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过去范文
时间:2023-03-26 01:2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回不去的过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3、曾经的自己是年少无知,不懂的珍惜,现在学会了珍惜,可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4、听初三的孩纸说迫不及待的想要毕业,我就笑了,你们现在经历的就是我们想回都回不去的曾经.
5、人生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没有过不去的当下。
6、我们都在一条回不去的道路上扮演着不停走向下一站的旅人,只是回不去的是曾经,而不是努力生活的我们。
7、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
8、我们也就都回不去,再没有曾经爱过的痕迹.
9、我们之间能说的越来越少,总让我想起曾经聊到深夜的时候。我们回不去了吧?
篇2
时节已是深秋,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寒冷。树上的叶子仿佛不堪重负似的,一片连一片,悄悄地飘落下来,昔日浓郁的绿色不再繁华,渐渐变得稀少透亮了。虽然在北方已是一片肃杀的气氛,但我今天心里挺高兴,因为要回家去参加一个侄儿的婚礼。看到晚辈们陆续成家,心里的喜悦和幸福浓浓的,自是难以言表。
当车子经过街道拐弯处,速度慢了下来。这时我忽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独自坐在大门口,头上搭一条老式的紫红色纱巾,一双无神的眼睛呆呆的直视前方。虽然多年不见,但看到她亲切的面容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老人家今年应该接近九十岁了。偶尔从我母亲那里听说过关于她的一些事情。如今她年纪大了,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说话絮絮叨叨。只要有人和她搭上话,就会把一些陈年旧事翻来覆去的讲,时间长了大都听的不耐烦了,慢慢地和她说话的人就少了,平时只好一个人坐在门前打发剩余不多的时光。我小时候还是大集体的日子,父母要去地干活挣工分养家,那时候还没有学前班,于是上学前的这段时间我成了家里不小的负担。由于我的亲奶奶去世的早,老人家就主动把我留在她家里,她一边纺线织布,一边照看我玩耍。儿时,有好多快乐时光就是在她的那个小院里度过的。我玩的烦了,她就给我讲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叫小妞,逮猫来,吱溜跑了······。她一边讲,一边还做着手势,同时扮着鬼脸,看着把我逗笑了,她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有时我玩的调皮了,耽搁她纺织,她就换一副惊恐的脸,给我讲狼外婆的故事,吓的我不敢乱动,乖乖的坐在她身边,她这才又转过脸去纺线。有时我也会趁她不注意,偷偷地一个人跑到后院,在草窝里寻找头型呈三角形、扁平状的警察蟋蟀,放在小瓶里看它们斗架。有时在粗糙的榆树干上抓一些好看的‘花肚娘’,让它们排成一排,跳好看的舞。天快黑了,我故意藏起来,看她找不到我时着急的样子。听她一双小脚噔噔噔的在前院后院不停地跑,这也许是我感觉最好玩的事情了。可到最后往往是找着我时,一边生气的骂我两声你奶奶个脚啊,还顺便在我屁股上拍两巴掌。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她的小院里逗留,因为饿了,她会想着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遇到她高兴时,还有幸能吃到她藏在小柜子里的红苹果。时间长了,每每听到她那辆老纺车吱吱呀呀的有规律地响声,就好像听到了世上最美最动听的曲子。如今回想起来,还仿佛在耳边轻轻地环绕。鲁迅有篇文章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里也记述了他在学前时,在百草园里的快乐时光,虽然年 代不同,相隔甚远,但孩提时代的纯真和快乐却是相同的。
往事历历在目,那份久违的温情在我胸中荡漾,我再也走不动分毫。急忙停下车子,走了过去,紧紧地握住她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奶奶,你还记的我吗 ’被人抓住了手,她才回过神来,仔细的打量着我,然后慢慢地把手从我的手中抽出去,顺着我的面颊颤抖着从上到下摸了一遍又一遍,忽然高兴的说:‘伟,是你呀,是你回来看奶奶了!哎呀,有好多年没看见过你了。孩子多大了,你妈回来没,一会让你妈来和我说说话,我天天想着你们呢!’说话的同时,我看到两颗闪亮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慢慢的流下来,我的喉咙此刻好像堵了一团棉花,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只好用手抚上了她还在我面颊上停留的双手。顿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时间竟忘却了亲情究竟是什么样子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得不松开她的手,和她告别。当婚车从她身边经过的时候,我看到她还坐在门前,一双眼睛执着的望着前方。初升的阳光从高大的楼房的缝隙间投下来,照射在她的身上,她慈祥的面容被镀成一片温暖的金色。别人也许不知道她在想些啥,可我知道,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心中正在回忆着她自己美好的从前和温馨的过往。
篇3
大学毕业后我和当时的女友都顺利找到了工作。她和我既是高中也是大学同学,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很有女人味,对我也很温柔很体贴。没多久,在爸妈的帮助下,我买了套两室两厅的现房。但我一直都没提出结婚,因为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我觉得她不够漂亮。我开始冷落她,而她以为我出了什么事,竭力安慰我。终于有一天,我向她提出了分手。她哭着说我哪儿做得不好,我改,认识你九年,恋爱四年,我什么都给你了,你怎么这么绝情?可我执意分手。没多久她离开了L城,消失于茫茫人海。
分手后,我就决定下一个一定要找个漂亮的女友,但不是我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我。快要绝望的我只好去婚姻介绍所碰碰运气,还特意交代要漂亮的。没过几天,婚介负责人联系我说有合适的人选。下班后,我火速赶到婚介所,终于看到了那女孩。她的样子真的好漂亮,我一下就被她迷住了:这才是我心中的女朋友!
接触后我得知她不是L城人,今年22岁,18岁就出来打工,现在在一家大型酒店做领班。我也把我的情况包括有房子的事都对她说了,因为实在很喜欢她,我还对她说,如果我们恋爱顺利随时可以结婚。那天吃晚饭,她邀请我去她租的房子坐坐。没聊多久,看着她我就无法控制自己,对她提出要求,没想到她竟然答应了。我很感动,觉得她人好也爱我。要知道,我和以前的女友有第一次还是大学毕业后,大学时我要求过好几次她都不同意。
几个月后,我和她拿结婚证了。当时爸妈觉得还不够了解她,劝我再谈着看看,但我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只好依我。
结婚后,我工作特别勤奋,几个月后,升职为部门经理,收入也直线上升。前年初,我经爸妈同意把房子卖了又买了三室两厅带装修的房子,钱我出了大部分,老婆也出了好几万。生活有滋有润,我就想要个孩子,可是,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措施,老婆就是怀不上。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她不能怀孕。当时我并不在意,有这么个漂亮善良的老婆,做丁克族我也认了,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领养一个孩子,老婆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
然而好景不长,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老婆曾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劳教了6个月。
开始我还以为是玩笑,但是那人十分肯定说是真的,我有些慌了,于是就去婚介所查看,但资料已不复存在。回到家,在我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承认做过一年半的“小姐”,被公安部门处罚过两次,劳教6个月是第二次被抓的事,买房时她出的几万,就是做“小姐”时赚的。得到她的证实,我整个人都瞢了,气得浑身发抖。老婆跪着求我原谅她,说和我谈恋爱是想摆脱过去,和我结婚后是真的爱我。任她再怎么哭泣,我一直沉默无语。
夜深人静,我想起了以前的女友。她是真的爱我,而我却为满足我贪欲的漂亮皮囊狠心抛弃了她,我后悔极了,但是无论如何再也回不去了。现在出门,每当别人无意间瞟到我,我都下意识低下头。我觉得他们都在笑话我,笑我娶了个给我戴过无数绿帽子的老婆。这是我的报应吗?
背负自私的枷锁,男人的幸福有多远?
本刊心理顾问:雨莲
你兼具了男人对待情感的两大情结:爱漂亮女人情结和爱纯洁女人情结。可惜的是,面对这两大情结的困扰,你并没做到有所领悟和超越,仍旧一如既往地狭隘。从对前女友的无情抛弃,到与妻子的内心隔阂,两段感情,两个女人,你都没做到无条件的付出,这也证明了你在情感上的幼稚和不能担当。
篇4
当然,一点儿也不厌倦,反而,每次走进陈列室,望着四周的展板以及这300多件记载着二中人十多年外事交流的“宝贝”时,我就为自己是衢州二中国际文化交流的见证人、亲历者感到自豪、骄傲,有时甚至忍不住就心潮澎湃起来。
一、 教育国际交流的有心人
这个教育国际交流陈列室可以说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中小学界首屈一指,或许衢州二中不是开展教育国际交流最早的学校,也不是开展交流规模最大的学校,但是,有心的二中人记录了十余年来教育国际交流的点点滴滴,收集了300多件二中外事交流史上难忘片段的实物、文件、图片、视频,每件物品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还得说说1995年。那一年,基于二战时期的一段情缘,衢州市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雷德温市建立了姐妹城市关系,并决定率先开展教育交流教师互派工作。当时我正在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工作,负责起草一份关于两市教育交流的协议。这份协议需要被翻译成英文传往大洋彼岸,因此,我找到了当时任衢州二中英语教研组长的潘志强老师帮忙。
如今,潘志强老师已经是衢州二中的校长了,而且现在我们竟在同一所学校共事。当创办陈列室需要征集教师和国际友人互赠的物品时,潘校长拿出了当时我起笔书写的协议复印件。我心中的感动可想而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竟然还完好地保存着这份材料。事实上,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潘校长和所有二中的老师早已用爱心建立起一座连接世界的桥梁。
虽然2011年我才调入衢州二中工作,但在教育局时一直从事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许多国际交流项目,像姐妹城市的教师互派、“盖普”项目、新加坡留学计划等等,我都是具体经办人,学校聘请外教专家的许多事宜我也从中穿针引线,极力争取。通过友城互派交流、中英盖普项目、海外游学活动、国际孔子学院、教育考察等平台,学校让百余名教师、千余名学生拥有了在国外接受国际理解教育的经历。学校的教育国际交流事业也因此蒸蒸日上。
二、 难忘的美国姑娘
细数一下,先后已有50多位外教来衢州二中任教。由于工作关系,我和不少外教成了好朋友,其中有两位美国姑娘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戴茜·霍夫是第一位来衢州二中任教的美国教师。短短一年的交流时间,中国的文化习俗、悠久厚重的历史、热情好客的市民给她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在衢州任教一年后,她通过民政部门到江苏省江阴市领养了一名女孩,取名为朱丽叶·明·霍夫。回国后,她频频受邀介绍在中国的感受,向美国社会各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
另一位是27岁的莉莎·迪尔。那是15年前的事了,她第一次来中国,我被安排去上海接机。莉莎高挑白皙,典型的美国白人装束。热情的她一见到我就兴奋不已。因为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不行,两人间的交流常常需要比手画脚,可乐趣不少。由于要在中国待上一年,莉莎带来了两本厚厚的影集。一入住酒店,她就不顾旅途的劳顿,迫不及待地拿出相册,把自己家人一一介绍给我,当介绍到她姐姐的两个漂亮女儿时,喜形于色,溢于言表,我一下子就被这个开朗、热情的美国女孩给吸引住了。之后,我们有过多次接触,陪她过中国年,陪她购物,和她一起享用衢州风味小吃、打保龄球、溜旱冰。莉莎精力旺盛,特别喜欢运动,曾参加衢州二中的运动会,跑步、排球都是她的专长。学生们也都很喜欢她。莉莎教育交流结束启程回国前,我特地送给她一对青田石章,上面刻着她的中文名字——王桂花。据不久前访美归来的潘校长说,她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真心祝福这位美丽的姑娘!
三、 温馨的往事
走进衢州二中教育国际交流陈列室,十多年的教育国际交流故事在我眼前淌过。
书信、挂毯、图片、鞋子、玩偶……对于这些熟悉不过的异国物品,许多老师和我一样,每次看后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关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故事有很多,每一个都是学校致力于教育国际交流中不起眼却又温暖的小片段。
这些年来,学校的老师、外教与学生们时常聚在一起,互相介绍自己的祖国,讲述各自国家鲜为人知的风俗文化,共同了解世界各地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奉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学校不但通过课堂和讲座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而且还经常接待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鼓励学生和外教在课外继续开展交流,一起学习、一同出游。有时学校还组织学生为国际友人画肖像,在交流的同时,彼此的友谊也与日俱增。
一位名叫阿莉莎的女教师曾作为美国雷德温市派驻在衢州的第7任交流教师,在衢州二中任教6个月期满后就回国了。她和本校师生、当地居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国后仍一直与中国朋友保持联系。一年后,她申请重返中国,成为雷德温市派驻衢州的第8任交流教师。第二次回到我校任教时,她心潮澎湃,写下了《衢州二中,我魂牵梦萦的家》及《重返衢州,我再次生活在中国的腹地》等文章。
我还曾听说过另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个英国小伙子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来到了衢州二中担任外教。一年后,他恋上了衢州这座山清水秀的古城,恋上了美丽大方的衢州姑娘,回国不久他再次来到衢州,现在已在衢州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篇5
[关键词]自贸区;税收优惠;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061 ― 03
一、自贸区的本质及定位
(一)自贸区的本质
自贸区全称自由贸易试验区,源于国际贸易,由保税区升级而来。当前比较盛行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从广义角度,指区内国家为了吸引投资、实现贸易自由化,取消了大部分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形成的“大区”,即国家间自由贸易区;二是从狭义角度,指设置在一国境内且处于关境之外,受海关治外法权保护并无贸易限制的关税管辖地区,又称自贸园区。我们国家现有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就是属于狭义的自贸区,它们既保留了保税区的基本职能,同时还开放了金融、保险、电信、文化、投资管理、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领域,也放宽了银行业与信息通信服务等行业投资者的准入限制,提升了投资的自由化〔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狭义的自贸区,以下自贸区的阐述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狭义的自贸区。
(二)自贸区的定位
就自贸区的全称(即自由贸易试验区)不难看出,自贸区除了享有“自由贸易”的优惠之外,还必须肩负着“试验”的重任,即对于一些政策制度先行开展试验,为将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因此,可复制、可推广的特性就成了完善的自贸区政策应具备的基本要求。这就决定了自贸区不应一味地力争政策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通过分析政策实施的利弊,研究自贸区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与潜在的问题,努力探索政策改革与完善的方法,创建一个适应新形势、同国际高度接轨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制,这才是自贸区试验的最核心定位。在自贸区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中,税收优惠政策成了促进自贸区乃至区域的投资和贸易最有效的政策之一。然而,正因为税收优惠政策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导致了其容易造成“税收洼地”。因此,在准确定位自贸区的基础上,研究我国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同时使其政策可复制可推广,是我国相关部门在今后应该认真考虑的重点课题之一〔1〕。
二、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我国自贸区从保税区升级而来,其税收优惠政策既包括保税区保留的税收政策还包括自贸区特有的拓展税收政策。如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的免税政策;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的出口退税政策;来料加工复出口的保税加工政策以及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试点纳税人对内提供的相关服务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等都是保税区保留的税收政策。而自贸区特有的拓展税收政策主要有延用先试行的上海自Q区的共性税收优惠政策与后试行自贸区个性化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共性税收优惠政策
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很大部分是延用了上海自贸区的税收政策,成为当前所有自贸区共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具有促进贸易、促进投资以及促进人才引进的功能。
1.促进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租赁企业特定的优惠政策,以及保税区延伸的综合税收优惠政策。
(1)租赁企业特定的优惠政策
一是融资租赁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注册地在自贸区内的融资租赁企业及其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显然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其税负的下降。
二是进口环节增值税低税率优惠政策。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注册地在自贸区内的国内租赁公司或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针对其将进口空载重量在25 吨以上的飞机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即可享受,显然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租赁公司发展跨境租赁业务。
(2)保税区延伸的综合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内销时的“选择性征税政策”。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自贸区内的生产企业。具体地说,自贸区内生产企业加工后内销的货物从之前只能按照成品的价格和税率征税到现下可以由企业自行选择按料件缴税或按成品缴税,使企业有权选择对自身有利或税赋较低的方式缴税,这无疑会使得内销产品的成本下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是进口所需货物免税。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自贸区内的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针对其进口其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免税。
2.促进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是所得税递延分期纳税政策,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注册在自贸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针对其对外非货币投资评估增值部分可享受不超过5年期限的所得税递延分期纳税待遇。显然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少企业或个人股东非货性资产投资时的税收支出,促进企业或个人投资的积极性。
3.促进人才引进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个人所得税递延分期纳税政策,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自贸区内企业高端紧缺人才,针对其股权激励所得可享受不超过5年期限的个人所得税递延分期纳税待遇〔3〕。显然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自贸区企业吸引高端紧缺人才。
二是免税补贴自行计算扣除免报备。具体地说,为了吸引外籍高端人才落户,对持有R字(人才)签证的外籍人员的免税补贴在其所得税申报纳税时可自行计算扣除,免报备。
(二)个性化的税收优惠政策
篇6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回报;问题;原因;对策
高等教育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还寄托了普通家庭和学子改变命运的殷切期望。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家庭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家庭对待高等教育的态度,事关我国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等重大问题。目前学界对高等教育回报率从经济学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的专项研究尚属空白;学界对高等教育回报侧重于物质回报研究,对感情回报、创业回报研究较少;缺乏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因此,厘清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回报存在的矛盾,探索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选择了会宁县河畔镇与新庄乡作为调研地点。会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中的特困县,也是被誉为“状元县”的西北教育名县;新庄被誉为“状元县”的“状元乡”,30年考出大中专学生2000余人;河畔镇已向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学生7000多人,两地是会宁教育的一个缩影。以会宁为例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问题,极具抽样典型性。期望通过该研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一、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间的主要矛盾
(一)高物质投入率与低物质回报率之间的矛盾
经调查,当地供养一个大学生一年所需要的总费用,1万元以下的占37.7%;1万元到1.5万的占55.1%;1.5万到2万元的占4.3%;2万元以上的占2.9%。费用主要来源于贷款、父母务农收入以及打工所得。供子女上大学生后,有47.5%的家庭经济状况比以前更困难;有6.6%的家庭出现因供养大学生迫使其他子女辍学的情况。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1],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2];会宁县2007和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675元和1805元[3];2007年和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1元和15781元[4]。可见,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物质投入率非常之大。
通过问卷调查和家庭访谈得知,大学生每年给家里的物质回报2000-4000元的占45.7%;4001-6000元的占10.9%;6001-8000元的占4.3%;8000元以上的占6.5%;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占32.6%。
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大学生实际的经济回报很有限。因培养子女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后富裕起来的家庭只有约7%。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每年给予原家庭的物质回报在3000元左右,当地年人均收入约2900元,因此,大学生并不比非大学生对家庭的物质回报多。
(二)高人力资本回报期望与人力资本回报缺失错位之间的矛盾
人力资本回报是指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是智力回流的一种有效形式。既能给家庭带来收益,又能推动农村发展,也有利于物质回报与感情回报的有效实现。
调查显示,46.5%的受访者支持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76.3%的受访者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做村官。但实际情况是,64.7%的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留在了城市;23.6%的大学生没找到工作仍困守城市;8.8%的大学生因未能在城市找到工作只好回乡就业;2.9%的大学生主动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对家庭与农村的人力资本回报非常有限。一方面,农村学生高等教育的成本由所在家庭承担,而收益者却主要是城市和大学生本人,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之间存在严重错位问题。
(三)父母感情投入诚挚深沉与子女感情回报简单单一之间的矛盾
感情投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感情投入包括家庭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所有投入,包括学费投入、心理支持、照顾饮食起居、智力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等多方面内容,因为无论何种投入形式,都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体现,都寄予了父母深厚的爱,因此都可算作感情投入。狭义的感情投入是指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心理支持和情感鼓励。问卷中“您对孩子的高等教育投入最主要侧重于哪个方面?”,94%的家庭选择了感情投入(狭义)。调查显示,父母对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强烈。91.1%的家庭认为“孩子的最佳受教育程度”是大学本科及以上;5.3%的家庭认为是大专;选择高中、中专的占3.6%;没有家庭选择初中及小学。96.2%的家庭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供养;2.8%的家庭只供养男孩子,1.0%的家庭不供养孩子上大学,没有家庭选择不供养女孩子。访谈时,发现当地陪读现象比较普遍。离学校较远住在塬上的家庭(约占学生总数的60%),会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子,由母亲专门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让孩子一门心思学习。较普遍的陪读现象从一个侧面也鲜明地凸显了父母诚挚深沉的感情投入。
另一方面,父母最希望孩子给予家庭的回报形式,其中感情回报占63.2%,而绝大多数大学生感情回报非常简单和单一――电话联系。每月与家里联系8次以上的占了6.8%,6-8次的占45.5%,3-5次的占43.2%,两次以下的有4.5%。“逢年过节或父母生日时”,一定回家探望的大学生有12.8%,一定打电话问候的有56.3%,记得就打电话问候的有24.5%,根本不记得的有6.4%。至于经常回家探望、毕业后接父母同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让父母生活得快乐、安心、自得的等比较少见。
通过访谈,发现有大学生的家庭中,双亲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寂寞、空虚等问题,尤其是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不习惯城市生活方式的老迈父母往往沦为“空巢老人”,他们对感情回报有着强烈需求,简单的电话联系难以满足情感需要,这就要求大学生子女必须深化并多样化感情回报方式。
二、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一)根本原因:农村社会经济落后
当地农村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900元,不仅远远低于城市,也远远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而大部分大学生一年所需的总费用在8000-15000元之间,意味着父母双方年收入的总和也抵不上孩子一年高等教育所需的费用。而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总体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高、发展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因此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也成为必然,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因肩负着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重任,更希望留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以便实现高等教育投入对自身和家庭回报的最大化。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环境不好、发展机会少。究其根源还是农村社会经济状况落后所致。
(二)制度性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壁垒
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以及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成为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巨大屏障;城乡收入、环境与福利差异,使得城市户口对农村人口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学生而言,考上大学转为城市户口,意味着挣脱了身份枷锁,若大学生毕业后将户籍由城市返迁农村,回乡就业,便意味着把已经获得的城市“利益”主动丢掉,从心理上极其抵触,相当多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在困顿中仍坚守城市而成为“蚁族”,由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使得对家庭物质回报、感情回报、人力资本回报等方面出现系列问题。
(三)主观原因:传统高等教育就业观念的影响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了不同于以往的成本分担制度。10年来大学学费翻了几番,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随之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农村家庭对待高等教育就业的认识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认为子女接受了高等教育就会“鲤鱼跳龙门”,必然“学而优则仕”,大学毕业后应该而且能够在条件优越的城市分配到工作。因此片面追求子女接受高学历教育,看轻甚至抵触职业教育,未能适时调整观念,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教育投资。
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时注重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奉献社会、服务农村的意识。据调查,大学生就业考虑最多的因素是:晋升机会、工作兴趣、薪酬福利。六成以上大学生毕业后留恋大城市,不愿意返乡就业;在返乡就业的大学生中,有七成希望重返城市择业。因此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的实际效果,更多是为城市和发达地区培养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严重错位。
(四)客观原因:西部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
由于高校扩招、金融危机影响等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普遍的社会问题。2007年我国有495万的大学毕业生,但是还有100万人没有就业,2008年有560万大学毕业生,还有150万人没有就业。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610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目标,力争就业率达到70%,专家估计可能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5]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6]2009年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09年底,将有150万大学生难以就业;失业率达到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7]而农村家庭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的大学生,一没背景和关系,二没家庭的经济支持,因此,西部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不少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大学生,有些长期处于打零工的状态,有些加入考研大军,还有一些长期待业在家,有的甚至加入农民工队伍干简单繁重的体力活,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直接造成家庭回报缺失等系列问题出现。
(五)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会宁县深处我国西北内陆,经济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中的特困县。新庄乡属于旱塬地区,水源严重缺乏,自然环境恶劣,只有一条破旧的公路与外界连通,且每天只能通一趟车,与外界联系非常少。电视机在当地是稀罕物,更谈不上互联网等交流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河畔镇情况稍好,但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电视和广播。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家庭在获取外部信息方面的情况与调研地大同小异。由于无法及时准确掌握高等教育新信息,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因此进行盲目教育投资在所难免。
根据国务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节假日为:新年、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和国庆节各放假3天。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假日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同时,由于交通运输网络不够完善,不少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甚至还未通车;节假日是客流高峰期,一票难求。许多大学生因此放弃了回家探望父母的打算,使得感情回报出现问题。
三、解决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间矛盾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入与回报间的矛盾问题。主要措施是: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力度,实行倾斜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帮助农民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收入;鼓励开展多种经营,优势互补,改变产业结构,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发展。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多措施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户籍流动有助于淡化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的观念,既可一定程度上改变就业难的现状,又可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源,进而为物质回报与感情回报特别是人力资源回报创造有力条件。否则,因户籍身份问题会使更多大学生选择留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东西二元差距还会因此进一步扩大,陷入恶性循环。
3.完善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农村高等教育是农村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是以服务农村为目的,统筹利用城乡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多种信息媒体,主要对农村人口实施的中等教育后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农村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等。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为农村脱贫致富尽心竭力的高、中级人才,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家庭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回报错位甚至缺失问题。
完善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一要强化国家在农村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治义务;加强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在农村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和投入;以农村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结合为基础,逐步建立具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的,由地、县、镇、村四级网络构成的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我国政府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制度和建立乡村社区学院的经验,在实施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五教”统筹的基础上,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与倾斜,鼓励县(市)通过有效的方式,从本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出发,创办有地方特色的县级社区学院等。
4.强化基层政府服务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的职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订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有效减轻家长供养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负担,遏制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家庭“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现象;二是政府担保,为因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导致缺乏发展生产资金的农村家庭筹集资金,为家庭致富创造条件;三是为供养大学生的家庭建立档案给予情感关照、技术和人力资源培训等其它支持。如此既可以缓解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负担,也有助于减轻家庭对子女的经济和情感依赖等。
5.加强对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支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创业工作的宣传、表彰、奖励制度化、规范化、实践化、常态化,营造良好基层创业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加快创业“孵化园区”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创业毕业提供创业基地;各级政府可通过财政拨款和社会资助两条渠道,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提供一定贷款担保等。
健全创业服务机制,优化回乡创业软环境。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创业服务组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管理、服务职责。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覆盖市、镇(街办)、村(社区)三级的创业服务网络,积极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在市县劳动就业管理局设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安排专业人士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事务。把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的,对其研究与开发的科技项目优先给予研发经费支持;提供项目论证、开业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协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建设,建立由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科技等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和创业明星、企业成功人士以及专业人士等组成的创业专家指导组,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专业化和针结。
(二)家庭层面
1.转变教育观念,理性地教育投资
在农村,上什么大学,学习什么专业父母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对待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理性地进行教育投资关键在父母。调查中,95.8%的家庭认为就读全国重点大学对家庭的回报更大。而现实情况并不是学历高就业就好,不少地区出现学历和就业率“倒置”现象,如山西、吉林两省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就业率,浙江的本科生就业率也低于专科生[8];再如四川省教育厅的统计显示,四川省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1.46%,专科生为81.78%,专科的初次就业率高于本科[9]。因此,家庭要根据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受教育层次。
2.转变就业观念,支持毕业子女回乡就业、创业
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支持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但当问及“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回乡就业、创业吗?”时只有小部分表示支持。可见,农村家庭在对待大学生回乡问题上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农村发展、家庭赋予确实需要大学生的智力支持;一方面,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发展前途考虑,又不希望他们回乡就业创业。这也是阻碍大学生智力回流的重要障碍。因此,父母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农村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支持、鼓励孩子做出回乡就业、创业的决定。
(三)大学生层面
1.多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根据教育经济学理论,大学本科成本核算,需要考虑下属成本函数:成本函数=f(学杂费等培养成本、生活费用、校外培训成本、求职成本、人情成本、投入教育成本的利息损失、机会成本损失等),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应参照以上的成本函数,努力减少受教育成本。如朴实勤俭的生活作风可减少生活费用;学有余力时充分勤工助学;锻造优良素质减少求职成本等。
2.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利用一切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自己具备职场取胜的核心竞争力,为回报家庭和社会奠定基础。
3.转变就业观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要转变精英教育阶段“等待国家分配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观念,强化就业竞争意识。二要转变精英教育阶段就业应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环境好、待遇高的理想化要求,根据就业形势、社会需求、所学专业、自身素质等多方面情况合理就业。
参考文献:
[1] 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EB/OL].,2010-06-13.
[2] 中国社科院.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
[3] CNKI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
[4] 统计局称中国去年物价下降 未出现通货膨胀[EB/OL].,2010-07-06.
[8] 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在下降[EB/OL].,2010-03-2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EB/OL].,2007-06-21
[15] 金融界.甘肃会宁:再穷不能穷教育[EB/OL].,2006-09-26.
[16] 田磊.谁来改变乡村教育[J].南风窗,2007,(21).
[17] 张刚,等.乡村教育困境中的失衡与断裂[J].南风窗,2007,(22).
[18] 狄多华.贫困大学毕业生 困惑中坚守城市[N].中国青年报,2007-08-20.
[19]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J].财经论丛,2004,(6).
[20] 干勤,等.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负担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
[21]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4).
[22] 高梦滔.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估算[J].统计研究,2007,(9).
篇7
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有三次重要的浪潮一是流行于1888~1910年问的“艺术与工艺运动”,二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其三就是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将工匠、艺术家、画家、设计者集中起来参与到建筑设计中,组成一个制造业的大联盟,该联盟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时间已过去整整一百年了,制造联盟对于后世的建筑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制造联盟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在这个运动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布鲁诺・陶特,今天我们在联盟的百年纪念日来回忆他,意在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去回顾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
“建筑不仅仅是一门与社会最密切相关的艺术,而且,它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结晶,在这一意义上,它是一门完完全全的集体艺术。”
(布鲁诺陶特)
摘要:1914年布鲁诺晦特在德国科隆博览会创作的“玻璃亭”被后人当作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代表作载入史册。1919年陶特与朋友们的“玻璃链(the Glaserne Kette)”至今仍是一段理想与浪漫的佳话。1924~1930年晦特放弃浪漫的乌托邦幻想,他与马丁・瓦格纳推出了生态城市建筑的雏形:布里茨・豪夫埃森社会住宅区,体现了陶特的理想、观念和改革热情。1933年后被纳粹德国迫害的现代建筑天才们成了蒲公英,飞到世界各地去生根、发芽。
关键词:天才建筑师,陶特“玻璃亭”,“玻璃链”,共和国“社会住宅”,蒲公英
AbStract:1914,Taut's Glasspavilion exhibitedfor the Exhibition of DWB in Koln,Which is arepresent archtectural Work of Expressionismin the historian.1919,"the Glaserne Kette"ofTaut with his friennds,that is a fine story of romantic and idealism.1924-30,Taut gaveup Utopin's fantasia,planed HufeisensiediungBritz with Martin Wagner,which was arough Typ of ecosystem Urbandesign andsocialdwelling.The concept was linkedwith idealistic reform enthusiasm and programmatic pathos.The Block of U-formrepresen Taut's ideal,idea and revolutionpassion.After 1933,those modern geniusarchitects persecuted by Nazi,they flewaround the world to take root and self unfoldlikes Dandelion.
KeyWOrd:Genius architect,Taut'sGlasspavilion,the Glaserne Kette,Pubulic'sSocialdwelling,Dandelion。
中图分类号:K8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4-8537(2007)11-0137-07
玻璃亭
1880年4月4日德国著名天才建筑师布鲁诺・陶特(BrunoTaut,1880~1938)(图1)诞生于东普鲁士的魁尼西堡(Koenigsberg),他是商人攸立游丝・陶特的第二个儿子。1902年陶特毕业于魁尼西堡建筑职业学校,在完成他的建筑职业教育后,陶特迁居柏林并且开始在布卢诺牟林的犹太风格建筑事务所工作。
从1904开始,陶特在斯图加特跟随泰欧斗・费瑟尔(1862~1938)教授工作,通过教授介绍,陶特首次获得一个设计任务的委托;路德维西堡的奥特离兴乡村教堂的更新改造工程(圈2)。在这期间,他开始学习表现主义绘画并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图3),这对他的现代设计审美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泛泛而论,德意志制造联盟(DWB)中颇有一些成员做出来的建筑设计属于表现主义风格的范畴,陶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从几个重要的方面来看,表现主义者的理念与包豪斯(Bauhaus)努力想要实现的一些想法是息息相关的。格罗庇乌斯希望借助于艺术的方式,把他的学校变成社会变革的策源地:通过在包豪斯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既能把学生训练成工匠与艺术家,同时又能塑造他们的人格。
1908年布鲁诺・陶特回到柏林,开始在沙烙特堡高等技术学校学习艺术史和城市设计,并同时开创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1912年陶特被委任为德国“花园城市”协会(DeutscheGartenstadtgesellschaft) 的咨询建筑师,并且在柏林近郊的马格德堡(Magdeburg)和法肯堡(Falkenburg)等地推动了几个“花园城市”的设计方案。
1914年发生了很多对现代建筑影响重大的事件,不仅圣伊里亚的“明日之城”启动了建筑的科学幻想,光一个德国科隆博览会就出现了格鲁庇乌斯・迈耶设计的示范工厂、维尔德的剧院和布鲁诺・陶特的“玻璃亭”(Glasspavilion也有人叫它水晶宫)(图4、5)三件重要的作品。布鲁诺・陶特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知道建筑是房子,但是房子是不是建筑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1914年德国科隆博览会出现了一座用五光十色的玻璃嵌板措建而成的拱型建筑(图6、7),设计者陶特的灵感来自于一位作家保罗・希尔巴特(Paul Scheerba~)的作品,希尔巴特专好作奇思异想,受他的启发,陶特运用现代材料建构了一座极其富于想象力的七彩颜色和怪异形状的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满足了陶特奇思异想的创作欲,在这座“玻璃亭”的束带层上,铭刻着一些“彩色玻璃消弭仇恨”之类希尔巴特文字,玻璃亭里题写了很多格言出自于马克思・史克尔巴特(Max Scheerba)的格言:“砖石房屋只能伤害我们,彩色玻璃才能消除敌意”,“没有玻璃宫殿,生活将成为负担”等等。这个建筑设计被后人当作现代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陶特在运用奇幻般的乌托邦创作着他认为不
同于“建筑”的“房子”,表现了一个天才建筑师改造世界,进而改造人类的思想意识的梦幻。
玻璃亭有一个多面玻璃的小园顶玻璃砖砌墙,小室其它墙面上贴满了彩色马赛克贴面,中间还有一段阶梯状的流水池(图8、9)。光从玻璃屋顶照进来,射八水池,再反射到墙面上经由玻璃砖和马赛克的无限次反射,房间里充满了光的舞蹈。陶特在亭内大量使用“彩色”玻璃并15妙地运用光来塑造,就好像是在表现玻璃和光的灵魂(图10)。
从那以后,作为职业建筑师,陶特一直在德国各处继续推广他的玻璃建筑。陶特的玻璃建筑的最基本构想是以地面与顶棚两个水平面来确立空间。地面的处理中最重要的又是起于水缘。从希腊以来,如何对柱子和墙进行处理是西方建筑理论中的中心论题,在建筑构成中,柱子和墙等垂直部分也是决定建筑形态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无论是绘画还是照片,垂直的因素都对画面起到支配性作用。而陶特一反传统,指出了水平因素的重要性。
玻璃链
1919年陶特和他们的朋友们组成艺术劳工委员会,由于受到了政治上的压迫,不得不转为书信联络,这一系列信件被称之为“玻璃链(theGlaseme Kette)”。每个人都书写下自己对现代艺术的感受和思想,与别人分享,互相讨论,这有点像今天的互联网,他们甚至给自己起了新ID,比如陶特叫Glas(玻璃),格罗庇乌斯自称为Mass(体量)。但是透明而纯粹的玻璃是十分易碎的,时间不长,当他们发现,他们的那些浪漫的理想与现实的工业体系差距甚大时,“玻璃链”就破裂了。
社会住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的创伤(图11)和大柏林爆炸式的急速膨胀,人口大量密集地涌入柏林,特别是由于1914~1918年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建设停顿,在柏林出现了耸人听闻的住房亏空,城市急需要建设大量住宅以度房荒。应时,投资商们在柏林建起了大量兵营式(图12)的出租住宅来缓解尖锐的矛盾。
1924~1930年在柏林兴建了大约135000套住宅,而这仅仅是1928~1930年繁荣的建设量的30%~40%。因此,“大住宅区”建设的理论问题,摆在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面前:它的高难度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它的理性化与系统化建设方法,特别是早期工业化建筑类型的建造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社会住宅的功能和随之而来的其它问题,成为他们不可回避的现实。
受当时魏玛共和国社会主义的影响,这个时期陶特开始放弃他浪漫的乌托邦幻想,转而强调建筑应是社会行政中的一部份,它代表的是现在的社会文化,而非尚未实现的理想。他受新实用主义(Neue Sachlichkeit)的影响,强调设计的合理性。他受包豪斯学院的影响,放弃早期独尊权贵式的建筑设计,转而追求纯粹理性的建筑。他了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巴比伦城市构想,在纯粹理性建筑思想的指导下,直面当时经济萧条的局面,创造一种形式简单并且能满足一切生活必须,同时又是高雅而真实的居住建筑形式。
他和城市设计局的建筑师马丁・瓦格纳(Martin Wagner)合作,领导了当时十分前卫的社会化居住区建设工作。在1923年后陶特设计了大量的社会住宅。从1924年至1931年,陶特出任了柏林GEHAG建筑顾问,负责柏林许多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案,使他有机会实现他的功能主义与节约劳动的理论,他先后领导建设了一万多套社会住宅(图13、14)。而这正是20世纪建设平民住宅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为了克服投资商们在柏林建起的大量兵营式出租住宅的弊端――灰暗,呆板、不良的采光和通风,陶特和马丁・瓦格纳(MartinWagner)合作规划设计,推出了生态城市建筑的雏形:应该被收录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内(Weltkulturerbe-ListederUNESCO)的布里茨・豪夫埃森居住区(HufeisensiedlungBritz)和蔡棱道夫的“汤姆大叔小屋”森林居住区(Waldsiedlung OnkelFores Hiitte in Zehlendorf)。在这个大型居住区中体现了陶特的理想,观念和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改革热情。在居住区里,陶特规划设计了单元式,公助廉租标准住宅。它们相连成排,住宅中阳光充沛、通风良好,建筑立面审美出色,每家承租人都有像梯田式属于自己的花园(图15)。他的合作者马丁・瓦格纳则在斯塔芬哈根街(stavenhagener Strasse)住宅大楼中设计了预制建筑构件包括椭圆楼梯,这在当今已司空见惯,而在当时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布里茨・豪夫埃森居住区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位于社区中心的“马蹄型中庭”,它充分反映出创作者纲领性情感:通过建筑再造居民之间的社区意识。“马蹄”的外侧不同宽窄的前花园和不同层次的绿地伴随着街道沿不断变化方向的环形街道,彻底改变了柏林的传统街块显而易见的死板格局,建构了一种亲切活泼、充满活力的,具有聚落生活气氛的空间形象。相对于住宅室内空间,“马蹄”的内侧则整体建构了“公共客厅”:绿色的外部空间。在这个新原型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新形式的空间体验,亲身感受到“个人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一明显社会学的内在含义。“马蹄型”原型了新建筑的类型和新价值观的特殊宣言,它是在挑战欺压和偏见(图16~27)。
为了避免工业化建造的单调,建筑体部设计虽然整齐对称,但是针对每个单元细节都有相应的个性化设计。他认为,简单的“功能”结构往往不具备感染性,往往是细节的改变,在毛坯墙镶上玻璃的新窗户、新门、新的颜色、新的面砖等,如果你有眼光的话,就会从这些细节中发现建筑的魅力。他在设计中,通过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组合拓宽广场空间,运用色彩这种最便宜的设计元素,突出了不同品种的建筑、尤其是每个街道自己的特点。
1926年后马丁・瓦格纳以在柏林建立的大型住区布里茨・豪夫埃森为契机,在荷兰国际会议中开展了“建设经济型住宅”的研讨,而陶特则在1931年后,接受了普鲁士艺术大学的柏林工学院的邀请,开始教授居住建筑和居住区规划(图28)。
蒲公英
1933年陶特在社会主义的感召下赴莫斯科访问,回国后,他发觉自己已被登录在希特勒的黑名单上,后来仓皇逃遁,受邀来到了日本。通过在日本的生活和他对日本的了解,陶特认识到:在日本传统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视地面而常常抹去墙的存在;即使空间与空间之间需要分割也尽可能不设墙,而是采用拉门,拉窗等可滑动的轻便隔扇。这甚至可以说是日本传统建筑被默认的主题,也正是日本传统建筑中最根本的特征。在日本,他留下了他的传奇作品――日向邸住宅并在那里被聘为日本工业艺术研究所的顾问。在他的指导下,日本人学会了大批量生产产品的工业设计,陶特的观念成为当时日本工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使这些被纳粹德国迫害的天才们,成了无数蒲公英小伞,他们飞到世界各地去生根、发芽。1936年,陶特又去了革命后的土耳其,发展建筑设计教育直到去世。
今天,我们在纪念德意志制造联盟100周年之际,缅怀德国现代建筑的著名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图29),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去回顾一段历史,再次认识摆在我们面前大量有待开拓的领域,尝试新美学标准的合理性:它与我们整个时代文化精神的密切相关性它与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和谐以及工作与生活的统一的密切的主导关系。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我们认为……批量生产与劳动分工并没有什么危险,只有在工业没有产生优质产品的目标时,只有当我们忘记了自己是社会的公仆、以为自已是时代的支配者时,才是最为危险的。“建筑不仅仅是一门与社会最密切相关的艺术,而且,它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结晶,在这一意义上,它是一门完完全全的集体艺术。
篇8
对于老弱孤寡残疾社员实行供给,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政策,也是农村社队的好传统,农民中的好风尚。保证这部分社员的生活,有利于计划生育,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促进四化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针对当前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生活供给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出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的通知,现摘要转发各地参考。
个别地方发生孤寡老人非正常死亡的问题,影响极坏,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在实行(包干到户)的地方,如何照顾好老弱孤寡残疾社员和烈军属的生活,是个新问题,各地应当认真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采取的办法可以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灵活一些。不论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使这部分人的生活得到可靠保障。不可在不自愿情况下,用土地承包简单办法,一推了事。请各地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送给我们,以便交流。
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农村老弱孤寡残疾社员供给政策落实的通知(摘要)
(1980年12月3日)
我区广大农村社队,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即通常称的五保户)在生活供给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区符合社队供给条件的社员,绝大多数的口粮都基本得到了保证,不少地方在生活上照顾得也比较好,除供给口粮外,每月还发给少量的零用钱,治病、烧柴、用水等生活问题,都由集体承担。但是,也有的地方忽视了对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的照顾,应该实行供给的社员没有落实供给,或者只给口粮,其他生活必需不负责解决,致使供给对象的生活得不到切实保障。对于盲残、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较普遍存在无人料理,日常生活十分困难。特别是有些实行或包干上交的地方,把耕地分给供给对象耕种,生产队不再负责供养,或者把供给分摊到各户或各个组,由他们逐户逐组去讨口粮。由于供养不落实,个别地方已发生供给对象饿死、自杀等严重事件。
搞好老、弱、孤、寡、残疾社员供给政策的落实,对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上树立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解除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巩固安定团结,搞好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搞好供给政策的落实,特作如下通知:
一、认真落实供给政策,全面安排好供给对象的生活。按照《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规定,农村中属于社队供给的对象,是指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凡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应由所在生产队负责供养。生产队的供给,应包括:吃饭、吃菜、穿盖、住房、治病、烧柴、用水、丧葬(孤儿还有读书)等问题。对于长期分配水平很低的“三靠”队,全面供养确有困难的,也应尽力做到保吃、保教、保葬;穿盖和买油盐等日常生活费用,个人没有经济来源的,可给予临时救济,个别户经过县、市民政部门批准,也可以给予定期定量救济。
二、供给对象日常生活的料理,可区别对象,采取群众义务照顾和生产队派专人照料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对身体还好、生活尚能自理的,建立群帮小组,由小组负责义务照顾,做到经常上门探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盲残、年老体弱、经常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要派专人照料,料理人由生产队给予工分补贴或适当报酬。为了更好地照顾供给对象的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公社或大队为单位办敬老院,费用由社队负担。
篇9
好在怀旧电影为我们编织了很多梦境,回不去的旧时光就放心交给电影吧。回到昨天,这是个梦,电影负责带我们重温过去,负责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但电影结束,一切又是新的样子,时间从不等待。所以观影的那段时间和电影结束的回味期总是美好的,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赵薇带着我们一同回到了过去的闪亮日子:郑微在全校人面前演唱《红日》,男生宿舍的脏乱差和女生宿舍挂在床边的布帘,BP机和回力运动鞋……所有的元素都会让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感到亲切,所有的元素都是无声的诉说,诉说着记忆、青春、回不去的旧时光,这不光适用于一个年代,而是适用于每个时代的每个人,因为昨天、过去、回忆,永远都是美好的。《中国合伙人》同样是给人怀旧情绪的,当《光阴的故事》《新路上的摇滚》《海阔天空》的熟悉音乐响起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事是比怀念过去更加美好又心酸了。影片的结尾那些成功人士的老照片,也是亮点之一。当这些时代精英一一闪现的时候,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怀旧影片除了情节设置与细节元素之外,还有一个更能渲染旧时情绪的特点,那就是复古的画面,无论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是《中国合伙人》,你都能找到那些如泛黄明信片一样精美又伤感的画面,当然这样的画面不是独有的,几乎所有的怀旧电影都有这样的特点。
怀旧需要情怀,更需要技术与技巧,电影人是如何让怀旧电影贴上复古标签的呢?看看下面的内容,或许让你更有回家翻出几部怀旧片欣赏的冲动哦:
从一个镜头开始
想要复古,一切都得从“看上去”开始,在现如今,假如一部电影坚持用胶片而不是数码来拍摄,这本身就是种复古了。其实一幅画面之所以有复古感,无非在于它看上去像老照片或者老电影罢了。当年受摄影技术所限,色彩往往有贫乏或偏差的缺陷,如今通过在镜头前加上滤镜,便能模仿出这种效果。比如用蓝色滤镜,可以挡住红、橙和黄光,将所有事物涂上一层幽蓝,而柔焦滤镜则可以呈现出早期好莱坞电影中,人物面部的柔和感。
抵制数码制作特效
在这个特效泛滥,恨不得连演员化妆都用电脑完成的时代,还有人拒绝电脑特效、坚持手工作业吗?当然有,比如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通过《盗梦空间》和《黑骑士》的幕后花絮,我们可以知道诺兰是一个超级模型控,《盗梦空间》最后被炸掉的军事建筑楼群就是工人们搭建出来的,其目的就是爆炸时显得更为逼真,而《黑骑士》里小丑在地下车道追杀哈维・登特的飙车戏里,猛烈撞击的车辆都是按照1:3比例制作的模型车,理由只有一个:更逼真更有细节感。
回到过去
对于很多导演而言,复古更像是一种电影的乡愁,而重温或者复活回忆最好的办法,就是拍一部自己的时代剧。
姜文从来没拍过现代故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里,我们似乎能想象出他摆弄军帽、塑料凉鞋和《红色娘子军》时的兴高采烈;在《让子弹飞》里,他扮演的马邦德也过足了绅士西装、民国军装、老枪和武士刀的瘾。而在过去的10年里,另一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只拍了一部现代电影,在《飞行家》里,片中几乎每个镜头的色调都只为贴近二十到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风格,即使是由其操刀过的电视剧《海滨帝国》,背景也是好莱坞电影最热衷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黑帮大佬、爵士乐曲和绅士淑女纷纷出场。
向大师和经典致敬
大师即古,经典即古,向大师、经典致敬,如同临摹传世字画,或整体翻拍或局部再现,或照搬形式或抓精髓,又如同影迷的游戏,妙趣无穷――正如《功夫》或《打擂台》能让看着邵氏功夫老片长大的香港影迷兴奋不已,恍忽间如昨日重现。昆汀・塔伦蒂诺的《混蛋》无论画面还是音乐,也一定会让老粉丝们时不时地脑神经过电,似乎回到曾经。
捏一部动画
篇10
2、谁也没有办法把过去发生的事情一笔勾销,要记住教训,勇敢的活下去。
3、过去的所有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也不能改变什么。重要的是把握现在,因为它也会过去……
4、回去,回不去的过去;忘记,忘不掉的过去。
5、不放手过去,未来无处靠岸……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6、过去并不都会过去,有些过去,永远在你心里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