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扬州范文
时间:2023-03-22 08:3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史可法的扬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超图片70张进行本次实验。使用经动脉粥样硬化彩色超声记分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结果。与图片对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观察此记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
结果:本次实验为双盲实验,医生通过图片对患者诊断结果与患者血管造影实际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诊断记分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可以用于临床工作中。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彩超 记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98-02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计全身动脉血管的疾病,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能够提示患者是否有心肌梗死、是否有周围血管性坏死等情况,并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1]。当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时,会导致脑血管的供血不足。而斑块脱落还会引起血管栓塞,进而诱发脑梗死等。使用彩色超声能够直接地观察到颈动脉内膜增生、斑块形态和血管的严重程度等[2]。本文研究分析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超诊断记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超图片70张进行本次实验。图片来源为我院明确诊断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患者资料完整且明确诊断,图片拍摄为疾病发生后48小时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无外周动脉疾病病史。患者均经过脑血管造影以评价脑动脉狭窄程度。
根据NASCET方法分级[3],70例患者包括:正常9例;轻度狭窄,即狭窄29%以下,21例;中度狭窄,即狭窄30~69%,28例;重度狭窄,即狭窄70%以上12例。
1.2 方法。患者在手术前1天禁饮酒,并在检查当天禁止使用浓茶和咖啡、禁烟。空腹2小时以上。检查前将衣领揭开,并取下各种饰品,采用去枕平卧位3min后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径。
仪器使用Acuson 128XP/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Mz。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超声记分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超声记分内容包括:内膜、回声、斑块三方面。具体方法详见表1。
观察医生通过评分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血管造影检查的实际患者病变情况是否符合。以0分为正常,1~2分为轻度狭窄,3~5分为主中度狭窄,6~7分为重度狭窄。
1.4 数据处理。诊断准确率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X2检验。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
2 结果
本次实验为双盲实验,医生通过图片对患者诊断结果与患者血管造影实际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患者的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颅外段有管壁的僵硬,出现内膜或者中膜增厚,有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斑块和溃疡形成等情况,患者同时还会出现管腔狭窄等病理改变[4]。
超声检查对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敏感性。医生能够通过彩超直接观察到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增生和血管狭窄等情况,并分析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和位置,斑块的数目和性质等,同时还可以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5]。
使用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其能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但是由于血管造影具有创伤性,因此在临床应用并不十分广泛。且此方法价格较为昂贵,不利于临床筛查。
而使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记分方法,是根据图片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通过评分对患者的轻重程度进行判断,并将不同患病情况分开,以供医生制定临床方案。此方法对患者无创伤,并容易掌握,对患者的病理情况了解好,且较为廉价。同时,此方法还可以用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本次实验我们也可以看出,使用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超记分方法与血管造影得出的患者病情并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使用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诊断记分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可以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张波.彩超对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865-866
[2] 成爱琴,杨益春,邹健等.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18-419
[3] 常广,刘艳茹,田京利等.颈动脉彩超与肱踝脉搏波速度诊断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68-69
篇2
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喜欢那些英雄的诗文,从而介绍了一位坚贞不屈、威武不屈的汉子——史可法。史可法是一位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英雄,为护国英勇牺牲了。
这个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有两种人。简单点儿,就是好人和坏人。深入点儿,就一种人是先国后家,以国家和名族利益为重的仁人志士,虽捐躯沙场却可含笑九泉的人,另一类人则是重利轻义,国难当头不思名族危亡,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名族败类,他们则永留骂名,遗臭万年。史可法那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坚信史可法为国英勇捐躯后,也一定是含笑九泉的。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曹不夷,他牺牲时才13岁跟我们差不多大,他很勇敢。为助姐夫成功逃脱鬼子的魔爪,被鬼子俘虏,但他不仅不害怕鬼子,还反骂了鬼子一顿,到这里,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自己在鬼子的严刑拷问下,会不会像曹不夷那样,咬紧牙关,坚决不说出姐夫的下落;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如果是我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能坚持,也坚持不了多久。史可法和曹不夷那高大的形象久久回荡在我的眼前。
篇3
我们三十名小记者坐在客车上以看电影和唱歌打发时间。窗外的知了“演奏”着急燥的“乐曲”,让人听着好不舒畅。客车行驶了7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不比高楼大厦,只比文化秀气的扬州。
导游阿姨首先带我们去了古色古香的何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后来因为重修这个园子的主人姓何,名芷?,所以才改名为何园。一进入何园,就会有些小桥流水的感觉。导游阿姨带我们去了假山、船厅、中心亭等几个地方后,问我们;“我们通常是什么时候看月亮!”“晚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但是在何园,白天也能看到月亮!”我们不禁睁大了眼睛,让导游阿姨快带我们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就在那微波粼粼的湖水中,还真是有一轮灿的满月。但你再往亭边走几步,圆月就会变成一艘小船。我们都疑惑不解,导游阿姨解开了迷团,这是因为太阳照射的原理。我想,何芷?真聪明,竟然能想到用太阳照射的原理来发明这种奇异的景观。
参观完何园,大家都疲惫不堪,导游阿姨带着我们去了宾馆。让我们好好休息,以备于明天和后天的参观。在接下的日子里,我们去了外形像一直展翅欲飞的凤凰的凤凰岛。然后,我们又去了四大传统园林之一—个园。那里有许多竹子,如;黄金大竹、,孝竹、高节竹、金香玉竹等等。随后我们又去了史为国效忠的史公—史可法的纪念馆。
第三日很快就到了,我们又去了远近闻名的瘦西湖,那里有数不清的桥,有小红桥、二十四桥……然后我们去了最后一个景点—扬州的博物馆,那里让我见识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习了很多知识。经过这次的旅游,让我学习到也懂的了许多东西。这真的是一次我最难忘的旅游活动。
篇4
说且兰,议黄平,最亮看点是旧州。旧州素有金盆(万亩良田大坝)、银碗(集旅游、发电、灌溉为一体的 阳湖)、玉带( 阳河源头一带)、明珠(明清建筑特色古镇)之称,能成为且兰古国之都,自然就在情理之中而不足为奇了。
建于天官寨完整的且兰国邑,由于战争和水灾等因素己不复存在。现在的旧州古镇始建于宋理宗保佑六年,明万历初年贵州巡抚郭子章命在旧州设州固城,城垣石磊土筑,坚固壮观,如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群是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西大街。
旧州人才辈出。第二次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晚清名臣工部右侍郎、天津团防石赞清(旧州石榴寨勇人)不顾个人安危,独赴夷营痛斥英军统帅。在被英军扣押的日子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他死后被天津人民尊称为“石父母”。
旧州古镇同时也是红色革命圣地。为提供和翻译法文地图,使顺利走出贵州,挺进云南的瑞士人勃沙特,是在萧克将军的劝导下,从旧州天主教堂参加的第二个外国人,所写《神灵之手》成为外国作者介绍中国的第一本书。时期,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指挥的战机,每天数百架次从旧州机场起飞抗击日寇,为的最后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篇5
我迷恋于茱萸湾怡人的自然风光,沉浸于小园一天便历经春夏秋冬的变化,陶醉于瘦西湖兼具南北风格的文化底蕴,更深深仰慕威武不屈的永驻梅花岭的史可法公。也许,“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去的景点多了,便觉得收获不如以前大了。有一天傍晚时分,我骑车经过瘦西湖,过柳湖路的大虹桥时,因交通堵塞,偶然停在了这小园的门口。我突然有种莫名的冲动,想进去看看。
从门口远望,园内一片翠绿,静悄悄的,心想这可真是曲径通幽的妙处。我快步踱到门口,问道:“阿姨,票怎么卖?”
“90,这里游览完了,还可以再去瘦西湖游览。”
“谢谢,给。”
进入小园后,没走几步,假山群映入眼帘。假山其实并不很大,山内有一支小流穿过,溪水十分清澈。微弱的光线下,我的脸被映得十分清晰,却愈发显出我眼中的浑浊。我一个人,走在这略显神秘的小山洞里,听着偶尔滴落的水滴声,如扬琴般悦耳,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出来后,我沿着山路走了大约五分钟,就到了门口。路上,碰见下棋谈天的老人,还有在透明植物棚内的看园人,正默默地翻阅着书本,几乎没有什么游人。
小园外马路上的游人却多极了,可谓川流不息。他们大多数是考虑去瘦西湖游览的,这里是被他们遗忘的角落。啊,是走出去加入他们,还是继续往里深入地转转呢?我站在门口,沐浴在风中,聆听着杨柳的“沙沙”作响。瘦西湖里还有不少景点没看过呢,代表扬州特色的五亭桥,美丽的白塔,据说乾隆曾垂钓过的钓鱼台等等,都在招引着我。这时从身边又走过了一群叽叽喳喳的人,算了吧,以后再去瘦西湖吧。
篇6
关键词: 潜在课程 德育 生活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隐蔽课程)由美国学者杰克逊在《教室生活(Life in Classroom)》(1968)中首先提出,自此,潜在课程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潜在课程至今尚无公认的定义,但作为一种教育性的经验,它较偏重于情意方面的非学术性内容,但也不排除学术性的内容[1]。德育的土壤、养分来自生活,学生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所以潜在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本文从日常生活入手,探索、挖掘潜在的德育课程。
一、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主动进行德育学习
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我们要抛弃抽象枯燥的德育说教,充分发挥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变德育教育为德育学习,把德育目标进行分解,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道德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形成,从而做出道德行为,并不断强化,最终内化为稳定的品格。
1.加强校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做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
不愉快的环境只能提供不愉快的服务。作为学校,必须精心设计校园环境,搞好绿化,创造美感,有利于师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愉快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充分发挥校舍、橱窗、黑板报、标语牌、校园广播的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要求,让制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实现管理育人。
2.加强师德建设,让一位老师就是一面旗帜。
教师不仅要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展示自身的人格、道德、态度、个性、特长、教育教学技巧等。德育课上老师的传教,常常给学生以脱离生活之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道德的学习应该以积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而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除了家长、同学外,就是教师,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适宜于道德学习的环境,要做德育的典范:注重仪表,谦虚谨慎,言行一致,明礼诚信,助人为乐,以身作则,豁达乐观。学生在高素质的教师强大合力的影响下,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改变,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个体,高素质个体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群体人格的力量,然后再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个体的完善,循环往复,学生素质就会在教师群体人格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形成德育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挖掘扬州的教育资源,让校本课程走进德育
人文精神是培养优良道德的沃土,离开人文精神,孤立地抓德育,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扬州是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要充分挖掘扬州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进而形成道德行为。
1.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古代扬州。
扬州盐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个园、何园、汪氏小院等文化遗迹,更重要的是他们精心运筹、专心经营、苦心开拓的精神;抗清英雄史可法、宁死不屈的先烈许晓轩、宣传抗日思想投身革命的江上青、不吃“嗟来之食”的作家朱自清,都是永垂史册的扬州名人,他们忠贞不二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扬州人;扬州的漆器、玉雕工艺,扬州的剪纸、刺绣、灯彩、绒花,“扬州八怪”的“诗书画三绝”等,体现了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底蕴深厚的古代扬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典、生动的德育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探寻历史的同时,主动体验道德情感,体验道德学习的快乐。
2.环境优美、开放文明的现代扬州。
如今,我们生活在环境优美、开放文明的新扬州,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反复优化选取最能引起学生兴趣、最能发挥德育的独特功能的内容。从润扬大桥飞架长江南北,到铁路、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到“中国人居环境奖”……这一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不倦写宏篇躬行三个代表,艰苦创巨富自留两袖清风”的扬州灯泡厂厂长高仁林[3],创建全国第一座“社区民警服务亭”打造了现代警务室雏形的陈先岩、全国十大“杰出”村官朱快乐、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克己奉公、任劳任怨、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江都市真武镇少年李小龙在上海勇斗窃贼,获得了上海市“见义勇为奖”,扬州大学商学院学生程颢冒着9级海风和零下4摄氏度的低温,纵身跳海救人……他们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为同龄人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提供了依据。请学生对以上事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学会进行科学的思想选择、进步的文化选择、理性的道德选择和文明的行为选择,从而实现自主性、责任感、判断力的统一。
三、结合职教的专业特点,渗透潜在的德育课程
教师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研究课堂教学的潜在课程。作为职业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从而真正远离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应以训练学生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在把握教材的同时,可以更多地注意潜在性教育的教学设计,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德育因素,进行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1.理论课。
理论课的学习不但要理解基本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掌握这些内容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力。例如力学课,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礼仪课不但要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要领,而且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操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格。
2.实践课。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成果;在实践中理解什么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受得起表扬”;在实践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实践中成为德育的主人。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德育不能从完整生活中脱离出来[4]。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潜在的德育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挖掘生活中的潜在德育内容,创设适宜于道德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以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3,(6).
[2]吕型伟.把脉教育未来[J].上海教育,2005,(5).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自行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公共自行车”(Public Bicycle) 或“自行车共享”(Bike Sharing) 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65年(亦有文献称196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社会组织推出“白色自行车计划”失败后,时隔30年,丹麦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哥本哈根出现(称为Bycyklen)。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集成、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技术,新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彰显出一定的生命力。2007年,依托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真正具备一定实用价值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进入我国,并先后在北京、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开展试点,此后逐步向其他省会城市拓展。与此同时,部分中小城市也进行了尝试。从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虽然政府管理部门对公共自行车的管理系统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但是在运行中,存放点的选址问题日益凸显,表现在有的区域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有的区域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扬州市公共交通运行现状
扬州市土地面积2310平方公里,市辖区人口229.1万,流动人口呈逐年上升态势,核心区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据调查,目前,扬州市民的出行主要有三类方式:公交车。扬州市有公交车1686辆,公交线路110条,全长1669公里,多为无人售票,绝大部分是空调车,票价2元;私家车。扬州市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24辆,私家车的数量十分庞大;出租车。扬州市有1842辆出租车,起步价3公里/9元,超过3公里每公里单价1.6元。扬州市的主城区面积不大,乘坐出租车一般10元之内都可抵达。近两年来,扬州市重点打造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首批投入1000辆自行车,所有租赁服务区都与公交站点无缝对接,方便市民换乘。通过实地调查,扬州市现阶段交通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心城区路网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路网规划不合理;城区“停车难”问题突出,停车场缺口较大且分布不均衡。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公共自行车的优势得以凸显,成为市民日常出行最有效的补充方式。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是扬州市今年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项目交由市交通产业集团和公交集团负责建设,系统一期工程及未来五年的运营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通过公开招标,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有限公司中标。该公司随后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公司,负责租赁系统的运营、管理和服务。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项目分一、二期两步实施。一期工程为5000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在广泛征求街道、社区和广大市民建议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建设完成。随着一期工程系统的陆续投入使用,办理“绿杨”骑行卡的市民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天办理250张,总量已达29500张,日租还车次从开始的1000多次,上升到目前的1.6万次左右,从板块趋势看还在不断上升,表明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欢迎。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在城区短距离出行、“B+R”换乘以及休闲旅游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自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启动以来,存在着租赁网点不足、退租办理周期较长,以及还车难、站点覆盖不完善、各区系统间不兼容等问题。一方面,扬州市政府部门需要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才能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广大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优化布局对策及建议
(一)站点分布
1.现有站点布局
目前,扬州市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411个。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公共自行车项目三期建成后,预计主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平均布点半径为370米,主城区每120人(含流动人口)可拥有一辆公共自行车。
2.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共自行车站点与公交网络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很好地配合使用。具体表现在: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目的是上班和上学,而对于一些路途较远的市民来说,他们选择的出行方式是多样化的,即大多以公交为主,公共自行车通常作为接驳工具。而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市民表示“很多公交站点附近没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或者相距较远”,导致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最后一公里”代步工具的可行性较低。为此建议:结合公交系统网,在人流量较大的公交站点选址,重点解决上班、上学“最后一公里”难题,方便市民更好地搭配利用两种交通工具。
3.租赁站点覆盖面不够,应在路段集中布点
分析目前扬州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情况,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区域站点过少,一些占地面积较大、住户多的小区,站点通常设在主大门,居民普遍反映“借还车不方便,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为此建议:主城区站点的加密工作应持续跟进,在主要街道、大型社区等地域合理加设站点,向300米以内的平均布点半径发展。
4.流动人员借还车站点难寻
具体表现在非常住人口例如大学生或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对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不熟悉,经常发生想借车找不到站点,想还车又没地方还的问题。为此建议:应用GPS导航技术。扬州市公交集团应与一些导航软件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合作或开发APP,让非常住人口可以通过软件上的地图查询公共自行车站点并导航指向,方便借还车。
(二)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目前,扬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站台的数量从16-50个不等分配,站台数多少与人流量大小有关。站点附近多有备用车辆,在每天的不同时段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备用车辆和站台车辆的调度分配工作。站台借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办理市民借车卡,一种是支付宝芝麻信用额度大于600的用户可以通过扫码借车(有部分站台没有开通扫码借车的功能),无需支付押金且免去繁琐的办卡程序,自引入扫码租车方式后,扬州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数量明显上升。但是,随着使用者的增多,造成热门站点高峰时段出现“难借难还”问题。在实际使用中,一些站点尤其是设在学校附近的站点,高峰时段“无车可借、无台还车”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实际情况不是自行车数量不够,而是备用车和站台车辆没有进行及时调度。为此建议:虽然安排了进行周转调度的工作人员,但是相对于越来越多的站点数量,人工调配车的数量实在太少。可借鉴法国巴黎市区的管理办法,配备足够的专用货车进行周转调度,提高站点检查频率,确保站点合理有序运行。
(三)存放点选址优化分析
1.社区相邻型站点
这里选取了扬州市邗江北路的西华园西门站点和柳馨花园的西门站点进行对比分析。西华园西门站点位于西湖东苑和扬州天下花园两个小区中间,周边分布着餐饮和商业;柳馨花园站点位于西华园西门站点和山河园东门的两个站点之间。
山河园东门站点紧邻山河园,柳馨花园西门站点周边没有商业。通过对站点类型分析,抽取连续9天、早8时至晚8时的数据,每两个小时对两处站点的可借车辆与空桩数量进行记录和比较。通过对所得数据的整理分析,柳馨花园西门站点的抽样平均净需求量为-0.7429辆。当站点的可借车辆与空桩数量之差的平均数为0时,称之为平衡站点;当站点的可借车辆与空桩数量之差的平均数小于0时,称之为可借车需求型站点。同样,当站点的可借车数量与空桩数量之差的平均数大于0时,称之为可还桩需求型站点。柳馨花园西门站点的抽样平均净需求量为-0.7429辆,表明至少在连续抽样的9天中,该站点属于可借车需求型站点,并且在抽样的9天时间里,该站点平均每天的可借车需求量为0.7429辆。对西华园西门站点来说,在抽样的9天时间里,西华园西门站点的抽样平均净需求量为5.1429个,表明该站点属于可还桩需求型站点,平均每天的可还桩需求量为5.1429个。
通过对借与还变化幅度的分析,当分别计算两个站点每天可借车数与空桩数之差平均数的标准差时,西华园西门站点的标准差为8.1669,大于柳馨花园西门站点的平均标准差3.1071,表明9天中西华园西门站点可借车与可还桩差值变化幅度较大,因此该站点使用频率或周转次数相应高于柳馨花园西门站点。综上比较,西华园西门站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于柳馨花园西门站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市民更趋向到西华园西门站点。
2.商业广场辐射区站点
汽车西站站点位于邗江中路公交车入站口,周边有多个公交车站台。前不久,汽车西站整体搬迁,取而代之的是即将建成的万达广场。除此之外,力宝广场位于站点附近,是一个中小型广场。
站点类型分析:通过连续9天的抽样记录和比较,时间仍是早8时至晚8时,每两个小时对该处站点的可借车辆与空桩数进行记录。通过对所得数据的整理分析,汽车西站站点的抽样平均净需求量为0.48个,表明该站点属于可还桩需求型站点,平均每天可还桩的需求量为0.48个。但是在调查记录的过程中,发现该站点总桩数只有28个,而差值变化幅度的极值却高达36个,总桩数远小于差值变化幅度峰值。28个的总桩数显然无法满足该站点的需求,相应增大了对人工调配的依赖程度。此外,在调查记录的过程中还发现该站点的人工调配及时,差值平均值仅为0.48个,没有发生“借不到车”和“还不了车”的问题。
通过对借与还的变化幅度分析:汽车西站站点每天可借量与还桩量的差值按时间变化幅度很大,可借车辆与空桩数差值变化幅度极值高达36个。另外,该站点每天可借车数与空桩数之差平均数的标准差为9.681,远远大于以上所介绍的两个站点的标准差。差值大幅度变化与较大的标准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站点使用频率和平均周转率比较高。预计万达广场建成后,该站点的人流量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为此建议:增加该站点的总桩数,加大站点的覆盖密度。
四、结论
通过以上实地走访和研究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一是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时间不固定,每周大约使用1-5次,集中在高峰时段;二是部分小区站点上下班高峰期“难借难还”,得不到及时的人工调配;三是部分站点车容量不够,加大了对人工调配的依赖性,降低了使用效率。而有的站点容量又过大,无形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四是办理借用卡手续过于繁琐且押金偏高,特别是由于宣传不够,很多市民不知道可以使用支付宝;五是虽然站点与公交车站对接良好,但是该类站点的覆盖率还较低,站点之间的距离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设置,满足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使旅游知识更加深刻、更具吸引力。编辑《人文江南》时,我先从大家熟悉的江南周边城乡写起,然后选取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员通过历史了解名胜,既扩展了知识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如在介绍扬州名胜史公祠、梅花岭时,我专门加入了《史可法守城》的历史故事。在描述这些发生在江南的历史故事时,我注意做到“六不”:不戏说、不媚俗、不荒诞、不偏狭、不哗众取宠、不以讹传讹,力求从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采用正面、主流的观点,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景史结合、明理启智的目的。编写教材除了内容丰富准确之外,还要讲究文采。
笔者在教材的风格上,追求散文诗的韵味,力求隽永上口、宜于朗读,使学员阅读时,获得美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导演。旅游文化课每周一次,共90分钟,而备课往往在一周前就要开始。直到上课前的几十分钟,还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大幅清晰的地图。备课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确定重点,选取辅助讲课的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这时,我的角色就从“编剧”转为“导演”。
备课过程中,包含着枕上的构思推敲,网上的查找遴选,多媒体的设计制作……可以说,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天功。为讲好《常熟•风尘柳如是》一节,我一早便乘长途汽车向常熟市进发,几经辗转,找到虞山西南脚下的柳如是、钱谦益墓地。又来到尚湖风景区寂静的拂水山庄(仿当年的钱柳故园),在一片清芜幽远的情境中遐想当年柳如是的生涯苦旅。回来后,将一路拍摄的照片,配上昆曲《牡丹亭》中“游园惊梦”的唱段制成幻灯片播放。课堂上,学员们一边欣赏着图片,一边聆听着我的解说,仿佛置身实地,意犹未尽。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还经常需要准备道具。
如讲“热带雨林”一节时,我把从西双版纳买回的红木小象带上了讲台;在讲《太仓•四王领画坛》一节时,我在课堂上展示了摹古的《秋山图》。有计划地把科学性、知识性内容融入相关章节,也是备课的重要部分。旅游知识范围广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衣食住行、生物建筑、戏曲艺术无所不有。将其分散到一些课时中,还会使课程具有实用性。如讲《湘西猎奇概况》一节时,我把山地景观的类别、特点、分布、代表穿去;讲《山水盈盈概况》一节时,把钱塘大潮和“河口现象”结合起来;讲《黄河腹地》一节时,又补充了各代帝陵的相关知识。
因为每堂课都能带给学员们不一样的精彩,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诠释得淋漓尽致,旅游文化班越办越红火。
演员。走上讲台后,教师又变成了演员,按照已编定的剧本,沿着导演设计的戏路,把美景和故事生动地展现给学员。讲课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达到饱满、兴奋的状态,以此感染学员。此外,还要注意发挥语言的魅力,通过调整、变化语气、语调和节奏配合讲课内容。如《神秘滇西》一节,在讲到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回绝日军司令官的劝降信《答田岛书》时,我激昂悲愤地诵读并讲解全文,让学员充分感受到张问德震古烁今的抗日激情与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听得热泪盈眶,教室里一片肃静;在讲《山水盈盈概况》一节时,我又用柔缓的语调吟诵宋人王观的《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使大家体会到浙江山水如同少女眉眼般的清盈灵秀。
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发挥学员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如结合当堂所讲内容,请学员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播放他们制作的诗作和图片,或请学员回忆青年时代野外工作的风采趣事,亦或配以诗词朗诵、京剧清唱等等。让学员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得到提高。
篇9
弦管遍天下
明万历年间,中秋节,苏州人倾城阖户奔向城外的虎丘,共赴“中秋曲会”。张岱和袁宏道躬逢其盛,各自记下了当时的月光:月上柳梢,万人空巷,各色乐队大吹大擂,千人合唱最著名的曲段;月华渐浓,歌喉相斗,合唱的人变成观众,决定歌者的胜负;明月浮空,伴奏只留洞箫的清澈悠扬,歌者三四人,清声亮彻,听者魂销;三鼓,月孤气肃,歌王登场,四座屏息,无箫无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落泪。
这就是昆曲在明记里的传奇。此间二百多年,昆曲在大江南北姹紫嫣红开遍,点染人世的喜怒哀乐,渗进凡尘的生老病死,敬神、吉庆、宴客,昆曲如影随形。林立的职业戏班,从庙会到堂会,谈儿女情,说家国事,忙碌粉墨生涯;官宦文人,蓄养家班,终日流连,比肩琴棋书画;曹雪芹写元妃省亲,先要安排贾府去姑苏买一批唱曲的女孩;乾隆为昆曲在紫禁城里建了许多戏台,自己也登台票戏。
这优雅精致、流丽悠远的戏剧,从苏州出发,盛开在明清。诗歌黯淡的时代,诗魂潜入昆曲,用歌舞吟咏诗情,用身段挥就画意,风华绝代,姗姗来迟。
水磨调
南方的精致,体现在打制红木家具上的,是最后一道工序:用节节草蘸水,细细研磨家具的每丝纹理,极尽细腻,俗称“水磨功夫”。“曲圣”魏良辅就是昆山腔的“节节草”。他苦心孤诣,十年磨曲,融合南北唱腔精华,使最初平直青涩的昆山腔,终得“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的至境,世称“水磨调”。这细腻、婉转、清雅、圆润的唱腔,美丽的歌喉缠绕在每一个字上,延至数息,每一个音都在缠绵悠远的意境里,一唱三叹。从此,水磨调从江南发端,迤逦悠扬,配上极尽婉约的身段,与音韵词曲丝丝入扣,喜怒哀乐淋漓尽致,“一声即钩耳朵,四句席卷全场”。
当年,艳名远扬的陈圆圆,便是“声甲天下之声”的歌伎,她唱昆曲,“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如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疯狂举动,便在情理之中。不止美人的妙歌,《夜奔》的林冲,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台上惶惶奔走,悠远苍凉的唱腔,上下翻飞的身段,带出黑夜中的近水遥山、僻野荒村,更有心中的搏杀挣扎,传神、深邃、阔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歌、舞、诗、画的神采,都在伶人的载歌载舞中飞扬。
传奇
水磨雅韵,让一个民族为之迷醉。饱读诗书的文人穷其一生,为昆曲写传奇剧本,安放现实和人心、历史和梦境、惆怅和深情。于是,这个时代最华美的才情,在昆曲中绽放,传唱成不朽。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牡丹亭》之后,中国人的春色,就在那个园子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一出《游园》,满台警句,怀春、伤春、青春的绮梦一字字敲打在心上。这边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情深,冲破生死阴阳的界限;那边是《玉簪记》,道观中的潘必正和陈妙常,冲破了红尘和空门的樊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青春和爱情,在流丽悠远的水磨调里,缱绻得一字千钧。
绕过后花园的儿女情长,深沉的兴亡之感,在百转千回的身段里迸发。《长生殿》里,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秋天,是“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转眼间繁华惊变,夜雨闻铃断肠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桃花扇》里,秦淮歌伎李香君,抛却满头珠翠一身绮罗,坚贞的血,点染成桃花扇;史可法带着三千子弟,守不住扬州城,郑重地脱下明朝衣冠,从容沉江。桃花扇底送南朝,一个王朝300年的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时空的沧桑和生命的寂灭,在水磨调里,细细道来,绮丽哀婉,又郁愤苍凉。
不在梅边在柳边
清末,粗糙却强健的“花部”“乱弹”们――京腔、秦腔、梆子腔――开始兴起。1790年,徽班进京之后,“雅部”昆曲被取而代之。乱世的人们,再也不愿意听那种过于高雅、缓慢、完满的声音。昆曲飘零,滋养着后起之秀:京剧的同光十三绝,一半人擅唱昆曲,号称“昆乱不挡”;梅兰芳在京剧里,安放昆曲的雅致、内敛,方成大家;袁雪芬说昆曲是越剧改革的奶娘。这沧桑的百戏之母,像一堆燃烧过烈焰的灰烬,但灰烬深处尚有余温。
篇10
总论
既然是通过中国古代诗词的母题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语境的流变为案例来论中西方文化良性互渗的具体状况,不妨先阐释一番流变、母题的概念,并简要的介绍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的状况。
首先是所谓流变,《文心雕龙•通变》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阎嘉之《文学理论基础》据此释流变为“继承与创新的或‘通’与‘变’的过程”〔1〕。
其次是母题。关于母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采用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将母题视为一种从古至今连续的、相对稳定却又有新变的主题——“小说创作的文化性母题是时代的文化主题的艺术体现。每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2〕、“母题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3〕
中国古代诗词历经诗三百、古诗十九首、盛唐之音的辉煌再到明清之回溯余波,在时间大浪的淘洗中,渐渐析出一些母题。本文从这些母题中抽出三类:爱国郁结,伤时,侠义,以便进行具体分析。
这些母题在时间维度上不断的流变着。特别是近代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让母题的新变更为鲜明。而73年代后以“灵活积累”〔4〕为动力的新一轮时空压缩以及导致的生产周期和消费速率加快的消费文化的冲击,使古代诗词母题的流变更为剧烈。
上世纪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的具体状况是:首先,香港文化工业的生产机制相对成熟;其次,香港作为世界金融重地之一,灵活积累为动力的时空压缩在香港很明显的表现着,如消费速率加快的消费文化(发达的时尚、电影、唱片、演唱会等文化商品大量生产与迅速的被消费);再次,香港地处国际港口,文化多元并存的状况长期存在,,古代诗词母题在此作用下不断的流变;最后,香港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较为完好。由此看出,古代文化在香港虽然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却未受到政治权利的颠覆打击。
本文以8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黄霑先生的歌词为案例。黄霑集作家、词曲家、学者于一身。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他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伴随着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黄飞鸿》、《梁祝》等陆续走红,黄霑的词曲也传遍了华语地区,其中《上海滩》、《沧海一声笑》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
对于中西文化的互渗,笔者从价值判断出发,大致将其划分为良性和恶性的互渗。良性是没丧失自我文化同时又能与西方文化工业接壤,是以民族身份为理想读者的互渗;而恶性是丧失自我文化,内核和外延均被文化帝国主义所奴役,其理想读者是西方读者的。
我认为,黄霑词中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流变,是以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价值观)为主要内核,以西方文化工业机制、消费文化语境为外延的互渗。从价值上判断,这是一种没丧失自我文化价值观同时又能与西方文化工业接壤的良性的互渗状况。
以下分别从爱国郁结、侠义、伤时等三个古代诗词的母题论述其在黄霑词的流变中体现的中西文化良性互渗的状况。
爱国郁结
屈原《离骚》中“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让爱国郁结在古代诗词烙下印子。每当人遭遇(或即将)国破家亡之境遇,深受忠君爱国文化熏陶的汉民族文便将故国之郁思寄于诗词之卷轴,而诗词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传承,使此思涓流不息,渐渐形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爱国郁结。这种母题是沉郁的、压抑的叹息,而不是哀嚎。
此种母题明显的体现是在南宋词上。靖康之变让汉民族政权失去了中原。流落南方的词人们思故国之怀,,将国家的不幸与自身命运的不幸融为一处,系在词上。
南唐后主李煜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王国维谓之“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然辛弃疾之笔墨: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亦是血书,是沉郁和吟叹之血书。被后世称为豪放词的辛词,其实更多的只能低叹“可怜白发生”,只能低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清词又再次形成此气候。阳羡派代表陈维崧如此写道:“故国十年归不得,旧田园总被寒潮打”(《
转贴于
贺新郎•赠何生》)。又如《贺新郎•蘧庵先生五日有鱼酒之饷醉后填词》、《扬州慢•送史蘧庵之广陵》,痛悼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扬州抗清殉国的壮烈行为,着墨不多,哀思沉至。
值得注意的是此两类人的身份和“他者”有共同之处。所谓他者“是殖民话语把被殖民者创造成的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5〕文人根在亡去的政权或土地,却生活在“不属于”他们的政权统治或地理维度之下,儒家的“忠君爱国”和现实境遇的矛盾导致他们的爱国郁结。
香港社会的黄霑一代华人的“身份”,应该说比南宋、清初的汉人文人颇有相似之处。未经“五四”新文化的香港,保存较多传统文化。他们的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忠君爱国的思想仍然在他们身上传承。但另一方面却处在英国的文化帝国主义的统治下。现实身份与根的矛盾,让黄霑这一代香港人颇多的继承了爱国郁结,且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有所新变。
这类母题的体现以黄霑《我的中国心》为代表。我们不妨在细读法中发现这首歌词的爱国郁结。词很朴素,很简单,然而打动人心的正是“豪华落尽见真醇”,是“真切如此”。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此境中有一位“叙事者”。在倾诉爱国郁结。这位叙事者的身份可以是香港华人,可以是华侨,总之是一位“他者”。他流落于他族治下,河山只能在梦里,与 “天遥地远,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赵佶《燕山亭》几分类似。他深感祖国国运衰微而世道纷乱,他痛心不已。但是“不管怎样”都无法改变他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身份的自我确认。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洋装显然是借喻西方政治、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虽然“洋装”凭借其政治经济的强势,成为享有统治地位的文化,但“我”的内核已烙上了中国印。词人用“烙上中国印”“穿洋装”的组合来表达叙事者的身份是合适的。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长江”、“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重千斤”和“上中国印”相应和,是根的认同。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末了,词人和叙事者皆表达了血脉未断的心声。综上,此词的意义上升为现实地位与理想文化身份相矛盾的人表达族群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心声。这无疑扩大了传统诗词中忠君爱国和心忧天下的爱国郁结的内涵。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苦苦寻求理想身份认同。
伤时
中国古代诗词的“伤时”母题大概始于“群言之祖”(《文心雕龙•情采》语)的《诗经》,如《采薇》中的“夕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屈子“依六经之义”(王逸《楚辞章句•序》)的《离骚》亦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古诗十九首》这中‘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总之,伤时这一脉母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未有断绝。
受古代诗词影响颇深的黄霑在创作时不可能不受此母题影响。只是在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的语境下,此种情怀有继承,又有变数。
以下以《上海滩》为案例析之。
转贴于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江水”。在历时上看,“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一个具有文化意味的符号。《诗经》中有“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但一提到江,很多人都会联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滚滚长江东逝水”。“江”更多的二级能指是伤时(“人生如梦”)的嗟叹。从共时上看,“江”和“浪奔”的组合,突出的是“逝水如斯乎”的唏嘘。而伤时母题寓于“江”这个文化符号上,也是“兴”的手法的运用
下面“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与“是非成败转头空”相似是世事纷纷而江自流的感叹。
但此词毕竟产生在电视文化工业的运作下,这决定了伤时母题必定发生新变。
由于这首词是为电视剧《上海滩》服务的,剧情的主题决定了歌词的主题。
《上海滩》是电视工业制造出的无数流行电视剧中的经典,讲述的是乱世儿女情。于是,词中的伤时更多的渲染联系住此乱世儿女情。“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而古诗中戍役及个人的家国的生命之内在体验则被淡化了
侠义骨肠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侠义母题在古诗中是存在的。而诗歌中的侠义只是中国古代侠文化的一份。《史记•游侠列传》中荆轲“就车而去,终以不顾”和高渐离“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是侠者的经典形象。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无论是荆轲还高渐离,或是游侠儿都是以身报国的侠之大者。
在黄霑词中,有大量的含有侠义骨肠的母题,而这些词大多数是配合电视剧和电影作品的。其母题的内涵在承“伸展正义”“为国为民”的同时有较大的新变。
以下以《沧海一声笑》为案例详析之。
《沧海一声笑》之词是黄霑为电影《东方不败》而作之。电影《东方不败》解构了原著金庸的《笑傲江湖》中的反面角色。其为新武侠开宗立派之作,武打设计写实种加入唯美与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画的惊心动魄,美不胜收。摒弃传统武侠片中舞台程式化的武打动作设计,镜头角度多变,运用快速剪接使每个动作呈现运动中的节奏感,气势凌厉,力破万钧。而《沧海一声笑》极大地渲染了这种意境,让消费者与之共鸣。
《笑傲江湖》的大侠令狐冲在为天下的同时,“侠”更多传达了儒家“功成不受爵,长辑归田庐”的理想,也有“饮食男女”的自然之欲。但其指向笑傲,笑傲在心境,是风清扬之“惯看秋月春风”的从容。这“笑傲”在《沧海一声笑》中有较深的表达。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滔,谁负谁胜出天知晓”。天是三才之首,主明为尊。此处,更意指命运的安排布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自刎乌江前叹道:“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而《三国演义》载司马徽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沧海一声笑》继承了古人对天的敬服与遵从。
《原诗》说 “胸襟,诗之基也”。词的开头便以襟表现“笑傲”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