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05:0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声唱法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作者:李舒幸作者单位: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在气息的运用上,我国的民族声乐在自身的气息使用技巧基础上,借鉴学习了美声唱法的呼吸方法,促进了吸气的保持,从而给与声音持续连贯的气息。在有些歌曲中学习美声唱法,采用连音唱法,有些歌曲则保留我国民族声乐换气的方法。同时,还借鉴了美声唱法的花腔技术,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气息使用方法。美声唱法在歌唱时喉头位置较低,这样能够使声音通畅,利于共鸣。将这一方法融入到民族声乐中,有效地提高了咬字吐字技术。虽然借鉴了美声唱法的吐字方法,拓展了声音通道,但民族声乐要保持自身特有的风格和色彩,体现出我国民族独特的魅力。美声唱法的共鸣与我国的民族声乐相比,使用的更为充分,值得我国民族声乐学习。民族声乐使用的共鸣多为鼻腔和头腔,声音较卡、压,美声唱法的共鸣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声音更为圆润,音色更为丰富。对我国民族声乐影响最多的是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理论研究。传统的民族声乐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理论不足,而美声唱法不仅在歌唱技术上有很多的研究,还在与歌唱相关的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受到美声唱法的理论研究的影响,我国民族声乐借鉴了其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渐加深了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存问题及原因
目前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现存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忽视作品风格,由于融入了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术,导致有些学习者在学习时更加侧重演唱技术,而忽视了民族声乐的风格,以及演唱者自身的特点,以至于造成当前很多民族声乐的学习者声音雷同,没有个人特色。第二,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外国作品的背景和情感,这样在学习美声唱法时,就会对外国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学习歌唱技巧时,也会出现问题。第三,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在学习美声唱法时,需要将歌词译成汉语,才能理解歌词的内容,但这样就会影响声音的发挥。因此,在学习美声唱法时,要模拟外国作品的发音,从而更好地体会发音技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美声唱法与我国的民族声乐的文化背景和发音不同,在学习美声唱法的技术时,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思想的语言的影响,导致对外国作品理解不准确。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要加强对外国文化和语言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外国作品,同时,要加深理论研究,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
篇2
关键词:音乐;情感;艺术;美声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是陶冶人类情操的熔炉。从演奏的类型来看,它可以分声乐和器乐两种;从艺术类型来看,它又可以分为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等;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又可以分为中国古典音乐、西方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美声唱法是音乐的一种,它声色优美,发声自如,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为特点,其演唱及演唱技巧随时代和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这种演唱方法由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的唱法之一。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个人对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的几点看法。
一、关于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源自于意大利,具有“美妙的歌声”之意。美声唱法不仅仅是一种唱法,更是一种风格、流派。美声唱法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世界各国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传入中国,对我国声乐艺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声唱法素来被冠以严肃音乐、高雅艺术的称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多种音乐元素的到来吸引了大众的视线,美声唱法演出市场开始变得不景气。因此,目前中国音乐界有不少研究关于如何使美声唱法走向大众。近年来,不少女高音优秀歌唱家活跃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她们在尊重唱法的前提之下大胆创新,展现了美声唱法的多元魅力,使美声唱法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
二、美声唱法的研究及创新点
一直以来,音乐研究者都非常关注美声唱法的普及,目前国内关于美声唱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很多。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联系美声唱法的现状,以多元化的美声唱法为发展方向,使美声唱法从小众走向大众。美声唱法的创新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和改变美声唱法;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融合;借鉴流行唱法。总的来说,美声唱法的创新可在作品的选择和舞台表现上,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作品的需要,结合多种音乐元素,既拥有美声唱法的优雅与规范,又不失作品的风格与个性,进而使美声唱法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走向大众。
三、美声唱法的现状分析
1.演出现状
纵观现阶段美声唱法的演出现状,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舞台表现形式单一,过于拘谨;二是,一直以来,美声、民族、流行是声乐的三种唱法,三者之间的界定太过于明确;三是,作品风格单一,不够丰富。
2.对美声唱法的个人观点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具有“阳春白雪”的特质,就其演出场所来说,大都是在歌剧院和正规的音乐厅,对观众也有很高的要求,形成了“曲高和寡”的效果。
3.对美声唱法的多元化思考
美声唱法在未来的发展中求新、求变,实现从小众走向大众,就需要其以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走向大众为理念,结合多种音乐元素,多角度、多门类地进行艺术展示,一方面可以在作品的选择和舞台表现上进行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在表现形式上根据作品的需要,结合歌曲、舞蹈和表演等使其摆脱美声的庄重严肃,开阔声乐表演艺术的视野,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作品选择上的多元化
要想使美声唱法同时具有优雅、规范以及个性的特点,就必须在作品的选择上多下工夫。由此我们提出,美声唱法要在坚持唱法不变原则的基础上,突破局限于古典、歌剧等固有演唱风格,大胆创新作品的选择,将其选择范围扩展到音乐剧、流行、民歌和民谣等其他风格的音乐形式上。
(2)舞台表现上的多元化
任何一种表演都具有多元化特点。从演唱者来说,当他们踏上舞台,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他们的姿态,当音乐响起,演唱者通过形体动作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并与观众产生互动和共鸣。从音乐表现的风格来说,不同的音乐作品,其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都有不同的侧重。美声唱法如果能够在舞台表现上将演唱与作品的音乐风格完美地融为一体,展现风格多样的表演形式,并融合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可能会更加容易激发观众的艺术激情,扩大美声唱法的受众群体。
美声唱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开拓更加广阔的舞台,既要保留美声唱法的优雅与规范,同时又要发展作品的风格与个性,通过多种途径给观众带来完美的视听享受,给人以直达心灵的艺术体验,进而获得更广泛的普及以及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梁志.浅谈美声唱法演唱中声音的协调统一: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协调解决演唱中的矛盾达到声音统一[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9(1).
[2]杨清清.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D].重庆大学,2013.
[3]吉钰梅.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比较略论[J].艺术百家,2012(2).
篇3
【关键词】美声唱法 教学过程组织 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4-01
引言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如音乐优美、音与音之间的链接平滑和灵活等,经过歌唱家的不断,美声唱法因其科学的发音方法和风格成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声乐流派。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的目标,将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的过程,美声唱法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使用,对于共鸣的运用非常的灵活,学习美声唱法最主要的就是掌握其特点,然后用歌唱的训练来制造自己的嗓音乐器,所以在美声唱法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嗓音特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发出优美的声音。
1.美声唱法的教学过程组织
学生学习美声唱法最为重要的是掌握美声唱法的基本发声方法,而一个人能够唱出优美的声音,自身的嗓音特点非常的重要,同样也要学习一些科学的发声技巧。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唱法技巧的学习,需要合理的教学过程设置。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嗓音特色,借助外在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从而发展自身的过程。在美声唱法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环节:
首先是唱法气息的调整和控制,对于初学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需要根据老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气息的学习,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利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法能够提供大量的气息,同时也富有弹性,这种胸腹式呼吸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各国声乐界的支持。
其次是声区的统一,所谓声区就是指人声歌唱的音域,一般来说,声区有三种,即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这三个声区在训练中需要放在统一的位置,教师在教授时,可以采取半打呵欠的练习法或者是微笑抬口盖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样能产生最佳的喉室空间,产生美妙的声音,这个可以用感性教学法或心理机制教学法。
再次是歌唱的共鸣,在美声唱法训练时,学生在掌握了气息调控后,就要训练与声音的共鸣,实质上,在发声时,气息与共鸣是同时进行的,一个人唱歌之所以很动听,原因在于共鸣器官的作用,使歌者发出动听而响亮的声音,即人声音的音色很好,在歌唱时,同时使用头腔、口腔和胸腔实现共鸣,其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而在真正演唱时,歌者形成的是一种一气连贯的气势,如同一颗挺拔的树,树枝和树叶向上生长,而树根深埋土壤,这个可以通过直接的锻炼来获得,如机理教学法,同时也可以采用声乐理论来指导发声。
最后,美声唱法的优美旋律除了一些唱法的技巧外,还需要与语言进行结合,使音乐浸润语言,语言依托音乐,所以,在美声唱法的教学中还需要训练学生的发音和吐字,在发音上力求清晰、纯正和自然,做到吐字清晰,达到字正腔圆的演唱效果,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进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自己的声音特点和潜在条件有了正确的定位后,然后根据自己的声音特长发展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这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最终目标。
2.美声唱法的教案设计
教案的设计是为了让教师更清晰的明确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目标,而教案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是美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从认知、情感和运用三个方面来说,认知是指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如掌握美声唱法的气息调控;情感是指使学生达到的一种意识或是挂念,如加强对发声共鸣器官的安全保护意识;运用是指对所学技巧的灵活使用,如将所学的气息调控运用到歌唱中。
第二是美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设置,设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掌握的关键点,在上课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关注程度,同时教师在准备课件内容时也能有针对性的丰富重点和难点,在讲授时间上也能很好的分配,对于重点和难点能更加仔细的解释,让学生能够很快的吸收,美声唱法的各种技巧是一个重难点。
第三是美声教学设计的说明,能有针对性地安排课时,同时也能深入地了解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教师需要讲授的内容;学情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嗓音的特色,来很好的安排美声练习的学习计划,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讲授,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和掌握一些唱法的技巧。
第四是美声教学方法,对于高中生的美声教学,其教学方法很多样,但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采用示范教学来培养学生灵敏的听觉,主要在于训练学生听音质、音准和节拍的准确性。
对于美声唱法的教案设计重点在于学情的分析和重点难点的设置,教师在讲授一定的唱法技巧时,每位学生的发声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不足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发声技巧的指导,而重点难点的设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和难点上,然后学生根据自身发声的优势和不足来规划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3.美声唱法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美声是一种艺术,而歌唱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深入学生的内部发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美声唱法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除了技巧的传授外,还需要在遵循唱法的原作者和规律上,将歌唱所要表达的情感传授给学生,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美声唱法的奥妙不仅在于高超的唱功技巧,更是将语言文字赋予一定的情感进行的表达,让学生学会思考,在已有的唱法和歌曲基础上,将自己丰富的想象融入到美声中去,从而达到一定的标准。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兴趣,如开展互动式的教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多角度地去理解美声唱法的特点,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的声乐专家开展知识讲座,让学生体验美声唱法的优美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钟迪.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2]任超平.关于美声唱法的气息与打哈欠状态的技术分析.电影文学,2008.8.
篇4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一)字头不准确
在我国的汉字中,字头就是一个字起首的字母,在汉语中它主要充当着辅音的部分,所以它是一个字发音准确的关键所在。字头在具体的歌唱中被咬清楚了,那么后面唱出来的音才是正的,而字的意思才是准确的,同时有了好的字头演唱,也为字腹的发音打好基础。所以说字头的准确性是汉语歌曲演唱的最基本保证。然而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却存在不小的问题,往往是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了字头模糊不清的现象,大部分都出现了字头咬字不清也没有力量和喷口,最终导致了发音不准,只能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却很难听清字,直接影响了中国声乐作品的教学与演唱的效果。
(二)字尾归韵不清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语语音中,字的韵母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即韵头、韵腹和韵尾,所谓的韵尾就是字尾的意思,它是汉字发音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然而要想将一个字交代的准确到位,整体连贯,那么字尾一定要收好,只有这样才能将字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在汉语的发音要求中,结束字尾时只能在最后一拍不到四分之一的长度,同时要求在收音时一定要干净,并且要求力度适中,如果一个字的收尾含糊不清就会导致歌词的意思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声歌手在演唱中国声乐过程中经常出现字尾的收尾含糊不清,导致观众搞不清歌词的意思,字与字之间整体缺少连贯性,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汉字原有的美感。
(三)声调不正
我们从小学习汉语拼音时都知道,汉语是一个声调的语言,也是通过声调来区分相互汉字的意思的。在汉语中其声调主要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同样的声母和韵母,通过改变声调就会使得字的意思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演唱中把声调唱的正确,不仅能够让观众明白歌词的意思,还可以很好的呈现出歌词的感情内容,同时也是作曲家在谱写旋律时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歌曲的协调统一。然而在练习中,一些美声歌手在演唱汉语歌曲时往往会出现声调不准的现象,出现字音不正的情况,很难把一首歌曲中歌词想表达的含义完整准确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二、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咬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汉语声乐作品吐字归韵的练习与实践
要想让美声唱法将中国声乐作品完美的展示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训练,特别是对中国声乐作品咬字和吐字环节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对汉字的吐字归韵进行练习和实践,同时还要结合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对演唱者的训练不能只是浮于表面,要用心到每一个环节,在规范唱法时要完全按照汉语本身的吐字归韵规律来进行发声,同时还要结合民族声乐的特点把整个发音的状态调到最佳。
(二)借鉴和学习传统民族声乐咬字吐字的方法
要想快速的提高美声唱法在演绎我国声乐作品时的咬字能力,就必须要借鉴和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咬字和吐字的方法。比如我国古代在演唱一句歌词时一定要做到声韵要有一声平、一声背和一声圆的特点,声音要圆熟而且腔调要圆满,在字音之间的转换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很多的赘音,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汉语的圆润饱满,所以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着我国传统的咬字方法,做好这方面的训练,。
篇5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研究
一、当前乌鲁木齐市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优点
(一)教学条件保障:场地、课时、师资
4所高中学校均配有3间及以上的绘画教室,教具、绘画器材、专业书籍资源都比较丰富充足,拥有完善的教学器材,优质的硬件设施,为美术特长生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据笔者实地调研发现,4所学校都是按年级为单位配置画室,有些学校还配有书法教室和美术展厅。不难看出,这几所学校对美术高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比较重视,具备美术特长生教学硬条件。在师资上各学校均有2-4名美术特长生教师,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平均教龄在13年以上,看出这些美术教师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职称上,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中二以上,高级职称占的较多,起到骨干教学作用。在学历上,美术教师大多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这表示美术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师资力量强,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在专业课时安排上各学校一般由年级而定,如高一每周利用2-3个下午进行素描几何体、静物、石膏头像写生课程训练;高二每周利用4-5个下午和星期天进行专业学习,开设人物头像写生、速写写生,以及色彩静物写生课程;高三上学期全天集中学习主要按联考的标准进行专业的训练。由此看出,各学校在专业课训练上有一定的课时保障。
(二)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笔者调研的这4所学校发展虽各有特点,但都开设了基础性课程,专业基础打得比较牢固,可以从学生日常作业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求学生坚持以写生为主,用眼睛去看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不能按照教师的“套路”去画,尊重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石膏、静物、人头像长短期作业交替着训练,学生专业技法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上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各学校各年级展开分组教学,定期测试发现学生的画面问题并及时解决,根据学生的画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采用滚动式小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学生日常作业中奖罚制度明确,例如一中学生速写每周交7张作业,如果学生7张作业画的比较满意就算合格,如果有2张画的特别好,下周可以少交2张作业,若是7张画的都很一般,下周就会变成14张。目的为了学生能自觉,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课的课程安排和文化课学习时间不合理
在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发现,目前高一学生学习文化课时间比较长,主要是打好文化课基础,为之后更系统、更有效的复习做好准备。高二的学生开始倾向专业课的学习,大部分是一下午都在进行专业课训练。高三上学期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省联考和校考,会把文化课暂时晾一边,再到来年3-6月份进行文化课突击。从69中学问卷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化课成绩担心的比较多,由于他们入学文化课分数比其他几所学校相对要低,基础不是很扎实。并且有些学生认为在文化课的课时安排上也存在着不合理,学生要想考入理想的美术院校不仅专业课要好,文化课也要达到学校要求的分数线。笔者在与美术教师交流中了解到,每年没考上好的美术院校的学生中多数是因为文化课成绩没达到要求,他们会因为文化课没过线而选择复读。所以文化课对于美术特长生一直是相伴而行的。
(二)美术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及个人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引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毋庸置疑很重要。在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师问卷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美术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绘画水平需要加强提高。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业务水平会对教学质量、学生升学和考入学校的质量以及美术教学计划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有些美术教师在设计学科方面不是很擅长,于是在授课上安排设计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使得没有接受过设计方面内容学习的美术生在校考中成为一个盲区。同时教师之间的配合度、默契度,教学观念上的认同度在对美术特长生的教学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在与八一中学美术特长班教师访谈中,得知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及有效沟通很重要,并且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沟通交流、尽快解决,这样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美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根据学生的生源,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一锅端”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各阶段面临的画面问题也是不同的,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快速提升,这是每个教师所面临的问题。这也需要美术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使学生及时解决画面问题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中。常年以来,教师带学生大量的练习画照片,而缺乏真正的从基础上抓学生的写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一些美术高校为了省事和减少考试费用只考默写、画照片。因此,出现了很多考生只会默写而不会写生、只会画头像而不会画静物、只会画照片而不会画模特等现象,间接性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教学存在“模式化”和“机械化”这两种比较普遍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的学生是片面的、不健全的。
(四)美术教师不熟悉当前美术高考考题的变化
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处在素描背画教学模式、色彩的固定搭配或者很传统的一种“套路”画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考题的各种改革,不同的学校对专业的设置和考试要求都不尽相同。很多考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还有关于设计的,教师在设计这方面比较薄弱,且专业水平很难适应当前各美术院校的考题要求,这对“传统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例如,清华美术学院2015年素描考题:光与影;色彩考题:花开时节;速写考题:悠闲;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考题:用绘画的方式描绘你想象中未来转基因鱼的形态,画面中鱼的数量不超过3条;根据近几年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的考题变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写生或者默写,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美术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不得不引起教师对考题的关注。
三、对当前乌鲁木齐市高中美术特长班教学发展建议
(一)合理设置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内容和课时进度
对于美术特长生来说,文化课和专业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乌市美术特长生高考文化课只需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根据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需要合理安排文化课。在学习内容上,按照高考的易得分点来进行删减,这样不仅在有限的课时里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有效针对特长生的特点来教学,事半功倍。到高三进入集中专业学习阶段时,文化课不能完全放一边,如果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文化课较薄弱或有单科(英语限分)要求的美术院校,很多学生会吃亏。所以在专业课集训时可以早读,或者用晚自习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正确有效地安排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教学,做到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每个学校应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学习专业课知识。高一、高二、高三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教师从高一开始就要让美术特长生了解美术高考政策、录取分数线和美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为选择是否进行特长生学习作为参考。进入高二后,在专业训练深入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调整学习方法,并选择合适的院校。从基础抓起,内容设置应从几何体入手,在能够准确表现形体的基础上,进而开始训练静物素描、石膏像,通过写生各项训练进入到五官、头像上。高三学年则严密跟进,在外地强化学习的学生在专业课训练阶段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学习上应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次测试完与上次成绩相比较是否有明显的进步,从而调整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二)加强提高美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绘画水平
美术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份事业,一名专业的美术教师,要有非常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在教学中要养成与学生一起画的绘画习惯,能够做到学生画2张,教师画1张的效率。学校可以引进人才,建立教师培训课程、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外出深造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绘画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美术比赛,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参赛积极性,不仅能使美术专业的实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也有益于拓宽教师的眼界,促进教师在竞争中主动提升自我。此外,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画展、拿出优秀作品,既是对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教师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更能激励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改进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50年作品经典》前言中提到,中央美术学院50年以来坚持写生教学,从未间断。这里强调了平时训练写生的重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感知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有效的进行分类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对高、中、低三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薄弱的要多画石膏头像,多练习素描小稿以打好基础,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加强对画面黑白灰问题的处理,对于画面控制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画一些长期作业。当一个画面问题长时间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必要时拎出来单独辅导。教师每周至少对学生作业进行一次总结和研讨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定期的为学生做范画,确保做范画的有效性。由于美术特长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整体,教学模式不能单一,保持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活泼性,以确保学生对美术专业持续高度的热情。
篇6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声乐;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58-02
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把中国声乐与美声唱法进行有效结合,让中国的声乐发展再创新高。下面就着重介绍美声唱法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把美声唱法完美展现在中国音乐中。
一、美声唱法及特点
所谓美声唱法就是利用其科学的发声方法,使音色具有洪亮、柔和、灵活等特色。美声唱法在发声上有一定的科学性,它和其他的歌唱方法有一定的差别。它独特的演唱格调深受人们的喜欢。美声唱法声音洪亮、灵活,需要用气来歌唱,把刚性和柔美结合到一起,使声音呈现刚柔之美。由此,在进行美声唱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格外注意,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发声,掌握最基本的发生方法和技巧,比如呼吸、共鸣和咬字,对美声唱法的特点也要熟练掌握。学生在掌握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就可以依据自己的生理器官和发音基础,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声乐作品,使声乐作品和美声唱法有机结合起来。
二、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受到了音乐研究者的格外关注。[1]并加入到我国的音乐教学课程中,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为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国很多音乐家对中国音乐进行了积极反思,之后与西方的音乐文化相结合,通过建立专门的音乐院校来实现美声音乐的教学,并且将这些专业音乐教学机构逐渐发展起来。在现阶段,专业音乐院校发展壮大,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将其融入到戏曲演唱中,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因此形成了固定的艺术框架,它推动了音乐流派的发展,在中国声乐和世界音乐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把中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我国声乐作品美声唱法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咬字和吐字的方法。意大利音节是通过很多个音节词汇构成的,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应该十分响亮,这是意大利唱法的独特优势,声音能够传播很远又十分响亮。因此,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美声唱法的要求,把母音和辅音有效结合起来,之后组合成简单的发音音节进行练习。练习时应该进行深呼吸,把声区统一起来,对音量的强弱进行熟练分析和掌握。在注意这些细节之后就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发音效果。另外,还要注意汉字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最后在进行美声的咬字和吐字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借鉴意大利歌曲,反复听几遍,为学习和保持发声共鸣创造一定的条件。[2]
(二)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学生在学习美声唱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发声技巧和方法的练习。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掌控好发声的气息,因为美声唱法采取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声音在这种呼吸状态下能够平稳流动,音量的大小也就能很好地控制住。具体方法为:让腹部的肌肉得到放松,收腹,进而带动气息呼出。
在练习时,学生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曲目,着重掌握发声的速度,同时在呼吸的时候还要有规律地进行控制,保持两肋肌肉处于扩张的状态。在演唱的过程中还要找准母音的位置,从而提升美声唱法的发音技巧。运用打哈欠的方式打开喉咙,获得科学的声音效果。[3]
(三)声音和情感的结合。歌唱的过程也就是声音和情感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把自己的情感用歌声完美展现出来。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应该将自身情感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要想达到这种演唱效果,演唱者除了要掌握情感的表达外,还应该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应该了解曲目的风格和演唱手法,只有详细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涵。
(四)不断扩大曲目范围。当西方的美声融入到中国的民族声乐之后,我们才真正了解西方声乐文化,并能够把中国的民族音乐与西方声乐进行详细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不同之处,从而进行反思。在反思的时候,许多音乐研究者就会从中吸取精华,为完善我国的声乐体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许多声乐艺术家,如冼星海、黄子等,他们创造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为中国的声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了20世纪50年代,罗宗贤、方韧等一批声乐艺术家巧妙地掌握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在美声唱法上创造了新的成就,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比如《草原之歌》等。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唱法为我国民族歌曲创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巧,使民族艺术歌曲更加丰富。但是,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懈努力,创作出更具特色的现代声乐作品,将中国音乐推向全世界。
四、声乐作品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一)在呼吸方面的借鉴和运用。在美声唱法中,要运用科学的呼吸方法,平稳的气息能够让声音更加洪亮,声区才能达到统一。所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呼吸,能够巧妙地运用呼吸技巧,这样,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才会精确把握气息。
美声唱法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利用胸腔,以腰腹的力量为支撑,进行深呼吸,这种呼吸方式能让声音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从而能够很好地控制音量的大小。
(二)在咬字方面的运用。意大利语是美声唱法的基础和根源,在中国音乐中运用美声唱法,就会很明显地把两国之间的语言差异展现出来。这样就很难达到咬字准确,也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目前,在中国声乐教学中出现了几个咬字方面的问题,第一,通过美声唱法表现中国作品,演唱者字头咬字不清晰,听众在欣赏的时候不能准确听出具体演唱内容。第二,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字尾归韵不清晰,这种情况会导致歌曲演唱没有一定的连贯性,听众不能完全理解歌词的意思,歌词也展现不出美感。第三,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出现音调不正的现象。音调对于一首歌曲的演唱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准确地发出音调,会使音乐的表达更加良好,歌词更加清晰,更好地传递出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时不能够准确发出音调,就会影响歌曲的整体效果。
所以,针对咬字不清的问题,应该加强对汉语言的训练和学习,保证演唱者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比如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在教学细节上入手,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歌唱家的歌唱视频,根据这些视频在咬字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多听一些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曲,能够理解意大利歌唱家歌唱时的语感,把实际演唱和汉语有效结合起来。
(三)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在情感表达上相结合。想要促进民族声乐的演唱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丰富表现手段。音乐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都会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但是在表达的时候,也应该找到适合的途径,如果没有相应的表达途径,就不能将作品的艺术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在演唱的时候,把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表现手段。总之,民族声乐唱法就应该不断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使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二,根据发展背景和表演特色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文化的发展会受时间、地域和社会的影响,艺术发展的根本就是生活,在生活中能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在发展中体现本民族文化的特点。综上,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背景,进而准确表达出作品蕴含的情感。
(四)对共鸣技术的运用。在我国的民间唱法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技术――口腔共鸣技术。它注重的就是局部中的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技术运用到声乐作品中。混合共鸣技术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中把腔体的共鸣充分体现出来,变换着腔体的大小,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色和圆滑度。它还可以有效运用真声和假声进行调节。比如在演唱《沁园春・雪》这首作品时,就可以运用混合共鸣技术,根据音乐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将作品完整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具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国音乐作品中融入美声唱法就会产生一定的艺术价值,为探索特色中国声乐文化提供了空间,有助于把中国音乐推向世界,实现美声唱法和中国音乐的共同发展。
⒖嘉南祝
[1]蔺丽君.民族唱法国际化美声唱法中国化――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表演奖声乐演唱观摩有感[J].当代音乐,2016,(03):56-57.
[2]王小春.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艺术科技,2014,(10):113.
[3]王炜,王柳丁,刘文静.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4,(10):140-141.
篇7
关键词: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共同性
正文: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它们之间不是格格不入,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它们有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不论我国的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呼吸问题上,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在演唱时既要注意民族唱法风格与美声发声的歌唱技术相结合,又要根据每个人的发声机能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调整。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相依存,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是由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融汇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与方法,是我国人民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以及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唱法。它包括中国的诸多的说唱艺术及中国的民族歌剧等体裁的演唱艺术。同时继承中国民歌唱法的精华,并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美声唱法的先进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以意大利语作为语言基础,形成了“BelCanto”的歌唱艺术。在意大利语中意思是“美好的歌唱”。在我国声乐界中被称为“美声唱法”。它的特点是在演唱风格上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音区统一和谐;发声方法科学自如,音量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灵便流畅。这种演唱风格在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现在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为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文艺复兴时,逐渐产生歌剧,美声唱法也趋于完善。它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美声唱法不受语言限制成为世界性的声乐艺术,融合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语言特点,是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法。虽然两种唱法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他们之间是否就没有共同性呢?
两种唱法的共同性
“共性赋于个性之中”,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通的。比较和研究两种唱法之间的共性规律与个性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两种唱法艺术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声乐理论研究和歌唱艺术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民族唱法在注重科学性与时代性的同时,又体现着美声唱法的艺术性与完美性。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都是科学的,两者都必须始终是高位置、深呼吸、打开喉咙歌唱的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追求声音完美的共同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唱法都要求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是哪一种唱法在歌唱者看来都必须具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都具有足够的气息和持久性的演唱能力。在声音明亮、吐字自然、控制音量强弱的程度上都能一致。
2.呼吸位置的共同性:
两种唱法都有优美的音质,这足以证明是正确运用和控制气息的结果。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声的原动力。民族唱法讲求丹田运气,而美声唱法讲求胸腹式呼吸,实质上两者呼吸是完全一致的。两者都要求深呼吸,美声唱法通常以闻花、叹气、倒吸凉气、吓一跳等感觉使气沉下来;而民族唱法则以气沉于底,贯于顶等方法来深呼吸歌唱,二者都是靠气息托住声音,以求纯净、优美的音质。他们提法各异,但所求目的却是一致的。
3.高位置的声音安放的共同性:
我国的民族唱法借鉴了京剧唱腔,而美声唱法也借鉴了西洋歌剧唱法的很多技巧,这也足以说明了两者在声音安放的位置上是相通或是相近的,尤其京剧唱腔中的青衣唱法喉开气深,整体贯通。老生的唱法自如、轻松、灵活,高音运用男高音的极限,足以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相比;如果用美声歌剧的唱法划分,京剧唱腔的各位演唱者真可谓是抒情的花腔女高音。所以美声唱法需要高位置发声,民族唱法也同样需要高位置歌唱,两者都需要面罩以上共鸣
4.喉头放松声音流畅贯通的共同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两者都讲究声音上下贯通、流畅、自如,都需要高位置、深呼吸,都强调声音、气息向相反的方向走,两者都不能用挤塞喉咙的方法歌唱。都主张用打呵欠状态或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歌唱。美声唱法要求打开喉咙,甚至喉咙底部都要打开,无限制地扩张和硬撑。近年来,民族唱法大量借鉴西洋唱法发声技巧,讲究喉头下放,拉长发音管,这使得民族唱法在具有我们民族发声的特点以外,也具有了圆润性、柔和性、通透性,表现力进一步增强。
5.心理因素的共同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两者都必须具有共同的歌唱心理素质,两者都需要具有能动、兴奋、积极、朝气蓬勃的歌唱心理状态,都需要展开想像的空间,形神兼备、身临其境、声情并茂地进入演唱境界。
总之,歌唱艺术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有其共性。民族唱法,是我国人们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以及汉语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声唱法的优点。在呼吸的运用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充分借鉴戏曲唱法中的“气沉丹田”,在共鸣的运用上,更多地使用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在这一点上,它们两者之间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我们应该了解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不断积累经验,认真研究、分析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民族唱法探索出一条更为理想的、科学的发展道路。将两种唱法的歌唱理论兼容并蓄地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实际演唱中,使之与我国民族语言特点,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段相结合。在充分借鉴美声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大胆的结合我国民族风格的汉语语言特点,以及在运用气息、咬字吐字等方面,不断丰富、创新我国的民族唱法。不难看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上存在着许多共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华:《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第1期。
2、《周小燕声乐教学》VCD,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1999年。
篇8
关键词: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相互借鉴 发展趋势
民族唱法讲究“情、气、养、象、字、声、味”,美声唱法讲究“实、亮、纯、松、柔、拢、活、通、圆、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学习和融合,能够弥补各自唱法的缺陷,使得唱法更加地完美。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点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点
1.重视语言
一首歌曲由语言和曲调两大因素组成,其中语言尤为重要。在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中,强调歌曲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如果声乐失去了民族语言的支撑,那么民族的声乐艺术也将不复存在。在美声的教学中,要求音乐以歌词为主,节奏和声音为次,在歌唱时要保证元音纯正圆润、辅音清晰。
2.强调呼吸
在传统的民族唱法中,将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指的是两眉之间,又称作“天”,中丹田指的是脐上胸下处,又称作“气”,下丹田指的是脐下三指处,又称作“地”,强调“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走丹田”,这正与美声唱法中的“头腔共鸣”、“横膈膜处”、“小腹收缩处”相符合。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不同点
1.发音的运用
民族唱法以我国汉字的发音为基础。汉字分为四声,同时在发音时还有唇、齿、舌、牙、喉五个器官和配合协调,使得吐字更加得字正腔圆。民族唱法的发音特点是:宽咬字、靠前咬字、横向咬字,发音服从咬字,比较具有韵味。
而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为基础的发音,发音和因素都比较简单,每个音节字只有a、e、i、o、u五个元音以及二重、三重原因构成,发音风格讲究连贯,后一音节的起始辅音可以连接前一音节的结尾辅音。美声唱法的发音特点是:竖咬字、窄咬字,咬字服从发音,声音的共鸣效果比较好。
2.演唱方式
民族唱法在演唱的同时还比较重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表演,提倡演唱和表演完美结合。演唱者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从而使得歌唱者的表演能够更好地感染观众。但是在美声唱法中认为,演唱者过多的动作是多余的。所以在美声唱法中主张演唱者进行单一地演唱,仅仅通过歌声去感染观众。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
(一)民族唱法向美声唱法的借鉴
1.借鉴声部划分
在美声唱法中,对声部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根据男声和女声的不同,声部分别划分为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其中,每个声部还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民族唱法也应该加强在声部划分方面的重视,演唱者音色和音域的不同既受到演唱者声带的长、宽、厚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演唱者共鸣腔形状和大小的影响,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声可以划分到不同的声部,从而使得演唱者的嗓音发挥得恰到好处,同时也使民族唱法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2.借鉴整体共鸣
整体共鸣是美声唱法最鲜明的特点,整体共鸣要求呼吸和高声的发音能够达到完美的协调,利用声带和气息的震动,带动头部和面部的腔体形成共同的震动。民族唱法通过借鉴美声唱法中的整体共鸣可以使发音变得更加的圆润和集中,使得音色和音色变得统一,既保留了民族唱法中意境浓重的优点,同时还增加了歌唱的气势。
(二)美声唱法向民族唱法的借鉴
1.借鉴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是民族唱法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高度总结。演唱者在演唱时对字音的细致和端正有着严格的要求,将字正腔圆的发音特点运用到美声的发音中,汉语的演唱与美声的声腔相结合,使得元音的连贯性特点更加地突出,美声的发音也变得更加得细腻和精妙。
2.借鉴意境美
民族唱法讲究意境美,演唱者通过演唱,将真挚深沉的情感含蓄蕴藉地表达到了歌曲中,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实现了情景交融。美声唱法则可以借鉴民族唱法的意境美,将演唱者的审美情趣和索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所演唱的作品中,提高作品的审美层次。例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吴雁泽、戴玉强、阿宝三人分别利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进行演唱,虽然人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但却演绎出了共同的意境美。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自从我国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的音乐文化不断涌进中国,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经过多年的交流和融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传承亲切、亮丽、柔美、传神的民族风格的基础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正在朝着多元分流、多种演唱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既保证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中西结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保证不被时代所淘汰。目前,我国的民族唱法正在逐步朝着中西结合的方向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又汲取了美声唱法中的艺术技巧。虽然两种唱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却也是相互练习相互依存。民族唱法在保留自身优势和风格的同时,要积极地借鉴美声唱法中的演唱技术,真正地实现中西结合,促进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正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同时,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随着人们对精神层次更加强烈的追求,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结合,实现共同进步已经成为了两种唱法发展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声乐,2010,(09).
[2]胡晓杰.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及相互借鉴与融合[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
[3]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06).
篇9
“美声唱法”,即意大利语的Bel canto,其实际含义应是“完美的歌唱”,所谓“完美的歌唱”,是一种不仅仅包括美好声音,而且是涵盖了歌唱内容、演唱者的仪态风度、气质等多个方面的歌唱。其“完美”之形成与其科学的训练体系密不可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1 统一结实的音质要求。意大利语音中,单词多以元音收尾,发音时可使口形总处于开放状态,使喉部以上咽部始终形成管状,在演唱时,可以始终把歌唱的状态保持在一个管状通道里,使得发出的声音上下贯通而结实。
1.2 合理适于演唱的呼吸技术。美声唱法要求气息的使用要均匀流畅,包括从呼到吸,从起音到收音,声与气的结合,气柱的形成,气柱的粗细,气息的深浅强弱,气息的压力大小变化等等,这对声乐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呼吸基础有很大作用。
1.3 富于穿透力的整体共鸣特点。美声唱法讲究整体共鸣,能充分发挥人声的共鸣效果而使音量加大,音色美化,穿透力强。其深的呼吸支持与共鸣要求的合理平衡可以良好的控制和调整发声器官的协调动作,灵活地操纵人声乐器表现高难度的复杂技巧而极大地丰富了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4 符合人声发展的科学规律,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声带负荷,延长声带的歌唱寿命。
1.5 美声唱法的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演唱者的音乐修养。
2 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开篇时提出了很多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不愿唱中国歌,唱不好中国歌,甚至不会唱中国歌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除一部分学习者主观上的原因(如认为学习地道的美声唱法就应该只唱外国作品的错误认识)主要出现的问题:
2.1 “咬字”的问题。这是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难的关键。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母语和发声技巧为载体的一门融语言、技术和表演欲一身的综合艺术,它追求高位置,深呼吸和巧协调,发声时要求贴着后咽壁吸着唱,这些对于意大利母语是件很容易的事,而用我们的汉语就困难多了。因此,在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时,普遍存在咬字太死,声音紧,共鸣位置低,口腔声重的情况,致使歌唱发声的整体形象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有较明显的差距。因此用西洋的美声唱法来咬中国字,如果方法不当,则不易咬好。
2.2 美声唱法的审美原则和与中国作品本土风格的合理结合问题。美声唱法的审美原则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放在第一位,讲究以声传情及旋律线条的连贯优美,不为歌词的语言规律及节奏所限制,很多人在掌握了一定的美声唱法的技巧之后,受到美声唱法审美概念的约束,演唱中国作品时,过分注重声音和技巧,忽视了中国作品本土风格的处理和展现。
2.3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演唱外国作品,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即利用外国语言,尤其是意大利语言规正学生的美声唱法声音和技巧,但在其过程中,却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培养学生演唱中国歌曲的能力,也降低了学生学唱中国歌曲的兴趣。
3 如何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
3.1 用传统美声的训练手法,采用意大利语种的五个母音(a、e、i、o、u),或配以相应辅音来给学生做发音练习。要求深的呼吸支持,力求达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能强能弱的音量控制、声音的灵活性和优美的音质等,也可采用无字练习或哼鸣练习来寻找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另外,可在此类发声基础上,演唱一定数量的意大利艺术歌曲,对建立声音的共鸣形象及美声唱法的“腔”的艺术规格上也有益处,
3.2 在获得了美声唱法的优美声音之后,在声音形象及共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咬中国字。我们知道,无论哪国语言,其文字都是由元音和辅音这两个因素组成的,元音在汉语中被称为韵母,辅音在汉语中称为声母,练习时可以通过去掉声母(即字头),直接唱韵母来进行腔体保持打开的训练。当找到腔体打开的状态以后,再加上声母,形成声母时,要清楚敏捷,快速释放,并连贯、准确地形成韵母,并保持韵母的腔体共鸣,注意字头(也就是咬字)、字尾(也就是归韵)的读音一定要准确到位,不能含糊过去,不能为了状态的保持而忽视读字的清晰。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化;融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30-02
世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直接导致了我国文化的多元发展模式。缤纷的生活呼唤多彩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显然,几出样板戏便能满足所有观众的时代不再,人们追新求异的欣赏理念期待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发展。美声唱法与通俗化唱法的跨界交融正是诞生在这一文化视域之下,它是时展的产物,也是新时期声乐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美声唱法及通俗唱法的现状分析
(一)美声唱法是世界声乐艺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最早诞生于意大利,自1919年“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并逐步在我国生根、发芽,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中,得到了传播与发展。就目前来看,通过几百年的传承,美声唱法的传入直接导致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体系的形成。在“美声唱法”科学发声体系的指导下,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歌唱家。毫无疑问,“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及其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得到了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音乐文化的兴起及明星梦的刺激让不少现代专业学生失去了学习“美声唱法”的热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声唱法在我国发展滞慢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二)通俗唱法的起源于美国的黑人灵歌,并在欧美获得极大的发展,目前欧美的流行歌坛的演唱者颇具演唱实力。在我国,通俗唱法是最近20多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但对于通俗唱法来说,尽管目前没有自己完善的科学发声体系和规范的教学模式,但在我国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特殊的美学品格也赢得了众多的欣赏者和参与者。另一方面,生活的节奏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使得快餐式的通俗音乐成为年轻人籍以缓冲压力和宣泄情绪的娱乐首选。尽管“通俗唱法”目前依然没有其自己完善的科学发声体系和规范的教学模式,但其广泛的受众群体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
二、美声唱法及通俗唱法的融合应用
近年来“美声唱法”的不断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体系的形成。它的歌唱技巧及其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美声唱法”难以真正贴近我国的大众音乐生活是现实的,首先,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成为了桎梏“美声唱法”传播的瓶颈。其次,过于严肃的演唱形式,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第三,民族文化的差异,传统的音乐思维习惯,使得我国大众难以摆脱音色、角色、行当的赏析模式。
如何改变“美声唱法” 在我国传承中面临的尴尬局面?如何重燃当代专业声乐学子学习“美声唱法”的热情?我们认为:利用“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体系,揉合“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和传播媒介,最终实现美声唱法通俗化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通俗唱法的元素,能更加自然、贴切地表现音乐,音乐剧在欧美的火爆就是良好佐证。它以丰富的视听效果赢得观众认可。音乐剧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说唱、舞美等融为一体,适时吸利己的表演(唱)元素并消化吸收,成为一种现代感极强的综合艺术。它以容纳百川的雅量,将西洋歌剧的地位取而代之,成为21世纪欧美主要的音乐表演形式之一。
可见美声唱法通俗化既保持了纯正的美声发声方法,又加入了一些通俗化的情感表达元素,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美声唱法通俗化是众多歌手在唱法新走向上的一次积极的尝试。当前我国就有吴碧霞的“跨界”、也有廖昌永、谭晶等人的“跨借”,我们的研究正是针对目前这一现状而提出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当今社会的声乐文化事业发展需求,也是对我国声乐教学发展及“美声唱法”中国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思考与探索。
如今美通唱法的糅合也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近年来,湖南卫视娱乐选秀节目快男超女、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绚烂的舞台让光环笼罩的明星梦忽然离大众如此之近,这无疑激起了怀揣明星梦的男女老少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她们)希望通过这些舞台展示自我,实现超越,期待着生命在音乐中绽放。而当我们透过舞台的繁华,静静聆听她们歌唱时,不难发现她们在巧妙的应用了跨界的结合,最多的就是美声与通俗的融合。如一些来自专业院校的选手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堪称完美,她们在表演时大多应用了较为专业的歌唱方法,塑造出的声音悦耳动人,但她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却采用了当下通俗的时尚方式,这种大胆与巧妙的取巧,正是美声唱法通俗化的成功走向,当它的舞台效果满足观众期待,无疑会点燃观众的激情!因此当今音乐文化总体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演唱风格。可使歌唱者表现力更加丰富,同时也带给人们出其不意的视听享受,讨巧了观众的趣味,又迎合了大众的求异心理。可谓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三、美声唱法通俗化拓展的学习方法
结合美声唱法通俗化的研究成果,我们探索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1、自身加强法: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声乐的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声乐的进一步学习。也可利用假期与老师沟通学习,不断增加对美声唱法通俗化的理解和把握。
2、外界辅助法:加强对通俗音乐的赏析和学习,以及通俗唱法理论及技巧的学习。可观摩各类通俗音乐会。加强对通俗唱法的理解。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声乐剖析的视频资料,来加强声乐热衷者对其的了解。
3、积累运用法:把自己平时课内外收集的成果进行整理剖析,并学会在课堂上加以实践运用,达到充分掌握美通唱法的演唱技术和表演形式。还要学会分析两者的异同,使其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
4、参演实践法:定期参加专业界人士举行的各类演唱会,可通过参与其中、观赏其外来收获一些实践经验。也可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师生音乐会、进行音乐剧排练等特色实践活动。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做录音录像进行分析研究。
5、总结心得法:在学习和探讨中,多写心得,多做一些理论比较,在比较中求真知。总之要加强理论总结,及时以文字形式对教学及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
薛建洲在其《中国唱法论》一文中写到:“中国现代唱法这种新的边缘唱法的出现是中国声乐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中国声乐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已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作为声乐理论界应该正视这种现实,并积极研究它、完善它、提高它、发展它,逐步总结建立一套比价完整的中国现代唱法理论体系,使中国现代唱法这种新的声乐流派早日立于世界声乐之林!
顾名思义,对于研究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的美通唱法,有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全面继承和发扬美声唱法的演唱精髓,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引导人们健康的文化取向 。将美声唱法通俗化融入现代声乐教学,必将极大激发我们学习声乐的热情,拓宽我们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就业途径,对学生来说不仅提高了声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对多种音乐演唱方式的综合展示!
四、结语
目前中国声乐正呈现出一种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大碰撞、大交流及大融合趋势,将来的发展方向必将沿着民族化、艺术化及通俗化并举的方向发展,而同时具备民族的风格、美声的功底和通俗的感觉,将是未来声乐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因此艺术需要包容,更需要多元化的吸收和借鉴。只有在不断演变、不断拓展 的过程中艺术之树才会长青,才会永恒,才能走向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将会是声乐界一个新的亮点。而美声唱法通俗化也将会为今后音乐领域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径!
项目来源:2011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传统“美声唱法”加以通俗化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XSKYLX201183)。
参考文献:
[1]陈立文.中国科技创新导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刘栋梁.探析不同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对比运用[J].大舞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