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
时间:2023-04-09 16:0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李隆基和杨贵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生在世,知己难求啊!问那世间有谁没有追求?可是又有谁想拥有知己呐?你可曾问道:“红颜知己多祸水,咋就要寻求知己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何谓知己呐?何谓的知己表面含义是知道自己。可想而知有个美丽佳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愿示抚媚、安慰,难道不说很高兴吗?难道反而说别人是什么祸水?这难道说的过去吗?你可以说杨贵妃是祸水,也可以说西施是祸水、貂禅是祸水。那你有凭证吗?
哪个美人不是因为男人而成名的。西施原本不过是一个打渔的姑娘,后因勾践的关系送给夫差,这能说是西施的过错吗?就算西施这么做,也是为了整个越国的百姓,这样做也值得。然而人家一提到“红颜祸水多薄命”,肯定就会想到杨贵妃,我认为杨贵妃并非祸,只是李隆基昏而已。杨贵妃原初只是李亨的妻子,后来被李隆基看上,就封为贵妃,这难道是杨玉环愿意的?后来的安史之乱,也并非杨玉环的错,一、李隆基昏庸无能;二、安禄山野心太大;三、杨国忠乱国。这三条是导致安史之乱开始的三大主犯,其实根本就没杨贵妃的事,更可笑的是什么白居易,写了《长恨歌》来贬斥杨贵妃的事,我认为杨贵妃就是有错,也是杨国忠和李隆基逼的。白居易对杨贵妃的恨虽然不明显,但是从他的《长恨歌》,我可以感受出白居易显示文人的怜逸心软,转而对贵妃和李隆基的荡气回肠的爱情加以描写,在国家大事的“恨”下又莞尔生出卿我千古之爱的生死离别之恨。这让我从中明白,只要有知己,无论有何苦恼之事,都可以侵诉。李隆基虽然逼迫杨玉环成为自己的女人,但是却得到杨贵妃这样的知己,并且有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此二人之爱原本无罪,却因角色的不同终成悲剧。
虽然天下人都在觅寻自己的真爱,但是依我而言知己与心中的她或许相似,或许相差,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向杨贵妃那样的知己,伴随我度过苦恼的日子来迎接快乐的日子。
我渴望得到知己,可惜不知那时终究在何时?
沙门中学初一:a***
篇2
造型图中,貂蝉的艳丽之美,贵妃的雍容之美,昭君的娴静之美和西施的灵动之美给观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展开遐想,1切美好具融会于4美之间,舞剧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于健对于舞剧的解析恰恰与观众的感觉契合,于健告诉记者,“看罢《绝代佳人》,观众会联想到两个字,红颜,但是红颜后面却是省略号,红颜……让观众去想象,留下空间让观众自由的想象。”
(1)4大美女4章史诗
根据于健的介绍,舞剧《绝代佳人》打破了常规舞剧的规矩,并没有讲述具体的故事,而是着重于意念的表达,4个章节,并没有选择4大美人的具体故事,而是像史诗般刻画美人的情感,加入很多舞美技术手段,将4大美女的故事串成1首委婉悠扬的长诗。
貂蝉之诗乱世红颜忠诚之歌
用总导演于健的1句话总结,“貂蝉是1个忠诚的女人。”舞剧中,貂蝉是第1章节,拉开《绝代佳人》大幕。董卓与吕布的斗争,貂蝉周旋于两人之间,连环计,面对老迈的董卓,貂蝉骑在董卓身上,手拿鞭子抽打董卓,董卓万人之上1女之下,权与色裸的对立着,连环计,最后1场群舞,悲壮,群舞过后,留下1声长长的叹息,叹天下红颜的命运。英雄的辉煌美人的艳丽,最终凝成的却是1声长叹,自古红颜多薄命……
于健介绍说,“貂蝉代表的是忠诚的女人们,自古以来,有多少貂蝉们用她们的忠诚成就着男人们的丰功伟业,貂蝉群舞最终留下的是1种怅然,传达给观众1种感慨千古红颜多薄命的情怀。”
贵妃之诗深宫宠妃真实之歌
造型图上,杨贵妃雍容华贵,大红色的装扮象征着得宠时贵妃的华丽之美。而舞剧《绝代佳人》的第2章,运用了时代交错的反差由大唐盛世切入安史之乱再直接将暮年李隆基置于长安雪景中,大雪纷飞,年迈的李隆基步履蹒跚,眼前的长安1片白茫茫,物是人非……而李隆基脑海中却不断回忆着杨贵妃当年丰满快乐的美丽身影,脑海中的贵妃愈发美丽,年迈的李隆基愈发的痛苦,久久不能忘怀的贵妃回眸1笑的百媚容颜在脑中闪现,而眼前……独留《长恨歌》1曲,“此恨绵绵无绝期。”
说起对杨贵妃的设计,于健导演解释说,“杨贵妃其实是个非常真实的人,她的1生从未去争取什么,她欣然接受1切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慵懒她无邪,只有这样真实的杨贵妃才能真正使6宫粉黛没了颜色,舞剧运用了历史时代的突然切换,从年迈李隆基的记忆中找寻杨贵妃的美丽影子,而并没有讲述传统的贵妃醉酒的故事。”
昭君之诗和亲公主思念之歌
王昭君的1生是肩负着历史责任的1生。《绝代佳人》进入第3章,我们来到了空旷的大漠,老昭君望着故乡的方向,无处派遣思想之情。回忆中,小昭君青春年少,1红1白的对比体现了昭君的无奈。
思念,是1种强烈的情感,《绝代佳人》昭君这段也没有传统的描述昭君出塞,而是着重于昭君的思乡。于健解释说,“其实昭君的思想才是她作为女人1种最真实的情感,也是最感人的地方。舞剧着眼于昭君的思念,比去讲述昭君如何出赛的故事更加动人。”另外,这1段在全剧来说也称得上是浓墨重彩之间的1道留白。
西施之诗浣纱女子自我之歌
作为4美之首的西施,被放到最后1章,西施以她不同于1般的美丽和内心赢得了4美中最好的结果,泛舟不知所踪。舞剧中西施的独舞占有很大部分,无论外面环境如何,无论是清幽的小溪还是吴越的大战,西施都自顾自的跳着自己的浣纱舞,旁若无人。吴越之战的惨烈和西施独舞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西施,最终幻化成1条纱,在众人眼前消失。
篇3
杨贵妃并非胖美人
在无数壁画及唐俑中,我们都能看到唐人以胖为美的风尚,“环肥燕瘦”也是千百年来对杨贵妃身材状态的评价,不过也许其中有误会,真实的杨贵妃并不是一位胖美人。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经过多年研究与梳理,发现在史料中的杨贵妃神采“纤中度”,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长恨歌传》中载:“纤中度……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澡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由此可见,杨贵妃身材修美,符合人体的黄金比例。史书还记载说,杨贵妃“微有肌”。在王双怀看来“微有肌”的意思就是她有一点肌肉。“据此推测,我们估计她的体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1.65米,符合人体的黄金比例”。
由婚礼发端的三角恋情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华清池相会中,唐玄宗要求杨玉环入宫去做他的妃子,让她离开寿王,入宫伴驾。杨玉环不敢抗命,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唐玄宗比寿王瑁更有魅力,便答应了唐玄宗的要求。
不封后为方便自由恋爱
篇4
红色的砖,绿色的瓦,高高的亭,密密的树,背靠青山,脚踏静湖,令所有的一切都很恬淡。
杨玉环。一个丰腴美丽的唐朝女子。李隆基。一个爱江山但是更爱美人的男子。一个爱舞,一个好鼓。唐玄宗无限宠爱,与贵妃杨玉环朝夕相伴,或乐舞于梨园教坊,或贪欢于芙蓉帐里,或醉饮于沉香亭下……两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原本上天也想让他们白头到老,可惜,一次“安史之乱”,在马嵬驿前,两人阴阳相隔,后人知道的,只有零散的记载和华清池了。
华清池,也叫华清宫,一个在唐朝时西安骊山旁的供皇上和妃子梳洗玩乐的地方。“山姿水态冠秦疆,美色当初醉李唐。只把风怀传妙丽,依然韵致舞霓裳。”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华清池,大都是由后人所建造的,但是这个也无法影响后人想象当年的富贵,气派的华清池,想象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如胶似漆。
慢悠悠地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吹着习习凉风,心情也就平静了许多,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画面:袅袅热气笼罩着莲花池,杨玉环轻移莲步,轻轻地走出了浴池,一旁的侍女赶紧上前为她穿衣,花瓣还在水面慢慢地飘游,微风轻抚她的发丝,为她丰腴的身体又添了几分美。
篇5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抒写方法;艺术构思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一生诗歌作品数量为唐代诗人之最,今存近三千首,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还与好友元稹积极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至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一、《长恨歌》的内容与主题
《长恨歌》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下面依次进行简单的扫描分析。
1、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开头,看似简单,事实上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统领和组织着全诗。接着,作者将视野转换到女主人公:先写杨贵妃的身世、入宫过程和入宫原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最后写到唐玄宗的所作所为对于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无不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2、重在写二人的沉醉享乐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由在华清池乐舞逍遥的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写起,重在写二人的沉醉享乐最终酿成了唐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接着,诗人详细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等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尤其是在这一动乱造成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悲惨一幕。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到“不见玉颜空死处”,诗人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细致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在返还都城长安路上对二人过去缠绵生活的追忆,特别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
3、唐玄宗回宫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接着对于唐玄宗如何思念杨贵妃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其中“魂魄不曾来入梦”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句,将两人的苦苦思念之情的表达形式转换到了仙境,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促成了仙境的出现好像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富有感情和思想的真实感。
4、以“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开端
既能看出唐代皇室对于道教的推崇与信仰,又是对下面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铺垫与衬托。接着诗人又以动人的笔触,详细描写了杨贵妃得知作为天子使的道士到来消息后的各种又惊又喜的动作神态,特别是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诗歌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韵味无穷而又富有哲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长恨歌》具有歌颂爱情与讽谏刺弊的双重主题,二者之间不是具有同等的地位。从本诗后面三部分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互相思念之情的细致描写与入微刻画中可以看出,诗人更重视对于二人真挚感情的歌颂与张扬。从本诗的第一部分唐玄宗的“不早朝”、杨贵妃姊妹的飞黄腾达和天下父母对于生男生女观念的改变可以看出其中又蕴含着对于唐玄宗误国误民的讽刺与鞭挞,很显然,二者之间,诗人是侧重歌颂爱情这一主题的。
二、《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1、《长恨歌》的抒写方法
(1)《长恨歌》的抒写方法首先表现在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别重视和巧妙运用。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唐代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诗人并不完全拘泥于历史和采取写实的手法,而是有实有虚,前三部分大多是 “实”,第四部分全是“虚”。诗人的高明之处即是第四部分的“虚”,诗人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虽然“仙境”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给读者的艺术感触与欣赏效果却是真实的。
(2)在故事叙述推进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结合使用,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及借典型神态动作举止抒情等方法的运用使其具体体现。唐玄宗在逃往西南时,路途遥远而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秋景凄凉,此正是以悲凉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悲哀情思。面对蜀地青山绿水,唐玄宗不是欣赏享受,而是青山绿水在唐玄宗眼中也和自己的心态一样寂寞悲哀,美景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就是融情入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孤苦伶仃而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运用的是借典型神态动作举止抒情的方法。总之,不管是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还是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不管是从白日到黑夜,还是从春天到秋天,诗人都是将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巧妙结合起来,给读者以全视角的艺术享受。
2、《长恨歌》的艺术构思
通过第一部分对于全诗分段内容的扫描,我们可以将《长恨歌》全篇的关键词和行文线索摘要如下:重色貌美相遇相知君王晚朝兄妹列土歌舞飨妃死马嵬血泪相流孤灯未眠道士勤觅帐里惊魂容寂泪干寄钗寄词恨无绝期。这些表示行文线索的关键词正是诗人艺术构思的表征。诗人对于唐玄宗的“重色”和杨贵妃的“百媚”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唐玄宗的荒误国,政治上的悲剧——安史之乱,同时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之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诗人的高明之
处正是没有按照常理结束诗作,而是借助唐代道教盛行的社会文化氛围,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杨贵妃对于唐玄宗的思念与真爱完全不亚于后者对前者的珍重,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故事最终凝成了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欣赏诗作的过程中,我们在收获到轰轰烈烈的爱恨情感体验的同时,似乎更有如何去真正地爱一个人、如何表达爱意的哲理思考。
【参考文献】
[1]蹇长春.主题平议——兼论悲剧意蕴的多层次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6).
篇6
假如我能穿越,我定要去看看那位不减肥却依然绝代风华的胖美人—杨贵妃。我一要去亲眼目睹她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也要去看一眼在她故事的最后时刻被她所爱的人亲手杀死的失落。我想我不喜欢李隆基,他顾全大局杀死了杨玉环,最后却未能保全江山,我想这可能是我太喜欢玉环的缘故。假如我是杨玉环,我会选择让他刺死,毒会让你痛苦不堪,一刀两断才好。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古代的诗人啊,也难逃一劫。
假如我能穿越,我还要去司马相如那个朝代,听他的一曲《凤求凰》赏她的才高八斗、文采风度,那一曲《凤求凰》竟令才貌双全的卓文君与之私奔,甘愿当垆卖酒,不离不弃!我还要去看卓文君写下:“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凄凄及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悲伤、痛苦,那番浓厚的情意,也教司马相如如梦方醒,与之山高水远,长相厮守。屈原也没能逃过,不然又怎会写下:“山有木兮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诗句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独宠一人又何妨?
篇7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着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
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
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着名诗《长恨歌》,描写的就是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伺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液专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液,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女未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液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液,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液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15、6岁的杨玉环出落得貌美如花,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阳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一次她正打马球,唐玄宗摆架而来,迎驾匆忙,来不及换衣,在一群华服丽影的盛装妇人中,她倒有些不知深浅的小女儿态。除了戴冠垂纱外,亦以头巾扎髻,再延长下来遮着脸庞,这种头巾以质地轻薄的纱罗制成,覆在脸上时,更显温软动人,内中玄虚若现若隐,更添引人入胜的诱惑力。和众人一起高呼“万岁”,她不禁好奇地抬眼一望,谁知,最顶上皇袍金冠的那个人,正呆望着她,似乎含着别样的情。她不禁一笑,天真无邪却又风情无限。摆驾回宫,依然是六宫粉黛衣香鬓影,可他独不能忘记香浓玉艳的寿王妃,那个胖嘟嘟的美人儿。
从此他竟患起了相思病,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了,竟放不下那惊鸿一瞥,他一定要得到她。可是他是自己儿子的妻子,怎么办呢?让她出家,做带发修行的道姑。差不多了,要见一面呀。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就这样她成了他的妃。
她纯性,她大胆,她热烈,她放纵,她只把他看成自己的男人而不是什么皇上,她可以揪他的胡须,抚摸他那高贵的脑袋,他开始也有些惊讶,但很快就释然了,就是这种感觉,他就是我要的那个女人。没有高高在上,只有真挚的情感,我两独处时我只是他的男人而她也只是我的小女人。
杨玉环与李隆基都有共同的爱好,喜欢音乐,舞蹈。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
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
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李隆基亲自作了《霓裳羽衣曲》,杨玉环为感李隆基宠幸之恩翩翩起舞,两人如痴如醉,李隆基大为感慨:“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真是: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液专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一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
为什么在最快乐的时候偏偏要失去。这一去就是天上人间。玉环为隆基而死,她的死都是那么美丽纯情。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老年的李隆基没有了皇权,对人生有了更多本真的体悟,他更加思念爱妃,到了不能自已的地步。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他甚至抱着玉环的画像老泪纵横。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
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篇8
我笑,回答是:恭喜你,她爱上你了。被女生欺负说明那人看上你了,傻瓜!抓紧机会,化折腾为折服!每个女人都有一颗折腾的浪漫心,特别爱折腾她喜欢的男人,包括爱里的男人。
折腾才热闹,爱是因为寂寞,克服寂寞的方式是凑热闹。张爱玲说,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喜欢杨贵妃?因为皇家缺一样东西,缺钱吗?不,他最缺热闹,杨玉环有这本事不让皇帝寂寞,就是她丰腴诱致的音乐舞蹈,以及她有颗爱折腾的心。历史上可以和皇帝闹别扭、吵架的王妃,应该只有一个杨贵妃。历史记载,她曾经两次因为和唐明皇吵架,跑回娘家,如此折腾皇帝,需要有多大的勇气。而勇气的源头,来自她的真爱,以往皇帝与他的女人是上下级的关系,很难有两相匹敌的爱情。而杨贵妃敢于说“不”,爱折腾,就是因为爱。聪明英明的唐明皇眼睛也是雪亮的,他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贵妃的折腾里,看到她的纯真与爱情,所以特别感动也因此更知心。
爱就是游戏。
游戏怎么展开?“欺负”男人是比较好玩的,“看他被气得不行的样子,很开心啦!”一个女生这样嚷着,另外一个则坦白:“不喜欢的男生我可是不会欺负的。”我们在生日派对上,对寿星进行大规模玩弄,还不是因为友爱?所以才给他面子,在他脸上涂抹奶油,这样才可爱,游戏就是这样热闹地通达到爱的高度上。换言之,爱有时就是表现得比较“低档”,有玩弄的感觉,真的懂爱的人,是心甘情愿的,还暗爽到内伤。
爱就是“虐待”。
有男人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愤愤不平:“轻暴力”女性怎么越来越多,是不是这种现象全拜韩国电影所赐,如“野蛮女友”?其实,女性都有一只隐形的皮鞭,连老民歌也这样唱“带着你的嫁妆……和皮鞭”。爱,是轻微的施虐与被虐过程。小时候,男生喜欢通过顽皮斗狠赢得自己垂青女子的反应,所以,如果一个男生一直去逗或者捉弄一个女生,显然是为了引起那个女生的注意。反之亦然,如果长大后,一个女人总以折腾你为乐,肢体语言表现在“捏”“扯”“撕”“咬”等轻暴力上,说明她看上你了,打是疼,骂是爱。
爱就是不讲道理。
如果她与你讲道理,那她是你的班主任;如果她与你客气,那她是你的客户。如果她是你的爱人,她就是不讲理,不讲理是快乐的,也只有在家,在自己男人面前才可以尽情地发挥。先生遵循太太的教导,早上有“叫醒服务”:起床了,起床了,老婆,你不说今天要早起开会吗?太太翻身再睡:讨厌,别吵我,我再睡一会儿。当他把饭热好,继续叫她时,她终于喊:呀!都迟到了!你怎么不叫我呢?还有一段对话:老婆喊,“老公,我要喝水!”老公:“我给你倒去。哎,这水杯不就在你手边嘛,没看见?”老婆:“看见了,我就是想让你递给我。”这就是女人的所谓“不讲理”,错的一定是男人。当然都是些非原则的东西。爱人之间,多是这样鸡毛蒜皮的事情,所以,不讲原则,是颠覆社交场合规则的,是很有的。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她,就觉得那是骚扰了。
爱就是想称王称霸。
幸福的女人都要有优越感。而最好最简单的优越感,就是自家男人身上去榨取。传统一般是女下男上,那是性;表现在更光明的地方,女人喜欢被尊崇,做女王,要在男人之上。最温和的语言威胁是:要不要来?不来我就走了!比较深切的一剑封喉的霸道是掌管家庭财政大权。当然更多的是,生活里处处为难自己的男人为乐,从心理学上看,她本质不是做女王,真正的意图是要男人宠着她,捧着她。俯视的呵护、怜爱,父母那里就可以得到了,在爱的男人、上过床的男人面前,如果还要的只是那种“太和谐的爱”,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女人常常会把吃一半的东西给她男人,而且不容谢绝,若有男人反抗,说不爱吃,她的台词一般是如此理直气壮:“不行,你是不是嫌弃我吃过的?你不爱我!”关于权力问题,大家都喜欢上纲上线 ,哪怕是爱情里的女人。
爱就是贫嘴。
没爱的时候,女人的唇舌是寂寞的,所以喜欢吃东西,所以缺爱的,反而容易胖。一旦爱了,唇舌就如鱼得水,风生水起,特别贫,喜欢在语言上折腾男人,常常把男人弄得“无语”,男人一旦没话说,只好行动了,比如吻她,封口!这时女人会作秀地挣扎,其实,这才是自己贫嘴之后所要的结果。女人嘴上功夫,不一定是为了赢,而是要激发男人的斗志,行动的斗志。 所以,贫嘴常常成为“最普遍的折腾”,嘴巴厉害,却满心期待。
篇9
我们坐着缆车一眼就看到了“连理松”。“连理松”真有意思——同一棵松树竟然有两根主干,笔直笔直的,大约有八九米高。更奇怪的是这两根主干虽分却合,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仿佛一对恩爱的夫妻。我不禁想起“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诗句。用连理松来比喻唐朝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是再好不过了。
导游带着我们徒步走,饶了个山弯就看到了千姿百态的石头。我看着那奇异的石头真是心旷神怡。突然,我发现一块宛如桃子一样的石头恰恰落在另一块石头尖上,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有掉下万丈深渊的可能。我问导游:“阿姨,那块石头怎么像桃子?有来历吗?”“它是‘飞来石’。”“‘飞来石’?为什么叫‘飞来石’呢?”“传说是太白金星炼丹的石头,没用了就扔了下来,正好落在了这里。它还是镇山之宝呢!”
随着导游我们来到了一线天,看到了美丽的云海。这云海怎么这么静啊?静得让人看不到它在飘动!此时此刻,感觉自己就是乘着祥云的神仙,真使人陶醉!一阵风吹过,霎时间,白云在山谷里翻滚涌动,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样 …… 远看一座座被云雾环绕着的山,恰似海里的岛屿一般,使人有进入梦境之感。
篇10
1.隐事说。这一观点首先由愈平伯先生于1929年发表的《〈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一文提出。这一观点认为《长恨歌》在提示一个隐事,即杨贵妃在马嵬兵变中隐逃民间。此观点颇新颖,并迎合了人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
2.讽喻说。这是一个历史较长的观点,也是一个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长恨歌》主题为讽喻,诗歌通过李杨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旨在通过这个教训达到讽喻的目的。
3.爱情说。这一观点认为《长恨歌》旨在描写李杨爱情,否定讽喻主题。诗歌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等诗句明显地讽喻李杨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教训的客观讽喻性均说明诗歌蕴含着讽喻主题。此观点同样存在着残缺性和非封闭性。
4.感伤说。此观点认为《长恨歌》“通过李杨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悲剧故事的叙述,传递和宣泄出了中唐一代人叹恨时世变迁的感伤情绪。此观点将李杨故事看作一种象征,旨在通过这个载体表现一种时代的感伤情绪。
5.双重主题说。这一观点在二十世纪50年代讽喻说和爱情说相互争论中产生。此观点以王运熙《略论〈长恨歌〉内容的构成》最有代表性。这一观点认为《长恨歌》前半部表现了讽喻主题,后半部表现了爱情主题,两个主题并存。但以诗人讽喻和爱情倾向先后流露所占的篇幅对讽喻主题和爱情主题作简单的主次划分,有明显的割裂感。另一方面当时代感伤说出现之后,讽喻主题对诗歌政治是思想内涵的揭示有着明显的不足。
6.三重主题说。二十世纪80年代感伤说提出之后,蹇长春于1991年发表《〈长恨歌〉主题平议》一文,对三重基本观点讽喻说、爱情说、感伤说作出回归而提出三重主题说。此观点对《长恨歌》主题作了全方位把握。提出讽喻、爱情、感伤三者并存。但将讽喻和时代感伤单列两重主题和爱情主题并列,不太恰当。
《长恨歌》主题的双重性是由题材的特殊性决定的。
《长恨歌》所选题材李杨故事是一个历史题材。李杨故事本身就蕴含着政治和爱情两个方面的思想意蕴。故事的主人公李隆基和杨玉环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一个是天子之尊,一个是贵妃之宠。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一举一动的政治后果。其爱情不能不与唐帝国的盛衰相联系。帝王沉迷于爱情,必然要荒废朝政;而朝政的荒废必然导致动乱。这就说明封建帝王的爱情本身就蕴含着政治内容。唐明皇自迷于杨贵妃之后,整日莺歌燕舞,而将朝政委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这是一个有深刻教训的历史史实。这种历史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主题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也是诗人创作思想双重性的反映。
诗人写《长恨歌》是初入仕途,为“三登科第”的得意时期。“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思想。对于李杨故事这个蕴含着深刻历史教训的历史故事,诗人不能不从政治角度着眼,以寄寓讽喻。作为以“兼济天下”自负的封建文人不能不为大唐的衰落而感伤。另一方面,诗人作为一个有爱情伤痛者(诗人于元和年间在符离曾与一个叫湘灵的女子相爱,但终因礼教而忍痛分别,未能成眷属)不能不对创“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以天子之尊不能保全自己深爱女子的痛苦。诗人的爱情隐痛正可借李杨爱情故事得以宣泄。这种从政治和爱情双重着眼的创作动机,反映在诗歌中必然是政治和爱情的双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