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纸折法范文
时间:2023-04-04 22:3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角纸折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固定顺序治疗86例三踝骨折,评价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三踝骨折外踝后外侧手术切口入路或内踝闭合及有限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三踝骨折86例,为探讨手术治疗效果,笔者回顾分析外踝后外侧纵弧形切口及内踝拉力螺钉内固定,由外踝后踝内踝的固定顺序,并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86例三踝骨折均为新鲜骨折,患者按Danis-Weber分类法,A型13例,B型16例,C型57例。86例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表1)。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77例。损伤原因:跌倒15例,道路交通伤52例,高处坠落伤19例。表1 两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例)
性别男女 年龄(岁) 60损伤类型(DanisWeber)A型B型C型A组271353236826B组321473547831
2 治疗 8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时机:44例水肿与皮肤张力性水泡已发生,手术推迟到伤后9~12天,42例在伤后8小时内进行。
A组:40例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AO推荐以外踝外侧纵形切口暴露外踝,后踝依据术前定位骨块位置,采用跟腱后内侧或后外侧切口,以利于骨折的显露,有时要将跟腱Z型切开以暴露后踝骨折,内踝短弧形切口,暴露骨折固定。
B组:46例采取外踝后外侧纵弧行切口,显露外踝及后踝,解剖复位后,用1/3管形钢板固定外踝,后踝拉力螺钉固定。内踝借助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及有限切口去除骨折端软组织及骨碎块后复位,继以加压螺钉固定。
3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见表2)。表2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例)
术后伤口情况感染坏死裂开愈合功能评定(苟氏标准)优良可差A组41332221350B组2*0*1*43*25*15*6*0*
与A组比较:(1)术后伤口情况对比:*P0.05
效果评价:包括术后早期伤口情况;正常愈合、感染,坏死,裂开。功能评定根据根据苟氏提出的标准[1](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检查等予以评定)。
讨 论
1 手术切口的选择与骨折的固定顺序 我们在治疗A组术中发现,有时单用外侧切口或内侧切口,后踝骨折很难复位,特别是伤后1周手术的患者,不得不采用跟腱后内侧或后外侧切口显露后踝。B组中采用外踝后外侧纵弧形切口,手术顺序:外踝后踝内踝,此切口可同时显露外踝及后踝,通过跟腱内、外侧与肌腱之间隙,避开胫骨后神经血管束或腓肠神经,显露后踝骨折处,直视下观察到后踝行骨折固定。外踝及后踝解剖复位后,借助C臂机透视,闭合或有限切口去除内踝骨折端软组织及骨碎块后复位,继以加压螺钉固定。
2 手术注意事项 踝关节损伤常伴有局部肿胀及表皮水泡,我们习惯于患者入院后以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固定,抬高患肢,消肿治疗。如患者入院时骨折局部已出现显著皮下水肿或张力性水泡,则推迟至伤后9~12天后手术。我们治疗A组2例踝严重肿胀患者,关闭外侧切口有张力,以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覆盖腓骨钢板,切口开放,以庆大霉素敷料覆盖,无菌敷料包扎,延期关闭腓侧切口,其中1例仍不能关闭,行全厚皮片植皮,术后恢复可。B组治疗时,外踝及下胫腓关节的解剖复位是内踝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口复位的关键。
所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例,在下胫腓联合上1.5cm处用皮质骨螺钉或拉力螺钉贯穿腓骨和胫骨外侧皮质,在足背屈90°的情况下,拧紧固定。螺钉方向由后向前25°~30°,平行于胫骨关节面,使分离的下胫腓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固定10周后取出,防止下胫腓关节微动作用产生钉体断裂[2]。术后以石膏后托行踝关节固定,4~6周拆石膏后嘱患者行踝关节主动活动。
3 结论 采用外踝后外侧纵弧形手术切口入路、内踝闭合及有限切口治疗三踝骨折较传统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外踝后外侧纵弧形手术入路,显露外踝及后踝,避免钢板直接置于切口下,减少术后伤口裂开造成内固定物外露、皮肤坏死、表浅和深部感染早期并发症;避免跟腱Z型切开以暴露后踝骨折;(2)内踝借助C臂机透视,闭合及有限切口拉力螺钉内固定,进一步减少破坏血运,有利于伤口的愈合;(3)对于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踝部美观及肢体功能恢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此种手术入路及固定顺序,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in treatment of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 83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as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into three groups, external fixation in 10 cases,the establishment of group A; compression plate 20 ca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group B; Intramedullary nailing 30 ca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 group. Results Group C′s excellent rate of 93.3%,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group A,B(P
[Key words]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s;External fixation; Compression plate; Intramedullary nail; Complications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处理不当易发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引起骨髓炎等并发症[1],因此选择正确的内固定方法对骨折的恢复至关重要。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为常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之一,临床实践显示三种方法各具优缺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压砸伤21例,摔伤5例,其他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外固定支架固定10例,设立为A组;加压钢板固定20例,设立为B组;交锁髓内钉固定30例,设立为C组,三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三组患者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
1.2.1 A组 以骨折端为中心上下适当延长切口或者采用胫前外侧弧形切口,暴露骨折端,复位骨折,在骨折两断端根据具体情况各钻两孔,拧入螺钉,安装外固定支架,对骨折端加压。
1.2.2 B组 以骨折端为中心行前外侧弧形切口,显露骨折端,复位后将加压钢板放置于骨折端的前外侧,钻孔后拧入螺钉,骨折端自动加压。
1.2.3 C组 根据健侧长度并结合X线片选取合适的髓内钉及锁钉,将髓内钉和连接器固定确切后,把髓内钉打入髓腔至骨折近端,复位后将其打入远端,维持位置拧入远近端各2枚锁钉,骨不连病例取同侧髂骨植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2]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及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根据Johner-Wruh的胫骨骨折最终结果评定标准、X线检查、临床观察等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优良率等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行×列χ2检验,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为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进行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
见表2。A组患者1例效果较差,其优良率达70.0%(7/10),B组优良率达80.0%(16/20),2例效果较差,C组优良率达93.3%(28/30),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B组(χ2=3.981、3.937,P
3讨论
胫腓骨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小腿的负重功能,纠正骨折端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以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及发生关节劳损。根据骨折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其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4]。其中外固定支架操作简单,具有加压和牵开作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不增加骨折局部的创伤,但其不能早期负重和锻炼关节功能[5-7]。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要求高,创伤大,“应力遮挡”易发生再骨折,且需暴露手术切口,可能加重骨折端血运不良,致术后骨折端缺血坏死、骨延迟愈合等[8]。本组表3结果显示,B组出现软组织感染1例、骨髓炎1例、骨不连1例、皮肤坏死1例。与姚金林[9]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交锁髓内钉的设计符合胫腓骨的生理弧度,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切、骨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研究证实,交锁髓内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胫腓骨骨折[10-1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早期可以进行股四头肌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了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的发生;同时扩髓使髓内直径趋于一致,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14]。同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本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优良率达93.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仅6.7%,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苏世彪[15]也证实上述观点,说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内固定方法,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79.
[2] 黄烈天,邵金辉,蓝国湖. 三种固定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08,19(6):92-93.
[3] 王少林,吴钢,杨明. 胫腓骨骨折3种手术固定方法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3):305-306.
[4] 郜玉军,纪方,蔡晓冰,等. 四种方法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J]. 山东医药,2008,48(39):108-109.
[5] 徐骥,王桂仁,许立,等.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3087-3088.
[6] 杨昆.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27-28.
[7] 齐剑锋.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48-149.
[8] 韩绍仿.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J]. 天津医药,2008,36(6):471-472.
[9] 姚金林. 胫腓骨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和并发症防治[J]. 安徽医学,2009,30(7):770-771.
[10] 叶黔咏.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25例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92-193.
[11] 李前凯,联,李毛召. 393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J]. 中外医疗,2009,28 (18):78.
[12] 欧阳国新,汤志辉,李铭.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的体会[J]. 临床骨科杂志,2007,10(1):40.
[13] 蒋守念,陶海南,方钢.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0,30(19):3025-3026.
[14] 王志力. 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5(7):128-130.
篇3
最简单立体球的折纸:纸球的折法图解(完成图)
最简单立体球的折纸:纸球的折法图解阅读
工具/原料
一张正方形纸
步骤/方法
1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2如上图,一个角向前折,一个角向后折。然后撑开呈一个双三角形。
3将角沿着中线折叠,如图所示。
4两对角沿着中间折,如图所示。
5如图,上面那两个角往下折。
6如上图所示,两个角沿着红线折,并插入底下缝隙。结果如下图所示。
篇4
工具/原料
两张正方形纸,一张红色,一张绿色
方法/步骤
红色部分的折法
取一张正方形纸,将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再次对折,形成小的三角形,将三角形部分分别向内折入,压平后成为小正方形。
上层小正方形的左右两边分别往中间折,压出折痕,沿折痕将纸往内折入,背面同样,折好后半部分翻过来是本步骤第三图。
将下面的三角形部分往上折,四个部分均重复上述折法,折好后成为一个重叠的三角形。
水平放置,将下面部分翻折到上面,再将尖角部分往左上方对折,折好后打开,将尖角往内折,折好如图。
将下面的尖角捏住,将花朵的部分展开,然后将上面的每个部分微微卷起,使之更加圆润。类似花瓣的形状。
绿色部分的折法
将纸沿对角线对折,对折后将对角线两边的边往中间折,折好后另外一方向两边也往中间折,折好如图。
将纸翻个面,较尖的那头两边继续往中间折,再将两部分重叠起来。较粗的那头往折痕右上方对折,压出折痕。
篇5
立体纸飞机的折法
准备四张正方形的纸,颜色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定,但是材质建议尽量偏硬一点,有质感的那种纸。
将正方形的纸交叉三角对折
打开后将四个边全部向内折
将这两个边折向中线
将纸翻过来,然后将这个三角折下来
将纸对折,组件一就完成了。然后另外再折三个,总共需要四个。
将一个组件按照如图的方式插入另一个组件。注意方向。然后将另一个角与插口相连接
再将另外一个组件安装,方式跟刚才的那个一样,两边的机翼完成了就是这个效果。
将最后一个组件三角形的角尖剪开1.5厘米
篇6
首先我们将白纸正中对折。
将对折后的白纸连接边,正中折角,由于纸张是长方形,所以开口边会有剩余。
将开口边余边进行上翻,包住折角,纸角贴着三角形的边进行折叠。此时,形成一个正直角三角形。
将三角形从底边撑开,三角形底角对齐压平,成为下图中的正方形
将正方形开口角沿中线向两边上翻折起,如下图所示。再压平,此时,再次变成一个正直角三角形。
再次将三角形沿着底边撑开,三角形底角对齐压平。形成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
篇7
幼儿园剪纸计划教案
剪纸拉花。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折、剪、粘的技能;
2、通过反复练习训练儿童的耐心。
二、活动准备:方形彩色纸若干(红、黄、蓝)、剪刀、胶水、盘子、棉签、教师作品
三、活动重点:折、剪
四、活动难点:幼儿剪纸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和间隔距离。
五、活动指导:
1、欣赏教师作品,念儿歌《拉花歌》,激发幼儿兴趣。
“你拉一,我拉一,见到朋友笑嘻嘻;
你拉二,我拉二,送你一条花手绢儿;
你拉三,我拉三,朋友分手说再见;
你拉四,我拉四,我们再来玩一次。”
2、“老师的拉花都是用这样的彩纸做成的,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三个步骤:
1)、折——对角折
a、认识正方形的边与角;
b、对角折一次,成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边与角;
c、三角形再对角折两次,认识长边(∠1)、开口边(∠2)、不开口边(∠3)。
2)、剪——不剪断
a、正确的握剪手势:在我们没有开始之前,一定要将剪刀合起来;
b、左手捏着∠1,从长边向不开口边剪,不要剪断;
c、左手捏着∠3,从不开口边向长边剪,不要剪断;
d、反复以上动作。幼
e、上述方法做同样的6个剪纸。
3)、粘——粘四角
a、将6个剪纸轻轻打开,老师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沾的技巧:
“红对红,蓝对蓝,黄对黄来别放反,
四个角,轻轻沾,胶水只用一点点。”
b、同样颜色的剪纸,边角对齐,用棉签粘上一点胶水将四个角粘上,放一旁,晾干。
c、将三种颜色的拉花,其中心点粘在一起,两头粘一个拉扣。
篇8
一、目标“小”,指向明确
在一节课的内容中,哪些知识值得探究?有几个探究点?哪个点应作为探究的重点?教师要在用心思考、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探究目标。例如,“平衡与旋转”一课的教学目标:
1.充分让学生感知“平衡与旋转”的图形运动特征,并能正确分辨两种运动方式。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数出图形平衡的距离。
这样,教学目标虽“小”,但指向明确,有利于学生集中有效时间探究平衡与旋转的本质问题,一节课探究的目标不宜太多,较为合适的是1~3个目标即可,而且在几个探究目标中要有一个探究的重点,须在设计上予以突出,从而使探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二、情境“小”,紧扣主题
在探究学习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情境必须紧扣探究主题,防止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喧宾夺主,干扰探究活动的进程。例如,“认识周长”的教学,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周长”的概念,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剪下熊猫、机器猫……
师:你们是怎么剪下来的呢?
生1:我是沿着熊猫边慢慢剪下来的。
生2:我是沿着机器猫的边慢慢剪下来的。
……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体验,建构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任务,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认识周长”的教学,教师选择了学生喜欢的熊猫、机器猫等边线简约卡通图,通过动手剪一剪,认识了边线,进而探究图形的周长。这样的小情境,有的放矢地突出了主题,既联系了生活又节省了时间。
三、问题“小”,集中攻关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次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所具有的现实实际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叫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要设计有效的“小”问题,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价值。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段:
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哪几类三角形?
生: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请在纸上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生:(试画之后)无法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师:这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大有学问,你们猜猜看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有几度?
生:这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必须比180度小……
师: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呢?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纸与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探究。
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围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究竟是多少度”展开了“折角拼角”、“撕角拼角”、“量角求和”等探究活动。
由于问题“小”,学生能够集中时间攻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探究任务。
四、材料“小”,适合操作
能否提供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小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分数认识”的教学:
1.初步探究。
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了同样的长方形纸。
师:动手折一折,并涂出它的。
生1:我横着对折,涂出其中的是这样的。(图略)
生2:我竖着对折,涂出其中的是这样的。(图略)
生3:我斜着对折,涂出其中的是这样的。(图略)
师:这些阴影部分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这张纸的呢?
生1:我把这张纸横着折,并且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生2:我虽然竖着折,但同样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当然就是这张纸的。
生3:我斜着折,虽然与前两位同学折的不同,但同样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肯定就是这张纸的。
师:不管把纸怎么折,也不管折成的每一份是什么形状的,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2.深入探究。
教师给学生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形状不同的纸,让学生自选。
师:动手折一折,并涂出它的。
汇报时呈现了涂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的情况。
师: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阴影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也都不同,为什么都是原来这个图形的呢?
生1:我把圆形两次对折,就是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圆形的。
生2:我把长方形两次对折,就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3:我把菱形两次对折,就是把这个菱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菱形的。
师:不管你手中的纸是什么形状的,也不管阴影是什么形状的,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
篇9
案例片段一:认识角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活动:⑴找一找图形中的角。师:其实呀,在很多东西的表面都藏着角,你们知道它们藏在哪吗?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到屏幕上去找角,增强了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⑵仔细观察这些角(图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它们都是尖尖的;生2:它们都是直直的;生3:它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师:这个尖尖的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一个顶点,两条边。通过观察,学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角的特点。⑶动手搭角,熟知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想自己动手搭个角吗?生:想。师:用你手中的小棒搭一个角,并把顶点和边说给同伴听。学生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搭一搭,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以及角的各部分名称。⑷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师:上面这些图形(图略)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生1:图形1不是角,它的顶点不是尖的;生2:第二个是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生3:第三个也不是角,因为它的顶点是圆的,不是尖的;生4:第四个图形不是角,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生5:第五个是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生6:最后一个不是角,因为它们没有连在一起,没有顶点。(师指着第六幅图说,怎样能变成角呢?)生7:把它们延长,连在一起,就有顶点了,就是角了。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案例片段二:认识直角
⑴引入直角。(给每位学生提供一副三角板)师:找一找这两个三角板里的角?生1找出其中一个三角板里的3个角,生2找出另一个三角板中的3个角。生3:我能找到6个角。依次指出6个角。师:在这两个三角板中有没有长得一样的角?生1:有。(指同一个三角板中的45度角)师:你很会观察哦,还有没有一样的角了?生2指着两个直角说:我觉得它们长得一样,都是平平的,直直的。生3:我也觉得这两个角长得一样,而且我还知道它们叫直角。师:真棒!连它们的名字都知道了,的确,像这样的角我们称它们为直角。
[通过寻找三角板上的角,一是让孩子意识到图形中的角不只一个,二是让孩子明确直角的样子比较特别,从而记住直角。]
⑵用手中的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师:黑板上有直角吗?到底是不是直角,你能想办法证明吗?生:黑板上有直角。3个学生上来都找到了直角。师:他们找到的是直角吗?如何验证?想好应该用三角板上的哪个角来验证?生:直角。学生虽然想到了直角,但不知道验证方法。师:有会验证的吗?(准备告诉学生如何进行验证,突然有个学生把手举起来,想上来试试)他把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重合在一起。师:是直角吗?生:是。师:为什么?生:因为它们都一样啊。师: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一样的?生:它们的,每条边都并在一起。师:它们的顶点呢?生:也并在一起。师:哦,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个角显然是直角。在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要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一条边与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再观察另外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教师边说,课件边演示规范的操作方法.)
[三角板验证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学生的尝试、教师的示范和课件的演示相结合,总结出验证方法。]
⑶下面这些图形是直角吗(图略)?师:第二个角是直角吗?生:不是。师:谁来验证一下?生1上来,不知道如何怎么放三角板?生2知道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验证,会放三角板的顶点,但不会移动边。师:现在顶点重合了,还要怎么办?生3:把那条边重合。师:你上来试试。生3上来移动三角板使其中一条边重合。师:是直角吗?生4:不是。师:为什么?生4:它的另一条边没重合。接下来放手让学生独立验证其他的角。
[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进一步巩固验证直角的方法:每个学生亲身经历验证的过程。]
⑷用纸折直角。(给每位学生提供一张形状各异的彩色纸)师:三角尺的直角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能帮助我们找到许多直角,如果没有三角尺,只有一张不规则的纸,你能想办法验证角是不是直角吗?生1:我折出一个角来。师:任何角都行吗?生2:直角才行。师:怎么折直角?请大家动手折折,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折的?生3折一次,指着其中的一个角说是直角。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生4:我先对折,再对折,这个角就是直角(指着其中一个直角)。师:还有谁来说一说?生5:我也是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就折出了一个直角。师:这是的确是个好方法哦,我们一起折折看。折出直角没?生:折出来了。师:屏幕上这个角是直角吗?生6:不是。师:为什么?生6:因为它有一条边和直角不重合。
[用不规则形状的纸自制直角量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
篇10
折纸小狗方法如下:
裁剪一张正方形的纸;将对角对折;打开对折另一对角;将三个角折到中心点的位置将纸翻过来;将左边的边折到中间的位置,但是后面的角不能折叠右边的边也折到中间的位置,同样的,后面的角不能折叠;将折纸模型上面的两个角向下折叠;将里面的部分拉出来,向下折叠;右边的角也一样撑开,将里面的部分拉开后向下折叠;将上面的边折到下面边的位置,即将上面的部分对折;顺势将后面的部分翻到上面,再翻到背面;将垂直的这部分向右侧折叠;将右边的半侧部分从后面进行对折,折到左边;按照19步制作的折痕进行折叠,使得右边的狭长部分到垂直的位置;将狭长的部分打开将本来水平的折痕折到竖向的位置,背面同样方法折叠;左边的三角要制作成尾部,将这部分向内连续折叠一定程度;另一端,将小尖角的部分向上翻折一点,后面的部分进行连续折叠;将翻折的小三角涂黑,粘上眼睛,再将头部的形状调整一下,折纸小狗即完成。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