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影评范文
时间:2023-04-11 03:4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影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股评英语;隐喻;认知
[中图分类号] H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3—0067—04
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传统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语言常规的违反和偏离[1]。然而,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多角度对隐喻进行多层次的研究,著述不断。特别是1980年由George Lakoff 和 Mark Johnson共同发表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提出了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和概念化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至此,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隐喻的认知功能
Lakoff和Johnson提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他们把隐喻定义为“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领域经验的认识活动”。隐喻的形成,即隐喻化(metaphorization),是两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或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之间的结构映射(mapping),即从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2]。这种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以相似性(Resemblance)为推理依据,通过一种概念去诠释另一概念的认知过程。映射反映的是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本体的或认知上的对应关系,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1997年,Fauconnier发展了两人的“映射论”,提出了“跨域映射”概念,即:隐喻在内在结构上是一种跨域映射(cross—domain mapping)。跨域映射是人类生成、传递和处理意义等认知功能的核心[3]。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往往参照自己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以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 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 即概念隐喻体系, 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由Lakoff等人所作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类认知系统中最为抽象的概念, 如时间、状态、数量、变化、因果、目的、方式、范畴以及情感等等, 通常都是通过隐喻来认识和理解的。比如,古往今来人们在理解和阐述经济概念以及经济活动时,一直在借助着隐喻。最著名的莫过于1776年,亚当·斯密首次使用invisible hand(看不见的手)来解释他对自由市场体制的观点,类似的例子在英语中不胜枚举[4]。
二、股评英语中隐喻的类型
股市作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经济报道的股评,在人们印象中似乎应该是科学而严谨的,不能有夸张的及不准确的语言存在。然而事实上,笔者通过对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等权威性英语报刊股评文章的研究发现,股评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大约20多个词就会出现一个隐喻表达。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概念隐喻:
1.市场情况的变化是物理运动
股票市场经常是起伏震荡,涨涨跌跌,犹如人们熟知的物理运动。物理运动又可细分为地面运动、水中运动、空中运动,英语中有大量描述各种运动状态的词,它们常被用作隐喻描述股市的涨跌。按Lakoff等人的观点,“good is up, bad is down”,股票市场好的状态用向上、向前的动作表示,而不好的状态则用向下、向后的动作来映射[5]。
表示股市上涨的:advance(前行),be up(上扬), boost(推进), bounce(回升),climb(登顶),head for(上行),leap(攀升),lift(摸高), pick up(加速上行), rebound(反弹),rise(上行), run(狂奔/冲高),soar(飙升),surge(狂飙)。
表示股票下跌的:be/move down(下跌), decline(回落),drop(下挫), dip(跌), dive(跳水), fall(下跌), free fall(自由落体), jump(跌), plunge(狂跌), recede(回落),slide/slip(下滑),stumbling(跌跌绊绊),tumble(暴跌)。
表示停滞或震荡的:shudder to a halt(突然止步), stagger(踌躇不前), stuck(举步维艰),swing(震荡)。
表示趋势变化的:reverse(反转),turnaround(逆转) 。
例如:(1)The NASDAQ rose 0.5 per cent to 3,107.06.
篇2
--------------------------------------------------------------------------------
一 本体论语义学的动因、方法与基本范畴
本体论语义学的倡导者尼伦伯格(S. Nirenburg)和拉斯金(V. Raskin)说:“本体论语义学是一种关于自然语言意义的理论,一种关于自然语言加工的方案,它把经构造而成的世界模型或本体论作为提取和表述自然语言文本意义的基本框架,作为从文本中推出知识的前提。这种方案也想根据自然语言的意义形成自然语言的文本。”[1] 这就是说,本体语义学有着双重动机。一是应用或工程学层面的动机,二是基础理论层面的动机,而前者就其现实的需要来说更为迫切。尼伦伯格等人认识到:已有的机器智能的最大问题是只能完成句法加工或符号转换,由此所决定,它即使快捷、方便、“多才多艺”,也无法改变其工具角色。因为它离人类智能还差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它没有意向性。所谓有意向性,就是有对外在事态的关于性(aboutness)或指向性,就是有对它物的知道和意识,有对自身的超越性,而不致停留于纯符号的形式转换。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有意向性就是有语义性。所谓有语义性,就是人类智能所涉及到的符号有意义、指称和真值条件等特征。很显然,意向性、语义性和意义等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当今的意向性理论、意义理论、语义学有合流的趋势。但是,迄今为止的机器都没有表现出上述属性。美国著名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塞尔(John R.Searle)一针见血地指出:已有计算机所实现的所谓智能“本身所做的”只是“形式符号处理”,它们“没有任何意向性;它们是全然无意义的。……用语言学的行话来说,它们只是句法,而没有意义。那种看来似乎是计算机所具有的意向性,只不过存在于为计算机编程和使用计算机的那些人心里,和那些送进输入和解释输出的人的心里。”[2]如果从意义的角度理解信息,甚至不能说计算机有加工信息的功能。他说,“计算机所做的事不是‘信息加工’,而是处理形式符号。程序编制者和计算机输出解释者使用符号来替代现实中的物体,这个事实完全是在计算机范围之外的事。”[3]尼伦伯格等人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进一步强调:“意义是未来的高端自然语言加工的关键因素,”“有根据说,没有这种利用文本意义的能力,人们就不可能在自然语言加工中取得真正的突破,……而过去在这个领域中的大多数工作都未注意到意义。”[4]他们提出本体论语义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就是要从技术的层面研究计算机如何利用和处理文本意义,如何让机器智能也有意向性。
要完成上述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人类智能及其运作机理,研究人类意向性的根据和条件,尤其是揭示人类自然语言的加工机制,阐释其根本原则和方法,构建人类语义加工的基本模型。要模拟这样的智能,及其意义接受、理解、完成、输出机制,就必须进到说者与听者或语言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交流的语境,探讨怎样将我们关于语言描述的观念系统化,将计算程序处理意义的观念系统化,怎样形成更符合实际的、更有应用价值的系统的表征理论。由这一任务所决定,本体论语义学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原则。既然它要完成的是应用方面的任务,它当然会设法形成这样的假设,即重构人类加工语言的能力及其所需的知识与过程,也就是要弄清人类的自然语言加工是如何可能的。为此,它有这样的理论预设,即承诺弱人智能观,而非强人工智能观。后者认为,计算机程序不仅应在功能上模拟人脑,而且还应从结构上、物理执行的过程与细节上去模拟。而前者则主张,在模拟人脑的语义能力时只需从功能上加以模拟就行了。判断模拟是否成功,主要看机器处理语义的能力是否与人类的语义能力在功能上等值。其次,本体论语义学的方法论独特之处还在于强调:要让机器对自然语言的加工有语义性,必须以本体论为基础。因为人类之所以能理解和产生意义,根本条件就是人类有一种本体论的图式。正是借助这种本体论图式,任何一个符号语词一旦进入人类视域,都会被归类进入特定的意义域,获得特定的语义值。不过,这里所说的本体论有其独特的含义。
尼伦伯格等人注意到:“本体论”一词具有歧义性。尽管“本体论”用法五花八门,但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纯哲学的用法,二是具体科学和工程学中的用法。尼伦伯格赞成瓜里罗(N. Guarino)对“本体论”的观点,把前一用法称作“大写的本体论”,把后一用法称作“小写的本体论”。小写的本体论又有形式本体论和工程学本体论两种形式。瓜里罗指出:所谓“形式本体论……是关于先验划分的理论,如在世界的实在(物理对象、事件、区域、物质的量……)之中,在用来模拟世界的元层次范畴(概念、属性、质、状态、作用、部分……)之间作出划分”。[5]工程学的本体论与哲学中的本体论有很大的区别。它既不关心形而上学的“是”的意义,又没有关于实在的本体论分类。它关心的是信息系统中的整合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有关概念分析之结果的本体论判定,因此它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学本体论。[6]本体论语义学中的“本体论”既不同于形式本体论,又不同于哲学本体论,但从它们那里吸取了有用的东西。尼伦伯格等人说:他们的“本体论建构试图从形式本体论和哲学本体论中得到帮助”[7]在借鉴的基础上,他们对“本体论”提出了新的理解,建立了一种极有个性的本体论。“在本体论语义学中的每种语言的词汇都用相同的本体论来说明意义,因为它一定包含了那个本体论中的所有意义。”[8]尼伦伯格等人认为,“一个人要承认表征和处理意义的可能性,就必须找到这样的具体的意义因素,它们是外部世界实在的替代。而本体论语义学中的本体论就是能直接指示外部世界的最合适的东西。它实际上是世界的模型,是据此而建构的”[9]总之,本体语义学所说的本体论不过是语言加工系统中的一种概念框架,其作用是对输入的语词做本体论定位,为其有语义性创造条件。
二 本体论语义学关于语义加工系统的构想
要回答机器的语义加工何以可能,完成机器对人类自然语言加工的模拟,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人的自然语言加工何以可能?根据本体论语义学家的研究,所以可能的条件不外是:人类有将它与语言关联起来的能力,有别的技能,有情感和意志之类的非理性方面,因为人们赋予语词的意义常带有情感色彩。另外,就是活动的目的、计划及程序,最后就是各种知识资源。
本体论语义学认为,人类之所以能理解和产生意义,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类有一种本体论图式。正是借助它,任何语言一进到心灵之中就有了自己的归属,被安放进所属的类别之中,如听到了“红”一词,人们马上有这样的归类:它指的是属性,与“绿”“蓝”等属一类,为物体所具有,因而不是物体,等等而是基本概念与范畴。尼伦伯格等人说:“本体论语义学试图探讨的是人们在内省式和反思式地看待概念时对这些概念的运用。人们常常谈论属性。虚构的实在(独角兽或赫尔墨斯)和抽象的实质,把它们当作存在的。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决定把它们放在本体论之中不是根源于这样的事实,即这些实在是用自然的语言指称的,而是因为我们相信:由于人们在他们的宇宙中有这些概念因而语言才指称它们。”[10]因此,在语义机模型中,我们首先要建立的就是这种本体论图式。根据他们的看法,“本体论提供的是描述一种语言的词汇单元的意义所需的原语言,以及说明编码在自然语言表征中的意义所需的原语言。而要提供这些东西,本体论必须包含有对概念的定义,这些概念可理解为世界上的事物和事件类别的反映。从结构上说,本体论是一系列的构架,或一系列被命令的属性-价值对子。”[11]它为要表征的词项的意义作本体论的定位,即说明它属于哪一类存在,其特点、性质、边界条件是什么。例如当有一词“pay”输入进来,首先就要经过本体论这一环节,换言之,该词首先要被表征为一个本体论概念,要被放进本体论的概念体系之中,一当这样做了,它的属性、值便被规定了。有了本体论概念框架,在这种静态知识资源上就可以不断生成各种含有意义表征的动态知识资源。动态的知识资源是在应用所提出的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知识。
有了关于人类加工自然语言所需条件比较清楚和量化的认识,就有可能通过建立相应的网络让计算机也获得这样的条件,进而让机器表现出对意义的敏感,最终具有语义加工能力。本体论语义学相信:这不是没有可能的,至少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对此,本体语义学进行大胆地尝试,并建构出典型的语义加工模型。其具体操作就是:先让加工器具备静态和动态的知识知源,然后让其有相应的加工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尼伦伯格等人通过分析公认的自然语言加工Stratified模型,详细说明了机器进行语义加工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在尼伦伯格等人看来,智能主体要理解文本意义离不开至少六个基本环节的加工。第一步是文本分析,即要对输入的文本产生一个表征了文本的意义的正式表达式。由这任务所决定,它必须有分析器和生成器。从文本分析过程来说,文本要输入到系统之中,首先要经过“前加工”将文本加以重新标记,并区别分析不同语言、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不同文本,以便让文本能为系统所分析。第二步是对标记过的文本动用生态学、形态学、语法学、词汇学的静态知识资源作形态学分析,形成关于文本单词的引用形式分辨。例如碰到“书”这个词的输入,形态学分析会这样来分析:“book,名词,复数”,“book,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等。第三步就会把它们送给词汇学分析器,并激活这一分析器的入口。这个入口包含有许多类型的知识和信息,如关于句法的信息,关于词汇语义学的信息,其作用是检查、净化形态学分析的结果。例如英文文本中可能夹杂有法、德、意等语言的单词,还有一些模棱两可的单词,更麻烦的是,有些词在词汇分析器中没有出现过,因此无法予以检查。在这些情况下,就要予以查检、甄别,如对不熟悉的词,它有一些处理的步骤和办法。第四步是句法分析。第五步是决定基本的语义从属关系,例如建立未来的意义表征的命题结构,确定哪些因素将成为这些命题的主题,并决定该命题的属性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体论语义学提出了语义加工机的完整构想。尼伦伯格认为,机器要完成文本意义表征,必须有加工器和静态知识资源。首先第一步,借助静态知识资源(生态学、句法、形态学、词汇学、词源和本体论及事实材料)对输入文本作出分析,然后又借助这些知识资源产生文本意义表征。分析模块和语义生成器都离不开静态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如何得到的呢?要靠学习。“本体论语义学必须涉及到学习:它们越起作用,它们储存的关于世界的知识就越多,它们可望达到的结果就越好。”[12]除了静态知识之外,计算机要完成语义表征,还必须有动态的知识,它们是关于意义表征的程序方面的知识以及推理类型的知识。另外,加工器还要有这样的动态能力,即把所储存的知识动态地提取出来,运用于知识表征。尼伦伯格等人说“在本体论语义学中,这些目的是通过把文本意义表征、词汇和本体论关联起来而实现的。”[13]“我们关于表征文本意义的方案动用了两种手段,一是本体论概念的例示,二是与本体论无关的参数的例示。前者提供了与任何可能的文本意义表征例示相一致的、抽象的、非索引的命题。这些例示是这样得到的,即提供了基本的本体论陈述,它们有具体的情境的、包含有参数的值,如方面、方式、共指等。”[14]在这里,本体论的概念之所以抽象但又必要,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对存在和语词的分类,如对于要表征的意义,它首先要借助这种本体论范畴确定它是属于物体、属性、方面、方式、过程、活动、数量中的哪一种。简言之,对于任一词的意义或所指,首先要借助本体论概念确定它应包含在哪一类存在范畴之中。在此基础上,再用非本体论参数分析它的具体的、情境方面的值。
三 特点与问题
本体论语义学与其他人工智能理论、自然语言加工系统相比有自己的一些鲜明特点。其一,它强调对意义的处理无需通过句法分析,至少主要不是通过句法分析。在它看来,机器对意义的接受、表征、加工、生成和输出,或者说,让机器的句法加工具有语义性或意向性,靠的主要不是原先的关键词匹配,句法转换,而依赖的是对人类智能的全方位模拟。其二,本体论语义学认识到了人类心理状态具有意向性、自然语言具有语义性依赖于复杂的因素,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意义的一种综合性方案。在具体的工程学实践中,它关注到了意义处理中的多方面因素,即不仅仅注意到了知识性因素,而且还重视潜藏在人类智能中的非知识因素,并通过特定的方式将它们“内化”到他们所建构的人工智能系统之中。第三,本体语义学非常重视本体论图式在人类心理状态意向性、自然语言语义性中的作用,并在将这一认识成果向工程技术领域转化,进而让自然语言加工系统获得这一语义生成的重要枢纽、机制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初步成果。第四,本体论语义学的确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它能产生文本意义表征。因为它的语义处理系统可以借助静态知识资源对输入文本作出分析,借助加工器的动态能力将所储存的知识动态地提取出来,并运用于知识表征, 然后借助这些知识资源产生文本意义表征,并由特定输出设备完成在意义交流层次的人机对话。
可以说,本体论语义学面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工程学实践和哲学反思,不仅在构建现实的语义机方面做出了极富价值的探索,也为揭示人类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可资借鉴和进一步反思的研究成果。因此本体论语义学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本体语义学就是完备的、无懈可击的人工智能理论,非但如此,它尽管是为了回应塞尔中文屋论证和其他关于人工智能责难而提出的一种方案,但仍会受到这样的责难:它的自然语言系统所处理的意义、所生成的意义,好像仍离不开设计操作人员的解释,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充其量只有派生的意向性、语义性。其次,最大的问题是:这种理论建立的系统仍没有主动性、自觉性、意识性、目的性,而这些性质恰恰是人类固有的意向性的特征。因此要让机器成为像人类那样的有意向性的自主系统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 释
[1][4][6][7][8][9][10][11][12][13][14] S. Nuremburg and V. Raskin, Ontological Semantics,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4, xiii, xiii, pp.138-139, p.154, p.111, p.88, p.135,p191, p160, p160,p174.
篇3
目的 观察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估,观察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改变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错误应答数的评估分值显著降低(P<0.01),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的非持续性错误、韦氏记忆量表中的再生、理解评估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并可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 奥氮平;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认知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lanzapin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its impact on cognition. Methodss 31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for 12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APS,SANS,WAIS-R,WMS,BPRS and WCST were applied for evaluation,and the effect of olanzapine on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cogni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false answers in SAPS,SANS,BPRS and WCST decreased obviously (P<0.01)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nonpersistent mistakes in WCST and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reactivation and comprehension in WMS (P<0.05). Conclusions Olanzap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some patients.
KEYWORDS olanzapin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curative effect cognition
奥氮平作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已多有研究,其疗效可靠[1~4],本文欲从SAPS、SANS及BPRS入手以观其疗效;而认知功能被认为是独立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组核心症状[5],已有人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5种症状组成,即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6]。一些研究证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以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有些研究持相反观点[7]。本研究欲对此进行验证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首次发病,既往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8],且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1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7人,占总数的54.84%,女性14人,占总数45.16%;年龄17~51岁,平均(30.07±11.4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2.61±11.72)月;受教育时间6~19年,平均(11.93±3.30)年。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奥氮平起始剂量为5mg/d,4周内量加至5~20mg/d剂量范围之内,并维持至12周,对于出现的各种药物副反应予以对症处理,以保证被时者生活不造成明显影响。
1.2.2 评定工具 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9]、阴性症状量表(SANS)[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9]、韦氏记忆量表(WMS)[9]、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9]、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9]进行评估。
1.2.3 评定方法 被试者入院半天(服药前)及治疗12周后,由观察者用上述评定工具各评估一次。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 入组病例全部完成试验,经奥氮平治疗12周后,SANS、SAPS、BPRS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有明显改善,在本研究中,SANS、SAPS、BPRS的改善程度与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再生、理解、记忆商在治疗后无明显相关性。见表1。
表1 奥氮平治疗前后SANS、SAPS、BPRS对照(略)
2.2 奥氮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经奥氮平治疗12周后WCST测验中的错误应答数(P<0.01),非持续性错误(P<0.05);WMS中的再生、理解、记忆商在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错误应答数的变化尤为明显。包括WAIS-R在内的其余认知功能测验在统计学上则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奥氮平治疗前后WCST、WAIS-R、WMS对照(略)
注:P<0.05,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治疗中9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4例,体重增加3例,便秘和心悸各1例,不良反应轻微,未影响治疗,证明了奥氮平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1~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高的常见慢性精神疾病,精神症状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下要原因之一,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恢复病前社会功能。经典抗精神病药由于其过度镇静、EPS等副作用,会妨碍病人从事正常社会活动,降低认知功能,进一步加剧社会功能缺陷,奥氮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对大脑边缘和中脑皮质有选择性作用,对多巴胺及5-羟色胺受体均有作用。可快速缓解精神急性症状,对因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均有显著性疗效,并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奥氮平治疗12周后,患者的阴性、阳性精神症状有极大的改善(P<0.01),未见有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病例,说明奥氮平是治疗首发精神症状的有效和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之一,且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良好。
WCST在临床常用于评估受试者的抽象概括、工作记忆、认知转移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客观、综合地反应被试者的认知功能。WAIS-R和WMS也作为评价认知功能的长用指标,Lieberman[11]、陆国才[12]等人为奥氮平能够改善选择性注意、操作记忆和运动功能。Galletly CA[13]和Stip E[10]等认为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流利性的改善最为一致,至少一半的测验(包括智能、言语记忆、注意、结构、概念形成、推理和迷宫操作)的结果得到改善。Addington等[14]发现认知损害与阴性症状有关而与阳性症状无关,且随着阴性症状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也部分改善。
本研究发现当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明显改善后,患者的认知过程,认知稳定性和短时记忆有显著改善,其它认知功能则无显著变化。因此支持通过奥氮平治疗后,可以部分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这一观点。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选择不同和观察周期不同有一定的关系。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与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明显相关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认知功能是独立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组核心症状[5]。
本研究显示国产奥氮平(欧莱宁)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各项症状,能部分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与进口奥氮平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也证实两种制剂具生物等效性[15]。国产奥氮平的上市为我国精神科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飞,周保卫.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7,20 (5) :311~312.
[2] 吴彩云,吴爱芹.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36例观察[J].上海精神医学.2005,12(1):45.
[3] 舒良,刘平,周沫等.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223~225.
[4] 胡光涛,谭孝琼.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6例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31.
[5] 孙北明,孙学礼,王欣等.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症状的关系[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27(1):23.
[6] 宋建成,吉中孚.对精神分裂症症状认知演变[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1):23.
[7] 牛雅娟,黄文升. 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研究[J]. 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 276~278.
[8] 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及分类标准(第3版)[M].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4.
[9]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10] Stipe E,Remington GI,Dursun SM. Etal. Acanadian multicenter trial assessing mem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J]. J cline Psychopharmacol,2003,23(4):400~404.
[11] Lieberman JA,Mailman RB,etal . Serotonergic basis of antipsychotic drug effects in schizophrenia[J]. Biol Psychiatry,1999,44:1099~1117.
[12]陆国才,袁伯俊. 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3):161.
[13] Galletly CA,clark CR,Macfarlane AC. Treatment congni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J Psychiatry-Neuroscience,2000,25:117~124.
篇4
[关键词] 心房机械功能; 组织多普勒; 正常成人
[中图分类号] R445.1; R33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256(2011)02-0152-04
doi:10.3969/j.issn.1671-7256.2011.02.009
Atrial mechanical function assessed by Doppler tissue imaging
in healthy individuals
WU Hong-ning, LI Bin-bin, CAO Yi, WANG Ya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anjing Chest Hospital,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to evaluate regional atrial mechanical functio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Methods: In 128 healthy volunteers, apical 4-chamber views were acquired with echocardiographic system. The basal and mid levels of left atrial lateral wall, inter-atrial septum and right atrial wall were studied using Doppler tissue imaging.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al systolic velocity, early diastolic velocity, late diastolic velocity, displacement, the onset time and the peak time of systolic velocity of the atrial. Results: Most parameters showed a strong dependence on wall segment position and age(P
[Key words] atrial mechanical function; tissue Doppler imaging; healthy individuals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对左心室心肌功能的评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对心房功能的研究较左心室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心房机械功能的研究,试图发现其规律性,以便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健康志愿者128例中,男61,女67;年龄18~76岁,平均(45±15)岁。18~29岁24例(占18.8%),30~39岁25例(占19.5%),40~49岁23例(占18%),50~59岁32例(占25%),≥60岁24例(占18.8%)。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
1.2 仪器
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3S心脏探头,探头频率1.7~3.4 MHz。
1.3 检查方法
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常规超声多切面观察各房室腔及室壁的运动情况后,取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将系统切换至TDI条件,采集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于仪器内置的Echo Pac工作站中,检查完毕后测量分析。采集帧频>100帧•s-1,心电图同步显示。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左心房侧壁、房间隔及右心房壁的基底段及中段,分别将程序切换至TDI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QTVI)、组织追踪(tissue tracking, TT)状态,测量各取样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期向心尖方向的组织位移(DS)。测量上述各房壁的P波到心房收缩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直线相关分析。P
2 结 果
2.1 心房心肌的峰值速度
不同房壁及同一房壁的不同节段间的峰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房间隔,基底段>中段。见表1。各房壁基底段VS、VE与年龄呈负相关(分别为r=-0.38、r=-0.72,P
2.2 心房心肌收缩的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
不同房壁起始时间,右心房壁
2.3 组织位移
不同房壁及同一房壁的不同节段间的DS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房间隔,基底段>中段(P
3 讨 论
左心房具有助力泵功能、管道功能和存储器功能。生理状况下,左心房起着调节左心室充盈和维持正常心搏量的功能。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时,左心房功能特别是收缩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心房功能的准确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可应用肺静脉血流、心房充盈分数、心房容积变化率、房室瓣环多普勒血流曲线等参数来评价心房功能,但它们易受心室血流动力学、图象质量、心房功能时相等因素的影响[1-2]。心导管检查因其有创性,在临床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TDI技术是一项直接从心肌中提取来自运动心肌的低频高振幅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可定量分析心肌组织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时间指标的无创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的一些评价心肌功能的技术指标,如QTVI、Ds、应变(strain, SRI)及应变率(strain rate, SR)可更加直观、精确、定量、全面评价心肌运动的特征[3-4]。心肌除了自身的舒缩运动外,还受到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包括心脏的旋转和位移,其中心脏的位移对心肌运动的影响较大。Ds是通过TDI技术来获取心肌各节段运动的全部信息,提取其中的速度信息并积分即可获得心肌各节段的多普勒轴向收缩期运动位移的信息,结合心电图,可以反映不同心肌节段在某一时相的位移情况,也可反映同一心肌节段在不同时相的位移变化。
本研究显示,心房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S及收缩期峰值速度VA:右心房>房间隔>左心房侧壁,基底段>中段;位移幅度:右心房>左心房侧壁>房间隔,基底段>中段。心房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E:左心房侧壁>房间隔>右心房,基底段>中段。说明正常心房收缩舒张速度及位移幅度是从近房室瓣环的心房心肌向心房顶部递减的;右心房的收缩、舒张运动大于左心房,可能与右心房内存在的两束粗大肌束参与了收缩运动有关,也可能与右心压较左心压低有关。这种收缩舒张运动的特性保证了心房心肌收缩舒张的协调性,有助于将舒张晚期心房内残存的血液有效地排入心室[5]。
心房收缩起始时间由先到后依次为右心房侧壁、房间隔和左心房侧壁,与正常生理状态心房电激动顺序及以往的研究报道一致[5]。心房收缩达峰时间以左心房侧壁最迟,可能与舒张后期左室内压较右心室高、左心房肌纤维较右心房细小及左心房收缩力较右心房弱有关。基底段和中段心房肌的收缩起始及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性,说明心房收缩具有整体协调一致性,其机械运动顺序不像电传导过程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心房功能的改变与心室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6]。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影响左心房被动充盈的重要因素,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早期表现为心室肌主动弛缓障碍,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房代偿性收缩增强。本研究显示,心房的VA与年龄呈正相关,VS、VE及Ds与年龄呈负相关性,说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的舒缩功能的改变与心室的舒缩功能改变是一致的。上述指标对检测心肌舒缩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为敏感、方便,对常规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是一个良好的补充。
总之,随着组织多普勒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实时、准确、反复、定量地分析心房心肌局部与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从而为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心功能的恢复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WANG T, WANG M, FUNG J W, et al. Atrial strain rate echocardiography can predict success or failure of cardiovers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 combined transthoracic tissue Doppler and transoesophageal imaging study[J]. Int J Cardiol, 2006,114(2):202-209.
[2] YU C M, FUNG J W, ZHANG Q, et al. 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atrial mechanical dysfunc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Int J Cardiol, 2004,105(2):178-185.
[3] 吴红宁,李滨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组织位移、应变及应变率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J].心脏杂志,2007,19(2):222-225.
[4] 李春梅,尹立雪,左明良,等.组织多普勒成像及血流频谱多普勒评价正常人心房收缩功能[J].上海医学,2007,30(4):241-244.
[5] QUINTANA M, LINDELL P, SAHA S K, et al. Assessment of atrial regional and global electromechanical function by tissue velocity echocardiography: a feasibility study on healthy individuals[J]. Cardiovasc Ultrasound, 2005,3:4.
篇5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蒽环类 药物疗法 心室功能,左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 in assessing the damage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caused by cardiotoxic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treated with anthracycline as group Ⅰ; others treated with other chemotherapeutics as group Ⅱ. Echocardiography and TDI were performed both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six months later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TDI showed that the peak motion velocity of mitral annulus during early diastolic period (Em) decreased (t=3.01, 2.23;P
[KEY WORDS]echocardiography, Doppler; anthracyclines; drug therapy; ventricular function, left
蒽环类药物(ATC)是一类对造血系统和实体肿瘤具有高效作用的抗癌药物,但心脏毒性却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国外有学者认为其心脏毒性对很多癌症病人预后的危害要比癌症复发更大[1]。目前用来评估ATC心脏毒性的手段有许多种,但对于其引起的亚临床型心脏毒性的早期检测尚无一致见解。组织多普勒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无创性定量评估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手段,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客观准确[2]。但在评价ATC致心脏损害方面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对50例肿瘤病人行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组织多普勒参数的测定,探讨该技术在评价ATC致左心功能早期损害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肿瘤科2005年8月~2006年6月住院的化疗病人68例,化疗前经临床和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瓣膜病、肺心病及心肌炎和糖尿病等疾病筛选出病人50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乳癌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0例,肺癌8例,胸腺瘤5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上述病人依据是否应用ATC化疗分为两组:ATC化疗组(Ⅰ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6~75岁,平均(56.5±2.8)岁;非ATC化疗组(Ⅱ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3~78岁,平均(55.8±3.1)岁。两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病人均采用以表阿霉素(EPI)为主的化疗方案。自首次使用EPI至检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平均412 d)。EPI累积剂量20~486 mg/m2,平均206.18 mg/m2。
1.2 方法
所有病人在化疗前、化疗结束后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Philips 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4 MHz,该机配有TDI联机分析软件及光盘存储功能。
1.2.1 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测定 受检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经胸超声检查依据标准进行。先应用传统二维、M型超声分析估测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室壁运动,使用Teichholtz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应用脉冲多普勒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放置在二尖瓣瓣尖水平获取二尖瓣血流频谱,并测定舒张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A)及E峰减速时间(DT);多普勒取样容积放置在左心室流入道与左心室流出道之间来分析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即由主动脉瓣关闭到二尖瓣开放的间期进行估测。
1.2.2 组织多普勒参数测定 受检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连接心电图Ⅱ导联同步监测。取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在TDI模式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二尖瓣前叶、后叶瓣环,记录组织多普勒频谱曲线,分别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心房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Am),并计算二尖瓣瓣环前后叶瓣环上述参数的均值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运动速度之比(Em/Am)。各参数均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1.2.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变量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化疗前后变量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
果
2.1 化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13例病人化疗后出现一项或多项常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E/A0.05)。见表1。
2.2 组织多普勒指标比较
化疗后Ⅰ、Ⅱ组Em均较化疗前明显减低(t=3.01、2.23,P
3 讨
论
ATC的早期心脏毒性作用表现为心肌细胞水肿、变性,是可逆性改变,进一步则可发展为不可逆性心肌病变,出现心肌细胞溶解、心肌细胞胶原沉积或纤维化,此即ATC的迟发性心脏毒性[3,4]。严重的可发展至扩张型心肌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且一旦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监测ATC心脏毒性,对于及时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检测手段中,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技术仍是最常用方法,它不仅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的形态结构、运动和血流情况,而且可以测定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虽然ATC引起心肌损害可致心肌收缩力降低,但由于左心室收缩力储备较大,心脏毒性发生的早期并无临床表现,只有当心肌严重受损或心脏整体功能受损时,才会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EF、FS等的异常改变或心脏形态结构的改变[5]。因此,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并不适合早期监测心肌功能的损害。
组织多普勒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无创性心肌运动检测方法,它通过多普勒滤波系统去除高速、低振幅的血流频移信号,提取低速、高振幅的心肌频移信号,可用来定量评估局部心肌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客观准确[2]。
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TDI技术监测了50例肿瘤病人化疗前后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参数,结果显示化疗后Ⅰ组Sm值显著减小,Ⅱ组Sm值化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表明Ⅰ组左心室收缩功能已潜在性受累。但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50例肿瘤病人的EF、FS等主要反映左心室短轴收缩功能的指标,化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考虑其可能原因如下。①左心室壁心肌纤维主要由纵行纤维和环行纤维组成,二尖瓣环取样的TDI频谱反映的是左心室心肌纤维在纵向运动方面的变化特征,而常规EF、FS反映的是左心室短轴收缩功能的变化。心肌纤维由心外膜至心内膜的排列方式为先纵行,再旋转成环行,然后再旋转成纵行。而左心室纵行心肌纤维主要分布在左心室游离壁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和肌内,与中层环行心肌纤维相比,更容易受到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所以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受损往往出现在短轴收缩功能受损之前。②ATC的心肌毒性引起心肌细胞广泛空泡变性和水肿、肌原纤维溶解、灶性心肌坏死和间质纤维化进而影响心肌收缩功能致Sm值减小。因此,我们认为TDI的收缩期运动峰值参数可在无临床症状且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敏感地定量评价ATC化疗病人左心室心肌的收缩功能。TDI参数的异常,从理论上讲反映了ATC化疗后亚临床期或潜在的早期心肌损害。
本文结果还显示,化疗后Ⅰ组、Ⅱ组Em均显著减低,Am均显著升高,Em/Am亦均显著减小。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仅有13例(26%)病人化疗后出现一项或多项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E/A
此外,本研究还显示,化疗后Ⅰ组TDI各项参数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大于非蒽环类药物,结果与国外的有关报道相一致[7]。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心肌细胞线粒体内有一种其他体细胞所不具有的酶——NADPH脱氢酶,它在ATC作用下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作用,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坏死。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心肌组织中抗脂质过氧化酶系水平偏低,与其他组织细胞相比对抗自由基的能力较低且心肌细胞清除自由基能力较低,故心肌细胞对ATC的损伤尤其敏感。②ATC与心肌的亲和力明显高于身体其他组织,使得心肌更易受到ATC的损害。
由于DTI技术是应用多普勒原理,会受呼吸运动、仪器增益的调节、心脏在心动周期的整体运动、多普勒超声束与心肌运动方向间夹角等诸因素的影响,故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要求受检者均平静呼吸,尽量减小呼吸运动对结果的影响;仪器增益调节保持增益适宜,减小噪声;取心尖四腔切面以减小心肌运动受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调整探头尽量使多普勒超声束方向与心肌运动方向平行以尽可能减少其影响因素[8,9]。
综上所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作为无创性、量化检测心肌运动的方法,可以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在早期检测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方面极有发展潜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AMIRISA P K, HOLLAND M R, MILLER J G, et al. 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review of an approach to assess hypertrophic myocardium[J]. Echocardiography, 2001,18:593597. [2]NIKITIN N P, WITTE K K. Application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in cardiology[J]. Cardiology, 2004,101(4):170184.
[3]SHAN K, LINCOFF A M, YONG J B. 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J]. Ann Intern Med, 1996,125(1):4758.
[4] BU′LOCK F A, MOTT M G, OAKHILL A, et al.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illing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ve anthracycline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a prospective study[J]. Pediatr Cardiol, 1999,20(4):252263.
[5] 姜志荣,吕慧霞,刘培京,等. 超声心动图评价蒽环类药对乳腺癌病人心脏毒性[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21(8):12091212.
[6] OKI T, TABATA T, YAMADA H,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ulsed Doppler tissue imaging for assessing abnormal left ventricular relaxation[J]. Am J Cardiol, 1997, 79(7):921928.
[7]YEH E T, TONG A T, LENIHAN D J, et 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 of cancer therapy: diagnosis,pathogenesis,and management[J]. Circulation, 2004,109(25):31223131.
篇6
收获和改进:
摄影方面:浅层面搞清楚canon60d的参数。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速度控制打开的时间长度,越往左调,进光越多,进光时间越长,越光。光圈主要关于景深,大景深,前景越清晰,与后景对比越大。被摄物速度越快,快门速度就该调得越快。慢些能摄取景物越慢的运动轨迹。感光度调高,能适应更少光亮时候的拍摄,但产生越多颗粒感。闪光灯曝光补偿就是增加多少正面闪光灯补光。想拍白一点就加光。物体从静到微动到大动作的对焦模式依次为:单次自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伺服自动。测光模式则根据所需拍摄的发光体的所占面积调动,从小到大依次为点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
拍摄时注意拍转场:承上、启下。
习惯问题:放什么的地方就放什么,写下拿走放回的时间。每天用机后请清洁一次机。拍摄的时候备电池、内存卡、擦纸。
影响相片效果的因素:天气,镜头干净程度,画面内干净度、有重点或重点突出
剪辑方面:软件方面的问题找淘宝。累积法积累技术。即没有满分,不扣分,加分法累积技术。
习惯问题:不要改变现状。如相机已按其规律给视频排序了,不要自己再排一次。同样功夫不做第二次。如不要有两种分类。技术并不可怕。难度在于征服欲。
编剧方面:画面语言比文字语言直观。对话、动作反映人物性格,加减循环的情绪和正反循环的矛盾指向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导演方面,更加不知导演是干嘛的……可以说它是粘合剂。也可以说它是空气。反推法?没有导演会怎样?没有导演,就没有电影。没有整体,只剩个体。所以个体需要什么使它融为一体?
影评方面,学习电影技术如同掌握一个破案工具。可惜知道得越多,就越心痛。坐在电影院里,太多凶手不是不堪一窥,而是自欺欺人。如果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在做这家子事,就更令人心痛了。
吃饭方面:啊大个口就是吃。吃的品种杂了吐了一次。
睡觉方面:摊开就是睡。睡前看书是一罐安眠药。慢慢真的变了安眠药,以致纸质书阅读量奇低。开始看故事书。姣那些。文艺、历史那些。
过失和迷思:
因为害怕计划后的不实行而不制定计划。所以把计划酿成了习惯,赖下去。效果还不错。
有件事挺荒诞的。就是我陷入了一种不愿把事情做出来的困局。意识影响存在,有时先于存在。我有了一个完整、有细节的剧本思路,却有着不愿把它呈现纸上的自卑。显然,这有些无谓。权当一种现象描写出来。日后想起,以前是这样这样的,多傻啊。
这个寒假,和家人、和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许多。随着家里小朋友们的匆匆长大,我这个长了大半又未长熟的东东成了他们催熟剂下的牺牲品。有时是岁月催人老,有时是人嫌岁月早。搞得我产生我明天就毕业结婚的错觉。蓦然,我大二还没读完呢。清醒的时候看了看钟,凌晨3点,还有几个小时睡觉。
补作业去。
篇7
显然,《阿童木》并没有延续同样改编自动画片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的票房神话。同样是一种怀旧,《阿童木》为什么会遭遇市场滑铁卢呢?这部享誉全球的经典动画片,并集合了中、美、日动画艺术家倾力打造的精品,为什么仍然无法讨好任何一国的观众呢?这是不是意味着这部“中国制造”无法满足世界观众的口味呢?
怀旧的落差:无法归来的“阿童木”
《阿童木》的前身《铁臂阿童木》是日本著名的漫画大师手治虫的作品,于1952年至1968年于“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连载。1963年,它被首次动画化并以连续剧集的方式在日本播出,取得全国平均30%的收视率佳绩,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日本动画产业的开端之作。黑白但并不粗糙的画面、正义善良的机器少年的设定、对高科技社会的反思,构成了《阿童木》这部动画片的情节基调。之后,在1980年和2003年,NTV和富士电视台重新绘制了彩色的第二版、第三版 “阿童木”,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播出。阿童木的形象也随着动画片的播映而深入人心,如2007年9月美国类人机器人研制专家、先锋艺术家戴维・汉森耗时5年制作的智能机器人“泽诺”(Zeno)其原型就是阿童木。另外,《铁臂阿童木》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第一部海外动画片,于1980年在央视一套试播,同样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尽管今天《铁臂阿童木》在以各种形式涌入中国的日本动漫产品中渐渐边缘化了,但是它一直没有从人们视线中彻底离开。这一方面归因于动画片《阿童木》的深入人心,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即“阿童木”作为一个有商业价值的符号在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最为直接的例子是,“阿童木”最初进入中国实际上是裹挟着巨大的商业诉求的――它不仅仅是天真可爱的少年,更是卡西欧公司的形象大使。而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则是卡西欧公司当年免费赠送给中国的,条件是要和卡西欧的广告捆绑播出。可以说,那个代表着尖端科技并且所向无敌的阿童木,与专事生产电子仪器的卡西欧的组合,在某种程度上正触动了1980年代中国对于高科技和工业社会的想象。事实上,《阿童木》持续不断的影响力,也同样得益于相关产业链条的完善。在“铁臂阿童木协会”的运作以及如万代公司、明治糖果公司的参与下,“阿童木”作为一个商业符码不仅制作成了相关的音像制品、玩具,更是印制在了文具、衣物甚至糖果上,与其动画片一起构成了文化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例子是,广州班尼路公司近几年得到授权推出了“铁臂阿童木”的服装品牌,以休闲风格、不算昂贵的价格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年轻消费者,并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阿童木热”。
如此长久不衰的魅力与源源不断的商业潜力,似乎为借怀旧大潮将阿童木故事重新搬上银幕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而2009年10月的这次“阿童木归来”,却显然未能与制作者的预期合拍。这或许与它的暧昧身份不无关联――电影《阿童木》是在日本版权方的授权下,由香港意马公司提供资金、美国制作团队提供创意来合作完成的。这种“合拍片”的方式,一方面显然为影片的制作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和创新的可能,但在另一方面,投资方对“中国元素”的强调、北美市场的票房预期,却也为其多文化元素的杂糅以及面目不清的文化认同埋下了伏笔,从而赋予了“阿童木”一种“怀旧”难以负载的意义。
事实上,电影《阿童木》在表象上对原著做了不少修改,如衣服、相貌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怀旧的裂隙,许多影评也认为这种新的阿童木形象让他们无法有效地唤起儿时的童真记忆。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怀旧这张牌能否生效,并不完全以尊重原著与否为其惟一的标准,正如《变形金刚》也做了不少修改。相反,重现原著也并不一定能导致较高的票房收益。对于原著《阿童木》来说,本就是一系列几乎不相关的短篇故事的组合。在这几十年不断出现的、也颇为成功的改写中,“真正的阿童木”早已难被定义清楚。[3]因此,对于成功的怀旧而言或许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影片是否借用那些深入人心并可以触感记忆的文本表象,最终讲述了一个符合观众“情感结构”的故事。按照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姆斯的说法,情感结构是一代人与时代碰撞形成的独特记忆与感受,“新的一代人将会以其自身的方式对他们继承的独特世界做出反应,吸收许多可追溯的连续性,在生产可被单独描述的组织的许多内容,可是却以某些不同的方式感觉他们的全部生活,将他们的创造性反应塑造成一种新的情感结构”[4]。当然,在这种讲述中,原著的文本表象是一定不能缺席的,而故事自身在新环境下形成的逻辑线索也同样重要。
“机器超人”的身份困境
无论具体讲述如何,阿童木故事首先是有着一个坚硬的机器内核的。机器人题材,无疑是科幻小说及影视中最重要也最令人着迷的题材之一。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了机器人(Robot)这个词。机器人的行为准则,即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也由美国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小说确定下来,成为描述人与自己的机械造物之间关系的核心纽带,并被此后关于机器人的故事反复地使用。在日本动漫中,自手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始,人形机器人或智能机器人的元素便一直被不断地借用、演绎,诞生了一系列形态各异的经典动画片,如《机动战士高达》、《机器猫》、《人形电脑天使心》等等。
在现实中,这种“人造人”的梦想也从未被放弃过。从1956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赞助的“达特茅斯会议”后“人工智能”学科的开创,到2008年欧盟决定斥资4亿欧元推进机器人的研发,机器人正一步步从梦想向现实跃进。而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创制、热播,恰好也与美国AMF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真正的商业化工业机器人“VERSTRAN”,并销往各地、引起世界性研究机器人热潮的时间(1962年)紧紧相连。在这样的现实中,阿童木自豪的“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高科技颂歌也变得尤为鼓舞人心。
然而,时隔几十年后,被《终结者》、《人工智能》、《黑客帝国》等影片喂养起来的观众,是否还能为那个代表高科技、坚定站在人类立场上的“爱科学的好少年”所打动,是十分令人怀疑的。这也是新版《阿童木》在“怀旧”主题下不得不去面对、处理的问题。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阿童木所代表的高科技特征被极大地压缩、简化了,而主题更多地偏向了“有人性的机器人”与“无人性的人”之间的对立。事实上,延续着《浮士德》中对“人造人”的向往,“有人性的机器人”既承担着人类的梦想,也常常化身为人类的梦魇(如科幻小说的鼻祖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这种已成惯例的讲述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机器人从来都只是“人”自我崇拜的造物。问题的根源在于,作为被构想出的新主-奴关系中的服从者,机器人太过于强大,“人”得以区别于机器人的地方只有“人性”这样难以捉摸的“本质”。而当这最后的“人性”底线也变得能够超越和取代时,主人的主体性与存在意义便受到了彻底的质疑。
究竟“善”与“恶”何者能够对真正的“人性”有代表权的问题或许仍可讨论,但无可置疑的是,关于“机器人人性”的探求仍旧构成了许多科幻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A.I.)或许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那个拥有着最为纯粹的人类之爱的机器人孩子,在对认同与关爱的寻求中,最终超越了一切自私而狭隘的人类,获得了肯定与救赎。这个故事无疑感动了大量的观众,也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新版《阿童木》的基本情节模式。《阿童木》中被遗弃的经历、屠杀机器人的机器人角斗场等场景,几乎都与《人工智能》有着某种相似性。然而不同于后者那个带有浪漫色彩的温情结局,阿童木却是以暴力反抗“没有人性的人”并对世界完成“超人”式的拯救后,在茶水博士“这个机器人比我们人类更有人性”的宣称中获得了自己“人性”的确认。这种善与恶冲突的直观性呈现,不仅是对好莱坞电影中最后几分钟打斗戏的直接模仿和对北美市场的有意迎合,同样也给与了阿童木自身获得救赎的可能。
不得不说,这样一种“人工智能”+“超人”式的拼贴方式,虽然在情节设置上或许比较讨巧,但是也同样给叙述留下了太多的裂隙与矛盾。我们看到,阿童木的觉醒,被设置在了史东总督与红核机器人的合体成为无法遏制的力量那一时刻。在意识到自己具备着对抗灾难的惟一能力时,阿童木终于明白了自己所应该占据的位置并舍身与红核同归于尽,“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命运”。虽然可以说,这是对原著中已经相当内在化的“超人模式”的一种借用,然而具体到这部影片的逻辑脉络,尤其是对于机器人寻得“人性”的基本叙事结构中,这一结尾的意义便发生了偏移,同时“人性”也变得暧昧不明了。在此处,获得人性的途径,似乎不再是那种有些浪漫和形而上的“爱”,反而更多地是与社会功能的实现联系在一起。或者可以说,正是在对社会责任与位置的体认中,“有人类之心的机器人”这样的判定才得以完成。电影的最后一幕也加强了这种判定:面对新的威胁,已然被承认拥有人性的阿童木不再犹豫,以“这是我的使命”来确认了自己的位置。
重写“大都会”故事
在影片《阿童木》的开始处,当一个女人声音甜美而露骨地讲述先进、文明的“大都会”如何摆脱了肮脏、落后、污染严重的地面,以及“大都会”中人类与机器人鲜明的等级差异时,那个堪称电影史上经典的“大都会”形象清楚地显影出来了。当然,人类社会分为地上/地下互相对立的两极这种设想,早在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中就已经提出并进行了描绘。[5]但是更为深入人心、有着经典地位的,是1927年上映的那部由弗里茨・朗执导并耗资500万马克拍摄的德国黑白默片《大都会》。它曾被称为科幻电影的丰碑,其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对人形机器人的构想,甚至于一些细枝末节,都成为后世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争相效仿的对象。
回到《阿童木》上,恐怕与它最具亲缘关系的,还是2001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大都会》。这部跨世纪向弗里茨・朗致敬的影片,实际上也是由手治虫的同名系列漫画,经另一位动画大师大友克洋之手改编而来。其中,地上大都会与地下工人区的设定,几乎沿用了1927年《大都会》同样的背景,只不过在此基础上植入了另外的情节元素,如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等,这些也被新版《阿童木》所借用。值得注意的是,正如1927年《大都会》中地上与地下直接对应着资产者与工人的世界一样,作为一个重要文化符码的“大都会”在不同时期的文本中的编码也必然有所不同。而这种变奏的具体情况,也形成了我们进入文本的有效途径。
在《阿童木》中,“大都会”被设定为一座凭借着高科技而从地面飞升起来,并且越来越完善的“空中伊甸园”。与它相对的是污染严重而科技落后的地面世界,也是它倾倒垃圾和废料,甚至放逐罪人的所在。两个世界鲜明的特征,令人不得不产生一种对“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对应关系的想象。我们看到,在阿童木飞下大都会之前,地面世界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非人之地,正如影片中大都会自述的,“至于现在地面上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已经不太清楚了,不过大都会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这种天堂与地狱两极世界的设定在2008年皮克斯公司的动画巨作《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同样存在,在这个温情的环保动画片中,第一世界是生活在宇宙尽头的人类飞船,这个自动化、无污染的飞船是理想的全自动化的世界,甚至其间的人类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退化或进化为只能躺着、无法直立行走的肥仔),只生活在表象笼罩的世界中(如同电影院里的观众),而那个被抛弃的地球则是一个垃圾堆满的深度污染的地狱,只有一个机器人在清理垃圾,最终使得人类返回地球的信号是地球上长出一束脆弱的小草。相较而言,《阿童木》中意味着先进、发达的“大都会”与陷于贫穷、落后的地面(如大片的垃圾场、哈马简陋的住所、观看机器角斗士的疯狂人群等)之间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则更为直接地影射着“金融危机”下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想象性和解。而充当这种和解的大使就是遭到放逐的阿童木,借阿童木的眼睛,贫困的地球得以呈现,尽管有些模糊不清和单调。其中被着力强调的一点是,他们显然都视“大都会”为一个值得嫉妒和仇恨的所在,这不仅体现在歌娜的蔑视与嘲笑中,也被角斗场上哈马的挑衅与观众的疯狂反复渲染。有趣的是,当大都会受到损害时,恰是阿童木这个被放逐者托住了它并使它免于坠毁的宿命,而它最终平稳地降落到地面上并度过了自身的危机时,地面上的人似乎也不无欢乐地加入到了庆祝的行列中。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拯救与和解产生了某种变奏。与以往不同,“大都会”的灾难并非来源于他人的反抗或者自我的觉醒,而是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史东总督的野心促使他开启了危险的、难于控制的红核机器人,也促成了“大都会”自身的崩坏。红核作为人类追求优质能源蓝核的副产品,不仅具有难以掌控的巨大力量,而且它更大的杀伤力在于那种能够吸收一切并将其转化为破坏力的特性。面对红核危机,拥有“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阿童木也不得不借助自身之外的力量――蓝核来完成它的拯救使命。在危机的降临与解决过程中,大都会终于从高科技的梦境中跌落,回归地面并获得了拯救。然而,如果说危机来自于某个难以辨明的、对一切都不知餍足地吸收的力量的话,那么,救赎力量也同样来自于某一外在的、未知的东西,而并非大都会在自身发展中能够提供的。
此外,所谓的“中国元素”的强行植入,也在某种程度上将大都会获救的主题引向了它自身力量之外。在投资方要求下而特地加入的“中国元素”,如歌娜的身份、垃圾筒狗、机器士兵脸上出现的字等等,无疑是试图在无关大局的情况下抛给中国观众的诱饵。[6],这种过于露骨的表白既令人反感,同时也无意中为阿童木的故事添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另外,主人公阿童木虽然未被派定一个明确的国籍,但是它黑发黄肤的明显面部特征,以及它和中国女孩歌娜之间的认同关系,可以把它看成是中国人的自指,把寻找自己身份的阿童木解读为一种中国崛起的寓言。
注释:
[1]五明:《10.19-10.25内地票房:怀旧风起,〈风声〉再蝉联》,搜狐娱乐yule.省略/20091029/n267838086.shtml
[2]马蕾蕾、曾国屏:《对科普文化产品经典之作〈铁臂阿童木〉的回顾和思考》,《科普研究》,2009年6月。
[3]这种改写除了前面提到的几次重绘之外,亦有如浦泽直树根据《铁臂阿童木》中一个短篇改编的漫画《Pluto》等。
[4]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7年版,第244页。
[5]威尔斯:《时间机器》,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年。虽然“时间机器”的设定是这部作品的科技内核,但是它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也同样引人注意。颇具人文关怀的作者威尔斯,构想了一个两极化的未来世界,即优雅美貌但又苍白孱弱的地面人与粗鲁野蛮的地下人构成的世界。这种对现实资产者与无产者对立的大胆想象,也成为后来不断被借用的资源。
篇8
【关键词】情景喜剧;互联网;段子;困境
中图分类号:J9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86-02
情景喜剧可以说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贴近、对时代文化风貌呼应敏锐的一种电视剧类型。近几年综艺节目、真人秀等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网红、网络段子、网剧的盛行为情景喜剧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
贝克曾经指出了情景喜剧的九大特征,即24-30分钟,有完整的叙事(系列剧而不是连续剧);有固定的人物,熟悉的场景,通常在室内进行;剧情经常围绕中心人物,一个或一对主角,其他人为配角;配角通常是刻板的人物;通常以家庭或工作地点为背景,或者在家与工作地点之间穿梭;家庭或象征性家庭作为通常题材或主题;每集具有循环型;场景与人物在结束时返回初始状态;故事线索同步发展。①
情景喜剧在我国起步较晚。1992年《我爱我家》的诞生才使我国有了第一部正真意义上的情景喜剧。相比之下,1949年美国就有了第一部情景喜剧《戈德堡一家》,并大受欢迎。也就是说,中国的情景喜剧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而中国的情景喜剧又是在借鉴西方情景喜剧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这几年虽然有《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剧受到观众的喜爱,但作为舶来品,对于西方情景喜剧模式的基本模式尚未有所突破。
另外,中国情景喜剧长期处于模仿阶段,致使节目同质化严重。细数中国的情景喜剧,围绕着“家”这个框架下的情景喜剧近乎占到中国情景喜剧的三分之二,使观众对情景喜剧产生了审美疲劳。
情景喜剧的创作比一般的剧本写作难度要高。“依照常规,每一集情景喜剧需要35个左右的笑料,也就是说差不多每半分钟就要让观众大笑一次”,②情景喜剧每一集都讲述的是一个完整故事,在故事中又需要自然地穿插着各种贴合实际的笑料。米克・鲍斯曾经指出“情景喜剧依赖于语言和视觉幽默的结合”。这对编剧来说本身具有一定难度。编剧在讲好一个个故事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智慧。姜昆曾指出“情景喜剧关键还是看剧本”,这就指出了编剧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限制,中国情景喜剧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编剧队伍。……鉴于编剧目前并没有纳入大学专业院校的重点培养计划,得不到教育体系有效支持,只有进行师徒般传授培养模式。”③编剧队伍的缺失,也导致中国的情景喜剧“难为无米之炊”。
上述情景喜剧发展的受限因素已有不少文献进行过论述,如张新刚和李强在2009年的《对中国情景喜剧发展现状的思考》中指出了情景喜剧剧本粗糙、电视剧形态模糊和幽默智慧缺失等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曾饱含自信与期待地指出“中国情景喜剧的‘春天’不再遥远。主流文化的青睐,国际投资的招手,都会让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高峰更快的来临”。
然而时隔7年,我们的确看到中国的情景喜剧出现了新的面貌,《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的出现也确实给情景喜剧带来了些许“春天”之感,但是“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高峰”似乎尚未来临。据粗略统计,2015年在电视上播出的电视剧当中,古装剧所占比重居多;家庭伦理剧次之;奇幻武侠剧、言情剧以及历史、军旅剧在电视荧屏中也均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些电视剧当中并未见到情景喜剧的踪影。截止2016年上半年,也没有情景喜剧播出。似乎我们对情景喜剧的记忆还停留在2014年的《爱情公寓4》。尽管观众对《爱情公寓5》和《武林外传》续集的呼声较高,但是除了《武林外传》的姊妹篇《龙门镖局》于2013年上映之外,目前尚未见到可以再次引发收视狂潮的情景喜剧,似乎情景喜剧的创作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特别是在当今全民娱乐的互联网时代,更给情景喜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首先,网络自制喜剧的兴起给情景喜剧带来了挑战。2012年搜狐视频推出了自制喜剧《潘磕惺俊罚受到了广大网友喜爱。该剧与传统的喜剧不同,它剧集短小,每一集15分钟左右,而这十几分钟又被碎片化为十几个小段子,没有连贯的剧情和完整的故事,以夸张、无厘头的方式表现了各种生存状态的男士在不同场合下遇到的尴尬。这样的网络自制喜剧每一集大多都是几个毫无联系的情节组合在一起,每次涉及的人物3-5人,即不需要像情景喜剧那样完整地构思一个故事,也不需要演员对一个角色从一而终的塑造和把握,甚至连故事展开的场景也大多是街角一隅,餐厅一角等。相对于情景喜剧,网络自制喜剧无论是在主创人员的创作程度还是在制片人的制作成本方面都要少很多,但实际给观众带来的“笑果”和商业价值并不比情景喜剧相差多少。以《潘磕惺俊肺例,该剧自开播以来的网络点击量就达到26亿次,而第四季又有众多著名品牌的赞助。这些网络自制喜剧消解了部分情景喜剧的受众与商业投资,客观上为情景喜剧的创作带来了挑战。
其次,情景喜剧的剧情设置需要把握一定的时效性。无论是从1992年《我爱我家》中对下岗潮的探讨,还是如今《爱情公寓》中对人工智能和气候变暖问题的涉及,这些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均反映到情景喜剧当中。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手里的智能手机能迅速捕捉到社会热点,网友们迅速将事实事件化,事件故事化,用戏谑地调侃使一个事件快速在大众之间流传开来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等到情景喜剧的编剧和导演再将该事件搬上荧屏,人们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早已消退,此时的喜剧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互联网社会的今天,情景喜剧的情节设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除了情节设置的时效性以外,情景喜剧的人物语言也要风趣幽默。而网络段子的火热也给情景喜剧在语言设计上带来了挑战。段子手们常常是普通群众,与老百姓一样有着同样的经历和目光,而他们又能以奇妙的构思和风趣的语言精准地讽刺或自嘲着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既无奈又可笑的事儿,在人们的生活中传播开来。同样的笑点不能重复利用,若情景喜剧将网络段子搬上荧屏,已经熟知套路的观众很难再被打动,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
情景喜剧在面临自身发展不足和互联网的信息发展迅猛的双重挑战下,应找准自己的发展优势。与新兴的碎片化的网剧相比,情景喜剧完整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正是其优势所在。编剧臧里在《编好情景喜剧这个筐》中曾提到“有人说‘情景喜剧是个筐,什么都都可以装。’这没错,但重要的是先把筐编好,人物设计要推向极致,人物之间的色彩要拉开,人物关系要复杂,这样才能拍出更多的集数,不至于拍死”。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网络自制剧的段子化的确给情景喜剧带来了挑战,但同样也为情景喜剧留下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情景喜剧需在故事叙事和人物塑造上下好功夫,使故事情节更吸引人,人物个性更打动人。
注释:
①张智华.电视剧类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8.
②苗棣.美国电视剧[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87.
③张斌.中国情景喜剧的困境与出路[J].电视研究,2007,(3):59.
参考文献:
[1]张智华.电视剧类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8.
[2]张新刚.对情景喜剧发展现状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9(16):17.
[3]苗棣.美国电视剧[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87.
[4]张斌.中国情景喜剧的困境与出路[J].电视研究,2007,(3):59.
[5]臧里.编好情景喜剧这个筐[N].北京广播电视报,2003.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一、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集中听力训练代替日常听力教学
现行的教科书中听力材料所附带的题型多是回答问题、完成表格、听短文填词、归纳段意等,这些题型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确实大有帮助,但是和高考考查听力的主要题型――多项选择题大相径庭,加之,这些听力语料的语速较快,且有的语料篇章长,信息量大,许多教师就认为在课堂上听这些材料是浪费时间,而且收效也不明显,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精讲课文、语法知识和单元测试上。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就采用统一时间来播放高考听力模拟试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核对答案和看模拟试题后的听力原文,教科书中的听力材料完全被摈弃了。长此以往,教师的“不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不重视,他们认为,提高听力只能“无师自通”,到了高三年级多听一听模拟题就行了。
(二)以“盲”听代替“巧”听
学生听力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学生听的过程中未能辅以必要的听力策略指导,许多学生总是盲目地逐词逐句听,或者是边听边译,结果是边听边忘,最后不知所云。当问及在听力过程中采取什么听力技巧和策略时,92%的学生反映他们缺乏听力技巧,不善于通过听来获取信息,9%的学生对于听力策略闻所未闻,更谈不上应用了。因此,教师任由学生在茫茫的“听海”中漫无目的地“盲”听,每次的听力训练教师只是充当“播音”和“警察”的角色,学生越发对听力缺乏兴趣,越是难以提高听力水平。
二、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举措
(一)创造性地使用听力材料
现行教科书的听力材料篇目由以往的两篇增至三篇,且语速较快,有的篇幅较长。但是这些听力文章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融单元主题与寓意于其中,和整个单元水乳相融,如果因为考试题型与高考不一致就将其舍弃是教师懒于钻研教材的表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所以,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替换、补充、调整和舍取部分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加符合各校及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为我所用。例如:教授人教版模块七Unit 2 Robot 中P15 Using Language Ex.1的正误题可改编为选择题:
What’s the company’s greatest mistake? ( B )
A. They made their robots look handsome.
B. They made the robot look so much like a real man.
C. Their robots have no emotion.
D. Their robots may hurt human.
再如:选修八的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Workbook中 P62的听力题,笔者就将练习3中的回答问题改为短文填词,降低难度,具体如下:
Ruth:Well,I’ve _______ mobiles that are computers and can videotape _______. Do you think _______ a good idea?
Zhang: Mum. Yes,they’re useful. I can use the Internet even when I’m _______.
Ruth: So you suggest one like that then?
Zhang: Not _______. It seems there’ll be some new mobile phones _______ on the market next year. They’re going to be _______ more powerful.
Ruth: What are they going to be?
Zhang: Oh,_______ what they’re planning! These new phones will be able to _______ your life. They’re called 3G phones because they’re _______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s. They “think” for you.
高中三年,教师不能一开始就陷入高考听力模拟的怪圈,而要循序渐进,充分利用教材的听力材料,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实施听力教学的:
■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听力兴趣
1.与教材同步的电影欣赏
人教版编制的教科书穿插有不少名著改编的电影脚本,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结合教材的内容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和教材相关的电影有:《百万英镑》《憨豆先生的假期》《人工智能》《窈窕淑女》《傲慢与偏见》,这些电影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课上看过后往往意犹未尽,课后还拷贝回去再看几遍。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笔者就通过班级QQ群邮箱把电影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模仿电影里和教材相关片段台词的语音语调,在班级作配音或是表演,选拔表演突出的同学到全校的英语晚会上亮相。学生在观看及模仿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的语音,同时也提高了听力。
2.利用选修课的影视歌欣赏
英美电影鉴赏课或者英语歌曲鉴赏课是学生出席率最高的两门选修课,我校教研组建立了英美电影库和英语歌曲库,两个资料库的电影歌曲都有中英文字幕,定期下载更新,并按照学生的喜爱程度列出了排行榜,供教师作备课资料。名列排行榜前茅的影片有:《暮光之城》《里约大冒险》《歌舞青春》《机器人总动员・WALLE》《变相怪杰》《冰河世纪》,这些影片都曾被学生搬上舞台。英语歌曲库里的歌曲则多达几千首。在电影鉴赏课上,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观赏影片的情节就了事了,教师布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要做笔记,记录下精彩的台词,课后写影评或者是配音。在歌曲鉴赏课上,教师要介绍歌曲和歌手的背景知识,选取语速适中、旋律优美的歌曲设计填词题,如:
Never Say Never 永不言败
See I never thought that I could walk through fire
I never thought that I could take the burn
I never had the strength to take it higher
Until I reach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And there’s just no turning back
When your hearts under attack
Gonna give everything I have
It’s my destiny
I will never say never!(I will fight)
I will fight till forever!(make it right)
Whenever you knock me down
I will not stay on the ground
Pick it up
Pick it up up up
And never say never
I never thought I could feel this power
……
3.提供听力网站
为了把学生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就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听力材料,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几个比较适合中学生的听力网站:
省略
省略
鼓励学生到“普特听力快车”在线收听“总统每日演讲”、VOA慢速英语,精选万花筒的视频如Mobile Etiquette(手机礼仪)、Disney Shanghai Breaks Ground(上海迪斯尼破土动工)、Grocery Checklist(蔬菜清单)、Keep the radiation out (如何把辐射挡在屋外)等时代特点鲜明、语流自然的视频,并与其他听写爱好者比较自己的听写成果,学生在听写的过程中,大幅度地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
(三)辅以必要的听力策略指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提出“听力技能教学的目的包括培养听的策略”。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听力策略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有效的信息处理方法,掌握听力的各项微技能,包括预测内容、把握主旨、捕捉细节、推断结论、速记等。
听力理解信息处理方法分为自上而下认识法(Top-down)和自下而上认识法(Bottom-up),前者是指利用已有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所接收的信息,后者是指利用资料中已有的信息(单词、句子等)来逐步构建新的信息(Goh,2007)。在听力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交替使用这两种信息处理方法。
例如,NSEFC Book 1 Unit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要求学生完成的listening tasks 有: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2)Listen again and compare the life and work of white and black people at that time. Fill in the chart below.
在Task 1 中,学生要根据首遍所听内容归纳出全文的主旨大意,因此,此处需要运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法,要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关键词,一般以实词为主,并通过关键词和推断来构建文章的大意。这项任务需要用到的微技能是把握主旨和推断结论。在材料的开头学生能够捕捉到这些关键词:
joined… ANC…because…fought…rights…South Africa… three reasons
由此可以初步推断:The main idea is three reasons why Elias joined the ANC Youth League.
段末又再次总结:reasons… why … joined…league证实以上推断。
听主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鼓励学生尽量听一次就获得必要的信息,训练学生根据所听的材料,借助背景、语法知识勾勒出所听文章的情景,进而推断出文章的大意,而不是细究每一个单词的意义。
在Task 2中要求学生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填补语篇的空白,学生在处理信息时,既要依赖文本信息,又要借助自身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因而,在听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这项任务需要用到的微技能是捕捉细节和速记(note-taking)。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边听录音边做记录的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记录技巧,要求学生尽量把当前任务所需的相关重要信息,如表示时间、日期、年龄、价格和距离等的数字,或地名、人名和所属关系等关键信息词快速记录下来,以提高信息存储的质量与速度。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使用快捷的符号做笔记,如:人名Tom用T表示,地名London用Ldn表示;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写出; less than或 more than twelve years old可用<或> 12y表示;用缩写或汉字代替长单词,比如用cpt或“计”代替computer,intn代替international。这些速记的技能要在平时进行反复训练,才能熟练地用自己惯用的符号来代替文中的信息。
(四)精泛听并举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课堂所学的听力策略及技巧,我们把教科书的MP3格式的听力录音、同步听力及高考模拟题的录音都上传至QQ群邮箱或者是群共享供学生下载,课下回放课堂上未听清的语段,对于难度较大的听力部分要求学生进行逐字逐句地听写,既训练他们拼写单词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训练他们听的精确度及写的速度。
为了让学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声音材料,我们除鼓励学生看原声电影、听英语歌曲外,还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提供各种有声杂志或书籍给学生,如《疯狂英语》《忘忧草》《总统演说集》等。
三、结束语
总之,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在于“乐”听和“巧”听。“乐”听,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适合的听力材料,激发学生的“听”趣,使学生在听海中尽情遨游而不知疲惫;“巧”听,就是教师在听力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适当的听力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课内外结合,训练与娱乐结合,精泛听并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提高听力水平。
[参 考 文 献]
[1]Goh,C.C.M.Teaching Liste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7.
[2]O’Malley,J.M.&Chamot,A.V.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