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11 15:2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年级物理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功率 第1课时 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一、选择题
1.机器甲的功率比机器乙的功率大,表示
(
)
A.机器甲做功比机器乙做功快
B.机器甲做功的时间比机器乙少
C.机器甲做的功比机器乙做的功多
D.机器甲做功比机器乙省力
2.一台功率为10
kW的机器,当它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功
(
)
A.10
J
B.2.4×107
J
C.104
J
D.6×105
J
3.有甲、乙两辆功率相等的汽车,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距离之比s甲∶s乙=2∶1,那么
(
)
A.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1∶2
B.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2∶1
C.两辆汽车做功之比为1∶2
D.两辆汽车做功之比为2∶1
4.
小明对四名同学的做功情况各测量了一次,把他们做的功W和所用时间t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点,则做功功率最大的同学是
(
)
图1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5.
一辆重型卡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卡车的牵引力为1.0×104
N.卡车行驶1
min后发动机做的功是
J,发动机做功的功率为
W.
6.如图2所示,重为5
N的国旗在拉力F作用下,4
s内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了一段距离,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5
W.则拉力所做的功为
J,国旗上升的距离为
m.(不考虑绳重及摩擦)
图2
7.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大,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3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功率为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功率为P2,则W1
W2,P1
P2.(均选填“>”“
图3
8.跳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如图4所示描绘了小明同学某次跳绳时重心移动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按图像中的规律跳绳,小明1
min能完成的跳绳个数为
个,若他的质量为50
kg,则在此过程中,他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
J,1
min内,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g取10
N/kg)
图4
三、解答题
9.小轿车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是60
kW,轿车以这个速度行驶了30
km,求:
(1)轿车行驶的时间.
(2)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大.
(3)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做的功.
答案
1.A
2.D [解析]
机器的功率P=10
kW=10000
W,正常工作时间t=1
min=60
s,每分钟做功:W=Pt=10000
W×60
s=6×105
J.
3.A [解析]
功率相等,时间相等,则做的功相等.功相同时,力与距离成反比,s甲∶s乙=2∶1,则牵引力之比为1∶2.
4.A [解析]
由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功,横坐标表示时间;分别连接坐标原点和四个点作出四名同学做功的W-t图像;在做功时间相同时,甲做功最多,由P=Wt可知,甲的功率最大.
5.1.2×107 2×105 [解析]
由v=st可得,卡车在1
min内行驶的距离为s=vt=20
m/s×60
s=1200
m;
在这段时间内卡车牵引力所做的功:W=Fs=1.0×104
N×1200
m=1.2×107
J,
卡车的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Wt=Fst=Fv=1.0×104
N×20
m/s=2×105
W.
6.6 1.2 [解析]
(1)根据P=Wt可得,拉力所做的功:W=Pt=1.5
W×4
s=6
J.
(2)不考虑摩擦,根据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F=G=5
N,则根据W=Fs可得,国旗上升的距离:s=WF=6J5N=1.2
m.
7.=
由于AB=BC,根据W=Gh可知,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W1=W2;由于物体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根据t=sv可知,物体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公式P=Wt可知,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的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的功率,即P1
8.150 30 75 [解析]
由题图可知,跳一次所用时间t1=0.4
s,而t=1
min=60
s,所以1
min内所跳的次数为n=tt1=60s0.4s=150.
小明的质量m=50
kg,所以小明的重力为G=mg=50
kg×10
N/kg=500
N,
由题图可知,跳起的高度h=6
cm=0.06
m,
所以跳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
W=Gh=500
N×0.06
m=30
J,
则1
min内克服重力做的功:
W总=nW=150×30
J=4500
J,
所以1
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P=W总t=4500J60s=75
W.
9.(1)由题可知,小轿车的速度:v=108
km/h=30
m/s,s=30
km=3×104
m,
由v=st得,小轿车行驶的时间为t=sv=3×104
m30m/s=1×103
s.
(2)由题可知,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P=60
kW=6×104
W,由P=Wt=Fst=Fv得,小轿车的牵引力为F=Pv=6×104
W30m/s=2000
N.
(3)由P=Wt得,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做的功为W=Pt=6×104
W×1×103
篇2
关键词:中考;复习;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4-0023-3
由于初中学制与教材安排的原因,初中物理在最后复习阶段存在着多个难以协调的矛盾。每到中考复习时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常感到手足无措,最后只好按照通常的复习安排,满足于将所复习内容依次过一遍,求得形式上的全面复习,而无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质态,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上课越来越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最后只好放弃学习。笔者结合近几年中考复习中的思考,发现教师在中考复习中普遍感到困惑的几个方面,并逐渐探索出解决这些困惑的对策。
1 困惑
1.1 复习内容与课时总量之间的矛盾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教材共4册,分为十八章,其中九年级下册从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为了腾出复习时间,通常是将第十五章在九年级上学期学完。即便是这样,九年级下学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新授课时间。而九年级下学期从开学到中考总时长约100天,留出的复习时间仅有70天左右。学生从八年级开始学物理,首先接触的是声、光、热等现象,通常到总复习时大多数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模糊,甚至彻底遗忘。这种状况又使得教师们不得不在这部分内容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是,复习的总时长是有限的,这样只会导致整个复习虎头蛇尾。
1.2 复习效果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初中物理知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原先学习基础、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成绩好、能力强、习惯好的学生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不需要老师的帮助就能自行完成。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帮助他们回顾这些知识建构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和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细节。相反,部分学困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仍对老师有着很大的依赖。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安排和督促,他们不能实现对这些知识的复习与回顾。中等生则介于两者之间,有复习的自觉性,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又难以全面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由于复习时间短,如果照顾到学困生,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回顾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必然要淡化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忽略探究过程中的细节,造成优等生在复习中“夹生饭”,影响优等生的整体提升。而中考不仅是毕业考试,还有着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的功能,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不仅是社会考量学生的一把尺,也是学校常用来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这种情形下,老师们在复习中通常是偏向于优等生,忽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强化,淡化了对学困生的关注。
1.3 复习顺序与再次遗忘之间的矛盾
总复习阶段,各门学科同时进行,学生每天所接受的复习内容繁杂而庞大。虽然整个复习时长在70天左右,但不少学生对前面复习的内容,特别是易混淆的知识,过一两周后便会模糊和遗忘。复习内容的先后与学生复习知识的重复遗忘同样也影响着中考复习的进程和效果。
2 对策
2.1 复习计划的科学制定
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首先要在九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全面考虑第二学期的总时间、未结束的新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等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以综合安排中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的时间。最后还要留出考前一周左右的时间,用以帮助学生再次回归教材查漏补缺。通常这样考虑以后,一轮复习的时间只能在30课时以内,对于像苏科版中《声现象》这样的一章只能安排一个课时。对于内容相关的,如苏科版《物态变化》中的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从粒子到宇宙》中的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进行整合,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复习效率。
2.2 学习任务的合理安排
复习课时是有限的,怎样安排才能既帮助学困生实现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又能在课堂上从容地引导优等生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探究过程中的细节,为此必须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地安排。
课前学生在教师编写的学案帮助下,完成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回顾。课上前几分钟让学生通过互助互查,使所复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得到进一步巩固,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或习题对所复习的效果进行抽查,以督促所有学生完成并达到基本要求。
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编写的学案引领下,尝试回顾相关知识的形成或探究过程中的细节等问题,找出自已存在疑问的地方。再在老师的预先设计的课件帮助下,运用视频、动画等适当形式重温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实验探究的细节,让学生通过再学习、再发现,实现对这些知识的复习与深化。最后,通过同学的互查、老师的抽查或习题的检测,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课后在整理本节课复习学案后,重点为下节课的复习做好准备工作。学习任务的合理安排实现了复习课堂向课前和课后两头延伸,增大了课堂复习的容量,加快了复习的进度,解决了复习内容与课时总量的矛盾。
2.3 复习方案的精心组织
要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复习学案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根据复习计划编写出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总量适度的每一课时的复习方案。复习方案主要由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组成。
复习学案由知识回顾、实验探究和中考在线等几部分组成。知识回顾主要是针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通过填空、判断、选择等题型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问题设计比较浅显,学生结合教材多数能直接完成,以降低课前学生自主复习的难度,增强学困生复习的信心。
实验探究部分重点是剖析知识形成的过程、展示探究过程的细节,主要以填空和选择的形式,引领学生去思考和再现。需注意所设置问题的科学性和答案的唯一性,不能模棱两可,误导学生的思维。同时,要兼顾实验过程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学科素养。
中考在线即呈现几道与复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试题,以检测学生复习的效果,让学生体验中考试题的难易,增强学习的信心。中考在线内容要杜绝机械重复,力求少而精,确保学生在课上或课后较短的时间完成,为后续知识的复习预留足够的时间。
根据复习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寻找适当的复习素材是保证复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复习课堂时间紧、任务重,如通过演示实验再现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再加上不少演示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和可见度等问题,也影响着实验效果。因此,课前录制好相关实验探究的视频,并运用软件进行编辑,在关键位置通过字幕引起学生关注,或插入语音提醒学生观察。这样不仅再现了实验探究的过程,节省了时间,还能够对细节进行放大,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多数的实验视频可以在网上进行搜索,下载后结合学案的设计进行编辑。运用实验素材,合理安排呈现顺序,复习课件的主体制作也就完成了。
2.4 课堂模式的大胆创新
传统的复习课堂,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授内容中大部分是优等生已经掌握,学困生还没吃透,课堂效率低下。
为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笔者尝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大组,每组以4~6人为宜,均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每大组至少有一名优等生,分组时尽量注意不同组之间的均衡,以便于开展学习竞赛。组内每两位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物理课上学生按照事先的分组就座,便于开展互动和互助。
每完成学案中的一个环节,则进行互查或抽查,并实行组员与组长捆绑考核,增强学生互助的责任感和实效性。学生互助不仅帮助了学困生解决课前基础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提高了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不同的学困生问题不同,同时优等生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提升了对基础知识认识的高度。
以学案为抓手开展复习,促进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问题,改变复习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和任务。教师工作的重点在课前,备课时要预想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适当方式,呈现相关素材,让学生在素材中寻找探究过程中的细节、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得出答案,而不是简单机械地给出答案。学生重点在课堂,通过互助、抽查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实验素材的再现来解决复习学案实验探究中所列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裁判员,提高了复习课堂的效率。
2.5 综合练习的适时跟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出人的遗忘有着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在复习进行了1~2周后,适时、适度地安排综合练习,可以防止学生对先复习知识和九年级所学习内容的遗忘。
复习刚开始不宜安排综合练习,因为多数学生对八年级所学的“声、光、热”知识已经遗忘或非常模糊,学生在综合练习中极易造成低分,打击学生复习的信心。在复习完现象类知识后,先以简单的综合练习出现,既能及时巩固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复习的信心。综合练习以两周安排一次为宜,不能以综合练习代替教材的复习。因为试题是无限的,而知识点是有限的,以无限的试题代替有限的知识点,学生是痛苦的,复习是低效的。
篇3
新课程实施以来众多教师在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不断的探索创新,使物理课堂呈现出更多生动、直观、有效的实验资源,但这些实验资源大多以多媒体课件及学校实验室为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深刻体会到巧妙设计“课堂小实验”对于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所谓的“课堂小实验”是指:教师与学生为完成物理教学目标,采用教室内的学习生活用品,来设计和操作的实验,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课堂小实验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资源丰富 方便获取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课堂小实验”正是利用教师与学生身边物品进行的实验,材料来自教室内的生活用品,易于获取,如,学生手中的尺、笔、纸、黑板、黑板擦、书本等都可以成为有效的实验资源.
例如,探究“音调”和“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尺来完成探究过程,在教学“力的三要素”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利用教室的门窗来进行,教师或学生操作时用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及作用点不同的力来推动门窗,看门窗的运动状态的不同进而得出相关结论,来完成实验操作,门窗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品,利用这些物品来完成实验,实验的可信度更高更利于学生接受.
这些实验器材都来自于教室内无需特殊准备,而且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分析就会有更多的器材走进物理课堂,成为物理实验资源的重要补充.
2 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
“课堂小实验”器材来自身边,操作较为简单,而且效果明显.
例如,教学“惯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利用学生生活体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来体会惯性对生活的一些影响,如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身体的运动情况,但学生往往平时对这些体会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在头脑中无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讲桌上的粉笔、黑板擦来完成此实验,操作方法是:将粉笔真立在黑板擦上,当用力推动黑板擦加速或减速时,粉笔就会向后或向前倒,通过这样的简单操作,学生再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就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简单易行的操作还有很多,例如,用手指捏住油笔的两端,根据手的感觉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在探究滑动摩擦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来体会摩擦力的大小,这一实验教师也可以利用黑板擦和黑板来完成,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擦黑板,或用黑板擦的正反面来擦黑板体会不同效果达到探究目的.
特别是九年级物理“力学部分”,这样的随堂实验资源更为丰富.
这些“课堂小实验”所用器材与实验室器材相比,取材方便而且效果明显,操作更为简单,特别对一些实验室配备不好的学校,更具有重要作用.
3 面向全体 可参与性强
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但分组实验受实验室条件的束缚有时无法完成,“课堂小实验”的器材就在学生身边,取材方便,因而为全体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前提条件.
例如,研究各种类型杠杆时,实验室没有配备多种类型的杠杆供学生使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中的铅笔、圆珠笔来自己组合杠杆,操作方法是:用食指作支点,用中指压住笔的一端用另一只手来压动笔杆,通过手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来施加动力,体会各种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这样的操作效果明显,更可以人人参与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研究“轮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个圆珠笔将“挂勾”勾在一起,用一只手握住一支笔,另一只手拨动圆珠笔,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轮轴的省力情况,这样的课堂小实验让物理实验成为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探究过程,抽象的物理知识也因此变得生动直观而富于生活气息,充分的挖掘教室内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更多的提供动手操作,探究体会的机会,这也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过程
初中物理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理性学科,其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深奥难懂,如果我们一味采用传统教学工具“粉笔+黑板”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则能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从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模拟实验过程这三方面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常规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师总是习惯采用传统式教学工具“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完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知识的讲解,且没有留给学生仔细体味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时间,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给学生进行硬性灌输的过程,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整节课的活动控制权由教师一人把持,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压抑、毫无生趣,学生也学不到任何实质性的物理知识。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课堂,则能使这一传统、落后式教学局面得到有效改观和完善,学生依靠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丰富网络资源和资源共享优势,能够自主搜集和探索与物理内容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接受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水资源与节约用水》这节内容时,我们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回家上网搜集水与人类关系以及水污染源和水污染现状的相关资料,然后四人为一组,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制作成课件,课堂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运用信息技术对本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如此,我们就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和复杂,而且初中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而集声音、视频、动画、文字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则能突破传统教学工具“粉笔+黑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做到将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的良好目的。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物体的浮与沉》这节内容时,我们需要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用到“压力差”这个词,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使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向上向下压力差,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这时,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与此内容相关的flash课件,如:将一木块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均受到水的压力,然后,用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压力、压强相等时,小木块保持不动,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则慢慢向上移。这样,我们借助生动逼真的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理解了压力差这个词,增强了他们对浮力产生原因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解打好了基础,有利于我们获得高质量、高收益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过程,增强实验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免不了做一些精彩有趣、丰富多彩的实验。但是,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的限制,有些物理实验并不能达到理想实验效果,而且基于安全原因,某些物理实验还不能得到完全落实。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下的种种限制,它能够对那些复杂的、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并使我们的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比如,在做“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将光路、物距从无穷远到小于焦距的整个过程中物距、像距以及像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这样,学生通过观看直观、清晰、流畅的实验模拟过程,对这个实验有了深入完整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索规律、获得规律的技能和水平,进而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希望广大物理教师,在日后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对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合理使用,使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篇5
一、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初中物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初中物理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初中物理高效性,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
二、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1.创设学习环境
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是每个物理教师应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能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好奇、感悟、反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是那样生动、有趣;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想象、质疑、理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者周密思考,做好必要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探究问题,科学安排探究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这一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 ――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发奋进取的积极状态,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受挫的诱因。
2.精心设计作业
对于作业的设计,应该包括三个部分: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对于预习作业,教师除了要把课堂教学内容拆解成一个个知识单元的常规任务外,还应该把这些知识单元设计成“台阶形式”,让预习内容有难度与梯度。与此同时还应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或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和兴趣去开展预习,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和难点的时间就会更加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对于随堂作业,既可以设计成独立思考型的、小组讨论型的,又可以设计成训练和检测型的。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讲授“压强”时,很多学生会错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教师这时就可以抓住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压力和重力到底是不是一样?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会比教师讲解记忆的更深刻。另外,教师在设计随堂作业时,还应该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严谨缜密的物理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还要设计一些记录型的作业作为补充。当然,训练和检测型的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作业可以有效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并可以为教师后续指导提供诊断信息。
对于课后作业,我们通常以重复的训练型作业为主,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收获甚微。适量的训练型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知识。但在布置训练型作业时应注意分层布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基础题目,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需布置拓展型作业。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要注意训练型作业和自主梳理型作业的关系。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开展知识梳理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尽管学习毅力与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它和人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意志、耐力、勇气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有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可以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现在的九年级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作业量过多,考试过频。许多班主任、科任老师给学生做思想动员时都会说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下苦功、要努力要勤奋要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好学生学习毅力强,他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能做到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即使是放弃玩乐减少休息也在所不惜。但是后进生一听,要取得好成绩要经过如此困难的过程,没开始就已经想放弃了。因此,在第二学期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我就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复习八年级的内容,八年级的声光热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内容,很多内容都是只要听一遍就能学会,很多实例只要分析一次就能记住,很多题目只要错一次就不会再错第二次。后进生也想进步,他们一听,只要听一遍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都会乐意去尝试听课。只要他们愿意听课,要提高成绩就不是什么难事。就这样的,经过许许多多细小、不经意的鼓励,慢慢地,学生成绩有了一点点提高,慢慢地,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只要后进生能尝试到进步的感觉,并被成功激励着,他们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4.运用媒体教学
课堂上我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像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篇6
如何在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我想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物理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
如“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我通过演示把木块、铁块放在水里的情景,就提出:“为什么放在水中的木块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中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于是,我从平衡的天平上取下质量相等的木块、铁块,紧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将会出现什么情景?”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也许花了他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反映了课堂上的问题意识的延续性、后继性,这才是最宝贵、最“长效”的丰厚回报,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其内在动机的状态由“要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
二、设计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立性——“我能学”
现代教育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新教材》在内容上、版式上都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友好的版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
例如,物理第一节“序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各类的摆,并提前提出课题:探究“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由于是八年级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我尝试着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内容的探究学习,学生在教材、以及活动卡的指导下,利用两个星期的实验探究,经历了观察——猜想——实验——概括的过程,效果很好。在学习“摆的启示"这一节时,我们交流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并交流了实验中的问题,不管成功与否,同学都经过思考,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摆摆动的快慢?为什么要记录10个来回摆动的时间?为什么在研究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是否有关时,要选择摆线相同?……”每一问题都有同学抢着回答。当我询问研究每一问题有何规律时,学生将其“独到的见解”“传授”给我:“研究物理问题与某一因素A是否有关时,要控制其他的一些有可能有关的因素B、C、D……,变化A因素。”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最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了。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他们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转变。
三、运用媒体技术,开发学生学习物理资源的能力——“我善学”
计算机和互联网蕴涵了无穷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去学习物理和解决问题,使他们乐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物理活动中去,实现其学习活动由“跟师学”到“我善学”的转变。
我在进行九年级物理“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前,根据九年级物理新教材(上册)的教学顺序:“密度、阿基米德原理、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产生原因”作为学生探究,布置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分析、网上查找自己探究,介绍学生可以通过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立方体浸在水中时前、后、左、右表面所受的压强、压力相等,但加在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立方体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像。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容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又复习了液体内部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基础知识,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许多物理知识、模拟实验如光学的知识实验在都能学到,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特性——“我选学”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一定的弹性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物理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大课题,每个因素研究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般采用分工协作研究,而让学生先选择一个小课题加以研究,有时间的再去完成其它课题。
如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探究中应尽可能地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猜测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小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使学生将有限的心智集中在实验过程的设计上,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不仅体会了研究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五、开展小组活动,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合作性——“协作学”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走进课堂、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各守其阵、闭门造车的学习形式,加上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整个过程已成为一个远不只是认知的过程,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应该分组进行,每组4~6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学生在分工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交流、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用物理的意识。
篇7
一、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
我们知道,物理课是初二年级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这也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引入到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中。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学们熟知的、普及性非常强的代步和运载工具――自行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补充力学原理在自行车上的应用的例子,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自行车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小窍门。如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还有脚踏板等处均采用滚珠轴承以减小摩擦。自行车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脚踏板套、闸把套等;还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等等。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学新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有一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自己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设计实验,或者根据课外的资料,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例如:塑料饮料瓶上扎上几个高低不同的孔就成了液体压强演示器。玩具激光笔可用来做光学实验。用玩具放大镜和硬纸板可制成小照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照相机的结构。当学生用漆包线、铁丝和磁铁制成的小电动机开始转动时,他们的探究兴趣就更高了。如铅笔、玻璃杯、输液器、小耳机、橡皮泥、等各种生活物品都能在物理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实验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讨论记录,教师则做好实验分析总结。
三、在教学中要多创设生活情景,真正理解“生活”的含义
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理解“生活”的三层含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可采用讨论、辩论、小组活动、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社会活动从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做准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生活”是指学生生活而非成人生活,它应包含三层含义: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⑵现时的生活环境。⑶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
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用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结果是细长的光斑)。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的去学习。在讲热传递时,演示这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很奇怪,这时,告诉学生,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的。创设这些情景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因此,构建愉悦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篇8
1.农村物理教师教学资源观淡薄,缺乏研发教学资源意识
教师之间沟通较少;农村初中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研活动重视不够,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热情不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由于时间紧,教师缺乏接受连续、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
对教师资源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只占24.4%;大部分教师不善于积累基本的教学素材,能建立自己题库的只占25.3%。参加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能按要求参加达83.6%,但参与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并没有真正的激情和心理去搞好学科研究。偶尔沟通的占66.3%,每天沟通的仅占0.6%,网上交流仅占6.1%,反映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尽管参加过各级教研活动或培训的农村教师已经达到81.3%,但由于教研活动时间短,农村教师普遍认为缺乏接受连续、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进一步深入学习、体会。
2.学校、社会、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学生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
对学生资源的调查,通过专题访谈,了解到:学生喜欢制作实验替代品及简单的物理课堂教具,但苦于无人指导;学生之间渴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机会很少;大部分学生渴望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科技活动,并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和社会调查活动,但是很多学生苦于没有这样的活动;学生理想中的物理教学:希望师生平等、配合默契的占97.1%;希望教师知识更广博的占56.3%;渴望在物理课上能自己动手实验的达到100%。由此可见,农村学校对学生活动缺乏足够重视和支持,学生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与引领。
3.农村初中基本上配备了专门物理实验室,但农村初中对物理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室、实验员配置偏少,实验员缺乏专业培训;实验器材短缺仍然是制约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瓶颈
对实验资源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物理实验室,但是大多数实验室条件比较简陋,常用仪器短缺,使初中物理实验开出率受到严重影响。农村中学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91.6%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演示实验能按要求做的只占25.4%,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不足15%,且大多数学生实验的开出形式为合并开出。实验代用品虽能解决部分仪器紧缺的现状,但实验代用品的制作与利用率还比较低,实验代用品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4.农村信息网络资源利用率偏低;师生缺乏网络资源交流意识,缺少资源交流平台
在农村信息资源调查中发现,有上网机会的教师比例超过了90%,但是农村物理教师利用网络查资料或学习的仅占26%,网络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农村学生上网比例达64.8%,几乎不上网高达35.2%。教师和学生上网聊天(或玩游戏)所占比例分别为67.9%、57.8%。由此可见,农村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教师和学生偶尔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缺乏网络资源用于物理教学的意识。从调查中还发现农村部分师生不知道在网上可以寻找资源,缺少网络资源交流的平台,加之网络收费也限制师生的网上学习。
经过本次调研后,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四点问题,我们农村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1)要增强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更新观念,甩掉“等、靠”的惰性思想,积极主动地寻找有效途径,迅速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2)挖掘学生资源,要求教师能耐心引导、精心布置、放心让学生去做。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等竞赛,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潜能得到进发。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运用到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平台。以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怎样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些体会。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物理教学的情境,一方面在课堂上活跃气氛,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后拓展学生知识面,产生探究欲望。
在物理声现象《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学时,可以播放动画“揭开蝙蝠导航秘密的历史过程”,学生对这样的一些科普知识会非常感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很自然了引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教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超波和次声波是人耳所听不到的声音。再比如,九年级物理讲到“电磁继电器”这个内容时,如果仅仅用文字叙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采用动画模拟电磁继电器工作的原理和过程,便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把复杂晦涩难懂的文字概念、规律和原理变成一幅形象的图片、一个动态的动画课件和一段直观的视频,学生显然更容易接受。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探究和互动。
物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一般的步骤是: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和总结结论、评估与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局域网师生共同交流问题,小组共同设计实验等,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比如,在《光的色彩 颜色》一课的探究活动中,我设计了三原色光混合的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小组完成探究实验,在看到实验现象后,由组长用Pad拍照,通过智动课堂平台和网络上传至教师机。在教师展示大家照片的时候,发现每组混合后的色光颜色并不完全相同,由此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寻找并说出原因――可能是三种色光的强度不同。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在巩固练习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到网站上去学习自己存在不足的知识点(配有相关的习题),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平台上的统计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难点,确定讲解要点。通过这样的教育信息技术,一方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探究热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探究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没有条件或无法实现的实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仿真实验进行模拟演示。仿真实验是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物理实验过程,有点不同于一般的动画课件。之所以称其为实验,是因为它包含了一般实验的特点和主要实验过程。通过调节观察的时间和空间,仿真实验可以使学生看清楚快速运动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或者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情况。虽然仿真实验不能替代真实实验,但利用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真实实验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或完成在自然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这有利于学生去寻找世界的普遍规律,归纳其本质特征。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和实验的难点。
初中物理中有些内容抽象难懂又不易理解从而成为了教学难点,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则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些难点,变得直观易懂多了。比如,在教学生认识和连接串、并联电路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要学生多看、多练。画太多的电路元件去让学生练习是很困难的,网上可以下载一个叫“中学电学虚拟实验”的软件,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可以用鼠标画线练习电路的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学生的失误而造成仪器的损耗和破坏,甚至会让实验无法再进行。很多仪器的维护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
篇10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
交互式电子白板将传统课堂设计成一个数字化的课堂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白板将科学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教师可以随意地调用各种软件支持教学资源或者直接应用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或直接通过网络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
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电压》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电压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借助他们实验探究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水压形成过程的F1as,与电压比较,建立了电压的概念,用定位笔通过拖、拉画出电路图,利用互联网找出各种各样的电压表来巩固提高,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本堂课通过电子白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整堂课中充当组织者、活动者和引导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本课按照老的教学模式和旧的课堂教学手段,如此大容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要求就很难达到。可见,只有合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有容量很大的资源库,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优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若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和优势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反思提供平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能将教师的课堂语言、视频、板书的内容、学生的发言等,通过相应的软件记录下来,形成包含课堂教学过程全貌的可重复利用的综合性文档,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在物理学科中,有许多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而设计的方案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应用于教学,可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将设想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资源预先生成,保存在电子白板资源库中。例如在讲解连接实物电路图时,传统的做法需要花较长时间在黑板上画出简图,不仅浪费时间,还画得不太形象,课堂效率也不高。现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按需求把实物图片存入资源库中,使用时将需要的图片通过移动和放大,再让学生用多功能笔连线,将不妥之处加以修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黑板只能记录教学过程,一些精彩的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和学生课上出错的地方,课后都无法再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却能解决这一问题,它能方便快速地回顾课堂上的各个环节。如在初中物理《组装电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路的连接,教师打开电子白板自身的资源库,利用电子笔对选定的一组实验器材进行拖动、缩放,调整位置,让学生共同参与,反复练习,让学生按要求在白板上连接电路图,最后让学生组装实际电路。这样,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实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各自的特点,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有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白板感应笔,完全能实现对电脑的控制,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仅仅使用鼠标的限制,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使教学更加生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为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便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物理课堂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恰当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授《机械能》这一课时,新课导入,笔者选择了滚摆实验、荡秋千等图片以及人造卫星发射的视频,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来源于生活,充分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改理念。
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加强对抽象的物理过程的理解,具体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授《焦耳定律》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电学的基本知识,在探究影响电热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出实验探究电路,但是设计的方案有些单一。而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作用,通过播放视频、利用电子多功能笔截图、拖拉等设计实验探究过程,再利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很顺利地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达到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目的。这样既节约课堂讲授时间,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展开交流,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电子交互白板技术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方便和可能,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与发展,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对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强大的功能正在渗透到我们日常教学之中的每一个细节,它的优势变革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的学科素养。可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交互式白板为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但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属于学生,它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物理课堂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搭建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的掌握,并将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作为一线教师现在应该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所蕴涵的教学价值,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邵淑鸾,浅谈交互电子白板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教育,201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