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4-08 03:1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化学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篇1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新教材与旧教材从内容、版面、插图等相比,均有较大的改变。旧教材注重知识的架构与系统性,但课后习题与高考严重脱节,所以另配省编练习册,做辅助教材使用。新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知识的架构上,突出当前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突出探究式教学过程,突出利用插图使学生形象的接受知识的目的等,尤其是课后习题的编排注重了梯度,基础题、中难题、稍难题及难题,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了与高考内容的接轨。应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如果教学中完全贯彻新教材的意图,可以推测学生在学完这本教材后,学习能力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但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因为课时不足,在完成教材的同时,又要完成省编练习(如不完成,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考试成绩),加上高二年的会考复习决定了新课必须提前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能注重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只可惜一本好的教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看来在现行一切为了高考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学生的了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骄傲、娇气并存,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聪明、活泼,但生活上攀比严重,敢花钱,擦黑板也怕把衣服弄脏(不绝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学习,对学习无兴趣,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和部分学生闲谈,发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只要赚到钱,人生就成功。至于如何赚钱、钱的作用、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等一概不知、不想,更谈不上如何做好建设祖国的合格接班人。每想到此,真感到是教育、教学的悲哀,真为我们国家捏把汗,怕我们的祖国后继无人。

三、对教与学的两点看法

一套好的教材发挥不了好的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注重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淡化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淡化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即使有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拘泥与形式,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短期的效应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

篇2

因此,目前改革化学习题教学,打破盲目、低效、无序,重技巧、轻基础、轻习惯的传统陋习,寻求最优化、合理的习题教学资源组合形式,实现全面、高效的新型习题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对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习题教学可“淘尽铅华,尝试返璞归真”法。让我们重新审视教材资源,让化学习题回归教材。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之根本入手,深入分析他们由来已久的思维方式、学习的兴趣及习惯,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后习题教学,以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潜在价值。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答履行为。

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是潜能生的特征,对他们基础知识的补习,我们可以不厌其烦,然而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教师往往提得多,落实得少,这是教学的一个大误区。我认为: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不但会一直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还会长远的左右着他们的终身学习行为。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学生因不良的解题习惯而导致的解题失误与障碍在考试、练习、作业时不断出现,它需要教师不断指正。而很多课后习题基础性好、针对性强,学生能做却不易做对,会傲却很难做全,仔细看他们的解答。漏洞、问题处处皆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

例如: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教材P27第二题3。

50m10.2mol/LBaCh溶液与15g10%的H2SO2密度为1.07g/cm3)混合,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

此题是针对教材过量计算问题而设置的训练习题,出现了这样的答案让人始料不及。可想而知,学生们在一种忽略细节、不注重过程的习惯影响下,已走到了何种境地。此时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现状,在课堂将之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对作业、练习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可采取单独或集中面批的方式,不吝时间的一一指正。这种看似平淡的做法,培养的就是学习习惯,规范的是解题过程,体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渗透的是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思想。

二、巩固双基、强化思维;完善、补充课本知识内容。

课后习题与教材内容同步,巩固知识的功能明显。教师的关注会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而对能力型题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课后习题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好的促进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些课后习题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基础,深层挖掘题目功能。

例:第二册第六章复习题(P183)中,第四题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体内代谢物,其性质受到化学及生化T作者的关注。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可发生分子间酯化反应,生成一种酯:

试推断:(1)该环酯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什么?写出其结构简式;

(2)写出此水解产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此水解产物是否可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变色反应?

对于这一道习题,首先可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编写者编排这一道习题的目的、作用,充分重视课后习题的巩固功能,跳出 题海,回归教材。

①题干信息是酯化反应知识的补充、完善。教材中只讲了不同分子间(一元酸与一元醇)反应形成链状酯的情况,本题介绍的是同一种分子间(羟基酸)反应形成环状酯的情况。可以加深学生对酯化反应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完整化。具有发展功能。

②题目给一个正向思维的信息供学生学习,然后又要求学生逆向思维,用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启迪功能。

③面对一个新情景问题,学生是否能够调动所学知识顺利解答。具有检查功能。

其实课后习题有很强的可再生性,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很多课后习题经过纵横向的引申后呈现给学生,不但能培养他们的反思习惯,还能很好的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1,思维的深刻性在于能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本质,进而思考问题,解完一道题后再审视题目的特征,抓住本质的东西。加以锤炼、巩固、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课后习题通过纵向延伸,能循序渐进的形成难度,让学生不断拔高,提高解题能力。

例1: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7第一题1

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烧杯露置于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质量减小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此题是让学生简单复习浓盐酸、浓硝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延伸,设问如下:

它们各自的浓度变化怎样呢?(均减小)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相同吗?

例2: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5第三题1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什么?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有哪些?

延伸如下:

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有哪些?将它们按数目由多到少写出?

例3: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80第二题4

相同物质的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 )

A,8:9

B,1:1

C,3:2 D,2:3

延申1:等质最的Mg和A1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 )

延申2:一定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的氢气(同温同压),则消耗的Mg、Al物质的量之比为( )

2,思维的广阔性是思维开阔而全面的品质。解完一道题后回头思考,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与因素,进行反思与联想,不断横向拓展,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1: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2

下列溶液中,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

A,硝酸银溶液 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氯水

拓展提问如下:需避光保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列举需避光保存的其它常见化学试剂?

例2: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4第二题2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与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

A,H2

B,O2

C,Cl2

D,CO2

拓展提问如下:气体发后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制取下列气体时的气体发生装置?

H2 O2 Ch CO2 NH3 H2S HCl SO2等

近几年来一些“改造”过后的课后习题,频频出现在各省各地区的高考试卷中,这一信息不容教师忽视。例如: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2

下列溶液中,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

A,硝酸银溶液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氯水

而2004年上海高考选择题6:下列物质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

A,NaHCO3

B,HNO3

C,AgI

D,HCIO

类似情况,不乏其多。如: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3与2006年全国卷1选择题11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75第二题2与2004年理Ⅳ选择题11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64第二题l与2004年广东卷选择题3  ……

因此如果在平常的课后习题教学中,引申拓展得当,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此外,很多课后习题是课本知识重要的、有趣的补充,通过它们可以让知识更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培养、扶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例1: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76第一题3

有些牙膏中添加有少量氟化钠,写出氟化钠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刷牙时氟化钠与牙齿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C8a3(PO4)3OH}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3(PO4)3F}。氟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酸作用,能防止牙缝中食物残渣发酵生成的有机酸腐蚀牙齿,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写出生成氟磷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例2: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155第3题

水泥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但是由于它的颜色单调,暴露在外面不太美观,为此,人们通过研究和试验,研制出了白水泥和彩色水泥。氧化钴在含有不同数目的结晶水分子时呈现不同的颜色。如CoCl2,呈蓝色,CoCl2・2H2O呈紫色,COCl3・6H2O呈粉红色。利用此性质,人们将氯化钴加入水泥中,制成了变色水泥。请说明变色水泥在空气中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改变颜色,举出几种情况下水泥可能呈现的颜色。

例3: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63第四题?

自从稀有气体被发现后,人类一直在进行寻找其化合物的尝试。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合成了第一种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铂酸氙(XePtF6),在化学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年8月美国化学家也成功合成了氟和氤的另一种化合物。已知这种化合物中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3%,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试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篇3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政治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政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在总结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教学目标

1、认真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的活动,同时结合学校全年工作的目标,融学科特色开展高二政治备课组工作。

2、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3、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及组织学生开展政治小论文的写作,有可能开展政治实践类课程。

4、全面提升高二年级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在各类大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加强本组的资料建设,对本组近几年来的教研,教学的活动情况进行整理,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

6、经常性开展备课组集体活动,发挥合力,使全组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工作。

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成为学生喜爱、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三、具体措施

1.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政治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政治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政治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政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政治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政治知识、不断加深对政治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政治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

4.哲学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终身受益,鼓励学有余力和感兴趣的学生课外阅读哲学相关书籍。

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习可起积极作用。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2本学期高二年级的政治教学任务是完成《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两本教材,最重要的是准备明年1月份的会考。由于高二年级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要争取会考过关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本学期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争取四周内完成《文化生活》这本书的教学,八周内完成《生活与哲学》这本书的教学,给会考留出充足的复习时间。在讲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要以会考知识要点进行。

二、由于学生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几本书没有什么知识积淀,因此在今年的会考说明没有出来之前将去年的会考小册子的知识点汇总以及针对会考层面的选择题印发给学生,讲练结合。

三、在今年的会考说明出来之后带领学生重点突击,不留知识死角。讲完后再印发给学生做两遍。

四、针对学生目前状况,对那些懒惰、不求上进的学生必须采取拉、逼、盯策略,力求提高班提高效率,普通班不留死角。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期的教学对学生的了解加深了,总的来讲,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大部分同学能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做好笔记。但是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对政治学习重视度不够,学习被动,学习方法不对,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以至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上课易分心、走神。为了更好的教学,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做了以下的安排:

二、教学活动及方法

1、狠抓常规教学,踏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认真备课: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在集体讨论备好课后,自己再写一份教学案。①备教材。备课前,首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真正做到全面透彻地掌握好教材的内容,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认真阅读每一课的新课标,掌握、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和真谛,从而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②备学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及知识层次,要按学生的知识层次性与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上课时问题提问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注重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③备教法。认真贯彻学校的以学生为本,从而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关积极去探求适合不同班级,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提倡的“自学、探究、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结合本期《文化生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去自学,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从旁引导、点拨,帮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既求质量也不拉进度。

3、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做到及时巩固。

作业方式: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检查方式: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反馈订正:集体讲解订正与个别面授相结合。每一单元进行一次检测考练并及时进行讲评。关于口头作业——背书,希望每位班主任能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早上、中午、晚上进班上课前的时间加强背书。

4、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特别是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后的反思,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的,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完善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的。做到在反思当中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以便于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三、教学进度与计划

中考前完成前三单元的教学,中考后完成第四单元和教研室要求的复习哲学部分的内容。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与安排,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确保我校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为我校三十周年校庆献礼。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高二政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会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主要完成政治常识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特别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岳阳县一中09届高二文科共7个班,这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班级之间和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学生学习方法较为陈旧,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课堂争取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

2、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强化培优工作,尤其是课堂培优。

4、注重平时的练习和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每次测试试卷的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5、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6、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5一、教学工作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更是为小高考做好一切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小高考的情况,实现有效地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

二、主要的措施

1、立足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课标和考试大纲的精神和要求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通过认真地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准确把握它们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明确新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和考试大纲的考试等级要求,为有效提高课堂的效能提供保障。

2、注重实干,认真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认真研读教材,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深度与广度,在合理处理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的计划。

(2)要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灵活地运用自身的教学特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政治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3)注重导学案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要能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要能有一定试题的体现,试题要精选、精练。

(4)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书本的理论内容,更要注重加强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的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篇4

【关键词】沿海延边 高中 学习化学 困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83-02

防城港既是沿海城市又是延边城市,教育相对比较滞后,学生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实施化学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对化学学习的困惑尤为严重。要解决新课改延边地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沿海沿边地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

(一)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状况

初中学生是在初三时候才开始进行化学学习的,初中的新课标改革比高中新课标改革早好几年。本来在初中,学生就只学了一年的化学,在化学的学习中只是了解到化学知识的皮毛中的皮毛。到了高中,化学知识忽然间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进行了延伸。初中的知识跟高中的知识没有实现无缝衔接,以至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往往无所适从。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我小孩的初中化学都有七八十分的,为什么到了高中就只有这么点分了呢?”也经常听到学生如此抱怨:“我在初中时候的化学还学得挺好的,可是为什么到了高中,就听不懂了呢?”作为化学老师,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与其责怪学生不努力,倒不如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随着初高中的不断普及,初中学生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初中化学的教学对知识内容的要求也相对较低,缺乏拓展和延伸。而高中的教学,因为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高考的考点,深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所适从。教学进度快,让学生犹如揠苗助长,很快地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化学学习的落后。

(二)高中化学教材改革现状

高中新课改以前,使用的化学教科书有三册,每年只学一册,每个章节编排得比较详细,内容丰富。而高中新课标改革以后,化学教科书变成了8本,分别为必修1、必修2、选修1 化学与生活、选修2 化学与技术、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 实验化学。而且教学课时由原来的每周4课时变成了每周3课时(新课标的要求是每周2课时),甚至有些学校是每周2.5课时。内容增加了可是学时却减少了,说实话,在教学实践中真的让化学教师很为难。往往是顾上了课本知识就顾不上课外习题,顾上了课堂探究,就顾不上分组实验。我们所教的这些沿海沿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如何才能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我们这些化学教师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沿海沿边地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

(一)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

笔者教了这么些年的高中化学,也带过好几届的高一新生,总体觉得每届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有优秀的学生,也有及其差的学生。但是不管学生基础怎样,他们都有各自的学习困惑。基础好的学生,课堂上能够很好地配合化学老师的教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习情绪比较高涨,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力比较好,对课本知识没有太多的困难,他们会自觉地扩充课外练习,可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困惑。他们困惑的是,书本内容觉得蛮好掌握的,可是为什么一做课外习题就感觉力不从心呢?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有一部分学生很努力,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对什么都无所谓。努力的学生上课很认真,可是只能听得一知半解,完成课后习题有一定的困难,繁杂的知识往往让他们头脑混乱,变得不知所措,情绪低落。

(二)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

高二的学生经历了文理分科,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高二开展选修教材的教学。由于选修的教材有8本书,每个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们这里主要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这几本书的内容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很高,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很高,内容基本都是与高考链接的。很多学生在高二的时候,都会主动去接触高考题,而他们大多对高考题都或多或少有挫败感,一下子就感觉难度拔高了,忽然觉得之前做的题目竟然跟高考题目差距这么远。他们迷茫了,他们害怕了,不知如何是好。

(三)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

高三学生,笔者教过好几届,对他们的状况也颇为了解。很多学生不管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薄弱的,经历过迷茫的高二之后,进入高三时,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感觉忽然间长大了许多,学习变得积极努力,激情满满,就像开足马力的船一样勇往直前。可是好景不长,很多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月考失利后,信心早已被打击得体无完肤,失去了努力的信心,放弃的念头时刻萦绕在心头,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每次都能考得理想,对自己的学习常常产生了质疑。

三、解决沿海沿边地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困惑的办法

(一)解决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的办法

解决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的办法,笔者认为最有效的还是要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欲望,增强化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让他们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方面,笔者觉得自己还是做得比较好,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提倡快乐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传唱化学歌曲,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化学歌曲《化学青花瓷》把化学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化学歌曲《元素周期表》把化学元素符号变得趣味生动。为了让学生记住元素化合价,还自编自唱了化学歌曲《化合价之歌》,把元素化合价规律变成跳动的音符。事实证明,这些歌曲受到学生追捧,唱过不忘。甚至有的学生受到启发后,也自编化学歌曲,把自己的所学所想变成歌曲,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化学。

2.创设教学悬疑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多卖关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笔者讲授盖斯定律的时候,创设教学悬疑,展示一枚漂亮的钻戒图片,告诉学生我可以让手上的铅笔(铅笔芯是石墨)变成金刚石,引起学生的疑惑,引发他们探究石墨变金刚石的兴趣。于是他们便会去查阅资料了解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完成燃烧热化学方程式。通过盖斯定律获得石墨变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找到将石墨变成金刚石的方法。类似的教学悬疑,我们还可以设置很多,把我们的化学课堂变为探求科学的课堂。

3.创新点拨学生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毅力。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常常需要点拨学生,创新点拨方式,让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点拨缺乏自我肯定的学生,在课堂上多让他们回答问题,以便给予鼓励,有时哪怕他们回答不正确,也要找机会表扬他们,让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为了点拨那些有很强存在感的学生,可以邀请他们当小老师,体验教学过程的艰辛与快乐,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化学,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了点拨那些缺乏动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从而用恰当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毅力。

(二)解决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的办法

解决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的办法,笔者认为最有效的还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接触化学高考题,获得做题的满足感,建立高考信心。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小题细做,建立做题信心。事实告诉我们,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往往会阴沟翻船,明明会做的题目却得不到分。所以,我们要求他们要细做小题,增加做题的正确率,建立做题信心。

2.专题精做,培养总结能力。每个考点都是一个专题,比如在进行有机化学的教学时,笔者编辑了《高中化学有机推断大集合》,让他们进行有机推断专题训练。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但是一定量的专题训练是必要的。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总结知识,增强总结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3.难题巧做,形成做题技巧。遇到难题,要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学生的做题技巧,可以通过教师传授,也可以通过听取学长介绍。当然最好的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这样会更加深刻。

(三)解决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的办法

解决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的办法,笔者认为最有效的还是要增强学生的抗打击能力,统筹全局,重点突破。对高三化学的总复习要做到点面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侧重点,做到因材施教,取舍得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高考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获得高考的信心。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统筹兼顾,给学生解决学习的疑难问题。我们在面对高三的学生时,会发现他们的两极分化很严重,我们必须统筹兼顾才能照顾好各种层次的学生。毫无疑问,我们对于优秀生的疑难问题,通常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常常会忽略了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做到,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他们问的问题再简单,我们老师也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耐心细致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温暖他们的心灵。

2.取舍得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实践发现,到了高三,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发现某些知识是他们学习能力之外的,我们就必须学会取舍,不要浪费时间去做无用功。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攻克他们能力以内的题目。古人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值得我们深思,运用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励志教育,使学生获得持之以恒的动力。高三的化学复习课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高考化学的难度大,高考压力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励志教育,让他们能坚持学习化学,不放弃,获得学习化学的持之以恒的动力。

篇5

关键词: 文科班 化学“小高考” 复习策略

高二文理分班后,语文、数学、英语和两门选修科目是高考科目,其他4门必修科目必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方有资格参加高考,因此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也被称为“小高考”。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小高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因为,首先,绝大多数学生是由于高一时因学习不得法导致理化学习比较吃力,基础差,能力弱,题目不会做,考试成绩不好,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怀疑自己的智力,讨厌理化。相较理化学科注重抽象思维而言,政史学科注重形象思维,只需背背记记即可,稍微好学一些。他们选择文科不是真正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而是逼不得已为之的。再加上政史学科不像理化那样有做不完的题目,学习相对轻松一些(懒惰心理使然)。其次,“小高考”是在进入高二后的来年3月举行,只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既要完成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新授课学习,又要进行所考三本书《必修一、必修二和选修一》的一到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4门必修同时举行“小高考”,年底前还要举行劳动技术省级测试,如果不过关,就一样不能参加高考。关键是高考5门科目学习不会停止,每天都有大量作业)。要想一次性全部通过,并尽可能得A(一门A高考时总分加1分,4门皆A,总分加5分),化学老师的压力确实比较大。面对这样的学情和考情,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带“小高考”的体会,谈谈高二文科班化学复习策略,不当之处,敬请行家批评斧正。

一、透彻研究《考试说明》,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准确把握备考复习方向。

“小高考”之前,省考试院都会公布命题的指导性纲领《考试说明》,老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从而增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实现复习效益最大化。研究《考试说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阐述了命题依据、主要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是“小高考”试题命制的核心。学习、研究这部分内容,要结合最近几年“小高考”试题真题和《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等具体题目,考查这些题目所涉及考点和能力要求是如何体现“命题指导思想”的。

第二,研究“测试内容和要求”,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考试说明》在“测试内容和要求”中明确了“小高考”的命题考点及其考查时的相关能力层级要求,有助于备考师生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益。研究这部分内容时,要明确“小高考”有哪些考点和能力要求?这些考点和能力要求在近几年“小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与以往相比,考点和能力要求有无调整与变化?如有,体现何在?这样的调整与变化说明了什么?有可能会怎么考?所有这些,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第三,研究“典型题示例”。“小高考”《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所选用的题目都是近些年的“小高考”真题,是《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和“测试内容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认真研究“典型题示例”,有助于备考师生粗略感知“小高考”的深浅难易,克服恐惧心理。

二、认真研究“小高考”试题。

在透彻研究《考试说明》之后,就要研究“小高考”试题了。研究“小高考”试题,不能仅满足于将这些试题做一遍,要在此基础上,研究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思路、命题方法,预测揣摩命题趋势。还要注意研究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发现自己教学与“小高考”在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上的差距,进一步完善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从宏观上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研究近年考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微观上,分析“小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握命题重点、命题难点和热点,了解哪些考点会重点考、反复考,找出命题规律,明确复习方向;对比近几年的“小高考”试题,总结命题的稳定性;结合考点和能力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并结合参考答案的答题角度、表述方式、评分细则,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做到该得的分拿足拿满,不应非智力因素而无谓丢分。

三、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文科班学生在高一时因学习不得法导致化学学习比较吃力,基础知识较差,题目不会做,考试成绩差,学习信心严重不足。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化学学习规律,从基础入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收获成功喜悦,积跬致远,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四、“三有”“六要”贯穿复习迎考始终。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始终做到“三有”、“六要”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

五、围绕考点,夯实基础,兼顾能力,满足学生目标需求差异。

化学“小高考”的考点及其相关能力要求在《考试说明》中都予以了明确,老师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必须围绕这些考点进行复习,要求学生该记的概念和定义必须记住,该记的方程式必须会默,该记的实验现象必须清楚……要围绕这些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反复考查和训练,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就自然记住了。基础知识过关了,通过“小高考”基本不成问题,因为“小高考”试卷的难易题比例是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对于绝大多数文科班学生而言,能够“过关”。但对于部分优秀生而言,他们是需要冲A加分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题目时要适当兼顾能力,所设计的题目要让想冲A的这部分学生踮起脚尖跳一跳才能“够”到,要有一定的思维考查力度,否则这些孩子就不够“吃”。

六、实行“教学案”,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强化“启发式”教学,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实行“教学案”,坚持备课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时,要做到“五个一”和“一个二”,即集体备课由一个人主备、主讲、主修改、主编学案和练习,备课组成员回去后结合本班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以调整充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启发式”教学,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要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努力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关爱的和谐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关注个体差异,共同进步、提高。

鉴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分别要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档提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6

关键字:学案设计;学习经验;乙酸丁酯;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320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仅仅记录课堂学习知识和提供练习题的“学案”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案,真正的学案能够有意识地提供背景知识,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的学案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

在设计了“乙酸丁酯的制备及净化实验”学案并实践后,反思设计学案的过程,我认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编制和使用学案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升华学习经验。

1 让学生用实践经验取代肤浅的表象经验

我在“乙酸丁酯的制备及净化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教师对该反应装置设计原理的阐述以及对反应条件选择的分析,但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将乙酸丁酯的制备条件与学过的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的制备条件进行比较,进而自发性地归纳出有机物制备的规律和特点,无法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应用,因而在碰到陌生的有机物制备问题时,学生往往不善于将学过的有机物制备的原理应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来。

照理说,学生在高二已经学习过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是什么阻碍了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问题相联系,又是什么妨碍了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分析原因发现:在高二的有机物教学中,溴苯、硝基苯制备都是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没有动手机会;乙酸乙酯制备虽然是学生实验,但要求也仅限于对实验装置的组装及实验现象的观察,没有对分离提纯提出动手操作的要求。这样,学生原先形成的经验是通过观察、记忆形成的表象,没有经过思考和操作形成较深的印象,因而比较肤浅,容易消退。真知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通过该学案的实践,可以发现,当学生亲手完成了乙酸丁酯的制备和净化时,即用实践经验取代肤浅的表象经验之后,对于分离提纯中涉及到操作遇到的问题能够很顺利地解决。针对这个原因,在今后高二教学中应注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可以为学生顺利完成乙酸丁酯的制备及净化实验设计打好基础。

2 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

感觉到了的东西,人们不一定能够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却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仅仅让学生增加感性经验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他们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这就需要通过思考,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形成概念,并且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等,以至于形成比较完整的理性经验。

思考和讨论是实现感性经验向理性经验转化的重要手段,大部分的学生是很难自觉地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完成这一升华的过程。因此,在高二做过有关实验之后、在高三“乙酸丁酯的制备及净化实验”教学之初,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讨论溴苯、硝基苯和乙酸乙酯制备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科书碍于篇幅的限制,仅仅对乙酸丁酯制备实验进行了讨论,这就错失了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演绎有关规律,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通过实验建构、巩固有关知识的机会。

而在本学案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高二曾经学过的3个有机合成实验;引导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回忆并总结3个有机合成实验的特点,能使学生在完成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自主地完成学习,由表及里地对有机物合成条件的选择规律和提纯方法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使学案能够为学生的建构性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架。

3 让学生的个别经验上升为类别经验

个别实验所获得的感觉材料总是带有特殊性,对 于一般规律而言往往是零碎不全的,不一定符合实际,只有对多个同类实验进行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的理性认识。而且,只有通过多次实践,使产生的感觉和印象反复多次,才会使学生的认识发生突变(即飞跃),形成概念、形成理性认识。

对多个同类实验进行总结所得到的经验是类别经验,不是个别经验,类别经验比个别经验更加可靠,更能反映本质问题,其适用范围也更广。因此,应该注意让学生的个别经验上升为类别经验。学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这一过程,我在“乙酸丁酯的制备及净化实验”学案设计中要求学生归纳“当产品的沸点高于原料沸点时,有机物制备有什么特点?反之如何?”以及“产品除杂的原则及分离提纯的依据”,“对于可逆反应,在生产中如何提高产率”等,就是出于这种考虑。通过积极思考,学生意识到了反应物与产物的沸点高低是决定装置选择的重要因素,就能根据学案所提供的材料主动地将规律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中得出“先制备,后提纯”的正确决策。在讨论乙酸丁酯提纯方案时,学生很容易将硝基苯的提纯方法迁移到乙酸丁酯的提纯上来。这个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解决有机合成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4 让学生的方法经验上升为策略经验

在科学方法的内部结构中,认知策略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体现科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决定各种科学方法的主要差别,是科学方法的精髓所在。恰当的策略是产生有效科学方法的前提。所以,让学生具有设计实验的策略经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成功的窍门。对方法、思路等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则是使学生的方法经验上升为策略经验的有效途径。

“乙酸丁酯的制备及净化实验”学案导言部分的一段话:“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有机会亲手合成带有水果香味的香精――乙酸丁酯;更重要的是:有机会通过比较这几种有机物质的合成,亲自发现有机合成实验有什么特点、除杂提纯的原则以及如何得到又多又好的产品,并学习自行设计乙酸丁酯制备装置及净化操作步骤”不但提示了实验的策略,还进行了活动的定向。

5 让学生的消极经验上升为积极经验

人们在经过失败之后,从失败取得教训,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规律,就能变失败为成功。从这个意义来说,实验失败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一旦找出失败原因,找出成功的关键,消极经验就会转化为积极经验。所以,如果学生在实验设计以及实验中发生失误,教师应该正确地处置,引导学生反思设计或实验过程,找到原因所在。学案中安排的实验,提供了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并配以适量的、针对性较强的试题,能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得失,养成勇于反思的好习惯。

6 让人类的历史经验化为学生的个体经验

在学案的编制中,我还发现学案是向学生展示人类历史经验的有效载体。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直接经验。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人类的历史经验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可靠的,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中包括化学学科体系、化学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观念、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充分重视人类的历史经验的作用,重视将人类的历史经验化为学生的个体经验,是提高学生经验水平和丰富程度的有效和快捷的途径。在教学中,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相关化学知识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学案,将人类的历史经验通过有关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但为了避免信息量过大,引起学生厌倦,生动、扼要地编写好背景知识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人们的认识,总是逐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只要我们坚持本着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去编制学案,注意从不同方面适时地升华学生的经验,就能达到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目的。

在编制主动性学案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迷茫不知方向,到公开课痛苦挣扎,直到现在乐此不疲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尝试设计学案并进行教学实践。虽然备课比平时多了一份负担,但在实践学案编制的过程中,我备课时的习惯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如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该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学生哪些学习经验,变成了我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我的自身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学案的编制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困扰我,怎样利用学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何更有效地增加学案的选择性使其更变通、更灵活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还能开发出学案的哪些功能?我相信随着对学案使用理论讨论的深入,经过学案教学实践的探索,我们一定能够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将学案促进学习方式优化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篇7

围绕进一步推进中学化学课程改革这一中心任务,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科研为手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对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认真进行课改的总结工作。积极开展高中课改的各项研究活动,结合本市学科教学情况,从抓初、高中衔接入手,力求有序有效地推动高中的进一步课改。加强对考试的研究,认真研究中考、高考与毕业年级教学的依存关系。发挥课改中心组和实验基地学校指导作用,整体推进全市课改。

二、学科教学的主要工作

(一)课程建设

1、加强对初、高中现行使用的教材的研究,研究教材编写意图、栏目特点和功能,研究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研究使用教材面临的具体问题,从课程的高度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2、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领悟化学发展、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注重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初、高中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衔接教学,领悟高中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设计意图与要求,对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有教好的把握与实施。

3、充分了解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况,关注学校的校本教研与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在立足校本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4、加强新课程实施的调研活动。

(二)教师队伍建设

1、组建初高中化学教师理论学习小组,培养老师培训讲学人员,为做好新课程的各项培训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奠定基础。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训与教学常规的培训。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好学术讨论、经验交流、方法指导、观摩学习、竞赛评比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虚心学习,勇担任务,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3、做好各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工作,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的力量,发挥先进教研组的示范、辐射作用,使教师在集体中成长、进步。

(三)教学研究

1、加强对“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研究课”、“精品课”等各种课型的研究,注重教法、学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反思,注重教学经验的获得、提升与推广。创新开设公开课的方式,多采用会课的形式。

2、在进一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做好各年级、各模块、各专题、各单元的教学情景设计与问题解决,使教材分析更加具体实在。

3、做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衔接教学,加强初、高中的联合教研。

4、加强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5、加强对学案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学案的助学、导学功能。

(四)考试研究

1、反思总结中考、高考的经验与教训,在复习备考中有较科学的备考策略和指导意见。

2、加强研究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等级考试的新特点、新要求,制定新对策。

3、关心研究学校及学校间的阶段测试、模拟测试,有利有节地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竞赛评比

1、做好本市高中奥复赛的准备工作,争取取得良好成绩。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体会;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77-02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到目标,从大纲到考纲,从教材结构到内容都有了很大改变,这必将引起课堂结构和模式的改变。因此,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将更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探索。下面笔者就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作一些反思。

一、教学观念反思: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熟悉教材

学习和培训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证,笔者认真参加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了解了新课改的背景、意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的设置,还了解了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结构和体系。认真钻研教材,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的联系和差异。通过交流与学习,也吸取了一些先行课改区的经验与教训,充分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教学方法反思: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方法,注重探究

新课改的核心就是教学目标的改变,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探究方法。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上课前,可布置有针对的预习,让他们去主动找老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课外,笔者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让学生利用无水硫酸铜去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水等,学到课本没有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所以笔者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

三、教学过程反思:改变课堂模式,强化教研,指导学法

新课改要实现三维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课堂模式,而探究活动结合多媒体应用是新课改课堂模式的重要标志,但探究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对教师要求高,课堂组织探究活动占用时间多,最后知识还不一定能过手落实。因此,必须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适合探究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教会学生探究方法,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并逐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充分调动全组十几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形成合力,我们全备课组除每周固定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主题教研外,在平时的备课、改作业过程中以及课间休息中,也随时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探讨,把好的方式方法交流出来共享,通过集体研究和讨论,控制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习题量,努力减轻师生负担,通过示范课、优质课、合格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课使组内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强了组内教师的凝聚力,促进了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

科学的方法在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在新课教学前要对课前准备、课堂听记、课后清理、作业练习、改错补救、复习记忆等各个学习环节具体怎么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督促、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化学科的特点——理科中的文科,我们特别强调记忆的重要性,学生经常出现的做题慢、考试时间不够、过失性丢分严重都是因为记得不熟、记得不牢、记得不准造成的。由于化学知识点多、杂,规律要记,特例也要记,记后易忘记,因此,需要多次复习巩固,并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后的体会与反思:回顾教学历程,找到差距,寻求提高

通过几年来的新课改教学实践,笔者进一步理解了新课改的意义,熟悉了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明确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探索出了一些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热情与教师的激情相互感染、融合,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与课改前相比学生的素质更全面了,考试同样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回顾和反思几年来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也总结了很多教训。

1.对新课改的意义认识不够到位,对课程设置、教材结构、体系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有时对深难度的把握不准,对知识的拓展不当,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这样就人为加重了师生负担,使部分学生感觉化学难学,产生畏惧心理,过早出现了分化现象。

2.观念转变还跟不上新课改的需要,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不够,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体现不够充分,对学生活动和双基落实过手的协调处理有时不够合理。

篇9

/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过程性评价 个性评价 开放性实验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多元学习环境的创设,从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而与之匹配的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采用何种方式评价将直接影响其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以高二化学的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阶段尝试采用不同的过程性评价手段,并对评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

1 选择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根据实施评价的正式程度,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教师通过相对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测验(通常是纸笔测验)工具,或通过一些正式举行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等)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情况的评价方式。非正式评价是指教师在与学生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从不同角度不断了解学生,进而形成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显然,非正式评价方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规范评价程序的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观察以及和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相关情况并加以反馈,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评价”循环体。

化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一个最佳平台,教学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是协助者。学生在实验课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与探究,最终选择恰当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传统的实验课结束后,通常的正式评价是看学生能否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某道题目(文字考查),无法体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观察、分析等能力的发展,学生也无法发现自身潜能及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作为传统评价模式补充的非正式评价,正好能够弥补正式评价的缺陷,其评价内容的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多重性,融于教学过程的评价的即时性,均适合实验教学的评价。

2 过程性评价的应用方式

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验教学的整体安排,在高二年级(选用苏教版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尝试了以下几种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见表1)。

3 应用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开放性实验报告——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

开放性实验报告是在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第一次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后进行的,让学生针对这次实验感受最深的某点做一个反思。实验是较复杂的有机化学实验“苯的硝化”,所以学生开放性实验报告中蕴含的可用于评价的信息十分丰富(如表2所示)。

学生在开放性实验报告中,表达最多的是实验时的情感状态,65%的学生对这一点做了生动的描述。有心慌、盼望、不知所措,也有成功的喜悦和对自己表现的不满。很多同学从操作的疑问拓展到对实验原理和设计的思考,如混酸怎么配制?苯与混酸互不相溶如何处理?混酸浓度偏稀会带来什么结果?产物硝基苯是有毒的,粘到皮肤上怎么处理?为减少苯、硝基苯等有毒物质的逸出,能否改进实验装置等等。更可贵的是,在开放性实验报告中,有部分同学不但提出上述问题,还自己查资料解决了问题。

在开放性实验报告中,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所看、所做、所疑、所思进行自评,在学习共同体中讨论互评,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成为评价的主体。显然,这种开放性实验报告,是传统的格式化实验报告无法比拟的,可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虽然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同,但每个学生都能重新认识和思考实验,起到丫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作用,也促进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等化学实验中应具有的化学科学素养的发展。

3.2 个性评价——非常规信息的捕捉与评价

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是在学习到某一知识时,为了观察某种化学现象或验证某种化学原理,学会一定的技能和方法而设置的。传统的正式评价——书面作业,对于检查是否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是必要的。因此,在整个实验教学的中期,书面作业仍是采用比较多的方式。但在进行这些评价时,我们不是以回答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而是努力发掘作业中的非常规信息。

案例1:在溴乙烷水解的实验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各步骤的目的(见表3)。

在讲评时笔者就将有代表性的答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从不同的角度与全体学生分享和评价。

案例2:在检查实验手册时,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只是按上面的内容填写,而有的学生不但完成作业,还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变化的过程,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步骤一一记录。在评价时要注重这些并不要求学生完成的非常规信息的评价。

案例3:关于乙醇的消去反应在中学化学教育界被讨论得很多,该反应的实验改进主要是针对其副反应较多而进行,中学化学完成该实验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浓硫酸为反应的催化剂。笔者对那些材料创新(催化剂的选择)或方法创新(仪器组装)的学习小组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实验结束后设计学生问卷,让学生自评其设计理念、材料特色、收获及体会等。

教师通过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懂得在做实验时,应如何观察、记录、发现和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其进行化学科学研究的素养,同时也抓住了每个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3 互动即时评价——贯穿实验全过程

该过程性评价方式是在学生经过几次实验课后,对有机化学实验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评价。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乙酯的制备”等实验中,我们均采用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设计、操作和全程的互动即时评价的方式。

实验中,教师不再详细介绍整个实验过程,而是提供一定的材料、用具,请学生通过探讨并合作完成。对学生提出的最大要求是:“大胆创新”,方法可借鉴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尝试各种方法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我们的评价则全程进行,及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发现有创意的方法也即时反馈,在全班公示。

如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我们以表4作为评价的载体,在实验过程中,分别实验的原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设计的创新性、合作等进行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的互动即时评价的方式,最后得到综合性的评定。

学生也许并不适应这样的改变,不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提高乙酸乙酯产率要采用什么措施?影响产率的因素及产品的损失因素有哪些?粗产品中可能有哪些杂质?如何精制产品?……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要求他们自己讨论解决,根据解决的情况给予评价。老师也对小组面对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对那些找到好办法的同学,即时点评。在这种互动的全程评价中,能否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不重要,关键是能通过小组的交流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实验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应用的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过程性评价的优点:做开放的实验报告,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善于发现非常规信息的个性评价,让评价的标准个性化和多元化;实验全程的互动即时评价,重过程、重能力和方法的评价,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非正式评价的重心转向了学生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重视了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与努力过程,关注了学生在各个时期不同阶段的进步状况。因此,过程性评价方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观和教师的教学观的转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1 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多数为观察和验证实验,让学生理解某种实验现象和原理,而纸笔检测也是从以上的目的出发,看学生是否把握该知识点,但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未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功能。而通过几种评价改革,不但拓展实验教学的内涵,还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如学生通过做开放性实验报告,要去查找资料,对在实验过程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高了自学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评价标准的多重性和个性化,能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当学生得到认同时,从情感上就会树立学习的信心,乐于主动进行化学探究;互动即时的评价,不但是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应变能力的考查,而且还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精神、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培养。显然在单纯的实验教学中,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方法、能力均得到提高,特别对学生的言语智能、逻辑分析智能、人际沟通、自我内省、自然观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2 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形成

上述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过程性评价方式,都是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而进行的评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评价的结论,而是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身发展中的需求,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而认同评价,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让学生认识学习的责任。

4.3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实验教学

篇10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归纳法 有效教学

新课改提出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角度谈全面发展,则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也就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觉知,则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有效。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

一、采用归纳法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归纳法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采用的认知策略。人类首先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即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事物,再把这些个别性的认识归纳起来,形成一个反映宇宙本体的核心思想。这就是人类认识活动必须首先归纳的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因。具体到化学这个学科,因为化学学科相比其他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每一次教学都成为教师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也使之成为帮助学生学习最有效的一次教学。

二、化学课运用归纳法的基本思路

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通过这样的表现—发现的过程而获得的有根据的假设,只是假设作为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而已。得到证实的假设就是思想,它反映宇宙本体及事物本质,并在人类精神中建构起一个类似于客观存在世界的主观存在世界。思想与知识不同,思想同宇宙本体、事物本质一样,具有普遍性、无限性与唯一性,而知识只具有个别性、有限性与多样性。通过唯一的思想掌握众多的知识,即通过“一”掌握“多”,是自然赋予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

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

(一)在新课教学中应用。教学要达到有效,就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用归纳法,因为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被学生接受。况且,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按归纳法阐明的,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归纳法是编写教材的一种重要思路,自然也应该成为教师讲课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感悟科学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把知识和方法都变为学生自己的,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普遍感到化学知识零散,似无规律,难记难学,再加上从初三到高一化学知识梯度较深、跨度较大。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学生教法和学法,才能使学生觉知。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本节内容采用归纳法讲授、学习,具体来讲,就是从大量的例子和事实中发现、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将1至20号元素作为个体,分别画出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因为学生参与了发现规律,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其次再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感受到自己也能从具体的、个体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引导学生归纳出知识规律时,教师要以开放的、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充满探索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这样做无疑会更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运用归纳,效果也很好。课堂小结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就是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为此,应将课堂总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反思,反思的形式可以是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申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得到收获。课堂总结既要求学生唱主角,又要求教师适时引导,而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否则,会使归纳变得无序而降低效率。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如学习了化学平衡一节后,我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出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此,我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归纳出它还有哪些表观特征,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生生互动合作,不仅能使学生互相促进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三)归纳法如能运用到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效果更佳。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复习课,更应多归纳,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归纳。归纳哪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

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把厚书读薄。归纳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