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的感受范文
时间:2023-04-06 10:0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试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啊,我的眼睛没看错吧!我的数学卷从九十多一下子降到74分,我忍不住要流下眼泪,泪珠不断在眼眶里转,我的自信,一下子消失了,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我不断地查找到底是哪里错了?因为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竟然只考了74分,最后我找到了英音因为自从上次我的期中考试总分只得了五名,然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学习,整天只想在网易放松还要当自己落后时,我感觉许多老师好像是在指责我骄傲了,可是我可以肯定,我没有骄傲,我觉得那次没考好的原因是考试前我生病了,考前都没有怎么复习?本来自己对那次考试,抱有一定的信心,可是,没想到......
我感受到同学们好像在嘲笑我退步了.
他笑的感受,有快乐与悲伤,但是,弄好了,不会有人是快乐的吧还是拖着自卑,消极的心情。
篇2
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完全惊呆了应为我考的不理想,我才84,我仔细检查了一下,原来有几道题明明对了,可是就一个字错了,那道就全错了,要不然我最少也是90。
通过这次考试。我感受到了,不要把语文看得太轻,即使字错了,你这道题就全错了。所以我今后一定要多背、多读、多写。只要书读多了,读精了,就一定能考好。
语文是我们中国人必须学会的国语,我现在的排名是全校400多名,我决心,等期末考试完了,我一定会去300多争取到200多。
篇3
2、幸福,有人说只要开心就可以感到幸福,可我并不这样觉得,我觉得无论是开心还是悲伤,都可以感到幸福。今天呀,我不说开心的幸福,我说一下悲伤感到的幸福吧。
3、记得那是小学六年级的一次考试,我考的非常差,我觉得考得太差了,回家后肯定免不了挨骂和挨罚,一想到爸爸和妈妈骂我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觉得忐忑不安。因为要是罚我的话,罚的题可是很多的。骂两句也就算了,可千万不要罚我呀!要不然我就会累死的。阿弥陀佛,保佑我不要被罚做题啊!我忐忑不安的上完了最后一节课。
4、回到家后,妈妈看到了家长群里的数学老师说今天考试了。妈妈问我:“今天考试了?”“恩,考了。”“考了多少分?”“考了78分。”“你怎么就考了78分呢?”“题难。”“题难怎么还有考90、100的呢?”我没有回答。
5、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妈妈就把爸爸叫过去了,说我考试只考了78分的事。说完后,爸爸走了过来,又劈头盖脸地骂了我一顿。然还后说一天罚我10道题,一直写到到下次考试完。
6、我感到很伤心,我就得这件伤心的事情,也能让我感到幸福,爸爸和妈妈骂我是为了我好,所以我感受到了幸福,这是一种悲伤的幸福。
篇4
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模板一 尊敬的老师:
我由于在XX考试的时候造成了作弊行为,当时监考老师对我进行了教育,但是本人还未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监考老师将此事告知系里,希望系里老师能教育我。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的严重性。
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此举本身就是违背了做学生的原则。我只是顾着自己的利益,和一时的想法,完全不理会监考老师的感受。这也是不对的,人是社会的人,大家不应该只是想着自己。而且,考试的时候作 弊本身也是对监考老师的不尊重。所以,当监考老师把这件事情告知学校,也是为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点。
其次,我考试作弊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 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过去我一直忽视了它。抛开着一层面,不单单是老师,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尊重他的劳动,他的劳动成果。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恶劣影响。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和院
系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XX大学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学术严谨的学校,我们应该去维护这个形象而不是去破坏它!考试是用来平衡学生学习的好坏,不应违背了做学生的原则。鲁迅先生说过:不友善的帮助就是恶意的伤害。我只有认真反思,寻找错误后面的深刻根源,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给集体和自己一个交待从而得以进步。做为一名学生我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辜负了老师平时对我的教育之恩,老师含辛茹苦的把知识教会我们,
是想让我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考试的目的只是检验我们学的如何,通过考试来看我们那里学的薄弱,而我却帮助他人欺骗把知识无私的教给我们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彻底认识到我的行为对老师是一种欺骗行为.自从接受了老师对我的批评教育,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老师教育我说明了老师对我的重视,老师是非常的关心我,爱护我,所以我今后要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保证不会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我在今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的努力,不仅把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学好,更要学好如何做人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使老师欣慰的好学生,老师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所以我 也要把老师对我们的无私精神去发扬,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 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对我的一生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作用.我所犯的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
老师您知道吗?当您批评我的时,我的内心想被千万蚂蚁啃噬般地伤心懊悔。考试作弊这是个大字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内心。辗转反侧的无奈与后悔让我心力交瘁难以自拔,那是考前偷懒的惩罚,但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警钟,感谢有您的引导我才能度过难关不至于犯下更大的过失啊。我已以虔诚的姿态懊悔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承受一切惩罚,我已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了老师,可是不希望您为我伤神疲劳,所以,可以用您广阔怀包容我迷途知返浪子回头的心么敬爱的老师?我只是在认识到错误之后希望着渴望着您宝贵的原谅啊,原谅的过失吧,敬爱的老师。
检讨人:
x年x月x日
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模板二 尊敬的学校:
我在考试中自带答案造成作弊行为,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写下这份检讨书,我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我还是做了,我觉得有必要写这份检讨,以向老师表示我对这次作弊行为的深刻认识。我错了,老师!我犯下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问题。
这次我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在考试的时候作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在学校造成极坏的影响。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和院系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班级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这次作弊行为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错误,事后我已追悔莫及。自己也反省了好长时间,一直都在想:我在做什么?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真的不敢想象我是怎么会丧失了这个一般做人的准则呢。这个作弊的阴影时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让我每天都不能安心的学习。对自己作弊的行为感到羞愧,我深知要想通过考试,只有靠平时的努力,不应该像我这样在考试中作弊。我保证以后不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老师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诚信,不应该在考试中作弊,而我没有听从老师的教诲,考试作弊不仅让自己难堪,更让班级丢脸,让老师丢脸。考试作弊说明我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同学会从此嘲笑我,老师会看轻我,走上社会,人人都会看不起我,这样对自己影响实在太大了,但自己毕竟已经犯了这样的错误了。只有好好读书,不再犯错,希望早日找回诚信,今后不仅要把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学好,更要学好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正直的人,老师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对我的一生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作用。我所犯的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我在考试的时候作弊实际上就是做假骗人,原本弘扬拼搏精神,走顽强拼搏进取之路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然而,我的行为却背道而驰。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成人,如何成才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作风方面上的培养和锤炼。我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而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所犯错误的影响是很坏的。考试作弊,这种行为是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父母的恶劣影响。本来,老师是对我很器重的,然而,我的错误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把今后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老师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并对我的问题酌情处理。
我会改正,希望老师和同学和学校监督我,让我更正确地走我的人生。
此致
篇5
本次活动由专业长发起,各班委积极准备,2012级人力专业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并且请到了班级辅导员卢老师参加。
最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大家的期待中被端上了餐桌,大家抢着吃相互包的饺子。之后,大家一边吃饭,一边交谈,气氛非常活跃,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
每逢佳节倍思亲冬至大家一起包饺子活动使身处异乡的同学们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的融合力,为以后各项组织活动的展开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6
小时候,我认为朋友就是与我一起分享食物,与我一起玩耍的伙伴,对真正的朋友并没有太多的理解和认识。长大后我才懂得,朋友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单的。后来,我认识了你,我们朝夕相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与痛苦。
记得那是一次考试失利后的晚上,我很难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为什么我努力过后却总是得不到任何回报,为什么我一次次的跌倒,却换不来一次次的成功?难道我真的不是学习的这块料吗?”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愿老天不公。正在这时,你走来了,笑盈盈的问我:“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我无心回答,任凭眼泪啪嗒啪嗒的掉下来。你明白了些什么,转过身来满怀信心的对我说“看夜空中,星星的光芒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微不足道,不及月亮的万分之一,可它们却仍用自己那仅存的力量,去照亮夜空,把黑暗世界装点得更加闪亮,它们有想过放弃吗?”刹然间,我释然了,连小小的星星也在用自己的力量照亮黑暗,永不放弃,而我只因一次考试失利就成这样了,真是不该哪!以前那个积极进取的我哪去了?
我醒悟了:我要努力,我要进取,我要奋发向上!长安城何在?只在马蹄下!我应该奋起直追,永不放弃!风雨之后见彩虹,没有挫折哪来的成功?相信雨后的彩虹会更加美丽!!
我坚信:风雨之后见彩虹!!
篇7
【摘要】为提高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课堂教学上,而忽略了“谈话法”这一课堂外的有益补充手段的作用。文章根据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研究了谈话法对提高中学教学效果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 谈话法;中学教学;教学效果;作用及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63-01
笔者2001年毕业后,在湖北省一所重点中学担任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平时学习较为认真,看起来特别听话,但物理成绩却并不理想。当时笔者对此感到难以理解,于是,在晚自习时间将其中一名学生从教室里叫出来,想找她聊聊。令笔者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同学被叫出来时显得特别惊喜,在与她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她流露出的那种自信模样也是上课时所没有的,且尽管此次谈话并未提及学习上的事,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位同学的物理月考成绩由上次的62分上升到了85分。受此启发,笔者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采用谈话法促进学生的学习,长期坚持与学生进行不定期谈话,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概念和内涵
谈话法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通过有目的、巧妙而有说服力地与学生单独交谈,以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手段。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是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被教师谈过话的同学有一种被重视、认可、尊重的心理,从而能更积极地学习。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二、谈话法的实施
谈话法是一种情感沟通,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实施谈话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每一个谈话对象。与学生交谈时,不要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数”,是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性格类型和兴趣爱好。在谈话过程中,选准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解除学生的顾虑,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灵。
2.谈话时态度要真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与学生交谈时,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关心学生本身,而不是仅仅关心其学习成绩。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逆反心理较强,如果教师谈话处处以提高其学习成绩为目的,部分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教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成绩而与其谈话的,这会让谈话的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实施谈话时,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融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真诚地感受学生的快乐和痛苦,理智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3.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实施谈话时,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这是与学生进行心与心交流的环境要求。谈话的场所要尽量避开不相关的老师或学生,不要在教室或老师众多的大办公室,以减轻学生担心谈话内容被别人知晓而引起的紧张心理。如果谈话的场所在室内,要为学生设座、备水等。总之,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应放下“为人师表”的架子,让学生感到眼前的教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倾听者,学生才会向教师倾吐心声。
三、谈话法作用发挥研究
作者选取了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湖北孝感一中任教时的记录数据进行研究,以系统了解谈话法在提高中学教学效果的作用。
统计样本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共10班次,每班次平均68人。将每班学生分成优、良、差三类,与每名学生的谈话频次为2~3月一次,每学期与每名学生谈话1~2次。记录与学生前4次谈话后该生在高中物理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的物理成绩。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将不同层次学生在谈话后的考试成绩平均分进行汇总,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谈话法对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均具有提高作用,首次谈话后,差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提高高达10分,此后稍有起伏,但平均分均在及格分以上。首次谈话后,中等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提高6分,此后稳定在80分左右,而优等生谈话前后成绩略有提升,但提升幅度很小。由此可知,谈话法对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最显著,中等生次之,优等生成绩提高幅度最小。对每名学生而言,在多次谈话中,首次谈话后成绩提高最显著,此后也有提升,但幅度变小。
四、谈话法可提高学生成绩的原因
1.学生层面。
(1)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教师从业的压力较大,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授课、课后检查、批改作业等方面均倾注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大多教师一方面未能意识到谈话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缺少时间与精力针对不同学生普遍实施谈话。因此,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其自身认为不被教师关注、关心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当教师与其单独谈话时,这些学生往往受宠若惊,深感意外,觉得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被尊重,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学习成绩很快大幅提高。
(2)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分析。通过谈话,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之产生更多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地提高,且更愿意学习该老师所教课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喜欢的老师所授的课都学得很好;而不喜欢一个老师,即便该教师课上得很好,也往往学不好,这正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所特有的特征。
(3)从学生责任感的角度分析。教师成功地与学生完成个人谈话,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关爱。这会让学生产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关爱”的心理,从而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2.教师层面。通过与学生接触谈话,教师可以针对每名学生更好地了解情况、搜集资料,掌握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从而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在谈话中有的放矢,促进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研究表明,通过与学生实施谈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关爱,感受到被重视、认可、尊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责任感,最终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代兴山,宋文宏.谈话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2-14.
[2]马会军.谈话法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考试周刊,2011,(8):47-48.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考试情境,学业情绪,学业成就。
分类号 B842.6
1 引言
“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求,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已成为教育、心理领域的热门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情绪的重要作用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为,情绪几乎密切地参与了教学和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对学生的认知加工、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认知加工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情绪的促进作用。其次,通过影响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情绪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表现。第三,良好的情绪水平是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PekInn等人在2002年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即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总结已有研究。学业情绪主要有三个特征: (1)学业情绪具有多样性。除考试焦虑外,还包括其它学业情绪,如失望、厌烦、愉快等。 (2)学业情绪具有领域和情境特异性。不同课程或情境中,个体对成就活动的认知评价不同,所产生的学业情绪不同。而且,处在特定情境下,学生受自身经历的影响,过去的情绪体验会被唤醒,产生的学业情绪也不同。 (3)学业情绪具有动态性。学业情绪会随着学习情境、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学业情绪也可能会产生波动。
按照Pekrun等人的研究,课堂、课外及考试是三种主要的学业活动情境。其中,考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情境,考试是学生学业应激的主要来源,考试结果往往又对教育机会的获得和职业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就考试过程而言,理论上可诱发多种情绪,既有不同效价(正性与负性)的情绪,又有不同唤醒度(高、低)的情绪,还有状态和特质性情绪㈣。如果把考试过程分为考前、考中、考后三个阶段,那么,各阶段所涉及的认知、行为活动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也就是说,考试情绪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时间维度,在短短的考试时间里,学生可产生预期性(前瞻的)情绪、过程性情绪和结果性情绪。
总结以往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除“教育心理学一直忽视对学生学业情绪的研究”这一近几年来的“老生常谈”之外,还有(1)从2002年学业情绪概念提出后,以学业情境为主线(课堂、课外、考试)的学业情绪研究尚少; (2)考试情境下的情绪研究很多,但主要关注的是考试焦虑,对其他类情绪的研究少: (3)考试学业情绪是动态变化的,但加入时间维度的研究缺乏。因此,本研究计划在具体考试情境下研究多种学业情绪,并考虑时间维度中考试情绪的变化特点,同时探讨学业情绪与考试结果即学业表现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学习兴趣学生考试情绪的差异。从而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学业情绪,同时也为实际调节学生的考试情绪、提高其学业成绩、增进其心身健康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以某师范大学选修医学心理学课程的3个班172名大学生为被试(任课教师、教材、课程进度等相同),其中,有效被试167名(男61人,女106人),他们完成了考试且考试前、中、后三次情绪评估均有效。按照考试成绩(将原始分数转换为Z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前、中、后各1/3分组,高分组56人,中等分数组55人,低分组56人。
学期中段,抽取其中一个班的学生,对其学习兴趣进行调查(n=44人)。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兴趣进行评分(其中,0=没有兴趣,4=兴趣非常大)。大部分学生的评分在1~3分之间,评“0”分的0人,评“4”分的学生2人。根据这一结果,把学生的兴趣水平分为三组,评“3”和“4”分的为高兴趣组(16人),评“2”分的为中等兴趣组(16人)。评“1”分的为低兴趣组(12人)。
2.2 研究材料
学业考试的试卷由考察《医学心理学》内容的100道单向选择题构成,分为同质的A1和A2两份试卷,各包括50道题目。
为尽量减少情绪评估对正常考试过程带来的影响,参照Pekrun等人的研究方法,每种情绪以一个项目进行测量,如“我感到愉快”,采用五点评分(1=无感受,5=感受非常强烈),要求被试根据当时的感受即时作答。
2.3 研究程序
(1)以大学生真实的期末考试情境为研究情境,考试形式是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A1和A2卷各进行45分钟。
(2)由两份同质的学业试卷将考试过程分为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考试情绪状态请学生进行即时自评,所用的情绪评估问卷相同。自评情绪时间分别在A1卷发放前、Al卷收回A2卷将发时、交上A2卷后,即刻进行、即刻收回。
(3)处理数据,评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考试学业情绪。
2.4 数据处理方法
以对应分析为主,结合其他的分析方法,运用SPSSl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
对情绪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考试的前、中、后三个时间点上,被试在气愤情绪上的报告率均少于20%。另外,放松情绪主要出现在考试结束后,前两次评估时的报告率也较低。这两种情绪的表现不明显,因此未进入下面的结果分析,
3.1 对应分析结果
对应分析法能够直观地在低维度空间上分析同一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能揭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中,学业情绪类型和学业成绩分组属于两种不同的变量,采用对应分析能将数据的损失率降低,更大限度地反映出研究对象间的关系。而且,根据Pekrun的理论假设,学业情绪结构中核心的维度有两个,即效价和唤醒度,在二维的对应分析图上完全可以反映出其内在结构特点。具体方法为:以成绩分组为行变量,情绪类别为列变量,选择欧氏距离计算法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1)不同学业情绪的关系: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距离越近,表明彼此之间的共同性越大。图1中考试各阶段的情绪以Y轴为界,主要分成
两个集群。位于Y轴右侧的集群为各类积极学业情绪(愉快、希望、自豪),位于另一侧的是各类消极情绪(焦虑、羞愧、厌烦和失望)。因此,将X轴所代表的维度命名为情绪的效价,
对Y轴所表示的维度进行分析时发现,积极高唤醒情绪(愉快,希望)位于第1象限,积极低唤醒情绪(自豪)位于第Ⅳ象限。而消极情绪由于受到考试阶段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高唤醒与低唤醒情绪的分离。但对于同一时间的消极情绪(如考前,焦虑_l和羞愧_1在Y轴上的位置高于厌烦1和失望1)。仍可以看出不同情绪唤醒度的差异,即Y轴能够表示出情绪在唤醒度上的一定差异。
(2)学业情绪与考试成绩间的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高学业表现相关的情绪主要有自豪、希望和愉快,而低学业表现主要与焦虑、羞愧、厌烦等消极情绪相关。此外,考试中的焦虑情绪(焦虑2)所处的位置远离其它情绪,与考前和考后的焦虑情绪也相距较远,但与代表低分组的落点较为接近。这意味着考试中的焦虑情绪可能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质,且这种情绪主要与低学业成绩相关。
3.2 不同成绩学生在考试情境下的学业情绪变化
从对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出,考试情境下的学业情绪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考试中的情绪感受不同。为进一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成绩分组为组间变量,对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情绪评估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显示, (1)焦虑情绪:评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2,328)=73.05,p
(2)厌烦情绪:评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2,328)=6.938,p
(3)羞愧、失望情绪:不同评估时间的主效应均显著,其结果分别为:F(2,328)=8.170,p
(4)愉快、自豪、希望情绪:在不同情绪评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其结果分别为:,(2,328)=7.706,P
3.3 不同性别学生在考试情境下的学业情绪变化
以被试的性别为组间变量,对考试不同阶段的学业情绪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各种情绪在考试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同上,因而不再报告情绪评估时间的主效应结果),
表2显示, (1)焦虑情绪: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65)=0.127,p>0.05。性别与情绪评估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2,330)=5.142,p
3.4 不同兴趣水平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业情绪
对不同学习兴趣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高学习兴趣组的学生考试成绩为75.63(9.39);中等学习兴趣族学生的考试成绩为71.94(9.66);低学习兴趣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为67.00(7.99)。经比较发现,三组学生在成绩上的差异边缘显著,F(2.41)=3.053,p=0.058。Seheffe检验表明,高兴趣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稍高于低兴趣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表3显示,愉快情绪的兴趣分组主效应显著,F(2,41)=3.869,p
4 讨论
4.1 考试情境下学业情绪的类型与变化趋势
4.1.1 考试过程中的主要学业情绪及其维度划分
在Pekrun等人的研究中,气愤是考试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学业情绪,并且学生的气愤情绪与成就
结果相关。但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气愤情绪的报告很少,这个结果可能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有关。以往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学业情绪的结构相似,而情绪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如,中国学生比德国学生报告更多与成就相关的愉快、自豪、焦虑和羞愧,而较少有气愤的情绪(气愤情绪主要是指向他人和外部环境的,我们的社会文化倾向于压制这样的情绪表现)。本研究出现这样的结果,究竟是中国大学生在考试中缺少这一情绪体验,还是由于社会赞许性而较少报告这一情绪,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大学生的放松情绪主要出现在考试后,这一结果支持了Goetz和Pekrun等人的观点,即放松情绪是一种非活动性的情绪,主要出现在努力完成某项学业活动之后。
除气愤和放松之外,其他7种学业情绪均比较明显。从对这些情绪进行对应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情绪总体上是按照效价和唤醒度这两个维度分布的。这证明了以效价和唤醒度划分学业情绪的维度是合理的,特定情境下的学业情绪也具有和一般学业情绪相似的结构。此外,消极情绪在唤醒度上不如预期的明显,这可能与考试的难度和性质有关。情绪的环形理论认为,效价是一个双极变量,有正、负之分:而唤醒度是一个单极变量,只有高、低之分。唤醒度的高低与应激的强度直接相关,本研究以选择题形式进行学业考试,任务形式上相对比较简单,这也可能影响了学生焦虑、羞愧等情绪的唤醒水平。
4.1.2 考试学业情绪变化特点分析
对应分析和考试中不同时间点的情绪分析发现,考试情境下的情绪体验会随考试时间发生变化,不同情绪的变化趋势各有特点。Spander和Pekrun等人的研究发现,消极学业情绪在考试过程中不断减少,而积极学业情绪在考试过程中会不断增多㈣。但本研究结果却表明,考试过程中各种情绪的变化趋势并不如此简单。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积极情绪在考试结束后的确会增多,但在考中测得的积极情绪并不比考前多,反而会出现下降。消极情绪中,只有焦虑和厌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羞愧和失望反而会随着考试的进行而增多,失望甚至在考试结束后达到最高。与焦虑和厌烦相比,羞愧和失望更具情境性。而较少具有预期性。其中,羞愧情绪直接与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相关。例如,考试中学生发现很多问题回答不出来,这将直接唤起他们的羞愧感。而这些在考试中间明显增多的消极情绪,又会影响学生对积极情绪的感受。因此,出现了积极情绪在考试中间减少的现象。失望情绪在考试结束后仍十分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失望是一种回顾性情绪。考试结束后的自我反思阶段,学生若对自己的考试表现不满意,产生较多的失望情绪似在情理之中,
综上,在考试情境下,除焦虑之外,学生还具有多种情绪感受,这些情绪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考试中的学业情绪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且情绪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积极情绪可以看作把应激当作挑战和应激结束之后的一种反应,而消极情绪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消极情绪如焦虑,是一种面对应激情境的预期情绪。另一些消极情绪如羞愧,可能还与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关,是对其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标准的反应。
4.2 考试学业情绪与学业表现的关系
对应分析和方差分析相互印证,其结果均表明不同学业成就水平的学生在考试中的情绪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几种消极情绪上,即低分组学生的焦虑、羞愧、厌烦和失望水平较高,这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Pekrun等在研究中发现,消极情绪无论是特质性的还是状态性的,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影响:俞国良等人的研究证明。学业不良青少年有更多的消极情绪。
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成绩学生考前的焦虑水平并没有明显差异。从开考起,相比高分组和中等分数组,低分组学生的焦虑下降不明显,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可能与低分组学生应对能力的缺乏有关。对考试应激的研究发现,学生采用适宜的应对策略(问题解决取向或情绪调节取向)都会降低考中的状态焦虑水平,而回避策略则没有这样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低学业表现的学生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㈣。因此,低分组学生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导致考试中高水平的焦虑情绪,这又可能会进一步损害他们的成就行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除焦虑外,厌烦情绪的表现也十分特殊。考前三组学生的厌烦水平都比较高,而且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厌烦水平接近。这可能和现行教育制度下学生经历着太多的考试,一提考试就烦躁有关。
本研究中不同学业表现的学生没有显示出积极情绪上的显著差异。但在对应分析图上,高分组位于积极情绪一侧,并且靠近Y轴(唤醒度)中部;低分组位于消极情绪一侧,靠近Y轴下部。这一结果是否意味着中等唤醒度的积极情绪最有利于学业表现,而消极低唤醒的情绪对学业表现的破坏作用较大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结果无法说明是学生情绪的差异影响了学业成就,还是学业成就差异引起了学生的情绪变化,又或者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证明。
4.3 考试学业情绪的性别差异分析
根据Pekrun的控制一价值理论,学业情绪的产生来自对控制一价值的认知评价过程,男性和女性所感知到的控制一价值存在差异,所以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业情绪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由于女生的控制感低于男生,因而女生报告的积极学业情绪较少、消极学业情绪较多。本研究发现,考试情境下男生报告的希望情绪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正如已有研究所分析的,女性的自我效能感较低:相比男生,女生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希望是一种与个体的自我评价密切相关的情绪,因此,女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希望情绪较少。
对男、女大学生焦虑情绪变化的比较发现,考前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但在考中和考后,焦虑情绪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已有研究指出,男女大学生在特质焦虑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因此,女生考前测得的焦虑水平高可能是受到了个体特质焦虑差异的影响。而考中焦虑情绪主要与个体是否具有问题解决所需的技能有关,比如男生更擅长学习数学,有关数学考试焦虑的研究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本研究设立的考试情境,不存在男、女擅长的差异,因此,考试过程中女生的控制感逐渐增加,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4.4 兴趣对学习活动的作用
与Krapp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学生对特定课程的兴趣会影响其相应的学业成就,学习兴趣高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兴趣低的学生。这一结果证明,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能够驱使个体的注意指向所愿意接近的对象:能够维持个体的注意和知觉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学业兴趣可以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业成就。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兴趣具有稳定性和倾向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考试中,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报告了更多的愉快和更少的厌烦。对这些学生而言,考试是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程度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他们对考试的厌烦情绪普遍较少。而在考试中,更为积极的情绪状态可能会促进这些学生有效地调动认知资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篇9
正如同游戏一样,上课便是正在游戏中,而上课的不准说话,不准做小动作,要认真听讲也就是游戏规则了。
小学学习是游戏开始。
中学学习是游戏进行中。
大学学习是游戏结束。
而游戏结束后的胜利与失败只在于游戏的过程??你的把握。
在游戏中,你会懂得许多,其中,你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如一棵萌芽受到雨水的滋润,偶尔的失败也会到来,就像天空闷热,久久不下雨来,萌芽受到伤害。
学习一段时间,便要检验这段时间你学的怎么样,所谓的考试,那么,就是游戏中遇到对手,格斗,赢与败就是考试的好与坏。
不要把这场游戏想的很难,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你认真对待。
篇10
关键词:体育高考 考生心理 调节
从每年参加高三体育统一加试的考生来看,总是有部分考生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训练水平,而错失体育达线的机会,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参加体育考试时怯场,无法发挥或超水平发挥自己的水平。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带高三体育训练队的经验谈谈如何进行考前心理调节,帮助体育考生最大化发挥自己的训练水平。
一、体育考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高三体育考生体育水平相对较低,没有参加正规体育比赛的经验。大多数体育考生都是“半路出家”,体育考生从高三开始体育训练到最后考试一般有8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时间短任务重,无论训练之前或训练之后体育考生几乎没有参加公开、正规比赛的时间和机会,没有体育比赛和体育考试的经验,加上在短时间内体育考生的体育水平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考生对自己的体育水平不自信,伴随着最后体育加试的临近,大多数体育考生自然就产生一种过分紧张感,甚至是一种考前的恐惧。
2.高三体育考生体育加试考试是最关键的时刻。对于大多数的体育考生来说十年磨一剑,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时刻,学校、家长、考生自己对体育加试都很看重。伴随着体育加试的到来,体育考生患得患失,压力会越来越大,怕自己考不好,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影响全身心的训练和考试。
二、体育考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1.考生过分紧张、急躁、失眠。在考前1~2个月有的考生就会表现过分紧张、脾气暴躁、甚至失眠等症状,越临近考试越强烈。一般性的紧张是属于正常的应激性反应,对积极备考,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是有利的,但过分的紧张,甚至是失眠就会影响训练的质量,影响最后冲刺阶段体育成绩的提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会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最后的训练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2.考生感觉、知觉下降经常表现为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这主要是由于过分紧张引起的,由于过分的心理紧张,心理能量消耗大,神经系统始终处在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导致运动员的感、知觉下降,接受教师训练信息的能力降低,训练比赛时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其中,让自己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由于神经系统紧张,心理能量消耗非常大,考生经常感觉没有力气去训练和比赛。
3.比赛之前或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怯场等情况。这主要是过分紧张和对自己体育成绩没有信心的表现。考生体育训练时间短,经过整个冬训运动量比较大,考生的体育成绩几乎都处在最低点,随着天气的转暖,考试的临近考生的体育成绩越来越好,但总体上很难表现出绝对的体育加试没有问题,加上体育考生都没有正式参加过大型的体育比赛或考试,面对第一次正式的体育比赛,而且又关系到自己今后的命运,很容易表现出怯场的情况。
4.盲目乐观,过分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盲目乐观,不能客观的面对即将到来的体育加试,训练不认真,消极怠工,在考试时万一有一项考不好,情绪一落千丈,萎靡不振,直接影响接下来其他项目的考试成绩。
三、体育考生心理调节的方法
1.语言暗示调节。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考生出现的情况,在最后1~2个月运用几句激励性语言让考生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语言暗示。例如,经常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能成功”。通过这些语言暗示给自己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排解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教师也要经常用激励性语言刺激考生,激起考生挑战自我的信心。
2.比赛调节法。面对越来越近的体育加试,教练员可以按照体育加试的标准,在最后训练过程中尽量多安排模拟体育加试的测验、比赛,让考生更多的感受考试情景,降低对体育加试的紧张心理。例如,可以邀请班主任、家长、学校领导当裁判员组织学校内部的正规测试,或者邀请其他兄弟学校共同组织体育高考运动会。通过这些近似实践的体育加试,来让体育考生感受体育考试的氛围,经过多次体验,考生自然就降低了对最后体育加试的恐惧感。
3.提高自信心鼓励法和施加压力法。面对不同性格的体育考生,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法和激励法。例如,对心理素质不好,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考生,教师多采用鼓励法,可以通过对体育测试成绩稍微的提高的改动,来让考生知道自己在不断的进步,对自己最后的考试充满期望。对过分自信,训练不认真,天赋比较高的考生,教师可以适当的施加压力,让考生感觉到自己如果不百分百的付出努力,很有可能最后不能顺利通过。
4.不利的环境训练法。为了适应最后体育加试时容易出现的各种不利的因素,教练员可以安排考生在有风、下雨、有观众、提出更严格要求等不利的条件下训练或测验,提高考生在逆境的情况下顺利考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