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唐诗三百首范文

时间:2023-03-18 14:5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唐诗三百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唐诗三百首

篇1

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精神,充实生活。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如果,有闲暇时间,请放下手机、游戏,多读一些好书吧!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请您阅读。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1中华文化瑰宝——唐诗

——读《唐诗三百首》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2小口袋书里的大世界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我有一本口袋书,它叫《唐诗三百首》。它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有一条细细的绿色小绳系在上面,搭配起来很是可爱。它就像我的一个好伙伴,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别以为这本口袋书很小就没有用处,其实它可是古人生活的万花筒,它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四季变化,大好河山,喜怒哀乐……都在这里找到精彩的描绘。我们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过的诗歌都在这里可以找到,有的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这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合适的表达。我们都说春天是最美的、最有希望的,确实如此。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春风、春雨,静悄悄、柔绵绵的感觉,让人特别珍惜。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到了春风唤绿的力量。夏天,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更是美不胜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一幅山树、人家相互环绕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秋天枫林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成为现在人们旅游看枫叶的经典表达。秋天,万物萧瑟。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枯叶满天的景象。也有对秋天唱赞歌的,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冬天是雪的世界。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大雪纷飞人归来的景象。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冬雪来势的急、来势的快,表达得形象生动,也写出了诗人面对满天雪花的喜悦心情。可以说四季的美景都在这本《唐诗三百首》里了。

《唐诗三百首》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绘了出来。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祖国山川河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荒凉的沙漠变得十分美丽,令人神往,成为千古传唱。

我们知道,诗歌都会表达情感。《唐诗三百首》表达了很多真挚的情感,其中最感动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手法夸张,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朋友之间的不舍、留恋写得十分生动。还有的诗表达了个人情怀,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人老年衰的伤感。我们熟知的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佳节对亲人的怀念。

《唐诗三百首》还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有目标,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积极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代诗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经典。我这本口袋书中的诗歌不少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看到它们,我很亲切。我感觉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阅读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懂得一些诗中的道理。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3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4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5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只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6《芳儿的梦》是叶圣陶老先生《稻草人》这本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芳儿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也爱自己的妈妈。

芳儿妈妈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芳儿的姐姐要送给妈妈一个花球做礼物。芳儿觉得她送给妈妈的礼物一定要比姐姐的好。芳儿想到了家里的一切,想到了野外的一切,想到了街上的一切,但是还是想不出要送什么给妈妈。她一定要送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给妈妈。芳儿把心愿告诉了天上的月亮姐姐和云哥哥,月亮姐姐和云哥哥告诉芳儿,星星就是给妈妈的的礼物。月亮姐姐带着芳儿到天上去摘星星,芳儿把摘来的星星串成了美丽的星星环。她把亲手做成的最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妈妈,妈妈一把抱起了她,慈祥地看着芳儿,芳儿很满足。

我的妈妈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高中教师,她工作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要去上班,有时候晚上和周末也要加班。妈妈在生活上很关心我,周末总是问我想吃什么菜,然后去菜市买我最喜欢吃的菜做给我吃。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经常过问我的学习,还耐心解答我不懂的题目,鼓励我要认真努力争取进步。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周末的时候,妈妈总带我去骑车、打球、跳绳,她希望我有棒棒的身体。寒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到各地游玩,帮助我增长见识。妈妈还经常教育我在学校要做一个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做懂事的好孩子。

篇2

从记事起,我就对古诗词怀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每一首诗词不仅仅能为我们阐明深刻的道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所学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二十个字竟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品读,仍回味无穷。这首诗的启蒙或许是我喜爱古诗词的一个原因吧。

自从上了小学,当教师的母亲便频繁地为我买课外读物,其中的《唐诗三百首》我尤其喜欢。那令人悲叹的《啄木曲》、令人唏嘘的《江城子》、令人惆怅的《春雨》……使我愈发喜爱古诗词。

上了初一,虽然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我却总是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品读古诗词。也因此,我对语文更加感兴趣。整个初一,我把《唐诗三百首》翻了个遍。

升到了初二,学习变得更加繁忙。我自恃对古诗词有较深的基础,便骄傲起来了,不去用心学习,导致我的语文成绩一落千丈。但此后的我不仅不去学习古诗词,反倒把它当做我的“敌人”。直到初三,越跌越惨的成绩,使我开始有了悔意,对古诗又重新执着起来。我心想,一定要利用古诗的优势来弥补我的劣势。但事与愿违,初三的古诗更加难理解,也更加难背诵。一次,老师叫我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居然没背诵下来,我垂下头,红着脸,看着作者“岑参”两个字,恨不得把它吃了!但我得到更多的是教训,我心想:为什么我背不下那首诗呢?我以前可是能把《唐诗三百首》首首都背下来啊。难道是我初二时耽搁的太多?我不是对古诗恢复信心了吗?我扪心自问了好久,终于明白了,我下得功夫还不够深啊!于是我放学一到家,写完作业就开始背诗,终于在我们学习《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时我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全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信心便更加充足,我暗暗发誓:要进入一个更高的诗词的境界。 在品读岑参的诗歌时,我体会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戍边将士不畏严寒保家卫国之情,友人之间离别抑郁之情,离乡军人居安思危之情……其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貌似写春,实则写雪,有很深的含义。

篇3

李白是因为喜欢贵州的茅台酒,才来贵阳安居的。私塾就在黔灵山公园旁。私塾不收学费,只收茅台酒。

坐了20分钟的滴滴车,我来到李白住处。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真是人间仙境。李白身着汉服,长须飘飘,果然不负“诗仙”称号。他看到我,只问了一句:“带茅台酒没有?”我说“带了”,就赶紧把茅台酒从书包拿了出来。李白接过酒,看了看,又闻了闻,发现没有问题,就把我带进书房。

李白拿出一本《唐诗三百首》,对我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韵’。要学写古诗,就要从读古诗开始。”接着,他就开始带我读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我是小学生吧,他教我读的好多诗都是我们课本上有的。只是他摇头晃脑的读书神情与我们老师大不相同。

读了一会儿诗,他又拿出一本书,上面写着《声律启蒙》,说道:“学写古诗,还要学会对仗。”于是,又带我读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都是一些很顺口的句子,既熟悉又新鲜。

不觉到了中午,李白问我:“你午餐怎么安排?”我说:“我带了方便面。”李白说:“那好吧,你吃面,我喝酒。”说完,他就打开一瓶茅台酒喝起来。他边喝边唱,兴致很高,一瓶酒,一会儿时间,就被他喝了个大半。我怕他喝多了影响下午上课,劝他少喝一点,他却说:“你不懂的,烟出文章酒出诗。”

下午,我的课程是学做诗。他说开始做诗,要求不能高,基本通顺就可以了。说完,他就给我示范:“孝禹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里一翻身,压死知多少?”我心里想,李白这是在打击我。我想起他写的《望庐山瀑布》,就调侃他:“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李白听了,连说“好诗,好诗”。但是他不甘心,又说道:“清明时节雨纷纷,孝禹乱吃肚子疼。借问厕所哪里有,牧童笑着不应声。”我一听,这是要我把便便拉在裤子里呀,太狠心了!看来我得放大招了。我转了转脑袋,念道:“锄禾日当午,地雷埋下土。李白来跳舞,炸成二百五。”李白一听急了,大叫道:“你个小屁孩,敢骂我二百五?”说完,拿起鸡毛掸子就来打我。于是我们就在书房里追赶起来......

篇4

山东省潍坊昌邑 岩山小学 四(2)班 周真真

今天弟弟拿着我的《唐诗三百首》来找我玩。我问他:“你又看不懂,拿着书干什么?”弟弟说:“我学窝窝。”“学窝窝?什么是窝窝?”我疑惑的问。我看见弟弟翻到了《咏鹅》这一页,我明白了,原来是学鹅鹅呀!

我教弟弟学了一遍,我让弟弟连起来读,他吆喝:“窝窝窝,曲向兔仙歌,白毛葫芦水,慌张波波波。”“哈哈哈……哈哈……”可笑死我了。我又教了弟弟一遍,让他读:“窝窝窝,兔向曲先歌。红毛葫芦水,慌张波又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让弟弟读给妈妈听,他又说:“么么么,曲向兔休锅。白毛葫芦水,慌张波波波。”妈妈笑得肚子疼。

一次换一个样呀!

篇5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古诗;寻觅;写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58-02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还可以从中寻觅、借鉴到一些写作方法。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它是祖先留给后代的不灭的灵府歌声。那些诗人们的形体虽然已离我们远去,可他们的创作的诗歌却永远活着,从祖先们永恒不灭的歌声里可以让广大的中学生汲取精神滋补的营养,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在新课表标中就明确地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不少于80篇(段)。所以从小学到中学这9年时间内,广大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古诗词,他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那么如何让这些体会和感悟梳理成章,用于学习写作呢?笔者在教学就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中多加琢磨、品味,善于挖掘其中的内涵,用于学习写作,下面就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仅供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加以参考。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写作要善于积累

无论对于小学生,还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首先要确立文章的主题。然而许多中学生在接触到文章的题目,了解文章的写作要求后,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里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的材料。所以中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在平时就要善于积累材料,这样写起来才会如鱼得水。在小学阶段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积累材料的方法,如观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但由于不善于梳理,归纳,记录,因而在写作中也感觉无从下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对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的素材就作了更为详细的指导和要求,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而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写作要勤于实践

积累写作素材,需要在阅读中学习做笔记,在师生之间交流,但更中的是还需要有现实的生活体验,许多中学生在写作中虽然能完成任务,但总缺乏感人的力量,不能打动读者,所以在平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相关课外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加深体会,这样在写作中他们就会感到有话可说,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来。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在这里编者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写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只要学生能做到上述三点,学生就一定完成好相关习作。

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习写作要运用技巧

无数的写作实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学生在写作中除了能围绕中心,组织好材料进行写作,还要进一步提高写作层次,提高语言的的表达的能力。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先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他从颜色和形状对柳树进行了描绘,后两句用在设问和自答的修辞格式,赞美了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大地披上了绿装,这样比喻贴切自然,不是描绘春天的柳树的特点,还给人带来了一种的美好的享受。在这一首28字的绝句中,诗人就运用了多种的手法,他把能表达的内容写得如此美妙,在写作中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就值学生认真学习,面对一个简单的实物,如何能把它表达得更为细致,写得更加感人,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就一定会使文章的语句更为出彩,所以教师教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对于一些修辞手法也要多加分析,细细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时间长了,学生们就能从中感悟出许多技巧。

四、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学习写作要勇于创新

时代在向前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度不能按部就班模仿别人的做法,写作已是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变换角度,让自己写出的内容不落俗套。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就要求学生通过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中,学生要想把自己表达的看法讲“深”讲“透”,作为教师再指导学生写作实时就不能随便让学生选择一件事来写,而应发人之未发,能让读者能有与众不同的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至于落入俗套。

五、千锤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北西南风―学习写作要拥有毅力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特别正处青春期的广大中学生来说,在写作中同样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作为教师不仅要从写作方面加以引导,还应从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认识写作就是内心真情实感的表达,不是什么难事,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想办法总会克服的,而不能畏缩不前,应付了事。古语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无数的作家写作都是经历百炼成才的,唐代诗人卢延让曾说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些内容都可以用于教育中学们要善于学习写作,教变个角度看问题,能积极地寻觅写作的路径,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无数的先人为我们的写作留下了宝贵的创作财富和经验,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来说,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时,不仅要能让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内涵,还要善于从中挖掘出一些特殊有意义的价值。如今已经不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时代了,所以广大的中学教师不能沉溺于自己现有的经验,应不断地加强学习,能推陈出新,这才是我们今天指导阅读中学们阅读诗歌的价值所在。

一首简单的几句的古诗,但其却包含了深刻的内涵,作为教师从指导学生从阅读过度到学习写作,这里还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内容,希望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能为学生写作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得到更高更快地发展。这样才能不辜负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篇6

最初,我读的书都是识字书。爸爸念一个字,我就念一个字。一边念,一边看识字书上的插图。从而,我认识了好多东西,并能写出它们的名字,还能说出它们的样子,颜色。

当我到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唐诗。爸爸我读幼儿版的《唐诗三百首》教我认里面的拼音。认识拼音了,就让我读带有拼音的唐诗,我读熟了,就学着背唐诗。听爸爸说,我当时还会背二三十首唐诗呢!

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读故事书,《一千零一夜》令我浮想联翩;《伊索寓言》令我爱不释手;《安徒生童话》令我如痴如醉……

不知何时,我被一本本厚厚的漫画书迷住了,什么《阿衰》、《老夫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读这类书,别的书,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书并不适合我,适合我的是有关学习类的书。我恍然大悟,立刻远离了这类书籍。

当我逐步升入高年级时,我喜欢上了作文书。只要有时间,我就与作文书为伴,和文字为侣,海阔天空地读上半天。慢慢地,书读的多了,我发现读书最大的要领还是掌握书中的写作方式,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积累书里的好词佳句,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里去,才是读书的收获。我把这种“收获”运用到我写的写作里去,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这时,我突发奇想:读普通的书都有这么大的收获,那读比普通的书更高一级的书——中外名着,会怎样呢?我开始试着读一些中外名着:《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三国演义》、《水浒传》……

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c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方法之一。阅读教学的实施看起来并不是很难,无非就是让学生多读,多练,多背,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了其结果的有效性。如何将阅读教学纳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项目,并且真实有效地起到学习的效果,这也正是本文谈论的内容。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为例,谈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细节问题,具体如下:

一、课堂引导阅读,从理解课文内容开始

在一般意义的阅读的形式来看,就是新课引入后,教师示范阅读,学生照本宣科跟着去读,由于没有真正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只是一味地去读和背诵,有些枯燥和乏味,效果自然也就差了许多。因此课堂的引导阅读就显得尤为关键。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文内容讲解透彻,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背景、作者思想情感等这些主线来阅读和背诵,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阅读,效果也会提高不少。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出塞”这首古诗时,先是了解作者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他的诗大多与塞上风光,战争感怀等等思想情感和现实情况相关。而“出塞”就是描写古代战争感怀的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的讲解,与字句的理解,让学生读起来更能身临其境,能够更准确地阅读和背诵,效果不言而喻。

二、课外拓展阅读,巩固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堂上的引导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外拓展阅读可以做好阅读的衔接,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和知识层面,进而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如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等类似的阅读相关性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能通过讲故事,写作文等形式,展现出阅读的效果。

《中国优秀童话故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等,多种课外书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需要,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

小学四年级以后,学生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都提升到了一定的程度,阅读已经不成问题,个别生字生词也可以通过字典等工具书来查询,这也极大地促进了阅读教学。只要做好有利的引导和检查指导,阅读的效果就会明显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篇8

每到美文诵读时,教室里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同学们在背诵中华经典。课前十分钟,同学们也会抓紧时间,背中华经典。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达到脱口而出的基本要求。

从三年级开始,我就一直坚持背诵中华经典,从《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到《弟子规》。渐渐地,我发现背诵中华经典的好处有许多。起初我需要读十几遍才能背一首诗文,慢慢的我发现了背诗文的技巧,我竟然只读几遍就可以背的滚瓜烂熟了!原来背中华经典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弟子规》里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比,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让我知道了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地理解清楚。《三字经》里的“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让我知道了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多读书,以博学问,丰富知识,自然就会少说错话,少做错事。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华灿烂辉煌。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寓意深刻的中华经典,需要我们21世纪的新一代去传诵。让我们一起诵读中华经典吧!

篇9

多读书,可以让我们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促使我们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一起来看看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阅读书籍后的感受吧!

再次浏览全书,我仿佛看见了鲁滨孙航海时那种焦虑的心情;好像又看见航船遇险时那暴风雨和汹涌的波浪;似乎又看见了鲁滨孙不畏惧灾难,面对现实,在孤岛上生活着。他有着聪明、冷静的头脑。在了无人烟的孤岛上,他居然驯养出了山羊,面对食人的野人,鲁滨孙毫不慌张,不仅如此,他还与野人“星期五”交上朋友……

【六(1)班 吴诗佳,指导老师:黄庆鸣】

合上这本书,我已热泪盈眶,我被书中夏洛和威尔伯真挚的情谊深深地打动了。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给乞丐一枚小小的硬币,给予清洁工一个感激的微笑,送给公交车司机一声亲切的问候,对父母家人说声“谢谢”,与朋友们真诚相待,就会收获更多的欢乐。这些是我们的举手之劳,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大家深厚的友谊……

【六(3)班 林佩怡,指导老师:陈祥备】

这本书所叙述的故事与众不同,引人入胜。有时候,一些细微的、令人几乎注意不到的小举动就常是故事的“引线”。作者J·K·罗琳女士将人物性格、人物特点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一些幽默的角色令人捧腹,一些反面的角色令人厌恶,一些英勇的角色令人崇拜……像哈利,他面对困难时能毫不退缩,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像斯内普,他的举动常常令人又爱又恨;像罗恩,他是那么勇敢,为了朋友挺身而出;像赫敏,她是个智慧可爱而又有些古板的女孩……这些主人公乃至小角色,罗琳女士都描写得十分生动,能让人带着感情去读懂那些人物的心理曲折,看清善恶美丑。这是此书值得人一读的重要理由。

【六(2)班 叶方舟,指导老师:雷冠东】

而我最喜爱的人物就是毕力格老人了,他勇敢、睿智、热爱草原上的一切,虔诚地信仰着腾格里,是蒙古人中的“头狼”。他深谙草原生存之道,尽力保护蒙古草原的生灵。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在他死后,他没有用汉式的土葬,而是继续选择了蒙古人的方式——让草原狼来实行天葬。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头狼”,除非狼过多,或咬死了大量的牲畜,否则谁和他提“打狼”他和谁急。

【六(4)班 余晓璇,指导老师:肖骥】

从《鲁滨孙漂流记》中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岛上鲁滨孙用动物的皮毛做了一件皮外套和一条皮裤,如果他在岛上自己不盖房子,就得风餐露宿;不动手干活,就没有生活用品;不去搬枪支和弹药,就打不到猎物;没有刀,就无法把猎物剥皮和切块,只能吃生肉,如果这样过上28年,鲁滨孙早就成野人了。在生活中也一样,我们只有自己多动手,才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能更好地生活。

【六(5)班 谢达诚,指导老师:刘长宣】

亲情、友情、爱情陪伴着人的一生,没有了这些感情,人与人之间就一点关系也没有,那该多可怕呀!人们相互间什么交集也没有,每天浑浑噩噩地度过,生活就没了动力,每天的生活不知道为了什么。每个人都孤单着,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我不敢想象。而在这么多感情里,我们一生下来拥有的就只有亲情。亲情是无私的,它让我们在初生时对这个世界无所适从时给我们温暖,让我们有个依靠。

【六(6)班 蔡思琪,指导老师:蒋小聪】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与戴叔伦一起悠然徜徉在风月之中。金色玲珑的弯月浮在夜空中,剔透得如水晶,弯弯的似钩子,挂在河湾的柳梢上。月中的碧山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兰溪一连三日下起了雨,如丝的雨,似泪的雨,带来阵阵凄凉的悲感。夜里,河水猛涨,鲤鱼都纷纷跳到了海滩上。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到了如此寂静的风月之韵,妙哉!

【六(7)班 陈睿辰,指导老师:郑惠玲】

篇10

积累是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诗意生活、诗意人生的土壤。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三百首”的积累就是诗意种子发芽、生长、壮大的沃土。

其实,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诗意的基因。所谓诗意,本身就是生活,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借助于想象的一种表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之官思也”,这个“思”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形象与情感尽在其中,理想与愿望借助各种形象得到精巧的表达。

因为有这样的基因,诗意种子的萌发、生长其实是必然的,需要我们去创造适宜的条件,积累是最原始、最可靠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此外的捷径,就是神经短路或者错搭。

积累要有必要的量和相当高的层次。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段历来为人称道。黛玉道:“……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和“唐诗三百首”大致相当。

这个积累要长短结合,有梯度。所谓长短结合,是说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量,但又不能太过,就好比下雨,降水量太少对于旱苗是无效降水,太多又会造成内涝;“长”是指长期坚持,“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长期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所谓梯度,是说难易深浅。传统教材《千家诗》都是小诗,形象鲜明,内容浅易,非常适合小学年龄段孩子诵读。除了诗本身的难易,还有理解挖掘的深浅。综合这些因素,循序渐进、持续积累是基本策略之一。

大多数学校课程表安排了早读,每天只要几分钟就可以背诵一首小诗,一学期积累几十首,一年过百首,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不是个小数。而且,长期坚持,积累了诗词,陶冶了性情,澡雪了精神,文思也稳健发育、茁壮成长。

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必须是在审美体验过程中修养的。长期的诗词积累,美感、想象力、情趣等也在积累、提升,不断雅化,诗词的表现力、表现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维与智慧,从高考来讲,古诗文阅读、写作才思都从中得到智慧力量,其实这也正是这类试题考察的根本,直接的解题训练,其实只是断章取义、舍本逐末。等到了考前进行训练,其实为时已晚,已经错过了最佳生长期。生命中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的功能,最后再恶补,虽“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但是,已经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如果再往远点说,这一生的诗意人生大部分已经失去,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人生已经缺乏味道,也影响智慧的持续性。

要记住,诗意和整个人生一样,薄发需要厚积。正像鲁迅所说:“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二、吟咏气韵,贯通情致

诵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把金钥匙。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无论是从心理学、美学还是诗词学,都是极好的方法。校园的琅琅书声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校园文化境界,美化师生的心灵与人生。有几年,许多人嘲笑三味书屋老先生的诵读,其实这本身是入境,在鲁迅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上课,一首《箜篌引》十六字的朗诵,让他几十年不忘,还有许多人笔下老师上课的朗诵,成为老师一种境界的标志。

形、音、义本身是语言的主要特征,诗的语句带给人的声音感受是十分清晰的,而且诗与歌本是同宗同源,只是后来分开了,诗句的音调、节律、韵脚富于音乐性。《毛诗序》:“诗者,志之所持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此看来,歌要大声唱出来,诗要大声读出来,直读得气贯直下,浑身通泰。感知音韵本身也是感知诗歌的必要且重要的内容,同时,音韵和谐本身也具有和谐人心之功。

诵读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初读,熟悉语句,二是流畅朗读,三是品味意境,四是朗诵,表现意境。

诗歌句式大多数节拍整齐,集体齐读,朗朗上口,像进行曲一样大家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一股英气从心头荡漾开来,人的情绪随着诗的情绪起伏跌宕,婉转回环。

还有些诗句节拍变化不定,朗读时仔细揣摩,又是一番景致(这样斟酌节拍的感觉也基本适用于朗读词、曲),比如屈原的作品、李白的古体诗。

屈原的作品首先要把握好节拍。基本的做法是借用音乐上的节拍去细分。“操吴戈兮披犀甲”一句,“操”两拍,“吴戈”两拍,“兮”两拍,“披”两拍,“犀甲”两拍。按照语法结构是两个句子,所以“兮”除了声音延长为两拍,之后还要有一个停顿。“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带”“冠”都为两拍,“长铗”“切云”都为三拍半,“之”助词,半拍,这里还要虚化一下,即稍轻些。照此推演,以一短横为一拍作为延长音,就成为这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李白的古体诗也有类似的情况,句式节拍有变化,要注意先把握好节拍。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应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样和前面的仙境节拍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同时立即慢下来,显示为两种境地,两种情感,由雄奇豪放而至于沉郁顿挫。

初读、熟读过程要处理好节拍,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下一步就是仔细品味内在情感,解决轻重、缓急问题。这一阶段重点在体会诗的情感,最关键的是让心进入诗境,用“心”、用“情”去朗读,寻找情感的共鸣频率。强调重读有的是加大音量,有的却是减轻音量,需要根据情景适当处理。在练习基本成熟的基础上,开始进入表现阶段,试着进行朗诵表演。

整个过程外在形式上是入耳出口的过程,内在实质上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洗礼,是心灵的诗化过程,是诗境在朗诵者心灵中渐入佳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