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范文

时间:2023-03-18 22:5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

篇1

在寒假里读了关于讲西点军校的一本书,里面讲到了关于说谎的事情,西点军校里面不容许有人说谎。西点对诚实十分重视,绝对不允许说谎,我们从西点对学员有关诚实、不说谎的规定就会领会到诚实的重要性。西点认为:个人签名或姓名起首字母肯定了一种书面信息。学员在文件上签名就正式表明:就他所知,文件是真实的、准确的,否则不能签上高贵的名字。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军人。

生活中,有太多的谎言,也许有那么些是善意的,但是更多的是欺骗。如果能像西点那样,注重自己的荣誉,虽然不能做到没有一点欺骗,但是希望起码能够改善一些也是好的。同时也发现了西点严格。也许在严格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得教导出好的学生。虽然那里很严格,可是看了,却让人很向往。不过也知道自己没机会,但是不管怎么样,起码的好好约束自己,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仅是学习上的,更要是生活上的。看了西点军校里面的一些介绍,也许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不管能不能达到,可是至少现在要努力向着目标前进。有目标才有动力。

军人很注重自己的荣誉,而我们也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希望我们的世界谎言变得越来越少,生活变得越来越真实。

作者:沈龙

西点军校读后感二

假期我和妈妈读了《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一本书。在这书里威灵顿曾说:“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履行我的责任,除此之外,我既不会做也不能做任何贪图享乐的事。”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西点人就十分强调学员责任感的培养。

篇2

关键词:书中;书外;太阳;月亮;北斗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1-0103-07

一、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关著作的共同点

此处所说的中国哲学相关著作,指的是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著作。从这本书到那本书,从这一“子”到那一“子”,这是这些著作的共同点。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子”是从孔子出发的,书是从《论语》出发的。

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子”是从老子出发的,书是从《道德经》出发的。

梁启超先生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史追溯到了唐虞时期,书追溯到了《尚书》《诗经》,人追溯到了孔子、老子、墨子。

熊十力先生,《辞海》如此介绍:“融会儒释思想,发挥《周易》、宋明理学和佛教法相唯识之学,提出‘新唯识论’。”①这一介绍,说明了熊十力先生的基本点。熊先生的研究,追溯到了书外的宇宙。熊先生的宇宙论,冯友兰先生有如下评价:“熊十力的宇宙论的两大基本概念是‘翕、辟’。”②“翕、辟”之论,始于《易传》。《周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③前后联系可以知道,熊先生的宇宙论仍在书中。

金岳霖先生研究中国哲学,著《论道》一书。《辞海》金岳霖条:“所著《论道》和《知识论》,吸收西方哲学成果,结合中国哲学特点,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④道、式、能,是《论道》一书的三个主要概念。冯友兰先生的《中国现代哲学史》第八章评价的是“金岳霖的哲学体系”⑤。从这一章可以看出金先生所论的道、式、能,全部在“以我论之”的范围之内。

总而言之,“这一‘子’如何,那一‘子’如何”与“这本书如何,那本书如何”,再加上“我的认识如何即是如何”的“以我论之”,构成了中国哲学相关著作的共同点。

此处所说的西方哲学相关著作,指的是西方学者研究西方哲学的著作。这些著作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其一,谈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从泰勒斯开始。其二,谈宇宙谈人,全部是人的认识,人的结论。其三,谈国家,谈政治,谈法律,全部是人的认识,人的结论。其四,谈几何学,谈数学,谈自然科学,全部是人的认识,人的结论。其五,谈天文,并没有严密的天文历法。其六,谈哲学曾经涉及太阳,但没有太阳观测,更没有实测。其七,谈哲学没有谈音律,没有谈医学。其八,自然科学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全部是人的认识,人的结论。其九,凡是与上帝有关的,都没有介绍直接的联系,例如几何学。

“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⑥,这是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第一章留下的结论。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做成的。⑦泰勒斯留下了一句名言:“水是好的。”⑧泰勒斯之后,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出现了一系列讨论宇宙问题的哲学家。同样的问题,出现了多个结论。以水为本原之后,又出现了气本原、火本原,以及土、火、气、水联合而论的四根说。“除了原子与空虚,别无他物。”这是一个特殊之论。小到不能再小,这里留下了“原子”一词。这是德谟克利特的认识。⑨“万物都是数。”⑩这是毕达哥拉斯的一句名言。以数为本原,毕达哥拉斯从具体走向了抽象。关注人的哲学讨论,始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的名言。

二、“以我论之”与“以日月星论之”

以上这些,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之所以回顾,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如果宇宙与人的问题属于哲学,如果讨论宇宙与人问题的是哲学家,那么,在中华大地上,宇宙与人的认识与讨论,远早于老子与孔子;古希腊哲学家零零星星、分别解答的问题,中华先贤即中华大地上的哲学家是一次性解答的。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的是,中华大地上的哲学家,讨论与解答问题的方式不是“以我论之”,而是用“近取诸人”与“远取诸物”两种思考途径相结合来论证问题的。大自然之中,月亮、北斗、二十八星宿、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中国哲学中都发挥出基础性作用。本文的讨论,以太阳为主。

1.太阳与宇宙观

宇宙的讨论,始于洛书。中华大地上的第一部书,在民族大家庭中,只有汉族与彝族有保留。第一部书是由两个圆组成的:一个空心圆,一个实心圆。这两个圆,汉族有形无音无义,而彝族有形有音有义:彝语发音为“土”,其义为“宇”;发音为“鲁”,其义为“宙”。

为阳,为阴。宇宙的根本成分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高度抽象,@然与有形的、具体的、个别的水、气、火、土有区别。

认识宇宙和认识人,是同一课题。人与宇宙是一体关系,这是《土鲁窦吉》的结论。“一人一宇宙”,这是《土鲁窦吉》中的名言。人与宇宙一体而论,这一论证方式始于书延续于八卦。“三才者,天地人。”在八卦的三爻这里,天地人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哲理,形成于书延续于八卦。认识宇宙认识人,要追问的问题非常丰富:人从何处来?人的模样与宇宙与天地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体结构构造与宇宙与天地的关系是怎样的?做人如何做?做事如何做?无穷追问之中,形成了天地生人而非上帝造人的认识,形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天如何,人如何”的为人原则。无穷追问之中,发现了十二经络。无穷追问之中,形成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总之,宇宙与人的认识与表达,始于第一部书。

第一部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这是彝族典籍《土鲁窦吉》的解释。十月太阳历,始于太阳观测。谁是最早的太阳观测者?《周易》《周髀算经》《尸子》中的共同答案是:伏羲氏。在《周易》之中,八卦是圣人伏羲氏的作品。书是圣人效法自然、效法先贤的证物。所以,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批仰观天文、关注宇宙与人的哲学家,应该是早于伏羲氏的先贤,也包括伏羲氏。

2.太阳与太阳历

“第一批希腊哲学家便是天文学家。”但是古希腊哲学中,没有天文历法的记载。最为关键的是,没有太阳历的记载,仅仅记载了一次泰勒斯的日食预言。伏羲氏之前的中华先贤以及伏羲氏、神农氏,个个都是仰观天文的天文学家。早期中华大地上出现的文明成果,全部是天文历法,有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二十八宿历、火星历、木星历,有阴阳合历。首先是太阳历。太阳历成熟于十月太阳历,精美于十二月太阳历。最早的第一部书,表达的就是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分十个月,一月36天,两个月为一行,一行72天,一年360天,剩下的5―6天,用来安排两个年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神秘的72与36这组数据,全部是在十月太阳历出现的。这些,奠定了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奠定了诸子百家的理论基础。成熟而不精美,是十月太阳历的特征。十月太阳历分20个节令,这20个节令不适合农业种植,所以,十月太阳历进行了改革,十个月改革为十二月,20个节令改革为“二十四节气”。成熟而精美的二十四节气,沿用至今。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

天人合一,首先表现为人时合于天时。人时合于天时,首先是农业的下种与收获必须合于太阳历。

3.太阳与几何学

在古希腊,哲学与几何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直角三角形,是毕达哥拉斯的贡献。关于几何学,柏拉图留下的名言是:“上帝做事时总是凭借几何学。”后人为柏拉图立像,像后有这样一句话:“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

在中华大地上,几何学的基础要素全部形成于太阳观测之下。

立竿测影,竿为勾,日影为股,竿与影顶端相连为玄。从日出到日落,可以形成无数个直角三角形。同样是直角三角形,一个形成于日影之下,一个形成于毕达哥拉斯的手工,这是不是中华先贤与古希腊哲学家的不同点?

手工画出的直角三角形与椭圆无关,日影下的直角三角形移动轨迹就是椭圆。两个直角三角形,可组成一个长方形。地下文物,陶器、玉器、金器、铜器上都有太阳历的形象与抽象图形。表达太阳历的旋涡图、四方形、八角形、五辐轮、万字符(d)、成都金沙遗址中出土的金质太阳鸟,都在几何学的范围之内。彝族儿童、妇女的服饰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有椭圆,有正圆,最为关键的是这里还有宇宙八角(相当于汉族的八卦),一系列的几何图形,均与太阳相关。美丽的几何图案,均是太阳历的表达。

这里需要特别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与时空四维坐标。

证明勾股定理,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一项基础性任务。《几何原本》在370多种证明方法中,选择了最为简洁优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引出三个正方形、五条辅助线,十步以上的运算。而在《周髀算经》中,用一个形象的图形,仅仅三步运算就会得出结果。

在西方,几何坐标始于笛卡儿。在东方,几何坐标始于太阳观测。组成洛书的“”与“”,彝族文化解释为“宇”与“宙”两个单音词。何谓宇?何谓宙?《尸子》的解释是:“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与“宙”的概念之中,隐藏有两维平面坐标、三维立体坐标、四维时空坐标。

4.太阳与道(逻各斯)

《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日中立竿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日影之数,就是天道之数。太阳可以论天道。

《逸周书・周月解》:“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春夏秋冬,确定于日影之下。日影的长短两极,确定的是冬至夏至;日影中间的两个平分点,确定的是春分秋分。在两分两至之间,确定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太阳历区分出了春夏秋冬四时,春夏秋冬四时可以论“不易之道”。归根结底,太阳可以论天道。

《管子・枢言》:“道之在天者,日也。”《管子》直截了当,太阳本身就是道。

逻各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释义:“指蕴藏在宇宙之中、支配宇宙并使宇宙具有形式和意义的绝对的神圣之理。”古希腊哲学界认为,逻各斯蕴藏在实际存在的万物之中的理性灵性本元。称逻各斯为智慧、自然、神、宇宙的灵魂,而宇宙就是由总的逻各斯内所包含的小逻各斯所构成。柏拉图派认为,逻各斯一方面蕴藏在世界之中,另一方面又是超然于万物之上的上帝的灵魂。逻各斯与道有关系吗?《圣经・新约・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神(上帝)与道之间,是恒等关系。神论逻各斯,道与神是恒等关系,道是不是等同于逻各斯?

道,位于天地万物之前,位于天地万物之中;道,决定着天地万物诞生与演化;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常识。“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有AB,然后有CD”,《周易・序卦》这一句式中自然而然的因果关系,有没有逻各斯的意味?

5.太阳与算术(数学)

同样是数学,东西方分两大体系:一是东方《九章算术》所记载的机械化算法体系,一是西方《几何原本》所记载的逻辑演绎体系。当今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学,恰恰是机械化算法体系。

中国算术的源头在何处?在太阳历。大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序》中留下一个论断:“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算术之根源追溯至阴阳,阴阳之根源应该追溯至太阳。

实测发现,中午的日影有一个最长点与一个最短点。《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将日影最长点定名为冬至,将日影最短点定名为夏至,并以夏至论阴,冬至论阳。彝族、苗族、水族三个民族同样是以冬至夏至论阴阳的。算术之根源在阴阳,阴阳之根源在太阳。

日影需要数的定量,奇偶之数诞生于此。太阳回归年需要数的定量,月、日、节令均需要数的定量,数字诞生于此。《周髀算经・日月历法》记载了加法、乘法、除法三种运算方法。最大的分母,已经采用了五位数。

当身高与身影等同时,泰勒斯以金字塔的影长来计算金字塔的实际高度,这是罗素记载的古希D早期数学的第一个实例。这一实例,实际上是利用直角三角形测高。望高、测深、知远,这是《周髀算经》记载的矩形利用。罗素也把古希腊数学与天文学联系起来,但一部《西方哲学史》之中,并没有出现天体测量的记述。

6.太阳与时空观

时间与空间,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时间与空间,在整个西方,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做出合理解释。中华先贤对时空做出的解释,赢得了一流物理学家的敬重。

日行一度,历中一天。日行365度,历中365天。度属空间,天属时间。时空一体的时空观,确立于太阳历。五行对应五方,四时对应四方,时空对应是《黄帝内经》论证一切问题的前提。在第一部书中,在“宇”与“宙”的概念里,已经隐藏有中华先贤的时空观。上下四方,空间也。往古来今,时间也。宇宙即时空,时空即宇宙。时空一体的时空观,确定在表达十月太阳历的第一部书中。

宇与宙,阴与阳,奇与偶,升与降,统统是用“”“”这两个圆表达的。这两个圆,组成一个圆就是阴阳太极图。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大家玻尔1937年到中国访问,一看到太极图,马上得出结论:阴阳太极图是并协原理的最好标志。美国科学院院士惠勒,1981年到中国访问,四次演讲集为《物理学与质朴性》一书,太极图赫然出现在书的第一页。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著《物理学之道》,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悉数出现在书中。

7.太阳与升降

阳升阴降的认识,源于太阳历。冬至,阳气从地下开始上升;夏至,阴气从天上开始下降。阴阳二气的升降,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决定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升降之外,还有出入。《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春分阳气露出地面,秋分阳气沉入地下。正是阴阳二气的四种变化,决定着万物生长收藏的四种状态。冬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夏至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春分秋分太阳两次相交于赤道。升降出入,在时间与空间中都具有严格的规定性。中华先贤凭借太阳历完美地解答了升降出入,但是物理学并没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这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

8.太阳与音律学

音者,音也,悦耳之音也。律者,定音标准也。五音六律,是中华先贤凭借太阳历做出的伟大贡献。太阳历先有五行十月历,后有四时十二月历,五音角徵宫商羽出于五行历,阴六吕阳六律(十二律)出于四时十二月历。

一行一音,五行五音。《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诠释了五行与五音的对应关系:五行之木对应角音;五行之火对应徵音;五行之土对应宫音;五行之金对应商音;五行之水对应羽音。

一月一律,十二月十二律。《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诠释了十二月与十二律的对应关系:孟春之月,律中大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孟夏之月,律中中吕;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仲秋之月,律中南吕;季秋之月,律中无射;孟冬之月,律中应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论语》中出现的“尽善尽美”一词,评价的是舜时代的音乐。明代朱载钟檬学验证了十二律,从此诞生了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今日全世界采用的音律标准。

9.太阳与医学

经络,至今在整个西方仍然是个谜。人的智慧,无论如何认识不了经络。借助太阳的智慧,可以轻松地诠释经络。年岁(时间)会在万物中留下自己的影子。树木的年轮,就是时间的对应物。太阳历的十二月对应人体中的十二经络,太阳回归年的365天,对应人体中的365个骨节。以天体论人体是人类先贤的基本思路,但是唯我中华先贤论出了人体经络。时间无形,经络亦无形;用仪器发现不了时间,用仪器也发现不了经络。阴阳五行、六气八风、十二月十二律十二经络,这些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难题,放在太阳历之中,一堂课就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不认识太阳历,中医成了玄学。认识了太阳历,中医本身就是严密的数理体系,就是严密的时空体系。只要天上的太阳还在,中医的基础理论就不会过时。

10.太阳与法律

《文子・上义》:“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治国之道,一是重视教化,二是重视刑罚;以人文化天下,以刑罚惩治害群之马。

《周易・豫・彖传》:“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这一论断指出,有日月然后有天文历法中的四时,有日月然后有法律中的刑罚。《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墨子・尚同中》有与这一论断几近相同的文字。灵,令的通假。《尚书》与《墨子》共同记载了早期中华大地上的法。五刑之法,与苗民相关。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道生法。”法从道中来。道从何处来?道从日月来,首先从太阳来。

五种刑罚根源在五行太阳历。《管子・五行》记载:“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时……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黄帝时代的五行历,是蚩尤制定的。蚩尤,苗族先贤。贯通了这些,就会明白《尚书》与《墨子》中的五刑法为什么会与苗民相关。

《周易》《尚书》《黄帝内经》《周礼》部部经典都谈法,先秦诸子人人都谈法。法,首先是自然法,然后是人文法。

11.太阳与礼仪(伦理)

人的行为必须自觉遵守(信守)一定的规矩,这就是礼仪。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礼,出于孔子之前。礼是人与禽兽的分界线:以礼为界,这一边是人,那一边是禽是兽。

家庭礼仪“五教”,最早是《尚书・舜典》记载的。何谓“五教”?《春秋左传》的解释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五教讲的是家教,父、母、兄、弟、子,一种名义一种责任,名义与责任是对应对称的。“五教”的“落脚点”在“内平外成”。“内平外成”者,家内平安,家外有成也。

礼仪五伦观,是由《周易》记载的。《周易・序卦》中的“有AB然后有CD”之论,落脚于“礼仪有所错”。这一论断记载了两种演化,一是自然演化,一是人间演化。自然演化,始于天地落_于万物。人间演化,始于夫妇落脚于礼仪。《礼记・内则》:“礼始于谨夫妇。”夫妇之间是“如鼓瑟琴”的礼仪关系,而不是“夫为妻纲”的纲目关系。由夫妇而父子,由父子而君臣,由小家而天下,皆以相互之礼而化之。

《礼记・礼运》记载了礼仪“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一种名分一种责任,有如此名分必须承担如此责任,两者之间对应而对称。“十义”之外,还有朋友。朋友之间以信义为纲。

礼从何处来?从根本上讲,礼本于道;从具体上讲,礼本于日月。礼本于道,《礼记・礼运》有“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之论。礼本于日月,《礼记・礼器》有“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之论。太阳与月亮为何能够成为礼仪之礼的坐标?因为两者之间是“相互往来”的关系。《周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礼,讲究的是相互作用。《礼记・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往来之说,源于太阳月亮。

礼化天下,乐化天下,礼与乐是教化天下的两大内容。

古希腊的伦理学,始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天地日月没有关系,所有解释全部是亚里士多德个人的认识。“当亚里士多德谈天文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确切地说他错了。但是当他谈到伦理学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意义说他是错了或者对了。”这是罗素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

12.太阳与政治

在古希腊,“国家”之论始于柏拉图,“政治学”则始于亚里士多德。在中华大地上,“中国”一词出于《诗经》,“政治”一词出于《尚书》。《尚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道,天道也。洽,自洽也,自相一致也。以天道治理天下就是“道洽政治”。古希腊哲学家谈国家,中华先贤谈天下。如何治理天下?《尚书・尧典》指出,最根本的内政是“敬授民时”,行政必须合时;对外最根本的是“协和万邦”;重大决策是君臣之间的共同协商。春夏秋冬四时,是尧制定政令的依据。《管子・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春,斧金不能入山林;夏,网罟不能入川泽”,如此“春如何,夏如何”是大禹时代的政令。按照春夏秋冬四时政令,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安排生产,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养生,一部《周礼》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春如何,夏如何,秋如何,冬如何”的记载。

《管子・五行》记载了黄帝时代以五行太阳历为依据的“如何行政”。五行即太阳历的五个季节,一个季节一种政令,五个季节五种政令。“这一季节应该干什么与不应该干什么”是政令的内容,“以时而动”则是政令的基本原则。

据《礼记・月令》记载,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之日,天子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东南西北“四郊”迎接节令的到来。礼必合时,政必合时,时是礼与政的灵魂。

在早期中华大地上,谁是得道者谁才有资格成为天下治理者。道在何处?道在太阳回归中,道在日往月来中,道在斗柄循环中。得道者,称之为圣人、贤人。圣人、贤人也是和民一样的人;他们教民,同时也自觉尊重民。教民、爱民,是天下治理者的基本素质。以民为本,是东方政治学的核心。

13.太阳与兵法

先秦的《孙子兵法》,现在为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先秦至今,时间跨越了上下两千五百年;太平洋两岸,空间跨越了东西几万里。《孙子兵法》为何能跨越时间与空间?为何能有常青的生命力?因为其立论依据是天文历法。寒暑、四时、阴阳、五行,这些依据全部出于太阳历。火攻之日的选择,依据是二十八宿历。不懂天文历法,尤其是不懂太阳历,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从未带过兵的孙子,为什么直接可以当统帅,为什么写出了统帅都要研读的兵法?

抽象的“以道论之”“以阴阳五行论之”,形象的“以日月论之”“以寒暑论之”,归根结底,都是“以太论之”。知道了这一点,才能理解先秦诸子,才能理解《孙子兵法》。

三、重新认识与再出发

天地万物,形象之象矣,具象矣。河图洛书,太极八卦,抽象之象矣。在文化起源处,中华先贤完成了从形象之象到抽象之象的创造。河图洛书、太极八卦这组抽象符号,是中华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智慧的象征。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归纳。“道无双,故曰一”,这同样是归纳。

庄子的“通于一而万事毕”,文子的“知一而无一不知”,荀子的“以一知万”,《黄帝内经》中的“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周易》中的“触类旁通”“彰往察来”,统统是推理。

没有实验室,为什么早期的中华大地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文明成果?为什么中华先贤会解答那么多难题?归纳与推理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西方有刀叉,东方有筷子;刀叉与筷子,是两种智慧的结晶。能解答同样的问题,是刀叉与筷子的一致性;材质不同,形式不同,是刀叉与筷子的差异性;研究中西方哲学,一定要注意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如果以刀叉的标准否定筷子,这不是批判而是笑话。

洛书中的“”“”,宇宙也。宇宙,时空也。一切从时空来,所以时空可以论一切。洛书,表达的是一切所有。彝族文化还有一张与洛书相对应的图――“天五交易图”。“天五交易”,就是洛书中的九个数统统减五,再经过运算,结果为0。0,一无所有也。宇宙,一切所有也。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从一无所有到一切所有,这一切可以用算术的运算来表达。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如此的表达?

研究天道,发明器具,这是源头中华先贤的基本特征。《周易系辞下》记载了五位先贤――包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五位先贤名下记有多项创造,例如网罟、耒耜、衣裳、舟船、车马、臼杵、弓矢、书契。哲学家与发明家在这里是统一的。在《黄帝内经》中,哲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三者是统一的,在《周髀算经》中,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音乐家四者是统一的。

在《庄子》中,解牛之技、养生之术均由“因其固然”的天道而来。天道研究者与解牛者、养生者是统一的。

道器并重、道技并重、道术并重,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所以,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仅仅体现在书与文章的写作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器、技、术的发明创造上。哲学家,应该是发明家!

太历是人文的基础,是数理化、音律的基础,是中医文化的基础。太阳法则,应有尽有。研究中华文明,不能忘记书外的天文,不能忘记无限星空中的日月星,最根本的是不能忘记太阳。中华文明的基础需要重新认识,这是出发点。

在太阳历的基础上再出发,找出天灾的规律性,重建新的数理化,解答当代西方文化不能解答的难题,创造出利用自然而不伤害自然的新的中华文明,这是研究中国哲学的落脚点。在太阳历的基础上再出发,创造出让世界悦服的新的中华文明,这是研究的目的。

注释

①④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4475、4812页。②⑤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7、175―181页。③苏勇点校:《周易》,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82、94、40、94、82、86页。⑥⑦⑧⑩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26、43、54、62、268、224―239、236页。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24、50页。⑨[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梁春译,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第9、9、37、37页。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9页。王天玺:《宇宙源流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页。王子国:《土鲁窦吉》,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38页。[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燕晓东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77页。〔西汉〕张苍等编撰:《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8、286、316页。彭文辑:《百子全书》,岳麓书社,1993年,第1614、1290、1361、1359、1647页。张闻玉:《逸周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7―208、166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517页。《圣经・新约》,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制,1996年,第104页。吴文俊:《东方数学的使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12日。《惠勒演讲集:物理学和质朴性》,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第1页。[美]卡普拉:《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南京中医学院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505页。《文子》,李定生等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27页。《尚书》,周秉钧注释,岳麓书社,2001年,第238、231、1―2页。《黄帝四经今译・道德经今译》,郑开、张慧妹、谷斌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45页。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26页。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上册,广东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25、100、100、107页。王秀旺:《彝族元文化典论》,民族出版社,2016年,第62页。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n and Chinese Philosophy

Liu Ming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