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4 09:4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校2005年高考创学校开办以来的最好成绩。全校总分700分以上有6人,单科上700分以上人数48人次,重点上线人数68人,本科上线人数292人,省专上线人数686人,升学率达92%。其中杨光健同学以历史单科成绩815分、龚信礼同学以物理单科成绩798分位居全市第一,卢国祥同学以英语单科成绩771分位居全县第一。另外在“小三科”方面,我校均有历史性的突破,美术考生上重点29人,上本科线34人,入围率达85%,体育考生28人中有27人上本科线,上线率达96%,音乐4人全部考上星海音乐学院。
二、2006届学生基本情况
1、2006届学生人数719人,分11个班,其中生物2个班,历史2个班,物理2个班,化学2个班,政治1个班,地理1个班,美术1个班。
2、本届学生入学分数线为508分,三年前我校招生本来有58个学生超过博中分数线,但结果报名时一个都没来,也就是说该届学生没有尖子生,我们招来的线外生大都在350~480分之间,最低分229分。
三、2006届高三教师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高三任课教师共有40位,绝大部分老师是从高一、高二年级经过一轮轮的竞争升上来的,是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老师进行笔试后选出来的,从高三留下来的少数老师也是优中选优、强中选强。但由于今年我校有经验的教师外调比较多,导致有些科青黄不接,如生物科组,一下子就走了三个老教师,数学科组长和语文科组长也调走了,他们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是学校教学的顶梁柱,他们的调走对我们高三正常备考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届高三教师的整体素质远远比不上上一届。
四、2006届高三备考方案
为了争取高考出好成绩,制定如下备考方案:
1、抓好德育工作,搞好校风校纪。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年级,确保高三级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抓好高考的各项备考工作。
(1)、各备课组制定好备课计划。各班制定好班级管理制度。时间:开学前两周。
(2)、各备课组要统一备考思想。做到统一进度,材,统一辅导,统一考评。落实“备、讲、辅、批、考、评”等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并严格实施。
(3)、继续抓好综合科目的教学,每周组织测试一次,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4)、在抓全面教育的同时,应做好两类工作。一是抓好尖子生的工作。对于各班的尖子生,指定专人辅导。二是抓好临界生的转化工作,特别对偏科生的辅导工作。
(5)、搞好体、美、音辅导与训练。版权所有
(6)、改革早操方法,使学习做到劳逸结合。
(7)、认真抓好三次月考和市调研考、市模拟考。严格按高考要求组织考试。(具体时间见后面备考工作日程安排表)
(8)、抓好考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考前一个月搞一些心理辅导板报和讲座。
(9)、组织好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指导工作。
(10)、组织好考生的体检工作。
3、做好高考配套工作:
(1)、搞好宿舍管理和卫生工作,让学生有一个舒适、卫生的学习环境。
篇2
高考网权威2019年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启动,更多2019年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启动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日前,《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部备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省情、教情,甘肃将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将于2019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进入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学习评价阶段,2022年的高三毕业生将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录取。
据悉,甘肃省将与广西、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6省区共同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甘肃将加大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篇3
二、 依据市局、县局的《2012年高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高三复习工作计划》及《高考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及《高考奖励方案》。在第一周召开高考备考工作的教师会,第二周分层次分班级召开学生动员会。
三、 依据《高三复习工作计划》高三年级各备课组讨论并制定本学科的复课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要求第二周内完成并上报年级组、教务处。
四、 各阶段复课工作实施方案及要求:
1、 第一阶段:时限3月15日前完成;
模式:按章节顺序复习;
目标:夯实基础,落实双基,提升能力。
具体工作:
①本阶段举行6次月考(第5、6次为市一、二模),每四周一次,在月考的下一周进行质量分析,找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②第二次月考后建立中等生档案,从第五周开始对优秀生的薄弱学科及中等生的薄弱学科进行补课。每次月考后班主任、科任教师与中等生进行交流座谈。
③每次月考后年级组分层次按班举行交流会。(形式可以为动员会、师生对话会等) ,本阶段复习内容按章节编排的顺序进行,备课利用个人自备—集体议备—个人反思的模式,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辅导要有针对性,作业、练习、考试等;试题要精选,加强作业检查力度。
④从第一周开始实行周练考定时训练,每周2次,三周为一轮,利用周一、周四最后一节晚自习进行
⑤从第一周开始实行基础达标与家庭作业,每科两周一轮,周日第一节晚自习。
⑥从第五周开始利用每周六下午1小时的时间进行综合科练考,周末评卷,周一讲评。
⑦在第十一周进行家长会。
⑧动员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学校,聘请西安艺术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课辅导。
⑨第七周进行骨干教师第一轮示范课活动。
⑩组织教师参加高考信息会。
⑾3月15日左右召开第一轮复习工作总结会。
模式:专题复习 目标:知识网络化,能力最大化
① 3月15日左右召开第二阶段复习备考工作会,年级组组织召开第二阶段复习学生动员会 。
② 2月中旬各备课组安排编写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
④ 第一阶段周练考、基础达标、周末家庭作业、周六综合科练考继续执行。
⑤ 组织第七次月考(市三模)及质量分析。
⑥ 聘请各科专家做高考复习报告及心理辅导报告。
⑦ 收集整理高考最新信息。
⑧ 4月21日前后召开第二阶段复结会。
模式:模拟练考阶段 目标: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① 召开第三阶段复习备考工作会及学生动员会。依据收集的最新信息整合试题。语数外各10套试题,理综文综各练15套题。
② 每周选用2套试题。
③ 每次模拟考试按高考时间设定,考完后公布答案,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归纳问题,然后用一节课时间针对性讲评。
④ 教师在辅导时间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4、 第四阶段:时限5月25日—6月3日
模式:学生自由复习,教师随堂辅导
目标;保持良好竞技状态
① 5月25日左右召开第四阶段复习动员会。
② 依据最新信息精编2—3套试题,作为考前练笔,并附有详解答案。
③ 教师指导学生浏览研究纠错本。
篇4
调研取经
专家们调研了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高考形式,分析发现,尽管各国及地区在具体考试形式和内容上千差万别,但究其核心,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在选拔学生时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也相应体现在*高考新方案的制定中。
国内已实施新高考的省市也是命题专家们关注的重点。*是全国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在此之前,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进入了高中新课程。从20*年起,考试院新高考方案调研组的专家们奔赴各试验区,对各省市新高考施行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包括对旧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进行详细对比,形成了一系列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与高考相关问题研究的报告。
与此同时,在*市,一项在4000名高中生和2000名高中教师中展开的问卷调查也在铺开,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市高考改革调研报告》应运而生。在强大的调研数据支持下,*新高考方案轮廓逐渐形成——扩大高校招生自、为学生减负、分类考试、建立多元化考试评价制度等关键词出现在方案制定者们的思路中。
第2
理论论证
“*高考新方案经历了六个方面的调研。”昨天,在*新高考方案的会上,*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介绍起两年来考试院在制定高考新方案时经历的一系列工作,如数家珍。
早在20*年,*在进入高中新课程时就宣布,3年后实施的新高考方案将是一份由教研专家、一线教师、招生考试专家等共同参与制定,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科学、可行的方案。
如何体现方案的科学、可行性?作为方案主要制定部门的*教育考试院开始了周密而细致的调研工作。臧铁军是*教育考试院主管高考命题的副院长,据他回忆,方案在制定伊始是理论论证工作。“对国内外高考改革总体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对国内外高考改革总体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
第3
集思广益
经过一年半的广泛调研、酝酿,*市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见稿渐渐浮出水面。2008年秋季起,对*高考新方案的征求意见工作渐次展开。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参与征求意见的人士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区县教委主任、教研员、高中校长、一线教师,甚至学生代表……参与的人数已无从算起,但所有参与讨论的人的意见都被考试院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下来,成为方案充实、修改的参考。
西城区教委副主任李燕玲作为区县教委负责人代表曾参与过其中一次座谈会,她清楚地记得那次座谈上,各区县教委主任们在谈到“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录取中究竟占多少比重”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新高考方案应该体现这个变化,但在具体操作形式上产生了分歧。臧铁军也参与了那次座谈会,他一一听取了各位负责人的意见后,谈了他的看法:“综合素质评价确实重要,但它的可信度如何保证?若是作为录取的实际参考,那么算多少分才合适?”两个问题抛出,问得刚发完言的李燕玲哑口无言。确实,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在社会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简单地把综合素质评价量化到高考录取中的做法势必会引起更大的风险。
第4
稳中求变
初次拿到*新高考方案,很多人的第一感觉都是“改革的力度似乎小了点。”但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们看来,这恰好是*方案的一大亮点。<,o:p>
作为全国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试验区,*在改革之初就明确提出“稳步推进”的概念。在昨天的新闻会上,臧铁军也表示,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是*这次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
高职招生是方案中改革力度最大的部分,也是突破口,这个变化经过了3年的磨合试验。20*年,*市首次在9所高职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学校完全脱离高考成绩招生,考生根据专业学习意愿选报学校,通过学校组织的面试和笔试来决定是否录取。这一新的招考模式在当年被称为“吹响了高考改革的号角”。
高职自主招生试点进行了3年,考试院跟踪调研也进行了3年。专家们发现,通过自主招生形式,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与专业很好结合,学校在招生时能对学生个性特长进行甄别,确定他们是否符合专业学习需求,学生、学校双向选择很好地解决了高职新生报到率低的状况。于是,由考试院起草的一部20万字的针对高职招生改革的报告出台了,这为新方案中高职改革方向提供了最为科学、客观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今年初,经市委市政府、教育部审批后,*高考新方案正式公布。
教师摸索中等待新方案
两年前的9月,随着高一学生开学,*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对于在一线授课的教师而言,这两年的教学生涯带给他们很大的挑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新高考到底怎样考”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各种版本的消息经常传来,但官方却一直未正式。两年来,从混乱到紧张,从满怀期待到从容等待,教师们对新高考方案的态度体现在了教学过程中。
尝试
开启“研究性学习”
“每个老师都很兴奋,因为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
最近与一家辅导学校签订教学协议后,陶定一直很闲。学校说如有学生需要辅导,就给他打电话,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对方却没有回音。
两个月前,陶定从*十四中的语文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20*年5月底参加*新课改教师培训的情景。授课人是新课标的编者,地点在九华山庄,当时他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培训针对各科老师分开进行,新课标的编者们就新课程的构思过程和想法与老师们详谈。那次培训规模小、时间短,但是,却给对新课改没有任何概念的高中老师们“第一次感性认识”。
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新课程内容将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内容。
新颖的课程和学习方式让老师们充满了新奇感,对课改前景满怀向往。“每个老师都很兴奋,因为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陶定说。
新课改也不全是无章可循。根据新课改内容,高中新课程每科都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因为没有范例可借鉴,老师们就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自己的理解尝试着来。
实践
40多个“阿Q精神”
“教了这么多遍《阿Q正传》,从来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陶定身体力行,在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上下了很大工夫。
一套研究性学习的大概步骤如下: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正音正字。阅读后分成讨论小组,议题由老师指定。下一步,各小组阐述自己的结论和理由。最后,老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奖励。
“印象最深的是《阿Q正传》。”陶定说。
当时他提出的要求是,让每个小组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阿Q精神”的细节。学生们共找出四十多处,除了类似于“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我总算被儿子打了”之类明显的言语和动作,学生们将许多先前教案没有提到的细节也拎了出来。
有一个学生指出“哭丧棒”的情节。“哭丧棒怎么能体现阿Q精神呢?”陶定有些奇怪,学生解释道,哭丧棒是出殡时孝子们拿在手中的仪仗,阿Q骂“假洋鬼子”拿的手杖是哭丧棒,意思就是“儿子打老子”,本来是被别人欺负,现在反而成了“孝子哭父亲”,这是经常体现在阿Q身上的自欺欺人。
“我后来特别表扬了他,教了这么多遍《阿Q正传》,从来没有人想到这一点”,陶定高兴地说,学生能够主动丰富课外知识、愿意开动脑筋,这是新课程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取得的明显进步。
困难
课时明显不够用
“不敢多做研究性学习,光备课就吃不消。”
几次研究性学习下来,教学课堂由“一言堂”变成老师引导、学生主动讨论的集体学习,知识点掌握也更加牢固。但是在实践中,老师们在欣喜之余也同时发现,新课程开展中遇到了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时不够。
“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留给其他章节的课时就相当紧张了。”十四中高三数学教研组组长*说。数学科目调整后,学习内容注重与大学课程的衔接,模块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覆盖面更广。高一高二每周只有四个课时的数学课,让老师感觉教学压力徒增。
为了能按时完成教学进度,老师们在课堂上就不能像以前专门留出时间讲解题方法、深挖知识点,而只能“点到为止”。尤其是高一高二阶段,基本上没有时间单独讲题。进入高三后,课时比较充裕,老师才能进行系统的巩固加深。
和数学相比,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占用时间更长,每次都需要四到五个课时,以至于下次讲课时,老师只能把几篇课文放在一节课讲完。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备课量的增加。
按照平常的进度,课文通读,给学生讲一下文章中的几个重点,然后指出课文主旨、人物特点就可以了。
研究性学习可没这么简单,老师要把整篇课文涉及的知识点全部了解清楚,仅仅翻看教参根本无法应付。
陶定是有着1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但每准备一次研究性教学都会耗费很长时间,老师还要留出精力掌握整体进度。所以“不敢多做研究性学习,光备课就吃不消”。
“慢慢地,研究性学习不像前两年那么火了。”陶定说。
探索
培训每一位老师
“教师们两年里的‘学习’,确实摸索出了一些好方法。”
作为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年12月敲定实施时间到20*年9月正式启动,*市教委联合各个部门做了周密的准备。首都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在20*年、20*年深入课改实验区几十次,了解课改进展情况。
即使这样紧锣密鼓地筹备,接手新高一,老师们还是感觉到了“混乱”。
对于新课本,*有自己的想法:新课本扩充了知识,但体系不如老课本完备,有些模块之间衔接不上,且模块内容需要课时长。
相比之下,学生的负担骤然减轻。选修和必修相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比以前容易。但是,学习变轻松也会带来问题——许多学生高一高二很快乐地过去了,到高三压力突然上来,身体和心理都承受不了。
种种情况的变化接踵而至,造成了考生和家长的不安,他们不清楚*市的新高考会有哪些变化,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
对此,教委、学校和老师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正式实行的前一年半,*就对外了“安民告示”:*市2010年的高考将以“稳定”为主,总体难度将不会超过旧高考。
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后,*市教委组织各方面专家、教研员、命题者和培训者共同制订了16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每一位老师教授新课程之前都要进行“培训”,各区和学校一次次请调研专家、编者解读新课程,听双方讲述编写意图和情况。
教师们在这两年里的“学习”,确实摸索出了一些好方法。比如高三的总复习阶段,数学科目集中做专题的研究性学习。由老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推导原理等等。
在看不到指挥棒的两年多时间里,*300多所高中的老师与学生只能慢慢探索。
忧虑
担心学生受不了
“学生反映‘太累了,这个礼拜下来要不行了’。”
今年9月开学,高三的教学计划已经制定完毕,但高考方案依旧不见,老师们只好“边计划边等待”。从新高一到新高三,*担心了两年——学生们学得如此轻松,高考的难度却有可能不会降低。尽管两年中大家都不曾掉以轻心,他仍坦言,对明年的高考“没信心”。
“高一高二快马加鞭学新知识,高三开始消化,但消化完还没来得及深化,就该上战场了。”*说,老师的压力极大。这种压力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盲目,不知道考试的重难点和方向;其次,轻松度过高一高二的学生能承受最后一年的磨砺吗?
高三开学后一周,很多学生反映“太累了,这个礼拜下来要不行了”。
毕竟是有着13年教龄的老教师,经历过短暂的慌乱和重压之后,*的心态已经趋于从容,“该想到的我们都想到了,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学,包括学生考得不好老师怎么帮助,只怕学生们突然置于高三的重压之下,他们会承受不了”。
篇5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XX年6月即将来临,为切实做好高考安全保卫工作,怀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高度重视,结合本辖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对广大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周密部署,提前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为考生保驾护航。
一、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大队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高考前期的交通秩序管理工作,成立了高考前期交通秩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科学合理部署警力,明确目标,量化任务,强化责任,切实将高考安全保卫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求每一位交通民警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全力以赴投入到高考期间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之中。
二、科学安排警力,加强路面管控。为营造良好的考点周边交通秩序环境,大队决定在高考前期指派人员专门在辖区考场附近设点值勤,确保周边道路畅通无阻。高考期间,对人流、车流高峰期和易引起堵塞的重点路口路段提前制定预案,通过采取车辆分流、禁行等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同时在各考点门前及相邻路口安排值勤民警,设立禁行、禁鸣标志,联合相关部门,清理沿街商贩,降低噪音的污染和干扰,保证考生入场、出场集中时段的交通畅通,确保考生人身安全。
三、净化交通环境,切实消除隐患。大队组织民警对辖区学校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安全状况重新进行了一次排查,尤其是对学校门前和通往学校的主干道逐条逐段加大检查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乱点和安全隐患,提前安装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部置警力控制。对学校周边有施工工地的,及时和他们联系提醒,最大限度降低噪音,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集中时间和精力,加强道路巡逻和管控力度,最大限度地将警力部署在学校周边的道路上,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确保学校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治安稳定。同时,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全市高考期间平安、畅通。
四、宣传教育到位。高考前夕,大队及时(!)组织警力,深入有考生的各中学,利用出板报、办宣传栏、学校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广大师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力争在高考前使每一名考生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考生不乘座无牌无证、“带病车”、超员车和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车辆,严防学生发生交通事故,进一步提高广大考生遵法守规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广大考生安全顺利地参加考试。
篇6
高考“08方案”尘埃落定,但它依然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与评价空间:“08方案”考察的侧重点是什么?《考试说明》何时出来?试卷结构怎样?附加题难度如何?语文选修模块如何考察?只考语、数、外会不会对文科生有利……带着这些疑问,本刊特别专访了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朱卫国研究员,请他就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解答。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
朱卫国书记(以下简称“朱”):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你们是我接受采访的第一家!
高考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
记:《考试说明》的出台时间是否会对师生的复习备考造成影响?如何看待新的高考方案?
朱:大家都很关心《考试说明》,它的出台时间一定不会影响复习。《考试说明》与教学之间是辩证关系,对于高中老师来说,不关心《考试说明》不现实,但最重要的是按照高中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08方案”的显著特点是将高考和高中新课程紧密结合,其指导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许,现在还有一些社会人士仍对此存有疑虑,对“08方案”不适应是因为不熟悉,原来的模式已深入人心,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不断进行宣传、实践,我相信通过努力,这一方案的优势将逐渐显现!
新方案不排斥任何一门课
记:“08方案”的统考科目只有语、数、外三门,有些非统考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老师可能会感到“失落”。对此您有何看法?
朱:如果学业水平测试达到A甚至A+,对考生参加高考也将大有裨益。“08方案”没有否定任何一门课,凡是高中规定的课程都被纳入考试范畴,都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和以前相比,除语、数、外以外的七门课的地位甚至提高了,因为以前如果某门科目不纳入高考,学校可能不开设某门课。而现在每一门课都必须重视,如果某门科目测试达不到C级,考生也将无法参加高考。
新方案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记:您如何看待“08方案”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这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朱:毋庸置疑,只要参加高考必定会有压力、有负担。对于高中生而言,新课标中要求的课程都必须学完,基本的知识都应当掌握,这不是考大学的“负担”,而是作为一名高中生应有的“负担”。“08方案”并没有要求每个人都拿到A才可以考大学,如果不能上“本一”重点大学,必修课成绩达到C级即可,而C级只相当于及格。
其实,“08方案”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以等级划分,而不量化为具体分数,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同为A级,90分和100分一样,对录取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此不必为“分分计较”而反复、机械地做题。
新方案不会影响高校录取
记:“08方案”只计算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成绩,其他学科均以A、B、C、D等级计算,高校将如何录取呢?
朱:高校筛选考生主要有三种手段。第一,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进行筛选。只有选修课达到两个B级以上才有资格录取本科院校,经过测算,能得一个B就至少进入前50%,得两个B大概有40%,即全省50万考生只有约40%左右有资格进入本科院校的录取程序。第二,按语、数、外三门总分划定省最低分数线,在投档时加上40分附加分,这样可拉开学校的区分度。第三,高校在录取时还将对不同的专业提出选科要求,以确保录取到本专业单科成绩最优异的学生。
这三种手段都已进行过严格测算和多次模拟,可以保证每所高校的录取需要。“08方案”仍然采取“平行志愿”,每个考生投档和录取的机会都很多。另外,测算表明,能真正达到北大、清华、南大等顶尖大学分数线的学生依然相当少,他们亦完全能在“08方案”下脱颖而出。
新方案注意兼顾各方利益
记:关于英语应如何考查一直颇有争议。“08方案”中语文160分加上40分附加分,总分达到200,而英语则降低到120分。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基于何种考虑?
朱:有一部分意见认为英语也应以等级分计算,因为英语不是母语,且统考科目中两门语言均属文科,有重文轻理之嫌。另一种意见认为,英语学习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江苏这一沿海开放地区而言。其实,英语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考,而是教学方式上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不可否认,英语和母语有本质差异,所以考查时就需要通过分值的调整来体现。另外,根据江苏前几年考试情况测算,语、数、外三门学科中,相关性最大的是数学和英语而非语文和英语。换句话说,数学和英语都好比语文和英语都好的概率要大很多。“08方案”可以说兼顾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差异、苏南苏北地区差异、考生性别差异等多方面情况。
新方案下的复习备考
记:语文选修各市县甚至学校都不一样,将如何考查?
朱:我们现在用的是“一纲多本”教材,选修内容各地区有所差异,这一情况在命题时会有所考虑,可能在题目形式上作一些变化。比如,选择题可根据不同的选修教材出题,让学生任选一题作答,避免出现因考试题惟一导致全省选修教材单一化的情况。希望通过命题的导向,鼓励按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
记:附加题将以竞赛性为主还是基础性为主?
朱:现在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如果仅仅按照必修的要求组织考试,将无法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因此,“08方案”中对有意选择人文科学作为自己发展方向的学生有语文加考40分要求,亦即“附加题”。关于附加题的难度将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于《考试说明》中明确,可以肯定地说,附加题将有体现区分度的内容,一定会有所提高。
记:新进入高一的学生如何备战“08方案”?
篇7
目前我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9万量,交通压力大,虽然今年的高考时间在周末,但根据我局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和以往的情况分析,周末的车流量与工作日相比非但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在一些区域和路段还有所增加。同时,7日-9日又是端午节小长假,路面的交通压力和情况更为复杂。针对这一情况,我局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交管措施,在高考期间推出十项措施,要求全市交警倾情值守考场周边,尽最大努力服务考生。这十项措施是:
一是在高考前夕,各执勤队已组织专门力量对高考考点的警力分布情况和指挥疏导方案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并主动向教育部门征求关于高考交通维护的意见、建议,深入到管界内的各处考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研究,细化到单行线的确定、停车位的规划等,同时找出可能影响考生参考出行的交通因素,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交通秩序维护措施和指挥疏导方案。
二是各执勤队重新调整、部署警力,充分利用监控手段,加大现场和非现场执法力度,对各考点周边的道路交通秩序进行专项整顿,对乱停车、乱鸣笛、走禁行、车辆排队时夹塞儿,走非机动车道等扰通秩序和社会环境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杜绝影响高考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发生。
三是专门安排民警走访考点周边的单位和施工工地,在对司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告知考点周边车辆绕行路线,请这些单位和工地的车辆尽量减少出行或避开经过考点的道路行驶,减轻对考点周边交通环境的影响。
四是根据各执勤队管界特点和考点分布情况,主动与正在进行道路施工的单位联系,协商高考时将工地围挡打开,供家长临时停放车辆,同时制作一批临时停车引导牌设置在考点周边,引导家长守法行车,缓解考点周边的停车难问题。
五是给招生机构及运送考卷的专用车辆发放“高考通行证”,以方便考卷的及时、准点运送。遇有运送高考试卷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可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临时征用社会车辆并护送试卷至指定考场。
六是高考期间,我局专门启动三级上勤工作方案,各执勤队也将启动个性化疏导方案,在保证正常指挥疏导岗位的基础上,专门加派警力在通往考点的主要线路及考点周边进行维护疏导;深入挖潜,协调相关部门在有条件的考点附近开辟临时停车场,为接送考生的家长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在学生集中入场和考试时,还将在部分学校门前道路适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采取部分断路的方式确保学校周边道路秩序和交通安全。
七是高考当天,各执勤队民警将在9时至12时、14时至18时两个时间段,在管界内考点周边增设执勤岗位,设置绕行标志、椎桶等交通设施,进行交通秩序维护,确保考场周边道路畅通;清障车于开考前1小时在各考点门前巡逻控制,对违法停放妨碍安全和畅通的车辆,一律拖离现场;所有警车配备防暑药品,用于及时救助中暑考生。同时所有民警将做好准备,尽力帮助有困难的考生尽快抵达考场。
八是为了指引考生选择最佳的赴考线路,确保考生赴考路线畅通无阻,避免考生因道路不熟不畅发生迟到晚点现象,一些执勤队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及管界周边考点情况,专门制作了“高考考点最佳行车路线图”,并随时向有需要的考生和家长发放。“路线图”不但标明了考点位置、单行道路、车辆禁停区、禁止左转弯道路,还标示出了赴考最佳路线,家长可以拿着这份民警自制的地图轻松找到考点和停车位。
九是考试当天,由各执勤队自己制作的写有“考试期间 减速慢行 禁止鸣笛”字样的温馨提示牌,将竖立在考点周边路口,提示驾驶员为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减小高考期间考点周边的噪音。
十是执勤队在考试当天,在管界最远端设置定点巡逻警车,对不熟悉考点路线的考生及家长给予指引帮助,紧急情况时可用巡逻警车将考生送至考点。
今年高考正逢周末,又是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希望社会车辆在出行时能尽量绕开考点周边行驶。另外也请司机朋友自觉为考生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遇学生过马路请主动停车避让,遇持有“高考通行证”的车辆应主动让行;经过考点附近应减
速慢行,不鸣笛、不猛踩油门或刹车,公共汽车尽量不使用扬声器,减少噪音;遇考点周边道路临时限行,请给予理解和配合,服从交通民警指挥绕行。
篇8
(一)科学性原则。方案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考试理论为基础,确保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
(二)基础性原则。方案要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确保方案实施后被选拔出的学生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共同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公平性原则。方案实施有利于维护教育的公平性,确保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报考专业的考生享有相同的权利。
(四)选择性原则。方案要反映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科类高校选才的需要,设置可供选择的考试和录取办法。
(五)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六)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使考试组织、中学备考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易为考生、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
二、指导思想
在认真总结我省“3+X”高考科目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普通高考改革,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三、考试与招生方案
(一)考试安排
1、科目设置
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
“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
“文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30%。
“理科基础”指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30%。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
2、科目组合
考试科目组合按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含外语类,下同)专业、理科类专业、体育类专业、艺术类(含音乐和美术,下同)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理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理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理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体育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
艺术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外语类专业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需加考口语。
在每年普通高考报名前,由高等学校根据上述4种专业分类公布每个专业招生考试的指定选考科目,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选择一门专业选考科目(X科),组成考试科目组(如需要可选择多个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的考试科目组)。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报考专业意向选择考试科目组。
3、考试内容
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的考试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中指定的选修内容。
文科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
理科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的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
专业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中指定的选修内容。
外语口语、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考试内容另定。
4、命题原则
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5、各科考试时间和分值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数学(文科/理科)、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卷面分值各150分;
外语口语、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考试时间和计分另定。
6、考试日期
2-3月: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4月:外语口语
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外语
6月8日:上午数学(文科/理科),下午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6月9日:上午物理、历史、生物,下午化学、思想政治、地理。
(二)录取原则
1、高校招生计划确定
普通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把招生计划分理科类、文科类、体育类、艺术类(含音乐、美术)划定。理科类专业包括理工、农林、医科等专业,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类、法学、教育学等专业。文理兼招的专业需分列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的招生计划数。
2、专业选考科目确定
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确定各专业考试科目组。理科类专业可在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文科类专业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各专业考试科目组可为一组或多组,当考试科目组为多组时,各考试科目组之间为并列关系。
体育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艺术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音乐术科或美术术科。
普通高校应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原则上工学、理学类专业指定物理、化学为专业选考科目,各学科门类专业选考科目参照见附件一。需要加考外语口语的专业由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
3、录取分数线
(1)分数形式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为依据进行录取,各科成绩及总分用标准分呈现。即每位考生的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1门X科组成,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X”科的考试成绩按各科目的考生群体转换标准分。
外语口语成绩不计入总分。
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按4科的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和术科成绩为依据进行录取。4科成绩及总分分别用标准分呈现,术科成绩用原始分呈现。即每位考生的文化课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组成,按体育类和艺术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
(2)分数线确定
省招生委员会依据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分别以5科总分(标准分)按一定比例划定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4科总分(标准分)和术科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外语口语录取标准。
4、投挡和录取
(1)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根据文科类、理科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以一定比例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2)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根据体育类、艺术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以一定比例按文化分总分或术科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篇9
【关键词】《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 社会公平 学业减负 “高门槛”标准
2014年,迎来了中国教育改革上的一次重大调整浪潮,《2014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和试点实施冲击了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人才的原有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的丰富多样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尝试以关键突破口――高考制度和录取制度为着力点,逐步深化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思想和方针,综合各方面因素尝试制定并监督落实符合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学业轻松化开展、社会公平良好实现、社会整体素质上升等目标的各项调整任务,包括“文理不分科”、“英语考试社会化”等。虽然《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确实起到推动社会教育和社会自身的发展,但当中可能出现的新型的甚至影响学生良好学习生活的“高标准”门槛也不容忽视。接下来,本文将试对其中部分“高标准”门槛进行讲解和分析,试图为新方案的更好实施提供建议。
一、门槛一:英语考试社会化,一年两次,从会考走向等级考
英语分数的下降无疑会赢得绝大多数的掌声。综观中国学生的求学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学生对英语学习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量与其他科目综合起来的花费基本能够相抗衡,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对将来的求职,英语考核一直处在一个不会被忽视的位置,这在社会中已是一种理所当然。反观《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对英语考试的多项调整,包括下降英语考核的分数要求、英语逐步退出高考并向社会化等级考试过渡、一考变多考等等,尝试为寒窗苦读十二年的中国学生减轻升学压力和阻止英语难关的妨碍,但当我们比照现实环境就容易发现这种设想很有可能事与愿违,首先,“即使英语学科退出全国高中统一的考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录取不看英语成绩,不代表学生可以松懈英语的学习”1;次者,“因为考不好的学生肯定想下次考好些;考的还不错的学生也会想下次争取考得更好些,而且社会化的外语考试也要以分数计入高考总分,这更是每次必考了。于是‘一考变多考’成了‘大多都多考’,‘多考’让多数学生‘增负’了”2;最后,当下的英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有不完善的地方,而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正正会影响到新方案的良好实施。所以,《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很有可能在落实的过程中无形地给学生造成了又一层负担和升学困境,也很有可能因为思想人会错误造成的英语成绩不达标而错失升学良机,成为了考生报考的新英语门槛,因此这些误区应尝试在试点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去找到克服的良方。
二、门槛二:文理不分科,撤重点留本科,高考、录取竞争大
文理是否分科一直是社会教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分科考试”和“3+X”无疑就是对这一话题两大方向的不同尝试。截至《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和试行,中国各地仍是以“分科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却是对“3+X”的写照,尝试坚定以往的摇摆不定和打破一贯的“各管各”。此外,“消除一本线、单划本科线”的决定也十分让部分考生和家长感到惊喜,因为这则决定让更多考生在填报上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让考生不被“重本”这一门槛所拦截。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些东西,第一,文理不分科虽然让学生的学习更为全面合理,却同样让学生加重了学业负担,学业要求从“术业有专攻”变成了“样样精通”;第二,当文科生和理科生一起钻研所有科目时,理科生难免在一定程度上会比文科生有优势,而这种难以改变的认知能力造成了双方间难以缩减的差距;第三,消除一本线并不意味着各高校不能自主划定或者调整录取范围和要求,所以当靠近本科线的学生为谋取更好出路而不顾分数高低妄下填报不相称的升学志愿时,难免出现此类优等生失去继续发展的机会;第四,文理不分科、撤重本留本科共同造成的结果显然就是考场的竞争压力较原来的有所增长,报读人数可能会出现专业结构不平衡、录取学位无法满足等情况。因此,上述的条件门槛抬高了学生顺利报读和升学的难度,抬高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所以也应在上述方案的实行中积极寻求制衡的方法。
三、门槛三:综合科目可考六挑三,形式任选等级考、会考
根据《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初语数英三科外,考生需在剩余科目中挑选三科作为综合科目考核内容(总分为180分),形式可选取等级考(按满分60分制)和会考(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但无论选取那种形式,最终成绩都会被换算成分数计入高考成绩作为考核成绩。虽这项改革内容很好地满足了“偏科”学生的实际情况,但“由于等级可以考查多次,且为学业水平考试,考‘等级’学科,你考难了是‘增负’,你考易了我‘好对付’。同等级的考生自然不少,要区分高下进行有效选拔,就又要看语文、数学、外语的分数了。‘语数外之分贵如油’,‘得语数外者得天下’。假如语文、数学满分各180分,外语满分150分,三科都满分共510分,从510分(实际情况多集中在300到400分之间)中要区分出众多考生也绝非易事!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对语文数学的重视程度会大大提高,不排除有这样的高三复习课表,每周10节语文课和10节数学课,其余课时‘拼外语’、‘拼等级’(还未考等级的学科),甚而出现一些学校高二学生考试三科全得A了,高三只开语数外体的现象”3。由此可见,综合科目的等级考试仍存有缺漏之处,很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业规划甚至在实施时背离了原定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学生们又再次落入了考试的牢笼里。所以,综合科目的教学和考核很容易在缺少把关的情况下出现目的型教学设计和目的型学习规划,让原本的“全面发展”演变成“部分全面,部分涉猎”,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克服“偏科”的压力,却为据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设下了分类门槛,设下了更高发展的本不应存在的能力门槛,而这也需通过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解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需不断调整,进而上层建筑也需相应更新,《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正是在中国改革新时期下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青少年成才、关怀青少年成长的体现。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提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特点,但其在无形中有可能形成的“高门槛”标准确实会妨碍学生们的更好发展和人才选拔的更好开展,需不断加以思考、审视和修缮,以制定出在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条件下较为完全地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与前进。
【参考文献】
[1]况汉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浅析[J].校园英语(下旬).2014(6):64
[2]任勇.高考改革的辩证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4):2
[3]李小宁.英语“一年多考”――高考改革的“第一刀”[J].教学与管理.2014:76-78
[4]熊丙奇.录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的“硬骨头”[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1):27
[5]陈美华,陈祥雨.从英语高考改革看当前我国语言政策规划[J].贵州社会科学.2014(6):120-124
况汉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浅析[J].校园英语(下旬).2014(6):64
篇10
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更加自主自律、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有效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这也是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蓝图的一个基本描述和定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高考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3+X”方案
“3”——语文、数学、外语,这是每个考生必考的科目。“X”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科中,或从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参加高校所确定的科目考试。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地区最广、最成熟的、人们最为普遍接受的。目前应用省份有: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自治区。
2.“3+X+1”方案
该考试方案应用省份主要为山东省与浙江省,以山东省为例,其高考方案实施如下: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报考文史类、文科艺术类的考生必须参加文科综合的考试,报考理工农医类、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必须参加理科的综合考试。“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基本能力考试。各科考试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各占150分,文、理科综合占240分,“基本能力”测试卷面100分,将成绩的60%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总分750分。
从2012年起实行普通本科与高职分类考试。主要模式:高考一:普通本科入学考试。面向所有考生,为本科院校选拔人才同时也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提供有效考试成绩,继续执行全国招生政策,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高考二:高职入学考试。整合中职对口升高职考试和普通高中升高职考试,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也面向普通高中招生,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实行省自定政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别录取[1]。
3.“3+1”方案
2011年上海高考采用“3+1+X”模式——即主科: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共三门,加一门文理副科,从政治、历史、地理,以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个科目中选考1门;另外,还考一门“X”,即“综合能力测试”。为减轻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上海市2012年将取消统一高考科目设置中的“综合能力测试”。本科类别的考试科目设定为“3+1”。“3”——三门基础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1”——选修科(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科目中选一门),各门科目满分为150分,总分为600分。高职(专科)类别的考试科目定位“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各门科目满分为150分,总分为450分[2]。
上海高考取消综合科目是鉴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比较系统考察了高中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在取消1门科目后,从2012年起高考时间将从两天半缩减为两天,从而有利于减轻高考期间上海全市交通、食品卫生、考场周边环境要求、考生和家长心里负担等方面的压力。
4.“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江苏省自2008年开始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考试方案。该方案一出台,就饱受人们争议。“3”——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160+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160+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综合素质测评”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7科。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四类,报考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在高考报名时根据自己拟参加的专业加试情况确定报考科类。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设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文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除必考历史科目外,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理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除必考物理科目外,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除必须参加全部七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外,还需参加艺术或体育专业测试。如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应按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的相关要求确定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如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可均选择必修测试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成绩当年有效,必修科目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算起三年有效。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等级(A、B、C、D)表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成绩以等级(A+、A、B+、B、C、D)表示,信息技术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表示,参加高考志愿填报条件为:学业水平必修成绩+信息技术+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经常表述为:4c+1合格。语文、数学、英语以分数表示,学生高考成绩以“语数外总分+政策加分+选修2科等级”表示。政策加分其中包含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有1个A加1分,4个A加5分[3]。
5.“3+综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