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简介范文
时间:2023-03-20 21:1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刘邦项羽简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成王败寇,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的楚汉相争,有很多人分析他们的得失。我们在此以用人的角度来帮他们把把脉。
刘邦是流氓气十足的混混儿。不擅政治、不晓军事、无缚鸡之力、缺谋略之材。项羽出身贵族,又是十足的盖世英雄,勇冠三军、会打仗、文学基础又不错。他们两个都很了解自己。
刘邦知道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就必须借助其他人的能力,比方说他觉得自己的人才不够,就不断地吸收各类人才。汉初名将很多,除了三杰的韩信、张良和萧何之外,有宰狗的樊哙,赶车的夏侯婴,帮人做丧事的周勃。还有陈平、英布等,人才济济。而且,刘邦和他们相处得都不错。刘邦懂得什么叫 TeamWork (团队精神),脸皮厚,懂得哄他的手下帮他拚命,手下们帮刘邦是因为他不爱金钱、不惜封赏。著名的垓下之战,刘邦就是利用张良的计策,告诉韩信、彭越、英布,你们只要帮我,封地封王你们自己说吧!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垓下一战,刘邦胜利了。是一个团队对一个单人的胜利,而不是刘邦和项羽之间单对单的胜利。
和刘邦一样,项羽也了解自己,但是项羽知道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有什么好、但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好,他自作聪明、不肯服输,自我感觉很好,老子天下第一,认为谁的本事都不如自己,容不下其他英雄,打来打去,都是靠自己一个人。只知道用自己一个人的智与力,而不能用别人的智与力。而且生性多疑,连一个范增都留不了。虽然项羽有英雄的气概,但还是敌不过刘邦。
销售工作只是一家公司中一个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个销售的成功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由 Market i ng 的市场推广,需要由 Cust omerservi ce 的客户售后服务支援,所以销售是一种团队工作,销售人员能够有很好的销售额当然很好,但是正因为他销售得好,其他相关的支援人员却因为他的销售业绩好,而做的功夫多了,收入却未必能因此而上升。如果此时换作刘邦,他定会将利益和其他的团队人员分享。
香港有一家电讯公司,有一个很好的销售人员,把自己的佣金收入的一半拿出来,分给其他的支援同事,利字当头,其他同事因为他的慷慨,很喜欢帮他做事,他的生意做到全公司生意额的一半。后来这个销售人员自己出来开公司,原来的团队都跟着他出来打江山。
如果是一个好的体制,一套好的销售系统,佣金制度不应只是为了销售人员而定,而是为了整个团队而定。如果你是项羽,你大概会认为,销售是销售人员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销售人员如果自己讲究个人英雄主义,那么注定要失败的。一个好的销售人员,需要像刘邦一样,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行,然后用其他人的专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只要客户、同事的关系能相处得融洽,通常头一年需要努力,接着的几年生意自然而然的就会自己来了。
假如刘邦项羽来做销售,项羽还是会遭遇垓下之败。
篇2
1、《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2、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作者简介:
篇3
发展民间体育活动,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民间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人杰地灵,灵山秀水孕育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具有浓郁民俗意蕴的民间体育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促使学生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莲湘”简介
“莲湘”也叫“霸王鞭”,清代初期的著作中已出现对它的记载。她历史悠久,流传很广。舞者手持花棍,忽上忽下,时左时右地挥动,敲击四肢、肩、背、地等,不断打击出有节奏的响声,故称“打莲湘”,又名打连厢、霸王鞭、打花棍、九子鞭、敲金杠、金钱鞭、浑身响等。相传霸王鞭的起源,众说纷纭。民间流传,主要一种: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于刘邦击掌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池,项王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劲舞,舞至酣时,命士卒折木为鞭再舞,共同欢庆胜利。其恢宏之状,动魄之情,吸引和感染了当地百姓,百姓纷纷效仿之。于是这种欢庆胜利的即兴舞蹈形式,就由军营传播到民间,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舞蹈节目。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霸王鞭”由此得名。
霸王鞭的道具:霸王鞭的道具是“双鞭”,即用长约0.70-0.75米的木棍或竹竿制成。棍杆两端系上小铁环、铜环,后改为铜铃,并系上红丝绸布条或金色穗条。这样舞动起来、叮当作响,彩绸飞转飘扬,格外醒目好看。
2 音乐
采用了《拥军花鼓》作为伴本文由收集整理奏乐曲,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动作整齐、节奏统一,犹如一组带具的舞蹈,散发出浓浓的民间文化气息。同时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艺术素养的培养。
3 依托项羽文化开发校本资源——霸王鞭(莲湘)
这也是新课程、新思路的探讨。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意对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维健康能力的培养。二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4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选择了霸王鞭,主要给学生新鲜感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成功、娴熟的动作示范。展示或播放录像,这样导入方式都会或大或小、或浅或深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品尝成功的喜悦。
5 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由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在一段时间内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基础动作经过组内交流、评价,互帮、互学。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女生总比男生动作标准且优美,那么笔者让女生一对一帮助男生(采取背面示范动作、渐渐地男生有了感觉,慢慢地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变得优美了。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是启发、点拨、赏识、参与、调动着、铺路搭建者,促使学生探索、尝试、交流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主宰着。
6 动作组合
本套动作共有八节动作。动作整齐划一,舞姿优美,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受:
第一节:雪花盖顶(四八拍);第二节:春燕衔泥(四八拍);第三节:鸳鸯戏水(四八拍);第四节:古树盘根(四八拍);第五节:嫦娥奔月(四八拍);第六节:彩云追月(四八拍);第七节:黄龙缠腰(四八拍);第八节:造型。
从心理学研究已证明,六、七岁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因此抓住这一时机,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至关重要的。而霸王鞭(莲湘)正是
转贴于
篇4
纵观整个贺岁档,原创剧本寥寥无几,改编、拍续剧几乎一统江山,这是我国电影编剧一贯薄弱的表现。《杨门女将》、《鸿门宴》都是对历史经典故事的改编和再现,《金陵十三钗》、《大魔术师》是根据经典小说改编而来,而《东成西就2011》、《龙门飞甲》都是向“经典”致敬。
另外,贺岁系列中,喜剧片仅占了1/3,在冯小刚缺席的2011年,《东成西就2011》和《开心魔法》担当起了找乐、搞笑的职责。今年贺岁大片,看点几何?下面为您一一揭晓。
《一代宗师》
导演:王家卫/主演:梁朝伟、章子怡、宋慧乔、张震、赵本山
上映日期:12月
期待指数:
简介:故事内容从未正式公布,再加上王家卫天下闻名的“无剧本拍摄”,令影片变得扑朔迷离。
看点:影片从2002年开始筹备,旨在讲述一代咏春宗师叶问因战争来到香港,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故事。而由于叶伟信、甄子丹抢先拍摄了《叶问》,王家卫的目光已不仅仅是“叶问传奇”,而是锁定更宏大更气魄的格局——“逝去的武林”。另外,众星加盟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让人浮想联翩。
《金陵十三钗》
导演:张艺谋/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佟大为、窦骁
上映日期:12月16日
期待指数:
简介:《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去年出版的小说。讲述的是1937年的南京,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票房目标,10亿元。
看点:《金陵十三钗》让人想起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两部电影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也有着一段相同的故事情节——牺牲救人。不知道这两部电影的基调会有何差异?
《大魔术师》
导演:尔冬升/主演:梁朝伟、刘青云、周迅、闫妮
上映日期:12月22日
期待指数:
简介:根据张海帆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北洋时期的传奇故事。看点:众多精彩绝伦、心惊肉跳的魔术表演是本片的一大看点,还上演了中西魔术交锋的精彩时刻。另,《大魔术师》的五款人物海报个性张扬,每个人物均对应一种珍禽异兽,玄机密布,引人遐想,可谓独具匠心。
《鸿门宴》
导演:李仁港/主演:黄秋生、张涵予、黎明、刘亦菲、冯绍峰
上映日期:11月24日
期待指数:
简介:以鸿门宴为故事矛盾中心,集中再现了楚汉战争一系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看点:黄秋生是众口一词的实力派影星,此次加盟《鸿门宴》饰演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是众多影迷的一大期待。从照片来看,黄秋生造型沧桑,须发皆白,脸上表情深不可测。张涵予饰演刘邦的谋士张良,以军谋家着称。张涵予版张良和黄秋生版范增在“鸿门宴”上将上演怎样的巅峰对决?
《龙门飞甲》
导演:徐克/主演:李连杰、周迅、陈坤、桂纶镁、范晓萱、李宇春
上映日期:12月18日
期待指数:
简介:《新龙门客栈》的改版。看点:虽然《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口碑有好有坏,但不得不说徐克的状态是越来越勇。这次《龙门飞甲》的故事,和当年他的得意之作《新龙门客栈》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有了一个新的包装一一3D。功夫3D+李连杰,是此片的最大看点。
《东成西就2011》
导演:刘镇伟/主演:陈奕迅、莫文蔚、郑伊健、李宗盛、黄奕、杨幂、房祖名
上映时间:11月下旬
期待指数:
简介:这是一部时尚搞笑的现代喜剧,沿用旧名只为发扬“东成西就”的精神内在,表达对经典的敬意。
看点:延续了刘镇伟一贯的喜剧风格,生活中形形的“时尚达人”逐一登场,既有大人物的失落,也有小人物的幸福瞬间。刘镇伟说,“拍这部电影就为让观众再开心笑一次。”另外,老版“草木皆星”的特色也得到继承,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打酱油跑龙套的都是明星。
《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
导演:陈勋奇/主演:张柏芝、郑佩佩、刘晓庆、任贤齐
上映日期:11月18日
期待指数:
简介:改编自《杨家将》中“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
看点:张柏芝此番演穆桂英。不仅需要演绎痛失爱侣的悲伤,还得诠释送子上战场、兵变救国、当众解除亲子帅职的纠结母性,陈勋奇肯定张柏芝:“选择张柏芝就是因为她的性格与穆桂英非常像,同样的坚强。”
《亲密敌人》
导演:徐静蕾/主演:徐静蕾、黄立行
上映日期:12月
期待指数:
简介:讲述了一对“金领”恋人之间的商战爱情对手戏。
篇5
【关键词】心态;平凡
以平凡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以为应该是现代人学习具备的。《易经》中提到“中庸之道”,本人认为就是指的一种平凡的心态,它告诉我们,任何事不能偏激、走极端,要知道,“盈满则溢,盛极必衰”的道理,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应消极处世,而应以积极的心态去争取,结果如何,不去过分看重,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记得山东师范大学徐胜三教授讲学时也提到以平凡的心态对待生活的问题,说的是他身边一位老教授,论资历、能力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晋上高级职称,工资也就没能长上,于是非常急恼窝火,结果恼极生悲,身患中风,偏瘫在床,不久,撇下一家急需他养活的老小,撒手人寰。于是徐教授感慨道:人应有平凡的心态,有道是“不怕挣得少,就怕走得早”。有人在一次拜访80岁高龄的刘海粟大师时,刘老也谈了他的处世态度,他说,“宠辱不惊”是他一生的信条。当大家请求他的墨宝时,他依然写下了“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啊!假如徐胜三教授讲的那位老教授也能以平凡的心态面对生活,后果将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俗话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的身边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英年早逝的教师,这里对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思考一种人生态度,其中一人,曾任学校中层领导,心怀种种远大抱负,并呕心沥血去奋斗,但由于太过辛劳,心有余而力不足,身患绝症,32岁就英年早逝。另一位,去世前三天还与我们谈起“再大干三年领到30年教龄证,我就下海,我们的工资太少了……”
再一位,也是学校的领导班子人员,若干年来没少辛勤工作,为家庭也攒了不少的钱,职称也上去了,家人的工作也通过关系安排得十分满意,但也仍感到 美中有不足,于是过度的劳心也使他50岁就离开了人世。鉴于以上生活现象,我们不妨想一下,以平凡的心态对待生活,把一切看的平淡一些如何?而身边的另一位姓李的老师的心态就比较平淡、平凡,挺想得开,尽管中一没聘上,但他仍以平凡向上的心态生活,没有过多的牢骚、怨言,他言道,生活就是这样,哪会净是顺境,没有坎坷?上级的政策就是这样,咱又何能去改变一个人,不应让社会适应你,而要学会适应社会,再说,哪个庙里没有两个冤死的鬼在此,姑且不说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只是我们应理解他的生活态度,欣赏他的心态。人最怕的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心中一直想着与宝哥哥结成连理,可当宝玉与宝钗拜堂成亲时,她却万念俱灰,遗憾离去……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不得,无颜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于乌江,试想,他们如果换一种心态去思考,说不定林妹妹可以活下来继续去寻觅并可找到自己的幸福,项羽也说不定可以重整旗鼓实现理性。可他们选择了去死,你这一去不就更无任何希望了吗?要我说,不是“人比人得死,货币或得扔”而应是“人比人得活着,货比货得搁着”。以平凡的心态面对生活,以期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与希望。切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常言道,平凡之中见伟大。 雷锋一生做的很多事都很平凡,但这平凡之中我们却能看到他的伟大,至今我们不还都在提倡他的精神,向他学习?近几年出现的航天英雄,抢险英雄等,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了伟大之处,我们身边不大多是平凡之人吗?还是凡人多,当今中国又有多少凡人!但我们都明白,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凡人在支撑着中国的社会,创造并书写着中国的历史。
当今教育,需要我们以平凡的心态去面对。教育要求我们为社会培养人才,试想,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名牌大学?当然不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并不是上名牌才是唯一的出路,老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难道除了上名牌大学,其他各类学校不照样可以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我们应当清醒、理智的对待学生的成才培养,对学生应当积极引导,张扬个性,适当限制,顺其自然,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宜其发展的教育空间,使其最终成才,说到底还是有没有平凡的心态的问题。我校有两位老师,孩子学习一般,将来考名牌希望不大,于是他们毅然决定送孩子上了高职,现已就业,工资很可观。要我说,这两位家长是理智的、正确的、值得颂赞的,因为他们有一平凡的心态。
有一天,我一个人月下静静的走着,不由扪心自问,工作了近20年有什么收获呢?教学成果??当个一官半职?都有吧!但要说一下真感,却又难以说清,咱不怀才不遇, 咱又有何大才?如果真是大材小用,试想魏书生的“大马拉小车省劲”的道理不是心理就平衡了。生活本就如此,有失落,也有收获,如何去面对一切?应拿稳心态,以平凡的心态去面对,有道是知足常乐,笑对人生。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姜育恒的歌《再回首》中唱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人生不就如此么?平平淡淡,从从容容,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平凡的心态应当是淡泊名利,以平静的心情去思考、面对生活。平凡平淡绝不是沉寂和消沉,应是以平静的心情去看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冷静思考后再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去争取,以期在日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从容面对,能在举手投足间把握生活,去收获一个丰硕完美的人生,我相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一方会有另一番景色。
作者简介:
篇6
摘要本文从文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针对《史记》中的个性共性统一、详略得当、虚实相生等文学审美范畴进行分析,通过文学的审美超越,进而抓住《史记》中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主体的情感,并通过这种真实的情感,最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而真正达到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文学本体 历史本体 人性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在谈论《史记》之前,有必要把“本体”两字的含义阐述一下: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就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众所周知,我们的世界有“道”、“器”之分。简单地说,前者“存在”指的是具体的、现身的“器”,后者“存在”指的是抽象的、不可感的“道”。专做“文学本体论”研究的王乾坤先生也认为:“我们能感知的、能认识的,只是它的现身状态,只能是它呈现给我们的对象性内容。因为本体没有样子,我们可知可见的只是某物在时间、空间的现身状态和属性。”这样可以推出,“文学本体”即文学具体存在的本源与本质,从文学本身出发,文学的本体就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及作品自身;“历史的本体”,即历史具体存在的本源和本质,从历史的本身出发,去探究历史的“现在进行时”自身。《史记》则为古代传记文学的开创之作、典范之作。有学者认为,“传记文学不同于一般的史传文学,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而是历史与文学的结合,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很深刻完整地解释这种真实性与文学性是如何统一起来,以及这种独创性背后的缘由。本文欲通过本体论的角度去解读《史记》,揭示藏在其独创性背后的写作缘由。
真的历史应该是历史的本体存在,但是历史的本体怎么可能在历史的著作中再现呢?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物传记应该是人物所有的语言、行动和外貌心理等一切的重复和重现,但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逆转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其实“真实也并非说史传所记全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在文字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再现。事实上,当人们选择用语言文字这种符号来再现社会和历史的时候,它所显现的就并非原原本本的历史面貌。”有人认为客观地记录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其实不然,因为是人他就有主观的思想,主观的情感,所以在这里的“客观”也只能是相对的客观。又因为历史一旦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本身也就成为文学的具体存在,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记录历史也必须借助这种载体。既然排除不了主观地借助文学这个具体载体去记录历史,又何来真实的历史呢?但其实运用文学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原貌,因为文学可以审美地超越,能够以审美的方式靠近历史本体的存在。
依据这条思路,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接近历史本体,接近历史上的人物本来面目。在此笔者想要用文学本体论的观点解释司马迁笔下的《史记》是如何接近历史本体这一过程的。因为本体是无形的,所以我们只能首先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存在、文学形式来把握。
一 《史记》中有许多具体的文学存在方式,把握好它们来实现文学存在向文学本体的第一次飞跃
1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把握性格特征,准确定位“人格”。由于环境、修养、经历等因素不同,造成个性的复杂多样性。司马迁存真求实,胆识过人,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恰如其分地定位“人格”,如:屈原之“志洁行芳”,公孙弘之“外宽内深”,还有吕后的狠毒等,诸种性格,司马迁成竹在胸,恰似其人。
(2)选材典型,粗细兼用。典型大事,最能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的骨架,也是司马迁传人选材的主体。《项羽本纪》重点写了“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三大事件,把它们作为历史背景,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项羽性格的各个侧面。其次,精选典型的生活细事。如果说大事是个性的骨架,那么细事就是个性的血肉。如《项羽本纪》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是段生活细事,但却逼真地写出羽从小浮泛粗心、浅尝辄止的个性,和大事中显示的性格一脉相承。
针对个性,精心选材,既有大事成其坚实的骨架,又有细事成其丰满的血肉,二者相辅相成,使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里的“栩栩如生”,就是指我们具体的文学存在,使读者产生了审美上的共鸣,进一步在向历史的本体接近。
2 围绕性格用笔,详略得当
(1)精心剪裁,简繁适宜。对纷繁的史料依据传记主题的需要,大胆取舍,详略得当,简繁适宜。与性格无关的一般事件用简概述,与性格相关的典型事件使繁详写。《留侯世家》中说:“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正说出简繁得当的特点。
(2)从整体出发,褒贬结合。一种是人物以正面为主,例如刘邦在《高祖本纪》中扮演了一个雄才大略,有智谋,有远见的政治家形象。至于他的缺点,如贪财好色,卑怯自私,忘恩负义,残杀功臣等缺点,都写到了《留侯世家》、《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中去了。另一种是人物以缺点为主,但是在赞语中也提到了他的好处。例如司马迁在《吕后本纪》中详细描写了吕后残害戚姬、毒死赵王如意、饿死赵王友等一系列罪行,但是在传记的末尾,却高度称赞吕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司马迁认为吕后执政期间,天下太平,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写成的人物才有了可读性,使人物形象充满饱和度,立体感逼真。正如郁达夫在《什么是传记文学》中说道:“所以若要写新的有文学价值的传记,我们应当将他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过程同时抒写出来,长处短处,公生活与私生活,一颦一笑,一死一生,择其要者,尽量来写,才可以看得真,说得象。”这里讲的“真”和“象”根本上指趋于历史原貌,即我们说的历史本体。
3 刻画人物灵魂,虚实相生
(1)司马迁写人物千变万化,有对比、有烘托、有借陪衬,以加深主要人物的形象。例如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将李广和同样领兵出征的将军程不识进行了一番比较,“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如此将程不识治军的中规中矩与李广的简单随意进行对比,运用艺术上的相反相成的原理,把李广独特的作风鲜明地表现出来。
(2)司马迁写人物传记,不是记流水账,也不是事无巨细地再现人物生平中的每一件事,而是有选择地从正面实笔勾勒。如《李将军列传》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射虎”是一件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事件,司马迁这样描写道“……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正面描写箭能穿石,一方面揭示了人在危急时刻能超常发挥能力,更勾勒出了李广的善射才能和勇猛的形象。
上述把《史记》的思想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式把握住,完成了我们向文学本体的第一次飞跃:《史记》中的文学本体是以一个个生动可感的文学存在呈现的。而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触摸到《史记》的历史本体。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如何由文学本体飞跃到历史本体?首先我们要承认历史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的历史发展,也就可以推出人是历史的主体。又因为文学艺术对应的人类心灵不是别的,正是人的情感,文学属于审美范畴同时也属于情感范畴。所以要实现我们的第二次飞跃,关键在于把握住人的情感即人性。既然文学是情感的艺术,那么文学本体与真实本体的关系,可以通过情感与真实本体的关系来说明。
二 由文学本体向历史本体(历史原貌)进行的第二次飞跃
以事为中心的史体自然涉及到人,但是却忽略了人的历史主体性。这一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历史是静止的、片段的,甚至可以说这历史远不是历史原貌即历史本体。文学理论家刘再复先生在《论文学的主体性》中指出:“文艺创作要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看作历史的主人。文艺创作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主体性。”因为“文学作为一种审美行动,可以将情感的非理性、随机置于适当的区间,以承诺情感的审美释放与慰藉而回归自己。”文学近于“存在之本真”,“回归自己”也就是回归自己的本真。
既然是通过人的情感实现第二次飞跃,又因为涉及到人就有主客体之分,就有主体的情感和客体的情感之分,《史记》中体现人的情感因素也包括两方面:
1 写人物情感即客体的情感。在写人时,侧重写人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也就是写人的心,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可以证明。作者写李斯的5处独白:第一处是当他入厕见鼠与入仓见鼠之后,曾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当他功高盖世之时,又慨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当李斯被赵高胁迫,不得不依附逆乱时,又垂泪长叹曰:“嗟乎!独遭乱世,既已不能死,安托命哉!”当他被赵高囚于狱中,更愤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第五处是他被杀前叹息不能与儿子再牵黄犬逐狡兔。司马迁对李斯心理活动的详细描写,使李斯阴险、无耻的品质更趋于历史原貌。
2 流露出作者主体的情感。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地位和审美观的不同,又由于作者写作的目的、角度、视点的区别,呈现出来的文本多多少少都会流露出作者主观的情感、主观的思维。鲁迅在谈到《史记》也讲道:“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出的形象,只能是作者眼中的形象,是作者心中的形象,作品深深打上了作者主观的烙印。如司马迁把项羽归入到“本纪”,把陈涉归入到“世家”里,无不出于自己对项羽以及陈涉的个人推崇。在《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把拒捕的主角由伍尚改为伍子胥,把破郑后的“挞墓”、“鞭墓”改为“掘墓鞭尸”。这些情节的出现,都能体现出司马迁本人的审美理想。
由上述的推论,我们可以很形象地看到,《史记》所展现的历史时空存在形式是历史具体存在,要把握住历史原貌,就要把握具体的历史存在。在用文字这种符号记录时,注重人的情感,就是尊重人性,尊重历史,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充分认识到人的历史主体性。又因人学即文学,情感所及,发而为文,文学比一切文化样式更能表达这种人性的冲动――情感,但是文学本体又是不可触摸的。由于这些原因,只能通过具体的文学存在形式来把握文学的本体,继而更进一步去感悟司马迁笔下历史存在形式。
传记本身就具有文学性,只是后人将历史与文学区分得过于清晰,忽略了人的情感存在、人的历史主体性。本文从文学本体论出发,分析司马迁的《史记》,发现司马迁把人从历史中解放出来,把他们描写得栩栩如生。这种文学性的真实才是距离历史本体最近的历史存在形式。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苗力田译:《形而上学》(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2] 王乾坤:《文学的承诺》,三联书店,2005年版。
[3] 罗书华:《史传的实录及其对章回小说的影响》,《学术论坛》,2000年第1期。
[4]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1年版。
[6] 郁达夫:《什么是传记文学》,《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7]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8] [德]马丁・海德格尔、[美]科克尔曼斯,陈小文等译:《存在与时间》,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9]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篇7
【摘 要】成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每个人都想要成功,人们想通过追求成功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因此社会才能不断的发展。不同时期成功的表现不同,成功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人的价值观,一般说来,成功与国民的素质息息相关,素质高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拥有财富成为了判断成功的标准,而美德反而变成次要的,受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重利轻义,为了利不要义了。
【关键词】成功;哲学
我们想要成功,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只有把这三个条件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首先,第一个条件是:才智;每个人出生都是独特的,有正常人,也有智障之类的,即使是正常人,因为教育环境、家庭因素,还有人本身的资质因素,会造成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第二个条件是:付出;如果你非常懒,那么你想要成功是不可能的,有许多人虽然资质平平,但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最终取得了成功。而这样的人占成功人数的大多数。第三个条件是:命运;这里所指的是机会、环境等。如果一个人才智出众,并且愿意付出,但仍然需要机遇,如果没有机遇,即使有才智、肯付出、有时也成功不了。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而第三个条件命运,乃是中国儒家所谈之命,与一般世俗所说的命是不同的,一般世俗所认为的命是由上天来判定的,就是我们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定好的,而孔子、孟子等学者所讲的命,并不是这个意思,儒家所讲的命是指人在一生中所遭遇的变故,不是任由一个人就能改变的。我们在一生中会遭遇许多你不能改变的事情,例如,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会出生在抗日年间,而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这就是命运。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机会这个女人,她常常先把前额的头发显现给你让你去抓,如果你抓不到的话,她就会立刻变成秃头让你什么也抓不到。”
成功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问方面,要想在学问方面取得成功,拥有才智很重要,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哲学造诣,再比如艺术造诣方面,有些人致力作画,并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他的画却很平庸,虽然他的画很平庸,但他可能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这就要看他能否挖掘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了。第二个方面是事业方面的成功,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方面的成功,光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首先需要有人帮助你。比如一个大企业家的成功,是需要许多人来帮助他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有竞争,就像路边的饭馆一样,如果只有一家饭馆,也许它总是不愿改进,但是若有多家饭馆,他们总会不断地改进。所以说,要想成功,一是要有人帮忙,二是要把对手竞争下去。我们从历史来看,例子很多。比如项羽能力很强,偏偏遇到的对手刘邦比他还高明,所以他失败了。第三个方面是道德方面的成功,要想取得道德方面的成功,不需要有多高的才智,也不需要有多好的机会。各种道德原则是理性选择的目标,道德法则是客观的,是必然的。不受任何外界的因素影响,但是它本身并不具有能让人们去遵守的功利性。
现如今,人们的成功观受成功学的影响,因为对成功的认识有偏差,有些人认为自己如果成功不了,那就是失败,所以容易造成有些不法分子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任意践踏道德底线,任意做违背国家法律的事情,如何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是我们当前要注意的问题,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成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城市人和农村人只是居住的环境不同,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蓝领和白领虽然工种不一样,但是他们也应该是平等的,如果大家都是平等的,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都想到城市来,都想当白领了,如果我们不去歧视那些所谓的“不成功”的人,那么他们就是成功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存在价值,那么他们就是成功的,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所谓的成功,有时只是他抛弃眼前的利益而得来的,一个人所谓的不成功往往是社会强加到他身上的,比如他的出身不好、学历不好、工作不好等等。其实有些人觉得当个小人物挺好,他们只是想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他们也并不觉得要成大人物才能成功,“不成功,便成仁”已经不适用他们了,并不是说如果成不了大人物就得去死,所以,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个人,不能看低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他的生活方式和你不同,只能说明他的价值观和你不同而已,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钢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 保罗·伍德拉夫.尊崇,一种被遗忘的美德[M].林斌,马红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 马克斯·舍勒.价值的颠覆[M].罗悌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篇8
原本,在比赛的课堂上我是很开心的。虽然是借班上课,但第一次与我见面的学生却表现得很棒。课上,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表扬他们时,学生还高兴地说:“We are family.”当时课堂很放松,学生学得快乐且有效。听课的教师也反馈说:“听了几节课,只有这节课学生的反应最好。”我坚定地认为自己上了一堂优质课。
然而,一出赛场,我就听到了质疑的声音:“配合那么好,可能是事先准备好的吧。”“学生怎么会这么厉害,十之八九是表演。”这些话令我委屈又愤怒,同时又觉得如此耳熟。因为在学校的翻转课堂开放日时,同样有教师质疑学生的表现,认为教师做不到,学生也做不到。
这些所谓的“做不到”,往往源于“只抱怨却不改变”的态度。当自己的语文教学走入“死胡同”时,我迫切地需要一种改变。而翻转课堂理念和语文学科特性进一步融合后,我发现学生远比我们预想的厉害。这坚定了我的改变,即激发学生课前自主拓展阅读,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这次赛课,我抽到的题目是李清照的《声声慢》。由于比赛规则限制,我很难用完整的翻转课堂形式来呈现,但我仍希望能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其中。因此,我为这节课设计了“走近李清照”的课前微视频,以期学生能够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历程形成直观印象,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去了解李清照和她的诗词作品。情感是语文课上最难表达的,情感上的共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如果按部就班地呈现几张幻灯片,几句苍白的简介,学生最多从知识层面有所了解,但在情感上可以共鸣吗?可以深切体会人生经历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吗?
这节课我想让学生了解和感悟的是词人的“愁绪”。因此,我希望在讲解前,“那个人”就已经打动了学生,学生已经有所感,有所悟。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课前微视频的激发也是为此准备的。
上课伊始,我首先抛出了问题“李清照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前,一起磨课的教师一直建议我换成一个煽情或有创意的开头,但在这个环节,我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阅读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教育是把人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积累,将语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事实证明,我做到了。课上一系列的提问,学生参与度高,亮点频出。这足以说明学生的课前阅读和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已经有所感悟、体会。最可贵的是,他们还迫不及待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课后,有些教师认为“我在课堂上走动太多,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我持有否定态度。实践翻转课堂以来,我很少长时间待在讲台上,也不愿享受那种有距离的仰望感。站在教室中间,和学生在一起,我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赛后,同事惋惜地说:“今天学生发挥得太好了,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反而体现不出来,也许评委也会这么觉得。”对于这点,我没有遗憾,因为我本就不是来展示我自己,而是展示学生。我已经让学生想说并且说对了,为什么还要“诲人不倦”呢?课堂终究是学生的,就像未来也终属于他们一样。在讲台上尽情展示才华,就是教师教学的全部吗?我认为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让他们愿意展示自己,并展示得精彩,才是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例如,有一次讲解《鸿门宴》,文言文读起来很困难,学生们兴趣都不高。因此,为了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我设计了一个“谁是鸿门英雄”的环节。先让学生写出在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再让每个小组在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为自己支持的“鸿门英雄”,然后在课堂上阐述理由,并接受其他组的质疑。为了让自己支持的人物成为“真正的英雄”,学生不但要把教材所选部分读透,还要有针对性地拓展阅读和分析。其中的一个学习小组,由于在前一节课对文中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扎实,所以选择人物的顺序也排在最后,只能选择最后的人物――曹无伤。这个人物在文中笔墨极少,和项羽、刘邦、张良相比,要把他说成是“鸿门英雄”困难太大了。但这个组的学生找了大量资料,并与其他相关人物对比,让这个“打酱油”的角色逆袭,最后竟排进了英雄榜前3名。
最后,几番唇枪舌剑下来,全班公认的“鸿门英雄”花落樊哙。获胜组分析得相当精彩,他们没有进行大量的拓展延伸,而是从教材出发,运用课前学到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细微之处下功夫。每一个结论在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但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组的组长和大家分享经验时说:“先让组员把文章读3遍,再让他们把和樊哙有关的段落找出来又读3遍,然后再一起讨论。”这堂课,我创设了一个激发学生求知的环节,他们则在求知的过程中自发地完成了泛读和精读。
课后总结我感叹说:“你们分析的比我讲的还要精彩和到位,我得回去再好好读读《鸿门宴》。”我愿意在课堂上“示弱”,为的是让学生足够强大――这正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育的责任。
为了赛课,耽搁了不少的时间。比赛完,我特别想回到学校上课。不是担心学生的学习进度,因为即使我不在教室,他们也知道该怎样学习。我只需要回去整理和集中回答学生没能解决的问题就好。我只是非常怀念可以端个小板凳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听学生自己讲“边城之美”的日子;我只是享受学生在名言名句情境背诵时,两两PK互放大招,让我都有点烧脑的感觉;我只是喜欢那个快乐、实用,从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的课堂。
回校后,我习惯性地把赛课时用的“走近李清照”微视频和相应的学习资料传到了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过了两天科代表就跟我说,班上好多同学迷上了李清照的词。我欣慰,但也苦涩地跟她说“评委似乎不喜欢啊”。她竟打趣我说:你要教的是我们,又不是评委。想想“屠呦呦”吧,我们才是你的“青蒿素”!这句话确实让我释然了。我每天可以走进一个学生带给我快乐而生动的课堂,我有着这样情智兼备的学生,即使不是主流,又有何妨?或许,我们才终将是主流。
篇9
中图分类号:TS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3-03
一 、“冰峰”本土饮料品牌案例分析
“冰峰”,一个陕西本土饮料品牌从1953年诞生到今天,在陕西本地有口皆碑,创下了陕西当地半个世纪经久不衰的销售神话,小小一瓶汽水,包装普通不出众,不华丽,却赢得了当地人最持久的青睐。它始终如一的品质,独特的口味,甘甜而亲切,似乎向人们传递出一种情感,一种不可割舍的意识形态,炎炎夏日冰峰解暑,几乎成为陕西人的首选。陕西人对于“冰峰”品牌61年的情感积淀,成就了冰峰如今的美名,随着冰峰的罐装升级,这个蕴含无数人童年快乐和记忆的本土品牌,或将冲击全国饮料市场。
当然,持久的辉煌也曾有过“内忧外患”,上世纪90年代,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1995年可口可乐饮料公司扎寨西安,随后,广东的“健力宝”、上海的“雪菲力”、天津的“津美乐”、杨凌的“野刺梨”纷纷而至,极大的冲击了西安饮料市场,竞争相当残酷,冰峰一度陷入困境。冰峰的市场占有率一度滑落至不到30%,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幸运的是,冰峰凭借其多方面的优势还是在这场激烈的市场“战争”中存活了下来,正因为其接地气的情怀,并逐渐再次主导了本地饮料市场。2008年,西安糖酒集团投资对冰峰食品饮料厂厂房进行改造,引进了新的生产线,冰峰自此销量平均每年都过亿了,西安市人均销量基本上达到了12瓶。能保持着神话般的销量,口味及品质的始终如一是成功的关键,其次是成熟的销售网络,到目前为止,冰峰在西安有55家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多达500余家,形成了固定的销售网点,还有1万多家终端经销,这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其实,冰峰打造的本土文化不止体现在这里,冰峰除了特定的网店销售模式之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冰峰整个团队组成都是陕西队伍,从车间的生产工人到销售代表都是几代人几十年的岗位工作。冰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厂更加注重传、帮、带,同时冰峰会吸收年轻的大专院校学生,职工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包括罐装包装的设计师也是陕西人,一切都在力求打造陕西人的本土品牌。易拉罐装冰峰的上市,弥补了瓶装冰峰携带不便的缺点,扩大了冰峰饮料市场受众面、拓展了销售渠道,公司专门成立了易拉罐新品销售部,打算把冰峰由原来的餐饮市场流通推广到超市、中高端酒店、家庭。 “冰峰”是一种甜甜的桔子味汽水,玻璃瓶包装,每瓶200ml,跟其他五彩缤纷的饮料品种相比,比较朴素,似无过人之处。不过对西安人来说,它是浸着几代西安人感情的民族品牌。在西安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广告和宣传,但不少西安人一直记得“冰峰”最早的一次广告“从小就喝它!”这也成为不少西安人坚定不移地选择“冰峰”的重要理由。
二 、案例分析及休闲化简餐观念的产生
在陕西,只要说“来瓶汽水”必然指的就是冰峰,一句“从小就喝它”蕴含了几代人给予冰峰的真挚情感。从5分钱到1块5毛钱,冰峰见证了古城西安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春意盎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冰峰从一个小车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型生产企业,年销量也从最早的几万瓶到现在的1亿3千万瓶,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5%以上,牢牢占据陕西碳酸饮料的头把交椅。2012年冰峰推出了易拉罐包装,使冰峰品牌更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便携的需求,而且也使冰峰品牌开始进入中高端餐饮市场,同时也吹响了冰峰向全国进军的号角。目前,冰峰易拉罐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及二线省会城市,全国每个省份都能看到冰峰易拉罐的身影。在我们课题组成员调研后看来,冰峰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可是偶然中更多的是必然,因为夹杂着本土文化的发展,夹杂着陕西本地人的一些情节在里面,土生土长成了其不可磨灭的标志。抛开那些光鲜的外表,我们不难发现,冰峰品牌的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本土人对于陕西简餐文化的一种深意的记忆。“凉皮+肉夹馍+冰峰”是一种组合,更是休闲化简餐的一个套装,有吃有喝,看似简单,但就是这简单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陕西这一地区悠久的本土休闲化简餐的地标性方向,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发现,陕西凉皮和肉夹馍已经悄然的渗人到了我们沿海地区,可想而知,案例中,冰峰人对全国市场的期待是有所依据的。
三、 本土休闲化简餐特性分析及传承演进
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如果音乐是爱的美食,那就继续演奏吧。如果美食是爱和文明的种子,我们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得在融入本土气息的环境下一起播种,一起收获!在此,我们想给本土化休闲简餐下个定义。【1】在过去50年间,中国功夫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而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美食在经历本土化气息的融合下将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当我们提及各个国家或各个地方的美食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方水土蕴含的人文环境——京味菜让大家想起北京人的豪爽、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和天下第一楼的食客云集;说起淮扬菜大家会联想到江南水乡风情、小桥流水人家里的菜式精致典雅;而川菜则令人领略川人火辣、热情还有一些闲散风格。说到美食的文化内涵,古今中外,莫非如此。当然本土化的简餐更注重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大众化的一种习惯,没有正餐那么拘束反而更容易传播与传承。美食作为全球所推崇的文化盛宴,我们没有理由去排斥外来文化,外来美食。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品鉴外餐时,会领略到法兰西人特有的浪漫、以及想象力对于用餐服务的追求;意大利人的简约性情,流传全球,充满了亚平宁半岛的热烈、奔放;日餐精致、小巧,搭配日餐厅带有禅意色彩的就餐环境,正如同日本人的性格。为什么美食具有如此的魔力?我们认为,美食是人类千百年来文明和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弘扬。由于我们中华文明在过去三千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的最为完整、充分,因此这样的积淀就显得愈发深厚——例如,我们中餐中的很多菜式或菜名都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的典故,如“东坡肉”、“佛跳墙”等。中餐的这种传承非但没有在千百年来菜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湮灭,反而在经济和文明都在崛起的今天,显得更加光明和前景广阔。中国自古有云:“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社稷”二字即是美食的基础——粮食,在中国古人眼中,粮食、社稷、美食是和千古文章一样承载文明火种的力量,而美食加本土气息的文化将成为本土休闲化简餐最完美的诠释。而本土化休闲简餐更注重的文化与美食的交流。不拘泥于堂皇的用餐环境,符合大众化的思维意识形态即可,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也创造了灿烂的美食文化。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许多历史典故都与美食相关——从项羽、刘邦“鸿门之宴”到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从屈原投江汨罗引来国人食粽的传统,到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人的生活、精神和气节都与美食息息相关。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在中国广阔大地日益焕发活力的今天,在世界迫切需要倾听中国声音的今天,谁将是传承中国文明和文化的大使和文化名片呢?这也是我们此刻迫切想探寻的答案。我们认为,中国美食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传播文化的大使,而本土化的休闲简餐就是美食的明信片,能最直接而又贴切的代表着中国最前卫的美食文化。在我们所接触的西方人眼中,中国美食就是中国功夫以外的另一张中国名片;这张名片既通俗易懂,因为人人都需要美食;同时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举个例子,比如过桥米线、西施虾仁,都有着悠远的文化典故融入进去,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将其发扬光大,让西方人理解,那餐桌无疑成为西方世界由浅入深了解中国文化的课桌。美食让人类和谐共处。我们发现,当人们分享美食时,人们分享交流的欢乐,分享心灵的愉悦,分享友谊与和平。 以中国美食对现代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有一个角度更加重要:虽然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际乃至全球输出产品时,它的主要购买驱动力是“廉价”,这一客观因素在未来许多年仍会持续。而当中华文明日益需要全球弘扬的战略高地,当我们需要寻找一个窗口传承中华文明的悠久、自信和荣耀,传递中国人的热情和友谊,传播中国人谦虚有礼的美德时,中国最具本土化特色的休闲类简餐无疑是最佳的文化大使。因为没有人会对丰盛的美食说:“NO”,美食和音乐一样是没有国界的。
四、 本土休闲化简餐产品模式的创新发展
对于本土化,通俗的说就是要入乡随俗。本土化概念是与国际化、全球化概念紧密相关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国际品牌的全球扩张战略下出现的。没有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就没有本土化。休闲化简餐的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存在于地域的一种饮食观念,更不是饮食圈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现代社会由于交通发达,地区与地区之间往来密切,旅游、参访,甚至移民风气普遍频繁。到了一个新地方,想要融入当地生活环境,学习当地的语言、接受当地风俗与饮食习惯就成为必要的条件。对于未来中国本土化休闲简餐的产品模式路线,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条夹杂着复合文化气息与美食融合的创新,更是品牌文化经营的创新,只有在简单餐饮的融合组合中,载人文化,发扬文化,使之成为传统,然后加上现代化的品牌塑造与推广,这才是一条可持续可壮大的发展路线。在文明古国中国,做餐饮,做简餐,卖的不仅仅是口味。经过市场调研,我们明白,对于一个餐饮企业来说,口味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健康是高附加值,而文化才是骨髓,一直都在,却不浮于表面,当然服务、环境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本土化简餐要想创新与发展。首先,得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从用餐环境、食品安全、口味保障等多层面严格管控,全方位提升。必须确保每一份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食物都经过严格规范的食品安全检验与管控。从根源部分来塑造中国企业食品的安全形象。 正是在标准化口味与健康安全用餐环境上的夯实追求,才有机会创新产品模式,依据本土文化打照适合本土人消费的产品组合,从而形成简餐,形成一种时尚,成为潮流,并创新发展,经久不衰。“徐州擀面皮”, 比凉皮更有嚼劲更美味,但在无锡做擀面皮的寥寥无几,并没有形成本地特色产业模式,有着极其敏锐商机扑捉能力的作者,坚定的认为,擀面皮的明天将会像凉皮的今天这样拥有极高的普及率,尚未开拓的市场正是一个可以创新的平台,所以打算在本地配合学校比较热卖的酱香饼,做出一种特色,创新出本土休闲化简餐模式。
参考文献:
[1] 作者:夏连悦,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书名:《为简餐下定义》
作者简介:蔡红亮(1992-),男,江苏大丰人, ,本科。研究方向:本土文化研究。
- 上一篇:精美散文阅读
- 下一篇: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