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范文

时间:2023-03-31 14:3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

篇1

心灵深处的伤感,是开心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屏幕里的动画片,精彩的情节,逼真的画面,打破了我心中的平静,伤感也随之而来,为什么?我已经上初中了?为什么?我已经13岁了?小时候,总是喜欢看动画片,《神奇宝贝》、《西游记》的诱惑;《铁臂阿童木》的科幻……都已经消失了,我发现,动画片已经离我越来越远。妈妈说,你该看些教育片,你已不是儿童,同学说,你该看些武打片,你已不是儿童,动画片太幼稚。我伤心,动画片真的不适合我了吗?

心灵深处的伤感,是我该疏远有趣的动画片了。

心灵深处的伤感,是静静的打开窗户,抬头看着漆黑的夜空,闪烁的繁星,皎洁的白月,让我心旷神怡,一阵风吹来,放眼望去,星星好多啊!但不久,伤感也悄然而至,为什么?我已经上初中了?为什么?我已经13岁了?小时候,总是喜欢看天上的繁星,和妈妈一起数星星、唱歌?,《小星星》的优美;《123》的有趣;《小蝌蚪找妈妈》的童稚……都已经消失了,眼前的繁星也陌生了多少,多得让我心急如焚,妈妈说。你该学会独立,你已不能再和妈妈一起数星星,看星星。同学说,你该学会深沉,你已经长大了,数星星真无聊。我悲哀了,星星,一个多美好的字眼呀!

心灵深处的伤感,是繁星,它让我明白,我该抛弃美好的数星星了……

心灵深处的伤感,是倚靠在床边,听广播里的故事,动人的话语,动听的语调,让我心神向往,但不久,伤感也流淌在心中,为什么?我已经上初中了?为什么?我已经13岁了?小时候,总是喜欢让妈妈给我讲故事,我会认真的倾听,《灰姑娘》的曲折;《皇帝新装》的可笑;《拇指姑娘》的离奇……都已经消失了,耳边的声音已渐渐模糊,但心里却再回响。妈妈说,你该学会独立,你不适合听妈妈讲故事了。同学说,你该学会自己看书,故事书不适合你,不要看了!我难过了,听故事的美好已远去了。

篇2

一、从课题导入

现行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时代感较强,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此,我们完全可以从题目直接导入而不必故作高深。如讲授《奇妙的克隆》一文,上课时,我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出“克隆”二字,同学们马上兴致勃勃。我趁机提了几个问题:你对克隆了解多少?假如我们班来了一位克隆专家,你还想向他提出什么问题,希望他怎样给你解答?从而很快就明确了学习目标,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从作家作品导入

对于教材中所收录的一些名家名作,我们完全可以从作者或作品本身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完成有关文学常识的知识学习,又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执教《风筝》一文时,我便直接从作者鲁迅导入: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稍作总结后说道:“说到鲁迅,人们总爱想到他的横眉冷对,想到他的无情嘲讽。但你是否想过这个斗士也有着满腔柔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伟人的另一面,感受一下他的常人情思。”

三、从体裁导入

教材中有些篇目的体裁特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那么,我们便可以从体裁导入,既可突破重点,又能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切入点,顺利进入下面的学习。《皇帝的新装》是一则童话,该怎样让学生对“童话”这一文体特征有初步的把握,以指导对文本的学习呢?我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播放一则动画片,使学生对童话有了初步感知,从而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

四、从有关的逸闻趣事导入

篇3

关键词:多元化;兴趣;口语交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66-01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来自英语课堂的口语教学,口语教学的内容、授课方法影响着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兴趣又影响着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口语教学要多元化,避免教学活动的单一、枯燥,要把学习英语与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结合起来。英语口语交流内容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符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彰显英语学科的魅力。

一、课前准备: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在教学中增加生活元素,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虽说是课前布置预习内容,但学生们不会觉得是去完成作业,而是在玩乐。

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My family》的词汇中,有关家庭成员称呼: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ma, grandpa,授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同学们探寻有关的英语称呼。现在的小学生能够从接触的影视资料、动画片中听到或学到一些有关称呼的英语表达方式,如:dad、mommy、aunty、granny等,在学习这些称呼用语时,布置任务课下寻找这些单词。学生们会很乐意去寻找,去总结,去展示表现。以旧带新,告诉学生们这些词的书面语,学生学会了新知识,之后会学着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使用这些单词,进而培养英语口语能力。这样就为英语单词的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降低了讲解单词读写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英语口语交流内容是在生活中学生们曾经接触到的,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会发现,学会这些英语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很有用处,这样就会乐意大声读,去交流。课前通过学生们对这些称呼的英语表达方式进行寻找,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产生求知欲望,为英语学习及口语交流打下基础。

二、课堂交流:调动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兴趣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接下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调动学生们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话操练,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让学生将学习内容领会理解。在活泼欢快的氛围中,通过游戏互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教学中,本单元主要话题是谈论房屋、住所和居室及房屋内物品的陈列。课文通过学生熟悉的三只熊的趣味故事帮助学生理解There be...句型。对There be...句型的用法理解后,为了达到熟练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运用there is, there are进行句型操练,也可以让学生们用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对话交流,谈论物品陈列,用英语进行交际。

课堂交流活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每个学生都想在同学面前露一手,在展示之前,会很用心地集中注意力把相关句式读好,读准确,会尽量避免出现口误。此过程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得以优化,实现高效。

三、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复述所学内容实现学以致用

课堂上学生们已经把教学任务掌握得较透彻了,要想达到熟练乃至学以致用,少不了课外延伸。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根据课堂所学,进行一分钟的英语讲坛free talk等活动。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中的 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引导提问:Who liked new clothes? (The king) Who was clever? (The boy) Who was foolish? (The king and people in the street)。在老师引导下要求学生用英语回顾复述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进行口语锻炼。以趣味故事为基础,巩固对过去时态(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提升了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使用口语进行交流,培养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们用英语进行asking questions, greetings, talk等。在课堂掌握的基础上,课下进行弥补并根据个人的能力达到符合自己水平的口语延伸。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培养听说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开动脑筋,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把握好课堂节奏,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添生活元素,运用口语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好口语交流,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学习和使用,实现口语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虽然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还是被边缘化,但是随着中国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被译介的势头越来越旺,人们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与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相比,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并不多见。据万方数据检索结果,2000年至2010年,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学位论文约98篇,学术论文近100篇,论著就更是屈指可数了。本文作者对这些论文和论著的翻译研究视角做出了总结或综述,随后提出了一些新视角,以期对未来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者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现有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视角的综述

上述论文和论著运用的研究视角主要可以分为类:第一类是对翻译家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第二类是对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第三类是对儿童文学翻译原则、策略、技巧的研究;第四类是结合文学、哲学、美学的理论而进行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第五类是儿童文学译本的个案研究或比较研究;第六类是从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对中国的儿童文学的影响角度进行的研究;第七类是从译者、读者的角度进行的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第八类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的研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新视角

近年来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多数属于结合文学或哲学的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审视或诠释,其实,我们不妨从以下六大视角为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翻开新篇章。

第一,按儿童年龄分段的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蒋风认为:一般情况下,儿童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而且年龄越小,特殊性越大。[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表现为感知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其中处于感知运算阶段的儿童的语言还未形成,而从前运算阶段开始,儿童的语言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能用表象、语言以及符号来表征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由此看来,不同阶段的儿童对儿童文学语言有着不同的要求。西方工业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儿童年龄分段为:婴幼儿期(0-3岁),儿童初期(3-6岁),儿童中期(6-11岁),青春期(11-20岁)。[2]

我们把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进行分类归纳,例如,把适合婴幼儿听或读的归为一类,然后根据这些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或对儿童文学语言的总体特点进行宏观的研究,或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等方面进行微观的研究;把适合3-6岁儿童的译作归为一类,如把《灰姑娘》,《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青蛙王子》等归为这一类,并对它们的语言结构等微观层面以及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此类推。

第二,按儿童文学体裁分类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被定义为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体裁包括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和儿童影视等形式。我们可对某种体裁的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系统的研究。如研究寓言翻译,以《农夫和蛇》,《狐狸请客》等作品为对象研究伊索寓言的翻译;如研究童话翻译,以《小红帽》、《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糖果屋》等为对象研究格林童话的翻译,以《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为对象研究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如研究儿童影视翻译,就是研究跨媒体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影视的流行,打破了传统的儿童文学翻译从文本到文本的局限。如外国儿童故事被拍成电影后,影屏字幕是改编后的文本,影屏字幕的翻译值得研究,例如,最近几年比较火的动画片《美食总动员》、《加菲猫1》、《哈利·波特》、《功夫熊猫1》、《功夫熊猫2》均可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功夫熊猫2》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译者更是受到了译语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字幕翻译中出现了很多体现中国文化语境的词汇,如China翻译为“中原”,soothsayer翻译为“羊仙姑”,Nice翻译为“给力”这个时尚流行语。另外,翻译配音和外语发音的口型是否大概吻合也是值得研究的方面。

第三,按国别分类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文军较早有这方面意识的萌芽,但他只对抗战时期我国对苏联等主要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数量作了不完全统计。[3]至于每个国家被译介的作品中,包括哪些体裁、涉及到哪些作家和翻译者、对抗战时期的我国产生了何种影响等并未能论及。李丽按洲别(亚、非洲,欧洲,西欧,中、东西欧,中、北欧,美洲)和国别把我国1911-1949年期间翻译的外国儿童文学的数量进行了不完全统计。[4]26-33但笔者认为,她和文军一样,只做了初步的数量统计工作而已,并且只涉及到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其他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怎样,我们也可按国别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第四,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我国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远远超过对他们的儿童文学理论的翻译,而对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则几乎空白。其实,对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反过来会很好地为我们的儿童文学翻译服务,也帮助我们了解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些现象。如,我们不妨对李丽翻译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声音》进行研究,可能就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性别意识。

第五,对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不是直接从源语文本翻译而来的,而是从英语、日语等转译过来的。例如,1898-1919年期间,梁启超译的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就是由日本森田思轩的日译本《十五少年》转译的;包天笑所译的《馨儿就学记》、《苦儿流浪记》等也都是由日文转译的。[4]246-314那么转译过程中所造成的文化语境等的缺失如何弥补等问题值得研究。

第六,国内外对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及影响研究。域外儿童文学的大量引进,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家们针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进行了交流,多数认为堪忧。[5]笔者认为,好的东西我们应该“拿来”,但我们不能老“拿来”,老研究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其实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实力挺强的,挺受儿童喜爱的,如郑渊洁的作品就是典型。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中国人自己或外国人对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呢?比如,也从诗学、赞助者、语言、译者主体性等角度着手研究,说不定会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更大的“出口”之门找到秘笈,到时作家们不再为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