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赞美老师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3 04:0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赞美老师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赞美老师的诗句

篇1

1、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着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2、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3、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4、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您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

5、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谢您!

6、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7、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8、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9、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10、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11、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12、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13、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4、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15、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6、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7、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18、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师,您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19、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20、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2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2、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曰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23、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24、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5、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26、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27、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28、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29、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30、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31、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32、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33、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34、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35、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36、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37、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篇2

在这本书里,冰心还对童年的乐趣加以了具体描写,从她简朴而通俗的诗句当中,深深体会出了冰心的童年充满了梦想,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一有这么一种爱,它宛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它,被称为母爱。

“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母亲。我合上书,闭上眼,久久思索,开久了的白炽灯发出“兹兹”的响声。许是受到了冰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母爱浓浓的颂扬之情。我不禁斟酌起我心中的母亲。一个永远束着马尾辫,精干而又劳苦的女人。这就是我对母亲评价。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似乎从未休息过,这也同她那忙碌的工作有关。每当我一觉醒来时,他已不见人影,又直到我睡意朦胧时,母亲才又姗姗而来。但即便如此,到了节假日,母亲又会不知从哪儿要来了一些零碎的活在做了。我们常劝她,歇一歇,享享清福吧,母亲也只会笑着答道:“我忙活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了,反到会不适应,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忽然,鼻尖嗅到一股酱料煸炒的诱人香味,思绪就这样散开了。

小时候,我是个相当乖巧的孩子,一个夸张到几乎不说话的沉默寡言的孩子。但时光却把这样的一个孩子,敲成了一块满是棱角的岩石,变成了一个喜欢从一次次争吵中寻到满足感,而后又暗自哭泣的,一个内心满目疮痍的矛盾的孩子。犹记得一次,当我再次躲在门帘后默默哭泣时,母亲找到了我,她没有同我讲什么,只用她的眼睛注视着我,静静地……该怎样形容那眼神呢?慈祥,亦或者无奈?那时的我只知道,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以至于当时的我,并不明白。但从那以后,我比之前更注意和懂得控制我的负面情绪,因为母亲对我的凝视,让我稍微懂了些:在我乱发脾气,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会伤害到别人,而那伤害,即使愈合,也会留下伤疤。

“哧啦——”耳畔响起了母亲滑油的声音,像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沉浸在记忆中的我唤醒。我轻轻的走到厨房门口,注视着母亲炒菜时的专注模样。烟气萦绕在母亲微白的发丝边,翻炒时,我注意到母亲的手苍白且纤细,隐隐能看到有血管浮动,柔弱,好似手中的锅铲随时会摔落。母亲看见了我,向我挥了挥手,招呼我吃饭,我应了一声……

直到读完了《繁星春水》我才明白,当初,母亲对我的眼神中,充满了爱。

我们之所以在平时感受不到这种爱,不是因为这种爱不够浓,而是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摸不到,但它的的确确在这里。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二从作者这些平时随便记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忆中,我看到了她对家庭生活小范围的爱以及对社会生活这大范围的恨,也许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曾经触动过当代青年的短小诗篇,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童年啊!是梦中的夏,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暂,梦是虚幻的,而真实却赖以它而得以体现,一个人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却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纯真的童年,思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只有在梦境中再次拥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这不正是我们此刻的悲哀?

那么究竟能不能把这种美的崇仰升华呢?一百一千个人会有一百一千种回答,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这世界了!这是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施浓墨童彩,没有人为夸张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若再深入些,我发现这些小诗往往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有时还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诗篇表现出来的瞬间的情感,无不含蓄蕴藉,如作者一样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纯洁的思想,它们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繁星,一条温暖绵长而又鲜活力气的春水,永远萦绕在你我的心头。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三在《繁星?春水》中,诗人调动大量的笔墨,极力地渲染和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自己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冰心还珍爱一切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的事物。如“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由此可见,这类赞美新生事物的篇章,正是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地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繁星?春水》里歌咏自然的诗篇,在庙会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晚霞边的孤帆,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饰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诗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小精炼的诗行之中了。

冰心人为,如果人们都能够以诚相见,以爱相濡,社会的丑恶就会消泯,人生就会变得美好。这就是神秘的“爱的哲学“。

合上书本,一阵清风吹过,带着一丝淡淡的幽香。书中那些优美的词句依稀浮现在眼前,随风飘散……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四《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朴实的诗集,并没有普通诗歌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着冰心细腻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与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该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浑然天成,朦胧的诗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写下每一个字时的心情。

翻开书,看到那一排排诗句,仔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语中的诗意,我读到了许多的感悟。时而婉转细腻,时而又激情高昂的诗句,无处不在透露着冰心的别有用心。她在歌颂世上的爱,她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为了孩子的不顾一切,歌颂小孩子纯洁无暇又天真无邪的心灵。

一句句朴实的诗句中,透露着深刻的意义,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带任何修饰的亲切语句,娓娓道来对生活中的热爱,对世界上美好的爱的歌颂。那一句句诗,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将每一处污_都清洗干净,用朴实的爱意来让每个人变得纯洁无暇,心湖透澈。读到冰心的诗歌的人,想必都会安静下来,看她用文字演绎的纯真哲理吧?心中宁静下来,慢慢的感悟着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着美好的童心母爱吧?

还有一首叫《诗的女神》的诗。在最后一段中间冰心老人发自肺腑地说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诗的女神呵还求你这般的,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将诗拟为女神,展现了她对诗歌的尊重,她认为诗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冰心老人自嘘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写出了冰心老人的虚心,和暗示自己还须继续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巅峰。这一点,我并没有能做到。

我读到了冰心的爱母之情。那一句句诗,不含任何的虚假伪造,出自内心的感受,让我在今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爱。冰心童年对母亲的爱恋,都化作一首首诗歌。母爱在她心中是那么的圣洁,那么的无私,保护着冰心,让她可以勇敢的面对世间的磨砺。如同荷叶和莲花一般,荷叶保护着脆弱莲花,让莲花开得炫美夺目时,荷叶却慢慢的变得脆弱苍老了。母爱是那么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不能所及的。那守护在孩子身畔慢慢老去的母亲,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吗?我想冰心一定是在问着句话吧?

合上着本书的那一刻,我又收获了许多。最珍贵的,莫过于那圣洁的母爱罢了。常常守护在我身旁的母亲,也有着那伟大无私的母爱,不是吗?读了《繁星·春水》,看到世界上美丽伟大的母爱,也是一场美丽的书中_吧?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五《繁星·春水》这本书是中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冰心写的诗的内容主要以爱的哲学为核心,通过文字来赞美母亲,童心,自然,探索人生。

当我看完时,有一首小诗是关于母亲的诗!

母亲呵!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这首小诗虽然自有不足于30个字,但是这首小诗会让我感受到母爱是如此伟大坚强!当我们一次次遇到很大的的挫折和痛苦的时候,除了能跑到妈妈面前哭鼻子,我们还能为自己做出事么呢?

妈妈把我们心心苦苦生下来的时候,就很不容易了,妈妈能把我们生下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荣幸,还给我们带到了那么美好舒适的境界,让我们享受母爱带给我们的呵护与照顾。从此妈妈就已经成为了我一生当中的第一位情切老师,当那位亲切的老师把我们一点一点的抚养成人时;妈妈一直是我身边鼓励和激励我们一的人,当我们小的时候不会走路时,妈妈却一点一点的教我们:当我们摔跤的时候流了血,妈妈会认真地给我们包扎伤口,甚至会动手打你,最痛的一个人是你的母亲,因为她生你养你二十多年打你一次也是不忍心的,如果妈妈打你几下会获得,就算打你,对于你的母亲老说也是值得的,突然我想到了一首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辉,这首是《游子吟》赞美母爱的一首诗。

因为母亲为我们所付出的时在是太多了,当我们想回报一下自己的母亲也是做子女一生也没有办法去报答她们。

篇3

1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课程,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反感。本人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但极少发脾气,总是耐心亲切地启发引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能感受到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从而建立亲切的师生互动关系。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激发。诱导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紧扣主题而又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或活动。在课堂上,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提问方式或设计新话题,及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多使用一些肯定、鼓励、赞扬的评价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快乐地掌握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3 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首先要求教师要纠正一些自身的不良习惯。例如老师讲话,如果声音太高,学生受不了,但老是声音低沉对小学生也不合适;太快了学生听不清,太慢了学生不爱听。应该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清晰传达所讲内容的前提下适当有抑扬顿挫。又如,有的老师讲话有语病,讲一句话“啊”一声,结果,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数“啊”字,学生的兴趣被老师的语病吸引了。提问也要注意艺术,有的老师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既没有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也不是面向全班。结果,这个学生很紧张,别人看笑话;老师如果立即对这个学生和发笑的同学进行批评,一堂课就会全给搞乱了,怎么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个人觉得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恰当设问。现今的教学理念强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教师在引导时积极恰当地运用设问,让学生在教师提问与解问的过程中勤思多练,效果会更好。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想出答案或做得对的时候,他们就会体验到无比的快乐与成就感,这种感受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多想一想,多练一练,教师就要为学生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要为学生的思考与练习提供明确的目标。

4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科学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三年级下学期,有一首诗《咏柳》:“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收集了一些有关柳树枝叶以及春天里草木茂盛景象的图片、课件,让学生在诵读这些生动优美的诗句的同时,直观欣赏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大自然之美。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由于学生兴趣得以培养,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熟背了。这比单独让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倍。

篇4

江苏高考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现状与发展

1.我国诗歌的历史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盛产诗人与诗歌的国家,几千年来我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到顶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与资料。中华传统经典诗歌是汉语的典范和精华,是中华伟大民族不灭精魂的积淀与蕴藏。诗歌是我国甚至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是极其强烈的,情景构造也是十分全面的,对于学生在来说是能够影响身心发展的存在,所以利用诗歌对学生进行影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目的与现状。我国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诗歌鉴赏项目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培养学生对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健全学生的文学思想,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要求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能理解诗歌的文学思想,从而来探究作者对作品的丰富情感与意蕴,去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美感。让学生在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的帮助下,读懂诗歌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底蕴,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由于诗人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我们不能够细致的了解诗人的文化背景,而且诗歌的语言又非常简练,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导致大多同学对学习古诗歌的兴趣低下,在诗歌鉴赏时也就难以进行。每当考试时学生最头疼的题目便是诗歌鉴赏,不爱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导致学生对诗歌鉴赏的了解与技巧甚少,但是诗歌鉴赏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我们不能放弃诗歌鉴赏的学习,我们要通过探讨诗歌鉴赏的技巧与特点,来做到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练习。

二、江苏省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特点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的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为学生们准备了许多优美的古典诗歌鉴赏,一共三十首。

1.要求学生对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这是诗歌鉴赏题目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需要学生对诗歌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需要我们从诗歌中的具体形象与景象进行分析,从画面中的意境入手,来分析诗歌中意象的深意,抓住意象的特点,分析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修饰,从全诗的角度来感受诗人感情的变化,分析不同的感情及其变化。并且在诗歌中结合思考诗人作诗的背景,进行综合性考虑,确定全诗的宗旨。

2.对某一句诗歌或某一个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在古代的诗人世界,诗人经常通过对景色与事物的抒感,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的不满。诗人通过对事物与景物的描写来舒怀,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诗歌要求的句子来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与翻译,通过对诗人的生平与诗歌背景的调查,来对诗歌进行不同方面的剖析。我们要对诗歌构思明确的理解,方面要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理解。如果要寻找诗歌的关键词,还需要我们对诗歌的整体意思进行分析与理解,对诗人的意图与心情进行理解,最后界定出这首诗的关键词与重点句。

3.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判断与分析。点出某种手法。诗歌手法是诗人写诗的时候运用的技巧与手段,在我们进行诗歌鉴赏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诗歌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需要进行逐词的翻译理解,在自己的理解中可以通过具体的诗句与诗人的构思来表达自己的鉴赏态度与观点,在分析过程中,加以学生自己的见解与原诗句的结合,会给自己的诗歌鉴赏增添色彩。在江苏省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诗歌鉴赏的比例很重,但是对诗句的分析与研究方面较少,近年来,只有2010年的江苏卷中的诗歌鉴赏考察了学生对他人鉴赏意见的理解,也是学生进行练习的重点部分。我们对这类问题要注意重点理解,附以自己的分析意见,完美的解答所问问题。在江苏卷中的诗歌鉴赏,我们要重点把握出现频率较高的诗歌表现手法们要重点把握,比如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比拟等技巧,而且还要注意对表达手法的积累与判断,就像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方法,最后学生还是要通过对诗歌鉴赏题目的大量练习来进行熟练,最终达到把握诗歌鉴赏问题的境界。

三、江苏省语文高考中诗歌鉴赏的技巧分析

1.对诗歌的画面与情景进行构思,理解诗歌中的景与情。诗歌意境是作者的心理表达,来源于作者的主观情感,以及他身处的环境。在诗人的主观情感影响下,观景与景物都会被辅以真实的感情。在诗词中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抒情方式,大漠沧海,古道老树,夕阳明月,狂风暴雨都是诗人进行赋予情感的对象。从诗人描写的景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情感,能最大程度地了解诗人创造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诗歌的主旨。比如,诗人张若虚在诗歌《春江花月夜》中,通过诗人对五个事物与景色的理解和修饰,从题目上来看,诗人分别描写了春,江,花,月,夜五景,首先就能够对这首诗歌达到初步的了解,再看诗歌的全文,不难看出诗人对景色的赞美与叹服,尽情地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通过景色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怀,并且通过对游子与闺中思妇的情感纠葛,来赞美伟大的爱情,最终谈到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将景色的完美与心中的感叹结合起来,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情感意境。这首诗是诗歌鉴赏中最经典的一首,考点很多,是老师为学生准备诗歌鉴赏练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歌意境的过程中,必须紧扣诗歌的画面和形象,紧紧的将自己的身心与之结合,进行诗歌鉴赏分析。

2.在诗歌鉴赏练习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的作用。在我国,诗歌鉴赏有着深远的历史,但是利用方法与原则来进行鉴赏是近年来新兴的方法,我国古典诗歌内容明朗,韵律整齐,讲究对仗公正,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讲究含蓄与夸张并存,所以我们在诗歌鉴赏的过程要最大程度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将诗歌的情景利用想象力还原,从诗人的角度来进行诗歌鉴赏,事半功倍。在诗歌《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为我们展开了情景浩大的春夜月景,所以我们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首先要随着诗篇的阅读与欣赏,想象着月光的美好,对诗人构造的情景进行全面的丰富奇妙的想象,通过我们的想象来构造真实得风景,同时还要品味作者在作诗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心境,争取做到同步思考的意境,对学生的诗歌鉴赏技巧练习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诗歌鉴赏练习中,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情景练习。

3.细致研究与思考诗歌鉴赏中的经典句子,将诗歌鉴赏与名句赏析结合起来。我国古代诗歌中从来不乏流芳后世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名句,都有着共同点,或是一个字,或是一句话,用在了奇妙的地方,让诗歌的可读性与文艺素养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所以古代诗人中流传着一种叫做炼字的作诗方法,就像家喻户晓“推敲”,在作诗即将完成的时候,对诗中某个字进行反复的更换,使文章的文学性大大提高,在重点的部分进行炼字,有利于对诗歌画龙点睛,就是诗中的诗眼。诗眼,顾名思义,就是诗词之眼,在整个诗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历年来的江苏语文卷中,对诗眼的考察向来是最热点的考察方面之一。

在语文界,诗歌是不可替代的艺术与珍宝,在诗歌中最精妙的莫过于诗歌的整体性,尤其是在这整体中的神来一笔,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登高》中的千古名句,这句诗中通过无边的落叶与长江水烘托出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荏苒的感叹与郁闷,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名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从而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让学生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人的深深地悲哀。还有同为唐代诗人贾岛,他的诗《题李凝幽居》中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巧用一个敲字,来刻画月夜下环境的幽暗寂静,敲门声的响来烘托夜的静,将人带入到环境之中,响中寓静,出乎人的预料,让人体会到别样的美感,由此可见,找到诗歌中最优秀的名句能够帮助学生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找到捷径来分析。

四、结束语

在江苏省的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是一种全面考察能力,比较难以把握的题目类型。学生要充分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的三十首诗歌,使学生养成过硬的鉴赏技巧,对诗歌鉴赏题目得到自己的见解,在答题过程中能够从容应答,做到对诗歌鉴赏题目的掌握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许彩云.论语用原则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朱士连.中学语文语言运用题的教学实践与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刘全国,程水银.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外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4\]崔富.让高中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也活跃起来\[N\].山西科技报,2003.

篇5

这篇韵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暮春时节早晨的静谧、和缓、自然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水雾弥漫,动静相宜,每一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但又十分和谐。

诗中首先揭示了整幅画面的时间:“五更天欲晓,三月春渐浓”;接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两岸的杨柳绿了,笼罩在淡淡的水雾之中;一园的杏花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娇艳;绿叶映衬红花,令人赏心悦目;接下去,诗人用燕子与小虫,赋予了这幅画面动态美。声色俱备,使得安静之中有了活力。最后放眼望去,“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把绿刻画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中,遵循学生识字规律,从大语境到小语境,并且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

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所谓“入境”,就是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入情”,即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走进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以读促想象。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想象文中描绘的美好情景,体会文章意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想象激发朗读。通过学生想象到的美景,来激发学生“喜爱”的情感,引领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想象和朗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大意,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想象画面,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圈画生字;借助文中拼音初步朗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意;查阅有关春夏秋冬的诗歌句子。

2.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从学生学过的古诗和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并建立自己头脑中春天的画面。看图猜古诗中既积累了古诗词,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教师激励性的话语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谈话引入:孩子们,听说你们背过很多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图猜古诗

出示第一幅图片(柳树),看到这满目的垂柳,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诗?出示第二幅图画,这桃花如此的娇艳美丽,你们又想到了哪首诗?一场春雨过后落花满地啊!你想到了那首诗?

学生猜到后背诵古诗。

古人用那优美的诗句写春天,你们眼中的春天什么样子呢?想用哪些词语来表现他?春天的美丽,无论用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把他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现代诗,再次来品味春天之美。

出示课题,齐读。并解题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早晨。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设计理念:二年级以识字为主,所以教学中遵循着从大语句到小语境的方法教学,放手让生自学生字词。“我和大家来分享”这个环节,学生通过换偏旁学会了很多字,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本上的字,还认识了课外的形近字,增大了识字量。在学习“更”字的时候,因为它是理解的重点,利用钟表,直观的巧妙的给学生展示了其含义。)

同学们请你们轻轻的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遍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教师:现在请同桌两人检查读文,一人读一人听,发现同桌读错了,要帮他纠正,读不通顺的地方你就教他读一遍。读好之后马上坐好。

检查读文:谁来展示读文?读的同学要做到声音洪亮,语句通顺,字音准确。听的同学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评价。

去拼音读课文;读生词:自己读――一生领读――检查读;读字;同桌读――开火车读;分享字;更:多音字;漫:漫过,慢慢蔓延馒头。

4.品读感悟。

(设计理念:所谓“三分诗,七分读”,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因此,朗读是理解诗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我运用了很多形式的朗读,在读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在读中让学生渐入佳境,来表现对诗歌理解;在读中让学生互相感染、彼此激发,并产生探究诗歌情感美、意韵美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学习诗词最好的催化剂。)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看一遍课文共有几句话。

下面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仔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像,在你的头脑中浮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读一读。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时候要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想象到的美丽画面,还可以给你的小组同学读一读。别人说得时候要注意倾听,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汇报: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谁愿意第一个与大家交流?

(1)“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学生想象画面:河两岸的杨柳抽了淡绿的叶子,淡淡的颜色相互掩映着,好似薄薄的烟雾。春雨过后满园的杏花开的更加娇艳了。

结合课件理解“轻烟”,杨柳抽出淡绿的叶子,她长长的枝条垂在水面,那淡淡的绿色相互掩映着,朦朦胧胧,好似薄薄的绿色的烟雾,,杨柳如烟啊,我们再来看看这满园的杏花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语言渲染:若置身于此,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们在走进杏花再来看一看。这杏花比赛似的开放着,有的花朵已经完全绽放了,有的只是舒展了他的一两片花瓣。火红的骨朵不甘落后啊,饱胀得马上就要裂开了。这样的杏花我们喜欢,古代诗人王涯赞美道: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叶绍翁也写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岸绿,一园红,交相辉映,美得耀眼,快来读一读。

(2)“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学生想象画面:燕子在房前飞舞着,有的快乐的玩耍,有的寻找食物。篱笆下的小虫子吱吱的叫着,为这春天增加了生机。

教师指导朗读:你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这幅画面好生动啊。五更的时候天刚刚亮,周围一切静悄悄的,而燕子、鸣虫的飞舞则让这春天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啊。谁来读一读

(3)“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学生描述画面:新长出来的荷叶嫩嫩的绿绿的,层层叠叠的浮在水面上面。小草早已长满了山坡,远远望去就像穿上了绿色的外衣。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生体会“层层碧”的含义。指导朗读:一清一碧,真是绿意盎然啊,谁来读一读

(4)整体回味画面,有感情读诗。教师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天刚刚亮,周围一切静悄悄的。一场春雨悄然过后,两岸烟柳如烟,一园杏花红艳,新荷小草葱茏多姿。这个春天美得无与伦比。如果说这是静静的美,那么燕子、鸣虫的飞舞则让这个春天变得热闹,生机勃勃,有动有静,也难怪作者说说三月春渐浓啊,如此生机勃勃的早晨,你们喜欢吗?(喜欢。)来读一读这首奇丽的小诗吧。(生练读。)

配乐朗读。

5.拓展。

(设计理念:以读引读,拓展更多的阅读资料)

朱自清的《春》片段;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四季景色描写的古诗、词语、句子。

6.作业。

篇6

【教学设想】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意境美,语言美、人格美的特点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根据《墨梅》题画诗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诵读感悟诗意 ,品读领悟诗情,思读探索诗的外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意。

2、感受诗人借咏梅贞洁自守,淡泊清高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

1、以读感悟,体会诗情。

2、文图合并,感受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2、激发学生爱梅的情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你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呢?(指名朗诵)无论谁赞颂梅花,都不能同李清照的诗。而说到画梅那就要数画梅圣手----王冕。王冕爱梅花,在隐居九里山时,他植树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他的“墨梅”,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

(出示王冕的《墨梅图》)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3、一枝墨梅横斜,画中无论是开着,还是未开着,虽然没有颜色,但透着勃勃生机,这是王冕的墨梅画一组画其中的一幅,是王冕最喜爱的一幅,就连唐寅也题了诗,王冕自己也题了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墨梅》。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侮》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学写生字

2、指名读,读正确。

3、指导诵读读。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在吟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这是一首七言诗,你觉得怎样停顿比较好呢?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读出节奏来。

5、说说你有没有难写的字。

6、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抄写本,端端正正地把古诗抄写一遍。做到美观大方。谁能到黑板上来写。

三、品古诗、明诗意

1、指名读,出示古诗。画出带点的字词,让学生说自己的的理解。

吾、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

2、根据你对以上这些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3、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

生长地点——洗砚池头 形态——个个花开

颜色——淡墨痕 气味——清气

4、赏《墨梅》画,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这句诗中包含什么样的典故?那么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什么?(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读出王冕学画的勤奋。)

(2)请同学们欣赏着墨梅画,说说你对个个花开淡墨痕的理解。

(3)指导朗读,表现出墨梅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一株墨梅临立于砚池旁,每天耳濡目染王冕是那样勤奋地读书学画,墨梅也是那样的飘逸洒脱、清新自然,不流于世俗。谁能读出墨梅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4)墨梅的飘逸洒脱、清新自然,不流于世俗还表现在哪儿?指名说,出示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着墨梅画,细细品品这两句诗想想从中你还读出墨梅的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讨论交流。

(2)同学们,想想假如你置身于这株墨梅前,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又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3)从“满乾坤”这个词你又读出什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发挥你的想像描绘一下的你的感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4)那么诗人为什么不用清香而用清气呢,从中你又读出什么。(清气给人一种清香流动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墨梅让自己的清香弥漫于人间,给人类送去它的清香,更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那种不向世俗献媚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的清正的气节。)

(5)师指导说出自己的感情,并感情朗读。(重点读出“清气”和“流”的动态美。)

(6)指导朗读。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这株墨梅受主人的熏陶,它是这样的淡泊,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清香充满人间。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朗诵这两句诗。)

(7)指名读,评议。齐读。

5、指导朗读全诗。

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请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全诗。

四、赏墨梅,悟诗情,品人格

1、同学们,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让我们再来欣赏王冕的墨梅画和官梅的区别。王冕想通过这画告诉人们什么呢?是如何通过画表现出来的?

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交流感知王冕的“淡泊”与“清高”之意。。

2、讨论不同版本的墨梅之间的区别。

(1)出示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孩子们,“个”与“朵”,“流”与“留”你觉得哪一个好?

(“个”可以理解为个人,诗中有诗人的情操,“朵朵”有官梅之嫌,“个个”让我们感受到野梅的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清新,自然。“流”让梅花的高洁,流到很远的地主,似乎梅花的清香、诗人的品质永远流在人们的心中,流在我们的心目中,流淌到的每个人的心中,源远流长,在人世间传诵。)

3、再读古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的品质。

4.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五、拓展延伸

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

2、学生汇报,并集体诵读

3、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六、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篇7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兴趣,促进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使学习“日积月累”成为学生主动行为。

1.情境运用

生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源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积累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时值班上的两位学生参加市信息技术竞赛,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让他们在全班介绍获奖的体会,回忆备赛、参赛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这与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中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启发引导学生比较体会,采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两句比较恰当,采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亦可。这样,联系生活,结合具体的情景,相机引导,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2.故事激趣

在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学生。教学时,笔者采用《曹刿论战》的故事导入方法,先向学生生动描述了齐国和鲁国战斗的故事,接着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引出曹刿精辟分析的语言,最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自主积累格言的兴趣。学生兴味盎然、热情高涨,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格言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格言的意思,促进了积累。

3.现身示范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给学生以示范和榜样。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有感情地诵读,现身示范,促进学生主动积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要求积累八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笔者告诉学生,老师能把这八句话背诵下来,并让学生打开书本逐一对照。除了背诵出句子外,笔者还把作者、作品以及作者的国家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学生听完教师抑扬顿挫的背诵后,大为惊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诵读积累,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积累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的任务。

4.课件悦情

“日积月累”语句隽永,启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自觉积累并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笔者经常采用课件演示的方法,播放与“日积月累”有关的图片、动画片、录音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促进积累。例如,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内容是四幅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教学时,伴随悠扬的乐曲,教师用课件播放对联中所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如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济南大明湖、苏州的沧浪亭等,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在赏景悦情中促进积累。

二、第二境界:讲求方法,有效积累

“日积月累”语句简短,言简意赅。教材将需要积累的词句逐一罗列,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词句内容较枯燥,词句之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积累的任务是较困难的。如果采用机械记忆方法,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求方法,丰富积累的形式,提高积累实效。

1.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非熟读而成诵也。”反复诵读,熟能生巧,形成记忆。在指导学生练读时,先要求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等形式,大体了解各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组织多种的形式进行检测,增强复习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安排了六句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笔者采用这些形式进行检测:

(1)师生互背。教师读出诗句,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的作者和作品。也可以教师背诵出诗句的作者或作品,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

(2)小组互背。如组织一二组学生背诵前一句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后一句诗句。也可以一二组学生背诵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诗句的作者和作品,反之亦然。

此外,还可以采用男女生互背、单双号互背的方式。在教师组织下,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较好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积累的目的。

2.分散记忆

一个学习过程,相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心理学上认为处于中间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可能受到前后两个阶段的干扰。而学习过程刚开始的阶段,前面没有干扰,学习最后阶段后面没有干扰。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好。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干扰少的首尾阶段。同时,由于每次学习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

“日积月累”教学的时间仅为一课时,引导学生采取“分散记忆,逐个突破”的方法,可以较好解决积累记忆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学本单元伊始,教师将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词句抄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过关背诵。一周后,再换另外的词句。等学完本单元的课文,也完成了本单元“日积月累”背诵任务。在课前的诵读时,教师重在纠正读音,对词句意思作必要讲解。教学“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时,重在抽查检测,巩固运用。事实证明,取“分散记忆,集中巩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高积累的兴趣和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奇特联想

教材编排“日积月累”的词句,呈线形排列,这些词句往往是内容相近、结构相仿。尤其是那些对联和诗句,由于学生对诗句排列的顺序没有清晰的印象,积累难度较大。笔者采用“抓住字头,奇特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形象记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十一册教材第一单元要求积累六句诗句,笔者引导学生从每句诗句中各选一字,即“花、天(造物)、虫、柳、云、菊”这六个字,代表该句诗,运用奇特联想的方法,将这六个特点鲜明、形象好记的字编写几句话。如一朵特别大的花从天而降,落地后爬出一只只的小虫,小虫子们顺着柳树不停地往上爬,居然爬到云朵上面,云朵承受不了,掉落在地上,砸到了一朵上。这样,抓住字词,奇特联想,组成一串,达到快速记忆、有效积累、不易遗漏的效果。

4.分门别类

中高年级的“日积月累”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积累词语。对于这些成语,除了采用分散记忆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积累与“艺术的魅力”有密切联系的十六个成语,但这些成语互不关联,要求学生准确记忆,难度较大。笔者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从中寻找规律,选用合适方法来记忆。学生很快发现,从成语表达的内容看,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还有关于书法方面的。积累时,可将十六个词语进行分类记忆。从词语的构成看,学生发现有三个带有“不”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人”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笔”字的成语,还有三个带有“梁”字的成语。按照这样分类记忆,就可以轻松积累十个成语,再引导记住其他的六个不同类的成语就容易多了。

三、第三境界:学用结合,深化积累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学生在理解、诵读之后,教师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语句的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让积累的词语、诗句、对联等互动起来,使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联系旧知

“日积月累”的内容编排上,与单元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从不同年级不同册的内容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巩固已积累过的内容,不断丰富积累。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的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回文联、叠字联时,可以结合复习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对联,加深对回文联、叠字联特点的认识。

在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有四句是与《三国演义》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两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复习巩固旧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意识,提高了对知识的梳理、归类的能力。

2.收集资料

在完成积累的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警句、对联、诗句等,鼓励他们分类,以方便查找引用。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经常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歇后语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在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歇后语,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主动性。

3.活用词语

中高年级的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到两个单元积累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某种情境的,有的是描写艺术魅力的,有的是形容创新品质的。成语的内容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笔者引导学生将学习课文与积累成语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成语的感知和理解。如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成语,大多是描写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的。学完《小英雄雨来》后,要求学生从“日积月累”的十六个成语中选择合适成语赞美雨来,学生兴致很高,筛选了“出其不意”“神出鬼没”等九个合适的成语。这样既巩固了积累的成语,又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篇8

文/朱玲

曾以《哲学与人生》风靡内地的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日前关于《老子》、《论语》、《庄子》、《孟子》、《易经》的“解读系列”正式推出内地版。近日,他在台湾家中接受了记者连线专访。

记者:在您看来,世人解读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学,误区在哪儿?

傅佩荣:现在许多人读古代经典,还在文字上打转。很多人记背《论语》、《孟子》等,仅仅因为接受它是一种权威,但对古人何出此言,则不清楚。单单《论语》,被当下忽略的、不求甚解的、比较普遍的误会,大约就有十几处。尤其是自宋朝朱熹注解之后,有很多明显的错误。

譬如,《论语》有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中“时习”二字通常被解读为“经常复习”,正确解读应为“适时实践”。

再譬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贫”二字互调,更符合逻辑。

对孟子,也有一个重要的误解。宋朝以来,一直讲“人性本善”。其实,孟子从未说过“人性本善”。这个“本”字,是后代的解释。我现在的理解,是把那个“本”改成“向”,人性“向善”。“向”,代表人内在的力量,代表了人可以通过自省达到自我的平衡。

奉承为何又叫“溜须拍马”?

文/文选

溜须拍马是由两个词合成而来的,其中“溜须”说的是宋朝时候的事:宋朝宰相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洁,极尽奴媚之相,旁人看了大打喷嚏,后来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

而“拍马”则和蒙古人有关:蒙古族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不论说什么,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

由于两个词都有阿谀奉承的意思,所以人们就把两个词合而为一,成了奉承的代名词。

古人的“晒书”雅趣

文/韩永清

古人为防止书籍善本受潮或遭虫蛀,会“晒书”。晒书,又称曝书。看似琐碎小事,但由此生发的风雅趣事,常常令人回味无穷。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载有“袒腹晒书”的段子:“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从中看出郝隆生性狂傲,自诩才高八斗,满腹诗书。晒肚皮等于晒书,看古人行事何其洒脱幽默。

这故事后来衍化为“仰卧曝日”之典。《漳州四时竹枝词》就有“晒衣六月蠹能除,酷热金乌燎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的诗句。

曝书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魏晋时期有了七夕曝书的习俗。

到汉唐时,曝书逐渐形成制度。至北宋,更形成独特的馆阁翰院文人的曝书集会。曝书至此成为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博雅文人品鉴学习诗书的绝佳机会。

篇9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反复的朗读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背诵则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能够形成厚实的语文底蕴,以后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或者口头阐述,正所谓厚积薄发啊。

那么,低段课文应该会说都是比较简单的,如何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做到朗读、背诵齐并进呢?

一、朗读要做到准、真、实

1.准确。课文的第一课时一般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低段的课文一般都很生动有趣,朗朗上口,而且全文注音,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好课文。因此老师要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朗读的好习惯: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这个一般老师会在预习和第一课时都会这样要求,但有很多孩子回家预习都没有做到“三不”,所以在第一课时还是要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充分去朗读,能让绝大多数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就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真实。真情最能打动人,一般情况下,人的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是发自内心的。其一,老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朗读的情感。其二,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不必过多的讲解语言文字内容,让学生自己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 、去理解。其三,学生朗读后,老师需要用儿童话的语言给孩子最大程度上的赞美,让他们感觉到朗读的快乐、幸福。

3.实在。朗读对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很陌生的,他们不知道应该达到怎样的朗读水平,不知道如何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实在。纵观现在课堂,有很多学生朗读听上去真的不好,可是老师还给予肯定,甚至表扬,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会引起学生的错觉。比如你发现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你就可以说:“谁还能比他读的更好一些?”或者“老师觉得还不够快乐,谁再来读读?”然后在回过来再评价前面学生的朗读,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让学生的朗读不是停留在原有水平,要有所提高。

二、背诵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有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的莘莘学子读书识字就从背诵开始,通过背诵而领悟到学习的途径。

对于低段的课文不仅要朗读,还要篇篇会背诵。有很多家长会认为“背课文会让孩子变得只会死记硬背”,变得“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家长们要求孩子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语文学习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获得这种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阅读他人的优美文章,而背诵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学会融会贯通。

三、熟读成诵,拓展积累

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存起来。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比如,《小池塘》这篇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课堂上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板书,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从而熟读成背诵。这么美的课文不能就此停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学到“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时,结合图片,让孩子学习成语“波光粼粼”。学完课文,可以向学生想象春天小池塘还美在哪了?相机出示成语“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桃红柳绿”“春色满园”。还可以给学生拓展有关春天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篇10

纳雍,其实我并不熟悉,开始只是听我的学生说过。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不少毕节纳雍的,他们常常向我推销其家乡如何的美好,那里的文化如何之深厚,是贵州的“诗歌之乡”,让我的思维开始滋生出纳雍地理概念。而真正了解纳雍,却是我读罢《2010纳雍跨世纪新诗大展》之后,我才有了真正认识。诗乡名副其实,诗歌羽化成为了纳雍的文化符号。在文化或者精神层面上,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歌是这个地域的文化延续。吕进先生说,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表现一个地方文化与文明的标尺。《2010纳雍跨世纪新诗大展》正是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个大展的前言里说:“纳雍的好诗人很多,纳雍的好诗歌很多,但版面有限,仅推出了17人的诗歌!”让我们只能从少量的海水中去看大海。从这次大展里,我们看到了纳雍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年龄段诗人的作品。每个年龄段的诗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创作倾向,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反映特定年龄阶段的书写模式与文化认同,让人窥探到纳雍新诗歌的全貌:50后是基础,60后是主打,70后是中坚,80后是希望。不同年代的诗人共同经营着这片土地上的诗歌,彰显一个地域文学的繁荣。

在大展里,50后的诗人仅段扬1人。段扬的诗歌应该属于新格律诗的范畴,传统的诗歌美学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些“现代诗经”的味道。如《你猜不到那是我》:“在你经过的路旁/我愿变成小花一朵/让你欣赏它的美丽/却猜不到那就是我//在你遐想的夜晚/我愿变成流星一颗/让你赞美它的璀璨//却猜不到那就是我……”从中看出一种古典的美。在他的《延续美丽》《想我的时候》等篇什里都体现着这一创作倾向。60后的诗人占了11人,分别是陈绍陟、居一、空空、田庆中、西篱、睁眠、姜方、罗俊荣、王家洋、平镛、龚红梅,形成了强势的诗人阵容。可见,60后,是纳雍诗人的主体,是纳雍最有实力的诗人群体。吕进先生曾经在近年的一次华文诗歌论坛上断言:中国诗坛已经进入了60后的时代,因为这些诗人已经成为了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从展出的纳雍诗人和诗歌文本中可以看出,纳雍也不例外。陈绍陟的诗歌有一种地域文化精神气韵,地域书写中带着强烈的现代符号。比如《西部大书》就是佐证:“荒漠。季风。狼。是否一只大鹰/高悬于天?灼热自翼而退,如海潮/凉风吟成蛇体/漫如晚雪,行人归宿……”新奇的诗歌意象,表现出诗人的想象能力。组诗《还乡》表现了作者的家园意识。该组诗里的《就是这条山路》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神经:“这条山路,父亲已经陌生了/尽管山上仍然吹着三十年前的南风/――那么/父亲,我们就顺着杜鹃花林走/一路倾听山泉的声音吧。”山路作为诗歌的具象同时又是诗歌的意象。很多从山路走出来的人,当他们离开山路的时候,山路已经从他们的视野中逐渐的淡去。而陈绍陟却没有忘记自己走过的山路,从中展示出一种浓浓的怀乡情结。还有书写贵州土著民族的《穿青人》表现出一种民族的关怀意识,给读者传达了《土人》刀耕火种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个民族的不屈的历史进程,有一定民族史诗的创作倾向。居一是一位具有地域创作理念的诗人,他的诗歌包含了两个创作层面的题材,一部分是乡土的诗歌,另一部分是写自己远离故土的生存状态的。一个是过去时,一个是现在时。或者统称为过去现在时。前者包括《水西的忧伤》《向一粒苦荞跪拜》《致父亲》等,特别是他的《致父亲》:“写了一辈子诗词才发现/你是一首不讲究格律的古韵/只剩下尾联两句。垂垂老矣/就像瀑布摔到悬崖底下/才从梦中惊醒……”少年不知愁滋味,长大才知父母恩。这种传统的文化思想延续在他的诗歌里。后者包括《深圳情绪》(1―6号作品)《小小的肉体》《听雪》等,优秀的诗歌往往是和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的。空空的诗歌主要表现生命的情绪和思考的场景,比如《八月还乡》《一种精神》、《落日》《南方》《人之高原》《追忆死亡》等。《落日》里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一片小小的碎玻璃上/我看见英雄的眼睛/仿佛一块青春的琥珀/在时间中闪闪发光。”同时展示了诗人的英雄情结。田庆中的诗歌自然朴实,其中还不乏诗歌的空灵,如《重返贵阳》《在总溪河》《月夜》《冬夜》《空酒瓶》等。我们以《空酒瓶》为例证:“我手中有一只空酒瓶/空酒瓶里装满了眼泪/一种更加醉人的液体//燕儿/如果你把自己装进酒瓶/我便永生永世/只痛饮你。”空酒瓶里装的是人生的悲欢离合,装着很多人的无奈和秘密。西篱是比较熟悉的女诗人,早在中学时代,我就在《花溪》文学月刊读到过她的诗歌和散文。我只知道她是贵州人,并不知道她是纳雍人。她的诗歌清丽婉约,往往表现的是一细微的生命状态。如《梦歌》《我的心在秋季醒来》《暮色如同回忆》《父亲》《随水而来》等,小题材写出了大诗歌。小处着眼,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思考,给人的心灵吹来了一阵清清的风。《梦歌》就是比较典型的:“头挨着头/肩暖着肩/呼吸平和/眼含光明/那是一个多么喧闹的雨季//望着我们想的地方/像两朵花一样/湿漉漉思想/在眼睫间/偶尔闪动……”在她的诗歌里可以听见一种心灵的低语,内心世界的流露。睁眠诗歌里的使命意识比较浓厚。比如《献诗》《怀乡诗篇》《端阳》《有关麦子》《纳雍》等等。我曾经在不少的文字里断言:故乡或者家乡是不少诗人写作的起点,也是不少诗人诗歌创作的高点,甚至是某些诗人或者作家终身的创作主题。睁眠的诗歌创作就存在着这种创作的状态。《献诗》之一就能阐释这一倾向:“现在,我必然以诗歌接近草本/让心深入民间/在穷门小户中也平静地驻扎下来/成为苦水一侧的食物和煤块/替他们的忧伤流泪……”在这几句诗里我们不难看出使命意识。姜方的诗歌比较清新,语言朴素,以小诗见长。像《秋天的路上》《春鸟》《盛满鸟声的脚窝》《当堂作文》《有诗袭来》等,都是从日常生活的瞬间采撷诗意,每首诗歌比较短小,很少超过20行的,但是每首诗歌比较精致,揭示了生活的哲理。比如《秋天的路上》中的几句:“秋天的路上/我将自己匆匆收割了/又匆匆挂在/另一棵树上。”写诗不容易,但是写好小诗更不容易。因为小诗中蕴涵了不少生命信息和作者的思想。罗俊荣的诗歌表现的是来自震动心灵的诗歌意向,总是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出口,表达自己主观情感,在传统的诗歌语言中寻找自己现代意识的文本表达,比如《今夜》里的一节:“今夜/我不会再说话/任滴血的灵魂/为一支流泪的蜡烛/寻找安生的土地。”王家洋的诗歌题材比较广泛,朴实的诗风,有一种生活的历史穿透力,真诚中饱含了自己人生态度。在他的诗歌中,我比较推崇他的“新乡村歌”。比如《怀念村庄》《犁》《献给父亲》等。《怀念村庄》就是可以证明:“怀念村庄/怀念我年迈的父亲/他身子的张力/令我的诗句逊色/在花朵的后面/在灵魂的后面/有一双眼睛/倒映着天空、和我……怀念村庄/怀念烈日下的那片云朵。”诗里充满着灵气他的诗歌里,父亲这个形象多次的出现,表明作者的对父亲的感情与感恩。当然,他的爱情诗也写得不错,如《给阿丽》:“我不想回去/我不想让火焰重新回到/平静的内心/我要将一支深入民歌的花朵/移进屋内//阿丽,您弱小的身子/让我想起一支蜡烛/一支我小屋里尚未着火的蜡烛/洁白、高尚,而又楚楚动人……”像一支爱情的午夜插曲,飘荡在人的心里。平镛的诗歌有一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容传统和现代为一炉,比如《果实》《认识黑夜》。《果实》里这几句诗歌比较精彩:“我羞涩于秋天/明月在家园的枝头且歌且舞/果实的声音四处飘逸/于风起处。”诗歌里的通感用得比较到位。龚红梅的诗像一支乡村的双簧管的演奏,揭示了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用心,注视你们》、《阿梅》、《公路那边站着我的爱人》。《公路那边站着我的爱人》里的几句诗就可以凸现诗人爱情追求:“我的爱人,站在公路那边/御风而至/以春天的温度/深入我的胸腔清点我的积蓄/还有一指之遥/就可触及心脏/为爱情跳动的节奏……”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女诗人林子的著名情诗《给他》。

在大展里,70后的有2位,分别是吴艳林、陈炜。关于70后这种提法,诗歌界一直存在一种观念:游离60后和80后之间的过渡代,70后常常是被人忽视的群体。吴艳林的诗歌以女性的视角打量着生活,反映了一种不安于平庸生活的独语姿态。如《周末,我成了一条鱼》《逃离与亲近》《那些事情》等。听听《逃离与亲近》里倾诉吧:“如果愿意/允许拉上你的手/就让我们/在今夜出发吧/你看月光落在雪峰/该有多么好/漂浮的云朵/那是梦的天使……”不难看出,女性内心的个体流露,婉约里甚至几分的凄清。陈炜的诗歌关注现实,诗歌充满着现代的气息。如《儿子》《退房》《伤害》等。如《儿子》:“未来是一副没有翻开的底牌/选择比难产的分娩还要阵痛/没有选择/成了最容易的选择。”诗句里仿佛是在撕碎着传统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冲击读者的视觉神经。诗歌应该是永远的语言艺术,这在两位70后诗人里得到诠释。

80后在大展里有3位,闵云霄、周泓洁和徐源。虽然都是80后的小青年,但是他们的诗风也完全不同。闵云霄的诗歌具有80后的那种独特的思考,语体上有自己的个性。如《在你的怀里种植一个春天》《冬天从你的夜晚降临》《献词:灿烂的菊或歌唱》等,单是诗的标题就让人看到与众不同。试读《在你的怀里种植一个春天》的几句:“在你的怀里种植一个春天。是/多么容易的事呵!柔软的小山/和我们纠缠不清并疯狂蠕动/润如酥的小雨在认认真真/清洗我们的天街。亲爱的:/小河已经暴洪了,袭卷我们一春一夜的/疼痛与疲惫。布谷鸟一声声撕心咧叫后/春天已经在我们的怀里降临。”可见,闵云霄和大多数的80后一样,注重语体的革新。在周泓洁的《时光,时光》组诗里,写了1988,2008,2010这三个时间点。也许,这三个时间点,表现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诗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诗风的影响。表现了80后对于外来因素的接受或者借鉴写作模式。在《1988,启蒙老师的粉笔灰》中写到:“掬一捧启蒙老师的粉笔灰/1998,顽皮成园丁的桃李/我说那些细腻的颗粒像一具具尸体/老师说像泥土中种子的养分。”有人认为,诗歌就是撕碎传统的语言或者对传统语言的彻底颠覆。80后的诗人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是这一观点的语体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徐源的诗歌是写实的,乡村意蕴在他的诗歌成为主格调。在80后诗人中这是比较少见的。如《村居有感》《童年洗澡的小河》《焊接竹子的人》《姐姐》等。《村居有感》里对乡村传统物事的书写:“我在乡村里,爱上了这些事物/老牛的哞叫,无限延长/直到黄昏漫过每一块开满油菜花的田地/月亮一挂在院子的篱笆上/就只剩下风从竹叶上,悄悄走过了……”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物事的现代书写。80后有80后的书写方式,作为评论者,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但是我比较推崇他们的创新精神,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