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时间短的词范文

时间:2023-04-06 21:4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表示时间短的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表示时间短的词

篇1

1、表示时间短的词语:瞬间、弹指、刹那、顷刻、霎时、即刻、转瞬之间、白驹过隙、光阴似箭等

2、表示时间很短的三成语:一霎那、一瞬间、一眨眼、一转眼、霎时间、一刹那 、转眼间、瞬时间、飞快地、快速地、迅速地、飞速间、一飞掠、突然间、片刻间、分秒间、骤然间、猛然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粤语;“V下”;“V阵”;时量;动量;尝试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38-02

一、粤方言简介

粤方言(粤语)是发源于广东地区的汉语方言,故称广东话。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及港澳地区,在美、加、东南亚的华人大部分也使用粤语,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强势方言。粤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华夏的语言。到了周朝,其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尽管经过朝代的更迭,岭南地区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发展成为胡化了的现代普通话和官话,粤语却更好地继承了雅言的原汁原味。

二、粤方言中的“V下”

在粤方言中,“V下”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其语法意义与普通话中的“V一下”较为接近,均可表示短时量、动量少或尝试等语法意义。例如:(1)粤方言:听讲周杰伦既哩张CD几好听,我试听下先。普通话:听说周杰伦的这张CD挺好的,我先试听一下。(2)粤方言:饮下,哩支橙汁几好味啊。普通话:喝一下,这支橙汁挺好喝的。(3)粤方言:听下人地既意见,对你有好处。普通话:听一下别人的意见,对你有好处。(4)粤方言:你坐下先,我斟杯水俾你。普通话:你先坐一下,我倒杯水给你。你先坐一会儿,我倒杯水给你。(5)粤方言:呢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谂下先。普通话: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先想一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先想一会儿。(6)粤方言:我睇下书就瞓。普通话:我看一下书就睡。我看一会儿书就睡。(7)粤方言:哩件衫好多尘,着之前拍下先。普通话:这件衣服有很多灰尘,穿之前先拍一下。(8)粤方言:跑步之前要活动下先。普通话:跑步之前要先活动一下。(9)粤方言:今日系三八妇女节,我放松下先。普通话: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先放松一下。在例1、2、3中,“试听一下”、“饮下”、“听下”均表示动作的尝试,相对应的可用普通话中的“试听一下”、“喝一下”或“喝一喝”、“听一下”或“听听”来替代。在例4、5、6中,“坐下”、“想下”、“看下”均具有短时量的意义,相对的可用普通话中的“坐一下”或“坐一会儿”、“想一下”或“想想”、“看一下”或“看一会儿”来替代。在例7、8、9中,“拍下”、“活动下”、“放松下”均表动量少的意义,相对的可用普通话中的“拍一下”或“拍拍”、“活动一下”、“放松一下”来替代。由此可见,当粤语的“V下”表示动作的尝试或动作的力度小时,与普通话中“V一下”的语法意义基本一致;而粤方言的“V下”表示动作的持续时间短时,与普通话中“V一下”、“V一会儿”或“VV”的语法意义基本一致。此外,在粤方言中,“V一下”与“V下”的语法意义大致相当,在1至9的例句中,均可用“V一下”替换“V下”,但“V一下”还可以表示具体动作的次数。如在7中,“拍下”仅表示动作的力度小,即轻轻地拍。如果用“拍一下”来替换,则会产生歧义,产生两重意思。一重意思表示动作的次数,即拍一下,而非两下、三下……;另一重意思则表示拍的力度小。在日常使用中,表示同样的语法意义时通常使用较为简洁的“V下”,较少使用“V一下”,故在此不讨论“V一下”的情况。

三、粤方言中的“V阵”

在粤方言中,“V阵”的使用频率较“V下”的使用频率低,其语法意义与普通话中的“V一会儿”较为接近,表示时量短的语法意义。例如:(10)粤方言:我就行得了,等阵啦。普通话:我就可以走了,等一会儿吧。(11)粤方言:今日好攰啊,训阵先。普通话:今天很累啊,先睡一会儿。(12)粤方言:训觉之前听阵歌,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普通话:睡觉之前听一会歌,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在例10、11、12中,“等阵”、“训阵”、“听阵”均表示时量短,相对应的可用普通话中的“等一会儿”、“睡一会儿”、“听一会儿”来替代。

四、粤方言“V下”与“V阵”对比

在例10至例12中,我们可以用“V下”来代替“V阵”。(14)今日好攰啊,训下先。(15)训觉之前听下歌,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在例1至例9中,当“V下”表示尝试和动量少时,“V阵”不可代替“V下”,而当“V下”表示时量短时,“V阵”可代替“V下”:(1)听讲周杰伦既哩张CD几好听,我试听阵先。×(2)饮阵,哩支橙汁几好味啊。×(3)听阵人地既意见,对你有好处。×(4)你坐阵先,我斟杯水俾你。√(5)呢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谂阵先。√(6)我睇阵书就训。√(7)哩件衫好大尘,着之前拍阵先。×(8)跑步之前要活动阵先。×(9)今日系三八妇女节,我放松阵先。×

通过粤方言中“V下”与“V阵”替换我们可将这两者的体貌意义概括为: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粤方言中表示动作的尝试或动作力度小时仅能用“V下”来表示,而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时可用“V下”或“V阵”来表示。

五、普通话中的“V下”、“V一下”与“V一会”

1.在普通话中,“V下”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例如:(16)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一只母东北虎一胎竟然产下了六只小虎崽。(17)文天祥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成为千古绝唱。(18)我们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有多少回就差点给人家跪下磕头了。(19)鸟类每天要吃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才能保持体温。(20)巴西人认为人死了好比黄叶落下,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

2.在普通话中,“V一下”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表示具体的动作次数,第二类表示少量、短时等与动作相关的虚化意义。例如:(21)按一下这个按钮。(22)他推了我一下。在这两个例子中,“按一下”、“推一下”都是表示动作发生了一次就结束。(23)如果说美院还有一点让我留恋的话,那么我就不能不提一下一个叫水儿的女孩。(24)我想让自己休息一下。(25)当然,我也会赶时髦,去网上体验一下“冲浪”的。在这个三个例子中,“提一下”、“休息一下”、“体验一下”分别表示动作的力度小、时间短及尝试的意思。

3.在普通话中,“V一会”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短,微量。例如:(26)把简单的行李放下后,我与小五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就到吃午饭的时间了。(27)那晚,吴琼并没有留下来,只是在小屋里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由此可见,粤语中的“V下”与普通话中的“V一下”的语法意义大体一致,表示动作的尝试、动作力度小及动作持续的时间短等;粤语中的“V一下”与普通话中的“V一会儿”的语法意义大体一致,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

参考文献:

[1]伍和忠.荔浦方言的“V一下子”与“V一下子看”[J].广西社会科学,2002,(2):187-189.

篇3

关键词:知道;认识;了解;对外汉语;偏误分析

“知道”“认识”“了解”都属于知道类动词,但存在着细微差别,关于这三个词之前也有一些研究:展飞《基于偏误分析的对外汉语“知道”类动词研究》、田小瑞《关于“知道、认识、了解”的一点思考》、吴玮《小议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知道、了解、认识、理解》、周慧莲《面向留学生的知道类动词教学研究》等。本文采用义素分析法分析这三个词的特征,试从语法和搭配方面详细阐述这三个词,并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的偏误例子具体分析,得出针对留学生偏误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语义方面的差别

(一)“知道”“认识”“了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三个词的解释为:

[知道]动词,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懂得:①他知道的事情很多。②虽然他没明说,我也知道他的意思。

[认识]①动词,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我认识他。②名词,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感性认识。

[了解]①动词,知道的清楚:只有眼睛向下,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②动词,打听;调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去了解一下。

通过《现代汉语词典》对“知道”“认识”“了解”的释义,我们可以看出“知道”和“了解”只有动词词性,而“认识”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就语义来讲,这三个词存在着一种递进关系:知道不一定认识,认识不一定了解。即“知道”是最浅一层的对事物的认知,“认识”和“了解”则更深入。例如:当你说知道某人时,你可能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并未真正见过他甚至跟他有更多的接触。当你说认识某人时,首先已经暗含你和他有过一定的交往,或多或少。但你与他的关系可能并不亲密。当你说了解某人时,前提肯定是你与他认识并且你对他的习惯爱好等都很熟悉。此时你们的关系可能很亲密。“了解”侧重于“了”还强调对过程、原因、现状的了然,进而引申出通过调查、询问的方法把事情弄清楚。

(二)本质特征

采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这三个词的特征:

知道:[持续性- 位置+ 话题标记+ 重叠- ]

认识:[持续性+位置- 话题标记- 重叠+ ]

了解:[持续性+位置+话题标记- 重叠+ ]

从义素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知道”是没有持续性的,而“认识”和“了解”具有持续性,且“了解”的持续性要高于“认识”。“知道”和“了解”的后面可以接位置,而“认识”则不行,即我们可以说“我知道天津,我了解天津。”而不能说“我认识天津。”“知道”可以作为话题标记“你知道”“谁知道”,而“认识”和“了解”则没有此功能。“认识”和“了解”都可重叠,“知道”则不行。

“知道”的信息量是从无到有,它的反义词是不知道。“了解”的信息量是从有到多,它的反义词是知道得不多。“了解”还有调查”之意,“知道”无此用法。“认识”强调直接获得的感受,而“知道”更强调间接获得。

二、语法方面的差别

(一)动词后所加宾语不同

“知道”“认识”“了解”这三个词都能加宾语,但是所加宾语的内容又不相同。“知道”的宾语是某个人、某件事、某个地方、某种东西。“认识”的宾语是某个人、某种东西。“了解”与“知道”所加宾语相同,但“了解”强调对人和物的熟识程度更高一些。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知道天津”而不能说“我认识天津”,可以说“我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而不能说“我认识这件事的重要性”,但可以说“我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二)动词能否加程度副词“很”和“一下”

程度副词“很”用在动词前表示一定的修饰限制。这三个词中,只有“了解”前可以加程度副词,即我们可以说“很了解”,但“很知道”却是错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这个程度副词表示数量大,程度深,相比于“知道”和“认识”,“了解”对人和物的熟识程度更高一些,而“知道”和“认识”对人和物以及一些事情的熟识程度较浅,所以“了解”前可加程度副词“很”用来表示了解的进一步深化,若表示“知道”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则可用“了解”这个词。“一下”表示时间的短暂,“知道”“认识”和“了解”都可以加“一下”来表示认识过程的短暂。

(三)重叠

一般来说,可以重叠使用的动词多为持续性动作动词,持续性动作动词重叠后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在“知道”“认识”“了解”这三个词中,“认识”和“了解”可以重叠而“知道”不能重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认识”和“了解”不可能只发生在一瞬间,而是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动作。“认识认识”和“了解了解”表示持续的时间相对于原动词来说要短,例如:当两个互相不认识的人经别人介绍后,通常会说“认识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两人一般只是互问姓名,了解基本情况,不会有过长时间的交谈。当我们要“了解了解”这件事,一般指用很短时间知道这件事的大概情况,或许不会对这件事再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相比,所需时间短,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少。“知道”表示一种状态,表现的是一种结果,动词过程短暂,所以“知道”不可重叠。

三、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知道”“认识”“了解”三个词的偏误分析

笔者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进行搜索,共发现37条“知道”“认识”“了解”互相用错的句子。在这里,笔者只列举几条例子作为参考:

例1.越知道(了解)越感兴趣,中国很有意思的国家。

例2.我知道(了解)父母的什么?

例3.我希望要认识(了解)中国的更多的事情,而且要做中国人的朋友,将来,我要在中国里找到工作。

例4.同时,我对我国的著名旅游胜地和一些历史古迹也颇有认识(了解)。

例5.在世界上的一切父母r时刻刻担心子女,可我们都不认识(知道)。

例6.抽烟者都认识(知道)这点,并且承受这样的可能去抽烟。

根据这些错句,笔者总结出一些关于这三个词的规律:

1.“知道”更强调结果,是程度最浅的。“了解”强调过程的深入,是这三个词中程度最深的。而“认识”则侧重于主观感受和情感的交流,所以,“认识”的对象一般为人、道理、规律等,而不用于地点、事物、历史、文化这类词。

2.“知道”适用于时间较短的认知,如:我昨天知道了这件事。“了解”强调长时间、阶段性的深入认知,如:经历了一个月,我了解了这件事。

3.在这些错误的句子中,有的留学生想说“越来越了解”,却写成了“越来越认识”。“越来越”这类的词强调的是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这里应采用程度最高的“了解”或者我们可以说“越来越认识到”,强调的是认识的结果不断深入。

4.当句中出现“颇”“十分”“非常”等程度副词时,应使用“了解”。因为这些程度副词本身就表示一个更高、更深入的层次,所以也应该用程度最高的“了解”来搭配。

5.对于一件事来说,“认识”的是这件事的方法、道理等较抽象的东西,或者是辨别一个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这时候一般用“认识到+道理/方法”来表示。而“知道”和“了解”的是这件事本身,如事情的起因、经过等。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上的例子,避免学生再出现此类错误。

参考文献:

[1]田小瑞. 关于“知道、认识、了解”的一点思考[J]. 商, 2014,(16).

篇4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且多发于老年患者,加之老年患者各生理机能的减退,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若需要手术,对术中麻醉要求较高。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我院近年来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方法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的麻醉中,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胆囊切除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麻醉分级ASAⅡ~Ⅲ级,术后病理证实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单纯性胆囊炎和萎缩性胆囊炎等。所有患者高血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1],并排除近6个月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2±4.3)岁,平均收缩压(169±12)mmHg、舒张压(97±5)mmHg;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8±4.5)岁,平均收缩压(168±13)mmHg、舒张压(97±5)mm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血压值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室后均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并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2~3mg/kg异丙酚+0.1mg/kg罗库溴铵+0.04mg/kg咪达唑仑+0.3μg/kg瑞芬太尼,待患者入睡后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以6~8mg/(kg・h)丙泊酚+0.2~0.3μg/(kg・min)瑞芬太尼行微量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以2%~3%异氟醚微量泵注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常规建立人工气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若患者术中血压超过基础值的10%时给予硝酸甘油降血压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以及手术结束时四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指标进步比较,以评价整个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②对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拔管时间(手术结束后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95%、吞咽功能恢复后拔除气管插管)以及苏醒时间(手术结束直至患者可应答的时间)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P

2结果

2.1术中监测指标比较 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以及手术结束时4个时间点的SBP、DBP和HR指标比较,观察组四个时间点的SBP、DBP和HR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气腹后SBP、DBP和HR指标均显著上升,且与观察组同一时间点比较P

2.2药物应用和苏醒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气管拔管时间以及苏醒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器官组织发生退行性该病,若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代谢度均明显低于普通患者[2],因此导致手术危险性增大,因而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一直是临床讨论的重点。在本组资料中,我们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而其对麻醉的要求是既能保证麻醉起效快、术中麻醉诱导平稳,又能保证术后快速清醒,以提高手术安全性[3]。

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物,具有起效快、镇静充分、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并可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安全性,但其不宜过量应用,增大剂量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4],因此需复合其它药物的应用。瑞芬太尼是新一代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其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1.5~3倍,且在静脉给药后可快速起效,在1min内便可达到有效浓度,最终半衰期仅为8~20min,因此具有半衰期短的特点,瑞芬太尼的消除不依赖肝肾功能,重复用药无蓄积[5],因此大剂量的应用不会影响术后苏醒时间。且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的消除也几乎不受年龄的影响,特别适合老年患者[6]。同时由本组资料结果可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可很好的保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缩短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这对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8-59.

[2]徐霞,李元海.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成果[J].安徽医药,2011,15(3):375-377.

[3]杜良刚.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的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29-130.

[4]耿志宇,宋琳琳,许幸,等.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凭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24(1):14-18.

篇5

关键词 非脱垂子宫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13

资料与方法

收治2007年10月~2008年10月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患者128例,行TVH为研究组,年龄38~57岁。均有经阴道足月分娩史,产次1~4次,术前经妇查及B超等检查盆腔无粘连,附件无疾患;其中子宫肌瘤8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级(CINⅡ~Ⅲ)9例,子宫腺肌症18例。以同期住院手术指征相同的患者98例行TAH,为对照组,年龄37~57岁。两组均经分段诊刮、阴道脱落细胞学及宫颈活检组织检查等排除恶性肿瘤,除手术方式外,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手术方法[1]要点:①顺利打开前后腹膜是手术关键。注意分离宫颈直肠间隙无需分离过深,分离2~2.5cm即可。②处理子宫骶骨韧带、主韧带钳夹1~2把,切断后缝扎远端,近子宫侧无须缝扎。③采用特制的卵巢固有韧带拉钩,无须从前或后穹隆翻出子宫在直视下处理避免过度牵拉组织造成血管撕裂。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最高体温、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术中情况:TVH组均无中转开腹,无1例损伤邻近脏器及大出血,有44例采用子宫对半切开术加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分碎术。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注:与TAH组比较P

术后情况:TVH的患者仅有轻微下腹胀痛,而开腹手术组(TAH)则均有腹壁切口疼痛,腹部伤口剧烈疼痛明显多于TVH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及平均住院日短于TAH组(P

讨 论

子宫全切术既往均经开腹完成,腹壁切口长,术中肠道干扰多,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盆腹腔粘连机会多。阴式子宫全切术为近10年来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对妇女盆腔干扰小,患者恢复快。尤其对老年患者合并内科并发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是一种理想术式。与开腹相比,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且伤口疼痛轻,腹部无瘢痕,患者乐于接受,效果满意。本文通过对临床情况相匹配的128例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与98例经腹全子宫切除的比较也发现除术中的出血量差异无显著外,其余的观察指标TVH组明显优于TAH组。另外,本研究还发现阴式子宫全切术对较大的子宫也是安全可行的,但子宫大小与手术难度存在一定相关性[2]。以往认为,子宫大小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并将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的子宫作为经阴道子宫切除的禁忌证。因为随着子宫增大,手术时间有所增加,术中出血量也增多。当子宫达妊娠14周以上时,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也明显增多。随着操作技术的改进,我们医院对孕10周以上55例患者成功地完成TVH,说明非脱垂大子宫(>10孕周)已不再是TVH的绝对禁忌证。TVH行非脱垂大子宫切除术时,其关键在于子宫娩出困难。此时可采用子宫对半切开,肌瘤剔除术以及子宫分碎术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应用,使子宫体积缩小后均成功从阴道切除,但必须要牢固结扎子宫血管,这是进行缩小子宫体积的先行条件。当然,阴式子宫全切术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因为经阴道手术操作空间小,操作难度大,对盆腔的具体情况不能清楚看到,视野不清,必须考虑子宫体积、活动度、瘤体部位以及阴道弹性和容量。对于有严重盆腔粘连、合并有子宫过大超过脐部、子宫恶性肿瘤及阴道过于狭窄或无性生活者,开腹手术视野暴露好,操作更主动,仍为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最佳选择。

术前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了解阴道松紧度、子宫大小、瘤置,充分估计子宫大小、活动度、与周围组织有否粘连及阴道条件,行宫颈刮片、必要时活检及诊刮排除恶性肿瘤,并做好中转进腹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TVH术中注意事项:TVH术中操作关键在于掌握好切开阴道黏膜的位置及深度,否则易出血,分离膀胱阴道及直肠阴道间隙时易造成膀胱、直肠损伤。结扎子宫动静脉是减小子宫体积的先决条件,子宫动静脉结扎要牢靠,并尽可能地沿子宫体向上多次钳夹两侧宫旁组织及血管,经此步骤后再行减小子宫体积的各种方法时,子宫不出血或出血很少。因此行TVH手术要求手术医师具有熟练的阴道操作技术。

总之,阴式子宫切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创伤小、恢复快、无论从微创还是经济角度,阴式手术都值得推广。但在选择术式时应结合考虑疾病因素、患者状况、术者技能经验,选择最适合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左布比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宮产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镇痛完善,麻醉用药量少,操控性好等优势,逐步成为剖宫产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随着新型局部物的不断出现和普及,左旋布比卡因在椎管内麻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院自2010年在剖宫产腰硬麻醉中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剖宫产手术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128例,年龄21~38岁,ASA I~II级97例,II~III级31例,既往椎管内麻醉病史43例。两组患者在术前行麻醉评估,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疾病,无明显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实验组左布比卡因组(0.75%左布比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70),对照组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1866),每组6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开放常规液体通路,在麻醉前输注平衡液300 ml以上,均采取相同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患者侧卧位选取腰椎2~3或3~4椎体进针,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取腰麻针穿刺至蛛网膜下腔,待脑脊液流出顺畅后分别注入物。实验组采用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液(0.75%左布比卡因1.5 ml+10%葡萄糖1 ml)2.5 ml,对照组组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液(0.75%罗哌卡因1.5 ml+10%葡萄糖 1 ml)2.5 ml,缓慢朝身体长轴垂直方向推注15~20 s。拔出腰麻针后朝头部续入硬膜外导管3~4 cm,迅速摆好手术,调节麻醉阻滞平面在T6以下。患者血压波动低于基础压30%或是患者出现明显低血压反应后给予麻黄素10~20 mg,心率低于55次/min后给予阿托品纠正,同时迅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记录两组麻醉过程中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观察两组麻醉前后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1]。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 以P

2 结果

2.1 所有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严重麻醉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麻醉后循环系统变化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在两组麻醉中,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中,左布比卡因较罗哌卡因相比具有起效快,运动阻滞时间短的优势(P

2.3 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人们医疗服务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剖宫产手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麻醉的进步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型局麻药物的广泛推广,不仅降低了麻醉的风险,也增加了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2]。左布比卡因作为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物,在拥有布比卡因的高效,长时效性的同时,由于其左旋结构,极大的降低了心脏中枢毒性。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椎管内麻醉的麻醉阻滞效果,增加量麻醉的可控性,更降低了椎管内麻醉局麻药物的用量[3]。

左布比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酞胺类局麻药,由于其单一的左旋镜像体结构,摒除了布比卡因中R(+)右旋异构体的相关毒副作用,使得其中枢毒性和心脏毒性较布比卡因极大降低[4]。左布比卡因的镇痛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似,较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高20%~40%,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的麻醉强度约为5:8[5]。

罗哌卡因由于对神经纤维阻滞慢,为循环系统调节提供了时间。同时由于在麻醉后能够保持肌肉张力,促进了部分回心血增加而维持了血压的稳定。相关研究证实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左布比卡因在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副作用方面与常规小剂量布比卡因无显著差异,在麻醉结束时感觉恢复无显著差异[6-7]。Lee等[8]曾经下肢手术患者腰麻研究中,分别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及左布比卡因在维持相同的麻醉平面,观察所需的局麻药物用量,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相似,而明显少于罗哌卡因用量,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的麻醉效力的相对比率是0.68。在本研究中,左布比卡因在麻醉运动及感觉起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罗哌卡因。

在本研究中,左布比卡因较罗哌卡因相比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左布比卡因对循环系统影响方面表现良好[9]。在本项研究中,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前进行补液纠正禁食水所丢失的液体量,在维持麻醉后循环系统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本研究中均采用小剂量局部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自身对麻醉后阻滞区域的血管扩张所造成的低血容量的调整能力。由于腰麻采用细针穿刺,同时使用少量物用量,麻醉平面平稳,术中血压波动小,减少了术后出现头晕,恶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0]。 在术后感觉恢复时间方面,左布比卡因组较罗哌卡因恢复时间少量延长,统计学未见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左布比卡因持续时间长有关。由于患者多为住院患者,术后留置尿管并暂时卧床,对术后运动神经恢复的影响多可忽略。

通过本研究发现,左布比卡因具有运动、感觉阻滞快,对循环系统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可作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局麻药物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明军,薛开莲.剖宫产中盐酸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85-86.

[2]丘小青,方永珍,李成贵.左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190-191.

[3]张成惠.硬-腰联合阻滞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85-86.

[4]张黄丽,刘怀琼,葛衡江.左布比卡因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4,25(4)200-201.

[5]职爱丽.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1):73-74.

[6] Cuvas O, Gulec H, Karaaslan M ,et al. The use of low dose plain solutions of local anaesthetic agents for spinal anaesthesia in the prone position: bupivacaine comp.with levobupivacaine[J].Anaesthesia,2009,64(1):14-18.

[7] De Negri P, Ivani G, Tirri T, et al. A comparison of epidural bupivacaine, levobupivacaine, and ropivacaine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d motor blockade[J]. Anesth Analg,2004,99(1):45-48.

[8] Lee Y Y, Kee W D, Fong S Y, et al. 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 of bupivacaine, levobupivacaine, and ropivacaine after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lower limb surgery[J].Anesth Analg,2009,109(4):1331-1334.

[9]钟宝琳,徐庆,黄桂明,等.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布比卡因最适剂量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7(6):848-849.

篇7

【关键词】 七氟烷;舒芬太尼;小儿;包皮环切手术;门诊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in circumcision for children in out-patient clinic with sevoflurane complex sulfentanil anesthesia

LIU Yong,YE Yu-ping,WANG Zheng-kun,et al.Fo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circumcision for children in out-patient clinic with sevoflurane complex sulfentanil anesthesia.Methods Sixty scheduled children to be accepted circumcision from 3~7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Sevoflurane was used in induction and anesthesia maintain in all the children.Group A was injected sulfentanil 0.2 μg/kg and group B was injected ketamine 2 mg/kg.SpO2,HR and MAP before induction(T0),five minutes(T1)after induction,operate beginning(T2)and the end(T3),ten minutes(T4),twenty minutes(T5)after operate,the recovery time and the ratio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delirium were recorded.Results ①MAP and HR increased when the operate began in group B(P0.05).②There were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covery time after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the time of group B is longer than group A(P

【Key words】 Sevoflurane; Sulfentanil; Circumcision; Children; Out-patient clinic

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是小儿外科门诊的常见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镇痛要求高的特点。七氟烷是一种较新型的吸入,与其他吸入相比,它血气分配系数低(0.63),具有起效快、消除快且无气道刺激性等优点,使其尤适用于小儿吸入麻醉,但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高[1]。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一种新型特异性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迅速、清除快、可控性好、持续输注半衰期短和长期输注无蓄积等特点[2]。我们将二者联合应用,旨在观察其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疼痛、躁动、恶心呕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发生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I-Ⅱ级择期行小儿包皮环切手术的患儿,年龄3~7岁,体质量13~23.5 kg,术前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电解质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一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无药物过敏史。将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七氟烷+舒芬太尼组;B组(30例):七氟烷+氯胺酮组。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与患儿进行沟通,较大的患儿教会其深吸气,所有患儿术前禁食8 h,禁水4 h,术前30 min予东莨菪碱0.01 mg/kg肌肉注射。麻醉诱导:A、B组患儿入室后给予高浓度七氟烷(美国雅培公司)面罩吸入,浓度8%,氧流量7 L/m,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手术开始前A组予舒芬太尼0.2 μg/kg缓慢静脉注射;B组患儿氯胺酮2 mg/kg静注。麻醉维持:A、B组吸入3%~5%七氟烷,氧流量2 L/min,术中根据患儿体动等反应调整七氟烷浓度,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烷。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10 min(T4)、手术结束后20 min(T5)的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结束停药至苏醒的时间;记录苏醒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分泌物增多、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等。躁动评估采用5分躁动分级法评分:1分-平静睡眠;2分-清醒、平静;3分-易怒、易激惹,哭喊;4分-难以安慰,无法控制的哭喊;5分-无法安静、迷惑、瞻妄。以躁动分级>3分为有术后躁动。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的变化 B组出现T2-T5时段的MAP升高,HR增快(P0.05)。两组SpO2均保持97%~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术后停药到苏醒的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B组大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

2.3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分泌物增多A组1例,B组18例,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

3 讨论

包皮环切是一种常见的门诊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镇痛要求高的特点,小儿门诊手术目前国内常采用局麻和静脉全麻[3]。小儿因其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不同与成人,因而对麻醉有其特殊的要求,与亲人分离和对陌生环境及手术的恐惧,造成患儿的不合作,因此麻醉选择以快速、短效、生理干扰小、安全为原则,术后尽快苏醒,缩短留院时间。

七氟烷是新型卤化类吸人全麻药。起效快,可控性强,术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深度,具有快速起效和恢复的优点,因对呼吸道无刺激,可以面罩吸入,是一种较理想的吸入全麻药[4]。但是有研究发现七氟烷吸入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5]。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脂溶性强,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强,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倍,消除半衰期较芬太尼短,其代谢产物去甲舒芬太尼仍具有与芬太尼相当的镇痛效价,因而作用持续时间长。舒芬太尼对μ2受体具有高选择性,因此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强而呼吸抑制作用弱[6]。 且舒芬太尼抑制呼吸的时间较镇痛作用时间短,而且可被纳络酮迅速有效拮抗。舒芬太尼术后抑制呼吸的时间短和发生再吗啡化作用的可能性小,所以术后呼吸管理较为简单,安全性高,因此更适合于门诊短小手术[7]。

本研究采用高浓度七氟烷诱导,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中,与临床应用广泛的氯胺酮相对照,两组诱导均平稳,舒芬太尼组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MAP、HR水平较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舒芬太尼强大的镇痛作用有关,与董希玮等的报道相符[8]。舒芬太尼组未见明显心率下降,可能与剂量小有关。

两组的苏醒时间在本研究中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整个苏醒过程,舒芬太尼组更加平稳。其中观察到的苏醒期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氯胺酮组。氯胺酮组尚观察到有1例分泌物增多,引起呛咳的病例。而苏醒后,舒芬太尼组患者定向能力恢复更早,在院内停留时间较氯胺酮组明显缩短。

七氟烷全麻引起术后躁动的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切口疼痛可能是引起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可能的原因还有先天易感性、麻醉时间、低氧血症等[9]。本研究观察到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躁动程度也明显减轻,说明舒芬太尼能有效地预防七氟烷全麻后的苏醒期躁动,也与舒芬太尼能够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

综上所述,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小儿包皮手术具有镇痛完善,术后苏醒过程平稳,舒适,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特别是术后定向能力恢复快,在院内停留时间短的优点,更加适应繁忙的门诊工作,也更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世明.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8.

[2] NIEMEGEERS D E,SCHELLEKENS K L,VAN-BEVER W E,et al.Sufontanil,a very.potent and extremely safe intravenous morphine-like compound in mice,rats and dogs.Arzneim Forsch,1976,26:1551.

[3] 安刚.婴幼儿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2.

[4] 徐建国.静脉复合全麻与吸入全麻的合理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127.

[5] Weldon B C,Bell M,Craddock T.The effect of caudal analgesia on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sevoflurane venus halothane anesthesia. Anesth Analg,2004,98(2):321-326.

[6] 夏鹰,陈衔成.脑出血疗效评价.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5):305-307.

[7] 裴皓,罗爱林.舒芬太尼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医药导报,2009,28(11):1482-1485.

篇8

摘要:目的: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靶控输注组(E组)和手控输注组(H组),每组45例。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的麻醉效能、术中呼吸循环的变化、双频脑电指数(BI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H组的异丙酚总用量显著高于E组(P<0.05),苏醒时间较长,但其诱导时间较短。在注药前、诱导时、术毕时和清醒时两组的心率、血压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H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诱导时显著低于E组(P<0.05)。各时间点上两组的BIS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H组的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率高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应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优于传统的手控输注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靶控输注;异丙酚;无痛人流

Study The Effect of Propofol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 in Outpatient Artificial Abor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effect of propofol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 in outpatient artificial abortion. Method: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 group E(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d group H(hand-controlled infusion). Each group is 45 cases. Effectiveness of narcosis, change of respiration and circulation, BIS and side-effect of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 Total amount of propofol used in group H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group E(P<0.05). The recovery time in group H was more longer but the induced time in group H was more shorter.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operation process between two group(P>0.05). Sp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H than in group 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S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re were much more side-effect of operation in group H than in group E(P<0.05). Conclusion: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of propofol had a better effect in outpatient artificial abortion than hand-controlled infusion and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TCI;Propofol;Artificial abortion

异丙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广泛使用的,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使用手控输注的方法来进行麻醉,这种方法有用药量和麻醉深度不易控制等缺点。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能够通过计算机准确设定手术过程当中的给药浓度,可控性非常好。本研究通过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与手控输注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90例早孕患者来自于本院的就医者,按就医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E组)和手控输注组(H组)。病例的纳入标准为:孕期在60d以内,美国麻醉协会(ASA)Ⅰ级,年龄在18~40岁,术前检查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

1.2麻醉方法:开放上臂或手背静脉,两组患者均先静注利多卡因0.5mg/kg,芬太尼0.5~1.0μg/kg,接着H组静注异丙酚2mg/kg(30~45s内注入)后微泵维持(10mg/kg/h),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适量异丙酚直到体动反应消失。E组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输注泵,设定初始靶浓度5μg/ml,1min后若意识仍未消失,目标靶浓度增至6~7μ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如有体动反应,增加目标靶浓度直到体动反应消失。术中根据手术进行程度滴定目标靶浓度。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双频脑电指数(BIS)。记录诱导时间(min)即从开始注药到对大声叫姓名没有反应时间,苏醒时间(min)从停药到睁眼时间,自动坐起时间(min),即从停药到自动坐起。

1.3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输注方法与麻醉效能的关系(见表1):从诱导时间来看,H组的诱导时间较短,显著少于E组的诱导时间(P<0.05);但E组的苏醒时间要显著短于H组的苏醒时间(P<0.05)。异丙酚总用量H组要显著高于E组(P<0.05)。

表1输注方法与麻醉效能的关系(略)

2.2输注方法与患者呼吸、循环变化的关系:通过监测手术过程中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来反应呼吸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见表2):在注药前、诱导时、术毕时和清醒时两组的心率、血压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H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诱导时显著低于E组(P<0.05)。

2.3不同输注方法术中BIS值的变化情况:从术中BIS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注药以后两组的BIS值均有显著的下降,但是在各时间点上两组的BIS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三种输注方法在术中患者心率、血压、SpO2的变化情况(略)

表3三种输注方法术中BIS值的变化情况(略)

2.4不同输注方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从表4的统计结果来看,术中和术后H组的不良反应率要显著高于E组(P<0.05)。

表4三种输注方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略)

3讨论

靶控输注(TCI)是通过计算机直接控制目标(血浆和效应室)浓度,并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给药浓度来控制麻醉深度。与传统的手控给药方式相比,有精确、稳定、操作简便,可控性好等优点[1]。异丙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具有良好镇静、遗忘作用的全身,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多用于门诊小手术[2]。

本研究把靶控输注异丙酚的方法应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并与传统的手控输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靶控输注异丙酚的诱导时间长于手控输注方法,但苏醒时间却显著短于手控输注,这可能是开始注药时,手控输注的一次给药浓度要大大高于靶控输注,所以患者的诱导时间较短,但从手术过程中异丙酚的总用量来看,手控输注异丙酚的用量要显著高于靶控输注异丙酚的用量,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靶控输注组的苏醒时间较短的原因。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全程监测了患者的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BIS值等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率血压较为平稳,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动脉血氧饱和度在术中降低较为明显,特别是手控输注组,这可能是因为异丙酚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原因,因为手控输注组使用的异丙酚用量较多,其抑制较为明显,这就提示我们在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必要时要进行吸氧和辅助呼吸。通过对BIS值的监测,两组在手术过程中均达到了足够的麻醉深度,能够较为顺利的接受手术,手控输注组在术中有个别患者有体动,但反应不大,不影响手术。由于手控输注组的异丙酚用量较大,术后头晕和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这些有不良反应的患者通过短时间的休息以后,都能自行行走离院。

无痛人流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被行人流术的患者所选择,所以选择一个安全有效时间短的麻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上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其应用于门诊的无痛人流手术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有着很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中期妊娠

因中期妊娠引产并发症较多,所以寻找安全、有效、疼痛轻、痛苦小、时间短的引产方法,是医务工作者研究的方向,我们应用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同时给药终止中期妊娠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年多来,因各种原因在我院引产的病例2000余例,其中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终止妊娠500余例,年龄13~47岁,孕周12~40周,孕次1~7次,产次0~3次,无药物禁忌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我们选择应用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妊娠16~20周的非瘢痕子宫患者各100例进行比较,两组年龄、孕次、孕周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同时给药组(A组),入院第1天11时顿服米非司酮片200mg,服药前后2小时禁食,同时经腹行羊膜腔穿刺术,注入依沙吖啶针100mg及维生素C针1.0g。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依次给药组(B组),第1天20:00,顿服米非司酮片200mg,服药前后2小时禁食,第2天8:00经腹行羊膜腔穿刺术,注入依沙吖啶针100mg及维生素C针1.0g。

疗效判断标准:①有效:首次用药后72小时内胎儿、胎盘胎膜排出;②失败:从首次用药后72小时内无宫缩,胎盘胎儿未能排出。

出血量判定标准:以用药后至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2小时内出血量计算。

产程判定标准:规律宫缩至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时间。

时间判定标准:首次用药至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时间。

疼痛判定标准:①轻:宫缩规律后,患者疼痛轻微,能忍耐,无痛苦感;②中:宫缩规律后,患者疼痛一般,能忍耐,有痛苦感;③重:宫缩规律后,患者疼痛难忍,明显痛苦。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各组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数据采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有效率均达100%,本分析与张苏斐[1]报道将依沙吖啶结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4~24周妊娠有效率在100%相符合。A组总时间31.08小时较B组42.15小时缩短11.14 小时,两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有效率、出血量、产程、病人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

讨 论

目前,因计划生育及母儿疾病的原因终止中期妊娠的情况仍很常见。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方法简单、价廉、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感染率低、成功率高,是中期妊娠引产的首选方法,但是酸依沙吖啶引产有引产失败、孕妇疼痛时间过长、妊娠产物残留的可能,多与宫颈不成熟有关;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具有抗孕酮活性而终止妊娠,使宫颈胶原纤维肿胀,卷曲断裂,发生广泛的胶原降解作用[2],从而使宫颈软化,易于扩张;蜕膜细胞变性坏死,内源性前列腺素增多使子宫肌肉活动性敏感性升高[3]。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导致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剥离使妊娠难以维持[4]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被广泛应用,能有效地软化宫颈,减轻疼痛,提高有效率,而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羊膜腔穿刺同时用药与依次用药相比,更能有效缩短引产时间,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苏斐.依沙吖啶结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299-230.

2 张宁媛,胡娅莉.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2):751-753.

篇10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继发性贫血、腹部触及肿物、压迫症状,甚至不孕,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较旺盛的30~45岁的妇女,现代医学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到子宫肌瘤治疗中,有报道认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较佳。笔者旨在通过腹腔镜与开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进一步证实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妇产科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1~52岁,平均为(39.57±2.41)岁,病程1~9年,平均为(5.83±1.45)年;治疗组年龄33~55岁,平均为(40.32±3.27)岁,病程1~11年,平均为(6.12±1.28)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B超提示为子宫肌瘤,并且具有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无手术紧急证;家属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宫颈细胞学检查为恶性病变者;宫颈肌瘤及峡部肌瘤者;子宫内膜病变者;多发性的子宫肌瘤无法剥除干净者。两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即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做好术前准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开腹检查腹腔状况,剔除子宫肌瘤,最后关腹。治疗组,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常规准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患者取头低臀高的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留置尿管,采用闭合式穿刺法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进行观察,术中气腹压力维持在 12~15 mmHg,检查子宫肌瘤的个数及分布情况,向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6U。根据肌瘤大小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使用电凝钩切开肌瘤包膜,使瘤体充分暴露后剔除瘤体并送病理,剔除过程中避免进入宫腔,剔除后冲洗盆腔,检查出血点,创面出血处采用电凝止血,最后撤出手术器械,缝合穿刺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所引起,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如环境污染、饮食不规律、情绪起伏较大、工作压力以及自身激素水平调节障碍等,给女性生活带来了困扰[1]。因此,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腹腔镜手术的基础,在直视下能够较彻底地剔除肌瘤并缝合瘤腔,具有操作简单,难度系数低、手术时间短的特点[2]。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广泛,受肌瘤位置、大小及数目等因素影响较小[3]。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切口大、术中失血多、创伤大、感染风险高、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恢复较慢等缺点[4]。

本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腹壁切口小、美观,易于接受;术中创伤小,几乎不影响腹腔内环境,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女性的生育能力等优势,但存在操作复杂、手术时间较长的不足。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切忌盲目,对于特殊位置的肌瘤,如宫颈肌瘤、峡部肌瘤等,以及肌瘤体积过大、数目过多等特殊情况,宜首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充分暴露瘤体过程中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量过多;剔除肌瘤前向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减少出血;剔除肌瘤后应快速而严密缝合,不留残腔,避免充血形成肿块及细菌感染。简江琰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术中出血率少、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低,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5]。林建国等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织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女性身心健康[6]。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的不足,但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排气所需时间短、术后腹痛、尿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较少以及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较长,考虑与技术娴熟度有关,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拥有高超的镜下缝合技术,使切口表面缝合平整,避免杂乱粘连,对于创面较深者,宜采用分层缝合技术。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术者技术熟练度的提升,手术时间会逐渐缩短。总体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临床推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症,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总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但是,临床中在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式的时候,要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权衡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势与缺陷,选择最为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罗红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

[2]Andrea Tinelli,Brad S,Hurst,et al.Laparoscopic myomectomy focusing on the myoma pseudocapsule: technical and outcome reports[J].Hum Reprod,2012,27(2):427-435.

[3]蔡惠春.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