求样品等直至签定合同、安排货运、收付货款等等如此简单。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家和供应商有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只有把双方的目的有机地连接起来,贸易才能展开。同样,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优化国际贸易进程也必须将买家和供应商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通过互联网,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软件,服务和相配套的流程将其相互连接,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买家必须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产品及公司介绍展示在互联网上:而买家必须将供应商的信息收集、编辑成通用的形式以做比较,这样才能让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作出更好的贡献。
1.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虚拟公司的出现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2从宏观方面来看:
2.1电子商务要求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的完善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
论文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它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领域是最早感受到电子商务影响和;中击的领域之一。世界各国、WTO和世界其它一些经济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极为关注,探索我国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大潮中如何应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对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全球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在2008年“中欧企业与商会国际论坛会议”上,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年5.8万亿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美元。2008年,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因次贷危机缩减进口等因素影响,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而电子商务因其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显示出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机会、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桥梁。
2.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和贸易方式改变
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先有了产品再寻找顾客,卖双方基本上是用电话沟通、邮寄产品目录、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等方式交流意见和建议。而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产生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即采用电子手段的市场营销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电子营销。而后者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国际贸易营销的重要方式。
另外,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不同,主要表现为:(1)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换方式来达成和进行国际贸易交易:(2)国际贸易流程改革。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文件)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改革,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方式。
2.3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管理和监管方式改变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根据已有实践,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的国际贸易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商品配额电子招标(2)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3)海关网络化管理(4)进出口商品电子化检验检疫管理(5)外贸企业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从监管方面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推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国际贸易的管理上加强电子商务的应用如出口商品配额的发放、电子报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等方面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使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二、我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对策
对中国来说,如何更前瞻性地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更好地利用国际电子商务这一新的方式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大力推动出口贸易的增长,也是政府、企业界和相关各方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中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鼓励信息技术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
继续完菩相关工程建设,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积极支持和鼓励公司或个人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适用先进技术,对从事信息技术开发和经营的公司或个人给予税收的优惠积极推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族的电子商务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首先,应密切关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及时总结问题,为政策出台做好准备。其次,在政策的完善过程中应注重评估经济影响。再次,应注重和已有政策法规的衔接问题。最后,应和国际上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接轨,使中国的政策、制度规范化。现行国际贸易法许多规定不适用于电子商务方式,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围绕电子商务发展及相关的网络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应加快现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及时制定、出台新的贸易法规。
第三,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企业是推行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保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具备必要的决策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资金能力。中国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不足,要继续推进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育和培训,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建设,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断充实和提高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综合能力。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
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各国加强了对话与合作。我们可以吸收学习国外发展成熟的相关经验,逐步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如针对我国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安全技术不够完善,可利用国外的电子商务技术及设施,发展国际业务。事实上,这些对话活动不但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条件下新贸易规则的制定,决定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加强了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各国电子商务的国际性。
篇8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几天,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具体到每个单位的发展来看,财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墨守成规不仅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更会造成企业发展的隐患。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财务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要思考如何以更为高效、有效的方式,对企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其中的无形资产方面;另一方面,如何提升自身素质,成为适应时展的财务工作者,这些都是财会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经济下企业财会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对财会工作发展的创新途径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对新时期企业财会管理发展做出有益启示。
一、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其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经济全球化,产品跨国贸易频繁,资金与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分离;其二,新形势下,企业的价值更多的在无形资产中显示,有形资产是我们日常可见的办公设备、厂房等,无形资产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文化等无形方面,对于无形资产如何核算管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其三,电子商务的大范围普及与推广,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也对资金安全提出了新的质疑,增加了财会管理的工作量;其四,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开阔的市场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发展的难度。
在这样的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的财会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以往不存在的或者不能构成威胁的因素都将引起注意,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财务管理对象多样化,由单纯的可观可感的有形资产管理到日益丰富的无形资产管理,以及由于贸易渠道、范围的扩大等都造成财务管理对象日益多样化;其二,管理观念、手段更新速度引起注意,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在企业发展中往往会发生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陈旧等问题,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及加快更新速度,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需要更新解决的问题;其三,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开展如今已经越来越普遍,随着电子贸易的增加,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熟悉电子支付流程以及交易的全过程,保证资金安全和贸易的正常进行。
尽管新经济背景对于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或者说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都带来的诸多挑战,使许多矛盾暴露了出来,但新经济形势促进了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与提高,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因此企业在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时首先要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将其看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借势发展。
二、企业如何应对新经济形势的挑战
(一)全面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素质
财会管理人员是财会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全面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素质具有决定性意义。从一个角度来说,财会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是阻碍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人员素质有重要意义。
所谓全面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素质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专业知识素质、必要的技能素质,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的相关知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保证财会管理工作者能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把持住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经济发展变得复杂的时候能够用扎实的基础把持住应做的事情;在必要的技能素质方面,主要是指经济工作者应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充电与自我更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掌握新的财会管理技能等,与时俱进发展自己;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相关知识,就是指财会管理则会要随时了解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除了上述财会管理者必要素质的提升以外,财会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仍也是需要注意之处,且是财会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升既是相关人员自我提升的方向,也是企业安排相应培训的方向。
(二)对财会管理理念与形式的创新
以往的财会管理工作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对于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在新的时期,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财会管理工作者既要加强对有形资产的管理,同时也要关注到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所能创造出的价值远大于有形资产,尤其是当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灵魂与动力的时候,绿色、节能、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是当前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于知识、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这些都需要财会管理者将之纳入财会管理工作范围。
篇9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挑战
1 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浪潮中去,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寻求自身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将加入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成本和障碍,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是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事,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因为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这一过程,各国间的会计差异逐步消除和减少,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得以提高,也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因此,谁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之争将决定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2 我国会计体制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
2.1 尽快建立健全资本市场
在很大的程度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主要地依赖于公开的资本市场。企业的权益、债务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有无数的个人或机构投资者。独立的资本供应者和需求者都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找到机会。如果会计准则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那么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就能把资本的供应者和需求者连接起来,还可以增强资本供应者对需求者提供信息的信心。而且,资本市场规则涉及的面极广,资本市场的主体除了遵循我国财政部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外,还必须接受证监会的监管。证监会有绝对的权威通过一些规范和必要的诉讼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总而言之,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会计准则可以获得诸多潜在利益。首先可以降低跨国界提供信息的成本;其次,能降低信息使用者的分析和评价成本。其结果是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降低了资本成本。
2.2 制定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目的是增进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理解性。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于1990年开始起草有关会计准则的草案,1998年10月成立了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并于2006年2月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些准则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国际趋同,有着国际会计准则的烙印。然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具体条款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修订完善已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研究制定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准则体系,适时制定出台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规范朝“准则控制”方向发展。
2.3 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机制
完善的自律机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为此,需要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充分利用国际会计公司的优势,在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与国际会计公司联合的同时,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内事务所或会计公司;改善CPA(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充分发挥中注协及各地方注协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努力提高国内CPA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增强CPA的风险意识与法律责任意识。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
2.4 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
会计的国际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会计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在国内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问题上,我国已列出了具体的开放时间表,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CPA)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规定模式是以原则为导向的,这也对CPA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我国CPA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CPA是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而进入CPA队伍的,他们从业时间短,执业经验不足。我们应加大对执业的CPA业务水平和道德教育等全方位培训的力度。对后备力量则要改革考试选拔制度,比如考试内容方面,可考虑适当地注入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经验的考核。
2.5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
由于制度具有相互依存性。任一特定的制度安排的效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即使构成制度的规则是一致的,但围绕着这些制度的实施机制、行为准则和行为者的意识形态在细微而重要方面的差别将会导致制度的极大变化。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不然即使我国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也不能说明我国会计已经完全国际化。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对于国际会计准则不是简单照搬的问题,必须加快配套制度的改革,如果不从组织保证上、人员培训上、法律协调上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招致改革的失败。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调通过重罚,加大造假成本。抑制准则执行者造假行为,即通过挤压的方式逼迫报告提供者和报告使用者的利益趋向一致,以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
3 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3.1 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篇10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原因;我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那么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呢?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发展转变。
宏观调控力度不当、房地产市场失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等问题也是造成全球性金融风波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它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公司)和雷曼公司的债券;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的;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资银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二、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各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才能真正改善长期国际收支的状况,确保自身不受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市场要做好准备和试点,应该采取谨慎的步骤和策略。就目前形势看,次贷危机对中国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受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央行对此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7年3月起连续6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以期降低通货膨胀率。2008年中国应该继续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在治理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