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过年的风俗范文
时间:2023-03-13 19:0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乡过年的风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家乡的习俗为主题的作文范文有哪些?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最新六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我们顺德也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想知道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春节是广东最重大的传统节日。顺德的春节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就会去商场买过年的必需品,最少不了的就是红瓜子、开心果、龙江煎堆等.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习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2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十堰也有许多传统风俗,我最感兴趣的是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全家围在一起吃过团年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我们先在房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再换上新衣服到院子里发花炮,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五彩缤纷的花炮把天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我想:“年”早就被吓得永远也不敢出来了。然后,我们全家围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晚我可以放开肚子吃零食妈妈也不会说我,也不会催我去睡觉。快到十二点,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点燃一长串红红的鞭炮。最后,回到屋里,妈妈已经煮好了胖乎乎的饺子,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饺子……都是那么有趣,我爱家乡有趣的风俗习惯。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3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4过年吃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习俗,但是今年我们家过年也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和元宝一样,所以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我们不仅要吃饺子,还要自己包饺子。奶奶把揉好的面团掰成一个个小的面团,在一个个搓圆,搓成圆后,妈妈开始擀皮,先把圆的面团擀成饼状,再调整方向继续擀,擀到又薄又圆为止。兜兜拿过擀好的一张皮,放上馅料,再蘸上水,然后对折,一个饺子就包好,大家都夸兜兜厉害。看我来了,他就去吃饺子了。我拿过妈妈擀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馅料,还听着奶奶说:“本来她已经把皮擀好了,想像他们卖的那样叠起来,结果叠好之后想拿下来却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个团,重新开始,哎,真是聪明反被啊!我包了几个包不下去了,因为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过似的。我想自己擀皮,前面我自己擀了几张还算不错,后来擀的和妈妈擀的一样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看原来是垫在底下的保鲜膜已经破掉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换了一张保鲜膜在擀,发现顺手多了,擀的皮也很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饺子包完了。
饺子下锅了,在锅中的饺子非常调皮,有的在转圈圈,有的一个后空翻,还有的和伙伴在玩碰碰车,看到一个就撞过去,我看着它们玩感觉很有趣就拿来一个汤匙,在水里搅拌起来,它们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饺子熟了,奶奶就把饺子盛了起来,一大碗饺子出锅了!过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两口一个,十分满足。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5“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年初一,过大年”。这妈妈家乡过年时老人都会这样告诉小孩的过年风俗。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个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规距,在腊月初八时,春节就差不多开始啦!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腊八饭,俗话说得好:“吃完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在吃完了那极具特色的腊八饭后,大人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必须预备过年所有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时最自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灶饼,灶饼分为两种:甜的和咸的。甜的馅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咸的则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说到这个,整个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来了。想想那个味,好像就在鼻间萦绕。每到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发面,等到面整理个发好已是下午。她又把准备好的馅包进面里,做成饼状,一个一个的先放在锅里把两面炕成金黄色,然后再放进蒸锅蒸二十分钟,这样灶饼才算做好。按照风俗,第一个灶饼,我们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丢到灶里,敬灶王爷。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在农历二十四日,家家户户都要清除室内积尘,俗称“打堂廊灰”,二十五日与二十六日都是在为过年的年菜做准备。
“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农历二十七日时,每家每户都要炒花生、玉米一类的东西,到那时,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几个来吃。农历二十八与二十九日,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包子,留到过年吃。
“年三十,包饺子。”包饺子要包“元宝”,这样表示来年财源广进。以前,在年三十还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一个是烧炭火,三十晚上,火盆里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烧着。另一个是打好水,水缸里的水必须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满缸才行。
这些都是老一辈的风俗,理应流传下来,但却因一些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一些传统逐渐成为了历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应该把这些传统传承下去,让过年更有年味,让传统节日保留传统的味道。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6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篇2
员工在厂值守过年感受
二十八贴花花(贴对子)、二十九去灌酒、三十捏鼻(包饺子)这是我们河南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也正是这种风俗习惯把过年时的味道提升到了极致。今年春节又一次没有回家、今年春节又一次大年三十晚上在工厂值班。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感觉有点“酸味”、这感觉也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但喝下之后——“止渴”,有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虽然在除夕晚上值班但心中却充满了自豪与充实。
家里有60岁的父母亲,他们为了我们兄妹几个早已头发花白。我们兄妹几个全部在外打工,今年过春节却全部没有回家。也许是为了赚钱的艰辛(过年回家一趟要几千元钱)、也许是工厂的需要都没回去,但我们兄妹几个却有个约定“在过年这几天,每天必须往家里打一次电话,从电话中来感知两个地方不同的过年氛围。虽然每次打电话父母都会用同样的一种语气“现在过年没有什么好过的、家里什么都有、你们不用担心我们的身体、不回来没事也就这几天时间等”但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总透露出一种悲凉与孤独。总是在打一小时电话后心里酸溜溜的。于是暗下决心“爸妈、儿子明年春节一定回家”。
今年的除夕夜在工厂过的非常充实。在18点至20点我和本班组的一位值班员工谈了许多两个地方不同的过年风俗,使我大开眼界了解了很多关于重庆地区过年时的民族风情与奇闻轶事。在20点到22点钟分别处理了动力站和聚会车间的两起设备事故,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在23点钟到24点钟给家乡的父母电话拜年,和父母谈了许多家庭和工作上的事情,使我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增进一步。能这样来度过除夕之夜,使我感到非常有意义。
新的一年开始了,厂领导给我们基层员工指明了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我一定会紧密配合上级领导指示把我们班组建设成为更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如果厂里有需要明年春节还不回家。
篇3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有哪些你知道吗?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就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共同阅读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请您阅读!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1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粥的。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2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每年到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腊月里的每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老人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它最害怕声音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3再有几天,就该过腊八节了。说起腊八节和喝“腊八粥”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和喝“腊八粥”的缘由,恐怕不少人还真说不上个子午卯酉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着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老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余的,是个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4今天是腊八,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时间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搜狐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母亲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母亲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自己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新年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母亲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近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5腊八节的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呢?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6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母亲叫你吃腊八”说的是腊八这天,嫁出去的姑娘无论是十里八里、无论是忙还是闲,都要赶回娘家吃上一顿母亲做的腊八面。这天,在乡间的道路上,你会不时地看见穿着一新的姑娘、媳妇们高高兴兴地回娘家。腊月天寒地冻,为了迎接女儿回来,往往是做一大锅腊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这天全家人端着一大碗腊八面边吃边唠着闲话,围坐在热炕头或是灶火前,温暖而惬意。
吃完面后,母亲还叮咛儿女们给猪儿、猫儿、狗儿留下一碗,给树上、粮仓等地方挂上面,据说,这样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树木快长,人的身体也会更健康,这也寄托了家乡人追求平安、向往幸福的情愫。
篇4
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一)年糕
尤 今
新年食品当中,我独爱年糕。
它们圆滚滚、亮晃晃的,一看到它们,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
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家。每年岁暮,喧喧腾
腾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她一面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虔诚地喃喃自语:
“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愿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椰糖,搅匀;然后,在圆形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粉,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两句话:
“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心不诚,便做
不成。”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至极的脸。而这些年来,“你心不诚,便做不成”这句话,也成了我重要的处世哲学。
1.这篇文章写的是(
)
A.服饰
B.饮食
C.民居
2.年糕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祖母做年糕的过程,请按顺序排列。
A.蒸年糕
B.磨糯米粉
C.买糯米
D.加入水、椰糖
E.放入蒸笼
F.铺蕉叶,倒糯米粉
(
)—(
)—(
)—
(
)—(
)—(
)
4.年糕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_,不黏牙,不滞齿,幽香绕舌,有股适口的______味。
5.祖母年糕做得好的原因是(
)
A.磨粉的时候,心诚。
B.祖母不买现成的糯米粉。
6.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介绍饮食的时候,要抓住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来写。
7.试着介绍一款自己家乡的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过节
沈从文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狮子龙灯焰火在那里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
由初一至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运气不坏。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
“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的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最后集中到各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
A.服饰
B.节日习俗
C.工艺品
2.短文记叙了__湘西__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包括__“送灯”______和______“送灯”__,作者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作者写了表演队伍表演的情形,请用横线画出表示表演的人很勇敢的句子。
4.作者不光写了表演的情形,还写了“我”和其他的小孩追随队伍的情形,请用波浪线画出一处。
二、习作内容:家乡的风俗
1.下面的内容属于民风民俗吗?是的打“√”,不是的打“×”。
(1)孩子出生九天时做“九朝”,满月时要办“满月酒”,满一周岁时要举行“抓周”仪式。(
)
(2)山西的刀削面、武汉的老通城豆皮、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都很
好吃。(
)
(3)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
)
(4)过年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2.下面是青青写《那达慕节》所用的材料,你觉得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详写 B.略写)
(1)“那达慕”的意思。(
)
(2)举行“那达慕”的日期。(
)
(3)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
)
(4)活动快结束时,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
)
3.展开联想补充句子,让句子更生动。
(1)那龙舟,像____________________,载着一大群健儿在浪花
里蹿。
(2)赛场上的马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
4.读一读下面的习作片段,猜猜哪是开头,哪是结尾。
(1)“过年了!过年了!……”伴随着这欢天喜地的声音,春节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来临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
(2)“10,9,8……1”听着春节晚会上观众和演员倒计时的喊声,看着无数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激动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新年到来了。(
)
5.试着写一个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听读短文,完成练习
1.选文中没有提到下面哪种吆喝?
(
)
A.介绍制作过程的吆喝。
B.借甲物来形容乙物的吆喝。
C.靠戏剧性来吸引人的吆喝。
D.合辙押韵的吆喝。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家乡的风俗
一、(一)1.B
2.圆滚滚 亮晃晃 喜庆、圆满
3.C B D F E A 4.软滑如水 甜
5.A 6.样子 制作过程 口感
7.示例:西安羊肉泡馍无论是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作料大火煮烂。吃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馍掰得越小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馍掰好后,店家会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花、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这样一碗羊肉泡馍就做好了。它的味道真是鲜、香、辣,让人赞不绝口。
(二)1.B
2.湘西 “送灯” “烧灯” “烧灯”
3.这些人却不管……迎面奋勇而前。
4.示例: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二、1.(1)√ (2)× (3)√ (4)×
2.(1)B (2)B (3)A (4)B
3.示例:(1)一条大白鱼 (2)离弦的箭一样
4.(1)开头 (2)结尾
5.示例: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五年级:1322729779
篇6
我的老家在鲁西南农村,那里毗邻孔孟之乡,曾为伯乐故里,是闻名遐迩的戏剧之乡和享誉世界的大蒜之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及特殊的地缘经济,赋予了那里多姿多彩的年节风俗。
每到年关将近,外出务工、经商及上学的人们纷纷回家,又恰逢农闲时节,于是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寨里村外,人群总比平常多了许多。他们或三三两两聚集一起,评论着昨天邻村大戏台四平调剧团演出的精彩,诉说着各自听到或见到的奇闻趣事,谈论着本乡和外地这年来发生的变化;他们或几人结伴去镇上赶大集、办年货;或开着新买的轿车带上家人去寻亲访友。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撺掇在一起,议论着谁家的准媳妇年下要来看公婆,谁家的新婚女婿初二要回门探亲,谁家做生意发财又请了两夹弦戏班……嬉笑怒骂声响成一片。放了假的孩子们更是撒了欢的满街乱跑,捉迷藏、玩打仗、扯气球、放鞭炮,给新春的到来增添了不少热闹。
我们老家过年的序幕应该是从腊八开始,忙碌一年的人们开始为过年布置粉饰自己的家,添置新的家具家电,刷新房屋和院落,当然也忘不了腊八粥和腌糖蒜。我们那里是大蒜之乡,自古就有种植和腌制大蒜的习俗。在过去,村民们收获大蒜之后,总是把蒜连棵带头编成蒜辫,准备出售的,24头编为一辫,自用的则随意,然后挂在屋檐下、敞篷里凉干,待至年关除卖了的商品蒜外,部分就用来腌制了我们那里特具风味的腊八蒜。及至年近,各家各户杀猪宰羊、炸制年品、蒸煮鸡鱼,又忙着置添新衣、张灯结彩、更换春联,一派忙碌热闹的过年气息。除夕之夜,几家平时关系较好的近邻和至亲,聚在一家,各自带着自家拿手的酒菜,相欢在一起,共叙家国情愁,共度春晚良宵。
过年的重头戏是从初一到十五,无论新春伊始的鞭炮齐鸣,或是十五元宵的花灯烟火,还有中间几天的大戏连台,无不渲染着老家那年味十足的精彩。初一的凌晨,当跨年的钟声敲过,引领全村鞭炮长鸣的是几家刚有过喜事的家庭,他们比着看谁家的鞭炮更长,响声更亮,以显示出他们家的殷实和豁达。鞭炮声从零时都天亮,此起彼伏,响声不断。一早,吃完饺子的人们纷纷从家里走出,又加入到了相互拜年的长长队伍中,从老者到长辈,再到病弱者家庭,逐一拜访、嘘寒问暖,浓浓体现着那份亲情、那份乡情。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探亲访友,街上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断。特别是初二,村里有几家新女婿上门,帮客的、陪酒的、做席的、打杂的,已至于半个村子都忙的不亦乐乎。正月十五的前后几天是观赏大戏的日子,临近的几个集镇都会有多台大戏开场,演出的剧目多是大众熟悉喜爱的豫剧、四平调、枣邦、两夹弦等地方戏曲,这可让喜爱和痴迷的乡亲们乐此不彼,过足了戏瘾。而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欢庆的。白天,各村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都集镇县城,观看舞彩龙、摆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群众娱乐活动;到了夜晚,各地烟花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绚烂了整个不夜的天空,给家乡过年的大幕,画上了完美、浓彩的一笔。
我思念家乡的年,更忘不了少儿时代过年时的童趣年华。我成长于六、七十年代,虽然那时候农村生活还比较贫穷,但一颗童心对过年的向往却让我们欢欣雀跃、其乐无穷。放过寒假,村里的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满街乱跑,拉着小手,唱着儿歌,做着各种游戏,玩耍嬉闹,不愿回家。那时候最爱做的游戏是打蹦嘎和烙煎饼。白天,一群伙伴分成两班,画线为城,一班打蹦嘎连连不断,击至数百十米 ,另一班捡拾回投,投回城中方算胜利,否则就要重来。到了傍晚,孩子们则会手牵手组成长排,念着儿歌:扯黑碗/黑碗黑/打着锣鼓上正北……谁烙饼/小豆虫/一烙一咕踊……)。然后领队的就顺次穿过相邻的空挡,往复不止、乐趣无穷,嬉笑声哭闹声响成一片。除夕夜,大人们会给孩子早早准备好过年的新衣新帽,大年初一天尚未亮,我们早早的会被鞭炮惊醒,赶快穿上新衣,跑到院内,燃放几个备好的小鞭炮,然后再跑去街上,寻捡未炸响的跑皮,那可都是我们玩游戏的至爱。到了年后,有几天会跟着大人走亲戚串朋友,回到家除和小伙伴做游戏外,还会在一起玩猜刚从外面新学来的谜语。几十年过去,现在记得的还有许多,像经典的有: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花生)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到了地底下(萝卜)
而最精辟的还是:
上写着告状人二十四岁/
家住在风晴县畦家村人/
因家贫上大集将我身卖/
被窑主买进了他的家门/
左五人把窑门我难出进/
右五人抡木锤拷打我身/
把我打成了稀泥烂酱/
吃我的肉,喝我的血/
你看伤心不伤心?!
猜告状人是谁(打一食物)
篇7
每个人的家乡的风俗都不同,相信同学们的家乡也有很多有趣的风俗,那么关于家乡的习俗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最新家乡的习俗主题作文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1很庆幸,我们老家在村里,所以还保留了许多过节时的传统。
最让我像印象深刻的就是春节了,过春节时我们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响彻通宵,村里的景象简直不比大城市差几分!大家还放鞭炮,要是在城市里那连鞭炮都不让放,但是在小乡村里就没有那么多拘束了!大家都买一桶一桶的鞭炮。到了12点时,空中一片闪亮,鞭炮声响彻云霄,那形势就好像万千牡丹花骤然盛开一样!
过年前我们还要吃年夜饭,我爷爷的兄弟们,制定了一个规矩,一年一家吃年夜饭,五年正好轮一轮!今年轮到四爷爷家了,桌上可谓是满盘盛宴!虽然可能我们自己做的并不是那么好吃,但不过我们吃年夜饭,并不是为了好吃,而是为了我们的一份心意啊!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都在守岁,呃,虽然我们的守岁并不是那么的正经,不过大家都非常的快乐!我的小爸爸正在和我的小娘娘在打游戏,我也端着电脑跟他们争着说一起来玩吧!我的小堂妹在玩我的游戏机,而我的堂弟似乎也非常想加入到我们当中,于是从他爸爸妈妈手里要来了手机与我们一起游戏,我总感觉我的爸爸有那么一丝老不正经,他竟然与我们那边的年轻人打起了牌,可能是太无聊了吧!
到了半夜,就快要到12点了,大家都该回家睡觉了,但是我的爸爸还有非常多的事要忙活!他搬来了一箱一箱的鞭炮他看着我,说:“你要不要来放下鞭炮呢?”我说:“嗯,这么难的事情我能做吗?嗯,我还是在一边看着吧!”爸爸说:“好吧!”于是他拿起了他的打火机,把鞭炮的尾巴给拔了出来,那就好像在揪他的小辫子一样!然后爸爸用力的擦响了他的打火机,咔嚓一下,打火机头钻出了一束火苗!爸爸拿着“火苗”蹭到了鞭炮的尾巴上,然后慢悠悠地地走开。那鞭炮尾巴便开始燃烧了,一点点化成了灰烬,嘭,一枚鞭炮从地上,一飞到了天上,就好似火箭升空一样,就是这个火箭没飞出多久就引燃爆炸了。空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牡丹,我们又惊又喜抚着耳朵瞪大眼睛一起目睹每一颗束炮爆的升空,鞭炮炸完之后都会像天女散花一样,从天上掉下来一堆堆的碎星!不敢想象!就是这些碎星组成了那些鞭炮爆炸出的美丽的图案!
桶装鞭炮放完了,爸爸拿出了他的绝招,串装鞭炮,与之前不同的是,爸爸点燃了鞭炮尾巴后,立刻就跑开了;我们看着他跑开的样子,立刻也跑开了,那个火星烧到了鞭炮的尾巴,“噼里啪啦!”那个鞭炮剧烈的爆炸了起来!霎时间,空中布满了火药味,一个个碎星飞来飞去,好像是在下流星雨似的!经过一阵阵剧烈的爆响,鞭炮放完了,大家都回到床上去睡觉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钟,爸爸又要起来放鞭炮了,据他们说这是开门红!
经过这一长段的经历,我总算是了解了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以前因为太小,都是七八点钟就睡着了,今年我却见到了一个完整的除夕夜,看到了真正的年味,这一切真是美妙啊!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2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3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孩子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4“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2021家乡的习俗作文5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吗?)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其实,这是麻麻的童年回忆)
篇8
我喜欢在家准备年夜饭
作为一名演员,郭鹏经常在外拍戏,但是即便再忙碌他也会在过年那一天回家,与家人们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因为我每年都只能回家一次,所以年夜饭必须要跟家人一起吃。做演员这么久,我曾经遇到过跨年拍戏的情况,但是剧组都很好,在那天一定会给所有人放假一天,我会抓住这个时间马上订最早的一班飞机回家,吃完年夜饭之后再返回剧组继续开工,因为对我来说年夜饭的意义十分重要。”
在中国的传统意义上,年夜饭其实就是和家人的团聚,这是亲情的安慰。郭鹏说自己是个十分传统的人,所以过年最渴望的是跟家人在一起。这么多年一直在外面漂泊,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在他看来最理想的年夜饭其实还是能够跟父母在一起。
“跟现在相比的话,反而感觉小时候过年气氛更加浓郁一点。”郭鹏说道。“印象中小时候每一次过大年都是一大帮人一起放鞭炮,还会有新衣服穿。然后第二天会跟着爸爸妈妈挨家挨户拜年,邻居之间会相互串门。”
说道年夜饭,就不得不提餐桌上的菜品。因为南北的文化差异,每个城市的特点,在年夜饭的菜品选择上也有所不同。郭鹏说由于家在山东,所以每年都会做熏鱼和枣馒头,尤其是塔花馒头的意义最特别。“妈妈会做很多种图案,有寿桃、鱼、中国结等等。寿桃是期盼家中的老人能够长寿,鱼就表示年年有余,中国结则表示一家人无论走多远,都会平平安安,心永远在一起。除此之外,在我的印象中每年还会必上的菜有香菇油菜、鱼、馒头以及各种各样的海鲜。毕竟我家靠海,一年四季都有海鲜可以享用,这一点也总是让我身边朋友的羡慕嫉妒恨。其中香菇油菜中的油菜取谐音‘有财’,鱼跟馒头分别表示年年有余和平安。”
“那你们家里在准备或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会有什么特殊的风俗习惯吗?”我不禁问道。
“以前有,但是现在那些风俗习惯已经逐渐被淡化了。”郭鹏回忆道,“记得小时候过年,父母总是叫我们尽量少说话,我们那边有一种传说‘相传每逢过年的时候年兽会出来,如果多说话怕被年兽听到会被抓走。’当然,这些传说其实就是不能说不好的话,要说吉利话。”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饭店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但是郭鹏却习惯和家人一起在家里忙乎。“其实我们那边有种说法就是‘忙年’,意思就是要自己忙活。每年的这一天要在家里忙忙碌碌,寓意来年一直忙活不停歇,是一种好兆头。在我的印象中,饭馆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去的。如果出去吃的话,虽然比较快捷,但失去了忙年的意义,失去了年的味道。不过我也并不反对去饭店吃年夜饭,有一些人则是孝顺,他们认为父母忙活了一年了,除夕里不想让父母太累就带着出去吃,吃顿好的,以表孝道。”
生活就应该有起有伏
生活中的郭鹏是一个比较幽默和绅士的人,在朋友中也很受欢迎。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很容易去理解别人,经常开导他们。在朋友眼中郭鹏就好像一个心理辅导专家,而且朋友们也亲切地给郭鹏起了一个风趣的外号――“妇女之友”,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到底有多么受欢迎了。
郭鹏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时尚达人,他觉得自己很传统,不会走特别前卫的路线,因为那并不适合自己。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很酷。“对于时尚,在我看来你要永远比别人快一步,你的思维方式要比别人多走一步,那么你就是时尚。但是这对我来说太遥远了。”
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郭鹏说就是喜欢,没有别的。“因为我觉得这个职业跟其他职业不一样。生活中你只能是自己,但是在戏里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像是活了N多个人的人生一样。这也是体验生活百态的一种方式,最关键的是我的人生会更加丰富。”
篇9
指导老师:陈新姣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俗话告诉我们: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下面以我的经历来说说我们家乡过年的一些习俗吧。
习俗一:福字要倒贴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老爸拿着对联、年画和“福”字出来贴。当我看见他把那“福”字倒贴在大门两边时,就忍不住地喊起来:“‘福’字贴倒了!‘福’字贴倒了!”“倒得好!倒得好!”老爸笑嘻嘻地回答。这时,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就说:“小傻瓜,这都不知道,你的书不是白念了吗?”我摸摸后脑勺,恍然大悟,原来“福倒了”不就可以谐音成“福到了”吗?
习俗二:三十晚上要搞献饭仪式
大约下午五点钟左右,妈妈把精心烹调好的年夜饭端上餐桌,浓浓的肉香满屋子飘荡。我赶紧走过去瞧瞧,只见那桌上的菜五花八门,有猪包炖香菇,有清蒸红鲤鱼,有牛肉炖萝卜,有炒龙虾,有粉蒸肉……看得我眼花缭乱,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嚷嚷着要先尝尝菜的味道。可是,老爸却不许我动筷子,说是要搞什么献饭仪式。我不明白献饭是怎么回事,就问老爸。老爸说:“献饭就是把年夜饭先敬天地和祖宗。”老爸一边说,一边把一捆香都点着,分给我们小孩子每人三根,带我们一起到大门口先拜了拜天地,再到堂前拜了拜祖先的灵位,然后把香插在饭甑里,接着老爸又烧了黄纸。我问老爸这样做的原因,老爸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拜天地就是祈祷老天爷和土地公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祖宗就是提醒我们后辈要记住祖先的功德。”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习俗三:大年初一不能看病吃药
也许是年夜饭吃多了或是守夜着了凉的缘故,大年初一一早,我的肚子痛得难受,还拉稀了。于是,我叫老妈带我去医院开药吃,没想到她一口回绝了我。要知道在平时,我的身体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老妈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可今天不知为什么,老妈居然这么轻描淡写,只是泡了一碗红糖生姜水叫我喝下去。我很生气,便问她理由。她告诉我,如果谁大年初一上医院,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人今年会老是生病的。
习俗四:初一早上要喝糖水,吃面条
篇10
他非常惊讶地看着刚出生的女婴,执意要把她抱在怀中,医生笑他:看你的样子,果真是在抱着千金。
他从来没有抱过孩子,虽然他已有一儿一女,但是他总认为抱孩子是女人做的事,他只管上班,为人民服务。
可是他没有想到他45岁居然又有了一个瘦小的女儿,这个女儿带给他太大的惊讶。因为她妻子前几年被诊断为再也不会受孕,之后又更年期提前,没有想到,居然会又生出一个女儿来。
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因为成分有些不好,在这个最小的女儿出生那年,刚刚结束了那些不愉快的政治打击,所以,他有足够的好心情来迎接她,呵护她。
他借了一辆平板车,推着妻子女儿慢慢往回走,古长平城的冬天是那么凛冽如冰,刺骨的寒风似乎裹挟着四十万赵卒的阴魂让人简直透不过气来。他只穿着一件中山装,里面的棉衣早已脱下来裹着他的小女儿,他的工资一向要养乡下多病的双亲,他自己的家庭里,实在是家徒四壁,连一件多余的小被子都没有。
他上下班的时候,便总是跑步,不仅仅因为他要赶时间工作或照顾妻女,还因为他穿得太少了,只有跑步才可以御寒。
他的大女儿刚刚17岁,在离家30里的一个丝织厂做学徒,请了假回来看母亲和小妹妹,他寒着脸赶大女儿走:“车间生产忙,谁让你回来的?”
大女儿说:“你偏心,疼小妹,不疼我和弟弟,再说,我怕你不会照顾她们。”
他说:“谁说不会了,你马上走,我现在做饭洗衣都会做了嘛。”
大女儿是哭着走的,还是说他偏心,为了小妹,居然什么家务活儿都学会了。
1976
酷热的夏天,他给了小女儿三分钱,让她去街上买冰棍吃。
这是他第一次给她零花钱,小女儿摇摇晃晃地奔到街上,再回来的时候,举着一根插冰棍的纤细的小木棒失声痛哭,她想让爸爸吃第一口冰棍的,可是她弄不明白当她快走到爸爸身边的时候,冰棍为什么慢慢、慢慢地消失了,她真的没有吃,一口也没有舔啊。
他抱着女儿,也流泪了,他好惊讶,难得女儿这么小,却这么懂事。他将小木棍含在嘴里,甜味一直浸到他心里。他拉着女儿的手,亲自为女儿买了一根冰棍,女儿仍然是要和他分着吃,他们就在热浪滚滚的街头,你一口、我一口地吃掉了同样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根冰棍。
他兴奋地见人就说这件事,说,我这个小女儿真让我惊讶。
1979
小女儿的左腿突然间有天早上就无力站起来了,他当场急得失声,不能说话。那个年代患小儿孩子不少,他抱着她求助于医院一位久负盛名的儿科专家,专家让他把女儿放在椅子上,然后,不言不语地,猛地拿着一根针灸用的长针“刷”的一下就冲女儿的左腿扎来。他惊得一下跌倒在地,小女儿左腿下意识地抽动了一下,想要躲开。
医生哈哈大笑:“没事,绝对不是小儿麻痹,若是的话,这条腿根本不会躲的。生来羸弱,又缺钙,营养好好地跟上就行。”
他泪流满面,已瘫软得立不起来。除了去食品公司跟熟人讨些猪骨头来熬汤,他实在没有什么经济力量来改善女儿的饮食。古长平是山西有名的梨乡,秋天的时候,孩子们都放秋假,全部去捡梨,把好梨码好放到筐里,捡一筐三分钱,长平城的孩子几乎都挣过捡梨钱。他领着儿子一起去捡,五十出头的人了挤在一群孩子中间,弯腰弯得支持不住,咬着牙往下挺,同时也答应儿子过年给他买串鞭炮。家里一向拮据,过年从未买过鞭炮,儿子吭哧吭哧终于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可是那年过年他还是食言了,根本没有给儿子买鞭炮,而是将捡梨钱全给小女儿换成了奶粉,那个时候小城里没有鲜奶,奶粉都不容易买到,他托人从部队买的。儿子一个正月都不跟他说话。
1984
小女儿上初一了,提出来要一个小窝,一个人睡一个屋,他把堆放杂物的小仓库修葺一新,粉刷得雪白。
夏天还好说,冬天,天寒地冻,添一个小屋必须添一口炭火。灯下,他和妻子将微薄的生活费算了又算,终是无力负担更多的煤炭。
于是,每天鸡还没有叫,窗户纸上还透着沉沉的夜色,他便提一个箩筐,顶着凛冽的寒风去捡煤核。
黎明的屠宰场,总是灯火通明,在小孩子看来巨大的屠宰房,大门洞开着,男人们粗鲁的吆喝声和猪们的嗥叫声混成一片,血水流得满地都是,烫猪毛的三口大锅里,开水不分昼夜地沸腾着,炉火也就旺盛地燃烧着。不多的几口大炭火,却有不少的人来捡煤核。
所以,不管煤核的温度有多高、火焰是否完全暗淡下去,要不顾一切将大块的煤核抢先捡到自己的箩筐里,他的手,常常被烫得起了泡,回到家,妻子给那双手涂上麻油,他疼得直冒冷汗,而小女儿尚在温暖香甜的睡梦里。
1987
因为工作调动,他们全家迁到了太行山上的一个小城里。
正月里,他了解到,这儿的村村落落,一过了正月初五,便会在一块平整的场院上,用大人胳膊粗的绳索,搭起高高的秋千,就是到了深夜,秋千跟前男女老少也总是挤了不少人。原来当地的风俗,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去荡秋千,就会一年平安喜乐,无病无灾。
他闻讯后喜笑颜开,此后每年的正月十五,便起大早急急地去给小女儿排队。
小女儿正值青春期,忽而忧郁、忽而迷茫、忽而兴奋、忽而低沉,对一切充满了怀疑和疑问,用现在的话来说,整个一“愤青”少女,她怎么样也不愿意去挤着荡那个土土的秋千,她觉得老爸相信这样一个风俗,简直是庸俗、无聊。
他低低地恳求,耐着性子哄女儿去,女儿嘟着嘴去了,他高兴地推着秋千上的女儿,爽朗的笑声随着秋千幸福地飘荡在冬日的晴空下。
1991
女儿高考落榜,他求人找关系送女儿去读自费的中文。他本来早已退休,却毛遂自荐跑到一家乡镇私企做会计。
私企的负责人就是老板和老板娘,老板常年跑外,老板娘跋扈蛮横,把很多他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儿都往他身上摊,而且当着多少人也对他指手画脚疾言厉色,当武警的儿子探亲回来,急急地寻到工作地点看他,正好看到老板娘冲他发火,儿子拉起他就走,他挣脱了,说,孩子,你已经有了踏实的前程,可你妹妹还在读书,我总要把她供出来,心才能安啊。我靠自己劳动挣钱,受点闲气无所谓嘛。
1996
做着好好机要文书的小女儿突然宣布要辞职,因为她喜欢写字。
在那个小城里,小城的狭隘和封闭使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的小女儿是个得了幻想症想当作家的女疯子,没有人理他的女儿,亲友们连上街都不会和他女儿并行走路。
最讨厌逛街的他笑眯眯地陪女儿一起出去遛街,采买东西,一起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他搜集每一本书、每一张报纸交给女儿,希望对女儿的写作能起一点作用。
他每天晚上都辗转不得眠,不出三个月,头发全白了。
1999
他用他的退休金给女儿买了养老保险,他给女儿买鱼肝油。
女儿写作有时候状态不好,他笑呵呵地拖上女儿跟他一起骑单车去郊外,谈天说地,说古论今。告诉女儿人生有梦就去追吧,这样的人生永无遗憾。
其实他一看到那些青春活泼笑脸如花的女孩子,他的心便揪得生疼。他心疼女儿的青春全交付了一个个汉字,太过于艰辛与沉重了。
2002
他穿着小女儿给他买的运动衣和老友们打门球。他说:唉,我女儿现在写作用笔名啊,叫什么秦采桑,好像要养蚕一样,她叫什么名字我不反对,可是她怎么能把姓也一并改了呢?
他想不通,常常唠叨:文曲星下凡带把刀,多好的姓嘛,为什么要改掉呢?我以后去见她爷爷,可是要被老爷子臭骂的。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