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吃饺子范文

时间:2023-03-26 19:0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头伏吃饺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阿富汗是个聚宝盆

据美国国防部估计,阿富汗的矿藏价值几近1万亿美元。1841年,英军上尉亨利・德鲁姆蒙德在他参加对阿富汗地下资源进行第一次勘探后,在《亚洲研究》杂志发表撰文称,他们发现了大批铜矿,有的储量相当于智利,铁矿也相当于瑞典。当时英军入侵阿富汗,慑于彪悍的阿富汗人,不敢触动矿产。德鲁姆蒙德认为,能够征服阿富汗的不是枪炮,而是开采它的矿藏。人民开发自然资源,可以获利工资,加上教育,可使他们把剑化犁。但是阿国人民绝不允许侵略者染指本国资源,第二年除一人漏网外,其余英国占领军全部被剿灭。

上世纪冷战时期,苏联在阿富汗进行大规模矿探,发现了铜、锌、汞、萤石、钾碱、滑石和锰。

美国在政权后,其地质勘探局利用新型高技术进行航空矿探,成果惊人,发现大量铜、铁、锂、金、银矿脉。美国强调阿富汗当前是地下矿藏尚未开发的少数国家之一。

怀柔政策 开矿先行

近两年来,美国军方在原防长罗伯特・盖茨的支持下,联合大摩银行开发阿矿藏。2009年,大摩派出资本市场部董事长严・汉南姆领衔工作小组,到阿富汗进行实地考察。国防部副部长助理保罗・布里克莱负责沟通大摩与阿富汗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

美军驻阿司令官大卫・帕特里乌斯(现已调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强调,美军逐步撤军后,阿富汗局势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运作情况。现在阿富汗GDP为150亿美元,其中60%仰赖于外援,20%来自罂粟贸易。帕特里乌斯认为,外援无助于解决阿富汗本国的失业问题,只有把地下宝藏挖掘出来,振兴经济,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们才能摆脱的影响。因此开发矿产成为稳定阿富汗局势的基础。

帕特里乌斯说,现在是美国风险资本家在阿富汗创业的良机,他保证对阿投资的安全,并希望汉南姆以实际行动向外国投资商证明他的保证。

传奇的风险资本家

汉南姆17岁在英国参军。退役后在英国帝国学院学习工程技术,以后长期在亚、非、拉战乱地区从事基建工作,历经险阻,但工作效绩卓然,被誉为“破冰者”。他的观点是暴乱分子可以通过实施以建造基础设施和开发自然资源为重点的发展计划被打败。汉南姆后来到英国伦敦商学院进修,1984年毕业后先后到三家银行任高管,2000年进入大摩。2009年在伊拉克结识五角大楼文官布里克莱。布里克莱曾经任一家美国高技术公司CEO,在他的撮合下,大摩与伊拉克政府签订80亿美元的合同,包括组建纺织厂、水泥厂和电子公司,并且负责监控伊币制管理和制定在库尔德地区开发大油田计划,从而使大摩在伊拉克成为第一批营业的外国公司之一。

汉南姆自己不仅有军旅经验,他的助手也大多是服过役的银行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敢于到战乱地区第一线进行现场调查。同时,汉南姆也特别重视同当地部落、官员搞好关系,强调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在农村修路、架桥、建校、供电,以争取民心。

为何首先开发金矿

汉南姆认为,阿富汗虽然矿藏丰富,但开采条件十分恶劣,首选矿种必须慎重,且规模不要太大。他认为,应以先开采金矿为宜。这种矿产品数量不大,可用直升机或卡车外运,相比起开采铜、铁而言,成本明显偏低。而且金价一直在疯长,利润有保障。

汉南姆强调企业运作应由本地人承担,以避嫌外国人掠夺阿国资产,激起民愤,并要使当地人民因从事矿业致富。布里克莱向他推荐阿企业家萨达特・纳德里。纳德里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主义,该教派比较开明,出了不少企业家。纳德里自称是首批获得开采金矿许可证的阿富汗人之一,已建了一处小金矿,手工作业,并且经营铸造金币数年,现在正要扩大开采规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2010年2月汉南姆率领小组到喀布尔以南85公里处矿区考察,5月双方签订合同。汉南姆压低了纳得里的矿区使用费,大摩不收业务咨询费,共投资4000万美元,第一阶段黄金产量目标为5.4吨。合资企业由纳德里任董事长,大摩出人任CEO。以后将陆续开发另5处金矿和1处稀土等矿藏。大摩的4000万美元投资并非自己的资金,而是由汉南姆从各国投资商筹集到的,投资商组成中亚资源委员会,与纳德里的黄金公司组成合资企业。

美国投资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是阿富汗政局动荡的态势将长期持续下去,随着美军逐步撤出后必将更加恶化。早已扬言将袭击西方投资的矿场,杀死西方投资者。合资公司甫告成立,纳德里经营的一家超市即遭到袭击,数人丧命。事后声称他们要杀的是一位美国商人,出现误杀。

二是阿地理条件极端不利,基础设施太差。阿富汗崇山峻岭连绵,交通隔阻,冬季尤甚。去年冬天,由于暴风雪,大摩中亚与中东投资部高管穆拉德・梅加利和若干银行员工因飞机失事全部丧生。除城市外,阿富汗乡村只有15%得到供电。修建路、桥需要大量投资。

三是官员严重腐败。国际透明度组织将阿富汗列为世界倒数第二位最腐败的国家。前任矿务部长因接受大量贿赂丢官,现任部长也在美国“维基解密”中被曝光有贪污问题。

篇2

2022初伏第一天是几号

初伏

2022初伏第一天是7月16日。具体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初伏热吗?

热,但不是最热的。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初伏注意什么?

俗话说,苦夏最伤人。炎炎夏日中,首先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头伏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头伏要注意防暑

头伏期间气候湿热,需要防暑降温,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等体质较差的人群。三伏天尽量少在中午暴晒的时候户外活动,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

其次,还要做到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中午最好能午休。

第三,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易出汗,要做到勤洗澡勤换衣。

2、头伏要少进补

炎热的气候会让人的食欲减退,这个季节饮食要以清淡为宜,不可大补。

3、要根据体质来调理

三伏天适宜调理身体,但是先要确定自己的体质才行,比如阴虚的人需要吃羊肉,气虚的人需要吃莲子等。

初伏饮食:

1、初伏要辟恶。

在民间,通常称五月为恶月,六月与五月相邻,多少也会沾染上一点恶气,所以,初伏要“辟恶”。“六月伏日食汤饼”是古人对初伏的饮食认知,意在发汗祛病,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2、进入三伏,人会因为天气太闷热而食欲不振,而饺子是传统意义上的开胃美食,所以民间有初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3、进入伏天容易上火,应当多吃一点新鲜的瓜果蔬菜来败火,比如西瓜、西红柿等时令果蔬。

篇3

2021三伏天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共同阅读2021三伏天的由来及习俗,请您阅读!

三伏天的由来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夏至这天白昼长,太阳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气温却一天比一天持续升高,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开始入伏,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三伏天的习俗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三伏天清热去火养胃的食物第一菜:黄瓜

推荐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第一鲜:鲤鱼

推荐理由: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第一菌:木耳

推荐理由: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第一肉:鸭肉

篇4

7月14日是放暑假以来的第二个星期二,夏天里最酷热的三伏天到了,俗话说的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包子就大蒜。”

今天是一伏,应该吃饺子,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商量好了吃三鲜馅的饺子。便分配好了任务,妈妈买肉馅,爸爸买虾、木耳和韭菜,我在家里和面。爸爸、妈妈都走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和面,我先把面粉盛到了一个大盆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接了两大碗水放在了盆里面,用手和呀和,和呀和,发现面里放的水多了,五个手指粘在一起,分不开瓣,我用另一只手去掳,可另一只手也被沾的牢牢的。急的我像热锅上的小蚂蚁----团团转,大汗直流。我心想:这可真是三伏天呀!哎!是谁发明的吃饺子?好麻烦。突然,我灵机一动,如果再加一些干面粉会不会好一点?于是,我又放了一些干面粉进去,和着和着,妈妈回来了,摸了摸面,硬硬的,妈妈说:“软面饺子,硬面汤,包饺子要用温水和面。”我恍然大悟,说:“哎呀,可真是油梭子发白——短炼(练)。”

下一部就是和馅,爸爸买回了虾、韭菜和木耳,我先抓了一大把木耳,放在了一个盆里面,倒上开水盖上盖。爸爸包虾,妈妈让我摘韭菜,我把韭菜根上的泥弄掉,把叶尖上的黄叶揪下去,可却觉得好像越摘越多似的,一根根韭菜似乎比头发还细,我哭的心事都有。我自言自语:“包个饺子这么费事。”我把韭菜洗好,爸爸说:“把韭菜控一控,要不然水份太多,用带水的韭菜和馅会沙汤的。”我转身去拿木耳,一开盖吓了我一跳,“爸爸,快过来,木耳怎么变成这么多了,难道它会变戏法吗?”爸爸笑着说:“木耳放一点,就可以发很多。”肉馅和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包饺子。

我们三个人分了工,我擀面皮,爸爸、妈妈包饺子,我先把面搓成长条,又把面揪成小团,用手团圆,用掌心一压,压扁,在用擀面杖?g。第一个皮粘在了板子上,第二个又裹在了擀面杖上,第三个又弄了一个大洞……我看着爸爸、妈妈正在可怜巴巴地等待着我擀的皮。妈妈终于忍不住了,说:“沾一点干面。”沾完干面果然好多了,可是形状一点都不好看,有长的、方的、短的、大的、小的,扁的、鼓的……就是没有圆的。爸爸却在一旁说风凉话:“瞧你擀的跟大鞋底子似的,哈哈……”我一听非常生气,扔下了擀面杖,走进了客厅,坐在了沙发上,心想:我弄得不好,你们去包吧!这时妈妈走了过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没有谁不学就会的,过来妈妈教你。”我又回到了厨房,妈妈说:“不要朝一个方向擀,面片要不断地转圈,一边转一边擀。”我试了一下,真灵,一个圆圆的饺子皮成功地擀出来了。

篇5

伏天的空气潮湿、气温又高,让人汗水直流,人体处于这种环境中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那么有什么方法来缓解一下这种情况,继而使身心舒畅呢。

这个时候,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出现上火阴虚、疲劳困乏,好像什么都不想吃,吃什么都不对劲儿。那么,三伏天吃什么好呢。

老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在传统文化中,“头伏”吃饺子讲究的不是吃肉馅,而是要吃素馅。这个季节有一样好东西,就是苋菜,用苋菜、鸡蛋做素馅饺子,嚼着有点肉头,非常好吃;苋菜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有润肠胃清热功效。还可以做冬瓜或西葫芦、菌菇、虾仁、蛋皮素馅,口味清淡,吃起来却香喷喷的。而且当下素馅饺子也被认为是一种健康饮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说起二伏面,最普通的吃法就是麻酱凉面,用手擀的面条,煮好后再过一遍凉开水的过水面,调芝麻酱,稍微多放些盐,口重点儿好吃,水一点儿一点儿地搁,先是少许,搅起劲后再加入一些,当芝麻酱搅得发白,完全士即可。拌面时先放一勺陈醋,二勺屎玫闹ヂ榻矗再切点黄瓜丝,点一点儿炸花椒酱油,拍一个水萝卜,撒点青蒜末,感觉就一字“爽”。

也有的地区盛行“伏日食汤饼”,汤饼,即是片汤。为啥天儿越热越吃热片汤呢?吃碗热片汤,发发汗,也是民间流行的饮食疗法。伏天暑湿内侵,易积湿邪,吃热片汤发发汗,解表化湿,驱除邪热。片汤,可以搁些西红柿,炒至汤色变红为好,再放些姜丝,面片吃起来滑润又有嚼头,一碗下去,大汗淋漓,周身舒泰。

在夏季吃得对,胃口就好,能防暑热;吃不对,则越吃越没劲儿,不利于健康。其实,夏天的饮食应该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三伏天喝姜茶也是最佳时机了。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

三伏天,不可不吃的绿豆解暑食物。

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解暑利尿的功效。绿豆是夏令饮食中的上品,更高的价值是它的药用,盛夏酷暑,人们喝些绿豆汤(粥),甘凉可口,防暑消热。夏天上火了,不要急着吃药,不妨先吃些以绿豆为原料的食物,食补盛过药补,何乐不为?

绿豆汤,消暑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内,要“对症”来吃,而且加料的绿豆汤有更好的食疗作用。下面不仅介绍了绿豆汤的做法,还有一些“加料”的做法,例如加上了南瓜、百合、薏仁米等。

藕丝薏仁绿豆汤 绿豆和薏米都提前浸泡2-3小时,莲藕洗净去皮刨成细丝,水烧开,把所有原料一同下锅煮熟即可。吃的时候也可以加点冰糖喝甜的。

南瓜绿豆汤 绿豆洗净,用水泡半个小时,节约煮的时间,南瓜削皮,去瓤,切块,绿豆煮到开花倒入切好的南瓜块,煮到南瓜变软即可(变软后南瓜会浮上来)。不爱吃绿豆皮的朋友,可以把浮在上面的豆皮去掉。若想败火,不去皮。可经常食用,热饮,也可以冰镇后饮用。

百合绿豆汤 绿豆下锅大火煮至豆子开花,放进鲜百合煮15分钟,最后放进冰糖煮融化就好了。百合补中益气,性味甘微苦,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鲜品有镇静止咳作用。

绿豆粥可以泻火滋补,如果加上小米可以增加养胃的功效,加上银耳可以达到润燥的功效,绿豆粥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绿豆荷叶粥 将绿豆、鲜荷叶冲洗干净,粳米淘洗干净,锅中放入清水、绿豆煮沸后,加入大米,改小火煮至半熟时,把荷叶盖在粥面上再盖上盖煮15分钟左右,将荷叶捞出,放入冰糖,关火。

篇6

片段一:

师:同学们,当你细细研读课文的时候,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深深感动?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六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交流:

生1读:“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我被这里深深地感动了。

师:为什么?

生1:从轻轻、蹑手蹑脚这几个词,可以看出爸爸对妈妈是多么的关爱!他生怕惊醒了妈妈,让妈妈睡不好觉。这个动作虽然像小偷,可我真的好感动!这位妈妈好幸福!(同学们响起了掌声)

师:你真会读书,连这细微的动作都能捕捉,真不简单啊!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2读:“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我从这里知道妈妈处处为爸爸着想,哪怕自己生病了,还想着爸爸吃饺子,还说等他吃了饺子再告诉他生病的事,多么伟大的妈妈呀!我觉得真爱就是彼此付出,彼此关心,默默地为对方付出。(学生都在默默地听着,似乎都若有所思)

师:你体会得真深刻,这就是妈妈对爸爸的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动……我的话还没说完,又一学生站起来了,他说:“是的,我爸、我妈就是这样的,他们的爱虽然平淡,但是我觉得好伟大!”(同学们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让我们深深感动,你还注意到了哪些细节?

生3读:“清晨,我按爸爸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一段最让我心动了,因为爸爸不仅知道妈妈喜欢茉莉花,而且爸爸紧握妈妈的手,生怕她逃走似的,这时的爱真可以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我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最是恰当。他们相互握着手,妈妈睡得甜,爸爸也伏着睡安稳,爱是可以温暖人心的,我真是好羡慕呀!(同学们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精灵儿童网站]师:说得多好呀,爱流进了我们大家的心中,爱是无须用语言表达的……我的话再一次被一位女生打断,她说:“老师,多么希望我的爸妈也能像他们一样呀,可惜他们不懂得珍惜,彼此伤害,我心里也很难受。”这位女生的话刚说完,马上有一位男生说:“也许这吵吵闹闹也是爱,我常常听大人说,打是亲,骂是爱。”(下面同学哧哧地笑了)我也笑着说:“是呀,也许我们还不理解他们的爱,让我们大家平时也多去体会一下他们的爱,相信爸妈一定会珍惜爱的。”……

片段二:

师:同学们,《爱如茉莉》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幽香的爱,温馨的爱,温暖一生的爱。人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有父母间的情爱,有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有夫妻恋人之间的情爱,有师生间的关爱……此时此刻当你再看到这个“爱”字,你觉得爱如什么,为什么?(学生用心地写)交流:

生1:“爱如阳光。它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

生2:“爱如一首歌,一首动听的歌。它时而高昂,时而缓慢,时而抒情,时而悲伤!·”

生3:“爱如蜜糖,甜到人们的心窝……”

生4:“爱如空气,你和我都离不开他。”

生5:爱如柳枝,只要有爱,生活永远生机勃勃。……这节课学生之所以兴趣盎然,全情投入,是语言表达打动了在场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家长,是真情的表白感动了家长和老师。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

一、营造爱意氛围,初步体验爱意

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这节课中,教师抓住对文本材料的把握把握以爱贯穿课堂,充分营造爱的气氛。首先让他们放松,今天有爸妈在,说明他们爱我们,关心我们,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再是这篇课文本身就很感人,只要学生读过一遍心中就会出现爱的画面,感受爱的温暖。还有教师在课堂上用爱的激情的语言,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学生在这种爱的轻松的课堂里,情不自禁地就有了爱的感觉。难怪有位学生感叹:可惜我妈没来,要是他们俩都在多好呀!正因为有了这爱的氛围,学生就更加深入地体会爱,品尝爱的芬芳。

二、融入文本细节,用心感受爱意

新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应刻意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爱如茉莉》这篇课文,语言真挚朴实,情节生动感人。许多细节,许多感受都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只有心领神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用心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读到“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时,有学生在旁边写道:这情景真美,太阳也懂得关心人,它也是那么柔柔的、轻轻的……当读到“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骗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时,一位学生情不自禁地写下这么一句话:爱就是为对方付出,爱就是时刻想着对方,关心对方。多么感人、多么真挚的语言呀!与文本充分地对话,学生通过想像、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让个体也在无言中接受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