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10 10:3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叙文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记叙文课件

篇1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瘦身从教学目标开始

“三维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需要一节又一节语文课的孜孜以求,理想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我们在设定每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参考科学、适当、可测的原则:科学是指教学目标要因课而异,因生而异,故事性强的课文要以熟读、复述内化语言为主,词句优美的文章要以朗读背诵为主,说理性强的课文要以感悟交流为主,学生“双基”薄弱的,要多读多写以落实基础,学生基础扎实的,可求更高发展;适当是指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而想知的,再结合文本实际来确定课堂教学中的目标。不能看到课文涉及了很多的知识层面,就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又爱不释手,在课堂上一股脑儿呈现出来,这样真的是把教材当做引子,大量补充图文资料,只会“泛滥”成灾。

如《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是一首诗歌,教参提示,它“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全诗内容浅显,琅琅上口,是朗读的好材料,但何以会“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那是诗人的自以为是的“决心”,还是编者强加给“少年儿童”的决心?荒山植树造林,更多的是成人的事,更多的是政府的行为,为什么要将这些成人化的东西强加于孩子身上呢?所以,在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我大胆地将这种成人化的、离少年儿童太远的“决心”砍掉,而把“劳动后的喜悦”定为重点,虽苦、虽累,但还是快乐,这就是劳动后收获的喜悦,是辛勤劳动后回报的快乐,孩子在诵读中感受着劳动后的喜悦,感受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目标“瘦”下来了,孩子学得更实在了。

二、冗繁削尽留清瘦――教学内容也瘦身

智者常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庸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上讲什么,学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反过来,不需要讲什么,学什么,语文老师心里都要有一杆秤,清清楚楚,才能引导学生探求未知。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我就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时间,引导学生学透彻、学到位,反过来,不能促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哪怕是很“经典”,也大胆舍弃,

“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才会换来更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比如《春联》一课是介绍春联内容的浅显的小品文,课文先介绍了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再介绍春联的特点,还点到了多读春联的好处。如果按照文本顺序一句一句学下来,从总起句讲到总结句,从总分总结构练到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那整堂课就已过去一半了!课堂时间被挤占不用说了,还会冲淡学生对重要内容(五幅春联)的印象和认识,更会减弱学生对春联本身的兴趣!所以,我在上《春联》一课时,上到精读阶段,就只精选了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大胆地舍弃了其他内容。上课前,把五幅春联写在大红纸上,课上再一一展示出来,整堂课,学生都紧紧围绕这五幅春联,饶有兴味地读、想、背、说、写,由对春联的初步认识,到深入理解,再到熟练地背诵,最后到自创对联,要求逐步提高,目标也顺利达成。看着孩子们虽稚嫩也不全合对联要求的自创春联,我相信,若干年之后,学生也不会忘记我挂在黑板上的五幅春联以及他们自创的对联,因为,这体现着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内容业已渗透进他们的血液中去了,化成了滋养他们语文素养的雨露甘霖!

三、大道至简方为用――回归实处的教学方法

篇2

1.1积极开发并使用可持续能源

(1)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公认的、而且能够被建筑行业积极利用的洁净、环保、新能源。它具有纯天然、可再生、用不尽等特征,太阳能在建筑行业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太阳能水热器、太阳能灶等等,甚至延伸到了发电领域,可以说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状等来增设真空集热收集器,同时配上水箱、循环系统等来进行辅助,依靠太阳能来实现楼房的热水供应,从而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引入太阳能温室技术,可以在建筑中相对合适的地方增设集中的太阳能温室,凭借热交换的功能原理来得到足够的太阳能,并得到能量的转化,变成热能,为居室内部供暖、供热提供有效途径。当前的太阳能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将其同光电技术有效结合,研制出了太阳能店里抢、光电玻璃幕墙等等,实现了采光、供暖、供热等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太阳能综合功能的发挥。(2)地能。地能也是一种纯自然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也就是人们研究出了各个深度土层中的温度、湿度等,利用这些温度与湿度来实现供热与制冷,再蓄热等物质的有效带动下,实现地能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现阶段,地能在各大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利用。

1.2科学的设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科学布局建筑物间距。为了能够确保每一座建筑物都能够正常采光、获得合理的光照,就要对建筑物的间距进行科学布局,根据建筑物一天的影长、光照时长等来科学设计建筑物密度,打造出密度较高、采光条件较好、土地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建筑群。(2)根据地形地势优化设计,确保生态环保。要本着全局出发、大局把握的原则,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进行设计,确保建筑设计同周围环境有效协调、和谐共生,特别是遇到山地、丘陵等地形条件时,要科学地开挖土方,控制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尽量避开地势陡峭、地形复杂的地方,优选地势平缓地方来建设施工。(3)合理布局建筑群,提高建筑物内外风环境质量。过于聚集的建筑群会影响风的流动,因此,必须结合当地常年的盛行风向、风力以及风场等来科学布局、安排建筑群落,实现建筑物内外通风良好,同时,又能有效抵御风力侵袭。单个建筑中不妨依靠风压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标,使建筑物内部风力流动、空气流通,为人们创造出自然、舒适又环保的自然环境,例如:调节窗户的朝向、科学设置通风口尺寸、增设导风构件、设置自然通风口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自然通风、也有利于建筑物中污染物的排出。

1.3做好门窗的节能设计

由于建筑门窗是其能源损耗的主要部分,所以,在实际设计中要积极控制门窗的使用面积,应该优选门窗材料,改进门窗结构,从而积极确保门窗的紧致、严密,防止由于门窗存在缝隙而散失建筑室内热量。

1.4屋面的节能化设计

屋面节能设计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应该优选挤塑聚苯板这种保温材料,它具有强度好、成本廉价、施工简单等优势特征,目前已经成为建筑屋面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节能环保材料,或者在建筑物中增设架空通风屋面、绿化屋面等等,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建筑物各种功能的发挥,也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总结

篇3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要求;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能耗的问题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耗能过多会导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危机,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降低建筑的能耗问题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但是建立绿色生态的建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应该尽量从地方环境和资源条件出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介绍

1.1绿色生态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又称为生态化建筑以及可持续建筑,其实这是一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最终目标就是在建筑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最大化的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节能、舒适的使用空间。建筑的具体措施是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并且合理的安排建筑与其他因素的协调关系,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结合体,如图1显示的绿色生态建筑。1.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的情况,采用一系列当下先进的材料、施工机械和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系统能达到最佳水平,而且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减少建筑的能耗。此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从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寿命内总投资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决策。建筑的寿命包括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进行再利用等,而其设计阶段的决策将对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为避免建筑在整个使用周期内出现因为设计不当而发生的问题,就必须加强设计和管理的水平,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建筑施工的投资,还要对建筑之后的运营进行预算。1.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便是发展,其要求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既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以及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又要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1.4绿色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共同的目标,尤其是目前的建筑已经开始由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向绿色环保型模式转变,而绿色生态建筑则是该转变的关键步骤。可持续发展表达出的是一种人们的共同目标,即人类现在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同时,也不应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造成威胁。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目标,而建筑在其施工和之后的运营过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大量的消耗、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肯定会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在一些建筑单位己经意识到只有通过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才能减轻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建筑领域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其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更优先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其从考虑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以及建设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入手。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设计要求

2.1因地制宜。我国内幅员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区,不同的地域气候的差异也较大,因此导致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也大不相同,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其他环境条件,以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被动式制冷和集热,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能源浪费导致的能耗和污染。例如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而在寒冷的地区则应把战略目标放在建筑保温材料上。2.2依据国情。从经济上来说,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要想从农业经济迈过工业经济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即在达到工业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同时能够实现更高的现代化目标,我国国内的环境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原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不可盲目的引进国外绿色技术和产品,更不可先进行经济的发展再治理环境污染,而应在发展的同时在发展的规划上加上生态化、信息化水平等基本的生态衡量指标,即在实现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进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促进可持续发展。2.3加大采用节能新技术。绿色生态建筑的本质是在其使用周期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增大其使用效率,最终能够建立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绿化情况等条件,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生态节能初步方案,并且在后期的设计中,规划建筑、给排水以及电气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密切合作和有机整合,最终能够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节能环保设计体系,并在技术保证下尽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大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其效率。2.4重视建筑整体的设计。建筑整体设计的质量好坏直接对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进行整体的全面设计,而不能照搬其他不同地域的先进的绿色技术经验,最终导致绿色生态建筑整体上出现问题。例如在寒冷的地区如果门窗的热工性能太差的话就将会降低蓄热材料和墙体保温性能发挥。2.5加强环境的绿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环境的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也能生活氛围造成改善,比如绿化覆盖的地面可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可以形成舒适凉爽的环境。当前建筑环境的绿化主要包括居民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和建筑的立体绿化。建筑小区的周围环境绿化主要从减少水泥等硬化铺地入手,尽量加大草坪的覆盖面积,多种植绿色植物,即使必须采用硬质的地面也可以采用能够渗透的生态砖铺地,促进水资源的循环。

3加快绿色建筑设计的建议

3.1发展建筑新材料。建筑材料的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对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建筑的环保节能效果。由于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在制造时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应尽量选用能源消耗少、制造工艺相对简化的建筑材料,相关企业也应在研发新型环保建材上加大力度。3.2提高认识。我国虽物产丰富,但是人口基数大,且之前无节制的开发、生产导致当前资源的短缺,耕地、森林以及水资源都减少的很大,并且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从人们的思想上入手,提高人们对绿色生态建筑的认识是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3.3循环利用。绿色生态建筑应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的浪费造成环境的破坏,并且可以促进绿色生态建筑能够长久的运作下去。

4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许多的能源匮乏问题,环境状况也是令人堪忧,我国的自然资源也相对的匮乏。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够从环保节约的条件出发,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全面的设计,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从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陈俊 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常红航,朱江南.谈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

篇4

关键词 语文;网络资源;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110-02

1 利用网络扩大阅读面,在练习后学会反客为主,让学习乐境陶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切莫本末倒置,否则必然胶柱鼓瑟,纵然教师殚精竭虑、舌敝唇焦也无济于事。笔者打破传统窠臼,让学生反客为主,让学习乐境陶陶。

现在计算机普及,家家网络通达,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无限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语文学习形成极大的推进。比如,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1课《草船借箭》,预习时教师可布置阅读《三国演义》;第12课《将相和》,预习时教师可布置阅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第13课《景阳冈》,预习时教师可布置阅读《水浒传》;第14课《猴王出世》,预习时教师可布置阅读《西游记》。这样的阅读,没有成本的增加,而阅读的范围则无限。阅读后,教师除了在每篇课文教学过程中请学生当一当专家给同学们简单地讲一讲外,还可以在一单元结束后,举行一次“专家”讲座——请某些在阅读上下功夫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他们做一次老师,教师和其他学生听讲,让学生反客为主,让学习乐境陶陶。

2 运用知识可视化策略进行拓展阅读

结合图片促进文本的阅读,能让教学丰满生动、饶有趣味。课前,笔者收集大量精美的视觉素材,以备学生观察、学习。在小学课文中以散文、记叙文为主,写景散文更需要具备直观认识的图片冲击视觉,让学生的思维涌动,之后发表所思所想;记叙文的不同之处是按时间顺序展示课文结构图,学生看图复述,定能声情并茂。

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在拓展延伸的环节,笔者指着张家界各个景点的图片问:“孩子们,1992年月12月,张家界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张家界因此成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呢?”“要想让张家界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永远地保持下去,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走过了张家界,走过了这人间的仙境,我相信同学们的心一定都被大自然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了,被它彻底地征服了。为了让这美永存,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它永远这般地绽放异彩。”这个课件的播放与解说,融思想教育与艺术审美为一体,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比纯粹的说教更增强了教育的功效.

3 制作精良课件,让学生学会看图答题

看图说话、答题,可谓老生常谈。运用知识可视化策略,让教学丰满生动、饶有趣味。课前,笔者都要收集大量精美的视觉素材制成课件,以备学生观察、学习。在小学课文中以说明文、记叙文为主,说明文需要具备直观认识的图片冲击视觉,让学生的思维涌动,之后发表所思所想;记叙文的不同之处是按时间顺序展示课文结构图,学生看图复述,要求声情并茂。

在教学《乐山大佛》一课中,轮到答题的时候,笔者指着各种角度拍摄的大佛庄严的图片问:“孩子们,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它独有的魅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你有什么感想?”“乐山大佛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为什么依然壮观完美?谁能说出大佛的奥秘呢?”“大佛的这种设计、制造工程巨大,别说时代距今这样久远,就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要制造这样的大佛也非易事,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友人前来观看,他们对大佛交口称赞,夸我们的祖先了不起,说我们中国人太伟大了,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心潮澎湃,各抒己见,表达了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为国争光的心情。这样,完美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又达到了德育要求,一举两得。

4 播放故事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

笔者经常通过播放历史故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比如说播放动画片《范蠡》,他辅佐吴王夫差报仇雪恨后来归隐,范蠡三迁,皆获荣名,源于范蠡想到“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介布衣而言,足以感恩,而久受尊名,未必良兆,于是才三次辞职、三散家财,成为中国儒商的鼻祖,彪炳史册。而范蠡的至交文种在和范蠡一起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后不知功成身退而被赐死。范蠡给文种的信中写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惜文种难以割舍功名利禄,最后追悔莫及。可见,在利益面前,必须学会放下呀!有了钱,也必须学会“中庸之道”,学会慎独自修,学会使用金钱,学会驾驭人生,否则就容易家破人亡啊!笔者反复告诉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更需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在利益面前,静如止水,否则,一失足千古恨!在奉献前面,一腔热忱,否则,失之交臂。常行微善,务聚沙成塔;力戒小恶,防积羽沉舟。学生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没想到通过播放故事片学习历史人物,受到如此深刻的启示。

5 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不胶柱鼓瑟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而达到一个高度,实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得到及时的成长。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必然固步自封。在一节课中,时间有限,教学要面面俱到会让学生感觉到任务巨大,并且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有所侧重,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切入不同的智能教育和引导。

在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月光曲》的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强,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且文章和音乐关系密切,所以设计了音乐、表演融进教学。在美妙的歌曲中,笔者安排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这样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智能,拓展了学生的表演天赋,同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也有相当的开发。

6 小学教师要做好心理辅导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起步,是百丈高楼的地基;小学生是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希望,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如果这一代人不能很好地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可见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在眉睫。所以,小学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要善于抓住契机,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灵活多样地采纳、吸收他人的教学成果,最大限度地将语文教学优化成有情趣的、生动的课堂。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其方法多多,不一而足。只要教师善思勤想,勇于实践,一定会让小学语文课堂春风拂面、其乐融融,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经济法教材建设;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41-02

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高职《经济法》课程教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教材在编写内容和体例上均沿用本科教材大纲来设计章节内容,以理论阐述为主,没有跳出学科性教学的框架和模式;缺少实践教学的内容;没有对学校及学生的层次进行系统的区分,缺乏针对性及明确性;版本繁多,内容不一,良莠不齐,有一些教材虽然增加了案例、课后练习题甚至案例分析,但很多案例的挑选比较随意,缺乏综合性及实践性,缺少相应的实训指导书;教材建设中无序和重复现象严重;教材与高职学生所特有的思维逻辑不相符,忽视了高职学生在整体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总论和分论脱节,总论不能指导分论是现有教材的通病;教材的内容通常未包括新颁布实施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出现教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吻合,即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和特点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迫在眉睫。

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目的 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分析为依据,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与行业企业专家论证、座谈,对典型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活动为载体或者标准,确定内容,分为经济法基础(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宏观调控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仲裁和诉讼法六个学习情境(六部分内容为分论),分解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且学习情境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用法律基础为主线统领各部门,实现总论与分论的统一。突出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做到基本知识与职业能力标准相结合,在单元体系设计和内容安排上,将知识、技能素质融为一体,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适度性,突出“情境模拟,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材建设的制度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在宏观框架下,发挥各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彻底解决混乱无序的现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将教材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统一管理。因为教材是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支撑材料,没有好的教材,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故在编写前要充分论证,做好规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制定编写大纲;同时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经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实施;对于没有条件建设的教材,要选择近三年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教材编写团队的建设 合理的教学团队是教材建设的关键,应该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文字编辑等组成。课程专家主要看教材的开发思路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行业专家主要负责教材开发的内容是否先进,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是否重视,教材结构是否合理;文字编辑关注的是文字表述是否科学和规范;专业教师才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因为专业教师有多年的高职教学经验积累,对教学、课程和相关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按照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了解专业,了解企业及服务一线的要求,能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

教材建设的地位 为使教材贴近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材编写应坚持“理论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理论知识要学,但主要是教给学生做事情的方法和流程,侧重训练学生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如何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各类经济纠纷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维权的意识和技巧,这一定位要贯穿于教材建设的始终。

教材内容与专业的关系 不同专业的内容选择必须要有侧重点。会计电算化、金融证券、投资理财专业要重点讲会计法、票据法、金融法、税法的内容,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重点讲经济秩序维护法律制度中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产品质量保护法等,在编写中应紧扣专业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各章节重点内容编排、结构布局、案例和习题难易度的把握上以技能训练为主,注重理论授课、实训及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的可操作性。采用大量实例、相关知识链接代替理论性阐述,增强趣味性及师生互动。

教材与实训教材的关系 高职教育是技能型教育,故在教学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编写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巩固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训教材开发的思路:(1)不能建立在过去陈旧的教学思路、方式方法上,不能仅仅满足于习题集、案例分析的形式,应以实训项目为依托,每个实训项目应设定目标、过程和评价标准。(2)实训教材应当吸收贴近现代生活的真实案例,选取具有新颖性、代表性的题材内容,帮助学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实现角色调整。(3)实训教材结构模块应打破以往以传统理论基础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按照不同的项目导向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要点见表1)。

教材建设与教材使用的关系 基于工作过程岗位的教材开发出来以后,怎么进行使用?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实施层面上,教师是关键,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设计、要实践,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

教材的稳定性与新知识的衔接 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反映介绍最新颁布经济法律、法规,要参阅和借鉴重要学者的著作和科研成果,使学生能够对经济法内容体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教材建设与考证的关系 我国实行的是职业准入制度,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一现实性的问题,设置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投资理财等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考试的内容,重点讲授法律基础、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营业税法律制度、个人所得税、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等内容,要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对考试修改部分要做重点提示,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内容尤其要进行系统阐述,同时设计单项、多项、判断、案例分析、计算、综合练习等形式,强化学生复习并开阔视野,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模拟试题,要求考生按照考试时间及要求进行实践演练,积累实践经验,为今后学生的考证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资源库的关系 教材建设必须围绕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职业标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情境设计方案进行。在此基础上,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与试题库、授课录像、实训展示图片、教学视频、仿真模拟、典型案例、习题库、试题库、技能比赛作品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料,使教材建设和实施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整合教学资源的结合点,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和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廖善康.实用经济法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法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于强.经济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华本良.经济法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杨紫煊.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高中教育;化学实验;CAI课件

文章编号:1005-6629(2006)12-0034-02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亲身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关的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但这种传统的实验方式由于环境污染和教学成本的双重压力正日益受到许多人的置疑。近年来, 多媒体CAI课件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3],虚拟化学实验也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对实验现象的透彻分析能力,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方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目前计算机虚拟化学实验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人们的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偏差。本文就当前高中虚拟化学实验课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化学虚拟实验课件的类型

CAI虚拟化学实验课件是借助于图形、图像、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的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3-4]。它不同于一般的理论知识教学多媒体课件,因此在制作化学虚拟实验CAI课件前首先应根据服务的对象确定其类型。它应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型和教师课堂实验演示型两大类,简称自主型和演示型。用途不同,课件的制作要求也应不同。

1.1学生自主学习型课件

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跟小学生有很大差别。按照思维发展的阶段可以知道,大部分小学生处于认识发展的第三阶段,认识结构属“直觉思维图式”,CAI课件应广泛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等形式以实施形象化教学。大部分初中生处于认识发展的第四阶段,认识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CAI课件应帮助他们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化教学不可缺少。高中生的认识结构更多的属

于“抽象思维图式”,自我意识大大增强[5]。由于学生自主学习型课件主要用于学生实验的自学,因此,高中化学实验自主型课件在设计时应与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适应,应具备较高的智能化和互动化,并具有较强的测评功能。课件不应是简单的资料库和纯粹的实验过程展示,它不但要能适应实验预习和复习的不同需要,更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水平和要求,选择不同的等级、路线、方式进行虚拟实验、开展理论学习和测评,并给予正确的判断和反馈,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能对整个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损失,并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实验教学模式。

1.2教师课堂实验演示型课件

演示型课件主要用于教师的课堂实验演示教学,

即利用计算机的优势给课堂以更高的效率。它应具有操作简便,界面生动形象,兼容性好,运行速度快等特点。首先,这类课件不应简单地、纯粹地以屏幕代替黑板,以键盘代替粉笔,图片代替实验。高中实验演示型课件不应只是文字、图片、音乐加按钮,应该赋予其一定的智能化内涵,真正确立CAI课件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这类课件在设计制作前要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程序设计,为了适应不同教学方法和不同教学对象的需要,课堂实验演示型课件不应设计成直线型结构,而应有一些交互界面以便给教师留下灵活运用的空间。其次,演示型课件要能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它应主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思路,知识的呈现顺序应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它对不同操作系统都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课件文件及相关动画文件均不宜过大、过于复杂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2化学虚拟实验课件制作的必要性

CAI虚拟实验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并不是每课必用的,它毕竟不同于真实实验,其必要性值得深入探讨。

(1)必须通过反复的动手实验,才能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培养、训练和提高。只有亲自动手做实验并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学生获取实验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方法。诸如药品取用、仪器洗涤、条件控制、安全意识、环保习惯以及现象的观察、记录、判断、处理等等实验基本技能、基本工作方法和态度,都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和获得。

(2)一些感官刺激如嗅觉、味觉和肤觉,从虚拟课件中是无法体验到的,这样学生就不能形成对整个化学实验的正确的知觉映象。虚拟实验如果长期取代实验室实验,势必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知缺陷,由此形成的化学概念、理论和知识也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3)尽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各个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毕竟有限,计算机人均占有率不高,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应认真考虑其必要性,否则课件的利用率将难以保证。虚拟实验课件的内容应当是学生学习难度大的实验,或是其它媒体不容易表达的内容,或是不能开展、不方便操作的实验。比如那些需要高温、高压、剧毒、易爆等苛刻反应条件,以致在实验室内难以完成的实验,或者是那些反应太快或太慢而不便观察的实验内容。

3化学虚拟实验课件的先进性

当前,随着大型集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例如,显卡处理芯片,它能高速处理多边形,使虚拟实验有很高的仿真度,使学生在做虚拟化学实验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各种Web技术和应用程序技术在虚拟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各种视频、音频教学文件可以把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带到学生的PC机上,使学生得到更丰富的信息和更逼真的教学环境。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信、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越来越具有可行性。

但现实中,许多早期建设的校园网目前仍在运行;各个时期建设起来的性能各异的多媒体教室也仍在使用中;在二手电脑市场上,手头拮据的中学生又往往是最活跃的交易群体之一。普通的多媒体课件在以上环境下运行时一般没有任何困难,但要运行复杂大型的化学实验虚拟课件,往往就会因打开或找点困难而耗费大量时间、进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发生死机现象……。可见,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微机终端硬件的相对滞后也许是我们永远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如果马上投入大量资金更新和淘汰这些设施,那么就无法达到通过计算机虚拟高中化学实验来降低教学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虚拟实验课件运行速度太慢,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大受影响。为此我们不应忘记,制作多媒体CAI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化学实验CAI课件的先进性应与本校现实的软硬件环境相适应,不可一味求大求新。它不该是先进技术的展览或制作技巧的炫耀,更不是网络游戏的翻版。化学实验课件既要广泛采用超文本以打破传统的以线性模式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进行学习,又要注意各种媒体间的有机结合,避免生拉硬配,避免造成媒体和资料的堆积;既要强调其交互性,以提高高中化学实验课件的仿真程度,又不能用过多的新异刺激来分散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精力。CAI课件的大小以及它对硬件的要求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否则再好再先进的课件也会因运行困难、曲高和寡而不得不束之高阁。

4化学实验课件的真实性

教师还需注意到化学实验课件的真实性。尽管计算机虚拟化学实验则能够把微观的或抽象的东西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很好地掌握它们的本质。例如在有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课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锌棒中的锌由于金属活泼性较强,不断释放离子和自由电子,锌离子溶入水中,电子通过导线不断从锌棒向自由电子数少的铜棒作定向运动,溶液中的铜离子则不断地在铜棒上获得电子后沉淀为单质,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又分别向两端定向移动以维持溶液的电中性……。但是,它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实验,如果动画画面过于简单粗糙,又没有真实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作对照,其真实性必然使人置疑。因此动画课件应尽可能与真实的实验全程录像或实验装置照片等内容相结合。

5结束语

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设备

不足、课程学时少和讲授内容多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

部分实验内容。未来的高中化学实验应当是实物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室相结合,这也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尽管目前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偏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软件的研制必将更为完善,使用更加广泛,对高中化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秋月,应桃开,吕天喜等.计算机辅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72~76.

[2]瞿.网上虚拟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4,167(7):49~50.

[3]蔡成翔.分析实验CAI课件的制作与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17(21):91~92.

[4]邵剑龙,叶艳青.用Authorware开发分析化学实验多媒体CAI课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18(6):599~601.

篇7

榆社县位于晋中市东南方向,属东山区农业县,东经112°38’~113°12’,北纬36°51’~37°24’,境内群山环绕,山峦起伏重叠,沟壑纵横,丘陵山地穿插,四面高,中间低,地面平坦,轮廓呈“蝶形”。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褐土、淡褐土、草甸土等,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海拔920~2001m年平均气温达8.8℃,平均无霜期125~180天,年降水量560mm3全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及豆类作物等,养殖业有猪、牛、羊等大牲畜,非常适宜发展户用沼气。

二、现状

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发展沼气7000多户,但随着液化气、电磁炉在广大农村的普及,沼气正常使用率为75%。面对现状,如何提高沼气使用率,分析户用沼气使用率不高存在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三、存在问题

沼气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在推进沼气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老百姓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农村乡政干部和农民群众由于对沼气建设的意义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积极性;国家虽然对建池沼气农户补助标准逐年提高,但却滋长了一些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认识没提高,行动也就非常迟缓,部分农户即使建了沼气池,对沼气的认识也只限于解决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缺乏认识,他们认为现在的农村用电、用煤、用液化气都很方便,没有必要再投资沼气等新能源。

2、由于沼气冬季寒冷,致使户用沼气冬春使用率偏低

由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大多数农村过冬都要生火取暖,不少农户为了图省事,冬季对沼气池没有采取保温措施,将沼气搁置不用,只利用取暖火做饭,因此,造成第二年沼气发酵启动缓慢的问题。

3、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建后管护及综合利用跟不上

沼气建设重要,建后服务更重要,就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道理。截止目前我县农村户用沼气累计已达到7000户,2010年,共建成沼气服务网点21个,由于全县所建成的农村沼气乡镇区域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网点还不能够覆盖全县的沼气用户,技术人员的数量与建设数量及不相称,这就造成了建后服务跟进不及时、不到位,因而大大挫伤了农户发展沼气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农户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我县沼气事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步伐。

4、建设经费不足

推广农村沼气发展,资金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建一个10m3的沼气池加上改厕、改圈需要投入3000元左右人民币,由于建筑材料的涨价,施工费用工钱越来越高,导致实施难度增大,基层部门和群众有畏难情绪。客观上讲,由于建材和人工费用逐年涨价,致使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成本增加30%,2006年以前,一个10m3沼气池,建设成本约2500元,到2008年则需要3000余元。加上贫困山区老百姓本身贫困,除政府补贴以外,其中部分如灶具等物品,资金的大头要由农户自筹,自己没有钱出,也就无法建池,因此导致了部分地方农民确实存在建设积极性不高。

5、培训不到位

很多时候,建池农户因为缺乏沼气池日常管理维护知识,对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安全用气等小毛病、小问题束手无策,因而弃用沼气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6、粪便缺乏,导致沼气使用率降低

全县九个乡镇沼气用户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买粪难的现象。我县的大部份农户发酵原料90%以上是猪粪和牛粪。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畜禽散养户越来越少,要想维持沼气池的正常运行,就得从外地购买原料,据调查,买1m3原料花费80~90元,以8m3沼气池一次投料3m3计算,一次投料就需要费300元。要使一个沼气池持续运转,除购买粪源外,再加上运费,至少也得400元左右,而现在的液化气、电磁灶在广大农村非常普及,老百姓为了图便宜,图省事,原来建起的沼气池也只好闲置。

7、农户由于其他原因不愿意建池或不想继续使用

近年来,受撤并学校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村民为了让自已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孩子上小学,父母就随孩子租房,到县城陪读,原来家里修的沼气池因家无人居住,造成弃用。同时,随着城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连年增多,农村留守的只有老人,由于年龄限制,他们接受沼气知识的能力和身体状况所限,想用而又不会用,再加上沼气池日常管理工作比较繁锁,所以他们多数会选择更为方便的电能,从而导致沼气池使用率低下。

四、提高沼气使用率的对策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沼气建设是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专题会议和科技下乡等各种途径,对沼气典型村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广泛宣传。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沼气建设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项目,为保证此项目工程长久运行,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并积极争取小额信贷等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企业投入,为沼气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充分利用当地秸秆资源,丰富沼气原料供给

我县属丘陵山区,85%以上的农田种植玉米,因此引进秸秆沼气实用技术十分必要。如:介休市已于2006年试验成功了户用秸秆沼气,截至2008年底,已推广秸秆沼气15000户,这一技术的推广,大大缓解了沼气池发酵原料短缺的问题。

4、强化技术培训,保证服务质量

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要组建有道德,有修养、有技术,有责任心的建设施工队伍。提高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服务水平,要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便其熟练掌握沼气日常管护、故障排除、综合利用以及服务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等知识,让群众点得着、用得上,保证沼气出了故障有人管、管得了,提高其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沼气推广才能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5、强化后续服务建设与管理

切实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解除用户后顾之忧。建议国家每年应安排一部分资金。建立健全村级服务网点建设,为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办公设施,以及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进一步提高技工的服务能力,增加服务网点运行经费,增加技工服务待遇,解决他们生活后顾之忧。

篇8

论文关键词:人文贸易;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内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贸的变化和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贸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贸易)——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它通过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安排,特别是“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纳入WTO新一轮多哈发展议程,使国际贸易活动不仅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关注人类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义理论,还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H-O原理都只是重视贸易的总量,很少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传统人文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宗旨之一是“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

过分地强调人的“主体性”一方面导致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使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 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错误价值导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地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前言,作为一个重要宗旨,这是对GATT宗旨的重大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

从GATT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演变成WTO对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寻求的人类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利用质的提高,而非对资源利用量的扩大;从更深层次上讲,也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的体现,是贸易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动摇

第一,对指导国际贸易理论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与起点。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因此,从哲学意义上讲,该假设其实是基于人本主义、功利主义的,把人看作是理性、自利、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国际贸易内形化的新价值取向。人文贸易的哲学基础——现代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其哲学价值取向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对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严重挑战。

第二,对传统自由贸易能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质疑。关于自由贸易可以改善经济福利的论断是经济学中最古老和最广泛接受的原则之一。它在构造国际政治、政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单一市场地区,如欧盟和WTO)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不管是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还是H-O模型等)论证的条件假设中都没有把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其实是一种“虚拟”、“现时”的增长,其增长的背后忽略了“现实”、“延时”的补偿成本,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损失,传统的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结论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许多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如生产过程和方法(PPM)问题和双重环境标准的争论对现有国民待遇原则提出了质 疑;国内禁止产品出口或对外投资问题及缔约国和非缔约国不同待遇对非歧视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了挑战;环境补贴和与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关的生态倾销问题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公平贸易原则;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还有数量限制是否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等。众多的多边、双边环保协议,大量的国家环保法规、政策和措施与现有的多边贸易存在很多不协调之处,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将从新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协调问题。

(三)国际贸易人文化考验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较量

国际贸易人文化发展一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积极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将环境成本纳入贸易利益的评价体系中去,阻止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人文化发展也考验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较量,从是否应该将贸易与环境议题纳入WTO新一轮谈判议程这一激烈争论中也可略见一斑。以美国、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因为如果在WTO中进行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谈判,要求各成员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发达成员就可以阻止发展中成员低环境标准和低附加值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发达成员可凭借自身在经济实力和环保科技上的优势,在庞大的国际环保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

而发展中成员(包括我国)则普遍反对,因为保护环境固然能为发展中成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执行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无论从提高生产成本还是从限制出口潜力来说,对发展中成员都是严峻的挑战;一旦发达成员所主张的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为WTO所肯定,很可能被发达成员滥用,成为“人文壁垒”(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发展中成员的产品将无法进入其市场。

三、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

(一)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目标 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必须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对外贸易的人文化发展。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与人文化发展方向内涵是一致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可持续”增长,而是在关注贸易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从以物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从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到追求长期综合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效益来源,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必须重新审视外贸效益来源。首先必须建立人文贸易的评价体系,在衡量外贸效益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增加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客观评估外贸对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带来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外贸效益的来源,对资源投入与贸易收益严重失衡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其负外部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贸收益的现实增长。

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贸易与环保法规、政策的协调,充分考虑贸易政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环境政策对贸易的扭曲代价,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其二是建立人文贸易措施保护体系,推行绿色贸易行动计划,合理建立中国产品绿色标准体系,既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又可以实现以人为本,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第三,构建应对国际贸易“人文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国际贸易的人文化发展伴随着“人文壁垒”的产生,为了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构建相关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人文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垒”的变化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测、预防控制并及时矫正不良发展的趋势,以保证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健康发展。

[2][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美]马克•A•卢兹.经济学的人本化[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兴趣;正迁移;多媒体;语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布鲁斯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万事贵乎始。”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自从有了多媒体以后,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预测课文大意,从而自然导入阅读。

例如,在教Go for it八年级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时,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图片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猜测图片,并设计了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See the pictures and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words below.

2.Who is your favorite cartoon character ? Why?

然后再显示恶心的老鼠的图片,接着显示漂亮可爱的米老鼠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爱好。再进一步设置问题进行快速阅读、细读。这些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学生在结合图片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利用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感官来投入学习,因此,我们应将这一优势服务于英语教学。阅读课不应只是理解文章的意思,培养阅读技巧,同时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教师作为唯一知识传播途径的格局,提供了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多媒体打破了教学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利用网络共享,打破了学校教室空间的限制,提供了一个现代教育的新环境。这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所学的阅读技巧,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使学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得到美的享受。

二、巧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及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巧用母语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正迁移,使学习的过程形成一种稳定而整合的心理语言结构,有效解决问题。文章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信息载体,它对信息的组织和布局影响很大。比如在初中语言教学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记叙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将记叙文的要素概括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由、经过、结果。这与英语记叙文的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和一个How的教学是基本一致的。比如Go for it九年级教材的Who invented tea以及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的短文,为英语教师尝试母语迁移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另外,巧用母语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解题能力,从新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上看,汉语和英语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表现出诸多共同因素。教师可以按照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来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逐步完成由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巧用母语正迁移的时候,要加强汉语与英语文化的辨析,要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三、加强语篇教学探究

语篇是实际使用语言的单位,是交际过程中由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由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教学内容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和习惯。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必要的条件。例如,在教授Go for it九年级教材的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中的Travel spotlight: Paris这个话题的时候,先花费少量的时间进行词汇教学,利用上文提到的用极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效果展现一些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的图片,展示需要积累的词汇,如谈论语言景点的形容词、评价性词汇、交通工具词汇以及谈论景点、天气、饮食特点、当地文化、娱乐等词汇。在渗透语篇教学的时候主要从历史背景知识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利用语篇精心设计,深入理解,掌握大意。阅读理解的课前备课要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有代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语篇,了解语篇的题材,先回答细节题,如when,where,who,what,how 以及 why。然后根据主旨提问如:

1.The main ideal of the text may be...

2.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

3.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is...

当然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丰富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与语言运用能力,平时有很多的阅读方式,如通读、细读、跳读、概读、猜读、回读。作为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

篇10

关键词:继续教;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贯彻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国各教育部门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虽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己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情况下依然在传统的道路上跋涉,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又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加以应对?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训教师存在模糊认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参训教师认为在师范院校学过的知识完全能应付目前的常规教学,满足于“一张文凭吃到老”,特别是一些教龄长,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习培训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甚至把继续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是受训的教师,大多数人也认为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任教学科的联系程度不紧密,学科以外的教育对他们没什么作用,只是因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规定,才不得不参加培训。因此,大多数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模式僵化,实效性不强

在目前的培训机构所使用的培训模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面授,并且面授又多采用几十甚至几百人大会的形式,一讲到底。教师培训中最令人不满意的首选问题就是培训模式比较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

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种观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训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培训者讲,参训者听”的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观念,反而成为强化教师错误教育观念的"榜样",而且,由于观念没有更新,即使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更不可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工学矛盾影响教师安心听课

工学矛盾也是听课教师无法安心听课的-个原因。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要竞争,否则就会使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校更不满意,就有优胜劣汰的危险。教师们普遍认为,现在当教师除了教学要求,还有科研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要求,家访的要求等,这是他们工作学习不能两全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基本上属于一种“粗放式”培训方式,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单-化,方法手段传统化,仍停留在"补偿式"继续教育状况中,与教师所需要的多种培训模式相背离,在一定情况下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培养被忽视。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建立激励机制,确保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教师,如不注意终身学习和更新知识,就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使广大教师乐于参加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制定和完善提高继续教育的工作规范和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过硬的政策措施,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班子总体目标和政绩考核指标;把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晋升职称、评选先进、提拔的必要条件,使参加培训成为各校在职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进修院校要狠抓施训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一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政策理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二是花大力气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意解决教师进修院校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不够熟悉,指导中小学教师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可通过下派教师到中小学锻炼或兼课,建立教学实践和调研制度,积累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加强进修院校间的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的师训经验。

此外,教师一面从事教学,一面又要参加学习,困难较多,只有继续教育形式多样性,才能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出成果,学得进,不半途而废。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是成人,有一定的教育经验,有些甚至是骨干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继续教育应突破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成人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总结以往经验,根据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做到集中听课、参观学习、个人自学等相结合,面授时间尽量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减少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同时必须突出“校本培训”,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在岗自学,结合短期脱产培训。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最现实途径,它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又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还可以节省费用,多样兼顾、事半功倍。而且校本培训还有利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相互促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应该把校本培训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这种培训方式的作用。另外,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进入了培训领域,以往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和单一的培训手段,应该被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中心的网络化培训所替代。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关于中小学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育评论,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