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的吃法范文

时间:2023-03-16 08:1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餐的吃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餐的吃法

篇1

1、早餐店吸引吃客的方法无非是干净卫生、菜色多样、营养丰富等。

2、世界各地的早餐食品均有不同,通常都以谷类食物为主,配上牛奶、咖啡、粥等。早餐不建议吃腌的食物,因为腌的食物中可能存在着危险的物质——亚硝胺,会导致一些食道、肝的疾病。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祝平(1980-),女,安徽淮北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滕祥东(1960-),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研究员。(北京 100075)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研究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116-02

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现状来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学历偏低,除部分教师来自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之外,大部分教师来自于普通教育系统,基本没接受过特殊教育能力训练,教师特殊教育技能等参差不齐。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界定

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三层含义:教师范围为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特别是独立设置的院校的专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侧重于教师职后教育与培训;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独立的职业标准和任职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文献资料检索来看,国内外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大多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二是分类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三是为特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保障的研究。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很多,如安鲁赫和特纳的研究、凯兹的研究、格雷高克的研究、富勒和鲍温的研究、伯顿的研究、麦克唐纳的研究、饶见维的研究等。其共同的特点是把教师的专业成熟或专业化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于1995年通过了《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以法律的形式将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107条核心知识要素固定下来。1990年,日本颁布的《教师执照法施行细则》明文规定: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兼修普通教育学校教师证书的学分和相应特殊教育领域规定的专业学分;菲律宾也有类似的相关规定。1995年,俄罗斯高等教育委员会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53条一般和专业知识要求。瑞士特殊教育的教师培养与培训,主要通过师范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和大学相关专业教育的方式进行。

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特点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内容方面较为丰富,制定政策和标准较多,对如何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对如何保障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更少。

我国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多从师范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师管理方面进行倡导,目前,国家层面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1994年,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第37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制定”。2009年,全国第四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但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未做明确的成文规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在实践层面也未有实施。鉴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研究。例如: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比较研究(马庆发,200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陈小饮、申仁洪,2008);特殊教育教师应符合的标准(包万平、李金波,2008);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甘开鹏、郑秀娟,2009)。

我国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特点是:宏观研究多,可操作性研究少;基础特殊教育研究多,高等特殊教育研究少;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有待研究。

从以上的概述可以看出,虽然教师专业化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不是新生事物,但对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目前还未有人将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专题研究,在如何评价和保障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方面,还有待开展。这说明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进行深入的挖掘,是个可以开垦的学术园地。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选取全国5所残疾人高等院校的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两个系列(聋、盲)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现状开展调研,分析并确定影响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

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职前教育多是普通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缺少特殊教育专业素质的教育。截止到2011年,全国招收残疾人的高等院校发展到22所。但是在残疾人高等院校教授残疾学生的教师,职前几乎没有专门接受过特殊教育基本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对他们的专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成为残疾人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短训班、函授和教师进修的方式组织和实施教师培训,培训渠道与形式单一,大多培训形式大于实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我国还尚未建立负责组织和实施教师培训的专门管理和监督机构,也没有对教师提出必须培训的要求,难以满足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影响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

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相比普通高校教师工作量大,除了要熟练掌握所教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更要掌握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所付出的工作努力与他们所得的报酬不成正比,且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没能享受国家对特教教师的特教津贴及退休后的福利待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在残疾人高等院校也未能落实,在严重影响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积极性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调研中大多数教师认为薪资待遇与当地普通高校教师水平相当,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比普通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低。超过半数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对特教津贴不满意,对特教津贴满意态度较低。

3.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专业标准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与准则,没有标准就没有教师评价与考核,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育、培训内容、资格认定方面就缺乏依据与规范。在国外,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都制定了各自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目前,我国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方面,在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方面,尚未出台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相关文件。

4.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资格的认定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特殊教育教师任职的资格标准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认定,只有达到规定要求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只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未要求取得相应的特殊教育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也是按照普通高校教师规定的认定程序进行。在残疾人教育观念、特殊教育理论、特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职后自学和实践摸索,这样不但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还严重影响了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议

为了普及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与调查成果,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开发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培训课程,开展对高等特殊教育院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培训将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其科学性、系统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规范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聘任制度

从法律层面建立和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制订出各领域分类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如听障生教师专业标准、视障生教师专业标准),即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高等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具备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从事特殊教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特殊教育教师上岗证书,在普通师范院校增设特殊教育课程,普及特殊教育知识,必须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化把好基础关。

2.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

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应通过改革思路、方式,积极、主动地面向和服务于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适时调整培训课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丰富原有的特殊教育理论及指导特殊教育实践,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学术会议,进行专业教研活动成为在职培训的有效补充,继续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建立健全表彰制度,定期对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宣传,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减轻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在评选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从事特教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4,(4).

[4]陈小饮,申仁洪.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标准及发展模式的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4).

[5]包万平,李金波.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6]杨福义,张福娟,刘琳.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6).

[7]姚晓燕,马宇,等.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节选)[J].现代特殊教育,2007,(9).

篇3

1、番茄沙司的用法很多,可以直接拿着一瓶当零食吃,可以沾着膨化食品或油炸食品吃,另外,还可以拌面,最普遍的吃法是配着薯条一起吃。当然,最主要的用法是作为西餐的调料。西餐中最为家常的番茄牛尾汤就用的是番茄沙司。

2、一般来说,番茄沙司是番茄酱加醋、糖还有盐在色拉油里炒熟调制出的一种口味酸甜的液体。番茄沙司一般包含番茄果肉泥,番茄丁,菜椒,番茄籽。以大蒜、牛至、罗勒、洋葱、辣椒粉、橄榄油等为调味辅料。番茄沙司呈红褐色、酱状、体质细腻、味酸甜并且有些许香辣味。主要用于西餐,如炸猪排和部分凉菜上配上番茄沙司,或者用于番茄牛尾汤、番茄虾仁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领工资,那时候麦当劳刚登陆中国,我跟表妹兴冲冲地去吃过一次,感觉这“西餐”新奇而奢华。回家后舅舅问我们汉堡包什么样?我们争先恐后地形容了一番,舅舅听完慢悠悠吐出一句话:这不就是烤馒头里夹片儿酱肉吗?我和表妹被他的理论雷得外焦里嫩,对他这样诋毁一个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时尚“西餐”,感到无比愤怒。

那时候麦当劳是奢侈品,是孩子和年轻人心中的品味象征,对于常年坐在木头凳子、油渍渍的桌子旁边吃韭菜馅包子和小米粥的中国人来说,坐在彩色的塑料卡座里吃一顿有薯条、汽水、冰激凌的饭菜,这是非常时尚和新鲜的。何况那时候麦当劳的价格也绝不是工薪阶层能轻易过问的。

现在,麦当劳从神秘高档的“西餐”变成了普通中国人经常吃的快餐,在车站、机场和街头,到处是它谦卑的身影,跟面条馄饨和包子们挤在一起,享受着“洋快餐”这一称号。而人们也发现汉堡包那种两片面包夹上肉和菜的吃法,真的跟馒头夹菜的吃法惊人地一致,而西安的肉夹馍跟汉堡包更是形神俱似,主食副食一手搞定,这种快餐形式不但外国人会,中国人也会。但这个简单的道理,中国人花了二十年才渐渐领悟。这二十年,中国从一个刚能解决温饱的穷国,变成一个在全球各地一掷千金购买名牌的富国。

如果说当年的麦当劳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美女,那中国就是一个站在人群里围观美女的卖鸡蛋的乡下女孩,而现在,乡下女孩卖鸡蛋暴富了,她去做了整容,从头到脚换了新衣服,也变成了金发碧眼的美人,跟麦当劳并肩站在一起,甚至比她还耀眼。我每次在街头看到麦当劳,都感觉自己是那个整了容的乡下女孩。傻乎乎围观金发碧眼美女的日子似乎就在昨天,中国这二十年的沧桑变化,让人猝不及防。从邮局寄信到电邮乙妹儿;从数字BB机到能拍照能上网的四核智能手机,我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新事物,每天都在接受新挑战,我们惊喜着,忙乱着,同时也眩晕着。有时候真想踏踏实实坐下来,用炭火慢慢烤热一个馒头,夹上切得细细的辣咸菜丝,再盛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慢慢吃,慢慢喝,不去吃什么汉堡包,不去买什么LV、酷奇。让自己沉浸在那曾经滋味醇厚、悠长如歌的日子里。

篇5

走哪里我们都要讲究吃,尤其是出门旅游,品尝一个地方的美食也成为旅途中的一大乐事。丽江这个集古朴与现代为一体的极具包容力的旅游城市,在美食文化上虽不及一些大都市,但却也有其独有的特色所在。

到丽江我们吃什么呢?其实无非两类参考。一是丽江本地人推崇的美食,二是外地游客到丽江后爱去的地方。还有一种关于在丽江吃的境界是,我们要吃文化,我们要吃环境。吃文化的意思是我们要了解丽江真正本地的吃法和食物,甚至在这里感受外来的纯正美食文化,比如老外开的西餐厅;吃环境的意思是我们一定要选一处最符合丽江感觉的环境,古色古香,小桥流水,甚至各类盛食工具都要独具特色。

无论我们是要吃文化还是要吃环境,我们都得真正了解在丽江到底有什么美食,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去尝试。丽江的饮食文化除了“三叠水宴”以及“碗”流水席,更平常的还是一些普通大众的食法。具体来说,丽江本土的美食,除了传统的小吃以外,似乎火锅尤其盛行,像什么腊排骨,东巴野生菌、天麻火腿鸡、酸汤鸡、驴肉、黑山羊,甚至还有外来的正宗川味火锅,例如秦妈火锅、齐齐火锅、小天鹅等等;再有,吃鱼也是丽江的一大特色,像什么纳西烤鱼,东巴烤鱼,三文鱼、甑鳟鱼、罗非鱼,甚至还有外来的正宗酸菜鱼,谭鱼头等等之类,其吃法自然也很多,烤、煎、红烧、火锅、清蒸,口味儿也很丰富,基本满足天南海北各地来的游客;除此之外。西餐文化在丽江这个具备世界属性的城市,也独得一方天下,法式,意式、美式、日式、韩式几乎主流的国外餐食都能在丽江找到正宗吃处,像我们熟悉的樱花屋有正宗的韩餐,小吧黎有正宗的法国大餐,妈妈咪呀有正宗意大利餐及手工西点和冰激淋等等之类;再说川菜,这个横行于全球的菜系,在丽江这个地方自然也是无孔不入的,各种规模档次的川菜馆,不管在新城还是古城简直可以用随处可见来形容,所以对于热衷于川菜,尝够了鲜之后仍惯用于此菜系的朋友来说,选择余地就太大了,我们甚至都无法一一进行推荐。

再说吃的环境,最引诱大家的可能还是古城里的餐厅,因为它们身处的环境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讲本身就是一道大餐,每家餐厅由内而外的布置可以说都与古城融为一体,因此经常我们在古城里用餐会因贪恋四周的美色而食量倍减了。当然,除了古城以外,在丽江新城的七星街和花马街也都聚集了众多的美味食坊。

最后,我们不得不忍痛从众多无从选择的美味食坊中挑选一些代表以供大家参考。

篇6

主文:

《天下美食》有一套独家的点菜法,“单点”就是一行字配一个价格;“套餐”是好几行字才搭一个价格。吃套餐不仅划算而且方便,只消轻轻以手一指菜单,侍者便会说:“这是很好的选择。”

礼仪插图:

1,我要点菜,服务员没有留意到我这边,我要像电视里的西部牛仔一样潇洒的打个响指吸引他的注意。

错。 千万不要大声呼喝或者用打响指叫侍者,非常不礼貌。无声做个手势让他留意到就可以了。

2. 在法国用餐,一定要点葡萄酒才正确、且显然很有品味。

错。吃法国餐不是一定要喝葡萄酒,也可以喝啤酒、果汁、汽水等,但很有一杯矿泉水会比一杯葡萄酒更昂贵。

3. 那个服务员气势看起来很傲慢,但是他到底懂不懂啊?我不敢信任他的意见。

错,在法国 ,服务员是一个专业,是可以从事一辈子的工作及事业,要尊重他们这个行业,可以点菜时问他们意见,有经验的侍者能够给到很好的推荐意见和服务。

4 西餐厅一定要给服务员小费,要不然他们不给我好脸色看。

错。不同国家地区的餐厅有不同的消费规定:在美国,给小费普遍是按消费总额的15%到20%给;因为美国的侍者没有底薪,全靠小费赚取生活费;在欧洲比如法国,因为服务费已经包含在价格里,把找钱的零头给就足以了。在澳洲,并没有规定一定要给小费,但是如果非常满意提供的服务,可以额外再给一点零头小费。

问答:

如何选择西餐厅?

首先西餐厅的选择很多,以法国餐厅为例,街上的小餐厅 Bistro, 专门去喝酒的 Taverne, 到拥有米其林三颗星的高档餐厅都有他们特别的菜肴。如果是第一次尝试,我建议从Bistro 小餐厅开始,因为比较Casual 的用餐场地,没有必要根据传统的法国菜单去一一点前菜、主菜和甜点。

点西餐一定要遵循三道菜或五道菜顺序吗?

一般在Bistro,如果是吃午餐,每人可以只点一道主菜,甚至点更为优惠的午餐套餐 Menu du Jour。当然,在高级西餐厅,如果吃得下,也可以点五道菜(汤、色拉、开胃菜、主菜、甜品,不过法国人色拉是放在主菜后吃的)。但是如果是别人请客,最好先问主人或买单请客的那位会点几道菜。 因菜肴是一道道上的,如果不根据主人的点单,很有可能你点吃前菜的时候他因为没有点,只能看着你吃。

西餐中的某些酱汁我实在吃不习惯怎么办?

如果不了解自己是否喜欢法式酱,建议在点菜时叫侍者把酱单独放在一个小盘里(色拉酱也可以这样要求的),这样起码酱就不会全铺于主菜上。如果不喜欢某一种主食,可以让侍者换色拉或另外一种蔬菜。但最好不要那么多要求,给别人留下太挑剔的印象,当然如果真的很懂而且要求多多,建议买单时多给一些小费,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其实,还是直接点最贵的菜最保险、最省事、最不失面子,对吗?

有些朋友们往往会看价格来点菜,这是非常危险的麻木点菜方式,因昂贵的菜并不代表好吃,比如Steak Tartare,不要以为这是一道昂贵的牛排就好吃,其实它是法式全生牛肉饼配生鸡蛋、生洋葱和腌黄瓜,不是中国人喜欢吃的习惯和口味。

西餐中的甜点实在太诱人了,点的时候有讲究吗?

千万不要一开始点菜时就连甜品也点了,要待主菜吃完收盘后才点的原因之一是这是西方餐饮文化的一贯做法,原因之二是避免浪费。等到吃完主菜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或者想不想吃甜品及和喝咖啡或茶,除非一些需要花时间的甜品,如蛋白酥Soufflé,侍者偶尔会提醒你先点,但要注意这也可能是他们提高销售量的一种手段。

Tips:

女士优先,帮女士们入座,让女士们先点菜

就座后应该马上把餐巾铺在大腿上,而不是放在盘底

篇7

主讲:乌恩(副主任医师)

丝瓜

每100克丝瓜含有蛋白质1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6克。丝瓜中所含的皂苷和粘液有利于大便通畅,且含热量也低。此外,丝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铁、磷等矿物质。

由于丝瓜中B族维生素含量比较高,所以,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大脑健康;丝瓜藤茎中的汁液具有保护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帮助中老年人美容去皱。

丝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在丝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有抗过敏性物质――泻根醇酸,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中医常用丝瓜来治疗气血郁滞所致的各种病症,如胸肋疼痛、乳腺胀痛、头痛等。

吃法与宜忌

丝瓜用盐抓拌,可去掉涩味,腌过后冷藏味道更好。易犯的错误是盐加得太多或盐拌时间过长,会使丝瓜脱水,瓜肉变软,失去清脆口感。丝瓜烹调时不宜加酱油和豆瓣酱等口味较重的酱料,以免抢味。

推荐食谱

丝瓜面粉团

材料:丝瓜一个,面粉250克,葱,花椒粉各适量,蒜1瓣,盐1/2小匙。

做法:将丝瓜切片,葱、蒜切碎。在锅内放入适量油,加入葱和蒜,待热后倒入丝瓜,加花椒粉、盐翻炒,待丝瓜变软后放适量水。将面粉拌成不规则的小团,待丝瓜汤开后倒入面粉小团,煮4~5分钟即可。

洋葱

洋葱为百合科草本植物,是一种很普通的廉价家常菜。四季都有供应,原产于亚洲西部,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洋葱供食用的部位为地下的肥大鳞茎,人们习惯称之为“葱头”。根据其皮色可分为白皮、黄皮和红皮三种。白皮洋葱肉质柔嫩,汁多辣味淡,品质佳,适用于生食或熟食,但生食效果更佳。

洋葱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这是由于洋葱含有一种为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挥发物,具有辛辣味,这种物质能抗寒,抵御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

洋葱营养丰富,气味辛辣,能刺激胃、肠分泌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洋葱不含有脂肪,其精油中含有可降低胆固醇的硫化合物的混合体,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

洋葱是目前所知唯一含“前列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因而能发挥出降压的效果,能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预防心绞痛,防止脑血栓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洋葱还含有一种皂苷类物质,具有一定的醒脑提神的作用。它能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葡萄糖,同时能降低血糖,供给脑细胞热能,是糖尿病和大脑萎缩患者首选的最佳食疗蔬菜。

吃法与宜忌

不宜加热过久,有些微辣味为佳。不可过量食用,由于洋葱容易产生挥发性气味,过量食用会产生胀气和排气过多。

洋葱有很多种吃法,生熟都可以吃,既可以做菜,又可以做汤,还是西餐的主要蔬菜之一。

推荐食谱

洋葱生菜包鸡

篇8

圣诞美食诱惑

什么节日都少不了美食的诱惑,圣诞更不例外。

说起圣诞美食,必然要先来说说西餐。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第一次吃西餐的情形:脑中不断提醒着自己“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可是当美食端上桌,却总又忘记;对于半生熟的牛排还渗着血汁而心生畏惧,却又对匹萨上厚厚的一层奶酪,以及拉成丝时的美妙景象记忆深刻……

中国最早的西餐,出现在19世纪末。那时候我们把西餐厅叫做“番菜馆”。至于最早的西餐厅出现在哪里,有人说是北京的俄罗斯餐馆“起士林”,有说是广州的“太平馆”,也有说是上海的“占美厨房”。但不管是谁,西餐都从那时开始,也成为东方人餐桌上的美食之选。

圣诞节必然吃西餐。素以造型优美、有立体感,追求原汁原味,崇尚香料搭配的西式料理,着实给圣诞节增添诸多诱惑。

传统大餐烤火鸡: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西式圣诞节,必然要有烤火鸡,还要有土豆泥、面团、腌苹果和鸡肝汁等配料。火鸡已经成为包括感恩节、圣诞节在内的一种最传统的节日食物和象征。火鸡象征着美国文化,帮助起草美国宪法的富兰克林甚至还建议将火鸡作为美国的国家象征,认为它比鹰更加尊贵。

美味可口树干蛋糕:

精致的圣诞蛋糕,往往是许多糕点师的年终大作,不少西点屋会专门制作属于圣诞节的蛋糕,树干蛋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传说从前有个年轻人,因为买不起圣诞礼物,便在森林里捡了一段漂亮的木头送给情人,没想到不但赢得了姑娘的芳心,还从此平步青云,所以圣诞节的树干蛋糕是会带来好运的象征。主料依然是巧克力和奶油,师傅把蛋糕做成树干的模样,纹理惟妙惟肖,大片的树叶和劈柴的斧子,充满天真和童趣。

浪漫温馨卷边匹萨:

匹萨应是西餐中最有“节日范儿”的美食了:金黄的色泽、厚厚的奶酪、缤纷的蔬果、喷香的烤肉……还有卷在饼皮之中的芝士,还有什么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打破以往正式西餐分餐制的吃法,一大盘热乎乎的匹萨,就要和家人一起分享才有滋味。

平安夜梦幻姜饼屋:

你一定见过一种棕色的做成小人儿模样的饼干,脸上还挂着用奶油挤成的甜甜的微笑,没错,它就是姜饼。说它是世界上最可爱的饼干,一点不为过,以姜粉、蜂蜜、黄油、红糖、鸡蛋、牛奶、面粉为原料做成的姜饼,虽然算不上多么美味,不过人们用它做成各种城堡、小人儿、圣诞树,再涂上纯白如雪的奶油,打造成一座只在童话故事中才出现过的梦幻姜饼屋。在圣诞节的餐桌上如能见到这样“一座城堡”,那该有多开心!

甜甜蜜蜜圣诞布丁:

饭后甜品是西餐中的必要流程,布丁是首选。在圣诞节期间,布丁往往还会被当作礼物互赠,以面粉、牛奶、鸡蛋为主料,添加各种水果、坚果和香料而制成,造型精致可人,光是看上去就觉得“唇唇欲动”。甜美的滋味作为圣诞夜的压轴之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巧烹圣诞大餐

与其盼着圣诞老人在平安夜给我们送一桌丰盛大餐,不如自己动手,过一个属于吃货们的圣诞节。

奶酪培根卷

食材:培根、奶酪、金针菇、黑胡椒粉、盐、橄榄油

烹制:

金针菇洗净去梗,奶酪切碎备用。

培根表面撒盐和黑胡椒粉,将金针菇放入卷成卷。

奶酪碎铺在培根卷上,淋橄榄油,烤盘上刷少许油,220度烤15分钟即可。

红酱肉末意面

食材:意大利面、牛肉馅、洋葱、西红柿、番茄酱、阿里根奴、盐、橄榄油、奶酪、黑胡椒粉

烹制:

洋葱切碎,与牛肉馅拌匀,用盐和黑胡椒粉调味。

锅内烧开水,煮意面至无硬芯,过凉水,并拌入少许橄榄油。

奶酪切碎、西红柿切碎,少司锅内放油炒香牛肉馅和洋葱的混合物。

放入番茄酱和阿里根奴,炒香,再放入切碎的西红柿,撒盐调味。

将红酱肉馅倒入意面上,撒奶酪后即可。

芝士焗薯泥

食材:土豆、芝士、玉米粒、豌豆、胡萝卜、牛奶、鸡蛋清、盐、胡椒粉

烹制:

土豆洗净去皮,煮软打成泥儿。

将牛奶、鸡蛋清以及盐、胡椒粉与土豆泥混合均匀。

烤盘上刷油,倒入土豆泥,并铺上一层芝士碎,撒上煮好的玉米粒和豌豆、胡萝卜块。

放入烤箱,230度20分钟即可。

意式肉丸饭

食材:牛肉丸、米饭、西红柿、香菇、玉米粒、番茄酱、大蒜、盐、黑胡椒

烹制:

西红柿去皮切碎,锅内爆香大蒜,倒入番茄酱和西红柿碎,炒出红汁后,撒少许黑胡椒。

香菇粒和玉米粒煮熟后,倒入炒好的西红柿汁中。

牛肉丸煮熟,放在米饭上,淋汁即可。

烤圣诞火鸡腿

食材:火鸡腿、芹菜、胡萝卜、圆菇、红辣椒、黑胡椒、盐、辣椒粉、橄榄油、美式辣酱、番茄沙司

烹制:

火鸡腿洗净,撒盐、辣椒粉、黑胡椒粉腌制2小时。

芹菜切段,把整个胡萝卜及若干圆菇和切好的芹菜段放入刷过油的烤盘。

将火鸡腿放入烤盘,淋橄榄油,与各种蔬菜一同放入预热好的烤箱,300度烤1个小时左右。

火鸡腿可淋美式辣酱或者番茄沙司食用。

脆皮鱿鱼圈

食材:鱿鱼圈、彩椒、面粉、鸡蛋、面包糠、盐、胡椒粉、番茄沙司、白兰地

烹制:

鱿鱼圈洗净,用盐、胡椒粉和白兰地腌制半小时。

篇9

吃西餐,上了点年纪的上海人都唤作“吃大菜”。

我想,这“大”倒未必完全是指规模大、排场大。一个人吃,也叫“吃大菜”。要讲大,它怎么可能与“满汉全席”相提并论呢?中国人请客吃饭,历来讲究场面大、规格高、花费多,这才叫有面子。

其实,这“大”应该是指麻烦大。

吃大菜,必须“大张旗鼓”地“煞有介事”地把它当一回事――“像真的一样”。

当西餐刚刚登陆上海时,当时有一部小说《歇浦潮》里就描写了一个叫黄万卷的人,见别人吃面包都用刀将面包剖作两片,在中间涂些糖酱,合拢了嚼吃,暗想这种大约是内家吃法,“我虽是第一次吃大菜,却不可不装个内家模样,免得被人看出外行来暗中耻笑。”因此也如法炮制,右手执刀,左手执面包,看准了,用尽平生之力一刀切去。不过小刀的刀锋太快,兼之用力过猛,左手无名指上已割破了一条口子。由于一心专注在面包上,倒也毫不觉痛。又满满在面包中涂上一层糖酱,才将两半片合拢,笑嘻嘻放下了刀,张开大口咬了半块缓缓嚼着,果然其味无穷。岂知左手无名指上的血已一滴滴的都滴在他面前台布上。他素患近视,见雪白台布上多了几滴红迹,还道是面包内流出来的糖酱,暗说“糟蹋可惜”。即忙俯首去舔,舔出了血腥气,不免有些诧异。再一看才知割破了指头,此时触目惊心,觉得伤处微微生痛,暗说:“坏了,恰巧今儿身畔没带刀伤药,如何是好?”猛见面前一只玻璃碟内满装着细白糖,不觉心中暗喜道:“白糖敷刀伤永无痕迹,可谓天假其便。”忙用两指撮起少许掩上伤口。不料这药才一敷上,顿觉其痛彻骨,不由地“啊哟”连声。方知把盐末错认糖末,更觉羞愧难禁。

这种笑话的产生未必纯粹是“小说家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绝大多数的上海人对西方饮食文化实在不习惯,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再例如,刀叉匙的摆法、用法,盘碟的换法,骨头、残渣的吐法,无不一一像拦路虎。

更有甚者,或者说最点中中国人穴位的是点菜。那侍者尽管彬彬有礼,却绝对不像中式饭店里的堂倌那样会“越俎代庖”。西餐的菜单用的都是蝌蚪文字,有的是英文,有的是法文,有的是意大利文。有时候三种文字写在一起,其实是一个菜,就连会讲“洋泾浜”的也没有用。一些国人不明白,胡乱点了几个,结果一模一样的菜来了三份。那个侍者一定在肚子里暗好笑。我小时候听大人说起一则上海人早年在吃大菜时胡乱点菜的“典故”,记忆犹新。说的是在一个北风凄厉的大冬天,某上海人进了西菜馆,这位看不懂菜谱,胡乱点了一个菜,结果来了一客冰淇淋,吃得嗦嗦抖。眼见邻桌一个外国人滋滋有味地吃了一道热乎乎的浓汤,羡慕不已。只见那个喝汤的朋友意犹未尽,对侍者说了声“again”,不一会就又来了一道热汤。他就记住了这“again”,还把它与热汤联系在一起,也装模作样喊了一声“again”,结果又一客冰淇淋放在了他面前……这是一则流传相当广的笑话,也有好几个版本。

还有,需要轻声轻气地说话、正襟危坐的姿势、挺刮干净的服饰……弄得吃饭像毛脚女婿第一次见丈人、新录取的官吏第一次见上司,简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既然如此,上海人就自然把吃西餐奉为一件大事,叫“吃大菜”也就顺理成章了。

番菜:大菜里的“中式浆糊”

追求“洋派”是一回事,口味与饮食习惯毕竟又是另一回事。吃大菜时髦固然时髦,“高尚”固然“高尚”,可那半生不熟、血淋淋的牛排,厚腻的沙司,还有蜗牛、生三文鱼、冰凉的生菜和那些带着明显苦涩味的白兰地、红酒,这些流行于欧美的佳肴美酒,并不适合中国人的味觉和胃纳。吃大餐并没有成为上海人真正彻底放松身心的极大享受。这是很令人扫兴、沮丧、无趣的。于是,许多上海人就希望有一种既能表现“时尚”、“高尚”、富有西方风情,又能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改良型的西菜。

上海人永远是有办法的。“浆糊”一掏就掏出来了。

不多时,一个名叫“番菜”的中西结合的菜肴便诞生在上海滩,并且至今历久不衰,尽管这个“番菜”的名字已然消亡。

西菜与番菜同源同种,但也不完全一样,并不齐唱“同一首歌”,不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番菜馆最大的特点、最大的卖点,就是中外合璧。

这中外合璧的第一点是“同”,就是整个番菜馆的格局和装饰全部是西式的。进得门来,墙壁上挂的也是欧洲古典油画(大部分是临摹的),就餐的桌子也是西式的方桌或长桌,餐桌上放的也是烛台和鲜花,摆放的餐具也是刀叉、玻璃杯,就餐的方式也是西式的分食制。这与一般意义上的西餐馆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中外合璧的第二点是“异”,即在欧美菜肴中糅合、加入中国菜常用的原料和烹饪方法。我们可以以一份番菜馆的晚餐套餐的菜单为例:

头盆(冷盆):熟芦笋、鲍脯、金华火腿、莴苣;

汤:奶油鸡丝鲍鱼鸽蛋汤或鸡丝火腿鱼翅汤;

副菜:白汁鲑鱼或蛋煎鲑鱼;

主菜:腓利牛排或纸包鸡;

甜品:香草布丁或苹果派;冰淇淋圣代;巧克力或水果;饮料:咖啡或红茶。

从头到尾共七道,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七道头大菜”。应该承认,若不是胃口极好的人,要扫光这些东西,是颇费功力的。细看这份菜单,就会发现出现了鲍鱼、鱼翅、金华火腿、鸽蛋,而这些东西在正宗的西餐馆里是绝对不用的,至于蛋煎鲑鱼、纸包鸡之类则完全属于中国厨师的创作,正宗西餐馆里根本就不见它们的踪影。

我们在西洋管弦乐里分明听到了江南丝竹声。

罗宋汤:大菜里的落魄贵族

“罗宋汤”在上海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为它们曾经组成了上海人家庭式“大菜”的标准模式。当年一道罗宋汤就让家里的饭桌有了中西合璧的高级意味。我至今还常常梦见自己在一个蛋碗里一边用筷子拼命搅拌蛋黄液(而且大人谆谆嘱咐,必须永远顺时针或永远逆时针,不能中途变卦改方向),一边加色拉油的场景,这是上海人当年吃色拉的必要工序,而常常落在我辈少年身上。如今容易多了,超市里各种各样的色拉酱……那属于少年时代的记忆,刻骨铭心。

俄式“红菜汤”的崛起是在过去的霞飞路,今天的淮海路。当年颇有“落霞与红菜”齐飞的“意境”,且使之发扬光大的还是来自哈尔滨、海参崴和伯力的山东人。生来就有走四方、闯天下习惯的齐鲁子民掉转方向,大转移来到了日益繁华的上海滩,演出了一出又一出“小山东到上海”。一个又一个“山东马永贞”,有的在俄侨开的俄餐馆里当厨师,还有不少人干脆自己在霞飞路物色店面开“俄菜馆”。鼎盛时,霞飞路一带有40多家俄菜馆,而山东人开设的就有十多家。厨师加老板,很快组成了霞飞路上的“山东帮”。为了创出特色,山东帮瞄准了“红菜汤”,他们决定把它改良为让洋人与上海人都垂青的“罗宋汤”。

山东厨师煞费苦心地在“红菜汤”的基础上,在选料与操作工艺上作了不小的调整,首先是减少上海人颇不习惯的红菜头的用量,增加上海人很有好感的番茄酱的用量;其次是在操作工艺上突出“炒面酱”和“炒番茄酱”的工序;再次是改良口感,把“红菜汤”固有的“酸大于咸,咸大于甜,甜大于辣”的原有口味,改良为“突出鲜香,降低酸甜,微酸开胃,微甜吊鲜”,令人食而不腻。在“色”的改良上更是诱人,“红菜汤”本是用红菜头吊出红色的,而改良后的“罗宋汤”则是用番茄酱吊炒出“红油”的,色彩更加艳丽,这是一道非常关键的改良,“罗宋汤”从此口感与营养更丰满,一举成为俄式西餐的金字招牌,甚至成为一切西菜族中的佼佼者。

山东老板在营销上更是十分了得。如“公司菜”,只要六只角子就可以吃到一菜一汤(“罗宋汤”)连同面包、奶油和红茶。“罗宋汤”必须热得滚烫才显风味,山东老板就别出心裁地让伙计用小钢精锅盛着“罗宋汤”上台,冬天下面还用酒精炉加热,保证了汤的温度。汤量多而味美,顾客百吃而不厌。而面包则不限量,有一个小厮肩背藤篮盛满罗宋面包,巡回在顾客周围,谁都可以随意取用,吃多少都可以。在吃罗宋汤与罗宋面包的同时,牛排或猪排(也可改为牛肉饼、煎鱼,价格一样)就随送上台,热油还在冒泡,牛肉饼里还有一包奶香浓郁、鲜得开胃的卤汁。如果加上一盆色拉和啤酒,足以让你酒醉饭饱。

六只角子并不太贵,经常光顾也不至于不堪负担。而当时也没有听说有什么人对那“自助式”面包特别有“兴趣”,大捞而特捞――今天的我们在吃那些“自助餐”时的德行应该每个人都铭心刻骨的吧――大概那时候的人的脑子没有今天这么活络,而脸皮又太薄。如果不是“公司菜”,单点一盆“罗宋汤”是二角五分,一份蛋色拉是五角,但分量足够两个人吃,一对情侣花一元钱,可以吃得很满意了。

时间流逝到了今天,罗宋汤这道当年“大菜”的典型菜肴早已经从大饭店里退场,现在的小年轻一提到西菜里的汤,动不动就是牛尾汤,奶油蘑菇汤,至于罗宋汤,那是“爹妈喝的汤”。80年代中期出生的上海人甚至不晓得“罗宋汤”到底是啥玩意。如今加了番茄酱、火腿丁和土豆块的罗宋汤早已“沦落”成了国营企事业单位食堂里“挺喝不动气”的大众汤、台面油腻快餐厅里配配蛋炒饭的“例汤”,小家庭里不乐意做饭时,和微波炉食品一起用来敷衍肚皮的“鸡肋”。发生在当年罗宋汤“出生地”的淮海路上的一幕场景很能说明问题:祖孙俩在一商场附设的快餐厅里吃饭,爷爷喝的是罗宋汤,孙子喝的是可口可乐,爷爷皱着眉头说:“这哪里是罗宋汤,一点不正宗。”孙子撇着嘴说:“现在谁要喝罗宋汤,情愿喝四川的酸辣汤。”

上海人吃出个“联合国”

西菜就如一条小河,虽然搀杂了中国饮食的汩汩泉水,以番菜这一“偏房”的名分坐上了花轿,扭扭捏捏地嫁进了上海滩,但也总算汇入了上海的美食大江。

如今的上海,则成了餐饮的“联合国”。

从20世纪末开始,“外国饭店”陆续在上海“诺曼底登陆”了。仅烧烤一项,就有巴西烧烤、阿根廷烧烤、夏威夷烧烤等多个品种,意大利、美国、泰国、印度等风味的餐饮也都各有数十家之多,而且有的还开起了连锁店。“咖喱”之类的字眼已经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得意洋洋地悬挂着。

至于洋快餐,什么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更是遍地开花,仅徐家汇区区一隅,肯德基就有4家之多,“早已森严壁垒”地摆下了东南西北四个铁箍方阵。更有趣的是,如今吃西餐,会不会用刀叉甚至用不用刀叉都无所谓了,笔者在“必胜客”里靠双手吃“手撕洋大饼”、在衡山路的“星期五”把牛排大虾让服务员端去“一勺烩”,外加一只荷包蛋和一碗白饭顺便拿双筷子来等等诸如此类也都没有遭到过任何人的白眼。现如今,中国人吃外国饭可以用筷子,外国人吃中国菜不能用刀叉,着实是“风水轮流转”。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的“外国饭店”数量已经超过700家,菜系涵盖五大洲40多个国家。虽然在那里的吃法,大都属于比较典型的西餐规范――上海人“吃”的素质总还是在提高,但翻开那些饭店的菜谱,属于中菜的原料、做法还是并不罕见,就连某洋快餐也卖起了类似老北京的“烤鸭片卷青葱”的东西,也卖起了各种各样的早粥――就差暂时没有酱菜了。如今外国饭店一到了上海,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掏浆糊。这叫入乡随俗。

上海人的肚量,足够吞下各种东西――东方的、西方的“东西”,以至于什么“大菜、小菜”,一律统吃。也因此把一张嘴吃得刁了起来,正宗不正宗已经不重要,关键是好吃不好吃!

篇10

用餐礼仪

英文STEAK一词是牛排的统称,其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TENDERLOIN(嫩牛柳,牛里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几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爱吃瘦肉朋友的青睐,由于肉质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RIB-EYE(肉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这种肉煎烤味道比较香,食用时不要煎得过熟,3成熟最好。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于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带一圈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强、肉质硬、有嚼头,适合年轻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时连筋带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过熟。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两侧一边量多一边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种牛排在美式餐厅更常见,由于法餐讲究精致,对于量较大而质较粗糙的T骨牛排较少采用。

牛排的生熟程度,在西餐中称“几成熟”。3成熟(RARE):切开牛排见断面仅上下两层呈灰褐色,其间70%肉为红色并带有大量血水。5成熟(MEDIUM):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50%肉为红色,带少量血水。7成熟至全熟(WELLDONE):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只有一条较窄的红线,肉中血水已近干。

西方人爱吃较生口味的牛排,由于这种牛排含油适中又略带血水,口感甚是鲜美。东方人更偏爱7成熟,因为怕看到肉中带血,因此认为血水越少越好。

影响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当牛排上桌后,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决定牛排是否好吃。因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血水,温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鲜香度会随之降低。将牛排切成小块、粗略嚼几下便吞咽是常见的吃法。吃牛排讲究火候,而并非享受酥烂口感,这也是在西餐中炖牛肉和煎牛排的区别。另外,餐具也会影响牛排的口味。吃牛排的刀一定要锋利,有时由于餐刀不够锋利直接引起您对肉质的怀疑。因此,在吃牛排前一定要先查看一下刀齿是否分明清晰。除此以外,配汁对牛排口味的影响也很大。法餐中的牛排讲究配汁,如奶油汁、胡椒汁、红酒汁、黄油白酒汁、蘑菇汁、茴香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