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件工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9 02:4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件工资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件工资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制造业 生产部门 绩效工资 目标管理 方案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经走遍世界,“物美价廉”似乎已经是“家喻户晓”。受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危机的影响,我国制造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工资管理,作为转换经营机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人事政策并最终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因此,制造企业直接生产部门只有执行绩效工资制才能解决工资制度问题。

一、绩效工资制的内涵

绩效工资强调的是员工个人的绩效。它是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来确定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幅度的一种工资制度,即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制,同时也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全方面的综合考核。其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使员工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只有员工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绩效工资才能够真正体现企业和员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绩效工资适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制造业绩效评估方法可适用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要求管理者为每个雇员设定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管理者还要依此讨论目标的进度。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正式的、面向整个机构的目标设立及评价制度。包括以下六点:(一)设定组织目标。制造业基于全年公司的战略性计划,制定整个组织明年的计划,然后制定具体的公司目标;(二)设定部门目标。直接生产部门领导依据公司目标与上级共同制定部门目标;(三)讨论部门目标。部门领导会经常在部门会议上和下属讨论该目标,目的是如何每位员工都对部门目标作出贡献;(四)详细说明预期结果(设定个人目标)。即部门经理及员工设定个人绩效目标;(五)绩效评估。部门领导将员工的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进行对比;(六)提供反馈。部门领导和员工讨论评价员工的进步及差距。

三、直接生产部门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方案

(一)计件工人:计件工资40%+质量工资40%+成本考核奖20%。

(二)计件工资:生产工人根据当月的生产数量计算计件工资,计件工资的单价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和当地的工资水平以及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等因素来制定。在制定计件工人的工资时,要考虑淡季和旺季,为预防在淡季时工人流失,可以根据公司淡旺季情况,考虑在旺季时由企业提留一部份工资在淡季补发;对于新进计件工人可考虑保底工资的方式。

(三)质量工资:制造业可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废品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标准时,质量工资就增加,当废品率高于同行业标准时,质量工资就相应的减少,增加和减少的标准可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进行制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到可能难以对生产员工个体进行质量方面的绩效考核,只能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相对的考核,然后按相关分配实现对个人工资的激励影响。

(四)成本考核:生产制造企业的利润基本来自精细化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因此对费用成本控制总体考核就特别重要,建议采用如下的考核指标:1.主材:由财务部门协同技术部门根据全年目标值制定主材的单位消耗量(相当于目标值)。若有几项主材的应分别制定。当期实际消耗=上期结存+当期实际-本期结存-其他非生产用量=T,当期实际用量T-∑(产品产量×单位耗用=主材消耗总目标值)=Y。注:Y大于0为超耗,Y小于0为节约,核定主材单价×Y=当期超节金额(当期核定主材单价=当期采购主材的加权平均单价);2.燃料:定额消耗(目标值)=基本价格+浮动价格(产量*单耗),若月底实际消耗-定额消耗=Y,注:Y大于0为超耗,Y小于0为节约;3.辅料:辅料(主材外的所有材料)计算方式:当期实际辅料消耗-当期产量×核定辅料单耗(目标值)=当期超节金额Y,注:Y大于0为超耗,Y小于0为节约,目标值可按上年实际单位产品消耗下降5%进行制定。辅助材料的目标值可由财务部协同技术部门制定;4.次品入库比例不得超过X%(根据公司情况自行制定,即目标值),否则,当期超出部份的降价损失进入当期成本考核;5.月底盘存时,在制品和库存品的总数量不得超过当期入库总量的Y%(即目标值,可根据本企业产品的特点和市场情况制定此比例),超过或低于40%的数量建议按实际价值的5%进行考核或奖励(此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生产部门为了计件工资的增加,不考虑生产的计划性,多生产产品,同时也为了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

财务核算当月车间实际成本-各产品的目标值*当月相关数量-相关考核金额-非考核产品所用金额(一般独立核算)=当期超节成本金额(负数为节约)。即当期超节金额=A+B+C+D+E,建议当期考核金额=当期超节金额*M%。(M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激励成度来制定。在此绩效考核的初级阶段,可设定当期超节金额最大值,以防止奖励或扣款太多,脱离实际,达不到激励目的)。此考核建议由财务或公司监管部门计算考核生产部门,计算工资总额和考核总额(考核额度可能是奖励或扣款),由生产部门协同财务部门或监查部门对生产部门的总体指标进行细分,细分到每一个受考核的生产部门员工,让员工的考核目标与部门的总目标一致。

四、结语

制造业的直接生产部门绩效工资改革在工资体系的设计中,既能避免计件工资制度下,重量不重质的情况,又能让各个利益团体能更和谐的进行团队协作,有效提升薪酬的激励作用,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益和效能。通过企业制定总目标分解到部门,部门分解到个人,由个人完成其目标达到部门完成目标,从而完成企业的总目标。企业的总体效益与职工的个人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增长利润和长足好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版第十版

[2]中国制造业危机【J】.广东:广东制造业管理咨询网

篇2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性质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信办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对信息化工程提出的系统性管理规范,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从事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的法规性文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目的

出台管理办法力求通过对重要环节的严格把握,对需求分析、资源共享、招标投标等关键点实行有效控制,努力做到需求不清的项目不批,贪大求洋的项目不批,做不到互联共享的项目不批,提高电子政务工程质量,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实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出台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原因

出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首先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后,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步入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来明确立项规则,强化项目管理,约束政府投资行为,遏制盲目建设风潮。

其次,是规范审批程序和要求的需要。项目审批时间过长是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最主要的是项目建设单位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符合审批要求的立项或可研报告,许多时间被用在对项目方案的反复讨论、调整和修改中。这其中虽有申报部门缺乏项目组织经验,申报、审批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则不清、程序不明造成的。因此,有效解决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时间长的矛盾,必须从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明晰审批规则、改善审批服务这一关键环节入手。

第三,是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需要。电子政务工程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建设管理特点和规律。电子政务工程从任务提出到建设、营运,目前均为同一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后能否发挥应有效益,取决于政务需求的挖掘深度和现行法规、管理体制对系统的支持程度。因此,需要有比普通基建项目更为严格的制约和管理机制,做好立项前的咨询服务尤其重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其中,正文共九章三十八条,主要是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项目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运行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和管理进行规范,对项目建设主体和审理、监管部门的责任、权力做出明确规定。管理办法有四个附件,均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规定,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编制大纲、项目验收大纲。管理办法中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具体解读如下:

什么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

第二条 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涉及的部门及分工

项目建设单位: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职责: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项目审批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项目审批部门职责: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约束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须严格执行项目的建设流程和验收流程。

建设流程应包括:申报和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和运行管理。

验收流程应包括:初步验收(初验前可组织分项验收或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和工程后评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

第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申报:建设单位提出立项申请。

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其中,项目建议书不属于必需环节,即在一定条件下,可省略该步骤。同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是同步申报内容,不是先后关系。

第十三条 项目审批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的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概算和其他控制指标原则上应严格遵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的,应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或变更投资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应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少量调整且其调整内容未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需在提交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时以独立章节对调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说明。

调整额度:超过10%与未超10%的操作环节截然不同。未超过,则只需在初设报告中单列章节说明调整情况,如超过,则必须重新申报项目可研,一般此审批时间会较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 电子政务项目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遵从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原则。

第十八条 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

注意进口产品采购:如果国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项目需求,需要进行进口设备采购,应按财政部财库[2007]119号文件《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向财政部报批,周期在30天左右。

监理依据:强化了信息系统监理的工程依据。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七月底和次年一月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财政部门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

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加强过程中与项目审批部门及财政主管部门的联系,为后续项目整体验收打好基础。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申请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应用需求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编制、专家咨询评审等工作。项目审批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批准下达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经费计入项目总投资。

前期工作经费:需要注意前期工作经费的归垫。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验收评价管理

第二十九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验收和后评价制度。

第三十条 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四)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

两个阶段: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包括工程、技术、财务、档案等四个方面;

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

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

对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

初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

项目审批部门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

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审批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

后评价认为建设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建设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效益评价是通过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与可行性研究时所预测的经济效益的比较,评价时常预测是否准确,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并以项目投入使用后实际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重新计算项目的各主要投资效益指标,与当初预测值进行比较,从分析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和产生的偏差的原因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措施,为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水平服务。

项目的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项目给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技术

和文化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主要是从项目的外部作用和影响来分析和评价特定项目的优势和缺点,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项目的过程评价是根据项目效益和影响评价中发现的变化和问题,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和评价项目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对项目的工程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工作评价;建设实施评价;运营评价;投资执行评价;管理工作评价;技术服务和配套投入评价。

项目的持续性评价是分析项目在建设投入完成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可以持续;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地延续进行下去。持续性要考虑政策变化、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持续性的影响。

项目后评价的结论应该是定性地总结项目的成功度。项目的成功度一般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成功的项目,成功的项目,部分成功的项目,不成功的项目,失败的项目,是项目评价专家组对项目后评价的定性和集体结论。项目成功度评价的程序:首先确定评议专家,选定评价因素及其指标,专家个人打分,集体评议,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项目评价的三个阶段采用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项目评价从决策的角度看,其核心内容主要是项目的市场评价、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等。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等,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文由收集整理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背景

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强化了信息工程监理的政策依据,对信息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工期拖延、资金超预算、信息泄露等。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在信息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半拉子”工程,极大地浪费了信息化投资。为此,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构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密切关注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监理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信息工程监理的定义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其主要作用和目的是通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基于职业谨慎”的工作,力求在计划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信息安全的范围内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将不是,也不能成为任何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工程承保人或保证人”。监理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招标、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四个阶段。

信息工程监理的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标准,它为我国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对国际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它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1999年,原信息产业部在起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相关文件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2002】47号文件转发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2002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部信【2002】570号文件

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共六章,二十二条。

2003年3月,原信息产业部部信【2003】142号文件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

篇3

在新形势市场经济坏境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竞争也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在不断进行创新,目前已经初步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演变成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架构。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经营更具计划性和前瞻性,强化事前控制环节,完善业绩考核体系,使各基层单位的经营目标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信息更加流畅、管理更加精细,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推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保证,势在必行。

1 精细管理的理论前提

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在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后劲充足的企业,一般都是通过长期的精细化管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工艺流程,管理模式。

2 精细管理的内容要旨

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推行精细管理的实质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细管理要求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强调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精细管理”的内涵,体现为两个字―――“精”和“细”。所谓“精”,就是指精确定位,精益求精,要求对每个单位和个人的作用、职责都要定位准确,对每个系统的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职责定位以后,工作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做到尽善尽美。所谓“细”,就是指细化目标,细化考核,要求对每一个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指标要进行层层分解,使之落实到人。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

精细化应该是在现有规范化的程序、环节的行为或状态等方面向更精准和更细致的方向发展,精细化后形成的标准或规定又成为更高层次的规范,也就是说精细化是循环递进式向前发展的,其核心和灵魂是―――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永无止境。

3 精细管理的有效办法

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是提高施工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保证,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大事,它是企业能否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工程,是伴随企业而生的永久性工程,它是事关整个企业的系统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立足煤矿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经营活动,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经营管理中实行“六精五细”的方法,推进精细管理的实施。

“六精”即(1)在推行精细化管理工程的过程中,在每个阶段设立相应的奖项,每个阶段工作完成时候都要有评比,给予适当的奖励,并累积记分到每个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分管领导,在分阶段完成精细化管理工程的时候,评比出推行精细化管理工程先进个人和部门,并给予重奖。

(2)深化高层管理者对煤矿企业特点与企业管理精髓的把握,强化锻炼和培养一批深谐管理精髓,并高效从事管理和领导工作的管理者与领导干部。

(3)完善并严格执行一系保质量精品实现的管理制度。在主业方面,根据矿建主业的实际情况,在系统思考、科学管理、民主诊断的基础上,修编、颁发、执行一系保质量精品实现的管理制度。探索和创新跟班工作制,提高和保持跟班工作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举措,也是衡量一个领导或管理干部是否具备“精一会二通三”基本功,是否具备创新型、复合型干部素质的一个检验渠道。

(4)运用精细营销的理念,服从、服务、推进煤炭产品的品牌建设:企业的品牌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大家思想认为没有必要花费力气和资金树品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认识到,有无品牌的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大不一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着巨大差别。

(5)精密建设好和保持好企业内外关系。关于外部的精密关系:重视并搞好与有关镇、村建立和保持精密关系,各职能部门经常取得上级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再快一点,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再少一点,与各级新闻媒体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并通过和借助新闻单位建立和保持广泛社会联系。关于内部的精密关系:“和谐”二字是我们建立和保持内部精密关系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通过明晰各部门、各岗位对企业的全部环境和事物的管理范围、管理标准,使企业的每个环境、每项事物都有对应部门和岗位人员按照科学的态度与定置管理的方法去负责和管理。

(6)珍惜、研发、运用技术精华:国家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作业规程、操作规范等都是技术精华的产物,有很多都是用生命写成的,必须珍惜使用、严格执行。在严把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审关、发挥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技术保障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基层单位和职能科室严格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集体会审、定期复审,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修订补充,使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能真正起到指导现场施工的作用。鼓励和激发员工的创造精神,改良和创造形成高标准的规范。

“五细”即(1)细控成本的管理办法。每年坚持自下而上的认真制定各项计划和相应的费用指标,控制并检查相关费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减少相关费用,完成各项指标和降低一些有降低空间的费用,实质上就是多产了一定数量的煤,也是多创造了一些利润。

(2)细分市场和客户。在充分调研和权衡企业实力和潜力的基础上,通过细分市场和客户,优化施工环境。引进技术、资金、大客户参股,实行股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细分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根据科学合理、企业特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如果存在机构不合理、部分员工技能和潜质与现有职位、岗位不匹配的问题,须及时、科学、适应性地进行优化处理,否则,必然有部分人员积极性和才华难以施展,部分部门和岗位的职能和作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在不合适的管理者手上使用也难以保证管理制度实施效果。

(4)细分工作项目,细分任务,实行日改进工作记录制度,体现数量化,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和依据。对于独立工作性质的岗位,要求记录工作内容,反映工作量要有工作完成结果以及占用时限、消耗,体现岗位技能、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

(5)细化管理制度、执行质量的检查与责任处理。所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几乎都不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但共性的问题是对管理制度本身的执行不严肃、不严格、不严密,管理制度本身的运行质量不到位。在修改、补充、下发若干管理制度的同时,在考核中,要将制度的实施率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的权重系数最大的关键指标。

4 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工作成效

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推进精细管。首先要建立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严禁各基层单位私招乱顶;科学的制定计件工资定额标准,量化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工资分配的考核监督职能。实行绩效工资两级考核体系,将员工的工资收入同工时定额、质量、物耗、安全、出勤等指标进行挂钩;对生产、辅助单位副职以上干部按照生产任务、安全、材料消耗、工程质量四项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工资收入由公司统一支付,避免绩效工资的支付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建立工资储备基金制度,明确提出在新增效益工资较多的情况下,从当年计划工资总额的新增效益部分提取一定数额,作为工资储备金,用于以丰补歉。建立工资基金专户,规定奖金发放的范围及提取标准,使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更加规范。

其次、追求“零缺陷”,保障设备性能。为不断加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企业设备进行统一归口管理,规范设备的领用程序,要求各基层单位成立专职的设备管理网员,加强设备管理;在使用上要求各基层单位设备在现场必须摆放整齐,悬挂标志牌,做好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的检修力度,强化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提高其开机率,不断降低设备的机械事故,对于损坏的设备处罚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达到完善经营管理手段和经营管理控制体系,明确各层次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范畴、管理方式及管理对象的目的,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预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