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等级考试范文

时间:2023-03-27 05:2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等级考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话等级考试

篇1

1、中小学教师;

2、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和高等院校文科教师;

3、师范院校毕业生,高等师范院校里,首先是文科类毕业生;

4、广播、电视、电影、戏剧,以及外语、旅游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

5、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6、从事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和影视配音的专业人员;

7、其他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和自愿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考试形式为口试。

篇2

1、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是一年考两次,具体考试时间还是要看当地政策。上半年报名的时间是在3月份,大约是在5月份考试;下半年报名的时间大约是在9月,然后在12月考试。

2、考生在报完名后,需要在规定的日期凭借本人的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指定考场,并按照试卷中的内容进行测试,测试时间约15分,每个考场会有2-3名测试员负责对应试人员的普通话进行判定。

3、普通话考试一律采用口试的方法进行,考试过程中要对考生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等作为评定所达到的水平等级测试的主要依据。

4、考试时,可能会先抽签朗读一段话,大约有10分中的准备时间,然后进入考场后先报自己的单位,姓名;然后开始测试,测试完成后才能离开测试现场,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查询成绩了。如果过了,就会得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目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普通话课程的认知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特质所限,对课程学习的欲望不高,对普通话教学课程更是不够重视,否定了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意义,使得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难以开展。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普通话课程没有学习的必要,没有认知到掌握一门标准的普通话对提升个人形象、增强交际能力和为毕业之后应聘工作提供基础保障的重要性。 

(二)普通话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本教学过于陈旧 

许多高职院校将普通话教学课程安排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作为学生进入学校后首先接触的课程,本应该加强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普通话课程学习的时间往往被其他事情占用。比如,开学之后的军训、各种活动和期间穿插的考试等,再加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上学习效果不佳,而且现在普通话课程所用的教材也过于陈旧,难以激发现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欲望,影响学习效果。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良莠不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日益增加,学生人数增多的同时使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得更明显。对普通话教学课程来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由于其自身方言影响,普通话水平和语言基础参差不齐,这是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些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地区,所属地区的学生掌握普通话的状况好于某些以方言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区域,而且通常来看,城市学生的语言能力要强于农村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学习能力也更强。 

(四)高职院校自身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评判学校教学体制建设的程度主要体现在软硬件条件上,软件是指学校的师资力量。对高职院校来说,普通话授课教师团队建设仍然不够完善,许多教师都没有考取高等级的普通话水平考试资格证书,教师能力不够,学生自然无法掌握良好的技能。硬件是指语言学课程配套的语音室、多媒体等设施,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相应的设施,影响普通话课程开展。 

二、改善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一)加深高职院校学生对普通话教学课程的认知程度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校院校学生对普通话教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必须从学校层面加强对普通话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工作。通过校园广播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掌握普通话课程的必要性。 

(二)优化普通话教学课程安排,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合理安排普通话教学课程是有效改善学生对普通话掌握程度的最直接途徑,适当增加课程量设置,科学分配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的课时安排。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语言练习过程中,改善教学方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同时,要加快教材内容的创新改革,普通话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方言辩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明确普通话和方言的本质性区别,加强语感和语流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能力。 

(三)开展分层式教学,提升各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应该按照学生普通话的基础、语言能力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敏感度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安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因类施学,争取达到提升各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的目标。 

(四)完善高职院校教学条件 

首先,要提升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督促教师参加更高等级的普通话水平考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其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对普通话课堂的多媒体设备、语音室等硬件条件进行建设。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教学课程,对改善学生自身形象、增强个人交际能力和提升专业素养为毕业后应聘工作提供保障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加深学生对普通话课程的重视程度,优化普通话教学课程安排,优化普通话教学课程安排等方式,都能够积极改善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 艺术高校 教学目标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 社会不仅对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而且对政府公务员,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普通话教学一直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有鉴于近年来艺术文化市场对舞台表演人才的普通话水平要求逐步升级, 我国艺术高校业已开设了普通话相关课程。但从实际来看,人才市场对于艺术人才语言的要求不只是普通话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人才语言能力的要求。因而,目前艺术高校普通话教学不能滞后跃发展的形势,应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本文就我国艺术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当前艺术高校推普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

一、学生学习普通话热情不高

很多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之所以不重视,首先是因为专业学习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到艺术院校读书就是为学艺术,专业学好了不愁没有好工作、好前途。所以他们认为普通话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认为学习英语比学习普通话更为重要。其次,部分专业学习对普通话的推广没有促进作用。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表演专业为例,由于专业表演的特殊性,学生入学后首先要统一长沙话的正音,然后学生要逐步掌握戏曲的行腔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门的发声训练——尤其是气振音和颤音等花鼓戏润腔技巧训练;同时戏曲行当的念白训练,也会造成学生正确区分普通话语言与舞台念白难度的增大。这些都与普通话的正音有一定抵触。第三,艺术高职院校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上,只在部分专业(如播主、影视表演等)第一、二学年开设普通话课程,且课时较少。而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毕业前夕突击学习几个月,以应付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学生发音、朗读、说话等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课外训练也缺乏监督和指导。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不重视。

二、正常教学难以兼顾两端

随着近年来艺术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大多来自不同方言区。由于各地方言情况差异较大,学生普通话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语音面貌差别很大。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生多来自湖南各地区,湘方言区属南方方言区,湘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尤其是语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湖南地域方言繁多且城乡差异明显,来自长株潭地区及各地州市的学生普遍口语基础较好,但也无法避免艺术类的学生识字率较低,屡屡出现错字、别字的尴尬;而来自农村的学生,鉴于经济、师资方面的原因,不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组织都是使用方言,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及其困难。这些学生共处一个课堂,往往令教师在教授普通话时难以兼顾两端;加上课堂教学课时少,训练时间短,课堂教学难以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直接造成普通话训练流于形式。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明确

必须承认,在艺术高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普通话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普通话课程设置上,我国艺术高校缺乏统一性,且普通话课程目标与艺术人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基本脱节,不具备艺术高等教育特点。由于狭隘看重普通话测试,很多时候高校把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培训混为一谈,将普通话课开成普通话应试辅导课。大部分艺术院校普通话课程没有相对统一的大纲(课程标准), 只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开课和教材使用情况,由一个或几个普通话“权威教师”凭经验来拟定。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测试与训练》,虽具备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但缺乏艺术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

基于艺术高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普通话教学应该紧密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从艺术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尝试特色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新的突破。

一、正确定位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包括情感态度、思想修养、心理品质、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而语言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条理想途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在求职、工作、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艺术高等院校的普通话训练中我们应牢牢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朗读训练中,有意选取文质兼美的散文、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或是时下的一些美文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在普通话语音训练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并最终定位在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展示自身的综合素质。艺术高校是培养艺术传播者的摇篮,普通话是艺术传播的工具语言。在普通话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热爱艺术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健康审美理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在校方还是在学生心中,本课程的地位将大大不同。

二、加强艺术高校普通话特色教材的建设,合理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直接依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针对性的教材必不可少。因此在正确定位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加强艺术高校普通话特色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目前针对艺术高校学生的普通话特色教材还很少,加之各院校所处省份的地理位置、地方方言区的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可以考虑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因地制宜,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教材编写要以训练为核心,避免“应试过级教育”。既要体现教材的的理论指导性与专业针对性,又要充分考虑艺术生爱想象、重感性、思维跳跃性大的特点,训练的材料宜丰富多样、贴合地区文化、寓教于乐,避免训练单一产生腻烦心理。笔者建议在传统普通话教材基础上,突出纠正误读字读音的教学内容,强调听辨训练与语流教学。针对艺术高校一般开设声乐、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播主导游等专业的情况,普通话教学适当增加科学发声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会使教学与专业学习联系更紧密。当然,也可以结合艺术高校舞台艺术表演资源丰富的现状,将大量舞台音像资料作为训练所选取的材料——这既是指导学生训练时的资料,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艺术高校教学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改善教学手段,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普通话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语言艺术的兴趣。传统的“学生认读——教师纠错——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形式虽好,但毕竟难以调动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训练中,可以采取朗读绕口令、听名家朗读、看辩论赛以及编排情景剧、设计舞台小品、进行限时辩论赛,或就某个热点问题发表看法等教学活动,尽可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活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使用网络交互多媒体教学。这不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即时指导,还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很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的接受特点,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教学含有更丰富的信息量,为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了指引。

总之,艺术高校的普通话口语教学不能功利地专为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应主动积极地与艺术专业教学相结合,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目标,合理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人文审美的需要,提高学生在艺术表现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并且能应用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由于笔者自身能力不足,上述阐述还很肤浅,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加深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俐.普通话教学新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徐世荣编.普通话语音知识[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

[3]王良杰.普通话语音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篇5

基于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求学员认真学说、说好普通话,杜绝学员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说方言,因为只有专注地用普通话表达和交流,普通话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语言是用来思维的工具,是用来交流的媒介。虽然“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但同时“它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因而具有个体的特点”[1],正是由于语言具有个体性,学员在日常交流中往往会不自觉地选择运用最自如的方言使用。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日常生活中习惯用方言表达、交流的学员来说,学习普通话首先要产生说好普通话的动机,要形成认可普通话,信任普通话的表达效果会更好的态度倾向。笔者多年前在幼师讲授普通话辅导课时,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教师语言是当地方言,多数人普通话基础薄弱,对在交流中使用普通话表达既有陌生感,也有新鲜好奇感,学生普遍认可普通话水准具有促进人际沟通的积极作用,认同普通话会给人带来高雅的感觉;虽然他们深知提高普通话水平也要克服一定困难,付出较大努力,但由于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机水平高,有主动说好普通话的内在需求,因而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一般是在短时间内水平提高很快,从现象上看,培训效率也比较高。而近两年参与普通话考试的考生,绝大多数是“90后”。首先,因为推普工作的大力推进,使得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接触的教师普通话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从而也更多地感受着普通话的表达;其次,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导致电视、网络等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些考生从小就有很多机会接触用普通话传递的信息,这种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90后”自身的普通话基础总体比较好,有少数人甚至能在一些情况下辨别他人普通话的基本水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会下意识觉得学习普通话是一个简单的事。加之运用方言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在流行的“时尚”观念中是一个有趣的事,诸如“有木有”、“小胖纸”等等说法被很多人接受,所以,有些考生在形式上准备着普通话等级考试,内心却没有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真正需求,行动上处于被动的状态,结果是参加培训课程的效率似乎就不那么高,也就是显现出培训无效的现象。我校一位普通话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由于就业的需要,准备参加考试获得更高档次的普通话水平证书。在上了几次培训课之后,经培训教师抽查,发现其语音语调水平没有任何进步,当教师指出这位学生的具体问题,在还没有纠正的情况下,学生就能够立刻准确发音,并且还回应了教师的疑惑“:老师,其实这些正确发音我都知道,就是改不了”。其实这位学生真正的问题在于,她认为可以辨别他人普通话的正确与否、水平高低即可,用不着刻意纠正自己的发音,事实上,知道标准普通话是怎样的和把普通话说的标准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位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她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现实需要是,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示范给幼儿标准程度较高(二级甲等以上)的普通话,而不是辨别幼儿的普通话是否标准,因为对于幼儿来说,“2岁以后,特别是3岁到入学前,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4岁是语言的敏感时期,在此期间,幼儿会迅速增加词语的数量,幼儿之间的交谈也会大量增加。显然,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标准程度会对幼儿的口语水平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于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要求较高的普通话等级,是基于作为听课者受众的需要,教师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易使听课的人降低辨别词义的难度,更好理解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而不必因为对词语本身的语音、语调不解增加听课者学习的障碍,从而有益于教育教学效率达到最佳水平。

2学习者的情绪情感对普通话培训效率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考生在培训课堂间歇休息时,大声用方言聊天;有的考生参加完普通话考试,从此就不再说普通话,即使是在课堂上这种要求用普通话的场景中,他们会用一个词“解放了”来形容参加普通话考试的“艰难”程度。笔者曾经遇到过能说几种方言,并且能在各种方言之间自如切换的考生,但就是不愿意认真说普通话,纠其原因,是他们不喜欢普通话的“正统感”,觉得说起来在心理上有束缚的感觉,说方言才觉得自在。其实,仅就方言本身来说,我们也无法否认其文化生命的鲜活性,粤语歌曲曾经的风靡,东北话小品的风行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普通话测试中,强调使用规范标准的语音、语调,无形中会使平时不说普通话的考生在心理上感受到思维出现不顺利的困难状态,在“说话”一项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流畅,所以,对于习惯于方言表达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激发他们用普通话表达和交流的意愿。“任何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动作和知识层面,情绪情感对于学习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习者对技能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积极接纳的态度就难以产生主动的学习,另外,旧的技能的惯性作用往往会阻碍新技能的接受,就算“被迫”学会了新技能,如果在情感和态度上没有接受,也会疏于使用而荒废[3]313。”针对学员这种在情绪情感上的偏差状态,培训老师不可过分强调普通话的优越感,不能完全禁止考生说方言,不使考生产生被迫、甚至压迫的感觉,给考生一个自由轻松的心理氛围,产生乐于接受普通话的心境,从而自然心无阻隔地学习普通话。在具体训练中,教师不可表现出轻视方言的态度,要秉持中性的立场,客观说明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明确示范普通话正确发音的方法,激起考生喜欢普通话的情绪情感,从而出于自发的主动学习,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应有的进步。

3技能培养模式对于普通话培训效率的影响

篇6

蓦然回首,我已经在大学度过两年光阴,马上就要大三了。在学生会也工作了一年半了,大一下学期有缘进入学生会,大二学生会竞选时失败后,又在主席团的学长学姐的帮助下留下来,能够很荣幸的继续为大家服务。真的很感谢学长们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学生会这个大平台上学到更多东西。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部有一些比较大型的活动:查课,主办了“cctv杯”预选的英语演讲比赛,与生活部合作主办了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参加了学校里的09-10学年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负责春运会时的签到工作以及主办了“向英模学习”演讲比赛。当然还有平时的一些比较琐碎的工作: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考试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报名通知、信息核对、费用的收取和准考证的发放,“英才杯”、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等大赛的报名通知,“读书月”的论文征集等。

当我们主办一些活动时,事先都要先写出一份很详细的计划,然后从细节开始每一步都要努力做到最好。这里各成员的团结合作很重要,同时也离不开其他部室的配合。剩下的大多是很琐碎的事情,通常是时间比较紧的,但是要求我们细心完成不能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同学们没事的时候我们会很清闲,而当同学们开始为考试什么的努力奋斗时我们的任务也就来了,我们会在晚上开会进行分配,然后开始忙碌与各宿舍间。虽然偶尔遇到有人不配合的或者态度不友好的会暗自抱怨一下,但我很喜欢那种忙碌起来的感觉,自己可以为大家服务,很幸福,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其实我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与其他部室的成员没有怎么打过交道,好多人都只是眼熟去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当团学联谊时,看到那些在舞台上积极兴奋地同学们,我感觉我们大家真的就是一家人了,在一起那么快乐,再看看那些活波可爱的学弟学妹们,感觉自己老了。真的很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学期开学,又有新的力量注入我们学校。迎新工作后,学生会应该会进行换届选举。如果我有幸能够继续为大家服务,我有如下计划:九月份会比较忙,首先是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普通话考试要负责准考证的发放,然后抽时间为10级的学习委员开次见面会,顺便了解一下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待到正式上课一两个星期后,我们照例会组织为各专业分四个会场召开“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以便大一新生能够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等到10月底大一新生差不多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环境后,我们可以讨论后选一个比较合适的话题举办一场辩论赛,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提高我院学生的学习氛围。11月份的“校风校纪建设月”要安排查课,学期期中逃课现象会比较严重,查课对逃课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其他就是我们的平时工作了,有竞赛的报名通知,信息核对,费用收取和准考证的发放等。这学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带领干事了解工作,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培养他们的办事工作能力等。学习部各个成员一定会在部长的带领下完成本部的各项工作,并且积极配合其他各部的工作,切切实实为我院的学生服务,是学习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篇7

我是xx大学法语专业,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底,能熟悉使用办公软件,毕业前曾在雪铁龙销售做翻译工作,期间有一个月在国外度过的。

我除了在专业方面增强外,办事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本人待人真诚,做事有上进心,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处事自信、认真、有主见,不怕辛苦。 我憧憬做一个事业成功的人、能带快乐给身边人的人。

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在专业学习和体育运动方面都获得优秀成绩。 英语 、法语、电脑、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本着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性格开朗,对待事情有较强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在工作上多次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认可。

篇8

若你是一名中文系学生,入校时,你会发现学校对英语能力要求很高。不仅录取时,有英语必须在110分以上的硬性规定,入校后也要必修英文课,并要在毕业前参加雅思考试。若你是英文系的学生,同样会发现学校竟然对自己的中文能力也定下高要求,不仅要必修中文课,要写中文论文,在毕业前还需要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中文基准试等各种与中文有关的考试。你或许会疑惑,术业有专攻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掌握另外一门语言呢?但当你渐渐融入香港这个社会,就会发现精通“两文三语”是一名港式教师的最基本素质。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有许多国际学校,中文老师的学生也许都是外国小朋友;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就算是英文老师也必须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此,精通粤语、英语和普通话,是每一位“港式”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教院“港式”的特点不仅如此,在教院,我们会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活动,其中最有意义的就属义务支教,而且是面向全世界的支教。记得从菲律宾支教回来的同学在分享会上说:去之前打了很多预防针,去之后晚上十几个人睡在有沙子的地上,十几天没有洗澡,但看到学生们清澈的眼光和那里美丽的风景,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支教很辛苦,但再回到香港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成熟很多。除去支教,教院还有辩论赛等活动,而各类社会义工服务队、宿生会、学生会等组织你可以自由选择。学校还会在寒暑假提供很多实习与学习的机会:暑假三个月在美国一边工作一边旅行,或是去澳大利亚的电讯公司实习,也可以去世界各地研究课题……这些看似与做教师无关的事情,其实都是为了培养正宗的“港式”教师。香港的快节奏、高效率和国际化,决定了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教师,都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宽阔的视野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学校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出满足香港社会需要的港式教师。

香港是充满魅力的城市,人们爱它的繁华、国际化、开放和文明。那么作为唯一一所师范类的大学,教院会首先培养出国际化、开放、高效的“港式”教师来,来维持这座城市的魅力、建设和发展这座城市。

细节教院

永久的天幕

教院依山而建,以绿色为主,很是宁静。学校最大的特色,就属图书馆前的“永久天幕”。“天幕”如同一把有力的纯白色大伞笼罩着图书馆外的中央广场,圆拱形的别致造型不仅能遮风避雨,也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与图书馆后的山景融为一体,经常会有学生团体在天幕下演出,偶尔还会有大明星来宣传唱片呢!

国际学生日

教院作为香港唯一一所师范大学,全世界各地的师范生几乎都来教院交换交流。最有意思的属“国际学生日”,大家汇聚在“永久天幕”下,品尝着由交换生准备的世界各地美食,与他们轻松地交流――你不仅可以“足不出校”认识到不同地方的朋友,还能了解到他们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情况,以此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老师。

篇9

联系方式:

姓名: 丁XX 电话: 0531-(宿舍)0531-(家)

E-mail:

手机: (0)1310

个人主页 出生年月 1982年02月24日

家庭住址: 浙江省余姚市西北街道 邮编: 315400

学校地址: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XX班 邮编: 312000

教育背景:

1996年9月——1998年7月 就读于浙江省余姚市丰北中学

1998年9月——2001年7月 就读于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

2001年9月——2005年7月

就读于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

专业技能:

英语水平:能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并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对于一般的商业信函以及商业资料能够运用一定的技能将其及时的翻译出来。

计算机水平: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精通办公自动化,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Excel、Powerpoint、Word等应用软件。

专业技能水平:已取得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书,能熟练使用本专业要求的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管理信息系统。

获证情况:

计算机VFP二级 珠算证 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 英语四级证书 普通话乙级证书

获奖证书:

文艺优秀奖 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奖

社会实践:

2002年就绍兴保暖内衣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做调查分析

2002-2003年间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曾做过家教、促销

2002年利用寒假曾参加宁波联华超市的实践活动

2004年5月-6月在宁波先富电器有限公司进行会计实习

2001-2004年在校内多次进行会计模拟实习

篇10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深受听众喜爱的主持人竟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的哥”。从一位天天为生计奔波的“的哥”到国家级电台的主持人,他究竟走过怎样的人生历程?又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心中有梦,优秀“的哥”想当主持人

1982年,周建平中学毕业后去学开车,半年后成为北京小小汽车出租公司(现为北京友联汽车服务公司)的一名的士司机。

平时,周建平不仅愿意收听广播,而且特别喜欢看一些文史、地理类书籍,这样,知识丰富起来的他和客人聊天时话题自然多了,这让他觉得工作比以前更有乐趣了。

那天,周建平遇见了一位昆明来的客人,他便主动和客人聊起了昆明的滇池、大观楼等旅游景点。客人很高兴,便随口说道:“大观楼还有个著名的天下第一长联呢。”周建平闻听,马上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惊得客人连连赞叹道:“了不起,了不起!”然而,周建平还没来得及高兴,客人却紧接着又说:“你们北京人讲普通话怎么不太标准啊?”

听着客人的话,周建平感到羞愧不已。北京,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地方,而出租车行业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司机应该以一种更高的层次来服务大众,不能因为细节影响北京的形象。而且这样讲话,怎么能实现自己的主持人梦啊!从这以后,周建平在丰富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自己语言表述的能力。比如北京人说话经常“儿”字不离口,他就尽量字正腔圆,并且更加注意与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发音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1999年5月的一天,周建平听乘客说,北京一个广告公司在招聘兼职配音员。来不及犹豫,周建平便立刻开车赶到位于中央电视台附近的这家广告公司。然而,工作人员一听他是个出租车司机,马上语气中略带讥讽地劝他离开,但周建平依然诚恳地说:“我一直喜欢这项工作,朗诵比赛还是学校冠军呢,让我试试吧!”可对方根本不听他解释,拒绝道:“我们要求应聘者必须有专业资质。”无奈,周建平只好失望地转身而去。出门时,他听见接待小姐小声嘀咕说:“一个出租车司机也想配音,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听着身后的窃笑,周建平感到痛心极了,他万分沮丧地铩羽而归。

从这以后,周建平经常来到位于北京城东边的北京广播学院,这里是培养过很多著名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地方。周建平把自己的出租车停在马路对面,默默地望着学校大门,看着那些大学生们有说有笑地进进出出,像看着自己难以释怀的梦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天道酬勤,一路汗水一路歌

周建平是个有毅力的人,尽管想当主持的梦一再受挫,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学语言,他心中有个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再努力,就是向梦想靠近再靠近了。”

那是1999年下半年,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周建平代表小小汽车出租公司参加了比赛。结果,他以“倡导提升的哥形象和素质”为主题的演讲,凭借真实感人的故事与声情并茂的现场表现,夺得了比赛的冠军。那一刻,周建平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1年春天,为配合北京申办奥运,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举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申奥誓师大会,周建平顺理成章地作为司机代表,在会上做了誓师发言。没想到他的发言还没结束,在现场采访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的记者刑立军和主持人李洋就找到了主办方的领导,半开玩笑地说:“刚才发言的‘司机’发音很专业,该不是你们请来的主持人吧?”

公司领导笑着解释说:“他是我们公司一线的司机啊!”刑立军和李洋听后十分惊讶,立即找到周建平进行采访,对周建平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表示了赞赏。

恰巧,李洋主持《的士空间》节目需要邀请一位特约嘉宾,他第一个反应就想到周建平。没想到多年的梦想这么快就真切地来临了,周建平激动万分,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知识积累,用最标准的“普通话”,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结果首次“触电”,就得到了台里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

2001年底,北京申奥成功,北京交通频道也发起“提高北京出租车司机素质”的倡议。很快,司机纷纷给电台写信,打电话畅谈感受表达决心,推荐同行的感人事迹。节目组认为,如果能请一位出租司机作为特约主持人讲这些故事,可能使听众更感亲切和真实,大家又想到了周建平。

那天,正在路上开车的周建平接到李洋从电台打来的邀请电话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做一名主持人是自己多年的愿望,机会突然来临,他除了兴奋还十分紧张:“我,我能行吗?”李洋在电话中激励他:“机遇总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能行!”

就这样,周建平在击败众多竞争对手后,于2002年元旦正式成为《的士空间》栏目的特约主持人,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虽然只是一个特约主持人,但周建平十分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尽管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播出时间,但周建平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确定选题、准备资料,甚至外出进行现场采访。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一想到每天有那么多听众在收听自己的节目,他都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随着对电台工作的慢慢熟悉,周建平渐渐感到来自业务水平本身的压力。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的经验完全能够解决节目中同行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但在播音主持专业方面,他却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主持人有着很大的差距。

有一天,周建平凌晨收车回到家后,上初中的女儿一见到他就着急地说:“爸爸,您今天在节目里读错了一个字。客人第一次看见天安门,十分兴奋的‘兴’应该读一声,而您读成了四声。”周建平找来字典,果然是一声,忙向女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女儿的提醒让周建平意识到,虽然自己只是一个特约主持人,但毕竟代表首都北京的形象,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听众在听自己讲话,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给听众带来不好的影响,他觉得自己必须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此,周建平便虚心向电台的老师们请教,并悄悄地把自己每天的节目都录下来回放,结合播音主持理论仔细揣摩自己的语气、发声,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这样一来,周建平的出租车里又多了一个小录音机。有一次,他正在播放自己的节目录音时,上来两位客人。客人发现他在反反复复听一段内容,觉得很奇怪,问他怎么回事,周建平正听得认真,便简单回答说:“这是我自己的录音。”两位客人互相看了一眼,竟提出要提前下车。并相互议论说:“这人不是有毛病吧?”

然而,付出总有回报。随着主持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开始喜欢上周建平主持的节目。每天中午12点节目一结束,大家便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留言等,纷纷表达对他的支持、喜欢,甚至钦佩。在他们的心目中,周建平不仅是司机们的“代言人”,更是20余万名出租车司机的骄傲,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和周建平见过面,但周建平用汗水、勤奋谱写的追梦故事,却在他们中间广为流传。

自豪:半路出家的“的哥”登上主持人殿堂

渐渐地,周建平主持的节目也引起了台里其他人的关注。一位老播音员在听了他的节目后,高兴地对他说:“你的声音和语言基础都很好,将来可以去考一个普通话证书。”这位老师所说的证书是指广播电视主持、配音等专业人员上岗必备的一个资格证书,即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这个证书分为三个等级,代表最高水平的是一级甲等。一般说来,要想获得省级广播电视主持人的上岗资格,必须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周建平觉得,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学习过程,也能使自己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他决定向着更高的梦想起飞。于是,在电台老师的指导下,他买来专业书籍和磁带,开始重新学习汉字,练习发声发音。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重新“识文断字”,周建平发现很多以前自己认为读音正确的字,不是四声没分清,就是读成了别字,有的甚至模棱两可。想到自己以前在节目中犯过这么多错误,周建平有些不安起来。为此,周建平把一些把握不准的字、词抄录到小本子上,有空就拿出来读几遍,以强化记忆。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教材里的字音周建平都能认准了,可练习发声比认字枯燥多了。

从2003年7月开始,周建平每天都推迟一个半小时出车,按照教材讲述的方法练习发声。那天,妻子和女儿吃完早饭出门去了,周建平便在家里对着镜子开始练习起来。可没过一会,隔壁老太太就敲门来了:“一大清早在喊什么?我四岁的小孙子被你吵得哇哇直哭呢。”见状,周建平只好赶忙给老太太赔不是。

然而,练习并不能停下来,周建平再练习时便把自己家的门窗都紧紧关起来,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朗读。就这样,周建平每天早晨都会将门窗关紧,练习一个半小时。由于时值盛夏,每次练完,周建平都又累又乏,但他简单洗漱之后,又继续出车赚钱。

经过将近三个多月的练习,周建平的普通话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初,他第一次参加了普通话水平考试,结果考了96.4分,虽然这个成绩只能拿到一级乙等证书,可对很多专业人员来说这已经很难得了,但好强的周建平却仍心存遗憾,因为他的目标是要拿到代表最高等级的一级甲等证书。

回到电台,周建平便请资深的播音员帮忙分析自己的不足,电台著名播音员葛兰老师被他的精神所打动,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亲自给他做指导。就这样,周建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