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郑愁予范文
时间:2023-04-10 11:3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雨说郑愁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读《声声慢》有感
一班王琴思
点点黄昏雨敲打着历史古老的窗楹,湿了梧桐,碎了人心。翻开薄薄的诗页,一声悠悠的叹息,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寻寻觅觅”的悲切眼神中带着入骨的凄冷撕裂了世人的心。你就用这一样一首《声声慢》吟出你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让我在这千年之后,因你欲说还休的愁,痛了又痛。
泪斑驳了诗页,我久久凝视,久久沉思。曾经以为你会幸福一生,可宿命难敌,老天给了你半生的甜蜜,却又给了你半生的苦涩。眼前不禁浮现了你“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的清纯与羞涩,脑海中勾勒出了你“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画面好,云髻银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为人妇时的甜蜜,耳畔响起了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的豪情万丈。而此时的你,吟出《声声慢》的你却如此茫然无助,宛如一叶浮萍在孤独与寂寞的苦海中沉浮。“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那个晓寒露重秋风砭骨的清晨,你寻觅着曾经幸福的爱情,却只留下“不终晚节”生前身后的奇辱;你寻觅着国家前程,却已是山河破碎;你寻觅着自身价值,却被时人视为异类。在这落叶纷飞的异乡庭院里你终于只寻到满眼的“冷冷清清”,心中又怎会不生出“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园中秋日正浓,盛放,赏花的人已不在,赏花的心已老去。人不摘花,花当自落。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如你失去的美好,唤不回,留不住。
世人皆知你是愁的化身,却又有几人懂得你的心,明白你为何而愁?你为孀居之悲而愁吧?纷乱的战争中,动荡的局势里,那个与你把酒邀明月的人早已逝去,昔日的温存与甜蜜,此时却成了折磨你的源泉。点点滴滴回忆起来,痛彻心扉!《金石录》被毁,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被盗,可恶的命运竟将你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夺去,除了承受在心中滋生的无尽的愁怨,你别无他法;你为沦落之苦而愁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心正无限,借酒消愁,却忽见旧时雁。那个开满海棠花的家早已破碎,再也看不到“绿肥红瘦”的美景,乡愁又浓锁心头;你为亡国之痛而愁吧?“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抔土”,“经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你把满腔的悲愤华为一声声怒吼,渴望唤起万千男儿金戈铁马的雄风,但残忍的事实让你的心又在历史的油锅里饱受煎熬。君王弃都抱头鼠窜,偏安一偶,不思反击血洗奇耻,却打击志士,迫害忠良,屈辱求和。这亡国之痛的愁让你陷入更深的伤痛之中。遭遇国难情仇,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你唯有用笔书写着你的价值,寻求着一丝慰藉,然而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将你彻底打入深渊,万劫不复。那个你为之呼喊,为之侍奉的社会竟容不下你!容不下你的满腹才情,容不下你的学富五车!容不下你的大义凌然。你所骄傲的,所追求的,在时人眼中竟甚是怪异。可笑啊!原来在别人眼中你竟是一个笑话!哀莫大于心死,你唯有默默地咀嚼着自己的凄凉,抽出屡屡愁丝,将自己结成一个茧。
一切爱与恨已破茧只待化蝶,如今的你被世人誉为“乱世中的美神”。你一个被封建役使的歌者,作为女子身处社会的底层,却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述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尽管把自己陷入深深的愁绪里,最终香消玉殒,也不曾有丝毫动摇;你守着自己的节操,决不随波逐流,在封建世俗的刀尖上独舞着。被视为异类又如何?超越于世俗之上,俯瞰众生,才是好女子的真性情!你写愁,不仅仅为倾诉你的人生之痛,更为了抒发你的家国之恨,你呐喊,不仅仅为反抗遭遇之不公,更为了唤醒千千万万个如你一样生在社会底层被封建世俗禁锢却渴望平等与自由的灵魂。
篇2
该怎样描写雨,这莫名其妙,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景象呢?人们总是无法把雨看得透彻。这神秘的雨总让我们思虑万分。雨总是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心情的变化而悄然飘至。无论如何,每一颗洒落在大地上的雨滴,都携带着人们的期待与守侯。
雨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突然来临,在季节的召唤下,它让我们久等了。春雨更是如此。春雨总是被赞美的对象。在大地被厚厚的白雪禁锢了一东之后,春雨给大地以温暖,给人间以清新,更让一切都觉得顿时怦然萌发了。它通晓季节所有的变更,因此它知道要在春天来临之际,干脆利落地洒向人间。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之所以如此爱戴春雨的原因吧!
比起春天,在夏天人们更需要雨的关照。因而,夏天的雨,就更多了几分“及时雨”之意。如果说淳于是一位幽雅高贵的小姐,那夏雨就是一名豪迈奔放的先生了。当骄阳猛烈地炙烤着大地时,夏雨一个大步迈进了人间。正所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夏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好是豪爽,确是“来匆匆,去匆匆,大地污尘竟无踪”。我特别喜欢雨后的景象,呼吸在含杂着青草味的空气里,很是有夏天的知觉。人们似乎都觉得,夏天的雨最神秘,甚至毫无分寸,但最起码,它让我们久等了的新按奈了下来。雨水期盼我们的等待,它们也正是如此地,在季节的缝隙中穿越。
雨似乎不像是秋、冬季节的常客,并且略显孤独,总是携带着雾飘然落下。秋冬的雨人们感到几丝冷意,它知晓人们的心意,因而只是不多地光顾人间,要是有,也只是轻飘飘的,温柔的几滴小雨点,星星点点的,我喜欢这种“雨非雨,雾非雾”的感觉。看,窗外的小雨点秩序井然地,啪啪啪地往玻璃上打,牢牢地附在玻璃上,过一会儿才慢慢地沿着玻片滑下……这一刻,很是清新透彻的瞬间!
每个季节的雨总给人不同的感受。春天的细雨绵绵,秋日的小雨点点,还有夏天的乌云遍天……郑愁予有首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想把这里的“容颜”喻为雨。江南的雨确实是依仗清秀的容颜,在每个季节来临的时候,似拉开罗幕般的,向人间显露他们各自不同的,雨的特质。然而,这首浪漫又略带愁意的情诗,能很足够地让我联想到“雨开落”的情景。我想那个景象,定是作者望着雨水朦胧的窗外,感叹着心中的惆怅吧!
篇3
一.反复吟诵,把握诗歌总体形象
读诗,先要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抑扬顿挫,能初步读出语气,然后放声去读,朗读中融进自己的感情,把朗读与品味结合起来。在弄清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品读,品读要做到“一疑二好三关键”:疑――就是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好――即自己认为优美的、有哲理的语句;关键――即自己认为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仔细揣摩、赏析。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赏析诗歌的重难点句子,可以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从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或句式等方面来进行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贴切、形象的修辞手法都能更加突出地表现事物特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通感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句式整齐,能使句子韵律整齐,琅琅上口,富有美感。
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二.品味语言,感受节奏音韵之美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和含蓄的。诗歌最美的,就是语言,以其跳跃性,音韵美,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要反复吟诵、发挥想象,对诗歌内容进行再加工,才能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层的思想感情。而一些语言在诗歌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它也是引导我们更好地把握思想的一把钥匙。我们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古诗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语言的精妙。
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欣赏、理解诗歌就要善于反复吟诵,悉心地感受音韵之美,体会节奏之感。品味诗歌语言时,还应注意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飘逸、浓烈悲壮、沉郁顿挫、平淡宁静、典雅庄重、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三.分析要点,感受诗中蕴含的真情
分析理解诗歌,在朗读吟诵、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由分析重要词句,去寻求诗中蕴含的真情,而这“真情”就是诗歌的中心思想。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诗歌既是“言志”、“言情”的载体,其语言内涵必是丰富复杂的,那么在解读其中的“志”与“情”就应允许我们在“体情”上有主观的见地。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的积累,达到感悟和理解,还可以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多角度阅读。阅读诗歌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调动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去体味诗中蕴含的真情。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如郑愁予的《雨说》,这首诗借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四.联想想象,捕捉诗歌意境
意境既是诗人作诗的最高艺术境界,又是理解诗作的窗口。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若要捕捉到诗的意境,就要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诗的语言化作生动具体的画面,从而体会作者的底蕴。引导学生尝试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体味生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抓住一些富有特征和富有意味的物象,构成美妙的图画,来表达出自己对某一事物某一事情某一对象的理解与情感。
所谓“有意无境不成诗”。“境”即形象,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味出作品的诗美,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品味诗歌的“境”,最直接的做法是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紧扣诗人提取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起来,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品味那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感受作者那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79-0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但在现实中,阅读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效果。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上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彼此敞开心灵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沟通,使双方都获得新的生命体验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才能培养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认识偏差,教师可以用一种朋友式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说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意见,教师再从中选出几个合理加以应用,并对提出意见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就体现出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反映的信息,可以让教师知道哪些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
(一)阅读之前渲染气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开始阅读之前,要注意供托出与文章感情基调一致的气氛,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审美情绪,使学生的感情能够和文中蕴含的感情相连接。在阅读伊始,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提问或是展示实物来引导学生进人新的课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加人多媒体情境再现,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弥补学生原有知识中的不足。教郑愁予的诗歌《雨说》时,如果不理解诗人做诗的历史背景的话,就很难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可以通过放春雨的片段和时期孩子的一种生存状态来让学生感同身受,感受作者借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这种情景交融的场面使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习全身心地投人到语文学习当中。
三、提高阅读有效性的措施
(一)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关键。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学生与生活之间的一种融会贯通,通过这种贯通来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人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但这种思维往往是飘忽的、零碎的,需要经过学生的加工和润色变成可用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鼓励学生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灵感,认真记下文章的提要、中心思想、个人感悟等等,教师还可以进行阅读检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做好阅读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优秀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仔细揣摩语句的内涵,推敲和领会重点语句、重点语段的含义,通过摘抄、做笔记来积累好的字、词、句和段落。摘抄是积累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就能开阔视野,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做读书笔记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比如作些批注、写心得等。另外,朗读和背诵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课堂阅读中的读是指“诵读”,就是出声的读。在朗读时要带着感情,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还原人物的心声,大声的朗读对培养好的语感有帮助作用。而好的语感可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背诵是锻炼记忆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改善我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再进行写作时就不愁没有材料、没有好的语句可写了,这样书面表达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平等合作 交流理解 经验积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学习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教材的优秀篇目都体现了作者的个性,是作者情感的释放、生命的绽放。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以阅读为前提,以文章的信息为指导,以准确有效的阅读与作者或主人公进行交流,倾听与理解他所表达的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自由地领悟与感受。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探索与追求。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合作
阅读在形式上是读者获取文字材料信息的过程,但在本质上是读者与文字材料的交流与相互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的是交流的双方在人格心理上的平等关系。这是进行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则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与文本进行交流。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与实施,教师的角色由权威的阐释者转变为与读者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职责: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创造阅读平台;引导学生阅读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解决学生阅读问题,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出师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关系,这也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不能让学生把文字看成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信息符号,而是把这些符号看成是富有生命的灵魂,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生命的意义。在阅读中读者与作者或主人公就像是知心朋友,相互倾诉心声,并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理解,影响并指引学生对人生意义的建构,对情感的改造与重建。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没有主客体之分,学生与文字材料处于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在这里,课文不再是被阅读的对象,不再是一堆等待处理的文字材料,而是一个富有精神的生命,一个主动呈现自己意义的对话者。学生与作者或主人公的这种平等合作关系,一方面激活了文本,给了文本生命,另一方面使学生不再是文本信息的接收者而成了主动意义的建构者。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与实施,教师要树立起与学生平等合作的关系,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以杜绝一些虚假的无效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放弃自己在学生中的权威角色,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对学生理解明显有误时,应给以正确的引导,不能强制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定性为标准的答案。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话语权的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发挥理解而不加以评价和引导。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讨论、矫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与文本进行交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与学生有平等合作的关系外,还与文本具有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文本的话语权,教师在关注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理解的同时,还要把握好文本的内涵,不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漫无边际的随意阐释。要尊重文本的原意,使学生与文本和教师三者真正建立起平等合作、相互理解的关系,这样进行阅读教学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率,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二、阅读中的交流理解
阅读教学的关键之处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与理解。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创造性、探索性、建设性的而不是复制性、重复性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材料之间的一种融合的过程,一种相互交流与理解的过程,是阅读双方认知与情感的不断改组与重建的过程,是作者或主人公对读者人生意义的建构过程。
阅读活动中的交流与理解表现为学生与作者或主人公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倾诉,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慢慢地建构起了自己的人生意义。阅读中的交流是阅读双方的倾听与倾诉的统一。阅读中的理解则是指文本内容对学生人生意义的建构中所起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与文本进行交流,理解文本的内涵用,以指导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建构。阅读中的交流是相互的,一方面学生倾听文本的倾诉,吸收文本传达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对文本的倾诉做出自己的判断,获得自己的感悟。学生对文本的期待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得以重建。
例如:教学阅读郑愁予的《雨说》一文中,如何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以对自身人生意义的构建。在课堂上放几段春雨的片段,再播放几段“”时期灾难不久后关于孩子们的影片。这样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们体会诗中的那份关爱,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更好地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以此建构自己的人生意义。阅读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认识作者当时的情境,而是对当前的指导意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到文本的当前意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教学。这种真正意义是学生根据文本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建构起来的当前意义。因此阅读教学的关键不是让学生认识作者也不是认识主人公,而是在于学生能从文本中建构起阅读的当前意义,能从中获得新生,在知、情、意等各方面得以提高。
三、阅读中的经验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要知道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学生在阅读中才能走进文本,体会文本的真正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学生的阅读知识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大量阅读并进行总结、体会与积累起来的。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文学作品都是源于生活的。
学生获得丰富经验的主要途径就是大量的阅读,并对读过的文本进行总结体会其真正的含义。学生的知识大多是源于间接的经验,在别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水平才能事半功倍,而间接的经验获得,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前人的文本并进行思考。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的同时要进行思考才有收获,思考性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大量阅读并对其进行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在阅读中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词语。教师还要让学生长期地积累课内外阅读中较好的词汇,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用以积累语文的基础知识。这样,能使学生语文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时,培养意志品质。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背诵,这样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体会文章的内涵及写作的意义。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
再就是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也是对学生阅读经验的积累。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变万化,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又不尽相同,对生活的体验也就千差万别,记得有一次在去漓江的旅游时,一个团队中大多数人是白天拍照,晚上睡觉,回到家中什么都不知道。而这其中有两个十三四岁的小朋友一男一女,在途中一边向一个学地质学的团友打听漓江名称的由来及当地风貌的形成等一些问题,一边向当地人打听有关的一些传说故事,等等。回到家中还写了游记,掌握了很多的历史、地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这说明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是靠平时的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才能有收获,才能有丰富的世界。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同时用心体验他人的情感,感悟生活中一些事情背后的意义,获得一颗丰富而敏感的心,这样的人在阅读文本时才会深刻体会与感悟文本的内涵及指导意义,对文本获得心灵的感应,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之,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建立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想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就要做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倾听与倾诉的统一。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使学生大量积累阅读经验。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在与文本的交流中获得情感的共鸣,指导和影响学生,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7).
[2]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