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生范文
时间:2023-03-27 07: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所谓人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演:安吉朱娜・莉丽Angelina Jolie
爱德华・伯恩斯Edward Burns
托尼・谢尔侯伯Tony Shalhoub
克里斯蒂安・凯恩Christian Kane
发行:20世纪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安吉丽娜全新造型之新作
都是流浪预言家惑的祸
美貌动人的金发女郎莱妮(安吉莉娜・朱莉饰)是西雅图电视广播网的专题报道节目记者。她出身蓝领家庭,靠自己奋斗,获得了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男朋友(克里斯蒂安・凯恩饰)是著名的拳击明星,住的是豪华的公寓套间,在一家大广播电视网有份理想的工作。
有一天,莱妮在街头采访一个流浪汉预言家(托尼・谢尔侯伯饰),请他预测一场即将举行的橄榄球赛的比分。没想到,流浪汉却告诉她,他认为她的生活空虚无聊,而且她会在一周内死去。震惊之下,莱妮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并重新考虑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老天似乎还嫌莱妮不够烦,连爱情也在这时找上门来。莱妮原本与摄影师比特(爱德华・伯恩斯饰)不和,这时却被迫再次合作,没想到两人竟然擦出火花。
安吉丽娜挑战新形象
在片中,朱丽变身成一个娇柔的金发美女,并且是个喜剧角色,这对习惯了看黑色、严肃的朱丽的观众可能是种新鲜体验。对朱丽本人却是个挑战,“我得穿高跟鞋,美化我的指甲,因此没法自己洗头,甚至不能拉裤子拉链。她(莱妮)的一切在我看来都很荒谬,笨拙、娇声娇气,而且极爱傻笑。此外,我得搞笑,而所有人都说我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应该说茱莉本人恰恰是与莱妮相反的那类更注重生活实际内容的人。当制片人找朱丽演这个角色时,朱丽刚刚拍完《古墓丽影》,一心想着赶快回家,和丈夫比利・鲍勃・松顿团聚,照顾家庭和“其它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但当她读了剧本后,发现这个故事表现的正是她一直在倡导的东西--真实的生活远比工作重要,“莱妮太雄心勃勃,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正因为她太在乎自己,事事追求完美,所以她看起来有点傻兮兮的”,朱丽如此分析这个人物,“当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受到了震动,也因此变得踏实一些、更象个普通人,有点象摔进泥坑里的漂亮公主。”
制片之一约翰・戴维斯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了朱丽与角色融合的过程,他认为朱丽通过这部影片,完成了她自己在生活中的转变,从一个过于严肃的朱丽,变得更女性化和幽默了许多。也许朱丽会同意导演斯蒂芬・赫莱克对这部电影的总结:“这是一个有关救赎和拯救灵魂的故事。许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实际上非常肤浅,最后我们会发现真正重要的是获得内心的平静。”
最重要的是作儿子的好父亲
究竟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爱、事业,还是家庭?爱德华・伯恩斯扮演的摄影师比特与莱妮代表了不同看法的两极。
比特原本是纽约电视广播网的一位成功摄影师,但为了靠近自己的前妻和儿子,他选择放弃在纽约的事业,搬到西雅图。伯恩斯对能扮演一个注重家庭的角色感到高兴。
伯恩斯自己也是一个知名的导演、制片人和编剧,他出演的最著名的电影也许要算是《拯救大兵瑞恩》了。
他这样理解角色:“比特对生活的态度与莱妮完全相反,他放弃了在事业上的雄伟抱负。过去,他也许曾一心一意要作一个出类拔萃的摄影师,但现在他对什么最重要的看法改变了,他更愿意作他儿子的好父亲。”
创造10亿美元的导演
过去十年间,斯蒂芬・赫瑞克成为好莱坞最受尊敬也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至今已赢得了总和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他的最新作品是马克・沃尔伯格和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的《摇滚歌星》(Rock Star)。赫莱克的其它知名作品包括《101斑点狗》、《春风化雨》(Mr. Holland‘s Opus)(获家庭电影节故事片类最佳导演奖)和《魔精》(Critters)及其两部续集等。
篇2
比赛开始,她竟让我刮目相看了。她选了第三组题目,主持人董卿每抛出一道题目,我跟着选择,一有模棱两可,就暗暗替她捏一把汗。她表情如常,没丝毫慌张地选诗句、写相应词语或选项,再特地说读一次,每次竟完全正确,补充选择原因时,没丝毫的蒙和猜。答对题目后,也不欢呼雀跃,十分从容。第一个创造9题全对的战绩,她也只微微一笑。
说起和诗词的结缘,她说在弟弟生病时,为转移弟弟疼痛的注意力,她抓住弟弟的手阻止打头,急中生智想到儿歌,就唱给弟弟听。也许是新奇,弟弟慢慢安静下来。儿歌没了,她绞尽脑汁想诗词,渐渐地,她记忆了很多古诗词。
2011年化疗期间,她为女儿买了一本诗词鉴赏。出于无事可做和对诗词的喜爱,她开始沉入书里细读。每天,她上午输液,下午没事就来到楼下小花园,捧着书静静地读。为了记忆,她依旧喜欢读出来,许多词还唱着背记,哪怕不大成调,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书读得比较慢,许多像“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词句不能理解里边的含义,只是感觉美好,就去慢慢琢磨。有时,对没有诠释的名句,她就通过百度去查阅。住院一年多,别人痛苦难捱,她却在诗词里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笑对苦难的挑战及死亡的威胁。
做完化疗,她耳朵听不太清,眼睛老流泪,声带发音也不好。很多人觉得她不幸,她却安慰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满腹才华的大诗人,他们的人生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些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她常常一边干活一边读喜爱的诗词,在专门的“抄写本”上,她密密麻麻地誊写,硬纸片、老日志本,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就是喂羊,她也一边陪着羊一边背诗,常常看着看着,一抬头羊不见了。
2014年12月12日,刚做完治疗,她觉得万一不久于人世,想留个念想,她参加了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成了村民眼里的“诗人”。2017年2月,想比试、交流最喜爱的诗词,她站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尽管以微小差距落败,却在沙哑声音里、在诗词中,显现了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定从容,和对诗词人生的真正热爱。
篇3
诗人 诗歌 杜甫 人生观
杜甫的人生观是奋发向上的。从他的诗中,我们读不到那种消极人生的颓废思想。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出发,探索杜甫的人生观,我们会看出他的 除了大多都是体现忧国忧民的个人感彩之外,借描绘大自然来抒发人生情怀的内容居多。他顽强,富有牺牲精神和利他思想。大家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谓杜甫的思想政治观,说穿了这也就是他的人生观。他一生都关注政治,无论在朝野内外。他之所以热爱国家大事,是因为他的诗作品具有较强的政治观点和爱民思想。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出发探索杜甫人生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人道主义胸怀与忧国忧民的崇高人生思想境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大风破屋,一群孩童抱茅草,所住草堂雨天漏水,长夜难眠等情节的描写,表现了杜甫宁可自己被冻死,也要实现“广厦千万间”,促使“天下寒士俱欢颜”所呈现的人道主义襟怀。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与舍己为人的高风气节以及忧国忧民的崇高人生思想境界。
1.坦然、恬淡的人生心态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衣衫褴褛拄着拐杖的瘦弱老人,站在屋外门口,瞪眼望着他住房的茅草被肆虐的秋风一层层卷走吹洒在江郊四处……杜甫此时无奈的心境中夹杂着些许淡定。而此心态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委的,我们可从如下两点得到分析:
(1)多年艰辛的经历练就了杜甫坚毅的秉性以及心态的平和。曾经带领举家老小四处流浪,经历了无数战乱,以及饱受怀才不遇之境遇,怎么能被这点秋风所吓倒?他早已习惯了随遇而安,坦然面对各种情况和事物。而这里杜甫的无奈,却不是什么忍受和顺应;杜甫的坦然,也并非对战乱的麻木不仁。
(2)生活的暂时安定,已让杜甫对多年的劳苦忧患意识有所放开,而是去乐观地地追求清新闲淡的日子。
2.叹世态炎凉,推己及人的人生博大襟怀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能收回来的茅草却都让“南村群童”给当面抢走了。“欺”得令人不能忍受。“归来”只有“自叹息”,而不幸到这般地步,却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只好自我感叹无奈了。而“倚杖”与“老无力”的对应,让人联想身处此境的穷人会有许多。杜甫慨叹世风炎凉的同时,推己及人,意在言外。由此可见,杜甫由自己的痛苦,联想到广大穷苦大众的痛苦,充分表明了他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广大劳苦大众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到一处。
3.窘迫境遇中忧国忧民的人生崇高思想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天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关于杜甫的生活境遇,通过雨夜沾湿作铺垫带来的痛苦,充分表明了他长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也说明了这不仅是杜甫自己生活的痛苦遭遇,而且也说明了因多年战乱给国家带来损失以及给广大百姓带来疾苦。心存忧国忧民理念,怎能安然入睡呐?由此看出,杜甫对长期战乱的反感和对未来人生的远大抱负。
4.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救世济人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非常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充分表达了杜甫的才情及作品升华至只要能让天下百姓都能住上这“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想住所,自己捱冻而死也心甘!为了天下百姓,这是十分可贵的。正是因为这种伟大理想与崇高品质的体现,被杜甫用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以及至死不悔的豪情壮志。杜甫由家到国,从个人到全体人民推己及人的博大情怀,充分体现了他对广大人民的真诚关爱之情,这与以下几个方面是分不开的:
(1)家庭文化教养和熏陶,使杜甫自幼就灌输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人生观,同时因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因素,杜甫也具有着张扬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一面。
(2)杜甫执着追求人生信仰,执着追求政治理想。
(3)杜甫本人的丰富的感情因素也是原因之一。杜甫处在艰难的战乱时代,面对人生、自然和社会,能够机敏地表达出自己的政治理念,从而促使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谐而统一。
三、仁政思想是杜甫和谐理念的核心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谓杜甫的政治观,其实也是他的人生观。杜甫一生都关注政治,无论在朝野内外。杜甫之所以热衷国家大事,是因为他的诗作品具有较强的政治观点和爱民思想。正是因为他拥有这样一个宏伟远大的抱负,他才倍加热爱生活和百姓以及大自然风光。杜甫嫉恶如仇,敢于向社会腐败与黑暗现象宣战;他非常同情广大劳苦大众,甚至心甘情愿为摆脱百姓的痛苦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因此,我们说杜甫的爱民思想是其政治和谐理念核心的根基,而社会和谐的最终目的就是造福于人民。
四、结语
诗人杜甫以崇高人格和博怀对自然、人生充满热爱之情,其真诚和谐的人生观为后人树立了楷模。而杜甫精神的核心就是忧患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美德。其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以及爱护国家爱护人民的高尚情操,加之其自觉地社会良知责任感与人道主义精神,架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汪成清.论杜甫诗歌的文化精神.教育大视野,2010,(6).
篇4
我认为所有的女生都是天使,她们都很可爱,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女生并不这样认为,她们总是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她们喜欢和别人比较,皮肤没别人的白,个头没别人高,身材没别人苗条……用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弄得自己终日烦恼。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比如:人缘比较好、性格随和、脑瓜儿灵活、身体很棒……这都是你可以引以为豪的资本。就算形象一般,为什么不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呢?你有些胖,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丰满;你有些矮,你可以理解为小巧玲珑;你的肤色有些黑,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健康的象征。因为,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的女同胞不是这样想。胖的在那里拼命减肥;矮的在那想办法增高;黑的在拼命美白……
我们不是常说自然就是美吗?为什么要刻意去追求那种人造美呢?
每个女孩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也许你热情开朗;也许你恬静温柔;也许你学习刻苦努力;也许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些都是你的可爱之处啊!所以,我认为女孩都是天使。
篇5
一、爱满心田,情动学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经过这座桥梁教师把爱的感情传递到学生的心里,才能引起师生间的共鸣,教师职业的崇高,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爱。因而,作为一名教师,要抓好一个班的教育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实践证明,德育工作是管理,又是照顾,更是教育与养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纪律情况,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衣食冷暖,不但要关心表现好的学生,也要关心表现差的学生,是学生体会到教师在真切地观爱着他们,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特殊生的教育,爱的阳光更要撒进他们的心田。因为首先“有教无类”,更重要的是,教育就应该关注到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孩子是班级的几十分之一,而对于每个家庭却都是百分之百。我班有位男同学语文基础稍弱,但性格憨厚沉稳,踏实肯学,我便利用一切机会鼓励他,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一学期下来,进步很大。王同学数学基础差,自控能力差,父母有时忙于工作,关心不够,而且此前他已经给同学留下了学习差的印象,心理上有点自卑,没有信心重新学好。但他懂事,头脑也灵活,经过与其母亲交换意见,利用其对新环境新教师的期待,重塑他的自信,找回他的自尊,及时鼓励,严加鼓励,严加督促,一学期下来,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步。所以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爱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心。只有对学生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才能使教师的一片爱心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宽严结合,松紧有度。
应该说,这是德育工作中第一个难于把握的矛盾。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克服的悖论。其实,宽与严在班级工作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宽与严的恰当把握,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宽方面,对每位学生都要给予一个提高的过程,给予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改过提高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动不动就批评处罚,而是深入了解情况,重在引导,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采取一种理解、缓和、点拨教育的方法,不杀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是对学生的教育、学习和班集体活动给予一个宽松的环境,也就是在纪律的范围内,给学生一个思想认识的空间。对部分基础差、反应迟钝或自制力差的学生,教育上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采取宽松加鼓励的态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耐心加以指导,使他们增强信心,这样纪律性会慢慢增强,成绩也会慢慢提高。
而“严师出高徒”,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纪律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防护网,如何学生都不能例外,教育小学生尤其要严。笔者以为,“对一个起码的行为习惯都尚未养成养好,起码的知识经验都尚未学懂学会的孩子,进行民主、创新、快乐、随和的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不是空中楼阁,沙地建塔吗?”对于学校的纪律规章及班规,教师要认真宣传形成舆论,并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努力养成守纪好学,健康文明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必须率先垂范,使学生亲其师而后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爱的延伸,是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对于违纪学生要及时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这样才能教育其本人,是其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老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真情善意的出发点和慈母般的谆谆教诲,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警示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三、尊重理解,发展个性。
教育家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别人,既是一种自尊,也是一种修养。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必须尊重学生,要尽力创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气氛,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处理问题应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能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信。才能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才有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去享受成功的快乐。要尊重学生就要充分信任学生,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的有缺点都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作为班主任,对待后进生,特别要尊重其人格,掌握其个性,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消除他们的压抑、隔阂与紧张,这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性格,正当的兴趣和特殊的才能,而不应该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处处要求学生一致,把学生模式化,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自己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个性得到优化发展。
篇6
关键词:探索;学习模式;探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81-0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成了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还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当学生的心理处于怀疑、困惑和探究的状态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问”起来,“思”起来,“活”起来,那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关系,引进“合作学习”的新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学习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基础上,为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唤起问题意识,自定学习目标
“学贵为疑”。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还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当学生的心理处于怀疑、困惑和探究的状态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问”起来,“思”起来,那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要使学生爱问、好问,教师就要挖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如在《夹竹桃》的教学中,学生在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性地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由于这是课文的总起段和总结段,所以学生很容易地读出了问题: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②“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呢?③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④“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学生发言踊跃,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真正是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前的疑惑,是来自于学生认知上和情感上的需求,就是课堂上生成的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自己确定了学习的目标,那学习的积极性就随之而高涨起来,也就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2.唤起自主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只有知识内化了,才能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内化的关键要求求知者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后必须动手,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提高能力。如在学习《读书莫怕“拦路虎”》后,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上新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利用工具书,消灭学习上的“拦路虎”,同时依据教材,开展手抄报比赛,读书摘录卡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动手意识,提高能力,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都高涨起来。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强大的能力支撑,形成了双向交流互动机制。
3.唤起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我国两千年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作基础,有了这样的心里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篇7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我因势利导,讲授了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改变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我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让教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篇8
关键词:认知视角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
自实行高校扩招制度以来,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341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021万人(国家统计局网站,2009),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高校扩招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和拉动投资消费贡献极大。然而,在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同时。由于投资相对不足,许多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致使大班教育成为常态。大班授课给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组织行为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方法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学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探讨的是个体、群体和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大学生是潜在的管理者,该课程可以帮助他们开发良好的人际技能(罗宾斯,2005)。在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该课程不仅是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是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和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且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的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
组织行为学集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互动性、权变性、可操作性等特征为一体。不同的章节与学生素质的各个构面和能力的不同维度相对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广大的一线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如注重案例教学(沈茜,2003;匡素勋,2003;王国元,2006;沈茜,2006)、体验式教学(甘春华,2004)、游戏训练教学(陈黎琴,2006)、实验教学(隆意,2007)、模拟团队训练(石建忠,2007)、情景模拟教学(邹琼,2008)、实践教学(刘力纬等,2007)等。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的真理,学生或多或少地带着各种认知学习这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傅晓明,2008)和认知状况(高晓芹,2005),结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考虑课程的内容安排,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学以致用,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知道”层面进入“悟道”境界,继而指导自己“行道”于管理实践之中.实现组织行为学由低到高这三个层次教学境界的完美统一(曹威麟、毕功兵,2007)。
近几年来,笔者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授课。笔者采用过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演讲、正反方辩论、角色扮演、行为模仿、头脑风暴、自我测试、影视媒体、网络教学等。但也面临有些同学很少参与或发言、上大课互动环节困难、课时紧张等困难。笔者极为重视教学反馈信息的作用,不仅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而且坚持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题中要求学生谈学习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体会。并明示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从改阅试卷中,笔者获得不少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这大大提高了组织行为学的授课效果。
目前的教学改革研究大多针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管理类专业学生和经济类专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技能提升的诉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探讨的是经济类专业选修学生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二、经济类专业选修学生对课程教学认知的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对象为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类专业的选修学生,共有116人填写问卷,其中二年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63人,三年级经济学专业的53人:男学生37人,女学生79人。本次调查主要涉及课程学习目的、课程教学方式、学生能力培养、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等内容。
1 课程学习目的
学生最关注什么问题和期待通过何种途径获取解决问题能力的认知影响到课程学习目的。本次关于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发展中最为关注问题的调查结果是:选择个性完善、就业、学业、人际关系、恋爱和情感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3人、26人、15人、4人和1人,选择上述5项同等关注的学生有36人,仅有1人不清楚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这表明多数学生看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希望获得关于自身个性发展认识的最优途径.按照选项人数从高到低依次是:从与他人交往中学习的有55位,系统性课堂学习的有31位,自己阅读相关书籍的有27位,其它途径的有3位。通过群体、团队与组织活动实践和通过学习完善自我是大多数学生的愿望。
对组织行为学各个构面作用于个性认识和个性发展的认知情况是:95位学生认为个体部分内容能够起到重要作用,93位学生认为群体部分内容有异曲同工的作用。70位学生则认同组织系统部分内容有此功效。
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并不单一,有101位学生是为了兼顾修学分、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占到总数的87.07%;仅有5位学生单纯为了修学分.4位学生为获取知识,6位学生为提升能力。
2 课程教学方式 在大班上课和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学生认为比较合适的教学方式有:选择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含角色扮演)、各种与章节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如情商测试等)、团队练习、以教师讲授为主、影视赏析、正反论辩论赛选项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01人、72人、70人、68人、58人、51人、50人。案例教学仍是约束条件下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学生最为偏好的教学方式依选项人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选择案例教学的有55人,情境模拟(含角色扮演)26人,影视赏析11人,以教师讲授为主10k.,团队练习10人,辩论赛2人,各种与章节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如情商测试等)2人。可见,大多数学生并不认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在案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前提下.99名学生认为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是教学的合适案例。占样本人数的85%;87人偏好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作案例,占总数的75%;75人认为经典案例合适,44人喜欢熟知的名人逸事为案例。学生希望用离他们生活比较近的事例作为案例剖析,而不希望教师使用太多的经典案例,否则事与愿违。
关于课前预习效果的认知情况是:有60.k认为布置如案例讨论或辩论赛用的作业能够让同学们课前预习效果最好,30人认可上课开始时抽点学生上讲台讲述印象最深的预习知识点比较有效.有16人认为上课时随机提问效果好,有10人填其它选项。依据上述结果表明教师要 有意识地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果忽视此项工作.授课效果会事倍功半。
3 学生能力培养
如同曹威麟和毕功兵所讲的那样.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应该追求学生“知道”、“悟道”、“行道”能力的完美统一。学习组织行为学,学生“知道”(即明白自己、读懂他人、知晓组织运行规则等)能力获得很大提高的有16人,较大提高的有62人,一定程度提高的有38人;学生“悟道”(即听懂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明白出台的多是折中方案等)能力获得很大提高的有14人,较大提高的有52人,一定程度提高的有47人,没有提高的有3人;学生“行道”(即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指导自己“行道”于组织或管理实践)能力获得很大提高的有15人,较大提高的有34人,一定程度提高的有67人。尽管知易行难,但总体看来,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组织行为学与其它课程相比,有28人认为该课程对学生“知道”、“悟道”、“行道”能力培育最为有效,占总数的24%;87人认为较为有效,占总数的75%;1人认为没有差异。在学生的认知中,组织行为学是他们未来人职社会化最为有效的课程。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有11人认为自己的人际技能获得很大提高。45人认为有较大提高,58人认为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见,该课程使学生的人际技能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4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虽然多数学生修该课程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修学分。但绩效考核仍是授课绕不开的话题。考试内容应该侧重考核什么?有59人认为应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53人认为应兼顾考核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仅4人认为考核要注重基础知识。大学高年级的授课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道”,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行道”能力。
学生关于考试方式的认知存在的冲突较明显:认为最佳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写课程论文的学生分别是54人、24人、38人,如果仅从考试本身来说。学生更为偏好开卷考试,当问及能够区分不同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考核方式,有92人选择闭卷考试,占总数的80%;选择开卷考试和写课程论文的各有12人;而能够体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差异的考核方式,有59人选择闭卷考试,占总数的51%;37人选写课程论文,20人选开卷考试。尽管学生多数喜欢开卷考试,但难以认同开卷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该学校目前课程的总评成绩构成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有55人认为应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的比重、占总数的48%,有50人认为应维持不变.还有11人认为应降低平时成绩的比重。学生普遍认为,平时的用心学习至关重要。
篇9
关键词:基层卫生 人才培养 探索 建议
人才是兴业之本、发展之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必然要求。河南省是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解决好全省人民特别是基层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尤为关键。本文针对河南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提出改进意见,为稳定当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改善卫生技术人才的分布结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村地区共有卫生人员43907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3828人,执业(助理)医师106624人,注册护士76415人。每千农村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2人,拥有注册护士0.86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26所,卫生人员10557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382人,执业(助理)医师27094人。乡镇卫生院共2069所,卫生人员969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164人,执业(助理)医师27933人。
近年来,针对基层卫生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我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优惠政策,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立体式、全方位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城市医师支持农村工程、县医院骨干医师培养“515”行动计划、县妇幼保健院骨干医师培养“512”行动计划、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措施,共为全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培养研究生1220人、本科生18012人、专科生18182人,5万余名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经过培训获得了中专学历,培训县级专业技术骨干3600人,培训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16万余人次。同时, 为引导和鼓励医务人员扎根基层,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在编制管理、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营造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政策环境。通过努力,为基层引进和培养了大批实用卫生人才,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据统计,全省乡镇卫生院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7.87%提高到2012年的35.79%,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60%提高到70%,提高了10个百分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逐步提升,学历结构有所改善。
二、存在问题
虽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得到改善,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基层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2012年底,我省每千农村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2人,拥有注册护士0.86人,均低于全国农村地区和中部农村地区。我省农村地区床、护比为1:0.34,床、医比为1:0.45,基本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2.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偏少,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初级职称比例偏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
3.乡镇卫生院骨干人才流失。近年来执业环境恶化、执业风险加大,个别乡镇卫生院为规避医疗风险,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不注重临床骨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随着能力倍增计划的实施,县级医院对人才的刚性需求增加,也加剧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功能的弱化和骨干人才的流失。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缺乏。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有关规定,“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我省2014年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262万人,照此计算,到2020年农村地区约需全科医生24000名。我省农村地区目前具有全科医生资格人员8695人,缺口约为15300人。
5.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省卫生人才需求调查显示,在2013年的本科生招生中,医学类占36.7%,而全省的相应需求为75.1%,供需反差明显。根据中国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报告,2011年我省在“全国医药卫生类招生万人口拥有医学生数”排名中倒数第二位。由于我省本科医学院校少、招生层次低、专业结构不合理,使全省卫生技术人员80%为专科以下学历,本科学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急需的本科以上临床、影像、超声、麻醉、儿科等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无法满足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三、对策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继续做好“51111工程”后续工作,持续实施“三个行动计划”,结合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并采取订单定向培养、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等方式,培养和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加强在职人员进修培训,加大县(市)医院骨干医师、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县(市)妇幼保健机构骨干医师、中医药实用人才和技术骨干医师培养力度。
2.制订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在职称晋升方面按实际人数核定总额,调高中、高级职称比例,降低标准,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建立表彰制度,鼓励农村卫生人员安心留在农村工作,积极为广大基层群众健康服务。
3.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7号),强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责任,建立城市医师下基层新机制,严格执行“城市三级医院医师在晋升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前,分别要到县医院连续服务满半年;县级医院青年医师在晋升中级职称前,要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满一年”的规定。
4.合理调整医学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医学生培养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对农村地区急需专业进行招生。招生时设置专项计划,专门用于招收农村地区急需专业的学生和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学生。
5.强化医疗风险防控。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抗击力差,发现、自纠、自救和管控能力薄弱,在当前社会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一方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风险防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对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行为,仪器设备状况、急诊急救设施等进行监督检查,将医疗安全隐患和执业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基金,分散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执业风险,为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2013年河南省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统计公报
篇10
一、6S管理理念与学生宿舍管理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6S管理理念的“整理、整D、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项内容,其名称和含义与普通高中学生宿舍管理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也是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理想与现实的最终诉求。因此,将企业6S管理理念引用到普通高中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6S管理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创造并保持整洁宜居的宿舍环境。更重要的是,6S管理活动的推行,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成为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人。
当然,学生宿舍管理与企业管理相比,无论是在管理对象、管理手段,还是管理目的方面,都有着本质区别。因此,我们在探索普通高中学生宿舍6S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能机械地照搬企业6S管理模式,而是尝试构建“以人(学生)为本”的学生宿舍6S管理模式。
二、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以人为本”的学生宿舍6S管理模式
所谓“以人为本”的普通高中学生宿舍6S管理模式,就意味着赋予6S管理新的涵义、标准、要求和做法。
1. 整理――“要”与“不要”,果断留弃
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频率区分出必需和非必需、常用及非常用的物品,宿舍内仅放置必需品,将非必需和非常用的物品收集整理起来,统一处理;区分出文明的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言行,鼓励学生保留并发扬,坚决摒弃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不良言行。
2. 整顿――科学归置,取用便捷
将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及其他日常用品归纳整理,按照宿舍要求统一放在便于取放的指定位置,使一切井然有序。整顿原则首先应是方便使用,其次才是集中摆放整齐。整顿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实现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的东西的状态,并且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看,使得指定的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另外,使用后要能容易恢复到原位,没有恢复或误放时能马上知道。
3. 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清扫”即做好宿舍日常卫生,保证宿舍环境处于干净、整洁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排除一切干扰宿舍正常运作的隐患,防止和杜绝各种污染的产生。因此,清扫要用心来做,要求每个学生宿舍列表制订值日顺序,并将清扫值日表张贴在房间内部。
每间宿舍的卫生清洁实行学生轮流值日制。即:每天值日的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和标准,在每天早晨6∶50~7∶05和中午13∶50~14∶05,利用15分钟的时间进行宿舍的打扫,并由生活老师检查评分公示。
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周五中午12∶50~13∶10)作为大扫除时间,大扫除要求宿舍全体成员参加,分工合作。大扫除完成之后,由生活老师带领学生干部一起对宿舍进行检查评比,并公示检查结果。
4. 清洁――形成制度,贯彻到底
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公开化、制度化、日常化、透明化,建立学生宿舍6S管理的规范准则及评价制度,并督促学生执行。《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学生宿舍常规管理评分细则》,以3大项28小项的形式进行了具体而细化的规定及要求,如有违反,将由生活老师在每日的常规检查中扣除该宿舍一定的分数,并在宿舍常规检查公告栏中进行公布,以示提醒。学生的宿舍常规检查分数与学校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评比挂钩,以激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宿舍清洁标准及评价制度的制订及执行,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5. 素养――习惯养成,自我改善
推进学生宿舍6S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文明素养的提升,通过管理规范的约束力和持续性,将各种规定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从而使学生自我完善及发展。“教育”行在“教”重在“育”,学生宿舍承载了学生在校的重要时光,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平台。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动手能力的提升、社交手段的学习、合作意识的增强都可以在学校宿舍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一个宿舍、一个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素质,那么这所学校将会不断地蓬勃发展,而学生也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6. 安全――以人为本,确保安全
安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宿舍管理的根本保障。在学生宿舍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事故发生,使学生的宿舍生活在平稳的状态下顺利进行。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将“安全”视为头等大事,专门制订了《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利用宿舍长会议、宣传橱窗、消防演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主题教育,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除此之外,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体验,通过先进的科技设备及逼真的模拟装置,有效提高学生的防火防灾意识,增强学生的避险逃生能力及应急处变能力。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宿舍6S管理模式实施要点
1. 以人为本,调整管理角度
我们在判断学生的进步与改善时,采用的角度通常有两种:仰视或俯视。有些生活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俯视的视角。在这种角度下,他(她)们认为很多改善也好、进步也好都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是不应该得到鼓励或奖励的。也有个别老师会采用仰视的视角,这些老师认为即使是对应该做的事情的改善,比如学生宿舍内务的好转、纪律的改进,都是在目前状况下的一种提升,也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是学生良好的态度、素养及能力的体现,是应该算为改善而得到肯定、鼓励及嘉奖的。我们鼓励所有的生活老师在工作中多采用仰视的视角,多去发现学生行为习惯中的闪光点,对学生宿舍生活中改善的方面给予表扬或奖励。每个学生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悉心呵护,静待花开。
2. 因人制宜,改进管理办法
海尔在实施6S管理时创立了一种具有海尔特性的“6S大脚印”。通过“6S大脚印”(“6S自查站”)贯彻6S管理制度。“6S大脚印”的使用方法为:站在车间内一个所有同事都能看到的地方,Φ碧斓墓ぷ鹘行小结。如果有突出成绩可以站在“6S大脚印”上,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有失误的地方,也与大家沟通,以得到同伴的帮助,更快地提高。其实,在海尔推进6S初期,“6S大脚印”的使用方法并不是这样的,当时是每天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要站在6S大脚印上反省自己的不足,海尔称这种做法叫“负激励”。这一套在海尔本部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美国却遇到了法律和文化上的困难,美国的员工根本不愿意站在“大脚印”上充当“反面教员”。漂洋过海后的“6S大脚印”就这样开始了它的本土化改变过程,“负激励”变成了“正激励”。对正处在青春期争强好胜的高中生,我想“正激励”的使用效果一定远远高于“负激励”。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学生宿舍6S管理中也借鉴了海尔的“6S大脚印”模式,在每周的宿舍长例会上,生活老师会请上周表现较好的宿舍在其他宿舍的宿舍长面前介绍经验,而宿舍长也很乐意站在同学们面前分享一周以来在宿舍生活的心得与体会。这种象征着荣誉的分享渐渐成了每个宿舍长的追求目标。而随着站在“大脚印”上的演讲者越来越多之后,宿舍的风貌也越来越好。
3. 持之以恒,保证管理效果
6S管理是以人的行为习惯为基础,在持续改善原则下的现场管理模式。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在学生宿舍中导入6S管理理念,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宿舍的卫生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甚至校园文化的重塑。在宿舍6S管理活动中,要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活动,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希望学生将东西摆好,将卫生做好,更主要的是在于使学生通过细琐、简单的动作,潜移默化地改变气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能依照规定的准则(如《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住宿生管理制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言行举止,成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4. 全员参与,推进管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