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美文欣赏范文
时间:2023-03-26 14:0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励志美文欣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从属于素质教育。音乐欣赏是一种很具体且直接的审美活动,以音乐作为对象,欣赏者则为主体,通过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使美感得到升华。作为中职学生,其毕业后直面社会,因此开设音乐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学生欣赏艺术的水准,从而推动对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作为中职学生,很少能够学习音乐,学校对于此类艺术课程的开设也较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较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学校对此也并未予以重视,即使开设了音乐课程也是让学生自由唱歌学歌,放任自流,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音乐具有无穷的力量,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刺激学生感官,从而给其带来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满足以及身心的放松与净化。音乐欣赏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提升其审美判断能力。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现今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因此要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审美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中职学校最需要的是质量高、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欣赏课。接下来将对其音乐欣赏课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究。
二、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学生与培养花木一样,首先要了解花木具有何种特点,而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浇水等,这就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
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年龄都在十六岁到二十岁之间,且由于如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因此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仍是青少年的心理。由于现今诸多音乐节目风靡全国,例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快乐男声等,使得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甚为痴迷。因此在音乐课上若是让他们自由学习,则大多数愿意选择流行歌曲。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注意结合中职学生的这一心理,权衡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比重,并且还要将音乐欣赏与其产生背景、风格特点等进行有效融合。虽然中职学生兴趣多在流行音乐上,但是也不能一味偏向这类音乐,而是应该科学制定其内容所占课时的比重与所选歌曲的质量。后者尤为重要。如今流行音乐的数量达到了“音乐生产”的地步,良莠不齐,教师也要注重区分,而后挑选质量较好、具有特色的音乐。这样既能满足学生要求,还能提升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提升审美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力、理解力
2.1培养审美感知力
学生若具有较敏锐的感知力,则能够有效丰富其内在情感,由于内在感情的体验、积累以及认知都是基于感官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把握后形成的。对于音乐审美的感知力,光靠冥思苦想是没有作用的,而是要通过外部音乐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后得到的。
2.2培养审美理解力
这项要素基于学生感受音乐之上,在倾听过程中,调动理性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与评价。在音乐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遵循以审美为主要教学目的和运用审美态度这一理念,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再反作用于音乐审美教学。只有对音乐本体进行重点把握,并以此为出发点辐射其他音乐知识,而后拓宽学生学习领域,这样他们在音乐欣赏课上所收获的才是对音乐要素的正确体验。通过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使审美教育形成完整框架,这样能够有效推动中职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
3.在倾听中对音乐进行对比
艺术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对于音乐创作而言,对比是一个技巧,同时也是重要表现方法。在音乐作品中,一般包含旋律、速度、节奏、曲式、力度、音色等各个要素,而这些要素都是通过对比后才完美呈现的。若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比的作用,则可将其引入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和点拨学生,让他们在聆听时采用对比法以领悟音乐中产生的变化,使学生准确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理解其内涵。例如在教学“音程的协和性”这一内容时,便可应用对比法。首先让学生分别倾听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予以对比,而后应用减五度的演奏方法演奏《雷鸣电闪波尔卡》,再应用小提琴演奏《蓝色多瑙河》序奏中的主和弦。学生通过对比两段旋律,便能充分感受到那种减五度音程所制造的紧张、刺耳以及不安感,而对于后者的协和音程就能感受到其和平与安宁感,联想起多瑙河的美,心生向往。或者教师可以应用不同乐器来表现同一首歌曲。例如《秘密花园》,可分别应用钢琴与大提琴,学生也能体验到不同的美。而对于同一种音乐,则可以采用不同力度、速度来表现,其产生的音乐效果也不一样。
学生在这种对比法中,能够欣赏到不同的音乐美,产生不同感受,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4.培养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想象联想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非具象与非语义性,其不同于文学,文学能够用文字描写故事情节并详细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复杂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来,但是音乐不能。音乐除了与事实形态相连,还与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相连。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总是存在一种综合反映,即并非只有音乐本体存在。基于此,中职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时,要对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讲授“力度”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与《十面埋伏》。在倾听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前文所提到的对比法,比较两首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在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前,老师可介绍该首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所了解。而后开始播放,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便能够明确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叹息,深沉且悲痛,联想到仿佛是作者本身在倾诉他苦难、不平、流离的一生,然而又不想屈服于命运,仍然想追求美好人生。而后再播放《十面埋伏》。学生在喧嚣欢腾的节奏中,能够联想到战场中军营如林、战鼓轰隆的恢弘场景,便能更加了解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这些都充分表明音乐给学生所带来的美感并非局限在小范围内,而是会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并理解作品演奏过程中的力度变化,联想出各 种音乐形象,审美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5.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下转181页)
(上接51页)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孩子对于学生音乐的兴趣,是向他传递音乐魅力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对于音乐没有兴趣,则再好的音乐作品在其心里也只是声音的表达,没有意义,更谈不上培养其审美能力。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故事情节,这样学生能够被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被故事情节吸引,进而对该首音乐作品产生兴趣,也能好好学习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由于一首音乐作品的内容较多,包括作者简介、体裁、作者代表作等,若是教师光是口头讲述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而若能够利用多媒体软件将其制作成一个系统,则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也降低了。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而将其运用于音乐欣赏课上,则能够将音乐与图像进行有效结合,使视觉与听觉能够同步。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沉闷感,还能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以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目的并非在于培养出一批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的学生,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基于此,便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乐于学,并且懂得欣赏音乐、了解音乐以及将音乐表现出来,这是中职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宗旨所在。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多个层面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发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力、理解力;在倾听中对音乐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想象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等途径,以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申亮芳.浅谈中职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2(01).
[2]李楠.谈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大众文艺,2010(23).
[3]古晓琳.给学生的身心注入旋律——中职音乐欣赏课如何让学生用心灵感受美[J].科学时代,2013(11).
[4]耿新.论中职学校开始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 (09).
篇2
今天,我带大家参观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新楼。看,它多么像一座粉色的城堡呀!你们是不是想进去看一看呀!
大家请随我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楼大厅。看门前的四根柱子多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呀!再向前望去,你们是不是看见楼梯前有两只石狮子呀!它们又威武又安静,好像正在保护我们呢!首先来看东侧,上面的大标题是“一路书香,一生阳光”。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再来到西侧,西墙是笑脸墙。上面有老师们的合影,瞧,她们笑得多甜呀!当然上面还有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看她们笑得多美呀!在老师的旁边还有“爱的期待”四个大字,同学们的旁边也有“快乐成长”四个大红字。我们再往里面走,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的“长廊”。“长廊”东边是“名着还有很多很多”。上面介绍了许多名着,有《史记》、《窗边的小豆豆》等许多名着。大家一定会下决心多读好书吧!大家请随我来,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一楼西墙,西墙上主要有“今天你读书了吗?”这个板块。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会下决心每天都读书。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同来到二楼去看看吧。因为二楼是二年级小朋友生活的地方,所以二楼的墙上满是儿歌。有《丢手绢》、《上学歌》等。二楼的墙壁上还有一些励志故事,每个故事下面都总结出一个道理,还会配上一幅美丽的图画。真是图文并茂呀!二楼还有宽容和改变,让大家学会宽容别人,改变自己。大家请随我来,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楼。在上三楼的过程中,大家一定看到了楼梯两旁的标语吧!下面我领大家来参观三楼。三楼上主要有“爱的期待”和“社会实践”这两个板块,上面有家长和孩子去旅游、去体验生活和做小义工时的合影。还有一些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骄傲等。
请大家随我来,我们又来到了四楼。四楼到处是学生的作文,告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四楼还有美文欣赏,如朱自清的《匆匆》、孔子的《论语》、诸葛亮的《出师表》,还有《少年中国说》。虽然这些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有点看不懂了,但我相信大家将来肯定会看懂的。
篇3
一、构建积极和谐的、向上的班集体
(一)建立集体与个人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班级实际情况,发动全班同学充分讨论,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二)全民参与,制订完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生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如:学年初期,我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制度、条例为依据,以学校制订的相关制度为准则,以构建和谐班级为指南,并通过一次关于班规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充分准备,在班会上讨论关于制度制订的若干问题。比如谁来定、约束谁、内容多少合适、要求高低相宜等等。无论是全体任课老师还是同学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陈述意见背后的理由。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培养积极和谐向上的班级精神。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3.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老师和家长间的关系、学生和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四种关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人与人的交往。
二、设计创作具有班级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歌
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出自于实践活动。学生在设计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注入了个人兴趣,产生了兴趣自然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设计创作班名、班徽、班训、班歌是一种兴趣培养,更是一种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培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的环境能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真挚、正面、积极和温暖的班级氛围,就像一个充满色彩、生气勃勃的小家庭,每一面墙壁,除展示学科信息外,还是张贴学生的作品和师生的珍藏照片与纪念品、励志性的标语海,以及学生的、师生家庭的美术创作、活动照片、奖杯,每一处都流露着老师对学生的重视、欣赏和肯定,都流露着学校对学生、学生家庭的重视与关注。
1.展示区域。这是展示学生才华的阵地,设计多个版面:如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文展示、诗词书画、读书卡、美文欣赏,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2.“比一比”竞赛区域。这一设计主要是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量化考核的一种体现。
3.摇篮区域。这就是班上的图书角。我要求班中的小书库天天中午开放,班中有2名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阅读登记。每月末,我们会进行讲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将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并且评出读书之星。
4.博客空间展示能力区域。学生的作品,如作文、读书心得,心情日记,儿童诗等学生的各类作品均可展示,以让同学、家长等及时交流、了解,并且家长也可在博客空间中发表文章、教子心得,评论学生作品,与老师交流等。
篇4
一、初步构建一套课前演讲系统
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没有阅读的系统安排,无可依据的现成材料,总是随着学习的推进、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短期训练”和“间断训练”是不能体现演讲效果的。笔者经过多年尝试,初步构建了一套课前演讲系统,使之成为一个长线的、自成体系的系统。这里的系统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要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它与作文、诗歌、名著阅读等教学内容相联系;第二是指给课前演讲本身构建一套系统,即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计划、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形式,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适当的评价形式等,如把初一上半学期的课前演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学初――十・一前
演讲内容:“自我介绍”,要求介绍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件,能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
演讲时间:三分钟。
成员:主动报名参与的同学。
初一新生刚上初中,表现欲强、热情高,渴望被老师和同学赏识。主动参与的同学精心准备。因此质量高,效果好,起到了带头作用。演讲获得成功的同学纷纷被老师和同学们选为班级干部,这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演讲热情。宋朝人张载说:“学至于乐,则不能自已,故进也。”笔者也乘胜追击,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十・一后――十一月末
演讲内容:“诗歌朗诵”,内容取材于初一学生必读篇目《繁星・春水》。
演讲形式:“诗歌朗诵会”,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声音洪亮,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诵出诗歌的美感。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诵诗是品味诗歌语言的结果,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置此阶段演讲的目的之一,学生不愿读诵的《繁星・春水》也能背得滚瓜烂熟了。老师和同学们适当地点评,对演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十二月初
演讲内容:“故事会”,内容取材于初一必读篇目《伊索寓言》。一个个小故事被同学演绎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故事蕴含的哲理被同学阐释得淋漓尽致。
二、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
一种形式的课前演讲,过一段时间,就使学生们失去了兴趣,所以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及时刷新,力求丰富多彩,情趣盎然,不断刺激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保持一颗充满兴趣的心。
①诗歌朗诵会:可创设情趣、制作课件,配乐等,让学生们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感知诗歌的意境,从而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②故事会:讲一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相信听的同学会从演讲同学讲述的栩栩如生的情景中得到启示,从而感悟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③辩论会:精心设计一个话题,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论,如初三“综合性学习”中在“上网利弊读”“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等等,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来看问题的能力。
④课本剧表演:表演短小的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一课中“皇帝的游行大典”,《狼》中的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等情节都可让学生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同时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⑤新闻会(或叫新闻联播):初二学完《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后,就可安排新闻播报了,小到班级的好人好事,大到国际大事等最新新闻,均可,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了新闻的要素和新闻的结构。
⑥我喜欢的一句名言:选取积极向上的名言励志,在枯燥无味的初三学习生活中,昂扬了学生的斗志,拼搏进取的精神,同时又配合了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此外,还有美文欣赏(从网络上摘取图片短片)、传话、相声等各种形式。
新颖有趣的课前演讲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前演讲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三、小演讲――大舞台
有那么一句广告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课前演讲不单成为笔者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语文课的大舞台。通过课前演讲,同学们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平时给人感觉顽皮随意的男孩子到演讲时,就变成一个颇有风度的绅士;貌似文静讷言的女孩子到演讲时,竟成了同学们的开心果;有的孩子甚至用一些肢体语言诠释、配合自己的演讲,看来像似随意的动作实则是精心准备的;有一名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第一次走上讲台,心里紧张得忘了词,站在讲台上正不知所措时,看见老师微笑鼓励的目光,立刻增加了信心和勇气,等到第二次走上讲台时,自信地演讲了《我第三》,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获得了老师由衷的欣赏。
篇5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29-02
职业院校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随之产生的,是为社会输送专职型技术人才的地方,学生接受的都是某种职业或是生产劳动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教育。早在1998年,解延年就提出了素质本位职业教育的观点,并指出:“以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指的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或素质培养。”现在职业教育已经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在这期间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都已经深切意识到: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努力把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与他们所受教育层次相称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教养的人,具有与他们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知识与视野,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能力的人。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使职业教育既重视技术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整体素养的提升;既要重视职业岗位的需要,又要重视人的发展需要;既要重视灌输实用的知识、技能,又要重视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知识和养成教育。
如今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人才进行谋生的手段,而职业院校中的语文教学是根据市场要求而形成的应用性理论教学,这就要求现代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职业素养,即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整体素质的建设。
一、开展生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语文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使用,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承载着我国多年的历史文化,学习语文能够保证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不用面对高考的压力,所以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相较于各高等院校的语文课堂会更显丰富。因为对于语文教学的模式更自由,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自行选取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语文教材,有时还可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点自行进行教材编纂,开发小本教材,针对学生目前发展的状态,提升学生对社会的爱护和关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当代学生应该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取向;在语文课堂上还可以多展开演讲、辩论、以及观看电影等多种教学活动,以声、色、形等综合多媒体的形式,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开放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进行讨论发挥自身特长;在课堂外可以为学生开展古代美文欣赏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进行古文朗诵或是背诵比赛,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史,激励其爱国情怀。这些教学方法使得职业院校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使之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更占有文化底蕴的优势。
二、合理选用语文教材,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能够拥有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文化知识、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而语文课程作为我国教育行业的主要支柱,所以有其自身较强的工具性。因为无论哪一学科的开展都会使用到它,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所以对这时期的学生来说,心理也正在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研究学习对象,选择适合他们发展要求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要。例如对于学习文秘、法律、市场营销、保险以及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更加注重对他们的写作、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基础写作》以及《应用文写作》等教育;为职业院校的艺术生要多讲解一些关于艺术鉴赏相关专业的语文教材。另外,教学内容要尽量丰富新颖,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还为他们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专职型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会更容易立足。
三、延伸语文课堂教育,帮助拓展学生视野
利用有限的课堂创建无限的资源是每一个教育课堂都想要的成果。为了保证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籍,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加强对专业领域的知识的探。老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自抒己见。在阅读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把在书中看到的重点摘抄下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可以转变自己的位置成为课堂的辅助者,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职业院校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养,所以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活动,让学生多多接触社会,倾听社会的声音,多进行社会调查适时作出总结。为学生开设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课堂选修,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时间。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弥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不足,而且能适时纠正他们在思想行为上的误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语文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职业、对人生的认识,从而提升人文素质,保证学生未来的职业有发展、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